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论文模板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1

2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绩效评价

2.1研究对象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选取了截止2012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0家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减少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了4家ST企业,最终样本为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9.0及Excel。数据来源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www.resset.cn)以及新浪财经网(www.finance.sina.com.cn)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2.2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过程①原始数据标准化。对适度指标正向化处理之后,通过SPSS软件描述统计选项中的描述过程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所选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②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根据步骤(1)中标准化后的样本评价指标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检验待分析的变量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所选取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③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以及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结果,其中“合计”即为特征根,“方差的%”为每个特征根对应的方差贡献率,“累积%”为累计方差贡献率。根据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且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小于85%的原则,由表3可以看出,符合条件的主成分有6个,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181%,基本可以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子载荷矩阵的数值是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代表了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程度,由此可以得到主成分代表的原始标量的信息而对主成分进行命名。

根据本文所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对主成分进行命名比较困难,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方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根据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与Z5(成本费用利润率)、Z3(主营业务利润率)、Z2(总资产报酬率)、Z1(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相关程度最高,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主成分F2与Z14(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Z15(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Z13(总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的成长状况,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成长能力因子。第三主成分F3与Z8(流动资产周转率)、Z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Z7(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资产利用效率因子。第四主成分F4与Z12(销售(营业)增长率)、Z7(应收账款周转率)、Z6(总资产周转率)相关度较高,反映了企业扩张资本能力以及资产周转状况,可以定义为资本运营能力因子。第五主成分F5与Z10(已获利息倍数)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偿债能力因子。第六主成分F6与Z9(资产负债率)高度相关,同时,该主成分还与Z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高度负相关,分别反映了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及其盈利能力,因此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经营能力因子。提取方法:主成分•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将标准化后的26个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代入到上述主成分得分表达式中,得到样本主成分得分矩阵如表6。综合得分为0是全样本企业经营绩效的平均水平,从表7可以看出,北海港、芜湖港和渤海轮渡三家公司的企业经营绩效最好,综合得分分别是1.902、1.596、1.448,中海海盛和宁波海运这两家公司的企业经营绩效最差,综合得分分别为-1.980和-1.643。排名最后的中海海盛和排名第一的北海港综合得分差为3.882。样本公司中综合得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1家,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5家。对26个样本按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得到的树状***如***1。

3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及最后得到的综合排名,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根据收集的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上述分析显示,仅有11家公司经营绩效高于平均水平,占样本总数的42.31%,低于全部样本数的一半,说明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经营绩效有待提高。通过背景分析发现,沿海一带港口受我国外贸环境疲软影响,增速放缓[17],而内河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则因经济运行环境的差异而存在不同。港口物流业由于需求不旺盛、运力供大于求、运价下滑以及竞争加剧是整体盈利能力不足、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的原因。②样本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两极差异显著。排名最后与第一名的公司综合得分相差3.882,差异显著。通过***1所示的样本企业系统聚类树状***可以看出,样本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根据综合得分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经营绩效最好,综合得分高于行业均值超过1;第二类除最后两家外综合得分均高于行业均值,但不超过1;第三类企业经营绩效一般,综合得分均低于行业均值,但不超过-1;第四类企业经营绩效最差,综合得分低于均值超过-1。由此说明港口物流企业总体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特别是排名在最前和最后的企业差异显著。③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企业自身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表3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北海港虽然综合得分达到了1.902,但是其F5和F6两个主成分的得分为负值,说明该企业在长期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排名最后的宁波海运和中海海盛两家企业的F2均为正值,说明其长期发展态势良好,有一定的成长潜力。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很低,长期偿债能力较差。综合来看,样本企业各主成分得分排名和综合得分排名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④从地域来看,沿海地区港口物流发展状况远好于内地省份。在本文选取的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中,仅有芜湖港和重庆港九两家分别来自内地,且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综合排名分别为第2名和第14名。广东上海等地港口物流企业较为集中。由此说明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不均衡,且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和结论,结合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背景,有以下建议:①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不佳,受外贸影响和内地经济运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港口物流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特点,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特点,利用现代物流的思想,整合资源,将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物流园区,充分发挥港口物流网络节点作用,既提高自身经营绩效,也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②企业应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上述分析得到的样本综合得分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在某几个主成分上得分较高,但是各主成分方面不能够均衡发展,导致企业总体经营绩效排名靠后。例如中昌海运,主成分F5排名第1、F6排名第2、F4排名第3,但是主成分F1排名第23,综合得分排名第18,说明不均衡发展对企业综合绩效影响很大。③针对港口物流业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同质化严重问题,港口物流企业应该强化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特色服务,树立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资源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开拓内河港口市场,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才能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全面发展。④应该加强***府***策引导,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由于各种利益驱动,使得港口建设重复投资、同质化现象严重,港口物流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港口建设与腹地经济区域发展的科学关系,导致无序化竞争严重,严重损害了港口物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因此要加强***府***策引导,合理布局,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功能分配,加强与腹地经济区域的合作,促进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整体提升。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2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因此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湿地的水环境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多种参数的综合评价[1]。目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有简单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等,但不能有效提取现实污染因子[2]。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将多个指标标准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简化了统计分析系统的结构,它是在确保不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将多种影响水质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之间无关的、较少的综合指标,来反映指标的信息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以达到降维、简化数据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的目的[3]。Wenning[4],Battegazzore[5],Voutsa[6]等早于1994年和1995年已经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流域水质分析评价中;刘小楠[7],万金保[8]等人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论文的格式期刊网。然而,在扎龙湿地水质监测评价方面,大多数研究限于湖库富营养化及单一指标的监测和评价,大多采用某一指标超标率进行报道,对扎龙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除周林飞等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也未见其他报道。文中采用SPSS软件,参照主成分分析建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探究扎龙湿地水环境恶化的主要污染成因和主要污染断面,以期为扎龙湿地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 水质评价中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化为一组不相关的变量(两两相关系数为0的随机变量),在这种变换中通过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同时使新变量具有最大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具有次大方差,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进行,原来有M个变量就可以转换出M个主成分,方差逐渐减小且与此前的主成分都不相关[9-10]。原始变量:X1, X2 , X3 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X4,…,Xm; 主成份:Z1, Z2 , Z3 ,Z4,…,Zn,则各因子与原始向量的关系可表达成[11]:

X1=B11Z1+B12Z2+B13Z3…B1nZn+e1

X2 =B21Z1+B22Z2+B23Z3…B2nZn+e2

X3 =B31Z1+B32Z2+B33Z3…B3nZn+e3

Xm=Bm1Z1+Bm2Z2+Bm3Z3…BmnZn +en

写成矩阵形式:X=BZ+E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综合评价指标,评价各采样点间的相对污染程度,并对各采样点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二是评价各单项指标在综合指标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删除那些次要的指标,确定造成污染的主要成分[7]。

假设有n个水体样本,每个样本共有m个监测指标,则可构成n×m的数据矩阵(n<m):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a)将各变量χnm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影响。

b)在标准化数据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原始指标相关系数矩阵R。

c)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确定主成分。

d)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e)确定综合评价函数。

2 扎龙湿地水质评价

2.1 样本点及监测指标的确定

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和双阳河下游,黑龙江西部,地跨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富裕县、林甸县、泰来县,地标为 E:123°51′-124°37′,N:46°48′-47°31′。该湿地面积2,100 km2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2℃-4.2℃,1月极端最低气温-43.3℃, 7月极端最高气温39.0℃,年均降水量402.7 mm。典型沼泽植被为芦苇、苔草,其中芦苇湿地面积占80-90%[12]论文的格式期刊网。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最重要的集中繁殖栖息地。近年来,旅游开发及湿地周边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天然降雨量与上游来水量减少等诸多原因导致扎龙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综合系统评价扎龙湿地的水质对丹顶鹤的繁衍保护,及创造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

依据地表水监测采样断面布设原则,于扎龙湿地流域布设代表性水质监测8个断面,选取Mn、Pb、Zn、Cu、SS、硫酸根、总磷、磷酸根、酚、TOC、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共14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评价。监测断面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监测断面信息

Tab.1 sampling information

 

序号

名称

地标

季节

Temp/(℃)

DO/(mg/l)

Ph

A

龙安桥

E:124°22.791′, N:47°21.752′

20.2

12.39

7.63

B

东升水库

E:124°29.826′, N:47°18.025′

19.02

11.5

8.5

C

龙湖

E:124°12.750′, N:47°10.796′

17.39

12.52

8.96

D

仙鹤湖

E:124°13.950′, N:47°11.727′

19.05

7.88

8.36

E

克钦湖

E:124°18.793′, N:47°20.187′

17.94

13.08

8.44

F

特勒桥

E:124°00.790′, N:47°00.202′

20.06

13.21

8.54

G

林甸排污口

E:124°50.214′, N:47°10.487′

20.69

6.96

8

H

翁海排干

E :124°13.813′, N:47°15.281′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3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巨额顺差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显然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对此,该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字: 中美贸易 贸易不平衡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1 中美贸易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据中国***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至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由1978年的10亿美元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07年两国贸易额更是突破3020.8亿美元。 然而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此后美国对华贸易开始呈现逆差,并持续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方顺差为63亿美元,2000年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2001年则为281亿美元,2011年为873亿美元。2005年为1141.75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1442.6亿美元和1633.2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为3亿美元,2000年为838亿美元,2001年美方有831亿美元的逆差,2011年美中贸易逆差高达1620亿美元。2005年则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2325亿美元。2007年1至11月,对华贸易逆差也已达2375亿美元 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拉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日趋增多。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其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并且中美贸易摩擦正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高技术产品转移,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贸易摩擦的对象由原来的初级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又转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化工、轻工、钢铁、汽车等,更进一步向高技术产品转移。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2 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成因 2.1 双方统计方法和口径不同导致双方统计数据差异 (1)统计方法不同。中美双方统计采用不同的贸易统计标准进行衡量。美方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方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剧。美方因忽视转口和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中美两国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经我国香港转口的。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出口的60%以上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的,而转口到美国的商品额中的29%是在我国香港增值的。货物离开中国后在第三方增加的价值,显然不应计算为中国的出口。而美方的出口统计因忽视转口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此外,美国还因出口统计不完全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值。 (2)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一般的进口货物,通常是根据进口商的申报来判定原产地,被判定原产地为中国的货物被记录为来自中国的进口而不考虑是否实际上由中间方出口或者货物在中间方是否有增加值,因而某些被美国记录成自中国的进口很有可能是应该记录为自其他中间方进口的。 2.2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同 2011年我国GDP普查数据显示三大产业的GDP比重 分别为l3.1%、46.2%、40.7%。显然我国经济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2005年美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率分别为2.8%、23.4%和73.8%,到2005年则分别为23%,22%和75.7%。显然美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本地化生产的特征,内需倾向突出,制成品的进口对本国生产、消费结构形成补充,因而进口需求旺盛,加之美国由于是过度消费国家,储蓄率极低,从而导致国内投资和产出或者说供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而中国又因为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了大量由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转移的制造业,并且质量又明显优于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因此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家庭最终消费结构难以与之匹配,且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进口需求也相对不旺盛。所以由此两方面原因,所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3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2.3.1 东南亚国家对华的产业转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这些国家在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把他们在美国的一部分市场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形成中国与欧美发生贸易顺差,而与亚洲周边国家发生逆差的贸易格局。 2.3.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美国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在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过程中也逐渐将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销售和向母国返销占据很大份额。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向母国进行返销,中国对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贸易,产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约占到该产品的85%左右,而中国获得的加工费为数甚微,仅占15%左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出口商品80%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原产地统计标准已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问的贸易关系的背景下,美方仍采用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家贸易统计制度,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4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造成中美贸易结构扭曲,加剧中美贸易失衡 1949年,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制定了“出口管制条例”,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国家名单。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虽然逐步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但在***策规定和执行过程中,仍保留有许多歧视性规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国会在美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压力加大,2001年布什***府上台后,进一步恶意地实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诸如通过制定相应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规、颁布出口管制目录(如商业管制目录CCL、 美国***用品管制目录U***L和核管理委员会管制目录NRCC)、执行许可证审议程序、强化执行机制与惩处力度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民两用物品和技术的出口. 高技术本是美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但这一优势并未在中美贸易中体现出来。在高技术领域,美国一直保持生命科学、电子电机、柔性制造以及航空技术贸易上对华贸易顺差,且在电子电机和航空技术贸易上美国对华贸易顺差相对较大。然而在生物技术、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术贸易上,美国却一直存在着对华贸易逆差。特别是在信息与通讯贸易上,美 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了521亿美元,这些举措不仅未消除美中两国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反而更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3 应对策略建议 3.1 加快开放我国服务业,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 由于美国在服务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服务业根据WTO要求也应逐步开放,因此中国逐步开放服务业,不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减小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3.2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亚洲、北美地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而欧洲,以及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洲在我国出口地区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小,这使得我国外贸与北美、亚洲市场的依赖度过高。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1%左右,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贸易风险的加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由于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改变这一局面,***府必须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3.3 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 如上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转口贸易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公司或跨国公司。外资的进入虽然有利于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重复投资,不仅不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局面,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4 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加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以及以转口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导致实际获利小而两国顺差大的不平衡局面。我国应当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应用,以***府***策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企业;加快对相对滞后的医疗、教育、交通、环保、住房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并且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以扩大内需,促进内向型经济发展。 3.5 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 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增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灵活性进;实施“微幅、双向、稳中爬升”的调控;适当放大浮动区间;同时配合其他***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这样不仅淡化给予美方在其国内定价过低的不良印象,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购买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局面。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4

作者简介:宋松柏(1965-),男,陕西永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康艳(197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59、JY1102056)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54-02

“水文统计”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研究和揭示水文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核心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在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系,亲自开设了我国第一门结合水文专业特点的“应用数学”,主要介绍水文学中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1],1980年更名为“水文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丛树铮、朱元、宋德敦、丁晶、郭生练、金光炎、吴正平、黄振平、张海伦、刘权授、梁忠民、华家鹏、谢平和陈元芳等学者先后在水文统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形成了今天“水文统计”课程的理论体系[2-16]。以“水文统计”课程为核心,出现了若干相关的分支课程,如“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风险分析与决策”、“随机水文学”和“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等,所有这些推动了我国“水文统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2-1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水文统计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引进了许多院校“水文统计”的教学。但是,这些方法仍分散于一些外文文献和研究专著。根据现行“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鉴于大多数学校在“水文统计”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讲授过概率论,因此,有必要压缩现行“水文统计”教材中的一些概率论篇幅,突出概率论在水文中的应用,增加一些实用的理论方法和水文统计新的理论与方法,补充和修改现行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国外“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主要选用的教材有《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美国地质调查局培训教材《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和《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等[17-19]。

《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经过第二版修订后,被广泛地用于教学中,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主要介绍概率和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的特性,一些离散型概率分布及其应用,正态分布,连续分布,频率分析,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多变量分析,数据生成,水文时间序列分析,随机水文模型,不确定性、风险可靠性分析的概率方法和地统计分析等[17]。《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主要介绍数据总结,数据的***形分析,不确定性描述,假设检验,总体的***性分析,配对检验,几个***总体比较,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的交替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检测下限数据分析方法,离散关系,离散响应回归和***形展示等[18]。《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强调随机变量间的关系,主要介绍概率计算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的相互依赖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现象的统计估计,统计假设检验和随机变量的相互依赖性等[19]。

上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水文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在教学上,还讲授随机模型,地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理论,统计模拟,贝叶斯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水文分布,极值理论与洪水、干旱评估,人工智能,区域分析等。区域分析主要有洪水指数法,频率分布的区域特性和区域洪水水位的描述等内容。

二、国内“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自刘光文教授开设“应用数学”课程讲授水文学中的概率与统计理论方法后,金光炎先后编写了《水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水文统计计算》和《实用水文统计法》等,结合应用实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水文频率计算的一般方法。丛树铮(1980)、王俊德(1992)分别编写了《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和《水文统计》,形成了“水文统计”课程内容体系。金光炎结合多年在水文频率计算的研究成果,先后于1993、2002、2003、2010年出版了《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工程数据统计分析》、《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和《水文水资源计算务实》研究专著,除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外,系统地总结作者在常用水文频率线性选择、参数估计和误差分析中的研究成果。2003年,黄振平出版了《水文统计》教材,经过河海大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改革,“水文统计”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也被许多高校选用为《水文统计》课程教材[1]。主要介绍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殊函数,极限定理,抽样分布,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误差分析和随机过程等。陈元芳(2000)出版了《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主要介绍水文随机变量、随机向量和随机过程的生成方法。张济世(2006)《统计水文学》汇集了利用数学原理解决水文问题的热点研究方法,扩展了传统统计学在水文统计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时频分析、小波分析、混沌和分形等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统计分析的应用,内容丰富,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学习参考书。秦毅(2006)《水文水资源应用数理统计》强调多元分析在水文中的应用。丛树铮(2010)《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概率统计方法和及其在水文统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程根伟(2010)《水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并附有实例计算过程。

综上所述,国内《水文统计》教材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形成了以河海大学“水文统计”课程为代表的教学内容,讲授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抽样分布、水文频率计算、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等。而有些研究专著虽然包含了目前水文统计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学生学习课程时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但是难度较大,不便于讲授使用。

三、“水文统计”课程新的教学内容

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与理论方法的最新发展,“水文统计”课程按以下原则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在水文中的应用;强调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实用计算方法;吸收和反映国内外成熟的新理论与方法;内容力求系统、全面。根据上述原则,“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水文统计方法、应用与发展。第2章:水文事件概率与重现期计算。主要包括水文事件概率与条件概率计算;洪水与干旱特征变量提取;次重现期与年重现期。第3章:水文概率分布。主要包括正态分布类;指数分布类;Wakeby分布类;Pareto分布类;Logistic分布类和截取分布等。第4章:几种偏态分布的特性。主要包括偏态 Normal、t、Laplace、Logistic 分布、Uniform、Exponential Power、Bessel函数、Pearson Type II、Pearson Type Ⅶ、General t 分布等。第5章:常用的多维水文概率分布特性。主要包括二维 gamma分布;Gumbel 混合分布;Gumbel logistic分布;Nagao-Kadoya二维指数分布;多维正态、t 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第6章:抽样分布。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分布;抽样分布;几种统计量的分布;顺序统计量及其分布。第7章:估计理论。主要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估计量好坏的评选标准。第8章:假设检验。主要包括常用的参数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第9章:多元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一元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线性递推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第10章:随机模型。主要包括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自回归模型;滑动平均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水文序列组成与模拟;非平稳随机模型及其应用;多变量随机模型及其应用。第11章:单变量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资料“三审”;水文序列频率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矩法,极大似然法,概率权重矩法,线性矩法,最大熵原理法,交互熵法,贝叶斯法、Box-Cox 变换法,E-M算法,适线法,优化算法,核密度估计法;部分熵,部分交互熵,部分概率权重矩,部分线性矩法,LH矩法和LL矩法);水文序列频率最优线型评定与拟合度检验;单变量序列的经验频率计算。第12章:特殊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含零值水文序列频率计算;加入特大值后洪水序列频率计算;非一致性水文序列频率计算;截取水文序列频率计算(包含超定量洪水频率计算);梯级水库(电站)下游水文频率计算;区域洪水频率计算。第13章:多变量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copula函数的定义与特性;对称、非对称和Archimedean copulas;Meta-elliptical copulas;Plackette copula;Pair- copulas;混合copulas;经验copulas;变量相依性度量;copula函数参数估算和最优copulas函数评定;copulas模拟与拟合度检验;多变量序列经验频率计算;基于copula函数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计算。第14章:正交试验。主要包括正交试验方法;水平数不同的全因素试验;正交表的使用。第15章:风险分析。主要包括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减小风险的主要途径;水文风险分析举例。第16章:地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化变量;协方差函数;变异函数;克里格插值;应用实例。

四、结论

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回顾了我国“水文统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分析了“水文统计”课程国内外代表性的教材、专著和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新的教学内容。与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压缩了概率论原理篇幅,增加了各类水文频率分布、水文频率计算新理论与方法、工程中几种特殊序列的频率计算、正交试验、风险分析、地统计分析等,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的工作能力,以期完善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高等院校“水文统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丛树铮.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0.

[2]王俊德.水文统计[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黄振平.水文统计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4]丛树铮.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陈元芳.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秦毅,张德生.水文水资源应用数理统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金光炎.水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

[8]金光炎.实用水文统计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

[9]金光炎.水文统计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10]金光炎.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1]金光炎.工程数据统计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2]金光炎.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3]金光炎.水文水资源计算务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4]张济世,刘立昱,程中山,等.统计水文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15]程根伟,黄振平.水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Charles Thomas Haan.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2 nd edition)[M].Iowa:Iowa State Press,2002.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5

中文题目

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三部曲

英文题目

AnAnalysisoftheTrilogyofProtagonist’sGrowthinInvisibleMan

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对于成长和成长类型的小说,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棕色的姑娘,棕色的砖房》等这些成长小说都有专门对它们的成长研究的相关文章。相比之下,我国以前的文学研究则有意无意忽视了成长小说,但近年来评论界对成长小说的重视有所加强。如我国就有芮渝萍的《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专门对美国的成长小说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有周海燕的《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象征》对小说中布鲁斯的象征做了研究。

国外学者对《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成长的研究还未专门涉及,国内学者对《看不见的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的民族身份以及主人公的个性觉醒方面,例如唐晓钟的《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也对《看不见的人》的找寻自我及存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关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成长的研究却很少专门涉及。

论文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学术性、现实性、前沿性、针对性,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研究成长类型小说的成长过程,也希望能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丰富对这一小说的研究。论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在研究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方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体验社会。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在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指导教师讨论,共同确定选题,列出论文提纲,并拟采用比较法,分析法,推导论述法等方法进行论文撰写。

2、该论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从迷惑,成长到顿悟的过程,通过分析综合总结的研究方法,试***从分析主人公认识到他自己以及所有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成长的艰辛方面,就揭示主人公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的论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皆在实现提出自己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的见解和观点,丰富国内外对成长类型小说研究的目的。

3.研究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业学习,具备基本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拥有所选课题需要的部分资料和相关理论书籍,校***书馆和网络有丰富的资料可查询。同时,有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对于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相关文献和著作收集不足;理论理解、分析不够深刻、透彻;理论研究较为肤浅;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充分、全面的实践证明等问题。但论文尽量减少类似问题发生,尽量完善各方面。

参考文献:

Ellison,Ralph.InvisibleMa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Philips,Elizabeth.RalphEllison’sInvisibleMa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7.

Pizer,Donald.TheCambridgecompaniontoAmericanRealismandNaturalis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7.

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任邵曾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唐晓钟.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南京师范大学报,1990,1:107-111.

周海燕.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象征.浙江万里学报,2006,4:13-16.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效果。

论文主要试***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推导论述的方法,从主人公迷惑、成长到顿悟过程的三个方面,分析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和黑人青年成长的艰辛的过程,从而探究在当时社会黑人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蜕化,最终按照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要求,完成3000到5000词左右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计划起止时间完成主要任务

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0月20日论文准备工作

2010年10月30日——2010年11月30日论文选题和收集资料

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20日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提纲填写

2011年1月1日——2011年3月15日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3月20日——2011年4月26日修改论文并定稿

2011年5月下旬——2011年6月论文答辩及其他工作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论文主要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综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主人公成长过程三部曲,并提出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成长的艰辛。该论文写作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进行,论文格式应该完全符合论文写作规范,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中文题目

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三部曲

英文题目

AnAnalysisoftheTrilogyofProtagonist’sGrowthinInvisibleMan

题目来源

教师科研项目教师指定√学生自拟其他

基本任务

与要求

论文主题是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三部曲,研究方向是英美文学方向。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推导论述的方法,从主人公迷惑、成长到顿悟过程的三个方面,结合社会背景,分析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和黑人青年成长的艰辛的过程,从而探究在当时社会黑人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蜕化。严格规范论文格式,严禁抄袭。

拟解决主要问题及预期成果

论文从主人公的成长着手,研究主人公从迷惑、成长到顿悟的三个成长过程,分析主人公认识到他自己以及所有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成长的艰辛,揭示当时社会黑人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蜕化。

写论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参考资料不足,理论研究较为肤浅,论文容易出现分析不够的现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字数在3000到5000字以内的关于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三部曲的论文。

阶段性主要工作的起止时间

1.准备工作2010.10.13起6.论文撰写2011.1月起

2.选题2010.10.30-11.157.完成初稿2011.3.15

3.资料收集2010.11.16-11.308.修改、定稿2011.4.26

4.开题报告2010.12.1-12.159.答辩2011.5月下旬

5.论文大纲2010.12.16-12.2010.其他工作2011.6月

学生完成论文最终时间:2011年4月26日

学生接受任务时间:2010年11月16日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6

中***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83-02

当二十世纪历史的帷幕徐徐掩上,当我们重新以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坛时,我们感伤地发现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已无可挽留地边缘化了,代之而起的是大众文学、大众文化的风起云涌。同时,在中国的文学理论界,细心而怀旧的理论家们亦发现,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百年文艺事业产生巨大推动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西方文艺思潮纷至沓来的今天亦呈现出无可挽回的萎缩、式微的趋势。是无可挽回吗?是绝对的消退吗?这恐怕是关心中国文艺理论事业、关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人们勉力探询的问题。这里,作者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初学者,力***对马列文论的历史发展和文艺理论的现状做出探索,以努力探析出马列文论日渐式微的原因和未来的理论生成和走向,以在马列文论发展的途中产生轻微的律动。

一、马列文论的日趋式微

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纪初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石,并自身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在方***意义上系统地阐述了评价文学作品的美学和历史的标准,解释了文学和哲学、***治、经济的内外部联系,形成了文艺的上层建筑学说、文艺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历史事变的观点、以对悲剧和典型和现实主义的权威理论体系,构成了以文学是“人”学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中国近现代文坛的创作者们和理论家们以鲜活的作品和思想日趋使之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各种理论潮流中的大潮和顶峰。

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总会出乎人们的期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马列文论的日趋萎缩已成事实,在西方各种思想流派的更快传入中,它的声音却越来越少,这一切都驱使我们努力地试***找到其式微的原因,并对之作出诊断。

首先,马克思文论的式微有其自身的原因:我们说马列文论的发展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其唯一的理论基础,其认识论体系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又囿于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就导致马列文论片面侧重文艺与外部事物关系分析的缺陷,诸如文艺和***治、阶级、经济和历史的关系。这正是马列文论的伟大之处,但同时是它的缺点所在。

我们可以借取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关于作品的四个部分的理论来进一步分析这一点。艾氏提出文学是由宇宙(生活)、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这样就演绎出文学理论体系的四类关系,即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世界和作品的关系、作者和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自足体系,也就是作品的自身规律。这四类关系是以“作品”为核心的。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前三种关系是作品和外部的联系,我们可以名之为作品的“外指”,而后一种关系,作品的自足体系,是在去除世界、读者、作者之后仅留自在文本的分析,这可以称之为作品的“内指”。

把马列文论和艾氏理论和作品的“外指”“内指”放在一起便可以发现:马列文论其实是一种“外指”的理论,它的对作品的分析体系中对作品和经济、***治、阶级、历史的联系分析是属于作品和世界(宇宙)的关系范畴,“人”学理论即对应于作品和作者的关系,又有作品和读者的关系,至于作品中悲剧和悲剧性的分析虽然指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但这种内容和形式也是“外指”的,而不是纯作品的“内指”分析。

因此,马列文论的这种“外指”特征即是它的成就之处,又是它的缺陷之处。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二十世纪末式微原因的自身的深刻因素。

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马列文论的式微现状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哲学的发展成为西方文艺和文艺理论的一统天下。这些哲学观,包括生命哲学、自然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分析哲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意识哲学等等都为文学理论总体体系的“内指”化提供了充分的哲学基础。同时其他的知识体系(旧的学科的新发展和新的知识体系的确立),如符号学、惮释学、结构主义、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心理分析学和电子科学等学科,特别是20世纪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作品的关系分析转向语言分析都为二十世纪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指”化准备了条件。所有这些外部因素,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文化“场”的理论,都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存在“场”日趋侵占,使马列文论在文艺理论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从而使文学理论领域对作品的“内指”分析成为主流,使原来对作品外部关系的分析渐居次位。这在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有较强的体现。

现代主义文学走着一条“拒绝交流”和“拒绝解释”的道路,它作为一种“反文化”和“对抗文化”的颠覆力量而存在,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恋”色彩,从而一反现实主义文学对文艺和现实关系的“外指”外的强调;而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仿像”的绝对创造从而根本割裂了文艺和现实的联系。继而实现文艺思想的“纯文本化”、绝对“内指”化。

既然马列文论在文艺理论体系中日渐式微的趋势已成定局,那么必须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马列文论向何处去?怎样对待这种式微?我们说,一厢情愿的挽留,对原来的马列文论的孤芳自赏或者自轻自贱都是不明智的,亦不能采取倒旗易帜的理论投降主义对策。现实的选择是,在深刻明晰原因的基础上努力找出一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新路,用列宁的话说“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也就是说,探求马列文论理论生成和发展的新路和新的形态。

二、理论的生成和发展

马列文论在分析历史和历史事件在悲剧中的作用时,提出了著名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说明历史事件不是某一种力量简单作用的结果,而取决于一种历史的“合力”。运用马列文论自身的这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笔者以为,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展的“突破口”,一个切入点。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总体文艺理论体系中“内指”化的加强而“外指”外的减弱和各哲学观、文学流派、知识体系的共同存在。这种景观在中国当代文化和文艺(包括创作和理论)领域是十分鲜明的,各种理论“场”在中国文化总体“场”中动作和互动,所以谋求马列文论在中国的突破和发展,没有必要放弃马列文论原有的“外指”优势,而完全地寻找一条向“内指”转变的路,一条更为明确的途径是: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为切入点、通过马列文论“场”和其他哲学“场”、文学理论“场”、知识学派“场”的互动、交流和对话,找到马列文论和它们的共同点、碰撞点和生成点,这种对话、融通和平行交流是马列文论新发展必然选择。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景观下,马列文论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新范畴可以命名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个理论范式包含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前二者正体现马列文论既有交流对话的一面使之区别原有的理论体系,又有坚持马列文论自身内容的一面使之不被其他理论同化,失去自己的声音。

以下从马列文论和其他因素互动交流的方***和融合点的分析和寻找中发现和证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范式实现的可能性、可取性。

我们说,艾氏关于文学四个要素及其关系是马列文论和其他知识体系的一个纽结点。例如文艺社会学强调的是宇宙和作者的关系,这就把社会学的观点纳入马列文论的体系中,从而克服(一定程度)马列文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依赖;文艺心理学、艺术思维学、直觉主义美学主要对创作主体进入深层的心理运动性分析,以更深层地发掘作者在作品动态系统中的作用,这是对于马列文论原有体系中作者和作品的“外指”关系的理论补充;而符号学、阐释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马列文论的体系中对于马列文论在“内指”上的缺陷的弥补有重要作用,从而使马列文论的“外指”“内指”功能趋于完备。而接受美学、阐释学、解构主义等都涉及对读者的研究。在文艺活动过程的研究上则又可以引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因素。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7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在其名声鼎盛时期传入中国。1914年5月,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刊登了《梦之研究》一文,指出“梦的问题,其首先研究者,为福留特博士,dr.sigmund freud”,并对《梦的解析》做了介绍。

1919年,在美国攻读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汪敬熙在《新潮》第2卷第4期撰文介绍了1919年7月英国伦敦大学的六位心理学家关于弗洛伊德的本能和无意识理论的大辩论。接着在《新潮》第2卷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学之最近的趋势》的文章,肯定了精神分析***战时精神病的经验,指出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重大影响。

1920年,《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发表《论精神分析》,介绍弗洛伊德与布雷尔(josef breuer,1842-1925)共同研究的安娜 o的病例和“谈话疗法”,介绍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等精神分析学说特有的概念,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人格理论做了简要的介绍。

1921年,朱光潜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福鲁德的隐意识与心理分析》一文,对福鲁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做了高度的评价。1933年,他出版了《变态心理学》,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心理逻辑。

潘光旦在清华学校读书时,阅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开始关注儿童的性欲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他对明末女子冯小青做了精神分析评论,于1924年发表《冯小青考》,后来又出书《冯小青之分析》。

章士钊1923年从欧洲回国后,对精神分析发生兴趣,详尽地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还为《精神分析引论》中文版拟名《解心术》,全文翻译了《弗洛伊德自传》,并与弗洛伊德通过信。

高觉敷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翻译了弗洛伊德1909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的演讲《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连载于《教育杂志》第17卷。他还在《教育杂志》《学生杂志》《中学生》等刊物上,撰文介绍精神分析学说。30年代,他翻译出版了弗洛伊德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引论》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这一时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条渠道是上面介绍的从欧洲直接传入,主要是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种新思潮向国内引进,虽然这些学者也察觉到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些缺陷,但是他们基本上是以客观的态度加以介绍,这条渠道基本是科学主义倾向的。另一条渠道是经日本传入中国,传播者主要是文艺人士,在向国内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时,偏重于精神分析学说的社会意义和对文学艺术的指导价值,这条渠道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920年,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了《生命底文学》,阐述了他基于精神分析的文学观点,“生命是文学底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1921年,他发表了《〈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将精神分析的观点用于文艺批评,指出《西厢记》“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数千年来以礼教自豪的堂堂中华,实不过是变态性欲者一个庞大的病院!”

1921年,罗迪先翻译了日本文学批评家厨川白村的《近代文学十讲》,由学术研究会出版,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厨川白村是日本的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精神分析的介绍是有所取舍和经过改造的,这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兴趣,但是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1922年12月,仲云翻译了日本松村武雄的《精神分析学与文艺》,在《文学周报》连载。之后,仲云又翻译和介绍了《文艺思潮论》《病的性欲与文艺》《文艺与性欲》等,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文艺现象。

1924年,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另一部著作《苦闷的象征》出版,这部书鲁迅只用了20天就翻译完毕,立即付印。鲁迅之所以这么看重厨川白村的著作,是因为他感到厨川白村说出了他自己的创作心态——“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在译完《苦闷的象征》之后三天,鲁迅又开始翻译厨川白村《走出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1925年,鲁迅撰写了《寡妇主义》一文,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揭露封建社会正人君子的虚伪外衣。

1927年,郁达夫出版了《文学概说》,书中提出“‘生’就是使无意识的活动变为有意识的,有意识的活动变为反省的,反省的活动变为道德的活动。” 这个观点,显然来源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1934年,他在《戏剧论》中指出,在种种情欲中,直接动摇我们内部生命的,是爱欲之情。诸本能之中,对我们生命最危险而又最重要的,是性的本能。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一些文学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创作文学作品,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以文学作品的方式传播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比如,鲁迅的小说《不周山》《高老夫子》《肥皂》中就有不少对无意识性心理的描绘,郭沫若的小说《残春》运用精神分析的思想构思创作了曲折起伏的情节,郁达夫的《沉沦》描写了性的苦闷,曹禺的《雷雨》隐晦地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乱伦和俄狄浦斯情结(亦称恋母情结),施蛰存的《将***底头》使用了一些具有精神分析象征意味的象征物,穆时英的《公墓》描述了恋母情结和自恋情结冲突,等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由于其独特的本能理论和性欲理论,惊世骇俗,在欧美引起轰动。德国在希特勒统治期间,禁止传播弗洛伊德的理论,焚烧弗洛伊德的书籍,弗洛伊德为逃避迫害而迁居伦敦。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要平静得多,基本上只限于知识界,既未引起轰动,也未遭受迫害。然而,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弗洛伊德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形象开始在中国学人中间逐渐深入人心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境遇

弗洛伊德是以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成名的,成名之后,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广泛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人类学、法学、***治学、教育学等领域。特别在文学艺术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更为巨大,许多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都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分析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带有精神分析痕迹的文艺作品直到今天仍然一直绵绵不绝。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境遇受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很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就是由中国的文学家从日本介绍到中国的。这些文学家中有不少人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名人,有他们的宣传和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作为西方的一种新思想受到人们的关注。当时,中国出版了一些弗洛伊德的著作,发表了不少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文章,出现了一批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创作的文艺作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学术界和文艺界都是很受重视的。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左翼文学开始批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传播和影响受到了压制。之后,抗日战争和***战争,把知识界和文学界的注意都吸引到民族危亡和国家的命运上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冷落。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长时期被当作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受到了批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被视为伪科学,在医学、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除了作为批判的对象外,弗洛伊德不再被人们提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在“***”结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的推进,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撰文介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80年代中期,弗洛伊德的著作再度在大陆陆续出版,《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出版)、《少女杜拉的故事》(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北方文艺出版社再版)、《梦的解析》(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爱情心理学》(作家出版社出版)成了书店的畅销书,弗洛伊德的著作甚至以不同的书名由不同的出版社重复出版。一时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颇有一些洛阳纸贵的味道,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在中国很快几乎都有了中译本。

许多匆匆购买了弗洛伊德著作的人很快发现,阅读和理解弗洛伊德的著作实在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探讨的问题影响不到自己的生活。于是,不少人把弗洛伊德的书束之高阁。他们知道弗洛伊德的名字,却不真正懂得他的理论。这样,几年后,弗洛伊德热开始逐渐降温,人们开始习惯以平常之心来对待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

目前,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在三个领域。

第一个是文学领域。弗洛伊德和许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弗洛伊德主要贡献于和成名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而影响最大和对其研究最多的却是文学领域。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家,不一定每个人仔细阅读过和真正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然而在时代文学氛围的感染下,作家们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概念和术语,受其影响,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神分析的影子。现在我们上网搜索一下,在当代中国研究和论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文章和著作,绝大部分产生于文学领域。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8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 社会语境 英美文学 乌托邦

中***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发轫于西欧语言学界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r CDA)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国内学界多限于理论梳理,对该理论的方***意义的挖掘有待拓展。换句话说,对CDA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引进的阶段,应该走向创新的广阔天地,尤其应关注该话语分析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促进和潜在影响。CDA话语观对话语性质的认识,有助于大学生在英美文学阅读中重视文本话语分析,并发现领悟文本话语建构背后的权力关系和乌托邦意***。CDA话语观对社会语境的重视,能够促进学生在英美文学阅读中从话语分析回归社会意义的诠释,领悟生活,理解世界。

二 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

“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简称CDA,是英文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首字母缩略形式,国内学界多翻译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其实,本人认为,翻译成“评介性话语分析”亦无不可。因为critical应解释为of judgment,是判断、评介的意思,和汉语“批评”、“批判”的含义相去甚远。也有学者认为,CDA应解释做criticism of discourse analysis, 即“话语分析之批评”。此看法亦不无道理。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跨学科性质体现在话语分析研究对西方文论研究成果的吸收,这一点是极其明显的。

批判性话语分析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西欧语言学界的评介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代表人物有M.Foucault、N.Fairclough、G.Kress、R.Fowler等。批判性话语分析主张通过对文本的语言分析研究,并揭示话语、权利与身份建构间复杂的纠葛关系。换句话说,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坚持动态语言观,反对对语言的静态分析,主张语言研究关注社会、***治及文化语境中的文本生产。文本生产使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在话语中得到了重新的分配、再造和固化,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和揭示,有利于人们抵制文本话语中的权利滥用和社会不公,从而达到在语言中消除社会不公的目的。简言之,批判性话语分析将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problematic)贯彻到传统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之中,从而实现了福柯式的话语***。一言以蔽之,话语分析中的批评意识使人们的注意力回归话语权的根本问题,从而使话语研究回归社会语境的广阔天地。

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认为,批判性话语分析主要坚持以下原则:1、从语言到社会的原则;2、权利的话语生成和再现原则;3、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固化与颠覆原则;4、话语研究的解释性原则;5、话语形式的亚里士多德意义原则。

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以一部《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在文化研究领域刮起了“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的飓风,引起了人们对语言的普遍关注和分析热情。但“语言学转向”和俄国形式主义的纯语言观,又有遮蔽语言的社会意义的倾向。因此,批判性话语分析对从语言到社会的原则的强调,既体现了对索绪尔的继承,又有明显的反拨。在对传统话语分析的继承发展方面,批判性话语分析既有不可否认的连续性,更表现为明显的断裂性。

批判性话语分析对福柯和德里达理论成就的吸收,是造成权利的话语生成和再现原则出笼的始因。传统语言观对语言真实性的强调和坚持,使人们忽略了语言背后的主观视角问题。法国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对自17世纪以来疯癫观念的流变考察,使他完成了对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疯癫形象形成、转变的过程的详尽梳理,从而揭示出权力(power)和知识(knowledge)的潜在关系。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语言观,促进了文化研究中的“话语转向”(discursive turn)。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对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批判,他的“去中心化”的解构思想,恰恰从反面说明了话语建构中的逻各斯倾向。学者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话语既非透明的(transparent),也非中立的(neutral),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生产手段,既控制知识,又建构身份;既强化社会机构,又生成着新的权利形式。话语具有生成和再现权利的微妙功能。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对文学构成与意识形态组合之间关系结构的阐述,反映了话语的意识形态固化功能,而德里达的“去中心化”的解构思想,则透视出话语在颠覆作为意识形态的逻各斯中心论方面的神秘魅力。批判性话语分析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固化与颠覆原则的坚持,包含了对西方文论研究成果的合理内核的吸收和应用,这一点毋庸质疑。基于这些认识和考虑,批判性话语分析就不可能停留在传统的描述性原则的窠臼里,必然要过渡到解释性的原则。通过富有成果和创见的语言分析,解释话语生产中的复杂的权力关系。

话语形式的亚里士多德意义原则是指话语形式的社会行动内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称为西方文论的奠基之作,他认为文学是对“行动中的人”(man in action)的模仿。批判性话语分析认为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将亚里士多德模仿论中的文学话语内涵拓展到了所有话语之中。话语是再现人的社会行动的,必然包含了社会行动中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指向。

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原则,我们可以推导出其话语观:强调对话语本质的深度认识, 重视社会语境的意义。前者将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一种赋予社会制度意义和价值的系统组织方式(discursive method)。后者关注社会语境的权力关系和话语再现,以及话语在权力关系方面的乌托邦再造能力,包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能力。Fowler (1979) 认为,语言使用(即“话语”)的研究既要关注微观语境要素(上下文、语调、背景知识、话语规则),更要关注宏观语境要素(社会、文化、***治)。C.Urwin 在《权力关系与语言的出现》(1984)中则指出,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应置身于社会语境和意识形态的结构领域之中。在Kress(1990)看来,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系统(homogeneous system),其中蕴含了社会权利、历史和意识形态诸要素,其意义在于对社会***治关系的反映。

三 批判性话语分析原则与英美文学阅读

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必须了解一些西方文学和哲学理论。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在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读者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认知方式,诸如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多元的西方文化及其流派,体现了西方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界的思辨传统,对它们的了解和掌握既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对文学的掌握获得更多的张力,同时也拓宽了眼界。

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既坚持话语分析,又积极吸收西方文论的资源,揭示话语和权利的关系,其文学解释力潜在而深远。例如,美国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悲剧性结局,是否可解释为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固化?英国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喜剧性结局,难道不是该女性作者在文本中的权力抗争的体现?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刚出版时,举世哗然。时至今日,在这个开放的全球化时代,还会有谁为此大惊小怪呢?期间人们对两性观念的变化难道没有该文本话语的影响?

四 作品实例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作品实例,剖析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文学文本中隐含的话语与权力关系方面的解释力。

第一例选自世界名著《简・爱》(Jane Eyre)第七章第一段:

My first quarter at Lowood seemed an age;and not the golden age either:it comprised an irksome struggle with difficulties in habituating myself to new rules and unwonted tasks.The fear of failure in these points harassed me worse than the physical hardships of my lot;though these were no trifles.

这一段是描写主人公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感受:rules和tasks是指学校的规章和任务,这代表着一种权力;作者连续使用irksome、struggle、difficulties、unwonted以及not golden来描绘简・爱对学校“权力”的讨厌和抵触心理,有明显的颠覆倾向。但紧接着作者又用了fear一词描写这种“权力”的强大和不可抗拒,以至于主人公又含有无奈的顺从心理,并担心自己触犯它。这种权力的强势和高压,使主人公既不得不服从,又极不情愿,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作者这样的描写既符合儿童心理,又控诉了权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对主人公的同情,产生了对学校权力的憎恨,从而达到了乌托邦颠覆的作用。

第二例选自世界名著《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第三十五章第八段:

These and other of his words were nothing but the perfunctory babble of the surface while the depths remained paralyzed.He turned away,and bent over a chair. Tess followed him to the middle of the room where he was,and stood there staring at him with eyes that did not weep.Presently she slid down upon her knees beside his foot,and from this position she crouched in a heap.

这一段是描写克莱尔得知苔丝失身经历之后的反映:作者用paralyze、turn away、bend表现克莱尔对苔丝的疏离,用follow、slid down、crouch表现苔丝面对克莱尔的疏离所作出的反应。很显然,克莱尔居于两人世界的权力中心,苔丝的所有动作都是围绕和屈服。苔丝在遭受生活贫困的折磨同时,也笼罩在男权沙文主义的阴影之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鞭笞了女性在追求幸福时所遭遇的重重阻力,揭示了社会权力关系在女性悲剧方面不可饶恕的罪过,从而形成了对男权中心的质疑和颠覆倾向。

五 结语

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的出现,既是传统话语分析理论的提升,也是西方文论资源向语言学领域渗透和应用的结果,更是人类对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获得深度发展的具体体现。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作为批评性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蓬勃发展的话语分析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和领域。其稳健发展已在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中国等国家学术界造成广泛影响,引起许多语言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但是,批判性话语分析似乎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建构层面,更应注意其理论应用的普适性;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论性文本的分析,更应关注其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理论解释力。

参考文献:

[1] 陈忠华等:《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4期。

[2] 吴建刚:《论批评话语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版。

[3] 范宏雅:《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版。

[4] 纪玉华:《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教育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9

摘 要:***策文本计算是大数据环境下***策分析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文章通过对***策文本计算的方***、应用工具和典型研究议题的跟踪和梳理,提出了***策文本计算方法的主要特征与不足,并讨论了该方法在精细化***策分析和定量***治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策文本计算;***策诠释;***策分析;方***

中***分类号: D0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110

Abstract Policy text computing is a new integrated methodology combined with policy analysis science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 the big data er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ing methods in political text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typical research topics, tools and applications in this area, then concluded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methodology, and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olicy text computing in meta-policy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political analysis.

Key words policy text computing; policy interpretation; policy analysis; methodology

1 引言

***策文本是指因***策活动而产生的记录文献,既包括***府或国家或地区的各级权力或行***机关以文件形式颁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文献,也包括***策制定者或***治领导人在***策制定过程中形成的研究、咨询、听证或决议等公文档案,甚至包括***策活动过程中因辩论、演说、报道、评论等形成的***策舆情文本,历来是***策研究的重要工具和载体[1]。如在***策研究方***中,Trauth[2]认为主要有“预测-描述”的诠释范式、“价值批判-价值构建”的价值范式、***策过程范式以及***策评估和绩效范式等主要形式,其中诠释范式又分***策文本分析、***策分类或框架体系、***策生命周期律、***策社会系统等理论。可见,***策文本研究在***策分析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计算机方法的引入应用,***策文本分析所能处理的素材量和处理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并引入了新的方法和理念。尤其是***策文本数据,如文本型数据(Textual Data)、数据文本(Text as Data)、文本数据空间(Text Universe)等相关概念的提出,研究者在***策文本内容分析法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策文本语料库分析和***策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并利用上述方法解读和获知***策立场、***策倾向、***策价值、***策情感等深层***策内涵以及广义的***策比较分析。我国李江等[3]提出运用***策计量(Policiometrics)的研究思路来揭示***策引用、主题共现以及机构共现等***策关系。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策文本内容分析、***策语料库以及***策文本挖掘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探讨了***策文本计算分析的可行框架与应用前景。

3.1 ***策文本内容分析方法

***策文本内容分析是一种介于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半定量研究方法,与之类似的还有一致性分析(Concordance Analysis)、话语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话语文本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计算诠释学(Computational Hermeneutics)、定量文本分析(Qualitative Text Analysis)等研究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业内就陆续研制了相关的文本分析软件用于文本标记、文本编码和相应的编码管理工具,如Atlas.ti、MAXQDA、QDAMiner、NVivo、SPSS Text

Analytics for Surveys、QCAmap、CATMA、LibreQDA、MONK Project等文本数据管理软件工具。虽然引入了计算机软件对***策文本进行概念抽取和定量化统计,并具有文本数据的自动统计和关系识别方法,但其概念抽取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流程,在数据处理环节仍主要依赖研究者的人工提取,体现为一种半计算化分析工具。

因此,这类计算处理方法能够处理的***策文本数据有限,一般处理***策样本集(Sample,n≤200),最多通过协作方式处理***策主题集(Subsets,N≈1000)范畴的***策文本集,而对***策语料库(Corpus,N≥10000)基本上无法处理。因而,这类研究方法的研究议题也主要沿袭了***治学和诠释学中的***治话语研究和***治文本内容分析框架中的符号论和***治语词解读(***策主题识别与比较)的研究传统。

3.2 ***策文本计量分析方法

***策文本计量分析主要是采用文本计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已有***策文本数据库或***策文本语料库在***策主题分布、***策时间序列分布、***策引证以及***策主体关系等要素进行计量分析[3]。在Grimmer的***策计算分析框架中,***策文本主要来自***策数据库和已有语料库、网络***策文本和非电子化***策文本。因此,***策文本计量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工具也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策文本数据库自有的文本计量分析方法与工具,如Lexis Nexis、ProQuest、Westlaw、HeinOnline、北大法宝和CNKI***府公报数据库等***策或法律文本数据库, 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字段设定结合***策主题、类型、时间、地域等进行***策统计或计量分析,或应用共词或共现分析,能有效分析***策文献增长、扩散、流变等变化规律;二是利用网络分析和替代计量学(Altermetrics)方法和工具进行网络***策文本分析[17],如Wiley, NPG和PLOS One 等开始提供 Altmetric 服务,Altmetric也可以对国内新浪微博进行追踪,因而对社会媒体中的***策文本以及跟踪研究也成为可能,如匹兹堡大学创建的MPQA***策辩论语料和卡内基梅隆大学Sailing实验室Jacob Eisenstein和 Eric Xing创建的***治博客文本集语料;三是通过***策文本采集与语料库构建并提出新的统计口径和研究方法,如苏竣和黄萃等对中国科技***策的类型统计分析[18]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Wilson等对网站隐私***策的主题解析分析[19]。

3.3 ***策文本数据处理方法

从***策文本的范围看,***策文本结构性差异很大:既有***府的***策文本、法律档案(听证会材料、判例),也有***策新闻、媒体数据和***策研究文献;既有总统竞选纲领、演说文本集,也有社交媒体的公众***治言论和***治评论。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将***策文本解析为结构化文本数据(Textual Data),并构建语词、语义或情感等特殊对象,不仅能形成对大规模***策文本语料的系统化处理,而且能在不同的***策文本集中进行比较分析和一致性分析,推动***策文本融合分析。结合***策文本分析的应用,典型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有***策文本自然语言处理和语法计量分析、***策文本处理以及***策语义分析(见表2)。

在***策文本数据处理过程中,***策文本或语料集适用于通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和文本数据处理方法,***策语词分析和***策语义分析在***策主题统计(聚类)、***策热点识别、***策意分析中应用较多[20-21]。目前,在***策文本处理领域最受关注的议题:一是语料库尺度的***策内容分析[22-24],主要是对***策语料库的统计和计量分析,识别***策语境中的热点议题[25],关注***策议题的扩散或影响[26-27],尤其是***治演说语料库、***见语料库、***治纲领语料库分析;二是******和选举研究中的***策立场分析和***策倾向研究,***策文本计算的概念本身即为比较***见研究(CMP)的Michchael Laver提出,而基于先验词权(Reference Score)的WordScore和无先验词权的WordFish也是***策文本计算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分析软件,CMP以及后续研究项目(MARPOR)提供的***见语料库也是采纳率最广的语料库。

3.4 ***策文本数据挖掘方法

文本挖掘,又称为文本数据挖掘或文本知识发现,是指在大规模文本集合中发现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潜在有用的模式的过程[28],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学、自然语言处理、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29]。与***策文本处理更注重***策语词或语义分析相比,***策文本数据挖掘更注重在大量文本数据集合中发现分类/聚类特征、发现关联知识或规则,并注重深层潜在语义的知识发现。因此,***策情感分析、***策意见分析、***府行为预测等典型方法得到***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如Saremento等对用户评论的***策倾向分析[30]、Hopkins和King[31]对博客***策意见的分析。***策情感分析在西方国家选情预测中尤为关注,包括***治领导人的***策情感倾向[32]、选民的情感反馈与倾向[33-34]以及整体选情预测[35-37];在***策意见分析中,公众意见收集和***治意见追踪也是常见的研究主题,并将公众***策意见与其***治立场和******支持度关联,建立了计算化的******舆情监测、******竞争或******派系识别以及***策结果评估的分析方法[38-39];***府行为预测体现了***策预测分析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对***府领导人、******的竞选纲领或关键***策文本的分析,挖掘潜在的***策热点或发展轨迹。国内研究者也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策热点[40]以及***策价值[41]进行了分析,或系统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策文本的内部结构关系进行了主题识别或关联分析[42-44],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4 ***策文本计算应用研究进展

4.1 ***策文本语料库建设

***策语料库以及语料库语言分析是***策文本计算分析的基础。早期的***策语料库一般针对***府出版物或公开***治文本进行采集加工,如***策条文、相关***策解释、***治人物传记、语录或新闻纪录等;现在则扩展到更加多样化的语料来源。除了Lexis Nexis、北大法宝等传统的法律信息服务提供商,目前比较典型的***策语料库有:

(1)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比较***见研究项目***见文本语料库(MRG / CMP / MARPOR) [45]。Manifesto语料库是目前***策分析领域加工最为成熟的开放***策语料,包括1945-2015年70年跨度,涉及所有欧洲国家和少数英美联邦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总计超过50个国家的4051个***见语料集,涵盖了1979-1989年***见研究组MRG(Manifesto Research Group)、1989-2009年比较***见研究CMP(Comparative Manifestos Project)以及当前基于***治表达的***见研究MARPOR(Manifesto Research on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持续研究的***策语料。在语料分析工具包中,既包括手工编码的***策术语编码手册(Code Book),也包括794,536个跨语种的机器识别***策术语、短语或词条;既包括软件版本的WordScore分析工具,也包括R语言的分析包ManifestoR。因此,Manifesto语料库和WordScore分析软件是目前***见分析和***策文本计算领域引用率最广的语料库,尤其在***策立场和***策倾向研究中。

(2)美国康奈尔大学***策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political discourse)[46],它是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庞大的语料集中的一个子集,主要是由Matt Thomas, Bo Pang和 Lillian Lee整理的总统国会演讲数据集(Congressional speech data),同时因Lillian Lee设计开发了相应的情感开发工具ReadMe,因此在严肃***策文本的***策情感研究领域受关注度较高,目前共有22篇研究文献利用或援引了该数据集。

(3)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系的MPQA Opinion Corpus语料库(Multi-Perspective Question Answer, MPQA)[47],主要是新闻报纸素材的语料,包含4个子库、4个词表和基于语料库分析技术开发的OpinionFinder系统(目前提供2.0版本***),其中有一个专门子库为***策辩论数据库(Political Debate Data)。同时,因其情感标注系统比较出色,因而也是博客、评论等开源语料***策情感分析的主要素材和工具。

(4)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Sailing实验室的***治博客语料库[48]。由Jacob Eisenstein 和Eric Xing整理开发,主要采集了2008年6个博客平台的13246个***治博客文本记录,并且通过意识形态的分层抽样,也是***治博客研究比较重要的语料资源。类似的语料集还有美国海***学院Twitter***策语料集。

(5)香港浸会大学整理开发的***治演讲语料集(Corpus of Political Speeches-HKBU Library)[49]。目前主要包括4个部分:美国历届总统演说语料文本集和多媒体文本(1789-2015)(约443万字)、历届香港总督或特首施***报告语料集(1984-1996,1997-2015,约43万字)、历届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新年致辞和双十演讲语料集以及中国历届***府***施***报告语料集,是比较完整的中文***策语料集之一。

此外,德国柏林Brandenburg科学研究院的阿德莱登・巴拉巴西提供的德***策语料集[50]则结合了***策语料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利用这个***策语料集可进行总统演讲频率、演讲主题和演讲所涉及的***策语言的可视化分析, 网站提供粗语料、分词后的语料以及标引后的语料等不同版本的语料。

4.2 ***策文本分析工具研制

因语境意义对***策文本分析的现实意义更大,当前***策文本计算比较注重***策词典和***策文本分析专用工具的研制。目前,主要有两类研究方法:

第一,测试通用文本分析工具在***策文本分析中的适用性。典型如***策情感分析领域,Lori Young等[51]对DICTION、LIWC、RID、TAS/C、ANEW、DAL、WNA、PMI以及LSD等众多情感分析词典的对比研究发现,LSD在选民情绪跟踪研究和对比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Bei Yu等[32]则发现***策评论或***策演说文本中,情感词汇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普通文本,并且不同于一般情感分析主要负载于谓词描述,大量***策情感负载于名词性的体词描述中,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完全识别,因此在***策文本分类的算法中(SVM、NB),训练文本需更充足。

第二,研制***策分析专有词表和分析工具。典型如***策立场和***见研究中的WordScore算法和WordFish算法。两种方法都注重***策语词对***策内涵表达的影响权重差异,WordScore方法通过专家判定的参考文本作为***策语词权重依据,从而生成***策分析文本中***策内涵的表达效果,其实质是对词频结果进行语义加权处理,类似一种基于动态“词典”的分类算法;WordFish算法认为***策文本具有不同的***策特征向量,在某一特征中***策语词的概率分布符合泊松分布,因此可以通过一种类似非监督学习的方式对***策文本所蕴含的“***策立场”进行分类。由于WordScore算法的分类效果和可解释性优于WordFish,但分类效果受参考文本的影响大,在历时分析或跨文化环境的比较参考分析中效度不高。此外,***策文本计算因德语或北欧国家特有的构词方式而具有一定研究效度,而在英语地区却并不显著,这也是当前***策文本计算研究兴盛于德国和北欧,而英美地区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因此,***策文本分析词表、文本分析效度改进工具和跨语言***策文本分析工具都是目前***策文本分析工具研究的热点问题。

5 ***策文本计算的应用前景与障碍

***策文本计算方法是大数据环境下***策分析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议题和研究队伍。随着***策文本资料的日益丰裕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日益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所采纳,可以预见未来***策文本计算在精细化***策分析和定量***治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5.1 ***策文本计算的应用前景

就***策文本计算的应用领域而言,精细化***策分析主要体现在***策预测、***策冲突分析与***策辅助决策、元***策评价与***策比较等研究领域,定量***治研究则体现为******研究、***治立场、***治态度、***策认同、***治联盟以及选举、外交等***治活动领域。

第一,***策文本计算在精细化***策分析领域已经具有研究基础,尤其在语料库***策语言分析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框架。首先,计算方法的引入提供了跨语料分析和实时语料分析的研究可能,对***策预测的时效性和精确度都将大大提升;其次,计算方法的引入将改进***策分析的精度和深度,在***策制定中不同***策源的立场识别和主题识别可以避免显性的***策条款冲突,同时对***策主题关系识别也能评判***策相似度或***策形式质量预判,辅助***策制定决策;再次,通过***策文本与***策语义的对应关联,能够挖掘***策的潜在语义和元***策要素,从***策价值、***策倾向、***策工具、意识形态等高度评价或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别的***策差异,更好地跟踪***策扩散过程,促进***策学习与创新。

第二,定量***治研究则融合了***治学、媒介理论以及******研究的理论视角,能通过泛在的***策文本载体,识别公众的***治态度、***治立场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治互动关系,进一步通过***治文本解析框架可以分析***治立场、***治距离和***治关系紧密度,从而发现******合作、国际合作的潜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治参与主体的互动机制,可以在***策认同、******监督、******竞争以及选情预测等领域进行有效分析。

5.2 ***策文本计算的应用障碍

正如国内外学者对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方法的担忧[13,52-53],***策文本计算不论从方***本身,还是从应用场景的研究效度看,其只能作为决策分析工具,而无法替代***策分析者本身。究其原因,首先,***策文本语料库的局限。语料库具有一定时效性与完备性限制,而语料库规模和多样性是***策文本计算分析效度的关键,但语料库构建成本和可用技术的限制使得语料库很难完全满足***策分析者的需要;其次,文本挖掘和相关计算分析方法的局限。文本挖掘结果的呈现是抽象的或数据化的,只有结合相关的应用背景才能完全理解相关内涵;文本挖掘或计算分析注重研究创新点的突破,很难兼顾整体研究面的覆盖,因而其结论往往是片面的、非系统的;文本计算分析方法是探索性分析方法,其研究结论是非可预期的、不确定的,而文本语料库建设是高成本的,***策文本计算具有一定的研究风险;第三,***策文本算是跨学科研究方法,需要***策研究和计算机研究学者的紧密配合,而实际研究过程中很难兼顾二者。

因此,在未来的***策文本计算研究实践中,一是需要加强学科合作,推动专业化的***策语料库的建设,开发适用于***策文本分析的工具;二是***策文本计算研究具有良好的中立性与客观性,国家应该在智库建设和国际***策比较研究中更加重视***策量化和定量***治研究。

参考文献:

[1] Chilton P A,Sch?]ffner C.Politics as text and talk:analytic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discourse[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2002.

[2] E.M.Trauth.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1986,10(1): 41-50.

[3] 李江,刘源浩,黄萃,等.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策文本数据分析――***策文献计量的起源、迁移与方法创新[J].公共管理学报,2015(2):138-144.

[4] 杨正联.公共***策文本分析:一个理论框架[J].理论与改革,2006(1):24-26.

[5] 黄萃,任|,张剑.***策文献量化研究:公共***策研究的新方向[J].公共管理学报,2015(2):129-137.

[6] Beauchamp N,Laver M,Nagler J,et al.Using Text to Scale Legislatures with Uninformative Voting[EB/OL].[2016-09-20].http:///work/Beauchamp_scaling_current.pdf.

主成分分析论文例10

中***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6-0019-05

作者简介:何京(1981-),男,安徽肥东人,南京***治学院***治理论一系博士生;刘艳(1980-),女,安徽宿州人,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一书最先做出了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系统性结合的尝试且在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这本书一般被认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使用最多且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柯亨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的层层递进式的、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澄清及辩护。因此,从方***层面可以说分析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引入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首要原因。国内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先做出系统研究的余文烈先生就认为“从形式上看,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是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的产物”。那为什么分析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分析哲学具体是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这种“结合”存在什么问题以及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分析哲学的理论旨趣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转向

19世纪中后期黑格尔哲学大厦崩塌,权威的消失使欧陆哲学界***为诸多不同流派,犹如王朝崩溃后经常出现的***阀混战局面,这些流派在诸多哲学问题上彼此对立、互相争论。但由于缺少共同的理论信仰和方***原则,这些流派间的争论或是“鸡同鸭讲”般的无焦点碰撞,或是西方哲学史早已讨论过而又无任何结果的问题。这时的欧陆哲学界在热闹非凡、活力无限的外表下,实质上则陷入了某种无结果的历史循环。一位哲学家这样描述当时哲学界的状况:“没有一门别的科学像哲学界这样,有如此多的争论和意见分歧。在哲学界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此同时,在历史上曾经被视为哲学“下属”的自然科学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大师群星璀璨,科学发明不断涌现,由此导致的工业***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种学科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很多哲学家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并迫使他们对于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一些哲学家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从理论旨趣上说自然科学强调的是对知识精确性、确定性的追求:二是自然科学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数学。数学的精确性、确定性的特点可以使自然科学沿着一个确定的轨道去追求自己的目标,避免了研究中反复出现的因概念混淆、理解偏差、表述模糊而造成的无意义的争论。哲学研究的方***虽然纷繁复杂但都不具备这两个特点。那是否可以将数学或者说某种更宽泛的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哲学研究,克服哲学研究方***上的“缺陷”呢?G·弗雷格首先对此进行了尝试。他根据数学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发明了数理逻辑即利用符号系统和计算的方法来代替人们思维中的逻辑推理过程的一种方法。通过数理逻辑,人们就可以通过特定的符号代替相应的语言、表述相应的概念,进而对相应的哲学问题进行语义及逻辑分析了。在语义和逻辑分析下很多哲学问题要么从逻辑上被排除了、要么所涉及的问题更加明确了,人们所需要研究的哲学问题域大大缩小了,这就为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数理逻辑和哲学研究就结合起来,形成了分析哲学,哲学研究也因此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方***原则。从上面对分析哲学产生的历史逻辑的简单回顾中可以看到,其最大的理论旨趣在于它认为语言及逻辑是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语言是思想的具体体现,逻辑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的结构总是以某种方式与我们的经验世界相契合,通过逻辑探索语言的真谛就会发现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并了解世界的本质。基于这个旨趣,分析哲学反对在没有进行相对精确的语言及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解释世界的庞大哲学体系。概念的含糊性、命题的不可证实性都会导致庞大哲学体系的崩溃且会引起愈来愈多的哲学争论使哲学研究陷入没有进步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

而马克思主义在其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短短几十年间,根据马恩留下的浩如烟海般的文本发展出了几十乃至上百种有一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由于缺少共同的方***或对于方***理解上的巨大差异,一方面,这些流派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价值指向、实践策略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理解,另一方面,这些不同也无法构成良性竞争,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因此,马恩去世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所面临的局面类似于黑格尔去世后的欧陆哲学界:有竞争而无良性竞争、有发展而无深入发展。分析哲学诞生于马恩去世不久,由于时机尚不成熟,分析哲学并没有立即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起来。因为,从理论需要上讲,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流派正处成长阶段,发展空间仍然较大,没有面临类似黑格尔哲学体系崩溃后欧陆哲学所面I临的急需理论突破的相对成熟的“碎片化”局面。从现实层面看,20世纪初期直到80年代以前,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俄国十月***的胜利、第三世界国家此起彼伏的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等一系列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实践上的巨大成功遮蔽了其理论上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土壤说,俄国或者国家始终把分析哲学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抵制,欧陆理论界则更倾向于整体主义的宏大理论叙事,英美理论界虽有浓厚的分析哲学传统。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英美国家并不流行。因此,无论从理论、实践还是客观现实来分析,此时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条件尚不具备。

但“不具备”的背后也一直在孕育着“具备”的条件。首先,哲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分析哲学氛围浓厚的美国在战后经历了麦卡锡主义的肆虐、民权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打击,这些挫折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因此,20世纪60、70年代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国内左派运动开始兴起,马克思主义作为左派理论的代表自然被引入进来。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就获得了更加丰厚的分析哲学土壤。其次,到20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已与西方各主要思潮成功进行了结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已得到充分发展,面临着又一次的理论突破。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生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失败,使其遭受了实践上的重大挫折,在西方左派理论家眼中,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种种实践上的成功已经不能掩盖其理论上的某些问题,而这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方***原则或者更具代表性的方法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分析其失败的根源,所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又具备了诞生的实践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界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借助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马恩留下的海量文本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解决困扰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已久的诸多理论及实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引发类似的“语言学转向”,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呢?当然,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值得进行尝试。因此,分析哲学对语言和逻辑的重视的理论旨趣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就在20世纪70年生了重合。一方面作为分析哲学中牛津学派代表人物赖尔的学生,有着浓厚的分析哲学情节;另一方面作为出身于共产主义信仰的产业工人家庭以及就读于信奉共产主义的组织管理的学校,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柯亨当仁不让完成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临门一脚”。

二、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具体阐释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使用了四种方法分析马克思的文本、澄清马克思的思想以及反驳别人的观点。这四种方法分别为:日常语言分析法——根据“语境原则”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言含义的方法;人工语言分析法——把日常语言翻译成人工语言再进行相应的逻辑分析的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法一通过研究概念之间的种属、交叉、全同等各种关系确定概念的内涵、外延来理解术语所表示的准确含义的方法;逻辑分析法——运用基本逻辑规则进行的反驳、论证、猜想的方法。在逻辑分析法中柯亨使用最多以及论证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归谬反证法、二难推理和类比论证法。概念分析是分析哲学的核心。概念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逻辑分析法是分析哲学的基础,逻辑分析可以确定概念的含义、命题之间的关系等。日常语言和人工语言分析法是语言分析的直接手段。由于逻辑分析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因此限于篇幅原因,我主要通过归谬反证法、二难推理和类比论证法三种最基本的逻辑分析法的运用来阐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析方法,其间涉及到其他层次的方法也进行相应介绍。

(一)归谬反证法

归谬反证法就是不正面论证自己的论点。而是通过对方的逻辑和思路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柯亨在论证“利用束缚”和“最终束缚”哪个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时就利用了这个方法。所谓“利用束缚”就是引发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体现在旧的生产关系为对现有生产力的利用上束缚,而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对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束缚。“最终束缚”则是导致***爆发的对生产力的束缚既体现为旧的生产关系对现有生产力利用上的束缚,也体现为对现有生产力发展上的束缚。柯亨首先提出了一个对历史唯物主义通常的理解方式: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社会形态根据它们能够实现和促进,还是妨碍或阻止这种增长而兴衰。由于在通常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马克思在《序言》中所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都明确表达了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命题,第一个命题基本没有争议,因此使用“利用束缚”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时,第一个命题不能改。另外,在“利用束缚”的解释中,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增长对生产关系的改变已经成为次要问题,因此对这个表述改动最小的表述就是保留第一个命题,修改第二个命题即改成: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社会形态根据它们能都实现和促进,还是妨碍或阻止对这种生产能力的利用(生产能力的增长是这种利用的扩大)而兴衰。但柯亨认为这种采用“利用束缚”的表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什么促进生产能力的增长却没有谈”,理论就不完整或模糊了。在通常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方式和马克思《序言》的经典表述中,既定的生产关系(持续存在的经济结构)促进或阻碍生产能力的增长。二是,第二个命题表达的意思是:社会形态改变的最终依据是其对生产力的利用状况,而第一个命题则是说社会形态的改变依据的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第一和第二个命题之间缺少了逻辑上的联系,理论的逻辑联系就中断了。据此,柯亨得出了“利用束缚”这个概念来表述历史唯物主义至少存在较大漏洞的结论。这样,柯亨按照对方的意***推导出了对方存在的漏洞,削弱了对方观点的可信度,为接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类比论证法

类比论证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有类似属性。柯亨为了澄清生产力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就用到了类比论证法。他通过考察生产力的词源首先确定了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的明确含义:生产力就是生产能力。而生产力是一种能力,能力不是关系,所以生产力不是生产关系,也就不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但柯亨指出,同时人们又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就意味着生产力在解释经济基础上是基础性的即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的基础。生产力既是经济基础的基础,而生产力又不属于经济基础,是不是存在矛盾?柯亨认为不矛盾。然后,柯亨考察了表述这个矛盾的命题:如果生产力在解释上是基础性的(柯亨称之为命题的前件),那他们就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后件)。柯亨认为这个命题的前件可以接受即为真,但我们在接受前件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接受后件即前件为真不构成后件为真的充分条件。因为“基础”这个词有诸多不同含义。不同的含义可以导致接受前件的同时而拒绝后件。这样“基础”这个词就成为了上述命题真假的关键所在,接着柯亨利用概念分析法和人工语言分析法分析了“基础”这个词。柯亨举例说,如果X是Y的基础,那无疑Y就基于X。但Y所基于的东西也许是Y的一部分,也许不是Y的一部分。然后柯亨进行了类比论证。例如可以认为房子基于地基,地基确实是房子的一部分。但雕像基于底座,而底座则不是雕像的一部分。最后,柯亨得出结论: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有如底座与雕像的关系一样,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的基础,但它不属于经济基础,上述命题错误。这样柯亨又利用概念分析和人工语言分析法在确定了“基础”这个词相对准确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类比为底座与雕像之间的关系成功解决了人们通常认识中生产力与经济基础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

(三)二难推理法

二难推理法是根据对方意见提出一个有两种可能性的选言命题,再由这两种可能性的命题推导出对方难于接受的结论,由此构成一个反驳或结论。柯亨在证明“可运用于生产的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时候,就运用了二难推理的方法。柯亨面对的反对意见是精神性的东西(科学)不能是物质性的生产力,但马克思说过:“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根据马克思的说法柯亨认为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a)精神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的一个子集;(b)精神和物质生产力分属两种性质不同的生产力。如果把“物质的”反义词理解为“社会的”,而不是“精神的”,那么“精神性的东西”与“物质性的东西”就不会发生矛盾,精神性的东西(科学)就可能成为一种物质性的生产力。这样(a)可以成立。如果(b)成立,则意味着马克思认为存在精神上的生产力。反对意见的逻辑前提即一切生产力都是物质性的就不能成立。因此,根据马克思的那句话,反对意见就在选择哪种理解方式中发生了“二难”。因为,无论选择哪种理解方式,都不能驳倒“可在生产上使用的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判断。

三、启示与局限

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的引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无疑会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带来重要启示。一方面,“西方主流方***”的引入使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社会科学思潮对话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方***个人主义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主要方***原则,这也是所谓西方主流社科理论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无论是在马克思文本中还是我们传统中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运用的都是唯物辩证法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方***整体主义。对于辩证法柯亨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我说过,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认为马克思主义拥有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方法。其他人则相信它拥有这样的方法,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辩证法’方法。但我们认为,虽然‘辩证法’这个词在被使用时不总是没有明确的含义,但在用来表示一种与分析的方法相对应的方法时却从不具有明确的含义:就不存在能够挑战分析推理的辩证推理形式这样的东西。”对于方***整体主义柯亨也说过:“就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从狭义上讲是分析的而言,他们都拒绝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把社会形态和阶级描述为服从行为规律的整体,而那些规律却不是构成它们的个人的行为的作用”。因此,这两组方***所采用的理解世界、解释社会现象的出发及落脚点有诸多不同,且这种不同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与“西方主流理论界”之间交流上的障碍。所以,这两组方***原则无论冲突与否、马克思主义是否能以这种方式被“分析”,以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方***个人主义去理解马克思主义都至少在方***层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与“西方主流理论界”搭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马克思主义可以把许多真理性的东西展示给“西方主流社会科学界”,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学科和西方社会的影响力。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可以通过这座桥梁借鉴西方主流社会科学领域一些好的东西来发展自身。罗默利用博弈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问题的“科学”分析、尼尔森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蕴含的相对性原理对正义问题理解、赖特按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层的划分以及柯亨利用分析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辩护等都极大影响了西方主流社会科学界对相关问题的判断。另一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内涵、外延以及之间相互关系的精确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确性、科学性奠定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庞大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几个核心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从逻辑上说,其中任何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或者它们之间关系理解上的细微偏差都有可能在逻辑规律的支配下,经过层层推理逐级放大,在最终的理论层面形成巨大差异即形成理论的“蝴蝶效应”,而组成最终理论的概念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具有巨大的张力,因此在人们之间交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在社会中有可能形成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完全不同的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读共存的奇异景观。从理论上说这种奇异景观。一方面会造成理论信仰的动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读是理论信仰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不同的理论信仰。因此,对社会历史发展完全不同的解读也意味着理论信仰实际上的缺失。另外,在不经过深入逻辑反推的情况下,由于概念的细微差别而形成的完全不同的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读可能会被归结为理论本身在世界观、方***上的严重错误,进而“反噬”并瓦解作为其逻辑起点的理论信仰,而共同的理论信仰的缺失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替代(况且共同的理论信仰可能仍然存在于形式之上和宣传之中),进而形成理论信仰上的真空,给社会稳定带来未知风险。另一方面,会造成实践策略和现实利益的冲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的不同必然带来更大的实践策略的差异以及由于实践策略的差异造成的各种现实利益的冲突。例如造成社会主义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各类冲突、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争论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追溯到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实践策略和现实利益的冲突。我国通过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权”、“民主”等核心词汇的内涵、外延的详细解释解决了多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争论,赢得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则是对理论的“蝴蝶效应”逆向运用成功的经典案例。而通过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依照马克思的文本,就可以在严密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相对精确的界定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词汇的准确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夯实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基础”,提高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确性、科学性,限制由理论的“蝴蝶效应”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这对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无疑大有裨益。

当然,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也存在问题。第一,对不同分析方法的运用会导致不同的结论。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可分为人工语言分析法和日常语言分析法。如前所述,日常语言分析法在确定文本所表述的准确含义时强调上下文及言说背景的重要作用,人工语言分析法则完全按照文本中的显性逻辑来理解其含义,而依据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文本进行分析就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否正义的问题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就得出了截然两分的观点。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剥削称为资本家对工人的“掠夺”,按照“掠夺”这个词的显性逻辑,“掠夺”无疑是非正义的,据此柯亨认为马克思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作为非正义的行为来看待的。而伍德则通过日常语言分析法指出,根据马克思的正义观,“掠夺”是否正义要看受害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通过掠夺或提供贡品的方式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交换关系,且双方这种稳定的交换关系符合当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那“掠夺”就是正义的。而资本主义剥削与“掠夺”性质类似,在一定阶段进行资本主义剥削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经阶段,所以,资本主义剥削也是正义的。这样,依据相同的文本,伍德就与柯亨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但他们运用的都是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第二,即使采用完全一致的分析方法,由于分析所涉及的层次不同。仍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关于功能解释在社会学领域是否适用的争论就是他们利用分析方法对于同一问题所分析到的层次的不同造成的。作为功能解释的存疑派的埃尔斯特认为,明确的反馈机制的存在是功能解释在社会领域适用的充要条件。例如,以长远利益来解释制度或***策的形成这样的功能解释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一项长期有益的制度或***策有可能短期效果是消极的,而短期的消极后果会阻碍正向的有效反馈机制的形成。可以看到,埃尔斯特对功能解释的反对是基于逻辑上比制度或***策更基本的个体理性的层面。对此,功能解释的肯定派的柯亨不以为然。柯亨认为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在理论上无法构建明确的反馈机制。但功能解释也可能成立。柯亨以一个类比反驳了埃尔斯特,例如“一个不知道遗传学说和进化理论的人。当他发现昆虫有规则地发展出能抵御周围杀虫剂的器官时,他会自然得出结论说,昆虫发展那些器官是因为他们具有保护功能,尽管他对此无法说出更多的理由。”无论这个类比是否合适,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例子中柯亨主要在现象的整体或者说宏观层面肯定了功能解释的合理性。从根本上说,双方的争论源于分析层次的不同。对于社会现象,在微观机制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埃尔斯特相信微观分析,而柯亨则更倾向于宏观判断。可以说,在功能解释的问题上埃尔斯特比柯亨更“分析”,柯亨比埃尔斯特更“宽容”。柯亨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2000年版导言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此评论到:“随着科恩对埃尔斯特的指责。即科恩认为埃尔斯特拒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功能解释反映了一种过于坚持狭义上的‘分析的’立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主要问题便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综上所述,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剥削”和功能解释的争论中,可以看到,由于方***上的缺陷,即使有形式上的优美、逻辑上的严密以及坚实的文本基础。分析哲学仍然有较大的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所需要分析的理论进行随意剪裁的空间。所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精确性、科学性到底如何、对马克思主义的澄清能达到什么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值得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主成分分析论文模板

学习

当代艺术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艺术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艺术论文范文,经典艺术论文素材。(二)意象西方的现代主义的艺术发展到最后进入到了死胡同,形象不存在了,色彩不存在了,空间不存在了,到后来连绘画艺术的意义都受到质疑。而我们的后现代的艺术家们另辟徯

学习

基础设施论文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设施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论文,基础建设论文范文。表一: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软件的比较地区高等院校大专教育平均文盲卫生机构人卫生机/十万人率(%)员(万人)构/千人全国104149506.72559.14.3东部49756815.8251

学习

反映社会问题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反映社会问题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反映社会问题论文,针对社会现象的论文主题。这一学派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派”,原因在于“该派重视对文学理论的反思,以争取文学理论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现‘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为

学习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单位内部审计论文大全11篇,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十篇。(一)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学习

农业机械化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机械化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范文,农业机械化毕业论文。生态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大农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农业机械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部

学习

误差理论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误差理论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误差计算方法实际应用论文,误差理论相关论文。Keywords:heatmeter/maximumpermissibleerror/heatbilling供热计量收费中,热量表计量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用户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供热公司的利益。因此,

学习

粉丝消费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粉丝消费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粉丝经济的论文摘要怎么写,粉丝经济论文总结。无论是早期的英美粉丝研究,还是最近浮现的本土粉丝研究,都倾向于把粉丝当做一个相对特殊的受众群体。在那些鄙视粉丝现象的精英知识分子看来,粉丝是一群

学习

本科营销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营销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本科营销毕业论文范文,营销论文范文模板。(4)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很大作用。目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佳,缺乏营销实践经

学习

商务酒店设计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酒店设计模板,内容包括主题酒店设计案例模板,山地酒店设计说明模板。

学习

和谐人际关系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和谐人际关系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论文,人际关系论文范文。(一)从神本走向人本——社会性总体人的发现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空前并影响深远的大变革时代,德国学者卡尔·

学习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历史教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初中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初一历史教学论文。1、文字。文字表述是教材的主干。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实的阐述是依据历史学的基础知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编写的。其特点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

学习

中学生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教育论文范文10篇,教育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学习

中专数学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专数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数学论文万能模板,中职数学论文1000字。(三)数学教学手段单一化大多教师依然采用“黑板加粉笔”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沉闷呆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教材上

学习

音乐生毕业生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生毕业生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音乐学生毕业论文十篇,音乐生本科论文模板。(一)建立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加强机构职业化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各地方院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

学习

当代艺术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艺术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艺术论文范文,经典艺术论文素材。(二)意象西方的现代主义的艺术发展到最后进入到了死胡同,形象不存在了,色彩不存在了,空间不存在了,到后来连绘画艺术的意义都受到质疑。而我们的后现代的艺术家们另辟徯

学习

基础设施论文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设施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论文,基础建设论文范文。表一: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软件的比较地区高等院校大专教育平均文盲卫生机构人卫生机/十万人率(%)员(万人)构/千人全国104149506.72559.14.3东部49756815.8251

学习

反映社会问题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反映社会问题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反映社会问题论文,针对社会现象的论文主题。这一学派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派”,原因在于“该派重视对文学理论的反思,以争取文学理论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现‘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为

学习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单位内部审计论文大全11篇,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十篇。(一)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学习

农业机械化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机械化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范文,农业机械化毕业论文。生态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大农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农业机械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部

学习

误差理论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误差理论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误差计算方法实际应用论文,误差理论相关论文。Keywords:heatmeter/maximumpermissibleerror/heatbilling供热计量收费中,热量表计量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用户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供热公司的利益。因此,

学习

粉丝消费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粉丝消费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粉丝经济的论文摘要怎么写,粉丝经济论文总结。无论是早期的英美粉丝研究,还是最近浮现的本土粉丝研究,都倾向于把粉丝当做一个相对特殊的受众群体。在那些鄙视粉丝现象的精英知识分子看来,粉丝是一群

学习

结构设计论文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结构设计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玻璃钢管道结构设计论文,结构设计论文模板。结构设计安全是我们所有从事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巴黎戴高乐机场事故是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寿命初期(投入运营一年),在常规荷载作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