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大全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1)

二、影响专业规格和专业内涵建设相对统一的因素

依据1998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本科学历小学教育的专业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规格和专业内涵在培养计划中的体现可从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业务素质的要求、文化素质的要求、身心素质的要求几个主要方面来把握。一般而言,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都能从整体上兼顾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比例把握、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多差异,这就导致了本科化过程中二者出现错位现象。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定位差异影响二者的相对统一

在具体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上,各院校虽然有一定的共识,但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培养目标的把握与定位在培养方案的体现有明显不同。培养目标“定位在本科”和“定向在小学”关涉如何明确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规格和专业内涵建设,亦即小学教师应有的素质能够在较高水平上得以专业化的体现。通过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定位的比较,琼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小学教育、教学技能,具有必备的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能在全日制小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以及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多学科教育教学及其研究、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其定位比较明确,定位于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即要求培养出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能从事学科教学,又能从事管理和科研,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对于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技能、小学教育教学及其研究能力的把握能够较好体现专业规格和专业内涵,并在培养规格中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表述明晰,和其它院校同类指标相比差异不大,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培养目标实现保证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通常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性在教育易于把握,但在定位本科层次和定向在小学则容易出现偏差。琼州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原海南民族师范学院基础上开始大专班的建设,如何使现在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于以往的中师、小教大专培养,如何使定向于小学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与培养中学教师的学科教育师范专业区别开来是专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能否在吸收原中师教育的一些优良做法的基础上,逐步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独特性还需要有一定过程的适应与探索。因此,研究制定全国适用的和各省通用的小学教师入职标准非常必要,这对于指导和规范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规格的设定,保证培养目标与规格能够涵盖小学入职教师的基本素质又能体现本科水平很有必要。换言之,专业规格和专业内涵的平衡把握还需有一个自上而下的长期实践过程。

(二)课程设置的权重不同影响二者的相对平衡

一般而言,新办本科专业在最初的几年内专业成熟度较低,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设置哪些门类的课程,以及各类课程的性质、数量以及他们占课程总量的比例如何分配,这对专业规格的最终实现、专业内涵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如琼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通修(公共基础课)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外语、计算机、体育等;二是专业类课程,由于小学教育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技能类课程有语言类、计算机等,学科类有语文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素质类课程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三是教育、心理类课程,这是师范专业区别于非师范专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色。但由于受国内普遍“重学术、轻师范”的思想影响,教育类课程课时比例较少,且其中的教育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重理论性课程而轻技能性和实践性课程。所以,在今年新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教师教育类课程比重有所提高,其课时占总课时的33%以上。但通修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之各总量的平衡还不够稳定,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其模块化课程的修订还受现行培养模式的限制。总之,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训练,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原则,使教学实践与专业内涵建设研究相互促进,推动专业成熟度的逐步提升。

(三)培养模式的不同选择影响二者的相对统一

培养模式在本研究中指学科定向方式,即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全才”,还是精通某一学科的“专才”?目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有综合模式、学科分科模式、文理分科模式。三种模式对师范生将来执教学科的定向范围有不同要求。综合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复合型的小学教师,要求师范生毕业后能胜任多学科教学;学科分科模式旨在培养专长于某一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文理分科模式要求师范生能胜任文科或理科领域内的各科教学。培养模式的选择对于课程设置的影响显而易见,如综合模式与分科模式的课程模块明显不同,综合模式只能兼顾学科知识,而分科模式则精于学科知识,培养出来的“全才”或“专才”必然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其中对于实践教学的训练系统要求自然难于一致,具体的教学效果难以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专业规格和专业内涵的具体实现与平衡也不易把握,往往会各有侧重,影响专业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简言之,不同培养模式的选择带来不同的课程模块设置,造就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与效果,这表明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规格与专业内涵达到有机统一需要一个发展探索的过程,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存在许多有待继续深化的方面。

三、平衡专业规格与专业内涵关系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表明,小学教育专业规格与专业内涵之间的不平衡,正是由于专业建设的成熟度较低,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与结构等方面都还没有一个现成、统一的计划或标准,有关教育的基本要求还比较模糊,大纲和教材相对滞后,各相关院校都还在不断探索。因此,在各方面机制尚未十分健全,各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专业规格的不稳定、培养模式的不同导致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和教育学专业及中师培养区别还有限,本专业的定位还不够突出,如何在专业规格上调整,既能保证专业规格又能实现专业内涵建设,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培养目标定位应与全面培养、生源分析及社会需求分析密切联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培养应是全方位的培养,既不能仅仅是培养一些学科专家,关注个别学业超群的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只是培养纯粹的教书匠,这就是说要对绝大多数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色,以适应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二是培养目标的定位还应考虑专业的未来发展,存在一个服务面向的基本问题,它需要以专业历年招生的生源情况、社会需求情况为基础。如琼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近几年招生中,海南的生源占60%以上,就业去向最终在海南的也在80%左右,这表明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在高等教育理论上规划,还要在社会教育现实与需求中进行不断的修正。琼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主要服务于海南的基础教育,尤其是琼南地区,这样培养目标易于明确,可根据区域需求适当增设黎苗民族地方风俗和语言类选修课,以适应区域性、民族性的基础教育需求。

(二)课程设置必须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特色

课程设置需要处理好两个基本关系:一专业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关系;二知识结构和知识数量的关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达到一定知识数量的要求,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从专业内涵发展上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新型小学师资强调重点在专业规格,培养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能教学还能根据实际进行研究教育、研究教育对象,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小学师资综合素质高,人文、科学、艺术、教育、技能、心理等各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还能相互融通,养成实践性智慧。如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其中,教育实践课程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内容。它是整合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形成实践性知识的深化过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6-12岁的儿童,现代小学教育需要的是“专家型”的教师,需要理论与实践并举,知识与技能并重。他们既要具备较高的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与技能。由此,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使学生经过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训练,加强学生对小学教育实际的感性认识,使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理性认识进一步深化,达到了解实际和巩固理论的目的。这就要求打破现行高等师范教育的时空界限,增加见习、实习次数和大幅度增加实习或顶岗时间。另一方面,要渗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技能的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最终使专业规格与专业内涵建设之间实现相对平衡。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2)

小学教师专业化经历过萌芽、发展、深化和完善的过程。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肇始。但是,当时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构,一般以“学徒制”培训模式为主,这种培训只是一种职业训练而不是专业训练。到了18世纪后期,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逐步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改革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实和发展了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的分化和发展,并逐步形成***的行业。为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西方发达国家创办了师范学校,颁布了相关法律,主要从师范学校的设置条件、教师培养、教师聘任和教师待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小学教师培养正式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师范学校不仅重视师范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同时开设了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而且开始注重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最先在其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解释,倡议“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71年,日本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先后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的概念,规划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同时,倡导大幅度改善教师待遇,建议将教师培养从本科教育阶段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继发表了《教师培训》、《今日之教师》、《学校质量》、《教师质量》等一系列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构建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此后,又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课程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始探索教师专业化制度改革。总之,随着教师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至少有六个基本特点:理想的职业道德;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专业的技能和策略;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判断;从经验中学习;掌管专业质量、进行知识收集的“团体”,其中,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是所有专业的中心。由此观之,一种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没有学科发展作为基础是行不通的。从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看,西方发达国家完成了从中师教育到高师教育、从***封闭式培养到灵活开放式训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小学教师教育体制。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初等教育学原理以及初等教育课程原理、教学策略、学校管理等所构成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已成为西方各国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的学科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并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的时期。小学教师教育从中师、专科和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的“大学化”新趋势逐渐凸现。2011年10月,***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2月,***又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然而,“教师专业化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它更是实践问题,人们期待着教师专业化理念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产生实际的成果。但是,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远比目前有关的理论设想要复杂得多。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推进,目前还处于困难之中。”可见,小学教师专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绝不只是学历的简单提升及知识储量和程度的增加,小学教师专业化必须根植于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土壤之中。因此,必须开展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厘清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哲学基础,分析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因素,架构初等教育学的内容体系,这是当前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期待: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是小教专业本科化的学科诉求

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迄今为止,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已经走过整整18个年头了。经过18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成果辉煌:2002年,小学教育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教育学类,专业代码040105W)。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30多所院校开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教育专业成为首批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此后,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12所院校也相继被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纵观18年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方案、教材建设等层面的探讨上。这在小学教育专业初创时期,“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实践,这在当时确实很必要,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18年后的今天,如果还在这些方面争论不休,显然不够了。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已步入“深水区”一-必须研究深层次的学科建设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现实期待。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必须要有学科支撑。那么,支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呢?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应当积极构建***的初等教育学学科。

最早提出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学者是殷忠民、刘立德和阮成武。他们从背景与历程、分化与定位、建构与提升三个层面对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初等教育学的形成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初等教育及教育学学科发展、教师教育层次升级以及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迫切期待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阮成武更明确指出,随着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与之适应的教育科学应进行必要的分化,加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和课程建设,应当发掘初等教育的特定内涵、特殊属性和特有价值,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价值整合,形成具有学理深度和回归人文科学属性的学术品格,使之成为小学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学科基础,阮成武还与刘立德一起专门针对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指出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是初等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推动,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反映了教育学学科自身既有综合又有分化的发展趋势,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任务,是建立形成初等教育学的理论范畴和学科体系,为儿童学习和成长创造一片崭新的天地。2008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初等教育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顾明远、谢维和、朱小蔓等著名教育学专家莅临指导,主要就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影响深远。顾明远教授认为,初等教育学的支撑点除了教育学外,还应该有儿童心理学;谢维和教授肯定了初等教育学科***存在的地位,同时认为,初等教育学应当根据教育学的规律和原则来建构;朱小蔓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不能简单套用教育学理论,而应当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008年7月,全国初等教育学会召开了以“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会议认为,随着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本科化进程的持续与深入,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本科教育,应逐步形成并确立专业建设所必须依托的学科基础。围绕这一主题和焦点,代表们进行了激烈而坦诚的思想碰撞,也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共识。会议主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一是从理论和实践多层面认识学科建设对于小型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二是从小学教师专业特性来确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三是强调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笔者也曾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撑学科问题进行过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了当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教科院派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学专业,因此,教育学是其支撑学科;二是初教院派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属多学科支撑的专业,主要学科基础是教育学+中文+数学。而刘慧教授则从小学教育性质、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和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分析,厘清了初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儿童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的关系,认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由此观之,构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步入大学18年历史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现实期待与学科诉求。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小学教师。初等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只有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能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学科逻辑:初等教育学学科可以从教育学学科分化之中衍生

创建初等教育学学科不仅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学科诉求,它本身也符合教育学学科分化的发展趋势,完全可以从教育学学科中衍生和发展壮大。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梳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也经历过综合、分化、再综合和再分化的发展过程。教育学最初孕育在哲学之中,并没有形成***的学科。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才开始正式诞生。虽然教育学学科已经***了,但此时的教育学学科还很不成熟,基本上是一个“大杂烩”。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教育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学开始逐步走向分化,出现了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论等分支学科。教育学各分支学科也在不断分化,例如,从教育概论中分化出教育目的论,从教学论中分化出课程论等等。与此同时,教育学还在不断地综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未来学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当然,教育学学科的分化一综合一分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路向,而是一个相互交叉和重叠的过程。

瞿葆奎先生认为,由于教育科学的特性,有多少可以用于研究“人”的问题的方法,便有可能产生多少分支学科;有多少种实际教育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多少分支学科。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任何一门学科最初都是孕育在另一门学科之中,而后经过不断发展才***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新学科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有学科的分化;二是学科之间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的分化和综合中找到一些新学科的生长点。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3)

2.改革师范专科学校历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教育专业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融汇历史、***治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综合课程师资所需的知识。“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程是人文社会知识的综合课程,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人文地理、***治等各门学科知识。专业课程融合的结果是,专业必修课程设置除中国通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通史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以及史学概论、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外,还要增加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学概论、形势与***策等思想***治专业主干课程为必修课。此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说、西方文化概说、礼仪、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人文类课程以及晋商文化研究、山西民俗、太行***斗争史等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以满足“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综合课程师资所需的知识基础。二是设置两门教学法课程,如设置小学社会课程教学论和教学法为必修课;设置中学历史教学论与教学法课程。三是辅修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精选并整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将小学语文教育的专业主干课程中的现代汉语基础、古代汉语、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等整合成四门课程,分别是汉语基础、文学、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四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是只求通达,不求精深,即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科的知识框架、思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这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4)

1.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素质诉求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小学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又是根据小学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及其对小学教师的要求确定的。因此,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改革方向。从2001年开始,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项改革的八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培养目标。其中谈到德育目标时强调热爱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国情,要有责任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团结、合作与协调的能力等。谈到智育目标时强调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读写算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劳动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这次课程改革以空前的力度和崭新的面貌令全社会关注。在课程目标上,它强调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课程结构上,要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在内容选择上,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在课程类型上,新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课程评价上,要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无疑,它对现行课程与教学体系将产生巨大冲击,对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设置小学教育本科课程时,必须充分了解新的小学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真正从课程设置中体现未来小学教师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

2.未来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直接依据未来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国外有人曾做过专门研究,认为未来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13种素质:(1)能够诊断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障碍;(2)可以诊断学生的心理问题;(3)擅长课程设计;(4)能够充当媒体资源的咨询顾问;(5)能够提供资讯、学习资源;(6)是团体工作的专家;(7)善于团体沟通;(8)能指导学生的***研究和***学习;(9)必须是学生未来社会技能发展的辅导者;(10)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者;(11)必须是公共关系的专家;(12)必须是社会工作者;(13)必须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1]。而Wa-sylCajkler等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第一,他(她)应该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自己保持对工作、任务的压力而非勉强工作;师生之间互相帮助时双方都感到舒畅;师生争取与外界的人接触而不局限于与学校的人打交道;让学生知道教师本人也像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第二,他(她)必须善于驾驭所教的班级。第三,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第四,善于组织课堂教学[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多年来对小学教师的观察了解,我们认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素质的养成。

其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根据小学教学的特点和时展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应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不仅对某一学科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能胜任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不仅具有琴棋书画的基本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开展课件制作,能指导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师更容易迎合小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其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善于改革的教育创新能力。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善于改革的创新能力,要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又不盲目照办他人之经验,学会把他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移植”到自己的“土壤”中,重新栽培,创造出最适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应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教育创新精神,打造教育创新能力。

其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与中师、大专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相比,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四年大学教育,大学生具备了浓厚的科研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熟悉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成为知能并举、教研兼长的研究型教师。

二、教、研、训、习一体化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构想

自从20世纪60年代斯滕豪斯提出“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这个命题以来,经过近50年的探讨,有关教师应有的素质结构,已经形成多种有代表性的范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合理的知能结构,而且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的反思意识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进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并概括出多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譬如,3+1、2+2、3+2、4+1、4+2等模式。“3+1”或“2+2”主要在本科阶段做文章,是指学生入学后到各专业院系接受2年或3年的普通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然后到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接受1年或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3+2”是指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招收其他学科专业专科毕业的学生或在职教师,为其提供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毕业时可获得教育学士学位。

“4+1”或“4+2”模式是指教育学院招收本科毕业并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为其提供1年或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这些实践层面的探索与改革经验,为我们构建新的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就本科阶段的“3+1”或“2+2”模式而言,优势在于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开设教育专业课程,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3+1”模式中的“1”去掉撰写毕业论文和实习时间,大约也就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学习教育类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并未得到实质性强化。“2+2”模式则明显削弱了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难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为了培养知能并举、教研兼长的研究型小学教师,我们提出“教、研、训、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其中,“教”指向于理论知识的获取,“研”指向于研究能力的培养,“训”指向于教育理念的生成,“习”指向于实践能力的习得。四者各有特定的目标定位和教育活动载体,又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四维一体指向教师教育最终要达成的目标。系统论是构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强调系统各构成要素的有机联系与整合。教、研、训、习活动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体系中也普遍存在,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或对某种活动形式的关注度不够,或对某种活动的功能定向有失偏颇,缺乏一种整体观照的视野。提出教、研、训、习一体化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就是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用“一体化”有机整合的理念,把几种活动形式及其功能与培养目标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赋予这些活动新的内涵,并以课程与学分的形式规范下来,追求教育要素组合的最优化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三、构建与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知能并举、教研兼长的研究型小学教师,将“教、研、训、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到实处,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深入研讨和优化调整。这种新的课程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模块的课程。

1.基础知识类课程

基础知识类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目的是为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构建一个宽厚的知识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的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背景,借鉴中外优秀文化遗产,不断汲取人类创造的新成果,形成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具体举措有:以人文课程为主干,把“文化遗产”等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支柱;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把各学科高品位、深层次的学术报告和系列讲座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方式。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指教育理论课程。首先,强化教育理论教学是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面对的主要是正处于个性发展关键期的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工作不一定需要过深的文科或理工科的专业知识,因此他们大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了解人的心理,熟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上。其次,强化教育理论有利于促进学生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提高职业适应性。小学、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由于专业特点的不显著,对职业适应性的要求更为突出。而建立在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迁移必然更容易,能够切实提供专业发展的后劲,有效提高其职业适应性。

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最好四年不断线,纵贯全程,不断强化学生的教育理念,夯实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专业课程是体现专业方向的学科课程。那么,怎样打造学生的专业优势呢?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第一,课程教学计划实行学程分段、方向分流模式。在二、三年级或三、四年级让学生分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语文、数学、外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方向的专业课程。每个专业方向设置10门左右的主干课程,用600至700学时修完。如语文方向开设汉语通论、中外文学作品选、写作、逻辑、美学、文学概论、中外文化简史、人类与社会、儿童文学名著选读、文献检索与利用等。第二,实行主副修制。课程教学计划立足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副修制形成。两种方案都需要借助有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需要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2.研究能力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研究方法、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等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研究规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教学研究能力。(1)建立科研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

“导学”关系。这种培养方式便于导师确切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思维特点以及研究能力训练的进程,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2)实行课题立项制度。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课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3)强化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直至论文撰写、修改和定稿,指导教师要层层把关,加强论文指导力度。此外,还应对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实行奖励制度,对论文完成出色的给予奖励,对写作态度不认真、弄虚作假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严重的取消毕业资格。

3.理念引领类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具体形式包括中小学名师讲坛、教育专家报告以及本校教师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等活动,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此,应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努力营造异质、多元、开放的学术环境。这种异质、多元、开放的学术环境,有利于大学成为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集散地,使不同文化在这里发生冲突与融合,使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这里得到互补和改造,不同的创新思想得到凸现与升华,不同的研究方法在这里得到综合与创新,因而使得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在这里得到熏陶、培养和提高并脱颖而出。

4.实践能力类课程

实践类课程包括演习、实习、见习、研习等活动形式,此类课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落实。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5)

一、目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未能关注“大”与“小”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不切合小学语文实际;二是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教授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相脱节。

(一)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目标偏移

对于文科方向的高师生来说,语文课程知识体系是决定其以后“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怎么教”的问题。然而,目前小教专业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概念模糊、内容含糊、学生糊涂。目前小学教育隶属于大教育类,小教专业也一般开设于教育学院,由于教育学院以教育理论研究为核心任务,故学科类师资相对缺乏,往往需要从文学院外聘师资来承担语文类课程的教学。这就导致:一方面学院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而压缩学科类课程应有的份额;另一方面,来自文学院的外聘教师不了解小教专业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特殊要求,往往照搬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因此,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是以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为核心,有意无意地“淡化”或“忽视”语文课程,使学生感觉学无所长;另一个是在有限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又将小教专业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等同于旨在培养中学语文师资的中文教育专业,所授语文知识过于专业、艰深,使学生感觉学无所用。

(二)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脱节

高师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科研并重”。然而,目前高校师资培育工作却往往是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能力的养成两方面各行其是、互不联系。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多是对抽象教育理论的诠释和讲解,缺乏与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接轨;语文类课程的教学也未能结合小学语文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教学。显然,单靠学生的“悟性”,是难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基础教育实际有效整合这一要求的。高校师资培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极大地影响了高师生所学理论知识向实际语文教学能力的有效转化,使得相当一部分高师生上岗后不能较快胜任语文教学工作,也无法灵活运用高校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因而,高师生所谓的“科研能力”也就成为了脱离基础教育土壤的“空中楼阁”,高师生本应有的潜力、后劲无法体现,其作为本科生的优势也不能充分发挥。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是小学语文师资培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促进高师生所学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也必然成为了高师教育的迫切议题。

二、优化小教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是关于汉语言的教学,因而涉及到语言学和教育学两个领域。因此,要合理设置小教专业语文课程和科学实施小教专业语文学科教学,必然要以语言学和教育学两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合理吸纳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发现,语言学界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以及教育研究领域关于“学者知识”和“教师知识”的界定,都可作为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的设置应以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为前提

1916年,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提出了“语言”和“言语”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呼吁分开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语言”学习所追求的是对于一种语言内部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完善,而“言语”学习的目标却是理解和掌握人们运用某种语言的行为和规律。语言学界关于“语言”和“言语”的明确区分,为我们区别中文教育专业与小教专业的语文课程内容提供了语言学依据。就中文教育专业来看,其“语文知识”研习的首要目标,无疑是系统掌握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等各个范畴在内的汉语言知识,并能解释相关的汉语言现象;但小学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故小教专业的“语文知识”学习,虽然也需掌握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汉语言知识,但其目标不在追求汉语言知识的全面和深入,而是要以适应小学语文实际需要为根本原则。此外,更重要的是,小教专业的学生还需了解一些如何将汉语言知识用于培养儿童母语言语实践能力的言语教学知识中。举例来说,对于/er/这个韵母,中文教育专业需要向学生讲清楚其“舌面、央、中、卷舌元音”的音理属性,而小教专业则是运用手势示意发音时的卷舌动作来帮助儿童模仿发音等教学方法。再比如,中文教育专业需要解释“开、齐、合、撮”四呼的发音原理,以及“开合”、“洪细”、“m侈”、“等”、“韵”等音韵学概念,而小教专业则不必如此精细,它更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嘴巴张大aaa”、“牙齿对齐iii”、“嘴巴小圆uuu”、“撅嘴吹哨üüü”等有关发音方法的歌诀。

因此,小教专业在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不能等同于过于精细、系统的中文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而应该在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前提下,以适应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和适合儿童接受能力为标准,来科学构建合理、实用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二)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清楚界定“学者知识”和“教师知识”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和科克伦(Kathryn F.Cochran)等认为,除“学者知识”外,还有“教师知识”。他们提出:“教师所关心的不是为科学增加新事实,而是所教的学科内容,重视怎样把学科知识变成经验的一部分。”他们认为,“教师知识”与“学者知识”有着本质差异,“教师区别于生物学家、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知识是从教学角度来加以组织的,并用作帮助学生。”

教育研究领域对“学者知识”和“教师知识”的界定,同样给予了我们启发:中文教育专业与小教专业对语文知识的不同要求,即属于“学者知识”和“教师知识”的区别。就中文教育专业来看,学生毕业后的授课对象是已经较全面地掌握汉语言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汉语言进行口语和书面交际能力的中学生,故其本科语文知识研习的目标,是追求汉语言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力求系统建构汉语语言学的概念,精熟掌握汉语言知识,并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和探究各种汉语言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杜威及科克伦等所说的“学者知识”。而高师小教生将来面对的是尚未系统接触汉语言基础知识、也不具备运用汉语言流利规范地进行言语交际能力的儿童,故其语文课程知识的选择和确定,应该围绕培养儿童母语言语实践能力来进行。高师小教生除了要适当了解一些汉语言知识外,更要懂得如何将这些汉语言知识用于指导儿童正确进行言语实践的教学工作之中。故小教专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相对于中文教育专业来说,更倾向于是“教师知识”。这种语文学科的“教师知识”,非纯汉语言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简单相加。可见,中文教育专业与小教专业由于将来面对的授课对象不同,其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内容也理应不同:前者是以追求汉语言知识的丰富完善为目标的“学者知识”;后者是以把语文知识有效用于语文教学为价值取向的“教师知识”。

因此,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必须明确作为“学者知识”的纯汉语语言知识和作为“教师知识”的小学语文教学知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使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工作回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这个轨道上来。

三、优化小教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

在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学者知识”和“教师知识”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优化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

(一)立足小学语文实际需要,构建合理的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运用母语进行言语交际的实践能力。汉语言知识无疑是发展我国儿童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高师生必需要熟练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汉语言知识,才能胜任将来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深度和广度”,应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为根本原则。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区分“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定位:前者是关于汉语言知识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后者是运用母语进行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故有学者提出,小学教育专业的语文知识应作降“格”处理:“小教专业的汉语言学科知识的难度,达不到相同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或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格’”。因此,高师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不宜纳入太多过于精细、艰深的汉语言知识,而要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去寻找汉语言知识的合理构成要素,筛选出有利于培养儿童言语实践能力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同时适当吸纳当代言语运用和话语交际理论等言语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构建一个合理、实用的小教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二)融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实现由纯粹讲语文知识向教语文教育知识的转变

然而,高师生掌握了适当的汉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在动态的教学环境中有序地给学生教授汉语言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掌握语文知识和在教学上运用语文知识是不同范畴的认知和能力,前者是纯粹的语文学科知识的范畴,而后者主要由“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作用所带动。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LeeS. Shulman)非常强调“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PCK)”对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是赖以区分教师与其他学科专家的重要标识,是造就教师工作专业性的重要领域。“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教师超越纯学科知识的范畴,利用各种如隐喻、类比、***形说明、范例示范、模拟、动手操作、解说、展示说明、问答引导、讨论等教学表征方式,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内容,是一种高度综合“学科”和“专业”两个领域知识的知识。

显然,懂得语文学科知识,只是具备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知识,高师生还需学习“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语文教师针对特定教学环境,自觉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将汉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学习内容,并有意识地利用所学语文学科知识去加强自己的教学成效的知识。这种知识超越了纯汉语语言知识的范畴,也与一般语言教学方法不同。目前小教专业虽也开设了《小学语文教学法》之类的课程,但这类课程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介绍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等,并没有就具体语文知识的实际教学作针对性指导,更缺乏对具体语文知识用于实际语文教学的关注。而我们说的在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中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是指要教会高师生如何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汉语言知识中选择适用的内容重组为有利于儿童学习的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手段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儿童能理解的表达形式,尤其是要引导高师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指导儿童的母语学习等。比如,高师生在高校《汉语》课上学到了关于汉字造字结构的“六书”理论,虽然在将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并不需要向儿童讲授该理论,但我们却可以引导高师生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将这种造字理论用于小学识字教学,以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识字。[1]

因此,小教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应着力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以“把语文学科知识有效用于语文教学”为价值取向,并发展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高师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反思和研究汉语言知识在教学上的应用,并努力探究如何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儿童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从而实现由纯粹讲语文知识向教语文教育知识的转变。这样做,对高师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科研素质的提升,无疑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要改善目前高校师资培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尴尬处境,实现小教本科师资培养“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构小教专业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然后在“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中,有效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这虽然是就小教专业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而言,但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小学数学师资的培养。此外,目前小教专业硕士学历层次的师资工程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小教硕士学历师资的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社资助项目“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2014S***40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关于“六书”理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笔者撰有《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索》(教育探索,2009年第1期)一文,对此有具体地探讨。

参考文献: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John Dewey.“The child and curriculum”in John Dewey on Education,ed.G.Archambault(New York,NY:Random House,1902-1964):339-358.

[4]Kathryn F.Cochran.Richard A.King,and James A. DeRuiter.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 tent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Chicago,IL,1991-3-07.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6)

在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专业,其培养目标、专业性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许多同志对它尚缺乏了解,感到陌生。本文力***在历史回顾和多方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为办好小学教育专业提供参考。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历史沿革

在国际上,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已有约3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小学教师一直是由属于中等教育的师范学校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素质大学学历的小学教师,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小学教师应具备大学学历。教师工资不以其所任教学校评定,而一律按教育程度(学位)评定。此后中等师范学校逐渐减少、消失,被有资格授予各级学位的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取代。在日本,20世纪中叶,小学教师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1949年日本制定《教育职员许可法》,规定大学毕业生修完规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历,才可取得小学和中学的许可证。英国小学师资培养主要在大学进行。法国设立教师教育大学实施一元化的师资培养,开设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二年制师资培养课程。德国各州20世纪70年代基本实现了小学师资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当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小学师资培训机构一般为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生院,其专业设置一般称为“初等教育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较典型的课程方案一般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其课程结构基本上由三大类课程与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成。三大类课程为:普通教育课程(又称“通识教育课程”或“教养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又称“执教学科课程”或“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又称“教师养成课程”或“教师专业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提高完善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分为三级,即小学教师由中师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高中教师由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来培养。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目前这一过渡基本完成。中师学校作为定向型小学教师培养机构,具有注重技能性训练和实用性训练的优势,学生专业思想牢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小学教育要求。但中师学生后劲不足,在教育理念、学科水平上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1985年开始,在***师范司积极倡导下,以南通师范学校等中师为主的全国65所学校陆续办起小教大专班,毕业生在小学普遍受到欢迎,但中师办大专有“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的困难。故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师范专科学校或师范学院开始举办三年制大专层次的小学(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教育司对此尝试充分肯定,并于2003年印发了《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作为各校制定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三年、培养大学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的参照。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向一级或是新三级(专科、本科、研究生)过渡的研究和实践。1998年我国开始在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设置小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南京、北京、上海、杭州、长春、天津等省市陆续成立了小学教育学院,开始了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实践。首都师范大学是1999年9月设立该专业并由小学教育学院承担培养任务。与此同时,北京全部取消了18所中师,小学教师的培养一步跨入本科层次,由首都师范大学承担培养任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植入,为高等师范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小学教师培养已完成由二级师范与一级师范的过渡,并提出今后新补充的小学教师均要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

小学教育专业在世界范围是一个具有近半个世纪的成熟的专业,在中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相对较新的专业。作为一个新出现的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迫切需要解决本专业的定位问题,即专业的学科归属和专业特点,及与相近专业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基础。尽管***尚未将小学教育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但是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应的课程设置来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主体是教育专业课程。而且在实践中,除少数学校设立小学教育学院专门培养大学学历的小学教师外,大多数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都设置在教育系。在发达国家,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被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因此相关研究文献一致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归人教育学学科之下。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

***《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别指出小学教师要“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更有人提出要培养“教育家型的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家型的小学教师而言,具有全面的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的重要性要大于所教学科的知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当教师的智力、知识准备的程度和质量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以后,其智力、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并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了解儿童的发展、学习以及动机等影响学习诸变量的原理知识,则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合理安排和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小学课程的深度难度并不大,相应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深度难度要求也有所降低,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接受能力较低的小学生,也就是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原理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其职责从普通的“教书育人”转换为“育人教书”。如何让小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是比单纯传授知识不知要重要多少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小学教师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养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设置与专业定位

***《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通识教育课程占课时总数的28.6%,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即教育专业课程占到总课时的41%,学科专业课程仅占总课时的30.3。在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44.5%,教育专业课程占总

学分的32.3%,学科专业课程仅占15.4%,教育教学实习占7.7%;韩国釜山教育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中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24%,教育专业课程占55%,学科专业课程占18.5,教育教学实习占2.6%。可见无论国内国外,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教育理论和技能类课程的课时或学分都大大多于学科专业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所以小学教育专业明显属于教育学的学科范围。而且就其学科专业课程而言,也并非是单纯设置某一学科专业的课程,而是综合设置,有所侧重。因此将小学教育专业归属于中文、数学、英语等任何一个单独学科或专业都是与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相适应的

三、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

大学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修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开发,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必然决定其培养模式为综合培养,有所侧重。

(一)综合培养

与中学教师严格的分科培养模式不同,小学教师需要更全面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其学科专业知识并非十分艰深,因此更注重综合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培养模式首先体现在课程类型(或课程模块)上,其次体现在各课程类型(或课程模块)内部。

1.课程类型(或课程模块)上的综合

尽管培养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课程设置类型或模块基本相同,都分为通识课程、教育类(或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类课程,但是它们在各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比例安排上有相当显著的差异。以我院专科层次的初中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通识课程占总学时的20%~25%,教育类(教育专业)课程占约15%~20%。学科专业课程约占60%。可见学科专业课程占了总学时的大部分。而根据***《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的要求,通识教育课程要占到总课时的30%,教育类(教育专业)课程占约40%,学科专业课程占约30%,通识教育课程、教育类(或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是比较均衡的,从而从课程设置的总体结构上保证了对学生的综合培养。这种课程设置保证了小学教师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技能和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符合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课程类型(或课程模块)内部的综合

小学教育专业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模式不仅体现在课程类型(或课程模块)总体结构的综合,而且体现在课程类型(或课程模块)内部的课程设置上。

小学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综合体现为文理渗透。要求学习语文和社会课程方向的学生要学学数学、小学数论、自然科学基础等理科的课程;学习数学和科学方向的学生要学学语文、汉语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文科类课程,一方面让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知识结构,一方面为学生兼代小学语文课程或数学课程打下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即使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明显体现出综合性的特色,其课程设置并非单纯的语文专业课程或数学专业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的课程综合化相适应,体现出大文、大理(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特点。如***《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中文和社会方向的学科专业课程中除开设中文课程外,还开设中外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文明简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文科类课程。数学和科学方向的课程设置除开设数学课程外,还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理科类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综合性,使其与严格分科培养的中文、数学等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区别开来。小学教育专业因其内部专业的多样性而导致了教师专业的多样性,能够在本专业内部实现培养的综合性任务。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7)

当专业发展遇到阻碍的时候,不能一味逃避,只能从专业自身寻找突破口,对本专业进行适时地改革与完善。下面就以就业为前提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以及社会宣传力度几方面进行新的阐述,力***使小学教育专业适应就业市场的考验,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一、适时定义本科学历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性,坚持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教师这一职业的竞争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必然成为各类非师范院校学生求职的热点,这对高师教育是一种挑战。面对来势凶猛的“外患”,如何应对?从长远来看,坚持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高师院校承办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之一,但要切实办好这一专业,也要兼顾高等教育本科的层次性以及小学教育专业自身的个性。

(一)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充分体现其个性特点。小学教育专业虽属高等教育体系,但它培养的学生却是面向小学的教师,将来的教育对象是5~6岁到11~12岁的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小学教师来说,“如何教”比起“教什么”更重要。只有懂得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人才更有可能教好他们。再有小学教学不分科的特点,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以便适应小学多门学科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要做全面的调整和科学地设计。

(二)小学教育专业应当体现高等教育本科的层次性。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学历层次要比现在普及的小学教师专科学历高一层。既然是本科学历,那么就应当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的“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鉴于现在小学缺少“专家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立足本科层次的培养要求,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两个特性:一是小学学科教育的专家,具有很强的学科教学能力,有望成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带头人;二是有较强的小学教育科研能力,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解决小学教育遇到的新问题,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而这些都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层次性。

二、重新确立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招生规格

从我国现阶段小学用人需求的反馈信息来看,小学需要的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的教师,更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我们在制定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既要兼顾大学本科层次的一般素养,还要兼顾大学本科层次的教育专业素养,更要兼顾大学本科层次的学科专业素养。这样“按需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将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

从事教育科研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其培养规格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小学教育专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求实创新精神;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担任小学语文、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至少兼顾一门其它课程和一种活动课,专长一门课程教学,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及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8)

国内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制定出定向于服务基础教育,定位于综合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培养高素质小学师资为主的特色鲜明、湖南领先、全国知名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2]的办学理念下,该院经历了由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到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成长道路,逐渐摸索出本科阶段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小学教师”[3]。在这个目标下培养出的一线小学教师,既要具备小学教学、教育及管理的职业素养,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化与艺体的综合素质。这实际上就是职业型、文化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目标看,社会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呈现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文艺学理论课程的改革也迎来更大的契机。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必然要突破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限制,打破一般师范类及普通综合类院校的模式,向实用性、专业型和开放性、素质型过渡,使学生在研习理论课程时,除了理性思辨的培养,理论体系的消化,还要适应复合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实践方法、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走出学院化理论知识教学的旧框,突出对新问题、新领域的应对能力,探索合理科学的文艺学课程教学的具体途径。

二、调整课程结构,培植特色课程

文艺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级学科,担负着传授文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艺观念、训练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和创作鉴赏文本等任务。小学教育专业的文艺学理论课程同样肩负着传授基础文学理论的任务,但基于有特色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同名课程存在着差异,需要在讲授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的结构,培植具有职业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文艺学理论课程,彰显其独特地专业价值,以及面对小学教师培养的适应能力。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文学概论、中西方文论是必修的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与其他普通院校无异。而美学课程在以往都是文艺学限选课程,学院将其与小学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开设了“小学美育”这样的特色课程,这种适度改良是创新性的尝试,开辟出一块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该课程明确小学美育的专业定位,建构包括接受论、主体论、过程论、环境论等全方位的课程体系,秉着实践性、审美性、师范性的原则,架设起完整理论体系与小学教育职业实践之间的桥梁,探索诸如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活动的特点、小学教师的美育角色、小学各科教学的美育功能以及授课教师的审美修养等问题,为培养职业型、文化型相结合的复合型小学教师提供理论课程的实际支撑。结合教学实践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文艺学课程体系作这种结构性调整实属必要。循着“小学美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文艺学其他理论课程也可以进行有效调整。如文艺心理学,可以适当简化基础知识结构,选择有专业依据的针对性知识要点,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挂钩,探寻小学教学中创作与阅读文本的心理学特征,从而加强理论课程的职业化储备和人文素质培养。写作学课程除了讲授写作主体素养、写作客体要素、写作文体技法等基础理论之外,应挖掘写作技能实践,归纳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开辟与学术论文写作和小学教师职业写作相关的专题,助推文艺学理论课程适应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整体框架建设。

三、整合教材优势,完善教学内容

纵观目前的教材建设,包括普通高校通行文艺学教材与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编写的文艺学教材,还是存在偏重体系化和缺乏职业针对性等不足,因而有必要兼顾体系化与专业化双重特点,进一步完善文艺学理论各级课程的教学内容。高校通行教材往往从宏观的角度建构理论课程严密而庞大的体系,强调体系的完整与内容的系统,强调“本质化”,内容上出现“哲学化”倾向,整个体系从理论到理论,不免艰涩。但作为理论课程,这种教材表现出理论的严整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的养成,这是其明显的优势。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文艺学教材,主要围绕“文学概论”展开,并未辐射到其他相关理论课程,单就文学概论的教材来说,它们减少了纯粹理论阐述的份额,降低了理论教材的阅读难度,更有针对性的建立理论知识框架,将传统型知识要点、前沿知识导入与职业一线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是其突出的优势。如果仅就“文学概论”而言,我们能比较轻松地整合两类教材的优势,完善教学内容,既保证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以前瞻性的眼光完善理论课程的实用性,满足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下职业素养培养和文化素养培养的需要。具体来说,“文学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紧扣小学教师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能力培养,提高其文学领域的指导能力,并增设“儿童文学概论”这一极具专业针对性的章节,以精深理论与批判眼光架设理论知识与特色专业的桥梁。这在目前的文学概论教材里还未出现,只是在“儿童文学”这个新的研究领域里涉及到,以一种“史”的眼光梳理儿童文学的发展情况,这种研究缺少开阔厚重的文艺学理论背景,也不具有***的理论研究条件,难以从理论的高度俯视整体儿童文学现象,概括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这是一块亟待开垦的责任田。文艺学理论其他课程也应该尝试将传统理论体系与实用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针对小学教师文学教育水平与教学科研能力的实用知识,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粘合度,在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同时,打破封闭的理论体系,融入人文审美因子,培育学生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的审美感知,实现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像文学批评课程,无论是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还是20世纪以来西方前沿性文学批评理论,都是纯理论的,将这种艰深的理论知识全盘灌输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具有适应性,大多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艰涩难懂。如果将中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小学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文本提供科学实用的文学批评依据,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并为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做出具体贡献。如果将20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批评流派带入到对当下各种文化现象的解读,像80后写作、网络小说、青春类小说、手机文学、超文本等青年学生关注和喜爱的现象,当然能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关注当下、批评当下的能力。

四、摸索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

基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文艺学理论课程改革除了从整体着眼设置课程结构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具体操作方法上也要有规划与统筹。上述事实说明,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的文艺学理论课程应该从细节上寻找一致而有效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主格调就是:淡化理论哲学化色彩,优化实践“文本化”途径。在诸多教研资料中,人们常常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并集中于辅助理论阐释这一定位。像互动式教学与多样性教学,体现出调动学生自主意识与综合使用教学手段这两种最基本的革新思路。纠其根本,在于冲淡理论形而上思辨的哲学化色彩,淡化高密度、体系化理论讲授形式,作出立足于课程特点的适应性变通。传统的讲授形式将抽象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确实给学生一种鸟瞰全貌的高度,严密而富有逻辑性。但由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的误差、学生们知识结构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功利性学习态度,这种教学形式弊大于利,严重抹杀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自身、抛弃理论,因为从文艺学学科萌芽开始,理论就是其得以***存在的基石,特别是20世纪理论作为***地位的出现,文艺学课程大多成为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诊断理论课程症候之后,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顺应时展与专业特色,探索实践教学的根本方式,即实践教学“文本化”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成了公认的出路,而“文本化”实践教学则是对众多具体细致的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统领。文艺学理论课程的重点不再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教授如何接受和解读文本,围绕众多形式的文本展开基础批评、古代文论批评、西方现代派批评、文艺心理学批评、哲学美学批评等多样化批评路径。弗莱《批评的解剖》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教授常常感到很难去教授文学,因为事实上这是很难办到的,能直接教给学生的只是文学批评。”小学教育专业的文艺学理论课程需要在文本选择、批评样式、难度把控、比重分配等方面做出有效调整。首先在文本选择方面,从小学语文课本、儿童文学作品中精选文本,注重文艺学理论对这些文本的涵盖事实。其次是批评样式,一般而言,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形式都追逐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际效果,诸如分组讨论作品、集体研究专题、辩论不同立场、一人一份读书笔记、原创作品鉴赏会议、情景教学模拟等形式,都较好地接触文本、批评文本,教师在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时,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批评思路、正确选择批评视角。再次就是难度把控上,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角色意识与文化视野的程度都是有限的,教师提前评估文本深度、批评方法的难度、学生对实践活动方案的理解程度、方案的可行度,在实践活动的进行中,也要及时判断进展的效果值,作出适度调整。最后在比重分配方面,根据文艺学学科各门理论课程的不同性质及其所处的学科结构点来设计具体方法,注意调试好各课程实践教学“文本化”的均衡性和合理性。既要尊重该学科本身的共同性质,又要体现不同课程的特殊要求。只有切实开展这些方面的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文本素养,为其承担小学教学的责任提供专业知识与综合视野的双重保障。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9)

上午(09:00--11:30) 下午(02:30--05:00) 上午(09:00--11:30) 下午(02:30--05:00)

020105 金融(专科)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0060 财***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7 保险(专科) 00079 保险学原理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80 财产保险学 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9 国际贸易(专科) 00091 国际商法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94 外贸函电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0089 国际贸易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67 劳动法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 00168 房地产经济学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71 房地产投资分析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6 物业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4 建筑工程概论 00175 房地产开发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11 饭店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194 旅游法规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5 电子商务(专科) 00893 市场信息学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89 经济学(二)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313 销售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2 法律(专科) 00247 国际法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05679 宪法学

030301 行***管理(专科) 00292 市***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管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927 秘书工作

040101 学前教育(专科)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94 幼儿园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0103 小学教育(专科)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416 汉语基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0418 数论初步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6 教育管理(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00446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8 学校管理学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7683 教育评价与测量

040124 义务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9279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76 义务教育概论 09285 小学美术教育 09283 小学英语教育

09286 小学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

040301 体育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86 运动生理学 00484 学校体育学

00488 健康教育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102 秘书(专科)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0315 当代中国***治制度 00510 秘书实务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 法学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511 档案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50114 汉语言文学(专科) 00024 普通逻辑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031 心理学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06 写作(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 英语(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50303 公共关系(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45 公共关系策划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407 音乐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0721 基本乐理   00724 键盘与和声(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409 美术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741 中学美术教学法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742 美术技法理论 04729 大学语文

070403 生物工程(专科) 06706 普通生物学   06250 生物技术概论

080305 机电维护(专科) 02183 机械制***(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0012 英语(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87 电工与电子技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6197 机电设备维护

08060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 023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2198 线性代数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0012 英语(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271 电机学 0230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1 工程制***

02273 电子技术基础(二)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4 电子技术(专科) 02025 电磁学 02198 线性代数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0012 英语(一)

02344 数字电路 02353 办公自动化设备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46 电视技术

04729 大学语文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专科) 02391 工程力学(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86 土木工程制***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94 房屋建筑学 02393 结构力学(一)   02389 建筑材料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81725 汽车维修与检测(专科) 06904 汽车保险与理赔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918 工程***学基础

090414 畜牧兽医(专科) 02765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776 兽医概论 02797 家畜饲养管理学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16 兽医临床诊断与***学 08017 猪禽养殖与疾病防治学

110107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科) 01447 信息技术应用 02133 信息***策与法规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03707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7172 信息安全 00020 高等数学(一)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994104 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994105 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 00911 互联网数据库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13 电子商务与金融

020106 金融(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60 财***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08 保险(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80 财产保险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6048 精算原理 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110 国际贸易(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5 经贸知识英语

00091 国际商法 00089 国际贸易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99 涉外经济法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5 经济学(本科) 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0 国际经济学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1 发展经济学   06214 西方财务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 组织行为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736 商业银行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6997 物流运作实务

020204 会计(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09 ***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60 审计学 06213 会计信息系统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208 市场营销(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472 零售业营销 00183 消费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10 旅游管理(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944 中国旅游文化 06011 旅游学概论

06153 旅游景区管理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20216 电子商务(本科) 00911 互联网数据库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015 英语(二)

00996 电子商务法概论 02139 计算机信息检索 00994 数量方法(二) 00889 经济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13 电子商务与金融

06386 网络设计与制作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2022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139 西方经济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569 物业管理实务 00329 城市规划与管理

00168 房地产经济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7359 企业经营战略(一)

02394 房屋建筑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6 商务管理(本科) 00940 战略管理教程

020236 会计电算化(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6481 经济应用文写作

020256 项目管理(本科)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7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020279 工程管理(本科) 06393 土木工程概论   02386 土木工程制***

020314 销售管理(本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3 消费经济学

030106 法律(本科) 00249 国际私法 00245 刑法学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26 知识产权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33 税法

05679 宪法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77 法理学

030302 行***管理(本科)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管理学 00015 英语(二)

00318 公共***策 00315 当代中国***治制度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23 行***法与行***诉讼法(一)

040102 学前教育(本科)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015 英语(二)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83 学前教育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07 教育管理(本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5935 信息技术教育 00015 英语(二)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5 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0 教育评估与督导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3 教育法学

05939 教育科学方***(一)

040108 教育学(本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031 心理学 00015 英语(二)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出现许多实际问题,大学教育改革逐渐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美术学科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些年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本科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性,但缺乏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属于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中小学生未来的教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小,专业技能课过多,只注重了专业课的培养,而轻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失去了其“师范性”的特征,大学阶段不注重对艺术理论、文学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与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艺术鉴别能力和文化素养严重不足等现象。

(二)现行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2或1+3的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普修美术基础课,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或雕塑等专业方向,这种分方向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发展,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绘画类专业教学非常一致,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够与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尽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方案,在近几年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横向学科的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美术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省国内专业美术院校或老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专业教学,他们接受的都是专业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这一目标理解甚少。

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师范性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一个以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为目标的专业,是一种培养教师职业的教育。它与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师范性”是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怎能做到即能完成美术技艺的传授,又能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突出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才能使美术学专业脱离单纯追求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回归到素质教育模式上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整个系统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受益,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高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联系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盲目地偏离培养目标要求地开展教学。

1.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中小美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认真体会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2.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

“一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画种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选择了国画方向,那么他在油画或其它画种方面了解得就很少,这又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那么只掌握一个绘画门类的知识与技能的美术学生是不能够胜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据培养对象岗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一专”的教学模式为“多能”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内不再分专业方向教学,要求学生统修所有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美术史论教学环节,关注现当代艺术发展,是现今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之一。对于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同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同样重要。美术学专业学生只有全面地学习中西方美术史,对国内外美术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在将来的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美术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完善美术史论教学各环节,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理论素养。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美术资源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继承和发扬本国艺术传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艺术传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介绍较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介绍的也十分有限,在地方本科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滑县的“秦氏绢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舞阳的“农民画”等,加强学生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掌握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专业课程课时系数所占比例较大,教育理论课时系数比例偏小,纵观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把教育理论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课时比重与美术专业课相当。对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学习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才能符合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要求。

出台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各个实习环节的监督管理,培养专职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校内教育实习阶段邀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名师,为实习生进行课堂观摩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偏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篇(11)

建国以来,基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高校曾经设立哲学、***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史、中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础、思想***治教育等本科专业。其中前六者的学科基础是单一性的,主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行分类的研究和教学,后三者的学科基础是综合性的,主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有鲜明的教育性。随着学术的发展,前六者逐步从高校本科招生目录中淡出,后三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把后三者整合为思想***治教育专业符合学科发展的逻辑,也是高等教育经济原则的要求。因而,思想***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就要体现这种整合精神,既要培养社会各界的思想***治工作者,又要培养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并在此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一、为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治工作者

1983年6月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为了提高思想***治工作干部的***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治工作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治院校。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治工作专业或***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同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批转该Ⅸ纲要》的通知,认为纲要》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治工作的~个很好的文件,其基本精神、原则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1984年4月,((***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提出,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治工作的需要,***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治工作人才该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思想***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我国第~次采取正规化的办法培养思想***治工作者。1993年l0月《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从这个文件看出,思想***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由“高校思想***治工作人员”扩展到“******机关的思想***治工作者”。

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培养目标扩展开来,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治工作专门人才。

1.高等学校

高校是思想***治教育专业的第一个服务对象。1984年设置该专业的当年主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治工作人员。同年6月《***关于在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规定其培养目标是使高等专科文化程度的“高等学校思想***治工作干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策水平,毕业后继续从事思想***治工作或思想***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招生对象为“在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治工作三年以上的现职思想***治工作人员”。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试办思想***治专业在职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规定,为了给高等学校思想***治教育专职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思想***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1987年起试办思想***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1987年9月《关于思想***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仍然强调其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等学校及******机关培养思想***治工作者和思想***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

2.*********机关

思想***治工作是我***的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进行伟大***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着重从思想上建设***是我***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加上有些地方***组织对思想***治建设重视不够,许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的思想***治优势。思想***治教育专业服务于***建,为***务部门输送专门的***工人才是本专业设置的重要使命。行***机关以及立法、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民意表达机关,行***机关是法律执行机关,司法机关是法律监督和裁判机关。在这个系统中,***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而思想***治工作是***实现领导的基本手段***组织和***工部门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治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国家权力系统得以有效运转。

***队***治工作是***在***队中的思想工作、***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为***队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提供***治保证、精神动力和其他服务的工作。***工人员主要由***事院校的***队***治工作专业来培养,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还要地方院校的思想***治专业培养的人才来补充。因此,有不少地方院校的思想***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把为***队培养***工人才包括在内。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履行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一直是思想***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工人运动首先发生在企业领域。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发挥***的***治优势,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治工作。而提高***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思想***治工作的关键,要求专业化的***工人员来充实队伍,使思想***治工作摆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迈进。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全国性社会团体近2000个,其中有行***编制或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近200个,其中,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地位特殊,中国文联、科协、侨联、作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也有重要影响。这些社会团体是***团结和联系社会诸行业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治工作是***领导这些组织的基本手段。正是通过***的思想***治工作,促使社会各行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为中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中小学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998年3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中小学培育德育工作者是思想***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职责。

1.为中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为中等学校培养***治理论师资是***治教育专业设置的初衷,1952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提出,“各大行***区应选择具备适当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治教育系或***治教育专修科,培养中等学校的***治理论师资。”按照这个指示,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开***治教育专业,逐渐铺开,全国设立***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这一模式延续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的现象,拟将“***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针对该专业只培养***治理论课教师,而不培养德育工作者的状况,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中等学校合格的思想***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这是一次重要改革,培养目标拓展到全部中学德育工作者(思想***治课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1993年7月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师范类)与思想***治教育专业(非师范类)合并,统称思想***治教育专业,保留中等学校***治课教师(师范生)和培养思想***治工作者(非师范生)两个培养目标。1998年公布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仍将思想***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以上梳理看出,初始的师范类“***治教育”专业中间经“***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最终定为“思想***治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类思想***治教育专业合并,其培养目标一直有中学***治课教师,现在演化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这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第一,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中等学校一般设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德育队伍,审定德育工作计划,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检查***教处工作,协调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部门的工作。第二,***教处工作人员。***教处(有的称教导处、德育处或教育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实施德育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安排学校的德育工作。第三,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德育大纲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就落到了实处。第四、思想***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治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骨干。他们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做思想***治理论的传播者,又要做思想品德的示范者。第五,团队干部。共青团、少先队作为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青少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和***府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2.为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我国建立了三级师范体制,即中师、师专和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其中,中师培养的是全科教师,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弱点是不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会上并不太认同小学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历低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近年来设置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1997年4月***“培养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建设研究”立项,1998年秋,原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率先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随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东北师大相继开设此专业。该专业的设立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又为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提供了新思路,但仍然不能解决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培养的仍然是全科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设置文理两个方向,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文理分工不是真正的学科划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正在发生的教师教育改革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出路。***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新世纪以来,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循着综合性大学的思路进行的,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教育学院,在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专业,一些师范院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这种改革符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便于同国际接轨。从1998年始,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进行了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有的学校在前3年中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融为一体,不分专业。第4年,除开设少量的专业选修课外,综合性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师范性素养。此乃“3+1”模式。有学者主张探索“4+1”模式(本科四年加一年教育专业课程)和“4+2”模式(本科加两年教育硕士)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既解决了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也解决了小学教师的专业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者培养可以采取教师教育的模式,“3+1”模式、“4+1”模式和“4+2”模式均可探索。前几年学习思想***治教育专业,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通过几年的培养,能够胜任思想***治工作的要求。然后让那些愿意从事小学德育的学生继续修教师教育课程,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成为高学历、专业化的小学德育工作者。

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

高校本科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为研究生输送生源。一个专业为哪个学科输送生源决定于这个专业主要接受的是哪一个学科的规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调整充实后的思想***治教育本科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1.思想***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孵化器职能

1984年Ⅸ***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目录”提供了3类理论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主要有哲学、***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马列原著、思想***治教育概论、***团工作等。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构成一个体系,该专业主要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规训,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中共***史等学科输送生源。而这些学科又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治学等学科门类,不但跨一级学科,而且跨门类。这说明当时思想***治教育本科不成熟,没有自己稳定的学科基础,接受的规训来自多学科,也为多个学科门类输送生源。正是由于它的不成熟,使它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学科恢复时期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孵化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衍生了哲学学科门类,有些学校在此基础上申报哲学本科专业;在***治经济学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经济学本科专业;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以及中共***史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治学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治学本科专业;许多学校的法律专业本科也是从思想***治教育专业的法学概论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思想***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发挥得很充分,很多高校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以及文科专业的专业群。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治教育本科的调整充实

2005年12月《***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终结了思想***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为本专业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一级学科,该专业从此有了自己的学科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治教育。2008年,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就有了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l2月64号文件的一段话:“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教学体系。在本科教育中,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培养***治素质好、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梅荣***教授主张在现有的思想***治教育本科专业之外另起炉灶,设置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生提供本科生源。对此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不多。此问题关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是另起炉灶好,还是依托思想***治教育本科专业,调整、充实其培养方案好呢?笔者认为,后者更好。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规范和改造现行思想***治教育本科的需要。该本科专业学科基础混杂,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史等学科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治学等学科门类,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这些围绕一个本科专业来转,给人的印象是该本科是个大杂烩,学生是“万金油”式非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学生流向不同的学科门类,有的从哲学进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领域,有的从***治经济学进入西方经济学领域,有的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治学理论领域,有的从国际共运进入国际关系领域,有的从***史进入史学领域,这种现象在其他本科专业中绝无仅有。第二,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提供本科生源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很多,但只有思想***治教育二级学科有本科生源。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学位论文选题不规范,遵循本科路径进入马哲、***治、科社、***史领域,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空壳化。如果用该一级学科所属六个二级学科作为主干课程改造现有思想***治教育本科专业,问题迎刃而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困境和思想***治教育本科的困境就能同时解决。第三,这种调整符合教育经济原则。如果在思想***治教育本科之外另起炉灶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两专业同时并存,两班人马互不交又地从事本科教学,这是学术资源的浪费。思想***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治教育一体贯通。两个专业同时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一所大学如果搞两套这样的建设,资源有限,无能为力,搞一套建设则与两个专业的名称不符。只有合二为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调整、充实、改造思想***治教育专业,才能名实相副,有利于建设和管理。

四.研究思想***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

思想***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明确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定位,整合学术资源

思想***治教育本科与公共思想***治理论课在多数学校都是分属两个部门,一个归属于***法学院(***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一个归属于社科部(或马列部),两支队伍分别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如果按照上面的论述,修改思想***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优势明显。原因如下,第一,思想***治教育本科的第一个培养目标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治工作者,而高校******部门、各院系***务工作者、辅导员都是从事思想***治工作,二者具有一致性。这样,高校的广大思想***治工作者都可以到思想***治教育本科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思想***治教育本科的教师资源将是十分丰富的,根本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问题。这些从事实际思想***治工作的人员给思想***治教育本科生上课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书记讲***建课,团的书记讲团的工作课程,太恰当不过。第二,思想***治教育本科的第二个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公共课教学部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学,根据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要求,中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是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一致性关系,故思想***治教育本科课程与大学生公共思想***治课的课程要求具有一致性,这样,两支教学队伍可以整合。第三,思想***治教育本科的第三个培养目标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而思想***治教育本科教师、公共***治课教师、广大高校思想***治工作者的学科归属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三支队伍是思想***治教育本科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2.为思想***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特色专业因其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因素。思想***治教育专业由***统一确定,全国趋同性较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论文大全

学习

学校建设论文大全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建设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建设论文,学校课程建设的论文题目。由此我们可以推演得出这样的结论,隶属于文化范畴的学校文化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的学校内,经长期学校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

学习

酒店设计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设计论文大全,内容包括酒店设计全套思路小论文,酒店设计论文。三、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及教学策略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

学习

师资管理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师资管理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教师管理论文提纲,教学及管理经验论文。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所实施的绩效工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绩效工资,而是以职称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一种组合性工资。这主要是因为,在未推行绩效

学习

产品抽检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抽检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抽检怎么做表格,抽检工作计划表格模板。抽样品种范围和月进度安排、检验项目按《食品抽检计划月度安排及检验项目表》(附件2)、《XX县抽检计划月度安排表》(附件3)实施。二、具体安排(一)抽

学习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模板,内容包括四年级的开学第一课的全过程,开学第一课四年级范文。对于《开学第一课》,其虽然是一个公益节目,但从节目以往的主持和嘉宾可以看出,***对它的重视程度之高。节目会邀请知名的教育学者,学生和家长,

学习

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总结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作风整顿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乡镇作风整治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一)落实“止懒治庸”升级版7月6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贯彻落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议精神,扎实

学习

乘车礼仪集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乘车礼仪集锦,内容包括乘车礼仪知识大全集,乘车礼仪三大原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乘车去宝应春游好吗?(评析:活动开始以春游的话题去感应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同时为下环节作铺垫。俗话说的好,活动的开头

学习

小学教育教学集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教学集锦,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小学教育教学随笔30篇简短。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

学习

表示速度快的成语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表示速度快的成语集锦,内容包括表现汽车速度快的成语,读书速度特别快的成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文化地理学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地理学集锦,内容包括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图示,文化地理学经典文献阅读心得。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文化地理学侧重以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空间结构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1]。学

学习

成人礼演讲稿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成人礼演讲稿模板,内容包括小孩10岁成人礼演讲稿,十八岁成人礼仪式演讲稿。十八岁了,要心怀感恩,学会担当,肩负起责任。感谢父母给了你生命,在过去的十八年里关心你、照顾你,为你遮风挡雨,撑起一片静谧的天空。感谢老师给你知识,为

学习

大一化学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一化学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大一化学论文结构,化学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悄然兴起,这也是推动文化理论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90年代是一个精英主义消褪、世俗理性普及、商业伦理建构、文化产业登场的

学习

教案分析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案分析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教案课后分析大全,历史小论文教案。1.案例分析规划理论课基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更加直观明了。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国外的案例,如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大伦敦规划、巴黎城市地区规划、

学习

临床技能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临床技能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医学论文10篇范文,临床论文提纲范例大全11篇。3.1实验分组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

学习

学校建设论文大全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建设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建设论文,学校课程建设的论文题目。由此我们可以推演得出这样的结论,隶属于文化范畴的学校文化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的学校内,经长期学校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

学习

酒店设计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设计论文大全,内容包括酒店设计全套思路小论文,酒店设计论文。三、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及教学策略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

学习

师资管理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师资管理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教师管理论文提纲,教学及管理经验论文。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所实施的绩效工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绩效工资,而是以职称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一种组合性工资。这主要是因为,在未推行绩效

学习

自我意识心理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意识心理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大一心理论文关于自我意识,自我心理小论文。进入20世纪后,现代主义美学和艺术将“表现”作为一个起点,以对客体世界的无视、否定和人类主体性的凸显为核心。艺术的方式不再是对一个客观的自然对

学习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培训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论文。根据卡兹(Katz,2003)的研究,美国至少有44种与创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并且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考夫曼基金会资助的全美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全球创业观察、高

学习

中小学评职称论文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评职称论文大全,内容包括中小学职称论文发表,小学评职称发表论文要求。

学习

电子行业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行业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关于电子的毕业论文,电子专业毕业论文1000字。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主要从时间安排、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过程和毕业设计的感受4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1.时间安排。宁波地区电

学习

医学生实习论文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生实习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毕业论文怎么写,医生实习毕业论文1000字。实习生教学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综合性医院在试行以教学促进医院发展的策略,这也是关乎医院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