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1
一、知识经济与“懒”管理
懒即懒惰的懒。大家也许对勤奋管理、勤劳管理比较熟悉。那么,为什么提出知识经济与懒管理呢?所以就这个问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问题:懒蚂蚁与懒管理
懒蚂蚁现象是有关生物学.即昆虫学上的一个问题。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其中有20%的蚂蚁不干活.别的蚂蚁在忙碌着,它们则东走走,西逛逛.好象无所事事。为什么呢?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中所需的面包渣儿、肉骨头、茶叶子没了,比如在一个宾馆找不到新的食物了,但隔壁的宾馆还有,勤劳的蚂蚁就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了,不知道新的食物来源,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这时,那些“懒”蚂蚁站了起来,很有自信地说;“跟我走!”。噢!生物学家明白了,所谓懒蚂蚁,不是“懒”,而是在思考、动脑。其实,这个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动企业管理是相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大量的“懒”蚂蚁,“懒”管理。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全球人类,无论是中华民族、美国人、欧洲人,都在发生着三个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特产、是变化“快”。科学技术发展得快,企业的产品变化得快,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说20年前的世界前100强或50强,今天还剩下几家?今年所排得上的也不过十几家,这种世界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人的一半,38岁。那么,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讲,可以说每天有新的企业在建立,旧的企业在破产、倒闭,因而变化非常快。而这些数字是近50年或20年的数字,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数字,试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疑就更快;
第二个特点是变化“大”。如果说“快”是指时间的话;那么“大”则指空间。信息化社会,信息经济化就是全球经济化,你所使用的电脑网络上的Interl网络,这些变化是全球性的。你设计的东西是全球性的。过去,中国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现在能封闭得住吗?信息时代的变化,涉及面之广,全球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要卷进来。
第三个特点是变化“多”。如果变化仅是单纯的、简单的大、快,也没有什么可怕。可以讲,世界上有多少人,也就有多少人在变。现代人强调的是消费个性化。人们的思想、知识、观念都在变化。去过北京的赛特、燕莎友谊商城去看过的人,也许感到商品种类之多、变化特大,而若到过香港、日本、美国高档商厦观光之后.就感觉到北京与之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在日本或美国的大商厦,单说到我们密切相关的照相机,就有几千种,同样一种相机,各种颜色,同样颜色又有不同的款式。
面临“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就企业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战略问题。有句通俗的话讲:“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得多。”一种情况是做对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况则为把事情做对。做每件产品.从其本身来讲,没有什么挑剔的,工人很勤奋、努力、日加班,夜加点.非常辛苦。把事情做得很对,那么即使你的产品再完美、价格再便宜,但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照样堆积在仓库中。这是将事情做对。反之,我如果做对的事情,我开发出来的产品适应市场的沈求.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即使产品的价位比较高.甚至还不很完美。试问大家,哪一种做法好?!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战略问题由谁思考呢?不是由“勤蚂蚁”,而是由“懒蚂蚁”来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高度的知识文化水平、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度的科学技术素质的人才能成为“懒蚂蚁”。懒蚂蚁,他的脑不“懒”。
在20年代,生产一部汽车,其85%的财富是由投资者与工人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年代的汽车技术含量低,管理比较少,比较简单。但到90年代,比如生产一部价值百万以上的奔驰车,投资者与工人在这里创造的财富是多少呢?不足10%.而90%以上是由工程师、管理人员、总经理、营销家、广告商、战略家,这些“懒”蚂蚁创造出来的,为什么呢?现代汽车不仅要考虑环保问题,还要考虑节能,跑得快,美观、价格低廉等等,这些问题是一般投资者与生产工人能解决得了的吗?这是知识的含量,知识的力量的具体表现。所以说,我所分析的第一个问题是懒蚂蚁、懒管理。是知识型管理。“懒”管理;并非懒。
第二个问题:增长点
我们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所经营的领域.所开发的产品,所组织的项目.其增长点在何处?这是跨入90年代,大家所谈论频率较高的话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用句很普通的套话讲,增长点就是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就中国目前为止,所有的报刊,论点对“高附加值”比较倾向的理解是“高科技、高投入”,才有“高附加值”。我个人的理解则不尽一样。这就是把“高附加值”解剖了。
首先,谈“高”。高科技、高投入,对!但我的企业就是简单生产,产品是杯子、夹子,怎么能够产生高附加值?那么,我说可以.这就是高水平的生产管理。通过高水平的管理,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质量;通过高水平的营销来打开市场。这不是一样能产生高附加值吗!试想一下。同样生产一种款式的服装,我的服装可能在布料、成本跟他的差不多,但是我的是中国名牌、知名度比他的要大,就能产生高附加值。当然,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营销,高知名度的品牌,都能产生高附加值。那么,高信誉度能否产生高附加值呢?我的企业在众多竞争对手之间,什么优势都不占,但我的产品售后服务好、信誉高,照样能产生附加值。还有一个高,就是企业领导人素质高;有高知识水平的领导人,高质量水平的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附加值;不一定就意味着必须是高科技、高投入。这些都是狭义概念。
第二点,谈“附加”。我们一般认为,“附加”,即是要知识含量增加,“加”,确实能产生高附加值,反过来,我们思考一下,“减”能不能产生“高附加值”?海尔“大地瓜”洗衣机就充分利用了“加法”和“减法”的辩证关系,并受益匪浅。西方有些企业的管理采用简化管理。不要想“加”,其实“减”的管理照样产生高的附加值,大家思考一下,你们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环节上是否需要减掉,你的产品有些复杂多余的功能是否可以减掉一些。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这个观点,“减”能产生高附加值.很简单的一句话:减人增效,那不就产生高附加值了吗!另外,“乘法”也一样能产生高附加值。1+1+1”加…,10个1相加不就是10乘1等10。乘法就是组合,组合同样能产生高附加值.举例说,北京电视台有一少儿栏目,叫“七色光”。可以设想他们出了一套叫“七色光”的***书。包括许多内容,如儿童童话,少儿民间故事,少儿诗歌,散文等。但是对于这套丛书,如果只买一本,那只会是红颜色、绿颜色或者黄颜色的。如果把这套书全买来,摆在一起特别好看,这就是六色光,这也是乘法,不断地相加。西安的兵马俑;轰动世界,但是你只有到西安身临其境地去看兵马俑,你才能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看到那威武、壮丽的宏大场面。这是组合。如果,我把几个兵马俑,拿到北京,拿到海外去展览。看,单个地看兵马俑,好看吗?也好看。但是能看出那种阵势,那种气势,那种精神.那种力量吗?大家也有不少看过西安兵马俑,我想都有这种体会与感受,这就是“乘法”问题。所以说,“高附加值”产品不要仅想到“附加”,你要想到“乘法”或“减法”,也能产生高附加值,这是第二个解剖点。
第三,点:谈“值”。说到“值”,顾名思义,即“价值”,高附加值就是要讲“价值”。还有人说不仅是价值,而且包括使用价值。这个问题,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古典经济学中早就论证:商品有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但仅限于这些方面还是不够的。把思维的空间再拓展开,我们的“高附加值”是怎样来的?试问;时间有没有价值?有价值。元旦、春节期间,你的商品零售额大增,美国圣诞节之前的一些时段,所销售的商品占全年总见的三分之一。这个很简单,衣服、时装要赶季节,这个时间是价值。赶时间.赶季节这个固然很重要。我们中国的商品,尤其是出口商品,在这方面就比别人慢,交货迟,拖拖拉拉的,最后这个时间价值丢失了。但我还想谈另外一个方面。你找一些时间的点,比如说北大百年校庆有没有价值?温州、广州一些地区,有不少企业家一年掏十几万元来学习,这些人在北大没有白学,一方面学习,一方面捕捉信息、抓住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制作纪念表、校庆纪念徽章、领带之类,大赚其钱。所以说,时间能产生价值。
还有,“数量”能产生高附加值吗?这还用说,物美价廉。我价格卖得便宜,数量卖得比你多,这不赚得就比你多吗?反之,难道卖的多就产生附加值吗?物以稀为贵。卖的越少,赚钱越多!因而说,产生高附加值.有时多能赚钱,有时少则更能赚钱!在全聚德举办135周年店庆活动中,他们在德国葡萄酒商那里订购葡萄酒,有干红、干白,专门出1350瓶或13500瓶。限制数量,产生价值。还有,地名能不能产生高附加值呢?哈尔滨的冰灯节、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景色等很多地方、名人、名胜、古迹都能产生高附加值。最后说“商品”,比如杯子、话筒、夹子、钢材、家电、汽车都是有形的,这是在一般人看来,但在“懒”蚂蚁眼中,不仅是有形的,还看到无形的。所以对高附加值来讲,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你要不仅看到有形的东西,还要看到无形的东西有多少!服务,能产生价值.是无形的。但同样是服务,我这种服务能产生高附加值,而你的则产生不了。做个对比实验,三家空调器生产厂家都说他们的服务是第一流的,国际五星级的。好,晚上,打一个电话,给第一家讲,家里的空调坏了。回答说:噢,后天马上派人到你家去修。因为明天是星期天。得到这个回答,已经感到很满意了。周为在中国,消费者很少能坐到上帝的位置上去。明天也就凑和着到商场避一下暑。再打电话到第二家,回答说:好!明天早上去给你修或调。第三家,回答:“我立刻去给你修!”评比一下,今后你还会买哪一家的空调呢?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不仅是质量竞争、价格之争,很重耍的是服务的竞争。
“文化”能不能产生价值。海尔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正因为文化含量大,文化产生价值。金利来领带、皮尔·卡丹服装、耐克运动鞋.因为其文化含量高,所以产生高价值。也就是说,你的企业,如果是同样资金、技术、生产水平,若注入了无形的文化含量.则能推动商品价值的实现。如果说你这个人没文化,很不高兴,但说你的企业没文化,你不在乎,企业产品还需要文化吗?错了!企业、产品不仅需要文化,而且要大大增加文化含量。
总之,企业发展寻找增长点,就是要产生高附加值商品,我将这个问题解剖。我认为,对于所有人、企业都适应,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并应用。可以将它分解开,也可以重新组合起来,产生无穷的变化因素。那么,你还发愁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不能产生高附加值吗?这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懒”蚂蚁思考的战略问题。
第三个问题:“四眼”与“四化”
做人要有千只眼,做企业家要有四只眼。
一般讲,国外的企业家、领导做企业仅需两只眼就够了。一只眼睛看市场,企业外部,另一只眼睛看企业内部。大家都明白,不管做任何企业,都要看市场的,所以讲第一只眼睛看市场,那么第二只眼看什么呢?看企业内部的员工,你的员工素质怎么样,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这是外国企业要看的。中国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领导者一样要看,这是跟外国的一样,但中国的还需要有第三只眼睛,那么第三只眼睛看什么呢?看***府。为什么要看***府?乡镇企业要盯着县委、县***府有什么主***策要出台,包括我们省里有什么宏观***策要调控等。因为这个***府里有很多职能部门,什么税务局、工商局、卫生局等。就连计划生育部门你都要看。如果忽略计划生育,你的员工超生,你的企业就要受罚款。还有什么清洁卫生、植树造林都要你参与。第三只眼睛更重要是要看到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策,市场的***策,消费及水平,如何扩大内需,如何启动、拓展农村市场等。这些都要看。那么还有第四只眼睛,看什么?
第四只眼睛看世界。为什么要提出来,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大多没有这个体验。在外国企业,看市场,本身就包括世界市场、国际市场。那么有人提出:我的企业产品只需在本地区销售,连中国市场都不用看了,更不需顾及世界市场。此言差矣!要看!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企业有没有影响,多多少少有影响吧?所以说不能忽视看世界。还有,今后我国加入世界关贸组织,国门打开,外国企业的产品更多,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你不要看世界吗?即使你不需要,不主动看世界.那么就在你的家门口,就逼着你看国际市场。柯达、富士、麦当劳、肯德基都是哪个国家的?我有一句话:现在市场一方面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大家也许置疑?国际竞争不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那么,你说柯达与富士的竞争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麦当劳、肯德与上海的荣华鸡、中国的一些快餐业之间的竞争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国内的海尔、长虹,还有我们的洗衣机、冰箱、彩电、VCD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没有遇到德国、美国、日本等企业的竞争吗?另一个方面;国内市场国际化。如何解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众多的国际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你到商场去看一看,你的商品所处于的市场仅仅是国内市场吗?你的产品在国内本上的销售、竞争已不但是与国内品牌的竞争,而且是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已经国际化了。因而,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逼着我们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要去看世界,需要有第四只眼睛。
那么,这四只眼睛的核心是什么呢?一句话“四化”。这“四化”不同于“四个现代化”,而是专指对于
企业管理、产品营用的“四化”。
第一点,精确化
你看市场,一定要准,要精确。否则等于白看。如果你要上一个项目,上一条生产线,在此之前,看市场看花了眼或看走了眼。社会不断重复生产项目,就会有很多的库存商品征滞销。为什么有的商场或商厦开了没多久就关张倒闭了呢?那是因为他的眼睛没有看清市场。
第二点,细分化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有的企业经营者号称全中国都是他们的市场,全国人民都是其产品的消费者。怎么可能呢?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收入差异,都不存在了?我们开发产品,必须确定产品的具体消费对象,我们的产品是针对哪个地区、哪个年龄段、哪种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否则注定要失败。“奔驰”车有奔驰车的消费群体,“捷达车”、“红旗车”也各有相应的消费群体。这就是市场钢分化。
第三点,深入化
仅仅精确化、细分化还不够,还必须做到深人化。什么是深入化?尤其在研究市场时,必须要注重研究消费者动机。目前有关市场营销的一般消费者动机.无外乎求美、求廉、求“名(名牌)”、求奇、求新、求异、求同等等。这是目前各类市场营销教科书的普遍说法。但是我们在思路上应更深入一些,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比如说,别人求廉,我们难道不可以求贵吗?一般商品确实是价格低廉一些比较畅销。但是如果我们开发出的商品别人没有.迎合一部分人“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消费心理,我们反别人之道而行之——“求贵”。这种“农贵”的成功案例很多。
我们还可以反“求美”之道,转而“求丑”。有些商品别人“求美”,我可以“求丑”,比如不倒翁、哈哈镜,显得可爱,丑得逗人乐,电影、戏剧中的丑角,特别受观众欢迎,就是这个道理。
再就“求新”来说,别人求新,我可以求旧。古董、邮票等.越旧越有价值。还有服装行业,时新虽然受欢迎,但传统服装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如旗袍、中山装.开发得好,一定很有市场。而现在很多古迹.整旧如新,反而失去其价值。
第四点,模糊化
有时研究市场应该稍微模糊一点。产品定位很多时候不要太准确。现在男性服装和女性服装并不一定严格区分开,比如牛仔裤,以前是男性服装,现在发展到许多年轻姑娘也爱穿,而且消费量相当大,这就是市场定位的中性化、模糊化。所以说,有时候,市场定位时模糊一点比精确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与郊区的界线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那么精确,该精确时就精确,该模糊时一定要模糊。
二、知识经济与软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它对经济发展的直接页献,超过了其它生产要素的总和。如果说以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智本”。与作为物的生产要素不同;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五是以多为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扩张,企业的营销,企业的管理,都需要“软”的运作。
第一个问题;软扩张
任何一个企业.要实现发展,实现扩张仅在内部积累是不行的,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必须要通过外部的扩张、外部的兼并和外部的发展。通观全世界大的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外部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关于外部的、软的扩张,我提出了“鱼论”。扩张的进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型,“大鱼”吃“小鱼”。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硬的扩张,它是通过实力和资金实现的,靠的是硬件。
第二类型.“快鱼”吃“慢鱼”。现在企业界有不少“小鱼”吃“大鱼”的现象.即小企业吞并大企业。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快鱼”吃“慢鱼”,这里的“快鱼”,靠的是技术,是管理。这是一种软扩张。
第三类型,“鲨鱼”吃“鲨鱼”,即强强相并,如麦道与波音合并。这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合并,现在这种例子很多,特别是在金融界。当然,这种合并严格上来说是~种联合,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
第四类型,吃“休克鱼”。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软扩张的形式。这里的“休克鱼”,指的是这样一种企业,这种企业的机体并没有腐烂,其厂房、机器设备、人员素质都不错,但是企业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企业文化、市场销售不行。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对这种企业输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机制、新的文化去刺激它。这种扩张是一种低成本的扩张。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厂就是这样一种扩张.这次兼并已被骗人哈佛案例。海尔兼并企业时,先派去的不是财务人员.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文化人员和管理人员。海尔专门有个企业文化中心,专门研究海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些人员先去激活“休克鱼”的文化、管理和机制,之后再派财务人员、技术人员。但是这种扩张短时期内是低成本的,但从长期来看,则很可能是高成本的,是包袱,甚至可能被这个包袱拖垮。所以吃“休克鱼”一定要小心,不要吃到“死鱼”、“烂鱼”。
关于“鱼”论方面,我还提出一个主张;要吃“生猛海鲜”。这种“生猛海鲜”的市场占有单,企业机制各方面都不错、但有可能有资金不足等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吃’它,这也是一种优势互补。不仅海尔如此,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软扩张。软扩张的特点是什么?相对于“硬扩张”来说,它更强调“软”的一面。强调知识,包括管理的知识、技术的知识、文化的知识。比如说三九集团总结其款扩张的特点是借鸡(机)下蛋,情网打鱼和借牌发展。这里的“鸡”是机制;“网”指营销网络;“牌”是名牌。在软扩张中,品牌是旗帜;资金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制度是保障;人才是后盾。这是软扩张的五个要素。
第二个问题:软营销
营销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打动消费者的眼,这是60分的标准。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VCD厂家.纷纷瞄准中央台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刻”,争“标王”。结果是纷纷扰扰,哪一个也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能打动观众的眼。第二个层次是要打动消费对象的脑,这是80分的标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市场,打动消费者的眼已不是易事,要想打动消费者的脑,则更有难度。通过消费对象的大脑思考之后,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印象,也可能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印象。1996、1997年中央台“标王”都是山东泰池酒厂。N96年花了6000万,成功了;N97年则要花3亿多做这个“标王”,这时消费者可以想一想:平均每天近100万的广告费要打入酒的成本里.每买一瓶秦池酒,其中要花多少广告费。而且一个酒厂,哪有这么大的产量,所以很多酒肯定是外来的,勾兑成的。这就造成了负面的印象。第三个层次,95分以上的,是打动消费者的心,***事上有“攻心为上”一说.营销也是如此。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可以从一个反面案例来得到某些启示。1997年,柯受良飞越黄河,赞助单位是哪家企业?很多人都认为是长虹,而实际上是彩虹集团。彩虹花了几百万的赞助费,结果却为长虹作了广告。为什么?主要是缺乏三点:
第一点是缺乏延伸性。延伸有前延伸和后延伸。戏剧演出中的前奏音乐,桥梁的引桥都属前延伸之列。黄河飞渡作为活动的中心和高潮,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宣传工作作为前延伸。活动之后,一定还要留给别人思考和回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彩虹的这次活动有前延伸,但是做得不够。有“后延伸”,就是召集一批专家、记者总结活动失败的原因。以总结失败作为其后延伸,实在可悲。
第二点是缺乏系统性。彩虹集团虽然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做了广告,但缺乏配合、缺乏呼应、缺乏系统性。没有造成一定的“势”,就象手里拿着一度手榴弹,东奶一颗,西扔一颗,杀伤力有限。如果相成一束,作集束爆炸,则能摧毁一座堡垒。而且彩虹集团没有充分利用旅谢系统和当地***府的力量,这是其系统性上的一大缺陷。
第三点是缺乏深刻性。飞渡黄河定的主题是“振兴中华”。深刻不深刻?太大太空。这个口号是十几年前北京大学的学生喊出来的。80年代国门初开。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时代的紧迫感压在中国人的心上。所以那时候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会令人热血沸腾。而在今天喊出,虽然也会激动人心,但已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创性,不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好的营销工作一定要有延伸性、系统性、深刻性,三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知识经济与创新管理
为什么讲知识经济与创新管理?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今后一个企业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资金、资源,更重要的是拥有知识。但这个知识不是原有的;而是创新的知识——不断创造、提高、改善、升华的知识。因此,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力度要不断加强、提高。这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创新的形式要多样化。第三点,创新的步伐要加快。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第一点:创新的内涵
应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发明,有悠久历史和巨大智慧的民族。但纵观我们民族的发展,可以说创新不足。这跟我国很长的封建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有关。总的讲,整个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是简单的小农经济,根本谈不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这些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比较保守。从春秋战国到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整个几千年历史,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发展,若有一些,也仅是量变而非质变,这样造成他们的思想、观念上也不会有更新。因为你的实践没有创新,你的思想、理论根本不可能创新。比如拿先秦孔子来讲,多少年来将孔子的思想、文化、几部经典著作作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可以说孔子的几部经典著作统治了几十代乃至上百代人的思想、头脑。这漫长的期间,没有创新。另外,在这些年代,没有搞商品经济。人与人之间也没有竞争。因而讲,中国人一直以勤奋、吃苦、耐劳作为美德.而引以为家,但为什么不用创新改变这些吃苦耐劳的局面呢?为什么不能够吃一点香、喝一点甜呢!从这点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保守的一面。西方一位哲人马克斯·韦伯,曾经讲过,资本主义能在西方产生.而不能在东方产生,根本原因,东方民族比较保守、传统。这个观点,我认为不完全正确。比如说,近几十年来,亚洲的经济飞速发展,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崛起。但总的评价,是创新不足。
那么在西方是谁是先提出创新呢?是一位很知名的经济学家叫熊彼特,他在几十年前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世界的发展,经济的飞跃是要通过企业家的。因为企业家能够创新。他的创新理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组织。比如说,新市场,你要开创,北方市场不够,开拓南方,国内市场不能满足,打国际市场。而组织创新:其实就是企业制度的创新,不管怎么讲,这些创新是指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后来.这个理论家指出,你的创新不但是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创造环境,需求也同样,不仅要适应需求,而且要创造环境,创造需求。现在人都是在抱怨:现在市场疲软、需求不大。那么你能不扔在大环境是买方市场中创造出一个卖方市场的小环境来。总体上需求不足,为什么不创造出一个小的需求环境呢?你不仅要适应需求,还要创造需求,领导需求,吊着老百姓的胃口。老百姓还不知有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创造出来了,他就跟着你走。总之,作为企业家,你要不断地主动地去创造需求,而不是消极地去适应需求,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创新的含义。
第二点:创新的外延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公共企业 公司治理 法制制度
一、前言
(一)研究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此相关的很多研究早已存在,但对于这一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1984年,英国经济学家Bob Tricker在《公司治理》中首先论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首先提了公司治理这个概念。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公司制企业的迅猛发展,公司治理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国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公共企业是指持续存在的、以为社会提供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且具有一定盈利目标、受到***府特殊管制措施制约的组织化经济实体。对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来自于对公司治理的演绎。而我国公共企业治理结构产生的独特的背景,决定了其采取的治理机制重点与西方国家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有所不同。在西方国家,产生公司治理问题的背景是上市公司股权大规模分散的条件下,产生了两权分离的要求,并在实施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广大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需要解决如何监督和奖励管理人员为股东的最大利益服务问题。而我国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绝大多数公共企业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的事实,即国有股作为具有绝对控制权的股东,仍在操纵上市公司。我国公司治理面临的任务首先要解决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圈钱的问题,解决如何能使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真正***,管理人员能***于大股东而为广大的中小股东利益服务。市场经济中公共企业的设立,是由于需要***府提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提供的、具有使用上“非排他性”的和利益上“非占有性”的公共产品,对市场供给不足或供给不够有效的产品予以补充,由***府控制战略性资源和为公众提供服务。为了尽量减少公共财***资源浪费,就需要制定公共领域的具体法律来规范各种公共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行为,并通过公共***策针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某些保护性和限制性的经济规制,以保证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保障公众得到良好的服务并支付合理的价格;又要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不破坏市场经济的效率。
(二)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逻样框架
就我国公共企业的法律调整现状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或不是按公司制度设立的企业,主要由《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调整,本文论述的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暂不涉及此类企业。第二类是已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的或按照公司制度设立的企业,这一类企业由《公司法》调整。第三类是已进行公司制改造或按照公司制度设立并以上市的企业,这一类企业由《公司法》和《证券法》共同调整。因而,我国的公共企业目前呈现出由现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共同调整的状况。然而这两部企业法律都已不能适应我国公共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满足我国公共企业企业公司治理发展的需求。
(三)本文的结构
“公司治理”一个内外相互弥补的系统工程,是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有机统一。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形成的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及公司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一种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制衡关系。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公司治理过程按照公司治理权力是否来自公司出资者所有权与(公司法》直接赋予,可分为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本文将简单介绍目前关于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主要理论并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来具体论述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二、公共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理论
(一)***府有限理论
有限***府是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府。关于有限***府的理论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府的权力源于自然法,并受自然法制约,这是权力应该受到束缚的较早阐述。洛克在《***府论》将有限***府的核心要素第一次提炼为一套知识传统,认为***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并希望通过分权来限制***府的权力。有限***府论的经济学渊源主要表现为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富有效率的,并且具有自我调剂的功能,***府不应当以自己的干涉行动来破坏自由市场机制的运行。这一思想逐渐从经济领域被推广到其他领域,由经济理论变成了西方公家公共***策的基本指导原则。
国内学者对有限***府的冷静的学理分析,主要的就包含在对自由主义的客观分析中。李强的《自由主义》一书以专章讨论了自由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有限***府是自由主义理想的国家组织原则。台湾学者张明贵的《自由论一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把有限***府视为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施雪华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发表的《***府权能理论》,主张***府的权力必须限定在某个界限内,不损害个人与社会的权力和利益。张贤明的博士论文《论***治责任一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在论述***治责任的有限性时,也讨论了***府权力的有限性问题。这些论述在公共企业公司治理领域依然值得借鉴。公共企业公司治理需要***府的干预和监督,但这种干预和监督不能是无限制的,而是合理的、有限度的。
(二)公共企业利润合理化理论
从行为目的或动机来看,公司就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必然地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微观经济学将公司看作是等价于“理性人”的组织,从“理性人”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就必然决定了公司的存在和所谓的“社会责任”相背离。公共企业是具有公共性的经济实体,具有公共性与盈利性双重特点,既不同于***府这样公共组织,又不同于所谓的非营利组织,更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文章设想,在***府的法律规制和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的双重作用下,公共企业是否可以用一个全新的“利润合理化”理论来取代传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实现利润合理化,首先要肯定公共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必然导致了公共产品经营的效率低,供应数量少、服务质量差、资源浪费大、官僚主义严重等许多弊端阴。其次要强调公共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共企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占据了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策的优势,本来就应当承担起比一般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强调公共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否认企业的盈利性,而是企业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平衡,这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第三,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必须以社会的合理成本为最低经济界限;上限是商品的价格不能高到消费者或使用单位不愿购买的水平。在我国,公共企业大多从事在国内或一定地域内具有垄断性的行业,为防止公共企业利用其特殊身份和垄断地位任意提价损害公众的利益,***府保留定价权调价权是必要的。对公共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能定得太高,而应该使一般消费者都具有支付能力。当然,也不可过低,以免造成企业负债经营、资源浪费或其他社会问题。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据考证,公司应当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观念最早出现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由当时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欧文·D·扬((OwenD Young)经理在一份演说中反映出来。他认为,不仅股东而且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都和公司存在利益联系,公司经理层有义务保护这种利益。而有关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经典著作是3年之后由伯利和米恩斯共同出版的《现代企业与私人财产》一书。战略竞争之父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了应该给予主要顾客、供货商、职工代表在董事会发言权的主张。
对于公共企业来说,由于其提供的产品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因此公共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职工、债权人和供货商、具有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用户、广大纳税人等基于个体的利益要求,会更关心公共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引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公共企业公司治理的应然选择。
三、公共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法律制度
公司的内部治理主要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两部分,分别构成了内部治理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本文关于公共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法律制度也是从这两方面来论述的。
(一)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共企业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延伸,当然也不例外。公共企业的治理结构狭义上是指,在公共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广义上是指,关于公共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我国***府 2003年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其改革取向就是谋求解决我国公共企业的治理问题。其中,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指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公共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包含两层制衡关系:一是企业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主体的分权结构和内部制衡关系;二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的经营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权结构和内部制衡关系。这两层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受托经营关系;第二个是所有者和监事会的委托受托审计责任关系。第三个是监事会与经营者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第四个是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经营决策与执行关系。
(二)公共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通说认为,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但鉴于我国公共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背景,其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指来自公司内部的监督,其大致可以通过以下两大手段予以实现:(1)通过重构公司内部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要求企业管理者在享受决策权的同时,亦肩负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并在违反时承担相对应的责任;(2)通过把***于企业管理者的主体,加人到公司管理层架构中,参与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例如:让职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使董事会的决策在体现股东利益的同时,亦能兼顾职工的利益。
建立监督机制不仅是解决委托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有效的监督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有利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监督机制有内部监督机制与外监督机制之分。其中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应包括。
(1)组织监督。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建立现代公司制,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构成权力相互分离制衡的法人治理机构,从而建立起对人行为进行监督、考察的组织体制。
(2)人自我监督。通过人个人持股,设立资产增值奖和人风险抵押金等措施使人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起来,促使人加强自我监督。
(3)高级管理人员监督。通过高级管理人员持股,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人进行监督和相互监督。
(4)企业职工监督。通过职工个人持股,促使全体职工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同时,为保护其自身利益,他们会积极地监督人和高层管理人员。
(三)内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机制的互动
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是通过公司内部结构发生作用的。完善的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发挥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提高公共企业的绩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委托冲突问题的存在。公共企业同样存在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往往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背离。是否能真正保护股东利益已成为衡量管理层业绩的基准,也成为反映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我国,公共企业内部监督与控制机制不完善。从我国公共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董事会和监视会均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一,董事会***性不强。从形式上看,公共企业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实际上,由于股权的高度集中,公众股东的分散,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比较难以形成***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与决策机制。第二,监事会的作用有限。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力量,在规范董事、经理行为,维护股东利益方面应具有特殊作用。相比之下,我国公共企业比较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监事会的地位。在我国,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层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第三,股东大会尚不足以成为股东行使权力、参与公司治理的场所。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我国公共企业的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很难得到足够的保障。
四、公共企业公司治理外部法律制度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由“股东至上”向“共同治理”转变。“共同治理”不仅要求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共企业外部治理结构
上文已经谈到,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指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公共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相应地,公共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是指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实现企业职工、债权人和供货商、具有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用户、广大纳税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对公共企业的治理。以公共企业上市公司为例,我国公共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国有股一股独大,流通股比例偏低。在我国,大多数公共企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处于绝对或相对的控股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共企业公司治理很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公司治理上形不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其次,公共企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财务数据。第三,公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不是以全体股东的利益为准,而是以本行业本企业的意志为准,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和其他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在公司治理上体现不出权力制衡,更谈不利公司决策的科学化。第四,公众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没有其代表者,来自出资者的约束严重弱化,许多上市公司在公司决策、信息披露等重大公司治理问题上经常出现不正常行为。
第二,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共企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从需求层次和受托责任上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者向董事会进行信息披露;二是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进行信息披露或说明责任;三是公共企业向企业职工、债权人和供货商、具有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用户、广大纳税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披露。
(二)公共企业外部治理机制
尽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在监督管理者方面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种机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国的***董事制度多半是流于形式而已,***董事无论在时间上或在薪水来源上都很困难认真地履行其保护小股东的职责。鉴于此,发展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将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部机制的不足。
与前文相对应,公共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在这里主要论述来自公共企业外部的监督,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管理者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滥用其权利。长久以来,公司外部监督一直有许多渠道。有些公司的外部监督,较着重于公权力的行***监督,有些则比较强调市场监督,包括资本市场、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例如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等。
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对管理阶层施加压力,以保证公共企业的决策过程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经营不利时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的办法对公司管理实施制衡。
发达的经理人市场可以甄别有能力和尽取的经理与没有能力和不尽职的经理。经理人之间的竟争能够约束在职经理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激励他们为股东的利益服务。
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激励经营者改善管理、提高公共企业的经营业绩,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桂,给予劳动者全面发展和潜能发挥的空间,留住人才。由于公共企业大都是垄断企业,产品市场通过替代产品供应商对企业施加压力来实现的。
控制权市场主要是指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获取公司控制权从而实施对公司的资产重组或董事会、经理层的改组变换,它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激励和约束因素。
(三)外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机制的互动
与公共企业内部治理相对应,公共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也是通过其外部治理结构发生作用的。但是由于我国公共企业外部治理结构的种种缺陷,导致了其外部治理机制很难发挥作用。第一,流通股在公共企业上市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有限,不流通的国家股粕法人股又高度集中,因此很难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流通殷获得公司的控制权,收购和权争夺没有真正约束经理层。所以公共企业的控制权市场也难以形成。第二、我国目前的经理市场还十分落后,没有有效地聘选机制,甚至没有形成严格富有进取心、具备高素质的经理阶层。这就导致了缺乏有效的经理人才市场。第三,作为大债权人的银行由子受到种种限制,对公共企业实施的外部监控作用较小。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以散户为主,新兴市场不规范,机构投资者作用很有限。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小,机构投资者缺乏。这些就使通过资本市场对公共企业实行外部监督变得很难实现。最后,由于目前我国公共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人员和董事的法律责任机制十分不健全,违规的私人成本很低。一旦出现大股东、管理人员和董事违规和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处罚不足以起到警戒作用,特别是对股东的民事赔偿力度坯远远不够。而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在监督过程中常常处于被抑制状态,这种情况无疑不利于公司外部监督机制发挥作用。这样就出现了缺乏良好的法律责任机制,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力量不足的困境。
五、我国公共企业公司治理的法治构架
(一)立法例、原则与路径
1.立法例
对公共企业公司治理立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制订统一的专门法律。如澳大利亚1994年颁布的《联邦公营企业法》,该法将这类企业定义为***府拥有资本金、为了公众的利益依据***府法令或有关条令设立的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并通过严密的报告制度、审批公营企业发展计划、委派公营企业管理人员并规范其行为、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等对这类企业实行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别规范。第二种是“一对一”的立法。如日本对103 个国有企业特殊法人分别制订103个特殊法进行个别规范。第三种是特殊行业立法。这种做法在英美法系国家比较普遍。如美国在1976年至1982年先后颁布了《铁路复兴与铁路管制改革法》、《航空货运放松管制法》、《航空客运放松管制法》、《汽车运输法》、《铁路法》和《公共汽车管理改革法》等一系列法案,对美国的交通运输产业的***府管制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989年,英国在自来水产业制定《自来水法》,该法不仅规定了建立“自来水服务管制办公室”,还建立了“国家注河管理局”,各自从不同方面对自来水产业实施管制。
2.立法原则
由于公共企业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即公共性和企业性,在立法中应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利益相关者治理企业原则:公共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职工、债权人、具有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用户、广大纳税人等基于个体的利益要求,会更关心公共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比股东更真切的希望企业能维持正常的良好的经营。如果能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将更有利干预和监督经营者,防止权力滥用并失去监督,实现公共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治理企业原则是公共企业治理的应然选择。
第二,监督原则:公共企业承担着众多的社会公益功能,必须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公共企业的各利益相关人共同参与,可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具体途径包括***府的监督,监事会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等。
第三,司法保护原则:众多利益相关者作用的发挥很多时候受制子***府。所以要更好地规制公共企业,除了贯彻利益相关者治理企业原则和监督原则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司法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来实现对公共企业治理的监督。
第四,规制程序的透明和公开原则:“法律的含义是解决社会上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因而反映在立法程序上应是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在很多国家,法律由最高立法机构制定,法规及法规以下的行***规章虽然由行***机关制定,但制定的过程都采用公开的听证程序,给管制相关人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以尽量避免管制***策的不公正。因此,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保证广泛的公众参与,能够使各方面利益在立法中得以充分体现。特别是由于涉及广泛的公共利益,公共企业的有关立法的制定过程更需要充分的公众参与。在规则的实施过程中,完善的公众参与能够使各有关当事方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表明自己利益需求,同时理解其他各方的各种困难和理由。这样能减少规制***策实施过程中的利益摩擦,确保规制***策的顺利实施和公共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仰赖于一个透明和公开的规制程序的建立,而这种程序必须要由明确和稳定的立法来确定。这是法律对***府经济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方式。
3.路径
建立和完善公共企业立法体系,具体包括一下三点:
第一,制定统一的《公共企业法》我国目前对于公共企业并无一部专门法律进行规制,对公共企业的治理大部分沿用《公司法》。然而,由于公共企业投资主体、经营行业以及社会责任的特殊性,注定了它有别于一般商事公司,因此不应将其与一般商事公司放在同一部私法性质的《公司法》中来规范,而应当对其另行立法。从我国现状来看,公共企业数目较多,对其分别立法成本过高,因此,规制公共企业可以考虑制定统一的《公共企业法》。
第二,完善竞争法,突出竞争法的重要地位,确保公共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可普遍获得性和其他市场主体之公平利用。在这一点上,国外立法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制,其核心思想便是:抑制强者,容忍和保护弱者,给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强加特殊的义务,以保护有效竞争和公共利益。因此,竞争法在公共企业的规制中需将这些歧视性的和强迫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确认为非法,既授以消费者以私法救济的权利,同时应设立相应的竞争法的实施机构予以公法上的救济。
第三,完善特殊行业立法,确定***府作为公共企业的规制主体的法律地位,明确其规制目标和规制方式fuel。大量特殊行业立法是我国现行公共企业立法的主要形式。虽然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立法的层次参差不齐,行***法规多于基本法律,同时在具体的立法内容安排方面也存在欠缺。但是,特殊行业立法在公共企业规制的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
(二)监管与***
OECD的经验证明,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共企业有效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对公共企业的监管与***问题上,国外的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法国,国家对公共企业的监督是全方位的,包括行***监督、司法监督和议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及类型。其中的行***监督是由***府实施的监督,包括财***监督、技术监督和专门目标监督等具体形式,主要通过经济和***、技术主管部门和各种专门委员会实施,以事前监督为主。司法监督即审计监督,由审计院负责,是对公共企业经营结果的稽核、检查和评估,故在法国又称之为事后监督。议会监督是由议会对公共企业所实施的一种监督,其监督的内容与途径包括审核和表决企业财务预算任命报告员,负责关注和评价公共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成立调查或监督委员会,负责收集或检查公共企业某个方面的情况事实听取有关部门对公共企业经营活动所作出的说明或汇报,等等。
在新加坡,***府对公共企业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对董事会及主要经理人员的任命来实施。董事会的职责是制定大的长期战略方针,挑选管理人员,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负有监督管理以保证资产增值的责任,若其职责不能有效履行,则会被***府罢免。公共企业还要定期向***报送财务报表,使***随时了解公共企业的经营状况。***府作为所有者或控股者,也可以随时对公共企业进行检查固。
依法治理公共企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从我国公共企业治理现状来看,强化法制是当务之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既制定对治理结构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又制定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
(三)利益救济机制
传统的民法理论将的民事权利救济方式分为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两种。在现代文明社会,诉讼制度是公力救济的最有效手段已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同。在公共企业治理中,对各种利益的救济主要也是通过诉讼实现的。
公共企业出现任何状况,都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文章认为,应建立以利益相关者诉讼制度为核心的利益救济机制,最大限度地扩大诉讼主体范围,按照各诉讼主体与企业利益的相关度不同建立起相应的诉讼制度。包括:股东诉讼制度;职工、债权人、垄断企业用户等为主体的第三方诉讼制度;纳税人诉讼制度。
1.建立股东诉讼制度。公共企业由中央和(或)地方各级行***性国家投资机构投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规定了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出资人身份对公共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故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充当股东提起股东派生诉讼是当然选择。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公共关系管理;沟通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开展海外经营的一种行为。21世纪国际经营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着重重的挑战,特别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走出国门的企业就成了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者,也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者。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化道路上有所成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做好本质工作,如,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管理等等,还要注重公共关系的管理,有效的进行沟通,协调各方利益者,进而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1、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公共关系管理具有明显的服务特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辅助作用。公共关系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也需要以服务的好坏来衡量。通过公共关系管理可以促使各种国际关系更加协调,企业运行更加高效,环境更为开放。企业在公共管理管理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将国际环境中的各种关系理清,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
1.1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的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企业形象和企业中的人、财、物同样重要。有时候其价值甚至超过企业的有形资产。所以,在国际社会中,要想成为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就要将企业形象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像一些著名的国际大公司,例如麦当劳、IBM、三星等,都非常注重企业形象。不注重企业形象在国际市场中就很难立足。所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发展,就要注重形象的树立和设计。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虽然重视通过各种媒体来进行广告宣传,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但是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媒体来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并没有把企业形象宣传当成一种战略任务来抓。因此,在国际竞争中,虽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国际市场中,我国企业要把目光放到远一点,要有危机感、有远见和竞争意识,并重视企业形象的树立。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感知和印象。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内容:其一,形象给予的被动性,企业形象并不是企业自己赋予的,而是由众多公众评价形成的。其二,企业形象是一种客观反映,集中体现了企业特征、行为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其三,企业形象是总体评价,并不是局限在某个或某几个方面。[1]在国际市场上,企业与公共关系管理从来没像今天这样重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众对企业的行动十分关注,企业的异动会牵扯到公众的利益;更多的社会责任被赋予企业,企业需要按照社会的要求来统筹自身的发展。国际市场越开放,其面对的公众群体也就越庞大,所产生的利益关系纠葛也就越复杂。所以,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背景下,企业要进行公共关系管理,密切关注各种公共关系的发展,积极的采用有限的措施进行攻关,排除各种不利因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和成长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其跨越式发展。
1.2促进产品营销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自身因素,另一个是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产品、价格及促销方式等。消费者的自身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在内在因素的基础上来对个体产业影响。企业促销要考虑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又要考虑消费文化对消费的影响。为此,不但要求产品的质量过硬、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求其价格具有竞争力,能够与社会的购买力相适应。促销的目的是提供消费者关于产品的各种卖点、优惠等内容,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购买该产品。[2]
要确保促销的有效性,就要先对市场进行宏观把握,将促销信息传递给社会,并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此外,促销要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特点、行业环境等内容,提出最吸引消费者的口号和促销内容,这样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部门,通过宣传、舆论等手段,公共关系管理不但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拉近企业和公众的关系,创设出有利于企业的销售环境,提高促销的实效性。[3]
1.3协调公共关系
产品销售后难免会遇到客户的投诉和建议,而解决客户问题的部门就是公共关系管理部门。只有满足客户的诉求,解决其遇到的消费问题,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社会和客户的信任。当前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应该建立客户的反馈、投诉平台,收集客户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提炼,之后将有效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同时协助这些部门制定管理和经营的决策,监督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此外,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将企业的服务理念传达给客户,组织社会公众开展公开的活动,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公共关系管理的开展奠定基础。根据企业的特点来制定公共关系的各项活动,这是企业国际化策略的重要基础。
在如今的公共关系管理中,企业与公众的互动是关键所在。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构建公共关系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协调不但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的目标。总的来说,公共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但有沟通、形象,还有一个就是协调。沟通建立在协调的基础上,协调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沟通、形象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发挥协调的作用。[4]
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进行公共关系协调,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大多是通过信息互动的方式,在逐渐的交往中建立互利合作的关系。在国际环境中,各种组织和个人存在较大差别,进行公共关系协调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关系处于和谐阶段时,沟通的重点要放在强化关系上,以此来加强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双方的关系紧绷的时候,要将分析和解剖自己作为重点,针对自身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公共关系的措施。双方关系处于不明确的阶段时,企业要用和善的态度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努力促使社会公众理解。
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都会处在国际关系网中,且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企业以营利为目标,这和公共利益有着很大不同。正因如此,公共关系管理势必会遇到诸多问题。企业在发展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给消费者带来损害,一旦发生,必然会引起公众的不满,进而给公共关系带来损害。如果企业没有及时的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可能激发社会关系矛盾,造成公共关系事故或事件,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事实说明,企业国际化公共关系中的诸多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善引起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健全公共关系机制,不断加强企业、公众的协调、沟通,避免激化双方的矛盾。公关部门在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纠纷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在过程中渗透企业的价值理念,避免损害到企业的形象。[5]
2、企业国际化的公共关系问题
2.1受欢迎程度不高
国际化发展路线是当前的主流,我国部分企业拓展了自己的版***,但是在国外却不是很受欢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中外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我国企业员工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异同,很多习俗和国外有很大差别进而引起公众的反感。例如,我国企业进驻***国家后,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中国员工会经常饮酒,而这些国家的人们不饮酒,饮酒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形象带来损害,使企业形象在公众的眼中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公共关系的裂痕。其二,产权意识问题。中方经常会因为产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上出现问题。我国企业在与国际企业合作中,对于对方的优势技术,我国往往会进行模仿,且没有得到人家的允许,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合作方的利益,也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从而导致公共关系的破裂。
2.2中方员工的友善行为不被理解
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员工培养方面经常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进行,这与国外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师带徒培养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成长速度,而且有利于非正式组织的建立,建立团结、高效的员工关系,所以在我国非常受欢迎。在国际环境下,我国企业依然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管理,中方企业的师傅和当地的徒弟就会有比较多的接触,而中国师傅的种种方法经常不被国外员工理解。这是因为彼此之间没有文化共鸣,因而国外员工往往排斥我国的亲善举动,很多国外员工甚至将这看作是侮辱。基于此,中外员工的关系就不是十分友善,还存在较长的磨合过程。
2.3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效果不明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企业国际化道路战略目的的确定和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责任也日益变得重大。虽然我国在国际社会关系中投入的资金并不少,但是和一些著名的企业相比,我国在公共关系效果上并不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压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中处理公共关系的时候方式过于“粗放”和单一。一方面,我国企业通常是以最直接的方式是对外捐钱和捐物,虽然这种方法能带来一定效果,但是手段过于单调,计划性、创新性都不是很强,不会取得很好地社会效果。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国际上进行公共责任投入,往往借助国外***府机构来进行,也就是我国企业把钱款直接递交到当地***府手中,然后由当地***府来对这些钱款进行支配,这样以来,当地民众根本不知道钱款的来源,所以,我国***府极大的浪费了提升企业形象的机会。
3、中国企业海外公共关系管理分析
3.1管理模式不利于文化融合
将企业的版***延伸至国外,亟需当地企业和公众的认可和帮扶,但是我国的企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交融,也阻碍了公共关系的发展。例如,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中,为了确保员工人身安全,一般都是将员工聚集,使其生活在块状区域。这些员工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基本相同。这样以来,就阻碍了我国职工和国外当地人的接触,在潜意识里把当地人视为危险人物。同时,因为这样的生活和国内的生活大致相同,很多员工把在国内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好的生活方式都带到了这里,有些生活上的习俗和当地有着较大差别,也会带来误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国外的一些营地式的居住方式,给人以神秘感,这对企业和公众的互动是十分不利的,对和谐公共关系的构建存在很大的阻碍。
3.2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
在国外经营过程中,对于与当地各级***府的关系,我国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我国则不是很关注。这里所谓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就是虽然不是权力部门,但是也会对企业目标达成产生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具体来说,利益相关者包括诸多类型,其中不但有股东、消费者、***府,还有管理者、社区服务机构、第三方组织等。[6]我国企业在向国家化发展的过程中,将很多国内的经验复制到国外,通常会把***府当成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而对其进行公共关系公关。所以,企业基本能和***府打好关系,但是却不注重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和沟通。而国外的公众维权意识较强,一旦处理不好和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海外经营和管理。
3.3不善媒体交往,缺乏双向沟通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中的社会意识有所提升,每年在国外海外公共关系处理上的资金也很多,但是获得的效果却甚微。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企业在处理海外公共关系上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国际上不善于和媒体沟通,也就不能通过媒体传播,为企业树立正面、健康的形象,提高企业的信誉。
在实际的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企业和媒体的关系相处并不是很好,因此缺失了一个与公众沟通的渠道,遇到不良事件的时候,往往就成了挡箭牌。而一些企业所在地的***府也往往把一些责任推向不善言辩的中国企业,由于长期的缺乏必要的企业和民众的沟通,往往会促使民众对我国企业产生一些意见。
4、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理论的思考
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国际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多,复杂性也日益提高,内容也涉及到***府、媒体、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相关者。企业要想对公共关系进行管理,就必须从利益相关者方面入手,加强公共关系的研究,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4.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在美国、英国提出并推广的,时间大概在上世纪60年代。到了80年论已经基本完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股东至上的理念,这种理论肯定了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诸如股东、消费者、员工等。[7]通过上述理论可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只有股东,还包括其他更为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在公共关系管理中,要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做好交流、沟通,处理好与其之间的关系。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可以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种分类方式是依据潜在威胁、合作性来划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种,其中不但包括支持型、反对型,还包括混合型、边缘型等。第二种分类方式是依据合法性、急迫性、影响度来进行划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其中不但包括确型、潜在型,还包括预期型。[8]第二种分类也是现在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所以,在公共管理管理中,企业要掌握每一个利益相关的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工作要有侧重点。
4.2企业国际化公共关系实践的四种传播模式
James E.Grunig等在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研究中,针对公共关系传播做了诸多的调查和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以方向、目标为纬度,把沟通划分为这样几个形式。对于沟通,其方向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单向沟通是企业单方面自己的企业信息,让公众理解,这种做法并不关注公众的意见、反应,具有较强的单向性;而双向沟通,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和公众面对面的进行沟通,这样企业和公众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态度和想法,这样可以促使企业了解公众的需求,并关注公众的反应,我们将这种沟通叫做两者的对话。[9]根据沟通目标指标,我们可以将沟通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对称沟通,另一种就是不对称沟通。前者是指因为社会舆论压力、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对既往的行为、观念做了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实现利益上的平衡。后者则不对自身的立场、行为进行调节,主要以说服公众为目标,难以实现利益上的平衡。结合这两个纬度,格鲁尼格建立了四中沟通模式,其中不但包括宣传模式、双向不对称模式,还包括公共信息模式、双向对称模式。[10]
其实我国企业在国际上与公众的沟通仍然处在单向沟通阶段,也就是企业想要让公众了解什么,就发表相应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对于公众来说并不一定是公众期待的,想知道的。企业对公众的反应、态度并不重视,这为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埋下了隐患。当期在海外发展的时候,由于公众对我国企业并不了解,单项沟通不能很好的让公众了解企业,增加了企业的神秘色彩,所以中国企业要改变对外宣传和沟通的思维方法。
4.3我国企业国际公共关系管理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企业是重要的经济主体,很多利益相关者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11]我国企业要踏入国际市场,就要认识到要协调管理好公共关系,做好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在企业发展中,无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什么影响,企业都要关注。所以,我国企业在国际公共关系管理中,要认真对待全部利益相关者,针对利益相关者的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尽最大努力搞好公共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日益多元化,当其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借助这些工具来和我国企业进行抵制或抗衡。所以,我国企业在国际发展中,要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那些关系到公众利益的决策、计划、行为等,企业不要单方面做出决定,而是要采用双向沟通的方法进行沟通。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才能有效的进行公共关系管理,才能在公众面前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受益。
5、结论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管理对企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不在是企业对外公关的一种手段,一种活动方式,而是成为了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少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进行科学的公共关系管理,可以为企业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同时又可以为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奠定基础,同时还能有效的调节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所以,企业国际化公共关系管理是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可忽视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杜伟.企业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10,(2).
[2]赵峰.论促销宣传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市场营销,2002,(7).
[3]张永,张景云.公共关系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6.
[4]任焕琴.公共关系学实用教程[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关家莉.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公关策略[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冯巨章.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特性及其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0(5).
[7]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国外经济与管理,2002,(5).
[8]刘宗让.大学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9]杨魁.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关系学转向[J].国际公关,2008(2).
[10]郭惠民.詹姆斯?格鲁尼格――美国卓越的公关学者[J].公关世界,1997,(5).
[11]钱海红.媒介公共关系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战略管理;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研究热点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21
〔中***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0-0111-06
Hotspot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Co-word Cluster AnalysisZhu JinweiZou Ling
(School of Business,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aking‘Strategic Management’as the keyword,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by studying the 444 papers from CSSCI since 2011 to 2015.Through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s literature resources,the published year and publication,it found that nearly five years,the overall strategic management heat decreased.By co-word clustered analysis,it concluded that nearly five years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focuses on five areas,including universities and libraries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value chain research,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esearch.Research object simple,research subject sporadic and research hotspot balanced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hotspot.
〔Key words〕strategic management;co-word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the hotspots
战略管理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战略管理的关注重点发生了几次变化,发展经历了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战略学说、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竞争力学说等多个阶段。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之后,战略管理关注的重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本文对2011-2015年国内权威代表性数据库中有关战略管理的文献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的外部特征分析,了解理论界战略管理的研究概况;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分析,归纳分析目前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及其特征,以了解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的最新动向,为战略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1战略管理研究文献概况
通过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如数据来源、发表年份、来源出版物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2011-2015年这5年来研究战略管理文献的基本情况。
11数据来源
研究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文献以CNKI检索系统中的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依据,时间跨度为“2011-2015年”,研究近五年的文献,以“战略管理”为关键词,检索日期为2015年03月25日,共检索得到文献444篇。
12发表年份
***1为近五年战略管理研究的文献发表数。如***所示,近五年在CSSCI上发表的战略管理相关文献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发表文献数最多,为149篇;2012年较前一年数量减少53篇,发表数量大幅下降;2013年有所增加,但之后发表数量又开始大幅递减;检索时间为2015年3月,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第一季度发表的文献数,按1/4年估算,2015年发表数在50篇左右。因此,整体上战略管理的研究热度呈下降的趋势。
***1每年战略管理研究文献发表数
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Oct,2015Vol35No10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分析Oct,2015Vol35No1013来源出版物
444篇文献中,战略管理相关文献发文量前10的来源出版物如表1所示。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是《科技进步与对策》,该刊是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发表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创新等相关主题文章;其次是《管理评论》,该刊致力于国际上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的学科前沿评论、中国重大管理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评论、管理新思想与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评论、中国管理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评论。载文量第3的是《科技管理研究》,该刊注重科技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探讨中国自主创新的理论实践,强调科技管理理论研究与科技管理理论应用和实践的结合。表1来源出版物情况
来源出版物出版文献数(篇)占总文献比例(%)科技进步与对策19428管理评论17383科技管理研究15338现代管理科学14315管理学报11248中国行***管理9203现代教育管理8180***书情报工作8180管理现代化8180外国经济与管理81802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使用书目共现系统(Bicomb20)对2011-2015年战略管理的444篇CSSCI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并构建共词矩阵,通过Excel将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再用SPSS180对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近五年来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进行归纳分析。
21关键词提取
使用书目共现系统,444篇文献共提取关键词1 398个,选取词频超过5次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表2。其中,“战略管理”出现的频次为190次,之后的分析中需删去“战略管理”本身。此外,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出现频次越高,说明对其研究越热门[1-2]。表2战略管理研究高频关键词
序号高频关键词〖〗频次1战略管理1902战略规划173人力资源管理114企业115竞争情报96企业绩效97平衡计分卡88动态能力89知识管理710核心竞争力711大学712SWOT分析713价值链714公司治理615创新616企业社会责任617绩效管理618战略619利益相关者620高校***书馆521战略地***522商业模式523企业管理524竞争优势525***书馆管理526影响因素5数据来源:由Bicomb20软件提取22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构建
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率越高,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相近。使用书目共现系统(Bicomb20)对除“战略管理”外的2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配对,构建共词矩阵,形成25×25的矩阵(如表3)。共词矩阵为对称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如“战略规划”出现频次为17次,它与“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出现的频次为0次;“企业”出现频次为11次,它与“竞争情报”共同出现的频次为2次。表3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高频关键词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竞争
情报企业
绩效战略规划170000人力资源管理011000企业001120竞争情报00290企业绩效00009
23标准相关相异矩阵转化
在共词矩阵中,两两关键词共现频次受到两个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影响,难以反映真正的相依程度。为消除频次差异带来的影响,引入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反映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实质性共现关系,用公式(1)计算:
Ochiia=Ni,j/(NiNj)1/2(1)
Ochiia系数表示关键词i和j共同出现的概率,在公式(1)中,Ni,j表示关键词i和j共同出现的频次,Ni,Nj分别表示关键词i,j出现的频次。如“企业”和“竞争情报”共同出现的频次为2,“企业”出现的频次为11,“竞争情报”出现的频次为9,则“企业”和“竞争情报”的Ochiia系数=2/(119)1/202010。表4为战略管理的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关矩阵(部分)。表4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关矩阵(部分)
高频关键词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竞争
情报企业
绩效战略规划10000人力资源管理01000企业001020100竞争情报000201010企业绩效00001
相关矩阵中,数值越大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该关键词自身的相关程度,计算均为1。但由于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误差,为方便进一步处理,将“1”与全部相关矩阵相减,得到表示两个关键词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如“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异系数=1-0=1;“企业”和“竞争情报”的相异系数=1-02010=07990。相异矩阵中,数值越小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表5为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异矩阵(部分)。表5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异矩阵(部分)
高频关键词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竞争
情报企业
绩效战略规划01111人力资源管理10111企业110079901竞争情报110799001企业绩效11110
24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是共词分析的核心,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关键词之间所代表的类群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该研究领域内各研究主题的组成状况,从而体现战略管理研究的热点,体现其最新研究发展趋势。
241因子分析
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180,选取降维因子分析后选主成分法进行分析。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累积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5312%的13个因子被提取,即战略管理研究的25个高频关键词,划分为13个类别可以解释该领域75312%的信息。但13个类别过于分散,借助碎石***可以发现,前5个因子曲线较陡,因此可从高频关键词中提取5个因子,为聚类分析提供依据。表6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总方差解释表
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12450979897982450979897982194677841758319467784175833179271672474917927167247494165065993134816506599313485153261273747515326127374756146558604333514655860433357137555014883613755501488368129651855402112965185540219118447345875511844734587551010534213629681053421362968111042416767134104241676713412104241677130110424167713011310034011753121003401175312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24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类别,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起来,使得类别内数据“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用SPSS18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为“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为“平方Euclidean距离”,分群为“个案”。该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极端值造成的影响。***2碎石***〖〗
聚类分析得到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3)。如***所示,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可分为5类,概括为:大学及***书馆战略规划研究(聚类1),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聚类2),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聚类3),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聚类4),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聚类5)。
3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31战略管理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基于以上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近五年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大学及***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和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等5个领域,其简要分析如下。
311大学及***书馆战略规划研究
大学及***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包括关键词:战略规划(1)、核心竞争力(9)、大学(10)、高校***书馆(19)、***书馆管理(24)。大学实施战略规划可以有效终止组织内的争论、凝聚发展力量,同时也是回应外部利益相关者重大关切的工具。大学实施战略规划能帮助其更清晰、更有效地思考;若不实施战略规划,就会挑战现有秩序,丧失合法性[3]。
战略规划符合大学发展的需要,***书馆实施战略规划可有效利用***书馆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应对变化,把握未来[4]。我国高校***书馆需增强战略规划意识,加强研究制定高校***书馆发展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重视专项规划的制定,有效整合***书馆与隶属高校的发展目标,关注***书馆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以及有效衔接***书馆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5]。
312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包括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2)、平衡记分卡(6)、知识管理(8)、创新(14)、绩效管理(16)、利益相关者(18)、战略地***(20)、企业管理(22)。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企业有效融合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6]。
一些学者基于知识管理协同配置视角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指出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7]。同时有研究指出,绩效管理需要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相匹配[8]。
313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
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包括关键词:企业绩效(5)、公司治理(13)、企业社会责任(15)、商业模式(21)、影响因素(25)。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成为关注的重要命题。
两两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学者实证得出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一定影响[9-10];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且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比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11],商业模式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12]。
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肖海林等认为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10],但企业只有将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结合,才能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若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未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进公司的战略规划,则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不能提升企业绩效[13]。
314企业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
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包括关键词:企业(3)、竞争情报(4)、价值链(12)、战略(17)。竞争情报在企业战***3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
略管理中起着智能决策支持作用。一些学者构建并丰富了竞争情报价值链相关模型。如钱慧敏提出了由竞争情报需求、竞争情报搜集、竞争情报分析、竞争情报加工和竞争情报服务等五个闭合环节构成的竞争情报价值链[14]。
基于竞争情报价值链,史健勇构建了在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情报价值链增值模型,企业需协调好企业竞争情报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价值增值活动,实现决策过程与竞争情报各环节的实时互动与无缝对接[15]。郑彦宁等提出了产业竞争情报辅助企业竞争情报的价值链增值模型,产业竞争情报通过辅助企业竞争情报而实现其价值[16]。
315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
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包括关键词:动态能力(7)、SWOT分析(11)、竞争优势(23)。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创新[17]。动态能力理论要求在动态环境下迅速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寻找和识别战略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机会,追求竞争优势,该理论已成为战略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18],是对资源学派战略管理思想的新发展[17]。
简兆权等通过实证得出组织的动态能力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19]。刘海运等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SWOT分析方法等构建了支持动态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认为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动态环境相匹配,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20]。江积海从时间与空间动态演化新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了重构,分析指出动态能力的能力广度、深度、演化速度和交互度等“四度”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绩效[21]。
32战略管理研究热点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共词聚类分析及研究热点领域分析,发现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存在研究对象单一化、研究主题分散化、研究热度均衡化等特征。
321研究对象单一化
战略管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大学以及***书馆研究。由战略管理研究高频关键词(表2)出现频次可知,“企业”出现频次最高,为11次,“大学”出现7次,“高校***书馆”及“***书馆管理”各出现5次。且在划分的战略管理热点研究5个领域中,仅一个领域以大学和***书馆为研究对象,其余4个领域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可知这3个研究对象中还是以对企业的研究为主。因此,战略管理热点研究存在研究对象单一化的特征。
322研究主题分散化
由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表3)和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关矩阵(表4)可知,战略管理研究的关键词两两出现的频次较少,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依度较低;由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表6)可知,可提取13个成分,且各成分方差均较小,说明关键词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研究热点清晰的分成5个领域,且研究企业的4个领域都有相对***的研究主题,主题之间的关联度较低,说明战略管理研究热点的主题呈现分散化特征。
323研究热度均衡化
战略管理研究的5个热点领域,均存在高频关键词排序中靠前的关键词,分别为“战略规划(1)”、“人力资源管理(2)”、“企业绩效(5)”、“企业、竞争情报(3、4)”和“动态能力(7)”;同时各研究热点领域中也包括排序靠后的关键词,说明各领域的研究热度相近,没有特别偏向于研究某个领域,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存在研究热度均衡化的特征。
4研究结论
通过对2011-2015年“战略管理”研究主题的444篇CSSCI论文文献进行外部特征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近五年在CSSCI上发表的有关战略管理文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战略管理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科技进步与对策》、《管理评论》和《科技管理研究》相对于其他刊物,更关注战略管理的研究。
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可知近五年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大学及***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和“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等5个领域;通过对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领域的分析,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根据共词聚类和研究热点分析,发现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存在研究对象单一化、研究主题分散化、研究热度均衡化等特征。
本研究仅对2011-2015年的CSSCI文献进行分析,只反映近五年国内战略管理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的研究可延长研究年份,并可对国外高水平文献进行分析,对比中外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新概况。
参考文献
[1]Li H Y,Cui L,Cui M.Hot topics in Chinese herbal drugs research documented in PubMed/MEDLINE by authors inside China and outside of China in the past 10 years:based on co-word cluster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09,15(7):779-785.
[2]Kumar S,Jan J M.Discovering knowledge landscapes:An epistemic analysis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field in Malay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5:1027-1032.
[3]赵义华.大学不能回避战略规划[J].现代教育管理,2012,(2):29-33.
[4]贾东琴,柯平,张红岩,等.我国高校***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3,(1):21-26.
[5]王秀香,李丹.国外国家***书馆战略规划解读[J].***书馆,2012,(5):84-87.
[6]詹绍,刘建准.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1):38-41.
[7]王文吉,丁煌.知识管理协同配置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9):183-185.
[8]王雪莉,丁一,马琳.绩效管理中的八组重要关系[J].东岳论丛,2013,(4):126-130.
[9]刘婉立,朱红.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4-80.
[10]肖海林,薛琼.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4,(12):91-98.
[11]张完定,赵淑萍,杨松蓉.企业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12):44-49.
[12]傅鸿震,王启亮,叶永玲.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绩效冲突吗?――商务模式的调节作用[J].财经论丛,2014,(6):68-74.
[13]杨伯坚.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J].经济经纬,2012,(3):95-99.
[14]钱慧敏.基于价值链的竞争情报价值构成与价值管理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4):159-161.
[15]史健勇.基于价值链重构的企业竞争情报价值增值研究[J].情报科学,2014,(5):37-41.
[16]郑彦宁,郑超,赵筱媛,等.基于竞争情报价值链的产业竞争情报作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2):36-39,44.
[17]熊胜绪.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探析[J].企业经济,2011,(6):5-9.
[18]Lane P J,Koka B R,Pathak S.The reification of absorptive capacity:A critical review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construc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4):833-863.
[19]简兆权,刘荣,何紫薇.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对动态能力及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7:5-11.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奥斯本;登哈特
1 理论依据
1.1 奥斯本的企业家***府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府理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正陷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为摆脱经济危机,发达国家掀起了新的行***改革的热潮,企业家***府理论便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府理论也是伴随着西方传统***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出现的。
企业家***府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想精髓,针对传统***府官僚体制的一系列弊端,它提出了改革***府的十项基本原则,亦即企业家***总体来说,企业家***府理论主要有如下特征:
(1)注重***府的决策职能。奥斯本认为企业家***府的特征之一便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府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执行工作则可以交给一些非营利机构或私营企业去做,这样***府部门便可以从一些烦琐杂事中解脱出来,去制定大***、方针、***策,从而提高***府的效率。
(2)在***府中引入竞争机制。奥斯本认为,***府作为一种纯粹的公共部门,最习惯于采取垄断方式进行管理活动,它把竞争看做是一种浪费和重复,这样显然不利于行***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在***府机构中引入规范的竞争机制,以提高***府工作效率。
(3)明显的结果导向。奥斯本对企业家***府特征的描述中,有一种明显的结果导向的倾向。如他认为,企业家***府应该注重产出而非投入,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注重市场机制,有收益而不浪费等。
(4)将***府与公民的关系看成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家***府理论的本质便是主张***府机构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因此,***府组织必须像企业对待自己的顾客一样对待自己的子民,***府应该像企业一样具备“顾客意识”。
1.2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府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颇具价值,它不仅对美国的***府机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治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但它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企业家***府理论在风靡一时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它的一些缺点也暴露无疑。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便是在对传统的公共行***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精髓的企业家***府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企业家***府理论具有明显的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或两种思潮,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关注效率和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民主、公民权、为公共利益服务以及社会公平等价值观念,它本质上是对旧的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一种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批判,更不是全盘否定。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企业家***府理论相比,具有针锋相对的几大特点:
(1)***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决策或执行。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现代***府的职能既不是什么“掌舵”,也不是“划桨”,而应该是服务。也就是说***府的中心工作是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制定决策,或是去费心的执行。
(2)注重公共利益,而非结果导向。企业家***府理论重视结果与效率,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更强调公民的公共利益,强调民主、公民权与公共服务,并认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是***府的终极目标。
(3)公民不等于顾客,***府也不是企业。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府与公民的关系并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因此要正确地定义自己的服务对象,重视公民的权益,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积极倾听大众的意见,关注公民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断努力。
2 两种理论对解决上述问题的启示及对策
尽管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确实更加前沿和新颖,但它并不是对传统公共行***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尤其是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的奥斯本的企业家***府理论仍然具有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因此,不管是新公共服务理论还是企业家***府理论,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而对于我国***府部门中存在的工作态度差,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上述两种理论的合理成分,将其为我所用,以求消除我国***府部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提高行***效率。
2.1 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
尽管我国***府部门作风整顿频繁,但“话难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仍较为普遍。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塞责,遇事推委。一些工作人员见事就推,见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和利益常常置于脑后,为民服务不热情,态度冷淡脸难看;有利的事争着干,麻烦事互相推。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行***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首先,必须推动***府职能的转变,这是转变***府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的前提。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府的根本职能,服务是***府的天职。因此,各级***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公民的权益与诉求,关注大众的需要,并为满足民众的需求而不懈努力。其次,服务型***府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反之亦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服务型***府的建设,这也是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2.2 办实事,改变不作为的浮夸作风,提高***府机构的执行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府机构中存在着一种“不作为”的现象,行***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简单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可谓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说空话,无所事事。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彻底纠正不正之风,督促***府机构和人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断提高***府机构的执行力。
执行力这个词更常见于企业管理中,但它也同样适用于***府机构。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建立健全行***问责制,提高***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府工作报告》首次写进“执行力”,标志着***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国家***策落实的关键就在于***府的执行力如何,提高***府的执行力也是优化***府机构效能的途径之一,对于建设服务型***府,深化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在***府部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尤其是惩处的力度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6
一、公共事业企业化的源起及争议
公共事业是指***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企业。随着社会公众需求的增大和复杂化,加之官僚供给的效率低下,公共事业领域的改革已迫在眉睫。通 过企业化,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减轻了***府财***负担,保证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实现了社会稳定。事业企业化似乎已经成为公共事业改革的不二法门。尽管在企业化问题上存在 诸多争议,对于企业化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更多地发挥民间机构的作用,更多 地减少对***府的依赖,引入竞争机制和社会互动机制,却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二、中国公共事业企业化改革的困境及原因
第一,企业化改革的困境。从历史上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次改革均是由***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的,这种缺少必要制衡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官僚化的弊病。公共事业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体制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公民社会还无法对***府的一些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基于问责的缺失所导致的民营化失灵具体体现为***府方面的责任。
宏观理论准备不充分。我国现有的企业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为公共事业企业化寻找理论支持,缺少冷静的反思但我国的企业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制度背景,仅仅借用西方企业化理论与实践经验,远不能解决我国企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法律规制不健全。当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法典,并且现存的有关行***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早,在以后的实践中也没有及时地对之加以修改和完善,因而其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改革程序不透明。当前我国并没有制定一部统一、明确的《行***程序法》,这使得在公共事业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府的行***权力没有严格的程序性限制,因此损害了公民、社会、企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事”不分。我国的国企改革的难点之一便是***企不分,而企业化改革中“***事不分”的情况更为严重。公用事业的投资决策由公用事业管理局制定,公用事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由公用事业管理局编制;公用事业运营企业的经营者由公用事业管理局委派和考评;公用事业的亏损通过公用事业管理局获取财***补贴"。这种体制的负面影响会导致行***权的寻租及“规制的捕获”等现象的产生。
生产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虽然我国的某些公共事业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对垄断行业进行了拆分,引入了一些竞争机制,但往往又形成更多的垄断主体,并没真正的市场法则可以遵循,直接导致了企业缺乏顾客导向精神,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
第二,原因分析。
国营与企业之争。由于***府监管可能出现缺位,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公共事业的经营者就会凭借自然的垄断地位,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公共利益,造成“企业化失灵”。***府可以在国营化的基础上,赋予公共企业以更大的自,放松对于公共事业的准入限制,允许私营企业参与竞争,即自主经营,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从而使公共事业市场化,以提高效率。
非营利化与企业化之思。企业化理论所针对的是公共事业领域的改革,而在我国几乎绝大多数的公共事业单位都可以算作是非营利组织,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必然对我国企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化的重塑:公共事业改革的出路
企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公共事业的自我改革和创新,从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辅支持。但在公共事业的改革过程中,企业化的方案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企业化在本质上是竞争的市场化而不是所有制的转换。企业化与市场化、非营利化及国有化之间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业化及市场化统一于非营利组织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而重要公共部门的国有化则是公共事业企业化、市场化以及非营利化的前提。中国的公共事业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强化“竞争”的过程。抛弃市场竞争原则,建立在垄断条件下的公共事业企业化,对于企业化的利弊我们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事业改革之路。
加强理论研究:吸收而不单是引进应该承认,我国的经济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化理论研究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盲目跟风,只重引进,不重吸收,于是便导致了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把企业化这一命题当作中国公共事业改革的结论,再由结论去逆向推导命题,为企业化寻求理论支持,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中枢指挥系统的建立:中国公共事业企业化改革也需要建立一个中央决策指挥机构,以统一行动,权衡利弊。它既要保证能消除地方阻力,又尽量不干预地方正常的行***活动,要划清集权与越权的界限。
注重社会公正:企业化运动发展至今,它追求的一直是经济、效率和效能的统一。在私营营利性企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根本目标;但是,对公共事业来说,它们只能在保障社会利益(即公共利益)最优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的较大化。公平的增进和效率的提高统一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以效率促公平,以公平带效率,是达成***府善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机制的健全:有效而不是替代公共事业企业化改革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府监督机制。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府监督的缺失,会使公共利益被经济利润所取代;相反,如果是***府包办一 切,又不利于市场机制的成长。当前我国的改革,包括公共事业企业化的发展,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法制的缺失和落后。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企业化法典,“法无禁止即许可”,这便成为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天然漏洞。
市场化经营:竞争而不是垄断竞争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也存在这样的市场法则:不加干预的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在企业化过程中,一些大型的“公共企业”可凭借自己的先天优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7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处罚法、行***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管理学、市***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治制度、西方***治制度、公共***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组织理论、行***法与行***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府组织管理、行***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府***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学、文化***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务
专科
两年
行***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8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处罚法、行***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管理学、市***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治制度、西方***治制度、公共***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组织理论、行***法与行***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府组织管理、行***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府***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学、文化***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务
专科
两年
行***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范文9
关键词:知识管理 公共管理 物理管理 逻辑管理 人本管理
中***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55-01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知识的发展,当今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将新的管理知识融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效率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管理理论的逐渐丰富,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日渐丰满起来。该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的热点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物理管理、逻辑管理、公共管理、人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这些理论对于改善企业档案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体现档案价值有很大的作用。
1 现代管理理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1 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和管理两个层面。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和材料。它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资源。它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企业在生产销售、经营决策、财***支出以及人事运作方面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1]。企业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等同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各项决策的依据以及赢得信誉的基础。由于它的内部显性和外隐性的特点,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才能使企业充分发挥自有的资源优势,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加产品价值,赢得客户满意。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在知识环境下的新生事物,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潮和方法。知识管理应用于档案管理中要求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要求档案管理组织发生变革;档案管理模式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服务。
1.2 公共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公共管理是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公共领域的一种对于公共行***、公共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其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利益主要表现在为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服务。因此公共管理应用于档案管理的核心是提供公共服务。在新形势下,档案学思想的发展方向为公共事业,趋向一种公共管理性,可以说,在档案管理新思潮中,已有明显的公共管理的渗透与影响。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和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实现,人民对诸多信息的渴望,档案资料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开放性也逐渐增强。档案事业不再是国家层面的秘密,在服务与存在领域也有很大的扩展。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免费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大众思维中也将档案管理视为社会管理。可以说,档案管理应用公共管理与实践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物理管理就是按照形象思维和手工管理的方式进行的管理方式。逻辑管理是按照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的管理。档案是由介质(物资载体)与信息(精神内涵)两部分组成。物理管理的对象是档案的物质介质,逻辑管理的对象是档案的信息内容[2]。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这两种分法的分界点是电子档案的产生。在电子档案产生以前,档案管理以物理管理为主,之后以逻辑管理为主。之所以研究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是因为管理的对象不同其方式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同,所需要的技术也不同。
传统的档案管理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如密集架、提档机等工具,但仍以手工管理为特征,基本模式为人档案。电子档案产生以后,管理的基本模式为人计算机档案。其工作方法也不同。在物理管理过程中,人们更注重的是库房、框架、卷宗、纸张等有形的东西。而逻辑管理时代,人们更多的用到的是抽象的东西。总之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是继承与超越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1.4 人本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是创新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我们说,尊重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开发人的潜能是核心内容打造高素质的团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凝聚人的活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要想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有效的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本无法满足从业人员需要。表现在,从业人员薪资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工作地位低、工作内容得不到组织的认可、几乎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套设备跟不上。加上档案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和枯燥性,使得很多从业者深感乏味和疲惫。正是由于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才使得组织内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达标。只有引入人本管理的思想,尊重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的目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从业者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和反馈意识[4]。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2 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理论的丰富,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全新的管理理论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该文只是简单的分析了这几种理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其中每一个应用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去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韩霞.档案管理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4(7).
[2] 徜灌林.论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1(2).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企业公共管理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