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大全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1)

为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得知识,平时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式获取知识的模式。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不同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应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借鉴校内外其他专业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式,并结合本校“光电通信”专业现有的教学体系结构,将本专业的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展开阶段和验收阶段[2]。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1所示。

1)准备阶段。指导教师以加深基础知识、增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提高创新研究能力为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设计题目,尽量做到以下几点: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突出本专业课程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所覆盖的知识面尽可能广;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设计内容中学生还未学到的理论,安排理论辅导课,学生根据大纲提供的课程设计选题范围,并结合个人爱好及特长确定题目,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工作量,需限制每个题目的选择人数。题目选定之后,组织小组内讨论,明确个人分工。

2)展开阶段。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组内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选定的题目进行分析、设计,完成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提出设计方案,给出总体原理框***;对所选方案进行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讨论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在此环节,教师进行启发与引导,只讲解难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并在中期检查每组设计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原理错误及设计缺陷,对于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修改。

3)验收阶段。学生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结果演示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体表现、书面总结报告、设计结果演示及答辩情况评定最后的成绩。其中,答辩是课程设计的深入,在较短的十几分钟内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正确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而言,准备答辩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答辩在课程设计的验收阶段必不可少。***1专业课程设计的三个阶段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教学,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融会其中,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启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课程设计的实践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2)

《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为培养既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其课程内容是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知识内容,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系统模块的操作方法,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要学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岗位核算技能。《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继《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财经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集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将企业业务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程序,以生成会计信息的现代会计技术方法。本课程是在第五学期开设的。

三、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对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过程分析基础上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能力和要求,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进行检测和评价。工作任务项目设计以会计核算流程为线索来进行。

四、设计方案

(一)工作过程分析

通过对不同企业进行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帐套管理、总账处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数据处理、期末对账、结账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帐套管理工作又包括创建帐套、数据处理用户信息管理等;总账工作包括对企业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涉及的凭证的录入、修改、审核、记账,还有查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包括固定资产原始卡片录入、固定资产数据变动的处理、折旧的计提等;薪资数据处理工作包括工资项目的设置、数据的录入、公式的编辑及工资的分摊与凭证生成;期末数据处理包括各个系统中转帐凭证的生成、期末对账与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包括对资产负债和利润表的设置与输出等。本次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出发,以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为线进行每个教学单元设计,基本涵盖会计信息系统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全过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该课程采用的财务软件是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用友公司开发的erp-U8.V72软件,选用的背景公司是“光明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对这个公司发生的日常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整理,并结合课本上的章节,获得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当作课堂上的学习单元。一共归纳总结了6个学习单元和22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之间呈现递进式的结构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传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被重新梳理,各知识点的处理如表1所示。

将整本教材的内容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归纳为这六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下面又设置具体学习任务,这些任务覆盖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原来课本教材上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出了更加具体细化的要求。企业的每一个实际业务工作过程都完整的融合在这六个学习单元中,学生在掌握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考核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经过课改以后,考核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评价学习成绩好坏的方式比较单一,只是看中期末考试成绩。改变传统的用期末考试一个指标为主要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在最终成绩评定是要考虑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课堂表现、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协调度等因素。降低纯理论的考分比例,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评价主要以平时评价与考核为主(60%),期末为辅(40%)。平时成绩的考核根据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中的表现,逐一进行评价,以能否完成任务及完成情况的质量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项目完成质量、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团队协作能力。期末考试的成绩是以上机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考试资料以某一个企业的实际业务为背景,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总账业务处理学习性任务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3)

中***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45-02

一、引言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是与该课程配套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熟悉设计方案的分析论证、结构设计、设计规范以及机械制***等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怎样搞好课程设计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深入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课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选题工作:课程设计指导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选题,指导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应明确培养的目标。题目要能综合应用专业课知识,通过对生产流程中上游工艺要求的分析,来论证过程设备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设备整体结构的型式、并进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强度设计计算,查阅相关规范和标准并编写相应的设计说明书等,掌握过程设备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等的一般设计规律,为下一年度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其次,题目的深度和工作量应当适中,既要保证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要顾及到学生目前的设计水平和进度,以确保学生能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所给的设计任务。

2.及早布置设计任务:虽然是在理论课程授课之后进行课程设计,但是有关课程设计的要求完全可以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穿插讲授,并同时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进而改变以前先课堂教学,再布置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两周内集中设计的教学秩序。以往教学秩序导致学生最终不能按时完成,或虽按时完成,却不能保证设计质量。为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应该及早让学生清楚设计的任务。

三、设计过程严把质量关

1.课程设计资料管理:以往采用电子文档形式提交计算书和***纸,虽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管理和文档保存。但往届学生的设计资料文档一旦流入下届学生手中,就会变成进行课程设计的模板。一部分学生将模板的设计计算书和***纸中的相关数据直接修改成自己的设计数据,根本不关心设备结构设计方法、所用计算公式的含义、相关规范的选用和化工制***的规范表达等设计的基本程序。故课程设计资料不能电子化,成为桎梏学生思想的枷锁。设计之初就应该明确计算书必须手算完成,***纸只能采用手绘,而不允许采用专业软件。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分组设计不同的题目,每5人分成一个小组,并指定小组长。每组的过程设备的尺寸和材料各不相同,但总体方案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小组成员可在一块查找与设计有关的书籍、资料,碰到问题互相讨论、学习,先在小组里解决掉一部分设计疑问。剩余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总结出来,教师再予以指导,加强了指导的针对性。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全过程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应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中心。引导学生清楚设计步骤,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只止步于让学生“学会”,而是应引导学生“会学”;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形象地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改变以往教师全盘托出、学生依葫芦画瓢的传统方法。

4.重视课程设计总结与提高:课程设计后期,组织学生开一个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让每个小组说出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收获与体会,设计中需进一步完善之处,各组之间相互探讨,教师作适当的点评。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设计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工程设计的方法更加清晰。

四、设计时间合理安排

原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的两周进行,此时其他专业课程也即将结课,学生既要进行高强度的课程设计,又要分心复习其他课程的考试。急于完成设计任务,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等。考虑到同其他课程在时间上的协调,我们将这门课程设计安排到第六学期所有课程考试结束后的两周时间。

五、完善课程设计考核方法

以前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设计期间的表现,计算书和***纸的完成情况,答辩时对重要知识点等的掌握程度,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方面,个别同学抄袭、甚至拷贝同组的计算书和***纸,并经重新整理后,版面比原创者编写的更规整;另一方面,只有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某位学生是积极设计还是应付差事,教师难以精确把握。会得出一些不公正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故我们在考核中采用了以下评定方式。

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先自我检查设计计算书和***纸,总结归纳存在的错误和不理解的问题,形成“自评”;之后随机分配合作同学,给对方的设计进行审查,最后给出评阅意见,形成“互评”。根据上述自评和互评情况,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检查学生的设计,找出设计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形成“讲评”。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引导”和“相互引导”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教师讲评总结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充分了解了当前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为公正的评定设计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2.将自评、互评作为成绩评定依据:评定最终成绩时,除依据平时表现、计算书、***纸和答辩情况外,还应将自评、互评情况也作为评分的一部分依据。指导教师给出自评、互评的评分规则,学生根据所给的评分规则进行自评、互评,得出具体的评分结果;教师根据评分结果给参加互评的同学加分或减分。自评时抄袭他人不知其所以然,互评时根据评分人查出问题的多少,给自评同学减分,给评分同学加分;反之,评分人无能力查错,则给评分同学减分。

六、结语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实际能力。要想搞好课程设计,必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做好设计前期安排、设计中期的质量进度控制和设计后期的考核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质量,达到最终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佳,涂桥安,华洁.《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2002,(6):36-37.

[2]潘艳秋,匡国柱,喻建良,等.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2):101-102,110.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4)

成本会计作为髙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核心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它以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体现基于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成本会计课程应定位于“能力+知识+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能编制和阅读成本报表,具有简单分析成本报表、参与成本管理能力;掌握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知识;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意识、具有胜任成本计算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和廉洁奉公、不贪不占的品质。

实现髙职成本会计教学“能力+知识+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应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操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成本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突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课程特点,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偏多、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较强,涉及的专业课程多,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追求开设门类的全面性。以某些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会计课就有企业财务会计(上下)、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还有会计电算化实务等多门主干课程;在专业课总课时计划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课程门类多,课时分散,专业核心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如在成本会计课时设置上,大部分公办院校计划72学时,一些民办院校54学时,均为一学期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分配基本上是理论、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各半,以期达到髙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实践教学占50%以上的指标要求。然而,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该课程72计划课时用于讲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尚可,教师授课时涉及实训实践内容若引导学生课堂操作,动手练习,课时就显不足,54计划学时授课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各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大都定为考试课,虽然总课时偏少,教师还要为学生备考留出时间,学期中又因节假日耽误不予补课,课时更是紧张;教师授课只能先设法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简单的实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课堂上真正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践观摩教学课时几乎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无法保证。从而造成教学偏理论、轻实践,专业会计实践意识不强、特色不明显,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教材内容偏理论知识型,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目前,高职成本会计教材的选取,基本上是优先选择高职高专教育精品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上虽能清晰地体现制造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过程,体现“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理论阐述清楚,业务核算举例多,账务处理操作规范;但教材内容仍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学习,一些教材每个教学项目之后虽然设计了技能和岗位训练,各院校教师也编写同步练习教辅材料,但基本上是以费用的横向分配、纵向分配、成本计算为主,缺少来自生产企业实际的案例和成本核算实务性的账证资料,***编写的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教材书市上少有,一套系统、实用的髙质量的与理论教学配套使用的模拟实训实践教材更是匮乏。

(三)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改制后普遍存在师资不够,学历层次不高,梯队结构不合理,学科型教师比重大的现象;一些民办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大量聘请校外兼职教师;院校普遍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技能型的专业教师;在招聘专业人才补充教师队伍时,又把用人标准提高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普遍重视高学历。这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招聘的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从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着教会计的没做过会计工作,讲成本核算的没做过具体成本会计工作等等,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或虽有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一些专业师资不够的院校,只要能请到教师,甚至不论是否讲过相关课程,只要有人讲就行,而不顾质量;一些院校意识到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从企业、厂矿也聘请兼职教师,但讲非所干现象存在,讲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却是干其他行业的会计,其实质仍是补充数量不足而巳,这种师资结构状况是目前髙职院校实践实训教学的缺憾,是职业技能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四)对实践性教学缺乏有效的督导和质量评价

为了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多数高职院校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角度,建立了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调整教学管理机构,专门设置了实践实训教学机构,主抓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从教学管理机构上“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制定。但是,从教学管理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日常的管理仍然注重的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采用学生、同行、督导,教学管理机构听课打分方法,由教学管理机构汇总,对每位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评价;期末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考核,仍采取笔试形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成本会计考核为例分析,多数学校对其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只是在期末试卷中,做几道计算题,考考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已。日常教学中,多班级多教师同课程实践技能操作训练做与不做一个样,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指导。考核上又不能针对实践教学方案的要求考核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实践教学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有效的督导和对实践教学质量评定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成本会计实践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学时,确保实践教学课程的主体地位

前已述及某些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多开设专业课,使得核心专业课程学时偏少,实践教学无法保障。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太多,对各科只能泛泛了解,特别重要的核心的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因课时分配偏少,学习深度、精度不够,了解的专业知识面虽广,但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却似是而非,真可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专业学习情况令人担忧。

按照突出理论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教学针对性原则,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课设置上,不应面面俱到,应精简课程设置,强化重点核心课程教学,增加财务会计(上)、成本会计课时量至108学时,开设纳税会计实务课程,保证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取消不适合高职院校开设的财务会计(下),对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可取消或将其课时调整为36学时设置为选修课。这样的课程调整,使学生可以抓住专业核心、集中精力、系统而又深度的学好学精,真正融会贯通,从而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借助扎实的核心课功底,选修或自修其他专业会计课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实训教材建设,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观摩教学基地

实践实训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高职院校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在编排上较好地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形式上新颖,但教学内容和计算举例基本上沿用传统成本会计教材的做法,无实质性突破,虽然可以满足理论教学和成本计算练习的需要,但教材缺乏来自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实务性的实例,加之缺乏一线生产企业观摩教学基地,实践实训教学效果欠佳。因此,高职院校在教材选取上应注重实践性教学考虑,在书市缺乏实践实训教材的情况下,最好采取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由主讲教师和一线生产企业财务总监、成本核算人员组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编写组,结合主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企业,搜集各类生产企业典型案例,采用较真实的证账资料编写实践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如面粉生产企业在等级产品成本计算中,采用了理论上讲的分类法计算原理,但并不按教材方法套算’而是本着简化计算,节约核算成本的考虑,以不同等级面粉出粉率高低的实际情况计算成本,成本计算结果切合实际,且计算简便易行,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等等。这些来自企业实践中的案例,正是实践教程应汲取的。只有吸纳这些一线核算人员加入实践教材编写组,实践教学才有可能“再现”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

吸纳生产企业财务总监或成本会计人员加入教材编写组,也就为解决校方缺乏一线生产企业的观摩教学基地奠定了基础。学校可以和这些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践。例如,产品成本计算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广泛运用于钢铁、纺织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这种方法程序复杂,学生学习时总是感到难度较大。通过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书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也可以采取安排一些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实践中提髙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然后让已实习学生做好传帮带工作。课堂训练可在教师讲授成本计算方法程序的基础上,利用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多次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以期到达成本会计实践实训的教学效果。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髙职成本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教学团队组建上,应重视吸纳社会同行专家、企业财务总监、成本会计主管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形成主要实践实训内容由具有髙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要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在企业一线进行从业经历锻炼的工作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不定期下企业进行学科调研,让教师带着实训教材及案例编写等任务到企业第一线实践,搜集一手资料,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及时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兼教师队伍互补,动态调节、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这样既可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合理的结构,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外基地建立难的问题,还可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四)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打破一张试卷见高低的传统考试模式,采用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考核的评价办法,规范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中计算公式多、计算方法多,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该课程考核应以考核知识应用、计算技能、核算能力水平为主,注重形成性考核,多设实践环节考核,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可将成本理论考试与实务操作考核分开进行。成本理论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形式在期末进行,侧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实务操作考核可分阶段采用开卷考核形式,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实践实训教学,即考核学生对这部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可在课堂进行,采用实务中的凭证、账簿和成本计算单,注重成本会计形成性资料考核。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笔试、实践实训考核三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包括:分项实训作业25%、综合实训作业25%、出勤30%、课堂提问20%四部分,占该科总成绩的20%,采用任课教师平时登记制度;笔试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占总成绩的40%;实践实训阶段性考核成绩结合单元划分,#用百分制考核并实行登记制度,占总成绩的40%,三部分成绩期末汇总得出该科目考核总成绩。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5)

二、设计过程严把质量关

1.课程设计资料管理:以往采用电子文档形式提交计算书和***纸,虽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管理和文档保存。但往届学生的设计资料文档一旦流入下届学生手中,就会变成进行课程设计的模板。一部分学生将模板的设计计算书和***纸中的相关数据直接修改成自己的设计数据,根本不关心设备结构设计方法、所用计算公式的含义、相关规范的选用和化工制***的规范表达等设计的基本程序。故课程设计资料不能电子化成为栓桔学生思想的枷锁。设计之初就应该明确计算书必须手算完成,***纸只能采用手绘而不允许采用专业软件。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分组设计不同的题目,每5人分成一个小组并指定小组长。每组的过程设备的尺寸和材料各不相同但总体方案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小组成员可在一块查找与设计有关的书籍、资料,碰到问题互相讨论、学习,先在小组里解决掉一部分设计疑问。剩余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总结出来,教师再予以指导,加强了指导的针对性。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全过程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应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中心。引导学生清楚设计步骤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只止步于让学生“学会”而是应引导学生“会学”;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形象地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改变以往教师全盘托出、学生依葫芦画瓢的传统方法。

4.重视课程设计总结与提高:课程设计后期组织学生开一个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让每个小组说出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收获与体会设计中需进一步完善之处各组之间相互探讨教师作适当的点评。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设计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工程设计的方法更加清晰。

三、设计时间合理安排

原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的两周进行,此时其他专业课程也即将结课学生既要进行高强度的课程设计又要分心复习其他课程的考试。急于完成设计任务段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等。考虑到同其他课程在时间上的协调,我们将这门课程设计安排到第六学期所有课程考试结束后的两周时间。

四、完善课程设计考核方法

以前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设计期间的表现,计算书和***纸的完成情况答辩时对重要知识点等的掌握程度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病厂方面冷别同学抄袭、甚至拷贝同组的计算书和***纸并经重新整理后版面比原创者编写的更规整;另一方面,只有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某位学生是积极设计还是应付差事教师难以精确把握。会得出一些不公正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故我们在考核中采用了以下评定方式。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6)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当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计算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 aD机械制***、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文献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当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7)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 计算 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 ad机械制***、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 文献 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 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8)

如何将这门枯燥、乏味、抽象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并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学习了天津大学刘习***老师主讲的机械振动精品课程,受益匪浅。笔者尝试利用此次学***验和近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采取措施将这门课和现代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探讨

提高学生对这门涉及数学、物理比较多的课程的学习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1)课程案例与应用等内容尽量与学生的专业贴近,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有明确认识,以使本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课程开始,给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作《机械振动在汽车性能开发上的应用——NVH》专题报告,讲解本门课程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上课时尽量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汽车的相关部分(如汽车悬架、发动机悬置、排气管布置等)进行讲解;将压路机、振动式摊铺机等与重型车辆有关的案例引入课程案例中。

2)注重重点内容讲解,弱化不重要的数学计算过程讲解,以减少数学计算在课堂的占用时间,弱化课程的枯燥乏味性。如在对各种振动系统(如位移干扰引起的受迫振动)进行讲解时,对物理模型的简化、运动学微分方程的建立过程和方法、求解结果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详细讲解,而对数学模型的求解过程只讲求解思路和求解过程中的注意点。

3)制作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以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该课程之前课时较长,采用板书形式授课,注重求解过程和演算思路。近年来的情况是:由于课时缩短,板书上课时速度较快,这更加剧了课程的枯燥性。此次通过培训发现:采用含有大量的实物***片、实体模型、讲解视频和利用软件求得的阵型动画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可使本课程更加生动、形象和容易理解,同时可以加快授课进度,节约课时。

4)加入合适的实验课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2]。该门课程以前采用理论授课方式,没有实验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此次通过培训发现:实验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计划在该门课程中引入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龙洗、编钟等实验课,使学生能够直观、趣味地学习课程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来分析、求解和解释本课程的问题,赋予课程时代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兴趣[1]。学生普遍觉得本课程内容传统、陈旧,有学习抵触情绪;在本门课程中引入现代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上机实验课教会学生用ANSYS软件求解车架的模态、主频率和主阵型,进而讨论发动机转速、车架模态、汽车悬架在车辆设计时的相互关系;在多自由度系统求解上,通过上机课教会学生用MATLAB软件求解列出的动力学方程,用ADAMS软件求解问题,并对比二者的结果。

2 基于该门课程的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是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3-4],故该门课程也需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设备或结构在工作时的振动与噪声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该课程正是讨论和总结这些本质规律,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能够提高设计质量,并能提高学生对系统的总体分析能力。本课程内容还是ANSYS、ADAMS等现在主流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的理论依据,学生掌握这门课后,就会对这些辅助软件及其对应的现代设计方法有深刻的认识,这便于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通过前面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2.1 具有课程特色的分组大作业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9)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38-01

1 课程概况

西南科技大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选用的主教材是全国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统编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该教材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其内容从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环境布局,功能关系特性,建筑造型艺术,技术经济问题,空间综合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讲解和阐述。

2 教学改革

注意了以教学为主,重点突出,结合实际,体现了先进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以系统论思维为思想先导,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重构。

2.1 对建筑的本体构成进行概括和抽象

将提出的若干要素通过不同的形式集合成各种模块,每个模块都要突出对要素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强调各个模块之间循序渐进的层次关系。学生在系统的从“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系列模块训练中,逐渐意识到建筑创作的实质,系统化建筑创作的整体规律。

2.2 借助系统概论,形成单元化的理论教学体系

该课程在内容上试***使学生系统建立对建筑整体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认识,帮学生逐步深入的寻找复杂知识问题的突破点。整理设计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将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实践,轻理论”观点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双向”齐头并进,使理论授课更系统化,同时联系相对应模块的实践设计课。

2.3 建立模块化教学组织体系

以系统论思维为思想先导,设计教学对建筑的本体构成进行概括和抽象,提炼出若干要素,再将要素进行不同方式的集结形成模块,强调每个模块对要素的不同侧重以及模块间递进的层次关系。通过一系列由“单一”、“复合”到“综合”的模块化训练,帮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认识建筑创作的实质,廓清建筑创作的整体规律。

2.4 构建设计课过程分阶段控制体系

将复合性的建筑设计过程还原为前后相继的五个环节的模块组合,通过分阶段的控制方式和相关的反馈机制,建立设计课实施过程的“模块化控制体系”。每个阶段设定关键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化,使之面对复合、综合问题时,能够借助一种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来增强建筑设计课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避免设计实施过程的随机性和任意性。

(1)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分析—— 以组为单位,对面对的建筑类型及现状中所涉及的建筑问题进行认识、比较、分析,形成***文相间的调研报告,在班级上展开讨论,使设计贴近具体的行为,使形而上的理论借助实际的问题分化为现实可操控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2)设计前期的快题式总体构思—— 对于较为综合化的设计课题,我们把设计前期的总体构思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快题设计,将此前调研、资料分析所涉及的问题及具体的课题任务要求、环境要素综合地加以构想,形成建筑的总体框形。如在小学校设计中,总体构思阶段设定为两周时间,要求对方案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重点考虑的问题有,校园总体布局与外部环境的空间关系、流线关系的组织,校园建筑空间及整体环境的设定,基本教学单元的组合等,着重强调环境场所要素对建筑空间设定的重要价值。该阶段最后要完成一份校园总体设计***及工作模型,并展开以班级为单位的介绍—评价—讨论。

(3)设计过程的功能组织与空间限定—— 依据整体的构思框形,进行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并对其前所形成的总体框形进行调整、深化,转而站在空间限定与组合的角度对由此所形成的功能布局进行整合。在此阶段,前期的总体构思的框形常常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调整,使总体构思及空间布局不断趋向与各方条件的对应。通过这一阶段内容的实施,使学生意识到,功能组织与空间限定是一个完整设计中诸多要素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促动,互为条件,而非线性的制约关联。

(4)方案深化过程的整合与建构模块—— 要求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结构、材料、构造知识,扩展深化建筑空间表达的途径,对先期所形成的建筑形态特征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深入研究,并对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使建筑设计意***与材质表达、技术特征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5)设计后期的表达、评价与反馈—— 建筑设计课期终成绩的确定,不同于试卷型考试课,而是以一学期各课程设计成绩的平均值形成本课程最终考试成绩。对此,本课程在每个课程设计作业完成后都分组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由设计者先行介绍设计主旨及各环节构思特点,再由本班及其他班的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并当堂对设计及表达进行点评。在此,各阶段的成果评价、总结是作为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以强调的。

建筑设计课过程的各模块在时间的划分上、教学组织上是相对***的,但相互间在内容上又是前后相继、内在统一的,都是一个完整建筑设计过程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

2.5 构建基于多元媒介的教学方法体系

结合建筑学设计课特点,在建筑设计授课中,注重不断改进和充实多媒体教学课件,健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专业课件库;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地使用徒手草***、实体模型、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手段。强调徒手草***、实体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在方案构思及推敲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具备基于多元媒介形式的创作能力。

3 结语

通过对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授,结合具体设计题目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设计从题目分析、调查研究、总体布局、方案设计到成果表达、表述全过程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突出了课程建设的优势,形成了课程特色,对于对其他设计类课程的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10)

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于是,多种教学方法被教育界研究、探索或实践,这其中就有项目教学法。近几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育来说,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个人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

确定《基础会计》课程的总体目标为:让学生具备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素养。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完成企业日常会计工作。培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出纳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方法

本课程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将会计工作知识序化,按照单元项目化的理念进行设计的,通过广泛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优化的知识结构和真实的职场氛围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时做到“四个”统一,即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专项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统一。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群),广泛开展调研,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确定本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会计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每一个学习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课程实施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合”。课程考核以项目为主,采用单元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下进行了课程开发,通过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广泛调研,对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了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符合***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围绕会计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会计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选取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学习情境的设计来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

课程组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起点,以某企业某月份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为背景,按照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建账、对经济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采用与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账、证、表、单,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

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课程组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课程标准及所需的情境实训资料;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确定课程的学习情境,并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岗位项目化教材;通过课程网站,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借助能力测试系统,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践性。

3. 调研企业实际业务

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项目,将其中一套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完成。教、学、傲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在任务(项目)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4. 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整理相关的法规、制度、***策、案例、工具书、参考书、视频录像、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实物形式陈列于会计手工展示室。

三、课程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

编号 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及步骤 结果

项目1.1.1 划分会计要素 1.能正确划分会计要素

2.掌握会计等式

3.能正确使用会计等式 1.企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

2.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模拟企业环境

2.找到会计的对象及职能

3.划分会计要素

4.验证会计等式 会计身份的形成

项目1.1.2 设置使用账户 1.能正确设置账户

2.能使用账户 1.管理基础知识

2.经济常识 实际演练

1.演示会计科目、账户

2.模拟企业设置账户

3.使用账户 设置出需要的账户

项目1.1.3 明确经济业务类型 1.能辨别经济业务类型

2.能验证会计等式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本知识

实际演练

演示企业各种业务

2.分析各种业务的特征

3辨别各种业务类型 确认经济业务类型

项目1.2 填制审核原始凭证 1.能识别各种原始凭证

2.能填制各种原始凭证

3.能审核各种原始凭证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本知识

3.数字书写知识 实际演练

1.原始凭证展示

2.填制原始凭证

3.审核原始凭证 填制审核的原始凭证

项目1.3.1 借贷记账法 1.能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要求,书写各业务会计分录的能力

2.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 1.管理基础知识

2.经济常识 实际演练

1.演示借贷记账法原理

2.演示借贷记账法应用

3.书写各业务的会计分录

4.总结各经济业务的核算 各业务的会计分录

项目1.3.2 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1.能根据业务的类型,选择记账凭证类型的能力

2. 能根据填制的要求,填写记账凭证的能力

3.能审核记账凭证

4.整理装订会计凭证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3.经济法知识

实际演练

1.记账凭证展示

2选择记账凭证仿真模拟

3.填制记账凭证仿真模拟

4.审核记账凭证

5.整理装订会计凭证 填制审核的记账凭证

项目1.4.1 登记日记账 1.能辨别需要登记日记账的业务

2.能根据要求登记日记账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展示日记账

2.找出需要登记日记账的业务及示范

3.按要求登记日记账 登记好的日记账

项目1.4.2 登记明细账 1能辨别需要登记明细账的业务

2.能根据要求登记明细账

3.能熟练应用平行登记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展示明细账

2.找出需要登记明细账的业务及示范

3.按要求登记明细账 登记好的明细账

项目1.4.3 登记总账 1.能熟练填写科目汇总表

2.能登记总账 1.管理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展示总账

2.填写科目汇总表示范

3.按要求登记总账 登记好的总账

项目1.4.4 对账、更正错账 1.能对账

2.能找到错账

3.能综合运用更正方法进行错账更正

4.能进行财产清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能对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1.数学基础知识

2.管理基础知识

3.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对账模拟

2.演练找错

3.更正找到的错账

4.进行财产清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对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的会计账簿

项目1.5 期末处理 1.能熟练编制试算平衡表

2.能正确结账

1.管理基础知识

2.数学基础知识

3.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编制试算平衡表

2.结账

结完账的账簿、试算平衡表

项目1.6 会计报表 能编制资产负债表

能编制利润表 1.管理基础知识

2.数学基础知识

3.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编制资产负债表

编制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以未来职业竞争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培养会计应用能力为根本

会计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应用能力.树立“终生学习”观点;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诚信意识。从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所应具备的素质来考虑,应该是每个学生终身学习或接受后续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对会计和会计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会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利用动画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组要制作该课程的动画课件及视频,形象生动地演示了会计基本技能和基本业务操作的全过程。

(三)关于课堂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并不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实践理论一体化;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四)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篇(11)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4-49-03

Application of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Java Programming Curriculum

Huang Hong, Zhao Xiaomin, Zhang Fan, ye Lei, Wang B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China)

Abstract: Java is a fast developing programming languag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areas and becomes one of the main curriculums in college’s computer programming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impact the results of Java programming curriculum’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mong them teaching method is a main issue. Long term teaching practic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ramming method of teaching cannot arou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hence will hinder the achievement of good teaching effect. Therefore the authors introduce task-driven approach to the Java programming teaching as an efficient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aper the idea,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procedure, the achieved results and experience of task driving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Java programming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Key words: task driving teaching method; Java programming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computer curriculums

0 引言

Java语言由于其众多公认的优点已经成为各类软件开发的首选语言,许多高校都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白皮书中,Java课程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

Java程序设计课程对构筑学生的软件开发知识结构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在Java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是,在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方面,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复习所学知识点的课后作业,安排相应的验证性课内实验,最后通过笔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学生的成绩。程序设计课程在这种基本上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⑴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按照课程的内容要求准备PPT,按部就班进行讲授,学生学得很被动,教学效果不佳[3]。

⑵ 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短期的有吸引力的目标,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通过考试而学习”,所以平时投入的精力很少[4]。

⑶ 学生学习不够深入和扎实,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和学生注重的往往是编程语法等表面知识,忽视实际应用和编程思维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到的知识也会很快遗忘。

上述问题带来的综合后果就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课程结束后学生仍不会编程,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鉴于上述情况,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我们决定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希望以此来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教学改革的思路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1]。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能够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只有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思路。

⑴ 通过“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布置适当的任务,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在课程开始时,布置一个需要综合应用课程知识的“大任务”,即课程项目,以引领总的课程教学目标。

⑵ 综合运用任务驱动与填鸭式教学法

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和部分课程内容的特点,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

对于知识性的内容,填鸭式教学法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Java基础知识(如数据类型、基本控制结构等)的教学时,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⑶ 通过“任务驱动”实施“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做中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特别适合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通过“任务驱动”实施“做中学”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但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任务的规模和难度适中,与学生的已有基础能够合理匹配,否则教学就可能无法进行,学生也会因为失去信心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根据教学进展的情况设计适当的“任务”是有效地开展“做中学”的关键。

按照以上思路,配合一些其他的措施和手段(如小班化教学等)应该能够很好地解决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前述教学改革思路,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案。

⑴ 设立综合性项目,通过目标引领激励学生。

在课程开始时就布置一个需要综合运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任务作为学生的课程项目(Course Project),提供项目需求说明书,给出评分标准,并告知学生该项目将以很大的比重计入课程的总评成绩。在课堂上演示已经实现了的项目,但不提供源代码。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完成并提交所布置的项目。

⑵ 基础知识以“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初期采用快速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基本数据类型、程序控制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等初级编程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快速入门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些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反复出现和运用。通过日后的不断重复,相关知识会固化在学生的脑中。基础知识是学生以后实施“任务驱动”和“做中学”的基础,因此初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演示和验证性课内实验。

⑶ 任务驱动,通过“做中学”深入课程腹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5]。

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由于综合应用了课程的全部知识,学生最初是没有能力完成的。学生没有能力完成,就会失去信心。为了不断激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就必须不断地为学生设立力所能及的短期目标,通过短期目标的达成,构筑学生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帮助其最终完成课程项目。基本做法是每堂课上课之初提出一个与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相关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分组解决。然后让各组学生给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开展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提炼和总结,给出参考方案,并布置预习的内容。如此反复,不断驱动。

⑷ 通过“项目驱动”构筑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开始时布置了一个综合性的课程项目,接下来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这个项目成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个持久驱动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今天学习的知识如何能够运用到课程项目中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与单纯的“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相比有着不言而喻的优越性[2]。最后,通过整个课程项目的完成,学生运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必将形成。

3 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

2010年暑假,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教学方法的学习研讨,设计了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方案,授课计划,并准备了几个课程项目和每次课的阶段性任务,教学组织方案等。2010-2011学年第一个学期,我们在一个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班级进行了教学试点。学生是大学二年级的,教学班级的人数达到了62人。

我们布置的课程项目是一个类似QQ聊天的软件,该项目除了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外,还要用到***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输入输出程序设计、多线程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等知识,覆盖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我们基本按照计划实施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良好。绝大部分同学完成了课程项目,实现了项目要求的基本功能;约20%的同学比较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不仅功能齐全、界面美观,而且在容错性等方面都有体现。最后总评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62%。在当年组织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竞赛中,这个班级的获奖率也高于其他同类的非试点班级。2010-2011学年第二个学期,该班有多名同学参与了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参与编写了许多程序模块、实现不同的算法等等,表现令人满意,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使用Java语言参与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能力。

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⑴ 宜采用小班化教学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由于学生自由选课的原因,2010-2011学年Java程序设计课程所有教学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多,因为没有采取限制措施,所以试点班的学生数也达到了62人。实践证明,教学班级人数过多会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因为人数一多,许多学生就没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学生会缺乏参与感。还有一些本来就不够自觉的同学则会滥竽充数。所以,尽管是试点班,最后总评成绩也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

但是,如果实施小班化教学,就会需要增加教师,这对很多学校来说可能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⑵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时,最好是直接在电脑上进行编程和调试,而不是在纸张上写程序代码。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方便对程序的修改,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时间利用率,也方便展示和讲评他们的实现方案。然而,目前的教室普遍只有讲台上有一台电脑,即使让学生带笔记本电脑也会因为教室没有足够的电源插座而不便使用。所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以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最好能够在机房进行。但这一般很难做到。

⑶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对授课内容非常熟悉,反应灵活,善于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另外,在提出任务、初期引导、学生自学提出解决方案、讨论点评、纠错和总结等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掌控方面,也要求教师能够合理掌控和灵活处理。

4 结束语

经过一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基本形成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模式,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在Java教学班级中选定了35人组成小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打算在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之后,在所有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T. Jenkins, A particip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programming[A],Proceedings of the 6th annual conference on the teaching of computing and the 3rd annu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Changing the delivery of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C], ACM New York, NY, US, 1998.125~129

[2] Hong Huang, Dongyong Yang. Teaching Design Patterns: A Modified PBL Approach[A]. Proceeding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C]. Zhang Jia Jie, Hunan, China. November 18~21, 2008. 2422~2427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大全

学习

本科医学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医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论文发表期刊,医学毕业论文十篇。1.2学生成绩评定观念落后,反馈功能缺失,难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任何一种评价都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评价理念为出发点,以提供真是

学习

纪检工作汇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纪检工作汇报10篇,内容包括支部纪检工作汇报,纪检工作汇报有哪些主要内容。强化制度约束,进一步规范干部队伍。一是建立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廉***纪律谈话制度和纪检监察干部定期约谈制度。纪委领导与科室、派驻机构人员,派驻机

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内容包括四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四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大全。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班上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

学习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大全,内容包括兰亭集序的作者及朝代,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呢。园子内有一荷塘,秋天的荷塘只剩些残枝败叶,水不深,有小鱼游动,阳光一照却是另一番情趣。园子深处有一个碑林,最引人注目的大约便是乾隆与康熙二帝的祖孙

学习

环境医学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医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环境与人体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关于医学论文10篇。Keywords: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Environmentalandhealthidea;Water;Health;Pollution《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三十余年心血的结晶,被誉为

学习

年终考核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年终考核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公务员年终考核个人总结,年终考核总结归纳整理。三、采取全局量化评分为主的方式,充分体现“三公”原则我局年终考核工作全面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同志

学习

首付合同大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首付合同大全,内容包括首付款合同范本,首付合同和购房合同。

学习

述廉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述廉大全,内容包括述责述廉经典模板100例,述责述廉的范围。二是紧扣***性修养学。主动适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过***组织生活,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查、自我剖析,不妄议中央大***方针,***治上不说糊涂话

学习

细胞增殖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细胞增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论文10篇,细胞增殖总结笔记。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

学习

信息医学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医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信息技术论文发表,信息医学论文范文。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论文通过与***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

学习

药学创新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创新论文大全,内容包括药学论文题目推荐大全,药学论文综述范文参考。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创建后不断提高药学专业学生招录层次。协同中心逐步启动并开展了拔尖研究生工作的录取,主要从药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专业中

学习

医学影像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影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影像技术论文10篇,医学影像技术副高论文。1.2研究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随机以10名为一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BL实验教学;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教

学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大全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大全,内容包括小班社会教案你是我的好朋友,手拉手笑嘻嘻的小班社会教案。案例二:已经是期末备考的最后阶段,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结果下午第一节五个男生还在操场上打篮球。经班主任调查了解,原来是课任教师外出

学习

合作意向书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合作意向书大全,内容包括合作意向书模板精选10篇,银行合作意向书11篇。3.本意向书________个月内,甲方负责为乙方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估。甲乙双方根据评估确定店面最终成立与否,甲方负责三日内通知乙方。4.签定本意向书后,乙方派__

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数学教学大全,内容包括四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四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大全。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班上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

学习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大全,内容包括兰亭集序的作者及朝代,兰亭序的作者是谁呢。园子内有一荷塘,秋天的荷塘只剩些残枝败叶,水不深,有小鱼游动,阳光一照却是另一番情趣。园子深处有一个碑林,最引人注目的大约便是乾隆与康熙二帝的祖孙

学习

年终考核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年终考核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公务员年终考核个人总结,年终考核总结归纳整理。三、采取全局量化评分为主的方式,充分体现“三公”原则我局年终考核工作全面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同志

学习

首付合同大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首付合同大全,内容包括首付款合同范本,首付合同和购房合同。

学习

手机消费调查报告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手机消费调查报告大全,内容包括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调查报告分析,手机消费的调查报告范文。本次调查共采集样本245205个,有效样本243260个,问卷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包括国家公务员、在校学生、公司员工、个体劳动者等各行各

学习

供电局转正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供电局转正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供电行业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供电局见习员工转正表现总结。一、“轮岗”不是走过场近两年,珠海供电局组织全体新员分组到输电、变电、计量、区局等单位的生产一线班组进行轮岗实习。轮岗期满

学习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旅馆毕业设计总结大全,内容包括酒店毕业设计大纲范文,毕业设计旅馆设计内容。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及施工***概预

学习

宣传思想工作思路大全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宣传思想工作思路大全,内容包括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和任务,宣传思想工作要点范文大全。3、加强硬件建设。各单位要根据实际,丰富学习书刊,创办学习园地,建立好规范、整洁的学习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4、注重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