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1)
***片演示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目前,《PEP小学英语》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出示新单词时都配有***片,这样***文并茂,学生心眼合一,认知更加简单,更加难忘。而且这些***片基本上是卡通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例如学习panda,cat,kangaroo,goat等这类单词时出示相应***片,鲜亮的色彩,可爱的卡通***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简笔画、挂***、插***,幻灯片等呈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直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内容。
1.2实物演示
英语课和其它课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实物带进课堂,把生活中的诸多真实生活实例经过精心准备搬进课堂,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正襟危坐的课堂,为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埋下了伏笔。单词教学可由实物来呈现其意思,例如教学食物、衣物、书刊、小玩具、文具等单词时可用实物来结合教学。比如学习《PEP英语》6B中seed,soil,sprout,plant时,笔者事先将种子、土、幼苗和植物带进了教室,在教授新词时,先通过实物演示教会学生单词,再通过亲自种植等一系列活动向学生演示植物的种植过程,这样教学不但避免了单调枯燥的单词教学,还教会了学生植物的种植方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是将分散、零星的一些单词按不同类别划为一组进行系统记忆的方法,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总复习阶段学习单词时运用。例如:表示水果的单词apple,banana,pear,pineapple,lemon,strawberry,peach,mango等;表示食物类的单词:dumpling,sandwich,hamburger,bread,rice,milk等;表示交通工具的单词:car,bus,plane,sled,ship,subway,bike等。这种方法使用很普遍,小学阶段大部分所学单词都可以像这样按类别进行归纳,如:方向,文具,生活用品,家庭成员,天气,颜色,时间,运动,人体各部位等。现在《PEP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每个单元的单词编写也都体现了这种方法。
3游戏法
人类具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是人的本能需求,是教育的主要起源形式之一。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其自发表现,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其自然,满足其本能需要。从游戏角度来看,游戏植根于人性深处,是人的天性。席勒就认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所以,游戏永远是学生最钟爱的学习活动。把枯燥的单词学习融入到游戏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滚雪球”是一个考验瞬时记忆的游戏。它不仅可以用于词汇教学,还可以用于句型教学。例如在学习《PEP英语》7Aunit***artB的句型“Whatareyougoingtodo?”及其回答“Iamgoingto...”时,先请一个学生说出要做的事情,再请下一位学生先重复他前面学生说的单词,然后自己再说一个,以此类推。这个游戏不仅复习巩固了新词和句型,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极具挑战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游戏都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趣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也是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大家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改革;词汇;任务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感知
1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教学的工作重点,高等教育司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指出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1]。为落实高等教育司的指导意见,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2014年5月开始进行“新一轮《大学英语》教程体系改革”。改革的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语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理论为指导,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减少教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校在2014级73个大英班级中随机抽取25个班级进行试点改革。针对第一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笔者试***对比改革班和非改革班的词汇教学,探究下列两个问题: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否影响课堂词汇活动的架构,二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否改变学生和教师对不同词汇活动的有效性和喜爱度感知。
2文献综述
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基本单位,
曾说如果没有语法,很多信息很难传递,但如果没有词汇,任何信息都无法传递[2]。胡文育在***学院词汇研究中提到,因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老师词汇教学枯燥,学生词汇量严重不足,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较差[3]。文秋芳认为传统教学法以“课文中心,课文至上”为理念,其目标是学生学会某项语法规则或词汇[4]。董燕萍进而指出,传统的教学法强调词汇的直接学习,最典型的就是背词汇表[5]。课堂基本上以老师为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课堂活动多以灌输为主,常用缺少灵活性的练习,如听写、模仿造句、单词解释等[6]。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则强调词汇的间接学习,即将注意力放在传递信息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词汇,在运用中习得语言[7]。Willis把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定义为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信息交换从而达成某个目标的交际活动[8]。为了促使信息交换,Ellis认为任务设计常需要有一个缺口,这包括信息缺口、意见缺口或逻辑缺口[9]。因此课堂活动常涉及两人或小组活动,李耸等曾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分析大学词汇教学如何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10]。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常以学生为主,以任务为途径,而老师则起指导和辅助作用。指出,“一个课程不能被称之为以学习者为中心,除非我们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观需求和感知。”[11]同时,的二语动机理论也认为教师和课堂活动会生成非语言产出,这包括对语言学习的态度[12],Barkhuizen把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态度定义为感知和[14]的研究都指出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Grookes和Schmidt认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能对语言学习保持较高的注意力[15],且学习效率更高[16-17]。因此,进行感知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真实教学情况,改善课堂架构,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态度和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外语学习水平。感知研究通常包括师生对活动的喜爱度和有效性的认知,例如探究了南非师生对写作阅读活动的喜爱度和有效性的感知[13],Collins分析了东亚大学学生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感知[18],而Rao则研究了中国学生对于交际教学法活动的喜爱度感知[19]。
3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4级大学英语班级中随机抽取9个班级,其中大学英语改革班208人,大学英语非改革A班165人。此外7个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班160人作为任务型教学法的控制对照组。
第二,研究工具。研究采用混合法,包括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和访谈的定性研究。词汇学习调查问卷把班级类型(大学英语改革班、大学英语非改革A班和英语专业班)作为自变量,活动频率和活动感知(有效度、喜爱度等)为因变量。传统教学法活动以老师解释、听写、翻译为代表,任务型教学法则以两人讨论、小组讨论、自由造句为代表。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第二部分研究6种词汇活动每节课和每周的频率,第三部分针对词汇活动频率、有效度和喜爱度感知。为避免学生逃避选择而趋向中间选项,问卷采用封闭式问题和去除中间选项的李克特量表,即4分制,4=强烈同意,3=同意,2=不大同意,1=不同意。访谈设置了15个半开放型和开放型的问题,用于进一步探究影响学生和老师对词汇活动有效度和喜爱度感知的因素,并在调查问卷对象中随机选取11名学生和5名老师进行了一对一访谈。采集的定量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访谈录音转录后通过编码主题进行文本分析。
4研究结果和讨论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否影响课堂词汇活动的架构?非改革班词汇活动是否偏向传统教学法,改革班是否偏向任务型教学法?表1是调查问卷中三种班级类型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词汇活动的频率均值与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非改革A班每节课使用2人和小组讨论的频率都小于改革班和英语专业班。每周进行2人讨论的频率均值依次为:英语专业(M=2.88)>改革班(M=2.68)>非改革A班(M=2.31)。方差分析显示A班每周两人讨论次数显著地低于英语专业班和改革班(F(2,531)=12.669,p=0.000)。每节课小组讨论频率均值为英语专业班(M=2.36)>改革班(M=2.29)>A班(M=2.04);每周频率均值为英语专业班(M=2.92)>改革班(M=2.82)>A班(M=2.40)。方差分析也显示A班每节课(F(2,531)=5.818,p=0.003)和每周(F(2,531)=12.773,p=0.000)小组讨论次数显著地低于英语专业班和改革班。但与前两种活动相反,每节课进行自由造句频率均值依次为A班(M=2.39)>英语专业班(M=2.09)>改革班(M=2.03)。方差分析表明A班每节课造句次数显著地高于英语专业班和改革班(F(2,531)=6.842,p=0.001)。这可能由于在英语专业班和改革班,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更多有目标性的任务给学生进行讨论,在这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已运用新单词做自由造句。而非改革班的课堂可能较少布置讨论任务,因而只能选择自由造句让学生使用新词汇。访谈中非改革班的2名教师对最常用的词汇活动回答,也支持上述的推断:“每次课都有造句翻译,词汇讨论一两个单元一次。”“讲课文时遇到新的词就会解释,造句和翻译常做。”总体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使教师提高了两人和小组讨论的使用频率,改革班的课堂活动与非改革班相比更趋向于任务型教学。表2是调查问卷中三种班级类型运用传统教学法词汇活动的频率均值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非改革A班每节课使用老师解释和翻译的频率都大于改革班和英语专业。每节课老师解释频率均值:A班(M=3.52)>英语专业班(M=3.37)>改革班(M=3.20)。方差分析也表示A班每节课老师解释次数显著地高于英语专业班和改革班(F(2,531)=6.774,p=0.001)。而每节课翻译频率均值与上述相似:A班(M=3.17)>英语专业班(M=2.85)>改革班(M=2.70)。方差分析也显示大英A班每节课老师翻译次数显著地高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F(2,531)=11.572,p=0.000)。表2三种班级类型运用传统教学法词汇活动的频率均值与方差分析结果英语专业班N=160改革班N=208非改革A班N=165F(2,531)p老师解释(每节)3.37±0.8393.20±0.8563.52±0.7966.7740.001翻译(每节)2.85±.9322.70±0.9293.17±0.95411.5720.000听写(每周)2.34±0.8532.32±1.0682.05±0.9864.3670.013但每周听写的频率均值则与前两者相反:英语专业班>改革班>A班。方差分析表明A班每节课老师听写次数显著地低于英语专业班和大英改革班。教师访谈中改革班和英语专业班的3名教师都表示,每两至三周有一次听写。虽然听写是传统词汇学习方法,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词汇习得的准确性[21]研究指出虽然任务型教学强调在运用中习得词汇,但也应注重单词运用的准确性和单词词形,否则学生可能会发展出一种课堂方言,最终导致在较低的语言水平上石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新单词完成任务后,背诵单词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单词词形,从而提高词汇使用的准确性。总的来讲,非改革班的课堂活动更趋向于传统型教学,改革班则趋向于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教师减少了教师解释和单词翻译的使用频率,逐步从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转向以运用为主的任务型教学法。并且,教师把传统教学法中的单词听写作为课后巩固与堂上讨论任务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词汇的形、意、用[22]的共同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确实对课堂词汇活动的架构有积极性影响。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否改变学生和教师对不同词汇活动有效度和喜爱度的感知?非改革班是否对传统型教学法的有效度和喜爱度更高,还是改革班是否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度和喜爱度更高?如表3所示,在对词汇活动的有效性感知方面,英语专业班、大学英语改革班和非改革班的学生都认为传统教学法的活动如老师解释和单词翻译最有效,而任务型教学法的活动如两人讨论和小组讨论对于词汇学习没有显著效果。在喜爱度感知方面,英语专业学生排序为:教师解释>单词翻译>两人讨论>小组讨论>单词听写>自由造句;大英改革班学生:教师解释>单词翻译>小组讨论>两人讨论>自由造句>单词听写;大英非改革班:教师解释>单词翻译>自由造句>小组讨论>单词听写>两人讨论。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法词汇活动还是更受学生喜欢。方差分析表明,改革班和非改革班对这六种词汇活动的有效性和喜爱度感知没有显著性差异。换句话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词汇活动的感知没有显著性影响,未能从根本上减低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心理依赖。另一方面,两人和小组讨论在英语专业班和改革班的喜爱程度都位于第三四名,高于非改革班。访谈中改革班学生也表示喜欢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涉及的观点)比较全面,懂的东西会得到拓展,很多人一起意见会更多。”这显示出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有初步的提升。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3)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可见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学习外语,尤其需要词汇。但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全新、有效的理论,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成为所有高校英语教师一致的奋斗方向。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博士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来的。此理论指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方面的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环境智能。
此理论一经提出,学者们就开始领会到,加德纳提出的这智能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重课堂学习、轻社会实践的弊端。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智能应用。语言智能是指人对语言的表达、拟想和理解这三方面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在词汇教学课堂上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已知词汇解释新词汇,理解新词汇,从而找出新旧词汇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词汇教学融入到情景教学中去,贯穿于语言氛围之中,尽可能在说、写、译的训练过程中积极运用已学词汇,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数学智能应用。数学智能是指人推理、分析的能力。数学智能与语言智能应有效结合,共同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强大作用。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意思相关的词串联起来,形成不同的词群,方便记忆。简单地说就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构词法,无论是同义词、反义词还是上义词、下义词,都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达到快速有效记忆。此外,教师还应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智能词汇记忆游戏,如猜字谜、填字游戏以及词语接龙等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3、视觉-空间智能应用。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人们对抽象的单词的记忆显然是枯燥无味的,如若教师能将抽象的词汇变成可观的、形象化的、具体的,那么单词在学生的记忆过程中就变得鲜活起来。基于此理念,教师应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多采用***片、简笔画、幻灯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
4、身体-运动智能运用。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们运用整个身体或部分身体解决问题直至熟练掌握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身体协调来表达词汇之意,以达到人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身体感觉来思考。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身体语言,如面部表情示范一些面部表情的词汇,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亲自将一些词汇用身体语言表达、表演出来。
5、音乐节奏智能应用。音乐智能是指人们对音高、音调、节奏和声调的敏感性。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是交流感情和沟通观念的重要方式。研究者表明音乐智能的展现甚至于可以超越音乐本身。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文歌曲教授英语单词,让学生在美妙动人的旋律中轻松学单词,寓教于乐,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6、人际交往智能应用。人际交往智能是指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其包括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体验他人情感、情绪和意***,并能与之做出相应合适的反应。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多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所学单词,让学生教会学生学习单词,学生之间相互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7、内省智能应用。内省智能是指自我反省,体现为建构正确自我认识的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正确引导知识学习结构。通俗地说就是人们有对自身优缺点认知能力。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身优势智能,并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地学习词汇。例如有些学生空间感强,有些学生音乐感强,有些学生运动感强,教师就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法,达到因人施教的效果。
8、自然环境智能应用。自然环境智能也被称作是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指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周边事物的能力。例如一些电视广告上的英文单词,路边广告牌上的英文单词,宣传单上的英文单词,以及家用物品说明书上的英文单词,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从身边获取。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课堂设计
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真正地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课堂中去,使这智能合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笔者想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 Unit 1为例,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词汇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在Passage A的词汇表中有单词53个,其中B级词汇18个,A级词汇15个,纲外词汇20个。教学方法具体如下:教师在领读所有单词之前播放一些含有部分生词的音乐,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教师通过领读、磁带或播放PPT让学生跟着模仿新单词的发音,熟悉单词的发音技巧,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能熟记、理解单词,在学习过后能运用单词,达到调动学生语言智能学习生词的效果。教师在讲授award这个单词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举出它的同义词grant,同时将这两个单词的具体用法区分开来。在讲授tutor这个单词时,同时将它的形近单词tutorial一起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注重讲解这两个词的词性、词义、发音、用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类比分析,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众多具有逻辑关系的词群生词,达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效果。在讲授pendulum和penguin等单词时,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一个钟摆和一只企鹅的***案,利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加深学生对于这种具体化的、生动的单词印象。教师在教授lift,lay等单词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让学生根据这些单词表演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义。另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首先在小组内将学过的单词互相加深理解,然后让部分学生利用所学单词进行课文复述。这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达到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当然,在一堂词汇课中,教师不可能将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都同时应用上,但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进行灵活变通。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毋须质疑,多元智能理论在挖掘学生智能潜力,发挥学生智能优势,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迅速提高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Gardner 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M].New York Basic Books,1993.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4)
(1)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意识差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多动爱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这方面的意识。在学习英语时,因为不是母语,所以存在兴趣不高,或是学起来比较困难而产生的厌倦情感。大多数学生也会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初次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学习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多,便开始怀疑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逐步减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逐渐增大,小学生对英语学习也逐渐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控制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呈现出良好状态,对英语的学习也尤为重视,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控制自己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努力学习英语,这是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表现出来的值得赞扬的地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就需要有更强的意志去克服;对于学习中不断存在外界的干扰,学生也需要更强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
(3)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能力较弱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占据较高的支配地位,但是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小学生的自主能力还不够,***的反思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在评价总结中,会受到家长、教师的意见影响。在完成作业方面,小学生经常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和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也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教师的约束,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提高学习能力,但是教师有时候作业布置较多,忽视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受到了语言的限制,因此在课后作业上,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显得较差。这也是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2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最大特质,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也会更主动、更积极。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Aparty主要讲述的是儿童节聚会,对此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经历,比如学生自己举办聚会,或是学校统一举办聚会。学生可以将自己参加过的聚会经历表达出来,叙述自己在聚会中担任的角色和分工,然后小组讨论如何举办儿童节聚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之后结合文章内容,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儿童节聚会的,在作者的描写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在这样的分享和讨论中,展开英语阅读教学,学生会自主进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力的提高是在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之上形成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后,自己进行阅读、分析,提取有效的信息。教师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内安排英语阅读任务,让学生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内养成阅读英语的习惯。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学生在识记文章内容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是一个长期、艰难的任务,因此在英语阅读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看完文章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英语知识。例如在Aninterestingcountry这课中,学生不仅要阅读和分析文章具体的内容,同时要将一些词组短语摘录出来并记忆。
(3)引进词汇组块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词汇组块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有其应用的必要性。小学阶段是对英语词汇进行积累的阶段,是牢记词汇的基础阶段,将词汇组块模式引入到英语阅读当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需要寻求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而通过词汇组块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够从整体剥离出单个的词语来进行记忆,同时整体记忆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不易忘记。词汇组块的教学方式既满足了扩展词汇的要求,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浪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中的词汇组块充分剥离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要求教师对词汇组块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能够在英语教学中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其次教师能够根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英语教材的内容来把握教学的方向。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扩充词汇教学,并且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能够将相同词性的词汇归类,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些词的理解。再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词汇组块意识。教师形成自己的词汇组块能力后,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及时进行词汇组块教学,推动之后的教学开展。词汇组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辨别词汇组块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词汇组块。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词汇意义。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区分词汇组块中的固定结构和可变结构,学生运用可变的词块部分进行造句和组词,能够提升学生记忆词汇的能力。培养学生辨别词汇组块的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翻译一整段的英语文本,在翻译中把握词汇的意义,这样在实践中既达到了学习记忆单词的目的,也能够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学习Roadsafe-ty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词汇组块,理解词汇组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例如look,通常是指“看”的意思,但是lookoutfor...是“小心、提防”的含义,lookfor是“寻找”,lookafter是“照顾”的意思。学生通过体会文章中的不同表达,来理解记忆词汇,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解释和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3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尽可能深挖教材中的内涵,将拓展知识有效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读懂文章的内容。在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读物或者是电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江艳.词汇组块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5)
【中***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0-01
一、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是记忆能力强、读写速度快的重要阶段,也是实践第二外语、增容词汇量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词汇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和英语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如今,新标准对英语词汇部分提出明确要求,熟练掌握大纲词汇是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适度扩充词汇范围是提升英语实践能力的关键,有效提升词汇能力可与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有效提升词汇能力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从而浓厚学习兴趣,进而更快更好地学习词汇。
二、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英语词汇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仍为“如何提升学习兴趣”、“如果高效学习词汇”等问题头疼。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中,大多教师采取“我说你写”的方式或“强制任务”的形式开展,并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思考,因此导致学生反感词汇甚至害怕词汇的局面。即使部分教师能够通过“问答”、“造句”等形式进行词汇教学的互动,也仍无法攻克长难单词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根据笔者经验,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面临着五大难题,分别是“教师缺乏重视”、“教学呈功利化”、“课堂气氛死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方法生硬”等。
三、基于互动教学法和第二课堂教学法的词汇教学方法研究
为了有效提升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水平,快速提升英语学生记忆、理解、应用能力,形成课堂教学良好互动,笔者以学习动机为切入点,以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和课堂管理相关理论为支撑,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和英语课堂特征的基础上,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为英语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积极的策略。
结合自身理论学习,分宏观、操作、内容和情感四个方面提出四点建议:
1.在宏观层面,教师应不断刺激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创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与条件,引导学生在内心深处重视词汇学习、认可词汇学习以至热爱词汇学习。对于已经产生学习兴趣的同学,教师应给与保护和维持。
2.从操作层面,教师应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思路,不仅从形式上采取丰富、活泼的互动方式,还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轻松的形式让学生更快记忆词汇,辅以奖励机制实现学习目的。
3.从内容层面,教师不仅要根据大纲内容进行讲授,还应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能够更多了解英国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广阔的世界观。
4.从情感方面,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早熟、叛逆等心理,在教学中以启发性和鼓励性方式为主,注意避免让学生产生被动情绪。
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拟从以下五方面做出初探,给出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和建议:
1.英语教师应深刻认识词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化解被动为主动
英语教师应认真研读大纲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将词汇及其短语的理解与应用纳入授课范围。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目标大多依托教师给与确定,因此教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视是保障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深刻认识其对词汇部分的着重强调,切勿因为教学趣味性较弱、学生抵触心理较强等原因自暴自弃甚至忽视词汇。
2.英语教师应正确看待词汇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杜绝教学功利化
英语词汇并非像英语口语一般具备极强的表现形式,也不如英语写作一般能够产出具体化成果,但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基石和根本,基础是否牢固,关系着其他方面的学习是否顺利。因此,英语教师应正确看待词汇教学的基础性,切勿好高骛远、一蹴而就;同时,应时刻谨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切勿眼高手低、功利心态。
3.英语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环境,创新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相对于公式化课程、计算类课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其作为第二外语学习课堂,学生学习情绪放松、学习状态积极。然而,在词汇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古板,采取传统的“我说你写”的形式,试***通过学生的反复默写以达到背诵的目的。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可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但学生具备***的思想和叛逆的心理,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厌恶词汇很是害怕词汇。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英语课堂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印象,通过创新互动环节,增强课堂活跃氛围,吸引全体学生注意,从而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人为本、快乐学习。互动环节易形式丰富、花样繁多。
4.英语教师应合理规划第二课堂,研发新型作业,巩固学生记忆
英语教师在把握好课堂教学机会以外,还应合理安排课外练习,避免纯粹的“默写20遍”等机械性方法。比如,英语教师可事先准备写着英文单词的小纸条,在下课前随机发向部分同学,这些同学应组成小组,集合纸条的单词,集体策划3分钟英文话剧表演。此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反复研究单词含义,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词汇的乐趣,从而更热衷英语学习。
5.英语教师应严格把关测试考试,理论实践结合,强化学生意识
英语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词汇、热爱词汇,还应在测试及考试中突出词汇的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免具有一定功利色彩,部分考试认为考试内容就是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小测验中突出对词汇的重视,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以达到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和基本,是学生形成端正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有待更多成果、以资交流。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6)
一、引言
词汇、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英语语言学家Wilkins关于语法、词汇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强调了没有词汇人们将“不能表达”任何意义。对于小学英语学习者来说,语法知识涉及较少,语音知识较多辅助词汇学习,因此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为词汇。小学生在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活动。总之,词汇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语言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规定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并指出了词汇学习的方法,即从单词的音、形、义、用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词汇[1]。
对于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是最大的障碍。对于部分英语落后的学生来说,《课标(2011)》要求所达到的词汇学习水平对他们来说是一大难题。有效的掌握和使用词汇学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词汇关,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改善英语学习状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予以指导。本文对国内有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英语教师开展教学,也后续研究者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有关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90年代开始全面研究,之后达到研究高峰阶段,近5年的相关研究呈现下降趋势。1996年,文秋芳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英语学习策略的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论》,介绍了国内外学习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概括了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学习策略的两个子系统――观念和方法,同时分析了影响策略选择的环境因素和学习者后天因素,提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原则、步骤和方法[2]。之后的有关学习策略研究,实证研究占主导地位,其中定量研究方法运用较多。研究内容涉及到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侧重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包括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和意义。
近些年研究者在对英语学习的各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策略也有深入细致的研究,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学习策略与听力、口语、词汇、阅读、写作的研究。马刚、王娟研究了教学过程中实施策略培训的可行性、有效性,对学习者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周大***、田少华研究指出语言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的相关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影响学习成绩,并为各层次的学习策略培训提供一些建议[4]。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在总结、借鉴国外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习者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以我国大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或非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为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影响因素及其与英语学习其他方面的相关关系等,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等方式,对国内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对语言学习策略中的词汇学习策略等的研究起到了基础作用。
三、国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平稳发展,研究结合我国外语词汇学习的现状,更加具体、有针对性。2001年和2013年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出现了研究高峰期。关于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词汇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侧重于词汇记忆(联想)策略和英语猜词策略等。有关研究表明结合词汇的内在、外在特征展开联想有助于学习者词汇记忆。如范琳和***的研究基于词汇重复模式理论和语境线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词汇推理策略进行剖析,发现该理论对语篇语境过程中的词汇推理策略具有重要作用[5]。这些理论研究侧重于词汇学习策略的某一具体方面,其实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各个方面不是***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二)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Y合问卷调查、访谈或个案研究等形式,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对英语专业或非专业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和儿童,研究内容主要为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吴霞和王蔷对北京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形式。许和平、郑志恋重点调查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各方面策略的使用情况,从教师备课、上课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建议。陈桦和张益芳通过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儿童的英语学习和词汇记忆策略的使用情况。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的对象中对小学生的研究涉及很少,其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多。调查研究中的问卷涉及到学生或家长,有词汇学习策略的问卷也有相应的词汇测试练习。但问卷的设计没有明确的标准参照,多是参考1990年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问卷自行改编,其信、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研究中多学习策略的培训研究,以二语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侧重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研究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对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词汇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水平。纪康丽的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学习者词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黄小萍采用实验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训练大学生使用短文加***画法和短句法两种词汇学习方法。蒋凤霞训练了英语专业学生多维英语单词记忆法,这一词汇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词汇长时记忆。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不仅可通过策略培训实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训练,如教师课堂内容的渗透等方面来实现。因此,在学习策略的训练及学习者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方面,还可进行更多的理论或实践研究。
(四)词汇学习策略比较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的比较研究中,侧重比较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等不同情况的语言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的不同。张萍比较硕士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在学习基础英语词汇过程中使用的词汇策略种类和频数更多。丰玉芳比较了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词汇策略的使用情况,高年级学生更善于运用词汇学习策略。丁怡调查了外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词汇策略的不同情况,发现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决定了英语词汇学习的关键。苗丽霞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策略使用的种类和频数更多。研究对象较多的是大学生英语学习者或硕士生,或善学者与不善学者,或不同专业,或不同民族等,缺少对中小学生的比较研究。
(五)词汇学习策略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
词汇策略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与性别、语言水平、词汇成绩、动机、观念、认知风格等变量的关系。张萍等研究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在性别、词汇观念的差异,张萍的研究指出词汇策略与词汇学习成绩存在相关[6]。顾琦一和宋明珠研究了词汇学习策略与任务预设投入量的关系,指出任务类型对学习者即时词汇策略选择的影响,积极运用策略有利于词汇学习,反之不利于词汇习得[7]。王瑛研究了英语学习者认知风格与自然语篇阅读中词义推测的关系,表明认知风格对词义推测成功率影响显著。有关学习策略与变量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对象较少为英语初学者,且缺少对是否独生、年级、学校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研究。
四、国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中的不足
C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涉及到了词汇学习策略的各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对象方面存在不足。这些研究的对象大都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小学生层面的研究。二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没有基于《课标(2011)》的二级标准中的基本策略来研究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状况。三是调查问卷的编制没有明确的标准依据,大多参考O’Malley和Chamot1990年的学习策略问卷改编。且改编后的问卷信度、效度不清楚,因此调查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四是缺少相应的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研究,大多数是培训研究。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集中式的培训研究效果相对没有渗透式的策略训练好。五是词汇学习策略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不充分,缺少对学习者学校所在地、学习投入、学习途径等相关变量的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者可以注重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在实证研究中多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策略规定,在培训研究中注重渗透式策略的研究,重视学习有关变量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
[3]袁凤识,刘振前等.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差异研究[J].外语界,2004(5):25-32.
[4]马刚,王娟.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教学,2010,31(1):73-77.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为了与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我国***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又或者教学内容,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革。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待改善,如何提高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我国***门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话题。
一、中小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在我国的大力倡导下,中小学英语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是,还有大量的中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大量的中小学生不知道如何来学以致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得归结于我国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例如,词汇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词汇教学方法不灵活;词汇教学内容僵化陈旧等等。
1、教学观念落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
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从事完教学活动之后,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致使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师长时间地使用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的词汇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积累最新的英语词汇。
2、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材的更新换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味奉旧教材为“金科玉律”,不重视与当前社会现实的衔接,就会造成学生学而不能用的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单一
在中小学英语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因为教师的思想长期被束缚在传统的教法中,在他们看来,学生学习词汇只有一条路可走:多读、多写、多背。这种单一刻板、乏味的学习方式,与实践活动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也容易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词汇是建构语言这栋大厦的材料,而学习方式是这栋大厦的地基,一个好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意识到改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二、提高中小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成效的策略
为了提高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中小学教师就应该在了解了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精神;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中小学英语的词汇范围;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灵活使用教学方式等等。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很好的完成词汇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精神的教学精神。先进教学理念决定了先进教学方式,只有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2、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中小学英语的词汇范围,是做好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没有明确词汇教学范围”这一状况,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就应该想方设法加以改善。
3、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其一,鼓励学生们进行讨论。情景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情景教学法引入词汇教学课堂中,并且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中学习。例如,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 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 等英语教学活动。这种对话式、探讨式的授课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达到快乐、高效学习英语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大的词汇量。
其二,挖掘英语词汇教学的规律。学习英语词汇,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规律性,并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教学方式。对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词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词汇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并借助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这些词汇。在中小学英语词汇学习表中,有很多词汇是在词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形成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词汇的这一规律,引导学生掌握便利的学习方式。例如,中小学教师在讲“disorder”这个单词时,可以将该单词分成“dis”和“order”两部分,“order”是以前学习过的词汇,因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dis”是该单词的前缀,并且向同学讲解何为前缀。此外,教师还可以例举出其他的以“dis”做前缀的单词。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词汇学习方法,并通过联想法来记忆词汇,可以大大地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更有效的开展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要从一下两点点出发,第一要认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相应问题,第二,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所以,中小学学校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明确中小学英语的词汇范围;灵活使用词汇教学方法等措施,更好的完善词汇教学方法,进而使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推动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8)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师词汇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灵活应用英语词汇,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思想。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不断提升词汇水平,自我习得实用英语词汇呢?
1.培养兴趣,在阅读中附带学习词汇
英语教师应该准确界定自己的兴趣,特别是要把这种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英语教师,阅读国内外英文报刊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国内英文报刊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我们尽快掌握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文说法,从而达到扩大词汇量、学习实用英语的目的。例如,在阅读有关地震的报道中会遇到很多相关词汇,如aftershock(余震),epicenter(震中),landslide(山崩,滑坡),mud-slide(泥石流),barrier lake(堰塞湖),ground cleave(地裂)等。
除国内的英文报刊外,我们也应多接触国外美英报刊。入门阶段,可以先看西方通讯社稿,如,美联社(AP)。在阅读美英报刊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闻常用基础词汇。当然,一些英美大报的报道和评论与通讯社不同,它们在用词上不会局限在几千词汇,特别是显示记者文学才华的特写和专栏,如果你抱着增大词汇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看报纸,那么就不要局限于你所感兴趣的部分,最好通读报纸的每个栏目和版面,包括新闻、社论甚至广告等。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最新消息,所用的词汇是最现代、最实用的,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能够让我们通过生活化、实用性的学习,迅速提高我们的英语实用能力。
2.双语互译,加强对英语词汇的准确把握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都很清楚,中西方看问题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束缚着我们,成为我们英语表达中的障碍,使我们不能畅所欲言、准确而简洁地表达思想。增强英汉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力,准确把握词汇含义是正确理解和应用英语词汇的关键。
我们可以尝试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幽默故事或好的短文,进行汉译英练习:首先通篇阅读,再来看汉语译文,然后逐句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每完成一小段后,就参阅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很快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缺点和进步,因为始终有英文原文像一位老师,耐心地指出我们的不足和错误;同时,有一些在直接阅读英语课文时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地道的英语表达也会被发掘出来。通过汉译英比只阅读英文课文印象要深刻得多。同样,我们也要进行英译汉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汉语中有很多与英文相对应的绝妙表达。如:fall silent on finding oneself bested in argument(理屈词穷),have a mind as open as a valley(虚怀若谷)等。总之,英汉互译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两种语言的思维转换能力,巩固词汇,提高语言实用技能。做翻译练习还可以让我们更为细致地钻研文字,从而有助于英语和母语同时提高。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9)
词汇作为一种语言输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的储备量,锻炼学生深入理解、深刻记忆、灵活运用英语单词,不仅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在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将语境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语境和英语词汇的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它们彼此相互依存,想要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就必须将语境与词汇的意义有机结合起来。在英语中,每个单词都具有多重含义,词汇用在不同的语句当中,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因此,将语境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理解词汇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对同一个单词多重意义的记忆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课堂上,语境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交谈双方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语言意义,挣脱因语境而带来的束缚作用。语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更是一个语言的环境、氛围,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交谈的过程中正确地选择适当的词汇,以充分地阐明自身的观点。将语境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词汇的理解。
3.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语境理论进一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在阅读训练中,学生能够根据语境对文章进行判断,从而提取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与意义。在听力训练中,学生能够凭借对话者的语境大致判断出对话的内容,进而解决听力问题的答案,即使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有个别陌生单词,也并不影响学生对对话整体的判断。
二、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1.紧密联系文化背景
关于语境的定义、分类各不相同,但却丝毫不影响语境对于语言应用的重要地位,语境与语言运用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尤为突出。英语词汇成千上万,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中学生而言,记忆和理解所有的词汇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此,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难免感觉到吃力、畏惧和抵触。然而,语境理论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记忆“undergrand”一词时,学生可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译为“在地下的”,学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什么样的东西是在地下的呢?自然可以联系到地铁,然后将英文和中文相互对应起来,从而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又如,“blue”一词,除了代表“蓝色”,与其他词语搭配还有不同的意思,比如“in the blues”指的是“心情忧郁”,因此“blue”还包含“忧郁的、沮丧的”之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对单词进行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进行词汇意义延伸
一个英语单词所代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意义赋予了英语单词更加饱满的内涵。加强学生对词汇意义延伸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词汇的储备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单词正确地组织句子、组织语言以表达想法与观点的能力。词汇具有多重意义,主要是因为语境的不同产生的语言效果。例如,“apple”一词,众所周知这是“苹果”的意思,而固定搭配中“apple of(one’s )eye”中的“apple”就不能再以“苹果”的意思而自居了,它代表的是某人极为珍爱的东西,译为“掌上明珠”或是“心肝宝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不同的例子,并且让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出该词汇在句子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的语境,赋予了英语词汇不同的意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汇意义的延伸,不仅可以增添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增加学生对于词汇的多元化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积极创建教学情境
中学生逐渐步入了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可以在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积极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和片段,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一文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替代“pants”,从而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一问一答进行口语训练,并且通过指定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表达,例如说How much are this bag?/How much are these books?等等。在情境教学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正确地使用词汇进行完整的语言交流。
综上所述,将语境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10)
一、引言
教授一门语言必须教授其文化。在教授英语语言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的英语词汇时,渗入英语国家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词汇最能反映文化信息。在词汇教学中,设置文化导入的课堂活动,不但有利于强化学习者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而且能在枯燥的词汇学习中增加乐趣。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适时导入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词汇教学质量。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课堂活动
词汇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词汇教学中的导入文化变得更清晰易懂。
(一)词汇追击
课堂活动词汇追击有助于学生扩充词汇,发展在词汇学习中结合文化的能力。此课堂活动不需要任何特别工具,但教师和学生必须带有英语词典和英汉双语学习词典,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借助手机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要组织词汇追击,此课堂活动可参考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选择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如英文单词“Cambridge”。
步骤二:学生查词典找出“Cambridge”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
步骤三: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寻找由“Cambridge”这个单词所联想到的词汇或信息,学生可用中文表达。例如: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Cambridge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
Cambridge 坎布里奇(美国马萨诸塞州城市)
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
教授,讲师
诗歌《再别康桥》
步骤四: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追击和“Cambridge”有关联的词汇的英文意思和信息。
步骤五:学生反馈所查到的英文意思及信息。如: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诗歌《再别康桥》标题的英文翻译是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以及作者是谁,完整诗篇的中英文,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著出这首诗的,等等。
步骤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所查出来的信息,以其中一个为主题,用英文写一段短评。
学生掌握了词汇追击这个课堂活动后,可以把通过电视、电影、收音机听到及看到的;在书本、报纸、海报甚至T恤衫上看到的有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在课堂上交流,做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Tomalin & Stempleski,1998:42-43)。
(二)词汇意象
为了增强对一些普通词汇***片意象和英美文化之间联系的意识,学生可以带和某个词汇有关的一些杂志及报纸***片,或幻灯片到课堂上。比如可以带上英美国家一些主要食物的***片。例如: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写上“breakfast”这个单词,然后跟学生说当英美国家人说到“breakfast”这个单词时,他们想到的食物是哪些***片。
步骤二:教师出示和“breakfast”相关的食物***片或幻灯片。如***片是“sausage”,教师可以说“this is sausage”。
步骤三:教师把***片上的食物词汇写在黑板上:
fried tomato fried egg sausage bacon oat baked beans mushroom toasted bread croissant black tea
步骤四:教师解释黑板上的食物词汇在英美国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步骤五:学生从黑板上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食物词汇,课后搜寻和此食物词汇相符的***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课后所搜寻到的***片下堂课带来展示,并且就每一幅***片用英文说一句简洁的句子。
步骤六:下堂课学生介绍课后搜寻到的***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词汇意象课堂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化词汇不能局限于词典,还可以通过***片的真实性直观文化词汇。诸如“home”或“flower”这类词汇都可以通过***片创造意象,使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变得更轻松易懂。
(三)词汇十字故事
词汇十字故事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循环使用文化词汇来编造故事,共有七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前准备好的十个文化词汇,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征询学生的意见,给出十类文化词汇。如:
步骤二: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懂词汇的意思。
步骤三: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为四到五人。告知学生要用黑板上的十个词编造一个故事,每个词只能用一次。准备时间为十分钟。
步骤四:准备好了的组选出学生代表讲出编造的故事。当故事里出现黑板上任何一个词汇时,此词汇就会被擦掉。
步骤五:这样依次轮流,直到每个组的代表都讲出编好的故事。
步骤六:当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文化语境里应用词汇。
时间允许的话,这个课堂活动可以扩展到让全班学生选出编得最好的故事;还可以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修改这个故事。最后,全班同学写下这个最好的故事,记录词汇十字故事是怎么开展的,以及词汇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运用的。
(四)歌曲词汇
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放一首英文歌曲,要认真听歌曲所表达的心境、旋律、意思和相关文化。教师要选择有文化背景的歌曲。这个课堂活动较前面三个有点复杂,总共有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数个步骤。
第一大部分:
步骤一:教师播放歌曲。
步骤二:让学生挑选出表达这首歌曲心境的词汇。
步骤三:学生写下词汇,两人一组对比挑选出来的词汇。
步骤四:每一组都大声说出词汇并解释为什么要选择。
步骤五: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播放完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要用英语补充完整This song is about...这个句子。
第二大部分:
步骤一: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听这首歌曲,然后大声读出听到的歌词。
步骤二:播放歌曲的第一句,停顿。
步骤三: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大声说出来的单词和短语,直到歌曲结束。
步骤四:解释黑板上学生不理解的单词和短语。
第三大部分:
步骤一:分组,三到四个学生为一组。
步骤二: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每个组的学生回顾在第一大部分第五个步骤补充完整的句子This song is about...,讨论整首歌的意思及歌手的观点等。
第四大部分:
步骤一:教师解释这首歌歌词可能表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学生小组讨论这些价值观,其中该组的一位学生要用笔记下讨论的内容。
步骤二:再次播放歌曲,所有小组一起找出歌曲里表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步骤三:最后每组的发言人总结讨论的结果,并在班上发表。
作为这个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电子视频。以社会文化主题分类的Tim Murphey’s Music and song列出了很多当代的流行歌曲和音乐视频(Tomalin & Stempleski,1998:31-34)。
三、结语
这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外语文化中通俗的词汇、***像及符号,帮助学生辨别和比较英美文化和自己文化中词汇、***像及符号的不同。以上列出的课堂活动是有限的,还有其他课堂活动可以给学生展示文化词汇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词汇学习。
参考文献:
[1]Wilkins,D.A.Vocabulary: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72.
[2]Wang Zhenya,Language and Culture[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0.
[3]米涛,李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J].教学改革,2008(6):191.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11)
中***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87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认为,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各个技能中都贯穿着词汇的学习,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英语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词汇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本文试***分析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1 学习动机的作用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是外语学习的源动力,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持续的驱动力。在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激活作用:激活作用指唤起和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学习主动性。第二,指向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学习动机就像指南针,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学习行为始终朝着预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第三,推动作用:调查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和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英语成绩比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好。第四,维持作用:英语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深度学习”(Schumann,1988)。在这种持续性学习中,学习者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习动机就起着不可替代的维持作用。
2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听课三种方式,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探讨。
2.1 学生因素
第一,学生学习英语态度的转变。对大学生来说,专业科目才是学习的重点。大学生学习英语普遍急功近利,通常是在等级考试前几个月进行突击。第二,学生常常脱离语境,孤立地学习记忆词汇。这样学得快忘得也快,很容易让其缺乏成就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必定会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2 教师因素
教师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过于单调。从笔者的课堂观察来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基本局限于教师讲解生词表或课文里遇到的词汇,采用的方法多是英汉对译,提供同义词或反义词,构词分析等,很少有教师提及词汇的文化差异和语用原则。依靠这种脱离语境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有机词库。
3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进行词汇教学,使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快更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3.1 课前策略
第一,根据语义场理论,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语义场理论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并非孤立地储存在人的记忆中,而是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某些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或核心词汇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语义场。根据该理论并结合联想法和分类法,教师可通过课前热身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已有词汇,增加新词汇。例如,在课前讨论话题Sporting Life时,教师可通过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联想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和表达:competition, champion, medal, honor, victory, failure, confident, disappointed, exhausted, energetic, spurt, dive, set a record, dark horse, etc.并对这些表达按动词、名词、形容词、短语等进行分类。
第二,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情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和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也要进行情感交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把词汇教学和学生兴趣结合在一起。比如,课前播放一段小视频、演讲、电影片段或一首英文歌,然后请学生表达自己感受,并和学生一起学习里面的好词好句好的表达。遇到重大事件或节日时,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英文表达,并在课前和大家分享。教师也可通过讲述带给学生一些书本中无法学到的词汇和表达。
3.2 课中策略
Laufer认为词汇的发展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词汇知识要从表面意义发展到深层意义。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理解词汇在语篇层面上的意义。
第一,利用课文中的具体语言实例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词汇的多层意义。英国语言学家Firth曾说“Each word is a new word in the context.”(词无定义。)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多,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便无法确定词的真正含义。比如,aggressive可表示:侵略性的,攻击性的;有进取心的,积极的。An aggressive war指一场侵略性的战争。An aggressive guy指一个有上进心的小伙子。
第二,利用语义成分分析法指导学生区分“相对同义词”之间的细微语义差别,即培养学生的措辞意识,使学生在表达时更准确,更贴切,更生动。如,statesman和politician都指从事***治活动的人。但前者是褒义词,译为“***治家”。后者通常带有贬义,译为“***客”。
第三,在词汇教学中,一个***单词的教学效果肯定没有与其他单词搭配起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词块所产生的效果好。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针对新单词的词块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将词块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里,在记住词块的同时也记住了词义和常用搭配。例如,在学习《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册有关The World at War的话题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相关英语词块和背景知识,如break out, in a state of disorder, play havoc with, draw some lessons from, be threatened by,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American Civil War等。课堂中,通读文章后首先让学生找出和课文主题相关的词块,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课文大意。随后教师可对重点词块进行讲解,通过造句或翻译的形式让学生反复操练。如在学习到词块“mental trauma”和“there is no escaping the fact that…”时,可让学生翻译句子“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也许永远无法抹去”。
3.3 课后策略
学习新词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积极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Kachroo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所学的新词能够在课本中出现7次以上,才能被大多数学生记住。然而学生经常眼高手低,看了一遍生词就认为自己已经牢牢记住并掌握,而忽略了对单词的复习与运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课后运用刚学的单词进行组合造句,把生词放在自己设置的语境中进行记忆,这样,不仅记忆效果好,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Lewis,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志.试论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评定[J].教育探索,2002,(1).
[4]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8,(3).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