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反思范文1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加快幼儿的游戏进程,这些都离不开教师提供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充分准备。中班孩子与小班相比在游戏中角色意识增强了,对于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该怎样在角色游戏中提供孩子需要的、适宜的材料呢?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前段游戏的观察和反思:上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超市”区角游戏内容,创设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可以根据物品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又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角色交往。但对游戏过程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存在几种现象:(1)学期初我发现每次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物品的摆放漫无目的,随意性很强,虽然货架上明确地标识了,但幼儿摆放时并不会根据货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于是我们在货筐里贴上了货物的照片,让幼儿有目的地一一对应。经过再次观察我发现,让幼儿仅根据***片进行摆放,好像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把货物依照***片对应,很快就把所有货物都分完。(2)娃娃家的幼儿喜欢到超市购物,游戏一开始,大量顾客会一齐涌向超市,并会买回一大筐用不上的食物,教师问:这是什么?买回去干什么?幼儿都回答不出。此种状况使超市紧俏物品早早被抢购一空,给超市员工整理工作、购物秩序造成极大的影响,为缓解幼儿只买菜不做饭的状况。我设计了买菜购物单、添置了购物袋(小型的手提纸袋,里面只能容纳3-4种超市货物),让幼儿手持购物单、提着购物袋购物,使幼儿购物成为有目的的行为。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我发现了新的情况:娃娃家的孩子一如既往地热衷于买菜,一会儿出来买一次,一会儿又来一次,虽然在买菜过程中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了交往,也通过交往使幼儿知道了这些物品的名称,初步建立了目标意识,但买回家的菜一大堆,孩子并不会烧成一桌子的菜,不是堆放在一边就是塞进冰箱里不知道如何处置。
当我观察了幼儿活动过程,我认为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游戏场景,使幼儿游戏中融入教育元素,对中班数学教学、秩序教育能起到推动的作用。
调整策略如下:(1)按原有层次为筐外***片提示放入相应的材料,对部分幼儿没有挑战性,现增加难度:其一,增设货架,本学期班里新增了大量超市货品,并按照超市分类方式将物品分为:生鲜新添商品包括鸡腿、牛肉、虾、鱼等,海鲜柜新添螃蟹、龙虾、小黄鱼、鱿鱼等,果蔬柜新添西兰花、西瓜、桃子、猕猴桃等,仿生类柜新添红烧肉、粽子、草莓、南瓜、花生、西兰花、小白菜等,西点柜新添蛋糕、寿司、饼干、面包圈、蛋挞、披萨等,玩具柜新添手偶、布偶、玩具提包等,数量多达40余种。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喜好。这些新增的货物制作精美、结实耐用、操作安全、富有童趣,极大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超市商品应有尽有。孩子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游戏兴致大大提升,接园时纷纷邀请爸爸妈妈到超市参观,并为家长一一介绍,看着孩子欣喜的容颜、家长赞许的笑容,我的心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些新增物品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而且为幼儿摆放材料增加了难度,使收放材料环节的有效性、教育性再次提高。其二,创设摆放***。货物种类、数量增加虽然提升了摆放难度,但同时会衍生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将物品按照货柜分类摆放,并重新制作了标志,在标志上融入数字配对(标有数字1的盘子必须放到1号货架上)、颜色配对(红色标价的物品必须放入红色货架上)、***片配对(将繁杂的商品摆放好后制作成照片,供幼儿收放材料时进行比对)、价值配对(5-10元的商品放到1-2号货柜上;10-15元商品放到3-4号货架上,15-20元商品放到5-6号货柜上,需要散称的商品摆放在离收银台稍远的桌面上,以免排队过称影响收款进度)。增加了摆放难度。凡此种种不但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还为幼儿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挑战。
解决第二种现象:(1)制定相关游戏规则,使超市购物有效、有序。超市新增商品以颜色鲜亮、数量众多、款式新颖、好玩好看诸多属性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为缓解超市购物“高峰期”的压力,我们引导娃娃家的人员游戏开始时先做些自家的事情,如除尘、洗衣服、给宝宝洗澡、带宝宝看病、去餐厅吃饭,等超市营业员归置好货物可以开张后,顾客才可以提购物袋协同购物清单进行购物。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还使超市容量压力降低,使超市工作人员时间利用率最高、超市空间容积率最大化。(2)使游戏情节接近生活,超市内适当投放仿真货物。我们投放了一块一块红烧肉、切好的披萨、盛好的八宝粥、半块的西兰花等,这样使“顾客”买回的部分货物不用进行再次加工,可以直接下到锅里制作晚餐。此种方法制作出的菜品形象、逼真、卖相好,不仅可以提升“妈妈”、“爸爸”的做饭兴趣,还可以使成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混搭使用,使“小家”的餐桌文化得以提升。其次,对购物单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依据超市商品重新分配的方式把购物清单分成不同的类别(主食类、生鲜类、西点类、海鲜类等),并以表格形式投放给顾客,顾客只需在需要购买的商品后打钩,一次购物只能买4-5种商品,不用的商品还回去一个打一个叉,但可以再次购买一个新物品。这样不仅超市的货物不会被抢购一空,避免孩子把冰箱里塞得满满的,占用资源,还能激发幼儿主动思维,根据买回的菜进行再加工、再搭配,如切丝、切块等,将材料的“明示”作用变为“暗示”,把幼儿兴趣点转换到另一个内容,从而减少一直买菜的现象,使购买的物品被高效利用。
只要有心不难发现:小小案例中可以发现自主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随手摆放一些材料让孩子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戏中有观察,游戏后有讨论,反思后有调整,如此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一个孩子喜爱的,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活动。总之,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情节的推进则需要教师随时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不断调整,提升孩子们的游戏经验,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丰富语言和情感交流,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2
【关键词】游戏;德育
【abstract】the game be the kid's disposition, the good game can promote kid mind and body health development.each game all demand teacher exactitude leading, scoop out latent of education factor, especially the kid's moral qualities education can't neglect.the teacher want at kid fancy of hold tight in the game activity virtuous teach of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the kid is good behavior habit and exactitude of right and wrong view.
【key words】game;virtuous teach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孩子为了游戏或者说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特别提出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1.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由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可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愿望,满足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在角色游戏中,由幼儿自己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自觉克服达到目的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性及守则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2.表演游戏中的德育
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和游戏动作进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也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童话故事的内容。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请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以便于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三只蝴蝶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儿去模仿学习的;三色花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也是幼儿应该克服的毛病。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能够亲自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增强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儿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乐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3.结构游戏中的德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想象活动,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构思再动手造型,然后达成构思,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会积极地、***地、全神贯注地摆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克服一些困难,认认真真地去做,失败不气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自然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轮流使用结构材料的习惯,幼儿在游戏时,常常需要互相协商交换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4.智力游戏中的德育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智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它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长大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才。
5.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3
关键词 各年龄班 角色游戏 发展特点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70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ge
Class Children's Role-playing Games
TIAN T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s,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He'nan 457000)
Abstract Role-playing games is quite typical of early childhood form of the game,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s favorite. All age classes of children to follow their own will,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of life, with real toys or alternative materials, through imitation or imagination, creativity reproduction of social life around the scene. With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creasing levels of children in all age classes, aspects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s also growing, so they presented levels of role-playing games is also growing. Analysis of these features will help preschool teachers carry out target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Key words each age class; role-playing game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深受广大幼儿所喜爱的,颇具典型的游戏形式。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遵循各自的兴趣意愿,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玩具材料,采用语言、动作、神情等一系列的手段,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中的情景。随着各年龄班幼儿生理和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生活体验及知识积累等方面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他们所呈现的角色游戏水平也在不断发展。 对这些特点详细分析,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并深入幼儿园一线,观察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情况,认为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大致呈现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 游戏主题内容从日常生活的主题到社会关系的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受幼儿的环境背景及个人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倾向于开展反映日常生活的主题,而较大的幼儿则更多地选择反映社会关系的主题。
小班幼儿最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和爸爸、妈妈组建的家庭生活经验。因此,“娃娃”成为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娃娃家”成为幼儿园小班最初开展的游戏主题。幼儿经常在“娃娃家”中模仿生活中爸爸、妈妈照顾他们的情景,如:模仿“妈妈”拿着奶瓶喂“娃娃”。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除了家庭,幼儿园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生活、学习的场所。他们在“幼儿园”这一游戏中,按各自的兴趣意愿,再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活动,“幼儿园”也是小班幼儿乐于接受,非常喜爱的游戏主题。可见,小班幼儿无一例外地对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主题内容感兴趣。当然,在游戏中小班幼儿仅仅模仿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成人操作物体的某个片断动作,角色的行为及动作有比较大的随意性。
中班幼儿不仅仅对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娃娃家”及“幼儿园”这些反映日常生活的主题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反映社会关系的一些主题表现出初步的兴致。日常生活的主题,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内容要比小班幼儿深刻细致。不在局限于简单的操作玩具,而在游戏中表现出对于玩具的形状、颜色、基本特征的认识,并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分。即使是同样反映“父子”、“母子”的关系,他们不仅反映不同人物的活动及人际关系,还注重情感交流。对于一些反映社会关系的主题游戏,如:“超市”、“理发店”等产生好奇,但往往因其生活经验的不足,开展这类主题的游戏稍显单调且不易长时间持续,如:幼儿在“超市”游戏中,只会简单的物物交换,当涉及到需要找零钱、称重量等问题时,幼儿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中断游戏。
大班幼儿因其思维由直觉行动转为具体表象的思维模式,且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及知识经验。他们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不再囿于日常生活的相关主题, 而会更多地选择涉及社会关系主题的游戏,像“奥运会”、“地震”这样的主题则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儿。
总体来说,幼儿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跟其生活经验及才智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即不断地复杂化,从在日常生活主题中简单的模仿成人使用物品的动作,到在社会关系主题中创造性地再现社会人之间的关系。
2 游戏的目的上逐渐有较明确的计划性
各年龄班幼儿在角色游戏目的性的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即由随意性较大过渡到想一点做一点,再逐渐到有比较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小班幼儿往往不会事先考虑自己的游戏内容,而是看见什么玩具就去操作什么,即没有明确的目的。且因控制能力弱,社会化发展不够,时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轻易放弃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小班正在“做饭”的幼儿,听到“嘟嘟”汽车的声音很有意思,便毫不犹豫地丢掉锅子和铲子,去玩“开汽车”了。频繁地更换玩具和材料是小班幼儿没有计划性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发生纠纷的一个导火线。
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已开始对自己将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有了初步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尽管这样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是非常简单的,且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随时调整转换的,但毕竟不同于小班幼儿的毫无计划,而是想一点,做一点的。开始游戏时,中班幼儿对角色分配上便显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试***理解角色的意义,尽力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在玩“开飞机”游戏的时候,中班幼儿不在是只满足于“咻咻”地学飞机飞,而是表现出对开飞机过程中各个角色分配上的兴趣,并力***理解各色人物活动的关系。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在角色的分配上常常发生纠纷。
大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其目的性表现得更加明确。 他们能自己协商着分配角色,安排游戏情节,遵守角色的规则,为顺利开展游戏解决一些问题。如:“医院”里来了很多“病人”,“医生”和“护士” 两人都准备给“病人”打针,而“医院”里总共只有一个针管,为了达到目的,“医生”转而为打完针的“病人”开药方,从而使看病这个预先目的得以完成。大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候,往往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这是其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的一个表现,而此时,对于游戏规则的不同理解往往会引起一定的纠纷。
3 幼儿之间相互关系:从现实中的同伴关系到游戏中的角色关系
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其二是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各年龄班的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及才智的丰富,在角色游戏中,逐渐能摆脱现实同伴关系的干扰而全身心投入到角色关系中。
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 他们还不能准确把握角色,对于角色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他们常常各自操作玩具材料,相互之间很少有联系,幼儿的现实关系超过游戏中的角色关系。 如:正在扮演“妈妈”的幼儿,听到有小朋友叫她的名字,便立刻扔掉“娃娃”去找小朋友玩了。
中班幼儿开始注意到角色之间的关系,力***去诠释好角色的意义和任务,已经能够区分开现实中与同伴的关系及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区分还不够稳定,有时会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角色混淆”。如扮演“营业员”的幼儿在依次给排好队的顾客结账,当“顾客”要求“营业员”多给他一瓶牛奶,并承诺明天会带糖给他吃时,“营业员”只迟疑了一下,就多拿了一瓶。
大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已经能够明确角色之间的关系,并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同伴关系的干扰。他们努力而忠诚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只为实现共同的游戏计划,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协商活动,参加同一游戏的人数越来越多,游戏组合规模逐步扩大。
4 游戏替代物的创造力不断增强
各年龄班幼儿在利用替代物材料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即从没有创造性:以相似物为主,到有一定的创造创造意识:物体的范围扩大、相似性减少,再到大量的创造性活动:以动作和语言逐步替化相似物。
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不能对游戏替代物材料有很好的创造性,通常是由与实物相似的玩具材料充当,如用玩具“娃娃” 替代自己的宝宝,他们在拿到一个新玩具时,喜欢摆弄它们,但是对玩具的玩法几乎没有创新,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很少有扩展性的操作,即使有也是简单的变化,且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有时材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随意摆弄的工具罢了,几乎脱离了材料固有的使用功能。原因是小班幼儿的动作主要是由视觉映象唤起或由事物表象来调节。 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但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也只有依靠物体的刺激及家长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进行活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虽然还有以物代物的情况,但是他们已开始用不相似的物体做替代物材料。种子用碎纸片代替的情景,说明幼儿已开始认识到物体所代表的意义而不是物体的本身,这是一个质的进步。可是中班幼儿的思维还是不能脱离具体物体,他们的想象、回忆、联想等都还需要一个具体物体作为支撑物,来引起他们的一系列行动,使曾经感知过的东西能再现出来。对于反复操作过多次的活动材料,他们不再满足于原来的常规性的玩法,而会尝试着探索一些新的玩法,能积极主动地调动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不断地变换角度进行试验。
大班幼儿能够有效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出现了大量的创造性的活动。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仅在游戏内容上想象力丰富,在游戏活动的替代物材料上也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当没有实物出现的情形下, 会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意思,如“娃娃”饿了,放声大哭, “姐姐” 、“妹妹”在都找不到牛奶的情形下,就做端着奶锅的动作且对“娃娃”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们在给你煮牛奶呢,一会就好了。”用动作和语言代替实物,这表明幼儿已真正注意到事物的意义而非表面的物体。说明他们的直觉结构改变了,对于他们来说,物体的意义比物体本身更为有意义。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利用动作和语言来代替实物,可见幼儿此时想象力丰富,充满了创造性。
本文对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特点做了初步的概述,尽管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但因影响幼儿游戏表现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故深入研究其规律性还需继续付出大量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正可.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差异[J].幼儿教育,1988(3).
[2] 黄娟珍.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及其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1998(6).
[3] 鲁晋.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J].幼儿教育,1996(12).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4
一、把握锲机,立足园本
我们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教科研组长及年级组长为核心成员的园本教研领导小组。首先在立足本园实际的基础上,针对幼儿园的师资队伍状况、幼儿园现有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讨。同里文化源远流长,古镇的小桥流水、民间艺术比比皆是,工艺品琳琅满目,节假日同里大街小巷、各大景点更是热闹非凡。结合我园苏州市“十二五”重点课题《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我们确立了园本教研活动的总体规划:民俗文化元素融于幼儿园角色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学习。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强调: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的练习和实践的机会。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可见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积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有效互动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我园本次的园本教研活动定位在大的民俗文化课题背景下对于角色游戏的关注。因此,我们老师在给幼儿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的时候,充分考虑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筛选和设计,尝试在角色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更加乡土化、民俗化、生活化。
二、仔细推敲,反复实践
在建构了本次教研的总体框架后,我们的核心组成员每人领导一组教师开始了实践的探索与问题的查找和反思。教研活动采取分合相间的方式,既有教研现场的集体讨论交流,又有教研中个体***思考的表达。从角色游戏内容的生成、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挖掘到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指导进行研讨,老师们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了解到其他老师的观点。他们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查找资料、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不断地进行理论的学习。
有了理论的支撑,老师们对每班的角色游戏区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创设,积极寻找民俗文化和幼儿园角色游戏更好融合的生长点与结合点。从游戏的生成、材料环境的创设到游戏的介入、指导,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老师探寻、思考的着眼点。在组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各展所能、创意不断,开发了特色游戏项目。如:热闹的喜糖铺子、逼真的古镇小吃店、活灵活现的水乡表演、琳琅满目的特色工艺品店。。。。。。收集了各种本土资源,如:芦苇、稻草、麦秆等,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很多东西取材于生活,实并不需要花大钱去买,只要我们平常留心观察收集周围废弃的材料,我们都可以将之变成宝!核心组成员也定期地召开“协商会”,把近期工作的重点、感悟到以及碰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交流磋商,寻找对策,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三、师幼双赢,体验快乐
在民俗文化元素融于角色游戏的园本教研实践中,我们辛勤地付出着,却也快乐地收获着。本次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经历着由单一粗浅到逐步成熟多样的历炼与蜕变。在以角色游戏为主题的园本教研中,老师们能够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并在此过程中缩短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使理论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还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1、提升教师实践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丰富的园本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民俗文化融入角色游戏的开展,在老师们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获得了理性的提升。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细心发现游戏中的问题,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更让我们全体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园本教研的活力、魅力所在!我们从问题与需求出发,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澄清我们在开展民俗文化角色游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原有的角色游戏经验上梳理出民俗文化特色角色游戏的理性思考,进而运用于实践,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成长。
2、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在呈波浪式前进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练就了一双慧眼,从幼儿生活出发,挖掘本土物质资源,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在制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幼儿的动手动脑,体现的是幼儿的意愿和创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整合同里的特色小吃、婚庆习俗、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内容,开展富有本土特色的角色游戏实习场。孩子们能任意组合、加工,能变出多种玩法,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这样的游戏活动锻炼的是社会往、口语表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规则,是孩子们所认可的,他们是游戏发展中真正的小主人。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也感受着家乡的美丽。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5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1.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2.表演游戏中的德育
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和游戏动作进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也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童话故事的内容。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着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请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
3.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6
一、细心搭建游戏区域,帮助幼儿合理游戏。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和道具)”。3-6岁的幼儿好奇、好动、又好问,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富于想象力,喜欢扮演某一角色,喜欢摆弄玩具,但不同年龄的孩子又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角色游戏教育功能,开设不同的游戏区域。
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因此小班不必开设过多的游戏区域。到了中班,幼儿不仅爱玩游戏而且会玩游戏了,他们有一定的想法,会自己选择角色,***游戏。在游戏中也逐渐形成了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所以,中班的游戏可以稍微丰富一些,在保留小班游戏区域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展出其他一些游戏区域,如理发店、健身房等。大班幼儿已能自主进行交往,并能自己处理一些小问题,他们不愿待在娃娃家进行游戏,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于是,随游戏情节的深入和发展又可以增设医院、照相馆等游戏区域。由于角色游戏的活动性较高,所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尽量找些宽敞的地方进行游戏。
二、耐心提供游戏材料,帮助幼儿探索游戏。
“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所以首先,教师得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随着年龄的提高,可适当提高制作难度,如可请幼儿先剪裁,然后自己设计包装纸,再进行包装。在游戏中,不应单纯的将我们老师精心制作的现成的美食放置在游戏区里供幼儿进行单纯的买卖。通常在游戏中,幼儿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的,但我们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游戏时要爱惜玩具,不许将材料拆开、弄坏,这就大大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所以,不要有过多的限制,也不必过于追求材料的逼真,而是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动手去探索。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如在超市游戏中,可适时根据主题增减材料,以保证材料的新颖有趣。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新鲜材料总是充满这兴趣的。又如教师在“百宝箱”里无意投放了些墨绿色手揉纸,有次在游戏时发现。甜宝贝一会儿功夫幼儿就把这些材料拿回贝贝家,制作成非常逼真的茶叶来,由此可见新鲜材料对他们的吸引力有多大了,他们的创造力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了。
三、精心营造游戏氛围,帮助幼儿自主游戏。
首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的区域进行角色游戏,幼儿有这样自主选择的意识,表明了其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同年龄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小班幼儿有着模仿成人活动的愿望,但还不会明确提出玩什么游戏,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并去实现它。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使劲地切菜,便可启发说:“你这么忙着切菜,给谁吃呢?”、“你会切菜,还会烧饭吗?”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思考这个模仿动作,应包含在什么主题的游戏中。
其次,尝试让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只是热忠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身份,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如一个当超市营业员的小朋友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去别的游戏区游荡时,这时教师可扮演顾客来到超市购物,并故意说:“超市的营业员跑哪里去了呀?顾客来买东西都没有人接待了!”教师通过参加游戏的方式提醒幼儿,可保证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四、恒心参与游戏角色,帮助幼儿正确游戏。
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教师参与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使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时,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要把握好动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如一个总爱充当主要角色的幼儿,他的主意多,也会支配别人做事情,有组织活动能力,但对人态度不够和气。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一方面可继续发扬他的长处,另一方面要帮助他克服缺点,以游戏的口吻提醒他:“你很能干,如果你说话的时候能再温柔些,做事的时候能多听听别人的想法,那你的朋友就会更多哦!”又如一个非常胆小、孤僻的幼儿,很少参加游戏,只是拿个玩具,时而摆弄玩具,时而看着别人玩。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可以手拉着手去参加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或者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他一起游戏,慢慢地,他就一定会和其他幼儿接近,一起游戏。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角色游戏反思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