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心得体会大全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1)

一周的电工实训进行的紧张有序,使我们有在车间实习体验。这次实训是对实际条件下的依次模拟考核,使用的电压在220伏到380伏,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弄不好会有触电的危险,还有烧毁仪器,在实训开始前老师告诉我们,安全放在第一,能马虎,开电的时候要检查一遍,还要通知其他人,以免触电,老师又讲了试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我们按分好的组开始做试验。

刚开始作一周实训,以为要做很多试验,发下材料一看才四个,这次电工实训一共有四次试验,第一个试验是家用供电线路实训,主要目的是要学会日光灯电路,一灯两地控制,灯光可调电路,声光延时电路,铡刀控制电路的正确接法。以前我对家用供电线路的了解,只存在火线,零线。一些开关的连接,再实际生活中电是危险物,在家根本不叫碰,所以知道的不多。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接的很顺利,声光延时开关必须用东西包住才能使灯泡亮。通过这次实训让我对家用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个试验是电动机反-正转实训,我们上学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我想应该没问题,可以做起来,可一做不是那一回事,接完后电机不转,发现是接触点不能吻和。我们将电压改变后,电路恢复正常工作,电机开始反-正转。这让我懂的接线必须认真,不能马虎。在做任何事都必须认真做。是我感受颇多。

第三个试验电动机既可点动又可自锁控制线路实训,这个试验线路和上一个没有查别,在加上已经做过二个试验,我们对电器的应用有一定的熟悉。操作起来就比较顺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让我对电机有了新得认识,可以顺利的进行调控。

最后一个试验是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线路实训,要求我们通过实际安装接线掌握有电气原理***变换成安装接线***的方法,并掌握行程开关的作用,以及机床电路的应用。这个试验很复杂,我们接完线,打开开关,可机床不动,我们检查线路,发现一个地方没有连线,我们把线接上,机床动了。虽然和试验要求不一样,但我们很高兴,因为它动了,我们有把线检查了好几遍,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很着急,把高频调到低频,还是不行,最后我们把1、2、3、4它们换个来,机床动了,我们成功了。

一周的实习期瞬间结束了,但一颗炽热的心依然还在那实习的场地依依不舍,特别是对咱们的指导老师很是敬佩。

通过几天的实习,使我懂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啦,这次我们的实习任务,虽然算不上很重,其任务就是按***安装一些简单的照明电路。原理谈不上很复杂,但是真正要安装起来那得费一把劲,由于是四位同学共用一个工位,最重要的是双方协作精神,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做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项工作需要特别的细心,弄不好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做的一切从头再来。首先,必须把安装的器材清好检查是否完好,再次就是要运用巧劲把每副夹子上好,牢固,一下午下来人累得是筋疲力尽,但看到自己安装的效果,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再过一年半我们就要步入社会,踏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我感觉到一周的学习期就是以后生活的写照,我会运用自己的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去撑稳,那在江中的风帆

第一次看着电动机通过自己动手接线转起来,那种感觉是自豪的。自己在心里会说:呃,我也能让电动机转起来,哈,开心。加油,其实这蛮好玩的嘛。

我们的老师总是先给我们讲一些理论的内容,再准备让我们接线。刚开始接线时我们就按着***接下来,一点秩序也没有,所以接好了的线看过去乱乱的像蜘蛛网一样。现在想到都觉得好笑。

电工认识实训心得体会【2】 在这次为期40天的电工实习,我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范文之心得体会:中级电工实习心得体会。只具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更要有动手能力。通过实习我们更加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句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工工具、电器元件及线路安装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了解一些线路原理以及通过线路***安装、调试、维修的方法;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初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做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注重理论性,而较少注重我们的动手锻炼,而这一次的实习有不少的东西要我们去想,同时有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没有亲自去做,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简单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也与我们的想象不一样,这次的实训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理论说的再好,如果不付诸于实际,那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应用与实际中,我们才能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开始的时候,老师对电路进行介绍,我还以为电工实习非常简单,直至自己动手时才发现,看时容易作时难,人不能轻视任何事。连每一根电线,都得对机器,对工作,对人负责。这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这次实习很累,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想,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有思考,就有收获,就意味着有提高,就增强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个星期的电工技术实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掌握了几种基本的电工工具的使用,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方法,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方法,了解了兆欧表的使用方法等基本常识;

2.了解了简单电工横杆的安装方法,掌握了一般开关的倒闸方法;

3.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细心严谨的作风。

通过实践,深化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了自己部分知识的缺乏和浅显,激励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并把握好方向。信息时代,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加自身能力,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才能不会在将来的竞争中被淘汰。总而言之,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活力!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工作上。我们的工作需需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业务上朝科研型努力。

电工认识实训心得体会【3】 电工实习是一门教我们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的课程,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融洽合作,以及这门课程自身所散发出的强大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一下子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第一颗圆滑漂亮的焊点,第一张自行设计的PCB版***,以及生平第一次作出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充电器,好奇,兴奋,强烈的成就感,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了。虽然说电工实习一搞就是一天,辛苦那是必然的,可是正所谓乐在其中,每一次的实习都像在玩游戏一样极具有挑战性,再苦也是值得的。

当右手第一次挥舞起烙铁的时候,心情真是怎两个激动了得!虽然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那种感觉;虽然时常也不乏出现一些虚焊点或是东倒西歪的焊点,虽然对自己第一次的杰作说实话有些厌恶,但是我仍然对此由衷的感谢。如果没有那一天的练习哪里有我值得骄傲的充电器的诞生呢?

说起那个充电器,真的就是激动啊!!!记得小时侯我可是一个***份子,家里上上下下的电子器品没有什么能逃脱我的魔抓的,但可惜的是它们只能有分离而没有团聚的那一天。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开始摸索到了一点门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组装一个电器的全部过程,对整个充电器内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无论哪都存有人类的汗水啊!

几周的电工实习,让我难忘的莫过于印刷板的手工设计,这东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还真是棘手。就一个简单的1:1***,大小不到200平方厘米。不仅要考虑元器件的位置,还要计算导线的设计,不能有平行,不能有锐角,不能是直角,不能飞来飞去。整个***片要求简洁明了,哎~~~不枉我画了四幅以上。冲动是魔鬼!试试画下这个***就知道,这就话真对啊!!!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有点存在的小成就感;第二,通过电工实习,加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三,在电工实习的这些日子里,大家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我们不再是单体而是一个整体。大家都深深的感受到***训时所唱的团结就是力量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是实体,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了任务!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2)

2009年6月,在公司“大营销”体制改革启动之后,华北电网廊坊供电公司配电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负责廊坊直供区域内10千伏配电网络的规划、基建、技改大修、运行检修、配网调度以及市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检修、急修任务。成立之初的配电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77人,设有配网调度班、保护直流班、带电作业班、综合管理班、线路运行(检修)班等17个班组。人员全部来源于改革之前的各个基层单位,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承担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任务艰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3)

叶飞老师和该局内训师孙碧春以生动的案例、活泼有趣的互动活动和高超的授课技巧,向学员们传授了供电营业窗口从业人员的各项业务知识和必备技能。现场互动和实际演练的有效结合,让培训充分做到了寓教于乐,使学员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学员们感受到,此次培训的内容很实用,不但能解决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能让自己深刻领会供电优质服务的内涵,较好地掌握优质服务技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规范个人言谈举止,熟练掌握服务技巧,更好地展示个人素质和企业形象,为全面提升企业优质服务水平做好分内之事。

2019关于企业文化拓展培训心得体会

拓展培训的启迪

拓展培训感想之心态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绿色”教育

2019年暑期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新八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4)

“三大培训”趋向深入,实干成就目标

2013年对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公司实施以“实用、实效”为导向的新一轮三年素质提升工程,实现全员培训整体转型的启动之年。自“5.20”全员培训工作会以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立足基层、广泛发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三大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理念和风气得到积极转变

以实用实效为导向的“三大培训”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贯穿培训全过程,从单纯看文凭、评职称的本本现象转入了重能力、学技术的再学习氛围。抓业务抓培训的理念已经形成共识,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显著增强,尤其是各单位积极开展大规模一线技能人员岗位能力考评,较好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量化测评、逗硬考核、成果运用全面实施,以工学融合为基础的以工促学培训方式为员工岗位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遏制部分全民员工贵族化倾向奠定了基础。

责任体系建设基本成形

上下统筹、分层分级的“三级培训体系”和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更加清晰,角色定位得以明确。培训中心承担了全员培训的组织管理责任,专业部门以专业教研室为依托逐步担负了专业队伍建设责任,基层单位落实“谁用工、谁培训”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专业支撑单位专业带头的责任和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培训配套支撑得到有效加强

通过“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个机制的落地实施,激励约束得以保证,为扎实开展培训提供了机制支撑。通过实行“存量资源共享、生产培训一体”,推行“开门办班”,集系统所有资源为培训所用,采取“自培、统培和委培”三种方式相结合,以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打造专业实训分基地,优化万州、长寿、永川、江北、市区5个培训分中心现有资源,建立以配电运检、电力营销等为主导的实用型实训设施等系列举措整合培训资源,为培训有效实施提供了资源支撑。

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各供电单位以生产一线技能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完成变电运维、配电运维、配电检修、调控、二次等岗位的培训46838人次。培训中心以国网专业竞赛调考为抓手,以考促学,先后完成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集中培训20个班次,共计5516人次。各专业教研室全面推进了计划的14个项目、197人的骨干委托培养。此外,近642名职工通过转岗培训,顺利达到了新工种上岗条件,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存量,人员配置得到了合理优化。

2

难忘――

“三大培训”年检考评成绩优异,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10-11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点组织实施了“三大培训”年检考评工作,公司层面累计年检考评2670人次,合格2575人次,合格率96.45%。

骨干培养考评

运检、调控教研室分别对变电运维、直流、继电保护、自动化、带电作业等四个专业采取理论考试、实作考评和技术问答、专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106名参训学员的综合考评,合格105人,合格率99.06%。

专业培训考评

营销教研室对35家供电企业营销专业技术岗位人员419人分用电检查、电费电价管理、营业、电能计量、客户服务、营销稽查、市场及需求侧管理等7个专业进行了内部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合格412人,合格率98.33%。

调控教研室对35家供电企业、检修公司调控、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调控安全等五大专业技术岗位共171人进行了岗位能力测评,合格164人(80分及格),合格率95.9%。

2013年10-11月考评情况一览表

类别 专业 年检考评人次 合格人次 合格率

骨干培养 变电运维 26 26 100%

直流 15 15 100%

继电保护 36 35 97.22%

自动化 20 20 100%

方式计划 1 1 100%

带电作业 9 9 100%

专业培训 营销类上岗资格认证 419 412 98.33%

调控类上岗资格认证 171 164 95.90%

技能培训 调控类 916 880 96.07%

运检类 1051 1013 96.38%

合计 2670 2575 96.45%

技能培训年检

按照公司全员培训工作的总体安排,2013年10-11月,公司人资部牵头,运检、调控专业教研室联合培训中心,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了“变电运维”“配电运维”“配电检修”“继电保护”“自动化”“调度”“监控”7个专业生产技能人员的年检考评工作。

(1)制定标准强化实用导向

年检考评以贴近生产实际,分应知、应会两部分进行,应知考试按照专业分类梳理必备知识点,应会部分按照现场一致性原则确定实操要点,形成统一标准题库。

其中:运检类“配电运维”“配电检修”专业的考评侧重工器具、仪器仪表的正确规范使用、登杆与杆上作业能力”;“变电运维”以正确填写操作票考评为基础,侧重倒闸操作流程、事故处理流程,设备巡视标准化作业等实作技能的考评。

调控类“继电保护”专业按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四个电压等级分别考评,重点考评现场安全措施布置、保护装置调试、二次回路故障排查的能力。“调度、监控”专业重点检验运行人员电网运行操作指挥和事故处置能力。“自动化”专业按主站和站端人员分别考评,重点考评主站及子站系统调试、运行、检修及应急处理等能力。

整个考评以应知、应会“双通过”作为衡量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合格的标准。

(2)客观公正组织年检考试

公平确定抽检人员。运检类“变电运维”“配电运维”“配电检修”三个专业在各单位申报自检合格的在岗长期职工人数的基础上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选。调控类“继电保护”“自动化”“调度”“监控”4个专业采用应知考试全检、应会考试按照15%、20%等不同比例视频形式随机抽选。所有抽选人员均由公司人资部在系统中核查后确认。

严格挑选应会考评人员。各专业教研室从公司兼职培训师和基层单位专业骨干中挑选具有专业影响力的人员随机组成专业考评组,并严格执行本单位人员考评“回避”制度。

年检组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培训中心精心组织安排,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本次应知考试的命题、制卷、阅卷、统分过程以及应会考试的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录像,确保抽检考评的公平、公正,客观、真实。

(3)两级把关确保培训质量

公司采取“先基层自评、后统一抽检”的方式,双重把关传递压力,形成了动力,固化了氛围,较好地确保了培训效果。

基层单位在公司指导下自主开展技能培训,以“理论+实作”检验培训效果,本年度规定的7个重点专业自评平均合格率96.3%,公司按比例抽检基层单位自评达标人员,重在检验基层单位抓落实、抓实效、抓逗硬的力度和考评的真实性。

3

展望――

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在坚定加速转型中前进

以“持续提升”进一步加强责任主体建设

公司将进一步厘清“三大培训”任务界面,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以考评、考核为抓手,坚持“持续提升”,实行培训考评常态化,不以一次性考评定终身,实行培训成果追溯制,采取循环考评的方式,每年对已通过考评的人员进行抽检及复测,始终保持培训的动力和压力,持之以恒地打造技能达标、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

以“对标管理”进一步加强培训组织体系建设

以“课件开发率、教材制定率、专业队伍参培率、专业人员考评合格率”等指标建立专业教研室对标体系,不断加强专业领域内教材标准化和考评标准化建设;以“培训设施建设和使用、培训任务承担、兼职培训师贡献”等指标建立培训分中心对标体系。把对标成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加强专业教研室和两级培训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及功能。

以“内部培训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资源整合

以培训计划编制为龙头,深入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按场地、设施、师资分类,制定各类资源的使用和需求计划,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市场。通过加强兼职培训师的使用范围和调配,发挥兼职培训师在内部培训市场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试行制定内部取费标准,大力推行各类资源的有偿使用,通过以培训项目为支撑,以培训中心为平台,强化培训经费的归集,从资金上保障专业教研室和分中心的运行、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并按工作成效及考核结果给予分中心和基层单位一定的奖励,切实整合培训资源。

以“培训全过程评估”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管理

切实优化培训方式,强化以现场为主,以实际应用为主,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培训方式,切实优化培训时间安排,根据专业工作特点,以新设备出厂、安装、验收、投运和迎峰度夏、春检、秋检实际,合理安排关键结点培训时间,一是缓解工学矛盾,二是抓关键黄金时期。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完善片区督导组的职责和工作机制,把日常督导和培训“回头看”有机结合,加大考核和抽查力度,督促各专业、各单位按要求完成全员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加强专业培训和骨干培养的考勤考核,实行定期反馈,定期通报和成绩公示,切实加强“培训效果评估”,按照“员工、送培单位、培训机构、支撑机构”四维度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确保培训质量。组织开展秋季培训大检查,开展培训项目“回头看”,查找基层单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整改计划。

以“员工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培训结果应用

把培训成果作为员工发展的前置条件,将培训与薪点工资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对技能、专业、骨干培养合格人员实行分档认定、分级积分,让员工培训成果在工资分配上得以体现,以岗位内部认证考评制度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打通技术技能职业生涯通道,实现员工“培训、考核、分配、发展”一体化。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5)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6)

为适应电力公司快速发展对人员素质能力提升的需要,培训中心以实现优质高效服务为目的,从变革内部培训组织入手,形成培训管理、培训业务、培训服务及相关部门协助配合的“四位一体”的培训组织模式,并推行培训项目制和班主任制,助力分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功能;针对培训中心的管理现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编制培训指导手册,细化业务流程,明确作业标准,强化效果评估,全方面开展绩效管理,实现“管理有制度,工作有标准,操作有流程,评价有依据”。

主要做法介绍

变革培训管理组织结构

(1)整合机构职能,实现四位一体运作。培训中心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按照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新要求,整合二级机构,设置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后勤保障部、培训管理部、技能鉴定部、管理人员培训部、技术培训部8个职能部门,突出中心培训功能,形成“大组织、大运行、大协作、大安排”的大培训管理格局。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快速、高效,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好更快的协调培训中心内部的资源,根据管理扁平化的要求,培训中心成立了培训管理部、培训业务部门、培训服务中心、相关科室的“四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培训服务中心负责后勤保障,综合、后勤职能部门协助配合,搭建了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大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培训组织工作职能逐步向各专业培训部门转移,培训管理部和***校办公室两部门工作重心定位是计划管理、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彻底扭转了原先培训管理职能部门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被动局面。

(2)推行项目管理,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培训中心培训业务全面推行项目制管理。组织重大集训或竞赛调考项目,中心在“四位一体”模式下,成立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小组,如***1所示,涵盖教练、班主任、体能、心理等各个方面。教练组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和工作协调,体能训练组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心理调适等做好学员的心理调适,后勤安保组负责水、电保障和环境保洁和安保卫,财物组负责采购物资和费用结算,宣传信息组负责摄像、宣传报道和网络保障,生服组负责教练、学员的吃住安排。项目办公室以培训中心制定的《竞赛、调考、持证上岗考试组织实施管理办法》为依据,坚持精细化管理,流程化操作,标准化评估,为培训学员提供最优质的培训服务。

(3)实行班主任制,实施全过程管理。培训中心在培训组织管理中引入学历教育的班主任制度,为每个培训班和集训队配备了班主任,全过程管理服务培训班和集训的学员。班主任主要负责集训班日常管理、集训班后勤服务、协助集训班教学沟通。

(4)助力分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江西电力公司在九江、赣西、吉安3家地市公司设立了培训中心分中心,培训中心除了负责对各分中心培训业务的统一管理、指导和检查评估,还结合各培训单位资源状况,统筹地市公司、县公司的培训资源,强化补充地市公司培训资源,助力县级公司培训基地建设,实现管理标准、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考试要求的五个统一管理,协调、组织各分中心共同完成江西电力的培训任务和目标。

优化服务效能管理体系

(1)完善制度体系,实现集约管理。培训中心梳理完善了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编制了《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竞赛调考集训指导手册》,集训组织按照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评估行为的“三个统一”要求有序开展。

(2)细化工作标准,实现规范管理。培训中心根据工作标准,细化了每项业务的关键工作流程,并据此制定了相关业务的详细作业指导书,以增强每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同时,培训中心根据ISO9001质量标准及ISO10015企业培训指南,制定了《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质量管理标准》,按照培训业务价值链的思路,将培训业务细分为培训项目需求调查,培训项目策划与开发、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服务效果评估等四大基本程序,将培训管理行为分解为31项基本作业动作,为每项作业动作编制了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具体工作流程,培训业务管理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

(3)编制关键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培训中心根据培训闭环管理,编制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如: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流程、培训项目策划工作流程、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流程等。

(4)丰富评价体系,确保效果达标。培训中心把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纳入培训考核体系制定了《培训效果评估实施细则》,在组织实施各项培训业务时,把培训服务评估工作作为培训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参考江西电力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在培训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均设置了评估项目。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制定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考核办法涵盖了每个员工,每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月。考核结果与奖金、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培训深造、挂钩,与员工岗位续聘、缓聘、解聘挂钩,强化员工参与培训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理配置各类培训软硬件

(1)完善实训设施,理论实操互补。培训中心建设了6大类共40余个实训室,包括电力营销仿真培训中心、变电站运行仿真中心、600MW发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中心、输配电线路实训场、变电检修基地、继电保护基地、员工体能训练和心理调适中心等实训平台,基本满足了各工种各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其中部分实训设施及功能在国内大型企业培训中心中处于先进水平。

针对农网配电项目培训需求的特点,培训中心在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的输配电线路工艺实训室、10/0.4kV模拟配电线路实训场、典型客户配电实训室、输配电线路运检实训室的基础上,添加了低压配电综合实训装置,模拟生产现场进行训练和学习。在江西电力公司统筹安排下,培训中心统筹建设新实训基地,重新修缮改造学员宿舍和餐厅,扩展了培训服务容量。

(2)配置信息化平台,丰富培训手段。培训中心建成了省内首家全自动音视频录播系统,并投入培训教学,实现了理论培训网络化,培训教学一体化。

培训全过程自动录制。系统依据动作、声音等,自动完成教师、学员、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等多场景切换,完成自动切换录制和自动编辑,丰富了培训教学资源储备。

培训教学网络直播。开发了网上教师培训、网上教研和远程会议功能,为员工提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课堂教学直播,各联网视频终端都可实时收看。突破了传统培训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实现分时、分地的远程培训,优秀的精品培训课程实现了全员即时共享,实现了培训资源最大化。

视频资源有序管理。该系统对视频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名师专辑,提供实时点播、关键字搜索等视频服务,学员通过快速查找教学视频资源库中的相关信息,收藏点评感兴趣的视频资料,充分应用和共享优秀的培训教学资源。

优化师资力量构建课程体系

(1)内外师资联动,建设精良师资队伍。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充实专职培训师队伍。2010年培训中心从江西电力所属院校抽调94名优秀教师充实专职培训师队伍。专职培训师以培训教学工作、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开发、培训课件开发、实训设施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培训业务实现了管理专业、目标明确、分工清晰、责任到人。

②推进教师队伍转型。培训中心积极推进教师转型以适应江西电力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培训、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练、到专业机构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内部办培训班、师带徒,安排培训师直接参与培训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培训项目的分析和研究等,促进教师的成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转型升级培训,参培人数达332人,并对培训开展考试考核,效果良好。

③建立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中心对兼职教师进行严格筛选和录用,形成兼职教师师资库,包括有社会、高校的高水平师资,有企业内的管理者和专家。江西电力也大力给予支持,江西电力人才库里的专家和系统一线技能人才作为培训中心固定的兼职培训师,经常到培训中心授课。

(2)优化课程设计,实现人员分类培养。培训中心从保证培训取得实效出发,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科学开展课程设计,构建课程体系,如***2所示,并从三方面进行优化课程设计。

①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开发和课程设计。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培训中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34个工种的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以及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相应工种的职业能力要求,初步建立起各个工种的职业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各类人员的培训课程要点、大纲及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课程框架、内容。

②对原有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培训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对原有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公司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开发新课程。

③组织师资开发标准化课程包。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对相关工种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生产技能进行整理和分类,初步形成该工种的培训课程体系。并组织专家和优秀技能人才对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并通过培训过程中的不断修订,形成标准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包。

(3)以实训代课培,保证课程动态更新。培训中心密切关注电力员工的培训需求,并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设计。

构建全省***网络培训平台

培训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学习中心,实现线下线上互动,课堂授课与线上学习互补,集中与分散学习呼应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异地培训难度大、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实现了培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并且该平台还可以不断扩充,在时间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建设江西电力的网上企业大学,实现培训中心上接战略、下接执行的功能定位。

(1)建设三级网络培训中心。现代企业培训的核心在于建设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做到实体机构和虚拟培训中心互相补充。江西电力的网络培训中心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采用虚拟技术、多媒体、现代数字仿真等,将实体培训中心虚拟化,通过“BS+CS”模式内容呈现。平台涵盖了培训安排、专题培训等13个一级模块,每个一级模块下设立3-5个共44个二级模块。平台覆盖系统内省、市、县三级客户终端,实现三维实景仿真培训空间,为拓展培训服务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2)实现员工灵活***学习。网络培训系统建有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库和仿真培训资源库。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库涵盖电网所有专业工种,平台开发了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仿真系统等20多项仿真培训系统,包括精品培训课件、标准化作业示范教学片、网上培训课堂等。员工实名登录后,展开以“任务”为主线的培训学习,自主选择相应公共模块,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自由练习,利用平台的职业能力诊断和考试子系统,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自我测试、评估,通过考试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实现工学兼顾、自我培训。

(3)实现异地同步远程考试。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各市、县公司员工在本单位考场参考,完成考试人员名单和题库的导入、考试信息的勘误、远程考场的分配和视频监控、考试成绩的分析及导出等一系列功能。培训中心建有网络考试视频监控中心,考试组织方可远程监控各地考场情况,也可通过网络考试平台的视频录像、拍照、声音、回放等功能即时指导和处理各个考点的考务工作,督查各考点的考试流程、考试纪律等。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考试系统和竞赛管理子系统,已在市、县公司二、三级应用推广。

实施效果

培训服务效能提升,整体满意度逐年提高

(1)培训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更加优质。通过服务效能提升探索,培训中心共制定了培训业务管理作业指导书27项、质量记录66项;培训生活服务作业指导书3项、质量记录3项;培训项目效果评估作业指导书2项、质量记录3项,包含了项目需求收集、培训项目开发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项目评估反馈等全过程,培训管理更加规范,统计结果表明整体满意度高并逐年提升。

(2)培训形式虚实结合,工学矛盾得到缓解。网络培训中心考试平台在不占用员工正常工作时间的情况下,仅1年零3个月就提供了169期次、17252人次、涉及58个专业(方面)的调考、普考及职业能力测试、测评、职称考试等,题库资源总量为72964题。而以前同样的工作量,则需要省公司、地市公司各相关部门、参训学员专门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利用3-4年的时间方可以完成,工学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

培训质量逐年提高,人才培养快速发展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7)

形势不断向前发展,改革也在逐层深化,担任信息传递的电信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从事电信方面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应了解电信的过去和未来,透过历史去预测和掌握未来。中国电信经过邮电分营、主辅分离后,而今又迎来主辅合并的体制改革。成功的改革必然能给企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要结合实际,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实践,那就很有必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所以,我们每一位新员工都该认真学习。

而公文写作的学习弥补了我们理科生在大学几年里都没有接触过文学教育的不足,也给我们传授了公文的有关定义和用途、如何阅读和处理公文等。如文件的格式、传真的格式等等。

人际沟通、商务礼仪、职业发展生涯等的课程都讲得极其生动和有意义。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诚然是人生的一大转折,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许多问题是我们未曾遇到或想到,更多是一种文学,要我们学、用好。并能在实际中发挥他的价值所在。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非浅。我也对自己的人生坐标也重新作了定位,无论做什么都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被文凭所迷惑,学历已不再是人才的象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唯一办法是加入竞争的行列,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觉得,作为电信员工必须具备如下素质和技能:

要有一技之长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value.但这个value并不就是学历,而是实际的办事能力。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管那个岗位、那个部门,其员工不是以时间去衡量工作,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其他完成量来衡量,完成本职工作是员工的责任,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来推搪。打个比方,我们今天要把某份文件送到某处,我们不能说车坏了或保安不让进去而向领导汇报说自己完成不了。如果一个员工上班准时到,下班准点走,这也是缺乏责任心的一种体现。正如老师所说“态度决定一切”,我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无论那个行业的员工,都要有明确端正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才能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

要有长远的眼光这包括对公司企业和自己本身。正如岗前培训中提到:要对所在公司历史的了解,能正确把握未来。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而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是是否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古人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年轻的时候更不应故步自封。

要有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如培训中心xxx老师说到,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必将遭到淘汰的。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在工作中用到的紧占10%~15%,85%以上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学习。一个人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也就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更无发展可言。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相当的重要,大学就是培养我们自学能力的地方。在工作中也要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管理,也要学习电信业务、法律、理财、哲学等,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想。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正如我们电信也存在竞争,我们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开通1000服务热线、180投诉等等,提出“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企业理念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造国际一流企业”的企业文化目标,并一如既往地实现“每天前进一步,永远真诚服务”。

要有沟通技巧沟通的概念很广,也包含礼仪。人与人之间、团队之间要沟通、上级和下级之间也要沟通。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不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8)

广西电网在缺乏电校这一培训实施主体的艰难情况下,为加强培训与评价管理,2007年11月,在南网范围内最早成立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培训评价中心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公司***组对培训评价工作体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整合机构、理顺体制,不断提高公司培训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整合资源 将原桂林电力疗养院及电力宾馆重组形成桂林培训中心,与重新投资改造扩建的北海培训中心共同作为公司级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利用退运的220kV柳北变电站改造成柳州培训基地,依托电科院技术力量和科研设施建成南宁培训基地,作为公司级技能人员培训基地。

理顺管理关系 将桂林、北海培训中心由酒店经营模式转制为专业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实行“分公司管理、子公司运作”的管理模式,明确其主要承担公司培训的工作职责及定位;对柳州、南宁培训基地实行属地化管理。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对四个培训基地下达年度培训计划和任务,对培训教学业务进行指导,并对其完成的培训任务质量进行考核。通过机制的创新,培训基地自身的基础建设和规范管理得到加强,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形成合力,成为培训评价实施的主阵地、主渠道。北海、桂林培训中心,南宁培训基地先后被认证为南方电网培训基地。

强管理,建立了高效运作的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评价中心深刻认识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基础是要建立一套职责界面清晰、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培训管理机制。为此,培训评价中心以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的建设,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支撑大培训大评价工作的开展。

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培训评价中心在国内电力系统率先引入ISO10015国际培训管理标准,开发培训管理手册。手册的制定使公司各级培训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化、程序化,使培训“需求-计划-实施-评估”4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做到培训策划、实施、监督、考核、评估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各项管理指标有据可查,培训项目质量做到可测、可控、能控,加速了培训管理“一体化”进程。

建设四级培训管理网络 培训评价中心构建“四级培训管理网络”,明确了公司、单位、车间、班组四个层级的培训评价管理职责,并把各工种一线员工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培训内容细分到各级负责,促进公司上下形成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实施、齐抓共管培训评价工作的良好局面。编制调度、变电、输电等六个专业124个岗位的《岗位培训手册》,使一线技能人员实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线技能人员缺乏学习目标、培训标准的难题。

规范各级培训实施流程 制定年度集中培训班计划管理办法,由培训评价中心统一负责实施公司集中培训计划,明确中心、主办部门、承办单位、送培单位的四方职责,并建立培训班准备、实施、结束3个环节的工作流程,扭转了以往部门办班各自为阵、管理不规范的局面。制定培训班办班作业指导书,建立起实施质量控制体系,将3个环节的21大项41小项工作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实现培训实施各环节可控、在控,确保走人不走样,执行不漏项。

培育优秀师资队伍开展大培训 培训评价中心在没有公司的电力院校、缺乏专职师资队伍的情况下,在公司系统选拔、培养了一支以内部技术技能专家为主的师资队伍承担教学培训、课件开发和技术攻关等任务,并给予相应的岗位和薪酬待遇。培训评价中心统一调度公司培训基地、师资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大教育大培训:以战略执行、安全管理、优质服务等为主题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促进了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地;以继电保护、变电检修等核心工种的高技能人员培训为抓手,大力实施技能人员培训,加速了一线员工技能实操水平的提高;推动职能管理培训、网络培训等全面向县级供电企业覆盖,促进了县级企业的快速融合。2008-2012年,公司层面共实施977期培训班,培训56702人次,见表1。

表1 2008-2012年培训计划实施情况

年度 期次 人次

2008 110 7333

2009 196 10179

2010 216 13160

2011 226 13350

2012 229 12680

平均 196 11340

累计 977 56702

求创新,有效激发员工队伍活力

培训评价中心深刻体会到,只有创建一个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从2007年底开始,在全国电力系统中,培训评价中心率先以提高员工培训内生动力为目标,以考核评价的结果运用为载体,构建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联动”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开展能力评价,衡量员工能力差距和培训实效,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工作;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岗位聘任挂钩,有效地畅通员工“能进能出”通道;把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联系,有效地实现薪酬动态调整、激发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大规模开展人才评价,并且通过评价手段,打破员工身份壁垒,这在全国电力系统中属于创新举措,2011年,本项工作荣获全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培训评价中心按照“先一线,后全员”、“先核心,后全面”、“先准入,后等级”的原则分步有序推进“新员工一年一评、老员工三年一评”和“规范接收安置先评价”工作。2008年首先完成近几年入企的1756名新员工综合考核评价,从派遣员工中招聘518人为合同工;2009年制定配套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岗位聘任挂钩,评价工作覆盖全部技能人员,有1260名老员工首次参加评价,370人晋升工资;2010年完成了供电类所有专业30个工种分级评价标准及题库的建设,评价工作首次延伸到县级企业,739名县自聘人员参加评价,录用了727人;评价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逐年提升,2011年评价由“工种”进一步细化为“工种+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从2012年起,逐步按具体的“工种+岗位”进行科学评价。2012年,对县级企业所有调度人员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进一步将评价工作向县级推进。

目前,分公司的新员工以及技能老员工评价工作实现全覆盖,县级企业技能员工评价也打开了局面。截止到2012年底,公司累计评价18769人次,通过应用考核评价结果,从派遣员工中择优招聘了1290人为劳动合同制员工,与727名县自聘人员签订合同,录用钦郊三家服务公司41人为公司派遣制员工,实现了人员“能进”。与此同时,经培训后二次考核评价仍不合格,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理:31名供电局新员工和14名县自聘人员解除了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协议,27名供电局老员工安排转出生产岗位,实现了人员“能出”。参加评价的员工有9324人次晋升工资,占比77.8%;有270人次降低了工资,占比3%,实现了待遇的“能上能下”。2008-2012年评价人次如表2所示。

表2 2008-2012年评价人次

年度 评价人次 人员“进口” 人员“出口” 晋薪人次 降薪人次

2008 1916 518 22

2009 3400 278 17 2252 79

2010 4944 1216 27 3207 131

2011 4441 635 6 3865 60

2012 4068

累计 18769 2647 72 9324 270

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使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升,促进了能力的提升,员工综合考核评价优秀率从2008年的17%上升到了2011年的34%。员工首次考核评价的不合格率从2008年的10%下降到了2011年的2%。在参加2011年南网系统技能人员素质测评中,公司在总共9个项目中,取得6个第一,3个第二。特别是30岁以下员工的素质潜能、专业知识甚至是技能实操水平都高于30岁以上员工。2012年9月,梧贺片区开展首届员工技术运动会,取得优异名次的员工有60%均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此说明,30岁以下新员工(基本都属于6薪以下)入企几年内,每年均参加能力评价,以考促学、以学提能,比30岁以上老员工三年一评的“压力”更大,由此转化成更大的学习动力,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速度更快。

抓重点,紧密围绕服务公司科学发展和人才成长

培训评价中心深刻认识到,要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效能优异”的员工队伍。为此,培训评价中心紧紧围绕支撑公司战略落地开展干部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9)

【山西省电力公司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出炉】3月,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要求,山西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制定并印发了《2013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2013年山西省电力公司干部教育培训重点是特高压与智能电网建设、“五大”体系建设和磨合提升、作风建设和***风廉***教育、道德修养与领导魅力、卓越领导力与执行力等内容。培训计划从4月份开始至9月份结束,共将组织11期,约600人次。(山西省电力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培评系统通过初步验收】8月22日,南方电网公司网络培训和评价系统设计项目初步验收会在广州顺利召开,验收专家组对系统设计项目交付的13项成果进行了认真质询和审核,一致认为该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同类系统中具有领先性,同意通过初步验收。培评系统承接公司人力资源职能战略和“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定位为公司人力资源域信息化“1+2”体系的专业系统之一。系统设计基于岗位胜任能力,面向31万员工的学习发展而设计,未来,公司所有员工都可以通过培评系统,开展岗位***培训、***评价和学习交流,实现了员工的定制化、菜单式学习,具有较好的驱动力和吸引力,有效促进员工的学习交流与能力提升,为公司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平台支撑。(南方电网报)

【国网管理学院:完善国际人才课程体系 提供系统培训解决方案】在近期的研究过程中,国网管理学院课题组系统构建了国际人才培训课程体系,在整个培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按照由“标准”到“课程”的研究逻辑,课题组对国际人才培训标准FLV(领导力、专业力、文化力)模型进行了系统解析,并分别对解析后的培训标准进行了课程内容匹配。同时,课题组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电网公司国际人才培训课程手册》,为将来课程体系的实施推广打下了牢固基础。另外,课题组遵照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按照学员特征、学习内容和现实条件三个维度对各项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筛选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建议,使得国际人才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更趋完善。(国网管理学院)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微博体系建设培训推进会议】10月17日,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在管培中心召开微博体系建设培训推进会议。公司各单位品牌建设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重点培训了当前舆论环境、公司微博体系建设要求和***微博运营知识。哈尔滨供电公司、大庆供电公司、绥化供电公司和供电服务中心四家试点单位汇报了微博体系建设试点经验。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微博系统运营的全过程管控,建立内部协同工作机制、横向考核评价通报机制等四项机制,强化内部协调联动,提高信息、答复事项时效,确保与社会各界实现有效互动,传播公司价值理念,树立良好品牌形象。(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

【中广核成立中国首家核电产业链培训联盟】中国首家核电产业链培训联盟11月21日在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成立,该联盟旨在提升核电建设者素质,以保障核电建设的安全与质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表示,此次号召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培训联盟,将有力促进各单位实现培训技术协同、管理协同、资源集成;通过统一培训理念、加强培训专业化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及专家队伍,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将得到有效提升。根据联盟组建协议,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等23家单位加盟,并成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中新网)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10)

中***分类号:G712.0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以电工教学为例,将原有的电工类实验室重新构建,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要改建、新建电工技训、电工设备检测与维修、可编程控制、电工布线、电气控制中心等。例如在电工布线实训中,设计一千个缩小的民宅照明线路布线室,学生使用的工具、装备等尽可能贴近职业事实。学生既要按电工操作规范进行布线,又要正确选择导线、材料、工具,避免了验证式操作,较好地实现了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

学校应考虑购置一些基本元器件、设备和必要的工具、仪表,仿照生产环境和维修现场,应逐步建成电子、电器、制冷制热、检测、用户终端等五大技训室并建成电子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学生组装、调试、创新设计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如电子门铃、抢答器、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在仿真环境中,学生对智能型、数字化设备进行测试、维护、维修;在反复测试、剖析、装拆的过程中,学生真正辨识电子电器系统内部的结构。

通过创新型实训项目,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均衡发展。

2.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

通过走访其他学校、科研单位,深入工厂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确立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高实训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使之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学校应专门辟出至少1200m2的室内场地供建设之用,划出专项经费组建实训基地,建设小组,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与企业实际生产结合,选择性购进工业加工型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等设备及高配置的计算机,利用UG、CAD/CAM等辅助设计中心,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大类各专业的实训需要,而且专业教师利用该中心进行数控控制电路的研究,与有关企业正密切接触有望达成生产加工产品的合作协议。在这些基本具备的时候,逐步申请中职实训精品专业。

3.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联系,校企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所联系企业应考虑实训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在联系、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能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按排上的压力,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建立模拟就业系统,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备就业制。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学校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室)、车间等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主管教学校领导分管,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学工作部、分专业(系)制定,实训中心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实行7天无休制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着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

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才能正常有序,设备维护才能低费用,自始至终对学员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确保人身安全无事故。

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要组织教师针对中职教育特点,编写材料、电子、模具、金工、数控等实训教材、指导书,要使得课本具有很的针对性、实用性,合乎中职学生认知结构;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协调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总结

建设青岛机械工业实训基地,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解决各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等必将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学分制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试点,不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基地的管理和教学,总结推广经验、扩大基地的辐射功能。为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11)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2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Group System Based o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ake Xinj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YE Jianfeng

(Xin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Urumqi, Xinjiang 83140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to change the corresponding personnel, especially traffic colleges, how to establish the wide field of electromechanical platform as the bas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various relate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aiwan based machine level. Combined with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Xinjiang rail transit specialty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key project of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raining system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latform is carried out.

Keywords electromechanical platform; electromechanical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system

0 引言

改革_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而交通职业教育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专业格局过程中,往往忽略对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和重视,在基础技术的传承和推进上面临薄弱的境地。但随着现代工业4.0的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深刻变革,机电技术在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紧紧围绕综合交通的框架和体系,合理设置机电专业及专业群,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机电专业在交通类院校中起到基础性、平台型、交替发展的作用。根据全国现有的交通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急需机电专业群的建设作出探讨。

1 机电专业建设理念及规划

1.1 建设理念

机电类专业发展将以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紧贴市场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与教学资源,为综合交通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1.2 专业规划

一要针对西部,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积极调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地方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二要客观分析学校可调动和拓展资源的可行性,对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进行深入分析;三要准确定位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以满足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四要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水平。

因此,综合整体考虑,学院的机电平台类专业中长期专业设置规划如表1、2所示。

2 课程体系建设与评价

2.1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目标实现的一种直接方式,目前大多采用企业调研、专家座谈、课程开发会等过程来开展,表象上看非常贴合于实际的工作场景当中,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技术的时效性问题,现场的工作技能要求是否符合3-4年后的发展趋势;二是过于就技术谈技术,容易从本位出发,导致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于广泛,因此,设计1个平台课程,做好平台课程的建设工作,是关系专业群的教育质量。这个平台课程是根据所面向的所有专业共性和特点开发,具有基础性,变革型弱,适应长期的技术技能要求,可加大力度建设。

依据课程平台建设的理念,开发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电工电子平台课程、自动化平台课程。如***1、2、3所示。

2.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在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每个新开发专业必须建立在平台课程体系之上。专业核心课程贴近工作岗位实际,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例如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根据岗位任务分析,得出8大岗位要求,又根据岗位要求,设计屏蔽门、电梯维护、车站集控系统操作与维护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如***4所示。

3 机电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3.1 平_实践条件建设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同样分为平台时间条件和专业岗位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平台实验实训条件根据三大平台课程为根本依据,以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为理念,建设机械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自动化实训中心。如***5、6、7所示。

若能较快完成机电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将有力的推动机电基础平台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专业的发展,只要任何建立在机电一体化上的专业,都能快速介入并取得成效,机电类专业须往电气,控制方向发展,以配合轨道类专业的建设,因此,有了机电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支持后,其他新建专业只需建立专业特征实训条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功能单一。

3.2 专业实训基地

完成机电的中长期规划后,依据建立的课程体系,在机电实训平台上,开展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机电类专业岗位驱动型实训室。以下以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为例说明,建立以下专业方向实验实训条件,如***8所示。

其中,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室和轨旁设备实训室,由理实一体教室的方式来建设,配线室与通信基础实训室需进行详细设计,室外练功场需联合工程技术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联合建设,满足轨道类专业所有室外作业的需求,ATC综合训练及ATP、ATO的训练可与运营专业建立地铁模拟沙盘来完成建设需求,运营专业的技能训练大部分都可以使用控制专业的实验设备完成。该实训结构基本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实训需求,若要举办铁道通信信号类专业,需要再根据场地实际进行优化,联合工程、车辆、运营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进行建设,在此方面,仍然要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

4 结束语

总之,机电专业在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各专业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愈发明显,只有不断推进专业体系的优化,充分认识机电类课程和实训平台的重要性,加强对课程、实训实验条件、师资等各方面的建设,才能打好特色专业的基础,专业办学才不会脱离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宗旨。同时这样的研究应是多方面的,在后续的研究中,仍要在实践中对各专业的课程融合、实训资源共享、资源库建设及训练项目开发等方面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洁,唐育正.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39-40.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电工实训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大全,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老师工作方法,六年级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同时还要对学生在毕业关键时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发展负责。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就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拿出更多的时间,付出

学习

班干部竞选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班干部竞选大全,内容包括班干部竞选稿精选,孩子竞选班干部发言稿。

学习

中秋国庆活动主题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国庆活动主题大全,内容包括中秋国庆节活动主题名称,中班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活动方案。1)以“中秋节、国庆节”为契机,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在顾客及供应商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借助“中秋节”

学习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大全,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报告,大学生创业项目调查报告1500字。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的xx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

学习

产品营销策划书范文(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营销策划书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手机营销策划书范文,大学生营销策划书范文。产品营销策划书范文一、策划书的分类策划书一般分为:商业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广告策划书、活动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网站策划书、营销型网站策划

学习

监理竣工汇报材料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监理竣工汇报材料大全,内容包括监理竣工汇报材料,竣工验收监理汇报范文。5、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6、工程建设基本信息:工程概况信息表、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名

学习

实习幼师学期个人总结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幼师学期个人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幼师实习月总结,幼师实习周记心得与总结。针对一日生活各环节,制定明确,具体的常规要求,并通过师范,讲解的方法让幼儿明确,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常规要求,这样,幼儿的生活,学习常规让大班跨进

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大全,内容包括幼儿园大班周计划重点安全教育,幼儿园大班第一周的周计划内容。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将数学也融入到幼儿生活和游戏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日常中简单的问题,如走楼梯

学习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市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通用10篇。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学生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动力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

学习

保健品晋升主管大全

阅读(21)

三是实施合理分权,达到授权与控制平衡。公司、部门、班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力传达至每一位职工,真正实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在生产任务、检修任务执行过程中,公司充分授权,以利于责任部门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

学习

团总支汇报材料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团总支汇报材料大全,内容包括团总支事迹汇报材料,团总支工作总结汇报。雷管车间是从事雷管生产的十一厂最大车间,现有员工181人。车间***总支一个,隶属***支部4个,***小组8个,***员42名,占员工总数的23%,分布在车间各个重要生产岗

学习

班主任工作重点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工作重点大全,内容包括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每周工作重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策略与方法。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老师,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

学习

建筑成本管理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成本管理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论文内容概括,建筑成本管理的总结和心得。

学习

小学辅导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辅导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小学辅导内容大全100篇,小学学习辅导记录20篇。充分利用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回到中队进行进一步具体、细致的教育,每周的班队课,针对常规、环保的最好时机,这时侯不同的观点对对碰,总能碰撞出文明

学习

活动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社区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志愿者服务活动心得体会。这次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在许多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学习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0字,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诊所。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

学习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信息化2.0培训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习

酒吧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酒吧培训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酒吧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去酒吧的危害心得体会。在实习报告的最后,把我酒店管理实习的所有总结成一句话:一开始我就爱上了酒店文化,现在我依然爱,并且爱得更深沉!

学习

勇于担当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勇于担当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勇于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2篇,勇于担当心得。增强担当意识加快实现周口崛起,是全市***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这是市书记徐光在为全市领导干部作***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报告中提出的鲜明要求

学习

巡视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巡视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学习巡视心得体会,巡视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最好。要积极主动抓好整改。坚持把巡视组反馈意见当做“一面镜子”,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主动接受巡视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确

学习

护士专业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护士专业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护士专业心得体会,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心得体会。1.1.12缺乏完善的资质认证标准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助产士资格认证体系。现在助产士执业资格是在护士执业证获得的基础上,通过母婴保健技术考试

学习

数控铣实训总结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数控铣实训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数控铣实训总结300字,数控铣生产案例型实训教程。4、学会排除机床电气及机械方面的一般性故障。5、熟练操作数控车、数控铣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6、能初步使用加工中心机床,了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