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论文集锦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1

 

现在,与《广告学概论》相关的教材或著作层出不穷,体例沿袭是概论类教材最大的问题。早期的教材受广告学专业的实践应用型及西方实务型教材的影响,大多从应用层面的广告运作惯例编写。这样做带来的问题,与后续以实务为主的课程存在大面积的重复,亟待教学内容的优化。本文试***从学科建设的高度确立教学优化内容的整体架构,并从理论广告学、运用广告学、历史广告学三个维度确立“广告学概论”教学优化模式与内容。

 

_、确立教学内容优化整体架构:建立全景式“学科地***”

 

有学者认为“广告学概论”的核心是广告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我国的广告学研宄发展至今虽然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理论研宄上却一直少有突破性的进展与创获。”时至今日,“中国当代广告研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是对欧美广告研宄的一种导入和效仿。”按此思路,“广告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应源于对广告理论的追问,以此拓展与理论相关的话题,对接广告实务,从而确立教学内容。虽然历史的片断沉积在广告理论与广告实务的演进中,但是这样可能会有意遮盖广告史。

 

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从理论、实务、历史三个分支建构。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广告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和应用广告学。”“广告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基于核心内容一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断延伸至应用广告学及历史广告学中,换言之,应从理论广告学、运用广告学及历史广告学三个维度建构“广告学概论”的整体教学内容。沿理论、实务、历史三个维度构筑全景式的学科地***,让地***上的每一个知识***谱都能找到对应的坐标,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对照学科地***上的知识点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为日后的课程学习找到突破口。这种全景式的学科地***呈现,一方面,可以清晰地描绘每一个知识***谱或节点之间的联结,获得对广告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依照自己的旨趣,找寻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并据此绘制出自己的知识路线***,获得对广告知识体系的个性学习。在这一整体架构下,“广告学概论”教学内容优化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确立优化理论、实务及历史三方面的内容。下文笔者将从教学内容优化模式、具体优化内容两方面进行阐释。

 

二、构建教学内容优化的全新路径:“4+4+2”优化模式广告学从学科归属来看,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核心理论来源于传播学、营销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创理论。

 

从学科定位来看,广告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广告学最初的理论基本源于业界,这从20世纪西方广告理论发展史可见一斑,除舒尔茨来源于学界外,其他各路流派基本可归于业界。可以说,注重广告实务,从实务中导出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历来是本学科的价值追求。然而理论的沉积与推演,实务的发展与变迁又终将汇于一处,成为昨天的历史,观照今天,指引明天,形成了浩瀚的广告史:在这里,理论与实务交织、演进。缘此,“广告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优化应清晰梳理出理论、实务及历史三个维度所占的教学内容比重。广告理论是“广告学概论”的核心内容,对广告内涵的不断追问,将广告视为是一种作品形态、一种整体运动形态、一种营销传播形态、一种社会形态等,其对接的是广告的实务与运作。例如,当我们认为“广告是一种作品形态”,对接的是广告诉求与广告创意的运作实务。20世纪60年代前期广告实践集中解决的就是广告诉求与创意的问题即“修辞研宄”;20世纪70年代随着“策划”概念的提出,广告研宄发生了重大转型,即以诉求与创意为核心的“修辞”研宄,走向以广告策划为核心的“组织”研宄,现代广告嬗变为“包括广告运动在内的扩大的广告概念”,对现代广告运动概论的定义,主要关注广告运动过程,即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信息处理、广告媒体、广告效果,这些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尤其当广告运动置于新世纪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双重背景下,广告的运作实务更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见,广告理论与广告实务相互交织,理论是实务之基石,实务则是理论的试金石,两者等量齐观,历史则介于理论与实务之间,既有理论思想史的关注,亦有实务演进史的凝视。为此,笔者提出一种“4+4+2”的教学内容优化模式:即按广告理论知识(40%)、广告实务知识((40%)、广告史知识(20%)三大维度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形成“4+4+2”课程内容体系。40%的广告理论知识是对广告基础的理论强调;40%的广告实务知识是对广告运作的实践强调;20%的广告史知识则是对经典与前沿广告理论发展演进以及当代广告运作与实务的现实观照。

 

三、细化“4+4+2”优化模式:确立具体教学内容

 

要构建“4+4+2”教学内容优化模式,需要确立广告理论、实务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呈现全景式的知识地***为整体架构,描绘出知识游走路线的基本逻辑。

 

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确立源于对广告基础理论的不断追问,最基础的则是对广告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的探讨。仅以广告内涵为例,广告人对广告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从早期静态的广告作品到现代动态的广告活动,到未来整

 

合广告作品与广告活动的广告运动,作用于现代社会。广告作为一种渗透性的社会力量己日益彰显,我们需要探讨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从营销与文化、经济的角度出发思考消费文化如何塑造出来,传媒与广告为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呼应的是,广告的营销与媒体的传播相结合,导致媒体与广告整合营销传播时代的来临,传播模式呈现新的特征,广告面临危机的转型则是广告理论的深度忧思。具体而言,40%的广告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应涵盖:广告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广告的经济作用与社会效应;西方广告理论体系与东方理论智慧;广告传播的模式反思。

 

实务部分教学内容的确立源于对广告理论的运用及其在实践中的提升与修正,是广告连接广告主、媒体、消费者的最终指向。在这一过程中,以策划与创意为核心的现代广告运动其核心是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广告公司虽为广告运动的核心主体,但处于中游地位,与上游的广告主、下游的媒体形成三方交互的广告市场,既有作为现代广告核心地位的理想价值,又不得不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接受上游的广告主比稿,共同追求广告效果;在下游,由于媒体作为资本、资源力量仍然强势,广告公司与媒体的议价仍处于弱势,媒体亦在不断寻租广告,挤占市场。综上所述,广告实务教学内容应涵盖以下知识点:广告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广告媒体分析;广告受众与消费者分析;广告控制分析;广告效果分析。“广告史是广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反思中国当代广告产业的重要基础。”虽然***颁布的广告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广告史位列其中。但是广告史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从1997年陈培爱先生编著的第一本《中外广告史》教材开始,沿袭这一体例者居多,且多为通史类教材,对当代广告史的关注还不够。为此,陈刚等学人强调1979年以来的当代广告史研宄,提倡关注“断代的历史”。在“当代”这样一个没有终结的时间概念,从广告史的角度不断反思广告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移动化的冲击与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广告如何实施全球化、本土化战略是当代广告生态面临的现实需要。在广告不断形成产业化的过程中,审视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既是探讨、研宄、总结当代广告运动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诸多现象和问题,思理论与实务如何对接的重要路径,也是将经典与前沿知识结合的绝佳范本。据此,20%的广告史知识教学内容应涉及:广告传播的新媒体生存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未来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

 

“4+4+2”优化模式是建立在广告学科属性、定位分析基础之上,从广告研宄的三大分支:理论广告学、运用广告学及历史广告学探讨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广告学概论”教学内容优化。在教学内容组织可按“先授广告理论、顺接广告实务、后接广告史”的先后逻辑进行,对广告理论部分的讲授着重强调广告理论提出背景的分析以及该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并注重传播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思考;对广告实务部分的讲授着重强调广告传播的运作分析,突出广告运作中广告策划与创意运用;对广告史部分的讲授着重强调当代广告前沿动态分析,引入广告业界热点、专题知识。

 

五、全员参与,创新智慧的阳光体育

 

我校作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直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和创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一二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每周拿出一节课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将太极扇、街舞、竹竿舞、安塞腰鼓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早在2002年,我校根据以往校运会学生参与面小、竞技项目强、学生不感兴趣的状况,将单纯的竞技运动会变成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日,把以往只有少数学生参加的运动会转变为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运动会;把过去运动会中只重视学生个人成绩转变为关注团队总成绩;把单一形式的竞技类比赛项目转变为综合性的娱乐体育项目。在不断的摸索中,学校从2005年开始又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大型团体操活动,它是一种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表演项目。由体育教师和音乐老师组织成团体操创编团队,

 

集思广益,在总体构思、创编动作、队形变换、音乐编辑、服饰设计、表演器械等方面力求创新,把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进行完美结合。例如,我们把中国民族舞蹈中传统的水扇和西方刚劲的踢踏舞相结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品质、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次次活动积淀成为一种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的团体操屡获嘉奖,2008年1000余人参与的团体操《安塞腰鼓》参与了奥运火炬石家庄主站点的欢迎仪式。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2

新媒介与广告新观念

近年来,新媒介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曰益显著,以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话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对广告传播产生深刻影响,在广告领域,新媒介与广告的相互关系研究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告理论和实践有着怎样的发展,广告业有着什么样的新的传播方式,这些都是与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王菲所说的,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媒介形态开始向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转变,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体现出全新的特征。在融合化的媒介空间下,广告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这些变革规律的探讨将指导变迁中的广告活动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媒介融合是中国广告业面临的最大实际问题,媒介融合打破了中国广告业的生态,使中国广告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也带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理论创新,河南大学的杨海***教授总结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创意产业、广告版权与广告知识产权保护、广告受众的破碎与重聚、势能理论与问题广告的泛滥、广告素养教育与广告教育的大众化、绿色广告传播与广告可持续发展、广告媒介创意与广告编辑的重要性、广告公民与广告社会的形成、广告场理论与和谐广告、中国元素与中国广告的创造性等中国广告理论与实践的十大话题。提出了在当前B寸代环境中发展中国特色广告理论的宏伟目标。

来自韩国韩神大学(HanshinUniversity)的教授郑姬贤女士将广告定义为来源自我们曰常生活的文化产品。她认为广告同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分析了韩国40年来社会环境、家庭***策以及妇女***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对488个关于家庭生活的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从广告内容的变化上她得出结论认为:当社会发生变化的时候,家庭价值体系会同时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韩国家庭的功能,类型、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家庭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力量在变弱;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比起父子关系来变得更重要了,家庭关系由以前的垂直型结构向强调平等和爱的扁平结构转化。

《中国广告》杂志社社长张惠辛在会上表达了他关于新传播大背景的看法。他认为由三个部分构成了全新的传媒环境:第一就是绝对的媒体演变成传统的媒体的过程,而其结果就是传播效果的急剧下降,并由此带来了超广告传播的趋势,而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呈现出多种趋势,比如活动与标准资源的整合、与社会注意力资源的整合等,第二就是新媒体的风起云涌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如何运用新的媒体在新的环境下帮助品牌获取新的突破已经成为奥美等大型广告公司这一时期的话题。第三我们已经进入到多元化全传时代,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正在逐渐融合,正在互补,这证明中国的传播同中国整个的***治面貌一样,正进入一个相对民主的时代。

来自MesaStateCollegeBusiness***istrationDepartmentVisitingBusinessProfessor的AndrewLH.Parkes教授介绍了移动电话营销的发展前景以及研究方向。作者坚信这种营销方式会在将来的市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移动营销可以有多种方式,而相比于传统营销方式,移动营销更迅捷也更便利,能够提供良好的双向互动,易于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认为到2011年移动营销就将形成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对于移动营销的未来研究方向,作者也提出了几个建议: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的手机营销差异;手机营销理论的概念、结构、框架以及理论;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模型;多种传统媒体渠道中的手机营销效果,即传统媒体的移动能力拓展。

新媒介新营销时代的广告教育

在当前中国广告业不断拓展,高校广告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广告业、广告教育正经历危机,厦门大学陈培爱教授在题为“中国广告教育的社会危机及对策”的发言中认为应该通过高校广告教育唤醒广告人的良知。作者认为我国的广告教育已经走过了第一阶段“量”的扩张与发展的道路,也正在进行第二阶段“质”的提升与发展。在新的传播背景下,广告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与意识的唤醒已显得非常重要,广告人才的素养直接影响到广告业的前途与命运,广告人才的素养最终会影响广告业的价值取向,影响媒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对广告的价值观。

法国巴黎大学教授马克伯格瑞则在题为“欧洲广告理论研究的现状”的发言中指出欧洲的教育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广告的手段也是越来越新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时情况下,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作者提出“大品牌体验”的概念。作者认为我们在广告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教学生如何去创造广告,而应该教他们如何去创造品牌的体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在题为“广告学学科基础的再思考”的发言中谈到web2.0时代广告业界、学术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广告学的核心思想,应该加强信息学在今后广告理论、广告核心价值以及广告学科设计中的地位。

上海大学广告系主任许正林教授提交了《广告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与实践价值探讨》一文,作者在文中从广告成为一门***的职业开始,探讨了广告专业主义的历史,论述了广告专业主义理念的内涵,包括商业性、信息性、艺术性、社会性、技术性、规范性等六个方面,广告专业主义理念在中国的实践以及和国外的差距。并希望能够促进广告专业主义体系的建构,完成广告专业基础理念建设,规范广告传播与广告批评。

新广告时代的广告教育创新

广告教育发展有近三十年的历史。随着新媒介曰新月异的发展,以及营销环境的曰趋复杂,我国的广告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素质等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陈正辉教授在发言中谈到现在媒介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介环境转变,他认为大学里的广告教育应该走出校园,借力教育实习基地,他认为教师应该多承办课题,鼓励办经济实体,通过实践来提高其在教学中的水平。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系初广志教授在《新媒介、新营销时代我国广告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一文中认为应本着“创新”与“整合”的理念,借鉴国外广告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我国现有的广告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使广告教育与实践同步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家,其广告教育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并具有自己的诸多特点。上海大学广告系查灿长教授提交了《美国高校广告教育状况概述》一文,在国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资料对美国高校广告教育的起源、广告专业在美国高校中的地位与特点及广告专业在美国的学科归属等主要问题,作了一些进一步的实证性补充,对中国方兴的广告教育提供一种可供参考与实践的经验范式。

新媒介新营销时代是本次年会的主题,再加上创意产业发展激发的中国广告产业升级,实际上,我们已经在面临一个不同于以前的新广告时代。郑州大学副教授颜景毅在题为“新广告时代的广告教育创新”的论文中,谈到了对广告教育创新的看法,概括起来就是“灌输一个理念、建构两栖师资、培养三类人才、增设四类课程”。东北大学赵琛教授从秦始皇时代徐福东渡曰本谈起,考察了中国古老的广告术对曰本的影响,资料***片翔实,论证有力,堪称是中国广告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告系孔秀祥副教授撰写了《广告文案及其著作评述》,文章梳理了广告文案的各种称谓说法,并追溯了广告文案概念的诞生历史。他指出,文案创作大致要经历思考、写作、设计、反馈等几个阶段,而其中写作训练在广告专业的广告文案的教学中应为重点。上海师范大学广告系教授郑欢提交了题为“广告教育与广告产业发展一以上海高校广告专业发展分析为例”的文章,本文对上海广告教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阐释了广告教育与广告产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广告教育对广告产业的责任和其在与广告产业互动中发展的必然。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孙文清、钱杭园在《“有效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广告学专业教育》一文中谈到,以学科为纽帯、以学习为中心、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实现广告学专业有效教育的主要手段。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施荣华教授针对当前中国广告创意教育中淡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广告行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动力不足等现状,提出把“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摆到广告创意教育的重要位置上,传统文化是广告创意的重要源泉,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化心态,并分析整理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开创一条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广告创意教育之路。

新媒介与新广告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舒咏平在《创意整合:新媒体环境下的研发广告一体化》中认为随着Web2.0技术完善与应用,广告的生存不断前伸,以致与产品研发达成融合,并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上海大学广告系教授张祖健认为,目前中国消费者消费生活内容与经历快速增多,市场细分导致消费者“大众”形态的千变万化,他们的消费经验也在快速演绎和提升,这种情况要求中国市场上的广告创意经营,必须快速和准确建立符合中国消费者受众的广告信息编码与解码技术,提升广告信息传播编程的技术水平,由此促成我国广告运营与中国经济进步的同步发展。

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陈月明教授在《广告与自由主义精神》一文中,认为现代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机制,伴随着资本主义一路走来,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征着自由主义逻辑,浸透着自由主义精神。广告这种商业言论,体现了自由主义对“人”的自利性本质的假设,也符合自由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因此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保护。广告蕴涵的自由主义精神,使得它具有“去中心”的社会功能。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广告系副教授赖积船在《广告媒介简说》一文中通过对媒介的历史状态的考察,认为媒介从它结合的对象可以分为负载、传播人类认识内容的媒介与负载、传播信息符号的媒介两种;从它的形成与利用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十种形式。并且在麦克鲁汉“一种传播媒介的内容经常是另外一种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传播媒介的形式,可以是另外一种传播媒介”,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广告媒介的复杂状态,指出媒介不仅仅是中介性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依赖于一定物质实体的事件过程,或者是依赖于一定物质实体的结构状态,甚至是原型。最后对广告媒介的内容与形式的协调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上海大学广告系讲师薛敏芝提交了《娱乐即媒介——体验经济时代媒介延伸及其对广告的影响》一文,她认为体验经济时代的娱乐特性促使了情景媒介的产生,情景媒介形态的非固定性、符号负载的双重性以及编码与传播过程的交互性特征,促使广告运作模式和信息架构发生转变,作为负载于情景媒介之上的情景广告,既有利于一般的硬性广告,又与软性广告不同,同时又综合了广告与公关的特点。

在更注重分众传媒和互动体验的今天,博客这一广告界的新锐势力,蕴含了巨大的广告潜能和广告价值,成为广告主的全新选择。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徐红、杜芸谈到了博客广告的出现、问题和解决方式,博客空间的虚拟化、博客信息的多元化、博客作者的匿名性,弱化了博客广告的可信度和真实度,给传统道德造成冲击。对此,规范和完善博客广告是前提,拓展网络的道德视野是关键,发挥网络的知识价值是博主的责任。基于网络技术的曰新月异,博客的发展势必会更迅速、更前沿,更时尚。因此,需要推动博客健康地发展,使它成为广告界和网络界的强劲新势力。

中南民族大学广告系教师刘琴在《广告传播的3.0时代》一文中以媒介形态的变化为脉络,对广告传播三个历史分期及理念核心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Ad3.0时代的传播特征,并对广告传播战略如何应对变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上海大学广告系讲师薛敏芝对手机广告新媒体的发展概况、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主要国家和我国手机新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手机广告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手机媒体将真正完成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传播媒体的跨越,成为极佳的具有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广告新媒体。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庞燕则深入分析了ACG时代下的漫画经济与漫画广告市场前景,漫画广告在表现手法、传播效果以及平台等方面具有其他广告形式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因此认为漫画广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东北财经大学广告系田卫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讲师唐佳希则分别对数字杂志的盈利模式和移动电视媒介内容及广告经营模式进行了探析,个性化的内容和创造性的经营模式是这两种新媒介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澳门广告协会会长胡锦汉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澳门网络广告的行销趋势,他提出,在今后的广告市场中,如何以最快速、最方便的方式提供服务,将是市场决定胜负的关键,由此,他提出了网络广告应对市场变化的有利条件,并通过一系列分析说明,当前在澳门,网络广告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全球化背景下广告跨文化传播

复旦大学博士刘蒙之、陈修在提交的题为“向西的潮流中,我们向东一中华传播习俗与中国广告策略关系的初步探讨”一文指出中华传播习俗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传播规定的总体。中华传播习俗是开拓中国市场的广告运营的文化前提,广告公司要充分利用中华传播习俗才能提高传播效果,杜绝传播陷阱。

PabloVillamizar则对委内瑞拉的广告业进行了概述,委内瑞拉的广告业包括一些社团和专业组织机构,广告领域的重大活动都有不同广告杂志覆盖。自HughChavez总统执***之后,委内瑞拉的广告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同时也建立了严格的广告规范体系,委内瑞拉的广告法规数量之多在拉美地区是位居第二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淑芳副教授谈到了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几个伦理问题,并特别指出跨国公司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视角、国际化的基础知识以及全球化的想象力,即具有一种面对多元文化社会的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对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文化地位问题的进行了策略性思考。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传媒系讲师王海燕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越来越频繁,国家的国际地位问题在文化领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界定文化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文化地位的构成要素,并归纳出文化地位的评判标准,进而提出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提升我国文化地位的策略或建议。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告学系张淑燕在《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两条路径》中认为广告传播活动面临着跨文化的挑战。那么,在广告实践活动中如何应对,才能使广告跨文化传播获得良好的效果,她提出了两条跨文化途径:一是在文化适应中寻求认同,二是在文化转换中实现创生。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周杨在《提升网络广告视觉表现创新能力,加速国际化进程》一文中提出网络广告作为“国际婴儿”,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就是培育创新能力,而视觉表现作为网络广告的核心,其创新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了网络广告视觉表现创新的四点建议:整体背景,反衬差异;加入***像,3B原则;色彩反差,凸现广告;尝试新的广告形式。

新营销与广告新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严三九在《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品牌奥运营销策略》一文中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曰益临近,在奥运营销的强大竞争优势面前,非奥运赞助品牌如果仅仅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口号,并不能解决非奥运赞助品牌实现奥运突围甚至胜出的问题,当今的竞争环境决定了市场竞争表现为品牌竞争,品牌竞争表现为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的竞争,消费者心智资源是品牌奥运营销竞争的终端,并提出了基于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品牌奥运的五点营销策略: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满足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心理、整合奥运会的多种隐性传播载体、运用新媒体实现品牌的奥运全接触、打造从品牌传播到终端售卖的快速响应机制。

正在筹备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户外广告的形态与整座±成市的形象直接相关,怎样让广告与城市达成和谐关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告系张敏教授在题为“世博会与户外广告发展”的发言中指出户外广告是决定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上海今年重点整治违章户外广告,在整治的同时却让城市的表情黯淡了,在世博会筹备和举办的期间,怎样让广告和谐融入城市,达到双赢的局面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闽江学院讲师戴程撰写了《新营销时代下企业广告新思维——谈企业的品牌思维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文,站在全新的营销环境视野下考量两者关系的微妙变化并探讨二者相互作用,通过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新营销环境下中国本土企业应将品牌思维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统一起来,从而成就更多新营销时代的领跑者。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张律谈到了行销趋势中的两个“复归”,一是品牌向产品的“复归”,要使品牌价值得以发挥,注意力需要从单纯的品牌经营“复归”一些到产品实体上;另一个是媒介向人的"复归”,碎片化给传统媒介策略帯来了新的挑战,在受众生活中最重要的环境元素上承载信息,将产生最佳的接触效果,而环境媒介中最有影响力

的就是人。

上海师范大学广告与网络传播系副教授李名亮撰写了《从“创意”到“接触管理”——营销传播运作模式及其核心的转型》一文,他认为新形势下,营销传播的关键问题已发生变化,以信息“接触管理”为核的新营销传播运作模式已现端倪。广告公司因其对消费者的了解,因其构建信息接触平台、实施全方位整合传播规划与实施的能力,可以在已具雏形的营销传播产业域中,占领枢纽或曰核心的地位,即整合传播或创意服务集成商的角色。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讲师赵海霞在《基于顾客资产价值的精准广告营销分析》一文指出2006年精准营销在理念和舆论层面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深刻影响着广告领域的营销模式。她以顾客资产价值为视角,对精准广告营销模式进行了相应探讨,认为通过增加顾客价值,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史叟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颜志香共同撰写了《“使用与满足”研究视野下的病毒式营销探讨》,文中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n5里论出发,以受众为研究的主体,构建了病毒式营销模型,分析了受众的需求、“病毒”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需求的满足。在这个模型中,“人”既是"病毒”的受众,也是传播者。“人”在“病毒”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多种需求,需求的满足是促成“受众”转变为“传播者”的动因。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钱正谈到了口碑营销的媒介运用,企业要想在短时间达到较大覆盖,仍需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引爆口碑。CGM是ConsumerGeneratedMedia,它是消费者自建媒体,他们可以通过E-mail、BBS、ICQ、blog等信息传播方式自由地发表自己对产品的看法、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的体验。通过用户群体自扩散效应,使得每个普通网民都作为信源的影响力被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迅速放大,CGM毋庸置疑地成为口碑营销的加速器。

广告价值取向与中西广告比较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刘泓撰文阐述了符号经济特点,深入分析了广告符号进入大众传媒所表现出的建构符号秩序和公共领域的功能,进而为广告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理性的思考。广告传播进入大众传媒,在本质上是运用影响舆论、形成舆论,并发挥舆论影响力的规律实现其经济行为与目标。

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贺雪飞教授在《中西价值观念差异与广告传播》一文中认为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差异,广告作为一种经济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征。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广告传播中有充分的体现,文章从思维方式的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等四个方面综合观照了各种广告文本和广告活动中中西价值观念显在的差异。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告系讲师赵海频撰写了《当今设计看后现代大都市文化》一文,指出在后现代大都市,文化的中心在向外扩散,新都市文化开始产生;“全球化”离不开地方性,同时“全球化”又在加强自身的全球化;性角色变得多而不确定,对身体表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主流文化趋向自由多样化和表面化,亚文化保持着叛逆的血统逐渐进入到主流领域。

湖北工业大学广告学教授蔡嘉清、汪涛提交了《当代西方广告设计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融合》一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变化的现状分析,对当代西方广告进行内在的价值观照,分析了广告传播中跨文化交流所面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障碍和原因,探索了广告视觉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融合等问题,指出当代西方广告设计十分重视利用符号语言中表征物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清晰而简洁的***形语言和沟通技术,使不同地域的消费受众产生认同;经济全球化是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客观事实,它必然引起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换,甚至出现文化发展的趋向性;当代西方广告设计的价值取向带有“符号化”、“时尚化”和“人文化”的多元融合倾向。

中山大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讲师刘超在《消费者感知年龄维度属性的中西方比较与广告应用》一文通过对感知年龄维度属性的本土化检验发现,基于年龄段量表的感知年龄测量具有理想的信度与效度,证实可以从感觉、视觉、兴趣和行为四个侧面,对中国老年消费者的感知年龄进行测量与评价。但是,中国老年人感知年龄与实足年龄均值之间4岁的差异,与西方普遍报道的10~15岁差异的论断相去甚远,同时,中西方老年人在感知年龄维度的内涵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感知年龄毫无疑问地反映了某种文化意涵与社会规范意涵。感知年龄及其维度与人口统计变量、消费者态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感知年龄比实足年龄更适合用于预测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在针对老年消费者的广告活动中,感知年龄在目标市场选择、创意策略制定等领域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郭有献教授在《中外影视广告比较研究》一文中从故事性、冲击力、诉求方式、画面处理、广告风格、广告伦理、性诉求等几个方面对了中外影视广告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中国影视广告要想获得戛纳大奖,就像中国电影要想获得奥斯卡奖一样,需要***府部门的宽容和开明,需要广告人的智慧和胆略。唯如此,才能使中国影视广告出现国际顶级作品,才能获得世界掌声和赞誉。

新媒体传播对广告业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新旧事物的更替。在这个信息巨变的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新媒体传播对广告业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也是广告业界与学界值得关注的。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李勤、胡晔、朱潇丹共同撰写了《新媒体传播对广告业的影响》,从分析新媒体的定义及特征入手,就新媒体传播对广告业产生的影响作了分析,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对广告主、广告公司还是传统媒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新媒体也存在一些弊端:广告市场未被完全开发、管理上的无序、价格上的混乱等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桂琴提交了《强势媒介主导中国广告业发展方向》一文,文中指出在大众传播媒介强势地位背景下,媒介直接与广告主接触,广告公司的角色边缘化。这导致了美国广告制在中国举步艰难,但却由此衍生出由媒介主导的另一种广告生态。中国广告业仍然随着GDP的增长而蓬勃发展。有一些广告公司在大众传播媒介主导的市场中成功突围,另一些广告公司依然在广告主与媒介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是,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正改变大众传播媒介一统天下的局面,并对将引导未来广告业发展的格局。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宋念华撰写了《对广告开发户外新媒介的思考——由“肚皮广告”想开去》一文,指出近年来户外广告不断开发新的媒介。通过分析新近出现的“肚皮广告”探讨户外广告不断开发新媒介的动因,并提出在开发新媒介时应注意符合民族文化心理、因地制宜、力口强管理、培育相关媒介经营者等几点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黄迎新副教授在《论数字技术传播背景下的广告生存状态》一文中指出,数字技术成为21世纪统治性的传播技术。数字技术对广告生存形态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使得广告形式趋于多样化,遗传型、共生型和衍生型广告形态同时并存。数字技术对广告传播形态也存在影响,使得广告传播朝着双向、分众和整合的方向迈进。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莫凡提交了《“传媒去中心化”的走势》,他认为Web2.0和3G等新型传媒技术的兴起,以其匿名性、分散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则从传媒技术的层面从根本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份额,使得“受众碎片化”和传媒的“去中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新的“马赛克”式的后现代传播格局则正在形成。

结语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3

本文以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主要从两方面探讨了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设置安排合理恰当的实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探索自主学习的梯度式教学安排,从而使得学生通过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消费广告心理学实验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中国逐渐得到重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逐渐设立心理学专业。但是,我国设立心理学专业的高校绝大部分为师范类院校,教学方法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操作课程内容很少或甚至没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就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实践重于理论的基础选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消费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开设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环节的高校并不多,相应的教材也缺乏,这些均无法满足本专业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伴随着社会需求由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为了使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本文以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主要谈谈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二、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1.设置安排合理恰当的实验教学内容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消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广告心理是消费心理中的重要内容。具体点说,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研究市场营销活动中,商品销售对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因此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从应用角度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洞悉与理解,这里消费者行为着重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目前课程安排大致包括三个模块,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导论(导言、研究方法、市场细分)、影响消费决策的个体因素(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态度、自我概念等)、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等)。本课程从这三大模块出发,整合原有的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课程相关实验环节,来探讨如何合理设置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实践,新增市场调查、平面广告综合分析及设计、品牌故事案例分析等三项综合性实验。以市场调查的教学内容为例。导论部分为学生学习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的学习内容和框架安排、定量和定性的消费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产品的市场细分和策略。所以这一部分的课程如果能配套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课程新增市场调查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背景举例:大学生相关电子通讯数码产品使用现状调研。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在案例中应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2人一组思考研究方案,课外实践实施市场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问卷编制的技巧,掌握了市场调查的技能。2.探索自主学习的梯度式教学安排目前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课程安排大多集中于让学生习得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大多数课程要求的效果都停留在行为复杂性较低的层次,如识记、理解上,做的好一些的会管理到应用层面。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教育科研机构有这样的发现:许多学生无法脱离教师***思考,或者是无法超越书本上的内容。因此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方式都没有让学生学会对自身的学习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学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也没有学会从书本所呈现的内容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分析出意义。基于这样的前提,探索自主学习的梯度式实验教学内容就变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渐进的梯度实验教学可以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里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取得行为复杂层次更高的成果。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内容进行推理、解决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具备这样几种特别的教学功能:实验项目进程安排提供关于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学习的心理策略的信息;对于如何使用这些策略思考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出清楚的说明;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而应该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先前理解对其进行重新组织;通过实验、报告、答辩以及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断复杂化,从而将学习的责任转到学习者一方,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者,通过课内外实验操作技能的多方面训练提高学习能力。以平面广告综合分析及设计为例。影响消费决策的个体因素复杂繁多,而广告心理是消费心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品策略的重要体现,由此课程新增平面广告分析和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背景举例:综合分析某品牌某产品某主题的平面广告1幅。要求学生首先熟悉了解该品牌及其产品,然后对某主题的平面广告进行综合分析,如创意理论依据、创意方法、广告主题、广告标题、文案、***片、色彩、色彩、版面布置与编排、文案创意、视觉元素的传达等。以上海大众新polo汽车广告为例(主题:人性化动态尖端科技-德系精湛工艺)。对Polo产品及其广告进行分析。Who-弄清楚Polo是什么东西,它的成长环境等等,它的形象、气质、定位是什么,在消费者中的印象怎样;What-在广告中说了些什么;Whom-弄清楚说给谁听;Which-用什么方式或者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传播给受众;What effect-广告目的,促进销售、传播观念、提高企业形象还是都有。这一过程中,通过平面广告的学习,掌握平面广告的创意规律,影响消费决策的个体因素,整体提高平面广告综合分析能力。三、思考和小结结合教学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达到培养面向应用型的心理学人才目的。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市场调查课外实践环节的把控,平面广告的选取,品牌案例故事的选择等。总之,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手册,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探索和构建出适合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涂勇.浅谈高校“消费心理学:实验课程建设[J].高校科研,2004,(16):9.

[2]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Anation at risk: The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3.

[3]Rallis, S., Rossman, G, Phlegar, J., &Abeille, A. Dynamic teachers: leadersof change. ThousandOaks, CA:CorwinPress. 1995.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430031381210。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广告 翻译 文化 审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传播日新月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一个外国产品要占领市场,取得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信赖,必须依赖宣传和广告。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本,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帮助产品在国外市场上获得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最终购买产品。怎样才能让广告翻译过目不忘,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最终成为产品的购买者呢?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学派的翻译理论一反传统的忠实观,把翻译研究转向译语和译语文化,对一些有违常规对等的翻译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尤其对广告文本这一特殊文体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赖斯和维米尔为目的论功能主义的翻译阐明了三条具体规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忠实性法则服从于连贯性法则,这两者都服从于目的法则。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功能,忠实性法则就不再有效。“因此,在功能主义目的论中,为什么要翻译原文,以及目的语文本的功能是什么,是译者必须知道的”。翻译时不再把传统的“忠实”和“信”作为首要标准,而是强调以读者及其文化为中心,以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功能,倡导目标语言和目标文化至上。

广告翻译是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其翻译原则应与其他文体如文学小说、科技文章和法律条文的翻译原则不同。试想如果每一则广告都像法律条文和科技语篇那样翻译得丝丝入扣,句句忠实,其译文通常会不堪卒读,毫无生趣,更不会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达不到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目的论功能主义一反传统的翻译法则,为广告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将从文化心理和审美层面,通过具体的广告翻译文本,阐释功能理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性意义。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汉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汉语里对“喜乐、幸福、向上、吉祥”等美好寓意的表达,极大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体现了极富东方哲理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广告翻译也是跨文化交流活动。由于中法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美丑的鉴赏等都不一样,因此广告翻译实践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和两种审美的不同特点。

很多失败的广告翻译文本均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心理和审美移情的重要性。例如,香港有家著名的服装品牌叫“Lion Doré”,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译成“金狮”,那么虽然意思表达没有错,让人联想到代表雄壮、力量和威严的百兽之王,然而,在很多南方人的发音中,“狮”和“死”、“输”发音类似,连在一起,类似“今死”、“今输”的发音令人避之不及。忠实对等的翻译版本最终被摒弃,发音和意思上相去甚远,象征财源滚滚、好运连连、事事顺利等美好寓意的“金利来”最终被定为中文版本,该译文很快被中国消费者熟知并接受,为产品打开大陆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跨文化意识对广告翻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决定着翻译的成败。法国人圣罗兰先生从古代中国人吸大烟的烟斗外形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一款外形酷似烟斗的男士香水,并取名为“Opium ”,直译成“鸦片”。本意是想通过该名字,让人联想到鸦片给人带来的极致诱惑、愉悦和舒服,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不想该译文版本一经推出,马上遭到众多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原因是“鸦片”二字让人联想到鸦片战争这段屈辱的历史,再次揭开了记忆中的伤疤,极大地伤害了人们的自尊心。很多人游行示威表达不满,相关部门最终把该款香水撤出中国市场。如果译者考虑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心理和接受度,在翻译时不是直译成“鸦片”,而是取其具有诱惑力的特质,翻译成“诱惑”或“吸引”,也许就不会遭遇产品撤出的悲剧了。

无独有偶,迪奥于1985年推出了Poison系列香水,意味着喷了这款香水,就会散发极致诱惑,魅力无人能挡,让人不得不为之心动,欲罢不能。最初产品名翻译为“毒药”,在中国市场却受到冷待。因为中国人喜欢“吉利”,讲究口彩,不太喜欢“毒药”这样负面意义的东西。在了解到中法文化和审美差异后,迪奥方把“毒药”换成了“爱神”,迎合了中国人的心理,被消费者悦纳,并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

一些成功的广告翻译,因为充分考虑到译语的文化和审美移情,从而被消费者接受,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如“Carrefour ”为法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该词在法语里仅表示“十字路口”之义。Carrefour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没有按照传统的意义直译方式,而是主要从中国人追求阖家欢乐、福禄多多的文化心理出发,译成“家乐福”,既带来了美好的寓意,同时中文的发音与法文“Carrefour”一词的发音颇为相近,达到了音、形、意皆美的效果,可谓一箭三雕,因而成为广告商标翻译史上的美谈和佳作。

1994年,三宅一生推出其经典之作――“(L’Eau D’Issey )”这款香水。产品拥有简约、独特而优雅的瓶身设计,三棱柱的透明玻璃瓶身,玻璃瓶配以磨砂银盖,瓶盖顶端镶有一粒圆润的细腻珍珠,散发着洁净、奢华低调的光泽。因其设计师名为Issey,故以L’Eau D’Issey命名。该产品名被翻译成中文“一生之水”后,很快就被中国消费者记住并认可。 其实原文里并没有“一生”一词,属于译者自己创造。该译文版本不仅在发音上贴近了设计师Issey的名字,在意义上,“一生”代表着长久和永恒,寓意香水持久,而且是一款可以一直持续用下去的香水,彰显出了产品的自信。译文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但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当然,目的功能论并不是反对翻译忠实对等,在忠实的基础上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很显然,在目的功能理论中,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译文能否被目标市场接受,能否帮助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显得更重要。

总而言之,两种文化和审美的差异是广告翻译的很大障碍,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文化特性和审美文化接受度,在功能主义目的论学派的指导下,投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好,规避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才能实现好的经典广告翻译文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湘彬.法国广告的文化品位.法国研究, 2001(1).

[3]潘向光.现代广告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86.

[4]张凤娟.法语广告语篇的语言特点.法语学习,2002(6).

[5]赵静.广告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曹钰.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法语广告汉译策略.湘潭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7]单飞.法语广告词浅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接受美学;广告翻译;读者中心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商品开始在世界市场上流通,全球的商品经济竞争愈演愈烈。推销本国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广告宣传。如今,中外企业都面临着商务广告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即广告翻译的问题。广告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能否打动读者是广告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志。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广告翻译以达到预期效果。

2接受美学简论

接受美学(Aesthetics of Reception)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文学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尧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接受美学将读者提升到突出重要的地位,把文学史看成“读者的文学史”,认为“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是注定为接受者而创作的”。其主要观点有:

读者中心论:一部作品生命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接受。尧斯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不是被动的因素或单纯做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再创造历史的力量。在接受活动开始之前,任何读者已有自己特定的“期待视野”,即“对每部作品的独特的意向”,又称对某类作品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这一阅读前的意向和视野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取舍标准、决定了他阅读中的选择与重点、也决定了他对作品的态度与评价。

审美经验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头脑中已有一系列自觉或不自觉的准备,如审美经验、生活经验和鉴赏能力等。当新作品唤起读者对同类或有关作品的过去的审美经验时,读者会把过去的经验视界和眼前的作品所体现的新视界做出想象的对比。审美经验使人产生一种潜反射的审美态度,如读者在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人物事件,在阅读中发现有虚假现象就会自然的产生一种抵制接受,形成与作品的审美意象对峙的观点。

召唤结构说:阅读是读者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一部作品的本文“为读者唤起熟知的来自较早本文的期待和规则的世界,那样,这些较早的本文就被改动、修正、改变,或者甚至干脆重新制作了”。所以,作品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唤起或更改读者的记忆。文学文本总是有许多的空白,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调动想象去填充。伊瑟尔指出,唤起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建立新视界的结构,即本文的召唤结构,用来呼唤读者完全进入文本所组建的情境之中,它可以激发读者想象,使其在阅读中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

3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任何读者在进行阅读活动之前,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作品产生特定的期待视野。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要求作家赋予作品足够的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召唤读者潜在的想象力,达到作品的预期效果。在接受美学的启示下,广告翻译的宗旨应是唤醒读者的记忆,将其导入特定的体验中并唤起他们的期待,然后在购买行动中激发或改变这种期待。

3.1以读者为主体,满足或高出消费者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对广告翻译的最大启示是把重心移向读者。广告宣传的效果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受传者是否接受这个宣传。为了成功实现广告翻译目的,译者必须关照读者,把握其主观能动性,与读者在视野上相互融合。“期待视野”是指在阅读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现在结构。它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可能赋予某作品的思维定向,是由读者先前的欣赏水平和经验素养积累而成的。期待视野使译者感受到读者的需要,不知不觉地跟随着“潜在读者”去翻译。读者期待视野在广告中表现为消费者的接受准备。成功的广告翻译要让消费者能在广告中找到与其期待视野的契合之处,或是高于其期待视野之处,从而接受这则广告。

例如,耐克的广告“just do it(跟着感觉走)”体现了商家尊重作为个体的消费者,符合受众(运动群体)的期待,即凸显个性、彰显自我,因而容易被接受。又如,某典当行广告语“上当不吃亏”,若是采用逐字翻译必然会激起读者的先前经验,即他们认为典当是落魄和丢脸的。如果译成:“Go to the Pawn, You won’t be Down.”便有效地避免了读者对典当行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3.2了解读者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审美体验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读者在阅读作品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作品的评价和接受程度。调动读者的审美情趣是广告翻译的关键环节,译前必须了解目标群体的审美心理,有针对性的译出符合他们审美要求的广告文本,进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成功的广告常使用优美的措辞来营造美妙的意境,以扣动读者的心弦,使其在获得审美的同时,能产生联想。

例如,某香水的广告“Her smile could heat up a nation. Her fragrance captured a country.”译成“迷魂牵魂笑貌,倾国倾城芳香”,有效地迎合了女性消费者的爱美心理,与读者达到了审美体验的完整融合。优美的语言可以激发起消费者对产品的美好感受,然后使她们联想这款香水的魅力和无限吸引力,从而激励她们去购买。又如,某茶叶广告:“开汤审评,清香四溢,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余香犹存”译文“Being fragrant, refreshing and mellow, your tea presents a lingering after-taste of mild mellowness.”,一系列的形容词增添了读者对茶的美感体验,具有强烈的美感功能,能激起消费者想马上去尝试的冲动。

3.3构建能唤起读者想象的译本结构,实现广告的召唤功能

为了实现广告的移情功能,广告翻译要有吸引力,唤醒消费者的情感和想象。如较多的使用反问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心。让读者在试***回答问题中主动地参与,从而使其进入广告的角色,完全沉浸于广告所创造的气氛中。

例如,别克汽车广告“Wouldn’t you really rather have a Buick?” 的译文“难道你不愿拥有一辆别克车吗?”巧妙地使用汉语的“难道”句型,唤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对别克车有着无限的遐想,将读者引入一个译者创造的美好氛围中,激起他们的欲望。又如另一则广告:“让WIC妇孺计划帮助您”。译成“Let WIC work for you.”。由于西方消费者提倡***,反对依赖。如果将“帮助”译成“help” 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译文巧妙的使用“work for”,让国外消费者感受到广告的译者尊重他们的自主性,从而参与到这个***工作的活动中来。

4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译者应以读者为中心,揭示出广告的信息和价值,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将其引入特定的氛围,唤起他们对产品的想象和渴望。这就要求译者具有足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文化的驾驭能力。在迎合读者口味的同时,译者还应构建出适当高于读者期待视野的文本,提高大众的品味,吸引和说服消费者的同时推动文化进步。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接受美学导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杨自俭,刘学云. 翻译新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广告学;全程作业;教学方式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54-02

一、《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的含义

《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就是在广告学专业纲领性课程《广告学概论》授课期间,按照广告公司开展广告活动的具体过程与业务要求,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开展对应的技能训练。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学期内,参照广告公司一次广告活动周期所需的时间,把这一活动周期具体分为几个阶段,安排在几周内,每一周课程作业的内容对应相应的广告理论教学,每一周讲清理论后,再引导学生开展课程作业。

《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对接的是专业,在教学形式设计上对接的是行业。二者通过渐进式的团队作业来融合。虽然学生并不具备开展全程广告活动的能力,但可以促使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时即了解广告活动的全过程,明了广告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清楚自己缺什么,以后需要补什么,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形成自觉。

基于这一认识,《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确立了“二个明确”、“三树立”、“三加强”的课程指导思想。“二个明确”就是明确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社会的要求及发展趋势,“三树立”就是树立面向社会需要的教育价值观、树立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三加强”就是加强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与学生合作和交流、加强教师由“教”(单一传授)变“导”。

《广告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里一门纲领性的课程,内容涉及广告学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部方面。近年来,《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有关《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的论文也不断发表。但这些研究也有自己的局限:普遍着眼于《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具体的战术设计和模式安排,忽视了《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战略导向和理念选择,在明确《广告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里一门纲领性的课程时,缺乏一种坚实、有力的指导思想。因此,把广告作业活动与《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全程作业”视野下,围绕广告活动各个环节所需知识与能力来设计《广告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尚是一项具有创新价值的工作。

二、《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的内容设计

《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的内容设计是其核心,也是开展《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的基础。因为《广告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入门课,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广告观,掌握广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懂得如何去科学合理地认识广告、理解广告、评价广告。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正本清源,着重对广告学专业理论体系的整体教授。基于这一认识,《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具体概括为紧扣广告运作流程、采用三段制安排、阐释广告学核心范畴。

1.紧扣广告运作流程。紧扣广告运作流程就是课程紧扣“广告主―广告商―广告媒介”这一广告运作程序整合教学内容。在现代广告中,广告运作的核心链条是广告主―广告商―广告媒介,这是现代广告市场的基本运营机制,即广告主委托商负责广告业务,商委托媒介进行广告,广告主支付媒介广告费,商从媒介获得佣金。广告市场的这一运营机制,揭示了“做广告”的整个过程。在这里,广告主、广告商、广告媒介密切合作,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形成了最基本的广告运作模型。从这一广告运作模型出发,围绕广告主,课程着重介绍广告计划的制定、广告预算的编制、广告商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围绕广告商,课程着重介绍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表现、广告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围绕广告媒介,课程着重介绍广告媒体类别、广告媒体评价、广告媒体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2.采用三段制安排。采用三段制安排是因材施教,把课程内容调整为广告学基础模块、提高模块、扩展模块三大板块。广告学基础模块主要满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要求具有初步的广告应用知识;提高模块主要针对将来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介绍现代广告思想,把握学科前沿;扩展模块是以应用为主,追踪现代广告趋势,介绍方法与技巧,开阔学生视野。

由此出发,课程以科学的广告起源观、广告本源观为逻辑起点,兼顾西方广告学体系中的有益方面,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介绍中西方、既往和当代的不同理解以及与时俱进的新发展。在知识结构上分成本体论、认识论、方***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侧重阐述广告的概念、对于广告的基本认识、广告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侧重以科学广告观为指导,阐述广告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广告的运作、规范;方***部分侧重阐述科学广告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三大板块由共性到个性,由点到面,由基础知识到现实应用,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阐释广告的核心范畴。从目前出版的《广告学概论》教材来看,这门课程的核心概念、理论体系并不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理论教学中,始终坚持科学的广告观、方***的指导,一方面,把中国特色的广告经典论述作为理论教学的思想指导,另一方面,又深入研究西方经典广告理论论述,补充、丰富《广告学概论》教学内容。从本质上说,广告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必须依靠各种传播手段,广告信息才能传递给一定的受众。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了传播者、受传者、信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五个方面,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把这一过程概括为“5W模式”。“5W模式”中的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因此,阐释广告的核心范畴重点就是阐释广告主体(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文本、广告效果等广告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的形式设计

《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的形式设计解决的是“全程作业”教学方式操作上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分解课程教学内容、瞄准职业职位要求、接受合适的角色训练。

1.分解课程教学内容。分解课程教学内容是把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分解成思考与问题、职业与案例、目标与任务、知识与理论、工具与操作、展示与讨论六大板块。从行业实践中的问题入手,引出职业所需的素质(也就是知识与能力),再提出达成职业素质所对应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为完成这些目标与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理论、能力与技巧?这些知识与理论就是本章要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升能力与技巧,就必须介绍相应的工具与操作方法。最后的展示与讨论是要求学生把达成的目标与任务成果向老师、同学展示、评价,讨论遗留问题。

2.瞄准职业职位要求。瞄准职业职位要求是要求学生的专业训练与学习标准以广告行业中的具体职位、职业岗位任职条件为依据,有针对性设计教学要求,即根据广告公司的职位设计及岗位任职要求开展技能训练。在《广告学概论》的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严谨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启发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社会,并应用学到的理论解释和解决广告实践中的问题。

3.接受合适的角色训练。接受合适的角色训练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广告行业中的具体职位、职业岗位,在团队作业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完成相关的工作。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感悟广告、体验广告,既突出职业教育,又强调知识教育,促使学生认识到广告业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

四、《广告学概论》“全程作业”教学方式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广告学概论》课堂教学效果。“全程广告作业”教学方式的引入,首先改变了教师授课的单向性传播,使得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呈现双向互动,加快知识的传播与吸收,促使学生表现出学习上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增进其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掌握学习上的主动性;再次能够延长教学过程和拓宽教学空间,即学生为准备作业内容,需要事先收集大量资料、学习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发挥出学习上的创造性。因此,“全程作业”教学方式能够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有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广告学专业因其应用性特点要求学生应该具备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全程作业”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改善学生的沟通能力。即:在完成“全程作业”过程中,训练其思维能力,辩证、全面地分析看待作业的内容;在具体广告活动操作中,综合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使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夯实。

3.有利于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又要立足于对行业的浸染,“全程作业”的开展,既要求学生以创新的视野、思维、立场来组织相关作业内容,又要求以“准广告人”的角色来服务广告活动的对象,在训练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再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创业能力。

4.有利于广告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规范化。围绕“全程作业”来设计广告学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贴近行业实际,不仅解决了课程理论教学的“度”的问题,也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广告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能力,进而促进广告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价值空间 广告创意 顾客诉求

广告创意的产生和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什么是广告创意?英文中根据詹姆斯・韦伯・扬的《产生创意的方法》中将“Idea” 译为“创意”,丹・E・舒尔茨的《广告运动策略新论》、汤・狄龙的《怎样创作广告》均采用Idea作为广告创意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广告学家威廉・伯恩巴克认为广告创意应该以“说什么”走向“怎么说”的科学理论研究。在我国,广告创意的观点随着广告实践的发展被不断地突破和完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 以产品宣传为目的

马谋超1992界定的广告创意定义为:创意与构思可视为同义语。广告创意时依据确定的广告主题进行的整体性构思活动。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广告视觉形式的差异化,广告表现主题构思的新颖化,一切出发点是基于产品出发。

陈放、聂德彬明确指出广告创意就是贯穿于广告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广告主题的选择一定视觉表现和听觉表现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虽然这一概念最终结果是以思维为主线,但个人认为还是基于产品策划而定的创意概念。

杨海***归纳广告创意是广告活动中的思想广告主题,巧妙使用广告策略及表现技法,营造最佳广告已经以达到最佳产品及服务信息传播效果和文化结构目的的创意思维活动。从这一观点不难看出这是以生产者角度出发的广告策略。

倪宁指出广告创意是对如何表现广告主题的构思,这一观点是围绕产品进行的构思。

武文静总结广告创意是广告人员对广告活动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为表达广告没目的,对未来广告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造性的主题是好点子。这一观点虽然表面上看是从思维角度上讲,但重心是说广告创意是为产品服务的。

万新娜指出广告创意就是广告人员根据广告客户的营销目标,以广告策略为基础,用影视广告语言结构和新颖独特地表现形式,精心巧妙地将创意概念予以艺术化视觉呈现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这一观点不难看出广告创意是基于服务与产品为目的的营销活动。

2 以思维活动为标准

胡玲定义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刘涌涛和马海欧中都支持广告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这一观点。

陈祥杰指出广告创意就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也及时“塑造新意象”和广告的目的――“推介商品或服务”。

郑云亭在学位论文中指出广告创意是广告目标和主题进行的构思活动,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活动。

3 以顾客诉求为目标

张金海给出的广告创意是对广告战略、策略和广告运作每个环节的创造性构想。严格的说,广告创意是表现广告主题的,能有效与受众沟通的艺术构思。这一观点和张金海教授的整合营销学理念非常贴切。他认为广告创意观念的产生是在传统广告理论沿袭和继承基础上的一次重大拓展与深入,它既标志着传统广告理论的终结,又预示着新的广告理论的到来。在后来与姚曦合著的书中又认为广告创意不仅是表现广告主题的、能有效与受众沟通的艺术构思,而且也是对广告战略、策略和广告运作每个环节的创造性构思。

金定海、郑欢从广告的传播沟通本质上将广告创意定义为:广告创意是为达成传播上的附加值而进行的概念突破和表现创新。这一概念显示了广告创意创造的传播附加值是以消费为核心,它定义于顾客的想象,描述了产品消费的意象空间,对顾客的生活给予解答和对顾客的心灵给予沟通,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模式和交换形式。

孙雅妮从符号学的角度给出了广告创意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广告产品或服务(所指)寻找广告符号(能指),形成意义并赋予给广告诉求对象的活动,这一观点虽然是基于产品的角度出发,但目的还是归结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诉求方式上来。

陈浩然从顾客角度出发,将广告创意形象的定义为用最巧妙、最有新意和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情绪把产品的概念传递到顾客脑海中,从而形成知名度,得到利益点,形成消费偏好,促成购买。这一观点和李达峰、董瑞观点一致。

张苇指出广告创意是广告为达到其目的创造性构思,是根据广告主题和消费者心理所进行的创造性构思活动,这一定义明显是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成为支撑本文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1]马谋超.广告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7.

[2]陈放,聂德彬.广告策划[M].上海:蓝天出版社,2005:113.

[3]倪宁.广告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杨海***.广告创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8.

[5]胡玲.广告创意中感性诉求的重要性[J].天水学院学报,2007(3):126-128.

[6]刘涌涛.广告创意方法的探究[J].考试周刊,2009(32):28-30.

[7]马海欧.谈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J].剑南文学,2011(8):226-228.

[8]陈祥杰.广告创意的人性化发展[J].艺海,2007(1):80-81.

[9]郑云亭.创意与创异[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10]武文静.设计创意与方法――浅谈广告创意及生成[J].大众文艺,2011(21):90.

[11]万新娜.浅谈广告创意理论、原则、过程及表现手法[J].企业导报,2012(11):234-235.

[12]金定海,郑欢.广告创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13]孙雅妮.消费社会下广告创意过程模式的建构[J].太原大学学报,2009(9):63-67.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广告翻译 最佳关联 认知

广告是一种交际行为和交际艺术,广告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抓住广告受众的心理。关联理论是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本文主要借助关联理论来探讨广告的翻译,寻求广告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

一、广告的特点

广义的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狭义的广告指的是企业以推销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用付酬方式通过大众媒介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劝服购买的传播活动。广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宣传性,信息性,劝服性。

二、对关联理论的认识

关联理论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原则,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确定交际者的交际意***,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关联理论与广告实例分析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行为。当广告主通过广告语明示后,必定希望广告受众通过明示的内容推理出广告主的交际意***。因此,如何引起受众的注意(Attention),引发其兴趣(Interest),使之产生欲望(Desire),从而采取行动(Action),简称AIDA。AIDA完整地揭示了受众接受一则广告的整个心理过程。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和广告文体特有的功能,广告翻译要实现最佳关联,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变通,多采用改写或重写。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下列方面入手:

1.转移视角

如上海手表厂钻石牌手表的广告:出手不凡钻石表。

译文: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 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广告译文抓住了受众的认知语境,利用受众熟悉的表达,迎合他们的价值观。然而,和原文对比,除了“钻石牌手表”与a Diamond brand watch对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相关。但是,译文含蓄地表达出原文的蕴含意义,别出心裁地运用英语的双关语count――具有“计时”和“有价值”的双重含义,把语言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再现了原文让顾客“购买”的祈使功能。

2.转换叙述方式――归纳变演绎

如:国际新开辟的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乘舟从源头迤逦而行,饱览江畔,景色别致……值此浙南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坐落着闻名国内外教具生产“龙头”企业――浙江永嘉教仪厂。

译文:Standing by the side of the picturesque Nanxi River, a newly opened resort by the state in south Zhejiang, is Yongjia 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a head enterprise well known in and out of China for manufacturing teaching facilities.

原文先从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说起,详细描述景区的别致景色后,该段最后点睛“值此……教仪厂”。而译文省略了原文中所有关于景色的描写,说明位置后直接点出中心―― Yongjia 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接着进一步叙述该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地位,可谓中心突出。

3.借用习语谚语

谚语往往能冲淡受众认知语境中对来自异国他乡的产品的陌生感。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译语中的习语谚语可以不着痕迹,巧妙地把产品与广告目的受众拉近。下面是一则***心脏病的名叫“速效救心丸”(Quick Results Heart-Save Pill)的药物广告:

随身携带,有备无患,

随身携带,有惊无险。

译文: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广告原文用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四字格,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但是如果不加变通,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难以保持广告原文的语言力度。该译文借用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英语谚语,采取拟人的修辞手法,揭示了该药物的功效。使受众从认知上容易接受,易于记忆。

四、结语

广告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最终让顾客做出购买行为。因此,在翻译时应深入研究译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大胆超越原文词和句的限制,实现结构上的转换与变通,以切实实现广告译文的AIDA功能,真正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

参考文献:

[1]Sperber, Dan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广告心理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广告文本翻译 翻译技巧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60

1 引言

广告现在当今社会上可以说无处不在。为了成功地实现广告的功能,工作人员创造出了活灵活现的广告语。广告的主要功能就是促销。为了使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达到促销的功效,我们必须掌握广告用语的特点,使译文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广告语翻译技巧。

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采用了一系列的翻译方法。《圣经》翻译专家奈达在《翻译科学的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1964)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作为翻译的标准。因为它常常被歪曲理解,后来被人们更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和字面的意义,而应着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译文是原文的“最近似的自然对等语”(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李长栓,2004)。翻译应该是一种交际活动,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域的交际活动。因此,翻译就不能被理解为是一个静态的产物,而应该被认为是源语作者、译员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翻译行为,让源语作者和读者做到相互理解。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的英汉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它的侧重点在于译文读者的反应。因此可以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英汉广告标语翻译。

3 英文广告文本的特点

广告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广告英语作为应用语言,在词汇、句子、句法上与英语不同。许多广告都辞藻优美,句法独特,常常使用修辞手法。

3.1 词汇特点

新兴复合词会出现在广告文本当中。

例如:For twogether, the ultimate sun kissed holiday all inclusive one price.

一人价格,双人享用阳光灿烂假日。

Twogether源自together, 突出“两人”之意, 比together更形象。

3.2 句型特点

句子长度一般较短,结构简单。祈使句和疑问句在广告中经常出现。例如:Tasting is believing.

3.3 修辞特点

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等。例如: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or Sony.

4 英语广告汉译的要求

在翻译英文广告用语之时,要注重译文与原文效果的对等,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第一,掌握推广商品的特点。

第二,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使汉译的广告优美。

第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应该避免直译或硬译。

第四,在原广告创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5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5.1 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原文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直译法主要用于广告语中一些陈述性的语句。

例如:My Paris is in a perfume. 巴黎恰在香水中。

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译入语读者在看到这则广告时,同时能体会源语读者的感受。

5.2 意译

当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翻译出的译文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时,我们应采取意译法翻译原文本,使译文达到广告的效果。

例如:Time follows me. 译文:时间因“我”而存在。

如果直译,会译成:时间追随着我。该译文不体现广告的意***。所以将手表拟人化,用“我”来表达,形象生动。

5.3 音译

英文中很多词汇如果按照汉语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就会使读者感觉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我们就按照发音,将其品牌的名称翻译过来。如:可口可乐、万事达、奔驰等。

5.4 音译兼译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单词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

例如: Nescafe雀巢咖啡, 其中“雀巢”为意译,“咖啡”则是音译。

5.5 套译

所谓套译,就是译入语文本可以套用已经深入人心的语句结构,使译入语读者更容易接受,读起来更印象深刻。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了使译入语更深入人心,朗朗上口,有时,中文译本可以套用或模仿汉语的诗句或谚语等。

例如:I will do a lot for love, but I’m not ready to die for it.

译文:风流诚消魂, 生命价更高。

这是一则安全套的广告语,表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安全套的保护,使自己远离艾滋病的威胁。如果按照字面翻译,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于是译者套用了在中国古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则广告被译为:“风流诚消魂,生命价更高”,既容易被我国读者所接受,也使读者深入感受到广告人的用意。

5.6 四字语

汉语中,四字语朗朗上口,既符合广告的特点,又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标准。

例如:Fly higher 译文:鹤舞白沙,我心飞翔。

这是白沙集团的广告语,两个四字结构,非常大气。

6 结论

英文的广告具有简洁、明快等特点,极富感染力,但在翻译英文广告过程中,这些特点反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因此,英文的广告翻译应该尽量脱离我们原有的翻译方法,创造出更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它不应该只局限于原语和译入语形式和内容的对等,而应该更加注重译文和原文功能或者是效果的对等,使译入语读者在阅读时拥有与原语读者的感受。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J.Brill, 1964.

[2]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沈掌荣.谈谈英语广告的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

[5]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6]翁凤翔.实用翻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周冠辰,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教师,河北唐山 063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广告心理学论文集锦

学习

项目管控工作方案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管控工作方案模板,内容包括项目安全管控思路及方案,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编写标准。1、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大与承建单位较多等特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一个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短则一两年,长则可达十

学习

年中会计工作总结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年中会计工作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年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年中会计工作总结个人。*、添加财务报表,丰富报表数据。食堂由A**部和B**部两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进行分部门核算。以前的会计报表仅利润表分部门核算,资产负债表并没有

学习

商品质量管理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商品质量管理大全,内容包括商品质量管理案例文案,商品质量管理制度范文。商品的标准化是一项系统管理活动,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策性强,因此必须遵循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机构和管理体系,

学习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集锦,内容包括仓库连廊和冷库穿堂的防火分区,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垛与垛间距。3、注意仓库通风透气、防潮、避光及防火措施。4、加强防火消防设施检查,确保灭火设施配置齐全且在有效期内。5、熟悉消防

学习

学前班幼儿毕业总结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班幼儿毕业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幼儿园学前班毕业总结及努力方向,学前班大班毕业总结。合:大家下午好!师:你曾记得,三年前,你们还是些不懂事的娃娃,躲在爸爸妈妈身后睁大好奇的眼睛,想了解这个有趣的地方。幼:三年前,当我们迈着蹒

学习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模板,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上墙模板,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制度范本。所谓企业财务制度是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公司良好运营的有关财务方面的制度。它也是要

学习

个人简历范本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简历范本集锦,内容包括个人简历怎么写范本共6篇文库,个人简历介绍自己范本。性别:女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户籍:湖南-株洲年龄:27现所在地:广东-广州身高:158cm意向地区:广东-广州意向职位:物流/采购类-采购专员/助理寻求职位:采

学习

教育系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系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教育系毕业论文,教育系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大全。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

学习

施工企业安全环保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企业安全环保集锦,内容包括施工企业环保预案,施工企业安全环保资料。石油企业安全问题是企业生产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事故危险也更加严峻。因此,企业的相关

学习

酒业营销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酒业营销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酒业营销计划书模板,酒业推广计划书。这个阶段营销的根本目的是要强调--x大酒店对--酒店业的介入,对健康养生、尊荣品位的态度和观点。而目前针对--或者是--的旅游景点是无法给酒店带来一定量

学习

小金库自查报告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金库自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报告范文,学校小金库自查报告。按照规定,认真填报了《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通过自查、自纠、回顾,我镇基本上执行了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小金库

学习

信息化监管大全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监管大全,内容包括信息化监管平台的问题,信息化监管法律法规汇总。税收监管的有序执行,必须首先确认监管的对象,即纳税主体。纳税主体的区分有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两种方式。然而在信息时代,各种新型的经营主体借助现代信

学习

法律解释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解释集锦,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和条文,法律法条及释义案例。诠释学从解释技艺到理解的及,也即严格的诠释学(方***意义的),历经数百年。梅兰希通(Melanchton,1497-1560)的教学活动对严格的诠释学的产生很大,他把对文字传说的解释视为

学习

消费税纳税筹划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税纳税筹划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纳税筹划论文增值税,消费税税收筹划论文文献综述。2.消费税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一方面税收优惠***策的存在。税收优惠***策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不仅有税法中规定的减免税***策,还包括对纳税人

学习

年中会计工作总结集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年中会计工作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年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年中会计工作总结个人。*、添加财务报表,丰富报表数据。食堂由A**部和B**部两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进行分部门核算。以前的会计报表仅利润表分部门核算,资产负债表并没有

学习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集锦,内容包括仓库连廊和冷库穿堂的防火分区,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垛与垛间距。3、注意仓库通风透气、防潮、避光及防火措施。4、加强防火消防设施检查,确保灭火设施配置齐全且在有效期内。5、熟悉消防

学习

学前班幼儿毕业总结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班幼儿毕业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幼儿园学前班毕业总结及努力方向,学前班大班毕业总结。合:大家下午好!师:你曾记得,三年前,你们还是些不懂事的娃娃,躲在爸爸妈妈身后睁大好奇的眼睛,想了解这个有趣的地方。幼:三年前,当我们迈着蹒

学习

个人简历范本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简历范本集锦,内容包括个人简历怎么写范本共6篇文库,个人简历介绍自己范本。性别:女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户籍:湖南-株洲年龄:27现所在地:广东-广州身高:158cm意向地区:广东-广州意向职位:物流/采购类-采购专员/助理寻求职位:采

学习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集锦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体育教学计划集锦,内容包括初中体育教学计划模板怎么写,初中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二、教材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

学习

学生语文总结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语文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学生语文个人总结范文大全,学生语文总结。现在应该是提高业务水平阶段,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各户交流,准确了解到对方的需求,高效的帮客户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识别客户,并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理财产品,以

学习

监事工作报告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监事工作报告集锦,内容包括监事个人履职工作报告,监事工作报告范文60篇。(二)、全力支持、配合和监督主任室经营管理活动20*年,根据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思路,市联社主任室切实履行职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全

学习

文秘专业实习自我总结集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文秘专业实习自我总结集锦,内容包括文秘个人实习小结,文秘实习自我鉴定精选15篇。五、对毕业实习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为强化我系文秘专业毕业生实习的管理,根据我系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以及文秘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