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论文例1
二、当代西方绘画艺术的特征及主要表现
(一)新绘画的出现
20世纪70年新绘画的出现,标志着绘画开始走出死胡同,有的新的发展方向,绘画艺术开始走出困境,走向复兴。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首先在欧洲生长,后来美国奋起直追,到了80年代中期连日本也出现了这样的艺术运动。这种新绘画的特征是风格自由,大胆粗犷。画面巨大,意象深远,充满了苦涩的美感。这些作品能给人强烈的情绪,题材也极为丰富。
(二)意象
西方的现代主义的艺术发展到最后进入到了死胡同,形象不存在了,色彩不存在了,空间不存在了,到后来连绘画艺术的意义都受到质疑。而我们的后现代的艺术家们另辟徯径,从多个角落找回艺术的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的艺术家们画面中出现了意象。意象是介于形象和抽象之间,这种意象既不同于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的惟妙惟肖的具象,也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对形象的消解,它是一种抽象、残缺不全的、怪诞离奇的、夸张的或是变形的、卡通或涂鸦形象,它以一种新方式出现在画面中。新意象绘画有许多代表画家,其中重要人物有菲利普•古斯顿。他在1968年突然采用了一种新卡通式的具象绘画。在新意象画家中,最有名的当属苏珊•罗森伯,她画面中采用的具象是马——确切的说,是用松弛的轮廓线勾勒而成的马的侧面。
三、流派纷呈,兼容并蓄
西方当代艺术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它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状态。它包容一切可能的艺术形式,即使是以往难登大雅之堂的涂鸦形象。在对待艺术家这个问题上,破除西方主流文化中心论,一些亚洲、拉美艺术家的作品也出现在了各地的展览中。当代西方绘画艺术色彩纷呈,流派众多。主要有联邦德国的新表现主义、意大利的超前卫艺术、美国的涂鸦艺术、法国的自由形象与英国的新精神等等。比如:
(一)德国的新表现主义:
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经历了从巴塞利兹、吕佩尔茨的“纯绘画”到彭克、波尔克的可能性再到柏林的一些年轻的艺术家的表现力的绘画,使得绘画获得了新生。这一派的艺术家试***消解绘画的主题和内容,用富有张的艺术形象来吸引关注。这一派的艺术家们认为绘画应该是自由的,无限制的。比如画家基弗就收集了从神话到近现代的所有史料,用绘画的方式把这种历史表现了出来。他们还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画风表现内心被压抑的情绪。
(二)意大利的前卫艺术家:
在意大利超前卫的艺术家那里就采用了折衷风格,他们借鉴了传统绘画的风格和规则。在其代表人物基亚那里可以看到夏加尔、毕加索等艺术家的影子,但基亚不是照抄或延续这种风格,也是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使古典以新的面目进行回归。而库奇尤其喜欢马萨乔的艺术,他继续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在这里,艺术家们不是把这些风格简单排列,而是进行多方面的组合和探索,使一些新的表现成为可能。
(三)美国的涂鸦艺术:
它的代表人物有吉斯哈•林、肯尼•莎尔夫等。吉斯•哈林的艺术有一种华丽之感,幽默、活泼,他的粉笔画也迅速、简洁。而另一个代表人物肯尼•莎尔夫是具有独创性的涂鸦艺术家,他的画面色彩明亮,有一种极端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
(四)法国的自由形象:
这一派的艺术家作品中形象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他们或取材于海报,或取材于卡通人物,有着一定的喜剧效果。英国的新精神:这一派的代表画家马尔科姆•莫利谈论艺术家通过艺术了解潜意识,通过意象让潜意识活动暴露出来。他们或在叛逆者中寻找绘画形象,或在诗人中寻找。这是一种有较大随意性的创作方法。
当代艺术论文例2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是从19世纪末的绘画与文流中孕育产生出来的。印象主义绘画出现于l9世纪70年代的法国,由于评论家对莫奈所画的《印象•日出》的嘲笑的批评用语而得名。到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进程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的***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对于音乐艺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唱片和录音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音乐的国界渐渐被打破。音乐和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整个20世纪音乐集多种艺术流派、风格、表现手法为一体,各种音乐现象并存,以及多样化的局面形成。无数新兴的音乐形式凸显。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发展较为迅速。他们的特点有:节奏上的复杂性。节奏摆脱了古典浪漫的死拍子,各种混合变换拍子应用到不同的音乐形式中,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就是和声上开始大胆地运用不协和性。用紧张的和声突出人们生活中的种种感情。当然调性的模糊也凸显了作曲家们的个性。他们的写作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突出个性。总之现代音乐复杂而又丰富,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时代。如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波莱罗》等等,这些作品都享有世界声誉。
二、音乐,它作为一门学科与现代人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
而具体谈到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等对于许多人来说恐怕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音乐学是研究关于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由于它探讨的范围相当广泛,所以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因具体对象、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必然要分为许多个不同部门。所以到目前音乐学内部各门学科也有了分类。从人类艺术的发展来看,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如乐舞艺术,乐舞艺术的初衷不是以乐为主,而是以舞蹈为表现手段。后来,它渐渐发展了语言,音调便形成了所说的“乐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正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音乐的乐派:古典、浪漫、现代及新古典主义,都是受绘画、建筑艺术等艺术门类的影响而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特有的音乐艺术语言,表现手段、艺术形式,使自己发展,形成相对有特点的艺术门类。也就是我们所谈的:音乐学。
当代艺术论文例3
但是很少有人去刨根问底:这些被人怀疑其价值甚至最后被抛弃的东西究竟是不是艺术?其实在真正的画家眼里,艺术和非艺术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所谓当代艺术的危机实际上是假艺术的危机,甚至只是广告和画廊的危机。”这位画家明确指出,这些所谓的艺术,实际上是假艺术,非艺术。他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有一个在全世界巡展的艺术家,他展出的是四块鹅卵石,上面撒点灰尘,这即是所谓的观念艺术。有人从旁走过,惊叹道:‘妙极了!’同样是这些人,当他们在沙滩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时,却视而不见。我认为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一个艺术家,如果拿来了一堆垃圾,他说,这是好艺术、新艺术,只有审美能力低下、僵化守旧的人才看不见。于是人们说,那是多么美妙的艺术啊!我想说,这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创新不是搞所谓的观念艺术,不是把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放在射灯下就叫艺术。这是艺术家应该掌握平衡的地方,怎么在既不拘泥于传统的同时又不误入超前的观念艺术的歧途。这种现象在陶瓷艺术领域也屡见不鲜。现如今,形形的艺术陶瓷充斥着陶瓷市场,种类繁多,每个艺术家的风格也迥然不同,而这都被统称为当代艺术陶瓷。当代艺术陶瓷融合了许多中国的艺术元素,反映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作为一种艺术结晶,它时尚、前卫,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符号。但对于相对传统的作品有精华同时也有糟粕,我们不可能全盘吸收或否定,但越来越多的题材陈旧,技法落后的作品尽管带有大师头衔,却被湮没在茫茫市场中。当然,一些所谓的观念性的作品也是得不到市场认可的,非艺术和皇帝的新衣都是忽悠不了懂行的买家的。艺术的创新已成为艺术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人们都强烈地认识到,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件没有创意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是不值得收藏的。市场是残酷的,绝大多数收藏者是理智且具有预见性的,他们在考察艺术家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在考察能否在艺术史上占有地位。藏家需要的是艺术含量高、绘画技法新颖、文化内涵深厚、个人风格独特、陶瓷装饰语言丰富,并且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摹古的传统作品。而这些正是现代陶瓷市场发展所要求我们陶瓷艺术家的,不然必定会被市场淘汰,被历史的车轮碾灭在时间的轨迹里。
艺术贵在创新,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既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盲目接纳。还要有一个改变吸收的过程,食古不化和一味崇洋都不可取,吸收和继承不等于照搬套用,借鉴不能代替自我创造。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应该规避简单化,克服片面性。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出现了许多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艺术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创新的优秀作品。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人把“创新”当成了一种时髦的词汇,成为一种口头禅,他们把“创新”作为一帧标签,成为新、奇、怪的护身符;有的将陶瓷器型任意扭曲、残损,美其名曰:“创新”;有的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表现手段硬往瓷上套,青花虽越画越精细,发色却越来越浮浅;喷***越用越灵活,画面越来越陈化;海绵越用越自如,形式却越来越呆板。这种全然不顾陶瓷自身语言特征的表现方式,也说是在“创新”。还有的使出浑身解数,洋洋洒洒在瓷上做戏作秀,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所想所要的创新。创新不是怪诞、荒谬、做作的代名词。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很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产生的,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才可能被社会所认可。我们客观地回头看看,我们能有多少所谓“创新”的作品经得起这些考验?大多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创新的源动力来自艺术家的理念,“新”有深刻的涵义。什么是新?最核心的是,要有新的理念,有了新理念才会有新的思想,才可能创作出新精神、新形式、新面貌的作品。作品是艺术家思想、阅历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如果思想僵化、知识陈旧、手段老式,何来创新?只有观念新,才会有作品的立意新,才会有新的形式美感。还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应从艺术各自的材料工艺出发,应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陶瓷艺术属工艺美术,想要创新,材质、工艺、装饰材料等工艺手段首先也要有创新才行。所谓的创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新是旧的发展延续,旧是新的根茎基础。好比一棵大树,新枝叶是老枝叶发出的新生命,只有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参天大树,才会年年有新绿。艺术的创造力体现在艺术家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和思想的境界上。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如果没有新生命的延续,离衰亡就不远了。所以说,创新是艺术家的本能,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然而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个奇妙的过程,有人说需要灵感。把灵感说得神玄不已。认为成功艺术家之所以创造能力很强,是他们的“灵感”很丰富,他们只要几杯杜康下肚,灵感就会如泉涌。其实,灵感是什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语见的,他说:“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灵感的内涵如此之丰富,它要求我们要做到如上几点灵感才会产生。但是,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方向的把握,思维的活力以及智慧的培养决非短期能达成的,更何况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基于艺术而言,不管是传统或者当代,也不管是具体还是抽象,这些都不重要,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当今社会是个兼容的社会,包罗万象,重要是作品要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形式风格没有优劣,主要看重的是不是最适合的,除此以外,就是舍本求末。艺术是传递情感的符号,当你倾注真情,娓娓道来你的故事的时候,一定能让观者为之动容。梵高用他粗重的笔触传递他已经失控的情绪;那翻着白眼的独角鸟倾诉着他欲哭无泪的哀情;而徐渭的斑斑墨迹,让人分不清是血还是泪……人们的心被震撼,被征服,这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所在,创新的力量所在,艺术的力量所在。
总之,创新是一个漫长的探索之路。只有坚持下去,或许某一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此,我们应该了解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所具备的素质,这不是某个艺术家、某些艺术家、而是一切艺术家都具有的、与艺术创作相关的素质。一是为艺术而献身,二是创新精神。除了这个共性以外,同一时期同一地方的艺术家面对相同的社会生活而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就涉及到艺术家的个性了。艺术家必须具有某些素质才能成为艺术家。这个道理也是对的,某个艺术家特别优秀,创造了特殊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艺术家的个性所在。最后希望所有的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利用陶瓷这个丰富特别的载体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主题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好作品,让世界看到当代瓷都艺术家的风貌。
作者:李珺娜
当代艺术论文例4
传统的“陶瓷艺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艺术特色以及在评判标准上都有自身的艺术标准和价值。例如,唐代的三彩艺术,以肥为美的大国造型风格;宋代精致简约造型的推敲及其釉色内敛的表现与追求等。现当代陶艺的造型与装饰在国际范围内同样具有着各自时代民族与地域的创作风格,当然国际间的文化互动与影响,主流性质的文化侵袭同样可以在世界不同国家的当代陶艺创作中生根发芽。这种状况使许多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群体开始逐步关注外来文化对于陶瓷语言的表述。现当代陶艺发生之时,陶艺界普遍的认同观点是美国的现代陶艺之父彼得·沃克思,他对于泥土的颠覆性破坏,重新演绎艺术家内心的个性化表述,以硕大的泥块、泥条叠加成不同的简约造型,之后再挤压、敲打、干燥的各个过程中,人与泥土在创作过程中的交融与碰撞,思想的碰撞在沃克思手下,同样可以直观的在泥土的形态演绎中凸显出来。彼得·沃克思的作品第一次纯粹地讲述手的泥性塑造与烧成火的温度在手工艺术中的价值,而在整个艺术圈,使得现当代陶艺以纯艺术的创作形式介入到主流的艺术领域,并影响到其他设计与绘画领域的现当代的艺术创作,这种文化变革对于陶瓷艺术的转型具有着颠覆性的历史开创意义。相呼应的亚洲区域,日本的陶艺家八木一夫同样以抽象的艺术感受创作了影响深远的陶艺作品《萨姆萨先生的散步》,前卫的理念和造型表达,使得陶瓷艺术在观念领域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大门,开创了日本在亚洲现当代陶艺发展的先锋地位。当这些陶艺家的作品及其理论宣言逐步介绍到国内时,对于从事陶瓷学科研究的人群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早期的中国现当代陶艺创作也经历过对于国外观念、材料的学习与借鉴,而关于以崭新的观念重新思考中国现当代陶艺的路在何方?尚处于启蒙时期,因此早期的中国陶艺发展之路并非顺畅,而是在多次的艺术家探索中,逐步走出一条结合民族特色与传统艺术风格相吻合的现当代陶艺之路,例如,国内的陶艺家秦锡麟对于民间青花的吸收与创新;黄焕义关于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再如,李林洪以抽象新彩装饰思考绘画与陶瓷的关系;又如,姚永康《世纪娃》的全新创作,开启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现当代陶艺之风迅速蔓延国内外。对于“陶艺”概念的界定,目前尚不能给出清晰的答案,这种概念的模糊性主要还是源于陶艺对于边缘学科的介入较多,现当代陶艺很难再以传统为造型与装饰为主题的概念风格加以描述,同时正在不断变化与延伸的陶艺创作,使得它的发展趋势和创作潜力日益变大,这些新文化与新观念的不断注入,将为我们全面理解陶艺的概念提供更多可视的窗口。例如,以下几个方面的新阐释就为我们重新认识陶艺开拓的视野:第一,陶艺的功能性不断在拓展,而且以***艺术品风格为主题的个性化创作日益进入大众的视野“。器”到“艺”的转化,为陶艺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空间。第二,陶艺设计对于人性化和艺术性的重新思考,使得功能性质的陶艺作品兼具了工业与手工的两种特性。工业化解决了量化的问题,而手工的创意思维解决了产品的心理消费问题。第三,陶艺的创作与观念思考正在步入艺术的大概念之中,是当下人们对生活的全新体验,对当代社会的体验,对传统陶瓷文化的认识,也是当代人对生存现状的一种心灵镜像与艺术阐释。第四,陶艺为“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打开了新门户,对多学科、多材料、多知识结构体系的交织为“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应运而生的就有公共陶艺、装置陶艺等艺术学科的出现“,民俗陶艺”也在其新观念促动下产生的新艺术门类学科的一种。第五,陶艺改变了人们对“陶瓷材料艺术”的一种单一的认定,使得它从狭隘的“大众实用主义观念”逐步走向“大众审美范畴的艺术”,这种观念的转变既是社会化物质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社会精神文化提高的普遍结果。
二当代陶艺对于运用材料的特殊性
当代陶艺对于材料的特殊性要求,是解决陶艺作品形式美感的先决条件。为了充分展示陶艺家的个性化艺术魅力,需要陶艺家对其作品的原材料加以新的改良与运用,同时在釉色装饰、成型、技法、烧成温度与烧成次数上都需要进行很大程度的调整与认识。例如,许多陶艺家在泥质里面增加不同比例的熟料,来保障作品的尺寸和造型;再如,在釉色的研制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使作品在装饰美感这一环节做到尽善尽美。由于陶艺材料的特殊性,使其在造型语言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艺术家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不断积累经验,开创陶艺在造型与装饰领域的新局面。在随意的制作习法中,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造型逐渐会变得具有一定的特征时,人们将无法放弃这样一种简单材料所带来的心灵上巨大的愉悦。如今,越来越多的陶艺家,逐步走出因技术所给予陶艺家的巨大心理约束,而是在创作中寻求一种艺术在心灵上的寄托。本文将从陶艺创作所带来的艺术和原始陶艺创作的特殊情感出发,来整合现代陶艺在本土文化追求上的空间与价值依据体系。陶土与瓷土是艺术家不断研究、琢磨的对象,在创作过程中寄予材料更多的是一种感情注入,长期的陶艺创作使陶艺家对于泥土的感情,如同画家对于笔墨语言以及绘画纸张的感情一样,长期地运用泥土创作陶艺,像饱含一种久违的创伤感一样需要泥土的抚慰。所以,对于陶瓷材料特殊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停留在材料的物理性质上,更多的是陶艺家自己对于情感纽带———陶瓷材料之泥土的一种深深迷恋之情。突破物理概念材料的认识,长期的体验泥土所给予陶艺家的身心感受,这才是和而为一的创作理念。如陶艺家伊娃的陶艺作品,事先在泥料中增加了氧化铝来提高材料的坚固性;其作品不加任何装饰釉色,直接体现高岭土的洁白与细腻。作品在空间转换上耐人寻味,阐释一种不同外力作用下的自然反抗与形体声张。
三当代陶艺造型语言的多元性
陶艺对于形体的塑造具有自身的语言特征,最为重要的特征在于能够直接将艺术家手的痕迹保留在作品的原貌之上。另一方面,模制成型的过程也不同于雕塑,雕塑模制是一个特定的环节,是介入材料的重要途径,而陶艺模制成型同样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好的模具制作必须充分考虑作品在各个环节由于坯体收缩所带来的制约性;还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陶艺的表现手法一般是空心成型,便于烧制,所以捏塑成型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独特艺术语言融入其中。技巧运用的语言表现也拓展了立体空间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烧成的条件与烧成方式也对塑造对象的语言形体提出了很多特殊的要求。如上面陶艺作品,造型是以拟形手法为主,表现海中生物的特征。再如,作品殷俊峰《壶》在造型上抽象表现人体的婀娜多姿,加之色彩上对比强烈,如同舞台上的模特一样绚丽。多元化的造型语言主要源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开阔的艺术创作氛围。边缘化的陶艺作品风格逐步成为当代陶艺创作的主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涉及陶泥这种材料,这种创作群体广泛介入陶艺的直接后果就是,陶艺在造型表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艺术思维的介入使陶艺的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彩,当然陶艺的生命力在社会的舞台上日益显现出新的光芒。陶艺不仅在造型上不断寻求多样化的外观,而且在烧成技艺和釉色配制上,也充分体现出“科学与艺术”互动关系。
四当代陶艺的地域文化特征
地域性是产生不同艺术形体语言与装饰性艺术语言的介点之一。地域性是不同的气候、人群分布、社会化观念以及当地的多种文化机构和物质结构所共同构建的外部因素。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于陶艺面貌的呈现举足轻重,也是我们研究陶艺在造型与装饰艺术风格的切入点之一。诸如龙泉以器为主体的创作面貌,还有佛山以公仔造型为主体的雕塑风格,景德镇作为当代陶艺之都,在各种创意衍生品的陪伴中,释放出中国现当代陶艺面貌的大能量。如景德镇的湖田影青与高岭土泥质是该地域的两个特殊性符号语言,黄胜的陶艺作品《月下闻清琴》,影青釉色与造型、内容、画面的结合恰到好处,使作品整体气势更胜一筹。此其一妙。但其作品却完全不被釉色所吞噬,而是将作品所蕴涵的“静谧”与“空灵”含蓄为一体,作品的釉色既有一种莹润玉质的高贵感觉,又透露出作者清高和寡的艺术创作审美趋向;同时“无为”的个人内心情调在作品中被深深包裹,其作品整体所透射的内蕴美感,无不衬托出作者在创作中的内心“醇静”与“透彻”,这种“为艺而歌”的舞者恰似“影青”艺术文化所包含的哲理与涵义。而龙泉的青釉陶艺作品在造型上较之景德镇器型更加单一,主要原因是龙泉哥窑、弟窑的釉色装饰具有开片效果,如“蟹爪纹开片”等釉色装饰;而宜兴紫砂泥的料性决定了该地域的陶艺作品应能充分运用该材料的特性进行创作。如郑智君陶艺作品《墟乐-碑》,通过对传统乐器的变形处理,来思考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烧成上作者运用多种彩喷矿物质釉料,以达到外观古旧且具有文化意味的形象。北方耀州的陶艺作品以刻画法装饰为最富特色,在造型上追求圆浑、大气的运势;例如,代表作品“倒流壶”在器皿底部的处理节奏明快,中间腹部浑圆饱满;把与流的曲线设计贯穿如虹,加之半刀泥的刻绘手法,使得西北陶艺作品的厚重与灵巧并重,釉色澄静后浊,更增加了作品的特殊审美意趣。再如,磁州窑陶艺作品器型大腹翩翩,口沿浅显,张力很大,装饰上刻花工艺莽利尖锐,加之黑釉与坯体的强烈对比,突现出北方陶艺作品的酣畅淋漓等。其实每个地域文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都深深地烙印于该地艺术家的思维中,并通过他们的思维表现出具有人文韵味的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论文例5
2当代艺术的融入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包容能力,开阔他们的思想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当今时代,我国的艺术也受到国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并将其以各种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正因为当代艺术的包容性,能够使得它同其他的艺术做到很好的融合,所以,这种艺术作品同我们的传统作品有着不一样的形式。例如,在绘画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当代的绘画方法和手段,如我们现在常见的激光手段、数字模拟信息等。因此,学生们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地全方面学习。而在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发展使得高校在美术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也要让学生自己探寻创新点和新的灵感。
3加深当代艺术的理解及运用,丰富教育教学方式
同其他时期的艺术相比,当代艺术有着非常突出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性。如果学生们对于美术的知识没有学习透彻,很容易使其因为知识的不足导致见识方面的短浅和不足,对于很多美术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而不能够将其实际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设计以及做一些宣传活动等加深学生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以及提升其运用能力。由于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领悟能力,将正确的美学精神传达给学生。现阶段我国***门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很多高等学府中设有美术学院和专业,同时美术教学的性质也由以往一元化的专业办学发展出了针对非美术专业的非专业办学,通过一些美术鉴赏课和实际的理解课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水平进行引导教育,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
4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产生都离不开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只有突破思维及其他各个因素的限制,充分地发挥创作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才能诞生出让人惊艳的作品。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基础的理论来对学生们进行讲解授课,这使得学生们在美术的学习及创作过程中能够接触的只是一些普遍常见的材料及方式,单一材料及方式的学习很容易降低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及创作的兴趣,使得学生们对美术的情感层面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对于学生们长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时代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诞生了新兴媒体。而新兴媒体的产生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的运用,在创作中就脱离了传统工具的束缚,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意***表达出来,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及创造力,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有着很好的积极意义。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对于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运用好新兴媒体,那么学生在创作构思上就能够摆脱传统媒介的限制,更好地发挥创作思想。
当代艺术论文例6
(二)当代艺术中的复古元素很多当代艺术家对当代艺术作品中过多的抽象和过于超前的创造性进行了反思,于是,当代艺术作品在抽象风格的基础上显示出许多复古元素,也表达了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乃至服装设计,到处都可以见到以色彩、***案为主的复古元素的出现。
(三)当代艺术的社会文化价值艺术是社会文化的升华,因此当代艺术也极具现代社会文化价值。传统艺术在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方面极具两极性,民间艺术和高雅艺术的区分十分明显,而在当代艺术中,艺术的层级界限模糊了,艺术成为民众精神文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另外,当代艺术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各种专门为艺术作品而诞生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
二、当代艺术与动画设计的关系
动画设计是动画片制作的基础,包括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场景设计、音乐设计等多个环节。动画设计按照其工作特征来讲属于艺术设计中的一部分,为动画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又与美术作品和影视作品类似,可以说动画设计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探讨当代艺术与动画设计的关系,对丰富当代艺术作品、发展动画设计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动画设计中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特点动画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制作动画作品,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资源。动画片是儿童所喜爱的电视作品,因此,动画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模式,即动画设计作品力求简洁而色彩丰富,易于儿童理解。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分析出,动画设计体现了当代艺术的“抽象风格”,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作品中,懒羊羊的头部以螺旋形代表了丰厚的羊毛,突出了懒羊羊“爱吃”、“小胖子”的特点,在这部动画作品中,无论是动画形象还是动画场景设计,都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却将羊和狼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动画设计是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艺术作品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并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在信息时代,艺术创作也受到加工处理手段的影响,除了传统的以文学、美术、音乐等为代表的艺术作品外,电影和电视剧也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要形式。而在动画设计中,也不乏当代艺术的元素使用,例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诞生于动画手稿的创作,其中对动画场景的设计无不是借用了许多日本明治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社会元素,并通过服装设计的细节和色彩展现了绘画艺术之美,同时,也介由绘画艺术,使得动画片制作更加丰富,深受青年们喜爱。由此可见,动画设计作品不仅应用了许多当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提供基础,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动画设计是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
(三)动画设计与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同性动画设计与当代艺术除了在艺术表达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展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外,动画设计与当代艺术发展还展现出相同的脉络。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艺术作品具有十分有影响力的社会文化价值,一方面,艺术作品服务于大众而非专门的某个人群;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价值。而动画设计正是当代艺术社会文化价值的表现,很多动画电影不仅对儿童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例如《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等,另外,以动画设计为中心的动画产业链也逐渐发展起来。动画设计将遵循着大众的审美口味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发展,这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模式是相同的。
三、对动画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在动画设计过程中重视艺术手法的使用当代艺术与动画设计的联系,使得动画设计工作者们必须重视在设计过程中有规律的使用某种艺术手法,以展现动画设计的艺术价值,使动画设计成为动画影视和动画周边作品创作的基础,使动画设计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能够更加完整的履行艺术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责任。
(二)在动画设计中展现艺术精神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其中蕴含了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并且经由艺术作品欣赏产生审美感受,通过评论艺术作品抒发内心的想法,这就是艺术精神的体现。因此,在进行动画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如何展现动画设计和动画作品的艺术精神,这也是提升动画设计作品质量的根本。
当代艺术论文例7
20世纪这个伟大的艺术时间线索,它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艺术家们向观看与描绘世界的传统方式发起了挑战,他们或是结集在层出不穷、令人眩目的艺术运动当中,有的是置于事外,冷静的汲取养分致力于个人独特的、甚至近乎不可理喻的探索。我们当下的在校学生,对待20世纪的艺术特别感兴趣,与以前相比,20世纪的变化也是最多最快,并且也反映在艺术当中,就单单反应在绘画、雕塑与建筑之中发生的变化和实验种类,20世纪就包含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气息。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新“态度
艺术的发展与外界条件的变化是分不开的。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人们意识的改变,1789年左右,传统的审美就第一次被打破,从那时起,艺术家就感觉到以前公认题材的限定,如历史、神话、宗教等,不是他们想要表现的生活和历史的一部分,受周围的环境的改变和自己创作哲学来源的影响,他们更加愿意随心所欲的创作,而不是像以前把精力放在别人期待欣赏到的作品题材上,笔者认为这样的一个态度,也就是现代艺术的开始。
艺术家可以选择任意的一种题材,去进行创作,关注的角度和作品的效益也在随着创作语境的变化而更迭。更加通俗的说,就是先去掉一切属于认识的和知性的原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艺术。
“真“的艺术价值观
自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艺术就向近代前的美学价值体系发出了挑战,“美的艺术”的价值观点开始动摇,现代艺术提出以“真”的艺术去代替“美的艺术”。现代艺术观是对以审美为中心的传统艺术观的对立艺术观。我觉得西方现当代艺术在20世纪努力打破常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理性的质疑,强调艺术创作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二是对新奇创作的向往,取消艺术品的客体本身,甚至为新奇而新奇。三是消解艺术品与普通物品、普通人与艺术家界限,以现成品代替艺术品,用艺术的行为过程和艺术观念(行为艺术、偶发艺术、观念艺术等),最大限度的减少艺术品的物质客体成分。四是打破18世纪以来建立的博物馆体系和收藏制度,主张艺术趋向于自然,来对抗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对艺术的占有和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艺术也就形成了艺术创作主张和艺术形式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的状态,当然期间科技、思想哲学文化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横跨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流派和艺术家,他们都发起了对什么是艺术这一永恒话题的追问,表现主义的法国野兽派杜飞、马蒂斯、弗拉芒克;新即物主义的迪克西、奥罗兹克;立体主义的波拉克、毕加索;未来主义的巴拉、薄丘尼;俄国的抽象主义艺术的马列维奇、蒙哥里安、布朗库西;达达主义的杜尚、恩斯特;超现实主义的达利、布列松、培根等;乃至到20世纪后期的抽象表现艺术、波普艺术、极少主义、女性艺术等等。
这些现象和个体的出现就是这样宏观的证明了,20世纪的艺术是一个实验过程的艺术大现场,我至今都觉得有些运动的成果都在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常思维和生活当中,这即兴的一句话,也证实了现当代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于现当代艺术切断了事物的使用价值或艺术功能,强调日常普通事物或事件的表演性,也就是艺术性。艺术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
当代艺术论文例8
中***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0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生活中理性需求已超越解决冷暖、生活所需等并进入到了感性需求的阶段。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于是大量的创意设计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刺激社会消费观念,对于社会的逐步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中国,是一个持有特别社会体系的国家,也有着她独特的设计发展道路,而其发展理论,正恰恰符合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而其中,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化的两大突出贡献。
文艺学,从狭义上讲只研究文学。所谓文艺学是研究文字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认为文艺学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而文学,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亦称为语言艺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社会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本体视角可分为:美的规律论,艺术体质论,艺术价值论,艺术发展论,艺术生产论,艺术构成论,艺术创作论,艺术典型论,现实主义论,艺术悲剧论,艺术批评论,无产阶级艺术论。
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理念与其环环相扣。
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向来崇尚追本溯源,尊重构思的起源和本质,我自然中取材,亦尊重其本身的意识形态。劳动创造了美,中国的艺术设计大多以人为本,在尊重美的规律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尊重纯手工艺制品,把劳动价值放在最高地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劳动创造中汲取精华素材,创造出一种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对于艺术本质,中国当代设计特点符合中国人民各个阶层的审美属性,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使艺术能够融入社会群体而不似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追求地位和荣誉的代表体现。中国艺术设计产物是融入整个社会每个阶层的,并不是为个体或某个单独的阶层而创作。
关于艺术价值,中国艺术设计注重的是实用性。一个设计本身,它要能够在生活上或工作上为人们起到方便、快捷等作用,主旨是一个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外观创意等。而这就与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艺术价值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注重价值的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也突出重点保证艺术的价值。而在中国的艺术设计中,其作为核心思想,将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是否中国国民生活的水平之间的关系放在首位。
如今的中国艺术设计,正流行着一种复古风潮,将新古典主义思想带入中国设计思路,从中国几千年来酝酿的古韵文化点缀在当代流行时尚元素中,用原始的线条勾勒,却不繁复的堆积,形成一种清爽而时尚的中国风,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发展道路,在追溯其艺术设计的起源,通过一种完美的借鉴方式却不完全抄袭,逐步酝酿出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设计发展规律。
同时,中国艺术设计理念根据艺术生产论,尊重艺术生产理论的渊源和内涵,着重突出具有中华传统风情,同样也从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过程中汲取精华,强调了艺术生产理论的意义和发展。并且,中国艺术设计将作品的内容与外观设计两相融合,外观的纹路与整个作品是相互呼应的,着重强调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为设计产品的客体和主体,即设计的产品本身与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构造,或者是其创作的目的性和真实性,而不是空虚的理论化产品,追求其实用性和方便美观性,由此作为艺术创作的奠基石。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产品交流会,向大众展示、交流、接受批评。如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艺术批评论,将审美感知和艺术欣赏两相结合,从社会中得到赞美或批评从而吸取更多的经验来改进设计产,这是无产阶级艺术特有的特征,是从民众里诞生的美的产物,有很大改进和发展空间。艺术应该属于人民,这是无产阶级与现代艺术的结晶。
从诸多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当今艺术设计思想理念的重大影响,并指引着中国艺术设计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风道路。
当代艺术论文例9
2.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审美主体,在年龄上意义上,已经处于具有基本成熟生理机能的青年期,认识上已走进更深层次,知识面更加宽阔,思维方式也得到有机的完善。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明确的道德观念,强烈的***意识,并相对稳定的审美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得出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具体如下。首先,大学生审美的功利性、娱乐性更加突出。情感是审美观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愉悦是审美感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调查问卷显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信仰”之类的词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游戏人生、休闲风气和唯美时尚,最重要的是满足自身娱乐的需求。因此,网络游戏、网络电视剧、卡通漫画、FLASH动画、追星等形式是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的首选。其次,大学生的审美活动更加直观。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人们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而审美对象应该具备生动直观的形象性。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最新出现的直观性强、浅显直白的音乐、***片、***像—这类形象简单、直观、新颖,因而更加受到大学生追捧和欢迎。如:新出炉的明星、流行音乐榜上的歌曲、爆炸性的娱乐新闻等等。
二、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影响
1.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受到了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如果没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也不会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和趋于完美的特技效果。电影的造型艺术、空间表现、特技效果、意境处理以及画面的动态美和意境美,均为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电影艺术的综合性表现为多种感觉的融合。在信息量上,电影艺术的影像涵盖了各种各样范畴的信息流。在空间的层面上,它把音乐、文学、戏剧以及舞蹈有机地整合在同一场景中,赋予时间领域一种空间化的呈现效果;在时间的层面上,它把雕塑、绘画和建筑融入同一套程序中,又使得空间艺术具有了时间的展现力。在电影的赏析过程中,大学生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宏大的场景、动听的音乐以及感的对白—这些元素的加入使电影的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大学生可以从故事中体验其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进而获得情感的本能性感动,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提高审美水平,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电影艺术有助于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以情感人,使大学生在娱乐中接受影片传达的内涵和精神。这种内涵往往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理想和目标发生深刻的变化,促进他们心灵美和行为美的发展,使大学生向美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影艺术中蕴含着的丰富的艺术美也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向上的发展。在这个读***时代里,电影艺术的视觉特点更易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类电影中演绎的经典艺术不仅让人沉醉,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大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电影艺术中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影响—这会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它具有形式美和内容美,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美化,向善的本性发展,他们就会自觉地以美的标准和行为来规范自己,使自己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并且,电影可以在银幕上构建出一个充满鲜明的艺术形象、画面组合的意境美去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从而引导广大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寻求到审美的价值意义,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优秀电影作品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其审美意识空间得到合理地、有机地、逻辑地重建,进一步达到影响和重塑他们精神世界的艺术效果,对广大学生的视觉审美价值观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三、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消极影响
1.审美趣味的媚俗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其商业化的特征决定了电影艺术必须要倚重市场,通过媚俗的方式讨好大众以谋取利润,“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代电影制作的根本价值目标,而媚俗则确保了这一目标的如期实现。电影艺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常常会采取一种过于理想的方式表现现实,例如:华丽的服饰、豪华的游艇等,用一种大学生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来展现现实,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认知层面上描绘出了一幅幅梦幻般的***景。它一方面给人某些心理安慰—因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因而更加陶醉于此;另一方面很容易让大学生混淆现实和梦境,以梦幻般的***景代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并放任自己,且以不能自拔为乐趣。由于电影艺术追求娱乐而一味媚俗化,幽默成了“搞笑”,悲哀成了“煽情”,感情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情感培养出的审美趣味是媚俗化了的审美趣味,对于大学生的危害甚大。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所喜欢的校园活动中,十佳歌手大赛和街舞大赛位居前两名,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而相对于二者来说更加高雅、艺术成分更高的交响音乐会、话剧以及艺术作品展等却很少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种对美感的偏执以及肆意的放纵心态,不利于大学生对艺术审美标准的建立,使他们无法对美的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的建立,同时也破坏了大学校园里健康的学习氛围。
2.审美观念的消费性在当今时代,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消费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例如:它可以用世俗化的方式消解经典艺术,使其纳入市场的范畴,变成消费的对象和创造利益的手段。电影自身所带有的商业性决定它以消费为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电影作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包含着***和暴力等片段,从而使精神生产商业化,艺术纯粹成为一种消费品。通过大众传媒,电影对大学生审美观念渗透了消费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审美已经被华丽的服饰、漂亮的外表、奢侈品的使用所充斥,而变得极端表象了。同时,传媒通过“炒作”和无所不在的广告使某一产品甚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入大学生的心中。使当代大学生逐渐地适应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渐渐养成在审美中通过消费来彰显、炫耀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大众的习惯,同时,也使大学生把该类消费看作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从而导致享乐消费行为的盛行,助长了炫耀消费的恶习。由此可见,虽然电影艺术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但由于它自身无法规避的商业性,导致了大学生审美能力弱化、审美趣味低俗化以及带来了审美观念的消费性,但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随着学校审美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实践的增多,他们的审美情趣一定会得到提升,审美观也会越来越健康,一定会成为创造美的人。
当代艺术论文例10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嵲谧笆喂ひ樟煊颍器物造型设计古朴无华,装饰纹饰看似随意却嵅皇а辖鳎表现手法更是繁复、多元,成为古代工艺史上不容忽嵤拥呐匾槐省H纾汉代漆器、砖瓦、丝织、石雕等装饰艺术各具嵦厣。当代平面设计在迎来新的创新发展契机的情况下,可以嵈雍捍装饰艺术中寻找灵感,挖掘汉代装饰艺术的纹样、造型、嵣彩及其他内涵,推动当代平面设计的蓬勃发展。
一、汉代装饰艺术与当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汉代装饰艺术代表了我国古代装饰设计的鼎盛与繁荣,雷嵐缭在《几何形***案》中提出:“汉代地砖与墓壁砖的四方连续纹嵮都可以归入几何形象的构造一类,细观其构造方法,是依据崱米字格’的基础,定出形象的方位,组成富有变化而又统一齐整嵉母窬帧!钡贝平面设计实践应该立足于过去与当下的艺术审嵜溃借鉴和挖掘汉代装饰艺术的特色,促进当代平面设计创新实嵓。回顾汉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可知,其在艺术、技术和材料嵮裆隙季哂薪细叱删汀H纾汉代漆器,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嵨蒲设计,都体现了低调中蕴含奢华的表达意趣。又如,云气纹嵉谋浠手法、红与黑的生动彩绘,以及以古丝绸为载体的服饰艺嵤酰更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汉代不同工艺设计嵵械淖笆伪硐郑所呈现的装饰动感更具时代特色。如,汉代方砖嵕哂星苛业闹魈獗硐至卷云纹多在圆形器物上进行四等分,变嵒较多;四神纹成为汉代瓦当的代表纹样,呈现出韵律美。在石嵉窳煊颍圆雕以石头为载体进行刻饰,活灵活现而质朴古拙;平嵉褚阅故摇㈧籼媒装饰为主,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情节内容。嵥孀攀贝的变迁,各类海报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不断涌嵪帧T嚼丛蕉嗟纳杓剖将目光转向传统装饰艺术元素,如靳埭嵡俊⒊掠准岬戎名设计师,不断挖掘传统装饰文化,丰富当代平嵜嫔杓拼醋髁楦校吸收东方文化的神韵,展现传统装饰艺术的魅嵙Α#
二、当代平面设计中对汉代装饰艺术的应用实践
汉代装饰艺术所表现的独特艺术神韵和视觉语言形式,吸嵰了众多当代平面设计师的目光,并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嵔杓和应用。
1.对汉代装饰艺术中色彩的运用
从汉代装饰艺术的色彩发展来看,红色与黑色是最具有典嵭托院痛表性的色彩。如,在汉代漆器工艺中,不同器型结构中嵉那线形表现最为丰富。一些漆盘、漆盒、耳杯等,造型别致,既嵤涤糜指挥凶笆涡浴:焐、黑色的相间使用,以及辅以白色、黄嵣、粉绿等色彩,逐渐成为汉代装饰艺术色彩使用的独特风格。嵑焐和黑色在视觉表现上富有冲击力,华美且不失稳重。当代嵠矫嫔杓剖Τ掠准嵘朴诖雍捍装饰色彩中提炼创作灵感,将红、嵑诹缴融入平面设计。如,陈幼坚在某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中就嵱昧撕捍漆器的色彩与造型,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气息表达明嵖臁⒂叛诺慕谌绽衿贩瘴А#
2.对汉代云气纹等传统纹饰的应用
从汉代装饰纹样发展来看,云气纹、人物纹、动物纹、植物嵨啤⒓负挝频冉衔常见,其流动、神秘、轻灵的风格具有艺术审美嵦厣。在汉代的一些织造工艺中,云气纹的运用较广,它既可以嵉ザ朗褂茫也可以组合使用,其紧密、匀称的流动风格,增强了艺嵤醴瘴АT破纹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在艺术气嵵噬希云气纹装饰具有整体的和谐美,既随意又不失灵动,既奔嵎庞志哂兄刃蛐裕为不同的装饰载体营造了灵动的空间。靳埭嵡吭谏杓浦欣钟谕诰蛴胩崃洞统纹样,特别是对水墨意境、吉祥嵨剖巍⒋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其作品更加具有传统文嵒意蕴。如《汉字》海报,将“山、水、风、云”四字融为一体,结合嵙怂墨画的创作表现形式,在视觉呈现上轻灵飘逸,造型变化多嵮,大量的留白也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
3.对汉代装饰风格的运用
汉代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云气纹所表达的动静之美,嵓扔凶笆畏缭希又有征服气势。此外,不同粗细线条的融合,也嵢迷破纹的纹饰风格更加鲜明。简言之,可以将汉代装饰风格嵏爬ㄎ“质”“动”“紧”“味”四个字。所谓“质”,就是质朴无华、不嵈舭澹充满了古拙之气;所谓“动”,就是流动感,富有变化的装饰嵎瘴В增强了装饰体的生动与气势,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花鸟嵆嬗懔槎劲健;所谓“紧”,就是结构布局疏密有序,圆满而不显嵉昧杪遥紧凑而不显得繁缛,充实而不显得堆砌;所谓“味”,就是嵔装饰美作为意蕴表现的主题,突显了汉代装饰写意风的韵嵨丁:捍装饰风格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与情感,摈弃了艺术设嵓浦卸哉媸瞪活的纯粹性表达,而是将境界的打造作为装饰的嵵匾方向,在取舍之间升华了艺术氛围。
4.对汉代装饰手法的运用
装饰手法是装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嵗啾稹R皇潜湫问址ǖ挠谩:捍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以剪影嵎ń行侧面处理,从而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特特征与性格特色。嵍是分割手法的应用。分割手法也是画面构***的一种表现形嵤健:捍装饰绘画实践中多用线进行分割处理。如,漆器、石嵪瘛⒅锦等中的云气纹,往往利用直线进行分割,融入散点透视嵭。三是填充手法的应用。汉代装饰艺术中往往不留白,而嵤翘畛涓骼喽物、植物、文字等纹饰。如,汉画像石中的人物之嵓涮畛淦渌纹饰,表现动静融合的意境。四是见地法的应用。嵑捍画像石、圆雕装饰往往剔除纹样外的空间,获得了良好的艺嵤跎竺佬。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可以借鉴汉代装饰艺术的多种嵶笆问址ǎ特别是剪影法,应用广泛,观者能够通过视觉联想体嵒嶙髌返纳竺酪庠獭7脶栽凇都且洌保泊巍纷髌返纳杓浦校借鉴汉嵈画像石的分割法、剪影法,将童年记忆中的葫芦、荷、龙舟等形嵪蠼行归纳、简括,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既温馨又别具嵰桓瘛3滔嫒缭凇断采厦忌摇纷髌返纳杓浦校利用汉字结构形式,嵧诰蚍指畹悖在对四个汉字的结构对称化处理中,将“喜”字进行嵙耸泳跎系谋湫斡胪骋弧#
结语
总体来看,汉代装饰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质”“动”“紧”崱拔丁钡姆绺裆希其还有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处理手段。嵑捍壮美的漆器、宏伟的画像石艺术、令人惊叹的金银器制作工嵰盏龋都是独特的汉代装饰艺术文化,既诠释了时代生活的特嵉悖又形成了独具民族气概的精神气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借嵓汉代装饰艺术的观念、思想、风格、手法,可以丰富设计思想,嵲銮科矫嫔杓频拇统特色。设计师要不断挖掘现代设计美学理嵞睿从对汉代装饰艺术的重新解读与审美观照中获得创作启示,嵮习和研究传统装饰艺术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当代平面嵣杓剖导中。汉代装饰艺术中的丰富美学思想与表达方式,是嵨夜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大魂宝,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与嵠羰疽庖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