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解读集锦

十四五解读范文1

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处于两级分化,其中刘博等人较优秀,但处于中间位置的寥寥无几,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乐观。这学期新来了五个新生,目前看来,有两个新生的基础还不错,但有三个学生是从老家转过来的,学习基础特别差,像彭朋的汉语拼音没过关。原来班上有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要相对落后。

二、教材分析

1、思想内涵丰富。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2、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

苏教版国标本中年段阅读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3、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说,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就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而言,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

三、教学具体目标

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书,并养成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24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4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写毛笔,能写得端正,匀称。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并能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说回答问题,作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适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习作:

1、能用学习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画和事物,能写出文从句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四、教学措施

1、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

(2)抓住动情点,真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好默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4、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阅读就是吸收。

(1)课后的读写词语训练要落在实处。

(2)养成阅读摘记的好习惯。。

(3)朗读背诵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备注

第一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3)

第一-二周走,我们去植树(2)

第一朵杏花(3)

燕子(1)

第二—三周燕子(2)

古诗两首(2)

习作1(2)

第三—四周练习1(3)

苹果里的五角星(2)

最佳路径(1)

第四—五周最佳路径(2)

人类的“老师”(3)

习作2(2)

第五—六周 练习2(3)

阶段检测(3)

第六—七周三顾茅庐(3)

祁黄羊(2)

公仪休拒收礼物(1)

第七—八周公仪休拒收礼物(1)

习作3(2)

练习3(3)

第八---九周永远的白衣战士(3)

“番茄太阳”(3)

第九—十周第一次抱母亲(3)

我不是最弱小的(2)清明节假

第十—十一周习作4(2)

练习4(3)

期中测试(2)

第十一—十二周鸟语(3)

天鹅的故事(3)

第十二—十三周 生命的壮歌(3)五一节假

第十三—十四周习作看(2)

练习5(3)

特殊的葬礼(1)

第十四---十五周特殊的葬礼(2)

沙漠中的绿洲(3)

云雀的心愿(1)

第十五—十六周 云雀的心愿(2)

习作6(2)

练习6(2)

第十六—十七周练习6(1)

古诗两首(2)

***故居的樟树(2)

黄河的主人(1)

第十七-十八周黄河的主人(2)

习作7(2)

十四五解读范文2

一、语文中常应用的数字类型

1、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阿拉伯数字具有数理系统,科学完善,表述准确,读写应用较为规范的特点。是世界通用的记数符号。

2、汉字小写数字: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多延用于传统语言表述方面,如三令五申、七零八落之类。少量用于数量表述的,有其易读的特点,如二千四百万,直接就能读出来。同样是24000000,读的时候,可能需要稍加停顿,个十百千的赶一下才能正确读出。

3、汉字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除拾、佰、仟、万、亿的应用还比较多之外,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在现代几乎只限于应用在我国财务制度中,数字(金额)的大写备注方面。

4、罗马数字:I、II、III、IV、V、VI、VII、VIII、IX。在罗马数字中无零,数理系统有其不完备性,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区间表述,时间度盘方面有少量的应用。

5、其他:如用作序数的带括号数字(1)、(2)、(3)……带圈的数字①②③……以及我国特有的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组合成“六十花甲子”纪年方式,如“”“辛亥***”“甲申三百年祭”等。乃至有十、廿、卅、、虚、圆、近、枯、无、百分别代表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的极不常见的数字表述方式,如“五卅运动”、“廿四节气”之类。

二、古代汉语中的数字

古汉语中几个数词连用时表现为:或相加关系;或相乘关系;或相除关系。

1、表示相加。古汉语中几个数词连用,数词之间常用“有”字连接来表示相加,因为“有”通“又”,就像带分数的“又”,阅读理解时要把“有”字前的数与“有”字后的数相加。例如“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句中的“二十有一”即“二十加一”,也就是二十一。又如“其长尺有咫”,就是“尺加咫”,“咫”为八寸,所以尺加咫就是一尺八寸。

2、表示相乘。古汉语中两个数字连用,小数大数一前一后,往往构成相乘关系。例如:“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女子,年约二八”,“二八”即二乘于八,是“十六”的意思。

3、表示相除。古汉语中几个数字连用,前边的数是分母,后面的数是分子,二者构成相除关系。例如:“会天寒,士卒坠指者十二三矣”,“十二三”即“十分之二三”的意思。

照上所述,既然汉字小写数字应用在页码上,“二三”是第二十三页之意,那么“嗟哉吾***二三子”,会不会有人误解为是“唉呀,我们这样情投意合的二十三个人”呢?同样,“年方二八”也可能会被误解为“年龄有二十八岁”。古代汉语中,数字表述的混乱以及局限性可见一斑。

在古汉语中,数字应用有虚指实指之分,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是虚指,表示夸张修辞。“朝三暮四”中的“三、四”在原典故中是实指。

三、现代语文中的数字

现代语文中的数字有以下一些类型:

1、基数是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分简单数词和复合数词。一个数字中间有空的时候,如果最高位是“亿”、“万”,则“亿”、“万”要读出来,不能空过,如“2400000025”要读成二十四亿零二十五才正确,空位不管空几位则读作零。如果空位在后,不管空几位,空位部分可以略去不读,如“450”可以读作“四百五(十)”,“18000”可以读作一万八(千)等。

2、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词,最基本的型式是基数前加“第”字构成,如“第一”、“第十五”等,在表示组织机构、楼房层数、亲戚排行、日期等时,可以不用序数,而用基数,如一班、一0五班;一楼、五楼;大哥、二哥;长子、次子;一月、二月等。在专业论文中,对序号的写法有具体规定,一级标题用“1、2、3、……”,二级标题用“1.1、1.2、1.3……”三级标题用“1.1.1、1.1.2、1.1.3……以此类推。

3、分数用“几分之几”表示,前一数目是分母,后一个数目是分子。例如,“某某班有三分之二同学是团员”中的“三分之二”可以用阿拉伯数字“2/3”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就称为百分数,例如“我们这一个村已经有80的农民脱贫了”分母是一千的分数称为千分数,如“月息为3.5‰”。口语中常说的“几成”、“几折”、“几份”、也表示分数,如:五成表示十分之五;打八折卖表示以原价的十分之八出售。

4、小数在语文中的读法,通常是把小数点读作“点”,点的左边是整数,点的右边是分数,点右边的第一位为十分位,第二个数为百分位,第三个数为千分位,以此类推。如1.785米,1是整数部分,就是1米;7是十分位,也就是7个1米的十分之一,单位是分米;8是百分位,也就是8个1米的百分之一,单位是厘米;5是千分位,也就是5个1米的千分之一,单位是毫米。

5、倍数由数词后加“倍”字构成。如“三倍”、“七倍”,两个数目相比“大于”或“增加”时可用,例如:“二十是五的四倍”,表示二十大于五,再如“现在选修美术的同学是原来的两倍”,表示数目增加了。“小于”或“减少”则不用倍数,而用分数表示,如:原来是二十减少十,可以说减少了二分之一,也可以说减少了一半或二十分之十都可以。

5、概数,是表示大概的数目,概数的表示有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在基数后边加上表示概数的词,“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下”等等,如十来(个),千把(人),二十多(吨),一万左右,两千上下,一百以上,八十以下等。第二种表示方法:把两个邻近的数字连用,如八九十(个),三四斤,五六人等;第三种方法:在数词“十”、“百”、“千”、“万”前面加上“成”、“上”等,如成千(人),上万(人)。此外,还可以用疑问代词“几”、“多少”来表示概数。如“过几天我一定到你家”,“有多少就算多少”。另外,还可以用“两”来表示不多,如“过两天我就去”,“我只有那么两块钱了”,“你们家就这么两个人?”等等。

概数在某些情形下则应该忌用,如“某某班共有五十名同学,其中女生有二十多个”勉强可以,因为记不真切所以这样说,但如果说成“我们班共有五十名同学,其中女生有二十三、四个”就有问题了,因为不可能有一名学生可能是男生,也可能是女生。再如,问:“老李,你有几个儿子?”答:“三个”这样没问题,如果回答:“有三四个”就绝对不行了。

四、数字文化、趣味数字

《易经》所言,奇数为阳,有变动之势。偶数为阴,有平稳之势,故有“四平八稳”之说。在我国“六六大顺”是非常吉祥的祝福语,而俄罗斯遇数字666则为大凶。中国人偏爱偶数“二(双)、四、六、八、十”,故择吉日多为双数,外国人反之对奇数更为喜欢,波音707、737、747……已是全球知名,代号007的詹姆斯邦德则流芳于世。在日期方面欧美对13号视为黑煞,而到港台等地数字13到则极为不雅。象“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长源、十全十美、百吉千祥、万事如意”,为讨口彩,中国人可以将数字从一到十都配成吉利之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的廿言诗句中却包含了十个数字,使得此诗成为许多萌童必背的古诗;“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古对联中上下联一至十数循环颠倒成了有趣的绝对。“八、九”等数字取其谐音吉利,成为许多人的嗜好,同理由“三、四”因其谐音不祥为许多现代人所忌讳。“二百五”在古代为半封银子,取其谐音“半疯”“半疯不傻”成了耻笑人之语。“双喜临门,福寿双全”二为双,多成吉利的祝福用语,近年网络语言中说人“二”则意为烧苞。“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数字都是虚指,“一针一线、一窍不通”则由少变多。“低三下四,丢三拉四、乱七八糟”的数字应用有贬意,而“一言九鼎,学富五车”则显出褒嘉。

林林总总,难以尽言,无不体现出数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数字文化差异,也可以看到数字文化仍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数字文化的趣味层出不穷。

总之,语文中的数字知识,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对数字的运用能力、对数字读写的规范掌握、对数字文化的理解熟悉,也是语言能力的组成内容之一。因为数字知识是与其它学科有交叉的,许多语文教师对数字知识不一定有系统的掌握,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不至于将数字知识放在多么重要的地位,但讲好学好语文中的数字知识则是十分有必要的。为讲好语文中的数字知识,作为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数字知识、数字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使语文中的数字知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参考文献]

十四五解读范文3

[关键词]李纲;《梁溪先生文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

《梁溪集》的作者李纲(1083--1140)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号“梁溪先生”,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间积极领导宋***民抗金的民族英雄,历史上有“出将入相,南渡第一名臣”的美誉。李纲诗文被评价为雄深雅健,磊落光明,其一生的著作量颇丰,编成文集后取其号谓《梁溪先生文集》,简称《梁溪集》。文集共收录其生平文章、诗歌、奏议等百余卷。因流传年久,卷数分合,造成其版本众多,卷数复杂。

一、《梁溪集》卷数记载差异

关于李纲的《梁溪先生文集》的卷数,在不同的目录书中,卷数记载各有不同。晁公武在其著录的《郡斋读书志》中的说法是一百七十卷。原文记载:

“《梁溪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右李忠定公纲之文也。公字伯纪,邵武人,寓于常州无锡梁溪,因以为号。***和元年进士乙科(疑当为北宋***和二年进士),宣和初,为起居舍人,以大水章疏罢黜。靖康初,为右丞,亲征行营使,俄知枢密院、河东、北宣抚使。罢,知扬州,提举洞霄宫,责授昭化节度副使、建昌***安置。高宗即位,召拜右仆射,凡七十五日而罢(后世传曰七十五天宰相),后赠少师,谥忠定”。[1]P1192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的说法是一百二十卷。原文记载:

“《梁溪集》一百二十卷,丞相忠定公邵武李纲伯纪撰。父夔,进士起家,至右文殿修撰,黄右丞履之甥也。纲娶吴园先生张根之女,亦右丞外孙。‘梁溪’名集者,修撰葬锡山,忠定尝庐墓云。”[2]P523

到了《四库全书总目》中,则又出现了一百八十卷的说法。原文记载:

“汪如藻家藏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本《梁溪集》曰:‘是集首载宋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陈俊卿序,谓纲少子秀之裒集其表章奏八十卷,而诗文不与焉。晁公武《读书志》则作一百五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作一百二十卷,盖后人续以诗文合编,互有分并,已非复秀之之旧本。此本赋四卷、诗二十八卷、杂文一百三十八卷,而以《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建炎时***记》三卷俱编入集中,又以年谱、行状之类六卷附焉,与晁、陈二家所录均为不合,又非宋本之旧矣。’”[3]卷156,P1344-1345

《梁溪集》卷数的三种说法可整理为以下简表:

通过对比可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郡斋读书志》原书中分明记载了《梁溪集》一百七十卷,到了《四库全书总目》中,却说是“晁公武《读书志》则作一百五十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我初步推断,问题或许出在《郡斋读书志》中记载有《梁溪集》的附志上面。因为《郡斋读书志》的作者虽是晁公武,而此书的附志却是赵希弁所撰。《四库全书总目》中明确记述:“《郡斋读书志》四卷,宋晁公武撰,后志亦公武所撰。赵希弁重编附志一卷,则希弁所续辑也。”[3]卷85,P729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的一百七十卷本《梁溪集》和《四库全书总目》记载的《郡斋读书志》一百五十卷本《梁溪集》,或许是不同的两个版本。当然,产生分歧属《四库全书总目》中记载有误,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二、《梁溪集》的版本流传情况

《梁溪集》在李纲生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编次,“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其言微妙,有深长之味……又著《论语详说》十卷……而文章、诗歌、奏议凡百有余卷。”[4]P1752只是尚未最终定稿成书,并没有得到刊行。它的编集,最早是由其少子秀之首开其端。“秀之裒集其表章奏札八十卷,而诗文不予焉”。这在淳熙六年(1179年),由陈俊卿为之作的序中有所证明:“淳熙丙申(1176年),予帅三山,其子秀之裒辑其文以示予,求序以冠其端,盖表章奏,至八十卷。”[5]P492淳熙十年(1183年),李纲之孙晋又请朱熹写序。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均无力将文集刊行于世。此时应尚无《梁溪集》版本流传于世。

2、宋代刻本

直至李纲的孙子李大有时期,才将其祖父李纲的八十卷奏议刊行于世。

嘉定元年(1208年)朝议大夫、集英殿修撰、知泉州***州事、南郡章颖为此书作了跋。

嘉定二年(1209年),李大有任职于福建路提举市舶司,在泉州将其文集付梓,并亲自作跋曰:“今《易传》、《论语说》卷表仍旧,而文集合***路帅府所纪,为篇百有七十,内以《传信录》、《时***记》、《进退志》附益表扎奏议,凡八十卷,是为今书……顾薨谢距今七十载,独子孙宝藏,无外传者,它文或有可诿,此书则实与国史相表里,其可不广诸世以***不朽哉!”[4]P1766由此可见,李大有刊行的这个文集版本集合了《易传》、《论语说》,***路帅府一百七十篇纪,表扎奏议八十卷。而且这个版本流传范围应该并不很广。

嘉定六年(1213年),邵武知***陈鹏寿将李纲的文集在邵武刻印,作跋曰:“敬以公所著刊于郡斋。”全书共一百八十卷,除了奏议之外,还增加了诗词文赋等内容,这个版本相比李大有的版本内容丰富了很多。

嘉定十三年(1220年)权知邵武***姜注作跋曰:“昭武乃公之故乡,郡斋已刊奏议,独文集尚缺,无以富邦人景行之思。注假守绣里,莅事之余,屡加搜访,了不可得。会丞相之孙制机与其族孙国录示以全帙。注盥手熏诵,至于再三,谷虽不肖,亦知兴起,***工刻梓,属泮师董其事,凡三月而后成,于以传示将来,启迪后学,注亦得以纪名编末,与有荣耀。”[4]P1768又根据黄登跋曰:“是集刊于秋之九月,成于冬之十二月。其为册三十有三,为卷一百八十。”[4]P1768 “参之李大有跋及今存传录本,姜注所刊乃全集本,即文集一百七十卷,附益三种凡十卷(《传信录》、《时***记》各三卷,《进退志》四卷),故通为一百八十卷。”[6]卷16,P769由此可知姜注仰慕李纲的功绩与才华,因文集尚有缺失,重新加以搜访,然后将文集全帙重新刊刻。《梁溪集》这个版本共有三十三册,也是一百八十卷。

邵定四年(1231年)因邵武府署发生火灾,书板遭到大量焚毁。邵定六年(1233年)邵武知***赵以夫为残存书板进行补刻。

赵希弁在《郡斋读书志》的附志中所言的“《梁溪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应当是一百八十卷本的嘉定邵武刊本,没有包括十卷附益,于是变成了一百七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所说的:“晁公武《读书志》则作一百五十卷”,大概是把赵希弁的《郡斋读书志》附志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相混淆,并且搞错了卷数。至于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所说的“《梁溪集》一百二十卷”在各处均未提及,作者误记的可能性随不可排除,但据我猜测当为某种流传范围不广且已失传的版本。

3、现存最早刻本

《梁溪集》的宋代刻本,至少到了明代流传就已经很稀少了。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邵武官刻的残本,仅存三十八卷,却已是海内孤本,弥足珍贵,现藏于上海***书馆。这个刻本,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在著录其所珍藏的一百部宋版书的目录学名著《百宋一廛赋注》中所言,“裂《梁溪》之卅八,孰斯文之可表”。 黄丕烈、王国维所撰写的《宋版书考录》中对《梁溪集》亦有详细的著录:“世不多,兹宋刻之仅存者为卷第十三律诗九卷,第十四律古诗十卷,为卷第四十一表奏议三卷,第四十二表奏议四卷……”[7]P86由此可以得知,所存三十八卷为卷十三至十四,四十一至五十二,六十二至七十,九十一至九十五,九十七至九十八,一百、一百四十八,一百五十三至一百五十四,一百六十至一百六十三。《中国版刻***录》著录云:“(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卷中敦、廓字注‘光宗庙讳’,‘今上嫌名’因推知此书当是宁宗朝刻本。李纲,邵武***人,又疑此书当为邵武刻本。”但此版本究竟是陈鹏寿、姜注、赵以夫的具体哪一种补刻本,因线索不足而证据不充分,现暂时无从分辨得知。

4、明代刻本

元明两代,《梁溪集》全集似乎没有重新刊刻。根据《四库全书总目》中有的相关著录:“《李忠定公集选四十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宋李纲撰。纲有《梁溪集》已著录。此本凡录奏议十五卷,文十六卷,诗六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冠以本传一卷,行状三卷,明万历闽中人李嗣元所选。”[3]卷174,P1539由此可以推断得知,《梁溪集》在明代有万历年间闽中李嗣元的四十八卷选刊本。

5、清代刻本

清代《梁溪集》刻本有四库本、道光本。

四库本著录的是汪如藻家藏一百八十卷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曰:“汪如藻家藏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本《梁溪集》曰:‘是集首载宋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陈俊卿序,谓纲少子秀之裒集其表章奏八十卷,而诗文不与焉。”[3]156,P1344-1345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陈征芝为《李忠定公遗集》作跋曰:“余自弱冠,宦游四方,舟车所至,未尝不留心寻觅,兹一百八十六卷全集,今夏得自平湖友人钱姓(钱泰吉),乃当时进呈真本,顾自宋至今历七百余年,全书尚未锓梓,异日得以校刊行世,岂非厚幸也夫。”[4]P1769由此可知《梁溪集》有道光十四年陈征之一百八十六卷本。

傅增湘曾对道光本做过校勘。“今以道光本校四库本,两本文句略有差异。道光本讹误较多,然忌讳字如‘虏’、‘狄’之类犹存原貌,是其所长;四库本虽亦难免讹误,且擅改字句,总体稍加。”[8]卷16,P776由此可知,傅增湘曾以道光本校勘过四库本,通过对两种版本的对比。他认为,道光本错误比较多,但是较好地保存了原貌。四库本错误相对较少,但是存在胡乱删改的现象,总体比较来说是四库本略胜一筹。

《梁溪集》版本流传情况兹可整理为以下简表:

以上是笔者对李纲的《梁溪集》版本的初步了解与梳理,限于水平粗陋,暂时只能对其卷数不一,互有分合的问题做出浅显的推断。进一步的结论,留待日后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李纲:《李纲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4.

[5]《文渊阁四库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8.

十四五解读范文4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举一反三举三反一

“五四”前传统语文教育的总思路是“举三反一”,“五四”后现代语文教育的“总思路”却是“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讲究积累、积淀,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效果多快好省;举一反三,讲究惟学课本,以少胜多,分析解剖,效果少慢差费。今须改弦易辙,回归传统。

举一反三,即一学期只学一册课本,以30篇作范例“举一”,教师不厌其“深、细、透”烦琐解析,微言大义,咀来嚼去,斟字酌句,以***学生循例反三,会读、会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最多只学三十篇,中学慢慢六年,最多只学360篇。试***通过360篇范例,让学生会读、会写远远超过360篇的文章,其实乃杯水车薪,缘木求鱼。数代人,高中毕业,母语仍不过关。

举一反三,实乃学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之路。课本“举一”于前,学生“反三”于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解同类习题。“五四”后,人文向数理化看齐,语文教师东施效颦。

学语文,本是“举三反一”。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积累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则永难“反三”,这是铁律。

如幼儿学口语,效率奇高。出生一言不会,两年便正常交流。奥妙在“举三反一”。婴儿一出生,便掉进语言。算笔账,幼儿至少听100句话,每句10字,一年至少听了36.5万字。两年至少73万字。幼儿在“举三”之上,自然“反一”,“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是奇迹也是自然。千百年来传统语文教育,一直不自觉走“举三反一”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五四”后现代语文教育,悖逆传统“举三反一”,欲走捷径,试***在“举一”上“反三”。

求“深、细、透”,字斟句酌,微言大义。咄咄怪事出现了:800字至1000字文,竟讲了三四课时;20字《登鹳楼》,在小学二年级竟“深、细、透”讲了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多半世纪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如此,至今未有大变。以数理化剖解之方式,刀斩人文之美诗美文,焚琴煮鹤,大拆七宝楼台,千年煞风景,于今尤烈。

再算一笔帐,中学一学期95节语文课(共4275分钟),学一本语文课本3万字(30篇课文总字数),速度竟是每分钟7字。中学6年12学期1140节课(共51300分钟),以7字一分钟的速度字斟句酌,剖来析去,焚琴煮鹤。中学六年到头,竟不如婴幼儿两年学口语所听字数73万的一半。漫漫12年(加小学6年),学书面语言竟不过关!又怎能过关?

“五四”后现代语文教育,循“举一反三”为圭臬,造就十几代,几十代中国人,少年青春流逝,民族智慧惊人浪费,触目惊心!百年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浪费吗?现代教育痴迷“举一”为主,少“举三”或不“举三”,更是造就数十年来语文课“不读书、唯做题”的最根本原因所在,说此种“误人子弟误国误民”为过吗?

愈执迷“举一”,则愈推崇讲析。斟字酌句,必在求“深、细、透”上浪费光阴。痛心的是,今日浩浩960万平方公里大地, 所有语文课堂仍如此。800字以至于数字之文,老师都不厌其“繁”讲析3节课共13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辛苦热闹三四节,数数字数800个”。而愈推崇“举三”,必愈讲数量,求感悟,求内化。按正常人读书速度,每分钟350字,135分能读47250字!积累、积淀,不求深解、甚解(天下本无甚解),搭棚展翅,“风之积也若厚,则其负大翼也有力”,“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举三”为本,又不弃“举一”,建议:

1.大胆调配时间。初中、小学,2节或3节,学课本(“举一”),弃“深、细、透”解剖,求粗通文意,不求甚解,每节完成2000字,最低1000字;三节或两节,学生自读课外书籍(“举三”),按正常速度每分钟350字自由阅读。

2.不执迷课本。初中与小学;课本与课外书籍,时间各占一半;高中:弃课本,径用像《史记》、《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四大名著”作为教材。如此语文一定腾飞,数以亿计的中国学子的光阴再不会在语文课上浪费。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语文学习,1995,6.

十四五解读范文5

拼音: yī bǎi èr shí háng 简拼: ybesh

解释: 〖解释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出处: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例子: 〖示例我想这~,门门都好着衣吃饭,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 这一质问可以说是对於妓门制度的控诉与否定。 元·关汉卿《金线池》一折

胜读十年书

拼音: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简拼: sdsns

解释: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出处: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发昏章第十一

拼音: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简拼: fhzdsy

解释: 〖解释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出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板板六十四

拼音: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简拼: bblss

解释: 〖解释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出处: 〖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例子: 〖示例这个人~,不通人情。 王安忆《绕公社一周》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拼音: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简拼: xblzb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

解释: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例子: 《北史·韩麒麟等传论》:“持坚无术,末路蹉跎,~,彪之谓也。”

十载寒窗

拼音: shí zǎi hán chuāng 简拼: szhc

解释: 载:年。指长期苦读。

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十手争指

拼音: shí shǒu zhēng zhǐ 简拼: sszz

解释: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里洋场

拼音: shí lǐ yáng chǎng 简拼: slyc

解释: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十浆五馈

拼音: shí jiāng wǔ kuì 简拼: sjwk

解释: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三风十愆

拼音: sān fēng shí qiān 简拼: sfsq

解释: 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拼音: 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简拼: snsx

解释: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强,以洗刷耻辱。

八九不离十

拼音: bā jiǔ bù lí shí 简拼: bs

近义词: 相差无几 反义词: 天差地别

解释: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十四五解读范文6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十六、互质数的判断

分数比化简,互质数两端。观察记五点:1和所有数;相邻两个数;两质必互质。大数是质数,两数定互质。小数是质数,大数不倍数。(是小数的)

十七、文字题

叙述形式有三种,读法意义和名称。解题方法要记清,缩句化简一步算。标点词语把句断,分层布列莫迟延。列式方法有两种,可用算式和方程。

十八、比较关系应用题

(一)相差关系

1、多多少,少多少,都是大减小。

2、已知条件说比多,比前用加比后减。

3、已知条件说比少,比前用减比后加。

(二)倍数关系

1、倍在问题里用除。

2、倍在已知条件里,求是前用乘,求是后用除。

(三)求比几倍多(少)几的数

根据倍数分乘数,根据多少分加减。

算除先加减,算乘后加减。

十九、找单位“1”

单位“1“藏得巧,根据分率把你找。

“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后坐得妙;

“问答式“能找到,补充说明要搞好。

百分数常遇到,不带“率“字有礼貌。

找出一对好朋友,然后确定乘除号。

找单位“1“的说明:

抓住含有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剖析,这样就解决了不少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因此,使学生学会迅速找“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剖析数量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先“找”后“析”是六年级学生普遍的学习规律,切记引导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分析。

分数应用题1、找 2、明 3、定 4、对应的解题思路。

二十、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中间,

前后归一分开列,然后等号来连接。

反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前面,

“如果”分开归总列,再用等号来连接。

你学会了吗??

顺口溜用题思路举例: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四舍五入法儿歌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长度单位认识歌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一看)

除到哪位商那位, (二商三乘减)

除数是两位的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记熟口诀定好位。

试商方法要灵活,不够商“1”“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四比五余)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括号括号抢第一,

乘法、除法排第二,

十四五解读范文7

关键词:袁子让;音韵学;《字学元元》;声母:韵母:四声

中***分类号:H1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1-0192-04

《字学元元》十卷,全称《五先堂字学元元》,明袁子让撰,五先堂是袁氏的书斋名。有关袁子让的生平,可见嘉庆二十五年所修的《郴州总志》卷三十“袁子让”。

《字学元元》是一部散论汉语语音结构及杂论语言、音韵、文字问题并编有韵***的语言著作,其中以讲论等韵拼读问题的内容为大宗。该书成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期间经过修订。

赵荫棠、李新魁(1983)、何九盈、耿振生、刘晓英等在有关论著中对该书做过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还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字学元元》所表现的音韵学思想。

本文即是根据《字学元元》中有关的杂论和五种韵***来揭示袁子让的音韵学理论体系。文本所椐,系原文《续修四库全书》所收上海***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

综观袁子让在《字学元元》里的有关论述,我们可发现,他对语音的认识是有不同层面的。这些不同层面的认识源于他所分析的不同的语音系统。他在书中实际表现了三种不同的系统:正音、俗音(时音)和方音。他常常混迹于这三种不同的音系中,而不能自拔。他对正音是认同的,对俗音在可与否之间,但不认可方音。

袁子让所理解的汉语的语音系统应该是“元元”的,即自然的、天生的。他确定“元元”的语音系统的根据是宋人的阴阳生音、术数成音的理学体系。他的“元元”的系统是用这种理论推论出来的。他在“自序”里说:“天地有元声、元音,不能自声其妙,而人实代之。代固非其元矣。用声一百二十,用音一百五十二,相因至于万七千二十四,而尽于三十六字母,二十四摄,三千八百六十二声中。以音求声,即吕和律,随其日月星辰水火土木石,自然得妙。”这显见是承继了宋人理数之学的学说。这样的“元元”之音应该是符合理数的,三十六字母、二十四摄,就成了袁氏“元元”之音的代表。

我们下面就把袁氏在书中关于语音的分析讨论如下。

1.关于语音体系

袁子让在该书中阐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语音体系。

(1)“正音”。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袁氏编撰次数此书的目的。袁氏在“自序”里说:“予生十岁,即常以书中切脚二字反覆求之,亦悟上审牙舌唇齿喉,下审平上去入,率意试之……十五岁既得古《四声等子》,尽概其切,始知上有分母,以法试之,十中其七……又既而观《皇极经世》,阅天声地音唱和之妙……”

袁氏理解的正音实际有三种。

第一种是《四声等子》(《切韵指南》)为代表的体系。

他在《字学元元》卷八中说:“各方乡语,各溺其风气,故学《等子》为难。”“惟人不知切韵,是以有讹读。惟有讹读,愈以不知切韵。故正音者相沿之讹,所当正也。”他在书里多次强调习练三十六字母以求正音的重要性。卷一《分三十六字母本切》:“母谬则子谬,求音之正,不可得也。”“学《等子》者,先辨此三十六字母,毫无争差,则以母出字,十百干万,宁有误也?”

《字学元元》卷二“佐等子内外八转议”说:“等子内外八转,为十六摄,摄中分合之韵,出古哲人创造,故无容置喙。”

袁氏的这个正音体系虽然是照抄《四声等子》(《切韵指南》),但也做了很多自己的研究。比如,他在蟹摄合口***下注“牙下二等勿如俗呼作上二等”,即指“刽圭桂”等字在《等子》中原列于三、四等地位,但俗音读起来与“傀恢”等一、二等字相同,所以强调不要按俗音那样读为上等(一、二等)。“秽、慧、锐”等字也作如此说明。宕摄的“扩薤匡狂伍”等字下注:“二等字不宜如俗呼作一等字”,这表明当时这些字读与“光广”等同音,但“不宜如俗呼”而应依《等子》作三等字看待。流摄明母字“谋莓”等字照《等子》列于三等位,但又注:“谋莓二字宜在一等”。

这些都表明他同意《四声等子》(《切韵指南》)可以做正音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与实际语音相差很多。故此,他有改变韵***结构的举动,如,臻摄开口***注“颠天田年已在山摄,此宜去。”他认为,《等子》原列于此摄的“颠天”等字应删去。他在卷二“佐等子内外八转议”中表明:“江宕同声,似亦可合。况江之见帮晓属开,而宕之见帮晓二等缺开。江之知照来日属合,而宕之知照来日缺合,若有相待者,凡此数摄之异同押声而求之,似亦可辩也。予于古人不敢凿异,而亦不敢雷同。姑以末议佐之。”

显见,这个正音系统不是口语的,是传承宋元等韵的系统,完全是书面上的类别划分。

第二种是他自编的《四声子母全字二十二摄》***代表的正音体系。

袁子让除了描写了传统的正音体系外,他还设计了一套自己理解的汉语应该有的正音体系。这个体系,体现在在他自作的两个韵***里:《四声子母全字二十二摄***》(作者自己简称《子母全编》)、《增字学上下开合***》。这两个韵***体例不同,但内容非常接近。在分韵上有相当的一致性,不同的是前一***排列的韵字四声俱全,后一韵***只排平声字。

这个音系的声母仍然保留36字母,把韵部系统作了新的调整,韵母系统向《洪武正韵》迈进了一步,与《韵法横***》、《韵法直***》相去不远。

(2)俗音

袁氏在书中常常提及某某字俗读某某、误读某某、讹读某某、混读某某等等,这些材料正是袁氏听闻的与他理解的所谓正音体系不同的官话现实读音。这些读音我们可以统称为俗音。

袁氏在《字学元元》卷九“经世***等子异同论’'里对这个俗音体系有论述。他说:“然今世俗呼近如见母之敬,呼步白蓿鼻如帮母之布北贲庳,呼兑大弟如端母之对待帝,呼自在匠如精母之恣载酱,呼乍如照母之诈,呼宅直如知母之拆涉,尝再四求之,岂与见对分者即作见,与帮端精照知对分者即作帮端精照知耶。世俗之呼不为无据也。”

这些俗音应该是袁氏听闻的当时社会上的官话读音的实录,这些俗音可能是普通官话的读音,也可能包含作者自己方言――郴州官话的影子。

(3)方音

袁子让在书中力排方音,把这些方音跟“正音”作比较,并说明方音不合“正音’的类型。他在卷八《方语呼音之谬》里纵论天下方音之失,几乎就是古代版的方音辨正。

2.关于语音分析

(1)关于声母

发音部位

袁子让对三十六字母的发音有着语音学的观察和体悟,他对每一类声母都有发音上的描述,试***从语音构造上讲清楚字母间的异同。

他在《字学元元》卷一“三十六字母分音”中对每一发音部位的声母的生理机制都作了描述:“牙音乃以舌迫龈上出之,虽舌亦与力,而用龈为多……端透定泥出于舌头梢末处,知彻澄娘用于舌上中央处……

帮等须合唇而迫声以出,故谓之重;非等则开唇送声而出,故谓之轻。齿音中,精等照等亦各相肖,惟精五母出在两齿头相合之处,而照等五母在正齿之内,舌稍用事,故中有少似舌上音者。少不别于毫厘之间,则即以作《指南》者,亦谬谓穿彻同用,而澄床互通矣……喉音四母,晓匣重出为深喉,影喻轻出为浅喉……来日二母,来当在舌,似不干齿;日当在齿,似不干舌。”

清浊

他还对每一声母的发音方法有很细致的分类。

卷一“三十六母清浊”中把字母分为清浊两大类,又细分为全清、次清、全浊、半清半浊。

全清:端见知精照帮非影

次清:审心晓穿透滂敷清彻溪

全浊:群邪澄蓝匣从禅定奉床

半清半浊:微娘疑日明来泥

他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三十六字母分为:

独清:见端知帮非精照

分清:溪透彻滂敷清心穿审晓影

分浊:群定澄监奉从床禅匣喻

独浊:疑泥娘明微来日

呼与吸

卷一《三十六字母呼吸》说:“袁氏日字音有呼吸之分。从何而辨?凡音舒气而出者,皆属于呼;饮气而入者,皆属于吸。’’

呼:送气20,如:溪群透蓝奉敷晓心邪

吸:不送气16,如:帮非端知影喻泥娘

袁氏还认为全浊塞音、塞擦音的声母是送气的,是相应送气清音的浊音。他在卷一“七音中母敷辨”里说,“是以例之,舌头则端为元,而透为端之吐,定为透之浊,泥为定之吞……”“重唇则以帮为元,而滂为帮之吐,蓝为滂之浊,明为蓝之吞……”这类例子他举了很多。

大母、小母

他又把三十六字母根据介音的不同,细分大母小母,大母即三十六字母,小母即三十六字母加介音的声介合母,共119个。他在卷一“三十六母中切数辨”说:“一母一切,而一切中,又种种不同,或上下异等,或开合异口。则一母有二三四切者。如见四切,上等开干良,合古官,下等开巾己,合君居。溪四切,上等开可口,合困苦,下等开乞丘,合去犬。……此皆切中之辨也。予作子母全编,体地音开发收闭之例。于见中不同之字,即以见四切别之,冠一字于子上母下,名为母中之分母,虽同一母,等自不同,学者勿谓同母同切也,他互切则详后,此不载。”

卷六“子母全编***题首”说:“而一母数切者,又分母中之小母,于母下子上各冠一字以别之,索古切脚者,清浊在母,或误索之韵,鞠翕在韵,或误索之母,上下在等,或又误索之切,此分母之一字,固根母而辨其清浊也,并代韵而辨其湖翁上下也。其于切脚两字,不尤捷径哉!”

(2)关于韵母

袁子让对韵母的结构也有很深的语音体悟,他对韵母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语音描写。

翕鞠

袁氏的翕嗣分析,就是传统韵***中的开口和合口雨呼。他在卷一“二十四摄翕阏”中说:“字音有翕阏。嗣则内外八转中开口呼者是也,翕则合口呼者是也。”

四呼

他在《字学元元》卷一“一百五十二音开发收闭”:“予以意分四等为上下等,开发总为上等,收闭总为下等。”

袁子让在《字学元元》卷一读上下等法”中说:“上等宏扬下等敛收。”

韵读

袁子让《字学元元》卷二《读等名目之辨》:“通摄为瓮里揭瓢,声欲出而细也;止为花间蝶舞,声欲飞而跃也;遇为子哭颜回,声欲哀而思也……”

袁子让《字学元元》卷二《佐等子上下四等议》:“四等之设,分于开发收闭,开发者粗而宏,收闭者细而敛。”

(3)关于声调

袁子让对声调也有语音感悟。他在《字学元元》卷一“一百一十二声平上去入”云: “平固平也,上实未尝猛也,去亦未尝哀也,入亦未尝短也。予请先解其义,后辩其声。平者,优柔平中之谓,其声在不高不下之间;上者,上于平也,平己和矣,上于平则其声柔迟而近老;去者,有急行之义,其声急动而促矣:入者,从急入缓之义,其声次于上而近于平,此浊平所以类入也。大概平声铿锵,上声苍老,去声脆嫩,入声直朴。说者谓平声似钟,上声似鼓,去声似磐,入声似祝,其理近是。尝试以琴声验之,从中弦鼓,便作平声,从老弦舒迟者鼓,便作上声,从子弦急动者鼓,便作入声,岂非平中、上老、去嫩而入急乎?四声之分,当以此为定论矣。”

他的论述虽然很难让我们确知四声的真实调值,但其努力探索的精神可嘉。

(4)关于音节

袁子让对汉语音节的拼合也语音上的认识,他在《字学元元》卷一“三十六母中切数辨”云:“一母一切,而一切中,又种种不同,或上下异等,或开合异口。则一母有二三四切者。如见四切,上等开干良,合古官,下等开巾已,合君居。溪四切,上等开可口,合困苦,下等开乞丘,合去犬……此皆切中之辨也。予作《子母全编》,体地音开发收闭之例,于见中不同之字,即以见四切别之,冠一字于子上母下,名为母中之分母,虽同一母,等自不同,学者勿谓同母同切也,他互切则详后,此不载。”

他认识到了汉语的音节是声母、介音加韵基的组织形式。为此,他把声母跟介音联在一起,分出所谓的小母。在卷六《母中一百一十九小母目录》里,他按开合齐撮的关系为36字母设计了不同的小母,共119个小母,如:

见干艮官古巾己君居

溪可口苦困丘岂去犬

这些小母实质就是声介合母。

参考文献:

[1] 赵荫棠,等韵源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51-156.

十四五解读范文8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反思性学习;策略

一、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实行以来,教学观念的改变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重大改变,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内容成为主流,从整体来看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蒙。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出现了以下问题:

1.数学与实际“分家”

小学高段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小数及相关运算,在小数除法教学中,通常采用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导入,比如“咱们两个班共有98个人,老师想带你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只能乘坐8个人,咱们来算算需要多少条船?”这样的题目学生参与度高,目标也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列式计算98÷8=12.25(条),结果正确,但是不可能有0.25条船,学生就会思考该如何取舍。有的学生舍去小数取12条,有的学生则直接进位13条。学生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了自己的答案,但整个运算和分析的过程已经与实际“分家”。正确答案很明显应该是13条,答案是12条船的学生,很有可能在听讲解的过程中不假思索地认为这类题目都应该直接进一,自己并不会再重新分析一遍。由此可见,很多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没有反思的流程也就没有自己的理解,再次遇到此类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做不对。

2.错误的数学思维

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是比较基础的运算和技巧,但同时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多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小红上学迟到了12分钟,小明上课迟到了15分钟,请问一节课时长多少分钟?”很显然根本无法得到答案,给出的条件与求解并无关系,可是有的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数字就认为是有用的,与答案有关的,根本没有真正去考虑逻辑关系,错误的得到27分钟的答案。这种思维体现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认为数字就是数学,逻辑不是数学,这种做题的惯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判断,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得到答案后并没

有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即使教师及时纠正了,但反思过程的缺

失,学生还是很难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

二、多次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反思,把握反思的内容,如何在反思中总结经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案例对比,或者以问题的多角度对比分析让学生进行反思。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读法一章中,可以通过多个读法范例的对比进行反思性学习。

首先是第一组数:123450000和130400。共同点都是数位较多,而且包含多个0,按照大数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每级都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如读第一个数,先分级从亿级读起,一亿,再读万级,二千三百四十五万,零在级尾不读,整体读作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同样,第二个数先分级从万级读起,十三万,再读个级,四百,个级中有一个0只读一个零,所以读作十三万零四百。第一组数在于让学生发现零的特殊读法,让学生尝试总结自己读数的方法,这也是第一遍反思,巩固基础的读大数规则。然后是第二组数:2195330000和10030040。让学生按照刚才自己总结的方法进行读数,第一个数显然与第一组第一个数有同样的读数规则,每级级尾的零是不用读的。但是第二个数与第一组第二个数有所不同,在万级级中有零,个级级首级尾也有零,学生有的会读一千万三万零四十,也有会读一千万零三万四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让学生再反思基本的读数规则,对比第一组第二个数,学生通过对比和再次反思,初步发现了0的位置与读法的规律,让同桌间进行讨论,看看每个人反思的结果是怎样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0在哪些位置不用读,哪些位置又需要读呢?0在每级级尾时不用读,0在每级级中时要读出,且不论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也许学生通过两次反思不能全部总结出来,让多个学生分别发言,尝试获得整个读数规律,正确读出一千零三万零四十。教师再进行总结,学生反思获得的经验得到了准确化的表达,使得记忆更加深刻,理解和运用也更加灵活。

三、多次反思――培养数学感

学习数学一方面是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及原理,更多的是要掌握数学思维,这样在解决和分析问题时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仍然是组织学生去公园划船的问题,学生通过列式得到98÷8=

12.25(条)运算结果,说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列式解决问题的技巧,对于数学基本知识是理解且掌握的。但是对于结果的取舍,12条还是13条,还需要学生结合数学逻辑思维进行符合实际的分析。

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次反思,感悟数学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得到不同答案,教师可以先不公布结果,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取舍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按照一般的小数取舍规则“四舍五入”认为0.25小于0.5,所以应当舍弃。而有的学生则考虑了题目的实际情况,认为如果选择12条船不能满足所有人。两种想法从特定的角度都有道理,此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再仔细地反思一下题目。学生从读题到分析问题重新操作,有的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意识到实际问题的满

足关系,不再以“四舍五入”进行取舍,但也有可能学生还是按照旧的思路得到一样的答案。这时教师在得到学生的反馈后,引导学生再次反思,这次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抛开题目设定的环境,重新设定问题,“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家计算的结果,现在你们手上有12条或者13条船,每条船还是只能承载8个人,那么你们每个人可以邀请多少人去划船呢?”整数乘法列式得到12×8=96,13×8=104。大家得到答案后,再回到原来的题目,要让两个班的学生都有船坐,我们应该需要13条船。

“学而常思”要求学生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反思,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想法,比如计算需要多少条船的问题,通过反思学生发现了运算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更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反思过程,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今后解决问题上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反思,学生摆脱了死板的思维方式,所谓“三思而致远”,学生如果只思考一次,怎么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反思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多次思考,不断深入,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克洪.探索数学反思学习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7).

[2]李艳.关于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模式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3(36).

十四五解读范文9

复习范围:

与人教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活动手册;

平时下发的过程性单元练习评价材料.

考试时间:五年级为65分钟。

五年级题型说明

听力部分30%

一.看***听句子,判断与所听内容是否相符.

二.听对话,选择正确的***片编号排序

三.听问句选答语.(含对词句的理解)

四.听短文,判断句意是否与所听内容相符

五.听短文,补全所缺信息(要求规范书写,拼写正确,大小写等)

笔试部分70%

六.读单词,将单词按照同一类别归类 (认读和意义的理解, 渗透归类整理意识)

七.读词组,选择对应的***片。(主要考查对短语的认读和理解)

A. fly a kite B. play football C. ride a horse

八. 选词填空(主要是教材中学过的语句,重点句, 固定搭配,介词,名词复数,三单等)

九.连词组句. (有四会句,也有对话中的语句检查熟悉程度和规范书写.)

多读书,加强背默。

十.读情景对话, 结合上下句选择合适的交际话语.

十一. 看***读短文,根据描述的情景将***片排序。

十四五解读集锦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十四五解读集锦

学习

铅球广播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铅球广播稿,内容包括铅球重量,铅球训练。铅球广播稿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广播前都会预先做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好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广播稿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铅球广播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铅球广播稿1

学习

案例剖析材料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案例剖析材料集锦,内容包括涉嫌违纪案例剖析材料,警示教育案例剖析材料。(一)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对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时效性认识有差距。有时候思想上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只要按照县委、县***府的决策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就可以了,

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合集

阅读(19)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合集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

学习

竞聘银行柜员演讲稿

阅读(24)

竞聘银行柜员演讲稿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竞聘银行柜员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竞聘银行柜员演讲

学习

【推荐】2023年生活的好句58条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推荐】2023年生活的好句58条,内容包括2023年有关生活的名言合集59条,2023年简洁的改变人生的语录30条。【推荐】2023年生活的好句58条对着朗朗星空,对着明媚月光,咽下一口苦茶,仰天悲泣,声嘶力竭般

学习

长跑运动会加油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长跑运动会加油稿,内容包括长跑运动会加油稿简短,长跑运动会加油稿200-300字左右。长跑运动会加油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加油稿,借助加油稿可以激励他人的士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加油稿

学习

师范生实习工作报告集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师范生实习工作报告集锦,内容包括师范生实习工作报告,师范生实习报告集锦10篇。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教学工作安顺市第六中学给我安排的是七(2)班的语文课。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时甚至

学习

保险公司管理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公司管理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保险公司工作总结集锦10篇,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总结。(二)分权式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总公司确定好决策方向后,总公司与子公司处于一个相对***的关系。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发挥的空间更

学习

网络安全小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小论文大全,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论文1000字,校园网络安全论文1000。1.2选题意义校园网络的安全建设极其重要,源于校园网一方面为各个学校提供各种本地网络基础性应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沟通学校校园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的

学习

保险合同论文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合同论文集锦,内容包括保险合同解除论文范文,人身保险合同论文范文。保险利益对保险合同的影响(一)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保险利益是构成保险法律关系的一个要件,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保险合同

学习

电商运营月度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运营月度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电商运营活动月度工作计划表,阿里巴巴电商运营实操全套教程。预估至2019年12月31日,微山项目公司2019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1311.46万元,利润总额1679.5万元,归母利润约1267.35万元,资产总额202

学习

中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大全,内容包括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小学。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特点,并且以维护学生讨论主体地位,来开展与组织讨论活动。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

学习

交易市场论文集锦

阅读(22)

从一般经济学回到汇率经济学。20世纪}o年代以前的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影响市场供求的各因素在内的宏观模型,来解释“价格由什么决定”的

学习

日程规划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日程规划模板,内容包括进度计划模板10篇,时间计划书模板。2019中考规划2月寒假考生:体育锻炼,自主复习,办理身份证(中考考试必带)家长:收集中考模拟、真题试题,给孩子办身份证,关注理化信息试题的公布3月百校联考(一)、中考报名、

学习

案例剖析材料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案例剖析材料集锦,内容包括涉嫌违纪案例剖析材料,警示教育案例剖析材料。(一)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对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时效性认识有差距。有时候思想上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只要按照县委、县***府的决策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就可以了,

学习

师范生实习工作报告集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师范生实习工作报告集锦,内容包括师范生实习工作报告,师范生实习报告集锦10篇。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教学工作安顺市第六中学给我安排的是七(2)班的语文课。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时甚至

学习

科室宣传文化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科室宣传文化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科室文化宣传计划方案,科室宣传工作计划。2、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制度,做到人员、内容、时间三落实,并做好记录,严格考勤。坚持半年一次***员民主生活会,一年一次领导干部民主生

学习

幼儿园教师班级集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班级集锦,内容包括幼儿园老师与班级成长历程介绍,幼儿园教师班级总结范例。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我们年段有3个班级,有青年教师。基于培养青年教师,为让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指导新教师

学习

医保整改措施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保整改措施集锦,内容包括医保整改报告范文百度文库,医院医保自查自纠整改措施。二、主要存在问题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中,我局广泛征求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领域对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据统计,共发出征

学习

乡镇妇联普法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妇联普法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妇联执法普法工作计划,妇联年度普法依法治理计划。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三、主要服务指标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达85%以上,城镇达9

学习

警示录心得体会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警示录心得体会集锦,内容包括警示录心得体会2000字,警示录心得体会万能模板。

学习

医院安全生产整治方案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安全生产整治方案集锦,内容包括医院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医院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方案。1234567894、针对打开围墙办医院的方针,我院实行开放式管理。人员流动量大、杂,在病区、门诊容易发生钱包、手机被窃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