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new kind of hotel management mode serviced apartment-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arisen, rapi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d apart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service apartments, summarized the serviced apartment in building design and key points for the architect reference.
Keywords: apartment, services, door model the design
中***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酒店式公寓
传统型的酒店式公寓既吸取了星级酒店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模式,又吸收了信息时字楼的特点,可针对性地提供秘书、信息、翻译等商务服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酒店式物业管理概念,集商住、酒店、会所等多种功能于—体。酒店式公寓在装修上统一为精装修,提供全套的家俱和电器,其内部的设j十是个性化的,不同于—般形式,因为它的客户群多是企业高级员工、经理、总裁以及年轻的高收入白领阶层等。它的物业管理是由星级洒店直接管理或有酒店背景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就消除了房东对物业管理公司水平的怀疑,可以为住客提供高档、到位的各种服务。—般酒店式公寓的公共设施和建筑外观参考于酒店,所以居住者的身份和气派也可彰显。而现在市场上的投资型酒店式公寓,只是在布局模式上与前者有相似之处,功能更类似小户型住宅,甚至投向市场时可能是毛坯房,而管理、服务、配套也是只满足最低要求,与前者相差甚远。它的客户群主要为房产投资者、初次置业的年轻人等,它相对于市场上普通的住宅最大的优势是总价低、位置好、配套全,所以在现在的市场上也有相当的生存空间。
2、设计原则
国家关于酒店式公寓设计方面的规范、规程都没有对酒店式公寓进行专门定义,各地方执行的也基本上是现有的住宅设计规范。
(1)整体有机原则,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酒店式公寓内部的每个单元又都是完整的小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无论是公共部分的设计,还是每个单元的设计都要有整体概念。
(2)动态有机原则,酒店式公寓住户的居住时间、个人需求等因素都很复杂,所以在设计时要采取动态的弹性原则,以适应各种可变因素。
(3)系统的次序与程序原则,不同的客人同时提出不同的需求,物业管理者在处理时需遵循一定的顺序及程序,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等级与优先
级的问题。
(4)个性化及均好性原则,洒店式公寓住户的需求较为个性化,物业管理者需提供个性化的家居及服务,因此设计时应根据需要体现个性化的概念,并讲求户型的均好性。
(5)材料选用需遵循亲和力、家居性,舒适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3、公寓建筑设计及户型设计
不论任何类型的建筑,都必须遵从建筑的功能性及时代性。酒店式公寓当然也不例外,而且这种功能建筑模式的产生及其所面对的对象人群,比起其他建筑显得更加年轻,更加现代化。所以,就整体建筑造型来说,酒店式公寓的设计,应该具有浓厚的现代感。设计的平面布局合理、使用便利,充分利用基地条件,营造出优雅、舒适安逸的宜居空间。建筑形体的构成概念亦源于城市肌理,通过对现状城市肌理的解构与重组,通过建筑形体的曲折变化表达一种“动态”的城市建筑,“立体绿化”的融入更让这组“舞动”的建筑更具动态与活力。造型设计宛若“龙”形,通过体块的穿插和凹凸,让造型灵动,活跃,宛若“盘龙”。
突出现代、简约的性格特征,摈弃多余的过时装饰,立面处理简洁大方,一气呵成。以素雅的黄褐色和高雅的白色为主色调,通过主色系衍生出的“深”、“浅”色,形成色彩的层次感,大气而整体。形体的凹凸错落,色彩的层次与细节给建筑带来丰富表情。酒店式公寓的户型,为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面积各不相同,而在装修上统一为精装修,提供全套的家居设计和电器。对于不同户型也有不同的格调。独特的功能性建筑,必然衍生出独特的户型设计,在回龙观公寓的设计上,建筑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型与多档次的设计,从零室,一室,一室半,两室到LOFT 户型品种多样,功能合理,可满足各档次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设计还结合立面造型局部设计花园阳台和出挑阳台,采光通风良好,居住环境健康舒适多样化的户型与多档次的设计。
3.1小户型公寓单位设计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小户型公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间公寓,平面比较类似于普通酒店的标准间,面宽一般在4~5m之间,进深约6m—l0m,套内面积约在30~50m2之间(见***1)。
***1
一个单间公寓基本上都包括:开放式厨房、洗手间和房间三个功能部分。开放式样厨房多布置在入口走廊的一侧,厨房灶台的操作面和一般住宅相比要少很多,大都在1.5m以下,但是由于单间公寓的客户以单身人士为多,对厨房的使用率并不太高,所以厨房基本上满足使用。入口走廊的另一侧面布置洗手间,洗手间内多以布置三套件(马桶、洗手台、淋浴间)为标准。可以在房间的前半部分布置沙发、电视等家具形成生活和会客区,而在靠窗的后半部分布置床、衣柜等作为休息区,也可以反过来布置。并可在两个区之间拉一条可活动的隔帘起到一定的分隔作用。除了单间公寓外,市场上较流行的还有复式公寓(见***2)。
***2
所谓复式公寓实际上是利用比较高的层高在房间内设置部分的夹层。复式公寓层高为4.5m左右,部分设置夹层,一般会把夹层或者夹层下的空间的层高设计在2.2m以下,这样层高在2.2m以下的部分便可以不计入建筑面积,这一点就是小户型复式公寓最大的卖点,即让买家认为可以用相同价钱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缺点是夹层部分层很矮,比较压抑(见***3)。
***3
总体来说,由于面积小的局限,小户型公寓大多都只能采用开放式厨房和黑洗手间的平面布局,其实更加接近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对与单身客户和短期租户来讲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由于面积小总价相对低,小小户型公寓的客户面很广,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公寓品种。
酒店式公寓的户型,从50—80m2不等,适应不同客户群的需要,不论哪种户型都充分考虑到了使用空间的适宜尺度,人性化的生活需求和现代居住功能的完整配置,以及使用合理性和适应性。一般以50m2左右的小户型为主,户型设计充分体现其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房型布局应紧凑灵活,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布置功能,减少户内消极空间的数量。居室套型设计可以灵活分隔,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生活习惯的居住者。主打户型仅有50 m2多,却包括了卧室、起居室、厨房、洗手间、阳台等多种功能,卧室与起居室布置在一个大空间里,厨房结合人口空间设计成开敞式,空调机位在阳台上留出了固定位置,整个户型布局紧凑灵活,空间无局促感。顶部房间局部后退,与下层房间组成跃层式房型,即丰富了顶层的立面效果,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3.2大户型公寓单位设计
大户型公寓的市场定位与小户型公寓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面对的是市场最高端的客户。大户型单位面积大、总价高,通常一个单位就需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之多。平面布局方面,大户型公寓的平面限制比较小,平面布局比较自由,具体的户型要视产品的定位而定。既有100多盯的三房单位,也有200多盯的两房单位,基本上都会设主人房套间,带衣帽间。但是总的来讲,大户型公寓一般都会设置有采光通风的厨房和厕所,更接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过与普通住宅相比,公寓会比较少设置大阳台。
3.4立面设计
酒店式公寓的标准层平面与住宅相比更加的规整,比较少阳台、飘窗等构件,所以从整体上来讲,酒店式公寓更加接近于公建的外观,而不同与普通的住宅。外墙材料多采用玻璃幕墙和石材,比较少用外墙砖,以追求整体、大气的立面效果。
4、室内设计
酒店式公寓的房间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居住性公寓和商务性公寓。居住性公寓多为精装修,室内空间功能划分较为齐备,一般设有单独的厨房、洗手间、阳台等,提供全套的家居设计和电器。在设计上一般以现代风格为主,将时尚气息、实用主义相统一,对于不同户型有不同格调的设计,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功能划分更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如设置开敞式厨房、活动隔断等。商务性公寓的主要用途为商务办公,也可兼作居住。这种公寓没有单独的厨房和阳台,室内以大空间为主,以便用户灵活划分办公空间。公寓的室内装修以粗装修为主,用户入住后可直接使用,也可对室内进行精装修。
5景观设计
在寸土寸金的渝中区,绿地设置是有限而珍贵的。一般的做法是在商业群房屋顶设置架空成的屋顶花园。但由于本项目周围高楼居多,传统的群房屋顶花园无法提供开阔的景观面。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将公共活动空间往高空发展,利用高处南可观山,北可望江的优势.在建筑最顶层设置屋顶花园和阳光活动室。另外,顶部三层观景长廊不仅增加了住户的活动空间.也给住户提供了与云彩对
话、与轻风共舞的机会。
结语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酒店式公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是一个稳定存在的物业类型,目前在我国刚刚步入发展阶段。针对这一新兴酒店模式,建筑师应当紧跟时代变化,设计出满足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建筑形式。以上是现阶段酒店式公寓的现发展现状,随着酒店式公寓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必将在建筑功能、形象特征等方面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师应紧跟这些变化,创造出丰富、动人的空间。此外,如何将这一舶来品与中国建筑的传统精神相结合,创造出富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空间,也是建筑师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酒店建筑,[美]布赖恩·麦克多诺,约翰·希尔和罗伯特·格莱齐尔,温福德·巴克·林赛等著,董晓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五正,酒店式公寓的建筑设计初探及其实例分析 、天津;天津大学,2008.
[3]刘晓红,酒店式公园建筑设计初探,湖南;湖南大学,2004.
[4]罗化清,陈东洲,酒店式公寓设计探索. 重庆建筑 ,2005(2)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2)
中***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95-02
1 项目背景
该项目地块位于上海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规划允许的建筑性质为商业、酒店式公寓。项目用地总面积为9080m2,本地块限高24m,容积率2.0,车位120辆。
2 项目分析
该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临港新城,是一座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海滨城区,而临港新域中心区则是居住、旅游、休闲的重点打造区域。
该项目的建筑性质酒店式公寓,为20世纪90年代末新兴的酒店管理模式,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物业管理概念,集住宅、酒店、会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购买者拥有单元产权,既可以自住、出租,也可以转售,是一种既提供酒店专业服务又拥有私人公寓私密性和生活风格的综合物业。
整个场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呈平行四边形。其东面为水芸路,100m左右就是临港区域的景观中心滴水湖;南面正对黄日港河,风景优美,西面山兰路为商业步行街,北侧为另一商业住宅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被允许开在东侧和南侧。
周边其他地块限高较高,绿化率也较高,预计将设计成为大中户型的普通封闭式小区住宅,因此业主把本酒店式公寓项目定位为精品小户型;同时地块毗邻商业步行街山兰路,业主要求山兰路一侧临街的建筑均设计为沿街商业。
规划条件要求:限高24m,容积率2.0。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反映在单体类型的选择和单体布置的疏密程度上,而单体的布置又将影响整个小区的空间形态。本项目设计的主要矛盾为在相对局促的基地内设计出满足规划条件及业主要求的多层、高密度的建筑。
3总体规划与布局
本项目地块面积不大,容积率高,按限高要求只能做多层。而容积率及限高的大小直接反映在单体类型的选择和单体布置的疏密程度上。顺应地形条件将本地块设计为“街区住宅”。街区周边与城市支路相邻,沿边的建筑顺应街道走向布局,低层部分是各色商业、服务业等,以公共功能服务、融合于城市;街区建筑在完成自身营造的同时,也为街道空间提供围合。街道不宽,两边界面友好,人们的居住、消费以及娱乐、休闲多在自身或周边的街区,城市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机的整合。
根据基地的环境特征,在整个地块的规划布局中,首先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通过不同朝向的公寓楼及步行街一侧的商业楼把整个地块分为三个或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在对空间的整体驾驭中实现空间的转换和过渡,做到了合理有效的功能分区。商业为3层建筑,布置于规划要求的山兰路一侧;公寓楼1#,2#,3#,4#为南北朝向的顶部退台式建筑;公寓楼5#,6#为东西朝向建筑。地块的实际形态和业主的业态功能与设计要求相结合,将建筑顺应地块特征布局,并组合成一个整体(见***1)。
作为本项目主体建筑的酒店式公寓楼,大部分为南北朝向,拥有相对较好的日照条件,其余部分朝向滴水湖景观,享有较好的景观朝向。此种总体布局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场地地形条件及周边环境。
在基地中,沿街商铺通过山兰路步行街来组织商业人流。公寓部分在整个基地设计了两个主要的人行出入口,一个位于东侧的水芸路,水芸路是地块周边较主要道路,是人流的主要来向。第二个人行人口位于西侧山兰路,穿过商业,进入基地内部,它接纳另一方向人流,并且使公寓内人群可相对直接地到达商业部分,方便日常生活。进入公寓庭院的入口分别设置在人行通道的两侧,即3#、4#楼中部底层,入口处设置门禁。基地的两个主要人行入口位于地块中部,且东西贯通,流线便捷,在保证公寓住户出行方便的前提下,通过门禁的设置,保有了两个公寓庭院内部的私密性。进入庭院后,住户既可以通过建筑底层的廊道进入各自的楼栋,也可通过庭院间的绿化带或花园小路直接到达楼栋。
根据规划要点中的配套要求,本设计在地上、地下都设置了停车位:地上机动车停车数为13辆,在公寓功能区的东侧入口及南侧入口处设置两个机动车出入口,地下室设有机动车停车位111个。总计机动车停车数为124辆。机动车入口设置于东侧水芸路主入口处,开车人群由此口进入,然后可直接驶入地下车库,停好车后可从地下车库由电梯直接到达每一楼层。而车库的出口设置于南侧的黄日港北路,机动车可由车库坡道驶出基地。汽车进入基地即进入地下车库,在地面上基本没有汽车流线,通过对车流的组织,在基地内较好的实现了人车分流。
紧急消防车道由水芸路进入,分别穿过3#、4#楼进入两个内部庭院,消防车道内部连通,能到达每一栋建筑,庭院内有回车余地,满足消防要求。
整个地块中,西侧为商业部分,面朝商业步行街,东侧为公寓,高低错落围合成为内庭院,水芸路主入口处的3层建筑为会所功能,全面服务于地块内住户的生活,整个布局紧凑、完整统一,功能分区明确,营造了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体现出酒店式公寓的现代生活理念。
4单体设计
由地形条件出发,结合业主的倾向,建筑沿道路走向布置,形成环抱聚合的空间形态,符合风水学中的聚气概念。围合式庭院居住建筑是最能完整体现凹空间优越性的形式,同时也是有效利用土地的最佳形式。在本设计中,南北朝向的建筑为退台式建筑,东西朝向为相对低矮的3-4层建筑,营造了距离和高度的恰当比例关系,3个围合的庭院保证了任何季节都能使住户得到适当的日照,同时保证了绿地和人们的活动空间。设计上为了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在围合的变形体上进行断开及开洞处理,通过街道,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和协调。
商业底层层高3700,室内外高差150;公寓底层层高2800,室内外高差1050,这样商业与公寓楼底层顶标高一致,对结构有利,视觉效果上也比较统一;公寓的室内外高差给了地下车库开高窗的余地,经过计算符合要求,地下车库可以不使用通风设备;公寓底层室内外高差大,可以减少其他人群对底层居住空间的视觉干扰。
4.1公寓部分
对于居住建筑而言,与人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居住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设计,舒适的内部设计直接影响人对居住功能的需要,而居住建筑与自然的沟通,反应出住户对阳光、空气、景观的人性化需要和崇高的精神感受。
本项目平面上采用通廊式设计,南北朝向的建筑保证所有居住空间均朝南,东西朝向的建筑可通过连廊遮挡西面的太阳。走廊为开敞
式设计,通风、采光效果良好。整个平面采用规则的轴网,利用交通空间将平面分割成若干功能模块。交通空间局部放大成为集中的公共活动区域;而所有的功能模块都是内向的,这些模块自己围合出一个私密的院落。院落起到增加空间趣味性和解决采光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交通空间。不同的界面定义了不同的内部使用功能和性质(见***2)。
酒店式公寓的户型,从50-80m2不等,适应不同客户群的需要,不论哪种户型都充分考虑到了使用空间的适宜尺度,人性化的生活需求和现代居住功能的完整配置,以及使用合理性和适应性。一般以50m2左右的小户型为主。户型设计充分体现其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房型布局应紧凑灵活,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布置功能,减少户内消极空间的数量。居室套型设计可以灵活分隔,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生活习惯的居住者。主打户型仅有50多m2,却包括了卧室、起居室、厨房、洗手间、阳台等多种功能,卧室与起居室布置在一个大空间里,厨房结合入口空间设计成开敞式,空调机位在阳台上留出了固定位置,整个户型布局紧凑灵活,空间无局促感。顶部房间局部后退,与下层房间组成跃层式房型,即丰富了顶层的立面效果,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见***3)。
4.2商业部分
商业虽然沿街,但不是简单的条形布置,在平面适当的位置设计了凹空间,层数上也有变化,把城市空间引进了商业空间之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商业沿街面的长度和空间情趣,而且也给整个商业区域带来了活力,使商业氛围更加浓郁。
5 立面设计
整个建筑的立面没有过多的装饰,只对建筑形体进行逻辑归纳整理,特别注意立面材料质感和色彩的选择,通过建筑材料本身的表现力来赋予建筑一个健康的面孔,一个富有灵气的表情。建筑在形体上通过体块与板的穿插,强化层层后退的关系,在材料上强调质感的对比,另外将空调板和空调百页作为立面元素进行运用,营造出既错落有致,又整体统一的立面效果。面向湖景的大阳台、露台及屋顶退台,使人们最大限度的享受阳光、湖景,又使得建筑空间层次变化丰富,饶有趣味。建筑形式回归现代主义的理性空间,重新追寻技术美与人情味的和谐统一,使居住者情感回归安静与自然。淡雅的色彩,简洁的水平线条,挺拔秀气的竖线条,打破了外轮廓的单调感觉,使建筑立面更富于层次感,整栋建筑显得典雅端庄又不失轻盈、秀丽。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充分体现了公寓建筑在追求舒适度与品位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见***4)。
6景观设计
具有围合感的庭院为邻里之间提供的是在生活中自然交往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院子里游憩、锻炼、观看、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人、空间、活动三者的互动。这种交往是在非常随意、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的,它富有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使人充分享受到交往所带来的愉悦感,是一种深层次的、主动的、自然的交往。
退台的利用:底层亲近地面庭院;2、3、4层可通过每层的转角空间眺望景色;5、6、7层的公寓楼层层退台,形成具有层次及人性化的多纬度开放空间,使得每层都拥有专属的庭台空间。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3)
中***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酒店式公寓的特点
酒店式公寓,意为“酒店的服务,公寓的管理”。酒店式公寓既吸收了星级酒店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模式,又吸收了信息时字楼的特点,拥有良好的通讯条件,可针对性地提供秘书、信息、翻译等商务服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物业管理概念,集住宅、酒店、会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选择酒店式公寓自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方便,而且价格相对较低,随时可以得到酒店式的各种服务,如洗衣服、更换被单等。一般酒店式公寓的公共设施均类似酒店,所以居住者的身份和气派也可彰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品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酒店式公寓能够满足这一特定人群的这种需求,以下对某公寓设计进了分析。
2、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41275.9平方米,本项目主要由商业、公寓等部分组成,建筑包括4栋7层的多层公寓(总高度为24米)以及1层的商业裙楼(高度为4.80米),以及1层的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为9169.0平方米)。
3、酒店式公寓环境营造
酒店式公寓建筑的环境应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有所区别。因为日常环境只是和人们的日常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酒店式公寓内的活动则属于居家、商旅、商务等综合性的活
动。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由此要求建筑的环境也能协调一致。有些环境显得富有气魄、洋溢着庄丽豪迈的气氛,不禁令人精神振奋。有些环境则显得幽静、充满着诗情画意,使人能沉浸在深思遇想之中。不同的活动内容,应考虑不同的环境。以居家为主的内容,应选择具有清静、私密,富有居住气氛的环境。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内容,不妨考虑在城市CBD区域或区位优势、交通条件较好的位置,以便使人们更好地发挥其商务、出租、联系的优势。
而以出租酒店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如果能找到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那么比在闹市区、人车过分集中的地段更为合适。总之,不同的功能为主的内容要有不同性质的环境,不能不顾地
点场合,随意布置酒店式公寓。
本工程在场地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生态型的设计。建筑沿用地周边布置,中央形成大的景观区域,使小区内外皆有景观。小区内部设置大规模中心绿化,以大面积绿地结合水景、园林小品组成,景观平台局部架空,既可将绿化延伸,形成立体景观,又可将视线打开,使内外景观连成一片。因地块平坦,为减小地下室深度,减少投资成本,将园林标高抬高1.2 米,同时可以大大改善首层公寓住户的居住私密性和居住品质,亦可利用高差形成阳光地下室。整个项目的设计中,建筑师都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法去营造绿色宜人的舒适的外部环境、空间。同时,通过底层局部架空、居住平面布局的合理化实现通风,利用绿化平台、园林等设计上对环境品质进行控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环境设计(见***一)。
***1室外环境营造
4、公寓建筑设计及户型设计
不论任何类型的建筑,都必须遵从建筑的功能性及时代性。酒店式公寓当然也不例外,而且这种功能建筑模式的产生及其所面对的对象人群,比起其他建筑显得更加年轻,更加现代化。所以,就整体建筑造型来说,酒店式公寓的设计,应该具有浓厚的现代感。要工程建筑主体设计,首先基于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典型的板式平面布局,交通简单直接,充分提升实用率,经济合理;楼电梯厅采用舒适的自然采光,通风设计。设计的平面布局合理、使用便利,充分利用基地条件,营造出优雅、舒适安逸的宜居空间。建筑形体的构成概念源于城市肌理,通过对现状城市肌理的解构与重组,通过建筑形体的曲折变化表达一种“动态”的城市建筑,“立体绿化”的融入更让这组“舞动”的建筑更具动态与活力。造型设计宛若“龙”形,通过体块的穿插和凹凸,让造型灵动,活跃,宛若“盘龙”。突出现代、简约的性格特征,摈弃多余的过时装饰,立面处理简洁大方,一气呵成。以素雅的黄褐色和高雅的白色为主色调,通过主色系衍生出的“深”、“浅”色,形成色彩的层次感,大气而整体。形体的凹凸错落,色彩的层次与细节给建筑带来丰富表情。酒店式公寓的户型,为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面积各不相同,而在装修上统一为精装修,提供全套的家居设计和电器。对于不同户型也有不同的格调。独特的功能性建筑,必然衍生出独特的户型设计,在回龙观公寓的设计上,建筑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型与多档次的设计,从零室,一室,一室半,两室到LOFT 户型,品种多样,功能合理,可满足各档次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设计还结合立面造型局部设计花园阳台和出挑阳台,采光通风良好,居住环境健康舒适多样化的户型与多档次的设计。
5、 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
此外,设计师在追求建筑美观、实用与舒适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在建筑
设计方面,酒店式公寓设计了空中花园,形成立体化的庭院空间。园内栽植花草,设有桌椅,为围绕庭院的公寓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半私密的交往和过渡空间,同时巧妙地将自然与绿化引入建筑空间,改善了公寓大楼内部小气候,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材料方面,外墙采用了幕墙百叶设水平飘板和垂直挡板遮阳,幕墙玻璃使用双层中空
LOW-E玻璃加镀阳光膜,型材为铝合金,充分满足了大体量单体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采光需求,减少了对空调的使用,达到了降低能耗的效果。屋面为设有保温隔热层的普通散热屋面,局部屋面种植绿化改善隔热性能,同时屋顶设有太阳能板用来加热水,从而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
6、 对酒店式公寓设计的思考
通过对本工程的设计思想的探讨与分析,我们总结出对酒店式公寓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酒店式公寓是一种综合性强、多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它既吸收了高档酒店的建筑
功能和管理模式,又吸收了信息时代办公楼的特点,集公寓、酒店、办公、会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因此,酒店式公寓中各种功能体系纷繁交错,无论是私密性空间――户型的空间处理上,或是开放性空间――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配置上,都必须达到各大功能空间的合理、有效以及整体运营流畅的要求,这是酒店式公寓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要素。
其次,应充分考虑到酒店式公寓物业所有者与最终用户相分离的特点,在产品设计及配套
设施方面应全面了解最终用户的所想、所求,因舒适的户型设计和富于特色和个性的建筑外观设计与外部环境设计能够给最终用户带来赏心愉悦的心情。同样,只有项目的准确定位,设计配套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才能令物业所有者对项目所作的投资充满信心。
再次,酒店式公寓无论是在户型设计、配套设施标准,还是区位功能、环境功能、社区
功能、商务功能等多方面,都应体现出设计处理手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例如户型设计上应充分体现其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既需满足亲切的居家气氛又需满足较高的商务与会客标准。另外,户型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生活习惯的居住者;在配套设施上应充分利用基地面积设置与公寓相配套的网点、裙房等商业休闲设施,既需满足基本的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要根据酒店式公寓的高标准定位满足商务、休闲、娱乐等功能要求,从而完善商业服务型空间,提升其商业价值。
最后,在环境设计方面应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一般而言,项目用地面积有限,绿化布置应尽量利用建筑与基地之间的空隙,紧凑布置,充分设置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这样不仅提高基地绿化面积,还可以创造出环境怡人的绿色邻里空间。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城市物业模式,酒店式公寓设计及开发管理在我国仍属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开发商或是建筑师,只有准确定位项目的消费客户群,客观审视项目的可行性,恰当灵活进行建筑设计,合理选择物业管理模式,才能使得酒店式公寓项目在更多方面具有挖掘优势的潜力,从而使这一新型房产产品得到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4)
中***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设计原则
国家关于酒店式公寓设计方面的规范、规程都没有对酒店式公寓进行专门定义,各地方执行的也基本上是现有的住宅设计规范。
(1)整体有机原则,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酒店式公寓内部的每个单元又都是完整的小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无论是公共部分的设计,还是每个单元的设计都要有整体概念。
(2)动态有机原则,酒店式公寓住户的居住时间、个人需求等因素都很复杂,所以在设计时要采取动态的弹性原则,以适应各种可变因素。
(3)系统的次序与程序原则,不同的客人同时提出不同的需求,物业管理者在处理时需遵循一定的顺序及程序,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等级与优先
级的问题。
(4)个性化及均好性原则,酒店式公寓住户的需求较为个性化,物业管理者需提供个性化的家居及服务,因此设计时应根据需要体现个性化的概念,并讲求户型的均好性。
(5)材料选用需遵循亲和力、家居性,舒适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2平面及户型设计
2.1小户型公寓单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小户型公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间公寓,平面比较类似于普通酒店的标准间,面宽一般在4~5m之间,进深约6m―lOm,套内面积约在30~50m2之间(***1)
***1
一个单间公寓基本上都包括:开放式厨房、洗手间和房间三个功能部分。开放式样厨房多布置在入口走廊的一侧,厨房灶台的操作面和一般住宅相比要少很多,大都在1.5m以下,但是由于单间公寓的客户以单身人士为多,对厨房的使用率并不太高,所以厨房基本上满
足使用。入口走廊的另一侧面布置洗手间,洗手间内多以布置三套件(马桶、洗手台、淋浴间)为标准。可以在房间的前半部分布置沙发、电视等家具形成生活和会客区,而在靠窗的后半部分布置床、衣柜等作为休息区,也可以反过来布置。并可在两个区之间拉一条可活动的隔帘起到一定的分隔作用。除了单间公寓外,市场上较流行的还有复式公寓。所谓复式公寓实际上是利用比较高的层高在房间内设置部分的夹层。复式公寓层高为4.5m左右,部
分设置夹层,一般会把夹层或者夹层下的空间的层高设计在2.2m以下,这样层高在2.2m以下的部分便可以不计入建筑面积,这一点就是小户型复式公寓最大的卖点,即让买家认为可以用相同价钱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缺点是夹层部分层很矮,比较压抑。
总体来说,由于面积小的局限,小户型公寓大多都只能采用开放式厨房和黑洗手间的平面布局,其实更加接近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对与单身客户和短期租户来讲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由于面积小总价相对低,小小户型公寓的客户面很广,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公寓品种。
2.2大户型公寓单位
大户型公寓的市场定位与小户型公寓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面对的是市场最高端的客户。大户型单位面积大、总价高,通常一个单位就需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之多。平面布局方面,大户型公寓的平面限制比较小,平面布局比较自由,具体的户型要视产品的定位而定。
既有100多平米的三房单位,也有200多平米的两房单位,基本上都会设主人房套间,带衣帽间。但是总的来讲,大户型公寓一般都会设置有采光通风的厨房和厕所,更接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过与普通住宅相比,公寓会比较少设置大阳台。
在物业管理方面,酒店式公寓的物业不仅包括传统酒店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模式,还拥有完善的办公环境,同时为住户提供了家庭住房的格局和家居式服务,如银行、会所、酒吧、便利店、健身房以及秘书、商务中心、信息咨询、翻译等商务服务,与传统酒店相比拥有更多、更全的生活、办公配套功能。因此。在裙房及商业用房的设计中除了设置传统酒店的功能用房外,应充分考虑增加相应服务功能的空间。在建筑形象方面,位于城市中心区的酒店式公寓应充分体现其统领该区域的核心地位,建筑形象应具有标志性,体现时代感和城市精神:位于旅游度假区的酒店式公寓则应充分发挥自然景观的表现力,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主旨,建筑形象应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3、酒店式公寓环境营造
在探讨环境营造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酒店式公寓的服务对象,了解这些人群对建筑本
身和建筑环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酒店式服务公寓的目标市场可以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华从事商务活动,较长期居住的外国人(较长期的定义为一周或以上),这个市场的主要客人有长期在华的商务人士,外企的经营管理者以及正在放长假的家庭来华旅游等;还有一类是指从国内其他城市到本地区从事商业或者其他较为高端的产业的人士,例如IT 行业,这些人也较为长期在特定的城市居住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性质同样存在不稳定性,或者自身不想在这个城市永久性定居。在酒店式公寓既能享受到酒店式的服务,又能在拥有完善的家庭设施配套的公寓里,与家人一起在厨房里自己烹饪美味的家肴。酒店式服务公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高档住宅区内,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于一体,价格一般都不低。由此可见,酒店式公寓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商务人士或者白领一族。这样的人群,经常穿梭于城市之间,他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都比较高,除了上班之外的自己的时间里,他们更多会追求绿色和宁静。所以建筑师在设计酒店式公寓的时候,应考虑到这点,尽量营造生态的,宁静的舒适的建筑外部空间。
酒店式公寓,首先是一个居住建筑。居住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室外环境设计中,
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
格等都应与主体建筑相协调,这样室外环境设计与建筑本身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其中,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建筑外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从而营造出优美的室外环境。
4室内设计
酒店式公寓的房间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居住性公寓和商务性公寓。居住性公寓多为精装修,室内空间功能划分较为齐备,一般设有单独的厨房、洗手间、阳台等,提供全套的家居设计和电器。在设计上一般以现代风格为主,将时尚气息、实用主义相统一,对于不同户型有不同格调的设计,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功能划分更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如设置开敞式厨房、活动隔断等。商务性公寓的主要用途为商务办公。也可兼作居住。这种公寓没有单独的厨房和阳台,室内以太空间为主,以便用户灵活划分办公空间。公寓的室内装修以相装修为主,用户入住后可直接使用,也可对室内进行精装修。
结语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酒店式公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是一个稳定存在的物业类型,目前在我国刚刚步入发展阶段。针对这一新兴酒店模式,建筑师应当紧跟时代变化,设计出满足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建筑形式。以上是现阶段酒店式公寓的现发展现状,随着酒店式公寓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必将在建筑功能、形象特征等方面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师应紧跟这些变化,创造出丰富、动人的空间。此外,如何将这一舶来品与中国建筑的传统精神相结合,创造出富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空间,也是建筑师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5)
一、现代商业建筑的特点
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已经发展成为集吃、穿、游、购、娱于一体的商业建筑。所以,规模大师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一个明显特征,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的内部空间大,除此之外还配有较大的停车场。综合性商业建筑的内部是由众多的店铺和商业走廊组成的,是一个商业集合体。综合性商业建筑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上面提到的作用和功能齐全,集吃、穿、游、购、娱于一体。这种类型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的模式逐渐拓展到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超市中,比如万客隆、家乐福、好又多等等,这些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多是以连锁的形式在我国进行推广。
二、现代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的难点
1、现代商业建筑中可燃物品多,火灾载荷大
由于营业区域,特别是大型超市和百货区通常直接放置有大量商品,如服装、家电、家具、建材等,仓储区域与营业区域的边界趋于淡化和混合,加之豪华装修所使用的材料(如实木、泡沫、塑料、布艺等)、各店铺之间的隔断墙和其内部的家私和装饰等多为易燃物品,因此,现代商业建筑中单位面积上可燃物品种类和数量丰富,火灾载荷通常较大。
2、现代商业建筑交通组织复杂
一般来讲,大型综合性购物消费中心建筑体量大,无论在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上交通组织都很复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内容的集中,商场内部通常被划分为多个功能区,这使得现代商业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设计难度增大,设计方案容易与现行规范冲突。此外,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理念驱使下,一些商场通过减少疏散通道宽度和数量等手段,换取更多可用于租售的店铺面积,从而使现代商业建筑交通组织方式更加复杂。
3、现代商业建筑失火后火势蔓延快,烟气毒性大
中庭空间和共享空间的设计虽然有利于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但是它与“防烟分隔、防火分区”的布置方式是矛盾的,因此大大增加了消防设计的难度,降低了建筑防火的安全性,商场一旦失火,火势很容易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内。此外,商场装修所用的建材和所售商品,在失火后,很容易分解形成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三、现代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与安全疏散分析
1、工程概况
大型商业建筑集商业、超市、影院、KTV、餐饮、公寓于一体。场地位于坡地,西南高,西北低,高差相差 5.4m。利用高差,地下室设置了超市,并于地块南部做夹层用于停车;在地下室上部,多层商业部分位地块北部,共四层;高层公寓位于地块南部,公寓裙房为两层商业,上部为两栋 28 层单元式公寓楼,公寓北侧道路与多层商业二层直接相通。
2、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将北侧设计为超市、商业。超市依据规范按地下商业 2000m2,每个分区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入口,通过多部楼梯向地面疏散;商业共设置主要出入口三个,其中两个临北侧城市道路设置,另一个设于南侧商业二层与公寓楼间疏散道路上,首层直接对外疏散,二层一部分直接向南侧商业二层与公寓楼间疏散道路疏散,其余部分通过楼梯向周边道路疏散。3-4层通过向周边道路疏散。南侧为紧邻建造的公寓,公寓一层商业与购物中心二层在同一标高,公寓裙房通过楼梯向周边道路疏散,公寓在公寓裙房一层分别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疏散。
3、防火分区划分
大型商业中心的消防设计中,防火分区是其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防火分区能够在火灾发生之后,将火灾控制的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防止火灾的蔓延。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设的性质、层数特点以及耐火等级,从而合理的设计防火分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进行比较的话商业建筑的防火区域的划分是更加复杂的,这主要就是因为商业建筑自身功能的原因,不同的功能防火分区的面积要求也不一样。商业建筑在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的时需要尽可能的保证空间的开阔,并且需要保证各个分区之间需要进行相互的连通,划分出来的小区域也能够自由的进行分隔以及租售。所以说商业建筑在进行防火区域的划分的时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也就更加的复杂。防火分区的合理划分可以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可租赁或出售空间。
4、设计要点
4.1 疏散设计
4.1.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见表 1
4.1.2根据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 100人的净宽度,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地上一、二层换算系数为0.65;地上三层 0.75;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 1.00;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 10m 的地下建筑 0.75;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 10m 的地下建筑 1.00。
4.1.3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 50~70% ,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 70% 。考虑到现时商业已不同于以往,店中店形式的商场越来越多,开放式展示日益流行,展示货架所占用的空间及面积也越多,同时商场较以往更讲究购物环境的舒适,商场为营造更好购物环境,用于提高舒适购物体验的空间的面积也加大。故折算面积取上限 50% 。按此计算一层商场疏散宽度为 9970×0.5×0.85×0.65/100=27.6m,一层北侧直接对外疏散门总宽度 21.0m,东侧直接对外疏散门总宽度 11.6m,西侧疏散门直接对外总宽度 8.4m,南侧则通过与二层联通的楼梯向上由二层南侧的门疏散,完全满足疏散要求。依据规范,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 30m,且设置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 25% ,则商场的疏散距离为 30×1.25=37.5m。只需在商场中部适当位置再设两部楼梯即满足规范要求。在本项目中,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多标高设置直接对外疏散口,高效疏散的同时,减少了楼梯数量,为业主创造了更大经济价值。
4.2 防烟与排烟设施设置
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防烟分区未大于500m2,对营业厅部分在每个防火分区内进行了防烟分区划分,设置挡烟垂壁,降有效抑制顶棚射流现象,使烟气比较集中、温度较高,烟层增厚,并形成一定压力差,有利于提高排烟效果。同时对自然部分不利的区域进行机械补风,以便组织气流,使烟气尽快并畅通地被排除。对疏散楼梯则按防烟楼梯间考虑,设置了加压送风系统,保证了疏散楼梯间的正压,有效抑制火灾时烟气蔓延至楼梯间,保证了人员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消防设计的复杂性要求设计本身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策,从全局出发,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特点,结合具体工程、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人文背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消防施救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防火设计。适当利用消防性能化设计,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和措施,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合理协调消防与投入的关系,努力追求和实现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水平与经济高效的统一。
参考文献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6)
中***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十的召开,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城市建筑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节能型发展模式。本文就以西安市某高校学生公寓为例,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评价其性能并提出相应问题的改善措施,从而为高层公寓的节能寻求相应的策略。
2、调研概况
2.1 基本概况
该公寓楼始建于2001年,于200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北临育才路,南侧为一小型绿化广场,配置了相应的绿化设施。共十二层,为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底层为沿街商铺,顶层为旅馆。
2.2 单体分析
2.2.1 维护结构分析
从建筑运行能耗的角度看,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能设计最重要的措施。在此建筑中,外墙面运用了一定的保温材料再敷以面砖,有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效果并不明显。
窗、墙面积比对建筑能耗影响很大。因此,从节能角度考虑,北向应不大于0.20;东西向不大于0.25(单层窗)或0.30(双层窗)、南向不大于0.35。建筑中采用较为传统的铝合金门,和普通的绿色玻璃,在建筑物人口处设置长长的门斗遮阳,在保温隔热方面有一些进步,但还是拥有继续改善的潜力。
2.2.2内部空间分析
该建筑采用内廊式布局将各个方向的房间相对布置,将交通核部分布置在两边,满足整体的疏散要求,楼梯间与电梯间共用前室,楼梯间有直接的自然采光,前室靠完全的人工照明和机械排风设施。
2.2.3物理环境分析
公寓楼室内是以开间约3m,进深约6m的每个宿舍为单位进行内廊式布置的,宿舍入户门是木制的且无窗洞口,使得建筑只能靠走道尽端的窗户采光,不仅影响走道内的光环境,还影响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不能保证其通风顺畅。
由于建筑护结构的形式单一,使得建筑内部在冬季保暖和夏季隔热方面不能提供舒适的空间,一方面,冬季采暖采用集中式的供暖方式,使得建筑内部持续保持高温低湿的状态,人们会时常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发痒,并且传统的密闭性较差的门窗构造对能量的消耗也是非常严重的;另一方面,夏天在宿舍内部,尤其是顶楼,会感到酷热难耐。
具体到每个建筑单元内,卫生间采用的是全百叶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兼顾照明和通风,然而更多的是带给室内不良的气候,尤其在冬天,进卫生间就如到了室外一般;加上水管减噪处理的欠缺,北向的临街公寓噪声非常大,隔声效果很差;造成声环境也非常的差。
3、节能改善策略探究
3.1 加强护结构
从高层建筑运行能耗的角度看,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能设计最重要的措施。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仅是室内外空间的分隔部分,同时还必须满足许多其它功能:视线的联系、引进日光照明、自然通风、防雨水、保温隔热、遮阳、适宜的表面温度、充分预防眩光。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围护结构的各方面性能。
(1)利用复合墙体,改善热工性能。
为了使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国外高层建筑常采用复合墙体。复合墙体是在墙的主体内侧或外侧覆以保温材料,如纤维型增强聚苯乙烯、岩棉或玻璃绵等。在此建筑改善中,我们选用外保温,它可减少热桥,提高墙体内壁面表面温度,减少人体辐射,改善热舒适条件,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300~350mm厚复合墙一般可达到490 ~620mm厚粘土砖墙的热阻值。
(2)改善窗户玻璃,提高建筑节能。
窗户的材料及窗、墙面积比对建筑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向阳面,特别是此公寓楼的东、西向窗户,应采取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的遮阳措施;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高效保温、隔声、节能,我在各个方向的窗户均选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并在其表面上镀上多层金属薄膜,这种玻璃可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冬季又可让充足的阳光进入室内,能有效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low-E中空玻璃虽然比普通玻璃价格贵10%~15%,但可减少30%~50%的能量损失。
3.2改善建筑物理环境
3.2.1 强化自然通风、改善通风效果
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所普遍采用的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的技术措施。在建筑物理环境改善的设计中,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结合建筑剖面整体考虑,综合考虑窗户开口和遮阳对通风的影响。对于大进深建筑,利用热压通风、风压通风以及热压与风压相结合的通风方式,通过对风井、水平风道、中庭,以及双层维护结构的增设或再设计,捕捉地区气候条件中的有利因素,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为自然风提供动力,在取代传统空调系统提供高品质自然空气、有效减少建筑物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的同时,这些风井、风道和中庭也成为独特的建筑造型要素。对于此公寓,由于原有建筑靠的是自然通风改善室内气流,但由于入户门上无洞口,且户门常年关闭,不易形成穿堂风,并且卫生间在窗户边,经常会有不良气味传入寝室。所以可以采用设置管道通风的方式使得室内在静风或弱风条件下正常通风,主要是在外墙上设小型的通风道,每个寝室极其卫生间都有分别的气流控制阀,使卫生间维持经常性的负压,这样,新鲜的空气就会从寝室进入而通过卫生间排出。
3.2.2减少东西晒影响,提高室内自然照明舒适度
该学生公寓是U字形平面,所以有东西向的房间,也就存在普遍的东西晒问题,这就导致建筑外墙在太阳的强烈辐射以及室外高温的共同作用下内表面温度升高,在炎热的夏季,这种持续的高温与人体产生较大的辐射换热,使人感到酷热难耐。所以我采用外挂式活动水平遮阳板对她进行改善,既可以有效地遮挡阳光,又可保证自然通风。与此同时,还在外墙上加强立体绿化,种植爬藤类植物,减弱阳光对墙面的直接辐射。
3.3节能材料的使用
高层公寓作为居住建筑的一部分,也必须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应尽可能的选用一些低放射性、低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并考虑多使用一些可再生建材,以避免使用者身体收到较强的辐射和原材料的浪费。
比如可以使用节能灯具,它是一种能够提供高效的灯具,它以更少的电能换取更多的光能,而同时又大大的减少了热能的产生,这种灯具目前在价格与性能上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
4、结语
随着建筑节能实施不断深入,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理念需要深化和变革以适应建筑业节能发展的趋势,与各相关专业的联系将更紧密。建筑节能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一项长期目标,其影响是深远的。高层公寓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概念必定是建筑节能实施的首要目标。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求相应的策略来使我们的高层建筑在高度提高的同时,也拥有绿色节能的理念。也相信未来的建筑节能技术必将迅速发展,带动建筑相关领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朝红.英国《可持续住宅标准》介绍与思考.新建筑[J ]2012,(04)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7)
中***分类号:TU2 文章标识码:A
前言: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设计是现代公寓式住宅设计的鼻祖,为现代住宅设计提出了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在马赛公寓的设计过程中勒.柯布西耶为了使得住宅设计能够满足人口密度逐步增多对的序曲,再设计过程中大胆的使用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通过设计底层架空模式等自然通风技术来改善和提高住宅内的空气质量。文章中笔者通过对马赛公寓的设计理念为例,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自然通风技术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一、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设计赏析
著名建筑大师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设计开启了现代住宅公寓式设计的新纪元,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马赛公寓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观念上的更新,它把人们从战后乏味的生活中唤醒,远离枯燥乏味的工作,闲暇时的孤独,体会到社区的亲和力,创造出一种与战后生活相适应的生活状态。马赛公寓设计中预制混凝土的使用为目前高层住宅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由于马赛公寓深达24米,这对住宅内的空气流通产生了很大的障碍。柯布西耶巧妙地使用了自然通风技术,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使得住宅内的空气质量得以改善。柯布西耶是这样处理它们的,24m= 2m+8m+4m+8m+2m, 其中,2m是凉廊,8m 是卧室, 4m是衣橱、洗衣、儿童浴室的进深。两个8m的卧室拥有2m的阳台, 有光亮, 新鲜的空气, 而且通透布局加速了空气的流通。马赛公寓设计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使用符合现代社会对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收到了建筑设计师的推崇和青睐。
二、自然通风的技术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设计过程中巧妙的使用自然通风技术来加强公寓内的采光以及空气质量,为住宅建筑设计提供了优秀而有效的设计经验。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对住宅设计中自然通风技术的设计理念以及其带来的较高的效益进行简要的介绍。
2.1、自然通风技术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为了保证自然通风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必须掌握自然通风产生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包括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1.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产生的原理
当风从左侧吹向建筑物时,由于空气压力的推动,使得建筑物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区,使得空气从迎风面进入建筑物。同时建筑物的背风面在空气绕流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区,是建筑物内部的空气从背风面流出,实现空气的交换。
2.1.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产生的原理
当建筑物内部气温升高时,空气的密度就会减小就会向上方移动,这样就会使得室内上部空气压力大于室外空气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室内空气就会向外流动,室外的空气就会流进室内来填补室内上不得空间。进而产生室内外空气对流,起到降低室温,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2.2、自然通风技术住宅设计产生的效益。
2.2.1、有效改善住宅内的空气质量。
住宅建筑设计中巧妙地使用自然通风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空调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提高氧气含量,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2.2.2、自然通风技术可以促进居民的生理降温
住宅设计过程中,采用自然通风技术,可以促进住宅内部的空气流动,提高人们的汗液的蒸发速度,进而起到生理降温的作用。研究证明,当室内温度在25到35℃之间是,通过空气的对流使人体产生生理降温是人体调节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2.2.3、自然通风技术可以使建筑物进行夜间降温
众所周知,晚上室外温度明显低于室内的温度,自然通风技术可以将室外的空气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兑换,促使建筑物进行夜间降温,使建筑内的温度下降,这样就会降低建筑白天的冷负荷,保证建筑内的空气清新、清爽。
三、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高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应用。
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进行马赛公寓设计时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开启了方便之门。文章中笔者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3.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保证基槽内的干净,在浇筑时也应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作业,并且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该严格控制在28℃以内,为了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并且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浇筑混凝土时可以适当的投入毛石。混凝土浇筑时可以采用预埋水管用冷水对混凝土进行内部降温。
3.2、如果使用商品混凝土,应该对每车混凝土进行检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温度以及塌落度在合理的范围内。现场施工时应该杜绝对混凝土搅拌车加水。如果混凝土搅拌温度过高,可以采取向搅拌车喷冷水的方式进行降温。
3.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浇筑速度的合理性。一次浇筑不能太高也不应该太后,应该用非泵送混凝土进行墙板的浇筑,并且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可以用手推车和塔吊施工。
3.4、混凝土施工时可以加入合成纤维,这样在混凝土的塑性阶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混凝土干缩、冷缩变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的安排应该合理,并且运用先进的施工工序。可以采用扩大混凝土浇筑面积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结束语:优秀的住宅建筑设计在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功能需求的同时给居民带来了美的感受和身心的愉悦,是一个优秀的视觉盛宴和心灵体验。文章中笔者通过对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设计的赏析,并通过马赛公寓的设计掌握了在当代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合理的使用高新技术,并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选用合适的、科学的绿色节能设计。文章中笔者对自然通风技术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述,希望对同行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支家强;赵靖;辛亚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2)
[2] 韦延年. 地区气候特征与气候适应性对节能住宅建筑热工设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8)
酒店式公寓除布置在酒店式公寓用地上外,可在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或商住用地上兼容建设。
第三条在酒店式公寓用地或居住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为居住酒店公寓(居住用地性质);在商业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为商业酒店公寓(商业用地性质);在商住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根据其能达到的具体条件确定为居住酒店公寓(居住用地性质)或商业酒店公寓(商业用地性质)。
第四条本市市区范围内酒店式公寓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规定。
在商业用地、商住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其建设比例(占总建筑面积之比)原则上在旧区不得超过20%,在新区不得超过30%。超出上述比例的,需报经市***府批准。
在酒店式公寓用地、居住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其建设比例可不受限制。
第五条居住用地或酒店式公寓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项目,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技术指标执行一般住宅标准。
商业用地建设的酒店式公寓项目,除物业管理用房按一般住宅标准设置外,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技术指标执行公建标准。
商住用地上建设的酒店式公寓,能达到居住相关指标的,执行居住相关指标,定为居住用地性质;不能达到居住相关指标的,执行公建标准,定为商业用地性质。
第六条酒店式公寓的配建停车设施老城区按0.4辆/套、新城区按照0.6辆/套标准执行。
第七条酒店式公寓层高一般不得超过4.8米;超过4.8米的,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其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第八条酒店式公寓的建筑单体平面一般采用通廊式布局,不得按单元式住宅套型设计。
酒店式公寓单套建筑面积一般不得大于60平方米。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9)
受城市住房紧张的影响,现代建筑形式越来越偏向于小户型设计,既节约了建筑占地面积,又充分满足了居住者的空间居住需求,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小公寓建筑功能空间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如公共空间设计、家务空间设计、死私人空间设计等等。下面对这些小户型空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详细分析。
一、公共空间设计
尽管小公寓建筑面积较小,但内部结构仍然是“五脏俱全”。公共空间属小公寓内部空间结构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按照功能作用来分,小公寓建筑公共空间可包括三个部分,即起居室、餐厅和多功能空间。不同空间部分的功能作用不同,空间设计方式也就不同。
1、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的作用在于接待访客,属于会客空间。一般情况下,起居室空间设计尺寸要坚持合理原则,由稳定空间和活动空间来共同决定。这里的稳定空间是指在起居室内茶几、沙发等固定家具所占据的空间面积,活动空间则表示人在起居室内开展自由活动所需要占用的面积。小公寓建筑中,起居室应该属于主体空间,因为它与其他各个房间相互连接,性质上属于小公寓内部的开放空间。起居室设计一定要注意采光和通风,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在设计高度上,起居室的设计高度要比其他房间高,以此突出它的主体地位。
2、餐厅设计
小公寓中的餐厅空间和起居室空间相通相连,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餐厅和起居室相连接以后可有效扩大公寓室内使用面积,更加利于空间功能的转换。国内当前的小公寓建筑在设计时多采用餐客一体或餐厨一体两种方式作为餐厅空间设计形式。餐厨一体设计方式更利于突出个性化,并且能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营造出良好的用餐分。餐厨一体设计原理在于将厨房和餐厅进行组成一个整体空间,但这种设计形式并不会影响到餐厅空间结构的完整性,也不会破坏餐厅的***性。
3、多功能空间设计
多功能空间在设计时并不需要设置过多的面积,也不要求朝向,只需满足直接采光和通风条件即可。多功能空间的设计高度与普通卧室高度要一致,设计位置与设计开放程度可根据个人喜好来确定。小公寓多功能空间设计的原则与要求并不高,只要确保不会对其他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即可。
二、家务空间设计
1、厨房设计
一般来说,小公寓空间设计对厨房的要求都比较高,原因在于厨房承担着居住者的饮食,需要配置的操作工具很多,设计时必须控制好厨房的采光与通风,要求设计形式必须满足流线形作业需求。要综合考虑采光和通风对厨房的影响,尽量缩小厨房的设计面积,为起居室或其他房间腾出使用空间。
2、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是小公寓空间设计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公寓空间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只从设计面积上来考虑卫生间结构设计方法,在设计时只需设置一个卫生间,因为小公寓属于小户型建筑,内部居住的人数并不多,一个公共卫生间足够。加之只设置一个卫生间能有效增大公寓室内使用面积,给居住者带来更多的方便。由于卫生间是整个公寓内最潮湿的房间,因此其对通风的要求较高,一般在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自然通风采光以节省能,否则就应加装通风设施,以保证卫生间的通风需求。
三、私人行为空间
1、主卧室设计
主卧室的面积标准在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不应小于10m2。卧室空间的规模也是由稳定空间和活动空间决定。在卧室的稳定空间中,睡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他家具应尺度适宜,并布置合理。活动空间应有宜人的尺度,保证双人活动互不干扰。主卧室还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保持较高的生理卫生环境,进深不宜太大。尽量选择日照充足的朝向,注意窗口的位置最好使光线从垂直于使用者就寝的方向进入。
2、次卧室设计
次卧室的概念是相对主卧室而言的。居住者常为家庭中的子女或者临时居住的亲属、来访的客人等。功能和主卧室基本相同,各项指标要求低于主卧室。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幼儿的卧室需要考虑其玩耍及储藏玩具等区域,并考虑和主卧室的联系。随着子女的成长需要进一步考虑其学习等因素,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在卧室中加人学习空间。
3、储藏空间的设计
储藏空间对于小公寓式住宅这样一种室内面积较小的建筑结构,是具有很大使用价值的。可以方便用户将暂时不用的物品放置在储藏室或储藏柜,就可以使外部空间看起了更为简洁舒适。储藏空间对于通风采光的要求不高,但必须要干燥清洁。在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角落里的空间,或上部空间,来增大储藏空间面积。
四、内外交通空间
1、门厅设计
门厅的基本功能是起过渡、缓冲作用也是人们出入家门时换鞋、更衣、整装待发和存放鞋帽、雨具等的场所。小公寓不适宜单独设置门厅,可考虑与其他空间相融合,比如作为起居室的延伸或适当扩大面积作为用餐空间等。
2、过道、走廊设计
过道、走廊是户内的主要交通联系部分。根据住宅平面的设计,它有两种形式,一种过道、走廊是***的,另一种过道、走廊与其他空间结合设置。***设置的时候宽度一般不能低于lm,便于般运家具。但在多数情况下住宅内的过道、走廊会与其他空间结合设置,增加住宅内空间转化的灵活性。
3、阳台设计
阳台是住宅内唯一与自然沟通的场所,按照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生活阳台是供生活起居使用的,一般位于起居室和卧室的外部。服务阳台是为居住的杂务活动服务的,一般位于厨房的外部。
五、实例分析
在某小区住宅是三期工程中,为了增大住宅户数,预期将三期工程设计为小公寓式住宅。为了满足住户的需求,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中,融入了幸福理念,以期用最舒适实用的格局来提高公寓的功能性。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对建筑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需求的设计,合理布置规划,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室内空间,并通过灵活分配,使小公寓的可变空间大大增多,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公寓式住宅的设计中,必须要以实用、舒适为基本原则,在满足主要建筑功能空间需求的前提下,灵活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内空间,增大有效利用面积,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水平。
六、结束语
本文对小公寓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作了详细探析,指出小公寓空间设计要做好公共空间、家务空间、所功能空间以及内外交通空间个部分的设计,并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切实发挥出小公寓建筑的实用功能,为居住者提供居住方便。
参考文献
[1] 温怡. 多层住宅套层方案设计[J]. 科技资讯. 2010(15)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10)
华夏新中源商务公寓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东侧为已有新中源大酒店,北侧为7米道路,西侧为9米规划路,南侧为会展四环路。现正在施工进程中,预计将于2011年建成。建筑总面积约62000m.地上建筑共3O层,地下车库共2层。地下二层有人防工程。地上首层为商铺、大堂等,二层有超市,三层为活动用房及泳池,四层及以上为商务公寓。
2水源管道的设置
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1条规定,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条市***给水管道引入。该条在实际中较难实现,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增加一个引入点便增加一倍的城市用水增容费的投资,开发商往往很难接受。同时双路供水真正有保障的是分别从两个水厂的两条管网引入,或者是同一水厂的两条管路引入;而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在现实的市***供水条件下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远近结合的方式设计双路供水,既将室外给水管道按双路供水设计,预留两条市***给水管接人点,在室外水表井内为日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预留接头,但要保证当前接人点的水量可满足生活和室外消防兼用要求。
3高层商务公寓公共走道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问题
根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在高层商务公寓的公共走道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与否,应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高级商务公寓,因易燃物多,且火灾时空调风管给火灾蔓延提供了通道,其居住用房及走道部分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是普通公寓的走道部分,因可燃装修少,走道无可燃吊顶,火灾危险性不大,兼和下部商业用房之间设有防火门和防火实体墙,火灾发生时较难蔓延,住户对建筑物内情况比较熟悉,火源容易控制。故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讲,高层商住楼的普通公寓公共走道部分可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一定要依《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严格设置公共走道部分的灭火器,以保证火灾时在专业消防人员赶到以前住户可以自救。
4高层商务公寓贮水池的优化设计
为贮存生活和消防用水,高层建筑通常都会在地下室设置贮水池。
4.1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建还是合建
尽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还允许将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合建,但这种设计方法以很少采用了.主要原因如下:
(1)规范要求合建贮水池时要防止消防贮水不被动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而分建时就不用考虑。
(2)合建贮水池容积大,增长生活用水更新周期。由于合建时生活用水占总贮水量不足20%,造成更新周期远大于24h,为保证水质须二次加氯。
(3)消防部门规定,消防水泵每月要检查其工作性能状况是否良好,须试水运行5~lOmin,但合建贮水池会给定期试水运行带来困难。总之,合建的方式将容积很大的消防水池的设计标准提高到生活水池的设计标准,影响了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建设成本,所以设计中将二者分开较为合理。
4.2贮水池窖积的确定
(1)消防贮水量的组成。我国有的地方的室内消防贮水池考虑了室外消防用水量,而有的地方只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室外的由外网提供,而有的地区设计中没有设置消防水池,全部由市***管网来提高室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其中后者能有效节省建筑空间和工程造价,但对市***供水能力要求较高。(2)增大水池进水管管径。在设计计算消防水池容积时,一些设计人员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只选取规范要求的下限值,这种做法是为减小消防贮水池的容积。但如果适当增加进消防水池进水管的管径,并考虑进水管的补水量,就能大幅减小消防水池的容积。
4.3生活贮水量转为消防贮水量的可能当生活、消防水池分建时,如果在水池间加设带有闸阀和止回阀的连通管,关停生活水泵并打开连通管上的闸阀后,即能将生活贮水量转为消防用水,从而在减小消防水池容积的情况下保证火灾时的消防用水量。
5火灾初期的消防管网超压问题
火灾发生初期,由于消火栓使用数目少,消防用水量较小,消防水泵则按其压力,流量工作,会出现管网超压,影响管网的正常使用,在高层建筑中更易发生此类情况。经实践证明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来解决。一是在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一去消防水池或水泵吸水管的支管,支管上设置泄压稳压阀,当管网压力超过设定工作压力范围(2O%)时,泄压稳压阀自动打开回流泄压,以防管网超压,随着实际消防用水量的增加,压力逐渐下降,当降低到泄压稳压l爵设定压力时,泄压阀自动关阀,泄压阀的实际意义在于火灾初期人为地增加“实际消防用水量”.以达到接近理想工况的目的。二是选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一般来说,随着流量的增大,扬程随之降低,由水泵的性能曲线可知,如果流量扬程曲线平缓,那么扬程对流量的变化率就较小;在火灾发生以后的灭火过程中,消防用水量由小变大,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水泵的流量一扬程特性曲线较平缓,水泵的扬程变化也就较小,管网实际压力比较接近设计压力。
6屋顶水箱的设置及增压问题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篇(11)
中***分类号:TB657.2 文献标识码:A
一、原工程介绍
项目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新中心区,是集三星级酒店和酒店式公寓为一体的综合体高层建筑,其中裙房部分包括3层的公共建筑空间和1层架空绿化层,塔楼部分包括28层酒店和27层酒店式公寓。地下一二层为停车库及设备房,可停车292辆。地面裙房3层是为酒店配套的相关功能,包括餐饮,会议和康乐休闲等功能,以及汽车展厅,而两栋连为一体塔楼分别为酒店和酒店式公寓。
建筑概况:
地下二层,地上:酒店部分28层,酒店式公寓部分27层;
建筑高度: 99.8m,建筑等级:一级 耐火等级:一级
本建筑由3层裙房及其上塔楼组成, 标准层分为高低两区,低区5~17层为酒店式公寓,高区位于塔楼的18-28层。高区西侧为酒店,高区东侧为高层高酒店式公寓。
建筑总面积: 73045.41m2(其中计容积率部分面积:43880.62 m2)
包括:酒店式公寓面积:25935.51 m2 酒店及配套面积:16255.68 m2
酒店总间数:200间 其中:普通客房:180行***客房:20
酒店式公寓总套数:514(其中高层高户型56套)
二、原采暖空调系统设计: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设计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用于夏季集中供冷和冬季酒店客房的集中供热。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式热水机组,塔楼公寓及裙房各功能用房冬季不供热。裙房空调冷水系统为一个冷源,塔楼公寓不设集中空调。
本工程仅为酒店客房提供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水设计温度为60℃。
热源及加热方式: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当地规划本项目必须有太阳能利用),同时设置组环式燃气热水机组辅助加热(太阳能集热板在28层屋顶)。热水存储在热水箱内供给用水点。
三、空调修改设计定位
由于业主高层对本项目的定位的改变并且拟委托德国某酒店管理公司对酒店进行管理,要把原来仅仅是三星级的普通酒店设计成五星级酒店。本项目于2009年10月份开工,在2010年8月份才开始决定重新调整酒店的定位。这是一个涉及各专业的重大改变,主体结构已经到了十五层。并且原设计院远在深圳,已经不愿意再做如此重大的设计改变。本人作为原业主单位设计部设备主管工程师参与了全部方案的修改论证,这里仅就其重要的空调系统重新设计的方案选择谈一些心得。
在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联系了一家本地的设计院重新做了二次机电设计。
涉及暖通专业的主要调整是:
(一)酒店客房空调参数必须符合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二)在裙房三层增加8米*12米室内游泳池。
(三)补充原未设计的厨房通风与空调设计(增加了厨房的数量并调整了布局)。
(四)不设洗衣机房,洗衣服务全部外包。
(五)在既有的建筑、结构并且考虑设备吊装等条件下重新研究空调冷、热源方案及设备的布置。
四、空调方案选择确定
经过与酒店管理公司、二次机电设计设计单位、原设计单位的多次深入研究,同时本公司其他专业工程师的配合下,我们最终选择了以下的设计空调方案。
(一)放弃了原来的二套空调热泵机组及系统的方案,采用酒店最为常用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方案。裙房与客房采用一空调套系统。由于不设洗衣机房,故采用常压热水燃气锅炉(天然气),以满足消防与环保要求。锅炉热水与原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联网运行。(关于空调系统各种冷热源的经济性分析不在此赘述,该方面的教材与论文已经有很多,可参考。在能耗与初投资方面,冷水机组加锅炉的方案肯定要优于空调热泵机组,但是空调热泵机组在管路系统及布置灵活性方面有优势,这是原设计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二)在建筑空间已经很紧张的条件下,经过详细论证,我们得到较为合理的设备布置。设备具体布置为:
冷水机组及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布置在裙房四层西南角。冷却塔布置在裙房四层屋顶,位置冷水机靠近。并在冷却塔相对公寓的位置采取建筑吸音措施(隔音墙)
在28层屋顶设计热水锅炉。考虑到当地吊装机械力量的限制,每台锅炉净重不超过一吨(用施工塔吊吊装就位)
重要设备参数如下:
其中锅炉热水热量包括提供生活热水(通过水-水热交换器)。
(三)游泳池空调系统采用最近流行的泳池三合一热泵系统,达到水温、空气温度与湿度的相应要求,为***的系统。具体参数为:
(四)空调水系统:本空调水系统由于空间等限制,采用一次泵系统。在制冷机房内的冷冻水总干管加设压差旁通控制,以实现末端空调的水系统的变流量控制。
(五)空调末段设备:裙房大空间用房采用全空气系统,过渡季节可全新风运行。客房及小房间均采用新风加风机盘管的水-空气系统。在末段设备的冷冻回水管上设比例积分二通调节阀或开关型电动二通阀以实现温度、水流的控制。
(六)厨房排烟系统:厨房通风常常是设计的难点,由于厨房布局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厨房灶具排热量及排油烟量难于估计,一般是需在确定厨房设备厂家工艺确定后才能设计。在已定厨房设备供应商在前提下,我们明确排油烟总管及空调由我们设计,厨房内部排油烟管排与总管接驳,解决了设计与施工中的难题。排油烟总管采用不锈钢薄板制作,沿中庭外墙至28层高空排放。
五、几点体会
(一)由于市场及经营目标的改变,建筑设计方案的修改在房地产业界是常见的。但是在工程主体已经施工到一半时进行本工程这样如此重大的调整还不多见。特别是本工程集公寓、酒店及其裙房(一层还有汽车展厅)于一个结构整体,功能复杂,竖向交通分隔、管井布置都有不少困难。
(二)就五星级酒店而言,本工程的酒店及配套面积仅20000 m2不到,最终的客房数214套(含总统套房及行***客房),实际上是五星级酒店的最底配置了,但是作为一个地级市下区中心位置的城市型酒店而非休闲度假型酒店,如在德国酒店管理的经营下做出特色,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由于高级酒店配套设施多及相关设备标准也较高,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应该论证各系统的方案的选择,从而确定重大设备如空调设备、锅炉、冷却塔、变配电房及备用发电机等的布置位置及空间,本工程酒店空调方案及设计在既有的规划及施工阶段、条件下,应该说是较好的选择,对原设计建筑功能及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最小,在设备造价、能耗及施工工期等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