导尿护理诊断篇(1)
慢病门诊由多科室医疗顾问组成,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门诊类型[1]。慢病门诊护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同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做好慢性病和多发病的评估和管理工作。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发展呈持续性、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需终身监护等特点,因此许多糖尿病病人无法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导致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失访率较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特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2013年1月-6月和2013年7月-12月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接待的118名和121名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称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其中干预前组中男性60人,女性58人,年龄分布在45-69岁之间,平均58.3岁;预防后组中男性62人,女性59人,年龄分布在42-70岁之间,平均5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别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糖尿病慢病门诊的护士均为具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专科护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入慢病门诊工作之前经过严格的筛选。
1.2 方法
先对2013年1月-6月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负责回访的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中的失访情况进行统计,使用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导致患者未能按时来院随访的基本因素,结合临床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整改后的措施于2013年7月1号应用于临床,将整改前后慢病门诊糖尿病病人的失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具体的失访原因和整改措施介绍如下:
(1)患者对糖尿病认识度不够
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因此许多病人及家属对糖尿病没有足够的重视,无法按照医嘱服药、监测血糖和来院随访,对于慢病门诊提供的饮食指导也不能很好地配合。为此,慢病门诊的工作人员与门诊医生配合,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无需重新挂号直接来慢病门诊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讲解,告知患者糖尿病的潜在危险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2)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糖尿病以药物***为主,但是由于受药物副作用、病情易反复等的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无法得到期待的***效果,使得患者对***报以消极不配合的态度,无法按照约定的时间来院回访。针对这个问题,慢病门诊领导与药剂科负责人协商后,定期安排药剂师来慢病门诊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必要时开设讲堂为患者答疑,与临床医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用药方案。
(3)自身随访工作未做到位
糖尿病病人在年龄、学历和性格、经济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单一的沟通方式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因此,慢病门诊工作人员在初次接待患者需仔细询问患者的相关信息,以此作为和患者进行沟通时的参考信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巨额以接受的帮助和建议,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4)对最新***和护理上的进展了解不够
医疗技术和理念进步很快,新的知识总在取代旧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充电,带给患者的将是落后的服务。我们就此增加慢病门诊的工作人员数量,使人员有更多的调配空间。定期安排人员外出学习,采取网络学习的方式安排科室人员共同学习临床先进知识,尽量使得每个工作人员将与科室工作有关的最新知识掌握在手。
1.3 失访的定义
我院慢病门诊根据当地情况将失访定义为:不能根据约定来院进行复查超过3次或者总时间大于2个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对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院感发生情况
经过比较,进行整改后,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的失访率明显降低。进行整改前后患者的失访情况比较,见表1 :
表1 进行整改前后两组患者的失访情况[n(%)]
组别
总人数(n)
失访情况
采取措施前
121
55(45.45)
采取措施后
123
*12(9.76)
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靶器官敏感度降低导致一组内分泌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且具有家族遗传的倾向,***起来非常困难[3]。糖尿病具会导致物质代谢紊乱,潜在的危险性很大,除了疾病初期的部分病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控制病情外,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在确诊后需终身随访,坚持用药。
慢病门诊是近年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提出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的门诊类型。慢病门诊的工作内容包括:慢性病病人的随访、护理方案的制定、各种疾病的健康宣传、康复方案的制定、饮食指导、病情的评估、疾病复查的安排等[4]。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慢病门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理上可以在全面掌握病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最大程度上延缓病情的进展,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5]。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慢病门诊普遍存在失访率较高的现象,直接影响患者的***。
为此,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特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初步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糖尿患者由于受各种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诊断后的失访率较高,对评估病情、指导***和制定***方案带来不利影响,但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失访率,使更多的糖尿病病人可以得到正规有效的***与护理指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洁.糖尿病慢病门诊患者失访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1):29-30.
[2]揣文娟. 糖尿病慢病门诊患者失随访影响原因的研究[J].天津护理,2014,22(1):12-13.
导尿护理诊断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糖尿病护理门诊450例,男260例,女190例;年龄42岁~79岁,平均年龄(62±2.1)岁;平均病程(9±4.1)年。其中失访患者130例,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且糖尿病护理门诊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坐诊。130例失访患者均有1年以上未予门诊复诊。
1.2方法
由糖尿病护理门诊专科护士对预留联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联系,了解患者糖尿病病情状况,询问未到门诊复诊的原因,以及患者如何看待该疾病和复诊,是否重视。有利于掌握患者失访的相关信息。对失访患者可续约时间尽快复诊,电话随访结束后统计和整理失访相关资料。观察指标失访患者例数占需进行门诊复诊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护理门诊失访主要与糖尿病患者门诊复诊意识薄弱、疾病重视程度不够、患者年龄大且行走不便及死亡、就诊距离和交通等客观条件不便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且糖尿病护理门诊患者失访原因之间失访患者占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3.1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必要性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一旦确诊,便要求患者长期坚持并配合***。由于血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控制其于稳定水平十分困难。对于临床症状轻或经***处于病情稳定患者无需住院***,但并不代表其可以中断***[3]。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存在,正好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可为居家生活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不中断的***信息及动态的病情观察,从而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4,5]。
3.2糖尿病护理门诊失访原因分析
通过电话随访统计得出,糖尿病护理门诊失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糖尿病患者门诊复诊意识薄弱:患者对于糖尿病门诊的知晓率低,甚至部分糖尿病患者根本不知道糖尿病门诊的存在;也有部分患者不知道该门诊对于糖尿病起到的具体作用等,均成为导致患者失访的重要原因。在研究中,门诊复诊意识薄弱患者发生失访128例,占32.7%,明显高于门诊复诊意识强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重视程度不够: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对其并发症的危害也是知之甚少,甚至随意购买降糖药物,认为该疾病无法治愈,因而没有到医院门诊复诊的必要,该类患者失访占37.1%,显著高于重视疾病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年龄大、行走不便及死亡:患者年龄偏大,其就医依从性均有所降低,记忆力衰退,认知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认为自己没有严重症状出现,根本不需要再次面对医生而复诊。部分患者因行动不便、卧床,为其到门诊复诊增加阻碍。另外,患者死亡,也是失访的原因之一。④就诊距离、交通等客观因素:研究表明,门诊复诊医院地点距离患者家庭单位路途遥远或交通不便者,其失访占比高达34.5%,明显高于客观条件优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导尿护理诊断篇(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多种复杂因素所导致的,以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脱水、酮尿、高酮血症和高血糖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症候群,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性并发症,该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变化快以及病情严重的基本特征。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死亡率降低和病情控制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和系统护理[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整体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13例,女性87例,患者年龄在43岁至77岁之间,平均(61±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病原因包括:30例无明显诱因,40例***或饮食不合理,130例胰岛素中断***。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指导,嘱其随时或是每周1次进行血糖监测,并对饮食结构和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多食新鲜的粗纤维水果与蔬菜。规律应用胰岛素***,避免中断***。指导患者掌握血糖仪和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在病情运行的基础上,可于餐后2h进行适量运动,每次持续时间在20至30min之间[2]。
1.2.2 心理护理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护理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7%,护理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疾病发生后,患者血糖水平会急剧上升,此时需要在糖尿病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大胰岛素应用剂量,从而保证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另一方面,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还会导致患者发生多脏器损害,甚至进一步加重败血症和感染症状。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后,需要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和护理,否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董俊平,周倩,邢霞.3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
导尿护理诊断篇(4)
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共接诊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6例,有4例在院内、院外被误漏诊。以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共接诊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共16例,年龄16~64岁,平均(45.2± 0.1 )岁,男5例,女11例,20岁以下3例,20~55岁13例。发作时血糖水平为24.1~36.5 mmol/L。
1.2 临床表现 多表现口干、多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血糖 24.1~36.5 mmol/L,尿常规GLU(++++) KET(++++),血气分析无酸中毒,查甲功、甲状腺显像等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C肽释放试验示一低平曲线。患者体型消瘦明显,ICA (+)。
1.3 病因及诱因 两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容易因一种疾病的诊断而忽略另一疾病的存在,尤其先有T1DM者。T1DM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常常掩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而对T1DM病史较长且存在多种并发症者,更易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体质量下降、心悸、多汗、肌力降、大便次数增多等当作T1DM本身或并发症的表现。当T1DM患者存在严重消瘦与糖代谢紊乱不符;经正规的饮食控制和胰岛素***后血糖仍波动较大;无明显诱因的情绪不稳等,应考虑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临床应加强对T1DM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的多样性、不典型性、非特异性的认识,综合分析病史,认真地进行体格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临床护理观察。1.4 ***及转归 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并不少见, 特别是I型糖尿病更为常见。予小剂量胰岛素、大量补液等纠正酮症,PTU、心得安等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 1周后病情复查尿酮、尿糖转阴,口干多饮多尿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病情稳定出院。有人研究报道高达30%的TIDM在长期的随访中发展成自身免***性甲状腺疾病[1]。在T1DM中,许多患者体内TSH受体抗体为阳性[2]。而对较高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的T1DM患者随诊3~4年,发现有50%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的异常[3]。Prazny M[4]等通过测定51例临床症状不明显的T1DM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和TSH,发现有11例患者指标异常,其中包括2例患者具有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此两例血糖控制不佳,当甲状腺毒症控制后,血糖亦有良好的控制。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在临床上常常并发与其相似遗传缺陷和易感性有关,有学者认为Graves病与1型糖尿病具有相同的易感基因[5],以此为基础,加上感染、饮食、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造成免***平衡的破坏,产生两者之间的重叠现象。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1型糖尿病一致予胰岛素***,血糖水平控制不佳。血糖控制尤为不佳,反复多次住院调控血糖,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患者既往时有明显紧张焦虑、心情烦躁,心悸,所以适时的心理疏导显得非常重要,加强沟通使其尽量倾诉其心理上的压力。在遇到长期的不明原因的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行体格检查,及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尤其不能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性。
2.2 饮食与运动指导 有时未按规定进行饮食控制和使用胰岛素而使病情加重,患者没有按要求完成合理膳食、规律胰岛素***,除其自身的心理因素、T1DM的长期压迫等外,漏诊的甲状腺毒症导致的情绪烦躁密切相关,导致血糖控制不稳,最终发展成T1DM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病Ⅳ期 ;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的教训十分深刻。
2.3 准确的观察记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由此可以尽快纠正酸中毒使病情得以很好的控制,为医生的***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
2.4 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长久以来的一个话题,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应从糖尿病最基础的“五套马车”开始进行宣教,如何使患者在学到系统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其日常生活中使其将糖尿病控制在最佳的状态,是我们临床护士宣教所要注意的。针对临床中出现的只注意糖尿病的***而忽视了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情观察的问题,护士应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临床医生提供一线的临床诊断依据。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注重糖尿病护理的同时注意加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控制[7]。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和发病机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腹胀痛、恶心、呕吐是一组常见临床症状,常由胃肠道病变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伴低钾、肝功受损时亦可出现。T1DM常常起病急,病情重,症状不典型,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和突出表现并不少见,有的未考虑到T1DM的可能性,故临床上对突发腹胀痛、恶心、呕吐的患者,应行血糖监测,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T1DM在应用胰岛素***时,因血钾转移细胞内,可导致血钾偏低,引起双下肢软瘫,另外有10余年的糖尿病史,可有运动神经的受累,出现肌张力的减弱,容易延误诊断。总之,遇到原因不明的反复低钾血症、周期性患者一定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
3.2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T1DM的相互影响 甲状腺激素过多可能诱发或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于稳定,积极***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糖代谢的调节有重要意义[4]。 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导致糖代谢的异常的机制主要有:①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促进葡萄糖及半***糖在肠道吸收、肝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加快,组织葡萄糖利用减少而致血糖升高;②甲状腺激素引起糖代谢紊乱的作用,依赖于其他激素或与其他激素尤其是儿茶酚胺和胰岛素共同调控[6],可激活肾上腺受体,增强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导致血糖升高。同样,T1DM亦可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机体各器官的损害。
3.3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T1DM的护理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时应二者同时***护理,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造成患者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因素,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同时预防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也相当重要。所以,临床护士应注重宣教,使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参考文献
[1] Cáp J. Thyroid orbitopathy and diabetes.Vnitr Lek,2007,53(5):524-527.
[2] Unnikrishnan AG, Kumaravel V, Nair V, Rao A,et al.TSH receptor antibodies in subjec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n N Y Acad Sci. 2006 Oct;1079:220-225.
[3] Otto-Buczkowska E, Jarosz-Chobot P, Minkina-Pedras M,et al.Coexistance of autoimmunological disease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ng patients based on literature and own experience.Przegl Lek, 2008,65(3):140-144.
[4] Prazny M, S krha J, Límanová Z, Vanícková Z,et al.Screening for associated autoimmunity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spect to diabetes control. Physiol Res,2005,54(1):41-48.
导尿护理诊断篇(5)
Experience of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n Carry on Diabetic Foot Clinic
CHEN Fang-fang,ZHENG Jian-di,XU Ya-q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ut-patient management on high-risk diabetic foot. Methods We Carried out diabetic foot care clinic, treat with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risk diabetic foot, provide them with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prevention and care. Besides we use "diabetic foot related knowledge and self-efficacy and self-care ability evaluation form" to assess the effect on patients after 3 month, 6 months, 12 months. At the same time 32 patients from the endocrine outpatient clinic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accepted routine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 Results Except 2 cases were missing, and 1 cases developed foot ulcer, the rest of patients ,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self-care ability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ime of treatment. After 12 months, the score of Foot disease out-patients is higher than the ordinar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Conclusion The diabetic foot clinics can provide us with effective management o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diabetic foot, and prevent foot ulcers.
Key words:Diabetic foot; Nursing clinic; Health education; Corpus callosum
糖尿病足(DF)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据国外报道,糖尿病患者中约15%有不同程度足溃疡,大约1%的糖尿病患者被截肢。糖尿病足在许多国家已是截肢的首位原因[1]。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成了国内外护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其中做好糖尿病高危足的护理是预防足溃疡的发生的重点。血糖的控制情况,合并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正确的足部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我科开展足部护理门诊,针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门诊足部护理和针对性宣教,在开展一年中获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科就诊和住院的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定期就诊于糖尿病足病门诊,32例患者中26例患者存在足部的胼胝。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6~89岁,病程3~30年。选择平素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55~88岁,病程4~30年。两组无明显差异。32例患者中15例存在足部胼胝,胼胝患者自愿在门诊接受胼胝去除***。纳入标准:①选择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的高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3],选择存在1项及以上异常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定期门诊复诊。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②合并其他严重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③有精神病史和认知障碍;④依从性差。
1.2足部护理门诊的形式
1.2.1出诊方法 由经过专门糖尿病足伤口处理培训的专职护士每周固定一天出诊。对每位患者建立门诊日志,记录基本情况,还有糖化,肌电***,ABI,足背动脉搏动,足部温度,足部外形等。对出诊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进行评价[4]。该评价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糖尿病足患者相关知识评分,共10题;第二部分为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共10题;第三部分为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共10题。每题分为不知道、部分掌握、完全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由0、1、2分表示。对33例糖尿病足患者于第一次就诊时用"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评估后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估。
1.2.2出诊内容 ①对足部有胼胝的患者行胼胝去除术;②对足部畸形的患者采取减压措施;③对足部有真菌,湿疹的患者做好足部护理;④为患者修剪指甲;⑤对患者做好足部日常护理的宣教,包括选择合适的鞋袜,泡脚温度等;⑥告知足部常见保健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的定位,进行日常保健,对足部肢端麻凉的患者使用自制中药温通洗剂泡脚缓解症状。
1.2.3患者就诊时间 一般患者1个月门诊就诊1次,碰到临时情况,如感染,外伤,烫伤等情况随时就诊。
1.2.4观察时间 观察时间为1年。
1.3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就诊前和1年后进行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值
2 结果
观察组3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糖尿病足病门诊换药全部愈合,并定期门诊随访,无新的溃疡发生。其中有1例患者因3个月在外地没有定期门诊就诊,出现胼胝下破溃,经过胼胝去除和换药,1w后愈合。有2例患者脱访,其余患者无足溃疡的发生,对足部护理的自护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就诊时间的增长自护能力增长显著,见表1。对照组有3例发生足溃疡,1例烫伤引起,1例鞋子磨破引起,1例在外面修除胼胝过度引起,两组在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护能力的比较见表2。
3 小结
3.1门诊工作中处理胼胝是主要工作内容之一。Lavery等发现,有足底胼胝的糖尿病患者较无胼胝的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高2.4倍[5]。Pataky等研究了胼胝对足底压力和溃疡形成的影响,发现无论是最大足底压力峰值还是足底压力持续时间,合并胼胝患者都显著增高,去除胼胝可以减轻总压力达到58%[6]。杨青等指出如加强糖尿病足保护知识教育、定期测量足底压力、由专业人员定时地为患者修剪胼胝、足底按摩等,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7]。在国内没有足病师资格认证,出诊人员为糖尿病临床工作10余年专科护士,参加糖尿病足的各种培训和进修,能熟练处理胼胝及糖尿病足伤口。由专业人员对26例胼胝患者定期进修胼胝去除,其中1例患者因3个月没有处理胼胝形成足溃疡,在第一时间就诊妥善处理后预后良好。在对照组中有一例患者因为自行在外面修除胼胝过度引起溃疡,因为血管狭窄严重,最后预后差。因此胼胝的专业处理对预防足溃疡非常重要,以门诊这种形式展开方便患者,而且胼胝病变切除也为医保收费项目,对患者既方便又经济,容易接受和坚持。
3.2通过足部护理门诊的开展,对糖尿病的管理,足部护理知识以门诊随诊的形式不断强化宣教,加深记忆,从而更好的引起重视,从表1中可以看到通过门诊不断个体化强化宣教,患者对糖尿病及足部护理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有效的足部护理和预防教育能够显著地降低糖尿病足的溃疡发生率和减少截肢,并降低医疗费用[8]。兰颖,王爱红,王玉珍等建议,在我国三级医院的内分泌或糖尿病专科,应该有经过糖尿病足病防治技术专门培训的护士组成足病诊室,开展包括指导患者的日常足部防护教育、定期的足部检查、危险因素评估和随访、处理糖尿病足局部异常, 如胼胝、趾甲异常或溃疡等[9]。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大部分的三甲医院中尚无足病诊室的开展。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日常足部护理不正确、鞋袜选择不正确、修剪趾甲不正确等。我科开展的足病护理门诊虽然还不够完善,而且时间限制为每周一天,但是看到的效果也是明显的。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定期的强化宣教和行为干预,患者自护能力明显提高,对于患者没有自我修剪能力的,我们指导患者自带修甲用具由我们为其正确修剪,将糖尿病足的风险因素减少到最小化。从表2可以看到观察组在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护能力的评分中都高于对照组。内分泌门诊中虽然也会跟患者做相关的宣教,但由于门诊就诊量大,医生很难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宣教。足部自我护理要正确长期做到存在难度,需要监督,不时的强化才能坚持,门诊的随访可以有效的督促强化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足部护理门诊的开展对糖尿病足高风险患者进行随访,干预,有效预防足溃疡的发生。
3.3每周固定门诊的形式展开健康教育解决了临床普遍存在的宣教时间不够问题。对定期门诊的患者设计随访时间,开展分时段预约,基本做到随到随看,需要临时处理或新患者除外,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门诊可以增加出诊天数。这样保证每位患者都有充足的针对性宣教时间和处理足部高危因素的时间。
总之通过为期一年的观察可以发现糖尿病足病门诊的开展能有效管理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预防足溃疡的发生。由于开展时间的所限,患者数量相对有限,随着足部护理门诊开展时间的增长,患者数的增多,资料的累积,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糖尿病足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干预措施等,做到预防重于***,减少糖尿病足病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加长观察时间,可以更好的管理这些高危患者,降低足溃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Andrew B.The diabetic foot: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the status of care[J].Diabetes Voice,2005,50:5-7.
[2]戚超英,邓婉萍,马育璇,等.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54-256.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Preventive foot car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0,23(suppl 1):55-56.
[4]杨岳,孙雪玲,房辉,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76-78.
[5]Lavery L A,Armstrong D G,Wunderlich R P,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foot pressure assessment as part of a population-based diabetes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J].Diabetes Care,2003,26(4):1069-1073.
[6]Pataky Z,G olayA,F arave lL,et al.The impa ct o f ca llosities on themagnitude and dura tion of planta r pressure in pa tients w ith d iabe tes me llitus. A ca llus may cause 18, 600 kilograms of ex cess plantar pressure per day[J].D iabe tesM etab, 2002, 28: 356-361.
导尿护理诊断篇(6)
【中***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50-01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社区的护理尤其重要。护士在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定期访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1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1.1 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无论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
1.2 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3 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 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 mg以下,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10岁以下儿童蛋白质可以稍多,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中、重,同时应注意饮食应清淡,低钠盐、高纤维素,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1.4 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长,***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门球比赛、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鼓励患者短期旅游,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
1.5 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教会患者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进餐后1 h运动、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控制肥胖,使血脂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使血糖下降。运动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的理解支持显得很重要。
1.6 实施有效的药物***:指导社区患者合理用药,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机械地遵医服药,鼓励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对1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
1.7 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冬天用热水代和电热器取暖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1.8 其他护理措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高危人群的筛查,防患于未然。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坚、硬、烫的物体,以减少皮肤受伤和感染的机会。
2 讨论
2.1 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时,缺乏专业医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对疾病的***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规律***过程易受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次诊断***的患者,缺乏对疾病***和不良预后的认识,增加***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效果[2]。
2.2 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 :该疾病需终身***,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医嘱***直接影响其***效果。由于***环境由医院改变为社区的生活场所,患者的***将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情境的生活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遵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家访避免了电话等信息随访中患者回访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
2.3 定期复诊是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的***时间较长,长期的***会让患者产生懈怠情绪。血糖的有效控制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和不同脏器功能的损害,随着***时间的延长,机体对不良反应的应激能力降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其反应差,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病情,致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方案的调整。通过专科复诊查体可使并发症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导尿护理诊断篇(7)
【中***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1-02
糖尿病(DM)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糖尿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1]。通过糖尿病护理门诊对门诊糖尿病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使门诊胰岛素***患者能更好地坚持执行各种***措施,建立科学的生活模式,达到有效控制疾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糖尿病护理门诊对108例门诊使用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病人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导尿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糖尿病; 教育门诊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52.8±2.9)岁,病程1~12年,平均(6.1±2.6)年。
1.2 护理方法
1.2.1 糖尿病教育门诊护士服务的主要内容有: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健康评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诊断和管理服务;制订实验室检查计划,进行术前评估及准备;进行有关健康危险因素、疾病预防、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护理技术;进行家庭或者电话随访,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必要时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对确诊入院患者进行院内访问,并提供护理服务。
1.2.2 健康教育
以患者病情情况与病史、病程为依据,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初次
发病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与病情较轻且无并发症的患者,在糖尿病常识的教育基础上,教育内容多选择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知识。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和已经存在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需要侧重于并发症影响因素、控制病情配合***的自我管理、缓解病情和痛苦、其他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要以患者发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与方法。在发病初期,患者对糖尿病的常识了解较少,应当采用态度温和亲切的交谈沟通方式,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发病中期,患者已经了解到糖尿病的知识,容易存在悲观失望的心理,应当以谆谆善诱的方式耐心劝解患者,使其配合临床***;在***末期,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很深,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没有吸引力,在健康教育中应当以提问鼓励的方式,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促进护患关系。
1.2.3 心理护理:
①鼓励患者表达***过程中的自身感受;②让患者了解到***过程中正常的生理与心理感受;③帮助患者确定为了应对所发生的事情需要哪些帮助;④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目标,避免由于期望过高带来的挫败感与失望;⑤肯定患者在以往***过程中的良好表现,鼓励患者继续进步;⑥鼓励患者参与以前经常进行的安全和成功的活动;⑦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进一步与患者在心理上沟通,取得患者信任[1]。
1.3 评价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糖尿病教育门诊后的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以问卷调查***依从性。观察教育门诊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糖尿病教育门诊后,患者与家属满意率为9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75%,***依从性为82.50%,较糖尿病教育门诊前患者护理总满意率69.67%,***依从性54.33%,教育后患者总满意率和***依从性均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许多医学常识,接受饮食、运动、日常自我护理等方面大量、细致的指导。对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有医生、护士指导并监督其服药、进餐等,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来说,院外患者占有更大的比例,他们的健康教育、护理等问题是提高社会健康和人类生活质量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尚不完善,家庭对糖尿病患者照护不足,在这种背景下,糖尿病护理门诊应运而生。如今,糖尿病护理已实现专科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相应建立,即临床护理者、教育者、咨询者、研究者、管理者、协调者、伦理决策者[2]。糖尿病教育门诊执业护士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家指导能力、咨询能力、科研技巧能力、临床和职业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伦理方面的决策能力[3] 。糖尿病护理门诊形式主要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开设,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希望和营养师、医师、足病诊疗师保持联系,在患者就诊糖尿病护理门诊时,护士的职责之一就是将这些专家的建议以及糖尿病学科的新知识及时、正确地传达给患者,以消除不同观点给患者带来的困惑[4]。
4 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教育门诊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开展护理门诊,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金容,李华萍.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1(3):1197-1198.
导尿护理诊断篇(9)
“专科护士”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1-2],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分科的日益细化,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需对不同专科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在某一领域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特长,能***解决该专科在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能指导其他护士的工作,承担起同行和病人的咨询者、指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者等角色[3-4]。糖尿病专科护士就是其中之一,其工作范围涉及医疗、护理、患者三方面[5],尤其在糖尿病预防、***、护理、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缓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作为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做了以下工作,下面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1 糖尿病专科护士角色
1.1 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计划性、制度化的工作,把握好每一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周详的计划。笔者在担任糖尿病专科护士期间,每月在科内举行糖尿病***和护理新动向等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规范教育和技术操作流程;每天上午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每周一次护理会诊,二次小组教育等。在医院护理部的指导下制订、修改、完善糖尿病护理常规和规范技能操作流程,让其他科室和本科室护理人员依据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服务。根据糖尿病教育规范化原则,并修订、完善和实施糖尿病患者教育材料,使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发现新证据进行循证护理研究,旨在丰富护理知识体系和改进护理实践。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对临床护理的新理念进行解释、应用和效果评价,并参与多学科合作性研究。
1.2 成立糖尿病专业护理小组在护理部及护士长的帮助下我院成立了糖尿病专业护理小组。设立组长、秘书、核心成员和糖尿病联络护士,糖尿病联络护士是糖尿病专科护士与普通临床护士之间提供糖尿病专业信息的护士[6]。由于糖尿病患者住院遍及全院各个临床科室,住在非糖尿病科的患者得不到专业的指导而影响对疾病的恢复及护理质量,为提高非专科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扩大及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范围和质量,使住在非糖尿病专科的糖尿病患者能得到专科指导。糖尿病专业护理小组,其入选要求及条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师或以上职称,大专学历或以上,并热衷于糖尿病健康教育,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自愿报名,经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同意后上报护理部,最后由护理部批准进行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础概论、饮食和运动疗法、降糖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糖尿病专业技能的操作、低血糖的诊断和处理流程、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流程、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仪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任命为糖尿病联络护士。他们分散在全院各科室,为了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将糖尿病护理的先进理念及先进技术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为所在病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指导,定期向专科护士反馈患者的意见或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助专科护士管理糖尿病患者,参与糖尿病护理科研等。促进全院糖尿病护理质量的提高。
1.3 开展形式多样的糖尿病教育
1.3.1 糖尿病患者的个案管理 每周参加内分泌科主任查房,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参加医疗的业务讲座,了解国内外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对一些疑难或特殊病例给予个案跟踪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代谢指标,制定个体化护理及教育计划,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出效果评价,随时调整护理及教育计划,重点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用药及并发症的防治。
1.3.2 小组教育 住院患者每周举行三次、每次一小时的糖尿病小组教育课,把共性的问题通过课堂形式讲解,运用多媒体和看***说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患者提问主动学习为主,由浅入深,讲解与讨论结合,进行答疑。
1.3.3 大型课堂教育与糖尿病病友联谊会 每月开展一次大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利用糖尿病日等举行糖尿病病友联谊会,为了提高患者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育形式,开展知识问答,有奖竞答、互动、病友相互提问、共进***餐、发放糖尿病宣教资料,活动由医生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共同完成,通过电话、寄信、登报、网站等途径广而告之。同时发放各种教育资料等。
1.4 护理查房与护理会诊
糖尿病专业护理小组成员对所在病区的特殊、疑难病例发出转诊单,邀请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或专科护士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护理查房,指导临床护士计划及实施护理方案,加强与医生的合作,及时反馈意见,加快病情的控制。
1.5 门诊教育与随访管理
我院开设糖尿病教育门诊,主要为糖尿病患者及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随访与咨询,提供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以及解读各种化验单结果,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患者的来源主要有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联络护士及其他科室的转介,包括出院后的患者、看到宣传资料主动要求咨询的患者等。同时建立糖尿病患者档案,帮助患者制订自我管理计划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落实糖尿病的非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糖尿病专科教育和心理支持,真正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延缓并发症发生。
1.6 社区合作,开展社区延伸服务
以糖尿病为突破口,展开健康教育、双向转诊、糖尿病监控等社区延伸服务,定期下社区开展专项糖尿病防治服务工作,帮助组建社区糖尿病专病护理团队,开设糖尿病综合防治和护理技术培训课堂,接受社区护士的短期培训,定期开展学术活动,规范社区糖尿病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在医院和社区之间建立并形成联动、互补机制。
2 体会
2.1 创新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 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使其能通过多种形式获得糖尿病知识的指导,提升了专科护理服务质量。通过教育,纠正了部分患者对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等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如:饮食采取“多吃菜肴少吃饭”来控制血糖,用“花生米、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充饥,认为“一旦应用胰岛素就会成瘾”,“只要住过院,用上药,血糖控制好后,就不再需要监测血糖”等等。通过教育使患者走出误区,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消灭了纠纷投诉的发生。
2.2 规范管理,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规范了临床护士的专科操作技术 制定专科操作流程,如:低血糖处理流程;血糖监测操作流程;注射胰岛素操作流程等。规范和指引临床护士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防治和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等共同参与,临床护士对糖尿病教育知识认知较差,专业知识不足,教育能力不够,使患者对教育缺乏主动配合。而糖尿病专科护士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糖尿病及相关知识丰富,能够全面评估每位患者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教育,并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评价,从而使患者信任度高,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配合,有效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3 注重护理绩效,提升护士专业价值在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指导下,通过对糖尿病联络护士的培训,使他们为所在的病区发挥专科教育者的作用,提供糖尿病专科指导。护理会诊也得到同行的认可。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坚信:先探索出好的工作方法、运行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7],不断丰富自己的专科经验才能得到患者同行的信任和认同。同时,工作职责和工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将使糖尿病专科护士更专注地投入到专科护理工作中,更好地开展科研,推动和加速专科护理的发展,提高专科、专病护理的水平,最终造福于患者,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85-88).
[2]Heller BR,oros MT,Durny-Crowley J.The future of nursing education: Tentrends to watch [online].省略/infotrends.htm. [August 30,2000].
[3]冯金娥,胡宏鸯,楼青青.开展高级临床专科护士角色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5.
[4]李华,李亚洁 余桂芳。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34(9):853-853.
导尿护理诊断篇(1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多器官损害。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非常普遍。专科护士作为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极其重要[1] 。而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操作技能的规范性、精确性,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血糖,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相对缺乏,在护理这类患者时存在着一定的护理缺陷。因此,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使不同护理单元的糖尿病患者得到同质、安全的护理,我院在2014年1月成立了糖尿病专科护士。
1 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工作
1.1 工作职责
①学习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提升糖尿病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为门诊、住院糖尿病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②掌握糖尿病相关操作规范及流程,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③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糖尿病相关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并善于解决临床疑难问题;④监控全院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⑤关注糖尿病护理的新信息、新动态,开展糖尿病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本专业;⑥开展健康食谱宣教。
1.2 强化专科护理知识
进行糖尿病护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糖尿病的基本概论,糖尿病的饮食误区,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的种类、作用及用药原则,胰岛素的应用和发展,低血糖的症状、体征及特殊类型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糖尿病的足部护理,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等。每个月到一个临床科室授课,授课内容是护理学科带头人根据本科室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专科护理哪方面比较薄弱的知识要求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前准备好相关方面的课件,现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将糖尿病护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促进全院糖尿病护理质量的提高。负责糖尿病护理的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定期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3 担负全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会诊
在科室间进行护理会诊:糖尿病专科护士是指专科护士接到其它病房针对疑难护理问题发出的会诊单后,到病房会诊患者。会诊的程序与步骤与医生会诊基本一致:先听取病房护士介绍病情,再阅读病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然后到床边查看患者,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后,当场给予患者或家属相关的糖尿病教育与指导;最后给病区护士一些专科指导建议[2 ] 。如遇到诊疗问题,则请教糖尿病专科医生协助处理,从而使非专科疑难患者及时得到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3 ] 。
1.4 进行糖尿病护理的有效评估
利用问卷调查,对小组成员糖尿病防治知识进行评估,了解其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并发症危害、检查、***、血糖监测、胰岛素保存、注射和心理护理等知识。
1.5 开设糖尿病专科护士教育门诊
随着内科医生出门诊,优化就诊流程:教育护士对于首次就诊的患者做好就诊前常规检查,如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等;评估患者糖尿病病史、家庭及文化背景、对疾病认识等方面资料,以及行为方面的评估,如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查看近期自我检测的血糖记录,分析过高或过低的血糖结果,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检查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及足部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如有需要住院的患者,帮助联系协调尽早住院。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也帮助医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教育护士的认知度[5 ] ,使护士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6 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深入社区参与糖尿病防治宣传与指导:①参加社区、老人院的健康教育与咨询;设立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站,定期下社区开展专项糖尿病防治服务工作,如深入浅出地讲解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理念,设置宣传专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纠正社区人群不良生活习惯[2 ] 。②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监控,协助社区医生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和双向转诊制度[4 ] 。③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按糖尿病防治分级管理要求随访指导,做到早期发现、尽早干预[4 ] ;同时,协助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即建立健康档案,制定综合***方案,随时根据病情进行调整等,通过有效的量化饮食***、量化运动***、坚持药物***、加强健康教育、随时病情监测,使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
1.7 定期讲课
专科护士负责给糖尿病病人讲课,这种讲课,既有分小组讲,也有面对面地个别辅导。根据病人特点,讲课方式应灵活多样。要避免说教,让病人多实践,多体验。教学中运用模具、实物、幻灯片及大量简洁明快的***片作示范。如给糖尿病患者讲饮食,讲一餐吃多少热卡,远不如以教具示范吃多少、如何吃的效果好,病人易记易操作。要尽量让病人提出问题,因势利导地解答问题。定期检查病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测血糖)的掌握程度,并采取措施。
3 结果
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诊断有糖尿病的308例患者入院时进行调查和出院时进行调查及电话回访,得出患者在出院时经过糖尿病管理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即能正确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糖尿病饮食、运动疗法具体措施、口服降糖药注意事项等,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调查显示护理服务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4 讨论
发达国家均有专职的糖尿病教育护士,这些护士的基本作用是将有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交给病人,使病人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和处理常见的糖尿病以及相关的问题,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我院自糖尿病专科护士成立以来,专科护士积极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同时带动了科室其他人员的学习热情,使各科护士对本科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总体护理水平,降低了住院率和医疗费用,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敏丽.慢性病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
[ 2 ] 李.华,李亚洁,余桂芳. 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模式的探讨[J ] . 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 (9) :852 - 853.
导尿护理诊断篇(11)
1.1小组成员的组成和资质 组长由我科胰岛素泵强化***小组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组长由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组员由内分泌科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师以及由全院各临床科室选派的一名对糖尿病护理感兴趣的护理骨干一起组成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成员。非内分泌科糖尿病小组成员需经过院内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胜任。
1.2成立QQ群 定期对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邀请营养师加入该群,对有关饮食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专科小组每月组织1次学习和交流会。对各小组成员上报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整改,交流工作经验并收集反馈意见。学习有关胰岛素泵***的相关理论知识。
1.3按计划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 经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合格,小组成员为所在护理单元的培训老师。对所在护理单元的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与胰岛素泵相关技能培训。通过糖尿病专科小组的培训,让全院更多的护士了解并掌握糖尿病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2在非糖尿病专科置泵的流程
2.1置泵前 经我科医师会诊后开出胰岛素泵***执行单,专科护士对即将使用胰岛素泵强化***的患者进行评估, 根据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使用胰岛素泵强化***的接受度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的疑虑,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并让患者在胰岛素泵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保证用泵期间的安全。
2.2置泵时 专科护士在为患者进行置泵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部位, 根据其病情及皮肤状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防止皮肤感染。如果是围手术期的患者应避开手术部位。胰岛素泵输注部位首选腹部,避免选择皮肤皱褶、瘢痕、衣服及其他物件经常摩擦的部位,经常活动处易引起针头脱出或针头弯曲而产生报警。并将胰岛素泵妥善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3置泵过程中的管理
3.1安全的管理 专科护士和医生接受全天24 h的电话咨询及现场会诊,用泵科室对带泵患者胰岛素泵基础量,3餐前追加量,剩余药量、电量及输注部位有无红肿、出血、管路脱出、胶布松脱等情况进行班班交接。置泵后严格按时监测3餐前和餐后2 h 睡前的血糖水平,必要时测凌晨3∶00的血糖[3]以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3~4次/d。小组成员负责所在科室胰岛素泵使用指导及质量管理。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在非糖尿病专科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实行随叫随到。中夜班护士不能自行解决的, 应及时向本科室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汇报, 需要医生解决的要及时向值班医生汇报,并及时妥善处理。
3.2血糖的管理 每天安排1名专科护士在下午15∶00~18∶00对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胰岛素泵强化***的患者进行访视, 了解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存在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情况、泵的运行情况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内分泌科医生,及时为患者调整***方案, 满足患者在***方面的需求。
3.3取泵后的管理 当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血糖控制平稳,经我科医生会诊取泵后我们会将患者的信息记录下来,和本科室的出院患者一样,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以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患者定期复诊。邀请患者和家属参加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提供全程和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4讨论
4.1成立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开展以点带面的培训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及胰岛素泵的相关知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实施团队护理后实现了糖尿病专科护士与患者所在科室护士的双重管理从而使异常高血糖低血糖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有效地保障了非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安全
4.2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护理会诊, 确定使用胰岛素泵强化***的患者存在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处置和健康教育, 更加注重了信息的反馈和***效果的评价, 规范了使用胰岛素泵的流程,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更加注重了除胰岛素泵使用以外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比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内容, 使患者的知识更加的全面和系统, 确保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强了其职业满足感 ①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并且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护理人员才能成为胰岛素泵管理小组的成员;②在进行护理会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遇到各种问题,包括胰岛素泵的相关问题以及糖尿病***和护理的相关问题等。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解决会诊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疑难问题。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对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更新才能具备这样的资格,促进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胰岛素泵会诊护士通过会诊及时、准确、全面的解决了非糖尿病科室护士及患者的各种专科疑难问题,也体现了其作为专科护士的价值, 增强了其职业满足感。
随着医学科学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临床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糖尿病护理小组以专科护士的专业优势,通过培训、指导、会诊等举措使专科护士的临床经验与专业技术等资源达到共享。有效地解决了胰岛素泵在非内分泌科使用面临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等问题。使非专科糖尿病患者得到专科化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桂芳,文玉琼,刘艳红.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75-4076.
[2]邓德芬,谢文娅.胰岛素泵短期强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