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工作汇报集锦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1

关键词: 英语 词汇 语境

语音(Pronunciation)、语法(Grammar)和词汇(Vocabulary)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语言最基本、最主要的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1]。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发展。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词汇的掌握,在语言技能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汇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谈谈怎样通过语境掌握词汇。语境,顾名思义,指的是语言的使用环境。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利奇所说:“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No context ,no text.”

一、语境的理解

语境即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何自然,1997)[2]。语言语境分为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和语言语境。各种语境的正确把握,对正确理解词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通过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在自然的语境中学习词汇,不仅能确保获得确切的语境、正确的用法,还有助于记忆,使学习过程更为轻松。Beheydt(1987:106)指出:“无论是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学习者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词汇学习必须在上下文中进行。”[3] 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词汇词义广、变化多,教师要启发学生进入逼真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掌握英语词汇。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就是在一定的语境内,充分考虑这个词背后影响词义的各种因素,使该词在一定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得以定位。这样,习得者能够看到词的实际运用情况,容易记忆和理解词汇,而且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词的具体用法。

1.语言语境

(1)词汇语境

词汇语境主要指词语的搭配。词汇的搭配不同,词义也会不同,词义受词汇语境的制约。如heavy一词,heavy snow 大雪, heavy traffic 拥挤的交通, heavy load重担, heavy work繁重的工作, a heavy smoker烟瘾大的人, a heavy heart沉重的心情, heavy movements 迟缓的动作, words heavy with meaning涵义深刻的话。

(2)语法语境

语法语境指一个词所在的句法结构。英语词汇中一些词受固定的语法结构制约,同一个单词,所处的句型结构不同,或是词性不同,就有不同的词义。如access 一词,可让学生体会其在下列句子中的语义变化:

The place is within easy access.(“达到,进入”) 那地方很近便。

Our access to history is mainly through writing.(“通道,途径”)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通过阅读文献。

Everyone can access the data from this public computer.(“存取”) 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台公共计算机上读取资料。

(3)言语语境

言语语境指通过言语背景帮助理解词义的特定意思。如“Be a man! Don’t be a chicken”中,根据语境推测,“chicken”是“胆怯的人,懦夫”。因此,词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下文决定的,这类上下文语境就叫言语语境。

2.非言语语境

非语言环境指话语发生的语言之外的环境,非语言环境也可称为情景上下文,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词的意义,如社会背景、语言情景、具体事件及讲话方式,等等。非语言语境又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背景不同,对词义的理解也不同。例如:

A Fleet Street cynic discounted the story. 英国报界冷嘲热讽的手法使这篇报道大打折扣。

Fleet Street 不能理解为“舰队街”,伦敦的Fleet Street 以报馆集中而著称,这个词可以延伸为伦敦报界。单词cynic 作名词,含义是“愤世嫉俗者”。所以,有的词的词义取决于所属语言的文化背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理解单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的意义,以免使用不当,造成误会。

三、结语

语境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英语词义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语境理论和语境知识丰富词汇教学方法,将词语和具体的语境相联系,不仅要讲词的基本意义,还要重视词的语用意义,即语境意义,让学生通过语境了解词汇的含义。充分利用教材,创设与利用语境,使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成为情景中人。

参考文献:

[1]Carter R,McCarthy M.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Longman,1988. 04.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2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

中***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3日

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具有风险低、流动性高、收益稳定、占用经济资本少,可以为经办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和保证金存款等优势,一段时期以来,该项业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品种之一。但是,贸易背景真实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业务的健康发展,潜在风险亟待关注。

一、认识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承兑申请人的付款委托,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对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贸易背景真实性是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基本要求,是合规经营的基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贸易背景不真实会导致银行信贷规模虚增,尤其是当企业资金链断裂时,银行方面的风险敞口增加,随着风险的不断暴露,处理不当会带给商业银行巨大经济损失。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让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建立在真实贸易背景基础上,既是内外部监管***策的要求,也是防范票据风险的重要措施。

二、贸易背景真实性不足的主要表现

企业承兑总量与其经营规模不匹配;前后手之间的交易不合理;购销合同或增值税发票虚假、购销合同或增值税重复使用多次开票;合同、发票、汇票的日期、金额和双方名称的逻辑关系不合理;承兑保证金、汇票到期解付资金不是承兑申请人自有资金;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利用关联交易开具符合银行合规性要求的“真”合同和“真”发票,但实际为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

三、贸易背景真实性不足的原因及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压力逐年加大,经办机构在业务考核压力下,对一些产品的营销未考虑客户的需求,而是从完成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等经营考核指标出发向客户搭售,导致放松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也为少数客户套取银行信贷资金提供可乘之机;二是经办人员工作不细致,没有认真审核贸易背景资料的合规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确认;三是当前经济下行,部分客户资金流动性减弱、抗风险能力下降、违约概率增大,急需周转资金,个别客户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单纯将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套取银行信用。

为贸易背景真实性不足的客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能导致银行资金脱离客户的实际经营。同时,因客户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可能导致信贷资金不能按时收回。

四、判别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几种方法

(一)从客户的银承业务总量与经营规模的匹配程度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需要分析客户承兑总量是否与其基本需求一致,从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总量与客户经营规模的匹配度上整体考量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一方面通过查询人行征信系统,统计客户在各家商业银行累计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量;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根据其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和增值税率,判断客户实际的采购支出金额,结合客户其他信贷业务分析其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总量是否与采用银承结算方式支付的货款金额相匹配;另一方面分析客户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是否超过其当年或同期经税务认证的进项增值税发票含税金额。

(二)通过审核交易合同和发票识别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交易合同,要关注客户所签购销合同是否符合其经营能力和经营规律,需要注意合同标的物是否属于该客户的营业范围,标的物价格是否在市场合理范围内,交易双方是否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是否具有交易该类合同标的物的合理性。查询发票真伪,可以实地走访开票税务机构或拨打“12366”纳税热线电话,需要核实发票是否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购买,所提供发票或开票金额与税务机关采集信息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增值税发票先开立后作废的现象。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3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口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四、六级作文和课堂作文练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和效率的。记忆词汇缺乏语篇联系性、英汉对译式存记、复用式词汇有限等。在正式文体中使用大量的口语和汉语结构表达式,说明其语言句式结构规则和词汇知识与规则的储存是相互割裂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缺乏相关情景交际应用的巩固和内化,从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的合理复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到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即中国传媒英语的阅读与欣赏。首先,中国媒体英语除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之外,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秀丽河山、遗产等。而且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偏重。有的以介绍中国的***治、经济动态为主:有的则以中国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媒体英语的专栏性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的英文报刊杂志中。同国外期刊一样,定期发行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及时反映变化的社会,适应信息的要求。各媒体以相对固定的栏目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追踪报道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其语言风格、词汇选择的倾向性也就相对一致,即某一语域的词汇出现频率就比较高,有利于语言词汇的认知与巩固。如景观类的栏目,固定刊登描述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里不仅可以反复出现描述山河壮丽、秀美的语言词汇,而且具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特有”语言表达,如:beauty spots, scenic spot,attractions,landscape,beautiful,charming,spectacular, the Silk Road,Taoism,Taoist等。其次,中国媒体英语与汉语媒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由于中国媒体英语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中国,因此其内容与汉语媒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治、经济、外交事务、国际形势等领域,英汉媒体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播同样内容的事实信息。最后.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融声音、影像为一体,使英文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形象性。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国际频道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真实地传播和宣传发展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与此同时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声像资料。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4

论文摘要:由于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和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承载着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汇常采用音译、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或重组的方法进行转换,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传播目的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汉语从一个最大的地区性语r正走向国际化。大众媒体的对外宣传与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而语言又反映文化,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衣食住行。因此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中的词汇和惯用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报道了多少内容,而且还应该关心有多少内容能进人读者的头脑”。因此,如何将中文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快速、通顺、准确地传递出去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正是我们对外新闻报道中所特别关心的。

对外报道中常用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纽马克先生将文化词汇(cultural words)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姿势和习惯及社会组织、习俗概念等五大类。在对外报道中,最常见的文化词汇莫过于地名、人名和社会组织类的专有名词。除了像“北京”、“上海”、“长城”等众所周知的有代表性的地名和人名可直接用汉语拼音外,其他社会组织类名词则常用音译加解释性文字,使读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加强印象,扫除有碍理解的模糊概念。对于介绍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总是先尝试直译或直译加少量解释性文字,因为这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使读者了解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外新闻报道虽然是一种书面语的形式,但由于面向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文化背  景的读者群体,因此它的语言主要以简洁、通俗易懂为主旨,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对于文化背景深厚的词汇,因无法直接说明或详细说明而需要占用大量报道空间的词汇,我们往往借用英语中比较通俗易懂的词汇,以求传意,从而克服文化理解障碍。下面分别举例说  明几种常见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音译或音译加解释、补充性文字。有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我们常常选用音译,以保留“中国味道”,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词汇。1998年出版的《牛津大辞典》中已经收人不少的汉语拼音词汇,如武术"wushu”或功夫“kunfu",风水‘`feng shui",阴阳“yin and yang”等。但是这些词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尽量在拼音后加上简短的解释比较好,这样更符合受众的“大众口味”。比如:wushu, a chinese martial art.(武术,源于中国的一种搏斗技巧)。对于一些新闻报道中人物和地名的处理最好在音译后加适当简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解释,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在2009年12月27日报道曹操墓被发现时这样描述曹操:legend has itthat *** ***, king wu of wei kingdom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d208 to280), had built 72 tombs to thwart tombraiders.(据说,这座墓是曹操的,即公元208年至280年三国时期魏国武王曹操。)这样经过信息补充,普通的读者也知道曹操是一位距今多少年的中国历史人物。而地理名称的翻译再加上方位词的补充会让不熟悉中国地理的读者对所发生事实的大概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即时性。如:a high-speed rail line linking 7hengzhou, capital of central henan province and xi’an, the ancient  capital  in  the  northwest  shaanxi province. (china  daily,  december  28 2009)(该高铁铁路线连接了中部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和位于中国西北的古城、陕西省省会西安。)这样的补充,对中国读者来说显得呷唆,但对西方读者来说却是必要的。

    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直译即按字面意思翻译。直译比较容易反映汉语文化词汇的内涵,但这要建立在读者完全明白汉语文化词所传达的信息之上。纽马克曾经说过:“如果直译能保证所指意义和语用意译与原文相同的话,那么直译是正确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值最常见的就是对“一国两制”的翻译,即:one country, two systems.其他常见的还有打工族oob-seek-ers)、工薪族((wage-earners)等。《时代》周刊1996年12月9日一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百花齐放’—允许有争议的见解……”英文翻译是“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om"—to  permit  the  airing  of  conflicting…这是将“百花齐放”直译后再做简短的解释,指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允许各种相互冲突的意见出现”,非常形象、生动。

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其实有很多文化词汇,用音译、直译都无法正确完整地传达信息。因此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新词或加载着浓厚文化信息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既要遵循新闻报道文体的清晰易懂原则,又要注重受众对象的差别,最终还要特别强调传播效果。因此,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采用“舍形取意”的方法进行翻译,重点在于突出其主要内容,很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如:《中国日报》(英文版)2000年6月10日对***的讲话“我们要按照‘***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青年干部……”的英文翻译是:"we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select and train a great number of fine young leaders to  make  the  ranks  of  cadres  more revolutionary,  younger  in  average  age, better  educated  and  professionally,  more competent."said jiang.根据语境,译文展现的是***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年轻化”翻译为“平均年龄小一些”,而不是“make the leadership members younger(使领导干部变得更年轻)”。

    重组。重组也就是对一些文化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内涵经过音译、直译和意译或做适当的增补组合后再现其真正意义。这类翻译方法经常用在一些“中国味”很浓的词汇中。比如“端午节”的翻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in  the  fifth  lunar  month,  is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zi(glutinous rice wrapped to form a pyramid using bamboo or reed leaves)and racing dragon boats.(china daily, may 28,2009)即:龙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这一天常常赛龙舟、吃粽子(用竹叶或芦苇叶把私米包成像金字塔形状的一种食品)。这个翻译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加以补充解释,非常清楚简洁。

文化词汇转换的策略

    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体现着传播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传播内容的价值判断。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对外新闻报道不管采取什么传播媒介,其内容和形式总会深深打上中国的文化痕迹,这就难免会对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在对外新闻报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文化词汇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reiss ,vermeer和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因此,在以需要为宗旨的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的具体处理办法要视新闻报道的目的和受众对象而定,可以采取归化也可以采取异化策略处理一些词汇,而不是一味把有些汉语文化词汇以固定不变的方式呈现在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眼前。

    比如对故宫的简单介绍,如果是针对北美读者,可转换为: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took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  72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紫禁城的修建花了14年,在1420年竣工,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72年。)如果针对欧洲的读者可以在“in 1420”后加上"14 years before  shakespeare was born"(比莎士比亚出生早14年)。这样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类比手法,借用不同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和人物来理解中国的历史年代同样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对春节的翻译,虽然世界各地都知道中国的春节,但在翻译时仍旧保留其浓厚的文化信息旨在突出“中国文化”,同时通过类比使读者对这个节日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the spring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1st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the  time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just like christmas in the west.(春节,每年农历一月一日,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一样。)

    再如:“啃老族”比较常用的翻译是:eat their elders , young adults who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themselves but livingoff  their  parents. (china  buz  cnn,december 19, 2009)其实在英语中也出现了一个新词“neet",意思与我们说的“啃老族”相类似,即:the number of  16- to 18-year-olds branded as "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hasrisen  amid  growing  fears  that  school-leavers  are   bearing  the   brunt  of  job shortages  in   the  recession.(这些既没读书,也没工作或接受任何培训的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被称为“啃老族”。随着“啃老族”群体的日趋壮大,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些辍学者在经济衰退时期会首当其冲受到就业岗位减少的影响。)(china daily,november 23, 2009)因此对“啃老族’,的翻译可以借用nest这个词,也可以使用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来转换,主要根据报道中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可见在对外新闻报道过程中,文化词汇的转换是灵活多样的,在转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也是全方位的,既要符合文体特点,也要清楚新闻的受众对象;既不能为了让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而一味追求保留中文文化特征(异化),也不能为了行文的流畅而一味用英语文化取代汉语文化进行解释(归化)。正如张健教授所说:“为了达到通过翻译传递信息和增进了解的目的,文化传输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异化处理外,译者还需酌情对文化信息采取归化处理。”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式,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是个认知过程,语篇的意义不仅需要从句子中发现,还需要从读者的背景知识中导出。【1】背景知识也叫***式。***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和加速理解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另一种解释是情景框。说不同语言的人的情景框有些相同,有些不同。语言知识和情景框或背景知识都存在于人们的长时记忆中。阅读第二语言写成的语篇时,如果读者头脑里情景框与语篇中情景框不一致时,即使他的语言知识没有问题,阅读理解也会遇到困难。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问题,教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教语言,还要教学生背景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式被找到以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示”(schema),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建立并发展了***式理论。按***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式来决定,即语言***式(linguistic schema)、摘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笔者将***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实效性作以下探索。

二、***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语言***式

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是一个选择的过程”。【3】在这个心理语言学的过程中,读者根据语言符号不断地进行猜测,随时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分类、归纳、预测,并不断地进行判断,然后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读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而影响这种交流的常常是词汇障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语篇中的词汇障碍而频频查验词典,一则影响阅读速度,二则中短信息及逻辑思维的连续性,必然会严重影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词根log(言、说)可与不同的前缀或后缀组合产生出几十个不同的词来,如:dialogue, eulogy, prologue,monlogue, antilogy......。如果学生熟悉这些英语单词的前缀: dia-相对 ,eu-美好, pro-前, mono-单独, anti-相反,经过分析, 即猜出它们分别为:“对话”,“赞颂”, “序言”, “独白”, “自相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词汇分析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构词法,牢记常见词汇,扩展词缀范围。久而久之,学生即可运用词汇的部分线索判断词义,克服词汇障碍。此外,还帮助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各类辞典, 推断、预测、猜测词义练习, 掠读及略读技能的综合运用。词汇和语法的导入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促进作用, 如熟词新义, 固定短语, 表达方式以及种类繁多的俗语、俚语、术语、委婉语, 俏皮语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都会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 适当的导入会使学生举一反三, 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建立内容***式

阅读过程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人种,对于自然环境、气候、宗教、服饰、饮食等等,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认识和观点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民族间的差异性,可以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此外,文化禁忌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阅读中值得注意,例如,大多数西方人都非常注意保护个人的“privacy”。 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不能以母语文化的习惯来衡量西方人的社会习俗,应见怪不怪,理解原文的真正意义及文化内涵。高中英语阅读材料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治、经济和生活等许多领域,内容涵盖日常生活、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技、***治、环保、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范围极广。这些文化知识,学生十分缺乏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是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教学中应根据每课课文的体裁、内容、难易度、对背景熟悉程度的不同,不断变换讲授方法,将背景知识传授巧妙地融合于课文讲解中。例如:在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一文中,让学生知道Kwanzaa(宽扎文化节)的起源及其庆祝方式,并了解了theSeven Principles of Kwanzaa,即人们对新世纪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此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可有组织地订阅“英语沙龙”,“二十一世纪报”等一些语言浅近的英文报刊,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通过不断的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式就会越来越丰富,阅读时就会激活相关***式,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3)建立形式***式,

语言学家Harris 指出“语言并不存在于一连串的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中。”阅读的根本目的是领会语篇的整体意义,获取所需信息,与读者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熟悉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语篇的逻辑结构、谋篇布局和关键词要特别讲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思想连贯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因此,教师应从语篇的角度去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各种文章结构及其特点,训练学生运用标题,语篇标记和关键句去识别文章结构,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写作特征及修辞手段,通过分析修辞语言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结构,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提高了阅读效果。通常,一份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部分通常会包括人物经历或事件描述类的记叙文、介绍社会现象或现代高科技类的说明文、提供各种信息的应用文、话题谈论类的议论文等。教师应加强这几种文章体裁的阅读指导。学生熟读这些文章后,就能应付试卷中出现的各种题材的文章,而不至于感到陌生,增强他们在考试中的信心,使他们在应试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三、结束语

德国教育学家芭斯多惠曾经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将***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特别是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贯彻与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作为重要的阅读理论之一,***式理论无疑对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激活有关***示,帮助他们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阅读中运用***示的能力,使学生从以往那种被动的、单纯接受信息的阅读过程变成一种主动的、积极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东元.外语教学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32-33.

[2]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of cognition,In Rand J. S., B. C. Bruce & W. E. Brewer (Eds.), Theoretical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0.

[3]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6:126-135.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6.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汇量,背景文化,阅读技巧

中国分类号:H31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做好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课堂气氛的改善,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英语阅读的各种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为学生,除了在阅读课堂中认真参与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来加大阅读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提升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提升。

因此,本文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首先探讨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认清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较多教师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问题,这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学生方面,主要是词汇量小,阅读技巧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工作经验,并结合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口号虽然喊出已久,但仍然没得到较好的应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必须从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在阅读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词汇作为阅读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系统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比如各种有效的词汇记忆法。同时,词汇和阅读是一个互补的过程,通过词汇记忆法掌握词汇,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也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这样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巩固词汇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彻底抓好词汇教学,为阅读教学的成功打好扎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阅读技巧。具体的做法为:第一,合理地设计读前活动。读前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有利用多种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的标题预测法、***片预测法等,也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的收集和讨论等。第二,科学地考核阅读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考核,以弄清楚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同时也为老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第三,要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以点拨、解疑、引导、总结。

4、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运用,还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加强有关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

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东昌. 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06)

[2] 黄纪针. 交互式阅读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平原大学学报. 2006(04)

[3] 熊丽君.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4] 余敏. 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份基于听说课的行动研究报告[J]. 孝感学院学报. 2013(05)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7

一、中学生的听力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音方面的特点、规律掌握不好。

在英语连贯的发音过程中,往往由于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关系,会发生音变,从而使学生在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讲话或录音时感到困难。

(二)语法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中测试中经常出错,他们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因而错误理解句意如:Would you mind my coming tomorrow?误听为“Would you mind my come in tomorrow?”。

(三)词汇储备不足,对习惯用语和固定用法掌握不牢。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是语言信息传递的载体。一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必备词汇,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指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对于必备词汇(minimum vocabulary)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口语和写作中,学生用词上有选择权,可以用学过的、熟悉的词汇代替生疏的词汇,但是在听力训练中,无法进行这样的词汇选择……”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能对学生的词汇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词汇掌握差,就会导致对信息处理无法进行,无法达到听力理解的目的,所以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表层理解能力是理解直接提供的信息,包括对语音的辨识能力,对时间、日期、价格、号码的短时记忆能力及对简单句子的理解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此种理解无法琢磨说话人的感情态度,无法体会对方的意***。第二层次的理解是对所听材料进行简单的推理,如推理对话时间、地点、场合及讲话人的身份、关系等,还要了解对方的情感和言外之意。它是对所吸收的语言信息的积极思维和再加工,判断推理能力在交际中非常重要。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差,他们大都只会把所听到的信息直接反映在卷面上,而不会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据此做一些推理。虽然听懂了词的认知意义,但仍不理解话语交流的内容,或死记孤立的句子而忽视语句的语境意义即交流含义,这是许多学生存在的通病。

(五)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指听力材料中人物场景、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认识和对主题的熟悉度,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听者提供判断、推理、猜测等认知***式依据。皮亚杰认为认识的起点是***式,所谓***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引起迁移或概括”。人的认识***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听力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知识***式,也就是已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式中,产生新***式,丰富已有的***式内容,从而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的内容。可见相关背景知识能影响听力理解中的预测和推断。

二、对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听、说、读、写并进,强化听说领先地位。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目的,又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作为教学手段,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认知角度讲,由于语言是有声的,听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听说领先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既要听、说、读、写并进,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又要听力先行,培养学生听取整个词组、句子、语段即要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证明,听说领先的教学方法对儿童和青少年更是行之有效。

(二)加大听力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中学阶段,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寓听力教学于说、读、写之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内容即是很好的听力材料,同时教材的每个单元还设有专项听力训练,这都是训练听力的好素材。

但随着试题语速的加快,现有教材的语速明显较慢,为此笔者在平时的训练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另外配制一些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每周利用一个早读的时间和一节课的前20分钟时间分别进行两次听力强化训练,效果不错。

2.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英文歌曲的现象,将英文歌曲用于听力教学。在听力课时,笔者尝试将一些内容难度不大的英文歌曲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听歌的愿望,可谓一举多得。

3.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多媒体教育的机会增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好的听力录音,这些都是训练听力的绝佳机会,既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

(三)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意***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语言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习惯,扩大知识面,特别要注意中外文化差异。

(四)重视听力技能训练。

1.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英语语音中存在弱读、失去爆破、连读等现象,学生在听时会产生一些困难。如果学生要将转瞬即逝的语流转换成中文理解,将影响听力的正常进行,更不利于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尽量地用英语解释,辅以***片、体态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摆脱母语的干扰。

2.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听力训练的特点是时空的限定性、信息接受的被动性和材料内容的保密性。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边听边记,并对所听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培养学生听信息的习惯。要抓住主要信息,舍弃一些次要信息,以免影响对整篇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培养短时记忆力,正确分配注意力。

3.培养预测判断的能力。重视听力技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线索预测和判断所听材料的内涵意义。预测和判断时可根据标题或题后练习进行,这样在听时就会有未听先知的感觉,听的欲望强烈,同时也感觉听得容易。抓住主题句、关键词非常重要,因为主题句、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整个语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对语篇的理解。

(五)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短语和固定用法。

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如《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来源。

在平时听力教学和其它教学中,让学生多做听写的练习,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积累大量的词汇,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8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我院也不例外。商务英语泛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较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巩固已学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加强语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及其表达方式,全面获得有关商务的基本知识”。[1]商务英语泛读的材料主要来源于英美报刊、杂志及某些商务专著,其内容涉及面广,有很强的专业性、时效性、实用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泛读课程。笔者在多年的商务英语泛读课的教学中,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泛读课存在一些问题并试***找到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

(1)英语语言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录取时虽然也有英语分数的要求,但远没有本科院校严格,当上线人数低于招生数时首先降低的是英语分数要求,因为英语分数要求由招生院校自主控制,而全校最低分数线却由省招办决定。这样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校时英语语言基础较为薄弱,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词汇量不足和长句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遇到与商务有关的词汇时,阅读理解的难度自然加大。Tom Hutchinson把ESP文献的词汇分为三种类型:一般词汇、半专业词汇、专业词汇。Inman(1978)发现在大量的专业文献中专业词汇只占词汇总量的9%,使用频率也极低,语义单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查阅专业词典,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构词知识得到解决。就商务英语泛读而言,难点在于出现频率高达80%的半专业词汇,即专用于某一具体领域而产生新的词义和用法的普通词汇。[2]例如:rates(房产税),royalties(版税,特许使用费),listed/public(上市的)。

(2)内容***式缺陷

***式理论告诉我们,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不仅在于语言知识,还包括与所读文字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其中包括特定的专业背景知识。[3]由于学生缺乏商务理论知识,又不关注现实世界的商务、金融等方面的动态,故其对内容理解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语言层面。例如涉及marketing(市场营销组合),physical distribution(物流),stocks and bonds(股票及债券),futures(期货)等方面的文章,即使是用中文撰写的,学生也未必读得明白,更不要说用英文写文章了。

2.教师方面的问题。

(1)师资质量问题

高职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一般比较晚,而且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在同一时期开设,突然之间对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出现那么旺盛的需求,社会当然很难满足,这就使得师资质量得不到保证,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就让原有的相关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转行。教师专业本身就存在缺陷,而商务英语泛读的教学却又需要教师既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又要熟谙商务方面的知识,能够在英语与商务结合中游刃有余。虽然教师会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商务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但先天不足常常让专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商务英语泛读课一般只给很少的课时,同课程组的教师很少,上课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较少有交流与研讨的对象,更难说集体备课与团队合作了。

(2)教学方法问题

商务英语泛读课的教学既不同于精读课教学,又不同于基础泛读课教学。精读课要求对文章的词、句、段落、篇章精讲细练,侧重阅读的质量;基础泛读课则是广泛地、大量地阅读各种文章,以求达到增加词汇、学习语法、获取相关知识的目的,侧重阅读的数量及获取的知识量。[4]而商务英语泛读既强调阅读商务材料的量,又强调商务词汇的掌握与商务知识的积累。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依然是重语言理解而轻商务知识。[5]即以积累语言知识、提高阅读技能为主,没有兼顾其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学生通过语言掌握商务知识的欲求,甚至把此课程当作精读课程来讲,这就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3.课程设置与教材问题。

在商务英语专业创建初期,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泛读课一般上两学期,每周4课时,但自***要求高职专业压缩理论课时后,该课程经过一次次的压缩,现在很多学校该门课的课时只有原课时的一半,课时虽然减少了,但教学目标没有降低(因为本门课的确重要实用有效),直接导致该课程无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此外,教材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较晚,没有对应的专业教材,大都袭用本科教材,但由于高职学生知识水平与培养目标的差异,本科教材明显不符合高职层次教学的要求,市场上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针对高职学生的本门课教材,如2004年由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组委会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商务英语阅读教程》,但限于编者的水平,其内容缺乏系统性、时效性,中式英文色彩较浓,书中还有多处错误,难免给人以粗制滥造之嫌。本科一直使用比较多反响也比较好的本门课教材主要是虞苏美和吴长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商务英语泛读》,内容新颖、涉及面广,是颇佳的教材,但对高职学生来说,显得太难;对教师来说,因为没有同步教参,备课量和上课的压力都很大。至于自编教材,由于一个学校上本门课的教师少,自身水平也有限,也很难编出高质量的讲义。

二、对策研究

针对上文所提出的存在问题,笔者在教学在反复实践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做法,尝试着通过以下这些做法解决上述问题。

1.加大课后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词汇量少的问题,我院曾开展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系列活动――简本英文小说读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商务英语词汇速记比赛、商务英语翻译比赛等。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在比赛中扩大了词汇量。

笔者还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开展China Daily订阅活动,利用早自习和班会课让学生交流、讨论每天所读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在扩大阅读积累商务词汇量的同时,也加强了时事商务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skimming(略读),scanning(查读),predicting(预测),guessing(猜测)等,让学生学会通过词根、词缀、上下文及结构线索猜测文意。虽然泛读课不鼓励学生过分依赖词典,但还是要学会恰当地利用词典以利于学习。

2.拓宽知识面,学生自主学习商务背景知识。

商务英语泛读材料涉及内容广泛,缺乏背景知识则难以理解全文。师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收集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以帮助课本内容的学习,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课上学习的难度。例如:《新编商务英语泛读》中“The Coca-Cola Company’s First Hundred Years”一文,只要上网搜索可口可乐公司相关情况,有些难的地方就可以迎刃而解。再如“Henry Ford and the American Automobile”一文,学生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材料,从而了解今天的福特公司及美国汽车业的风云变幻。在课堂上教师则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深度挖掘与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3.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扩大信息量,许多商务知识,如广告、品牌、公司、商界人士等都可以通过***片和网络视频进行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地安排一些与商务英语有关的电影欣赏活动,甚至可以播放讨论一些商务方面的央视节目以引导学生关注商务时事。

商务英语泛读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摒弃教师“一言堂”或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方式,应该采取以内容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案例教学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轻易不要对学生的观点予以肯否评判,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4.博采各家教材之长。

高职商务英语泛读课由于没有高质量的对口专业教材,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博采各家教材之长,既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又借鉴本科教材面广量大的特点,选取一些适合于高职学生阅读的篇目。教师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即时水平从别的英文杂志、报纸上选取一些与商务有关的文章。如笔者就经常从China Daily(《中国日报》),Economist(《经济学人》),Financial Time(《金融时报》)等网站上***一些关于经济金融方面的文章供学生阅读。

商务英语泛读的教学始终要以商务为核心、英语为载体,通过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学理念的改变,摸索出适合于高职学生商务英语泛读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关心国家及世界的时***、经济、金融,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虞苏美,吴长镛.新编商务英语泛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3]曹霞.对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辽宁财专学报,2004,6(4):105-107.

背景工作汇报范文9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词汇;语音;背景知识;理解障碍;应对策略

一、引言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5年新版)(以下简称《大纲》)对听力理解部分的要求,即: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以及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能听懂相当于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听力理解部分包含有对话(conversations)、短文(passages)、新闻(news broadcast)3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分含有若干段VOA和BBC新闻材料,内容为学生所熟悉的一般性报道、短评或讲话等,题材则涉及***治、经济、***事、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科技等各方面。听力材料中所出现的词语原则上不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

然而在历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新闻理解却往往是令考生头疼的部分,失分严重,甚至有的考生对此部分干脆采取放弃的考试策略。就英语新闻的特点以及《大纲》对该部分的规定来看,要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新闻听力理解部分少失分,并非难事。

二、TEM-4新闻听力中影响考生理解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新闻词汇

尽管《大纲》对新闻听力理解部分的词汇要求是“原则上不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但VOA和BBC的一些新闻报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专有名词和固定词组,往往需要求考生不仅具备足够的词汇储备,还要能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根据新闻报道的上下文进行联想和猜测才能准确的掌握这些特殊词汇的具体含义。

新闻词汇相对于日常交际词汇而言是比较特殊的,其主要特点在于:频繁出现专有名词,如国家名、地区名、组织名、人名等;惯用一些固定词块(chunk);经常将日常词汇意义进行引申。TEM-4的新闻听力理解部分词汇无疑也具备上述这些特点。正是新闻词汇的特殊性,造成了考生听力理解的障碍。

应对策略:

专有名词。考生对于新闻中经常出现的热点国家名、地区名、组织名等应当有适当的了解,但是由于听力理解并非听写,因此这方面的词汇仅仅只需要知道所指就足够了,例如:West Bank、Gaza Strip(2007-News Item One),EU(2007- News Item Two);而对于人名等,考生大可不必深究,例如:Halmahera (2007- News Item Five),Jinsuki Kajiyama(2008- News Item Four)。考生对题目和选项进行预读之后,在听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过滤”,只关注解题需要的关键信息,从而避免冗余信息的干扰。

固定词块。这部分词汇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某些新闻中经常涉及的特殊辞令和概念的了解。例如:has given official approval for正式许可(2006-News Item Four),the Middle East peace中东和平(2007-News Item One),claimed responsibility for对……宣布做出回应(2008- News Item One)。由于词块本身的固定性,考生在平时的词汇积累过程中可以采取将单个词汇放在相关词块中记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记住单词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对其在词块中的运用也掌握到位。

引申词汇。这类词汇在新闻中的大量运用是造成考生理解障碍的重要原因。由于词汇本身属于常用词汇,其基本含义在考生记忆中根深蒂固,因此考生在听的过程中很难对该类词汇的意义进行即时转换。例如:block(2007-News Item One:Conflicts between the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have been called a major stumbling block to the Middle East peace.此处major stumbling block意为主要障碍。考生可以在日常练习中多关注新闻材料的阅读,如《卫报》(The Guardian)、《观察者报》(The Observer)、《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英文原版报纸中的新闻材料,并多注意当中的一些具有引申意义的词汇。

(二)语音、语调、语速

对于许多考生而言,新闻部分的信息记不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新闻语音语调的陌生感造成的。首先,在语音方面,有的考生比较偏爱英式发音而有的则喜欢美式语音,《大纲》对这方面的要求是“能辨别英语的各种变体”,也就是说,对于许多在语音上有偏好的考生而言必定会造成听力障碍。另外,在语调方面,日常交际中的语调可以起伏很大,人们可以通过音调的起伏表达情感,而新闻则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语调起伏,这种平实的语调也是造成学生难以听懂的一个因素。最后,在语速方面,《大纲》要求考生“能听懂相当于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语速规定为每分钟120词,但是英语口语当中常常会出现连读、弱读、句子重音、不完全爆破以及音的同化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打乱听者的节奏。这一点在英语新闻中尤其突出,给考生的理解造成更大的理解困难。

应对策略:

语音方面: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全面地听,不要挑肥拣瘦、完全凭自己的偏好来。听力要杂,也就是说要听各种各样的英语,要知道各个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特点,并能区分不同英语国家的语音。在听的同时,考生还要学会纠正自己的英语发音。一个人的听力好不好也在于此人的口语是否标准。事实上,每个学语言的人听得最多的就是他自己的发音。一般来说,发音不标准的人,听力也好不了。所以,要想在听力上面有所突破,必须在口语方面也下足功夫。日常练习中不要左耳进右耳出地听完就忘,在听的过程中尝试着把自己的嘴巴也调动起来。模仿,是锻炼口语的最好方法。

语调语速方面:多听VOA和BBC的常速英语新闻,尽量熟悉新闻词块和固定词组的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不要“宠坏”自己的耳朵而选择慢速英语新闻。

(三)背景知识

《大纲》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新闻的内容为“学生所熟悉的一般性报道、短评或讲话等”,但是由于涉及到的题材广泛,因此对于考生的知识面要求非常高。

应对策略:

背景知识是需要考生日常积累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留心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这方面不至于落于人后。读书、看报、上网甚至是看电影和玩游戏之类的娱乐活动都可以积累背景知识,唯一的区别是在于各人对待这些知识积累途径的态度。对于新闻方面的背景知识在题材上分为***治、经济、***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纵观历年TEM-4试题,不乏有当前的热点时事作为出题重点的,例如:中东问题(包括巴以冲突)(2008-News Item Two,2006-News Item Six,2007-News Item One)、难民问题(2005-News Item One,2006-News Item One,2007-News Item Five)、恐怖主义(2008-News Item One)、经济贸易(2006-News Item Five,2007-News Item Three,2008-News Item Six)等。因此,关注热点时事,对于考生而言有益无害。

三、其他建议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广播新闻相对书面报道,具有篇幅短、句式简单的特点。而TEM-4的新闻听力部分,考虑到考生的词汇量和知识构成方面的因素,根据《大纲》的规定,相对于广播新闻而言就更简单了。TEM-4的新闻听力部分每篇的篇幅都非常短,句子也都比较简短,常用的句式多为简单句和常见的复合句,如状语从句、宾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考生不需要对这个部分语法和句型结构过于关注。

新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体,不论是书面还是播报新闻,都要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结构,即“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勾画新闻事件:导语提炼出最主要的信息,然后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依次列出比较次要的内容和细节。所以,考生在听到新闻的第一句话的时候就要开始记录新闻的基本要素,即“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How)。

TEM-4的新闻听力理解绝大部分都以细节题为主,因此考生在录音开始前一定要对题目和选项进行预读。细节题分为细节辨认和细节推断,TEM-4的新闻部分出题以细节辨认题为主,也就是说考生完全可以很直观地听到什么选什么,而不需要去进行更多的思考。

最后,新闻听力理解是TEM-4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在词汇的题材准备方面考生往往无法达到面面俱到的地步,因此在应试过程中遇到理解盲点的时候,应该果断的选择放弃,才不至于影响到后面的内容。否则,得不偿失。

四、结束语

新闻听力理解并不是难以逾越的关口,只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词汇和知识的积累,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充分的平时准备,同时在应试过程中调整好心态懂得适当取舍,就能在TEM-4的新闻听力理解部分少失分,甚至是多得分。

参考文献:

1、钱建清,毛澄怡.掌握英语新闻广播特点,提高四级听力理解能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唐丽峰.英语专业四级新闻听力部分应试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7).

3、张琴芳.新闻英语特征及其听力教学[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张艳莉.冲击波――英语专业四级听力[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背景工作汇报集锦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背景工作汇报集锦

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大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论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以下是两节关于《荷花》一文的教学。案例一:执教老师在教学时通过课件描绘出一幅幅未开、待开、盛开的荷花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并配极优美的

学习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小学生学习词汇的有效方法论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摘要。2归类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是将分散、零星的一些单词按不同类别划为一组进行系统记忆的方法,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总复习阶段学习单词时

学习

五官科护理学论文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五官科护理学论文大全,内容包括五官科护理论文选题,五官科疾病护理论文。五官科护理学的专科检查及护理操作都有很强的专科特点,要在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以及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巩固这些内容对学好五官科护理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电大建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建筑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投入时间远不够,设计成果利用网络***拼凑而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

学习

土木工程毕业生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毕业生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土木工程论文选题什么方面简单,土木工程关于幼儿园设计的论文。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文章主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方面

学习

气象灾害论文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气象灾害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论文,地理气象灾害科普小论文。3.台风。台风源自于热带海洋上产生的低气压,当近地最大风速超过17.2km/s时就称之为台风。我国在气候上受到了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在浙

学习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模板,内容包括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制定。(一)坚持突出公益性质,强调公益目标和社会效益,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不良倾向;(二)坚持以岗位职责为考核依据,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为重点,以

学习

继承公证书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继承公证书集锦,内容包括继承人公证书范文,继承公证书精选9篇。

学习

园长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园长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园长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教学园长个人工作计划。四、请家长参加半日活动等,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幼儿园开设宣传窗,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同时请家长观看幼儿的半日活动、卡拉ok比赛、讲故事比赛、、幼

学习

口腔科门诊护理大全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口腔科门诊护理大全,内容包括口腔科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口腔门诊部护理知识大全。我国开始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后,口腔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实施以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

学习

中华教育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华教育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最新中国教育论文,教育论文10篇。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应讲究方法1.立成于幼,潜移默化。中国古代家教非常重视少儿早期品行教育,讲究立成于幼。《颜氏家训》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

学习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校园不文明现象与思考的ppt模板,文明校园调查报告。这时这个校园在你心中的形象就大打折扣。我认为可以在教室、宣传栏等公共场所贴一些宣传画,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不文明举动

学习

管理经济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经济论文大全,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经济与管理论文。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来看一下今天的教育。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教育活动本身已经逐渐成为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活动。特别是

学习

音乐舞蹈论文大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舞蹈论文大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舞蹈论文,舞蹈毕业论文日志20篇。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

学习

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总结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总结,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半年工作总结。1、建立并完善健康促进医院机构及网络。调整了健康教育医院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

学习

化学学年总结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学年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化学期末总结怎么写,九年级化学教研组总结。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

学习

大学生考察报告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考察报告集锦,内容包括产品设计考察报告集锦9篇,教育考察报告集锦9篇。近年来,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理念,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开拓进取、居民需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区为

学习

装修公司工程工作总结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公司工程工作总结集锦,内容包括装修公司年度工作总结7篇,装修工程部工作总结范文。装修合同的作用装修合同签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装修合同是家装质量的约束凭证,也是避免家装纠纷保证书,是业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习

师德师风发言稿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发言稿集锦,内容包括以案促改师德师风发言稿,违反师德师风发言稿范文。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即使我激情洋溢、想尽办法调动积极性也还是有个别学生或软硬不吃不遵守纪律,或麻木呆滞不进入状态。这成了我提高

学习

综合改革方案集锦

阅读(25)

1、在县财***局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由xxx同志兼任主任,xxx、xxx、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协调与督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研究乡镇财***管理配套改革试点工作。2、在县

学习

仓库转正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仓库转正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仓库转正后的工作规划应该怎么写,仓库工作转正总结怎么写。二、流程相对完善,货品进出通畅。具体达到要求:流程严谨,不会因流程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跟进货品进出及时做出反馈,确保来料交货准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