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防治; 策略建议Study on control strategy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Du Fangfang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kidney disease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known as the" invisible kill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hange of life style,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ased on its origi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proposes th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control strategy.
【Keywords】Hypertension; community preven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中***分类号】R1;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7-01高血压的危害已得到广泛认识,但资料表明:全球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仍不太理想,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也不容乐观,因此,针对目前严峻的高血压***形势,开展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影响本地高血压的各种因素,及其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伴随疾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三级预防策略,是遏制高血压病高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率和控制率的根本措施,从而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降低医药开支。目前我国社区居民高血压人群较多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膳食热量摄入较高,运动量不足,高血压预防知识教育不足,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依从性低等。近年来,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及其老年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要兼顾这些疾病的预防和***,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血压的选药疗面要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针对其适应症进行选药和***,更加强调高血压防治的个体化原则。对于年龄较轻的群体,由于其健康状况较好,大部分为上班族,工作压力较大,对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措施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对这一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要加大,特别对于其不良生活方式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宣传,以提高思想上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加强生活方式改变的督导力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因为如果这一群体的高血压一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不好,这一群体就会成为末来高血压患者的强大的后备***,就不能有利地遏制以后的高血压高发势态,将来就要面对庞大的不断增大的高血压群体,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就不可避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高血压社区防治策略的制定:1.切实建立社区高血压防治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过去的经验,社区防治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由当地***府领导、主管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组织和卫生人员组成三结合的防治网。各社区人员组成相对单一,每一社区都有至少一家主要服务于本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卫生机构在业务上统一归属于卫生处管理,各医疗机构根据服务范围的大小,下辖有若干卫生所。已经具备防治网络的组织框架,因此建立由卫生处统一管理,各医疗机构从事专业防治工作,以及和单位工会和社区老年站共同参与的防治系统是行之有效的。2.建立基础资料: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各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防治前后疾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资料建立,特别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危险因袭和什况要记录准确,各种随访资料,***策的制定和工作开展情况.干预效果的评价等。3.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如:对社区基本情况和人口、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调查统计方法;计划效果评价。对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以及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具体工作的思路:开展好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防治工作,以三级预防为主线。一级预防措施:1.合理调整饮食;2.戒烟和限酒;3.减肥;4.开展体育锻炼;5.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6.从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二级预防措施: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及管理率,由于高血压早期可无症状,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因此早期检出高血压并及时给患者***和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发现高血压病人,由值班大夫填写高血压报病卡,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三级预防措施:对于已经确珍的高血压群体,除了针对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措施外,要根据其伴发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肾脏病等选用合理的药物***。加强***随诊,监测病人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指导病人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意义以及终生***的重要性,了解按时服药以及平稳降压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服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出现副作用及时报告,利于及时处理,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徐姝迪,丁红,乔莎.***医科大学***、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的分析[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郭玉麟,崔铁琦,王心祥,林建平,于绍轶.沿海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卫国荣,付朝伟,王法弟,王学才,宋建根,陈跃,姜庆五.农村社区成人超重肥胖现况及其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 现代 预防
中***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82-02
1 我国高血压现状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按我国1991年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3.6%,较1979―1980年的普查结果增高约25%[1]。且继续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2]。1998年心脑血管病上升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目前在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中,尚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由于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2 高血压病预防的意义
众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的。美国Stamler[3]在80年代中期一份研究证实,通过一级预防5年后可使高危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减少55%。我国“八五”攻关一项研究表明,在全国5个试点进行的高血压一级预防,仅3年即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19.3%,按趋势预测,若进行5年预防,约能减少40%发病率,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控制搞血压可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4]。国内外许多社区人群干预研究表明,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心脑血管病合并症减少一半,若从青年期就开始进行健康生活行为教育加上早期防治,就可使高危人群高血压病减半,脑卒中减少四分之三[2],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预防是最实际、花费最小的方法,是不用药物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要加强从青年人开始预防,预防比***更有效、更经济。由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中尚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现象,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 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的预防分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控制或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防止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一级预防投入小,收益大,通过有效的一级预防,可显著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故本文重点谈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很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有关[5],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要改变患者的不健康的生活行为,防治高血压,需要全社会动员与参与,只有通过社会行动才能成功地改变生活方式[6]。动员社会力量创造良好健康的环境氛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保证,若没有高度的领导重视和广泛的社会动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在我国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的广泛宣传活动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条件,能从根本上达到有效减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目的。高血压预防的具体措施:
3.1 合理膳食
3.1.1 限盐饮食 多项研究一致表明,高盐饮食是我国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膳食中过多的钠可使血压升高,人群中高血压发生率与平均食盐摄入量几乎呈线性相关。1989年我国10组人群研究显示样本人群平均每人每日膳食钠摄入量和钠/钾比值与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数值呈显著正关联[7]。在我国首钢工人人群中有对照的减盐试验证明,通过减少工人食堂烹调中用盐量的干预措施,2-3年后即可见人群血压水平显著降低[8]。WHO报告,人群每日摄盐量减少5g,能使舒张压平均下降0.53KPa[9]。理想的摄钠标准应为每日5g食盐,而我国人群中摄盐量北方约15―18g/日,南方约7―12g/日,均明显超过标准,据我国普查高血压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亦证实高盐饮食对血压的不利影响[8]。
3.1.2 膳食中摄入足量的钙、钾及动物蛋白 我国膳食与西方膳食相比较虽然是低脂肪和低胆固醇,有利于保持血清胆固醇和体重指数在较低水平,但同时我国的低钙、低动物膳食又促进了钠的升压作用[8]。人群中平均每人每天膳食钙摄入量以及动物蛋白摄入量与收缩压均值呈显著负相关[7][10],我国膳食普遍低钙,这是促进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正常人每日需摄入800mg钙,而我国膳食调查仅为500mg左右,按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饮用一袋牛奶(约含钙300mg)正好补足,且牛奶应从一岁开始终生饮用。另外,钾与高血压之间明显的负相关,动物实验表明[9],高钾饮食可降低血压,增加膳食中钾盐,主要通过多食富含钾盐的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补充,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月至少吃蔬菜12kg。
3.1.3 增加镁的摄入 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动物试验及***实验显示,镁状态与高血压呈负相关[12]。
3.2 控制体重,防治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血压与体内脂肪指数有关,体内脂肪越多,血压越高。我国199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13],体重指数≥24者,男性人群,在控制了其他与血压有关的因素后,高血压发病危险为
3.3 戒烟限酒
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多认为与烟中尼古丁作用有关,也有认为烟草中含有烟碱和微量元素镉较高,吸入过多可损伤动物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引起血压升高[15]。有作者研究发现,吸一支普通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3―3.3KPa。饮酒与高血压有***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大量饮酒时。我国近年的一份研究表明[13],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饮酒者比不饮酒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高40%,尤其大量(每次饮白酒250ml)、经常饮酒可使血压显著升高。无论对血压正常或高血压的饮酒者,若减少饮酒量可见其血压与心率下降。饮酒使血压升高的机制与激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9],故应戒烟限酒。
3.4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的降压因素,体力活动作为有效的控制血压的措施具有自然、易行、费用少等优点。运动降低血压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运动后交感神经活动性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升高有关[16]。
3.5 保持乐观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大量研究表明,行为模式、应激、情绪等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7]。在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最重要,其效果超过任何一种养生方法。安宁愉快的心境足以抵消绝大多数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我国杨菊贤等[18]观察发现性格类型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新近胡晓辉[19]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多项个性控制及其相关性研究亦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及身心疾病所致的精神紧张、易怒、抑郁、精神病状态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其原因是上述因素可造成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使血浆内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从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情绪激动可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
3.6 基因工程研究
如前所述高血压病是一个多基因疾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控制环境因素只能部分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而目前人类高血压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重大的突破有赖于未来基因组学工作的完成及世界各国科研单位的协作攻关。
参考文献
[1]陶寿淇,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演变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46―247.
[2]中华心血管病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166―172.
[3]Stamler,R.Primary prention of hyper―tension by nutritional―hjaenic meams, JAMA, 1989, 262:180―1807.
[4]Bruce MP,Curt DF Antihupertensive treatment trials.In:1220 JL,Black HR,eds.Hypertension Primer,Americanheat association dallas,1993.197―201.
[5]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62. Hgpe-rtension control,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 Switzerland:
Geneva, 1996.16―20.
[6]Puska P.Genera1 principle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Puska p,Tu onilehto J.Nissinen A, eds The north Karelia Praoject―20year results and exoeriences. Finland: Helsinki Universiry Printing House, 1995 31―56
[7]Zhou BF, WuXG, Taosc, et al, Dietary Patterns in 10 grouos and zhe relationship with blood pressure. Chin MedJ , 1989, 102:257―261.
[8]刘国伏,陈孟勤,周北凡等。我国高血压病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48―249.
[9]余振球,张生,赵连友等主编。实用高血压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908―909.
[10]赵连成,周北凡,杨***等,蛋白质与其他营养因素与高血压―山西、广西、浙江三组人群膳食资料分析,中国循环杂志,1992,7:470―473.
[11]Zhou BF , Zhang XH , Xhu AM ,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dietary animal protein and electrolytes to blood pressure: a studyon there Chinese populations. Intern at J Epidemiol , 1994, 23:716―722.
[12]邵美珍,镁与高血压、高血压病杂志,1996,4:236―239.
[13]无锡桂,陶寿淇,郝建生等,北京、广州中年工农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0:207―207.
[14]方 主编,现代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医出版社,1995:1143―1151.
[15]何仍,孙晓斐,陆英智主编,临床心脑血管病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5―336.
[16]余振球,张生,赵连友等主编。实用高血压病学,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369―372.
[17]Koskenvuo M , Sacks D , Pedersen B, et al. Hostility as a riskfactos for mortality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men . Psychosom ,1988 , 50:330―330.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二级预防;康复***
[中***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40-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我国脑出血占脑卒中的40%~50% ,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1]。根据国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每年新发病例130万~150万,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0万,患病人数500~600万人[2]。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本研究从1999 年开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二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规则药物***及康复***,去除可能的诱因等方式。通过二级预防,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1999 年1 月~2001 年6 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275例,男154 例,女121例,年龄(58.1±7.1) 岁。随机分成二级预防组及对照组。二级预防组141 例,男75 例,女66 例,年龄(58±7) 岁;对照组134例,男79例,女55例,年龄(57.0±7.1) 岁。
1.2 方法
二级预防组由随访的医生、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高盐饮食,戒烟、酒,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要求每个月随访一次,严格控制血压,每周由护士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患者的服药和血压情况。对照组同样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改良的指导,但没有严格要求随访和控制血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2年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患者血压控制、再次出血、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病死率等情况。
1.4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评价
采用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BI)对出院时和随访2年后评价,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转移、上厕所等项目,每项在60分以上者生活基本能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分者需要很大甚至完全需要帮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脑出血及死亡情况,见表1。出院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的差异,通过实施二级预防,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了实施二级预防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二级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脑出血的事件,为防止再次出血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脑出血再次出血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众所周知,脑出血是一种复发性的疾病,但对脑出血的病因诱因不了解,对其防治存在一些误区,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了复发率和病死率升高。我们认为应该予以纠正,应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知道脑出血二级预防的具体方法。现介绍如下:
3.1 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本研究的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死亡的病例大多是再次出血,原因是间断或不规则服用降血压药。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有78.05%高血压患者存在不遵医嘱服药的行为,其中自行停药致血压控制欠佳占22.76%,不按时服药者占34.98%,自行更换药物占20.33%[3]。其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病需要终身服药这一概念没有充分的认识,经一段时间服药后,血压已控制良好,也无自觉症状,即自行停药。另外,大多数患者不懂得一般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不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由于不按时服药或服药不规则,导致血压波动大,未能定期到医院复诊及定时监测血压,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所以强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应让其知道脑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压及定时到医院复诊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觉遵医嘱。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测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2年来,二级预防组血压控制较好,再次出血及病死率明显减少。这说明定时随访、监测血压是很重要。
3.2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脑出血二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3.2.1 避免高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 g,少吃油腻食物,少食动物的内脏,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标准面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胆固醇限制在300mg/d 以下。可多吃一些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可增***血管的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高血压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 g 为宜,例如:60 kg 体重的人,每天应吃60 g 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 ,最好用大豆蛋白。每周还应吃2~3 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平时还应多注意吃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去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
3.2.2 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戒烟、酒香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增加体内交感物质释放,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脂增高。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吸烟率接近60%,饮酒率50%,吸烟会使脑出血危险增加1 倍 。一次醉酒或长期酗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所以应让患者了解其危险性。
3.2.3 适量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轻快的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每天至少30 min ,控制体重。对于高血压病,专家提出了“三个三”的健康处方:即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的方案。这“三个三”的实施,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养成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带病延年大有禅益。①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临床资料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②三个半小时: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国际睡眠会议上强调了午睡的好处,但午睡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特别提醒心脑血管患者步行运动要注意“三五七”:“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 min ,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 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在170 次/min 左右。例如,50 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 次/min(当然,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 次/min ;但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不要超过150 次/min) 。这样中等量的运动能保持有氧代谢,而运动量过大,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③三杯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温开水,晚上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醒来饮一杯温开水。因为早晨8:00~10:00 是血压高峰期,心脑血栓极易形成;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还可起到通便的作用。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和半夜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但也不必刻意半夜饮水而影响了休息。
3.2.4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忧虑、失眠,尤其是A型性格人(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强、易激动、缺乏耐心) ,情绪波动时可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产生血压增高、脂类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尤其瞬时血压增高,常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A 型性格人更应当对心理调整,适当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3.2.5 定时复查血脂和血糖血脂、血糖升高,使血压相应增高,控制血脂血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高血压脑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通过二级预防,规范***,正确功能锻炼,严格调控血压,使缺损的神经功能早日康复,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所以强调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必须掌握脑出血二级预防的方式,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如训, 苏镇培. 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9,364.
[2]侯熙德.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8.
[3]黄捷,陈燕.123例高血压患者不遵医服药原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4(26):568.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4
【关键词】高血压 预防 危险因素 血压控制
中***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多种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心力衰竭[1]、肾损害的常见病因,全球大约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都归因于高血压。随着对高血压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指南不断提出,使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均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我结构对辖区内居民所进行的调查,总结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对我辖区内1200名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46.5±4.7)岁。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机构高血压患者筛查及基线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措施,进行调查,总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行为干预、药物管理,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血压控制情况。
1.3 高血压入选标准
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经抗高血压药物***,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患者血压<140/90mmHg。年轻人(18~40周岁)、糖尿病、心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岁)血压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压建议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在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
高血压与家族遗传、环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明显相关性,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比较 经过系统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189例,达标率78.7%。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的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导致的死亡,我国已经从单纯的控制血压发展到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使心血管预防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转移。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做到“三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强调早发现、早***,降低高血压读数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重度高危患者进行积极救治[3],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是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2 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措施
3.2.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营养素,蔬菜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每人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以三口之家为例,500克(1袋)食盐应吃30天左右,尽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盐,少腌制咸菜,必要时将腌菜、咸菜清洗降盐后再加工食用;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即用餐荤素营养搭配,少荤多素。强调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围内。通过合理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重点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摄入≤能量消耗。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响健康的因素[4],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与前提。
3.2.3 药物管理 结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合并症,进行用药指导,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由社区医生负责具体实施,促进合理用药增加服药依从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仍不能达标时要加用第3种药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个人承担血压控制的所必需的预防性及***性活动[5],这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要强调连续、综合、主动、预防的理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能使血压控制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学***,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于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81.
[2] 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375.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097.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5
【关键词】高血压病;全科医疗;诊疗分析;诊疗措施
从高血压病的全科医疗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的健康教育,第二部分的一级预防和第三部分的二级预防。最后,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只有将这几部分相互结合,做好准备工作和后期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高血压病。在这一过程中,高血压病人本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1、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升高血压病医疗工作进行的高效性,研究人员对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患病人数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患病人员的患病率和其年龄成正比。尤其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众,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占45%-50%左右。但是,从调查中还会发现,人们对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和***几率也比较低。所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血压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由于人们所接触的后天环境不同,血压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仅仅占据20%左右,可见,后天的行为方式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比较典型的就是患者对食盐的摄入量、精神因素以及饮酒和吸烟的程度等等。从临床诊疗中可见,如果对后天的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克服,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完全可以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2.1一级预防
所谓的一级预防,就是对那些存在着发病因素,但是还没有存在高血压病症状的人群进行预防。这种预防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区居民的档案情况来对这些人群进行筛选,这就是预防工作所面临的高危人群。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对选定对象的日常饮食进行规范,主要以清淡和高营养为主。同时还对食物中的钙离子和纤维素等含量进行控制和规定。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应该尽量减轻体重,保持锻炼。另外,戒烟戒酒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平衡程度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这些人饮食和运动进行规定的同时,工作人员不能间断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讲解。
2.2二级预防
进行二级预防工作主要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选定疑似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要及时地对这些人进行确证,进而进行***。从这一方面上看,主要的***措施为落实一级预防的所有工作内容,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方法来对高血压病进行***。***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等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和明确,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另外,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值测定,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进行说明。一旦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主治医师进行***。
3、高血压病的合理***
3.1要求病人自觉干预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定期给病人测血压并作记录。
3.2必须参考每位病人年龄、病程、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既往用药史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制定用药原则,***方案应尽量简便,容易被病人接受,能够坚持长期***,选择副作用少、价廉、长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5大类:
第一,利尿剂: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第二,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降压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第三,钙拮抗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已证明钙拮抗剂长期***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其长效制剂副作用少可用于长期***。
第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伴有右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咳嗽,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药后即可消失。
第五,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性低血压,因此较少作为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平稳,适应症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
3.3为病人制定最佳***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3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平均舒张压从105mmHg降至83mmHg,每1000病人每年可防止4起严重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在得到良好***的高血压病人中,使用小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可使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36%;因此控制血压是降低高血压死亡率的基础。
3.4注意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血压持久升高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可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4、总结
全科医疗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为特色的基本服务,非常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全科医疗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宏华.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与血压控制率调查[J].中国药师杂志,2011,25(6):22-26.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6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糖尿病二级预防措施对控制糖尿病的意义。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督促规范药物***,观察组进行二级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社区 糖尿病 二级预防 血糖监测
Investigation of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two grad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ommunity
Ma Zhenxiu
Sh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achi Town,Jiuyuan District,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two grad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ommunity.Methods:60 diabet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supervision of standard drug therapy,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wo grade prevention measures.Results:Lipoprotein,glycerin three fat total cholesterol,serum albumin,urinary albumin,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ystolic blood pressure,body mass index glycosylated hemoglobin,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fasting blood glucose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
Key words Community;Diabetes mellitus;Two level prevention;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1],目前,其发病率有所上升[2]。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救护的基层单位,社区开展糖尿病二级预防措施意义重大。现就本社区2013年2月-2014年2月二级预防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二级预防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8岁,平均62.2岁,血糖水平:8.6~12.6mmol/L,平均9.5mmol/L;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4~81岁,平均61.8岁,血糖水平:8.4~12.1mmol/L,平均9.4mmol/L。
方法:对照组仅督促规范药物***;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督促规范药物***、查看血糖变化、饮食、运动干预(有氧运动>3次/周,>30分钟/次;鼓励患者参加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活动、血压和体重的测量)等,强化控制达标。建立不少于3个月1次的规范随访制度。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结 果
两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前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糖尿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尚无法根治、累及全身并需终身***的慢性疾病,其***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当务之急,需要寻找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致残率、死亡率[3]。本干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由社区全科医师承担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工作。经过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既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又可以对患者进行各种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具体指导其行为、运动和饮食,同时,患者对全科医师较为信赖,依从性较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水平的控制无疑是抑制病情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关键,也是考核糖尿病干预疗效的必要指标。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即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4]。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戒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两组***前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任福秀,赵连成,王涛,等.社区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现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4):336-337.
2 Leslie RD,Pozzilli P.An instr oduction to new advance in diabetes[J].Diabetes Metab Res Bev,2002,18:1.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7
【关键词】高血压;三级预防;社区护理与管理
【中***分类号】R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80-01
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了遏制高血压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积极***高血压病人,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年龄及性别:男女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1.2 地区差异:高血压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1.3 职业因素: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2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1 体重超重、肥胖:体重因素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2.2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为每日12~18g,南方为7~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3 饮酒: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2.4 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史者高血压患病率高,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者比仅1人有高血压史者患病率高。
3 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
3.1 主要目标: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
育,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对患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率和控制率。
3.2 高血压的三级:
3.2.1 第一级预防: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是指每餐主食二两左右;三是指每日3~4分高蛋白食品;四是指4句话:有粗有细;不咸(每日食盐控制在6g以内)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500g蔬菜和水果。如坚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香蕉等。
3.2.1.1 长期坚持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不要选择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无氧运动。
3.2.1.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吸烟人群高血压的死亡率显著高于
吸烟人群;少量饮用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压降低,但过量饮酒可加重高血压,所以
烟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3.2.1.3 平衡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心理应激、情绪紧张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为此,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预防高血压也尤为重要。
3.2.2 第二级预防: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规范化筛查)、早诊断、早***。
3.2.3 第三级预防:主要对象是患病个体,主要措施是积极***、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防止并发症、残疾和死亡的发生。充分利用社区及家庭资源,开展康复***和病后医护咨询
教育高血压病人科学安排24小时的生活,做到缓慢起床-温水洗漱-适当晨练-耐心排便。
早餐清淡-中午小睡-晚餐宜少-充足睡眠。
4 护理
4.1 护理评估:①健康情况:既往病史、日常生活方式②身体状况:③理社会状态;④理查体及辅助检查。
4.2 护理措施:
4.2.1 心理护理:病人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心理训练、音乐***等。
4.2.2 合理均衡膳食:脂脉<每日摄入总量的30%,盐5g/日,胆固醇<300mg/日,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及刺激性饮料等。
4.2.3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提倡有氧运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40分钟,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极度疲乏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4.2.4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嘱病人坚持正规***,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维持血压平稳,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以防血压过低或突然停药引发血压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应。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具有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应注意预防应指导病人不要在临睡前服药,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过热,床活动时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发生头晕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脑部供血。外出时应有人陪伴。
4.3 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定期监测
4.3.1 35岁以上者第一次就诊,应监测血压;
4.3.2 至少每月自测血压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站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
4.3.3 指导测量方法:做到四定,血压计定期检测,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
5 社区护理管理
5.1 首次就诊
5.1.1 低危患者:每6~12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药物。
5.1.2 中危患者:每3~6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药物。
5.1.3 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同时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辅助***。
5.2 随访复查:
5.2.1 低危患者:每3个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5.2.2 中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5.2.3 高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若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者,每半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必要时调整非药物***的内容和强度,出现严重的临床情况立即转诊。
作者单位:1546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龙南景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8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预防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其病因,针对病因制订其预防及***措施 结果:通过医疗三级预防及重点人群干预就能很好控制糖尿病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结论:对辖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的重要性,对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和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糖尿病 高危因素 基层健康教育
【中***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卫生条件也逐步改善。但与此同时,患三高疾病(又称富贵病,即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糖)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在牧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因此糖尿病在牧区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010年,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1]。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要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充分了解和分析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糖尿病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糖尿病病的概念
糖尿病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发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要加大力度研究预防保健措施,有效控制和防预糖尿病患病率进一步扩大。
二、糖尿病病的高危因素
原发性糖尿病病的高危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遗传、肥胖、生活因素、胰岛素及升糖激素等都可引起糖尿病病。据报道 :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排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InterAsi-a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人中,男性患病率为5.2%;女性患病率为5.8%。如按总人口计算,2000~2001年中国共有约3000万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诊断的只有710万占23.6%,其中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药***的仅有300万~350万[2]。
三、糖尿病病的健康教育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80-10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 ,糖尿病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牧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开展糖尿病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应采取以牧区为基础,针对血糖正常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病人持续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三位一体的三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和推迟糖尿病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1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糖尿病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的发病率。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 ,健康生活方式可使糖尿病病发病率下降50%,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
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宣教: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体力劳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紧张等(3) 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及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有针对性的通过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行为因素,采取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4)筛选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耐量减低者,找出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5)降低脂肪的摄入:特别是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6)筛选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耐量减低者,找出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鼓励牧区全民多参与牧交等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适当地进行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精神紧张。(8)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措施是早期药物控制使血糖基本正常,同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药物***
3.2二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早期防治糖尿病可使糖尿病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和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采取定期健康指导:(1)定期健康查体,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糖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学会家庭内定期自测血糖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点测量血糖;(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并对社区居民和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宣教,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增强糖尿病诊治的自觉性和依从性;(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糖尿病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确实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率和控制率;
3.3 三级预防
对糖尿病病人实施长期随访照顾,选择合理的***方案,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将血糖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青年人、中年人或通过康复医疗,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对已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应:(1)建立家庭病床,要有专职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指导和定期回访。(2)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使家属积及参与康复计划。(3)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尽可能地恢复其功能运动。(4)创造条件使患者能积及参加牧区活动,对不能适应原来生活环境的患者,可进行必要的环境改造,并力争恢复一定的工作。
基层卫生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预防及***效果说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的重要性,对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和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范文9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规范管理 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高血压患病率达20%,是社区患病率第一位的慢性疾病。依次推算,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而且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知晓率、***率和控制率低。许多专家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长期开展有效地社区干预活动,从社区做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笔者通过对社区12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的比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收治高血压患者共1246例,均符合我国采用的血压的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标准,其中男592例,女654例;年龄38~95岁,平均69.6岁。
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医护人员采取入户调查,并为居民进行一般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的13580例中,高血压1246例。124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均具有均衡性。
方法:首先对研究组依据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情况、家族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等一般情况和体检结果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结合血压水平,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条件下,针对不同患者血压的具体情况及生活方式特点,制定以下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规律随访,制定个人目标血压、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血压膳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进行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药物***。
规律随访:低危高血压患者为一级管理、中危高血压为二级管理、高危、极高危为三级管理。按管理级别规定频率进行随访,一级管理每3个月至少1次,二级管理每2个月至少1次,三级管理每1个月至少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水平、用药情况、非药物***措施及下次随访预约时间。随访结果记入管理卡,如发现一级、二级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血压升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临床评估,重新确定其危险层别,并从下个月起纳入三级高血压随访。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接受患者的咨询,提醒和监督患者。
药物***: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方案。选用药物排序依次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他临床情况调整用药,直至血压达标,督促患者长期规律服药。
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向研究组发放盐勺、油壶,为控制食盐及限油饮食提供依据,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
健康教育:每次随访时,医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包括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引起高血压各种相关因素),使患者对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健康处方。向患者开展热线电话咨询、解答问题。
评估指标:①饮酒:每日至少饮酒1次,饮酒量以酒精含量计算>50ml;干预成功为不饮酒或饮葡萄酒每天≤50~100ml,白酒每天≤30ml,啤酒每天≤300ml。②食盐过多:食盐摄入量以发放2g的盐勺为统一参考,≥10g/日为高盐;干预成功为食盐量≤6g/日。③不规则服药:未按照医嘱时间、剂量服药或自行加减药物;干预成功为按医嘱服药。④缺乏运动:体育锻炼<3次/周,或每月少于12次为缺乏运动;干预成功为体育锻炼≥3次/周,每次≥30分钟。
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按全年监测随访血压情况分为优良(≥3/4达标),尚可(≥1/2达标)和不良(<1/2达标),优良加尚可即为达标人数。
结果
规范管理前后患者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研究组人群中过量食盐、饮酒、不规则服药及缺乏体力活动的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知晓率由42%提高到89%,规律***率由30%提高到79%,血压控制率由15%提高到54%,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由11%降低到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讨论
高血压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且高血压存在知晓率低、***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若想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单纯依靠医院门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目标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的知晓率、***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组资料中,通过主动干预,研究组的体育锻炼、低盐饮食,规律服药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饮酒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通过实施社区干预,患者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主动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社区医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恰当处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协助建立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实施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必由之路[2],也是改善目前高血压防治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推广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活动,充分发挥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地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认真制定一个合理的、完善的、低成本的患者降压方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目的,努力提高人群的三级预防,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