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设计论文例1
引言
LonWorks(LocalOperatingNetworks,局部操作网络)总线是由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一种现场总线技术。由于LonWorks控制网络的开放性、高速性和互操作性,它已广泛用于工业、楼宇、家庭、办公设备、交通运输、能源等自动化领域。EIARS-232-C/RS-485通信网络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普及,许多设备大都只提供RS-232或RS-485/422接口,不能直接接入LonWorks网络。因此,需要将现场LON网络介质上的信息转换为RS-232-C/RS-485标准的信号,或将RS-232-C/RS-485标准信号转换为包含LonTalk协议的数据,从而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同时也为上位PC机、底层工作站提供转换接口。本文所设计的LonWorks智能通信节点方便地与EIARS-232-C/RS-485标准的串行I/O设备进行通信,轻松实现现场节点与上位PC机或其它RS-232-C/RS-485控制设备之间的可靠、准确、快捷数据传递。
1LonWorks智能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
1.1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智能节点以Neuron神经元处理器芯片为核心,其硬件电路还包括收发器、EEPROM、双口RAM、译码电路和service电路等。以神经元芯片构成网络接口,由它通过LonTalk协议与网上的其它智能节点通信,并通过双口RAM的访问实现与其它网络系统的数据交换。节点中用双口RAM充当不同网络通信过程中现场信息的接收、发送缓冲区,完成最近发送到达的交换数据的存储转发功能,缓解和避免系统缓存紧张和瓶颈的产生。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存放LonTalk网络协议固件、多任务调度程序、网络适配器通信管理程序以及网络配置信息等。节点的硬件组成结构如***1所示。
智能节点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以Neuron3150神经元芯片主构成的LonWorks现场总线一侧,其基本功能是实现LON网络上的智能节点功能;另一侧是由单片机系统构成的串行通信接口,其功能是实现EIARS-232-C/RS-485标准的串行通信。在这两部分间采用了双口RAMCY7C130芯片作为数据共享区。CY7C130通信接口电路的左端口与Neuron3150芯片连接,右端口与8051单片机系统连接,如***2所示。双口RAM的两端都有***的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两端都可对双口RAM的任意单元进行操作。只要两端不同时对同一地址单元进行操作就不会发生冲突。BUSY显示本端口想要存取的地址正在被另一个端口操作,发生硬件冲突时,后操作一端的BUSY信号有效。
在应用中分别对双口RAM1KB的存储空间进行定义,即CY7C130的同一存储单元对于Neuron3150芯片及8051单片机系统各有一个地址,这样两个系统均能对其进行存取操作。在智能节点中,Neuron3150芯片对1KB空间的地址为D000H~D3FFH。8051单片机系统对它的定义为0000H~03FFH。值得注意的是,CY7C130芯片3FFH和3FEH两个单元被用作固定用途:当左端Neuron3150芯片向3FFH单元写入数据时,将产生中断信号INTR;同理,当右端8051单片机向3FEH单元写入数据时,将产生中断信号INTL。利用这两个信号,可以将系统设置为中断工作方式,达到节省通信时间的目的。由于双向数据信息的交换,可以这样来划分双口RAM存储区间:000H~01FFH单元存入Neuron3150芯片向8051传送的信息,而200H~3FFH单元存放由8051向Neuron3150发送的信息,并将同类但不同次的信息放在固定的存储单元,每次都以新的数据覆盖上次的数据。这样就不必进行标志的判断,只需要固定单元取数据就可以进行处理,既节省时间,又安全可靠。
1.2硬件的抗干扰
LonWorks设备往往工作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其自身各部分与周围其它电子设备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形式的电磁干扰和静电放电。为了保证通信的准确无误,延长硬件使用寿命,该通信节点在设计上结合LonWorks电路自身特点,采用有关接地、屏蔽和滤波的适当处理,有效减小了电磁干扰的影响。针对收发器FTT-10A,设计抗干扰电路时,应主要围绕印刷电路板上星形地结构和火花隙的设计。对于静电放电(ESD),在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中,采用火花放电隙,能够削弱到达收发器和后续缓冲器电路的ESD能量,使用箝位二极管,能大大增强节点承受来自网络连接端的ESD能力。对于电磁干扰,应尽量保证强噪声源(如DC/DC变换器、时钟电路等)远离收发器FTT-10A。
2LonWorks智能通信节点的软件设计
在LON网程序设计中使用NeuronC语言。NeuronC是一种基于ANSIC且带有网络通信和高级硬件设备接口扩展语句的高级不应该。它增加了对I/O、事件处理、消息传递和分散数据目标的支持,扩充了包括软件定时器、网络变量、显示消息、一个多任务调度程序以及其它各具特点的函数等。采用NeuronC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可直接在Lonbuilder神经元仿真器上进行调试,因此应用程序的开发可***于硬件设计进行。智能节点通信流程如***3所示。
程序中,节点Neuron3150侧使用显示报文通信,能有效实现智能节点与单片机进行双向通信的功能。用NeuronC语言进行节点设计编程时,必须首先查询IO_6和IO_7的内容。定义两个比特类型的输入变量INTL和BUSYL,通过查询这两个变量的内容来确定程序的运行流程。编程如下:
//*****包含文件*****
#include<string.h>
#include<control.h>
//*****公共变量声明*****
#defineTlon_4850xd000//定义从LON网上所接收数据在双口RAM存储单***址
#definT485_lon0xd0200//定义从单片机侧所接收数据在双口RAM存储单***址
IO_6inputbitINTL;//定义IO_6,IO_7为比特类型的输入变量
IO_7inputbitBUSYL;
Msg_tagtag_out1;//定义输出消息标签
//****系统主程序********prioritywhen(msg_arrives)//显示网络消息事件
{unsignedint*p;//存储从LON网上接收的数据
inti;
p=(unsignedint*)(Tlon_485);
for(i=0;I<30;i++)
{*p=msg_in.data[i];
p++;
}
}
}
when(io_in(INTL)==0)//当单片机侧有数据时申请中断
{when(io_in(BUSYL)==1)
{unsignedint*u;
intj;
u=(unsignedint*)(T485_lon);
msg_out.code=1;
msg_out.tag=tag_out1;
for(j=0;j<30;j++)
{msg_out.data[j]=*u;
u++;
}
msg_send();//向LON网其它相关节点发送数据
}
}
节点设计论文例2
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归纳为三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着三种逐渐提高与深化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在自学教材与参考资料中完成习题,在完成习题中掌握基础知识与理论;在拓展讨论中解决自学教材完成习题中遇到的存疑问题,同时学会思考与辨析;在相应章节的课题研究与写作中掌握与运用理论与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这三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环节与过程,都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作业、自己提问、自己参与讨论、自己研究、自己写作,在自己的自学实践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学会研究与表达。[1]学生成了课堂内外的主体,那么老师将是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流程、任务、组织的设计者
不是脱离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按照教材的既定章节顺序按部就班地讲授课程内容的简单路径,而是要将教学任务延伸到了课前课堂和课后,所以教师在开课前就必须把课前课中课后先做什么中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流程设计好,真正开课的时候,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的展开。在整门课程全学期教学中,要设计好这门课整个学期分几阶段教学,这几阶段先教学什么其次教学什么再其次教学什么……程序要清清楚楚;有的课程的教学会横跨好几个学期,其教学流程也要总体规划、阶段和环节清楚。那么在这门课一个学期的具体某一章节的教学中,也要设计清楚每一讲课前课中课后的清晰流程。这实际上相当于设计出理论性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流程计划。比如基础写作课的教学,是先教学文体写作理论,还是先教学贯穿各种文体写作的一般性写作思维与理论?是在各种文体写作教学中穿插穿或适用各种文体写作的一般性理论,还是在一般性写作思维理论教学中贯穿文体写作理论教学?这些都要根据课程总的特点、课程中各章节具体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来综合考虑,作出最合适、最相宜的设计。
流程中的阶段环节清楚了,接下来要设计清楚的是每一阶段每一具体环节学生和老师要完成的任务。要设计出学生预习的教材内容、要阅读的参考资料、要完成的习题、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要预料到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难点,并设计出预习指导,在预习指导中做出提示;还要设计出每一具体环节可以深化研究的小课题,并对如何进行研究在指导里做出提示。这实际上相当于要设计出各章节的基础知识习题库、各章节的难点讨论题、各章节的研究性课题三套由浅入深的任务性题库。
各环节的实践教学任务设计好了,就要设计各环节具体任务的实施和完成了。要设计出学生自学完成习题后教师如何进行检查,是课堂直接口头测试,还是学生互查互评到一定阶段再进行单元或章节测验;要设计好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考材料时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的答疑解惑途径与方式,是课堂上讨论解答还是网络平台交流释疑等。要设计好课题研究小论文写作的时间、过程、研究要求及其过程性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的具体办法:要查些什么资料、怎么查、在章节教学的什么时间段开始研究、什么时间开始写作、什么时间进行批阅和讲评以及如何讲评等,这些都要在教学计划里体现出来。
概括起来,就是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设计者角色,其实是要设计出一本内容详细完备、程序明了清晰、方法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指导书。
二、又专又博有深厚学识有独到见解的学人
如果按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上课,老师、教材依据教案、课件按部就班、条分缕析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地在课堂上全盘讲给学生听,老师只要熟悉熟透教材并能适当配合案例进行讲解,一般不关注学生理解了多少、识记了多少、有哪些困惑、有哪些疑虑、有哪些思考……有作业,也是学生做了,交上来,教师批改登记成绩,一般不会发回给学生与学生交流;有小论文,也是学生写了,交上来,教师批阅完后登记成绩,一般不会与学生交流论文中的观点甚至论文的写法……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其实不高,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如果采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就会多得多,要关注的点也会多得多。因为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效果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教师得由学生的效果来做出回应和调整。而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只是要计划好学生该自己学什么、做什么,还要计划好学生学了、做了之后教师如何检查和审核,在检查和审核中才能了解和判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和检查、审核学生学习效果中,教师要付出的劳动就会相当多,对要具备的学科知识与学问要求非常高。
在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环节设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题组成的题库时,要求教师对每门课每一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扎实、宏微兼顾的观照,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章节内容自学环节疑难问题的预测与自学指导及讨论交流的设计时,要求教师对每一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深入地挖掘、有广阔地涉猎,并且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思路,这对教师来说,就是个较高的要求了。在章节研究性小课题的拟定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与写作这一环节的设计时,要求教师对本章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本章节内容中小课题的相关章节内容、相关章节外资料即小课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主要不足、研究价值、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之间的承传、发展、演变与差异等有非常全面且明晰的了解、有非常客观理性的判断、有自己独到且公正的见解,这就是对教师的既博且专的非常高的学术素养要求。
比如古典文学史“盛唐诗歌・李白”这一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出李白、诗仙、青莲居士、李白诗歌代表作品及代表作品中的名句、李白诗歌代表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等自述或别人评价的经典语言等内容的基础知识识记题;其次要设计出李白诗歌与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杜甫等人诗歌不同风格比较阅读与体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真切地抓住不同诗人诗歌的本色;再次要设计出学生研究李白诗歌的小课题:如李白诗歌的天然美,教师本人就得对诗歌的天然美、雕饰美及其在中外诗歌史上的发展演变轨迹,在各时代不同诗人诗歌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古今不同研究者对这两种不同诗歌美学风格的评价与论述,以及古今不同研究者对李白诗歌天然美的评价与论述有全面的、准确的、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与写作,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2]
又如基础写作课“写作的审美标准”这一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出写作的审美标准有新颖,新颖之下又有深刻、深远,高远、高妙,奇特、生僻六种相似又相异的具体审美标准,以及各种审美标准对应的基本写作思维方式如: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超越性综合思维;相似思维;变换角度的构成思维、变换时机的过程思维等等内容的识记练习题[3];其次要设计出理解深刻与深远、高远与高妙、奇特与生僻各种相似又相异的审美标准之间的异同以及其对应思维方式之间的核心含义与运用原理的分析、讨论题及教学引导方式,这一环节的思考、分析、讨论题的引导教学,需要教师不但有扎实的写作思维理论根基,同时要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储备,可以在引导、回答学生的疑问、困惑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后还要设计出“写作的审美标准”等关于写作学本身的研究课题,或者某作家某些作品的“审美特色”或某作家的“审美标准”追求等关于文学创作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设计与教学引导,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深厚、扎实的写作学理论根基,而且要具备丰富、深广的文学根底及对文学作家的写作经验及其作品的写作特色有清楚、明晰的了解与独到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识记、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查找资料、自我分析判断中得到有力、有序、有效的引导与帮助,才能让学生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将理论真正内化为自己***思考的内容,将对理论的思考与研究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本能式的学习、思考与研究的习惯,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就取得了实质性的深入的效果。
再如文学理论课程“文学与世界的关系”[4]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出中国传统文论中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的“物感”与“原道”两种理论,及这两种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及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与思想,各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与思想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人的启发与被改变等设计出知识识记型题库;对西方传统文论中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模仿”与“反映”与“再现”等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及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与思想,各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思想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人的启发与被改变等设计出知识识记型题库。这些需要教师有着完整、清晰、扎实的文学与世界关系方面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其次要设计出便于学生理解“物感”“原道”“模仿”“反映”“再现”等概念及与这些概念相关的观点和思想的指导或案例分析库,设计出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遇到的这些难点问题的讨论、答疑方式,既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和分析,又引导学生理解理论与思想。这些要求教师有宽广而深厚的文学理论思想观点积淀及其案例体现储备。最后还要设计出有关“文学与世界关系”这一内容的研究性小课题,可以直接探讨“文学与世界关系”的,也可以是对“物感”“原道”“模仿”“反映”“再现”等理论进行挖掘的,也可以是对这一领域的文学理论家的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这些要求教师自身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厚广阔的了解、思考与研究,否则,就没法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个性化研究。
所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必须是具有扎实深厚学科基础知识,又具有对这些基础知识与理论有全面透彻深入理解、思考、辨析和独到见解且有着相应的丰富案例分析储备,同时还得对这些知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演变轨迹和历来人们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了如指掌、深有洞见。这是一个学者必备的素养,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才能指导好学生做好自主有效深入的学习。
三、擅长多种教学技艺的能师
如果说教师具备了学者的素养,是茶壶里煮饺子中煮好了的饺子;那么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实践教学的三类题库及其实施流程与环节,则是煮饺子要把握的火候;至于,如何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则是将这些题库与素养用之于学生的教学技艺问题。
教师将知识识记型题库设计成网上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并让学生在网上互查,然后教师自己再在网上统计、抽查、归纳学生自学效果与存在问题,这样的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设计与操作技能;教师将陈疑论惑、思辨讨论型题库的讨论环节也放在网上平台,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将小课题研究论文的上传与批阅也放在网上平台,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教师将识记型知识自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反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建构及较强的记忆及廓清知识的能力;教师将陈疑论惑、思辨讨论环节中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深化释疑,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辨析学生言论、记忆学生言论并做出准确判断与反馈的能力;教师将小课题研究性论文的讲评放到课堂上,需要教师具有准确把握各个学生论文阐述优劣、合理与否、当如何改进或修改的能力,如果不能具体到各人各文的个性化优劣、强弱做出合乎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评价与建议,而停留在一般问题的笼统要求上,就难以让学生做到有实效的学习与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则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理论积淀、学术素养、思辨习惯与语言表达修养等方面的积累与训练。
在课堂上的反馈、讨论与讲评中,因为要尽可能兼顾到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人群的不同情况,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组织好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效率最优化,也是考验教师课堂驾驭、组织、应变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师讲授与学生的参与讨论及讲评结合起来,将学生自己的阐述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发言和教师的总结归纳提升结合起来,也是考验教师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驾驭、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将理论案例分析化,将理论的解释、廓清变得深入浅出和趣味盎然,也是考验教师语言、思维艺术,魅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教师具备了上述方面的教学技能与艺术,那么他就能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操作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概括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为每一章、每一节设计一套基础知识识记题库、一套陈疑论惑、讨论辨析的思考分析题库、一套关于本章本节的研究性小课题库,并将这些题库合理有序地推入学生的自学流程与计划中,这些自学项目的实施除了需要教师课前丰富而专业的准备与设计之外,还需要教师具有广博专业深厚扎实的学科知识与理论素养以及案例研究与学术思辨储备,而且还需要教师具有将这些设计、这些素养与储备服务于学生、传输于学生、引导于学生、塑造于学生的高超教学技能与艺术。
注释:
[1]李承辉:《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第12期。
节点设计论文例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性人才的重任。作为实践性更为突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就业为导向,使其适应岗位的要求。作为对学生离校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察的毕业设计(论文)更是我们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缺乏联系,学生普遍不重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第五个学期末或第六个学期初,这个时段正好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寻找工作中去了,对于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从网上全盘***,敷衍了事,造成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偏低。
1.2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大,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操作性的特点不但体现在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样也要体现在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一个好的设计(论文)选题直接关系到最后完成的质量,然而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普遍缺乏新意,不少选题都沿用了很长时间,早已与实际发展脱节。有些选题太大,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度太大,无法完成,更没有办法进行市场调研,这样就使得论文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失去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特点。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更加失去了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兴趣。
1.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够,质量把关不严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指导老师都负责二十名左右学生的设计(论文),而这些老师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增大,出现了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个别老师责任心不强,不积极与学生沟通,这些方面都影响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2 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端正思想,引起重视
在专业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就业的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能应用到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引起重视,产生兴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2.2 结合实际,优化选题设计
学院、系部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展前就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向教研室提交毕业选题,由相关专家和企业人员对选题设计进行评议,考核是否符合市场营销的实际要求,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选题的难度,制定详细的评议标准,将论文选题规范化。然后将确定的选题与指导老师通过网络等方式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以后工作需要来确定选题。系部根据学生的选择与指导老师沟通,由指导老师确定与学生见面、协商。这样学生、指导老师的自主性就更强,能够更快地做好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准备,也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之间的关系。
2.3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搞好毕业实习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联系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学生在认真选题的基础上,带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任务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实地考察,积极认真地做好市场调研,获得珍贵的设计(论文)的一手资料,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考核机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学校也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毕业实习环节,使更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4 建立指导老师考核制度,加强设计(论文)的指导
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指导老师考核制度,将论文指导的细节量化,并根据论文完成情况对论文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论文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也能调动论文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对未完成论文指导任务,论文指导效果不好的老师按照教学事故追究责任。
2.5 加强指导老师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水平
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具有市场管理方面经验的人才增强学校、本专业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更应该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作为学生毕业报告的指导老师,结合学生毕业实习任务、工作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毕业报告”,或者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改革过去高职毕业论文由专任教师单一指导的状况,增强毕业报告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功能。
2.6 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制度,答辩形式多样化
针对很多毕业生从网上***与抄袭的现象,在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提供设计、论文完成中的材料,比如调查问卷,而且将其作为最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细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体系,将选题意义与实际联系程度以及设计(论文)的创新性等等指标都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评分体系。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对指导老师的考核,加强对论文指导的监督。改变单一的答辩方式,对于就业单位较远,无法返校的学生可以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答辩,学校也可以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集中在异地进行答辩。学院也考虑提高答辩学生的比重,引起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更加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结合高职教育与营销专业的特点,改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我们也可以尝试以毕业技能鉴定代替毕业设计(论文),以适应高职教育双证书甚至多证书的特点和社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节点设计论文例4
各学习站点:
为做好2021学年春季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2021学年春季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表
完成时间节点
工作内容
2021年1月15日前
完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习站点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表》
2021年3月1日-5月22日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2021年3月13日前
学生上传立题卡(PDF格式)至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学生上传任务书(PDF格式)至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2021年4月10日前
学生上传论文初稿(PDF格式)至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2021年4月24日前
学生上传论文二稿(PDF格式)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工商管理、会计学
2021年4月30日前
学习站点提交学生答辩日程安排表
2021年4月30日前
学生上传论文二稿(PDF格式)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专升本其他专业
2021年5月15日前
学习站点提交学生答辩日程安排表
2021年5月8日-5月22日
毕业设计(论文)终稿上传与答辩
2021年5月8日-5月22日
学生上传论文终稿(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附件形式)
学习站点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2021年5月29日前
学习站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和成绩公布及录入工作
2021年4月3日-12月12日
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与整改
2021年4月3前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学生名单
2021年4月10日前
被抽查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立题卡、任务书、报告等以PDF格式压缩打包后,附件形式至上传教务系统毕业论文“论文归档稿”处
2021年4月24日前
公布抽查结果
2021年5月22日前
检查未通过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整改,并重新将材料上传教务系统毕业论文“论文终稿”处
2021年5月29日前
学院对抽查整改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统一答辩。公布成绩并完成成绩录入工作
工作要求:
1.请各学习站点按照以上时间节点做好2021学年春季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上传,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报告学院。
2.非毕业年级的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申请提前开始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学习站点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提前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其答辩时间仍然安排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
3.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学生应在要求时间内点完成材料上传,逾期未上传的,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成绩记为无效,并纳入下一年度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名单。
节点设计论文例5
毕业论文格式调整方法[转]
(1)所有的操作都在开始标签下的此栏。
(2)右键想要设置的样式修改字体、段落等。具体设置可以参考格式正确的文章的设置值。
(3)在需要设置的地方点相应的样式即可。
第二步:给***表编号
毕业论文格式调整方法[转]
(1) 所有操作在引用标签的题注栏。
(2) 光标置于需要插入***编号的地方,点击引用插入题注新建标签设置标签名***点击编号设置编号格式
(3) 在需要插入***编号的地方点击插入题注并选择刚刚设置的标签确定。
插入表编号的方式相同,新建一个标签表即可。
第三步:生成目录
(1) 对目录的操作在引用标签页下
(2) 对目录的操作在 目录栏
(3) 对***表目录的操作在题注栏
第四步:给文章分节
(1) 页面设置的功能都在标签页面布局下的页面设置栏
(2) 根据要求,每一节(论文结构中提到的每一个小点)要从奇数页开始,因此
① 光标置于每一节的末尾(确保是末尾,除了回车之外没有其他符号)
② 点击页面布局分隔符奇数页
由于加入了奇数页分隔符,如果此页是奇数页,则会有一个偶数的空白页隐藏,比起直接用回车敲出来的空白页,它的好处就是空白页不会有页码和页眉页脚,是完全的空白。
第五步:页面布局
对于没有页边距规定的论文,直接在别的论文的基础上查看页边距设置,然后设置即可。重点设置的地方有页面布局页边距,页面布局缩进、间距,见上***。
第六步:页眉页脚
双击页眉或页脚所在的位置,即每页第一行的上方或最后一行的下方,出现如***的界面:
(1) 在此主要需要注意的栏有:页眉和页脚、导航、选项、选项、位置
(2) 对每一节:首先设置位置,并勾选选项中的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显示文档文字
(3) 设置页眉最好按照顺序,从文章的最前面开始,一节一节设置,否则会因为word默认的选中了链接到前一条页眉而使页眉乱掉。
① 设置封面的页眉不要页眉的情况
1. 在封面页双击页眉,出现页眉页脚的设计界面
2. 点击页眉下拉菜单的删除页眉
3.点击开始标签,点击正文样式(此步去掉了页眉横线)
② 设置封面之后的每一节的第一页(节的首页)不要页眉的情况
1. 在封面之后的第一节(一般是英文封面)的首页双击页眉,出现页眉页脚的设计界面
2.确保选项栏的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显示文档文字已选中此步可以区分现在正在编辑的是首页、奇数页还是偶数页(现在我们设置的是节的首页)
3.选中 导航栏的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此步可使页眉和上一条相同(指的是同类型的上一条,比如上一条首页,上一条奇数页等..),由于我们的封面页是没有页眉的,因此这一条也是没有页眉的,如此往下,即可达到每一节的首页都没有页眉。
4. 对下一节,重复i~iii步骤,直至所有的节都已经设置完毕。
③ 设置奇数页页眉即:每一章的奇数页页眉都是不一样的,是章的标题,或者摘要、目录等节的标题
1. 注意:从第一个超过三页的节开始。
2. 在每一节的第三页(或每一节的首页之外的任何一个奇数页)的页眉处双击,出现页眉页脚设计界面
3.点击页眉下拉菜单的空白
4. 如果是第一次编辑奇数页页眉,则链接到前一条页眉不可用,无视之。如果该选项可用,确保取消选中此步可以确保每一节的奇数页页眉不同
5. 编辑页眉文字
6. 对下一节,继续i~v步骤,直至所有的超过三页的节都已经设置完毕。
④ 设置正文之前的所有节的偶数页页眉包括摘要Abstract,目录***目录表目录,它们的偶数页页眉格式为论文题目:摘要,论文题目:Abstract等。
1. 注意:从第一个超过两页的节开始。
2. 在每一节的第二页(或每一节的首页之外的任何一个偶数页)的页眉处双击,出现页眉页脚设计界面
3.点击页眉下拉菜单的空白
4. 如果是第一次编辑偶数页页眉,则链接到前一条页眉不可用,无视之。如果该选项可用,确保取消选中此步可以确保此处的偶数页页眉不同于前一条。
5. 编辑页眉文字
6. 对下一节,继续i~v步骤,直至所有的正文之前的超过两页的节都已经设置完毕。
⑤ 设置正文以后的页眉即每一章的偶数页页眉都是一样的,是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节点设计论文例6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城市园林绿化也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种植设计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不盲而喻,因此,节约型种植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概念
本文所说的节约型种植设计是指以植物为主要载体的建筑外环境绿化,以期其中的种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人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3 国外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约18世纪中叶前,人们追求宏大气势而长期繁荣的极端规则式园林,之后,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式风景园诞生,***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地位的规则式设计思想。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节约型园林开始发展的时期。
1841年出版道宁的《适宜于北美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景观应具有自然的简单和壮美。美国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钟情于简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空间。强调依靠自然,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Ⅲ。这时期园林种植形式上,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已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延斯・延森等一些美国景观设计师从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在花园设计中直接从乡间移来普通野花和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创造了“草原式景观设计”(The Prairie Style.inLandscape Architecture)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其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某些方面开始得到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l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从1929年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人们的生活开支急剧下降,园林投入也相对紧缩。针对这种状况,丘奇开始了新园林设计模式的探索,趋向于简单化的勰决办法。丘奇1995年出版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How to plan foroutdoor living》一书“一次花园之旅,捎带进行了一些评论”,讨论了花园设计应考虑的方面:精美的空间比例搭配,将绿地相对减少,增加了木板、砖块等铺装的面积;保留基地原有植物,以减少种植的投人;选用当地耐干旱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养护费用;多采用遮荫乔木,使炎热地区的户外生活变得更加适宜。之后的埃克博所做的笔记――“景观设计史”,从社会、经济和***治的广阔背景下审视花园,并提到了当代对于低成本维护和功能性空间的需求…。这一时期,对于节约型种植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出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渐渐产生的。
1969年美国的麦克哈格(Lan.L 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标志着生态设计理论上的奠基和成熟。此一时期的生态设计主要的英文表述是“ecology design”,包含节约。这一时期关于节约型园林的主要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Tixen)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环境“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概念,他的学生、国际生态学会会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600多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Reconstruction 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byMiyawaki):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问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二三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7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R10bcrt Ricklefs发表论著《自然经济》(The Economyof nature),考虑自然的经济性。在自然进化系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经济、合算、高效、节约的。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设计的巴黎北郊苏塞公园,设计师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景观。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进行。1985年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巴黎雪铁龙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节水型景观大量推广,美国更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国家早生园地种植委员会”。用来指导全国的旱生园地种植计划。美国园林设计师J・罗伯特・安德森(J.RboertAnderosnl便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德森的设计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园林种植几乎不需要任何灌溉。他还和美国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一起设计了一个土生植物园。在石板铺成的中心广场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在通往综合大楼的人口步道筑起了石头蓄水池,为滴灌植物储藏雨水;23个示范花园用来研究本土植物的习性等。屋顶绿化的盛行,日本1992年6月出版了《城市建筑绿化指南》,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新建筑占地面积超过1000m2时,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一时期。节约型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发展。
4 国内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中国向来就是个讲究节约的国家,明朝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专著《园冶》曰:“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高阜可培,低方宜挖”。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就避免了盲目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计成的这种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设计理念是我国最初的节约型设计理念。“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等可算的上是节地理念。到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封锁的特殊背景。为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强调绿化结合生
产,相关研究有韦金笙1965年发表《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好材料――芍药》等。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管理和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生态和园林两大领域的工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生态园林的理念。生态园林相关研究得到发展,节约型园林亦包含在生态园林中。马***山的《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系统的对近百年来园林种植设计上发生变革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节点设计论文例7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作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 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另外,系与系之间和各系内部之间的设计题目在难度和分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工程应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科研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3 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三座标工业机械手的设计”,“防伪矿泉水瓶盖的设计”,“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适合于电感的微点焊系统研制”等新颖又结合科研实际的课题,尽量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能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结果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2) 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例如“微细特种加工中心”试验样机在我们教研室已经搭建好,“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超声抛光装置”等设备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3)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声学,机械振动学,电力电子学,数电,模电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驱动电路等不同部分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分工合作,完成了整个课题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 落实开题环节
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和探索出适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可借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新增开题环节,以强化学生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科学实验与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论文,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等能力在内的基本创新能力。
(1)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收集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明确思路以坚定论文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
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 在开题会之前,每个学生按规范书写了开题报告。学生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选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内容1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学生自述和选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论文设计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论文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 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可根据本院及所属各系的具体情况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答辩前应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应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1名以上教师认真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凡毕业设计(论文)拟评“优秀”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时间应控制在学生汇报15-20分钟,教师提问20分钟为宜。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
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定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5 结论
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科学选题,严把选题关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开题工作是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节点设计论文例8
中***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225-0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高等教育应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已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司法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法律专业化程度迅度提高,社会需要大批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的法律职业队伍。这一社会需要直接触动并引发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在如何确立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革法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究等方面,不仅有众多学者的详尽研究与著述,更有一些高校已着手试点,将改革成果实际应用于法学教育之中,以探索旨在培养“法律人”的新型法学高等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虽有别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其仍为本科教育教学之环节之一。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设计如何改革。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如何将毕业设计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还少有学者论及。笔者认为,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以导学模式规范毕业设计环节,才能克服毕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法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与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中国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形式一直是单一的论文形式。从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式来看,首先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其次在论文的完成过程方面,学生自拟论文草稿后,教师在格式、文字表达、逻辑、观点指导修改,最后定稿上交。论文成绩仅根据论文写作水平,参考论文答辩情况得出。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法律思维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多少提高没有评价,对教师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没有评价。
上述毕业论文的完成现状带有普遍性,造成如下弊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多数是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司法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创新,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严重贬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行法学毕业设计理念滞后是根本原因。那种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对四年高等教育的总结。是决定学生能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因素的观念,与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不符,与教育改革手段相脱节,导致毕业设计一直不能摆脱走过场、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缺乏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低劣的直接原因。各高等院校现有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仅为制定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及向学生讲授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指导教师选任及责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监督等方面均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毕业设计现状造成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法学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更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各种能力的客观尺度。为此,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性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毕业设计改革却犹抱琵琶。司法实践需要能够正确适用法律处理纠纷,能够运用法律知识防患未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但法无明文规定的法律问题的法律人。而毕业设计不但是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成果的具体评价指标。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现状、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不断拓展毕业设计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法学专业如何实现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二、导学理论对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的启示
在分析毕业设计特点,寻找能够克服以往毕业设计不足,提高毕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过程中,现代导学理论为法学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毕业设计是由学生完全***完成,是在所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性、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最强的一个环节。而以往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教师指定的论文题目或者不属于学生兴趣范围,或不属于学生熟悉或有一定探究能力的范围;在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因不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研究能力,往往不能进行针对性强的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完成毕业设计没有热情,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差,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现代导学理论对于克服上述不足具有可借鉴之处。
纵观古今中外教学模式与理论,可观导学理论之精髓。战国时期的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中提出的启发诱导的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而不是施加压力,开个端倪而不把道理和盘托出。教师的导应做到“及时而导”、“有序而导”、“循序施导”。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教学法,运用了诘问、定义、助产这样的策略,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逐步引向预定的结论,最终依靠学生自己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产婆术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这种问答式的产婆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中,都蕴涵着导学思想。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的。无独有偶。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他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所展示的学习过程为,掌握什么一尝试掌握一帮助掌握一督促掌握,也与导学式教学从明确目标、出示问题,到自学尝试解决问题、讲解提升这一教学
过程相一致。
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当然主体,这是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最大区别。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处于完全的主动地位,以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为例,从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到完成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完成,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帮助、辅助作用。由于毕业设计这一特点与导学理论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导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向毕业设计延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自觉、充分、合理地运用导学模式,才能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应以教育目标改革为指引。在分析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法学教育应以促进法律职业为目标取向,改革目标应为“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人手,在加强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侧重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来分析各种法律问题,把法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的职业人才,从而形成我国特色的法律职业队伍。”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过程,更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重要过程。以往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虽从表面上看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侧面指导,与导学模式相似,但究其实质,与导学模式的作用与效果完全不同。
毕业设计成果如同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即是对生产产品的过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可见,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主要在于毕业设计完成过程质量的提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的规范要求。在毕业设计环节适用导学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划分诸多精细环节,如研究方向、涉及领域的确定、开题、分析研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确定、解决问题或研究角度的确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等,对各环节中的导与学双方应当完成的工作进行体系规范,确定评价指标,从而使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质量实现可控制。
1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由导、学、研、修四个结构组成。在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环节,导师应进行三种分析,第一种是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导师解决如下问题:(1)有哪些类型和层次的学生;(2)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3)学生的需要和起点能力如何。第二种是分析环境,通过分析导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及社会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现实环境与最佳环境;第三种是分析资源,通过分析导师应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可利用的总体资源。而学生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向导师说明自身学习情况、兴趣、拟确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环境与资源。然后是师生共同分析。反复修正,共同确定适合学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研究方向的确定上,可以考虑与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相关,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这也与全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相适应,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需要。在开题环节,学生自行撰写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导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正。在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生依选题分期向导师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导师依据学生情况分期给予由浅及深的恰当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共同研究、分析、论证,反复修证理解与观点,直至最后达成共识。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阶段,学生自学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并自行撰写论文草稿,导师从格式、内容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修改办法。在前述各个环节上,导、学过程都应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将导、学过程的原始记录与评价指标进行对照,由导师、学生自评,结合毕业答辩小组对论文与答辩的评价,最终给出毕业论文成绩。导学模式应用于法学毕业设计,与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相一致、相配套,进而实现提升法学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节点设计论文例9
中***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55-02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在本科生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1]。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进而影响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的层次。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向来重视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在2005—2012年间7次获得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优秀奖。本文结合水声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年的毕业设计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就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环节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革方案。
1 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现状研究
1.1 理工科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2-4]
1)立题过程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合;题目多为指导教师自拟,与生产、科研项目脱钩;更新不及时,历年题目变化不大,致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往届学生的论文大部分雷同。
2)学生选题过程存在问题。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往往是指导教师先立好题目,然后分配给每名学生,学生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及爱好进行毕业设计。此外,毕业设计题目的事先固化往往导致毕业设计内容对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状况。
3)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不严格。由于毕业设计周期较长,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质量监控体系,会严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4)影响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其他因素。例如,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对于保研的学生来说,其第七学期的课程任务较少,可以开展毕业设计的前期研究,若等到最后一个学期才定下毕业设计的题目,就会影响其研究内容的深度;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在最后一个学期还要进行考研复试、面试及找工作等,压缩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再如,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等存在漏洞,缺乏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致使指导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缺乏重视,教师指导流于形式。
1.2 国内高校毕业设计环节改革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国内各大高校对本科生实践环节尤其是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日益重视,不断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毕业设计的选题严格把关,对毕业设计的过程严格监控,采取措施调动学生及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校企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校、院二级管理的制度建设,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方法模式化、规范化,严格审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建设高水平指导教师团队,进行毕业答辩模式、毕业成绩评定改革[5-8]。
2 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结合水声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学院“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阳光心理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规范化的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监控体系。即学院在推进毕业设计环节顺利进行的同时,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学院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措施及实施细则》《水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补充规定(试行)》《水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保密责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毕业设计各环节能够顺利、规范、有序地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各阶段规范化管理流程示意***如***1所示。
2.1 毕业设计前期
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前期,学院根据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将教师进行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学院鼓励指导教师尽早立题,所有教师需在第七学期期中完成立题论证工作,使保研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为了保证题目的质量,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组长、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将分别对立题论证书进行审查并给出修改意见。学院指派专门教师对本科生进行指导讲座,为学生讲解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毕业设计的时间节点要求。设立开题报告会及二次开题制度,要求学生掌握题目的要求,合理设计毕业设计方案,安排工作时间。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对学生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汇报情况进行记录,重点记载学生各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
2.2 毕业设计中期
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学院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向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工作进展。设置中期检查报告会及二次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工作进度进行重点监控,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予以解答和指导。为学生配备毕业设计手册,要求其以周为单位记录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并定期进行检查。
2.3 毕业设计后期
学院选派专任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写作技巧、文献查阅技巧及论文排版技巧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答辩前设立成果演示检查环节,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软、硬件成果进行演示,保证毕业设计答辩成绩的公平、公正。其中,对于做软件题目的学生,重点检查其程序编写情况、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测试结果;对于做硬件题目的学生,重点检查其换能器或电路板是否已经制作完成,电路是否通过联调,是否有测试数据结果,等等。
2.4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及答辩环节
学院采取盲评制度对本科生的论文进行评阅,避免了“人情分”,保证了论文的高质量产出。由指导小组组织预答辩,为学生提供答辩锻炼及修改论文的机会。对论文的格式及内容严格把关,实行指导教师、答辩秘书、评阅教师一票否决制,如果论文格式不合格,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对论文内容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针对检测结果对答辩成绩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分为保持原有成绩不变、答辩成绩降档和答辩成绩定为不及格。
3 结束语
由改革方案可见,通过构建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严格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把关和监督,使其有序、规范地进行。同时,全程跟踪化管理也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51-53.
[2]朱丽,袁荣鑫.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39-240.
[3]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2):143-145.
[4]王晨.高就业压力背景下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1):51-52.
[5]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
110-113.
节点设计论文例10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正如***高教司领导多次明确提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对于在职人员更多的是业余学习,而不是集中在课堂教学,这些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毕竟解决实际总是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代替。要建立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这就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就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明确,可操作性要强,要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要便于学生自主完成。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教学都应该按照学科培养目标,大力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其形式有课程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形式有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毕业作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由省电大在教学大纲中分别作出具体规定,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将提供相应的集中实践教学训练大纲,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不仅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关键,乃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1 课程实验(含模拟实验)。 课程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要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还应采用多种媒体(如录像、计算机课件等)指导实验操作。课程实验应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时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辅导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负责课程实验的指导及实验报告的批改。
2.2 实习。 实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各专业应根据省电大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习和集中实习活动,学生应按统一要求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未完成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
2.3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社会***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转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各专业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参加社会调查。
调查之前应按照所学专业及课程的要求确定调查单位及对象,选择调查主题,列出主要提纲和做好采访笔记,事后要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中应有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调查体会。调查报告由指导调查的教师负责评定成绩,成绩合格都给予相应的学分。调查由各班主任保留备查,评定的成绩及时上报。
2.4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围绕所学专业的课程,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训练。具体应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2.5 毕业设计。 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素质训练,是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分,也不得毕业。在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所创新。
2.6 毕业作业(论文)。 文经科、外语科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应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可以是毕业论文,或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模拟综合练习加小论文。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也不得毕业,应鼓励学生密切联系工作岗位实际,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上有所进步。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毕业作业,还是毕业设计,如有抄袭现象,均作不及格处理。
3 明确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内容,实施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1 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主要内容。
(1)配套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材料。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的大纲和计划、指导说明与要求、管理与检查措施、考核与评定标准等。 (2)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领导机构;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人员。 (3)学员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对象是学员,在学员方面,要充分分析他们的特点,包括其现有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等。 (4)其他方面的资源。我们的实验、实习条件与场所;完成教学所需的经费;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等。
3.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1)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集中实践环节的内容、形式、操作和考核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2)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好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对于实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利的。在确定选题时,学生需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充分听取同学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3)选题确定后,可让学生编写工作提纲,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应付可能的意外情况,及时的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 (4)拟订一个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开展工作,掌握进度,保证其工作按时完成。 (5)成果形成。最后我们应写成报告、论文或设计,并向同学和教师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这是我们集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便于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成绩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展示和教师、同学的评判,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同学们相互交流、提高的一种形式。毕业答辩是我们学生自己展示成果的一种好的形式,可让学生把其报告、论文或设计,通过多媒体文件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良好体现。
4 对实践教学环节资源建设的思考
4.1 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 为了使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和完善,各试点学校必须考虑人员、经费和场所等方面,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1 加速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对各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基地的统一要求,尽快建立符合条件的实验和实习基础。要建好计算机专业、水利工程施工专业、工程测量专业等急需的专业实验室。另外,尤其要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加快实践性教学的课件制作,进行网上模拟实验室的尝试。
4.1.2 要充分发挥电大开放办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在相互磋商的前提下,签订协议、完备手续,并由所在单位提供师资和专业人员协助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4.1.3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经费,以保证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必要开支。
其次,抓紧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能够正常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专兼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应熟悉电大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论文)指导及毕业答辩的老师都应具有所指导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1)指导教师资格。 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业工作者。凡承担过本专业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应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指导教师资格由各试点学校指导小组确认,并报省校审批备案。指导教师应指导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作业,不得跨专业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0名。
(2)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并对学生选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向学生推荐必要的参考资料和文献,指导和审定提纲。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审阅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初稿,写出修改意见。对定稿写出评语,帮助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指导教师一般对每位学生指导五次左右,指导课时不低于10课时。每次都要有简要的记录备查。
第三,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领导,我校将成立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指导、审查和评估等工作。
教务部门应负责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落实,协调该项工作的开展,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1、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的管理
(1)毕业答辩及成绩: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答辩,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我省电大系统长期以来持之以恒的办学特色之一,必须坚持进行。答辩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指导教师不能主持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答辩成绩应由答辩小组共同评定。
(2)课程实验的成绩管理:课程实验的成绩由各教学班班主任记载在“学生课程实验成绩登记表”中,并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逐级上报至省校教学教务科。课程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3)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管理: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学生科记载在“集中实践性教学换机成绩登记表”上,并在学生毕业前两个月逐级上报至省校开放教育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不能毕业。
(4)原始材料的管理: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原始材料均应保留至学生毕业一年后,以备上级电大和有关部门核查。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审核、验收
(1)学校毕业工作指导小组审查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并上报省电大备案。
(2)各试点学校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课题审查和验收工作。
(3)学校教务部门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各教学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汇总毕业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并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将汇总表上报。
5 在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方面,我站积极开展了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以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为例,我站借助我校正进行示范校建设这一良好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规划并逐步实施了水工实验车间、校园测量控制网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源建设工作。
6 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近几年的工作开展,对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认识、管理、实施和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我们要提高对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想认识,把握好其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为开放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造就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任兴武,胡艳红.《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2] 屠立红,周立波.《吴嘉晖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