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训总结模板

检测实训总结例1

培训合格的标准

检测实训总结例2

中***分类号: TN919?34; TP391;V2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2?0084?04

Design of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for an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CHEN Hong1, LI Jin?jie1, GAO Wei1, LIU Ya?juan1, DU Jiang?bo2

(1. Qingdao Branch,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cademy, Qingdao 266071, China;

2. Naval Unit 92492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edong 572528,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of a certain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has high cost and long cycle, an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was designed. The external form, conne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are similar to actual equipment. The signal simulation, fault setting and state acquisition circuits were designed in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The universal I/O modules and RS 485 bus were adopt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se circuits. Based on this remote control structure,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whole technical support training process simulation. It can simulate testing operations which are identical to actual operations of detection device. It can set typical faults, which are accordant with real fault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for the airborne pod maintenance training.

Keywords: maintenance training devic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avionics;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某型机载电子吊舱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特点,相应的测试维修相对复杂,对该型吊舱的技术保障离不开技能娴熟、维修经验丰富的地勤人员。但现行的维护训练通常结合飞行任务并行实施,存在组织实施困难,训练成本高,对实际装备有损耗等缺陷,且受到场地、天气等多种条件制约,训练时间有限,人员培养周期长。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或半实物仿真技术的维护训练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结合实装进行维护训练带来的问题[1?2]。其中半实物维修训练采用物理模型模拟装备的真实外观,而在计算机上仿真实现装备的工作原理。由于半实物训练平台具有实装外形,对其进行维修训练操作基本与实装一致,可以给维修人员带来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因此在各型航空维修训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6]。本文基于半实物仿真方式设计实现了该型机载吊舱维护训练系统。

1 维护训练系统功能设计

该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系统满足一二线技术保障全程训练需要,具备的功能有:

(1) 内场检测训练功能,能够模拟内场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对仿真吊舱进行数百项详细性能指标的检测,用于训练维护人员内场通电检测操作技能和指标分析判读能力。实现的难点是如何根据仿真吊舱的工作状态、故障设置给出相应的检测结果。

(2) 外场通电训练功能,能够对起挂装机状态的仿真吊舱进行机上通电检查,能模拟机上显控盒对吊舱的上电、自检、功能检查等操作,并给出相应测试结果。用于训练维护人员机上通电操作技能和外场快速反应能力。

(3) 典型故障设置功能,能够在仿真吊舱内各外场可更换单元(Line Replaceable Unit,LRU)及连接电缆上设置故障,模拟包括器件故障、线路通断、性能下降等多种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典型故障,用于训练维护人员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其难点是如何根据设定的故障,在训练中仿真出相应的故障现象。

(4) 起挂转运训练功能,能满足仿真吊舱从内场转运到外场,起挂安装到机上挂架的操作训练需要。

(5) 拆卸安装训练功能,能满足对吊舱舱体蒙皮、各LRU的拆装训练需要。

2 硬件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述系统功能,对该型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系统硬件可分为4大部分:半实物仿真吊舱、采集与控制单元、内场检测平台、外场机上平台,如***1所示。

***1 吊舱维护训练系统硬件组成

2.1 半实物仿真吊舱

半实物仿真吊舱采用1∶1比例真实模拟实装外形,以及内部各LRU的连接和固定方式,能够替代实装作为维护训练时进行通电检查、安装拆卸、起挂转运等,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损坏可能性大的实践动手科目的训练平台。半实物仿真吊舱是否逼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除了外观与实装一致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模拟内部的各种信号。仿真吊舱内部根据通电检查、地面检测、故障设置等维护训练需要设计了相应的仿真电路,按照作用可分为以下3种:

(1) 信号仿真电路,在一定制作成本下,采用低频信号替代射频信号,低功率信号替代高功率信号,RS 485总线替代机上总线等方法建立电子装备的主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通断和工作状态的切换由程控继电器来控制。

(2) 故障设置电路,用于对LRU或线路的故障状态进行设置,通过多个故障设置点来设置不同故障状态,如:良好、失效、性能下降等。

(3) 状态采集电路,通过在信号检测点、故障设置点引出采集电路,来实时获取整个仿真吊舱的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

同时为了保证仿真的逼真度,所有这3种电路的走线尽量依照实装电缆实际信号走线,尽量不增加额外线路。

2.2 采集与控制单元

采集与控制单元是仿真吊舱与外场机上平台和内场检测平台实现交联的关键单元。其完成2大功能:一是响应上位机(座舱/检测工控机)的控制指令(上电、自检等),改变仿真吊舱的电路工作状态;二是实时采集仿真吊舱的电路信息(工作状态、故障状态等),并上报给上位机。这两大功能归结起来,就是实现对半实物吊舱内各电路控制点和状态采集点上仿真量的监测与控制。这里所谓的仿真量,是指表示电路通断、连接状态的数字量,或是表示功率强弱、频率高低的模拟量。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对仿真吊舱内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远程测控。考虑到整个仿真系统测控量较多(超过300个),且测控距离较远(超过15 m),可采用目前市场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远程I/O模块,如:研华公司的ADAM系列、研祥公司的Ark系列、研发公司的DAC8000系列等。这类I/O模块能够***提供A/D,D/A,DI,DO,数据比较和数据通信等功能,通用性好,可靠性高,价格也比较低。

系统采用RS 485串行异步半双工通信协议,将多个远程I/O模块并联在一个总线下,以上位机作为主机实现主从式的远程数据采集控制,如***2所示。在内场以检测工控机为上位机,在外场以座舱工控机为上位机,两者共用该采集与控制单元,以节约成本。而整个采集与控制单元安装在半实物吊舱内部,经由吊舱脱落插头对上位机提供统一的RS 485总线接口(工控机一端在COM口安装RS 232转RS 485模块)。

2.3 外场机上平台

外场机上平台包括显控盒、座舱工控机以及机上通用挂架等设备,能够真实模拟外场机上维护训练环境,是进行吊舱机上通电检查、接口检测、线缆测试、故障排除等科目训练的硬件平台。其中,显控盒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接口,对显控盒的按键监听和指示灯控制可采用嵌入式单片机来仿真实现。单片机在周期性扫描显控盒按键开关阵列的同时,读回扫描结果,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并计算按键编码,然后将编码发送到座舱工控机中。座舱工控机为外场机上平台的信息处理中心,在响应显控盒上用户操作的同时,把用户的操作转换为指令,通过RS 232转RS 485总线与采集与控制单元交联,实现对仿真装备的通电控制;同时采集仿真装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在显控盒和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对应信息。

2.4 内场检测平台

内场检测平台能够模拟ATE的功能,具有与实装一致的操作界面,能够对仿真吊舱进行数百项性能指标的详细检测,其测试的深入程度是外场机上通电检查所不能比拟的。仿真实现中,其强大的检测功能通过运行在检测工控机的软件实现。检测工控机也通过RS 232转RS 485总线与信息采集与控制单元通信,在检测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动发送控制指令,使仿真吊舱工作于某种指定状态(上电、自检等),然后采集该状态下仿真吊舱内各测控点的信息,最后依据这些信息给出对应的检测结果。

3 软件设计与实现

在吊舱维护训练系统中运行的软件主要有2个:运行在外场机上平台座舱工控机上的“机上显控仿真软件”和运行在内场检测平台检测工控机上的“内场检测仿真软件”。

3.1 机上显控仿真软件

该软件是座舱工控机实现机上通电检查时进行显示控制的核心,其组成如***2所示。

***2 机上显控仿真软件组成框***

机上显控仿真软件具备2大功能:

(1) 座舱按键响应及显示控制,通过实时监听与机上显控器内单片机交联的RS 232通信串口,来响应不同地址编码的按键,调用对应的响应函数,如加电、自检、功能检查等;同时控制显控器指示灯的显示;

(2) 仿真装备状态控制与采集,通过RS 232串口通信与采集与控制单元交联,向仿真吊舱发送各种控制指令,同时循环监听仿真吊舱的状态变化,调用对应函数响应该变化。

3.2 内场检测仿真软件

内场检测软件的模块组成如***3所示,其运行流程如下:软件启动后,首先初始化各种测试资源,连接仿真吊舱;然后等待用户操作选择需要的测试项目,启动检测;接着在测试过程中自动控制仿真吊舱的工作状态,同时由采集到的信息(状态码、故障码等)得出某项具体指标的检测结果,逐项检测,逐项给出结果;最后,测试结束时记录所有检测结果,并释放测试资源。

***3 内场检测仿真软件组成框***

3.3 编程实现

上述2个软件运行在Windows XP环境下,由C#语言开发实现。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从横向上可分为3个层次:接口层、检测层、应用层。底层为接口层,实现RS 232串口通信;中间为检测层,实现仿真吊舱状态的控制和采集;最上层为应用层,实现具体测试功能和人机交互。由于采用一致的底层硬件结构,因此上述2个软件可重用接口层与检测层中的功能模块,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其中,接口层的RS 232吊舱通信接口采用NET Framework 2.0 类库包含的 SerialPort 类开发,可方便地实现与仿真设备内采集与控制单元的串口通信。为保证指令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定义了上位机与仿真装备的通讯协议。协议的格式为:头+地址+数据正文+校验,例如:DD AA 01 02 03 EA。串口接收到数据后需按协议解析得到状态码,等待检测层处理。同样发送控制指令时,需要将指令码按协议封装,以便仿真装备相应地址的控制点响应。接口层串口通信编程实现的核心代码如下:

private SerialPort Com = new SerialPort();

private List buffer = new List(1024);//接收缓存

private byte[] State_Code = new byte[4]; //接收到的状态码

private bool bCodeReceived = false;

Com.DataReceived += Com_Receive; //添加串口接收事件

void Com_Receive(object sender, SerialDataReceivedEventArgs e)

{

int n = Com.BytesToRead; //串口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byte[] buf = new byte[n];

Com.Read(buf, 0, n); //读取串口数据

buffer.AddRange(buf); //把数据放入接收缓存

while (buffer.Count >= 6) //达到一个数据包长度

{

if (buffer[0] == 0xDD) //查找数据头

{

byte checksum = 0;

for (int i = 0; i < 4; i++)

//异或校验,确认数据正确

checksum ^= buffer[i];

if (checksum == buffer[5]){

//如果数据校验正确,解析该数据包

buffer.CopyTo(0, State_Code, 1, 4);

//解包获取状态码

bCodeReceived = true; }

buffer.RemoveRange(0, 5); //从缓存中移除数据

}

… …

}}

检测层的装备状态采集模块对采集到的仿真装备状态编码的解析,并调用应用层的响应函数,完成座舱内显示结果的实时更新,或是得到内场检测的相应结果。检测层的装备状态控制模块响应应用层的控制函数,产生对应的控制码,通过调用接口层的串口发送函数,将指令发送到仿真装备对应地址控制单元,完成对装备状态的控制。检测层装备状态采集与控制模块编程实现的核心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StateAcquisition() //装备状态采集函数

{

if (bCodeReceived) {

Switch(State_Code[0]){

//依据状态码地址,判断采集点类型

case: 0x01 //发射机

GetTransmitterState(State_Code);

break;

case: 0x02 //控制器

GetProcessorState(State_Code);

break;

… … } }

private void timer1_T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定时函数

{StateAcquisition (); //不断循环采集装备状态

… …}

4 结 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实现的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系统。该系统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与实装一致,具备真实的操作感,能够满足对吊舱进行机上通电、内场检测、拆卸安装、起挂转运等训练的需要,同时扩展了实装不具备的故障设置功能,从而既能做常规维护操作训练,又能进行各种突发故障的排除训练,较大程度上增强了该型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手段,为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实际使用表明,该训练系统能有效克服实装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且可扩展性好,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其设计方法在各型航空电子装备维护训练模拟器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WANG G H, LI X R, XING H G,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est armored equipments weapon maintenance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 [C]// 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Reliability, Risk, Maintenan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 (ICQR2MSE). Washington: IEEE Press, 2012: 1368?1371.

[2] DE CRESCENZIO F, FANTINI M, PERSIANI F, et al. Augmented reality for aircraft maintenance training and operations suppor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2011, 31(1):96?101.

[3] 李柯,魏保华,郑思龙,等.某型防空导弹半实物仿真训练模拟系统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8,25(1):297?301.

[4] 李向阳,张志利,黄先祥,等.大型武器装备故障诊断训练系统仿真开发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6770?6773.

[5] 查国云,刘鹏飞,陈秋凤,等.某型飞机航空***械仿真训练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10):2455?2458.

[6] 钟春华,许炎义,刘峰.基于半实物仿真的舰员级雷达维修训练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1):125?149.

[7] 刘颖,朱元昌,邸彦强.面向维修训练的故障建模、仿真与评估[J].计算机工程,2007(13):245?247.

检测实训总结例3

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里广泛采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开设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相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的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以强化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整合了专业单项实验实训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应知、应会、应用的融会贯通。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弥补主干核心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不足,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并通过若干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基本完成由自由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1 课程介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实训实习领域中的核心教学任务,以化学分析、应用有机化学、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样品处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评价、肥料检测、农药检测、粮油检测、微生物检测、饲料检测、果蔬产品检测、畜禽产品检测、水产品检测等课程为前导,对接食品检测类国家职业资格,是该职业工种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之一。

1.2 教学目标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及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即以检测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真实的检验项目中掌握综合专业技能,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通过课程的实施,达到食品检验工(高级)、化学分析工(中级)、***品检验工(中级)以及饲料检验工(中级)的技术技能要求。

1.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均来自企业真实检验任务,筛选21项检测模块,形成14个学习情境,按照项目实际占用时间安排学时。本课程共设176学时,分4学期完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基本上覆盖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常用方法、常用仪器、常见检验项目及检测标准,在任务排序上尽量按照由简到繁进行,按照食品检验工、化学分析工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同时考虑学生认知和职业发展规律,力求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应用所学检测技能完成企事业相应检测类岗位下达的任务。

2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设计

丰富的课程资源从应用中产生,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先进行企业调查。通过对企业和市场调研了解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各级检验机构典型的企业工艺流程和真实的检验任务,并按照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和知识技能的复杂程度,结合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对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关键技能点进行分析,做到突出重点、覆盖全面、合理序化,将企业、检验机构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食品检测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学校与企业统一,检验数据为产品工艺提供参考,检验结论为品质管理服务的互动教学设计总体框架。

2.1 建立仿真与模拟的质量检测中心

建立若干个仿真与模拟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个检测中心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一项检测任务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在接受任务后,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组内成员要积极配合、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以出色完成该任务为最终目标,逐步培养自己化解分歧、求同存异、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2.2 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

围绕选定的工作任务,设计提升学生能力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涉及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集成于任务实施过程中。

2.3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起、维持、促进”的作用。学生作为“质量检验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任务咨询、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作用。

2.4 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每个检测中心提交的《检验报告书》,评价每个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的工作能力,评出最佳质检员,并对优秀检测中心支付检测费用。检测费用以量化的形式支付,到学期末累计量化后,对获得前3名的小组成员给予免考的奖励,免考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20%。

3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的实施

3.1 通过跨组交流总结经验

为了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实验实训室资源,每两个实训任务捆绑,由两次实训课完成,如还原糖含量测定和维生素C含量测定捆绑,第一次实训课由模拟检测中心1、2和3完成第一项任务,模拟检测中心4、5和6完成第二项任务。第二次实训课由模拟检测中心4、5和6完成第一项任务,模拟检测中心1、2和3完成第二项任务。为了防止小组之间互相抄袭检验数据,两次实训课各项任务所用待测样品不同。在第二次进行该两项任务前,由上述六个检测中心选派代表,随机到另外一组,交流实施上一次任务中各组所获心得、经验等,以便其他小组作为参考,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总结经验教训,本模块检测任务完成情况将更为完善。

3.2 课程实施

3.2.1 任务咨询、制订计划

以每个检测中心(小组)为单位,开展检验任务。工作任务开展前,选出检测中心主任(小组组长)。具体实施前,由教师参照职业岗位需求,策划下达工作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完成从明确任务、搜集资料、制订计划、工作实施、整理总结到验收评价全部工作过程。***1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设计示意***。

3.2.2 实施计划

经过小组讨论、跨组交流、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验收评价后,开展检测任务。试液以及指示剂的配制、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等工作按照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协作完成。实训后核查返回的仪器设备数量,以降低设备的破损率;实验原料和消耗品的使用也制订领用计划,以减少浪费。

3.2.3 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检测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详细的实训报告书,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准许结束检验工作。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让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工作”全过程,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4 实施效果与反思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评”。通过行动引导教学法,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形成了综合职业能力。

(2)在行动导向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教授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用行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流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通过“***地获取信息、***地制订计划、***地实施计划、***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完成教学与工作零对接,使学生毕业无后熟期,可直接服务于社会、企业和行业。

(4)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学生自主组织成立临时性的检测中心(检验小组),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工作,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5)通过角色轮换,学生对不同岗位有感性和理性体验。每个检验人员在检测中心工作岗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工作任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轮换,使每一个学生对实验室中的主要岗位均有所体验,全部工作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多次体验。

5 结束语

在探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过程中,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到部分班级的教改试点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综合实训作为综合性的课程,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要完成任务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剂配制、分析仪器的操作等。如果缺少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就无法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目工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以及完善的部分。

参考文献

检测实训总结例4

中职教育肩负培养合格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是中职学校一直探索的课题。随着行为导向教学体系在职业学校的推广,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以下就是PDCA循环质量管理技术在《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检测》实训项目教学中的应用所进行的探索。

一、PDCA循环的原理及特点

1.PDCA循环的原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2.PDCA循环有如下三个特点:

(1)大环带小环

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各个环节还有各自小的PDCA循环,大环带动小环,有机地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

(2)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

(3)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

PDCA循环应用以QC七种工具为主的统计处理方法以及工业工程(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作为进行工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PDCA循环在《汽车盘式制动器检测》实训项目中的应用

《汽车盘式制动器检测》实训项目是我校汽修实训体系的一次综合提高课程。在“任务计划P-任务实施D-任务检查C-任务处理A”的PDCA循环模式下,充分利用我校的汽修基地实训条件,围绕盘式制动器的检测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由学生***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在本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针对汽车盘式制动器检测设P-D-C-A相应环节。

1、课前班会

通过课前班会各组组长检查人员到岗情况、劳保穿戴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工作热情。设置工作任务导入环节,对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某编码区间部分车辆前制动器尺寸存在偏差,需召回;本次任务是对召回车辆的前制动器尺寸进行检测。通过任务引入、分析,让全体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明确学习任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2、任务计划P(p-d-c-a小环)

各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互联网,查阅专业书籍、专业杂志、公司资料、法律规定、企业内部规定及事故预防规定等信息系统,查找、收集相关信息资讯,完成盘式制动器的检测任务计划的初步制订p及工作页的填写;利用汽车维修仿真软件对初步计划进行校验d;检查c初步计划并处理c完善,最终决策。

3、任务实施D

各组长带队,到各自岗位上进行实车操练并负责人员操作分工。学生完成盘式制动器的拆装及检测,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地方,接受学生咨询。各组员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注意安全环保和6s管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4、任务检查C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组织人员对学生整个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综合、多元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对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学生操作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完成组内自评,提出改进措施并存档。

5、任务改进A

教师反思本次任务是否达到了规定目标?可视化方法是否正确?组织工作是否良好?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考虑本次实训项目工作计划的制订、时间安排及检测操作、工具的使用情况是否达到了最佳程度?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并存档,在下次接受任务时予以考虑。

三、PDCA循环在《盘式制动器检测》实训项目中应用的思考

1、实训项目的选取是PDCA循环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实训项目的选取要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既要与所学知识点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实训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几乎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实训项目。总之,实训项目的确定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2、PDCA循环中任务实施D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实训项目确定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组织工作,让学生了解PDCA循环教学的意义、实训项目应完成的目标、实训项目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在实施实训项目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因此,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各环节活动内容,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

3、检查处理是PDCA循环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实训项目完成后的检查C和处理A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并检查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检查,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及多元评价小组要在处理A环节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检测实训总结例5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制定了2016年青云谱区疾控中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质量方案,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中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承担231份的监测任务,截止2016年11月28日,已完成255份样品监测,完成率为110%完成了全部监测任务。检出阳性菌16株。其监测情况如下:采样覆盖的县区有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红谷滩新区,在监测的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株,沙门氏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0株。所有样品采集和检验均有详细的采样登记和检验原始记录,严格按照2016年工作手册执行。

监测各环节情况

采样。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承担的任务,制定本单位的采样计划和细则,要求采样覆盖多个县区(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红谷滩区等),明确采样人员、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样品运输保存等,并做好采样记录表的登记。尽量做到采样具有代表性。

检验。(1)青云谱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9月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资质能力附表涵盖了风险监测的微生物指标,2015年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2016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可资格审查。(2)按照监测方案、监测工作手册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检验人员应经过相应工作的培训。(3)培养基应参照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统一培养基目录采购,对采购的关键培养基进行验收实验。(4)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相关技术培训。相关监测人员经过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具有上岗前相关能力的评价。(5)我中心开展监测工作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我中心保证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内有效运行。发现不符合项,及时启动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根据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检测实训总结例6

(1)课程实践训练的目的不明确。原来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几乎成了动物生理学的几堂解剖实验课,其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生理解剖技能上,误解了此课程在工科院校对交叉学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常将此课程习惯地误称为“动物解剖实验课”。

(2)没有系统的参考教材。所进行的实验课程内容少,范围窄,仅仅进行不到10个关于动物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学的实验。

(3)教学模式和环节比较单一。仅仅进行动物循环系统解剖的实验技能训练。

(4)没有跟踪最新的研究发展动态,缺乏必要的实验支撑平台。

(5)没有与临床结合。学生不了解临床对本专业的要求和本专业知识成果在临床中的作用。

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本课程没有体现和突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重点和特色。

2.国内外类似课程的调研分析

在2004—2007年中,我们走访和调研了10多所美国一流大学,并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相关课程进行了调研,同时,走访了解了国内一些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的相关课程。调研结果发现,国内外大学在课程重点、课程设置、内容和环节上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与我们的培养计划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强调将专业综合训练渗透到一些课程的大作业中,也就更突出对某一研究领域的专项训练,这种专业综合训练是持续贯穿在本科高年级的各个学期中的某一门(些)课程里,没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为专业综合训练的课程;而国内理工科大学中的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或被直接称为“电生理实践”,或以动物生理实验为主的内容所代替,缺乏一个真正的对生物医学工程进行专业综合训练的理念,同时,普遍缺少对学科前沿与最新研究动态发展的介绍。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要从生物、医学、工程这3个角度同时突破,对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现象给予科学正确的分析、认识和掌握。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对生命活动进行测试的基础及前沿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做到举一反三,而且还要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上发生的现象。同时,作为工程专业的综合训练课,重要的一面还要求学生学会定量的分析和计算,理解现象发生的本质和量的变化,使测试结果定量化、科学化。通过一系列这样的学习和训练,结合临床,使学生同时具备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头脑,达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

3.改革的主要理念和方针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酝酿和规划了此课程改革的思路,确立了需要在课程内容、环节、模式和支撑平台等几方面进行变革,并把改革方针确立为“1个目标、3个环节、5种模式、4个主攻方向”。1个目标是“建设成为研究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的精品课”。3个环节是“研究型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立体化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创新型支撑平台的建设”。5种模式是综合运用“教材文献研读、讨论”、“课堂系统讲授及演示”、“动手实践操作和研究”、“临床医院见习和探索”、“总结、讨论、提高”等5种授课方式,把课程内容落实在3个层次上。并在“基础性”、“创新性”、“趣味性”、“研究性”4个方向进行了主攻。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形成了有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

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我们认为本科的专业实践综合训练课程,要认真考虑专业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广泛性、研究性和前瞻性,既要考虑本科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又要对前沿性技术方法及理论有所涉及,既要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6。根据这一课程内容选择的理念,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从几方面全方位保证改革理念的可靠实施。

3.1 进行研究性课程内容的立体化设计

课程内容立体化设计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包含30多个对动物和人的基础性、研究性的生理实验,并设计了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和进展。在基础实验中,实验的安排按照几大生理系统结构(包括神经肌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感觉系统、中枢系统)

综合设计,从人到实验动物、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基本原理的内在根源和外在表象。

(2)将工程研究性训练渗透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中。在每个实验后,设计相关的需要通过工程分析计算对实验的总结提高的训练环节,同时,大量的分析计算方法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的本质和精髓。

(3)加强对临床常用检测***设备的原理、方法、系统组成、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的研究探索性学习。70多种检测和***设备的介绍以生理系统为单元,学生需要对每个生理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设计原理及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而综合的学习、调研和讨论。

(4)深入全国临床设备最先进、最全面的******总医院(301医院)进行生物医学检测***设备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实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知识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5)引导学生对临床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创新性探索。通过与医生交流沟通,了解临床检测设备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并针对难题进行讨论。彻底改变了学生将此课程称为“动物解剖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通过全面的专业综合训练,逐渐培养形成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2 进行立体化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配合上述课程内容的顺利实施,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1)编著了国内首本针对本课程的教材《生物医学工程检测及基础实验》(15章,51万字),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几大生理系统中临床常用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方法、组成框***和研究进展的讲解;下篇包含了几大生理系统的生理学实验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2)全面系统地制作了针对各生理系统和器官的常用检测***设备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70多种多页),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30多种最常用的临床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案,对另外30多个检测***设备要求一般性掌握了解。

将看似“黑盒子”的检测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具体化、框***化,将复杂的检测算法和技术方法简单化、流程化,使学生对专业研究的内容、方向、方法和进展有全面、系统、深入的掌握。

(3)制作了针对基础实验的多媒体课件35个,帮助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对实验数据的工程处理方法。

(4)对所引进的国外先进实验设备的说明书进行翻译、整理(12章,8.5万字,182页),扩大实验平台的应用层面。

(5)分类收集整理了大批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版本,在课程教学中作为阅读参考文献。

3.3 进行创新型支撑平台建设

支撑平台是实践类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进行了创新型支撑平台的建设。

(1)分别购置了用于人体和动物的Biopac、生理实验检测平台,同时对Biopac的16种和RM6240B的6种不同传感器进行了测试、定标和验收。

(2)设计了利用现代检测仪器进行生理实验的验证性和探索性研究,使本平台具有鲜明的科学研究特征,同时实践支撑平台中的部分探索研究内容已扩展应用到研究生的专业实验课程中,有效地扩大延伸了教学实践支撑平台的应用范围。

(3)将全国临床医疗设备最先进、全面的******总医院发展成为本课程的教学实习基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在临床中应用的了解和对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的思考。

(4)将本系专业研究室的研究成果作为教学资源,并将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实验平台和研究内容,实现了向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4.实践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定位此实践课程的目标是:既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又要密切关注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实际问题;学会应用工程的分析、计算方法;培养综合的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项目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内容上全面、细致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分析并重,紧紧围绕着“基础性与创新型”、“趣味性与研究型”并重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将课程内容分解到“原理性的基础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定量研究”、“科学问题及技术方法的创新探索”3个层次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将“教材文献研读、讨论”、“课堂系统讲授及演示”、“动手实践操作和研究”、“临床医院见习和探索”、“总结、讨论、提高”种授课模式并用,改变了仅进行动物解剖技能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

4.1 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更新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是:训练学生认识掌握临床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检测设备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学习理解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学会采用生物医学工程的计算分析方法,提取出代表各个生理系统和器官的生命指征的参数,探讨其生命现象和特征。它涉及到生物、医学、数学、物理和工程等多个领域,要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认真考虑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的广泛性、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使教学内容涵盖5个主要方面:

(1)对人体和实验动物,按照生理系统,精心设计了教学及科研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研究领域的30多个基础性和前沿性实验。如在神经肌肉系统中,进行了动物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不应期的测试,骨骼肌收缩反应,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的时相关系”的经典实验后,对应地包含了“人体的肌电测试”的现代检测实验,使学生由微观到宏观地理解肌电现象产生的本质和根源,同时,理解肌电测试时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如对耳蜗的检测中,包含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豚鼠耳蜗电位的记录”,使学生了解耳蜗电位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同时,探究语音刺激下的微音器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之间的关系,另外,也包含了将最新科学发现和成果转化的“人耳耳声发射检测”实验,使学生理解“耳蜗是一双向换能器,不仅能被动接收声音,而且能主动发出声音”的特性,并进一步对检测进行分析计算。

(2)突出利用工程的方法,学会对实验测试结果和检测结果给出定量的计算和科学的分析结果。如在人体心电、心音的测试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幅度、波间期、心率的计算方法,学会心电轴的测定方法,而且要学会对比地进行心音与心电各个间期分析的工程计算方法,根据结果分析正常及病态生理过程所对应的参数指标。

(3)加强对临床上常用的检测***设备的了解和技术原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课前调研、课堂多媒体讲解和讨论等方式掌握先进的检测***设备的设计思想、技术原理、结构组成、发展历史和临床应用。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测中,不仅包含对常用的临床方法“脑电检测”和“诱发电位检测”的介绍,而且包含极具临床应用前景、在基础研究中的热点方法“脑磁检测”。而在对人体组织成分分析中,则采用对比的方法系统介绍10多种组织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应用范围。如密度测定法、全身水量测定法、全身钾总量测定法、基于皮脂厚度的测量方法、生物电阻抗法、双光人体成分分析法、红外测量法、超声法、CT法、MRI、中子活化分析等。

(4)加强在临床医院的实习,了解临床对本专业的要求和本专业知识及成果在临床中的作用。如在******总医院的实习中,对生物医学工程所涉及的多个科室进行系统实习,包括心电***室、脑电***室、肌电、介入科、生化科、眼科(眼电,视网膜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耳科(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位)、超声、医学影像(X线、CT、MRI、PET、PACS)、全国声学计量检测中心等。

(5)引导学生对临床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创新性探索。如在临床实习中,通过与医生交流沟通,了解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方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于是通过提问,“对于肿瘤,是否有绿色疗法?其原理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调研,去了解肿瘤的绿色疗法“热疗及其原理”,从而开展对***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案及技术难题的讨论、分析和总结,由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的分层次落实

除了进行了研究型课程内容的立体化规划外,教学组同时还提出了“基础性与创新性”、“趣味性与研究性”并重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落实在3个不同的层次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综合的课程训练。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强调引导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注意技术的多样性。突出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及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践教学训练中的第1个层次的内容属于原理性的基础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其特点是内容相对基础、稳定。主要通过课前资料研读、课堂讲授和课堂实验演示来传授知识,并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完成实验和实习任务,获取数据。在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的操作演示作用及现代多媒体和录像的***文并茂的长处,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的操作和对检测设备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结合课前对指定文献研读和对实验设备的使用了解,完成此层次任务。

专业实践教学训练中的第2个层次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的多样性和工程分析方法的定量性及对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其特点是针对不同的实验记录和检测结果,利用不同的工程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手段,从实验记录中提取反映生命体征的参数,进一步科学地分析数据所反映的科学现象。在实践教学模式与环节的设计上,我们强调突出主线,在课堂上只介绍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让学生注意到工程技术的多样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对实验记录的计算、分析和讨论来反映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专业实践教学训练中的第3个层次反映的是内容的前沿性,其特点是技术上带有不成熟性,甚至还只是一种思路,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眼界和思考问题所站的高度,培养创新思维。这部分内容不作为考试和评定成绩的必要要求,而是强调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观点,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方向,调动学生有意识地去钻研。因此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思考型实验和临床疑难病症的检测方法作为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挑战。通过给出较有价值的最新文献,让学生通过最新文献去跟踪技术的发展,完成带有一定研究性、创新性的设计并去实现,最后通过实验报告及论文等形式加以促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实践课程从重复验证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并重。教学中关注学生开创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在教师、实验员和助教阅读学生报告的基础上,安排学生逐一汇报、分组讨论和教师点评,使学生看到在处理问题思路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并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并提交最终的报告。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及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尽管大幅度加大了教学工作量,但从知识和能力2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3 教学方法的多模式并用

立足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和多层次设计,教学组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又设计了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使学生既重视基本实践操作与工程处理的严谨性,又认识到工程方法的可行性与多样性。多模式授课体现在下面5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并用的教学方法中,改变了仅进行动物解剖技能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出并解决新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开发。

第一种授课模式是通过课前教材和文献研读,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基本了解,了解为达到实验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临床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发展动态和前沿产品,了解本学科知识在目前临床医院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第二种授课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系统简明地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目的和实验技巧,进行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方法、系统组成、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的研究探索性讲授学习,引导学生对临床疑难问题的创新性探索。在此模式中,教师采用当堂讲授的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的DVD录像和实物展示等方法,突出检测设备的设计原理及组成、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在此模式中,重点主攻了基础性学习内容和趣味性的学习过程。

第三种授课模式是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和研究,通过3周的时间,学生亲自动手进行30多个经典的和前沿的关于人体和动物的生理、电生理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后通过工程的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实验结果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加强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创新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在此模式中,重点主攻了学生进行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的基础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会。

第四种授课模式是临床医院的见习,根据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深入临床医院,参观见习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科室,了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临床对本专业的需求及发展动态,丰富学生知识,开拓眼界,培养学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社会的思想。在此模式中,重点主攻了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比较学习过程和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索的创新性思维的激发。

第五种授课模式是课程总结讨论。根据教师提问、课程总结汇报、大作业和设计性实验的安排,通过每个学生上台汇报、演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收获、讨论疑难问题、介绍调研的相关检测***产品的原理、发展过程及研究动态、交流设计思想和体会,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在此模式中,重点主攻了学生利用知识积累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发掘和进行研究型工作的思维总结过程。

采用上面5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媒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5.结束语

经过改革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模式已经在清华大学2003—2010级(8届)学生中逐步得到全面实施,收到很好的效果。每届48学时。经过改革的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已经在清华大学级(9届)学生2门专业实践课程中全面实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为64学时,另一门为48学时。另外,经过改革后的实践支撑平台中的部分探索研究内容已经在2008年开始作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听觉和语音系统的检测分析”)的实验平台,在连续5年研究生实验课程的应用中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检测实训总结例7

2017年度,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协助和本部门同志们的支持下,坚持安全供水为中心,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团队组织体系,建设过硬的技术专业团队

根据实验室认证管理条例的要求,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本着持续改进提高的原则,对实验室内部机构及人员设置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力求激发每个人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个人及岗位及团队积极良性的传递,进而构建高素质的业务团队。目前,检测中心内设综合室、质控室、检测室,通过几年的运行,特别是今年面临实验室硬件的提升、工作任务的扩展,对岗位职责进行了补充完善,实验室向高效良性运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注重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历练,岗位负责人年轻化,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与支持。

二、精心规划,组织协调,倾力做好水质检测中心的升级改造工作

围绕实验室改造建设,协调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统筹各施工单位,抓质量,促进度,保证了在7月份省技术监督局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前达到评审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带领实验室改造建设小组,分工负责,在去年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水质检测楼在净水厂综合楼基础上进行改造,其中涉及水、电、气、风、纯水系统、监控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综合考虑各房间的功能布置、试验台及仪器安放位置等,施工过程中需要多家专业施工队伍协调配合,根据现场工程进展情况通知各厂家适时入住现场,并做好工程施工监理,在施工中对原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改,完善细节,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意外问题,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水质中心检测楼于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2.及时组织完成实验室整体搬迁工作。实验室搬迁头绪多、繁琐,特别是仪器设备搬动后要重新调试,新实验室投入使用,在水、电、气、通风等方面也都需要对着每台仪器一一调试,特别是气路和通风由于输送线路长,尽管设计施工时给与了足够的考虑,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因为评审要现场做样,所有实验条件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只能与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抢修,总算在专家到来之前把各项工作安排妥当,没有因此影响评审工作。

三、不断细化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1.组织完成2017年水质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根据公司“供水水质稳定达标,成品水水质合格率>98%”的总体目标,综合考虑公司大流量供水,工艺满负荷运行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水质管理控制程序和水质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了公司2017年水质管理工作计划,对全年水质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水质管理各部门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各部门工作职责要求,根据不同季节水质和工艺运行特点做好具体的落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水质管理工作。

2.多措并举,保障公司大流量供水下的水质安全达标。今年公司持续大流量供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50万立方米/日,净水生产处于满负荷状态,个别时段甚至超负荷运行,如何确保水质安全是全年水质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在原水富营养化程度较重、二次污染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中心在总结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持续引用直供水合理掺混水库水,防止引水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把好水质检测关口、及时做好应急检测和跟踪检测,配合工艺做好混凝试验、适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好各项应急预防措施,确保了大流量供水的水质安全,公司出厂水质安全稳定达标。

3.组织配合完成新城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为保障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安全保障达标,根据市环保局和市水利与渔业局文件要求,完成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配合水库泵站管理处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档案管理,提供水库水源地的相关水质资料,完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源一档”档案。针对水库水源地属于中型平原水库,存在较大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问题,8月份委托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新城水库原水进行了88项全分析,摸清了水库水质情况。

4.配合工艺运行需要做好工艺试验。当原水水质变化、工艺运行出行问题和有突发性水质事件发生时,及时安排人员取样检测,做好混凝试验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工作,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5.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及时对水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做好信息上报工作,配合上级各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和采样、送检工作。全面接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市水利与渔业局及市卫生监督局的监督检查。

6.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水质管理分析会议,汇报解决水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部署下阶段水质管理工作。

四、配合完成十二五水专项水厂依托工程课题的结题

2017年是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的结题之年,作为水专项课题依托城市分课题研究单位之一,课题开题四年来,依据省住建厅与我公司签订的专项课题协议书,积极配合参与课题的取样检测和科研工作,并及时参加各阶段的技术协调会、总结会,按时汇报科研进展情况。2016年11月30日,公司承担的“水厂供水水质达标技术应用与评估研究”分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今年4月,再次按照专家组和课题组的意见,对分任务进行了各项补充完善,并按时提报水专项课题组,配合完成了水专项的结题工作。

通过四年的水专项课题研究,对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及水处理技术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极大提高和拓宽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幸有机会向供水行业领***专家学者学习,了解国内外水处理前沿技术,特别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和应急处理技术及检测,促进了自己水质检测和水质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公司的水质安全保障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五、组织完成公司内部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上岗工作

按照公司统一安排,上半年中心认真开展公司水质检测工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配合完成其他几个工种培训教材有关水质知识方面的编写。由于水质检测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精心组织、分工协作,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先进资料的同时,结合公司多年的水质管理工作经验与积累,在化验专业知识之外加进了水质和工艺的知识。同时根据其他工种的岗位需要,以应知应会、适用性为重点,普及大家的水质基础知识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经过反复的修改、校对、审核,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水质检测工培训教材的编写任务。教材编写完成后,组织按照公司要求进行了水质检测工和其他工种的培训,最终全员在上岗考核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提升了职工水质检测能力和水质管理水平。

六、组织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复审

上一期资质认定证书是9月份到期,评审办法规定要提前半年提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实验室法律地位、体系文件、内审、管理评审、质量控制、典型报告、仪器设备、检验能力,人员配置等各项内容,需要按计划逐项落实汇编成册才能提交审查。

七、做好106项配套仪器的选型及技术参数的提报工作。

在实验室工程建设的同时,组织技术负责人对生活饮用水88项和地表水89项检测所需的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固相萃取仪、ICP-MS、两虫检测系统等大型仪器进行考察和比对选型。

八、规范管理,严格按照认证体系和B级实验室规范运行

按照认证体系要求规范管理,确保检测质量准确可靠。实验室日常管理严格按照认证体系要求规范运行,加强监督,并不断完善提高。对每一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可追溯,确保了检测质量;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密码样检测、实验室比对、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全面提高了公司实验室检测水平和业务能力。

九、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质控考核,参加能力验证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和管理能力

认真开展技能培训,按照年初计划做好各项内、外部培训工作,对入职新职工,通过老职工传、帮、带和外出培训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完毕组织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检测。同时利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式进行不定期质控考核,确保检测质量。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技能比武,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十、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中宏观性不足,方向感不强,易沉溺于琐碎事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需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检测机构信息的变化和更新,提高管理水平。

十一、2018年的工作打算

1.组织好新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培训上岗工作。

2.新仪器就位后组织做好88项新项目的开发工作。

3.为公司水质检测机构B级实验室复审做好准备工作。

4.组织完成市水利与渔业局委托的城市供水和农村饮用水两项水质监督抽样检测工作,做好总结工作。

5.继续围绕大流量、饮用水占比加大的供水形势做好专项水质实验,确保供水安全。

6.组织做好检测人员培训。加强新员工上岗培训,为扩项认证做准备。

7.加强全员安全培训。随着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因素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编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把实验室安全各要素落到实处。

以上述职,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检测实训总结例8

2017年度,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协助和本部门同志们的支持下,坚持安全供水为中心,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团队组织体系,建设过硬的技术专业团队

根据实验室认证管理条例的要求,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本着持续改进提高的原则,对实验室内部机构及人员设置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力求激发每个人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个人及岗位及团队积极良性的传递,进而构建高素质的业务团队。目前,检测中心内设综合室、质控室、检测室,通过几年的运行,特别是今年面临实验室硬件的提升、工作任务的扩展,对岗位职责进行了补充完善,实验室向高效良性运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注重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历练,岗位负责人年轻化,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与支持。

二、精心规划,组织协调,倾力做好水质检测中心的升级改造工作

围绕实验室改造建设,协调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统筹各施工单位,抓质量,促进度,保证了在7月份省技术监督局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前达到评审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带领实验室改造建设小组,分工负责,在去年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水质检测楼在净水厂综合楼基础上进行改造,其中涉及水、电、气、风、纯水系统、监控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综合考虑各房间的功能布置、试验台及仪器安放位置等,施工过程中需要多家专业施工队伍协调配合,根据现场工程进展情况通知各厂家适时入住现场,并做好工程施工监理,在施工中对原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改,完善细节,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意外问题,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水质中心检测楼于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2.及时组织完成实验室整体搬迁工作。实验室搬迁头绪多、繁琐,特别是仪器设备搬动后要重新调试,新实验室投入使用,在水、电、气、通风等方面也都需要对着每台仪器一一调试,特别是气路和通风由于输送线路长,尽管设计施工时给与了足够的考虑,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因为评审要现场做样,所有实验条件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只能与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抢修,总算在专家到来之前把各项工作安排妥当,没有因此影响评审工作。

三、不断细化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1.组织完成2017年水质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根据公司“供水水质稳定达标,成品水水质合格率>98%”的总体目标,综合考虑公司大流量供水,工艺满负荷运行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水质管理控制程序和水质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了公司2017年水质管理工作计划,对全年水质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水质管理各部门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各部门工作职责要求,根据不同季节水质和工艺运行特点做好具体的落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水质管理工作。

2.多措并举,保障公司大流量供水下的水质安全达标。今年公司持续大流量供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50万立方米/日,净水生产处于满负荷状态,个别时段甚至超负荷运行,如何确保水质安全是全年水质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在原水富营养化程度较重、二次污染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中心在总结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持续引用直供水合理掺混水库水,防止引水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把好水质检测关口、及时做好应急检测和跟踪检测,配合工艺做好混凝试验、适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好各项应急预防措施,确保了大流量供水的水质安全,公司出厂水质安全稳定达标。

3.组织配合完成新城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为保障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安全保障达标,根据市环保局和市水利与渔业局文件要求,完成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配合水库泵站管理处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档案管理,提供水库水源地的相关水质资料,完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源一档”档案。针对水库水源地属于中型平原水库,存在较大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问题,8月份委托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新城水库原水进行了88项全分析,摸清了水库水质情况。

4.配合工艺运行需要做好工艺试验。当原水水质变化、工艺运行出行问题和有突发性水质事件发生时,及时安排人员取样检测,做好混凝试验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工作,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5.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及时对水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做好信息上报工作,配合上级各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和采样、送检工作。全面接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市水利与渔业局及市卫生监督局的监督检查。

6.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水质管理分析会议,汇报解决水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部署下阶段水质管理工作。

四、配合完成十二五水专项水厂依托工程课题的结题

2017年是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的结题之年,作为水专项课题依托城市分课题研究单位之一,课题开题四年来,依据省住建厅与我公司签订的专项课题协议书,积极配合参与课题的取样检测和科研工作,并及时参加各阶段的技术协调会、总结会,按时汇报科研进展情况。2016年11月30日,公司承担的“水厂供水水质达标技术应用与评估研究”分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今年4月,再次按照专家组和课题组的意见,对分任务进行了各项补充完善,并按时提报水专项课题组,配合完成了水专项的结题工作。

通过四年的水专项课题研究,对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及水处理技术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极大提高和拓宽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幸有机会向供水行业领***专家学者学习,了解国内外水处理前沿技术,特别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和应急处理技术及检测,促进了自己水质检测和水质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公司的水质安全保障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五、组织完成公司内部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上岗工作

按照公司统一安排,上半年中心认真开展公司水质检测工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配合完成其他几个工种培训教材有关水质知识方面的编写。由于水质检测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精心组织、分工协作,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先进资料的同时,结合公司多年的水质管理工作经验与积累,在化验专业知识之外加进了水质和工艺的知识。同时根据其他工种的岗位需要,以应知应会、适用性为重点,普及大家的水质基础知识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经过反复的修改、校对、审核,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水质检测工培训教材的编写任务。教材编写完成后,组织按照公司要求进行了水质检测工和其他工种的培训,最终全员在上岗考核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提升了职工水质检测能力和水质管理水平。

六、组织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复审

上一期资质认定证书是9月份到期,评审办法规定要提前半年提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实验室法律地位、体系文件、内审、管理评审、质量控制、典型报告、仪器设备、检验能力,人员配置等各项内容,需要按计划逐项落实汇编成册才能提交审查。

七、做好106项配套仪器的选型及技术参数的提报工作。

在实验室工程建设的同时,组织技术负责人对生活饮用水88项和地表水89项检测所需的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固相萃取仪、ICP-MS、两虫检测系统等大型仪器进行考察和比对选型。

八、规范管理,严格按照认证体系和B级实验室规范运行

按照认证体系要求规范管理,确保检测质量准确可靠。实验室日常管理严格按照认证体系要求规范运行,加强监督,并不断完善提高。对每一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可追溯,确保了检测质量;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密码样检测、实验室比对、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全面提高了公司实验室检测水平和业务能力。

九、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质控考核,参加能力验证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和管理能力

认真开展技能培训,按照年初计划做好各项内、外部培训工作,对入职新职工,通过老职工传、帮、带和外出培训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完毕组织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检测。同时利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式进行不定期质控考核,确保检测质量。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技能比武,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十、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中宏观性不足,方向感不强,易沉溺于琐碎事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需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检测机构信息的变化和更新,提高管理水平。

十一、2018年的工作打算

1.组织好新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培训上岗工作。

2.新仪器就位后组织做好88项新项目的开发工作。

3.为公司水质检测机构B级实验室复审做好准备工作。

4.组织完成市水利与渔业局委托的城市供水和农村饮用水两项水质监督抽样检测工作,做好总结工作。

5.继续围绕大流量、饮用水占比加大的供水形势做好专项水质实验,确保供水安全。

6.组织做好检测人员培训。加强新员工上岗培训,为扩项认证做准备。

7.加强全员安全培训。随着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因素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编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把实验室安全各要素落到实处。

以上述职,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检测实训总结例9

社会的发展不但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直都是该专业教学的薄弱点,针对该课程提出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实践环节,这既是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去掌握并应用专业技能的要求,更是值得推广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的背景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学校以迎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本专业的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制订对应的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药物质量检测能力。在传统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实训课程中,学校虽然强调了实训的重要性,实际上却常常忽略实训教学,实训并不是定义在形式上,而要充实实训教学的内容,只有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训。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实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实训仪器设备,导致很多课程无法开展,教师只能进行重复性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只是片面地熟悉和掌握实训知识,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教师无法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使学生对实训持漠视态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学生对该专业的掌握只停留在理论上,不具备职业行为能力,从而缺乏就业的竞争力[1]。“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在这种教学和就业形势下应运而生,教学形式的改革,实现了该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创新教学模式和专业考核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增加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职业理念的认知,使自身与企业需求接轨,达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可以从容面对实际工作岗位,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助力[2]。

二、以企业需求导向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一)了解企业对专业的职业需求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素养,增加其就业率,高等教育学校要针对其就业情况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而制订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指导的教学课程和授课模式,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目标培养,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岗位时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二)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落实项目化教学

学校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教材,教师要结合学校的调研结果制订项目化教学的授课内容,根据现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针对教材的欠缺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完善教学内容,以增加授课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实训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训教学的学习[3]。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项目化模式,进行合适的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项目,其立项、实施、论证和总结都通过小组操作的形式***完成,改变传统教学的形式,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只能适当地引导和配合,最后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总结,对理论知识和实训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述,让学生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便于日后学习,长此以往,提升学生对技术项目探索、实践、总结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创新专业考核形式

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考核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考试上,还要将实训项目中的态度、表现、项目总结都作为考核的内容,从而实现“基础知识+实训”的综合考核制度,通过这种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对实训学习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意识,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完成。

三、结语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指导,以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为指导,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弥补了该专业传统教学中实训教学的不足,满足了企业的岗位需要,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效提高了专业的教学水平,使高校能够真正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和实践技术兼备的实用性高素质人才。

作者:李德成 朱丽波 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检测实训总结例10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车型的改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把实验实训作为重点,充分关注社会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标,把就业导向作为中职汽修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技能为主的办学特色。

建设实训基地是基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01年我校的1700万元的日本无偿援助汽修设备到位,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1552解码器、镗缸机、磨缸机、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奔驰四缸柴油发动机、菲亚特汽油发动机、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2)校外实习基地。与轻型汽修厂、储运公司汽修厂、松花江专修汽修厂、江苏钣金喷漆汽修厂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当学生毕业时,由厂方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招工与就业双赢。

检测实训总结模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检测实训总结模板

学习

微课心得体会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心得体会模板,内容包括学生微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

学习

美丽人生观后感200字(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人生观后感200字(精选),内容包括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2000字,美丽人生观后感150字。美丽人生观后感200字美丽人生观后感200字(精选15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

学习

课程顾问周总结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顾问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培训机构课程顾问总结,期末课程总结万能模板。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授课结束后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无非就是按照课本的课堂练习给学生布置理论上的作业。学生只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书写就可以

学习

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成本核算调查心得,成本核算调查报告模板范例。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

学习

消防中队安全管理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中队安全管理模板,内容包括消防中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表格模板。中队切实做到从思想引导,思想形势分析、思想汇报制度,谈心、“五同”、“双四一”等经常性思想工作同步开展落实,“十类重点人员”建档管理

学习

纪委换届巡查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纪委换届巡查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纪委两委换届监督工作总结,纪委换届工作小结汇报。2、领导干部重点学。全镇各级领导干部要重点围绕包括《通知》、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以及“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

学习

我对建筑认识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对建筑认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建筑初步认识论文范文,对建筑的认识1000字论文。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西方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现实和理论的双重危机中

学习

【精选】销售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精选】销售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精选销售工作总结8篇,销售月度工作总结。【精选】销售工作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学习

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200字,最新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1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

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大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

学习

难忘除夕的作文【精】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难忘除夕的作文【精】,内容包括难忘的除夕作文精选优秀,除夕作文300字。难忘除夕的作文【精】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

学习

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精选),内容包括顶岗实习自我鉴定200字,大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自我鉴定(精选25篇)采用顶岗实习方式,是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

学习

2023年人生的心情语录36条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2023年人生的心情语录36条,内容包括2023年经典人生的心情语录48条,2023年简短的人生感言语录锦集51条。2023年人生的心情语录36条我,不会吵,不会闹,心痛了用沉默代替。我,不会哭,不会笑,累了我就会消失一下。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人

学习

大学生班长竞选演讲稿(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班长竞选演讲稿(精选),内容包括小学生班长竞选演讲稿100字,小学竞选班长英语演讲稿200字。竞选班长演讲稿大学生一、演讲稿的含义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

学习

微课心得体会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心得体会模板,内容包括学生微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

学习

课程顾问周总结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顾问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培训机构课程顾问总结,期末课程总结万能模板。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授课结束后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无非就是按照课本的课堂练习给学生布置理论上的作业。学生只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书写就可以

学习

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成本核算调查心得,成本核算调查报告模板范例。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

学习

消防中队安全管理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中队安全管理模板,内容包括消防中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表格模板。中队切实做到从思想引导,思想形势分析、思想汇报制度,谈心、“五同”、“双四一”等经常性思想工作同步开展落实,“十类重点人员”建档管理

学习

纪委换届巡查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纪委换届巡查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纪委两委换届监督工作总结,纪委换届工作小结汇报。2、领导干部重点学。全镇各级领导干部要重点围绕包括《通知》、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以及“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

学习

我对建筑认识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对建筑认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建筑初步认识论文范文,对建筑的认识1000字论文。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西方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现实和理论的双重危机中

学习

公司年会财务总结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年会财务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年会总结模板,年会财务总结发言。3、及时准确地编报了20xx年度会计决算报表、统计年报和其他报表,并对20xx年度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思考。4、及时准确地编报市、县各类月度、季度、年

学习

餐饮安全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餐饮安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餐饮公司的安全总结怎么写,餐饮卫生安全总结。(三)开展餐饮服务“净网”行动。推行网络订餐“五项制度”。一是审查登记制。监督网络平台履行审查义务,对入网经营者的许可、登记证进行审查,登记入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