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管理措施大全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1)

[中***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81-02

农业部门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发挥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作用,逐渐提升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益。

1 有机水稻栽培准备工作

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创建良好的土壤环境。基层工作者要指导有机水稻种植工作,要求创建良好的有机水稻种植土壤环境,例如: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适当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为有机水稻的后续生长创建良好环境。

第二,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在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生长需求,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可以大力推广生物菌肥或是有机肥,将其作为底肥,同时,还可以指导农民施加叶面肥料,保证在有机水稻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提供充足的营养[1]。

第三,保护有机水稻植株。在有机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生物制剂,引导农民利用制剂浸泡种子,科学防治病虫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现象,需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杜绝所有农药的使用,提升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同时,要利用叶面肥提升有机水稻自身抗性,缩小病虫害的扩大面积,利用人工灭草方式减少其中存在的杂草,不可以使用农药开展相关工作[2]。

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在使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基层工作者需要利用良好的推广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科学选择地块。在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选择地块,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保证有机水稻栽培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例如:选择灌溉便利、肥力较高的地块开展种植工作[3]。

第二,科学选择有机水稻品种。在水稻种植之前,需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例如:在吉林省区域,可以选择吉农大878品种,并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筛选,选择颗粒饱满并且外形较为完整的水稻品种,并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育种措施。在有机水稻实际种植中,需要做好育种工作。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然后利用盐水对其进行浸泡,再利用1%的生石灰浸泡处理,避免种子中带有细菌。在此之后,需要对种子的苗床进行处理,在翻耕12cm之后,必须保证苗床的平整性符合相关规定,然后在苗床中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对其进行均匀的搅拌。在当地气温为7℃的时候,就可以对水稻进行育苗处理,在育苗之后,需要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如果选择常规播种方式,就可以将其密度控制在1800粒/m2左右,如果选择地膜打孔育苗播种方式,就要将其密度控制在800粒/m2左右,保证播种的可靠性[4]。

第四,插秧措施。在有机水稻插秧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地工作,科学开展灌溉活动,利用机械设备清理土地中的杂草。在整理大田之后,需要在温度达到13℃之后,才能对水稻进行插秧处理,保证插秧工作的匀称性。

第五,秧田管理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秧田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满足水稻植物的生长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保证秧苗的茁壮成长,合理控制秧田温度,例如:在秧苗生长中,需要将其根部温度控制在13℃左右,叶部温度控制在16℃左右,如果温度过低,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其次,需要科学防治青枯病,保证水稻秧苗的快速生长。

3 有机水稻管理措施

在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之后,需要指导农民对水稻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可以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种植要求。

第一,除草管理工作。在有机水稻移栽大田之前的15天左右,需要做好翻耕工作,消除大部分的杂草或是老草种子。在插秧前3天左右,需要再次开展翻耕工作,去除新生长的杂草。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减少稻田中的杂草[5]。

第二,水分管理措施。有机水稻种植中,水分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在幼穗抽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间歇性的灌溉处理,在抽穗之后,要做好浅水湿润管理工作,保证水稻根部的生长效果。对于灌溉区域而言,需要利用洁净无污染源头水等对其进行灌溉处理。要及时开展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田间出现新生杂草。保证水面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水稻成熟之前,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水稻黄熟期间,也就是抽穗30天之后,需要停止灌溉,全面排水,并根据水稻生长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水分管理方案。

第三,病害防治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做好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宣传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控制水肥等管理工作,提升水稻的病害抵抗能力,从根本上防治病害问题。

第四,虫害防治措施。在虫害防治工作中,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虫害实际问题与特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对病虫进行诱杀,除了可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之外,还能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优化其l展体系。

结语:

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做好肥水管理等工作,满足有机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灌溉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升先进技术的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桂英.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探讨[J].大科技,2015(27):201-202.

[2]钟春梅.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6):118-118.

[3]宋长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27.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2)

中***分类号:S511;S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044-02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Rice at Jointing Stage and 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XIE Bao-zhong,CHEN Wei,WANG Wan-fu,ZHANG Shao-an,YU Bao-sheng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Hubei Province, 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

Abstract: Field management of rice cultiv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variation. The field management should be modulated from reviring and tillering stage to jointing and pregnancy stage as tillering ceased during jointing stage. The fertilizer promote and controling meatures should be decided according to “three changes” of rice morphology after jointing. Titter should be boosted after transplantation but restrained when it was near the jointing stage due to the polarity of tiller after jointing. The time of ending field drying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ke viaration and jointing of different breedings so as to guide the management of ric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jointing stage;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high yield cultivation

水稻拔节的标准是茎秆基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达到1~2 cm(矮秆型品种达到1 cm,高秆型品种达到2 cm),田间有50%的植株达到拔节标准时,即为拔节期[1]。水稻节间伸长是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的,伸长节间一般4~7个。拔节期是水稻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上都出现重大转变的时期。栽培上要根据水稻拔节期的形态生理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为高产打下足穗、大穗基础。笔者根据多年来对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将水稻拔节期的形态生理变化与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1拔节期分蘖停止,栽培上要由返青分蘖期调整为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从移栽期至拔节期这段时间是决定穗数的返青分蘖期。这段时间的长短,因品种、播插期、秧龄长短的不同而异,一般早稻品种和连作晚稻品种15~25 d,中稻品种25~30 d,单季晚稻品种30~40 d[2]。

主茎进入拔节期就不再发生分蘖,这时,栽培上要由返青分蘖期促早发、争多穗的田间管理措施调整为拔节、孕穗期以促壮秆、争大穗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技术,抓好适时适度晒田,看苗巧施穗肥等措施,控蘖、壮秆、促根、控病,增加颖花分化数,减少颖花退化数,达到秆壮、穗大、粒多的高产目标。穗肥对于中稻和采用“稳前攻中”或“稀少平促”栽培法的早稻和晚稻,不仅施用效果好,而且也较安全。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种。一般在晒田复水后(颖花分化期)施氯化钾75 kg/hm2作促花肥;当剑叶抽出长度的一半时,看苗施尿素37.5~60.0 kg/hm2作保花肥,有利于形成壮秆大穗。

2根据拔节后的形态变化拟定肥水促控措施

在拔节前后进行肥水调控,是对水稻实行平稳促进,使之稳步生长的有效措施。肥水调控有如下积极作用:①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白根和黄根数量增加;②抑制后生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③促使基部节间缩短增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④避免叶片过分伸长,改善中期群体结构;⑤促进同化产物在茎鞘中的积累,为后期产量形成做好物质储备。

拔节期后,水稻外部形态出现“三变”,叶色由深绿色变为淡绿色,叶形由披散变为直立,茎基部由扁变圆。这些变化是水稻生长中心顺利转换的重要标志。如果叶色和叶形没出现变化,说明生长过旺,要采取控制肥水的措施:不施或少施穗肥,重晒田或多次晒田。多次晒田是在第一次晒田晒到土壤含水量40%~50%(上层已硬实,脚踏有印而不陷)时灌1次水,待自然落干后再晒田1次[3],使叶色变至淡绿色,叶形变得挺直,稻株生长清秀,稳健有劲。对拔节期后水稻外部形态顺利出现“三变”的田块,则不能控制肥水,而要按正常肥水管理进行适时适度晒田,看苗巧施穗肥。

3根据拔节后分蘖向两极分化的规律,移栽后要促进早分蘖,控制临近拔节期分蘖

水稻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生理代谢由拔节期的碳、氮代谢并重过渡到孕穗期的以碳素代谢占优势。水稻拔节后,主茎和大分蘖的茎、穗、叶迅速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分蘖向两极分化,大蘖继续生长发育成穗,小蘖逐渐消亡。因此,栽培上要在移栽后早管促早发,控制临近拔节期发生小分蘖。其方法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返青分蘖期早施分蘖肥,以促进大田低位分蘖的发生。移栽至返青阶段灌深水护秧,返青至有效分蘖终止期采取浅水勤灌的方法,从有效分蘖终止期开始排水晒田或采用“超前晒田”技术,即当总苗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苗数)达到计划成穗数的70%~90%时开始排水晒田[4],控制临近拔节期发生无效分蘖。

4根据各品种幼穗分化与拔节的关系确定晒田终止期

水稻幼穗分化与拔节之间的关系因品种不同而异,存在着重叠、衔接和分离3种关系。重叠生育型的水稻先幼穗分化而后拔节,拔节和幼穗分化之间出现重叠;衔接生育型的水稻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同时开始,即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相衔接;分离生育型的水稻节间已开始伸长,幼穗分化尚未开始,即拔节与幼穗分化之间出现间隔[5]。

具有5个伸长节间的中稻,属衔接生育型水稻,拔节(茎基第一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同时开始。一般中稻在拔节期后7 d左右,幼穗分化进入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这时是中稻的晒田终止期。正常田块在晒田终止期以后不宜晒田,否则容易造成颖花分化数减少,颖花退化数增加。

具有6个或7个伸长节间的单季晚稻,属分离生育型水稻,先拔节,后幼穗分化,直到茎基第二或第三节间伸长时,幼穗才开始分化。一般单季晚稻的晒田终止期在拔节期后10~15 d。

具有4个伸长节间的早稻和连作晚稻,幼穗分化与拔节之间的关系是幼穗分化开始之后才进入拔节期的重叠生育型。拔节期早稻和连作晚稻正处于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这时就是其晒田的终止期。

此外,拔节期后,水稻老根向下深扎,从茎节上直接发生的新根少。因此,人一般不要轻易下田,以免踩断稻根而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 湖南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实用作物栽培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2] 南京农学院,江苏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3)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宽行密株栽培为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水稻栽培模式[1,2]。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2007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采用“旱育秧、强化栽培、宽行密株、测土配方、植保统防”等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体系,为桐庐县水稻的增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产品优质无公害的需求。该地水稻不论是原有品种还是栽培技术现状,都难以适应优质稻米加工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桐庐县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水稻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7年该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进行了面积72hm2的试验示范。其目的在于节本增效,逐步寻求适合本地水稻栽培的技术措施。

通过2007~2009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调查,示范方72hm2单季稻平均产量8 782.5kg/hm2,产值17 565元/hm2,纯收入8 835元/hm2;比桐庐县平均对照栽培增产982.5kg/hm2,增收1 965元/hm2。由此说明,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好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约秧田等特点,对于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1增产措施

1.1秧田培肥

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作秧田的秧苗素质最好,地上部百苗干重比不培肥的提高0.5g以上。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的秧田带蘖率为66.8%,而冬季空闲田的秧田带蘖率反为36.9%。

1.2播种期与播种量

与常规育秧比较,降低播种量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使水稻抽穗提前,增加每穗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千粒重,提高水稻成熟度,改善大米品质。播种期与播种量是影响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旱育稀播处理的秧苗壮,插后返青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根据试验,中浙优1号品种宜选择5月12~15日播种,播芽谷30g/m2左右为宜,播种量为225~240 kg/hm2,秧本比为1∶20左右[3]。

1.3旱育秧田基追肥

前1年种油菜和青菜的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一般不安排施有机肥。旱育秧做畦时,用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均匀撒施在已经杂草清理好的畦面上,拖拉机干打松土,准备做畦播种,秧苗出苗后分别在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追施46.4%尿素112.5kg/hm2,实践表明,规范化旱育秧,秧田期追肥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群体发展,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优质高产。

1.4旱育秧栽培密度

秧苗宜在4.5叶左右移栽,单本插,保基本苗16.5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0cm×20cm。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土温,增加有效穗,达到增穗、增粒、增粒重的目的。

1.5旱育秧肥料施用

施纯n 150~225kg/hm2、p2o5 120kg/hm2、k2o 60kg/hm2。基肥占75%,分蘖肥占15%,穗肥占10%。穗肥施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75kg/hm2,在播种后60d时追施效果较好。根据调查,在旱育壮秧浅插的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10~225 kg/hm2,可保证水稻产量和经济用肥,防治水稻贪青晚熟不利等因素[4]。

1.6水稻大田基肥施用

全层施肥,肥料入渗较均,肥效不易散失,有利于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均衡供应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进而达到高产、稳产。

1.7培育壮秧和秧苗素质

第1叶鞘长度以少于3cm的秧苗分蘖成穗率高,因此应采取控水控温措施,严防第1叶鞘过度伸长。秧苗带蘖移栽,其成活率较高,在82.3%左右,未成活蘖多于7d内死亡,生产上要采取浅插、插后浅水层等措施管理,提高秧苗带蘖的成活率。旱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发根力强、根系生长旺盛的特点,在分蘖肥的使用上应宜早不宜迟,旱育秧分蘖节位在1~8节,其中以3~6节为优势节位,生产上应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促使其健壮生长。

2增产分析

2.1旱育秧与常规秧比较

培肥秧田,降低了播种量,改善了秧苗生长环境,为秧苗根系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壮秧主要表现在秧苗的充实度,发根力、茎粗、干物质量、第1叶鞘等几个方面,其根系发达,养分充足,发根快,抗逆性强,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旱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快,不败苗;而常规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慢,败苗严重。说明在同等肥水措施下旱育秧的秧苗素质较高,通过合理稀植及大田管理,旱育秧的每穗总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秕率下降,有效穗数减少,产量要素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在大米品质上,提高了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提高了效益。

2.2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协调

宽行密株基本苗16.5万株/hm2,比常规减少10.5万株/hm2,落田苗54.0万株/hm2,比常规减少79.5万株/hm2。从宽行密株栽培技术角度来看,其结构有利于水稻整个生育期过程,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关系,为丰产打下基础。

2.3分蘖成穗率及群体质量提高

宽行密株栽培插秧时做到壮、早、稀、浅(壮苗、早插、稀植、浅插),则分蘖发生早、多、快、育秧秧苗素质高,且在较低温条件下(日均气温达到15℃)插秧,主茎生长点分化每片叶片的时间延长,可使其下部叶片叶腑里的一个分蘖原基有较多的分化时间,使形成分蘖的机会增加,早插后昼夜温差大,可诱发分蘖早生快发;早插后低温条件下,秧苗生长缓慢,人为拉长了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使有效分蘖期延长,有效分蘖增多,分蘖成穗率提高。旱秧应适期早播,优势才能越明显,一般比常规育秧分蘖期提前7d,齐穗期提前10d。

2.4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由于旱育秧秧苗素质高,插得早,行株距大,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营养生长期拉长,干物质积累多,单株发育好,加之由于宽行密株分蘖多,新根部数量多,保持时间长,后期叶片、根系不早衰,抽穗早,灌浆时间长,成熟好,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大米品质。

3增产建议

从试验示范效果来看,水稻旱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桐庐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应用此项技术增产增效,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化主导品种的宣传推介,优化品种布局;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栽培方式;要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管理;三是实现水稻品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转变;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标准和技术到位率,在育秧技术上坚持固定秧田,培肥秧床,适时早育,适量播种量,科学灌水、控温,培育带蘖健壮秧苗。在大田生产上应坚持早插稀植(宽行密株),浅水层管理,坚持控氮、增磷、补钾,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采用节水控灌技术;五是转换推广机制,推行集中商品化供秧,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步伐,促进水稻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 姬立***,李鸿.盐碱地水稻旱育栽培技术[j].伊犁农业科技,1992(3):8-9.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4)

中***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11

为了找到种植水稻既能省工、省力,又能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在文华办建设村联丰组进行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1 试验地点及田块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文华办建设村联丰组冯春梅责任田。田块面积为0.164hm2,海拔276m,E105°46′13″,N28°33′9.7″。属常年泡冬田,紫色砂坭,田块平整,中等肥力,且肥力均匀,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前茬作物水稻。此田块在今年水稻粮增工程市级示范点内,试验示范效应好。

2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湘优109;肥料:尿素(N 46.4%)、普钙(P2O5 16%)、硫酸钾(K2S 50%)、农家肥、塑料膜。

3 试验设计

3.1 育秧方法

按照水稻旱育浅植育秧技术规程,采用旱育保姆包衣育苗。

3.2 试验方法

采用抛秧栽培技术栽培,田块不进行翻犁耕耙,即全田免耕抛栽,每平方米抛秧20窝,确保抛足13334窝/667m2,大田管理技术措施与水稻半旱式、宽窄行常规栽培大田管理一致。稻谷成熟时进行测产验收,按对角线3点取样办法进行实割实测推算。

4 试验过程

4.1 播种

选用杂交水稻品种湘优109,于3月8日播种,按照水稻旱育秧技术要求,利用沼肥、配合施用旱育保姆包衣应用,培育标准的多蘖、矮、壮、秧苗。

4.2 大田抛栽

抛栽前即4月13日,施用腐熟农家1300kg/667m2,尿素10kg/667m2,磷肥50kg/667m2,钾肥7kg/667m2,锌肥1.5kg/667m2作为基肥,以便加速杂草和稻桩的腐烂,于 4月16日抛栽,抛栽前对于田块凹凸不平整与有杂草的地方稍作平整清理 ;抛栽时抛秧高度控制在2.5m左右,使秧苗均匀落下。边后退边抛秧,先抛70%,30%用于补空,避免出现叠苗、密苗和大的空当;抛栽密度为20窝/ m2,折合13334窝/667m2。

4.3 大田管理

4.3.1 水浆管理

抛栽后2~3d内不灌水,遇晴天灌浅水,促进早立苗。立苗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早分蘖。遇大雨天及时排水,防止漂苗。抛栽的秧苗立苗快,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全田苗数上升快,应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5d早搁、重搁田,避免无效分蘖过多、过旺。

4.3.2 肥料管理

原则上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抛秧技术措施, 施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抛栽的秧苗没有缓苗期,分蘖早且快,应施足基肥,基肥占总施肥量80%。栽后于4月23日,追1次尿素,并结合施用杀虫双大粒剂与除草剂,防治1次二化螟与田间杂草;在幼穗分化期追施1次钾肥促进颖花分化,抽穗杨花期施用尿素2kg/667m2,结合喷叶面肥,提高结实率。

4.4 病虫草害防治

5月6日,施用6%密达颗粒0.5~0.7kg/667m2,撒施或喷雾,防治1次福寿螺,同时施用除草剂防治1次田间杂草;5月22日,杀虫单粉剂防治1次二化螟为害,同时井冈霉素预防1次纹枯病;6月30日,用醚菊酯防治1次水稻螟虫;7月17日使用三环唑、多菌灵、井冈霉素防治1次纹枯病与稻瘟病为害;8月7日,用10%醚菊酯100g兑水40kg/667m2喷雾,防治1次稻飞虱为害。

5 测产验收

试验于8月16日组织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产验收。

6 田间观察记载及结果

6.1 生育期记载(表1)

6.2 经济性状及测产验收表

经组织测产验收,对水稻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考查,其结果见表2。

6.3 经济效益比较

用此试验的投入产出与本农户的其它肥力水平、施肥、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基本一致,并以半旱规范化栽培的常规栽培方式的投入产出相比较如下表3。

7 结果分析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5)

中***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07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因为病虫草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有30%,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病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稻的栽培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水稻的研究,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来推动先进农产品的生产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水平。

1 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

机插栽培方式。进行湿润育苗,挑选出质量优良的秧苗,运用插秧机统一栽植,这种方式插秧效率高,质量能得到保证,减少人工费用,育苗用地利用率高。

抛插栽培方式。先用容器钵体对秧种进行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人工进行掰开分秧,在种植时,连带着土块采取均匀抛洒事物方式,使得秧苗落到稻田中。能够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实施方便为后期的产量得到保证。

直播栽培方式。减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骤,把稻谷直接种植到稻田中。这对稻谷品种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种共用一种稻田。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的稻谷播种,关键就是节省时间,减少人力。

2 不同的栽植方式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影响

2.1 一般的稻苗病害

稻瘟病能在不同时期危害水稻的不同位置,比如苗、叶、节等位置,损害性较大。纹枯病这种是在叶鞘上产生小斑点,后期发展成大斑点。在直播栽种方式中出现的最多。稻曲病在谷穗就容易引发病害。各种不同的栽植方式使得稻种发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天气变化、气候因素、空气温湿度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人工栽植情况较好,位置安排有所选择,空间布局合理;进行机插存在着缺陷但是发病情况也较少出现,所以稻曲病在直播栽植方式发生几率高。苗种之间太密集,空气不流通,水汽散发慢,附近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2.2 通常的稻苗虫害

稻纵卷叶螟。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一般存在于山地。机插方式和直播方式提高了水稻的免***力,对于螟虫的侵害,稻苗能够有效避免。然而加上人工栽种,这几种方式一般是5、6月份,正是螟虫繁殖期,然而却使得稻苗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后期的稻种产量。

稻飞虱是另一种普遍的虫害。既会影响到水稻产量,还会使得水稻发生“虱烧”,导致稻种毫无产量可言。对于各种栽培方法对稻飞虱的影响进行了科研调查,对稻飞虱和它的天敌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结论,人工栽植对水稻发生病害的影响最重,机插位于次列,直播方式影响不太大。

3 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

3.1 先进科W的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种植水稻的个体户,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使得水稻种植效果不可观。***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3.2 强化***府监管职能

水稻的需求量很大,全球市场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和水稻直接联系的人口在日益增长,田地在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场面混乱,缺乏系统性,对田间施肥、灭虫期间常出现问题。如施肥时间缺乏合理控制,施肥量缺乏明确规定,过多或过少;对杀虫剂的任意喷洒,会给苗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食用安全。***府在对水稻种植进行扶持和监管时,要规范栽培方式,科学指导,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民生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3.3 推广新型科研成果

袁隆平教授被授予了“杂交水稻之父”,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成效的农业科研成果,他曾提出水稻产业一直受到农机和农艺的限制,使得水稻良种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相关体系,缺乏彼此协调的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水稻的种植方法、品种栽培、操作行为等和当前农机操作的标准还有很大区别。要认识到农机农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稻苗进行科研分析,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苗种健康了,免***力就强,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就能够防止引发后续状况,因此进行科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4 总结

***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6)

中***分类号 S511;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21-01

芒市原名潞西市,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治、经济、文化中心。芒市作为部级商品粮基地市,自然条件优越,具有悠久的种稻历史。芒市2010年水稻播种面积为1.812万hm2,平均产量6 510 kg/hm2,总产量11.8万t;以“遮放贡”米为主的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2万hm2,平均产量6 090 kg/hm2,总产量7.32万t,总产值1.9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1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18.27万hm2,增产潜力巨大。芒市由于栽培技术更新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从2008年作为云南省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以来,都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在省内各稻区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适应性。2011年芒市农业局加大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力度,然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芒市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现状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以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等为技术关键,通过基本苗、肥料总用量、肥料施用比例和灌溉水调节的精确定量[1-3],实现高产、优质、省工、节本(省种、省肥、节水)、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4-5]的栽培技术体系。芒市于2009年引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面积试验,2010年在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区密度试验和肥料试验的同时,开展了大面积示范,示范面积为23.8 hm2,涉及芒核、那目、南冷3个自然村, 56户农户。2011年,全市计划种植粮食作物4.38万hm2,产量20万t,计划发展优质稻面积1.33万hm2。在芒市镇、风平镇、遮放镇、轩岗乡等4个乡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6片,涉及农户9 253户,完成面积4 316.73 hm2,其中遮放镇列为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项目试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共计714 hm2。从2009―2010年2年的推广效果来看,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相比,平均增产750 kg/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户开始逐渐接受该项新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缺乏,推广难度大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本身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难度。因该项目推广的经费不足,加之种子、肥料等农资价格增长又过快,农民购买优质农资能力弱,农民增收空间小,示范片高产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2.2 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存在误解,掌握不全面

一部分科技人员及大部分农户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误解成费工费时的“精耕细作”栽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易于操作,认为该项技术只是某些地区、某些品种中产生的经验性技术,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广泛适用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套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的栽培技术体系。科技人员尚未完全理解该项技术的理论精髓,对于具体的技术环节的掌握不全面,在实际指导农户水稻种植时仍然存在栽插规格不达要求、旱育保姆使用不合理、追肥不及时、基肥与穗肥追施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由于芒市地处边疆,农户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部分农户存在畏难情绪。

2.3 未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芒市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少数民族居多,部分水稻种植户依然有沿用老传统的情况,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近几年推广的栽培技术,未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配套措施。此外,芒市一部分水稻种植区未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配套渠系,致使一些水稻田干旱时无水灌溉,导致多雨时排水不畅。加之水稻种植户大田管理水平低、施肥不合理,部分地区病虫害发生严重,严重制约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

3 对策

3.1 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

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项目,继续探索项目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各级部门积极配合,加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高产示范区补助,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增加对良种推广、配方施肥等关键环节的补贴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3.2 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以示范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根据水稻高产的生育规律,在最关键的叶龄期,采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及最经济的种、肥、水、药,获得最高的产量、最高的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栽培技术体系。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邀请省级、州级专家对芒市水稻生产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多渠道对科技人员进行综合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农业知识,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与农户积极沟通交流,极大地调动农户积极性,让广大水稻种植户在思想上接受该项技术。同时,着力做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高产示范样板。选择群众基础好、种植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地块条件好、基础设施齐全的村寨设立高产示范样板,设立技术(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指导小组,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全力以赴,搞好样板区的水稻生产,发挥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高产效应,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3.3 分阶段层层召开现场培训会

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水稻生长各个时期,针对科技人员、农户层层召开现场培训会,及时兑现水稻种植户物资补助。根据农时提前指导农户准备生产物资,提前召开技术培训会,“手把手、面对面”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指导农户加强水稻旱育保姆拌种技术、旱育稀植浅播技术;培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分片、分户指导农户扩行减距的栽插方式;指导农户分阶段进行追肥,不断改变种植户传统的追肥方式及追肥量;指导农户重点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做好后期水肥管理及测产工作。

3.4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措施

市农机站、市农业局、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要调动一切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以村寨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推进水稻栽插机械化程度。同时重点对科技人员及科技带头人进行农机操作培训,实现水稻生产机耕机收,不断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将水稻旱育稀植育秧技术、旱育保姆拌种技术、机械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配套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指导农户更好地进行水稻生产。

4 参考文献

[1] 冯虎林,邵保元.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4(9):5-6.

[2] 江学海,罗德强,周维佳,等.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参数的确定及验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3-85.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7)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和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积极推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使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6年,我们开始引进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结合地区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出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提高了全镇的水稻产量。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促进水稻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新的关于水稻栽培的理念,由马达加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水稻栽培的专家研究而成。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致力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虽然传统的栽培技术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却达不到超高产的要求,也无法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然而,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作为新型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强根和足肥高产等。在所有的强化栽培技术中,这些显著特点在三围立体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三围立体栽培方式是指在进行水稻的移栽时,每窝水稻栽3苗,使之呈现三角形分布的状态,其苗距为6cm至10cm,并且使其行间错窝,尽可能地实现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和促进分蘖的效果,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润强根和足肥高产等,这使得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了许多优势。在水稻种植和水稻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水稻育秧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的水稻用种量的减少以及用工量的减少。此外,其嫩秧早栽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秧苗的早生快发,使秧苗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并且发挥了水稻分蘖的巨大优势,使水稻的足穗和大穗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水稻的超高产。

栽秧时灌水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干湿交换为主。应采用浅水、湿润、晾田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秧苗灌溉,这样方便稻苗的插入站立,而且有助于水稻高产的生态和生理需求,达到合理灌溉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干湿交换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技术来衡量,干湿的时间长短要根据科学依据有规律的掌握,有利于秧苗的成长。

三、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

要想实现和提高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但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做出选择。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就不同,干旱地区就要选择耐旱、耐痔、感温性强的品种。低温地区也要选择适合当地气温的水稻品种。严格地按照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生长力旺盛、耐肥力高而且穗型偏大的标准来对高产杂交稻进行选择,对此,市、县的相关农业主管部门有所推介,例如川优6203、川香优37、蓉18优198、健优388和内5优828等品种都比较适宜。

2、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

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选择湿润保温育秧的栽培方式来对适龄的壮秧进行培育,根据水稻秧龄的长短来确定和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量,并且加强对其肥水管理,使适龄的壮秧得到更好的培育。

3、做好水稻栽种时间的确定工作

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分蘖和早生快发,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4、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我们要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三围立体的栽培方式来对水稻进行栽培,将水稻栽培成每窝水稻栽3苗和三角形分布的形式,将其苗距控制在6cm至10cm之间,并且使其行间错窝,使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促进水稻的分蘖,尽可能地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5、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施肥量的平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关键,施肥量的不均匀不适当对水稻的秧苗有很强的破坏力,施肥量过高的稻田区域,会因为量大产生肥害,稻苗慢慢的变黄,死掉,而施肥量过低的稻苗区域的秧苗成长会很慢,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营养补充不足,导致虚弱,因此产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稻子不成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水稻施肥量。而且要根据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分期追肥。从灌溉用水量来看,传统技术习惯漫灌,而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则强调以湿润灌溉为主,两者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用水量大幅减少;从施肥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方式,视稻田肥力而定;从营养生长方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促进水稻有效生长,实现产量大增成果。

6、除虫草防虫草措施

水稻生长时难免会遇到有虫害现象或者生长杂草等现象,水稻强化栽培在水田种植时不可以用水压草,这样杂草会继续生长出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在抛栽后一般要用化学防治,将出虫草剂均拌在化肥中,撒进稻田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农田,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来对水稻进行除虫和除草。

综上所述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农作物发展迅速的当下,我国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加强,为提高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更进。不断地更新、创新水稻作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再进新一阶段的生产高峰。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8)

中***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之一。为2010年我乡进行了水稻“叶龄模式”栽培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内容

我乡分别在板告、定城、板龙、岜炮、古城、善哄、群力、水根等八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村设置8个苗情哨、每个苗情哨承担10亩的指导示范面积。共计80亩。据8个苗情点验收9.6亩示范田,平均单产为623.6公斤,7.85亩的对照田,平均单产为558.8公斤,示范田比对照田增64.7公斤,增产11.6%。

运用基本苗公式计算每亩移栽的适宜基本苗数,是确保有效分蘖临界期够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基本苗情点公式计算出主茎基本苗为每亩36000株,按照6×7规格移栽,每亩密度为1.4万穴,每穴应栽2.5粒谷秧苗,并指导示范户栽足基本苗。

2 辅助试验

2.1 适宜播期与移栽的试验

2.1.1 不同播期同叶龄移栽的试验 处理为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三期播,每期隔7天,移栽是实际叶龄分别为6.98叶、6.69叶和7.05叶;秧龄分别为43天、38天、36天;各处理的单产分别为694.1公斤、692.98公斤、653.53公斤。结果以4月27日播种的下降明显。

2.1.2 同期播种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设置5叶、6叶、7叶、8叶移栽试验四个处理,播期为4月19日,移栽时秧龄分别为34天、37天、42天、65天。试验结果,单产分别为614.3公斤、685.7公斤、688.3公斤、666.3公斤。6-7叶龄移栽产量高于5叶、8叶移栽两处理。

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结果,在中等海拔地区水稻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10-20日。最佳移栽叶龄为6-7叶。在移栽措施上实行适时播种,及时移栽,做到“叶到不等时”。

2.2 不同栽插密度的对比试验

设置5×8寸、6×7寸、5×6寸、4×7寸四个密度处理。4月26日同期播种,6月11日移栽。移栽叶龄为8.5叶,秧龄为39天。试验结果,超级稻――准两优527号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其主茎总叶片数是一致的。四个处理的穴有效穗依次分别为11.4、11.2、10.9、9.5株;依次单产分别为620公斤、600公斤、580公斤、580公斤。据此项试验结果,准两优527号在中等肥力田,栽插密度5×7寸、5×8寸为宜。

3 据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叶龄模式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1 确定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

进行叶龄模式栽培,必须先建立生育叶龄模式,确定出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因此,根据试验结果,以推广超级稻中的准两优527号为主,其主茎总叶数在低海拔16.5叶,中海拔16.9叶,高海拔17.3叶,伸长节间数均为5个,应用《叶龄模式》理论,分不同海拔建立了以准两优527号为主体的生育模式用于批导大面积生产。

3.2 培育叶孽基本同伸壮苗

整个示范面积都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利用不同寄栽密度协调不同前作类型田,把秧苗有机地控制在适龄范围内移栽,为大面积叶龄模式高产栽培示范打下基础。

3.3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保证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前达到目标穗数。在示范应用中,根据大面积生产中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确定以16-18万穗/亩为目标穗数,并依据移栽时秧苗素质及分蘖情况,结合土壤肥力,耕作水平及气候特点,应用基本苗经验公式求出适宜的基本苗数。

3.4 严格按叶龄进行肥水的促控管理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9)

选用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稀播旱育壮秧,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栽培目标、秧苗素质等情况确定栽培方案。本田管理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控制群体规模,培育健壮个体和建立适宜的田间群体结构,提高整体抗病虫能力。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技术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根据所在稻区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并按品种特性、土壤条件等方面因素配套栽培方案,选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2.肥床旱育壮秧

(1)秧床地选择与培肥: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源条件,运输与管理比较方便的园田地,作为固定秧床地,连年进行有机培肥,培肥方法,每年起苗后每平方米秧床地施入有机肥20kg,施肥后可栽培蔬菜等园田作物。

(2)整床:秋后冻前整床,每平方米施入0.1kg磷酸二铵。春季按旱育秧要求,细整床地,秧床使用生态稻许可使用的无公害壮秧剂或移栽灵。

(3)种子处理及播种:种子处理使用生态稻许可使用的农药浸种灵进行浸种。稀播,每平方米下籽200~250g,按普通旱育秧方法播种。

(4)秧田管理

①水份控制:按生育进程控制秧床湿度,按旱育秧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湿度条件下,采取喷灌引水,其余时间实行旱育旱管。

②温度控制:采用控制通风量的办法控制膜内温度并锻炼秧苗,培育壮秧。温度控制指标为:播种至出苗28~3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控制在25℃左右;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控制在20℃左右;二叶一心以后除遇寒流外秧苗接受自然温度锻炼,当温度超过控制温度时通风降温,低于控制温度时,缩短通风时间,缩小通风量,遇寒流注意保温。

③壮秧标准:适龄壮秧,秧龄35~40d左右,叶片4.5~5叶,株高12~14cm。茎扁平,带1~1.5个分蘖,百株干重4g以上。

3.因地制宜,合理稀植

铲秧带土移栽。标准行距一般为30~33cm,穴距一般为10~13cm,亩穴数一般在15000~22000穴为宜,每穴基本苗3~4株。原则高秆大穗品种宜稀,矮秆小穗品种宜密,肥田壮秧宜稀,薄田弱秧宜密。A级生态稻宜稀,AA级生态稻宜密。具体栽培中,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状况,栽培目标灵活掌握。

4.安全施肥

田间整地时要求深耕增施农家肥(要求腐熟)3000kg/亩,再取土化验测试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适量施用有机复合肥、生物菌肥、水稻专用配方肥以及氮、磷、钾等单质肥料。根据隆化县地力条件水平,一般A级生态稻氮肥总量控制在9kg/亩(折纯),磷肥用量控制在4.5kg/亩(折纯),钾肥控制在5.5kg/亩(折纯),所有的磷肥、钾肥和30%的氮肥作底肥,其余的70%氮肥作追肥。AA级生态稻要求不施用化肥。底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5000kg/亩,追肥时施用水稻专用微生物菌肥或沼液。

5.节水灌溉

推行“前期浅湿交替,后期浅湿干交替”节水灌溉技术,缺水年份根据山区特点推行“分片轮番浅湿干交替”灌溉技术。分蘖达到计划目标时,撤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最高分蘖数控制在每亩40万穗以内,有效分蘖数每亩达到30~33万穗,培育健壮个体和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提高整体抗逆性。除移栽泡田和需水临界期保持3cm左右水层外,其他时期均采用浅湿交替或浅湿干交替灌溉,全生育期内不灌5cm 以上大水,收获前7~10d撤水,总用水量控制在800mm以内。

6.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10)

[中***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56-01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全程机械化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水稻机插技术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改变了水稻人工栽插这一原始的劳作方式,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乃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提高我县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满足农民的需求和愿望,盐津于2011年引进水稻插秧机,在兴隆、牛寨、落雁等水稻主产区进行示范和推广,示范推广面积1200亩。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不到位的问题。现就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格技术环节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指导全县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一、机插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机插秧秧苗素质差

机插育秧一般秧龄30天左右,叶挺色绿、均匀整齐、根系盘结好、提起不散。生产实践中机插秧苗纤细黄化,难以达到基本标准。影响秧苗素质主要原因:一是播量过大。二是营养土质量差。三是秧田管水不当。

2.机插秧烂死苗严重

机插育秧技术性强,常因育秧技术不到位造成烂秧死苗,主要发生在秧苗二叶一心期。造成机插秧烂秧死苗的原因:一是秧盘营养土调酸消毒不好。二是秧苗素质差。三是气候条件。四是营养土拌和不均出现肥、药烧苗药害,最后死苗。五是秧田管理不当。

3.机插秧栽插质量差

一是整地质量差。二是缺苗漏窝率高。三是超秧龄栽插。 四是机插植伤影响。

4.机插秧栽后管理不当

机插秧秧苗素质相对较差,栽后淹水过深或干旱都会使返青分蘖期推迟。一是施肥方法和配方比例不当。偏施氮现象突出。底追肥与穗肥、底肥与追肥间的施用比例不当。底肥施用过多或过少甚至没有施用底肥,造成前期旺长,中后期脱肥,结实率低。二是栽插后管水不当,栽后灌水较深,秧苗在深水的条件下上伸拉长,难以行成壮苗。影响低位分蘖发生。三是病虫防治技术不到位。机插秧栽插密度相对较大,病虫害发生较重,必须有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治机插秧的病虫害。

二、机插秧解决对策与技术措施

1.选用不同育秧方式

目前机插育秧主要有湿润秧田机插育秧和旱育机插秧两种方式,各具优缺点,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湿润秧田机插育秧。是将旱地营养土装盘放到湿润秧田的秧厢上育秧,具有方便作厢,便于管水的优点,适宜在稻田土壤粘重的区域应用。由于湿润秧厢淹水湿度过大,盘内容易积水,影响秧苗根系生长,不利于盘根培育出健壮的机插秧。旱育机插育秧,是用旱地营养土装盘放到旱地秧厢上育秧的过程,旱育机插秧,秧苗矮健、根系发达、栽后成活快,分蘖早。旱育机插秧适宜在土壤肥沃的沙壤或中壤土区域应用。但是旱育机插秧管水较困难,常常因秧盘缺水影响种子发芽生长,要因地制宜地选用不同的机插育秧方式。

2.严格育秧技术规程

2.1 选择营养土、过筛调酸培肥

播前10天准备好营养土,营养土要培肥调酸至弱酸性或中性。达到培肥和调酸的目的。

2.2苗床选择,铺土消毒

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方便,邻近栽插大田的田快做秧田,播种前3~5天开沟作厢。一般2米开厢,厢面宽1.40米,厢沟深15cm以上,做成湿润秧田状,沉实待播。播前补厢刮平,平整厢面,然后摆放秧盘,使秧盘与厢面紧密接触,摆放秧盘与厢面长度垂直紧密挨放。

2.3适期播种,均匀撒播

一般在3月15~3月20日播种为宜。根据播时的天气情况,采取胀谷播种或播干谷。将1公斤种子均匀撒在16个秧盘内,多次抛撒,逐渐补漏、补角撒匀。

2.4覆土盖种,拱架盖膜

播种后用没有培肥的过筛细土盖种,覆土厚度以不见芽谷为宜。撒土盖种后再喷洒敌克松消毒。为防早春冷害,实现保温增湿,湿润齐苗的目的,应盖双膜。

2.5秧田管理,预防病害

一是管温。二是管水。三是病害预防: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用70%的敌克松兑水500喷雾,防治立枯病。

3.苗期倒春寒应对措施

我县水稻育秧期间,倒春寒天气时有发生,每年在4月上中旬都会发生很强的倒春寒,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对机插育秧影响十分严重,造成成片烂秧死苗,导致无秧机插,严重影响机插秧的栽插。在寒潮来临时,必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机插秧成功。一是盖好薄膜。二是灌水护苗,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三是及时喷施敌克松消毒。低温来临前或寒潮过后,每分秧田可用100~150克敌克送兑成1000倍液泼浇,防止烂秧死苗。四是忌早追施化肥、施用除草剂。低温过后,秧苗抗逆能力较差,若过早施用化肥或除草剂。容易加速烂秧死苗。一般应在低温过后3~4天再追肥。

4.提高机械栽插质量

4.1提早整田,沉实早栽

栽插最佳秧龄30~35天左右,叶龄3.5~4叶,一般在4月20日~25日栽插。栽前结合施肥提早2~3天耙田沉实待栽,栽插密度以亩植1.3~1.5万窝,每窝应保持在2株左右为宜,栽植以后要适时进行补苗。

4.2精确施肥,适期追肥

科学合理的进行N、P、K肥的配比,常用的配方原则是N:P:K=1:0.5:0.8。

4.3栽直栽匀,减少漏窝

为了保证机械插秧的质量,要对具体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具体操作的技术,使栽植均匀,且减少漏窝的现象。

5.加强栽后田间管理

5.1科学管水

在插秧后的2~3天内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提早立苗,促进秧苗尽快发根。秧苗长到较大的第二片叶时,结合实施分蘖肥,使整个分蘖期都保持浅水层。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的80%左右,开始断水晒田。

5.2增施穗肥

增施穗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新技术措施,穗肥的施用时间在晒田到位后,群体叶色褪淡落黄、最高苗下降的时候施用,穗肥施用量因苗情而定。

5.3 综合防治病虫

水稻机插秧存在密度大的特点,使病虫害非常容易发生。所以要适时的根据病虫害的情况,加强检查,适时防治。

6.积极开展各项服务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通过服务,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

三、结论

随着插秧机机械性能的提高,机插节本、高产等优势的显示和机插服务组织的形成、农艺配套技术的规范、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及农户对机插技术的认识,以及在我县的示范推广应用,盐津县机插技术的普及推广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11)

[中***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55-01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保山市。境内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年平均气温15℃,海拔1500米至1700米之间的地区为温凉区,此区只宜种植的粳稻品种。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研究、实践、总结出来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项新技术,是解决温凉区水稻创建高产增效的重要途径。这项技术是根据目标产量要求对氮肥进行精确定量,并依照叶龄模式对水稻全生育期过程进行调控,最终实现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的定向目标,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环保的效应。2008年昌宁县农科所引进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在昌宁县田园镇右文村浪坝寨白泥田,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示范样板10.2亩,平均单产达867Kg,比非样板区亩增产267Kg,亩增效益534元,化肥用量减少15%,后期灌水减少30%,化肥利用率提高十个百分点,达到了节本增效,科学施肥,保护环境,不浪费资源的目的。

目前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该技术已在全县不同海拔区域获得成功,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旱育秧准备

1.选用良种

良种要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等特性,在昌宁县温凉区可选用昌粳系列、楚粳系列等品种。

2.种子准备

每亩大田备用良种1.5Kg,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1~2天,精选出饱满、发芽率高的籽粒后用浸种灵兑适量水对种子进行72小时浸种处理,每小包(10g)处理种子3Kg,可有效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稻瘟病等常发性病害。

3.苗床地选择

育秧地块应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便于管理的地块。每亩大田备用秧床15㎡,用壮秧剂进行秧床消毒、灭虫、培肥。秧床做到土粒细均,土、肥、药充分混合均匀,播种前浇透秧墒底水。

4.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秧操作规程培育带蘖无病虫适龄壮秧,4月上中旬播种,均匀播种后用筛好的细土盖种厚1㎝,用丁草胺加杀虫剂兑水喷在秧床除草防虫,采用拱架薄膜盖秧床。拱架薄膜待幼苗“立针”后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烧苗,苗长至“二叶一心”揭膜。适时抓好浇水、防虫、防病,培育分蘖壮苗。5月中下旬移栽,移栽前一周用杀虫剂加三环唑打一次杀虫防病药,使秧苗无病虫移栽。

二、大田移栽

1.整田

大田要深耕细耙,做到田平泥化。厩肥在犁田前施,化学肥料和每亩用1Kg呋喃丹拌匀后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均匀施入田内,平田后移栽秧苗。

2.规范化条栽

采取单行拉线条栽,做到浅水移栽,合理密植,昌粳8号、9号株行距4×9寸,其它品种规格4×8寸,每丛栽1-2苗,保证高肥力田块亩栽1.8万丛,一般肥力田块亩栽2.1万丛。秧龄35天左右。

三、科学配方施肥

在温凉区水稻全生育期亩施厩肥1000Kg,尿素总用量20Kg,普钙肥50Kg,硫酸钾7.5Kg,硫酸锌1Kg。具体施肥时间分为:底肥尿素12Kg,普钙肥30Kg,硫酸钾2.5Kg,硫酸锌1Kg;保蘖肥栽后20天内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4Kg,普钙肥10Kg,硫酸钾4Kg;促花肥(到4叶期)亩施尿素2Kg,普钙肥10Kg,硫酸钾4Kg;保花肥(到2叶期)亩施尿素2Kg。

四、大田科学灌水

采取寸水活苗,浅水间隙灌溉促分蘖,苗足晒田,深水保孕穗,湿润壮籽,灌浆期干干湿湿交替灌溉的田间水分管理方法。

五、抓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螟虫是温凉区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拨节、抽穗灌浆期,容易发生稻飞虱、稻螟虫、叶瘟、穗颈瘟等病虫害。在水稻病虫害易发生的关键时期,采取以下三点防治措施,确保水稻高产丰收:

一是分蘖盛期、拨节前期用杀虫药及75%三环唑兑水各防治一次稻飞虱、稻螟虫及叶瘟。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大全

学习

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大全,内容包括企业合同风险防控与管理学习心得,企业合同风险与防范技巧。管理是确立组织目标和有效地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管理的要素可分为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企业管理目标是获得最佳经济

学习

环境核心论文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核心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环境科学进展论文模板,环境论文框架模板20篇。(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道德高尚、全方面的综合人

学习

工地建设管理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工地建设管理大全,内容包括工地管理制度完整版,工地现场管理建议及措施。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在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和运转,确保质量体系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组织全体进场试验人员进行学习,让每一位试验人员都能熟悉和

学习

机电设备市场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设备市场大全,内容包括通用机电设备市场报价,机电设备哪里购买比较齐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学习

老年医学论文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老年医学论文集锦,内容包括老年医学论文范文,老年医学论文模板范文。3.科研结果定性的复杂性:老年人往往是多种疾病共存,而科研常以单一疾病为研究靶点,因此研究结果很难说明就是这种疾病的准确影响因素,而需要研究者广泛大量阅

学习

护士医学论文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护士医学论文集锦,内容包括护士论文投稿大全,护士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伴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中医护理技术有进一步的需求[1,2]。同时随着中医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相继活动,对中医护理

学习

销售助理的工作内容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助理的工作内容模板,内容包括销售助理工作内容一览表,销售助理近期工作汇总怎么写。第四条负责收集整理归纳市场行情价格,以及新产品替代品客源等信息资料,提出分析报告,为部门业务人员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第五条负责营销中

学习

家庭教育培训感受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培训感受大全,内容包括家庭教育收获和感受怎么写,参加家庭教育的感受和收获。二、对研生研学,让教师的教有效地为幼儿主动的学服务。的感想。1.了解幼儿的差异点――让差异成为教育的资源,让教育适应每个幼儿的需要。

学习

合同管理经验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管理经验大全,内容包括合同管理经验交流案例,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三、如何加强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1.建立职权兼备、能够进行全过程专业管理的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因其本身的特性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法规成为一种特殊的

学习

用电检查论文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用电检查论文集锦,内容包括用电分析报告范文,用电安全论文1000字。分析处理:1)首先应增加励磁励磁电流,相应减少发电机有功负荷;2)按发电机过负荷的规定,将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到最大值;3)若采取以上方法仍不能恢复同期,两分钟后将发电

学习

本科法学毕业论文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法学毕业论文集锦,内容包括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及答案。4.中世纪商法及现代民商分立传统5.雅典宪法的民主内涵6.大陆法系的演变7.英美法系的演变8.英国信托制度的发展及意义9.判例法传统简析

学习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集锦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化工企业管理论文集锦,内容包括化工企业管理论文大全,化工企业管理论文。(一)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策的推动,许多制造企业为了符合市场需求,生产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多元化生产中,导致企业经营

学习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锦,内容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摘要心得,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陈述。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

学习

节能降耗案例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降耗案例大全,内容包括节能降耗好的措施与案例,节能降耗的真实案例分析及解析。三、活动时间和范围活动时间:**年6月1日至30日。活动范围:XX县公共机构。四、活动内容(一)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为体验能源短缺给工作生活带来

学习

师德师风整改措施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整改措施模板,内容包括幼儿园师德师风整改清单及措施,师德师风自查自纠表及整改措施。3、敬业精神不够,教学上没有积极地想尽办法,把工作业绩达到最大化。4、有轻微的违纪现象。5、个别教师上课有迟到现象。二、整改

学习

雾霾治理措施集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雾霾治理措施集锦,内容包括治理雾霾的措施短句子,对有效治理雾霾提建议10字。1、雾霾的相关概念雾霾天气,称为“霾”的浓重雾气,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在气温持续走高,高温导致气压偏低,加上连续几日的静风天气,在高空形成了逆温

学习

评比工作措施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评比工作措施集锦,内容包括工作评比活动方案,评比办法和评比方案。现场安全监督是供电企业各级安监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规程、标准,对电力生产和建设现场的人身、设备、环境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督的过程,加强施工现场

学习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集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防火消防安全措施集锦,内容包括防火消防安全措施,防火安全知识简短总结。高校学生宿舍属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场所,这与学生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高校学生宿舍当中,潜在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较多,对高校安

学习

医保整改措施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保整改措施集锦,内容包括医保整改报告范文百度文库,医院医保自查自纠整改措施。二、主要存在问题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中,我局广泛征求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领域对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据统计,共发出征

学习

治理雾霾措施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治理雾霾措施模板,内容包括治理雾霾的措施10个字,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工作预案。1.1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提速经济发展近10年来,我国经济呈现GDP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态势,但却也带来了由于忽视环境治理而开始显著加剧的雾霾污染

学习

财务审计整改措施集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审计整改措施集锦,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审计整改措施说明,财务审计整改清单及措施一览表。团场的收入复杂却不够完整,由于团场内部分支机构、行***事业单位、牧场、企业等较多,收入来源比较广泛,但是在实际收入审计工作中,缺乏

学习

工作效率整改措施集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效率整改措施集锦,内容包括个人工作效率整改措施,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的整改方案。2工程节水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划分为工程类措施、农艺节水措施和管理类措施三大类,其中工程类措施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类:渠系输水节水措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