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创新论文大全

药学创新论文篇(1)

2协同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优化药学专业课程设置

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创建以来致力于优化各协同高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使之更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断增加协同单位和南华大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资源共享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南华大学大力加强和协同高校共同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构建面向药学专业科学前沿需求的跨学科课程体系。①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总量,并注重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主实践课程课时的合理分配。课程设置时体现融合性和科学性。②加大面向科学前沿的学科交叉课程,由专业学位委员会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课程设置中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突出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③课程设置中加大实验课程比重,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验平台和科研资源,建立自主型、开放式和探索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夯实科研基础,加强科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④课程设置强化自主实践环节,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可自选科研课题,自主提交科学研究计划,书写提议、管理研究计划、分析数据、口头和书面表述研究结果[4]。

3扩大药学专业招录层次,深化导师联合培养体系

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创建后不断提高药学专业学生招录层次。协同中心逐步启动并开展了拔尖研究生工作的录取,主要从药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专业中招生,增设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联读生两种类型,并实行南华大学与协同高校间跨校和双(多)导师联合培养。在药学专业本科生中进一步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进一步在研究生培养模式过程中也开展了合作导师培养模式。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推广和实施研究生合作导师培养模式,合作导师来自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协同企业机构合作导师、协同高校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导师以及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导师。在实施过程中,合作导师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学术水平,推动科研平台搭建,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力量[5]。

4整合创新资源,促进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中心在教学科研基地、创新平台、仪器设备和***书资料等创新要素方面加强整合,促进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南华大学分别与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签订了有关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教学实习、师资聘任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成立了多个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初步构建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网络。南华大学及各协同单位在分子靶标新药研究领域达成了300余台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的协议。其中建成有药物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实验室、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细胞信号转导实验室、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实验室、天然药物开发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药物分子结构模拟计算机工作站等七个科学研究专业实验室,聚集了馆藏***书1,500余万册,电子***书约1,000万册;另外,共享的数据库约8个,其中中文数据库有维普、万方和知网等,外文数据库有Spring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南华大学与协同单位达成了“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共识。针对学生培养与科研前沿结合不够紧密和科研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充分利用各协同单位及参与单位的生源、师资、国际合作、实验条件和教学试点等优势,采用自主招生、学分互认和研究生导师轮转等协同方式,充分弥补南华大学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分隔的缺陷,让各协同单位最优秀的科学家参与教学,让最拔尖的学生在科研中成长,从而形成“寓教于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能力。

5校企联合基地建设,提升药学专业人才素质教育

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联合具有优质资源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大力促进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与科技、生产相结合[6]。实习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校企联合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企联合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7]。目前已与协同单位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恒生制药长沙研究院”及“恒生制药中药产业现代化基地”,紧密结合分子靶标新药研究的需要,重点加强了新药构效改造、规模化制备、质量控制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此外,南华大学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与湖南景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建立了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与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与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2个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与知名企业联合基地建设,逐步提高南华大学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紧密结合,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药学创新论文篇(2)

CHEN Haixia CHEN Zhongqi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for Modern Drug Delivery & High-Efficiency,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all-English curriculum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s, a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is put forward, which could change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pattern and prompt the reform of all-English teaching model.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changed,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ou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of students, and finally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s analyzing and solving abilities. Ultimately,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intern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 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discussion; Case-based practice

《天然药物导论》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成为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专业的重要策略。为提高药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我国药学教育也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全英文授课项目[3]。全英文授课项目是适应药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药学教育国际化的步伐[4],促进高校及学科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对《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实现培养国际化药学人才的目标。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课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英文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交互式”讨论和“案例式”实践的教学环节,为进一步课程创新改革进行初探。

1 既往本课程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延续之前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件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够,实践学习能力较薄弱,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我院该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已有两年,该模式虽然对于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且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锻炼较少,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教学改革过程阐述

现以“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中的“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为例,阐述其在《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中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之前,将下一阶段要讲授的天然产物根据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等特点划分不同主题。如根据结构特点划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等(表1),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教师公布主题;②学生分组并选定主题;③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并制作PPT;④不同小组讲解PPT并相互提问交流;⑤讲解效果评定及打分。教师公布主题后,课后为学生分组或学生自愿分组,每组3~4人,每组获得一个主题(此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同时由学生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资料汇总。在下次上课之前每位组员先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手段、结构鉴定及生理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知识(每位组员分配1~2项内容进行查询),然后将其整理成PPT并由组长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形成课件PPT。在任务分配、资料查询和PPT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并在PPT最后一页标明每位小组成员负责的部分。

在教师讲授黄酮类化合物主体内容之后(安排1~2节课时间),选定2~3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题的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PPT课件内容,全班同学根据内容提问讨论。根据讲解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语法的正确性、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PPT制作的规范性等指标评价每个小组的讲解效果,由学生交流讨论后打分(占30%),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后打分(70%)作为小组此次PPT讲解的最后成绩,小组内成员的成绩由各自负责的部分决定,组长和进行讲解的学生可适当额外加分,以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自荐组长或讲解员。每个学期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举办5~6次PPT讲解活动,每次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2.1 引入交互式讨论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交互式教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克萨于20世纪70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以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5],即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支持帮助学生学习的交互过程。张欣[5]和韩汶昕[6]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Datta等[7]在本科医学课程中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结果发现,接受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次数也有所增加。实践证明将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不足[6]。在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启发者和指导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重交互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现将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采用以下方法实现。

2.1.1 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主题导入”是一种教师利用“主题”的形式将学生“导”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8],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使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主题导入”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教师“导”的部分,又要考虑学生“入”的过程,因此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将更好地促进“交互式”讨论的进行。Cole等[9]研究发现,在医学教学中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增加,同时生生交互过程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根据天然产物的化合物类型及结构特点划分不同主题(表1),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主题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同一主题下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生物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小组成员课堂交流后,课后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后制作成PPT进行组间学习交流,最后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与学生再进行交流沟通,补充生生交互讨论结果的不足。

2.1.2 采用“PK式”教学方法 PK式学习模式属于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有效的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竞赛竞争,实现生生互动,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个人学习效率[10]。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入组间竞争机制,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PK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效果显著[10,11]。

将PK式教学方法引入《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中,结合天然药物课程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一些科研实例,让学生个体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交互讨论PK,为自己或本组的观点提供论据。在查阅资料准备论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天然药物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全英文授课的特点,令学生不得不思考一些新型的陈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此,采用PK方法,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交互、小组交互以及PK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的目的,同时此模式可以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及主动思考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2.1.3 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讨论方法 “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通过体验、发现、探索、协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12]。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重点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授课之后,可要求学生充分预习下次课程的课件内容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下次课程将会介绍黄酮类化合物,教师可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一下,有哪些植物体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提取方法以及主要生理活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在下次授课之前,由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及性质特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针对有问题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提问一些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不同章节内容时,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学生分组进行全英文讨论方式,对开放性问题回答积极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案例式”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B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近年来,案例式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实践教育,如临床检验[14]和法医毒理学[15]教学以及药学实践教学[16-17]的改革中,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案例式教学使得学生在研究案例过程中处于一种自己主导的、有压力的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18]。

为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导论的兴趣,笔者结合该专业及学生特点,提出并设计实践案例供学生学习讨论,现举例如下:

案例1:以青蒿素、紫杉醇等典型天然药物为实例,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该天然药物的来源、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研究、药物剂型与分析试验、临床研究等。并从整体药物研究历程的思路出发,将资料整理成PPT课件,为其他学生或小组进行讲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指导。

案例2:通过案例1相关设计锻炼之后,教师可提供一种新的资源,以“新药研发”为导向,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并提供从该新资源中研发特定生理活性药物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药物研发设计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全英文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2.3 考试方式改革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通过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通过考核[19]。此外由于全英文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考虑到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考试内容只是考察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较少,使得考核内容难免比较僵化和局限。以上成绩考核方面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过程性考核理念的加入和深化,而过程性考核可以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丰富考核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考核[20]。

本次课程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或闭卷考试辅以开卷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模式,在其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考核方式及实践能力考核,重点考核交互式教学效果及学生设计实践方案的能力,突出药学课程的特色,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2.3.1 增加阶段性考核 在一些章节结束之后,根据所讲的内容设计一些简短的选择、填空题(20~30题)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为可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调整提供依据。

2.3.2 加强过程***互讨论学习考核 由学生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后,根据化合物特征,自主设计课件PPT并进行讲解,针对课件讲解及回答问题情况,

由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将最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列入考核内容,从而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有院突?极性,避免出现总是依赖于最后卷面成绩的侥幸心理。

2.3.3 增加实践方案设计能力的考核 由教师给定一定范围的主题,通过交互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查阅文献,撰写相关英文综述论文;制定创新性试验计划,鼓励学生与老师、同学交互讨论,最后自主设计并实践实验方案,由教师评定成绩,计入总成绩,培养学生交互讨论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药学创新论文篇(3)

作者:宋煜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技能型实验、专业应用型实验以及综合创新型实验3个不同类型和层次,摸索适当的比例组合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基础技能型实验针对经典的基础技能型实验,引导学生认真地预习准备,深入掌握基本测试和操作技能,并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和动手操作,理解规范操作程序设定的意义和原因,而不是仅仅机械地记忆操作流程。在这部分实验内容中,着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实验室习惯,让他们可以熟练运用实践技能,为其他实验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基础技能型实验课程的考评体系,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1],教师应全程跟踪学生实验过程,而不是仅仅简单地根据事后的书面实验报告进行打分。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正确规范的操作过程演化出的结果才是可信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并及时予以引导讨论和解答,让学生真正理解操作规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自主地用规范要求自己的操作。

专业应用型实验“学以致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设计适当的专业应用型实验课程十分重要。教师应结合制药企业一线生产实际,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需要,选取适当的药剂制备和检验项目作为实验内容,并指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流程:从查阅分析相关资料、选择教材中合适的实验方法、讨论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验证,在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尝试回答问题,从而达到巩固实验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熟悉今后工作实际环境,培养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教学的大部分对象今后都将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课程设计中充分照顾他们的心理需要,能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片剂常见的片型有普通片与缓释片,采用辅料与质检项目有所不同,因而在实验中让学生用茶碱为模型药物选用合适的辅料制这两种片剂,并依据所学知识制订常规质检项目,学生在比较中对普通片与缓释片的相关知识及异同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与思考。对于专业应用型实验课程的考评规则,除了考查学生规范操作的实验室基本技能要求外,应着重考察实验全过程中学生***思考分析和查阅运用资料和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前两类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科研方向或专业热门方向,精心选取有充分扩展性和应用前景的课题,作为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教师在选择课题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自己正在深入研究或者曾经深入思考过的方向,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创新思考和学生共同砥砺,开展头脑风暴,充分调动和运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团队的合作和比较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自主选择课题路线和实验方案,在实际制备和检测过程中自行验证设计思路并做相应调整;鼓励学生使用前沿新技术、新剂型和新的制备工艺,在全开放式的环境下允许失败,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作多方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平等的讨论者,以及关键之处的推手,引导而不包办,让学生激活创新意识,完整地体验整个研究流程。综合创新型实验的考评体系,对最终实验报告不作过高要求,重在考核整个研究过程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每个阶段的讨论小结及方案设计,分析判断,调整进程,均应留下完整的书面记录,教师根据全过程的完整记录考察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鼓励学生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于有合理思考、实验和判断的试错过程也应打高分,而不是仅仅看是否得到完美的所需结果。通过以上改革,整合了学生的知识框架,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实现培养现代化的药剂学创新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药学创新论文篇(4)

一般来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都应该具备持续不断的组织学习能力、高超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等。创新所指向的对象必须是原创的,独特的,未被前人发现或提出的,要想创新就要不拘一格,不被现有的专业和门类所束缚,能够利用一切相关的现有知识去挖掘探索。旺盛的求知欲正是创新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无数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明创造的诞生无不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结果,而定位于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业更是如此。中医药本身还有很多理论和现象需要继续去探索、解释和更新,如何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这是中医文化创意人才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把中医药文化定位于创意产业,其目的是通过一种市场化的运作实现中医药及其文化元素的经济价值。仅凭专业的、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这些元素纳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遵循价值规律,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当今社会消费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使中医药文化体现出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摇篮,面对现代西方医学的挑战,必须寻找能够适应时展需要的中医药发展模式。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建具有前瞻性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中医药在新的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建立综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中医药创意人才的特点,中医院校现有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其要求。首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对于中医药这种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专业和学科应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改革教学手段,要重视实验课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实验课和实习课比重、改革实验课实验设计、增强实习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发挥院校现有各学科的优势,进行整合互补。在***策允许的前提下,创新专业和课程设计,根据创意人才培养要求,创设适合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交叉学科专业和课程,打通学生各学科之间,特别是医理与哲理、科学与文化、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壁垒;还应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创意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制定非量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成果评价机制,逐步改革以应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绩效评价机制。要从课堂讨论、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在学生成绩考核评定中,增加对课堂参与度、实验设计、新课题的开发等创新能力的考核。结合中医药文化的特性,探索更多的非量化指标衡量人才的标准。同时,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与教师考察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自身技能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融合人才培养的文化、市场多元导向,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新的方式高度融合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市场元素,相关人才的培养既要保持中医药文化的传统特色,又要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能够使文化导向和市场导向相融合,才能真正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的结合在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平台有着深厚的文化理论积淀,企业平台则有着资金和市场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靠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灵敏的市场反应,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市场价值,使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使文化与市场的融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不同院系之间在教学内容安排、专业设计和课程组合方面应加强联系,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应加强联系,帮助学生打通学科之间的隔阂。同时在师资培训上也应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力量配置要引进更多的创新型和交叉学科人才。中医药创意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宽,实现校内资源的整合,苦练内功之外,还要能够积极走出去,开放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与兄弟院校、***府、企业、公益机构、媒体加强联系,通过电视节目、媒体报道、公益活动、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和老师都能走出去,真正的参与社会互动,才能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活力和素材。

作者:陈小平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药学创新论文篇(5)

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1924一1994年)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集大成者之一,与另外三位科学哲学家一波普尔、库恩、阿卡托斯并称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四杰”。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是其理论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语言描述就是"Angthing Goes",即“怎么都行”。面对当前我国中医药教育出现的一系列弊端,结合多元主义方***这一主要理论观点,对于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手段改进中医药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1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核心内涵

非理性批判。多元主义方***实际上是费耶阿本德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流派的一种理性反思,故费耶阿本德也以理性者自称。尽管费耶阿本德批判理性思维,主张用非理性思维来对待科学,但其批判的整个过程又显然是理性的。而他对于理性的一元主义方***的批判,却是非理性的多元主义方***的最好体现。

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不存在统一的标准。费耶阿本德之前的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用普适的超越特定语境的定义、标准、理论来为世间万物奠定基础。至少在“维也纳学派”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为一切知识奠定统一标准,并给人生指示可靠的行为准则。费耶阿本德却认为只要有助于科学的发现,任何方法和尝试都是可以被应用的。因此,他说,“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任何单一的程序或单一的一组规则能够构成一切研究的基础并保证它是‘科学的’、可靠的。

文化需要存在差异性。费耶阿本德承认“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理由能使人们宁愿选择科学与西方理性主义,而不选择别的传统,事实上,很难设想类似的理由是什么……所有文化都有它们各自喜欢的‘客观’理由。对于文化的选择,人们应该有其自由,而不应该用各种理由来规制人们的权利。

教育应该倡导自由和宽容。费耶阿本德看来,个人的快乐和发展一直以来并最终将是可能的最高价值。这样的价值不是否定历史演化而成的现存价值观,而是排斥用现存或是立足于固定语境下的价值来批评否定另外语境下的价值观。自由社会下,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包括科学知识。所以不应当用权威的科学来教育人们,而这样使得人们丧失了本应该可以改变自己思想、行为等的机会。

2多元主义方***对中医药教育的借鉴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多元层次化的就医格局也日渐形成,而中医药成长发展的根基—中医药教育,尚未形成开放、自信、包容的思维框架。在全球多元化的进程中,中医药教育有必要突破传统的思维范式,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新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主义方***为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用非理性批判的眼光确立中医药发展的自信心。一个巨大的问题始终围绕着中医药教育整个过程,即中医是否科学。一直以来,中医药从业者和师生们被冠以“经验医学者”的角色。这不仅影响到了中医药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中医药受教者来说也产生一定的负担,主要表现在就业上遭受的“歧视”,因而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用费耶阿本德的批判理性一元主义的观点,可以从哲学理论的高度予以教师和学生一定的启迪。由于费耶阿本德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因此患有残疾的缘故,此后曾亲身体验到传统医学的魅力,费耶阿本德对此总结评论说,“对付一种特定的真实客体,通常有不止一种实践,而是有许多种实践。在医学中,人们有西方的科学方法(它产生于17世纪的科学向人体领域的可疑扩展),还有《内经》的医学和部落医学。这些实践要么产生机体的状况,要么能够说出这些状况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科学的”。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和非科学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张力和空间,这样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所以在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上,首要的任务是建立教师和学生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自信才是创新的基础。

提倡质疑的精神。教育的创新有渐进创新、结构创新和突破创新。通过医学的客观经验总结到对权威的质疑最后创造出新的理论,这一系列的过程涵盖了整个三种教育创新。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来看,尊师重教的理念纵向贯穿了整个民族教育,当然也包括中医药教育,而这又导致了中医药创新意识的发展显得非常缓慢。对先人及大家的盲目遵从,使得中医药的实践要求与理论无法很好的匹配。费耶阿本德认为既然科学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这个自由的社会中专家学者也应该没有特殊的话语权,“问题不是被专家们解决的(虽然他们的建议不会被忽视),而是被有关的人们按照他们所重视的思想,根据他们认为最适当的程序来解决的”。从这点来说,对权威的质疑会极大的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中医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有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等弟子。张元素在《内经》《中藏经》的脏腑辨证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弟子李东垣则发展了张元素的学说创立脾胃学说,自成“补土”一派;王好古则创“阴证论”;罗天益则着意阐发脾胃虚损病机外,对三焦辨治又有进一步的发挥,这一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质疑精神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最好途径。

中医药的发展要因时因地因人。医学的发展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两者和谐共生。创新的观点要用动态的眼光来捕捉,文化生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共生性,用“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医学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古代使用虎骨、野生羚羊角等野生中药材是合法的,但是在当今生态系统弱化的情况下,使用野生中药材显然不太现实,因而利用药物化学技术制造生物活性相同或相仿的药材便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再者一个例子,中医流派中有一个“火神派”,其核心理念是用附子、干姜等烈药“洞明阴阳之理”。火神派发端于川蜀,用药适应了当地人的体质,但是在江南或是其他地区,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和群众体质,疗效没有在川蜀地区显著,然而也不能由此断定火神派的理论错误。中医药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上,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差异性也正是培育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的方法。 中医药教育应该因才施教。疗效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医药的教育更应该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中医药教育走高质量的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已经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而中医药教育又是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自由社会中,人人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亦即有了平等的选择权。专家和权威的话语只能是作为参考,因此对学生进行因才施教,切实尊重学生的选择,正确引导学生的中医药价值观也是中医药教育的创新之处。

3差异化引导教学培育创新意识

哲学是一个认识工具,它能为人们认识和解决新问题提供智慧和方***的指导,同时哲学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思维导向。通过多元主义方***的理论支撑,对比中医药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实行差异化引导的教学模式对中医药教育整体改善将有促进作用。

中西医理论教学需要交叉整合。当前中医药院校面临的尴尬境况是中医不中,逐渐沦落为二流的西医院校,集中表现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接受西医理论课时明显多于中医理论课时。多元主义方***看来,用一种思维方式解决不了层出不穷的医学问题,那么多种医学思维的有效整合才能避免医学上的短板理论。常用药安宫牛黄丸中有一味清热解毒的君药—牛黄,古人所著的辨证用药理论基础《温病条辨》中用的都是天然牛黄,然而天然牛黄少之又少,不能满足现代市的需求,因此现代多采用了人工牛黄加以制造,而人工牛黄在效用上显然不能十分准确地匹配天然牛黄。那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就应当通过西方医学的还原论观点,对比总结用量一疗效之间的规律,找出符合现代特征的用药量。中医教育要回归其本质,并不是说要全盘中化,否定西医的优点。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设置课程,以中医药传统理论教学为主,西医理论教学为辅。中医药传统理论教学以古籍经典为主,西医理论教学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以此来体现中医药教育兼容并包的系统医学理念而又有差异化的策略。

公共课程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结合。规模化的教育有助于从数量上培养中医药技术人员,却无法很好地保证质量上的优质性。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又需要在发散后形成收敛性的思维意识。在发散过程中能提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质疑问题,总结规律后收敛成独特的技能和理论。公共课程的教学应该多注重灌输体现中医药价值导向的理论特别是中医药人文精神的培养,以集中授课的形式展开,奠定一定程度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形成发散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借鉴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以此形成批判教条主义一元方法的收敛性思维,契合多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的曲线知识结构。

药学创新论文篇(6)

1 征文及评奖

药学创新论文篇(7)

[关键词] 药物化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145-04

Studie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graduate students

YANG Xiaohong ZHOU Xiaoping SUN Wei WANG Guangshu LIU Yinyan

College of Pharmacy, Jilin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im to study and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graduate students. The curriculum of medicinal chemistry graduate students was improved in the teaching work. "One thinking", "Two skills" and "Six abilities" medicinal chemistry professional research talents training mode was built. This study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inal chemistry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Medicinal chemistry;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

当前,我国正处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人才竞争的胜负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而培养高等人才的重大使命,就落在教育的肩上。可以说,教育是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动力,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基石。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提高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1]。我国近代高等药学教育已有103年的发展历史[2]。21世纪以来,举办药学专业的学科背景已由传统的医学背景,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药学本科专业也以远高于我国高校扩招人数的平均增长率迅猛发展[3]。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药学专业高等教育高层次的主体,肩负着培养高层次药业人才的使命。而对新时期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培养目标,调整配套***策, 加快国际接轨步伐[4],构建符合高层次人才成长的体系,培养更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5]。

研究生创新教育就是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6]。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中的龙头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能否在新世纪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种种困难和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时期所受的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吉林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不断完善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本研究组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积极努力进行摸索和探讨,初步形成自己的培养模式。

1 修订和完善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封闭性,一直难与国际接轨,这与我国的研究生课程设计不合理有很大关系[7]。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了全面的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调整,已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与世界接轨培养出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之一,其中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很好途径。本专业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修订和完善了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去全国著名药学院校学习和考察的机会,对著名药学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也进行了调研,受益匪浅。回来后,对药物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加大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药学实验技术等课程,使研究生及时地了解药学实验仪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重新修订和完善本专业的课程计划,加大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我院以人才市场需求和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为基点,坚持***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办学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设计了适合我院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模式。

2 建立“一个思维”、“六个能力”药物化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院坚持加强创新能力和“六个基本能力”的培养,即:按照学校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突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不懈,开创“一个思维”、“两个技能”药物化学专业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一个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两个技能”——药学基本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培养;科研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六个能力”的培养模式。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讨,笔者感觉到规范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基本保障,也是发展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主要是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这类研究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8]。本研究组还借鉴我院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学成果,探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新模式[9-11]。由于近几年研究生的生源很复杂,既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往届生毕业生;既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也不相同,这些就导致生源的学术水平岑差不齐,实践能力差异很大,使我院不得不重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本研究组在对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科研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因人而异的培养模式,而且将摸索出的“六个能力”培养方式应用到药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训中,即计算机使用、文献检索、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数据归纳整理、论文写作六个综合科研能力。为了保证创新性能力培养的质量,我院还开设了许多相关的课程及讲座,致力于解决国内学生不注重的文献检索能力培养,无法跟上国外新的研究成果及发现,以及研究生普遍跨文化沟通能力弱,很难培养出国际化的学者的不足等问题。

2.1 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化和知识创新,利用文献信息是人们开展各种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文献检索是这种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而文献检索贯穿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更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3]。

为了配合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我院教授为新入学研究生开设了文献检索等讲座,并且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首先课堂上采取教授***文并茂地详细介绍药学文献检索的方法,然后邀请新入学的研究生参与课堂互动,研究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讲述自己在查找文献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为同学展示自己怎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药学文献检索,为其查找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参加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学生制订了国内外研究热点的课题,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最终完成国内外研究等综述性论文,并由导师出资,研究生为第一著者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提高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文献检索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2.2 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组在教学计划中还为研究生开设了“药物设计学”等课程,即开阔了研究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创新思维,也指导研究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我院在研究生设计实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培养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让他们***承担课题,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最终达到能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能力,使研究生毕业之后,在用人单位很快能够独挡一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3 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路线是否合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必须掌握过硬的实验技能,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院在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遵循李岩[14]论文中所说的紧紧抓住国家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置于同等重要位置,整合并合理配置药学院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药学院实习就业基地较多的综合优势和学科特色,使药学类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我院在实验设备及条件上,给研究生创造机会,充分利用我院实验教学中心是“十二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在完成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为研究生开放。充分利用这些仪器设备,为研究生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发挥了作用,受到了研究生的欢迎。本研究组从本科生开始在药物化学实验课中就提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15-16],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中。在实践中,同样也严格要求研究生必须按照正规的操作进行实验,规范操作规程,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总结实验结果的良好习惯,并把这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到用人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2.4 数据归纳整理能力(波谱解析能力)的培养

无论实验做得成功与否,研究生都应该掌握对实验数据归纳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院为研究生开设了“波谱解析”等课程,这门课程在药学专业本科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我院在研究生阶段以实践为主。这门课程也是学生平时最不喜欢学的课程,但是科学研究应是严谨的,例如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必须通过光谱数据推测证明是否正确。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另外,这项能力的培养,我院也紧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多训练、多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解谱和鉴定化合物的能力。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我院还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改革,提倡创新性教学在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17],为学生创造练习解谱的机会,并在期末考试中,要求研究生自己上讲台举例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教授根据解析结果和研究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程度,以及研究生的现场表现给出成绩。这种培养及考试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波谱解析的积极性,改革了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波谱解析能力大大地提高,受到导师的好评。

2.5 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科技论文写作是培养研究生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18]。论文写作能力决定研究生能否快速准确地将成果表达出来、发表出去,因为一个好的实验结果,必须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之后,才能被社会认可,所以论文的质量是实验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科研成果水平的大事,所以必须重视。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入学就由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学生讲述药学科技论文写作等内容,并且与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使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对毕业论文的撰写、科研项目的申报、结题总结、论文写作与发表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6 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大学时代已学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但是药学研究中还涉及许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所以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例如,化学结构式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我院也是在学生一入学,有高年级讲师进行培训,要求学生一周之后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

3 创新思维的培养

基本功的训练完全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基本功过硬的学生,才能尽早的出创新性研究成果,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院还经常利用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之际,尽量安排外国专家学者和药学专业研究生座谈,使学生直接与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对话,及时了解国际药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尽快与国际接轨,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对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非常有益。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的培养模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也收到了较好效果,研究生反馈意见也好。总之,推进教学改革、创建有利于研究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我院成立时间不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后将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培养药物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战***.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5.

[2] 毛正强,王翊.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1):36-37.

[3] 王欣然,姚文兵,樊陈琳.我国药学本科专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38-40.

[4] 郭锐.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高教探索,2013,5:113-117.

[5] 甄良,康君,英爽.构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6] 刘静欣,姚文锐,王知彩.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 108-109.

[7] 张新厂,钟珊珊,管兆勇.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1,3:74-75.

[8] 王青霞,赵会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6-139.

[9] 丁志英,杨晓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模式[M].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2

[10] 丁志英,杨晓虹,周余来.基于问题的研究生药动学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45-147.

[11] 管清香,杨晓虹.成人药剂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53-154.

[12] 姚忠平,孙丽,宋英,等.浅谈研究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139-141.

[13] 王庆国,牛成群.文献检索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27(3):116-119.

[14] 赵岩.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123-125.

[15] 杨晓虹,刘银燕,周小平,等.自主设计性实验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M].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

[16] 周小平,张沐新,杨晓虹,等.“设计性”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J].吉林粮食专科学校学报,2003,18(3):23-25.

药学创新论文篇(8)

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

2.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

2.2汇通中西

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2.3旁搜博览

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

2.4慎思明辨

药学创新论文篇(9)

自人类发现和发明用火以来,严重烧伤就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灾难。烧伤,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其破坏程度相当严重,它破坏了患者整体内外的恒定,引起极大的内在应激效应,产生物理变化、化学反应,对人体造成极大的破坏。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且死亡率高。

自1985年起,关东恩与中医药结缘,师承传统医学,用中医药文化思想理论热爱生活和学习各种技术,成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综合性人才。

暴露干燥疗法是以医疗技术恢复烧伤患者原貌的终点作为消灭烧伤的起点,瞬间地起到创造性的高速、高效、无害铲除烧伤破坏力,免除了烧伤对患者内部环境五脏六腑的外在影响。关东恩主张对极重和特大面积的烧伤患者,使用暴露干燥疗法根治烧伤的医疗技术,使用特效药物瞬间铲除烧伤破坏力,瞬间封闭住所有烧伤创面,铲除烧伤伤疡存在的条件和基础。采取针对性地选方配伍,激发、激活患者免***修复潜在的能力,提高药力形成的效果,防止发生脱水、休克、感染、伤疡,并进一步发展到创面脓毒症、血液败血症、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等危险境地,经过一涂一撒一抹进行烧伤伤害***。

中医讲究中庸和平,通过理论、技术、扶持、扶助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以保护人体健康为最高目标。暴露干燥疗法根治烧伤,相较于西医手术***,更加安全。同时中医药物毒副作用小,强力药物药力作用于外而提毒不让入血,不让入内脏,不动手术即可解除烧伤对皮肤的破坏和对生命的威胁。

药学创新论文篇(10)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2006年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为540万,是1998年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倍,入学率约达到22%,为我国由人口负担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大幅增长,而且质也相应有所提高。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质量再次成为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高等学校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教育质量问题,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人手。教育理念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关系到我国民族医学的继承与发扬。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医药与人文相融

当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与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人文领域发生碰撞时,时代对医学从业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医学教育的发展不得不借助人文科学。20世纪70年代末,恩格尔教授提出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也体现了医学在纯技术探索之外的人文回归。

中医药学作为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中医药学有着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充分吸纳了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的科学思想,尤其与中国古代哲学一阴阳五行学说更是融为一体。我国古代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也是密切结合的。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影响下,古代中医药学者大都是秀才儒医,有着深厚的人文积累。并且,人文素养越高,中医药学的成就也就越大。有句俗语是“秀才学医,如笼中抓鸡”,充分说明中医药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得益彰的。

遗憾的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科技人才的严重匾乏,导致我国对理工科学发展的倾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句口头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高校开始注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还远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中医药学这门以人文精神为根基的学科,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抓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开好‘中国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哲学》、《易经选讲》等人文教育课程,而且要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科学讲座,营造良好的人文学术氛围。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理解力。

2理论与实践俱重

中医药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医学,她不同于实验医学的西医。西医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实验室定性、定量研究,而中医药学的理论则来自于临床实践。中医药学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两千多年间历代中医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医药学己经构成了自身独有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中医药学的特性决定了实践在中医药学习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是强调临床实践学习中医药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医药学临床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徒就是一边学理论一边临床实践,这种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造就了不少名医大家。古代官立学校医学生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会被定期安排到太学、律学、武学甚至兵营进行临床实践。药学生在学习药学理论的同时,还在“京师置药园一所,择良田三顷,取庶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园师”,同样是为了强化临床实践。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师承教育,非常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的是中医药经典著作与临床典型病例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理论源于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经验的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方可以不变应万变。古代中医药教育对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视。官立学校在对医学生传授知识时,由资深教师在国子监或太医院讲解经典著作。目前,我国的医学生在上大学前,受到数、理、化的影响较大,其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以人文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因此中医药学教学更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临床案例的讲解来增强医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

中医药学的自身规律决定了她的教学模式,有别于西医那种“课间见习神集中见习一毕业实习”式的教学模式。中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才能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大家打下良好基础。

3继承与创新并举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医药学为我国人民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系统的理论应该原汁原味的加以继承。当然,在继承的基础上,也需要不断创新。继承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历史。《伤寒论》就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的,而“温病学”又是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在中医药教学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促进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关,键。

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与基础。中医药学的继承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继承:一是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学术思想的继承,二是对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落实到我们高等中医药教育中来,前者就是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后者就是实施师承教育。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药经典著作理论深奥,中医经典著作的讲解和临床经验的传授,单靠大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而师承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因此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也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举办系列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老师的科学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药学创新论文篇(11)

一、中医药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坚持“双思维并重”原则,即指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培养并重的原则[3]。传统的中医药实验教学理念是以辅佐中医药理论知识为主,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中医药专业创新性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医药学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中医药学实验是培养现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故需切实提升全体师生对中医药实验教学的主创性。根据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科学设计实验课程体系;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结构调整实验课程培养目标;合理构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中医学与中药学及药学相统一,品德、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强化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理念的落实与实施;致力于中医药教学模式和体系的不断优化,积极培养现代中医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深化中医药实验教学改革。

二、中医药实验考核新体系

中医药实验课程考核是评价中医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其不仅是衡量中医药老师们实验教学水平、判断中医药实验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环节,亦是调动中医药大学生积极性和展现自我的主要手段[4-5]。传统的中医药实验考核方式多以中医药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忽略了对中医药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那么,中医药实验新的考核方式应重点对中医药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评,而不单看实验结果[6]。为适应中医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建立多元化的中医药实验考核新体系,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综合效果的评价。我们考虑到中医药院校实验课程的特殊性,中医药学生的实验考核应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并增加对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评价[7],把实验成绩分成平时成绩(70%)和末考成绩(30%)两部分。

1.平时成绩。中医药院校学生实验的平时成绩(70%)包括中医药学生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小组自评与互评及实验动手操作考试三个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中医药实验预习报告(5%)能够反映中医药大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预习和基本掌握情况。中医药专业实验报告(10%)能正面地反映中医药大学生的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是否深刻有理,侧面地反映出中医药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情况。因此,对于中医药实验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考核应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之上,还应有中医药专业实验小组自评与互评(15%),其是中医药学生每个实验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是中医药实验具体操作情况和学生自我展现的真实反映。中医药专业实验操作考试(40%)是对中医药学生所掌握的实验操作知识的综合考评,应采取“一对一”的考试形式,由中医药学生随机抽取实验考试题并***完成一项实验操作,教师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实验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2.末考成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实验末考成绩(30%)主要包括中医药实验知识的理论考试(15%)和开放性实验设计(15%)两部分。正如理论课重视实验操作一样,中医药实验课程也应重视中医药实验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每学期的期末给中医药学生安排一次以中医药实验理论和操作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考试,有利于中医药学生加深对其所学专业实验知识的理解和相应操作技能的掌握。开放性实验设计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中医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查阅文献资料,合理地进行实验设计并成功地开展试验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三、实践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药学创新论文大全

学习

信息医学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医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信息技术论文发表,信息医学论文范文。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论文通过与***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

学习

细胞增殖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细胞增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论文10篇,细胞增殖总结笔记。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

学习

述廉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述廉大全,内容包括述责述廉经典模板100例,述责述廉的范围。二是紧扣***性修养学。主动适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过***组织生活,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查、自我剖析,不妄议中央大***方针,***治上不说糊涂话

学习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成本会计课程心得体会范文,成本会计年度总结ppt。3)验收阶段。学生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结果演示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体表现、书面总结报告、设计结果演示

学习

本科医学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医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论文发表期刊,医学毕业论文十篇。1.2学生成绩评定观念落后,反馈功能缺失,难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任何一种评价都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评价理念为出发点,以提供真是

学习

纪检工作汇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纪检工作汇报10篇,内容包括支部纪检工作汇报,纪检工作汇报有哪些主要内容。强化制度约束,进一步规范干部队伍。一是建立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廉***纪律谈话制度和纪检监察干部定期约谈制度。纪委领导与科室、派驻机构人员,派驻机

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内容包括四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四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大全。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班上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

学习

医学影像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影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影像技术论文10篇,医学影像技术副高论文。1.2研究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随机以10名为一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BL实验教学;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教

学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大全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大全,内容包括小班社会教案你是我的好朋友,手拉手笑嘻嘻的小班社会教案。案例二:已经是期末备考的最后阶段,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结果下午第一节五个男生还在操场上打篮球。经班主任调查了解,原来是课任教师外出

学习

合作意向书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合作意向书大全,内容包括合作意向书模板精选10篇,银行合作意向书11篇。3.本意向书________个月内,甲方负责为乙方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估。甲乙双方根据评估确定店面最终成立与否,甲方负责三日内通知乙方。4.签定本意向书后,乙方派__

学习

三定方案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三定方案大全,内容包括三定方案汇编,三定方案如何修改。(一)***办工作职责1、认真贯彻落实***和国家路线、方针、***策、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组织的指示,落实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负责承办和处理***务各项工作。2、负责

学习

基建调查报告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基建调查报告10篇,内容包括基建工作调研报告,基建办调研报告完整范文。(二)基本估价。调研组针对永安、新建等14个乡镇***,36个村***总支,4个社区***总支,13个机关***支部,5个企业***支部进行了调研,共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调查问卷20

学习

实习护士门诊自我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护士门诊自我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实习护士科室自我总结通用六篇,护士实习个人总结1000字左右。(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

学习

油田调查报告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油田调查报告10篇,内容包括油田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油田工作调研报告最佳范文。多年来,大港油田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作用。但在前几年的一项***员状况调查中,他们

学习

述廉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述廉大全,内容包括述责述廉经典模板100例,述责述廉的范围。二是紧扣***性修养学。主动适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过***组织生活,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查、自我剖析,不妄议中央大***方针,***治上不说糊涂话

学习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成本会计课程心得体会范文,成本会计年度总结ppt。3)验收阶段。学生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结果演示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体表现、书面总结报告、设计结果演示

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内容包括四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四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大全。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班上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

学习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大全,内容包括兰亭集序的作者及朝代,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呢。园子内有一荷塘,秋天的荷塘只剩些残枝败叶,水不深,有小鱼游动,阳光一照却是另一番情趣。园子深处有一个碑林,最引人注目的大约便是乾隆与康熙二帝的祖孙

学习

年终考核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年终考核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公务员年终考核个人总结,年终考核总结归纳整理。三、采取全局量化评分为主的方式,充分体现“三公”原则我局年终考核工作全面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同志

学习

首付合同大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首付合同大全,内容包括首付款合同范本,首付合同和购房合同。

学习

手机消费调查报告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手机消费调查报告大全,内容包括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调查报告分析,手机消费的调查报告范文。本次调查共采集样本245205个,有效样本243260个,问卷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包括国家公务员、在校学生、公司员工、个体劳动者等各行各

学习

医药学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药论文范文大全,医药学论文模板。1.2中医与西医结合,中药多效性与双向调节作用(1)中药药理学信息量大是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中药药理学涉及的基础理论多,必须坚持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