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报告例1
1尿液分析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尿液分析标本的质量比分析方法更重要。尿液分析标本不合格,对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更无从谈起,所以必须把好标本关。负责标本收集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需对患者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干净、防漏,并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及其密封装置不带干扰物质,用于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不可重复使用。尿标本须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以及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等。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规范时间规定,但必须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时间,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尿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尿量最好≥50ml,最少不得低于15ml,适用于门诊或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尿常规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即晨尿,也可把在上午7时~8时留取的尿液作为第二次晨尿,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统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实验等。午餐后2小时收集的尿液,即餐后尿,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检出更敏感,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保存、运送检测的标本应新鲜,不需防腐剂,尽可能在2小时内完成。假如标本收集后2小时内无法完成分析,可2℃~8℃冷藏,6小时内完成检验,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用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在工作中发现留取的尿液标本在25℃下,2小时后有时会出现改变,外观尿液颜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下降,亚硝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所以送检单上必须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
2尿液分析仪器与材料
尿液分析中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主要是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二者的使用、质量以及尿试条的方法学在尿液分析中很重要。尿试条的正确使用也至关重要,影响尿试条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在使用时应注重以下问题。不可使用已过有效期的试带条;应将试带条保存在生产厂家提供的容器中,不可更换保存容器;不可将试带条贮存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地方;贮存试带条的容器应密封,保存温度应遵循厂家建议;每次从装试带条的容器中取出少量的试带条,取出后立即盖好容器;未用完的试带条不可再放回容器中,不同容器中的试带条不可混用,不可触摸试带条上的化学反应膜块。每天在做尿液分析前,应做一次质控,同时使用高低值两种质控物应先对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进行检测,以使二者的质量得到控制,再检测质控液看其值是否在可检测的范围内。每更换一批试带条,要对比两批试带条的质控结果,质控物的值应在所使用方法学的可检测的范围之内,才可对当天的结果作出以正确的分析。
3尿液结果的正确分析
尿试条本身受方法学、干化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是造成尿液分析结果与实际临床不相符的主要原因。一是试带的专一性与传统手工检测有不同之处,最常见的有以下特点:蛋白质膜块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本周蛋白不反应;葡萄糖膜块只对葡萄糖产生反应,对***糖、半***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酮体膜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羟丁酸不反应;隐血膜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RBC均有反应,而且对游离Hb和肌红蛋白也反应;白细胞膜块只对中性粒细胞有反应,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胆红素及尿胆原膜块灵敏度比Harrison手工法低得多;比密膜块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多少与比密计结果不一,对婴儿等低比密尿则不敏感。二是干化学试纸条轻易受药物及其他物质干扰,可造成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4保存精确的尿液分析记录
尿液分析报告例2
尿液潜血是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尿液中所含有的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之为尿潜血。尿液潜血是尿液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而尿液潜血检查一般方法有使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和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计数(镜检RBC)两种方法[1]。镜检红细胞耗时费力,而尿液分析仪检验快速、简便、准确;所以一般很多病患都喜欢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本文就两种方法对尿液潜血检验的应用做出了相关的探讨。现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患者留取的尿液120份,将病患的检验分为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和镜检RBC,观察两种红细胞检验的检验效果分析。
1.2 检验原理
1.2.1 对照组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原理是:尿液中含有血红蛋白(Hb),Hb中亚铁血红素中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与尿液分析仪的试纸模块上的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O],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会在试纸上呈现发生由黄色草绿色深蓝色的颜色变化。
1.2.2 观察组 尿液显微镜检查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尿液中的红细胞等呈现在镜下,观察红细胞的计数。
1.3 检验方法
1.3.1 对照组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将尿试纸浸入混匀的10ml新鲜尿液中,浸入尿试纸条在1S后取出,立刻放到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自动打印结果,报告为:―、+、++、+++、++++。
1.3.2 观察组 镜检RBC:取10ml尿液置于试管中,以1500r/min离心5分钟,把试管上部的清夜吸取后,留下沉淀0.2ml。充分混匀后取出悬液约为20μl滴置玻片上,加盖玻片(2.0cm×2.0cm)镜检,镜检时显微镜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调动观察对尿沉渣做有形成分做整体观察、血红细胞数目、形态;在记录观察10个不同视野的红细胞数目后,计算出平均值;结果报告为:х个/HP[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同时对120例病患的新鲜尿液进行潜血检查结果见表1
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以镜检有无红细胞为标准判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尿液分析仪检测的敏感度为91.23%,假阳性率为9.11%,假阴性率为10.12%,与同类实验报道基本相符。
用显微镜高陪观察10个视野的红细胞数,尿液分析仪呈阳性反应时,镜检有红细胞的有98例,无红细胞22例;尿液分析仪呈阴性反应时,镜检有红细胞的有24例,无红细胞的的有96例,计算平均值的报告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结果表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阳性标本的“+、++、+++、++++”与镜检RBC基本相符。表明在临床检验尿液潜血的检验中使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检验对比单用镜检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检测法中,尿液中的红细胞异常敏感,有的时候与镜检结果有着差异,所以要充分考虑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如:上泌尿道感染,肾小球以下部位和下泌尿道出血等;而镜检RBC则可排除大多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还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红细胞;在原则上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呈阳性结果时应用显微镜法复检,以确保检验的正确性。在尿液分析仪法测定的阴性结果与镜检不一致时也应复查。由此可见,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尿液RBC检验的“金标准”[3],在尿液RBC检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重用,是尿液分析仪不可代替的。
综上所述,在使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潜血时,虽然大多数都可发应尿液中RBC的情况,但有时也会与镜检RBC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联合两种检验方法是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尿液分析报告例3
尿常规及尿沉渣的检测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是肾脏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主要的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疗效观察和预后诊断提供依据[1]。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及临床上对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尿沉渣自动分析技术逐渐完善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定量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准确性,笔者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与光学显微镜检测比较分析,汇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尿样随机取自本院2009年3~4月门诊和住院送验晨尿为检查标本1010份,男600例,女410例,年龄6个月~86岁,平均年龄64.5岁。所有标本均于采样后2 h内完成进行UF2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日本syemex公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Olympus光学显微镜。8022离心机,刻度离心管,中国桂林华通MA24280KB 尿干化学分析仪。试剂采用配套原装试剂、原装试纸。
1.3 检测方法 所有操作技术人员均经严格技术培训,按统一方案进行评价;镜检均由有经验中、高级技师2 名进行镜检。实验前,将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校正,并且在质控通过后按仪器说明书操作。用收集到患者洁净中段尿晨尿,经充分混合后分为2管。第1管用UF2100自动吸样并检测其有形成分。第2管约10 ml,首先用MA24280KB 进行干化学测试,分别测定:葡萄糖、尿胆原、胆红素、p H、密度、亚硝酸盐、隐血、蛋白质、白细胞、酮体、维生素C 共11 项。对尿液应用离心机进行1 500 r/ min 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留底部约0.2 ml,混匀沉淀涂片镜检。红细胞和白细胞在高倍镜下观察20 个视野,报告其平均数。管型在低倍镜下观察10 个视野,报告其平均数。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人在2 h 内完成。
1.4 尿液检验正常参考范值[2] 显微镜镜检: RBC 0~3/ 高倍镜视野( HP),WBC 0~5/ HP,超过此范围即判为阳性。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男性:红细胞(RBC) 0~12/μl,白细胞(WBC) 0~12/μl ;女性:RBC 0~24/μl,WBC 0~26/μl ; 超过此范围即判为阳性
2 结果
表1
UF2100 与显微镜镜检比较
UF-100显微镜镜检
阳性 (符合率%)阴性(符合率%)
阳性585469(80.17)116 (19.82)
阴性42524(5.64)401 (94.35)
3 讨论
UF-10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先进的尿沉渣分析系统[3]。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抗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通过对尿沉渣直接作荧光色素染色之后,测定其产生的前向散射光脉冲和荧光脉冲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电阻抗的大小来区分各个有形成分,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4],定量报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和结晶等有形成分。
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检测在标准操作规程下能够有效的去除人为的操作误差,临床检测的结果误差小,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假阳性[5]。但光学显微镜检测受到临床上取样量、镜检液体厚度、镜检视野数及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可以出现假阴性,检查效率低下。
通过本组尿液检测比较,UF-100阳性585例,显微镜镜检阳性469例,符合率80.17%;UF-100阴性425例,显微镜镜检阴性401例,符合率94.35%。观察UF-100检测阳性率较高,与显微镜镜检阳性符合率80.17%。我们总结UF-100有较高的临床检测灵敏度可以进行检查初筛,对UF-100阳性标本进行显微镜进一步诊断。可以有效的减轻大量繁重手工操作,适合大量多标本检测。
总之。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筛选,及时报告,能提供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的定量检测数据,红细胞来源的信息[6],提供尿液标准化检测的质控数据和文件,检测的精确性和重复性好而且快等特点。
参 考 文 献
[1] 丛玉隆,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与临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8-89.
[2] 文玲.尿液自动分析.尿沉渣及尿常规镜检对尿中有形成分的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学志,2002,12(10):49.
[3] 董存岩,唐爱国,莫喜明.UF2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791-793.
尿液分析报告例4
尿液检测是为了分析尿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帮助医生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尿液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现在被普遍使用的是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和尿沉渣镜检。通过检验出的白细胞、红细胞、滴虫、管型、结晶等成分的数量多少,判断患者有无病变。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更为准确,但时间较长;干化学法检测容易,但有误差。为了对比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我院对1300例患者的尿液分别进行两种方法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00例标本来源于2009年末~2010年末在我院门诊检测的尿标本。所有标本均为患者晨起新鲜尿液,并在1个小时内完成测定。检测仪器为:优利特100A尿液分析仪和与其配套的专用试纸;显微镜、离心机。
1.2方法
干分析法检测尿液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操作,并在测试前进行校正。尿沉渣镜检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使用显微镜连续观察10个视野。
1.3判断标准和结果
红细胞(RBC)0~3个/HP,白细胞(WBC)0~5个/HP。
干分析法测量结果为阴性,而尿沉渣镜检结果为阳性时,判断为假阴性。干分析法测量为阳性,而尿液镜检为阴性时,判断为假阳性。
1.4数据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300例标本中,经过干化学分析法分析后,结果显示异常者437例,而经过尿沉渣镜检,其中59例正常,干化学法假阳性率为13.51%。;干化学法检测的863例阴性,经过尿沉渣检测后,有31例正常,其假阴性率为3.59%。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结果比较
检测方法 总例数 阳性例数 假阳性率 阴性例数 假阴性率
干化学分析法 1300 437 13.51% 863 3.59%
尿沉渣镜检法 1300 378 832
3 讨论
干化学分析法包括两种,一种是用于患者体检或初次诊断时的组合试纸带,一种是用于已确诊的疗效观察,如肾病患者可用PH值、蛋白、隐血(红细胞)组合试带,糖尿病患者PH值、糖、酮体组合试带等[1]。检测尿蛋白是利用染料结合蛋白的误差进行测定。但是,当患者尿液碱性较高、比重大,或者尿液中有清洗剂类的物质,都有可能通过改变蛋白质和(或)染料来影响结果。检测红细胞是利用血红蛋白的接触活性,用催化剂催化蛋白后,使蛋白释放出可导致邻联甲苯胺被氧化的物质,从而进行测定。但是,当尿液中有强氧化剂或者肌红蛋白,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白细胞的检测在干化学分析法中,属间接反应,主要是基于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特异性脂酶,不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反应[2]。也正因如此,如果尿液中有淋巴细胞或者单核细胞,都会被漏诊产生阴性结果。此外,如果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也能对试纸条中酶的活性产生抑制,造成假阳性。
尿沉渣镜检,由于操作费时,特别是门诊患者急需检测结果时,每一个标本都进行镜检报告结果是相当困难的[3]。但是,肾脏病患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尿液检测的特殊价值,必须进行尿液沉渣镜检。
综上所述,关于尿液的检测分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灵活应对。如果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的结果不同,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以得出更准确的报告。医生在检测尿液时,应把两种方法作为补充,不能因为干化学检测法简单容易就全部应用,而是应该将两种检测方法结合,以提高尿检的准确率。
另外还要注意采集患者的标本的有效性,一般取患者的晨起第一次排尿的尿液,保证检查在1个小时内完成,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也会延误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
参考文献:
尿液分析报告例5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及泌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检查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对泌尿系统及肾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由于干化学分析检验快速、可靠、客观、易于标准化,被迅速广泛地运用于临床。由于二者检测原理的不同,其检验结果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以我院住院患者1000例用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并分析其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化验室尿液检验标本1000份,其中男500份,女500份。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留取中段尿,年龄30~72岁,每份标本均在30min内分别进行尿分析仪(干化学)检验和尿沉渣显微镜检验。
1.2 试剂和仪器 选取山西亚森生产的FB-11尿液化学分析仪,所用试纸为同一公司的FB-11配套试纸条,所用显微镜为olympus-8K13259。
1.3 方 法
1.3.1 干化学分析 用厂方提供的山西亚森FB-11分析仪操作手册用原厂配套试纸条进行检测。
1.3.2 尿沉渣镜检 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留取尿液30ml,混匀,取10ml置于特制塑料刻度离心管中将尿液以1500r/min离心沉淀5min,弃去上清,将剩余沉渣0.2ml镜检分析。
1.4 判断标准
1.4.1 干化学法 按厂方提供的操作手册,用阳性、阴性报告方式。
1.4.2 沉渣镜检法 尿红细胞0~3个/HP以下为阴性,大于等于4个/HP的则为阳性;白细胞 0~5个/HP为阴性,大于5个/HP为阳性。
2 结 果
同一标本用干化学法分析法和沉渣镜检法检测红细胞的结果,如下表1。
表1 用干化学法、沉渣镜检法检测结果(n)
表2 用干化学法、沉渣镜检法检测结果(n%)
3 讨 论
尿沉渣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尿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两者的原理截然不同,报告方式也不同。由于干化学方法受尿中许多化学因素的干扰,会误导临床医生,应与沉渣镜检综合分析。
干化学检测红细胞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具有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源氧化成色,借以识别血红蛋白的存在,其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有:尿液中对热不稳定酶、尿液被强氧化剂污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酶,可产生假阳性;大量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可导致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假阴性,大量亚硝酸盐则可延迟反应。干化学试带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比密、高蛋白尿液中,红细胞不溶解,试带灵敏度降低等。
干化学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是:中性粒细胞含有特异性脂酶,能使试带中的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形成紫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成正比,但它只与中性粒细胞反应,不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反应造成误诊[1],会造成结果假阴性。尿蛋白大于等于30g/L以及高比重尿含有大量维生素C、庆大霉素等时,也会使结果造成假阴性。当尿液被***分泌物或甲醛污染时或受到酸性尿液中呈红色或深色影响时,可造成假阳性。有文献报道,有大量上皮细胞污染时,也可造成假阳性[2]
尿沉渣镜检的原理是:用镜检的方法观察细胞形态,但是在酸性和碱性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变化或溶解,也会造成一定的误诊。
综上所述,干化学分析虽然快捷但其结果受影响因素颇多,尿沉渣镜检虽然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仍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金标准”。 因此,中华医学会规定,尿蛋白、尿糖、白细胞、潜血,只要有一项不正常,必须进行镜检,凡是泌尿系统及肾脏疾患,不论干化学试带结果如何,必须进行尿沉渣镜检。临床检验工作者一定要熟悉尿液有形成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只有把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数据。
尿液分析报告例6
尿液沉渣有形成分检测,尤其是白细胞检测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工作者要面对大量的检测标本,给医学检验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尿液检验方面,尿液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全国都得到了推广使用,为医学检验工作简单快速地提供数据提供了技术平台,但由于工作时对工作方法有时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尿液分析中出现的假阳性、假阴性见解不同,有的甚至影响到了疾病的诊断,所以科学地运用好仪器法与显微镜目视法尤为重要。现对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检测分别利用显微镜目视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随机收取我院门诊病人晨尿936例,将10ml尿液置入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中用1500转每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液沉渣混匀镜检;镜检后用uriaest~300及配套试纸条进行检测。
1.2仪器
使用中国产的优利特uriaest~300及配套试纸条;日本产的OLYMPUS显微镜。
1.3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1]中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原理进行进行检测。
1.4数据
1.4.1干化学法检测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数据(表1)
1.4.2显微镜目视法检测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数据(表2)
1.4.3428例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阳性标本用显微镜目视法检测白细胞比较表(表3)
2.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假阳性存在,对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阳性标本需要用显微镜目视法检测白细胞后发出报告。
3.讨论
尿液分析报告例7
尿沉渣镜检,是将新鲜尿离心后,经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液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可以了解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但是,尿沉渣检查结果仍应与尿理学、化学检查结果相互参照,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1 尿沉渣检查方法
1.1 尿沉渣手工制片镜检
1.1.1 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1.1.2 玻片画框法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 mm×25.2 mm框内,静止3 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细胞数/μl=T×1/20×A/B×1/V。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高倍视野直径/2)2.π,V=标本用量(μl),高倍视野直径=目镜中光栏直径/目镜放大倍数,光栏直径可用千分尺测出。
1.2 自然沉降法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15 min~30 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 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1.3 离心沉淀法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RCF)为400,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建议国内逐步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1.4 染色法包括湿润染色法及特定成分染色法。
1.5 特殊显微镜检查
1.5.1 相差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又称相衬显微镜,是以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照射标本,产生明暗不同的反差识别,有助于增强透明与半透明的有形成分的轮廓,尤其是透明管型、不典型红细胞、血小板的辨别。
1.5.2 干涉显微镜法在不同位相时,当两种相同颜色的光波相遇时,其亮度发生增强或减弱的变化,从而提高物体的清晰度,可观察到细胞或管型的三维空间结构。
1.5.3 偏振光显微镜法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光有双折射性的物体进行鉴别,可观察活细胞的内含物、神经纤维、植物纤维的结构细节和动物肌肉纤维等。可分析变性过程,观察到细胞的死活:正常细胞对光偏振呈左旋,肿瘤细胞多数呈右旋,可显示盐类结晶在自然光下见不到的精细结构。
1.5.4 透射电镜法利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高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血小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2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
取一定量(10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人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2.1Li Ucc型尿沉渣计数板计算室为正方形边长9 mm,池深0.125 mm,混匀尿滴入池内计数规定区结果除以5,细胞少时计数全室结果除以10,即为每微升细胞数。
2.2牛鲍计数板法将混匀尿充池,计数9大格细胞数×10÷9,即为每微升细胞数。
2.3FR定量板法混匀尿10 ml于Biostd离心管内,经1 500 r/min 离心5 min,倾去上清余0.25 ml沉渣即留在管底缩小区内,将沉渣混匀滴入FR板内,计数10大格即得每微升细胞数。每板10人份一次性使用,保湿,细胞形态及分布稳定。
3 干化学法
将试剂包含在纤维素中作为反应部分粘附在塑料支持片上干燥而成试纸带,以镜检为标准半定量检测尿中成分。Schumann认为干化学检查阴性再镜检是浪费时间,周仲玲等认为即使干化学检查全部阴性,而滴虫、霉菌及病理性结晶等仍需镜检。1996年的推荐方法中确定,干化学检验只有符合下列四项要求才可以不作镜检:尿白细胞结果为阴性;红细胞结果阴性;尿蛋白为阴性;亚硝酸盐为阴性。来源于肾科标本不适合干化学筛选,应一律显微镜检查。丛玉隆等6349例研究结果:干化学分析结果同时存在红细胞阴性、白细胞阴性、蛋白质阴性时免于镜检对病理性管型检出率影响不大。
4 尿沉渣自动化分析[1]
尿沉渣分析自动化的研究由来己久,但难度较大。直到1986年才由美国国际遥控摄像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高速摄像机式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目前,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有两大类:基于尿沉渣镜检影像分析原理;基于尿沉渣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原理。影像式尿沉渣(或称“工作站”)其检测原理与人工显微镜检查原理基本相似,都是直观地观察有形成分的形态,但它须经过严格的定时、定速离心,而后留取定量的尿沉渣,由配套动力装置将其转移至显微镜载物台上刻有标尺的流动样品池内,通过频闪光源灯、相聚光镜、彩色摄像机等,在电脑显示屏上得到清晰的尿沉渣画面,再由操作者在屏幕上统计出各种有形成分的数目,由计算机自动换算成每微升单位的数据。同普通光学显微镜方法相比,其分析标准定量、视野清晰、速度快捷、准确度高。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检测分析中,应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分析的原理:尿液中细胞等经荧光色素染色后,在鞘流液的作用下,形成单个、纵列细胞流,通过氩激光检测区,仪器检测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变化;当仪器在捕获了荧光强度Fl、前向荧光脉冲宽度Flw、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电阻抗信号后,综合识别和计算得到了相应细胞的大小、长度、体积和染色质长度等资料,并做出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管型等的散射***及定量报告。
5 尿沉渣检查与尿干化学检查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查法的相关性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检查法两者原理截然不同,报告方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而较难找出两者准确的对应关系。Alwall报告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数约为干化学仪器法报告(白细胞数/μl)的11%。Loosyt等指出WBC/μl为WBC/HP的0.8倍,而国内丛玉隆等实验结果为8.7倍。目前认为干化学检查不能精确定量,仅作为健康筛选,因此决不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丛玉隆等通过6349例常规尿液标本的干化学、湿化学和显微镜法比较发现:干化学白细胞阳性,亚硝酸盐阳性,尿蛋白>250 mg/L,红细胞结果>10个/μl为标准,其白细胞的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65.9%,假阳性为34.1%,假阴性为0.80%。如以红细胞结果>10个/μl为标准,其为红细胞的敏感性为99.8%,特异性为76.6%,假阳性为30.9%,假阴性为0.13%。如白细胞检查结果为阳性、尿蛋白结果>250mg/L及红细胞>10个/μl为标准其管型漏检率(假阴性)为0%。由此提出了以上述四项检查作为显微镜过筛的标准。由于试带检查受试带质量、尿分析仪、操作手法等多因素影响,故认为此标准有其局限性。建议对肾疾病患者、以及凡临床医师提出必须用显微镜检查者仍须严格执行镜检以防漏检。周仲玲等实验证明亚硝酸盐、蛋白质与镜检不呈正相关,隐血试验受多因素干扰,故即使干化学全阴性也必须镜检。FCM尿检查是近年来发展的不需尿离心的新方法,FCM法识别细菌,真菌能力强,但还不能鉴别各种管型,上皮细胞,滴虫,脂肪滴。FCM欧洲小组提出男、女参考值有差别。最近Pohl报告,FCM的精密度明显高于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CV为1.3%~8.5%,白细胞CV为2.4%~5.6%。作者指出了尿中各种颗粒在离心过程中不仅会破坏,也可能粘附在管壁上造成结果不精确。作者还提出用FCM检查尿液,需镜检复查尿结晶的标本占12%,镜检复查微生物占5%,但认为使用FCM至少可避免70%的标本镜检复查。
6 尿沉渣检查评价
6.1 总体评价尽管尿沉渣检查方法有不少进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尿标本成分复杂留取尿标本的方法不标准;尿沉渣成分易受食物、药物等多因素影响。
(2)尿检查方法多种尚未达到标准化目前有自然沉降检查法、离心检查法、定量板检查法、不染色检查法或染色检查法等。我国虽建立尿沉渣检查操作规程,并不断修改完善,但不少医院在工作中仍不能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尿沉渣检查报告方式不统一有的以每视野中最低~最高数报告,有的以平均10~20视野中管型或细胞数报告,有的还以“+、++、+++、++++”的半定量方式报告。
(4)尿沉渣参考值不一致尤其缺乏老年人、儿童的参考值。
(5)缺少能长期保存的尿沉渣质控物,因而难以开展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
(6)尿沉渣检验开展结合临床科研较少,尿沉渣检验与临床联系不够,缺乏科学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对尿沉渣的临床价值,临床工作者有不同意见,如Free指出显微镜检查管型是唯一方法。Schreiner指出尿沉渣是临床实验室阳性率最高的项目。Kesson等认为用干化学证明尿中红、白细胞而无需再化较多时间检查尿沉渣。儿童、老年人有很多疾病是潜在的,Free夫妇提出对这些“健康人”应重视尿沉渣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更认为,尿沉渣细胞学检查可能是发现早期膀胱癌、肾癌的有效初筛试验。
6.2 方法评价尿沉渣检查混匀一滴尿法简便但不规范、阳性率低;离心法敏感,检测阳性率高,是目前建议的常规检测法,但需标准化。用酶标板的倒置显微镜检查法,可避免离心倾倒上清液造成沉渣损失和沉淀物容量不一致的缺点,而且该法尿量少(仅需50μl,混浊尿仅需10μl)是一种操作简便、沉渣浓集不变形、阳性率和精确度高的改进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法有助于识别正常和异形红细胞。用染色法使透明管型不易漏检,也有助于各种细胞成分结构的观察。必要时可采用组织化学、免***化学、荧光染色等新技术识别尿沉渣中各种成分,还可与干化学检查结果对照,流式细胞术提高了尿沉渣各种成分识别能力。
尿液分析报告例8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一次性专用清洁容器留取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尿量15-20ml,用于UF-1000i尿沉渣计数分析和显微镜检查。
1.2仪器和试剂:uF-1000i及配套试剂、质控品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0Iympus生物显微镜,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仪器厂)。
1.3方法
1.3.1UF-1000i分析仪测定:严格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过程中对仪器进行室内质控监测。
1.3.2离心法:对仪器报管型阳性的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1],取充分混匀尿液10 ml于有凸头专用塑料离心管中,以相对离心力(RCF)400 g离心沉淀5分钟;取出,倾去上层尿液9.8 ml,留下尿沉渣0.2 ml,充分混匀,倾倒在洁净载玻片上镜检。
2结果
UF-1000i分析仪测定:透明管型>2.5/ul为仪器法检测组;显微镜下:透明管型>每低倍镜视野平均值0-1/全片为显微镜检测组。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尿液管型是病理性尿液中的主要有形成分,管型的种类、大小、组成、数量等,对肾脏实质性疾病的诊疗均有重要意义[3]。日本东亚医用电子公司Sysmex生产的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检测仪,是最新的尿沉渣分析产品,采用红色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测量技术,具有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测通道和尿中细菌检测专用通道。理论上对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结晶体、***及酵母菌等细胞成分进行核酸荧光染色并迅速检测。uF-1000i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用于成形成分快速筛选,进行标本常规定量是适合临床应用的。由于采用了该仪器,作者所在单位的临床检验科室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现实工作中,,作者对分析仪检测报告有管型的标本以离心法对尿沉渣进行显微镜复查时的发现,仪器分析有一定的误差(见表1,假阳性率达37%)。
正是UF-1000i不足之处;尤其是当尿液中杂质较多或含有形成分大小、形态等特征较为相似的成分时,如粘液丝、形态不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仪器易误判别为管型,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偏高[2]。原因是,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的形状大小不一,有的酷似管型;粘液丝附着细菌和细胞后,经荧光染色,其大小和形状也十分接近管型,从而造成仪器分析时的假阳性[4,5]。对此,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大工作量环境下,为保证检验速度和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作为目前较理想的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工作人员应自觉将其与显微镜检查联合使用方可使尿沉渣分析真正做到标准化、自动化,提高尿沉渣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77,134~135
[2]张云虎.尿液沉渣实录彩色***谱[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3,43;222
[3]曹研,陈玲等.尿液整体化分析与尿沉渣***谱[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51~57
尿液分析报告例9
结果:检查后,两组有110例(91.67%)均为阴性,10例(8.33%)结果不相符。
结论:在进行尿液检验时,尿沉渣、尿常规检查均在临床有重要的意义,但两者需结合,才能在尿液检验中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尿液检验 尿沉渣 尿常规 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01
【中***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58-02
过去尿液检验时常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检查,它虽有操作繁琐的缺点,但诊断准确率却较高。近年来,尿液分析仪在尿液检验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尿沉渣分析仪应用,使得尿液检验可以简便、快捷地完成,但它受检测方式、外界因素的干扰,具有一些局限性,因此,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为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对2013年内的120例尿液样本进行研究 [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13年共收集120例尿液样本。其中,有60例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年龄介于5岁至80岁,平均年龄为35岁。
1.2 检查方法。将晨起的尿液,及时送去检查。
1.2.1 尿沉渣组。仪器选用迈瑞EH-2050A尿沉渣分析仪,方法具体为:尿液无需离心,将3mL新鲜尿液混匀置于采样器进行采样,在样本灌注进来后,在低倍镜下浏览样本的灌注状态,然后点击“40倍”将显微镜调到高倍镜下进行分析,调节“焦距”按钮,通过视野移动和焦距调节,找到清晰满意的***像后点击“抓***”,进行有形成分计数,完成后点击“保存”,移动视野后再重复本项操作。抓取十幅***像来分析。获取足够数量的***片和结果后,点击“报告”,进入***片浏览窗口,打印报告。
1.2.2 尿常规组。首先混匀新鲜尿液,然后使用MISSionU120型尿液分析仪,检查尿液,且全程需要进行质控,操作严格按操作步骤。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白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的阴性率、阳性率,且检测尿蛋白时,需使用加热醋酸法;②检查后,需查看阳性及阴性的符合率,假如两种方法所得检测结果并不符合,需通知检测人员,让其重新留样,并按上述方法重新检测,且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应使用SPSS13.0软件。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X±S表示,均以P
2 结果
2.1 两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的检测结果。
表1 两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的检测结果(120例)
注:P>0.05。
2.2 两组阳性及阴性的符合率。
表2 检查结果(120例)
3 讨论
尿常规与尿沉渣的检测机制不同,检测特点不同,因此,两种方法对相同样本的检测结果不同,属正常的现象。尿蛋白增加可产生尿沉渣检测呈阳性,而尿常规呈阴性;尿液放置较长时间而受污染可产生尿沉渣检测呈阴性,而尿常规检测呈阳性 [2]。
尿液分析仪,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以在30秒内,检测部分生化指标,节省时间,从而使检测范围扩大,工作效率提高。尿液颜色、性状会因分析仪中所用的药物、代谢产物而改变,表现出假阳性、假阴性,如尿蛋白增多时出现假阴性,尿液长时间放置等出现假阳性,这些都会影响检测结果。试纸的敏感度、规格等也会使检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
尿沉渣检测经常使用特殊显微镜法,混匀滴尿法,离心玻片法。但离心玻片法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会使检查结果受到影响;而混匀滴尿法未离心尿液,因此会有较低的检出率;显微镜法不易破坏细胞成分,不需离心,可得较稳定的检测结果。近年来,尿沉渣检测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使假阳性结果得到纠正,还可发现存在于尿液中的结晶。使临床诊断拥有客观依据。
因此,尿常规与尿沉渣检测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均有重要价值,为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两者需在尿液检验中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尿液分析报告例10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2010年4~9月我院门诊11280例尿标本,其中男5420例,女5860例,年龄3~85岁。
1.2 仪器与试剂: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及原装试剂,URIT500B尿分析仪及配套试剂,Olympus显微镜,TDZ4-WS离心机。
1.3 方法
1.3.1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用干净一次性塑料尿杯留取15毫升尿液,用大试管取10毫升,以仪器自动模式j检测,同时做质控。
1.3.2 URIT-500B尿液分析仪检测:按照UrestG系列尿试纸条说明书正规操作,同时做质控。
1.3.3 显微镜检查:再将上述剩余的尿液以500gl离心5分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正规镜检。
2 结果
2.1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病例性管型有1882例,显微镜下检测病理性管型有150例,假阳性的有1732例,假阳性率为15.4%。
2.2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的有3892例,其中镜检红细胞阳性的有2623例,假阳性率为11.3%。
2.3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白细胞阳性的有4529例,镜检红细胞阳性的有3524例,假阳性率为8.9%。
2.4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小圆上皮细胞胞阳性的有1723例,镜检小圆上皮细胞阳性的1083例,假阳性率为5.7%。
3 讨论
3.1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是通过流式细胞荧光散射强度和电阻抗变化的原理来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检测。URIT500B尿分析仪是根据反射光电比色法来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两者的联合运用,可以对尿液更加全面、准确的检查,更好的满足临床的需要。
3.2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病理性管型时,尿液分析仪干化学蛋白往往(-)~(+),镜检发现大部分为粘液丝粘附细菌或细胞,其次是上皮细胞粘连在一起,成团的脓细胞,磷酸盐结晶及真菌和其他杂质。白细胞假阳性主要为尿污染严重,容器不够洁净或磷酸盐、尿酸盐结晶,杂质,细菌等。红细胞假阳性主要为酵母菌、结晶。小圆上皮细胞假阳性主要为脓细胞、其他上皮细胞。
3.3 尿沉渣分析结果与干化学或与病人情况有矛盾时,要采集新鲜尿尿标本复查,通过仔细的镜检寻找原因。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尿液干化学分析筛检标准,即当干化学试带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 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试验结果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时,可以免去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但是如果其中有一项阳性结果,必须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这个筛选条件的基本原则是筛检出健康人标本,但不遗漏异常标本,避免出现假阴性。对出现的假阳性标本,则可以通过镜检进一步排除,以达到不误诊的目的。
3.4 当尿沉渣分析与干化学结果或与病人的情况相符时,可以及时发出报告而不镜检。
3.5 尿沉渣分析仪能对尿液中各有形成分作灵敏而精确的鉴别和计数。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能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进行准确计数,做出定量报告,具有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精度和极低的互染率,因此,尿沉渣分析与尿化学试带检测联合运用,对临床很有价值。
3.6 无论是尿沉渣分析还是尿干化学分析,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决不能忽略“金标准”――显微镜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时民.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