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1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能认真学习,不断摸索,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了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好基础.作为一名药剂师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服从领导分配,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到临床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我能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对工作认真,做到细心观察;七查八对.我的成绩是大家帮助的成果。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建言出力谋求医院更大的发展是义不荣辞的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明年的工作量能够再上新高。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2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72
【中***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8-01
自2002年国家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正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职责以来,我国临床药师制度得以迅速建立与发展[1]。该规定指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药学管理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内容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的研究、实践、***促进合理用药,以减轻患者伤害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提高疗效[2]。药师作为制度的核心参与者与实施者,参与临床药物***工作是其核心职责。
1药师参与临床药物***工作研究现状
文献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药师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向,是反应其参与临床药物***工作的直接表现,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总库,采用文献计量学进行检索,对检索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1统计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总库,分别以“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为主题词对2003至2012年间文献进行检索,对统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1.2统计结果。
1.2.1三种主题词搜索文献按年份分布。
由表1可知:2003年至2012年,“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主题词文献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医院药学”文献2007、2010、2012年呈现-20%左右的负增长,其余年份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临床药师”文献未出现负增长,增长幅度在10%至90%,其中2005年增幅显著;“医院药学+临床药师”文献篇幅较少,总体增长,只在2007出现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医院药学”、“医院药学+临床药师”均出现负增长,而“临床药师”增长率为9.44%,是统计年份中增长幅度最小的年份。
1.2.2“临床药师”文献按照研究内容分类。
由表2可知:临床药学文献内容以综述最多,占到了46.29%,阐述药师工作药物咨询、药物***文献十年来共1605篇,占到总数的37.70%,其中临床时间药物***占到21.47%,说明相关药学临床工作还有待加强。
1.2.3“临床药师”主题文献机构分布。对发表文献前四十位的机构进行统计,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并与表1对照,统计结果见表3。
有关临床药师的文献研究前四十位机构占到了81.20%,极为集中,其中大学类及大学附属医院占到了52.82%,而大学作为教学的地点,与临床工作实践联系没有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紧密,其发表文献的质量值得商榷,而大学附属医院、***医院与地方总医院全部为三级医院,发表文献占到了总数的54.14%,而分布在全国各地数目巨大、接待人数较多的其它医疗机构发表文献非常有限,有关“临床药师”研究文献集中性过强,文献研究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可以看出地方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重视度并不够。
2药师参与临床药物***现状及问题
2.1医疗机构对药师制度重视度不足。结合参考文献统计结果及有关学者统计研究,医疗机构特别是地方医院及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的重视度有待提高,研究过于集中[3];从文献统计中可以看出,文献数目呈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2011年制定并实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后,增长幅度显著,而2007年正式开展的临床药师制度试点工作[4],相关文献显著下降,呈现***策应激性,不能反应实际的建设成果。
2.2药师与临床药物***的工作脱节现象严重。本次调查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综述,对临床***实践研究只占到21.47%,而偏向于理论描述的综述及药物咨询文献共占到了62.52%,而对药物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也是药师的职责,特别是具体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情况研究文献极少。
2.3药师队伍建设不足。研究中有关药师培训指导文献只占3.15%,药师工作不仅仅需要扎实丰富的专业,还需要具备临床实践经验与研究创新实践精神,这些素质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需要健全的药师培训体系,为临床***提供人才保障[5]。
3总结
总而言之: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及实践性,为医疗机构合理的用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露言.临床药师论文刍议[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4(2):305-306
[2]徐文正,袁玉红.临床药师在医院安全用药中的作用[J],2013,7(3Z):330-331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3
2临床药学实践模式与探索
2.1药师培养专科化,临床实践专业化
临床药师在选定的内科范围中先对专科药物***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定向培养。主要包括每天由固定专科副高职称医师带教,参与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学习掌握临床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进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药历书写,及时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在药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医药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药师的专科临床用药知识与技能迅速成长。经1年的学习,除继续在该专科深入学习实践外,另对所负责各院区的与其专业相近的外科系统进行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干预。例如:神经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神经外科,负责处方点评监测网日常工作;呼吸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胸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科等,并负责麻醉临床应用监测及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血液肿瘤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骨科、微创外科,并负责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和血液蛋白类辅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内分泌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并负责全院ADR监测报告以及中药注射液等其他高风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消化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胃肠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并负责抗菌药物监测网日常工作;肾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泌尿外科并协助ADR监测报告工作。临床药师参与国家处方点评监测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及时掌握全国及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各项评价指标,实现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的高标准。通过负责相关监测工作,工作领域由专科向专业扩展,工作范围由总院向分院扩展,并覆盖全院5个院区,实现了全院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统一,药学服务从专科走向专业化,促进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
2.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管理
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包括:(1)每周在病房与医护人员访谈、访视患者,并对所负责科室出入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重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追踪服务、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点评、典型教学药历与专项处方点评、药品使用动态分析报告等工作,上述工作均规定了量化考核指标。(2)每周1次参与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大查房,掌握新入院和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重点患者的情况。每周至少药学查房2次。对新入院患者针对用药风险和依从性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3)每周需主动与所负责科室的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访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收集对药品供应、质量和疗效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4)与医护人员讨论药物***方案,协助报告药品不良反应。(5)对使用化疗药物、胰岛素、中药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和使用麻醉、遇光热不稳定、易变色变质的特殊药品以及每日联合用药品种>5种的患者进行重点访视,积极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6)每月至少完成3篇针对专科疾病药物***的典型药历的书写,分析临床***过程,总结药物***效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积累专科药物***经验。
2.3临床药学服务与参与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一体化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联动机制,详细制定了合理用药监测内容、考核细则和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流程。临床药学室作为医务处所属部门,重点评价不合理用药现象,重点监测药品的临床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违反规定联合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使用小规格制剂增加患者费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和其他不合理用药等,并将不合理用药考核与医保控费指标相结合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医院合理用药联合办公室为临床药师配备了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师每天查房后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查阅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利用该系统对各自负责的临床科室进行处方点评。每周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针对典型用药问题或病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干预措施,并由上级药师负责沟通和干预。科主任每月对临床药师监测发现的临床用药问题集中进行点评后通报全院。
2.4药物利用监测信息化,处方点评靶向化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软件针对医师处方或医嘱发生的潜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以蓝、黄、红、黑灯给予不同级别的警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的程序化预判,对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药品费用、消耗量等使用动态进行监测评价等。临床药师利用软件定期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频率,进行处方、医嘱全样本监测和评价,对科室药物进行利用分析,对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药占比>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40、抗菌药物使用率>60%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30%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规范、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医师处方是否超权限、用药指征是否明确、用药疗程是否合理等;另将药品销量动态超常预警系统发现的浮动率>30%的药品以及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或排名出现异常变化的药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临床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按科室、医嘱、诊断和入出院日期等的检索功能,针对具体超常使用药品、问题频发科室和普遍发生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点评,提高处方点评的靶向性。
3临床药学工作成效
近5年来,我院每月诊疗人数超过13万,出院人数超过6千人次。临床药师除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和咨询服务外,每月人均评价病历>400份,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点评通报等形式干预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100多次,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
3.1合理用药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我院为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和国家合理用药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每月有大量的药品使用和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提取、评价、整理和上报。同时需根据监测网反馈的各种用药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宏观趋势,比较我院与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用药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干预方案。据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数据综合评定为优。据国家监测网反馈数据分析,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年增加19.1%,远低于本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点医院水平,详见表1;2012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占本区监测点医院使用总金额的28.56%,2013年下降为24.46%,中西药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3.2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抗菌药物监测网处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1.93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5%、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为8.31%,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31.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5下降到41。全院抗菌药物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达30.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尤以眼科医院最为明显,其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90%下降至10%以下。3.3ADR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我院规模扩张多院区结构形成早在2011年底,因此选取5年时间内医院ADR,对其上报质量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上报ADR271份,较2012年增长33.58%;其中严重ADR报告13份,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一般的ADR11份,报告数量较2012年同期增长38%,详见***1。
4讨论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4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市场比例约为3∶7。公立医院按隶属关系主要分为5类:市***府直管的市立医院;***直管的院校附属医院,如医学院附设医院(台大医院);卫生署直管的署立医院;***队医院;国***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直管的荣民医院,如台北荣民总医院。私立医院按产权属性不同分为3类:类似于基金会运作模式的财团法人医院,如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教会医院等;类似于股东会运作模式的社团法人医院,如光田综合医院;完全由个人出资筹建的私人诊所。医院按规模和服务能力分为医学中心、区域中心和地区医院,分别相当于大陆地区的三级、二级和基层医院。医院整体向大型集团化转型,院内建筑较为高档,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角落。
1.2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及总额支付制度
台湾地区执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健保”)。健保工作由“中央健康保险局”(简称“健保局”)统一管理。凡具有台湾地区户籍的,或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且在台湾地区居留满4个月的居民,都应依法参加健保。健保费由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及***府共同承担。按经济能力的不同,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费比例从0~100%不等,但所有人均享受一样的健保医疗待遇。民众参加健保后,就医时仅须负担挂号费以及自付项目费用即可。而医疗机构则是以量计酬,根据病患病历、就诊记录向健保局请领医疗给付。同时,健保局还引入总额支付制度,即健保局不再全额给付医疗机构的医疗支出费用,而是在事前划定支出费用总额,若医疗机构申请给付总额低于原定总额则全额给付,若申请总额高于原定总额,则按比例打折给付。此举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缓解了健保系统的财***赤字。
1.3医院评鉴制度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执行评鉴制度[1]。评鉴工作由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以下简称“医策会”)主管。按评鉴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医院评鉴(每3年1次)和教学医院评鉴(每2年1次)。对医院的评鉴分别从财务、顾客、流通和成长4个维度开展,其核心是医院经营效益和患者满意度。评鉴一般以突击、匿名检查的方式开展,评鉴标准不断更新,评鉴结果会及时公示。医院被分为“特优”“优等”“合格”3个等级,教学医院则被分为“优等”“合格”“非教学医院”3个等级。评鉴结果不仅是医院质量的综合体现,还与“健保”支付幅度密切相关,因此各医疗机构对评鉴工作都十分重视。笔者参访的3家医院均为“特优”级医学中心和教学医院。
1.4药害救济制度
目前仅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执行药害救济制度。台湾卫生署委托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主管救济金征收、给付、制度宣传、申请审议等工作。凡因正当合理使用合法药物引起的死亡、障碍和严重疾病者,均可向基金会进行申请。2011年,该基金会共审议药害申请251件,形成决议210件,同意给付122件(给付率为58.1%),给付金额约2766万新台币(约合580万元人民币)[2]。因为有药害救济制度,台湾地区医师填报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性较高;而大陆地区由于来自社会、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阻碍,导致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比例相对较低[3]。
2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状及分析
2.1药品管理
2.1.1药品调剂。台湾地区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品调剂均采取拆零调配模式,发给患者的药品直接为裸片,因此各医院的药袋都设计得十分详细,每个药袋仅包装1种药品。门诊药房的药袋除打印常规的名称、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副作用等信息外,有些还同时附上外观描述、用药教育等内容。住院药房的药袋更为详细,有些甚至还同时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诊断、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的检查结果,以方便药师审核或计算剂量。此外,台湾地区医院住院部还采取单人调配模式,各病区的取药车均被分为若干抽屉,每个抽屉摆放1例患者的药品。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药品调配流程设计得极为合理且高效:医师开具处方/医嘱信息传至药房,药袋、底方自动打印调剂药师按药袋调配药品,审方药师对底方进行审核(同时进行)药品和审核无误的底方在核对药师处汇总,经核对无误后交至窗口发药药师呼叫患者,核对发药。整个取药过程中至少有4位药师参与核对,但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5分钟。
2.1.2医院制剂配制。台湾地区医院药房一般均提供全静脉营养剂配制服务,营养方面的临床药师还同时承担营养风险人群的能量需求评估、营养制剂合理性应用评价等工作。台湾地区“健保”报销的中草药均为瓶装粉末,饮片需自费,用量很少。粉末在药房内完成混匀,并分装成剂量均匀的小包装,以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对于儿童用药品,药房也提供粉碎和分装服务。对于频繁使用且剂量较恒定的品种,医院也会委托企业批量生产。
2.1.3化疗药品管理。台湾地区医院十分重视化疗药品的安全管理,一般单设化疗药房(临床试验用的化疗新药,也一般放在化疗药房)。化疗药品的摆放药柜、标签、药袋与药品审核、调配、发放流程均区别于普通药品。医院还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化疗药品的调配人员和运输人员均穿戴严实。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药房及每辆运输车都配有急救箱,里面附有详细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或喷洒的处置预案。
2.2临床用药管理
2.2.1临床药学。台湾地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与大陆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药物咨询、全方位的患者用药教育[4]、住院患者访视(查房)、***药物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应用评价、教学与科研等[5]。与大陆地区医院不同的是,台湾地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模式更为成熟:台湾地区医院要求重症监护室必须配备临床药师。在台湾地区,药师在临床查房过程中介入到***方案的调整活动被称作药事服务[6]。药事服务在院内网络上进行记录,包括是否属于药物***问题(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间隔、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等)、药师具体介入的活动(所提的建议为哪种类别、参考文献)、医师是否接受建议、患者后续转归情况以及对本次服务所花费的时间等总体评价。这些记录既有利于体现和强化药师的服务价值,又便于开展临床药师的绩效考评。
2.2.2用药疏失管理。用药疏失(Medicationerror,ME)也叫用药差错,是指在药物***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适当地使用药物或因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Health-systemPharmacists,ASHP)将常见的用药疏失分为12种[7],分别是处方开具错误、遗漏给药、给药时间点错误、未授权给药、剂量不当、剂型错误、调配错误、给药错误、药物变质、监测不当或错误、依从性不佳和其他错误。用药疏失通过有效的管理是可以避免的。用药疏失不一定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会损害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心、增加医疗成本,因此用药疏失管理是临床用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医院药师(包括临床药师和药房药师)可随时将各类用药疏失填报至院内网络,填报者能获得院方奖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定期汇总、分析、通报各种错误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建立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改进措施。如,限制高危药品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在电子处方系统、药柜、药品上显示警示标识或标签;将看似、听似等易混药品分开摆放;使用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改善输液装置;开具某些高危药品时自动开具相应解毒剂等。大陆地区医疗机构也执行差错登记制度,但由于缺乏激励,或为了回避处罚,医务人员缺乏填报的主动性,在定期汇总、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方面整体流于形式化[4]。
2.2.3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指医务人员依据最佳文献证据制订出最佳临床决策[8],体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目前,台湾地区医策会已将医院循证工作开展情况视为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纳入医院的评鉴系统,并通过每年组织召开全境范围内的循证医学竞赛,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循证技能。台湾地区医院药师提供的循证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药评价和药物***决策支持。一般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是形成一个可回答的药物***问题,提炼关键词;第二步是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去搜寻文献,通过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方法遴选出值得信赖的文献;第三步是严格的文献评读(证据的可信度、重要性及***效果)和综合分析;第四步是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期待,作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最后一步是对执行的成效与质量进行评价,探索持续的改进措施。相比之下,大陆地区医院药师在文献证据的检索、整理、汇总方面均有待提高。
3对大陆地区医院临床药学的启示
3.1推动药学服务的信息化
台湾地区的药学服务已经高度信息化。一般由药学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详细的药品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可供医务人员查阅、处方/医嘱审核、药袋打印(患者用药指导)等。信息系统自动对药物配伍、联用、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等内容进行审核,不合理的处方/医嘱将被标识,药师将重点对标识内容进行沟通和确认,大大降低了审核药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此外,药学部门可随时对处方审核数据库进行修改,以提高系统审核的准确性和质量。药师可方便地获得患者既往与目前的***详细资料,以开展***评价和药学监护。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其***记录中可加入过敏警示信息,在后续***中系统会自动提出警示。用于检索药学信息的数据库也十分齐全,如Medline、PubMed、Micromedix等,且更新及时,这些均显著提高了药学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大陆地区医院的信息系统与软件配备普遍严重不足,限制了药学服务的发展。
3.2注重临床药学人员的培养与考核
台湾地区医院无主任药师或副主任药师的学术职称,药学部门主任或副主任只是管理职位。医院的临床药学组由临床药师、助理临床药师和咨询药师3个层次的人员组成。临床药师分布于各临床科室,成为专职的临床药师,从事所在病房的临床药学工作,绩效系数相当于组长级别。台湾地区医院对临床药师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培训模式。调剂药师先经过1~2年的工作实践,通过考试成为一般药师。一般药师工作1~2年通过考试成为审核药师,审核药师同时可成为咨询药师。审核药师或咨询药师可通过考试上升为助理临床药师。助理临床药师开始学习掌握临床药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申报、用药教育、药物咨询、用药调查、分析统计工作等;进入临床后由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带教,在临床各科轮转2年,之后通过考试成为临床药师[8]。而大陆地区医院一般由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经过药房各部门的轮转,熟悉基本操作后,担任临床药师。由于药房工作与临床药师工作差异比较大,并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过程,新的临床药师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才能克服心理障碍,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大陆地区可借鉴台湾地区这种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
3.3加强人性化的服务
在台湾地区医院,可以时刻感受到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医院内环境温馨而雅致,各项标志与指示都非常醒目;就诊、检验、取药等过程中,大屏幕仅显示患者的编号,而不是患者的姓名;门诊药房一般均设置半封闭的药物咨询室;对于需长期取药的慢性病患者,医师会开具“连续处方”,一个疗程的药品服用结束后,患者凭连续处方可直接到药房取药,而不用到诊室重新开具处方。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5
中***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82-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由现代药剂学、临床药理学和***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发展而成的;是药师联系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以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为基础理论,以医药结合为宗旨,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个体化的患者为中心,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为目的,涉及内容广泛,要求层次较高,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嘲。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疾病分析、诊断、***,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可见,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参与全程化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1.1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院药学的飞速发展,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将日益受到公众的重视。同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共同构筑和谐社会,也是药师应尽的一份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的医疗机构药师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药学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还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药学教育无论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很有限,并且从根本上忽略了药学服务、药学实践以及药物在临床中对人体的作用。因此,各级医院药学部门都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迅速完成向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转变和由物向人的工作重点转变,以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中的作用。
1.2 是医院发展的需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药学工作是以患者为中心,参与临床给药方案、提供药物信息和实验室等工作,其核心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目的是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临床药师在临床通过参加医生交班、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把药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药物信息、用药经验,并及时发现和纠正用药中的问题,以致降低ADR及患者死亡率,从而缩短用药疗程和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风险及纠纷隐患,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同时,开展临床药学,医院药剂科可以摆脱单纯的辅助科室局面,药师走上前台,直接面向于患者,服务于临床,从单一供给型转向科技服务型,从而实现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疗模式的转换和医疗竞争的加剧,药学人员和医护人员一起携手打造良好的医疗氛围,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药学服务,同时也为广大药师的服务范围拓宽了道路。可见,临床药师的出现是医院药学发展的结果,临床药学的开展给药学事业,特别是医院药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1.3 是临床医生的需要临床药学的核心是医药结合,临床药师则是实现医药结合的纽带,同时也是医药结合的必然产物。随着当前与药物相关问题日益增多,医生对了解药物性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的需求就越发迫切,医生需要有临床药学专业人员给予支持,协同提出适宜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增进药物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费用。临床药师日常与医师一起参加交接班,一起查房,了解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第一手临床信息,发现特殊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并与临床医师共同探讨,制订最佳的给药方案。同时与临床建立良好的通讯联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随时提供临床所需服务,加强药师、医师、护士和患者的联系。临床药师定期在临床进行专题讲座,为医生提供药物疗效、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促进医生药物知识更新。
可见,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之间通过专业性的沟通,可以有效、快速地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临床药师的介入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架起医药之间的桥梁,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当好用药参谋,以促进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有效性。
1. 4 是患者的需要
1.4.1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用药指导和全程化药学服务尤为重要。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为目的的药学学科。临床药师深入到临床一线,不仅能了解住院患者对药物的需求及满意程度,而且还能了解患者出院带药的情况。通过耐心向患者普及基本的药物***知识,尤其是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及某些特殊药物,尽量使患者掌握用药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嘱患者多使用长效制剂及缓释或控释制剂,避免患者漏服药物,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增进药师与患者之间的信任。特别是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需要采用多种药物***,往往不能准确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耽误药物的***效果。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药物知识,可以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帮助他们树立使用药物***的信心,在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同时设立药师咨询门诊,由临床药学部主管药师承担,面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用药咨询。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有针对性地讲行详细指导,从而使患者得到在医生那里难以得到的药物知识。由此方便了患者,协助了医生,普及了药学知识,使患者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同时也提高了用药和医疗水平,从而对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依从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4.2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参与患者的给药方案,从而解决了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使医师开药更具有针对性,患者用药也日趋安全合理有效,从而提高了***水平,缩短***疗程、降低住院时间,使患者的***费用趋向最佳的同时也提高了科室床位的周转率,同时降低医疗费用。用药咨询可以解除患者的身心负担,通过药师临床关怀以及明确药物***的效果后,患者可以提高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取得最佳***效果的同时,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诊疗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费用。针对临床普遍存在过度***的现象,可通过开展处方点评制度,从总体上对医疗费用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1.5 是临床药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药学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药品供给型模式挣脱出来,逐步成功地向
技术功能多元化过渡,现已进入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这就要求药师走上前台,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务,影响医生的用药习惯,端正医师的处方行为,同时密切了医――药――护三者的联系,也提高了临床药学人员在临床中的地位。药师深入临床,可以用科学方法对临床用药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对全院用药情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以便为临床提出更合理、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体现了自身的工作价值,丰富了临床药学的内涵外延,拓宽了药师服务范围,提高了现代医疗的整体水平,增加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临床药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使药学技术服务水平和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药学服务工作才能日趋成熟和完善。
1.6 是药品迅速发展的需要
1.6.1 药品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学的发展成为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开发,特别是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多样化,加上多种药物合并应用情况较多,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也较复杂,药品使用说明书的一些药用术语,临床医师和患者也难以理解,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遇到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以及中西药合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等等问题,使医生对于名目繁多的药品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也不可避免地给合理用药带来困难。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临床药师及时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发挥药学专长,参与药物***,与医护人员合作,负责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制定有效而安全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方案。
1.6.2 为临床提供新药信息,防止新药滥用现象
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配伍禁忌、药理无关作用联合用药等情况,并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同时新药滥用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灾难性问题,为促进新药的合理应用,临床药师应担负起向患者介绍科学、合理用药知识,避免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提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本院临床药学服务目前可及的工作内容
2.1 制定手册和电子资料库
为了使本院临床各科室应用药物获得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院制定了《常用药物基本原则及分线用药参考》,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一般用药原则和各种常见疾病的分线原则,并对静脉滴注药物的一般浓度和滴注速度及存储或使用时应避光的药物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以方便临床医师及药师查询,且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口袋书。同时将全院用药的药品说明书、以及每种药物曾经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和总结,初步建立起临床药学电子资料库。供医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与药学有关的信息。
2.2 监察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随着药物种类、品种、剂型的不断增多,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等频繁发生,ADR主要是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而产生的。本院临床药师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经验,一方面配合医生查房,由药师与医师共同商定患者的用药方案,及时调整患者的用药;另一方面通过对ADR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及时总结、反馈给临床或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可能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可以对相关药物进行再评价。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6
临床药师的基本职能是参与临床药物***,研究与实践药品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药物***水平。笔者对临床药师工作具有如下感想,并对如何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明确临床药师业务职责
1.1临床思维的建立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第一线,熟悉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但对医疗和护理方面的知识还存在空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最好的办法是审核终结病案,在终结病案中可以全程学习临床思维;从患者自诉、体征、辅助检查,结合医生诊断,学习使用药品合理性;结合患者病情的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影像资料提示等整个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各药的药理、药代动力学特点,不良反应等预测、分析药品使用的合理性来学习临床思维,学习、评价***方案。这样可以避免药学人员理论的空洞和实践的脱节。我认为这是临床药师最好的学习办法,也是临床药师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总结分析、跟踪。充分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以科室为单位的药物利用评审和研究,整理合理用药资料和信息,反馈给临床各部门,同时为医院各管理部门***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1.2药品信息的搜集和指导
临床药师应及时搜集有关药物***方面的资料,尤其是专科用药,供临床医生参考;同时还要尽快熟悉专科常规检查所提示的意义,结合指标及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变化,综合分析所用药物的合理性、毒副作用及配伍,及时反馈给医生合理的建议。
为配合临床合理用药,准确提供本院所用药品相关信息,临床药师应查询、收集本院所用各种药品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出各科室常用药品信息,并简要介绍各种药物的适应症、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解救措施、常规用法用量,编撰成便于携带的处方手册,分发给本院各级医生及主管护师,以方便他们学习,及时查询所用药品信息和正确执行医嘱。
2用药实践
2.1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个体化给药需要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设计给药方案,并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加以调整。
2.2对医生及护士进行合理用药督导
为调查本院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状况,临床药师每周下科室对全院临床科室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督导,坚持针对问题进行跟踪,直至彻底杜绝隐患。针对抽查的结果,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向医院药品各主管监督部门上报,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每月把调查分析结果在院周会、院内局域网进行公布,对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月进行跟踪督导,坚持每周抽查一个科室,促进药品使用安全及医疗安全。
2.3临床药师下临床进行合理用药信息反馈
为配合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药师业务素质,临床药师应坚持深入临床,陪同临床医生查房并参与病例讨论。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用药不当问题,及时向医生提示指出,促其更正。临床医生发现患者用药后出现ADR,咨询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查阅有关资料后,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反馈给临床医生;对患者依从性性差,及时与患者沟通、讲解,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效果。
临床药师积极配合临床科室调查、研究药物配伍问题,尤其应该经常收集不良反应,编辑、整理;坚持每周一条信息在院内局域网内公示,警示大家谨慎用药;同时在医院药讯上进行介绍,告知临床医护人员注意避免和及时发现ADR;通过对上报的ADR报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近期医院所用药品的ADR发生情况,特别是近期启用的新药,促进本院合理用药工作。临床药师作为药学技术人员,承接医院药剂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药品信息交流,必须及时掌握最新的医药学动态和相关国家***策;应定期编辑医院药讯,除转发近期国家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外,还可以介绍国内外医药学最新动态及新药信息,并针对本院近期的用药状况及ADR发生情况分别加以通报和评价,对医院重点监控的药品向临床科室发出警示。
3结语
临床药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临床药师也必然是跨学科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还要掌握大量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与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技巧。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学习、应用临床***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医学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基础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以及临床药学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掌握药物使用后产生的有利及不利的药理作用,针对临床***出现的问题,积极参与病例讨论,及时提出解决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超级秘书网: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7
Abstract Centering on the patient, developing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providing high-quality pharmaceutical care constitute the focal point of pharmaceutical work. As a brand new and advanced form of service, pharmaceutical care is also the goal of pharmacists' work which is to develop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with the pharmacist playing the guiding role while giving full priority to patients.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its service quality, this article touches generally on the shift of the focus of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work.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work will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moting the status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and create greater social values.
Key words hospital pharmacist;pharmaceutical care
医院药学工作是当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该学科的形成只有二三十年,其内涵和学科领域的界定、学术研究的范围均需进一步完善[1]。充分发挥医院药学的特点开展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师的唯一出路[2,3]。
最近几年,由“由药师主导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概念的引入,强化了医院药学向病人方向的学科渗透,逐步形成现代医院药学格局。药学服务又称药学监护、药学关注、药学保健等,它是现代药学工作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的关注重点,但面临很多困难。有许多药学服务的内容本来就是医生和护士的传统职责,甚至比较有特点的血药浓度监测,也可以落点在“技”,由检验科代劳,再由医生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而不必非要药师调整)。因此在医院中,将药学服务的职业定位,必须找到药学服务内容中医、护、技职业不可替代的职业功能特点。
1现代医院药学的形成
“药学服务”概念的引入,强调了医院药师对患者的直接服务,逐步形成现代医院药学格局。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的关注重点,但医院药师面临3个难题:
1.1合理用药不仅仅涉及“患者”的处方、制药、调剂,还应该涵盖对“患者”的观察、检查和诊断,一个学化学出身、没有处方权的临床药师是否应该“回炉”以获取处方权?
1.2 理想的临床药师应定位为懂医的药师,还是懂药的医师?在临床药师(药疗医生)的培养方面,大量吸纳医生可能较培养药师更为有效。
1.3 “临床药学”是分业后在学科交叉部位的新生专业,还是全部医院药学的专业方向?药学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更为先进的服务形式。对药学服务的实施有必要动态地考虑到医疗服务大环境的变化,考虑到医院传统要素的改变和新颖的、与药学服务相配套的健康服务形式的产生,考虑应该在什么样的医疗服务环境下开展“由药师主导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当前,医院药师在和临床加强沟通的同时,仍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做好药品保障和开发医院制剂上动脑筋、下苦功。在现代医院药学格局中,医院制剂、处方设计和药品保障依然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
2 新时期医院药师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医院药师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1]。但从接受的教育程度来看,医院药师中大、中专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药师人数有限,加之药学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和继续教育的非制度化等诸多原因,我国医院药师群体素质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我国重医轻药现象较严重,医院药师在医疗事业中一直默默无闻地站在医护人员身后,处于医疗服务的辅助地位,主要承担着药品采购、调配等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医院药师的专业内涵,淡化了其技术价值,因此药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素质很难得到提高[5,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院药学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的转变,以走向临床、服务患者为宗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为目的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已成为新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向[7,8]。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的Hepler和Strand教授提出了“Pharmaceutical Care”(PC,药学服务,药学监护)的概念,全新诠释了现代医院药学在医疗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医院药师面临的历史责任和素质要求,引起了全世界药学界广泛的关注,医院药学开始从“以药品为中心”传统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新型模式转变,这标志着医院药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医院实行药学保健模式,是对医院药剂科的整个业务,尤其是药师职业,进行重新设计。传统的医院药剂科工作直接对象是药品制剂,基本功能是满足临床医疗对药品的需求。 药学保健要求药剂科工作的直接对象是病人,基本功能是通过药师直接向病人提供称职和负责的药物***,保证获得预期的用药结果,进而改善病人的相关生存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OOL), 满足病人对降低***成本、提高药物***质量的要求。
药学保健与传统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有本质区别,关键在于药师承担的责任不同。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模式中,药师一方面对保管、制备和调配的药品制剂质量负责,另一方面对调配处方药品的准确性负责,即直接对医生负责。在药学保健中,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对病人委托的药物***过程和结果负责。 药师有固定的病区和病人,面对面接触病人,直接参与病人药物***方案的指定、实施、监控和结果评价,与医生一道负责与病人用药有关的一切事物,并对药物***结果负有法定的责任。
药学服务的新模式要求药师在药物***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为病人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努力使药物***安全、有效与经济。2001年1月,我国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医院药学部门必须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该规定要求药学部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方案设计,对重点患者实施***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医院药学新的发展机遇对药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医院药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医院药学的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成为药学教育家和药事管理专家们一直热烈探讨和研究的领域[9]。
医院的药学服务要靠药师来完成,药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药师应依据其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把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药学服务中去。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药学部门重要性尚认识不足,对药学部门提出的一些正确意见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及研究。因此医院的药学服务跟不上形式的发展,不能根据本身的特点开创有特色的药学服务模式,对一些新出台的药事法规未能完整的贯彻执行,没有看到技术性药学服务的前景[10]。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医药法规也日趋完善,医药分工更明确、细致、使药学这一专业显现其***性、重要性。“由药师主导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得以开展[11,12,13]。《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医院药师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在门诊药师的工作以核对和发药为主。新的《办法》强调了医师与药师的分工,即医师掌握处方权,药师掌握调剂权。从事处方调剂的人员必须是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办法》从法律高度赋予药师调剂权和相应职责。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医院药师与临床实践脱节。大部分药师缺乏临床用药经验,对药品的使用也仅是从说明书或医生所开出的处方了解,对于深层次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较少了解。所以,要深入开展药学服务,药师们还必须进行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根据药师的总体现状,专家门认为对药师进行定期的临床培训(一年或半年)是有助于提高药师的素质的,但药剂科工作繁忙,不可能一下子抽调过多的人力,只有采取逐步轮训的方法,先让一些基础扎实的骨干到临床实践,总结出经验后再带教后来者,使药师逐步了解、适应临床工作,使药学服务能不断向临床扩展。
优良的药学服务其关键是药师们的专业素质,但也离不开成熟的服务理念。药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因此药师们在提供药学服务的时候应更人性化,“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贯穿于整个药学服务的全过程,必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因此应重视医院药师人文素质的提高[14,15]。现代的药学服务与过去药学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药学服务应主动地去适应患者的需求而不是让患者来适应我们的工作。我们应想方设法使患者得到更全面、更便利的药学服务。新《办法》强调药师有责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否则就是失职。可见药师与患者的沟通技能已成为当今药师的必备素质之一。这样对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有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学服务必然从过去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移。因此,医院药学应该具有兼容的气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医院药师也只有具备***的性格,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深入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及光明前景,坚定信念,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定位[13,16],为药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济中.培养医院药师的根本出路在于药学教育的改革[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9):5578.
[2] 朱红.新形势下医药学工作重点转变的思考.药学实践杂志,2004;22(1):42-44
[3] 许福高.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工作的思考.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2):56
[4] 张宜,汤韧.医院药学的格局演变和医院药师的定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75
[5] 杨世民,张建怀.陕西省30所医院药师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1992,3(4):156.
[6] 马秀,徐新元.重视对医院药师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8,8(4):2930.
[7] Help CD,Strand LM.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8] The Editor. Pharmaceutical care:The Minnesota mode[J].Pharm J,1997,258:899.
[9]刘悦秋.努力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医药人员素质[J].继续教育研究,2003,(4):157.
[10] 张美怡,罗颂武.医院药师在现代药学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广东药学,2005,1(15):57.
[11] 余自成,王宏***,张楠森.我国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药学杂志,2004;39:67
[12] 吕波.医院药学工作方向探讨.中华新医学,2004;6(8):111-112
[13] 沈爱宗,陈飞虎,徐文科.试谈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发展.安徽医药,2004;8(1):64-66.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8
下半年工作设想
1、加快新中医院建设步伐。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承担着中医药科研攻关、中医药服务、建设特色专科和创造品牌带动整体工作的责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医院现址位于会战中道,批准开放床位100张,属二级甲等中医院。现用综合楼为五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4186㎡,占地6.26亩。设有门诊及辅检科室12个,住院部3个。实际开放床位仅为60多张,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事业的需求,而且市中医院现址已经列入我市“三年大变样”城区改造二期工程;市委、市***府已连续两年将新建市中医院列为我市的大事实事之一。下半年,应在综合考虑城市医疗机构规划的前提下,尽快落实好新址用地。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集中医药人才。市中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国家二级以上中医院中医专业人才要达到60%以上的要求。为此,尽快建立中医药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我们计划对取得中医药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直接招录并签订用工合同,并列入事业编;每年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籍考生中,总成绩排在前5名的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考生直接招录,并签订用工合同。三是打造“名科、名医”。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补充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全力培育中医名科室和名中医师。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9
[中***分类号] R2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39-04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y model of TCM
WU Jianhong1, CHEN Xingyi2
1.Panyu District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1400, China; 2. Panyu Cent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Clinical pharmacy has gotten a great development of drug researc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o on, made great progres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On the contrary, clinical pharmacy of TCM lags behind pharmaceutical chemicals in each field. Let's search a suitable pattern for TCM.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Clinical pharmacy of TCM;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
临床药学是药师直接参与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疗、参加病案会诊、接受用药咨询、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多方位药学服务,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人为本,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大型综合性***学科。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率先创立了临床药学专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服务在美国及欧洲早已深入人心。我国临床药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偏振免***分析、HPLC、GC、HPCE及色谱仪、与MS联用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临床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开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与临床药学相对应的另一个姐妹分支――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则显得相对滞后。笔者分别以不同的关键词、中文主题词和题名在CHKD搜索2001~2010年文献(表1),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化合药物各方面研究的广泛开展,中药无论在化学研究方面,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是处于绝对落后的,这既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因素。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值得中药师深思和探讨。一直以来,对于临床药学在中药方面的药学服务有几种提法,其中以“中药临床药学”、“临床中药学”居多,因而在开展有关方面的药学服务前,理清这些提法是必要的。
1 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的定义
1.1 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学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多种监测手段为辅,研究中药在体内作用的机制,探讨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的应用型学科,是介于中医各科***学和广义的药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也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与临床药学不同点在于,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为特色,重视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组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力量,研究中药药理,中药临床应用及其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2 临床中药学的定义
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的分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对常用中药的来源、药性、炮制、功效和应用指征等进行药物的分析鉴定、配伍以及临床效验的评估和药事管理等,旨在解决临床应用中药时的有关问题;其内容从中药方面说,主要是中药药性,即药之阴阳属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从临床方面说,主要是药物与脏腑病证的关系,随证用药的规律,药物的最佳配伍,药物宜忌,药物之毒、副反应,药物的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进入人体后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等研究,使临床应用中药能保证安全、有效、合理。
简单来说,“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但 “中药临床药学”的提法更侧重于中药药学服务的形式和方向,更符合药学服务的宗旨――合理用药,这也体现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另外,“临床中药学”这个提法很容易跟《临床中药学》这本教材混淆,《临床中药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因此笔者更倾向于“中药临床药学”的提法。
2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临床药学以来,传统的中医药学工作者不甘落后,不断探索中医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道路,在中药的合理应用、患者的个体化给药、中药配伍变化及复方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现代中药制剂研究等领域均已开展,但纵观全局,其现状可用“起点低”、“普及少”和“投资少”等来形容。
2.1 “起点低”――中药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尤其是中药学的工作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由于历史原因,非药学专业人员占了一定比例。一方面普遍存在第一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运用率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对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确实难度不小;另一方面,这与国内专业设置的偏颇有关,以国内的中医药大学为例,中药学本科专业基本是以化学为主,必修的学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而作为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诸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免***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局部解剖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等几十门课程可能只作为选修课,甚至没有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使用的教材也仅是药学专业的简化教材而已,相对于同等学历的临床医学系学生来说,药师缺乏深入临床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技巧,导致临床药学开展遇到不容小觑的阻力。
2.2 “普及少”――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少甚至空白
笔者查找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首批共计19家医疗机构,共开展13个不同的科别,共42个带教组,培养共计84人次。其中总院最多开展有4个科别,带教组最多4个,培养规模共8人次。第二批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共计31家医疗机构,共开展10个不同科别,培养共计122人次。其中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5家医疗机构最多开展各3个科别。在这首批和第二批总共50个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中,暂时没看到三甲中医院,临床药师按1年培训时间计算,则每年可培养共206人次,这对于2002年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师不得少于3人,培训的规模和人数是远远不够,更遑论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规模和人数。在一项“国内55所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调查”中指出,只有约16%的医院开展“药师下临床参加会诊与查房”,不超过50%的医院开展了***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利用与评价研究等工作,大部分的临床药学服务在二级医院还处于空白状态[1]。
2.3 “投资少”――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不够重视,投入的力度不够
受到“重医轻药”传统观念的限制,大部分的临床医师和医院领导,甚至其他学科和本科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对药师下临床不理解,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不清楚临床药师工作的真正意义,对药师工作有片面性认识,固有思维把药师的工作职责局限于药房的配发药,临床药学工作可有可无,更遑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导致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投入不足,即使医院有一定的资金实力,面对账面上无甚经济建树的临床药学工作,也是不闻不问,敷衍了事。
3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实践探讨
临床药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药物监测(TDM)、药物动力学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配伍(主要是注射液配伍、输液加药等)的研究及静脉全营养液(TPN)的配伍及制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疗效和利用分析、药物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实施和总结等。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可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品质鉴定、传统的加工炮制评价、中药之间的配伍研究、中西药的配伍研究、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中药剂型的研究及制剂制备、中药煎服方法的研究等。
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绝对是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中药临床药学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乃至信心和毅力也是西药师无法比拟的,其工作开展必须多个部门共同协作;但笔者认为其开展方向不应太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果相关项目都要等具有仪器设备才能开展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会造成医疗成本的浪费。各级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和条件围绕临床药学范畴,相关工作开展力所能及的项目。笔者就我院实际的情况探讨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模式。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以西医为主,中医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中成药品种应用比例的上升,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
3.1 深入临床
临床药师必须走进临床第一线,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药师不能流于在病历“纸上谈兵”的做法,坐着去猜想医师用药的目的,而应该深入临床第一线,同医师一起参与日常查房,了解医师用药的目的,观察并记录疗效、收集患者反馈的用药信息,参与危、急、疑难病例的讨论,提供用药方案的建议。当然,想一下子就能达到上述要求是天荒夜谈的,这是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我们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毕竟医师在学校从学习、实习、住院医师等一系列系统培训也是经历过一段漫长而刻苦的努力的,我们不是要去替代医师完成医疗诊治的过程,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提供临床医师所需要了解的药品信息,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相关药学情报等。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作为临床药师下临床科室要有针对性,先把个人的专科方向和医院能提供的条件相结合起来开展,掌握相关专科疾病诊断知识、基本的***方法,尤其是药物***方面,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建立典型病例药历记录,详细跟踪用药的信息,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类,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合理配伍、优化***方案、特殊人群用药与教学药历等,教学药历针对学习和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病种进行分析学习,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提升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质量[2-3]。中药临床药师则须掌握更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是必须了解的,这是我们能更好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桥梁。
3.2 不良反应监测
2009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对注射剂等高风险类药品进行再评价成为今后***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指出中药注射液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约占到了整个中药不良反应的70%。中药临床药师要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收集、整理,分别从药物使用范围、溶媒选择、滴速、使用时间等相关因素着手,分析相关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相关药物的使用经验,对于医院现有的品种,尤其是上市5年以内的,更要积极收集有关的信息进行归类,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3.3 资料情报搜集
2009年底,中医已被74个国家承认,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中医医疗机构,总数已超过8万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中医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药学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在国外的实验室,早已有大量购进(他们称之为“天然药物”)中草药做药物分析、有效成分提取的工作,借助现代高科技的药物提取和药物分析方法,这些实验机构掌握了我们可能不了解的药物成分及其提取方法,如果我们还只是拘泥于国内一些情报搜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些外国的网站,学习并搜集相关的药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局限于“闭门造车”的做法,既要掌握国内的医疗信息情报,也要参考国外的药物信息,了解相关疾病诊断指南,但也不能一味照搬照套,要结合自身实际国情和个体患者需要,分析对比,编写科内或全院“药事信息简报”,总结归纳。中成药在说明书方面做得不如化学药品细致清晰,中药临床药师在这方面更要注重资讯搜集和更新,留意国家的相关的信息,如2010年8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就有关“五十八味益肾胶囊”、“默克・生胰素”等33种产品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信息,临床药师要更关注这方面的收集。现提供部分外国权威的参考资料,以飨读者。药典类:PDR(Physician desk reference),AHFS Drug information;药物相互作用类:Drug interaction facts;注射剂配伍类:Handbook on injectable drugs;ADR类:Meyler's side effects of drug;药物***类:Applied therapeutics;专科类: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Drugs for the heart, Nelson's Textbook of pediatrics, Handbook of pediatric drug therapy;数据库:Micromedex,Medline,Plumbed,MD consult[4]。
3.4 中药质量鉴定
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适当开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鉴定。传统的中医药非常注重品种基源,一直以来都有“道地药材”的提法。由于中药材受品种、地区温湿度、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影响,质量会有不同等级的分别,我们要注意记录药材品种的相关信息,建立药材品种基源、产地、数量、储藏、药效信息等档案,便于及时向临床提供相关药品信息。笔者曾遇到临床医师询问有关安宫牛黄丸的价格质量不同问题,如果作为药师,我们都不清楚本身药品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很难让医师信服并接受临床药师,更遑论提出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3.5 咨询和宣教
临床药师的开展,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和用药咨询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医药、药患平台,既可以随时提供药品用药信息的服务,也可收集药品信息的反馈,同时也是提高药学服务层次,对患者正确执行医嘱,提高依从性,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效应,避免或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提升药剂科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窗口[5]。认真细致做好门诊处方点评,掌握门诊用药特点,提出相关用药建议。临床药师每天都会面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的人群,在这个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的问题,此时我们要有信心,认真记录并总结归纳;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毕竟药品的说明书都是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名词,我们在面对学历层次相对低的和老年人时,更应耐心,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开展药物方面的宣教讲座,向公众提供药品的安全使用信息。相比医师,临床药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立药历,重点标记患者用药过程出现的问题,方便患者以后就诊时医师能及时了解既往用药过程,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临床药师可总结归纳药品用药方面的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方便阅读和宣教。
3.6 科内培训
临床药师遇到的问题,在一线调配和校对药师都有可能遇到,开展科内人员的学习,既可以提高药品使用方面的服务层次,也可借由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挑选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及素质高的药师去外院进修学习,参加相关类型的专题或药学讲座,提高专业知识,扩充专业视野。临床药师的工作量和压力非常大,国内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都是以专科形式为主,开展的科室毕竟寥寥可数,这是符合临床用药的特点和现阶段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层次。科内培训是第二梯队的临床药师挑选,是提供后续临床药师的中坚力量,同时可进行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临床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效的快捷途径。
3.7 中西药配伍研究
虽然中药还没被西医临床医生完全接受认可,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医院所引进的中成药品种呈递增趋势,中西药联用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接受。国内某三甲大型中医院其门诊处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比例高达72%~75%,刘佩坚报道某二甲综合性医院处方中成药比例占55.2%,其中内科处方占37%,儿科占有19%,外科与五官科各占约15%,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中成药约占97%;使用中成药以清热药为主,约占30%;不合理用药以合用两种中成药过程中重复中药为主;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的占大多数[6]。即使医生没有开出中成药,但在保健养生遍地开花的今天,难保患者自行购买,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其实国内已有相当部分的医院开展了相关的实验项目,中药临床药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跟外院或高校临床药理研究所合作,适当开展中药药物动力学、中药药理、中西药结合临床评价等实验研究,共享某些实验评估结果,为临床提供第一手药物信息。
4 结语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除了有先天不足之外,还有后天支撑不够,开展并维系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要对自己坚持的理念和医疗发展的大势有个明朗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西药临床药学发展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目前仍处于临床药师培训的探讨阶段。这给我们许多借鉴的经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基层或综合性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为自己工作的开展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困难,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发挥专业特色,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华光,王鹤尧.药师临床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首都医药,2006,8(15):35.
[2]裴斐,朱曼等.借助电子药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J].中国药物警戒,2010,7(6),337.
[3]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96.
[4]陈志东.台湾地区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对大陆临床药学的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18):1590.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例10
几十年来我国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药品保障阶段、药品调配阶段和药学服务阶段。目前,国内多数综合性医院基本上处于药学服务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药品的采购、保管、贮存和发放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一定程度开展了***药物浓度监测,药物情报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等。药学部门多数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机构,大量的药师在窗口从事着专业技术工人就能胜任的调剂工作。90%的药师仍主要从事调剂及制剂生产、供应工作,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其专业地位不被重视,临床药学也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由于传统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将药师定位于发药、供应等商业行为,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其专业分科不细,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诊疗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药师对指导临床用药无所适从。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造成了医院药师距离临床越来越远的局面,导致药学部门在医疗中的作用减弱,在医院中的地位下降。
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经济管理为中心”、“以药养医”的时代,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的实施,给医院药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专业发展上,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学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以药物提供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面临生存危机,以服务于患者为宗旨的临床药学工作和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成为未来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剂科开展的科技含量较高,能体现药学专业水平,提高药剂科在医疗工作中作用和地位的服务项目。临床药学所包含的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对于临床药物***中疑难问题的解释及其对给药方案设计的指导作用,都可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的真伪优劣品质鉴定、传统的加工炮制评价、中药配伍的研究、中药剂型的研究及制剂制备、中药煎服方法的研究,从而减少临床药物***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效果,也可提高患者对临床***的满意度。其潜在的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1 药品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学的发展成为必然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开发,特别是同一药品有多个商品名,使医生对于名目繁多的药品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我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药品共计2691种,比95版增加了399种。2000年1季度化学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236亿元。销售产值完成221亿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09.6%和113.7%)增长率100%以上[1]。药品如此众多,发展速度又如此之快,不可避免地给合理用药带来困难,临床药师的需求量必然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药学先驱者,鉴于新药品种大量增加,临床应用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用药不当引起的危害不断增加,而提出“临床药师”的概念,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与医护人员合作,负责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发挥药学专长,为患者所欢迎,为医药界所认可。
药物滥用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灾难性问题,临床药师应担负起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职责,向患者介绍科学用药知识,避免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临床用药配伍禁忌主要表现在理化配伍禁忌、药理拮抗作用、无关作用联合用药、合用增加不良反应、重复用药等方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资料,全球有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1/7病死者的死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据统计,我国聋哑儿童中的2/3病例由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用药者中的 12%-13%存在着不合用药现象;由药源疾病致死的人数占住院死亡人数的11%[2]。
某医院对8 497张处方进行分析,发现257例为理化配伍禁忌,占处方总数的22.29%,其中包括庆大霉素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酸性)混合,使抑菌活性降低;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到甘露醇注射液中生成结晶等等。109例产生药理拮抗作用,占处方总数的9.45%,其中包括多潘立酮与西咪替丁同服不利吸收,西咪替丁与硫糖铝同服产生药理拮抗作用。57例无关作用联合用药,占处方总数的4.94%[3]。这是医院药师对处方事后统计总结的结果。
面对这种形势,运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知识和技术,围绕合理用药这个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得到社会共识。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建立一些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提供个体化的投药方案;通过连续测定中毒者的血药浓度,进行超大剂量药动学数据积累;开展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为医院临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开展临床药物咨询,定期编辑出版药讯。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开展处方分析,应用情况报告。临床药学的这些工作的开展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可提高全院的用药水平,提高临床的***水平,打响医院品牌而产生社会效益。
2 为临床提供新药信息,规范新药的临床使用及评价迫在眉捷
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
中药处方中的合理配伍是保证中药疗效的重要手段,配伍是现代药理学中的薄弱环节,而恰恰是中药学的重点内容,既是体现药性理论的单元,又是方剂组成的基础,不但直接牵涉到中医药学的科学发展,还要跨越中医药学而及于中西药配伍,西药配伍问题。研究药物的配伍变化,筛选处方,精简药味,结合临床辨病组方或中西医结合组方,改进剂型设计和制备工艺,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从而促进临床用药组方的改进。临床中药师既要熟悉传统配伍知识,还要根据现代药理毒理知识,深人研究中药配伍的理化变化,给临床中医师提出科学的配伍意见。如中医传统处方常将大黄和黄连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但实际上二者配伍后,大黄中的鞣质和黄连中的生物碱会相互作用而生成鞣酸小檗碱沉淀,势必降低处方的疗效,所以现代中医处方中大黄和黄连的配伍并不可取。
除参与患者的临床药物***的工作外,临床药师还应大规模、多中心,全面(包括老人、妇女、儿童,不同种族疾病状态等)评价新药的效应,药物配伍的研究等,为研制市场上无供应的新制剂,包括新剂型、新工艺、复方制剂的研制及各种辅料,包装材料的选择,全肠道外营养液的制备等提供新思路。
3 开展***药物的监测(TDM)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察势在必行
个体对药物代谢有很大差异,是影响临床用药的主要问题,在考虑患者病理、生理等变化的同时,根据临床药物学的原则及公式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这样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且降低和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服用药品所出现不期望的有害反应,常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的B型反应及新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药师监测的重点,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记录、整理,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时总结、反馈,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并对相关药物进行再评价。
4 实施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
90年代Hepler及Strand 提出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药学服务)又将是临床药学的进一步发展[4],1991年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把P.C. 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将P.C.完整地定义为“药师对接受药物防治疾病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生命质量直接负责,以用药有利于达到改善身心健康为目的,承担监督执行保护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
跨入21 世纪,医院药学工作要迅速完成由化学模式向生物学模式的思维方式转变和由物向人的工作重点转变。首先要确立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要对“药物使用的结果负责”。体现出医院药学从业人员对患者的职业关怀。药学服务对药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为患者服务,作为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
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分业制度的进一步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建立一支专业的临床药师队伍,才能为临床药学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琢成.1999-2000年1季度医药产销形势回顾与分析.中国药房,2000,11(4):149.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医院药师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