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大全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1)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从商业巨子雷曼兄弟的轰然倒下,再到行业翘楚通用申请破产保护,危机的不良影响正逐步从虚拟经济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2009年6月,美国通用汽车为摆脱困境放下身段,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2009年11月,迪拜***突然宣布,棕榈岛集团将推迟至少6个月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以便进行债务重组;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存在,中国企业面临国内需求不足,

二、企业财务安全

企业财务安全是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不会因为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风险或财务困境的影响内部控制,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企业的财务失败,从而保持一种可

企业从面临风险到陷入危机直至破产消亡,我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是风险产生后的事后处理阶段。但纵观整个过程,风险的前一阶段,财务由安全向风险转移阶段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安全隐患具有动态易变性和可逆性,及早察识财务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就能规避

三、企业财务安全

构筑财务安全的防火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财务风险,而这一切与企业内部控制密不可分。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通常指企业拥有健全的内控制度,措施完善合理,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从而能充分实现管理目标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控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至少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各项指标提示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是否有效,来辨识财务安全程度,无疑是一个简便且

表1 国外学者预测企业财务安

研究者

样本

变量及模型

具有较强解释力或预测力的指标

Fitzpatrick(1932)

19家公司

单个财务比率模型

净利润/股东权益、股东权益/负债

Beaver (1966)

79家经营失败和79家经营成功公司

30个变量,

单变量判别模型

现金流量/负债、流动比率、净收益/资产、资产负债率、营运资本/总资产等6个财务比率准确性较高

Altman

(1968)

33家破产和33家非破产公司

5个比率, Z-score模型

营运资本/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销售收入/总资产

Blum(1974)

115家财务失败和115家非财务失败公司

多元判别分析方法

选择反映流动性,盈利性和变异性三个方面的财务指标

Altman、Haldeman、Narayanan(1977)

53家破产和58家正常企业

7个变量,

ZETA模型

经营收益/总资产、收益稳定性、利息保障倍数、留存收益与总资产之比、流动比率、普通股权益与总资本之比和普通股权益与总资产之比

Martin

(1977)

58家出现财务危机的银行

25个变量,

Logit回归分析法

总资产收益率、坏账与营业净利润之比、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总贷款与总资产之比

Ohlson

(1980)

105家破产公司,

2058家非破产公司

9个变量,

Probit模型

公司规模(总资产/GNP物价指数后取对数)、资本结构(总负债/总资产)、资产报酬率或来自经营的资金/总负债、短期流动性(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Aziz、Emanuel(1988)

表2 国内学者预测企业财务

研究者

样本

变量及模型

具有较强解释力或预测力的指标

陈静(1999)

27家ST和27家非ST公司

多元线性分析

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

陈晓等(2000)

38家ST公司

1260种变量组合,Logit回归

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

吴世农、卢贤义(2001)

70家财务困境公司,

70家财务正常公司

21个变量,预警模型

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和资产周转率

姜秀华、孙铮(2001)

42家ST和42家非ST公司

Logit预测模型

毛利率、其它应收款与总资产比率、短期借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股权集中系数,公司治理变量(股权集中度)

章之旺(2004)

60家财务困境和120家正常公司

logistic

现金流量比率

王克敏(2005)

128家ST公司,非ST公司

5个变量,logist

引入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

吴超鹏、吴世农(2005)

540家价值损害型上市公司

20个变量, 人工神经网络法

总资产收益率、股票超额收益率、公司治理指数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指数

郭斌等(2006)

1265个正常类到期的实际贷款样本、890个违约类样本

30个指标,Logit模型

贷款期限和M2增长率这两个非财务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陈燕和廖冠民(2006)

104家上市公司

Logit模型

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对公司财务安全均具有显著影响

钱爱民、张淑君和程幸(

由上表可以看

(1)从方法来看,泰勒级数展开式、事件历史分析、遗传算法、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在最近几年相继应用于相关的研究

(2)从研究的数量和指标解释力来看,财务指标结合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已成为主流的方向。在财务解释变量的选择上,以资产

由此可得,财务安全的辨识标志可以分为两大类:从财务指标来看,负债比率和营业利益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

四、结论与启

(1)建立财务安全指标体系对企业内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内控制度可以提高财务安全测度的准确性。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错误的筹资决策、资产流动性较差、盈利能力低下、公司治理机构的影响、行业因素的影响等方面使财务活动本

(2)科学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是财务安全的基础。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一方面是出于防护性需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

(3)确立财务安全指标并结合非财务指标内部控制,引入财务内部控制有效的变量,构建财务安全体系,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证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出建设性需要,及时暴露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保护财务安全,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企业发展。

身和环境的变得复杂多样,这些都是财务不安全的原因所在。由此看来,财务安全与否不是仅由某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是多个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使企业处在财务安全状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

产周转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综合观察,比较有解释力;从非财务指标来看,公司治理变量、审计信息比较有解释力。

负债表比率和现金量表比率为主;在非财务变量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审计信息,股东持股比率等方面。

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而国内的研究多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建立模型。

出:

2008)

31家ST公司

13个变量、主成份分析路基回归

自由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可以提前两年对公司财务危机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郑育书和刘沂佩(2008)

50家财务危机公司,

50家财务正常公司

6个变量,Logit和Granger检验

负债比率和营业利益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现金流量比率

安全的代表性方法

/td> 49家破产公司内部控制,49家正常公司

财务危机预测模型

Lawson现金流量等式

Theodossiou (1993)

197家经营正常公司,62家经营失败公司

CUSUM模型

固定资产/总资产、净营运资本/总资产、每股股利/每股市价、存货/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收入/总资产

全的代表性方法

操作性很强的办法。以下将国内外学者预测企业财务安全的代表性方法归纳总结如表1、表2所示。

包括标准明确;措施适用;着眼全局;信息及时;控制灵活。二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即所建立的关于内控的规章制度在实际中能否得到合理有效执行,能否实现目标,至少包括企业有强烈的建立和推行内控系统的意愿;管理层有较高的监测、指导、协调、监督能力;员工素质符合内控要求。

的识别分辨

危机,避免破产。此外,企业财务安全具有全面性。财务安全隐患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对财务安全的全面性认识,有助于从企业全局出发,寻找财务活动中安全隐患形成的原因、特征、度量及控制方法,并对财务安全隐患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正确地判断和衡量企业财务风险。

持续的财务状态(蒲春燕,2009)。企业财务安全的特征包括合理的资本结构、合理的资产结构、正常的生产经营、科学的财务控制(廖爽英,2007)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概念的界定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通胀预期等重重压力。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自身财务安全,辨识财务安全程度,及早发现危机隐患内部控制,有效控制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财务安全相关文献的梳理,从内部财务控制新视角,比较分析财务安全测评指标的解释能力,提炼出财务安全的辨识标志,希望为投资者投资决策和企业加强自身财务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br> 标志;内部控制

,提炼出财务安全的辨识标志,希望为投资者投资决策和企业加强自身财务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北京 100029)

,李小燕

制的视角

辨识标志

木衣提

学院副教授, 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蒲春燕,孙璐.企业财务安全概念研究[J].财会通讯,2009(1)

[2]Fitzpatrick P. A Comparisonof the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Companies[R].Washington:The Accountants Publishing Company, 1931.

[3]Beaver W H. Financial Ratios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4(3):71-111.

[4]Ohlson J. Financial Ratios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1): 109-131.

[5]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2)

中***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保险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宏观角度而言,财产保险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从微观角度而言,有助于企业及时恢复经营、稳定收入;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安定人们生活;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自1980年恢复保险经营以来,安徽省财产保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从1990年的3.0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6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96%,高于同时期安徽省GDP增长速度;2007年安徽省财产保险密度为77.47元,财产保险深度为0.70%。但是,和东部沿海各省比较,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安徽省财产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大的相关性?如何加快发展安徽财产保险业?因而,对安徽省财产保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和分析影响财产需求的重要因素,对于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一)收入(财富)水平。一方面保险产品常常被认为是奢侈品,这意味着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保险需求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基本消费后的剩余得以增加,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现实购买力;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的财富积累,而风险规避程度一般被假定为财富的递减函数,这意味着随着财富的增加,对于同一保险计划,投保人愿意支出的最高保费和最优的保险金额是递减的,而最优的免赔额是递增的。更一般地说,随着财富的增加,投保人将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综上所述,收入在一定的水平下,财产保险的保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财产保险的保费支出可能将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由于财险是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标的,与社会总收入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选择安徽省生产总值表示该地区收入水平,并假设财产保险的保费支出随着该地区GDP的增加而增加。

(二)固定资产投资。财产保险承保的标的是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责任和信用。因此,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企业财产保险、建筑安装工程等险种提供了投保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使得全社会的物质财产也增加,亦使可能遭受风险损害的标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财产保险的需求。考虑到如果直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变量,有可能会和地区生产总值产生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拟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长速度替代之,并假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与财产保险的需求呈正相关。

(三)财产保险产品的价格。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需求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其需求量和价格也密切相关。其他条件不变,保险价格即费率越高,保险需求者的需求量越少。但是,在财产保险需求因素的研究中,因为缺失合适的价格数据,保险价格很少作为自变量出现。赵桂芹(2006)采用全部产险保费与赔付款额之比,来定义财产保险价格,并假定财产保险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关系,但是被证明,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如此定义的“保险价格”并非实际保险价格的一个好的变量。另外,考虑财产保险价格在区域范围内采用一价制,本文在模型中未采用产险价格作为解释变量。

(四)保险意识。需求是有意愿并有能力购买商品的数量。消费者是否有保险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保险意识和保险观念。但是,保险意识作为一种主观产物,很难用数量来衡量。一些文献用受教育程度作为保险意识的替代变量,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一般更能感知风险,表现得更为风险厌恶,从而更愿意通过保险转嫁风险。Hammond,Houstonand Melander(1967),Ferber and Lee(1980),Browne and Kim(1993),Gandolfi and Miners(1996)等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需求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参考赵桂芹(2006)选取教育经费支出为变量代替保险意识,并假设其与保险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五)经济补偿功能。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当前,即便保险产品衍生出许多其他功能,但是人们仍然认为经济补偿是财产保险的最重要功能。经济补偿功能的实现有助于财产保险需求的扩大。本文拟用前期赔款额为变量来衡量经济补偿功能与当期财产保险需求的关系,并假定前期赔款额与财产保险需求呈正相关关

系。

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和研究方法。本文所选取数据均来自相应各期的《安徽省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0~2007年,共18组样本,符合实证分析的要求。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教育经费支出和前期赔款额为解释变量,选取安徽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被解释量来衡量财产保险需求。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所有数据处理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5.0。

具体模型如下:

lnPREt=?茁0+?茁1lnGDPt+?茁2lnINVt+?茁3lnEDUt+?茁4CLAt-1+ut

其中,PREt表示t年省内产险的保费收入,GDPt表示t年省内生产总值,INVt表示t年省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速,EDUt表示t年教育经费支出,CLAt-1表示t年前一年的赔付额。

(二)实证结果。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财产保险需求回归模型的各个参数。详细的回归结果见表1、表2。(表1、表2)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的效果很好,修正的拟合优度达到0.985168,F统计量为283.2877,给定1%显著水平,F0.01(4,13)=5.21,这说明模型总体有显著意义。?茁1、?茁2的t统计量分别为6.483331、3.713747,而给定显著水平0.01,t临界值为3.01,因此解释变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显著。?茁3、?茁4的t统计量分别为1.954617、1.790017,而给定显著水平0.1,t临界值为1.77,所以解释变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显著。综上所述,本文所选择的四个变量都能通过统计检验。D.W.统计量为1.098014,给定显著水平0.05,D.W.的上下限为0.82、1.87,显然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Obs*R-squared为17.72094,小于x0.052(14)=23.685,所以该模型中也不存在异方差。

三、结论和***策建议

(一)安徽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省内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弹性为1.1112,即省内生产总值增长1%,财险保费收入增长1.11%。该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不仅还处于收入(财富)水平促进财险需求阶段,而且经济发展是安徽省财险需求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切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是安徽省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与安徽省财险保费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其弹性为0.44,这与前文假设相符。实证研究说明,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于安徽省财产保险需求有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越多,财产保险承保的标的就越多,所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安徽省财产保险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财险保费收入与教育经费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弹性为0.34,这与我们假设相符。教育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徽人民总体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一般对风险的感知更为敏感,他们更愿意且更懂得通过投保来转嫁风险,进而他们的保险消费行为会更加理性和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费规模,扩大了保险需求。此外,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一般收入水平较高,从这方面看,教育经费支出增加也会增加财产保险需求。

(四)前期赔付与当期保险需求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我们的预期完全一致。实证结果表明:其弹性为0.44,即前期赔付增加1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即增加0.44个百分点。保险赔付是保险补偿功能的重要体现,其实现的程度会促进保险需求的增加。可以说,经济补偿功能的实现是安徽财产保险实现飞跃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补偿是现代保险的三大重要功能之一,人们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转嫁风险,希望在出险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如果投保人投保的财产保险能够很好地履行经济补偿功能,便能推动财产保险需求进一步增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要推动安徽省财产保险快速发展,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把安徽省经济发展好,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发展是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二,牢牢抓住这一轮基础建设投资的大好机遇,积极开展工程保险、责任保险等相关险种,既保障安徽省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推动自身发展。应该说,这是安徽省财产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良机;第三,要认识到保险意识对财产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宣传保险理念,开展保险知识教育,将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推动财产保险发展;第四,保险公司要诚实守信,改善和维护保险的声誉,杜绝“拒赔”、“惜赔”现象,提高理赔工作质量,履行财产保险经济补偿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是推动安徽省财产保险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重视以理赔工作为代表的服务质量,从而推动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发展。

(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绪瑾主编.保险学(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3)

摘要:“扒窃”是盗窃犯罪中的一种普遍的作案方式,发案率较高而且破案难度大,为了有效地打击日益猖撅的“扒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中有关“扒窃”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产生,《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扒窃”行为写入刑法,其目的是保护公民财产不受侵犯,更是保护社会善良风俗。“扒窃”直接入刑,虽然符合刑事***策,但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的如何认定“扒窃”行为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扒窃”行为的分析,认为解决此困境的关键是对“扒窃”行为中的构成要件进行严格的司法认定。

关键词:扒窃;财产利益;刑法;刑事处罚

一、“扒窃”行为的概述

“扒窃”不是规范性的法律术语,“扒窃”是盗窃行为的一种方式,是指从别人的身上偷窃财物。一般认为,“扒窃”行为一般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犯罪行为在公共场所内实施,如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二是犯罪嫌疑人用手或者镊子、刀片等犯罪工具从他人衣兜内或者随身携带的包裹内取得财物。[1]

二、“扒窃”入刑的原因

《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对“扒窃”的规定,使“扒窃”入罪不存在附加限制条件,降低了“扒窃”行为的入刑门槛,给“扒窃”行为界定了一个相对***的入罪标准。本文认为“扒窃”入刑的原因主要有:1、“扒窃”的特点决定了“扒窃”行为必然比其他一般形式的盗窃具有更重的社会危害性。具体表现在:①“扒窃”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众所周知,公共场所具有人群的高流动性、高密集性的特征,加上“扒窃”过程极其迅速且事后难以侦查,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公民的社会生活安全感,破坏了社会秩序,降低了公民对司法机关打击犯罪能力的信任度。②窃取的对象是被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由于扒窃者往往是直接从被害人身上窃取财物,与被害者近距离的接触具有给被害人人身造成进一步伤害的危险。同时,扒窃者在光天化日下扒窃气焰嚣张,并时常以表情、言语、动作恐吓周边群众,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③“扒窃”过程短暂,往往无法发现扒窃者是第几次实施扒窃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对“扒窃”入罪不加限制,有利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在***、司法中更好的打击“扒窃”行为。2、“扒窃”的犯罪主体主观恶性较大。“扒窃”犯罪属于随机性犯罪行为,扒窃者在窃取财物数额取舍上,基本上是随机而动,偷盗什么算什么,偷盗多少算多少。行为人主观对扒窃的数额存在盖然性认识,这种盖然性认识意味着无论实际偷多少,都不违背犯罪人的主观意志。而从扒窃者的主观来看,随机性数额与预期性数额的盗窃没有实质的差别,甚至可以说,扒窃者胆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其主观恶性极大。

三、“扒窃”行为的界定及司法认定

一些学者认为“扒窃”直接入刑在有些方面欠缺周全考虑。但是,既然立法已经作出规定,从司法适用的角度来讲,只能尽量采取合理措施,避免这种不周全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扒窃”的司法适用应当围绕实体、程序以及司法认定三个方面,而最为重要的是在保证不背离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同时在司法层面如何认定“扒窃”行为。[2]

首先,是对“扒窃”概念进行限制性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扒窃”也就是从别人的身上偷窃(财物)。很明显,这是日常生活的含义,其与一般盗窃的区别在于窃取的对象是随身财物,而不是其他财物。

其次,严格认定“扒窃”的地点是公共场所。“扒窃”入刑的关键在于其行为公开性,唯有公开性,才能体现扒窃者公然挑战法律法规。因此,将“扒窃”实施地限制于公共场所,这是达成共识的观点。[3]关键是如何界定公共场所,是不是所有发生于公共场所的“扒窃”行为都属于刑法中的“扒窃”?本文认为,“扒窃”直接入刑的关键在于其公开性对社会善良风俗与公众财产安全感所造成的侵害。发生于车站、码头的“扒窃”行为,虽然只有一两人在场,仍然是对社会善良风俗与公众财产安全感造成损害。因此,何为公共场所,是指不特定人可以进入的场所以及有多数人在内的场所,如公共汽车、地铁、火车、公园、影剧院、大型商场等。只要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即使公共场所的人不是很多,也不影响“扒窃”的成立。

再次,严格界定随身携带财物的定义。关于什么是随身携带,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物理接触说:是指财物在行为人的感知下,也就是在行为人随身携带;随时支配可能性说:是指财物在行为人随时可支配的范围内;目光可能可及说:财物在行为人目光可及的范围内。以上三种观点都是财物占有的观点,但以此观点来认定随身携带财物,本文认为略有不妥。从目前“扒窃”所侵犯的法益来看,能否认定“扒窃”成立的关键在于“扒窃”行为是否对社会善良风俗与公众财产安全感造成侵害。窃取行为虽然侵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权,却没能对社会善良风俗与公众财产安全感造成损害,能否认定“扒窃”成立还有待商榷。从“扒窃”窃取财物的行为来看,应当是指根据普通人的认知能力,在当时情况下,也能识别出财物属于被害人的占有物,并进而能够识别行为人的行为属于窃取行为。如果窃取的财物,虽是被害人身边的财物,或者被害人目光所及的财物,但当时在公共场所其他人员不能从主观上辨别该财物是属于谁所占有,其就不会产生危险感,也不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将“随身携带财物”界定为于当时在公共场所周围人员能够辨认出占有人的财物。

最后,司法实践中多数认定是“扒窃”是行为犯,或者将其作为“行为犯”处理,对于“扒窃”未遂的一般也要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学者们对于“扒窃”成立盗窃罪的特殊行为类型是否足以构成犯罪还有待考量。张明楷教授认为:“由于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所以不能将扒窃视为所谓的行为犯或者举动犯”。[4]盗窃罪既然是以他人的财物为犯罪客体的,只有他人的财物受到损害,并需要科处刑罚时才能构成犯罪,当扒窃者分文未取的情况下是不能视为盗窃既遂的,应当按照盗窃未遂进行处理。“扒窃”未遂的,既不能一概以犯罪论处,也不能一概不以犯罪论处,只能将其中情节严重的以盗窃的未遂犯论处。[5]

四、结语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直接入刑,是扩大单一罪名的法益保护范围。从刑法规范体系来看,虽然符合刑事***策的要求,但也有不合理之处。“扒窃”直接入刑不仅会扩大盗窃罪的犯罪圈,也会使司法机关在处理“扒窃”行为时陷入罪刑不相适应的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将“扒窃”直接入刑的法益保护范围合理限制于财产权、社会善良风俗与公众财产安全感,并通过对法益范围合理界定来认定“扒窃”行为,将其限制为一种在公共场所公然实施的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许光.试析“扒窃”入罪的条件与司法认定[J].江南大学学报,2011(36).

[2]吴加明.《刑法修正案(八)》中“扒窃”的司法实践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1(7).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4)

1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矿业作为传统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其重要性不可言喻,正是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矿业集团由于资金安全的内部控制问题导致财务困境的案例层出不穷,例如皖北地区的青东、袁二项目都是年产值几亿的项目,后来因为财务危机,无法坚持下去,直接被淮北矿务局撤销了.关凤峻(2010)预测在2030-2050年之间,我国矿业经济将出现激烈的波动———生产能力总体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矿业资金安全问题,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波动的出现,因此现在就要关注矿业资金的安全并着手进行相关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皖北地区作为是我国煤矿集中地之一,矿业资金安全预警研究将对皖北地区矿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传统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的缺陷

早期资金安全预警理论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及早有效规避财务危机,我们称为“传统资金安全预警理论.”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传统资金预警理论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曹德芳、夏好琴(2005)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首次以股权结构财务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建立Logit模型;周敏、潘福乙(2006)研究中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因此在预警指标中加入了经济增加值指标即EVA指标;朱雅琴(2006)的研究表明,资金安全预警指标既要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指标变量和综合指标变量等特殊指标还要进行定性分析包括流动资金周转率、应付账款、现金流量、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率等一些财务指标.传统的资金安全预警理论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矿业资金安全的预警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合的地方,特别体现在预警对象、预警内容以及预警结果上.具体分析如下:

2.1预警对象边界过于狭窄

传统的财务预警理论较多的研究我国制造企业中存在的财务危机,也就是预警对象多集中体现在制造企业上,忽略了矿业资金这一特殊的形式.传统的财务预警理论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失败、破产等,还有一些学者把ST作为衡量企业是否遇到财务危机的标准.然而要是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的预警体系去预警矿业企业的资金安全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我国矿业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我国矿业经济存在形式基本上是“二元结构”.所谓“二元”,其中一元是国有大中型矿产,另一元是乡镇矿产.这就需要将两种形式矿产结合起来进行宏观调控.第二,我国矿业经济基本上还没有资本经营,矿产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较弱.因此找出适合矿业企业的资金安全预警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预警指标过于依赖财务指标

传统的资金预警模型本质上还是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本金利润率等)预警并没有纳入非财务指标、流程预警等方法.仅仅利用一些财务指标来对资金安全进行预警虽然有一定的预测功能,但还是存在一些片面性、主观性.比如财务指标主要反映报表表面的数据,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

2.3预警内容只针对渐进型财务危机

按照发生时间不一样财务危机有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爆发型财务危机两种类型.渐进型财务危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困难,程度逐渐加深,导致最后出现危机甚至破产.爆发型财务危机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企业资金由于操作风险或内控失效导致突发性的资金事故.传统财务预警理论由于忽略了操作风险,也就是由于内控失效、操作不当造成的资金安全风险,因此面对爆发性财务危机,传统的财务预警理论则显得无能为力.根据现阶段调查研究,皖北矿业集团在设计资金安全方面只是简单的以“当月结算收入”、“应付账款”、“月工资标准”、“资金存款月末数”这4个指标作为评定星级的标准,这显然也是不够的.

3矿业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

矿业资金安全预警体系就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控制的流程管理和传统资金安全预警理论相结合共同预警资金风险,来判断风险大小、变化情况.其中,操作风险一般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是由于不当或者失败的内部程序导致的.通过爆发型资金安全事故使得企业直接陷入财务危机,但操作风险是可以被企业控制的内部风险,也就是说企业是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提前预警规避其发生.但提前预警的控制程度取决于操作风险的方法与成本.财务风险仅通过预警指标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前才进行预警.因此只有在经营***策或决策程序出现问题时才提前预警并将其及时反馈和改善.如***1所示,矿业资金的安全管理主要由外部的融资能力跟内部资本市场影响,体现在资本配置跟产融结合上.它所引发的两种类型的财务危机分别为为爆发型财务危机和渐近型财务危机.其中,爆发型财务危机由主要由操作风险造成,需要通过流程预警机制来较好的规范.渐近型财务危机主要由财务风险造成,需要通过模型预警来规范.最后,流程预警与模型预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矿业资金安全预警体系.

3.1流程预警

流程预警就是利用内部控制的流程管理.依据全过程的预警思路,采用广泛运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理论,实现高效的矿业资金安全预警.PDCA循环理论在融入了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评价后对于资金安全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其工作原理依次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从日常管理实践着手,形成一个循环,持续不间断的改善,最终建立一种内部控制有效的资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见***2:具体来说就是将PDCA循环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则第一阶段Plan(计划阶段)需要分析矿业资金安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资金安全问题的原因;将原因归类,找出各类原因中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订解决措施、提出改进方案.第二阶段Do(执行阶段)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继续修改再执行.第三阶段Check(检查阶段)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阶段的完成情况.第四阶段Action(行动阶段)需要总结本轮循环的经验,把效果好的提炼为标准;把没有解决或者新出现的资金安全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通过每一轮的循环,以期能够动态、系统的预警矿业资金安全问题.

3.2模型预警

模型预警就是在现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下以财务数据为主要指标形成的各种计量模型.比如LPM模型、logistic模型、AIES模型等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定量的揭示出财务危机程度的功能.LPM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预警资金安全性.其中指标y为企业资金风险概率,y值越大说明资金风险越大,y越小说明资金风险越小.logistic模型采用logistic分布根据样本数据估算企业资金风险的概率.目前学者常采用logistic模型来预警企业资金安全问题.AIES模型并不注重建模技术.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统计模型,通过恰当的统计技术对参数进行建模.综上,通过定性跟定量两种模式帮助矿业集团识别资金安全问题.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进行指标设计:财务指标、经营安全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其他指标.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金安全管理的需要,从中挑选出一些关键指标并且设定一些指标值,作为预警的标准值.一旦实际值超过标准值,则预警.

4结语

传统的财务预警理论依靠以财务指标为主的预警体系来预警制造业的财务危机,并不适用矿业资金安全问题.本文在反思传统财务预警理论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矿业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和内部资本市场等内容,尝试构建全程跟踪反馈的矿业资金安全预警体系,以期有效的防范皖北矿业资金安全风险.由于矿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本文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何将PDCA循环理论更好的实践与皖北矿业资金预警体系还需深入研究.

作者:高文 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

〔2〕徐光华,沈戈.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2(5).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5)

企业安全生产费主要是指***府规定的针对诸如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冶金、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行业等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用于建设企业安全生产防护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的财务保证和长期保障费用,从营业收入中进行提取,计入相关产品成本,属“专项储备”科目。

1.2新安全生产管理费提取使用的变更财企

〔2012〕16号文对安全生产管理费的提取和使用进行了新的规定,与财企〔2006〕478号文相比,新的安全生产管理费用提取使用规则有了更加科学的转变。第一,新《规定》下,改变了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变为使用规则,提高了安全管理费用的管理层次。第二,对不同行业的提取比例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水电工程建设变为2.0%,机电工程为1.0%,道路交通企业为1.5%等。第三,细化了相关的管理费用内容,比如将原有的“配备”细化为“配备、维护、保养和检查”,提高了相关规定的等级,使《规定》的内容更加完善,防止企业钻《规定》的文字漏洞。第四,强化了财务管理方式,比如讲安全管理费用编制提取计划、纳入全年预算等,在提取、计税和使用上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并且制定了维护企业相关权益的条款。

2影响企业安全生产费提取和使用的具体因素

2.1激励因素欠缺

在宏观层面,国家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是为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并且通过费用的提取,强制企业提高自身安全生产能力的,提高财务保障的能力,是为了预防和减轻安全生产事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但是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一些企业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风险,而不是提取一部分费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并且,当前费用的提取缺少对企业发展激励因素,企业提取费用后看不到回报,反而凭空增加了投入,自然缺少提取和使用的动力。

2.2财会计税与核算方式欠缺

就《规定》施行后的效果来看,许多新的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其中就包括财务计税与核算方式的问题。虽然《规定》与《财务会计准则》等文件中对此做出明确要求:“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进入专项储备科目。”但是在实际的计税和审核中,很难划分安全生产投入的固定资产与其他投入之间的关系,造成不少企业在计提折旧、计算和编制利润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提取数额而混肴资金使用方向,编制不真实的财务报表,或者直接减少安全防护设备费用,代之以各种名义的补贴发放职工,以规避相关费用的提取。

2.3提取使用监管体系欠缺

对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的监督管理体系欠缺也是制约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在***府的角度,当前监管的现状是多部门联合监督管理。看似通过安监、财***、技术等部门的联合监督来提高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监督,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多部门确实已经共同参与,但是其行动却并未联合。这其中原因:一是安检人员不懂财税、财务人员不懂技术,监督期间“各司其职”,导致存在监督的真空区。二是企业内部混乱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也导致了企业自身难以对相关问题建立清晰的管理机制和数据收集渠道,包括财务内部核查不充分,转向储备数据与现实资产不匹配,导致账实不符等。另外,不少小型企业根本就没有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费用提取的财务管理系统,费用的提取数额随意,往来账目混乱,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导致监管部门只能任凭其自由生存,只要不出问题就不去主动管理。

3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费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措施

3.1增加激励措施,调动企业提取与使用的积极性

对于当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费用提取与使用,首先要争取到企业的配合。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企业积极配合和参与。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第一,就是加大对安全生产费用的宣传力度,让范围内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含义,明确其具体意义,利用社会舆论的宣传作用为积极配合的企业做好宣传,相当于帮助企业扩大知名度。第二,进一步细分行业和企业规模的安全生产缴费比例,并进行严格的缴费监督。第三,制定与之相配合的税务***策支持,对积极参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抵扣***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减轻企业负担。第四,就是可以通过完善固定资产冲抵安全生产费用的税务规定,放宽资产界限,增加计提折旧,让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地投入相关费用不必担心增加负担。

3.2完善财会核算方式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要加强相应的财会核算方式,比如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费用财务核算规则,既要在财务法规的范围内制定核算方式,又要保证核算方式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应当对计入成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计费改革,明确企业相关费用应当计入产品成本还是当期损益,让企业年度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产生方式更加清晰。

3.3健全监督法规,提升监督管理力度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首先,要通过及时调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与使用监督法律法规,让监督的行***管理行为有法可依。其次,还应当针对监督管理行为进行系统的规范和组织。针对当前监督力量分散、专业性不足的情况,通过建立专业的体系化队伍,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安全管理设施、固定资产、财务数据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化审查,加强对企业弄虚作假的判断能力。最后,还需要加强队检举渠道的建设,完善检举人的风险保护能力,加强对举报信息的核实力度,促进企业安全绳管理费用提取监督体系的建设。

4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管理,是一项兼具长期性和专业性的社会管理任务。我们必须遵循社会历史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在不同时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做出与时俱进的改进,通过建立舆论监督、企业努力、***府管理为一体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力,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苏立宪 单位:天津东方泰瑞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6)

高校的财务预算制度是根据学校各部门的活动计划进行核算,最后汇总申报。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对项目预算的必要性、经济效益性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对资金的使用做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高校内部的资金使用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资金管理制度的核对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要求。

2.高校资金的渠道的多元化,导致高校资金状况不良

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不断进行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建。因自身资金不充足,往往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举债,造成资金上极大的负债风险,学校资源配置与资金支出结构失衡。

二、强化资金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高校资金管理存在上述问题,以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意识为契机,以保障资金最大化效益,高校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的认识。在结合高校实际的基础上,构筑学校安全的资金管理体系是解决资金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1.树立正确的治校理念,强化资金安全管理意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源成为高校争抢的目标,这种单纯的利益动机往往导致高校盲目的进行基础建设,忽视对资金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治校理念,能够引导资金安全流向。在社会新形势下,对高校的评价不单单限于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还关注高校的文化底蕴,因此,坚持以文化积聚为依托,重视人文文化的培养成为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向。一方面,需要发挥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使教职工具有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研业务,使高校凝聚更多的文化气息,摒弃浮华;另一方面,提高资金安全管理意识,严肃国家财经纪律,提高资金安全防范能力,避免高校资金损失;强化学校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责任,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建立防范资金安全的保障体系,确保资金安全运作。

2.加强资金的科学预算,完善资金统筹制度

高校资金的科学预算制度是开源节流的重要防范措施之一。高校资金管理部门需要设立合理的资金使用目标,厘清相关部门的责任与权限;在资金使用上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论证资金使用的必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收益;创新现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响应当前***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号召,对人员活动经费定额定量,严格控制支出,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价制度,使资金用到当处、开源节流;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核算制度,明确不同部门人员的权责,定期对资金使用制度进行考评与分析,在以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基础上保障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3.规范财务行为,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财务行为是否规范关系着高校资金是否安全。高校需要在遵守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完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资金安全内控制度,确保高校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对资金使用的关键岗位实行评测、抽查等制度。其次,在认真落实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度的基础上,清查高校资金往来的情况,做到款项落实;规范高校日常资金的支付授权审批及大额资金流动的集体决策制度,依据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分类别制定出资金使用的常规程序,对于大额资金使用需要经过学校财经小组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明确各级审批人的权责,建立重大事项、大额资金流动的申报制度。再次,重视资金安全管理的内部审计,将资金安全纳入财务管理状况的范围,改进财务管理的方法。

4.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强化对专项资金管控

高校内部往往具有二级财务管理体系,两级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制定监督管理制度,配备业务数量的会计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的核定,避免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对学校款项的不当克扣、截留;建立财***专项资金管理审批制度,例如高校的维修资金、扩建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对大型采购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执行,对学校大型的贷款、暂付款等款项做到实时动态监控,避免资金流失;对高校私自设立小金库的行为严格查处。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7)

中***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55-04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带来战略及经营上的挑战。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油价的持续下跌,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石油企业的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2015年8月12日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事故也提醒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将安全生产的因素融入绩效考评体系,将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与员工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促进生产的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港油田总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拥有员工12 500余人;地跨津、冀、鲁3省市,总面积18 716平方千米。自2002年起,公司实施业绩管理,相关的考核办法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发现,大港油田在绩效考评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不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较多地采用行***标准;绩效考评可操作性不强,绩效考评流于形式,其结果也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此外,在当前的绩效考评体系中,对于安全生产的考核存在缺陷。因此,在大港油田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并融入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构建一套既考虑财务指标,又强调安全生产等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改善大港油田绩效考评的现状,也有利于从员工激励的角度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回顾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BSC)最早起源于1990年美国诺顿的一个研究项目;对绩效评价创新方面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之后,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1]于1992年正式提出这种绩效评价的新理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2-4]指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系统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它不仅从财务层面来衡量组织绩效,也通过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层面来衡量组织绩效;从而实现短期与长期、财务与非财务、滞后和领先、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平衡。根据他们的理论,一般的平衡计分卡框架如***1所示。

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5]进一步指出,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目标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他们进而使用战略地***对因果关系进行管理,并将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执行的工具上升到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地位。至此,平衡计分卡不仅在众多的商业组织,也在其他类型组织(如***府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得到应用。

在国内,上海东大门咨询公司于1996年最早使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方法;随后,杨臻黛[6]从杜邦分析法与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冲突入手,对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和优势进行了介绍;此后,吴金梅[7]梳理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历程,详细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及应用环境;叶盛[8]指出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强调了平衡计分卡具有同时考虑四个方面、多种平衡的框架优势。毕意文和孙永玲[9]则在中国开展了平衡计分卡的管理咨询工作。

目前,国内的油田已经开始尝试将平衡计分卡引入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并未在绩效评价体系中考虑安全生产的相关因素。华北油田在2008年正式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强化了油田的管理,提高了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在一年内油田的利润增长了12%,是目前中石油系统中管理比较高效的企业。朱雪芹和张丹丹[10]把平衡计分卡引入中原油田的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绩效考核指标,对现有绩效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得到更适合中原油田发展的绩效评价方法。宋红玉和沈菊琴[11]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发展做了回顾和总结,认为在实务中需要具体探讨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形式。本文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石油行业的具体生产特点,在一般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安全生产方面的因素,从而构建了适用石油行业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

三、融合HSE的大港油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框架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考虑到石油行业的高风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须重视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2],企业需要对部门及个人HSE职责的考核实现考核项目的标准化、考核指标的定量化。因此,本文在传统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之上,增加了“健康、安全与环境”这一新层面,从而使平衡计分卡框架更加符合石油行业生产的特征,以实现对HSE指标的合理选择和量化考核,进而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形成。因此,本文构建了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框架如***2。

根据对大港油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分析,适合大港油田的长期发展战略是开拓市场、打响品牌、注重创新、稳健经营。根据这个发展战略,笔者向大港油田副处级及其以上干部发放问卷,并基于德尔菲法最终确定平衡计分卡各层面的指标如下:

(一)财务层面

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都可归于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这一层面的指标主要是衡量大港油田的经营业绩。在财务层面考察的因素主要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的,本文最终确定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报酬率、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二)客户层面

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的发展战略诠释为与客户相关具体的目标。企业必须在目标客户最关心的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根据大港油田的发展战略,本文确定客户层面的评价指标是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品牌认知度。

(三)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

高风险和高回报是石油行业的特征。根据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关系着大港油田财务目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大港油田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的关键因素包括员工身心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该层面最终确定的指标有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单位产量伤亡率、危险废物处置率。

(四)内部营运层面

企业内部营运层面的指标通常由财务、客户层面的因素指导选择。内部运营绩效考评应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对财务目标实现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因此,本文最终确定大港油田内部营运层面的评价指标有采油效率、产品合格率、生产周期、存货周转率。

(五)学习与成长层面

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为其他层面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通过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前四个层面的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企业业绩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学习与成长层面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对差距进行弥补。因此,这一层面最终确定的指标是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培训的有效性评估、团队建设成功率。

根据本文确定的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五个层面的指标,通过分析各层面指标的相互关系,按照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确定的绘制战略地***的六个步骤,最终绘制了如***3的专属大港油田的战略地***。

大港油田的平衡计分卡战略地***清晰地展示了企业战略、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在长期战略的指导下,由下向上,由作为基石的学习与成长层面层层递推,直至实现最终目标。战略地***简明地展示了无形资产是如何转化为有形的客户和财务成果的过程,并将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要求融入其中,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描述和战略评价的框架。

四、大港油田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了大港油田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后,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邀请大港油田专家进行打分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不同层次、不同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在0到100%之间取值,体现了各个指标在整体绩效评价中的相对价值与重要程度。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中,权重越大,说明指标所对应的工作就越重要。因此,大港油田的管理者能根据指标权重直观地确定工作的轻重缓急,员工也能意识到管理者所看重的能力。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层次结构模型由上至下分为目标层O,准则层C和指标层P。其中,目标层为大港油田的总体绩效;准则层即平衡计分卡的五个层面;为表述方便,本文用C1表示财务层面,用C2表示客户层面,用C3表示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用C4表示内部营运层面,用C5表示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层则分别对应上文中确定的各项指标。本文具体的层次结构模型如***4。

(二)C层(准则层)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采用九分制评分法,不需要判断所有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只需要分层判断各层面之间、同层面下各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即可。通过邀请油田专家进行判断评分,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得到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目标层O的专家意见矩阵如表1。

本文采用方根法求解,比较判断矩阵A的主特征向量W,W即是由同级指标的权重所构成的权重向量。由方根法可知,主特征向量的各维可由以下的公式计算得到:

因为CR

(三)P层(指标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与C层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相同,可以类似地计算出P层对C层的指标权重如下:

1.财务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权重分别为0.4203、0.1899、0.2213、0.2685。

2.客户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品牌认知度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3764、0.1494、0.4742。

3.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单位产量伤亡率、危险废物处置率的权重分别为0.4934、0.1958、0.3108。

4.内部营运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采油效率、产品合格率、生产周期、存货周转率的权重分别为0.6144、0.3172、0.2684、0.1781。

5.学习与成长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培训的有效性评估、团队建设成功率的权重分别为0.5970、0.1396、0.2634、0.1937。

最后,根据指标权重系数合成原理,P层指标对O层(目标层)的权重系数为C、P两层权重的乘积,最终得到大港油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在本文最终得到的大港油田绩效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量化的形式直观地反映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例如,在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三项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采油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这三项指标分别属于财务和内部营运层面,反映的是企业的销售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和营运能力;但是,在健康、安全与环境这个层面,除了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之外,其他两个指标的权重都比较低。由此可见,目前大港油田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生产的发展及资源的利用;与国内大多数的企业一样,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安全生产考虑得还不够。由于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对人们的警示,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港油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从而适应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五、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方法,融合了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中加入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新层面,构建了包含安全生产因素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使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绩效紧密相连,实现了对安全生产的量化考核,有助于安全生产长期机制的形成。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本文以大港油田为例,采用融合HSE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在确定大港油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战略地***的方式刻画了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各层面、各指标内在逻辑,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面、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从而实现了大港油田绩效的量化评价,克服了大港油田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使大港油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符合石油行业生产经营高风险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

此外,本文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发现,在当前的企业经营中,管理层最重视的还是企业的财务和内部营运;管理层对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

【参考文献】

[1] 厉杰.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 2013(10):71-73.

[2] ROBERT S K,DAVID P N.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J]. Ha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5): 134-140.

[3] ROBERT S K,DAVID P N.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J].Process Accountability on Managerial Judgement,1996,30(4):712-736.

[4] ROBERT S K,DAVID P N.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competitive environment[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5] ROBERT S K,DAVID P N. 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6] 杨臻黛. 业绩衡量系统的一次革新――平衡记分卡[J]. 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9):7-11.

[7] 吴金梅. 平衡计分卡: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法[J].经济管理,2000(8):29-31.

[8] 叶盛.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系统的新发展[J].财会通讯,2000(10):40-41.

[9] 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8)

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问题。前者着重解决社会财富的性质、源泉及其增长途径,其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效率问题;后者着重解决社会财富分配的依据、途径及其合理性,其核心就是社会分配制度的公平问题。对于它们所包含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从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负所得税制度,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学难题;无论是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公平税赋制度的设立,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新体制等制度安排的出现;无一不体现着社会收人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平不仅仅与效率一样是经济学的主要问题,而且公平分配制度的确立与经济效率提高关系密切。因此,把公平和分配当作两个不同领域的不同范畴,进而认为二者互不相干的思想是不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学理论发展一般规律的看法。

一、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的严峻性呼唤分配公平

目前,在我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指引下,社会收人的地区、行业、人均差距急剧扩大,社会弱势群体间题凸现,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性难题。有些同志无视社会收人分配领域公平原则的重要性,认为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弹性很大,很难在量上定性;缺乏共识;会因时间和空间不同而发生变化;来否定经济学中的公平分配原则,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首先衡量公平分配的有全世界基本上都接受的两大标准,其一是反映社会收人分配公平程度的量化指标基尼系数:其二是经济学指标体系中经常运用的人均收人差距的比值。这两者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衡量收人分配是否公平的标准体系,由于它们是运用具体国家具体时间人们的实际收人分配统计值进行计算,因此从根本上避免了因为时间和空间变化所带来变化,是从实际的结果对现行的收人分配制度是否公平进行衡量并加以修正,而不是幻想用一个公平的标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这是认识公平分配原则的一般基础。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上升到0.45左右。根据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公平,大于0.6为高度不公平,基尼系数为0.4通常是国际上通行的警戒线。我国0.45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上通行的警戒线,进人了国际公认的收人分配严重不公平的警戒区域,说明社会的收人分配差距的拉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2002年农民人均收人2476元,城市居民人均收人7703元,表面差距是1:3.1[Z}。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城乡居民的收人差距警戒线在3.0就意味着社会安全存在重大风险,说明我国社会安全已经处于风险之中。但实际状况比表面现象更加可怕,根据的推算,农民收人中有40%是非货币性收人,而货币性收人中还要拿出20%用于第二年扩大再生产,买农药、种子、化肥等。如果再考虑城市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补贴等方面的隐利因素,城乡差距就是1,5,甚至1:6。因此,按照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差距警戒线,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比值在3.5就意味在着社会安全已经处于危机的警示,再次提醒我们城乡收人差距的问题其实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全。2003年伴随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履新,明确提出取消农业特产税、承诺农业税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并最终取消农业税,并提前到2006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的补贴、对粮食实行支持价格等有力措施,才使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2004年农民人均收人2936元,城市居民人均收人9422元,二者表面差距仍然达到了1:3.2,说明城乡收人差距的形势仍然严峻。

因此,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我们应该重新发问: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究竟如何才能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社会正义和财产权利之间的制度平衡,什么才是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二、公平是社会分配原则确立的理性基础

经济学意义上考察公平,应该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创造社会财富的正义原则和市场经济社会资源效率化配置的统一;其核心就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依据、途径及其合理性。一句话,就是社会公平分配制度和理念的确立。由于市场效率化分配的内在逻辑是有利于财产所有权人的按要素分配制度,因此,弥补缺乏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在效率化分配制度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解决社会生产的正义原则与社会财产权利秩序的冲突所造成的制度缺陷,就只有通过社会公平分配制度的设计来实现。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其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里创造了比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历史总和还多的社会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大规模创造的结果却是:在一方面是资本家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却是劳动者贫穷和所受折磨的积累,这决不仅仅是社会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在财富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中如何体现生产者正义和所有者权利的统一是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制度构想的终极目的,也是对于人类理性的一个根本性的考验。就此而言,公平分配的社会制度建构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基本品质,社会公平分配原则不是外在于社会生产过程,不像有些同志所讲的,公平是一个法权概念,属于上层建筑;分配是经济范畴,属于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内容。公平是与生产过程相始终,是社会生产方式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明确指出:“难道经济关系是由法权概念来调节,而不是相反地由经济关系产生出法权关系吗?这是马克思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的一般说明,二者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不是不能联姻而是密不可分,公平和分配正是这样的一对冤家。同时,马克思在反对《哥达纲领》把“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当作按照平等权利进行“公平的分配”前提时,指出劳动所得的社会分配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其次,公平分配的原则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而不是拉萨尔派所主张的把“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进行“公平的分配”的错误主张。公平恰恰是马克思最关注的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

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一方面,要鼓励和保障有利于社会财富创造者的社会正义理念的张扬;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和反映对于社会财富所有者正常权利的维护;而不是对于任何一个方面的偏向甚至抛弃。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能够对于世界的文明进程做出贡献的地方。不要跟在西方文化的屁股后面丧失文化应有的尊严和逻辑,中国社会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思想必须得到重视。因此,公平不是与分配无关,准确的讲公平是社会分配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础。

三、分配制度中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理论基础

社会是人群的结合,制度是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秩序保障。对于社会秩序最有力的保障除了人权就是财产权的保障,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社会制度拒绝对于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但关键是社会制度和法律是由谁制定的,保障谁的权利;历史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社会制度的理性建构中往往是财产的权利而不是劳动的正义,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局限。在制度理性中,值得我们指出的是:财产权利的保障绝不能违背劳动的社会正义,更不能为了财产所有者的权利,伤害和鄙弃社会劳动的正义。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是人类社会化存在的前提和结论。在人类无往而不在的受制于物质财富创造制约的生产方式下,财产权利的确立的确能够实实在在的鼓励效率,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但劳动正义的维护和保障则反映一个文明和社会制度的品质。现在,理论界在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公然重提萨伊三位一体的公式,事实上就是为财产权利的辩护。对于财产权利的法权保护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制度安排,未可厚非。但萨伊三位一体理论的提法,把财产作为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之一,是对于财产所有者权利的夸张,是对于劳动是创造价值唯一源泉的社会正义理念的藐视;是对于物权的张扬,对于人权的贬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物权的张扬保护了个人主义理念的泛滥,因此,他们的人权中完全充斥的是物权所具有的霸气,充分应证了霍布斯“财富就是权力”的论断,是有钱人的权力、穷人的枷锁。亚当·斯密指出“财产对他直接提供的权力,是购买力,是对于当时市场上各种劳动或各种劳动生产物的支配权。在劳动和财产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财产的权力,其实质是物权对于人权的贬抑,是权利对于正义的侵害,其结果是马克思所谓的人的异化和文明的退步。在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于财产权力的伸张,这是进步的理论。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今天,这样的论调不但没有进步的意义,反而是对于人类社会正义理念的袭读。马克思指出财产的权利“它们只有成为占有一部分价值即一部分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根据(条件),才是它们的所有者的收人的源泉。但是,价值的分配,或者说,价值的占有,绝不是被占有的价值的源泉”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就在于对于财产的权利和劳动的社会正义的协调,社会制度的建构应该以不侵犯社会正义的理念为前提;这是文明面对世界的法则。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真正推动经济成长的不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而是社会的产权制度安排。诺斯指出“理解制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最终是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诺斯的观点无疑是富有创建的,社会制度是根据,而经济增长是结论,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性。尽管诺斯指出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理论中早已把成功的经济增长看作是由有效率的所有权的发展决定的。但马克思的理论关注的是制度的公平性和对于劳动者的正义;而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家更关注的是制度的效率性和对于所有者的权利。在社会的分配制度建构中究竟如何实现财产的权利和对于劳动者的正义,彻底的陷人了公平和效率的逻辑冲突之中。固然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制度安排的选择标准,并往往被认为社会制度就是在二者之间的替代,要了公平就少了效率,要了效率就少了公平。因此,制度一旦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要素进行投人和产出的衡量,制度的改革和改良就完全可以做为追求效率的手段,人类对于社会制度并没有充足的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参照体系的形式决定了改革或改良的社会制度的走向,照猫画虎是必然的阶段。人类社会制度经历效率和公平的选择考验仅仅不到百年的历史,但正义和权利对于人类社会制度的考验却伴随了人类社会的始终。因此,正义和权利的统一,不但是文明制度的灵魂,而且也是分配制度效率和公平统一的基础。

四、科学的分配制度应该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在社会正义和制度理性之间,人类寻求能够实现正义和权利相统一的社会制度,但并没有使社会制度达到完美的程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对于社会财产权利的重视和保护是促进经济效率的根本性社会制度安排。但“就保障财产的安全说,民***组织的建立,实际就是保护富者来抵抗贫者,或者说,保护有产者来抵抗无产者。因此,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产之间,正义和权利是矛盾和对立的。往往是在偏向公平时损害了权利;在偏向效率时损害了正义。人类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却往往被自己的理性所扭曲。因此,在上述矛盾对立中,人类的命运就是在社会分配制度中寻找平衡和统一。就分配的社会制度建构而言,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公平和效率的选择,而且是社会正义和财产权利的统一。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就是以效率为目标的,阿瑟·奥肯指出资本主义的效率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市场,贪欲被套上了笼头,以一种不受人的因素影响和表面上自动的方式为社会目标服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效率是有目共睹的;但所谓的“贪欲被套上了笼头”则是假的,“以一种不受人的因素影响和表面上自动的方式为社会目标服务”也是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吹嘘。经济危机不断只是资本主义效率的一种表现,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顽疾。资本主义制度,正如西方经济学的掌门人萨缪尔逊所讲的:全球资本主义并没有带来普遍繁荣,仍有很多人处于极端的贫困之中。世界银行估计,占世界人口115的12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社会财富分配的正义和权利的观念不但表现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而且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对于社会财富分配的正义和权利的观念更是无处不在的受制于社会财富的生产方式:就这个意义而言,超越具体历史阶段的体现永恒正义和合理权利的分配理念是不存在的。在经济学的意义上考察人类正义“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我们想起了亚当·斯密的名言“有大财产的所在,就是有大不平等的所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是通过对于财产权利的张扬来激励效率的,财产权利又通过按要素分配在劳动领域得到伸张。所以,萨伊说:“把创造价值的力量,完全归之于人的劳动,是一种错误。劳动获得工资,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润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是财产权利绝好的说明。至于所有权的合理与否,那与社会的正义似乎无关,当然就谈不上对于权利自身的合理性的考察了。就个体的社会存在而言,财产权利本身就是社会制度对于个体正义的认可。但一旦财产权利成为对于个体劳动占有的条件,对于个体正义的财产权利就成为对于劳动者集体的剥削、对于共同的社会劳动正义原则的侵犯。因此,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甚至按需分配的理论中,马克思所反映的都是社会劳动创造财富的社会正义观念对于财产权利的社会局限的克服。因此,马克思指出“所有权的一个界限是个人劳动的界限;另一个界限是,一个人储存的东西不多于他能够使用的东西。否则,不公平就产生;社会的权利就会凌驾于社会正义的原则之上。资本主义的制度安排是重视权利,强调效率的;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社会主义的制度构想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按劳分配的制度构想是主要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但“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因此,在社会劳动和财产权利之间,分配制度应该反映社会正义原则和财产权利的平衡,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公平是社会分配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础。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9)

中***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安徽省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减贫效应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一、问题提出

财***投入与贫困减少,是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学界持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的研究文献大体集中在分析财***投入、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减少的作用机制上,继而分析财***投入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如郭宏宝、仇伟杰(2005)通过分析农村财***投资对减贫的作用机理,得出财***投资对农村脱贫的作用具有边际递减趋势。李永友、沈坤荣(2007)对财***支出结构的相对贫困问题加以分析,指出财***支出的不同偏向与不同的社会相对贫困水平相对应。亓全平(2008)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具体分析构成财***支农的四部分(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农业科技三项支出和农村救济支出)的作用,继而得出不同的财***投资方向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的结论。胡江辉(2009)通过建立“公共投资-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公共投资能够促进农业增长,同时指出其对减贫具有显著作用。秦建***、武拉平(2011)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财***支农投入加以实证研究,认为财***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具有边际递减作用。

然而,关于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农民增收的问题上。如朱湖根、万伦来、金炎(2007)通过分析中国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认为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应丽艳(2009)实证分析辽宁省财***扶持龙头企业的农民增收效应,认为财***扶持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可见,目前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理研究和农民增收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本文将试***探讨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减贫效应问题,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有文献所揭示的财***投入与贫困减少的作用机理,通过实证考察安徽省财***支持农业产业化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也可以为提出如何最大程限发挥财***投入减贫绩效对策提供有力证据支持。

二、模型设置、变量界定与数据选取

1、贫困线的确定。合理的贫困线是贫困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目前,贫困线分为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绝对贫困线的基本假设是人们购买最低的食品、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一种能力,而相对贫困线是以把社会中等收入或社会平均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贫困的临界线。显然,相对贫困线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决策者可以据此提出使贫困者救助金额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保持同步的决策,使贫困者也可以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因此,本文选择1976年OECD提出的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收入或平均收入的40%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相对贫困标准,选择将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的40%作为安徽省的相对贫困线。

2、贫困指数的选择。目前,贫困指数分成三大类:一是以贫困人口数来衡量,如贫困总人口数、贫困发生率;二是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如收入缺口、收入平均缺口和收入缺口率;三是综合贫困人口数和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来衡量,如Sen指数、FGT指数。本文将采用Foster、Greer和Thorbecke提出的FGT指数。这个指数可以分解为三个指数,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分别反映贫困状况,符合判定贫困指标优劣的四个公理性标准。

FGT公式:P■=■■■■,其中?琢=0,1,2;q为贫困人口数,n为全部人口数,gi=z-yi,gi为收入缺口,z为贫困线,yi为第i个人的收入。

?琢=0时,H=P0=■,贫困发生率,即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琢=1时,PG=P1=■,为贫困缺口,它反映了贫困的深度,即贫困人口收入与贫困线间的平均距离。

?琢=2时,SPG=P2=■■■■,为加权贫困缺口,越贫困的人口在其中的权重越大,是描述贫困严重程度的指标。

可见,通过联合运用这3个指标,可以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贫困和贫困变动情况。

3、基本模型的设立。根据贫困理论,本文利用Shorrocks(1999)的二维彻底分解法对减贫效应进行分解,将农业经济增长、财***支持农业产业化投入量作为影响贫困减少的主要因素。即:P=f(G,F),其中,P为贫困指数,G为农业经济增长,F为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

本文中,贫困指数的测度基于Lorenz曲线模型。目前,国际上常用的Lorenz曲线模型有两种:

GQ模型:L(1-L)=a(P2-L)+bL(P-1)+c(P-L)

Beta模型:L(P)=P-?兹P?酌(1-P)?啄,其中:L代表累积收入百分比,P代表累积人口百分比。

由于各年数据并不都拟合其中的一种模型,所以首先需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同时对2个模型进行测度,为各年数据选择拟合效果更好的模型,估计出参数a、b、c和θ、γ、δ的值,继而计算出FGT指数。

4、数据的选择与整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1997~2007年的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及1997~2007年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指数和《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之路》1997~2007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情况数据。

为了使各年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先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剔除人均收入和财***投入增长率,农业经济增长指数的物价因素。通过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计算出FGT指数,继而利用Eviews软件对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量进行总量回归和分量回归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证分析

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支出和地方财***支出构成。要评估其对农村减贫的贡献,必须建立FGT指数与财***投入增长率的计量模型,从而获得边际贡献。本文通过总量回归与分项回归,从而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对影响安徽省农村FGT指数的各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1、FGT指数计算。本文首先利用1997~2007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拟合出Lorenz曲线,得到估计的GQ模型或Beta模型,继而计算出各年的FGT指数。由于选择的数据没有提供直接的人口累计百分比P和收入累计百分比L,在运用povcal软件时,选择各组收入区间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百分比f(x)和各收入组均值x来进行模拟,估计的FGT指数结果如下***1所示。(***1)

由***1可以看出,1997~2007年安徽省相对贫困上升,H、PG、SPG指数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997~2002年,H指数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态势,PG指数、SPG指数基本保持稳定;2002年后,PG指数、SPG指数也随之缓慢上升,仅2007年相对贫困有所下降,收入差距逐渐拉大。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对贫困线随之提高,相对贫困加剧。

2、总量回归。建立农村FGT指数与GDP、财***支出两项总量的回归模型。假设回归方程如下:

Pt=aGt+bFt+?渍t (1)

其中,Pt表示第t期的安徽省农村FGT指数,Gt、Ft分别表示第t期安徽省农业GDP增长率、安徽省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出(包括中央财***支出和地方财***支出)增长率,?渍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消除各个变量数据之间存在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将变量对数化,可得:

Ln(Pt)=aLn(Gt)+bLn(Ft)+?渍t (2)

在用CPI指数剔除物价指数影响之后,运用计量软件Eviews3.1,对计量模型 (2)式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Ln(P0t)=-0.514321Ln(Gt)+1.035667Ln(Ft)

t:(-5.032993)(5.955607)

其中:R2=0.805009

Ln(P1t)=-0.988504Ln(Gt)+1.667791Ln(Ft)

t:(-8.174899)(8.105124)

其中:R2=0.879203

Ln(P2t)= -1.421861Ln(Gt)+2.292865Ln(Ft)

t:(-7.300196)(6.917774)

其中:R2=0.839560

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指标负相关:即农业GDP每增长1%,H指数、PG指数、SPG指数分别会下降0.514321%、0.988504%、1.421861%。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总量与农村贫困指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财***支出每增长1%,贫困发生率H指数、PG指数、SPG指数分别会提高1.035667%、1.667791%、2.292865%。

3、分项回归。由于安徽省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主要由中央财***和地方财***组成,所以可以建立农村FGT指数与财***支出增长率的分项回归模型。假设回归方程如下:

Pt=?琢F1t+?茁F2t+?渍t (3)

其中,Pt表示第t期的安徽省农村FGT指数,F1t、F2t分别表示第t期的中央财***支持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出增长率、安徽省地方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出增长率,?渍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消除各个变量数据之间存在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将变量对数化,可得到:

LnPt=?琢LnF1t+?茁LnF2t+?渍t (4)

在用CPI指数剔除物价指数影响之后,运用计量软件Eviews3.1,对计量模型 (2)式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LnP0t=-2.148641+1.437123LnF1t-0.746706LnF2t

t:(-5.206389)(5.750171)(-2.424098)

其中:R2=0.926458

LnP1t=-4.878403+1.655047LnF1t-0.423503LnF2t

t:(-7.212676)(4.040227)(-0.838812)

其中:R2=0.912585

LnP2t=-7.542028+1.60271LnF1t-0.23552LnF2t

t:(-5.668027)(1.988734)(0.237667)

其中:R2=0.826804

可见: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中央财***支持增长率与贫困指数存在正相关性,而地方财***增长率与贫困发生率、PG指数负相关,与SPG指数正相关。即:安徽地方财***每增加1%,贫困发生率降低0.746706%,PG指数减少0.423503%,SPG指数提高0.23552%。

四、结论

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作为***府缓解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对减少农村贫困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安徽省1997~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府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总量与FGT指数表现出正的相关性。其中,中央财***支持增长率与贫困指数存在正相关性,而地方财***增长率与贫困发生率、PG指数负相关,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由此可见,***府预期的财***支持的减贫效应并未能很好地实现。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加强地方财***投入力度的同时,完善和提高中央财***资金投入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率和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从而起到减少农村贫困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宏宝,仇伟杰.财***投资对农村脱贫效应的边际递减趋势及对策[J].当代经济科学,2005.9.

[2]李永友,沈坤荣.财***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11.

[3]朱湖根,万伦来,金炎.中国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4]谢东梅.基于Lorenz曲线的农村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测度——来自福建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5.

[5]亓全平.财***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胡江辉.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M].华中科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10)

杨宗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27年出生于陕西宝鸡。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财***金融系;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系研究生班;同年回陕任教。杨先生从事会计教育工作50余年;担任陕西财经学院(现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会计系主任达30年之久。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著作颇丰。1980年起历任中国会计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荣誉理事;曾担任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财会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陕西会计学会、陕西审计学会、陕西注册会计师协会、陕西财务成本研究会、西安总会计师协会、西安会计学会、西安审计学会等学术团体副会长、顾问等职。

杨宗昌教授长期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为研究生开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前沿理论》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财会专门人才。还先后主编出版了《工业会计》、《会计学原理》、《工业会计学》、《简明西方会计史》、《会计控制论》等十余部著作,并担任《现代财税工作实务》主编、《新编会计学大辞典》的分主编、《会计统计大辞典》的副主编、《现代会计系列教材》总编及《现代会计大辞典》等多部辞书的编著工作;主审出版了《管理会计与财务决策》、《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及其审计》等20余部论著,主校出版了《会计理论》等多部译著在《会计研究》、《当代经济科学》等刊物60余篇。

青年时代的杨宗昌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师从马卡洛夫教授学习会计理论,加之有多年授业解惑的经历,他自然形成了自己的会计思想。建国初年,一切照搬前苏联的,把西方的会计制度、法规批得体无完肤。中,又把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所有制、分部门、分行业统一的财会规章制度作为封资修的东西砸个稀烂。面对以表代账、以单代账、无账会计、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厂长利润、书记成本等会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怪现象,面对中损失殆尽的会计队伍,杨宗昌教授痛心疾首,扼腕长叹:会计决不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工具。为此,杨宗昌教授写下了《试论会计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过程越是按社会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制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杨宗昌教授据此从会计工作的性质、职能、作用几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会计理论研究来源于实践,而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实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会计应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管理职能;会计的特点是实现价值管理,以价值管理的形式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几十年的实践,十几年的思考,厚积薄发的杨宗昌教授在这篇文章中,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如一位立马横***的斗士,在会计理论这块园地大力拨乱反正。

长期以来,我国使用增减记账法。而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经过几百年的实践与总结,其体系已非常完善。它的主要优点一是账户设置灵活,账务处理简便;二是账户对应关系明确,经济业务来龙去脉清晰;三是借贷直接平衡,试算方法简便。由杨宗昌教授等人牵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等学校共同参编的这本《会计原理》,不仅已成为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的系列教材之一,还数次再版,成为自考、电大学员的教材。全国有十几万财经类大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成为使用借贷记账法的财会工作者。杨宗昌教授在《转变旧观念,迎接新挑战》这篇文章里,根据当时财会队伍和财会工作的现状,提出急待转变的十个观念,即:①从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②从会计制度观念向会计准则观念转变;③从核算型传统会计观念向开拓型现代会计观念转变;④由手工操作观念向电算化观念转变;⑤从管财型观念向理财型观念转变;⑥从经验决策观念向科学决策观念转变;⑦财会知识向不断更新观念转变;⑧会计理论探索向复合型观念转变;⑨财会队伍素质从纯业务观念向“四化”观念转变;⑩会计改革向跨世纪观念转变。对于财会工作者来说,这十个观念的转变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又一次深刻的***。

西安交通大学刘忠明/撰稿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篇(11)

一、引言

6S管理起源于日本工业企业的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uke)。其含义是指在工业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规范现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良好工作习惯。日本的5S现场管理理念助推了日本产品品质的提升,造就了日本制造业的辉煌。5S管理理论和实践在日本丰田公司大力倡导下,迅速传遍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被各国管理界和实务界所认同。像日本的丰田公司、本田公司,韩国的LG、三星,美国的GE公司等都采用5S管理方法。5S管理在传入中国后,在海尔等公司的革新下加入“安全(Safety)”要素,最终形成了6S管理理论。6S管理方法在海尔、联想、华为、东航、成飞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的现场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6S管理理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效地规范了现场管理,使得现场干净、整洁、有序,更为关键的它是对企业文化和人的素质的管理。6S突出强调了对环境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从对现场环境和物料的管理上升到产品品质的管理,从对物的规范化上升为对人的规范化,从对员工现场行为的要求上升为对企业执行力的要求。

现场管理是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企业形象的关键,6S管理是关于现场管理的法宝。目前它已经突破制造业的范围,在服务业、教学科研机构、***府部门、医疗行业等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从广义上讲,6S管理方法可以在一切以完成(生产)任务为核心的活动场所实践和应用。本文将6S管理方法应用于公司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并以6S管理方法指导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

二、整理(Seiri)

(一)“整理”在6S中的基本含义。整理,是指区分工作环境中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对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在生产现场中,区分需要和不需要的工具及文件等物品并进行适当整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提升工作士气是很有必要的,它是生产现场管理的第一步。

(二)“整理”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整理”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要区分办理财务业务所必须的办公物品、文档资料与非必要的办公物品、文档资料,以及区分需要特别管理的物品。对于非必要的办公物品及文档资料则要清理出财务办公场所或者是放置于不妨碍正常办公的位置。

三、整顿(Seiton)

(一)“整顿”在6S管理中的基本含义。整顿,是指将整理后留下来的必要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的标识。

(二)“整顿”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整顿”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办公物品的摆放和财务文件档案资料的保管整齐有序,这不但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愉悦度。2.不同公司的业务资料要分开放置和处理。目前单一公司较少,往往是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对于这种涉及到一处办公地点同时操作多家公司业务的,不同公司的业务资料需要分开放置。3.坚持灵活方便的原则,处理完毕的与未处理完毕的、重要的与非重要的资料需要分开放置或保管。4.对于重要的财务数据,如账套资料数据,应定期备份数据并妥善保管。5.需要特别管理的物品,比如公司证照、印章等,应根据公司制度要求妥善安排专人保管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四、清扫(Seiso)

(一)“清扫”在6S管理中的基本含义。清扫,是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清除工作场所的脏污,使工作场所干净整洁,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工作环境,并将设备保养得干净完好,对出现异常的设备进行修理。

(二)“清扫”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清扫”在6S管理中的隐性含义是创造一个干净、整洁、顺畅的工作环境,并对干净、整洁、顺畅的工作所赖以运行的载体进行维护保养。所以,“清扫”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不是单纯的打扫卫生、维护好财务办公设备那么简单,它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含义。

“清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质性含义是指理顺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财务运作模式。结合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作业流程。一方面要明确不同财务岗位职责,定岗定编,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系统内部的工作流程***,使每个工作岗位不但明确自己的职责边界,而且清楚自己在财务系统整体环节中的所在。二是规范公司整体的报销/请款及相应的审核流程。财务部门切忌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把角度放在整个公司考虑问题,因为公司的所有事项都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和财务联系起来。所以,财务部门要重视并积极参与公司整体的报销/请款审批流程的制定,时刻关注审批流程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单独或会同公司其他部门采取措施解决。三是规范银行存款管理流程。银行存款的收付在公司经济业务中占据绝对位置。因此,必须把规范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维护,以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发生作为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规范现金管理流程,明确现金的开支范围,加大个人往来借款的清理。

五、清洁(Seiketsu)

(一)“清洁”在6S管理中的基本含义。清洁,是指在清理、整顿、清扫之后,认真维护和持续改进现场最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入,并通过制度化、标准化维持和持续改善前三项活动的结果。

(二)“清洁”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清洁”的本质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结合笔者在财务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清洁”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针对银行业务风险对公司经济风险的重要性,建立银行对账制度,明确银行对账时间、程序和规则。二是建立现金对账制度,明确现金对账的时间、程序和规则。三是建立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档案的负责人、财务档案的归档标准、实物财务档案的管理要求和电子财务档案的管理要求等。四是建立财务办公例会制度。财务部门定期(如每周)举行办公例会,并以部门制度的形式将财务办公例会制度固定下来。财务办公例会的主要内容是检讨过去一周(或者是其他办公例会频率时间,如每月等)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布置下周的工作安排,另外财务办公例会还是讨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和需部门间协调的问题的场所。五是建立财务系统学习讨论制度。财务部门选择订阅会计、税务、经济类期刊,并安排专人负责相应期刊的学习,组织财务系统人员定期(如每周一次)对自己所负责期刊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与探讨,并将学习讨论会的学习内容装订成册以供随时查阅。

六、素养(***suke)

(一)“素养”在6S管理中的基本含义。素养,是指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格遵守规则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塑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营造团队精神。

(二)“素养”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般来讲,财务部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财务部门风气的好坏和财务部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风气和水平。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加强财务部门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品质修养。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计、财务、税务知识素养,即基本业务素养。这是做好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二是综合经济管理能力素养。这是推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向更高台阶迈进和推动个人不断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财务期刊的学习及其讨论交流制度可以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个部门及个人的综合经济管理能力。三是诚实本分的品质。诚实本分的人品不但是财务人员个人素养的核心要素,而且是财务系统整体品质的核心要求,甚至会决定整个公司的风气。因此,必须对财务人员从严要求,坚决杜绝和制止歪风邪气在财务系统的蔓延滋长。四是大局观念。财务部门在公司管理体系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秉持大局为重的思想,处处维护公司整体大局,不说出格的话,不做出格的事,不做公司的“离心剂”,而是做公司的“粘合剂”。

七、安全(Safety)

(一)“安全”在6S管理中的基本含义。安全,是指重视全员安全教育,消除隐患,排除险情,防患于未然。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损失,是现场管理的前提和目的。

(二)“安全”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安全”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含义已经不是单纯的防火措施的建立等物理性安全措施,而是在采取上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后的结果。“安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支付的安全。二是资金保存的安全。三是文件档案资料保护的安全。四是信息保密的安全。五是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约束下的财务业务的安全。

实践证明,在引入6S管理模式后,笔者所在单位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但财务环境变得清新舒畅,财务人员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而且财务部门形成了踏实、严谨、奋进的工作学习状态和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公司的财务局面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继续推动6S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融合,争取在基础财务管理实践中取得更大突破和更大进步。X

参考文献:

1.肖智***.6S活动实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大全

学习

七年级学习计划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学习计划大全,内容包括七年级寒假学习计划安排表,七年级周末学习计划范本。首先,把过去没学好的科目一定要补上来,消灭“弱科”,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初二新课程学习。其次,发挥优势科目,拓宽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用新的眼光总结

学习

村级便民服务员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村级便民服务员大全,内容包括村级便民服务员考核办法,村便民服务员的出路。三是抓台账管理。组织各村代办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事项登记台账,详细记录服务时间、服务事项、服务对象、办理结果等。四是抓监督考核。

学习

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大全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范文,就业问题论文参考范文。本文意***在这些措施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策设想。一、农民工就业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

学习

教师保育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保育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保育教师下学期保育工作计划,保育教师周工作计划怎么写。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

学习

优才计划10篇

阅读(177)

本文为您介绍优才计划10篇,内容包括优才计划分享活动通知,优才计划问题汇总。郎朗在香港入境处的那张招牌式的笑脸,第二天便出现在内地各大报纸上。很多人通过这条新闻才知道香港***府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让特区***府

学习

数学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数学的教学设计模板及意图,10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

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0篇,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导学案”的定义简述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

规划工作总结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规划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规划工作总结及计划,规划工作总结的思路和措施。1.完成道路拓宽工程等5个项目的财评送审工作,送审工程总金额443.3万元,审定财***预算投资384万元。2.完成6个项目立项及6个项目的招标工作,其中施工公

学习

主治医生年终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主治医生年终总结大全,内容包括主治医师年终总结,主治医师年终总结范文。二、恪尽职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刻苦的作风,同时要对病

学习

员工合同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合同10篇,内容包括店铺员工合同,关于员工合同汇总9篇。地址:乙方:身份证号码:地址:根据国家劳动管理规定以及本公司员工聘用方法,甲方招乙方为试用员工,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鉴定本试用合同,共同遵守本协议条款。

学习

正式合同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正式合同10篇,内容包括房产正式合同,聘请合同范文锦集10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1、本合同为期限劳动合同,合同

学习

购买社保申请书大全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购买社保申请书大全,内容包括向公司申请购买社保的申请书,社保购买申请书。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或等于县人民***府制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三)家庭无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4平方米;四)家庭成员未享受房改优惠***策

学习

无机化学实训总结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无机化学实训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实训总结,大学无机化学实训十一。究竟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企业品牌,企业拥有的某种重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其实这些虽然对企业参与竞争很重要,却不是真正完整的

学习

年度销售计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销售计划10篇,内容包括年度销售计划和目标分解,年度销售计划ppt。客观上的一些因素虽然存在,在工作中其他的一些做法也有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销售工作最基本的客户访问量太少。新聘团队是今年月中旬开始工作的,在开始工

学习

七年级学习计划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学习计划大全,内容包括七年级寒假学习计划安排表,七年级周末学习计划范本。首先,把过去没学好的科目一定要补上来,消灭“弱科”,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初二新课程学习。其次,发挥优势科目,拓宽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用新的眼光总结

学习

村级便民服务员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村级便民服务员大全,内容包括村级便民服务员考核办法,村便民服务员的出路。三是抓台账管理。组织各村代办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事项登记台账,详细记录服务时间、服务事项、服务对象、办理结果等。四是抓监督考核。

学习

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大全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范文,就业问题论文参考范文。本文意***在这些措施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策设想。一、农民工就业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

学习

教师保育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保育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保育教师下学期保育工作计划,保育教师周工作计划怎么写。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

学习

工作会交流发言材料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会交流发言材料大全,内容包括工作交流会发言提纲格式和范文,工作会交流发言材料。(一)公开***策,严格条件,规范程序,认真做好初、中、高级职称的资格审查和材料上报工作。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我们严格执行“一公开、二展示、

学习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有哪些,小学第二课堂汇报总结。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实施1.多元化活动整合教学的开展必须保证能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而为了实现这种多学科的整合,必

学习

审计培训班个人总结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培训班个人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审计培训班个人总结,审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二、培训地点、时间培训地点:自治区审计厅南宁培训基地;培训时间:*年12月11日至12日,12月10日报到。13日下午考试。三、收费标准每位学员收费400

学习

房地产周期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周期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房地产周期一般多长时间,房地产论文总结大全。二、目前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存在的问题我国1986-1990年第一个房地产周期,1987和1988年是扩张期,而1989年和1990年就进入收缩期;1991-1996年的第二个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