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1
一、财会人员要有时代意识
时代意识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宽泛、时限极其严格的一个术语。在这里,我们不打算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仅从会计工作的实际谈谈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三大意识”。
1、发展意识
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了工业***,确立了工厂制度。工厂制度的建立一举解决了现代会计赖以存在的四大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有利于加强工厂管理的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随后,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厂制度而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变化,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凸显出来,并由此形成了以对外报告为专职的财务会计和以对内报告为主旨的管理成本会计。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使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分化出通货膨胀会计、清算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税务会计等等,初步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会计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工具的创新、社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又产生了国际会计、企业集团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等等。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贝尔考依教授针对现有会计存在的局限性和会计使用者对更多、更新信息的需要,写了《会计未来趋势》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未来会计的六大发展趋势:①社会经济会计。它主?谴雍旯劬玫慕嵌壤捶从澈***屏科笠稻没疃陨缁岬挠跋欤荚谡媸捣从衬程囟ㄆ笠刀陨缁岬墓毕祝约八陨缁嵩鹑蔚穆男星榭觥"谌肆ψ试椿峒啤4郴峒撇嘀赜诙晕镏首试春筒莆褡试吹募萍郏鍪恿硕云笠底畋蟮娜肆ψ试吹募萍郏嗣植拐庖徊蛔悖肆ψ试椿峒票厝挥υ硕"鄄ㄗ时境杀净峒啤F笠嫡加玫淖式鹜ǔS辛礁隼丛矗凑褡时竞筒ㄗ时尽O钟谢峒浦蝗啡险褡时镜某杀荆蝗啡喜ㄗ时镜某杀荆坪踉擞貌ㄗ时臼俏扌杌ǚ汛鄣模馐且桓鲅现氐奈笄"芟纸鹆髁恐苹峒啤U庵只峒撇唤黾锹加肽郴峒破诩涞南纸鹗罩в泄氐幕峒剖孪睿ㄏ纸鹬苹峒疲布锹加上鬯鸬娜饲坊蚯啡说南纸鹆髁浚ㄖ赣κ照士畹氖栈睾陀Ω墩士畹某セ埂ㄔ鸱⑸苹峒疲O纸鹆髁恐苹峒剖墙纸鹬苹峒坪腿ㄔ鸱⑸苹峒迫谖惶宓幕峒坪怂阆低场=⒄庵只峒浦频母灸康模谟谙蚱笠道婀叵等颂峁┧窃诰霾吖讨兴匦璧南纸鹆髁啃畔ⅰ"莶莆裨げ獾谋啾āF笠挡莆裨げ獾谋啾ㄖ饕嵌云笠档牟莆褡纯龊陀芰性げ狻K孀诺缒缘钠占昂驮げ馊砑目ⅲ岣吡嗽げ獾淖既沸浴⒔档土嗽げ獾某杀荆蛊笠涤锌赡鼙啾ú莆裨げ庾柿稀"薇嘀圃鲋当ǜ妗2簧倩峒蒲ё胰衔衷诘摹熬焕泵嫣荒苷嬲?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他们主张计算增值额,并编制增值报告,以便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我们姑且不去评说贝尔考依教授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会计从来不会停滞不前,总在不断衍生和翻新。这种变化,一方面沿着越来越细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沿着越来越宏观的轨迹发展。很显然,如果我们的财会人员没有发展的意识,没有发展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就必然落伍。
2.创新意识
目前,人类正处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阶段。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给传统的会计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给它提出了全方位的、严峻的挑战。撮其要者,胪列三个事例:
其一技术创新对传统会计的挑战。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众所周知,由现代科技***所引动的经济生活中一系列技术创新是主导当代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可以使其从濒临倒闭的边缘起死回生,并得以持续发展,也可以使一家处于发展颠峰的企业一夜间跌入谷底,彻底丧失再发展的能力。不言而喻,在技术创新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不确定性水平大大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更象变戏法似的扑朔迷离。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会计模式无法应对。传统会计建立在借贷记帐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这一模式对于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企业有形资产的流动是行之有效的,但对于因技术创新所产生的企业专利权、专营权、版权、技术秘方、商标权、品牌权、商誉、回避竞争协议、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市场开发、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无形资产的揭示则显得有些黔驴技穷,不能真实地、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因此技术创新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模式的诞生。
其二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会计的冲击。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浪潮席卷全球,波及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性的金融创新大趋势已露端倪。现在金融工具创新已由第一代(现金、银行存款和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向第二代(即衍生金融工具)迈进。在这一阶段,一种新设计的金融工具随时都有可能投入市场,参加运作。如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象“封顶”、“保底”、“加圈”、“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之类,还有新的不动产类衍生工具和通货膨胀类衍生工具。这些新创的金融工具,如果操作得当,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并带来丰厚的投资报酬;反之,将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灭顶之灾的倒闭、破产。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会计不能及时、准确、快捷地揭示和披露风险信息,因而也不能以此为基础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对策。要适应这一情况,必须对传统会计中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确认标准的原则、对会计计量的基础以及对会计报表结构体系等进行彻底改革。金融工具创新呼唤着财务会计的创新。
其三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会计的洗刷。信息产业代表着新一代的生产力,是促使世界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全球卫星通讯的实现和互联网络的建成,对以人工系统为基础而构筑起来的现有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将是一次飓风式的洗礼。现有会计模式仅局限在帐户左方记借,帐户右方记贷;仍利用三个世纪以前发明的反向抵减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中的正、负数表达;仍运用纸张、笔墨加算盘等技术手段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加工、显而易见,这种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以语言的产生、文字、纸张及印刷术的发明为技术基础的,已经适应不了信息技术***这一技术基础,容纳不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发展呼唤着财务会计的创新。
3、开放意识
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深入人心的基本国策。就会计领域而言,开放的必然性在于:第一,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会计只是充分反映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的卑微角色,而不能成为“民众利益的看门狗”和“国家不花钱的经济警察”,根本担当不了主导社会资源流向和主导社会财富分配的重任。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这当然离不开在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引进会计国际惯例,引进西方的财务呈报概念框架,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框架体系。第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日益缩小,国家与地区间的分隔也逐步消除,会计及会计学科的国际一体化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综上所述,作为跨世纪的财务人员,必须有开放的意识,以博大的胸襟,对西方会计进行精严的选择,吸取对我有用的东西,推动中国的会计事业和会计学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财会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
1、通晓专业理论
按高标准要求,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鉴于目前财会队伍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我拟将会计专业理论分成几个层次,并依据这些理论与会计实务关系的远近,提出程度有别的具体要求和建议,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同仁共勉。
第一了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主体)把握会计事物(认识客体)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会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唯物辩证法的方***。具体来说,主要有逻辑方法、实证方法、比较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获取感性知识的具体方法,如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历史方法和经验方法。它是一个由哲学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会计具体研究方法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种类方法的有机体系,是更有本质的理论。它对于充实和完善会计理论。拓展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理论研究人员对这些研究方法必须有透彻的领悟和精湛的运用技术巧。只有这样,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就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方***,对于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同志来说,对这些方法也要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因为这有利于财会人员从最高层次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工作。
第二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质的规定性的,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费用、资金、营运资金、会计报表、合并报表、存货、递延资产、制造成本等。二是会计工作质的规定性,如会计本质、会计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地位、会计任务等等。这些是最为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构成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会计发展理论是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从不同时期会计环境与会计实践、会计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形成的关于会计进化规律性的理论。比较会计理论是对某一特定时期内不同国家(地区)的会计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到的系统知识,其内容涵盖比较会计的概念与形成基础,比较会计的内容与方法、结论与建议等等。会计基本理论与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之间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其中会计基本理论是主体,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是支撑,三者辩证地统一于会计理论体系之中。财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学习这些理论,力争熟悉这些理论。因为这些理论是从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会计的一般规律。财会人员熟悉了这些理论,能够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此其一。其二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关系密切。会计实务必须得会计理论的解释和说明,才能得以继续维持;而会计理论也只有在解释和说明会计实务中得以验证。譬如,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业务是财会人员经常要处理的会计实物,正确处理跨期费用是均衡各期费用,正确如实计算成本的需要。之所以需要处理摊提业务,我们可以用继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给予解释和说明。为了考核各期的经营成果需要分清各期的费用,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标准来划分各期费用,已付但应由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要列为待摊费用,预计将要付出的费用应由发生之前各期负担的,要预先计提。财会人员熟悉会计理论,用理论对这两类实务作出解释和说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业务处理就不再是随意的、盲目的了,而是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的了。
第三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理论,它主要研究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则及完善问题,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会计应用理论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有两大类:一是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的完善问题:二是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的存废问题。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性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了解、熟悉阶段上,而要达到准确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2、善长计算机操作
笔、纸、算盘是传统会计工作的“老三件”,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这“老三件”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进入历史博物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络的开通,预示会计工作的手段、工具、条件的一场***。事实上,电子计算机现在已部分地取代了笔和算盘,估计在财会工作中完全实现计算机化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尽管不少财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的普及培训,但成效不宜高估,多数人只是停留在用计算机打字和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水平上,与财务工作计算机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财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本企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这不是过高的要求,而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如同现在的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能运用笔记帐、利用算盘算帐的基本技能一样,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当财务人员,可以说,这是关系到财务人员的“饭碗”、“椅子”和“票子”的大事。
3、能用外语交流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财会人员与外国同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客观上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种外语。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2
一、财会人员道德素质与数学教育
随着科技进步和国际经济、***治、文化交流与竞争的日益频繁,开展国际交流必须要遵循通行的规则。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来看,规则意识更是必须牢固树立的。市场之所以能成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关键在于个人的自利动机与行为能在合理规则引导下,向着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合理的市场规则是维护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规则是必须维护的,只有大家都来维护规则。规则才能真正为市场的正常运作服务,也就是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都只为个人利益着想。肆意践踏规则。那么整个市场的运作只会陷入混乱。对于财会人员来说,规则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遵守规则,也就是遵守会计法律法规,这也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石。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与制度,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依法理财,做到“不唯上、不唯情(钱)、只唯法”。应从记账方法、科目运用、账簿设置、核算规程、会计报告等方面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做到会计专门方法运用恰当、成本费用及损益核算准确,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真实可靠。数学教育是很注重规则意识培养的,例如,所有数学分支都是公理化的,所有推理都用三段论式,这就是通行的规则,这一点对财会人员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财会人员文化素质与数学教育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贝尔认为,“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文化素质”是一种为“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的努力和能力;文化为“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的特殊形态,不是呈现生命的自然结构或事实世界。而是创造生命的意义结构和意义世界;文化创造“意义世界”的“解释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现实地“对付”和超越“生命过程”的“生存困境”。 数学具有文化功能、科学功能、思维功能和社会功能。数学本身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文化的其他部分正相关。它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部分就在于它为自然现象提供完美的模式,使人类得以认识真理,而其认识方式又有完美的艺术性。它一方面有深邃的思维和方法,另一方面使人们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它在人类文化中居于最高层次,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它与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息息相关,并且已渗透和深入到了哲学等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可以说数学是当今文化素质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育。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和科学方法,在其他科学领域中具有方***价值;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在日常思维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并对思维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在社会生产、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和地位。
三、财会人员心理素质与数学教育
会计职业有鲜明的个性与职业特征,即与钱相关的差错和安全特征;与核算相关的分类和平衡特征;与效益相关的开源和节流特征。上述特征促使财会人员养成处事谨慎、精于心计和善于思辨的会计特征,这是在会计工作中磨练出来的,同时也是磨练财会人员心理素质的具体过程。财会人员应具备坚韧顽强、不怕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意志和品质,具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财会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的良好开展。试想一下,一个心态不平衡的人,认为自己收入太低,而每天自己经手的钱很多却不是自己的,长此下去,能保证这个人不会想方设法钻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为自己谋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吗?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尤其容易发生在年轻、学历低、单位监督机制很不健全的会计从业人员身上。
心理素质直接会影响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数学教育对财会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积极促进作用。数学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怕难解的数学题,不怕冗长的计算,通过解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磨砺坚强的意志,这些对财会人员来说都是很有裨益的。财会工作往往单调、繁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财会人员养成良好的品质。
四、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与数学教育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3
【关键词】林业 财会人员 素质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级***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林业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际遇。在新形式下,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林业财会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因此,不断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林业财会人员素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理论与实际脱钩。财会人员不深入生产实际了解林业生产的特性,导致财务管理理论与林业生产实际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使成本核算和预算定额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知识更新较慢,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能把现有的会计事项处理了就行,满足于现状,没有创新意识;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下,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作用。
2 林业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熟悉***的有关林业方针、***策,掌握林业相关知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秉公办事。
2.2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财会人员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会计理论,在处理会计事项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创新,使会计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3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当前实现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合格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单位的日常核算,将财会人员从繁杂的会计数据整理加工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能针对本单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并进行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等。
2.4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通常需要编写年度财务预算、分析年终决算、进行工作总结,等等。这些都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简捷、明快、准确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2.5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不仅需要面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而且经常要与工商、 税务、金融、财***等部门打交道,只有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切实做好财务工作。
3 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素质的途径
3.1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直、客观、***、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要把诚信放在首位,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追求,以诚信为做人标准。一名优秀的财会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无论何时,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是一名财会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失去它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知法守法、廉洁自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财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依法办事。
3.2 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计量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尽快掌握新的会计准则。同时,还应树立创新意识,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林业而言,财会人员不仅要学好财务知识,还应该熟悉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每项林业工程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运作最基本的形式,会计人员只有将计算机网络知识与会计知识相结合,才能满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要求。总之,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
3.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财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宽,必须具有会计理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业务处理中,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管理财务工作时,要体现出较高的***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对财会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方面对新制度、新业务等新知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进行分层次、分批培训,将新知识尽快传达给基层财会人员;另一方面,针对各级审计、财务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总结,利用会计例会等形式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另外,可组织本单位财会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尽快提高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3.4 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
林业财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财务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比较欠缺。各单位应鼓励财会人员参加财会专业的函授学习或自学考试以及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取得学历证书和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财会人员,要给予一定奖励。
3.5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
所谓后续教育,是指对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后续教育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后续教育是不可必免的。各单位应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每年安排会计人员参加当地***门组织的培训,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加,自觉更新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林芳.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途径[j].科技信息,2007:32.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从财务人员发展的需求来看,不但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现有人员的素质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就成为了我国财务行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财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执业能力不达标
作为财务工作的实施者,财务人员对于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的整理,对于管理企业资本流动,促进企业经营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从业能力就成为了财务人员能够高水平完成工作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很多财务人员自身能力素质不达标,职业能力不够高,判断力不强,对于财务方面的***策法规不够熟悉,对如何运用也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业务方面,工作失误率大,存在较为突出的失真问题,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职业道德水平普遍较低
职业道德水平对于财务人员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水平不足问题的存在,将会使财务人员得工作中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并且,有的财务人员甚至放弃了基本准则,出现会计舞弊的现象,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为自己谋私利。就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情况来看,由于道德问题而导致的企业利益受损并不在少数,有些损失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活动。
(三)法制观念较为单薄
法制是财务工作开展的原则保证。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个行业内的财务人员法治观念都很淡薄,有的财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授意和强迫之下,对会计信息进行弄虚作假,有的财务人员则是为了追求自身的私利,对会计信息进编造,挪用公款,贪污公款。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往往并不是因为财务人员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是在利益的诱使下,主动或被动的违反了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同时,企业监督体系的缺乏也是这一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会计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得会计人员作假的空间大增,客观上助长了法制观念的遗忘。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财务人员提高一切能力素质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实施。要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将理论及时的转变为能力落实下去。要在经济专业的人员的培养上需要重视财务从业人员在学习阶段的基础建设和培养,要重视他们在职业道德建设内的规范建设,做到把教材与财务从业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操作的实际结合。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财务专业知识是财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的最主要知识来源,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大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采取在职培训的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必须通过在职培训的方法,对财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到国家的相关***策法规,以及审计、税务、电算化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渐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素质。
二是要采取各种***策鼓励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业务素质。企业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和***策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如夜大、函授、自考、电大等等。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自学活动。
三是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单位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轮换,这样就会使得财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得到实践锻炼,也可以促进他们相互交流,从而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三)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财务工作的公平、财务信息的真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单位应当十分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各种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采取***策导向、法规约束、条款激励等等方法,使得财务人员自觉自愿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同时还应当制定出具体的检查考核办法,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具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财务人员,要加大惩处力度,大幅提升其违规的成本,这样就会使得他们不敢违法乱纪,自觉提升道德水平,并且在财务人员职务提升等等方面,要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进行挂钩。
(四)增强财务人员法制观念
法制是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从维护财务工作秩序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财务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要采取强力手段,向财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与灌输,从思维惯性的角度确立起法制观念在财务人员思想中的地位。要积极组织财务人员的培训与讨论活动,通过深入的交流来使他们深刻领会相关的精神和实质内涵,全面掌握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体系。要从法制运行的环境出发,加大现有案件的办理力度,用实践行为来为财务人员的选择提供强有力的现实教材,用行动来进行最为有效的教育。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的正直行为,通过树立典型与模范,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法制观念。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5
摘 要 新的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财务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新时期 财务人员 素质
财务工作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提高财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不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这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新时期财务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质较低,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财务工作的复杂性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丰富,不断加强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和理念。但目前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2.法律意识淡漠。较强的法律意识是财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违反财经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不但使自己身陷牢狱,也为国家经济财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3.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有待加强。目前,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财务知识体系不完善,业务能力较低,且缺乏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有的出现了“诚信危机”,职业道德素质亟待加强。
二、财务人员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1.财务人员自身的认识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工作主要凭借工作经验,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太多的专业知识即可胜任,因而知识积累较少,意识不到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以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财务人员之间沟通较少,知识得不到交流,也给财务人员知识更新造成障碍。此外,一些财务人员对自己在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清,这是造成近些年财务人员违法乱纪现象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
2.对财务工作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在时间、精力及经济上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单位在财力、物力及时间上对财务工作投入不够,对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没有足够重视,甚至部分单位领导认为,财务人员只要把账务记清楚就行,不注重财务人员在综合管理方面所起的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提供准确信息和决策依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阻碍了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意义
1.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财务制度的执行者,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当高的财务工作素质,但我国财务人员素质的现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实际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保护企业和国家财产安全。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财务人员,可以更好的管理资金,降低风险,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循财经纪律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保护资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能把握好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使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并保证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新时期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财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的财务制度不断出台,财务方面的概念、知识、方法推陈出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因而财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财务工作综合性强的特点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涉猎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并加深理解,以适应新时期财务工作的需要。财务人员还应从提高现代技术的运用水平入手,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另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和淘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的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财务工作人员更是要牢固树立这一理念,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主动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财务人员之间也要多沟通、多交流,取长补短,努力在财务管理与运行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近年来,财务人员经济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人数之多,涉案数额之大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使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成为当务之急。新时期,我国社会法制日趋健全,财务工作人员应当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财经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与财务制度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条文,自觉依法进行财务管理与经营活动,绝不能以身试法,做到“不唯上,不唯权,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同时,对于相关的工作程序及权力应十分了解,核算工作要及时、准确,保证所提供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加大依法理财的宣传力度,创造依法理财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促进财务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3.树立诚信意识,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财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无论何时,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是一名财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失去它就无从谈起财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经***策的执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等。其中,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一名财务工作人员,应忠诚于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依法办事,保守秘密,努力为改善财务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
4.提高财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有关单位及部门也举办了相应的培训,但这些培训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收效甚微。应当相应的为财务人员提供实践所学理论的机会,同时,要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培养他们在处理各类业务时的人际交往能力,将财经工作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处理好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妥善地处理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等方面的关系,树立财务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
5.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历层次,严格监督机制。加大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方面的投入力度,抽调资金及人力、物力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并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对学有所成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财务人员选聘时,要注意学历条件的限制,逐步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同时出台相应***策激励在职人员,促进他们学历层次的提高,以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严格监督机制,加大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使财务人员提高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和自我监控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素质。
五、结语
综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时代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我国经济腾飞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财务人员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主人翁意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淑玲.对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感悟.基层医学论坛.2008(16):557.
[2]吕智娟.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结构分析.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2):202-203.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6
关键词: 自我决定轮;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财务主管人员;验证性因子分析
中***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2-0054-05
1 引言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获得家庭亲情,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幸福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统一,极端的物质主义或者极端的神秘主义都与正常社会的幸福无缘。对幸福的追求是一种合理、科学、现实性的追求,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也要避免消极避世,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心理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现实社会存在着较强的适应性,特别适合于具有开拓精神的群体的幸福感的测量,不仅是对庸俗幸福感的超越,也是对传统主观幸福感的超越。主观幸福感理论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源于快乐理论,用来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指标。心理幸福感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实现理论,主要关注于个人潜能的充分实现,用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法则和存在的生命挑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也空前膨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滋长蔓延,致使相当一部分人的幸福感停留在物质追求上。事实上,幸福感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幸福是劳动创造和精神享受的统一或融合,不仅依赖于合理的物质满足,也依赖于才能和智慧得到发展并有益于社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金森教授曾通过调查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最幸福,一类是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一类是淡泊宁静的平凡劳动者。前者可以通过进取拼搏来获取事业的成功而取得幸福,后者通过修炼内心来减少欲望而取得幸福。后来,霍华德・金森教授时过20年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仅有1/5保持了幸福感,而淡泊宁静的劳动者却有9/10的人依旧保持着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决定论的影响,因而倡导在社会性目标的追求和成功中获取幸福。自我决定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人的幸福感是由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来满足的。自主性是指行为的发起出自内心的兴趣,或出自内心的自愿性,用来实现内心的自我价值,能对行为进行内在的调解而不受外在因素的控制。能力感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内外部环境,有较高的效能感。归属感表现为一种社会支持,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容纳和尊重。自我决定论认为,当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能够得到适度满足时,个体就容易体验到幸福感,否则就表现出不理性的或者病态的心理功能状态。
近年恚由于受到西方幸福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张一(2012)研究了心理幸福感的测度问题,认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目标、人格、留意、社会支持、压力等因素[1]。谢凤华、刘国栋(2012)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引入了消费者领域,提出了消费者幸福感的概念,认为消费者幸福感是消费者对自己消费活动总体满意度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映[2]。闰丙金(2012)基于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研究了中国社会的收入、社会阶层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发现收入状况和社会阶层认同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均存在着正向的影响[3]。吴伟炯、刘毅、路红等(2012)探析了职业幸福感的内涵,认为职业幸福感是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较低的离职意愿的合成,是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的合成[4]。陈勇杰、姚梅林(2012)探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幸福感,认为幸福感的产生源于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的满足程度[5]。
财务主管人员是财务人员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对组织的财务工作负责,也要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量大、挑战性强、决策性高,更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努力进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相一致。因此,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财务主管的心理调节和智力开发提供合理的理论借鉴,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生命价值。
2 财务主管心理幸福感模型的设计
自我决定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当社会成员追求自我接纳、贡献于团体、造就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力求身心共同进步时,这些内在性的追求在本质上与个人的自我实现倾向和自我成长倾向是相一致的,能够直接为个人的自主性、归属感和能力感带来心理满足。相反,当社会成员过分地关注金钱、名声和地位时,或者过分地追逐显性吸引力(外表形象)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自我决定论认为,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自我成长倾向是相悖的,不利于个体心理的满足,也不利于幸福感的恒久性获取。
心理幸福感(PWB)源于“实现论”的哲学思想。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是不同的,它强调幸福不应仅仅是短暂的快乐,更应该是长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本质价值的实现和显现。心理幸福感并不像主观幸福感那样受到周围情景因素的影响,因而主要采用自陈量表法进行测量。心理学家Ryff所设计的六维度心理幸福感量表(SPWB)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控制和***自主六个要素。基于自我决定论的思想和心理幸福感的内涵,通过对若干财务主管工作、生活、社交活动的跟踪调查,本研究将财务主管心理幸福感体系分解为4个要素:家庭幸福感、工作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心境幸福感。
首先,家庭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家庭关系中所享受到的愉悦感,包括配偶关系和睦、子女关系和睦、父母关系和睦和亲戚关系和睦4个指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生存的细胞。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是幸福感最基本的载体。财务主管也需要拥有和睦的家庭,与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亲属处理好内部关系。这种关系有时是至关重要的,会影响到其他幸福感的形成和生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家庭幸福的模式与西方也有所不同。财务主管人员在吸收西方先进的家庭文明的同时,也应承接好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养分,才能在各个方面梳理好家庭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家庭幸福。亲戚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需要慎重处理。
其次,工作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享受的愉悦感,包括财务制度优化、财务方法改进、财务文化塑造和财务素养培育4个指标。财务主管不是一般财务人员,他们的责任较大,负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工作幸福来源于挑战和创造的成功。我国现行财务制度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应用过程中进行局部的调整,否则将束缚会计业务的开展。在财务制度允可的前提下,需要对传统的财务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提高财务效率。财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引导财务人员展开工作的思想指南,在我国财务体系中尤其稀缺,因此,财务主管在先进的财务文化培育中应担负起关键性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对财务理论也带来了石破天惊式的冲击,客观上要求财务主管具备较高的理论功底,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才能发挥起领头羊的功效。
再次,社会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所享受的愉悦感,包括社会交往满意、公共利益参与、公平正义维护、社会恶习抵制4个指标。社会交往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财务主管人员更是不可闪避,因为社会交往已与工作和生活融于一体。中国社会是一个层级分明的社会,各种利益和亲情关系纵横交错,在职业岗位极其敏感的前提下,财务主管需要慎重选择交往的人员和对象,否则会为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被动。在目前的社会,环保、低碳、灾害、枉法等事件反而愈演愈烈,引起有志之士的高度关注,而作为知识型人才的一个子群体,财务主管在公共利益维护上也会义不容辞,将其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一个要素。甚至在遇到社会不正之风侵袭的时候,财务主管也会挺身而出,维护和伸张正义。
最后,心境幸福感是指财务主管人员在内心情感和观念的凝练中所享受的愉悦感,包括心理定位合理、自我价值实现、核心价值观认同和社会环境适应4个指标。内心的安详和宁静是幸福感的主观来源,每个人都会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愉悦心境,它不仅是社会阅历的体现,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一个整日怨天尤人、消极避世的人,或者一个贪得无厌、欲海无边的人,或者一个玩世不恭、欺诈成性的人,是毫无心理幸福感可言的,他们所谓的幸福是一种市侩的追逐,不具有长久性的愉悦效应。财务主管人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合理的追求,一种可以实现的追求,一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追求,这是获取内心需求满足的必备条件,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问题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突出性的因素,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基于自我决定论的视角来构建财务主管心理幸福感的要素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 模型检验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拟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同时检验因子与指标的相关性,再结合于数据调查的经验,可以揭示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的微观结构。根据心理幸福感模型的内容,可以进行问卷指标的设计,包含16个题项。在江苏大学财务部门聘请3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人员对问卷进行审核和修正,以确保问卷具有较好的热菪Ф群托П晷Ф取N示淼氖据测度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即在依次增大的7个选项中,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值。本次数据调查自2013年3月1日起,至2013年4月1日止,历时30天,获取有效问卷96份,样本数和指标数之比是6,符合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样本特征如表2所示。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一种特殊情况,当研究者关注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时,这类分析就是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基于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Lisrel8.7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1)因子X6、X9和X16的负荷值较高,且具有显著性;(2)因子X4、X8和X12的负荷值较低,且缺乏显著性;(3)其余因子的负荷值居中,且具有显著性。同时得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构建的财务主管人员心里幸福感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 结论
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再结合我国财务主管人员心里幸福感的调查,可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对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财务方法改进、社会交往满意和社会环境适应。说明财务主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对传统财务方法的修正,引入信息技术的成果,在现行财务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财务工作优化。同时,财务主管人员的社会交往较为顺心,也能够灵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2)对财务主管人员心理幸福感明显缺乏支持作用的因素是亲戚关系和睦、财务素养培育和社会恶习抵制。说明财务主管人员的亲戚关系处理或维持不是太好,对前沿性的会计理论和思想把握不够,对社会不正之风往往视而不见。
(3)总体而言,财务主管人员的心里幸福感影响因素分布与普通财务人员存在着区别,但也存在着令人费解的一面,如亲戚关系不顺却具有良好的社交感,立志于财务方法改革却缺乏前沿性的会计思想,这些都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不太正常的现象,值得深思。
总体而言,我国财务主管人员在家庭、工作、社会、心境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幸福感,表明这个群体的健康性的存在,但在诸多方面也有待改进,以便在提高幸福感的同时促进群体效能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 一.心理幸福感: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展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2,27(7):143-144.
[2]谢凤华,刘国栋.消费者幸福感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64.
[3]闰丙金.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J].统计研究,2012(10):64-72.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7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会计人员素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25
[中***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43- 03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国家也陆续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继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国家资金投入越来越大,资金来源更加广泛,学校面临的会计环境也发生着显著变化,横向联系更加广泛,涉外财务不断增多。高职院校资金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得各方面对高校的资产和效益方面约束缺失,导致了高校由于会计管理方面的不良操作,使得高校陷入债务循环之中,使得高校的会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而且随着进入信息化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无处不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会计工作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会计理论、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会计信息化,将使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些都加大了高校在会计方面的压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以适应这种变化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对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进行探讨。
1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高等学校会计工作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预算、决算管理,高校决算管理包括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高校会计工作的另一项内容就是收支管理。高等院校的主要收入一方面是国家财***投入,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校友捐助。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是指院校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并予以解释后产生的,是会计管理和学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其核心是财务信息,即资金的筹措、分配和运用等方面的信息,也包括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管理和运用就是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和运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反映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经济合作等过程中的资金筹集、分配、运用等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应需而用,是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的管理运用是否科学高效是关键。
近几年,会计的发展经历了电算化和信息化两次重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变革,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过去的手工记账、算账的过程,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规范了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化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行为当中,是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各方面的促进。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现代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逐渐发展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能够增强会计管理能力、核算程序方法等,因此会计信息化是高校会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共1 300万人左右,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即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是在高等人才积聚的高校中财会人员的现状也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大批高职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或几个地方性院校合并而来,财务人员本来就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老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不够,计算机财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不高,造成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很不合理,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2 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2.1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中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诚信不止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准则。”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的会计技术既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在工作中要客观、真实、合法地反映经济业务, 培养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敢于抵制、纠正、揭露违法乱纪行为, 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2.2 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会计人员首先要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会计的理论、方法等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信息环境下的会计人员不能再仅仅是死记硬背准则和制度,而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才能和应变能力, 能较好地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打交道,对一些不确定的、复杂的或新出现的情况, 能够以掌握的知识做出判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2.3 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
2.3.1 信息技术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
2.3.2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保证,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
2.3.3 财经法律知识
会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税收制度,应熟知国际惯例,及时掌握***策信息,了解经济动态,并能联系单位实际情况,正确地执行。
3 会计人员素质提高的途径
3.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监督制度的精髓,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会计师制度,会计师既要评价内部监督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监督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监督的执行情况,督促内部监督的有效执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报表。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的,离开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会计职业道德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具有2个方面:①会计人员之间和社会(会计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即对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支持或表彰;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依据情节不同,给予批评、谴责、处罚,直至追究行***刑事责任。②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即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活动经常进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自我检查鉴定。通过经常的自省可以更加自觉地改恶从善,自觉地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工作中,应当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教育与奖惩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运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手段,培养文明行为,抑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保证,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迅速扩大,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财务信息的基础上,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信息,会计人员不仅要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应该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从传统会计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转变,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向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方向转变。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还要有一定的广度,要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因此,会计人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同时,要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3.3 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时进行业务培训
对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以提高***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要求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更新。要具有较强的时局洞悉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上,以专门业务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并进行定期考核,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庞静.浅析新时期高等院校会计基础工作[J].财会研究,2011(10):106.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8
【关键词】 会计人员 素质 提高 有效途径
引言
会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管理职能的逐渐深化,以及我国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素质提高不论是对于会计职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日趋迫切。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谈几点粗浅认识。
1. 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
1.1文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会计人员中受过大中专以上教育的不到15%,60%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此外,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陈旧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新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逐步出台,更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结构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2业务能力需要加强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使得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与账面数字相差较大。有的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职业技能低下,且对参加继续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学习进修的意识还较为薄弱。
1.3道德教育普遍缺失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教育重视不够,许多会计人员在营私舞弊、投机倒把前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积极参与到伪造账表、弄虚作假、通同作弊之中。有些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诚信水平,违背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一是不遵守***审计准则,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存在重大过失;二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客户出现的舞弊迹象没有高度重视;三是缺乏***性,担任客户的常年财务顾问又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四是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缺乏审计客户的知识;五是明知客户做假,而故意出具虚假业务报告。这些违反职业道德所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对社会而言,虚假信息得不到揭露,将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2.1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经济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开拓视野、增进知识,明辨是非,更加自觉、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会计决策能力会计管理能力等方面。会计核算能力是基础,每个会计人员都要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核算,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而会计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是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随着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增长,客观上要求财会人员能熟练地掌握一种外语,促使自己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2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所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惯穿于会计基本程序的全过程,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和选择,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会计人员应当不断地充实和更新会计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以增强职业判断的信心和能力。会计人员还应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以丰富执业经验,最终达到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目的。
2.3培养会计职业道德
各级***门及有关部门应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从思想***治、会计法制、经济形势等方面入手,对会计人员进行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教育,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具体办法,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坏作为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2.4加大惩处力度
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管理部门以及***部门要做到“***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此外,还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营造遵守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2.5做好会计继续教育
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继续深化教育,增加知识层次,优化会计人员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要严格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每年安排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切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充分运用网络等媒体手段,进行财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开展会计学术研讨,总结推广财会工作经验,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技能。
2.6实行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运作的最基本形式。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从繁重、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成本预测、日常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分析上,而且使会计核算工作更细致、准确、全面。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和基础管理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同时,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人员,我们在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都要从***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依法处理会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府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朱元萍.浅析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2.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9
【关键词】 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单位财会人员绩效评价层次的基础上,依据财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别建立品性素质指标、工作绩效指标、智能素质指标、工作态度指标、资历结构指标、身体素质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财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品性素质指标
品性评价指标是对财会人员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品性指标主要包括:***治思想素养、诚实性、事业心、协作性、原则性这五项指标,这也是作为财会人员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治思想素养指标
这项指标不仅是财会人员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也是任何一名财会人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是在***治思想方面能否坚持马列主义、思想,能否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能否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被评价者日常的行为表现,由主管领导和同事给出一般性的评价,再由评价工作组给出评价结果。
(二)诚实性指标
诚实性是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不仅体现在工作中还体现在生活中。主要看财会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事件发生。
(三)事业心指标
财会人员能否以工作为重,当工作和生活发生冲突时能否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日常工作的态度和完成情况,以及对待突发任务的态度和处理情况及结果。
(四)协作性指标
协作性主要是指财会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以及和本财务部门同事之间的合作是否融洽,能否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处理好日常财务工作以及及时、准确地完成其他任务。依据资料可以采用单位人员互评的形式和依据日常工作记录获得。
(五)原则性指标
主要依据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能否坚持原则,有无违反财务规章制度,有无“开后门、送人情”的做法。可以依据资料由评价工作组给予考核。
品性素质指标中的这五项指标都要依据财会人员日常工作表现来进行评价,所以在平时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同时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评价方法的采用上只能采用定性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定性难免有主观性,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公平性。
二、工作绩效指标
工作绩效是指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效果。主要包括财会人员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及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绩(对本部门的贡献程度)如何。工作绩效是财会人员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作成绩指标、工作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
(一)工作成绩指标
在对财会人员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加入目标管理的思想,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法对不同岗位的财会人员做分类管理,分别确定他们的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KPI反映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确定那些足以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和行为。它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以定量或者行为化岗位职责的核心部分为评价指标的方法。它符合现代管理学中的“二八原则”,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抓住了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与衡量,就抓住了绩效评价的重心。根据设立的关键指标来对工作成绩进行评价。
(二)工作质量指标
主要指财会人员在完成工作时工作效果的好坏。工作效果越好,显然正确率越高,工作质量也就越高。对财会人员工作质量的评价,可由直接上级领导评语和平时工作表现的记录来取得直接材料,再由专家组对其进行评价。
(三)工作效率
财会人员工作效率可以从完成的工作量和所用的工作时间得出,所用工作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以月、天、小时计算。在评价工作效率的同时,不能忽略工作的质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出工作的成绩如何。
三、智能素质指标
智能包括人的记忆、分析、综合、判断、创新等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水平的变化集中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深刻、正确和完整程度上;表现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与质量上。对于财会人员来讲,智能素质可概括为:专业能力、理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自学能力。
(一)专业能力指标
专业能力指标指财会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获取专业能力的指标,除了依靠平时的工作表现之外,还可以从单位组织的岗位练兵或岗位技能大赛成绩获取信息。主要指标有:理论知识得分指标、实际操作得分指标、专业技能得分情况。
(二)理解能力指标
理解能力指标指财会人员对财经法规、规章制度、财务规定的理解力,以及对上级下达任务、工作内容的理解力。理解力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采用主观评价法进行评价。
(三)组织协调能力指标
由于财务工作涉及从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生活费管理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某一项工作的好坏都会严重影响到其他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担任各个财务工作岗位的财会人员不仅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密切配合和督导他的上级和下级工作,要保证自己在向其他职能部门传送信息、下达任务以及业务处理过程中准确、高效,以保持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财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亲和力,能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善于沟通和协调,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四)应变能力指标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财会人员必须具有随机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比如,财会人员应具备很强的应急保障能力,要融入社会的整体保障中,并随着保障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节约经济成本,提高保障效率。必须着眼任务的特点,科学调整组织机构、财权划分、工作职责及业务关系等,应变可能发生的情况,提高应急能力。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手段操作能力。未来资金保障手段要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为合理调剂资金使用、实施财务监督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财务数据采集和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一个集跟踪、指挥、控制、通信和预测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平台,知识、手段、硬件的提高将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应变能力。
(五)自学能力指标
财务法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也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地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尽快熟悉和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要做到这点,除了要求财会人员对现有的各种会计知识、法律法规了如指掌、融会贯通之外,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指标主要反映在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接受程度上。
四、工作态度指标
工作态度主要包括责任心、工作的主动性和持之以恒性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对这些因素除了主观评价外,应该注意平时观察得到的记录,据以实施得到评价结果。
(一)责任心指标
责任心指标指被评价者主动承担工作的职责,不推卸责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从事各项具体的财务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规,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反映指标有:在工作中献计献策、组织参加会议的次数、特殊任务参与次数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平时工作记录得到,比较直观。
(二)主动性指标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能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去承担除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反映指标主要有:注重工作中细节,为做好工作而主动学习;主动承担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次数等。
(三)持之以恒性指标
持之以恒性指标指财务工作人员对日常工作以及重、难工作的坚持性。在财会人员接受工作后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主要指标有完成任务比率、出勤率等。
五、资历结构指标
(一)学历等级指标
学历指标由第一学历和最终学历两部分构成。第一学历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之前首次从高校毕业取得的学历,以档案为准。最终学历指的是到目前为止,财会人员所取得的最高学历。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再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学历水平。
(二)职称等级指标
职称等级指标指的是根据财会人员的工作年限以及取得资格情况来对应职称等级,一般有三个等级: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不同职称的工资及待遇标准是不同的。级别低的等级可以通过一定程序申报高一层的职称。比如:一个初级会计师工作到了规定年限,并且通过有关的考试,就有资格申报中级会计师。
(三)培训进修指标
培训进修指标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为了提高能力,而去参加的培训进修班或研修班,一般是由***门承办的财务干部培训,由上级部门或所在单位指定人员参加。评价指标有:参加培训的次数、培训内容及考核成绩。
(四)经验丰富度指标
经验丰富度指标指在处理工作中的技巧和经验。这是要靠实践经验慢慢累积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和工作年限及工作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但不是绝对的工作年限长,工作经历多,就经验丰富度高,也和本人的资质有关。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可以采用叙述法和关键事件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工作年限和工作经历可以作为两项参考指标。
六、身体素质指标
(一)举止指标
举止指标指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举止是否大方得体、是否有损财会人员良好形象的行为,是否严守财会人员各项规定。可由直接上级领导、同事、服务对象来对财会人员进行评价,获取评价信息,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
(二)健康指标
健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指标。生理健康具体指标比较容易取得,可由所在单位的卫生部门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易取得,主要依据平时的工作表现,对待工作压力、挫折的态度,对待荣誉和处分的态度;或者采用心理问卷调查的办法取得数据指标。
(三)体力指标
体力取决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要求财会人员的精神高度集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判断准确,同时还要求有持续的耐久力。
(四)精神面貌指标
精神面貌指标指财会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留给他人的印象,是精神饱满还是萎靡不振,是充满斗志还是缩手缩脚。可由直接上级领导、同事、服务对象来对财会人员进行评价取得评价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慧.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硕士论文].昆明理工大学,2003.
[2] 卢静.论财***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J]. 现代财经,2005(5):24-27.
[3] 宋丽平,安宁.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财会月刊(理论),2006(3):9-11.
[4] 余冰.SY公司员工绩效考评方案设计[D]. 湖南:湖南大学,2003.
[5] 张建国,徐伟. 绩效体系设计[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3-34.
[6] 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17-55.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篇10
关键词:财务 会计人员 素质培养
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不仅要依靠法律,还需要各个经济主体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优秀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日益健全的法律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以德治国的理念。法治和德治在国家管理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位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则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财务工作关系着整个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为公司筹措运营所需的资金并对其进行分配,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始终。同时,财务管理活动还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同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等密切相关,所以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目前对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2001年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之一,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企业的财务部门及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水平,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在财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准确的原则,客观公正的记录并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经济状况,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合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严格保密,维护企业的利益。
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七个方面的职业道德标准: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财会工作,在本企业本岗位上刻苦耐劳、忠于职守。其次要做到诚实守信,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做到依法办事、依规章做事,做到客观公正。然后要做到廉洁自律,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人员要坚持客观公正、杜绝用职务之便做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清正廉洁。第四,要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一切工作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五,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六,要对国家和企业的各项秘密进行严格保密。最后要做到文明服务,即礼貌待人,注意自身语言、举止、仪表等方面的文明有礼。
在职业技能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经济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是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处理的基本点和理论依据;第二要认真学习并钻研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规范会计工作活动,认真、有效的进行账目处理;第三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学习。
二、现代企业务会计人员素质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自主性
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缺乏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会计人员的竞争意识严重不足,对工作并没有全力以赴,缺少认真性和紧迫性,对自我的要求仅限于将基本工作完成,缺乏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自主性。尤其是部分有较常工作年龄的财务人员,已经停止了再学习,加上部门领导对财务人员学习的不重视,造成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态度不严谨、核算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
(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法律观念淡薄
财务人员同企业资金由较长的相处时间和较多的接触机会,在自我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对企业资金实施非法占有、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更新慢
企业招聘范围的过于宽广,导致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各异,出现了高学历与低学历、财务专业与非经济专业、受过专业培训与半路出家、有会计专业职称与没有从业资格证、复合型与单一型会计人才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而且企业在招聘时,喜欢录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往往年纪都比较大,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这些会计人员往往不思进取,对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国家公布的最新知识不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学习,最终导致专业知识的落后。
(四)企业后期培训工作并未落实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应该不断的进行学习,以补充最新的***策法规和知识常识。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并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后期教育和培训,减少了财务会计人员后期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无法快速、有效的获得新知识,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正常经济活动。
三、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培养探讨
(一)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对财务部门的管理中,首要做的就是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而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应定期组织相关会计人员参加会计培训,对国家最新公布的经济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全面提高会计人员对国家执***思路的认同感与专业技能。
(二)及时更新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知识结构
当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服务到一定年限的时候,其专业知识结构有可能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财务人员要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整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及时更新财务知识结构,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体系,还是企业外的市场监督体系,都应得到重视并建立和发展。通常由财务工作人员所造成的经济犯罪,多归咎于监督不到位。所以企业应建立并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财务检查,完善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守则,杜绝财务问题的发生。
(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
财务部门是同企业各部门都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经济纠纷和利益分配不均等财务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公平、公正、公开的对企业资金进行客观的分配,保证企业的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正常、有效的使用。
(五)加强财会人员创新意识和自主性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对财务体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财会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还要对知识经济社会拥有极高的适应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对提高自身素质自主性的认识,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六)注重继续教育与实务提高
要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实务能力的提高,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还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会计人员培训经验,将知识理论作为基础,实务技能为主干,综合且系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本质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不仅要靠会计人员个人的勤奋学习和努力拼搏,还要靠企业给予的大力支持。会计人员要不断适应这个发展的社会,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