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案件分析范文1
(一)研究意义。在家暴社会工作者工作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关于技术以及伦理的问题,其中技术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是会有很大进步的提升的,而且关于技术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但伦理问题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案主做到保密,自决等工作原则,同时还要多方考虑其家人的及社会舆论的想法,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处理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围绕家庭暴力的研究主题,首先在总体上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的设想,然后对社会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守则进行了阐述。家暴个案中社会工作者的处理与其他个案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三)主要概念界定。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伦理困境: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四)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的定性分析,对前人已有的关于家庭暴力在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了解目前关于家暴个案中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分析。
二、家暴个案社会工作中应对的原则
(一)保护生命原则。保护生命原则适用于所有人,既适用于保护家暴事件中案主的生命,也适用于保护所有其他人的生命。最少伤害原则认为当面临的困境有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应当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社会工作者应该永远选择造成伤害最小,造成永久性伤害最少和伤害最容易弥补的方案。
(二)生活质量原则。在家暴个案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选择的方案应当惠及所有人,应当尽量保持或提升案主的生活质量。
(三)隐私和保密原则。在家暴个案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决定应该加强每个人的隐私权和保密权。不泄露保密信息就是直接从这一业务中演变出来的原则。
三、家暴个案的伦理困境分析及应对
此部分简要介绍两个不同情况的家暴案例,并对其伦理困境及涉及处理原则和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一)案例情况简介。(1)案例一背景信息。案主夏女士,28岁。女儿4岁,在幼儿园上学。丈夫钱某29岁,在自来水厂上班,靠丈夫工资维持生活,丈夫比较花心常有外遇,最近这段外遇有1年之久,想离婚,回家不与案主沟通交流或是冷眼相向。李女士虽然不满现在的生活状态,但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2)案例二背景信息。王先生、38岁、小学水平、婚龄10年,施暴者、有1个上小学的女儿。其妻子李女士,34岁,受暴者、家庭主妇。属来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固定住所。近一年李女士因为受到家庭暴力曾经向警察寻求帮助。
(二)案例中涉及伦理问题分析。(1)案例一伦理问题分析。①在家庭暴力被展现之前,工作者与案主需要花时间建立信任关系。如案例一中夏女士对社会工作者所问到的是否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闪烁其词,可能就是案主还没有完全接纳和信任工作者。②案主难以下决心与施暴者分开。案例一中的夏女士因为缺乏经济支持和对孩子的顾虑,难以下决心与其丈夫分开,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工作者工作的两难困境。(2)案例二伦理问题分析。①案主难以下决心与施暴者分开,在案例二中,李女士多次遭遇施暴后继续选择跟其丈夫生活在一起,说明李女士没有决心和勇气离开他的丈夫。②案主自决和干预限度的伦理问题,在案例二中,李女士没有听从社工的劝告,案主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使工作者陷入两难的境地。③社会工作者面临的多重服务对象的问题,在家暴事件中,有些施暴者甚至比受害者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三)案例中涉及伦理问题应遵循原则及对策。(1)案例一涉及伦理问题应遵循原则及对策。①保护生命原则。在案例一中,社会工作者应当更加细致的了解夏女士受暴力的程度,必要的话可以联系一下她的丈夫做一下相关量表,测量其丈夫是否正常。如果相关结论显示出会对夏女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时,社工应坚持保护生命的原则,给夏女士讲清厉害,告诫夏女士在丈夫没有好转前不要跟他联系。②最少伤害原则。在案例一中,考虑到夏女士还有孩子,应该找他的丈夫谈一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或者是代币管制法***其丈夫的家暴行为。③增能视角。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社会工作可以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帮助家暴受害者摆脱精神困境,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2)案例二涉及伦理问题应遵循原则及对策。①保护生命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劝说案主丈夫做相关测评,如果测评结果显示案主继续和丈夫呆在一起有生命危险的话,社工应立马告诫案主事情的严重性。②自主和自由原则。在处理这件事时,可以在前期理性和李女士分析所面对的处境,给予案主一定帮助后为了避免案主对社工产生依赖心理,应遵循自主自由的原则,保证案主的自决度。
工程伦理案件分析范文2
伦理决策就是作伦理上的决定。护理伦理决策就是从护理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出发,从护理伦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做出恰当的、符合护理伦理的决定。而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关键又在于是否具有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大多数护士学生缺乏这种能力,不能抓住护理伦理问题的本质,因此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故而提高护生护理决策能力重点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这是一种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教师单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系统地学习知识,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因此,对于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较差。而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能营造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思考、分析以及讨论与交流。随着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加强,他们批判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较好地应用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与规范,做出正确地护理伦理决策。.护理伦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而实施的案例教学,其首先应该是针对这一目的进行恰当地案例选择。
所选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遇到的伦理困境。例如,病人的自主需要与护士的专业伦理相冲(病人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如实告知病情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病人拒绝护士对其实施有利于病情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而让学生熟悉护理伦理决策产生的基本程序:(1)首先认真分析案例,确定事件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相关人员。
(2)明确矛盾冲突的核心,确认伦理问题。
(3)围绕伦理问题,列出各种可行方案。
(4)依据相关的伦理理论、原则、法律及其他因素,拟定双方均认可的行为方案。
(5)决定行动方案,做出伦理决策。
(6)实施并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讨论式学习。
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案例实际情况运用基本程序,尽量开阔可行方案的设计思路,做出决策。
如对下列案例的决策分析:一产妇剖宫产后第六天,医生看没什么问题,说周一可以出院。周日,其丈夫和婆婆与产妇商量后想周日那天出院回家,医生不在,其丈夫和护士商量能否先行回家,等周一再回来办出院手续,护士说不可以,说得把钱结清。产妇丈夫说这是单位押的支票,不会欠医院钱的,而且已与有关部门通过电话证实。护士不让产妇走,便把孩子抱到了另一个房间,产妇想抱回自己的孩子,护士不给,遂和护士争吵起来。
针对此案例,同学们分析指出:(1)此案例涉及的矛盾是护士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
(2)此案例的伦理的问题是患者的自主要求与护士专业要求之间的冲突。
患者有拥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但另一方面病人在没有办理出院的情况的确不能擅自离开医院,否则不利于护士的管理。
(3)护士不能因为医院的规章制度限制病人的人身自由,更不能以产妇的孩子做为要挟。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患者的感情,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4)护士此时应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患者免于不必要的伤害。可以先向患者解释医院的管理制度,如果患者要求回家的意愿强烈,那么在其不会欠费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尊重患者的决定是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行为。在此同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报告,寻求建议与帮助。另外患者需签订一份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文件。
案例分析教学之后还可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人物,体验护士的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知识,以行动的体验内化I=1头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护理伦理决策的重要作用。例如对于上文中护士与产妇要求出院产生冲突。
工程伦理案件分析范文3
更丰富的样品前处理设备
自2010年安捷伦科技收购瓦里安以来,不仅给安捷伦科技带来了光谱产品以及核磁共振仪等,更带来了丰富的样品前处理产品,为用户带了更多的样品制备技术。其中包括Bond Elut固相萃取(SPE)产品、QuEChERS试剂盒产品、Captiva过滤产品,以及Chem Elut固相支持液液萃取产品等,使得安捷伦科技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柱耗材产品由6000多种增至25000多种,能够应对于客户不同种类的需求。
样品自动平台(workbench)使得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的样品从100毫升的容量缩小到2毫升,在减少溶剂消耗,提升样品制备的自动化程度和重复性,同时减少了操作人员溶剂暴露;2011年年初推出的自动化微孔板操作设备产品线增加了一名新成员:BenchBot机器人,将安捷伦大型自动化微孔板操纵器的强大功能纳入到紧凑的设计中,适用于狭窄的实验室空间,使大量随科学需要而不断变化的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BenchBot易于与种类繁多的实验室设备集成,从新一代测序和芯片样品制备到高通量LC/MS样品管理及多种细胞分析,其都能轻松应对。
更强大的进样、分离、检测
安捷伦科技不断创新,在有机分析还是无机分析,小分子还是大分子等方面彰显出强大的产品、技术实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产品领域,安捷伦一直代表着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本次展出的7200 GC/Q-TOF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iFunnel技术彻底变革了大气压离子采样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大多数应用的检测灵敏度;Agilent 6550 iFunnel四极杆飞行时间液相色谱质谱(Q-TOF LC/MS)联用系统,该系统可将TOF灵敏度提高至低飞克级且采集速率达到每秒50张谱***,并具有高达5个数量级的内扫描动态范围,以及强大的性能与稳定的运行能力;8800 ICP-QQQ是安捷伦推出的世界首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为客户高端研究和复杂分析难题带来变革。
在今年4月的德国慕尼黑展会期间,安捷伦在液相色谱技术领域相继推出1290 Infinity四元液相色谱系统,这是一款具有二元系统准确性和精密度的四元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Agilent 1290 Infinity二维液相色谱解决方案,可实现全二维方式以及中心切割方式的二维分离;以及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Agilent 1220 Infinity液相色谱系统,这款全新的一体化系统现以超低的价格提供UHPLC分析性能和二极管阵列检测能力,倘若用户对模块化系统的灵活性要求不高但对质量有极高要求,该系统将是最佳选择。
在本次展会期间,安捷伦特别展出如下两项创新典范:一款是Cary 630 FT-IR光谱仪,其凭借卓越的工业设计,Cary 630 FT-IR光谱仪获得仪器市场展望(IBO)2012年度的工业设计金奖。Cary 630是目前市场上最小、最轻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最新一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 60也是脉冲氙灯技术的领导者。这款耗时1年半开发完成的产品能够通过5个可互换的样本模块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和应用需求,色彩对比和圆角效果使其外观看起来现代化且一体化,也是迄今为止占地空间最小的台式实验室光谱仪。另一款是4100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其近期获得R&D杂志百大科技研发奖,是全球范围内推出的技术最先进的100种产品之一。MP-AES无需危险气体或高价气体,仅需空气就可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和监测,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安全顾虑。4100 MP-AES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家进行元素分析的方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最低维护成本的元素分析设备,同时还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性。
更快速专业的信息管理
当今实验室正在发生变化,时间的紧迫、资源的减少、分析技能的短缺、成本、收益的控制,以及数据分析的瓶颈都是现在实验室面临的问题。目前实验室的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操作流程的优化、先进的分析技术,以及分析人员操作水平的提高。安捷伦科技能够提供给实验室分析仪器、消耗品、服务、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这一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实验室提高分析效率。
安捷伦多功能GPC/SEC软件可轻松获得可靠的分子量分布数据,是快速、可靠地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首选技术;最新的OpenLAB Data Store数据管理系统,大大简化分析数据管理的流程和成本,满足实验室面向法规的严格要求。
更简单的实验室管理
从不同的供应商采购实验室消耗品,客户很容易受到匹配问题的困扰。针对此,安捷伦CrossLab高效液相色谱消耗品,提供针对于不同品牌的液相色谱配件,有助于提高非安捷伦仪器的性能和生产率,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够减轻管理负担。
更专业的售后服务
随着用户对售后服务需求的日渐增加,安捷伦售后团队和服务产品也不断扩大。安捷伦在中国有各种的优势服务计划组合,如金、银、铜牌计划、预防性维护和培训单元,可以为中国广大的客户提供更好的选择,让客户以最合理的价格获得最佳的维护,并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以外,在法规认证领域方面,安捷伦连续多年被选为全球最佳认证服务供应商,专利的法规认证引擎(ACE)提供最可靠、无风险的认证服务,为各类安捷伦和指定的非安捷仪器提供全球统一的法规认证协定。ACE更可提供自动化和无纸张的认证,相较传统手动认证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完成整个过程,不仅大大节省了认证成本,同时也更好地满足全球各国监管组织的严格要求。
随着电子商贸的普及,安捷伦率先引入智能化的远程顾问服务系统,用户不单可透过安全网络接收到仪器可能出现故障的预警提示,还可产生各类仪器维修、保有、错误和使用情况等报告,并使用于安捷伦和指定的非安捷仪器,是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和实验室管理工具。
工程伦理案件分析范文4
关键词 情境 教学法 医学伦理学 医学生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03-02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医德素质决定了患者生命质量的好坏。医德已经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焦点,是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培养出更高道德素质的医护人员,这对医学生的伦理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德培养的重要基础,应积极探索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尝试从医生、病人、社会效应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讨,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一、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医学能呵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关涉人的权利和利益,具有浓厚的伦理性,医学伦理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教育课,也不同于其他医学基础教育课,而是一门既与医学科学联系密切,又独具特色的人文医学课程,决定着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医德问题的凸显,医学伦理学受到了很多医学院校的重视,逐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戴晨丽等认为医学伦理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用的教学内容、切实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程乐森等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通过案例述评、案例模拟、案例比较等教学方式,提高了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评价能力。黄萼华把影视作品、Hattab把伦理困境和社会问题等应用于伦理教学中,凸显实效性,突出针对性,增强互动性,效果较好。此外,还有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参与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伦理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效果。Eckles等对近20年的各国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增加学习的动力性,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来提高教学效果。
临床医疗行为复杂,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决策难度大,而伦理学理论十分抽象,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条件相对有限,必须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重视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加强学生对这一学科的重视和学习。
二、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包含了人的情感在内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统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改善外部环境来优化人的内部环境,是所有教学模式中都必然出现的“情”与“境”融合的一种状态。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运用、案情模拟、角色扮演、实物显示、实践演练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系列的情景,作用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智力,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情境得以实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课前进行周密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类似导演来掌控全局,主角变为学生,由学生来主导和演绎,注重学生道德情操内化,从而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医德素养的内化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提供良好的心理道德支撑。
三、情境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医德素质,特别强调与病人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医学伦理学课程就是为了让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一)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精选出适当课时,结合理论基础、专业特点及专业需求,针对医护人员当前的医德焦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来实践情境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方法如下:
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医学伦理事件的情境中,更深入地思考、理解,从而采取更加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如***画影像、背景音乐、意境冥想、情景再现等。
视频媒介:运用新近的教学视频资料,整合出可以进行互动的视频媒介,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所发生的事件做出自己的选择行为,师生均可进行辩论或给出见解。
焦点案例:精选学生熟悉的真实案例,用适当的方法设计情境,以学生为主角进行案例的情境演绎,并以媒体见面会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和道德升华。
模拟法庭:根据案例内容,设定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其自身伦理观点,再通过集体讨论,群策群力,解决现实问题。
实践体验:通过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件进行教学分享,通过群体分析、讨论、模拟等情境来解决问题。
启发辩论: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主题,以学生质问,教师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医学伦理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以上主要方法在教学中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运用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道德素养内化。
(二)教学效果评估
1.问卷评估分析
采用自编“医学伦理学现况调查表”对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组42例和情境教学法的学生组37例进行了调查。在主要调查内容“教学设计满意度”分别为52.4%和86.5%,“课程必要性”分别为59.5%和81.1%,“课程实用性”分别为54.8%和89.2%。调查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需求、理论知识的理解、伦理知识的实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试卷成绩分析
期末考试试题增加了案例分析题的比例,达到了总分的30%。对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组42例和情境教学法的学生组37例进行了试卷得分情况比较,总分平均水平分别为78.1和82.6,案例分析题得分平均水平分别为16.7和22.4,得分结果表明得分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归因于案例分析题的得分差异。从而可以认为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伦理首先素养,尤其是伦理道德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访谈结果分析
采用访谈方法完成了情境教学法的知晓情况、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可行性、推广性等5个方面的访谈内容。随机抽取了15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每位同学均配合,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关于情境教学法的知晓情况,只有一位学生了解,两位学生听说过,其他学生以前均不知晓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课程设计要求严格,需要准备大量教学所需素材,备课难度明显增大,在教学中应用的还不太多,可以在今后的医学伦理学及其他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中适当增加此类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所有学生均认为情境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够很好的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且记忆维持时间长久。
教学内容上,大多学生认为合理,三位学生认为应尽量采用当前发生的医护人员的伦理道德事件或大家比较熟知的经典案例为情境。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与时俱进,也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用性的需求。
所有学生均认为情境教学法具有可行性。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实践,学生喜爱,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所有学生也表达了希望在其他课程中也能够适当开展情境教学法,改善一些课程枯燥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同时学生们也对情境教学法的课程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提前通知课程的情境主题,以便早做准备;多加关注不愿参与的学生;增加表达分享的时间和广度等建议,为本方法改善开拓了新的思路。
四、总结
目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悟、深刻自省、道德内化的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弄不清医学的伦理性、医疗行为的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性,在实践中就很难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因此,为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良好的医学伦理教育、道德教化成为了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研究和发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度弥补其他教学方法的不足。情境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会主动谈论自己的体会及反思,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了学以致用。
情境教学法在医学伦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很少见,存在着相当大的研究探索空间,积极开展此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应用医学伦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开发学生学习能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品质不是仅仅依靠医学伦理学课程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有关学科齐抓共管,共同配合,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晨丽, 颜岩.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学伦理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2).
[2]程乐森, 徐玉梅, 王建立, 等. 医学伦理学案例主导式教学的意义与模式[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4).
[3]黄萼华.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21(5).
工程伦理案件分析范文5
关键词:决策;伦理决策;决策模型
一、基于伦理考量的企业决策的可能性及效用
决策在现代西方管理学中拥有核心的地位与作用,企业伦理经营过程中如何制定符合伦理的决策也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认为研究管理就是研究决策,研究管理的道德性问题的核心就是研究决策中的道德性。
管理学者Hosmer(1987)认为一个伦理决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典型特点:其一,后果的广泛性。绝大多数伦理决策有广泛的后果。其二,选择的多样性。许多伦理决策都是在有多种决策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其三,结果的复杂性。一项伦理决策的做出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混合的结果出现。其四,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多伦理决策具有不确定的后果。其五,决策的个性化。很多的伦理决策带有明显的个人含义。企业决策一般也具有上述典型的特征,所以决策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伦理决策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多方面特性的过程。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大量的问题需要进行决策,现代企业的决策也大量依靠量化的技术。但实际情况是,定量技术并非可以解决所的有决策问题。在企业决策过程中,总存在着不可能完全量化的因素;另外,如果所有的决策都可以进行定量的投入与产出计算的话,那么所有的决策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去完成,也不需要领导决策者了。所以,在无法进行量化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过程中必须考量社会伦理内容。
而且,任何企业的决策活动都是在对企业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考量下做出的,而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治、法律和道德因素是管理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的外在因素。
再者,企业决策的最终是在主要决策者的指导与决断下完成的。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评估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决策者依赖价值观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决策是管理决策的本质。换言之,决策所面临的困难不是管理问题本身而是价值观问题上的处理与选择。 第二,伦理决策有利于企业良好形象与声誉的树立。美国的道.克宁公司“***房植入物事件”决策的不合伦理性给该公司形象与声誉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虽然事件发生后,该公司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面。试想,如果公司在决策时有伦理考量,情况又将如何呢?强生、波音、惠普、IBM等公司的良好形象与声誉源于其决策过程中一贯的伦理考量。
另外,伦理决策有益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决策时伦理考量因素中包含企业决策过程中关注长期利益而非短期目标,关注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绝对最大化。决策过程的道德贯通有助于企业赢得伦理优势,而这种伦理优势又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伦理优势引发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可靠的竞争优势,是一种致胜的竞争优势,是一种长远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伦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决策者个人的价值观是其个人态度的基础,是行为的先导,因而毫无疑问成为企业伦理决策的关键。一项基于个人价值观的相关研究结果(William Frederick & JalliesWeber)表明:在决策者进行决策时,负责、诚实、有能力等工具性价值观对决策行为有较大的影响。Fritzsehe在研究了Rokeach价值观调查所得到的成果后得出了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就个人特征而言,在价值观、道德发展阶段和道德获准中,决策的最初影响来自于决策者个人的价值观。决策者个人秉持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对决策伦理产生影响,关系到一个决策有无伦理指向。
组织特征对伦理决策的实行起着重要的环境作用。伦理型企业文化的建立与伦理型组织风气的形成对决策者的伦理决策起着优势作用。学者Fritzsehe(1999)认为企业在制定伦理决策时须考量许多因素,具体包括:构成组织文化的共有价值观、组织***策和专业行为规范、战略性决策中的伦理因素以及来自利益相关者方面的影响等组织特征。
备选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的实际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学者Jones(1991)认为道德状态包括六个方面:其一,后果的大小,即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总和;其二,社会一致意见,即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其三,结果的可能性,即危害或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其四,临近时间,即行为后果开始之前的时间长短;其五,接近程度,即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或受害者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其六,结果的涉及面,即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他认为备选决策中的道德成分的确认机率与行为道德状态的高低直接相关。如果解决管理问题的决策方案有较高的道德状态,那么行为的道德状态就越高,行为的意***就越可能是道德的。选择道德的备选决策的机率随被考虑的备选方案的道德状态的提高而增加。
进行伦理决策除了要重视决策者个人的伦理素质的提高,注重建立伦理型组织文化以及权衡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外,还应充分关注决策过程,只有建立一个道德贯通的决策过程才能真正保证决策的伦理化。
三、企业伦理决策的相关模型
国外众多学者都在研究探讨企业管理者伦理决策的问题。比较著名的学者如Fritzsehe,Carroll,Cullen,Ferrell,Larry,Hunt,Vitell,Trevino,Nelson,Blanchard和Peale等都致力于构建伦理决策的模型。从模型的特点出发,笔者将学者们的伦理决策模型概括为以下三大类。
1.企业伦理决策的过程模型。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如何制定符合伦理的决策,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对一般决策程序进行某些修正,使决策过程赋予某些伦理考量。
从伦理决策过程的角度阐述决策的伦理考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中,尝试较为完整地建立组织伦理决策模型的是Fritzsche(1999),他指出伦理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确定管理问题;备选决策方案;根据经济、技术、社会与伦理标准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两阶段决策过程。
Carroll(2004)提出的伦理决策过程模型则要求首先要确定计划要采取的行为、决策或行动,然后明确说明计划要执行的行为过程的各个方面;接下来要求决策者将需要决策的问题经过伦理屏风的考量,伦理屏风包括几个选择标准(如传统方法、原则方法、伦理测试方法等),根据这些标准去对比计划的行为过程。如果计划要执行的行动没有通过伦理屏风,决策者就不应该从事该行为,而是应该考虑做出新的决策、行为或行动,并且再用同样的过程处理这些新的决策行动。如果计划要采取的行动过程通过伦理屏风,表明决策者确定它是一项伦理行为过程,他就应该从事该行为过程,最后,当决策者面临新的伦理两难决策时,再重复上述过程。
Cullen(2000)提出了多国经营中进行伦理决策的支持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包括四个分析过程。首先是法律分析,分析该决策是否违背东道国或母国的法律?是否违背国际协定?第二是组织伦理分析,分析该决策是否违背公司的伦理准则?是否与公司文化相一致?第三是文化敏感性伦理分析,分析该决策是否与当地文化标准相一致?第四是个人伦理分析,分析该决策是否与个人道德信念相一致?然后在此分析基础上进行伦理决策。
Trevino和Nelson(1999)认为企业伦理事实上是组成企业界的每个人的伦理,伦理决策过程也即是领导者个人的伦理决策过程。他们提出了个人伦理决策应遵循八个步骤:收集事实,确定伦理问题,确定受决策影响的群体,确定结果,确定责任义务,考虑个人名声,考虑可能的行为,检查自我良知。 Nash(1981)提出了检验伦理决策的12个问题模型,这12个问题主要包括:你准确地确定了问题吗?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你将如何确定问题?这种情况首次发生时会是怎样?作为一个人和作为公司的一员,你对谁和对什么事表现忠诚?在制定决策时,你的意***是什么?这一意***和可能的结果相比如何?你的决策和行动可能伤害谁?在你作决策前,你能和受影响的当事人讨论问题吗?你能自信你的观点在长时间内将和现在一样有效吗?你的决策或行动能问心无愧地透露给你的上司、首席执行官、董事会、家庭或整个社会吗?如果你的行为为人所了解,那么它的象征潜力是什么?如果被误解了,又该如何?在什么情况下你将允许发生意外?她指出决策者可以通过这12个问题对决策过程进行伦理检查,以保证做出伦理型决策。
现代西方社会,在企业中利用一套简捷的问题进行伦理决策也变得愈益流行,采用这种方法易于理解、也很方便使用。比如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快速伦理测试7问”、美国西尔斯公司的“5个伦理决策指南”,都是通过伦理检查问题的提出,旨在制造一个企业员工与管理者决策过程中的伦理调查的过程,通过这个伦理检查过程,保证决策的伦理化。
3.企业伦理决策的量化公式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是从决策结果的伦理考量的角度来探讨伦理决策问题的。Fritzsche(1999)借鉴了学者Jones(1991)的“道德状态”的观念,即从一项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等六个方面来帮助决策者进行伦理决策,某方案的决策的道德状态越高,越可能在道德方面引起重视,从而增加选中此方案的概率。Pdtzsche认为可将决策的各项标准量化或标准化,而且用描述法列举可能的各种表现,并对应地将每种可能的表现进行分类,然后界定好的、中等的与不好的行为可能是什么。一个符合伦理的决策的最低要求是必须在伦理方面处于边际可接受(即中等)的范围之内或之上。
具体而言,一项伦理决策过程就是首先选定决策的标准,并进行测试赋予分值后,然后再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总值的过程。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遵循一个伦理决策公式进行伦理决策:其中T表示一个备选方案的总利益;w表示备选方案一个方面的重要性的权重;b表示备选方案的一个方面的利益;i表示备选方案某一方面的指数;j表示某一备选方案的指数。Pdtzsche认为在经过上述计算得出考虑的备选方案各自的总利益T之后,决策者一般会选择T最高的备选方案,而此方案也即是伦理型决策方案。
工程伦理案件分析范文6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伦理决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 and 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2000)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2003)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 (1979年)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治领域上确定的***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 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技术的、***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否则就会对***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府做出一个“***治”***策的决定,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2003)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89)区分了这两个因素,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covello, 1998),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组织)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的诱因,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琼斯(jones)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让行为人自己选择,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defra,2002):(1)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3)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能养活的生计;(4)在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5)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使用,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6)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7)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8)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保持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2001)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单元中,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遵守道德指南,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阎俊,常亚平.西方商业伦理决策理论及模型[j].企业文明,2005(3).
[2] 葛晓春.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中国食品危机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3] 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4).
[4] 郑锐洪.食品安全危机的伦理分析与解决[j].管理观察,2008(7).
[5] 甘俊.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营销道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
[6] 张彦.基于风险考量的伦理决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8).
[7] 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communication to food standards and safety matters, 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fao, 1998.
[9]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s, report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who, 1999.
[10]codex procedural manual,10th edition, fao/who,1997. source: nestle, m. (2003), safe food: bacteria, biotechnology and bioterror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don.
[11]covello, v.t., sandman, p.m. and slovic, p. (1988), risk communication, risk statistics and risk comparisons: a manual for plant managers, chem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工程伦理案件分析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