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大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1)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eaching Reform of Clinical Simulation Training in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NG Wen-na,LI Guan-hui,GAN Hui-ju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2):141-144

【Abstract】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a quite practical course,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the inspec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Aim at th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Diagnostics of TCM,we carried ou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and constructed a team of TCM’s clinical diagnosis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reformed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embodied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TCM diagnostic thought as the core.Through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we have gained satisfactory effect and improved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TCM clinical diagnosis simulation training.Therefore,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CM clinical simulation training is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this course.It plays a key role that the course of TCM diagnostics links the basic theory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Research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2.036

中t诊断学的主体内容为四诊与辨证,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也是指导临床处方用药的基石,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四诊技能与辨证思维能力[1]。中医诊断模拟训练教学是实现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四诊知识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分析判断病位病性,总结证型的辨证过程[2]。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学时偏少,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的教学,采取分小组教学,每个小组15人,由一个专业老师带教,逐一对学生的四诊操作进行指导,规范了四诊的基本操作,并开展了以案例式教学为主的临床模拟训练,分层次开展虚拟诊室的训练,从而完成了教学内容与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改革的思路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判断疾病、诊察病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科[3]。中医诊断学采用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获得病位与病性,并归纳总结出证型,用以指导临床***。中医诊断学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中医诊断的技能、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且中医诊断学中四诊部分知识点多而且零碎,内容描述抽象,不利学生掌握。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辨证部分是需要综合分析四诊信息,然后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辨证结果,中医诊断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后期在临床上常常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四诊的方法全面、准确、规范的收集病情资料,从而缺乏分析、判断疾病的基本思辨能力[4-6]。针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现状,改革了中医诊断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模拟训练教学,在模拟诊室、模拟病房进行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并开展临床实践操作[7-8]。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目的是突出中医诊断技能与临床辩证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以明确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9-11]。为适应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需求,开展了40学时的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法,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四诊技能与辨证思维能力为核心,重点突出中医诊断基本技能训练、规范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新技术开展不同层次的实验,从而提高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效率。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指导下,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完中医诊断学之后,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从而使中医诊断教学内容在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中得以落实。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与学的特点是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学好中医诊断学的关键环节,应在掌握中医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下,从而充分利用舌诊软件、脉象仪等教学设备,开展一系列中医四诊与辨证技能的训练,同时借助虚拟门诊,强化中医诊断临床技能的训练[12-14]。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加虚拟诊室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以中医诊断基本技能与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为重点,采用规范示教、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分层次开展临床模拟诊疗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所以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是符合中医药传承模式与经验医学诊疗疾病的特点,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模式。

2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建立教学示范中心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示范中心,提供了中医四诊基本技能实训、中医四诊综合应用实训、虚拟门诊辨证实训,是中医实践教学开展与教学改革的基础。中医四诊基本技能实训,配置了舌诊***片、脉诊仪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学生四诊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医四诊综合应用实训,配置了各种临床典型案例的教学系统,灵活多样的开展案例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辨证能力[15-16]。虚拟门诊辨证实训,配置证素辨证系统,按照门诊的实际情况,学生分组担任不同角色,进行自我训练,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能力[6-9]。中医学院中医证研究基地拥有1个福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中医健康辨识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个福建省高校中医证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舌苔脱落细胞实验室、四诊资料标准化采集实验室、证素辨证与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辨证思维与证素辨证研究中心、证候客观化研究中心),为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 规范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内容 为了规范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在广泛开展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对于所选用的教学资源,如舌诊***片、辨证案例等,经过教研室反复多次的论证,确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临床模拟训练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主要分为诊法模拟训练、辨证模拟训练、诊法与辨证综合运用模拟训练[17]。诊法模拟训练,以望诊、问诊、舌诊、脉诊等基本功的训练为主;辨证模拟训练,以各脏腑典型病案分析训练为主;诊法与辨证综合运用模拟训练,以模拟患者的病史采集、临床资料收集、辨证分析、住院病案书写与熟练使用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为主。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与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有一定的差别,但教育理念相同,教育效果是一致的,即通过相对真实的、可重复的、规范化的训练,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18-21]。

2.3 改革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手段 在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方面,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确立以学生为本、以自我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临证能力为目的,探索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新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侧重于书面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处于被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2]。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了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课程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通过降低文字演板,增加形象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增加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的机会。望诊中舌诊,在传统教学手段上配合舌诊多媒体课件,采用典型舌象***片与影像资料,诠释舌诊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舌诊的相关内容;舌诊的练习方法,在观察舌诊***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分组相互观察,从而可以理论联系实践,充分理解舌诊的临床意义。同时,要求学生观察具有典型舌象的同学,写好观察记录与分析结果,然后集体讨论,并由老师点评。这种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机会,增强了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并从运用所学知识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23]。

开展模拟训练,模拟医院的医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理解患者、帮助患者、热爱患者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基本临床诊疗技能,真正掌握中医四诊技巧、辨C分析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诊断技能水平与辨证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既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又避免了学生直接上临床无所适从的现象。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熟练度与规范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如舌诊模拟训练,采用舌诊***片、典型***谱等开展训练,提高学生辨识舌象的准确性;脉诊模拟训练,采用分组同学之间互相诊脉,运用诊脉八要素:脉位、脉力、脉率、至数、脉长、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将复杂的脉象分解成简单的要素,使得脉诊更具有操作性,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诊脉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对常见脉象有感性认识,以体察不同脉象特征,通过反复模拟训练,提高学生诊察脉象的能力。

3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实施效果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锻炼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训练,激发了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兴趣,促进理论学习,开拓学生的临床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技能训练,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开展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强化了技能培养与建立中医临床思维,增强了四诊操作技能与辨证分析能力,全面提升了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13]。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是一门联系临床各科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四诊资料收集,运用中医理论与思维辨析病情数据的方法与技能,其过程中医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具体应用。因此,临床的反复训练,是学习与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知识的必经之路[24]。医案是临床反复实践的经验总结,学生以典型医案作为实践对象,是中医诊断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临证特点是中医辨证思维的训练,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主要是医案的规范化、辨证的标准化等,实践研究主要是启发式案例教学、虚拟诊室[25]。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并了解现代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程凯,车志英,樊蔚虹.中医诊断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2):90-91.

[2]林雪娟,闵莉,甘慧娟,等.中医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43-145.

[3]闵莉,林雪娟,杜含光,等.中医诊断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中医杂志,2015,56(4):271-273.

[4]杜含光,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研究的瓶颈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971-974.

[5]李甜,刘雪梅,陆小左.对《中医诊断学》现有教学方法的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3):136-137.

[6]张锁,郭静,郝海霞,等.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159-161.

[7]高秀娟,马会霞,齐峰,等.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4):360-361.

[8]胡志希,周小青,袁肇凯,等.中医诊断学临床技能实训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医学信息,2013,26(4):27-28.

[9]杜彩凤,赵勇, 李晶,等.中医诊断学临证思维训练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8):105-106.

[10]唐红,王秀薇,郝微微,等.强化问诊训练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3):16-17,31.

[11]王佳佳,刘文兰,杨铮,等.探索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69-71.

[12]潘丰满.《中医诊断学》问诊“四步”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1):90-91,102.

[13]郝一鸣,李福凤,燕海霞,等.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和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484-1485.

[14]洪芳,曹燕亚,张伟妃,等.中医四诊技能训练平台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诊法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5,34(2):40-42.

[15]祝美珍,刘燕平,马艳君,等.基于临床适应性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2):148-149.

[16]高秀娟,吴范武,齐峰,等.提高中医诊断技能培养中医诊断思维[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1):128-129.

[17]李晶,杜彩凤.中医诊断学临证思维训练模式初探[J].中医教育,2011,30(1):31-33.

[18]屠金莉,曹立娅.培养外向型中医人才创新对外临床实训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49-151.

[19]***娟,王天芳,马文珠,等.中医诊断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医教育,2011,30(2):35-37,44.

[20]祖强,金桂兰,陈荣明,等.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8-90,106.

[21]O雪莲,刘渊.《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光明中医,2012,27(11):2360-2362.

[22]黄桂成,金桂兰.部级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61-2063.

[23]甘慧娟,许克祥,杨朝阳,等.注重中医思维,以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2):62-6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2)

教学引导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引导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教学引导能力的提高是个反复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反思与行动,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知识、经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逐步取得进步。

(二)教学诊断能力

教学诊断能力指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缺陷与学生学习障碍,设计出针对性改进方案的能力。教学诊断既是对教与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诊断,又是一种发展性的诊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诊断可分为教师的自我诊断与教师间的合作诊断。

(三)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一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向外界学习获得解决方案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不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教与学的诊断,并做出针对性改善,既可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也可提高教学引导能力。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是教学知识、经验不断获得与积累,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知识经验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向外界学习获得,建立学习型组织可帮助教师在群体之中高效获得外界的知识经验。二是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获得,提高教学诊断能力是获得教学知识经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教师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进修以充实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可帮助教师源源不断的获得珍贵的知识,可最优化推动教师群体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习型组织有五个要素:系统思考、建立共同的愿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要求教师从整体考虑问题,从学校、学生和自身考虑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为达到这种系统的思维,需要建立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流畅交流的渠道。通过自由的交流、沟通,学习与了解彼此之间的教学知识与经验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建立共同愿景,使教师的目标一致,是实现教师群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确立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塑造完整的高素质的现代人”。把每个教师取得的成绩看成是教师群体取得的共同成绩,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是精神上的奖励,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学校管理者应当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搭设平台。当然,教师能否实现自我超越关键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个教师只有超越自己,教学能力才能取得十足的进步。教师的心智模式越好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越有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过程必定是对事业执着追求的过程,精神的愉悦是这种追求的动力支撑。应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人文的精神关怀,培养每一位教师,在心智模式上对教师进行引导。

(二)提高教学诊断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具有积极开展教学诊断的态度,具备丰富的教学诊断理论,并且养成进行教学诊断的习惯,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唤醒教学诊断意识

当前认识到教学诊断重要性的只有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教学诊断意识。他们只看到自身教学的优点与长处,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置之不理,使得进行教学诊断成为空谈。所以,为提高教学诊断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谦虚的态度,认真对待实践中暴露出的自身教学缺陷,听取多方面意见,愿意同学生和自我展开对话,才能从中习得教学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富有责任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思考自己的教学问题。只有富有道德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成长更有益,才会自觉诊断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与诊断,才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所感悟,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提高。

2.加强教学诊断的学科与理论建设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教学诊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关于教学诊断理论的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教学诊断学科尚未建立。一方面研究教学诊断理论的人员较少,另一方面很少有一线中小学教师反应教学诊断问题。所以,建议师范院校与一线教师展开合作,密切联合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教学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院校应开设与教学诊断的相关课程,为“教学诊断学”的建立打好理论基础,使“教学诊断学”逐渐成为***学科,使教学诊断学科从无到有,为丰富教学诊断理论创设条件。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3)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0-01

临床病理学是一门联系临床与基础的重要学科,对疾病的诊断、***方案的选择、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病理诊断属于形态学诊断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是经验性诊断,所以实践对于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理论知识十分重要。临床病理实践是培养病理医生重要的途径,是协助其完成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并实现由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应用平稳过渡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品质,达到培养的目标。我校在2005年创设了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病理方向)专业,经过数年努力探索,逐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优势,现探讨如下。

1 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临床病理学是专门为培养病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目标是为综合医院培养能够***从事常见常规病理诊断,掌握病理技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病理医生,因而教学的重点是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指导今后的临床病理工作。我校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由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的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联合组成,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中心年接收病理标本3万余例,涉及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临床医学本科实纲,精选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种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解决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病理活检标本的巨检流程及基本原则、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切片染色原理和病理切片质量控制等。尤其是重要系统掌握临床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对多发病跟常见病进行研究,对疑难病例和少见病例提出参考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免***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等技术,以辅助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因此,我们在实施相关目标时候,要围绕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来进行。

2 强化临床病理学基础理论

临床病理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到多量教学的描述,因此,学生感觉繁琐,抽象,不易记忆。具有坚实的病理学基是成为一名合格临床病理医生的基本保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的基论。首先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病理活检标本的巨检、病理诊断和集体阅片是理解、掌握和运用病理学基础理论的最佳途径。其次采用多媒体课件或显微数码互统,把逼真的视听信息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并茂,直观、生动地展示大体和镜下病变的形态学特点,为实践教学展示了一个创造性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临床病理实习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会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学生的病理学基础理论[1]。

3 病理学向相关基础医学学科拓展

临床医学(病理方向)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大五实习时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特别是教师提到与病理相关的基础医学问题时,很多学生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有意加强了病理学向相关基础医学学科拓展。首先应注意将病理形态学的教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医学理论基础,使学生将知识学活、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常组织形态与异常形态的关系,重视正常组织的教学。初学者通常对病变组织感兴趣,通常忽视对正常组织结构的学习,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同一张切片上病变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形态来学习掌握正常组织学结构,加深对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病理组织学改变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功能变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形态学改变,不断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是病理改变与机能的关系。病理形态改变必然伴随着机能的变化,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更好地理解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原因。

4 加强病理和临床的联系

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最终诊断,是定性诊断,不单是镜下诊断的结果,病理诊断离始终离不开临床理论基础和临床科室提供的诸多信息。为建立病理与临床的密切联系意识,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训练。

一是巩固学生的临床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结合病理诊断对相关疾病的症状、体征、***、预后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重点总结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诊断有关的***方式、疾病主要的预后指标等。二是重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5 开展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我校病理学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十分适于导师制培养。导师由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由学生根据本人志愿和导师之间进行双向选择[2]。指导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科研作风及道德修养等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范。学生和导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好奇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良机,疑问是学生***思考的前提。导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和好奇,把单纯传授医学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学观。我们利用这种优势,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教学相长, 师生“双赢”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临床病理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制定教学大纲,为实践教学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较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了以病理学为基础的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病理诊断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考的能力, 提高了与临床医生、患者的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病理医生的信心。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4)

课程标准是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是组织教学、制订课程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执行教学计划、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1]。应构建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课程标准,保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2]。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的学科。根据中医诊断学的课程特点,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方法上应重视理论教学,也要突出实践教学,并制定与其人才培养方案相符合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3]。

一、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诊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临床意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他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临床意义;熟悉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原则,诊法的概念、注意事项,辨证的概念。(二)职业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诊断学知识诊断常见疾病及指导临床实践,能够灵活地将中医诊断学知识运用于本专业的临床实践之中。(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敬业精神和职业、岗位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的职业素养,培养探索、创新、创优意识。

二、课程设计

中医诊断学的课程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秉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执业技师)考核标准相对接,采取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要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实施院(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校外“临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符合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5]。

三、课程内容

中医诊断学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其中以诊法、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中医诊断学课程设置在授课学期的第二学期,总学时为48学时,授课方式采取理论讲授结合实训教学,其中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是“四诊”基本技能实训操作及典型病案分析讨论。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医诊断学课程讲授要结合临床实例,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理论讲授环节应多结合临床实例;实训教学环节应实施“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临床实际岗位多实践、多操作,强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6]。(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其类别、内容必须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要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方向,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7],制定符合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与专业相衔接的高职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材体系;通过分析现行教材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新制订教材编写大纲并拟定教材编写内容、体例等。在教材编写上应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实训操作及病案分析等内容,既要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体现高职教育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育理念。2.开展网络教学及课程资源局域网建设建立院(校)局域网,可在网上查阅万方数据库内与中医诊断学课程相关的全部医学期刊及书籍;设置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中医诊断学教学相关的课件、教案、影像资料等课程资源,便于学生网上学习。(三)课程教学评价建立院(校)内、职业资格(执业技师)考核标准、实习单位、社会等多要素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采用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一是院(校)内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系(部)二级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8]。系(部)二级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同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学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实训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二是按职业资格(执业技师)考核标准评价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技能、素质水平。三是实习单位、社会等多方面评价并提出反馈意见,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及时完善、改进。(四)课程考核中医诊断学课程考核应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标准可设置为过程考核和终极考核,采取动态化、多样化的方式,即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实训技能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考核内容包括学生课前研讨、课堂纪律、课堂提问、学习态度、考勤情况等;理论考核(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考核内容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含“四诊”基本技能实训操作、典型病案(情景模拟)分析讨论等。

参考文献:

[1]楼美云,刘鲁平,张雁平.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9-20.

[2]王联晓.理性构建高职教育中的课程标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105-107.

[3]徐雅娜,闰丹.基于动态性原则建立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41-43.

[4]闫志.浅谈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基地建设与实习管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9):801-802.

[5]张圣喜,贺***,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7):110-111.

[6]刘玉娟.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7-8.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5)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23-02

一、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现状分析

1.汽车检测与诊断授课状况的现状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汽车与交通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也是汽车科技中极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如何将先进的电子、测控、计算机等技术融入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中,成为科研和教学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手段不够完善,已有的实验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车辆的要求,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故有必要对“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平台进行改进,完善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建设。

2.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现状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对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例如,袁传义、贝绍轶从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并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手段的运用;王锋波则将现场教学应用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教学中。综述,当前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一般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之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学习能力。尽管蒋科***、刘成晔等人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教学的思路进行了阐述,但没有对具体方案分析,因此必须对课程作重点改革。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内容

本课程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其研究内容包括课程项目理论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及典型项目的设立等;二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即进行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项目实践平台的搭建。经过对相关专业充分的调研,调整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典型案例库;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试点运行工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

1.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①课程项目理论建设工作的开展。项目教学法是教与学互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场景中,教师给学生设定的问题和任务统称为项目,项目有时间和范围限制,并设有预定的目标。项目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参加项目方案的设计、运行、管理和总结的全过程。因此,应做好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项目建设的前期理论研究工作。②项目设立的基本原则分析。立项的首要原则是保证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比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了解相关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等。以此为目标,可设立“汽车悬架性能检测”这一项目,联系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充分考虑理论和技术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其次,项目的立项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难度要适合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确保努力和团队协作,更好地完成项目。项目的设立要与教学大纲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此外,所立项目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项目的实际研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及科研能力的目的。③项目的设计及立项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根据课程的结构特点及建设的预期情况,拟根据该课程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及车身四大部分,建立相关项目的典型案例库,按照预期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时安排进行项目建设。

2.教学手段的改革——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搭建。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一门技术。本课题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汽车检测与诊断典型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从而为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主要包括硬件平台搭建和软件平台开发。①硬件平台建设。虚拟仪器试验平台的硬件系统包括基础硬件和外设硬件。基础硬件选用IPC-610工业控制计算机;外设硬件则主要包括外置的各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内置卡槽等。采集卡包括16路模拟输入通道,2路模拟输出通道,8个数字I/O和2个计数/定时器,采用PCI总线控制,采样频率为200kHz,实现了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传输。②软件平台开发。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采用LabVIEW。LabVIEW是一种带有扩展库函数的通用程序开发系统。比如本课题采用LabVIEW开发的汽车悬架性能测试平台,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采集与显示、测试项目的选择、测试波形的幅频分析等,同时可以实时显示车轮动态接地力和悬架吸收率的大小,学生可实地操作测试,也可参照以往数据,对被测车辆的悬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在保留原有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实验环节的考核权重,同时对学生完成所设立的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课程考核以如下方式进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的研究,指导教师预先设立课程项目,学生根据项目要求查询,并根据实践平立设计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案,进行典型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最终,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并提交结果报告。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组织结题答辩,根据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打分,给与课程项目成绩。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实验环节成绩和课程项目成绩三者加权生成。三者各自的权重由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给定。

“汽车检测与诊断”是汽车交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课程目的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授课现状的分析,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搭建及考核方式的改进对策等内容。通过改革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满足培养学术型、专业型人才以及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袁传义,贝绍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3):85-88.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6)

1.2随机性大,成批而至,社会性强,如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所造成的病员,多成批就诊,急诊急救技术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组织指挥能力的强弱常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医务人员要求高,社会影响大。

1.3病谱广泛,病情复杂,技术精全。急诊医学包罗了各医学专业的急诊伤病,病谱广泛。这就要求急诊医师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广泛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才能判断跨学科的疑难急诊,力求做到不误诊治。

1.4工作紧张,关系复杂,易出问题。急诊医学具有社会性,时间性,随机性,复杂性和条件性,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无论理论内容还是临床,与其它专科都存在纵横交叉的关系。

2.急诊医学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实习医师进入临床工作后,往往不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一个病例,不知如何下手分析,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环境,患者病情急而时间有限,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实习医生常常觉得困难重重。

2.2不能有效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实习生进入临床就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而有些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无法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对一些检查结果无法判断其临床意义。

2.3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医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有不少实习医师理论知识学得很好,但到了急诊科,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也做得不好,如体格检查、伤口换药、清创缝合等,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

3.提高急诊医学临床实习质量的对策

3.1培养学生对疾病的***思维能力。急诊科要面对的病人多,疾病病种多,病情多变复杂,涉及多系统急症。所以应注重急诊科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将所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急诊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先让实习学生***思考并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及***措施,再让带教老师进行讲解,同时参与***过程,并且每周由本院医生讲小课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通过这种训练使实习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7)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88-03

随着护理学专业化和专科化发展,培养护理本科生使用护理程序、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成为护理本科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健康评估能力是临床决策能力的基础,它是培养护生收集资料、“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监测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1],是现代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护士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必备技能[2]。为了探究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方法,2013年,我们将养老机构作为培养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第二课堂,利用护理程序指导护生在养老机构开展融学习与服务为一体的健康评估实践活动。活动后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每个服务小组为对象,对参与活动的16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和建议,探讨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系2010、2011级共3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级23人,2011级9人。2人/组,由2010级、2011级学生结对组成9组(G1-G9),由2010级学生结对组成7组(G10-G16)。所有护生均完成了《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实施方法。确定服务对象:石河子市绿洲医院老年科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养老机构,从这些老年人当中选择由医院确诊过的老年患者16名(其中,高血压病人10名、糖尿病病人6名)。准备工作:由教师编制健康评估实践的相关表格,包括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及随访表。评估表以吕探云主编,人卫版《健康评估》(第2版)、《健康评估》(第3版)教材为理论依据,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特点,参考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基础上编制而成,内容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基本健康信息,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及其他需要;随访表主要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症状、体征、服药)及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等内容。以上表格编制完成后,由教师就这两份表格的使用对32名参与护生进行培训。组织分工:1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由2名护生配合照顾。教研组2名教师参与本项目,每名教师负责指导8组护生;指导形式包括组织小组讨论及现场指导,其中每对学生的现场指导次数不少于3次。实践内容:从2013年4月6日开始,每周1次,连续12周。每组护生首次实践需完成“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确认服务对象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其余每次则需按照上次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并完成“随访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确认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如此不断循环。最后一次实践每2组互换服务对象以《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完成终末评估。

2.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评价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应从健康评估理论、问诊能力、沟通能力、护理体检能力、阅读及分析相关检查报告的能力、病历书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4]。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本研究从问诊能力(含沟通能力)、护理评估记录书写及诊断思维能力两方面拟定访谈问题,探讨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问题包括:(1)社会实践前后,您与老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2)社会实践前后,您对资料的分析归纳、作出护理诊断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实践前后,您书写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4)社会实践前后,您的护理评估记录书写的质量有无改善?改善表现在哪些方面?(5)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您的收获有哪些?(6)您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障碍有哪些?(7)您对这项活动的建议?每组学生的访谈时间约为20分钟,访谈前说明目的,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现场录音。在访谈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谈话内容,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澄清和确认。反复听取录音资料,将资料整理成文字,通过编码、分类和提炼主题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沟通能力

1.准备工作。多数学生表示,会在每次实践开始前做部分准备工作。如G5说:“平时到临床见习,我们五六个学生问一个患者,自己也不用做太多准备,反正总有人会问;这次活动就我们两个人,再也不能依赖别人了,为了不尴尬,我们会提前把各自要问的问题分配好。”G6说:“第一次评估是像以前那样按照评估表逐条去问,结果发现老人好像听不懂,有一次还闹了笑话,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问法过于书面化。后来,我们两个会提前交流一些问题的问法。”G8说:“我们在给老人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时,前几次只是讲一些知识,她好像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后来的内容比如糖尿病足,我们就提前在网上找了相关***片,用手机给她看,效果好多了。”

2.沟通技巧。多数学生表示,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有意识地使用问诊及沟通的技巧,沟通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G1说:“我们组的老人特别喜欢我们来,每次我们来了就会给我们讲好多他以前的事,这样就影响我们做正事(评估)了。后来,我们就渐渐能把握把他‘拉’回来的时机了,他想说的也说了,我们想问的也问了。”G3说:“开始时我们经常会一次问好几个问题,我们组的老人耳朵背,她总是‘挑’着回答,有的问题就漏掉了。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需要改变,在那之后每次就问一个问题,问的时候声音大点,她回答起来几乎都没问题了。”G13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按照评估表逐条来问,后来发现有的问题具有相关性,我们就把相关的问题组合了一下,放在一起问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没出现相似问题重复问的情况了。”

(二)护理诊断

1.评估意识。访谈中有3组学生表示,评估意识得到了强化。G2、G11说:“以前我们也经常来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当时的服务内容带有随机性和盲目性。这次来机构,每次都是先评估后服务,这使得我们的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了。”G8说:“以前来机构,我们能为老人做的只有剪指甲、洗头等这些基础护理工作;这次通过评估老人的情况,我们为他们讲解了需要的健康知识,受到了老人的欢迎。”

2.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G10:“之前在收集到的资料中很难发现问题所在,摸不着头绪,通过训练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发现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G4:“能按照老师给的思路来分析护理问题,提护理诊断时的逻辑思维明显增强,提出的护理诊断更加全面准确。”G16:“理论课学习时侧重于确定护理诊断的名称,现在对于相关因素的确定感觉容易了很多。”G7:“以前写护理诊断会出现自编自造的情况,现在会有意识的查找资料,在护理诊断手册中查找、分析与资料相符的护理诊断。”G9:“之前随口能说出的护理诊断名称也就五六个,现在掌握的护理诊断数量增加了许多。”

3.护理记录书写。多数学生表示,护理评估记录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G16:“现在每次碰到阳性资料都会进一步询问相关原因,把原因补充到护理评估记录里,这样有利于确定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G14:“前几次上交的护理评估记录总有漏项,老师在群里指出问题之后就注意多了,每次书写完成后,我们会两人核对、避免漏项。”G15:“以前写见习报告时不会注意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这次活动时,老师要求我们排序,并且讲了排序的技巧,渐渐地我们能很容易地完成诊断排序了”。

(三)责任感

多数学生表示,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使自身的责任感明显加强。G1说:“以前临床见习时没有固定的见习对象,这次活动固定服务对象,无形中就把自己和老人联系在一起,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G14说:“固定服务对象使我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增加了”。G13说:“以前临床见习时就是觉得自己是学生只是学习,此次活动中感到自己更像是‘主人翁’,我们组的老人骨折一直卧床,感觉他真的很需要别人的关心,我们就想着多为他做点事,让他舒适一些。”G10说:“此次活动的持续时间长,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大,更能激发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无助与困惑

有部分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无助与困惑。G3:“我们想看看这些老人的病历资料,但科室的护士老师拒绝了我们的要求。”G12:“老师现场指导次数少,小组讨论的次数应当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几次指导与讲解。”G9:“我们每次都是按照护理诊断来制定下一次的护理计划,可一些计划难以真正落实。”G16:“在服务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护士老师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有的具体操作不太放手让我们去做。”G7:“虽然已经学过健康教育了,但做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方法,只是讲了健康知识。”

三、讨论

(一)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

问诊是收集健康资料的主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是确保健康资料完整与准确的关键,是做出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因而,问诊能力不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其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健康评估课程中,问诊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角色扮演。临床见习时,很多情况都是多名护生见习一位患者,护生的见习机会缺乏,在加之很多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更加缩短了护生的见习时间,导致护生的问诊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训练。实验室角色扮演时,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疾病经历及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只能从形式上训练问诊能力。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已随访方式进行,使护生直面真实的患者,随访时间较长;并采取结对、责任到人的原则,护生有了责任感,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护生的实践机会。在反复训练及教师的指导下,护生的问诊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因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与传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可实现优势互补。

(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生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

《健康评估》(第3版)指出,课程目标在于培养护生“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能力[1]。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是在整体护理理念基础上形成的诊断性思维,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是其内在要求。目前的临床见习常局限于某患者一次性健康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诊断,这使得评估、诊断与计划、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同时在前期课程中也未设计连续的护理程序应用实践的环节,这些均不利于护生整体护理理念的建立。此外,见习报告常以小组作业形式提交、教师的评价反馈往往滞后,且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难以达到有效训练诊断性思维的目的。本研究中,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护生体验了“动态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服务。随着实践的深入,护生改变了以往来机构时“随意、无准备”情况,形成了“根据评估及诊断结果,实施护理计划”的习惯,很好地强化了评估意识。确定护理诊断是护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践中采取了“组内讨论确定初步的护理诊断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间研讨教师点评小结”的步骤进行。研讨型教学在这一环节的应用,强化了护生对于护理诊断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了护理本科生的诊断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为促进机构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长效发展,需要提供以下外部支持:对外,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将养老机构创建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这是医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长期开展的坚实基础[5]。在此前提下,双方加强协调沟通,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机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其成就感。对内,高等医学院校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及师资支持。在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实践中,我系的做法是:《养老院护理实践》写入了2013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2013级护本生)在三年级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周的机构集中实践活动,完成后可获得1学分,这样可使社会实践规范化,解决了与专业课衔接的问题。本学期起,将机构作为健康评估课程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2013级护本生)完成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的2个月的实践活动,作业及参与情况计入课程平时成绩。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开展的第二轮机构实践中,我系已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了实践教学师资,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平台――QQ群、微信群,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这有助于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文杰.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评价研制与初步应用研究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8)

1 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诊疗疾病时更多地依赖于器械检查,而忽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就导致师资力量的基本功薄弱,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强化师资的培养,提高医(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急性左心衰肺部体征,常常先出现干性罗音或哮鸣音,随后出现湿性罗音,就用“先刮风后下雨”来描述疾病过程的特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如表述角弓反张、跨阈步态、蹒跚步态等,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均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

2 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见习课时,以医生的角色站在病床旁,怀着一种十分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渴望学好诊断学,渴望当好一名医生,又意识到肩负重任,听课很认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对初学诊断学具有新鲜感的良好势头,因势利导,结合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把疾病发生机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理解相关的症状、体征,牢记概念;并用相似的病例再让学生们问诊,重新分析、理解、使用概念,举一反三,使其概念明确。学生们适应了诊断学边教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3]。

2.2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问诊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资料的最初来源。问诊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需要仔细、认真、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学生应牢记问诊要点;老师应选择病情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乐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作为实习对象。授课时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问诊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反复严格地训练,逐渐掌握好问诊的要点和技巧,把病史问全。体格检查方面,学生要先熟记各种体表骨性标志和人为画线,查体时能准确地应用;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互查互练,反复切磋,对每一动作、手法、心音都进行认真训练,掌握和规范每一种正确手法;查体要系统、全面、仔细检查,逐渐养成分段检查、系统记录的体检程序,减少反复翻动病人。检查学生查体的手法、顺序、具体内容等,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遗漏[4]。

2.3 扩大学员知识面

查体发现体征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讲述症状、体征的同时引入临床实例,使学员加深记忆。在临床见习中,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相联系,结合基础课知识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因是什么?目前诊断是什么?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等,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广泛的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2.4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要从学生了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入手,让学生总结病史特点,讨论、分析临床表现,找出支持诊断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通过理解性学习,逐渐学会把不同疾病联系起来分析。诊断学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得学员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训练。另外还经求学生意见,教研室对提出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反馈给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保证了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汉建,田 虹

【关键词】 诊断学;教学;医学生

临床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理论步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1]。由于诊断学授课学时有限,涉及的医学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是每一位诊断学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诊疗疾病时更多地依赖于器械检查,而忽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就导致师资力量的基本功薄弱,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强化师资的培养,提高医(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急性左心衰肺部体征,常常先出现干性罗音或哮鸣音,随后出现湿性罗音,就用“先刮风后下雨”来描述疾病过程的特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如表述角弓反张、跨阈步态、蹒跚步态等,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均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

2 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见习课时,以医生的角色站在病床旁,怀着一种十分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渴望学好诊断学,渴望当好一名医生,又意识到肩负重任,听课很认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对初学诊断学具有新鲜感的良好势头,因势利导,结合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把疾病发生机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理解相关的症状、体征,牢记概念;并用相似的病例再让学生们问诊,重新分析、理解、使用概念,举一反三,使其概念明确。学生们适应了诊断学边教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3]。

2.2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问诊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资料的最初来源。问诊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需要仔细、认真、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学生应牢记问诊要点;老师应选择病情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乐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作为实习对象。授课时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问诊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反复严格地训练,逐渐掌握好问诊的要点和技巧,把病史问全。体格检查方面,学生要先熟记各种体表骨性标志和人为画线,查体时能准确地应用;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互查互练,反复切磋,对每一动作、手法、心音都进行认真训练,掌握和规范每一种正确手法;查体要系统、全面、仔细检查,逐渐养成分段检查、系统记录的体检程序,减少反复翻动病人。检查学生查体的手法、顺序、具体内容等,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遗漏[4]。

2.3 扩大学员知识面

查体发现体征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讲述症状、体征的同时引入临床实例,使学员加深记忆。在临床见习中,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相联系,结合基础课知识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因是什么?目前诊断是什么?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等,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广泛的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2.4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要从学生了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入手,让学生总结病史特点,讨论、分析临床表现,找出支持诊断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通过理解性学习,逐渐学会把不同疾病联系起来分析。诊断学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得学员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训练。另外还经求学生意见,教研室对提出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反馈给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保证了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汉建,田 虹,汤美安,等.典型体征病例档案建立及其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82-84.

[2] 张超英,张岁龙.如何解决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72-76.

[3] 刘安民,许 冰,王 捷,等.诊断学实习教学的实践与经验[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94-396.

[4] 曾 俊,任 佳,赖 雁,等.浅谈物理诊断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6(5):333-334.

,汤美安,等.典型体征病例档案建立及其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82-84.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9)

[中***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22-02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作用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及***;对医学生而言,学习影像诊断学有利于增强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的理解,同时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诊断方法。中医医学生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对影像学检查应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中对疾病诊断及处理的能力。但中医医学生在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时,面临着以下困难。

1、时间短。内容多

实习时,学生在放射科实习的时间一般为1-2周,需了解的内容多,例如要求掌握常见疾病:肺结核、消化道溃疡、骨折、脑出血等的影像学表现,在较短的时间里,需掌握较多的内容,对学生而言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2、中医医学生的解剖学、病理学等的基础较差

解剖学、病理学是学习、理解、掌握影像诊断学相关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中医医学生解剖学、病理学的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对影像诊断学相关内容的理解较困难,易造成学生实习时出现畏难情绪,对实习缺乏兴趣及信心,使实习的效果不理想,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3、对影像诊断学的意义理解不充分

中医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阶段,需学习中医理论及一些西医理论,因为影像诊断学的课时较少,一般为15―20个学时,因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有限,易造成学生认为这门课不重要,可有可无,因而在实习时学习态度不积极。

4、对影像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的结合理解不充分

学生在学校里以理论学习为主,所掌握的知识以理论为主,没有实践经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因不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感到手足无措,造成对实习缺乏信心。

以上原因造成学生在实习时对这门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畏难情绪明显,由此造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学,实习时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合格的中医医生,在教学实习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改进,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操作为主的“填鸭式”、“包办式”教学改为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辅导为辅的教学,这样增加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学生理论基础差、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良等情况改善不明显,因而必须找到一个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指: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的学习,它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通过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来完成学习内容。PBL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第二,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设计安排课程,鼓励学生去学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然后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问题。

PBL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为:①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本人所需的信息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②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按学习需要来驱动;③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④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⑤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PBL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的,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目前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部分中医院校已开始尝试应用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中,关于PBL教学法的研究还未提及,为了进一步解决中医医学生在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时面临的困难,可以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影像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中,原因为:

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BL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就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去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及思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压力就促使学生在下面必须做足功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教师包揽一切而学生不感兴趣的矛盾,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实习时间短,但学习内容多的问题。

②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PBL教学法中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将查到的相关知识总结后,才能得到需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必须掌握所学的知识及将其融汇贯通,这样使学生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的东西。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如影像学原理、解剖、病理等相关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可以弥补基础知识及影像学原理掌握不好的问题。

③提高学生在临床上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需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加强学生对影像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让学生了解影像诊断学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

在影像诊断学的PBL教学法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与病例为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影像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影像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PBL教学法有必要在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应用,但也需解决PBL教学法中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提的问题如何既与临床结合,又能与中医院校的专业实际结合,使学生学能致用;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既能思维开阔又能切中要害;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医生,为弘扬中医做出贡献。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10)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39-02

病理学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沟通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因此,改进病理学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顺利过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临床实践病例和尸体解剖案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实践病例的选择

根据病理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收集临床病例和尸体解剖案例。通过项目成员的讨论筛选后,将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临床大体***片和尸体解剖大体***片及组织学切片或***片作为典型案例,删除原报告书中的结论性意见,并编写相应的思考题。病例的选择要遵循两点原则:第一,临床实践病例要具有典型性。典型性主要包括生动性和实用性。病例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而且直观形象,能使抽象的病理学理论寓于生动的病例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病例资料来自于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学生能够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丰富临床病理知识,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打牢基础。第二,病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病例是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高度体现和浓缩,通过一个病例的诊查展示,启发学生调动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积极思考,通过学生自我思考之后的理论知识,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和转化的“源头活水”。

二、临床实践病例的展示

在临床实践病例的展示中,通过对临床实践病例等材料的深入剖析,将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以病例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将病理学与临床实践进行合理链接,从而进一步完善病理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临床实践病例的展示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直观展示法。直观展示法是一种最为直接和直观的展示方法。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对病例的相关***片、标本进行集中展示,从而辅助病理学的理论教学。如在进行急性重型肝炎的讲解时,学生仅从理论讲解中很难对此疾病有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时可以通过对这一典型病例的照片及病理切片的展示:明显变小的肝脏,颜色变为黄或变红。这样学生们通过教师讲授辅以自主观察,能够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比较鉴别法。不同的病因可能会引起相似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可以对相似病例采用比较鉴别的方法,让学生对相似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和临床表现进项比对,通过对比和鉴别,掌握病例诊断的要点。

3.课后作业法。临床实践病例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通过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得出诊断结果,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三、具体实施步骤

以临床实际诊疗程序来设计、序化和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临床诊疗环境,突出病理诊断的结论及其对后续***的影响[1]。除了模拟已确诊病例的诊治过程,我们还对未确诊的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尸体解剖案例的临床资料,大体表现以及对显微镜下形、态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2-3]。综合以上结果,判断临床接诊医生是否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等。具体过程为:

1.课前准备。将所有学生分为4~6组,每组6~8名学生。教师将已整理好的临床病例和尸体解剖案例告知学生,并挑选授课班级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场景和主要的临床症状的学习,使其成为模拟病人。同组其他学生则推选一人作为接诊医生,剩余的人则组成会诊团。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接诊医生及会诊团成员)预习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内容并熟知相关案例,思考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1]。

2.课中实施。将模拟病人引入到课堂教学,由学生扮演的接诊医生现场对学生扮演的模拟病人进行诊治,会诊团提出会诊意见,并从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到最后实施的***措施进行分析。例如在讲心血管系统疾病章节时,选择心肌梗死所致心包破裂案例进行分析。

3.课后总结。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本次讨论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并针对讨论中出现的疑惑进行扩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如通过上述心肌梗死所致心包破裂案例讨论,要求学生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和继发病变,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胃窦炎、反流性食管炎的鉴别等。

另外,在实施病理学与临床实践合理链接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病例的相关***片全面展示。但同一系统中的病例选取不宜过多,应追求案例分析的深度而不是宽度。对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临床术语或检验结果,做出较为详细的注释;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预留一定的讨论时间,讨论前明确讨论主线,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病例中病理改变这一主线,对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主要病变和死亡原因等进行动态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充分调动所学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要注意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听课中的反应以及单元检测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到有用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理论、病案的深度和广度,确保知识信息的有效传输。

四、讨论

尸体解剖和活体组织检查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尸体解剖和活体组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明确对疾病的诊断。从而指导临床***,同时还可以验证临床诊断和***方式的合理性[4]。我们前期实践中,通过构建与临床实践情景类似的学习情境,向学生展示临床诊疗疾病的真实过程,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理性的临床思维,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对接。这种边做边学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尽早感受临床实践的特点,强化了职业角色。另外,在讨论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进行诊断及会诊讨论时,需要调动其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这些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整合。因此,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均有利于学生对既往所学知识的融合和巩固。作者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比其他平行班级学生对病理学知识总体把握和思维逻辑性及严密性上都有所提高。

尽管对病理学与临床实践链接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它对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都应予以充分重视。其次,教师需要参与临床病理实践和或尸体解剖,获得一手的教学资源,才能将典型病例展现给学生。再次,教师要熟练掌握各学科知识,将疾病发生、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其结局融会贯通。最后,听课学生还需要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对既往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才能在授课时,跟上节奏。

综上,通过对真实病例和尸体解剖案例的剖析,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和使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探究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案例中不规范诊疗行为,进一步鞭策学生要按照诊疗指南工作,避免出现医疗纠纷。总之,作为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方法的补充,病理学与临床实践合理链接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病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74-175.

[2]金铁峰,刘双萍,李柱虎,等.尸检示教在5年制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36(1):77-78.

[3]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等.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92.

[4]孙静,吕红梅.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60-61.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11)

2.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现状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对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例如,袁传义、贝绍轶从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并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手段的运用;王锋波则将现场教学应用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教学中。综述,当前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一般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之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学习能力。尽管蒋科***、刘成晔等人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教学的思路进行了阐述,但没有对具体方案分析,因此必须对课程作重点改革。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内容

本课程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其研究内容包括课程项目理论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及典型项目的设立等;二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即进行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项目实践平台的搭建。经过对相关专业充分的调研,调整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典型案例库;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试点运行工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

1.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①课程项目理论建设工作的开展。项目教学法是教与学互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场景中,教师给学生设定的问题和任务统称为项目,项目有时间和范围限制,并设有预定的目标。项目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参加项目方案的设计、运行、管理和总结的全过程。因此,应做好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项目建设的前期理论研究工作。②项目设立的基本原则分析。立项的首要原则是保证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比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了解相关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等。以此为目标,可设立“汽车悬架性能检测”这一项目,联系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充分考虑理论和技术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其次,项目的立项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难度要适合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确保努力和团队协作,更好地完成项目。项目的设立要与教学大纲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此外,所立项目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项目的实际研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及科研能力的目的。③项目的设计及立项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根据课程的结构特点及建设的预期情况,拟根据该课程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及车身四大部分,建立相关项目的典型案例库,按照预期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时安排进行项目建设。

2.教学手段的改革——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搭建。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一门技术。本课题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汽车检测与诊断典型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从而为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主要包括硬件平台搭建和软件平台开发。①硬件平台建设。虚拟仪器试验平台的硬件系统包括基础硬件和外设硬件。基础硬件选用IPC-610工业控制计算机;外设硬件则主要包括外置的各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内置卡槽等。采集卡包括16路模拟输入通道,2路模拟输出通道,8个数字I/O和2个计数/定时器,采用PCI总线控制,采样频率为200kHz,实现了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传输。②软件平台开发。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采用LabVIEW。LabVIEW是一种带有扩展库函数的通用程序开发系统。比如本课题采用LabVIEW开发的汽车悬架性能测试平台,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采集与显示、测试项目的选择、测试波形的幅频分析等,同时可以实时显示车轮动态接地力和悬架吸收率的大小,学生可实地操作测试,也可参照以往数据,对被测车辆的悬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在保留原有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实验环节的考核权重,同时对学生完成所设立的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课程考核以如下方式进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的研究,指导教师预先设立课程项目,学生根据项目要求查询,并根据实践平***立设计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案,进行典型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最终,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并提交结果报告。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组织结题答辩,根据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打分,给与课程项目成绩。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实验环节成绩和课程项目成绩三者加权生成。三者各自的权重由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给定。

“汽车检测与诊断”是汽车交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课程目的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授课现状的分析,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搭建及考核方式的改进对策等内容。通过改革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满足培养学术型、专业型人才以及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袁传义,贝绍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3):85-88.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大全

学习

国际科技论文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科技论文集锦,内容包括世界科学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大全,中国科技论文范文。2.3改革评价机制,还期刊真实价值中国在科技期刊发展问题上务必改变不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建立以“万物同乐”为标准的新观念,尤其是期刊理论上要破

学习

个体户税收管理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个体户税收管理大全,内容包括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经验做法,个体户税收基础知识。五、个体纳税户种植的粮田和棉田,农业税应当征收实物,其他耕地可以征收代金。个别纳税户交纳实物有困难的,经过或者镇人民委员会批准,也可以改征代

学习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大全,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与发展。什么是管理会计,国内外有多种多样的观点,如同人们对什么是会计迄今仍未达成共识一样。但多数意见认为:管理会计属于现代企业会

学习

大众审美文化论文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众审美文化论文集锦,内容包括审美角度写大众文化论文,艺术审美论文1500字。近些年来就国内的现状而言,影视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乏经典之作。但是充斥在荧幕上的更多的是一些低质量,模式化的作品。这样的情况是多样原因共

学习

广告公司管理制度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广告公司管理制度模板,内容包括城管广告管理制度,药品价格和广告管理制度。3、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的其他证明文件:4、法律、行***法规规定的应当进行审查的广告,应提供广告审查机关批准文件。没有提交广告证明的,公司登记员须

学习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高效教学大全,内容包括初中数学高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基本笔记大全。首先,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

学习

机器人技术论文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机器人技术论文集锦,内容包括搬运机器人的设计论文,机器人手臂的设计论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意指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体系”传授给本科生或研究生。构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体系通常有两种途径:(1)经验归纳

学习

汽车技术论文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技术论文集锦,内容包括汽车技术论文范文,汽车新技术论文2000字参考文献。在“您是否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问卷调查中,选择“是”的在校学生占33.3%,在企业中实习或已工作的学生占73.3%,选择“不太确定”在

学习

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大全,内容包括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公路工程合同主要条款范本。公路工程合同发包人对合同单价随意调整或者是对公路验收的标准进行随意的提高: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比如在某个地方的路网工程中,公

学习

大学生安全教育特点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安全教育特点大全,内容包括大学安全教育内容大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100条。安全教育大略可分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网络安全、集体活动、社会行为、人身侵害、家庭生活安全和学校安全。为了便于教育和实

学习

旅行社管理论文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旅行社管理论文集锦,内容包括旅行社管理论文,中国旅行社现状分析论文1000字。George(1990)支持人员应该向与顾客接触的员工开展类似于营销的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最终顾客。如果内部服务质量较差,则最终传递给顾

学习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大全,内容包括青少年如何自我调理心理问题,学校方面怎么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我们未来的任务交给谁呢?我们的后代将是怎样的后代呢?是共产主义的,还是其它的?我们可以看看,在阶级社会中,封建地主、资本家,当他们

学习

厨房装修设计论文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厨房装修设计论文集锦,内容包括厨房设计说明范文案例,餐饮厨房装修方案范文大全。1、基础级完整的厨房、卫生间装修,门、地板、墙面的装修,一般装修成本在300~600元之间。2、标准级在基础级之上,增加厨房、卫生间的部件,厅房开

学习

银行监管研究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监管研究大全,内容包括地方金融监管问题研究,银行监管报告分析。从《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及其它法规、规章所涉及银行监管的内容来看,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似乎已不仅初步成形,而且可谓较为“完善”了,尤其是一大串的

学习

导尿护理诊断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导尿护理诊断大全,内容包括导尿技术及护理的掌握内容,关于导尿的护理诊断。分别选取2013年1月-6月和2013年7月-12月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接待的118名和121名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称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其中干预前组

学习

科学实践活动论文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实践活动论文集锦,内容包括科学实践活动论文,科学实践小论文文并茂。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下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在公司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各支部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员干部学习讨论。通过

学习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大全,内容包括高血压护理诊断怎么写,高血压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ppt。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男77例,女7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3.25±4.11)岁;患者文化水平:初

学习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大全,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创业内容及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主要是其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其实施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实践活动(创业大赛、讲座、论坛等)、创新创业

学习

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集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集锦,内容包括劳动实践课包粽子的心得体会,劳动最光荣实践促成长心得体会。1、改变观念。我们曾在高年级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在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中,愿意将来长大做农民的只占到被调查的人数的83%,而现实

学习

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总结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总结集锦,内容包括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正文怎么写,垃圾分类问卷调查社会实践感想。一实践教学设计1.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配合课堂讲授进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

学习

社会实践成果报告集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成果报告集锦,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成果报告,社会实践成果报告内容怎么写。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定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实践报告”、“关于××××的实践报

学习

社会实践总结3000字(精选)

阅读(25)

社会实践总结3000字社会实践总结3000字(精选10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