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卓越计划”是***率先启动的改革计划,职技高师依托“卓越计划”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教育教学改革。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构建“卓越计划”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9.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全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目标与措施:一、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勤于学习才会乐于施教,我们才能真正教好书、育好人,为此,我们教研组将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论》、《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争取通过努力,全组上下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学习型教研组。二、 落实常规,明确目标,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在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组将确立“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在学校管理的大背景下,立足教研组自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我们从常规教学入手,在开学初教研组相同学科老师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和课程进度,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疑难,力求在备课上体现创新;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课后写好反思和总结,多在一起讨论“我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有什么地方觉得不够到位”,积极的向其他教师请教,把好的教学建议以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讨论——学习——讨论——反思、总结”形成了我们教研组独特的风景线。三、 教学教研,相得益彰,快速提高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倡导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实物、***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运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我们每个人的研究课得到充分体现。 其他工作: 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按时关门、窗、电器,注意防火防盗。 2、按时完成各处室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具体活动安排: 3月份:制定各学科教学计划和学科进度。 4月份:配合学校做好“艺术活动月”工作。5月份:搞好期中质量检测的出题、阅卷和分数统计工作,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6月份:制定期末复习计划,搞好期末复习,搞好期末考试监考、阅卷、统分和试卷分析等工作,并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2011年春学校九年组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春季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1年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英语科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2011年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教研电教中心2011年度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县教研中心工作计划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教务管理 智能化 校园信息平台 应用

前 言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和核心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如何摆脱繁杂的手工作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顺畅,已成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完成从学生注册、教学计划制订、编排课表、成绩录入、查询打印到毕业资格审核等一系列的教务事务管理,极大提升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校园教育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实现了教务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

一、智能化教务管理的益处

(一)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

在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高等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益繁杂。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数据和种类繁多的报表文档,采用手工整理、编排不仅过程复杂、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陈旧的人工管理模式再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效能要求。因此,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教务管理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一套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化教务管理软件以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集成、传递,成为教务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二) 学院教务管理的特殊需求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排课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的需求。就课务管理而言,我院因专业需要,学生技能课要求实行小班化分组教学,排课任务繁杂艰辛。仍沿袭传统的人工作业,显然力不从心,因而在课务管理中引入智能化教务管理势在必行。

(三)智能化教务管理的益处

一直以来,从新生入校注册、制订教学计划、编排课表、考试、成绩录入,到毕业审核、成绩打印等一系列机械的事务性操作,使高校教务工作者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忙碌之中,从而造成一方面易出差错、教务管理水平低下,一方面没有多余的精力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务管理。而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校园信息平台的数据库进行科学管理,完成数据生成、统计、分析、报表填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将大大提升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oracle数据库,学生可登录校园网络查询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学分等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并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网上选课;教师可通过平台录入学生成绩,系统随即自动生成成绩分析等。教学计划的管理也由此更加规范,“智能排课”和“人机交互式排课”取代了繁琐的人工模式,使学院的教务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二、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在课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

课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也是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作为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

(一)教学计划管理系统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用于对全院所有专业的教学计划、专业名称、实践教学管理等资源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编排的数据信息共享。

1.专业计划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的专业计划管理模块实现了专业信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信息的管理功能。学期初根据专业代码、班级代码、教学场地类别代码、师生基本信息、课程库等基础数据录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各年级的专业信息、专业方向和模块和课程信息。在专业信息管理中,需要按年级录入专业名称、教学计划号、任务、学生数等信息。课程信息管理则包含了各个专业的开课计划,包括学分、学时、课程性质等信息。

2. 计划任务下达

各专业的计划录入完成后,便能在教学任务管理模块中分年级创建学期教学任务。

3. 教学任务安排

旨在落实已创建的学期教学任务,安排上课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场地要求等信息,完成教学任务安排。

(二)排课管理系统

1. 排课相关数据处理

完成教学计划管理模块中的计划任务安排后,首先要进行的是排课数据初始化,校验数据的合理性。当发现某条记录的数据不合理时,系统指针将停在该条记录并提示哪个字段不合理,数据修改正确后再进行统计。对于个别课程的调整,还可使用增加、删除排课任务功能进行任务的调整。

2. 系统智能排课

在排课数据条件设置中对一些排课数据进行初始设置,如可排课时间设置、排课教室条件设置等排课的各项限制条件。之后将排课用的教学场地信息维护正确,数据初始化后开始系统智能排课。

3. 人机交互式排课

人机交互式排课是对系统自动排课所作的手动调整,也是排课系统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排课方式。因系统智能排课有很大随机性,很多时候无法人性化地处理某些教学上的特殊需求。比如在教学场地的安排上,系统根据设定好的数值为每节课自动安排教室,却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每节课换不同教室的不便,这种情况下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尽量将每位教师每天的课程集中在同一教室安排即可避免这一局限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它还很大程度满足了我学院专业课程分组教学的特殊要求,并能及时检测冲突,真正实现智能与人工的交互效应。

对于教学计划和排课系统的管理,需遵循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而严谨的操作规程,排课前做好各类数据的准备工作,包括:核查专业计划是否完整、准确;创建排课学期的计划任务,维护教学场地、排课数据条件设置;统计排课相关数据,将计划任务提取到排课任务等。

(三)选课管理系统

1. 选课规则调整

选课规则调整是在维护选修课学科代码和课程性质代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选课规则的调整,为后台选课作准备。包括设置选课学期、学生容量、限选人数、是否可退选等信息。而后进行选课时间及轮次的设置。

2. 学生网上选课

要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必须有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与之相适应。运行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以来,我院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统一实行网上开放式选课。后台进行选课规则调整后,学生即可在浏览器中输入学校WEB服务器地址,登录系统进行网上选课。

3. 学生选课后选课信息调整

选课调整主要是对学生的已选情况进行筛选和后台增补学生选课信息,在这一环节中除可实现当前学生记录的增加与删除外还可进行课程的停开设置、专业标记、课程容量调整、选课筛选等控制。

4. 信息汇总打印

学生网上选课后,可根据各任课教师的课堂成绩记录需要选择相应的格式进行打印,点名册上即可汇总呈现选课名单、平时成绩等详细的课表信息。

(四)信息查询与

利用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师生可进行各类教学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如教学计划、学期课程、教师任课表、学生选课情况等。选择数据表和用于查询的字段,填写字段值,即可便捷地进行数据库检索,获取所需资料,统计分析课程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资料、自动查询的功能,能有效避免错、漏统计的情况,改善对学生的信息服务质量。此外,通过设置管理员权限,教务人员可在平台上进行教务信息的,实现对教学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三、保障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的条件

为保障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确保教务管理智能化的顺利实施,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教务管理智能化既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教务管理人员应打破陈旧的管理模式,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对教学管理进行手段、方法、思想观念的改变,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二)自我提升与培训

应用智能化教务管理软件需要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一定的数据库知识。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尤其加强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学习,通过操作系统认真分析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教师实施多层次的培训,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办公自动化系统培训、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及相关专业前沿理论和实践的培训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教务管理的需求。

(三)技术支撑与协作

管理部门需拥有专用计算机与校园网相连用于教务管理,由教学秘书负责操作。要为管理平台设立专门的服务器,指定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保障整个校园网的畅通。还要适时、适量跟进和建设智能化教务管理所需要的各类硬件设施。此外,各关联部门间做到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按照管理权限进行数据的维护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

四、存在问题及拟在该领域继续开展研究的内容

自运行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以来,许多问题正在学院的支持和软件公司的协助下逐步解决,管理系统环境基本保持稳定,但部分功能的设置仍不十分全面:

1.校选修课时间的排定中无法设置中午时间段,建议增设个性化选项,设置午间和晚间自定义时段,或是以钟点代替课时计数。

2.版本升级过程不稳定,排课数据初始化处理过程偶发生中断,人机交互排课过程偶有数据丢失现象。

3.按条件查询上课情况时无法显示3节连排的课程,单位划分不明确,给课程统计造成不便。

4. 由于受硬件设施所限,目前尚不能实现校园网外访问,待日后增加一台服务器就可实现,这样学生查询成绩、选课、教师录入成绩等均可在家里完成,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5. 当前电子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本部门课务和学籍管理两方面,学院成教、自考的课程安排与调度都是单独进行,易发生教师、教室冲突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扩展系统管理范围,使之与其他各部门间构建起完整的网络体系。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们通过程序个性化设置和软件升级等方式,使系统更贴合本院实际、满足本学院教学的特殊需求,切实提高学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结 语

我院在智能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初尝甘果。教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使教管人员的管理观念得到转变,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管理素质得到提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学习条件。软件的使用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和困难,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结合学院实际,我们在尝试与摸索中不断总结智能化教务管理的运行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功能,为下一步推行学院数字化教学管理积累经验与奠定基础。相信经过不断操作和测试,智能管理系统将日益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学院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资料】

[1]李然.试论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的转变[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3).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VBA;教学计划;进程表;系统;设计

中***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506-03

The Systematic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a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Plan Procedure Based on Excel-VBA Programming

ZHAO Xu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52308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generally used systematic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a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plan procedure. It also illustrates systematic method of gener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function.

Key words: VBA; teaching Plan; procedure; system; design

教学计划是针对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作出的总体设计,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教学计划进程表是教学计划的外缘体现,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立足高校实际,着眼科学管理,笔者对教学计划进程表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了基于Excel-VBA编程高校教学计划进程表制定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良好。

1 系统需求分析

教学计划制定需经多层审批,反复修改,全手工化的作业流程不仅劳神费力而且极易出错,建立符合教学管理需要、适用性较强、操作简便的系统十分必要。教学计划进程表制定系统是一种基于Excel平台的工作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窗体界面中的控件给特定单元格赋值方式,实现脱离Excel工作表界面的数据导入、导出、录入、删改,排序。本系统可以轻松制定教学计划,其中的课程信息汇总功能能对计划中不合理处提出修改建议,辅助用户准确合理的制定。本系统旨在提高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学校的此项工作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系统、高效地实施。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思想

通过VBA窗体控件对单元格赋值的方式实现对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特定单元格的数据写入,利用表内预先设定函数公式完成工作表之间数据的链接计算,最终自动生成进程表。

2.2 系统的整体设计

本系统使用Excel内置窗体及控件设计面板式的用户操作界面,在数据处理上,系统采用了文本框、列表框以及按钮等控件结合VBA代码实现对后台内嵌表的操作。在用户管理上,能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划分,不同有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操作界面。创建反馈窗体页面,展示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关键数据(周学时、总学时、实践课时比例等),进行科学的制定指导。具备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体现系统的适用性。

2.3 系统的总体架构***

系统的总体架构见***1。采用分层的方法,将整体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用户界面层,第二层是功能模块层,第三层是数据表支撑层。

2.4 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运行的主要流程如***2所示,简要说明如下:

1)用户经验证进入系统界面操作;

2)命令响应指向后台内嵌表;

3)操作界面控件显示内嵌数据表数据;

4)导出制定好的教学计划进程表;

5)导入进程表进行再修改。

2.5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的设计遵循软件工程的规律,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非常方便以后对软件的修改和维护。本系统分为5大模块13大功能,如***3所示。

2.6 数据表设计

系统是在Excel表的基础上编写VBA,系统任何操作都作用于后台内嵌工作表,需设计如下工作表:开设专业表、开设的课程信息表、总课程表、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表、课程模块表、系统用户及权限表、教学执行计划模板表。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功能

实现分三类:第1类是课程信息完全录入式的进程表制定,第2类是数据导入式的进程表制定,第3类是系统管理员操作。如***4。

第1类实现:课程数据清除是对开设的课程信息表的数据清除,院系专业选择是从开设专业表中选取专业及方向进行进程表制定。课程信息录入的每一条记录都保存于开设的课程信息表,这是课程信息的资源总表,当进行进程表生成操作时,系统会将开设的课程信息表按课程归属的模块进行分类提取,按课程开设先后排序粘贴到相应的课程模块表(属公共必修的课程存放于公共必修模块表,属核心模块的课程存放于核心模块表……),再从各课程模块表按顺序提取课程数据粘贴到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表中对应的模块区域指定的单元格中,系统实现的核心在此操作。进程表制定完成可查看和导出。

第2类实现:与第一类不同之处是可以导入生成的教学进程进程表进行再次修改,此原理是将进程表中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HEET页的数据复制到系统的开设的课程信息表中,再通过课程信息修改功能对课程数据进行更改。此功能实现要求系统必须在导出的进程表中含教学计划进程表本身外还包含该计划的课程信息的资源总表-开设的课程信息表。

第3类实现:只限系统管理员操作,系统用户及权限表是用户操作的依据;管理员可对后台所有数据表进行修改操作,还可进行进程表生成与导出。

3.2 系统实现代码

系统代码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窗体调用与关闭:窗体名.Open;窗体名.Close;

控件对单元格赋值和控件调用单元格数据:worksheet(“表名”).cells(x,y)=控件名.value/ 控件名.value =worksheet(“表名”).cells(x,y);

表显示与隐藏:表名.Visible = true/false;

单元格区域选定、清除、复制与粘贴:range(“区域”).select/.clear/. Copy/.paste

系统核心功能实现代码:

依据系统设计的思想,整个系统本质上是利用代码完成窗体控件对指定数据表及其单元格的数据写入及更改,最终利用代码导出教学计划进程表。核心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课程数据导入、课程信息录入、进程表导出。

1)课程数据导入功能实现的代码:

Dim wkbk As Workbook

Dim myFileName As String

myFileName = 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EXCEL文件(*.xls), *.xls")

If myFileName = "False" Then

MsgBox "请选择文件!", vbInformation, "取消"

Else

Set wkbk = Workbooks.Open(myFileName)

wkbk.Activat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Tru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elect

Columns("A:l").Select

Selection.Copy

wkbk.Close False '关闭工作薄

ThisWorkbook.Activat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True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elect

Columns("A:l").Select

ActiveSheet.Paste

MultiPage1.Value = 0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False

ThisWorkbook.Save

End If

2)课程信息录入功能实现的代码:

Worksheets("总课程").Activate

Worksheets("总课程").Visible = True

iend = [a65536].End(xlUp).Row

irow = 1

With Frame1

Do While Cells(irow, 2) .TextBox1.Text

irow = irow + 1

If irow = iend + 1 Then Exit Do

Loop

Cells(irow, 1) = .ComboBox1

Cells(irow, 2) = .TextBox1

Cells(irow, 3) = .TextBox2

Cells(irow, 4) =.TextBox3

Cells(irow, 5) =.TextBox4

……

End With

3)进程表导出是本系统的最终操作,功能实现的代码如下(代码中"Sheet1", "Sheet2"是教学进程表):

Sheets(Array("Sheet1", "Sheet2", "开设的课程信息表")).Select

Sheets(Array("Sheet1", "Sheet2", "开设的课程信息表")).Copy

Sheets("开设的课程信息表").Visible = False

Sheets("sheet1").Select

Columns("A:K").Select

Selection.Copy

Selection.Paste

Sheets("Sheet2").Select

Columns("A:T").Select

Application.CutCopyMode = False

Selection.Copy

4 结论

本系统是基于Excel内核的编程,用VBA来实现脱离Excel操作界面的数据录入, Excel本身去数据计算与汇总,充分发挥了Excel数据处理能力。系统本身是工作簿,通过更改宏的安全性来启用,无需安装,运行速度快。此系统在近两年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得以应用,避免由纯手工作业模式易出错、效率低的现象发生,效果良好。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且通用性强,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Excel Home.Excel VBA实战技巧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罗刚君.Excel VBA程序开发自学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x2(学期)x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x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

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明确职责,当好助手,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一贯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观念。如何用全新的思想,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当好教师的带头人,学生的引路人,已成为我人生追求的全部内涵。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通过各部门工作总结反复研究协调。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a. 抓备课

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

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b. 抓课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

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c. 抓反馈

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a. 抓培训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003—2004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b. 抓学习

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物业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内容;模式创新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30-02

一、交通规划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解决的是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思路、程序、步骤与模型方法等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交通规划的步骤及重要的规划理论模型,并具备一定的交通建模学术视野和理性分析技能,该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从业能力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交通规划进入我国,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决策方面交通规划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然而,新形势下特大、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建设之后已逐渐趋于缓和,交通规划工作已由建设之初注重建设规划转向了建设与管理并重,即由粗放型转向了精细型,更加注重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目前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现代交通科学的本质在于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交通行为,用数学模型刻画交通现象,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提供计算实验,从而揭示交通流的演变规律和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解决出现的交通问题。因此,为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型交通规划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研究对于新形势下交通规划的要求,必须注重传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更新,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运用新的手段去亲身实践的创新平台。

针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模型—计算实验—应用”为教学改革主线,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梳理和调整。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具有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及区域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项目设计,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践实习等研究成果,梳理了前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编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调查与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营造了相互衔接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环境。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时保证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如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学中一个章节,则不单独开设此课,将该部分内容放入交通工程学中,结合现场实验课详细讲授;将系统工程与交通工程学教学时间进行了调整。另外加强了计算机技术内容,在原有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基础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专业方向(规划与管理)交通仿真技术课程,加强本科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2.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与节能、环保的目的[2]。本次教学内容改革中引入交通网络建模、空间区位理论,增加城市物流规划内容,改变以往描述性的交通规划教学内容,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形成以交通建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三、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在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即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知识的实际应用。软件的许多应用模块全部是基于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生成的,如在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时,软件提供了交叉分类法、回归法、离散选择法等基本方法,只要具备了原始数据、设置好各项参数,就可以得到预测结果。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交通仿真软件、数值计算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注重培养学生对交通流和交通网络流的分析模拟计算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规划软件进行实际项目操作的目标。2012年我院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项目购置了供实验教学使用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如雷达测距仪、视频采集仪、微波交通调查仪,同时利用实际交通科研项目将采集到的现场观测数据接入到实验室,同时利用数据库、信息融合等基础理论技术,建立了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评价系统实验平台。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利用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交通方案改善及修正理想条件下的研究成果的平台。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项规划案例教学。结合各种规划案例,包括公路网规划案例、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公共交通规划案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案例、交通项目评价影响案例及停车场规划案例等等,使学生熟悉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流程及规划原理;二是重点培养学生交通建模能力和交通规划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进行交通软件操作学习,包括交通仿真软件TransCAD、VISSUM、EMME-3、CUBE等,交通制***软件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r、ArcGi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EXCEL等。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软件学习则是实验室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四、《交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应用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改革采用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并和理论教学相互穿插,建立从表象认知到提高交通现象洞察能力的实践环节框架。

1.交通调查实习改革。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整个规划的成败,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做法是教师扶着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交通运输工程系与基层有关部门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学生实习,在当地开展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把学校教学与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尤其是交通大调查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作中,将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是教师真正站到指导实践位置上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放手让他们进行方案设计、人员组织及协调工作,并进行及时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培养学生***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深化,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各种方法、内容、步骤、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调查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学时一般为两周,题目选择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课题,可以以4~5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展开,指导教师给出规划要求、规划年限、路网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等原始数据,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交通需求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给出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方案设计、软件应用、编程计算等能够全面提高自己。

3.软件应用实习。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掌握一定的本行业专业软件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交通规划由于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更是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学生通过软件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交通规划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有利于纠正学生认为学完交通规划课程以后没有用处的错误观点。利用交通规划软件提供的众多模型和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完成交通分配、路径选择、物流规划、公交规划等实际应用过程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利用软件进行交通规划基本方法。

软件应用实习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规划软件实习课上可向学生展示各大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交通组织***,调动学习积极性。案例选择得当,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操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有虚拟案例和实际项目案例,各有优缺点。通常在教学案例中,根据需要,将两种案例形式结合使用。先通过虚拟案例,从简单开始,再从实际项目中抽取复杂一点的案例,进行实践性训练。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学习团队式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课程作业和案例调研,组织各团队的成果交流;改变侧重个人考试成绩的考评方式,在学生个人理论考核成绩、小组调研报告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六、结束语

在新的交通形势下,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模型-计算实验-应用”视角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模式创新,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和调整,实践、实习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陈学武.“理论、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交通规划》教学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03).

[2]王炜,陈学武.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韩风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1).

[4]秦焕美.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课程;变更;教学计划;质量;评估;监控

引言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行动指南,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依据[1]。教学计划质量是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完整、系统地实施及教学质量的前提。而评估教学计划质量是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控的重要工作。目前有关教学计划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论文几乎未见到。教学计划的组成,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教学环节(含讲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考核等)安排、要求等内容。它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同时,它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所以,它的内容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还有隐含因素和模糊性。因而,评估教学计划质量是一项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它的一些因素带有模糊性,用一般的定性评估或传统的定量评分法难于做到准确和全面[2]。

对于有模糊概念而又可以量化的领域,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田晓娜(主编)在《中国学校评估工作实用全书》中对教学计划的评估即是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称为“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四级多层次指标体系方案[2]。其主要步骤如下:

1、选好评估指标体系(即因素集)和评语等级(即评语信);

2、确定末级指标评估向量,形成评判矩阵G;

3、确定权重系数A;

4、对末级指标评估向量形成的评判矩阵按最大最小运算法则,作模糊变换B=A・G;再归一化得到上一级指标评估向量。类推,得到最后问题综合评判结果。

采用“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评估教学计划质量,需要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入,且其中对权重系数的确定,矩阵运算,多次归一化运算得到上一级指标评估向量等问题,操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工作量也比较大。

为简化教学计划质量评估,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本文尝试以专题性评价(或评估)、或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教学计划[3]。专题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的价值判断。它的作用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专题性评价只针对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评价,不要求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也称为进行性评价。其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调控、矫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诊断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

教学计划是以课程为单元组成的。从计划制定到执行,其设置的课程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达不到设计要求而需要调整(变更),我们将实际执行时调整(变更)的课程门次数与计划制定时的课程门次数之比称为课程变更率。本文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为专题进行研究,用课程变更率指标评估院(系)教学计划质量。每个院(系)只须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参入,可快速完成本单位教学计划中调整(变更)课程门次数与计划课程门次数的统计工作,并形成全校数据汇总。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诊断各院(系)及各类课程变更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监控全校教学计划运行状态,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3]给院(系),以便院(系)及时改进、调控、矫正[3]。同时将评估结果纳入到年度院(系)目标考核管理指标中,促使院(系)、专业教研室重视教学计划制定,确保教学计划质量和教学秩序以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查方法

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比实践课、必修课比选修课门数都要多很多,理论必修课门数占到75%~80%以上,且必修课的重要程度和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以及在教学计划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选择理论必修课为研究对象,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评估。选取我校2008~200年78个本科专业4个年级教学计划中理论必修课为研究样本,采取专项调查(普查)方式[4],用课程变更率指标进行观测(统计、分析)教学计划执行情况[5]。

本文中课程变更率是指教学计划理论必修课中(相应课程类型或总的)课程变更门数与(相应课程类型或总的)计划课程门数之比,分为(总)课程变更率和各类课程变更率等。其中理论必修课按“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A类课程)、“专业基础课”(B类课程)、“专业课”(C类课程)3类。课程变更类型分为“学期变更”、“学时变更”、“名称变更”。每类课程中都可能存在3种变更类型。一门课程如出现1种或多种变更,均属发生了变更。

通过对院(系)和学校两级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完成报表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经过院(系)和学校两级审核,工作误差接近于零。

表1、表2为设计的统计报表(见下表)。

①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统计。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按专业分别进行统计。

②表1中 “课程名称”为《教学计划》中规定开出的课程。“学期变更”,指《教学计划》规定开课学期和实际开出学期是否一致;“学时变更”,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与《学期教学任务》实际执行的学时是否一致;“名称变更”,指《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与实际开课名称是否一致。

③表2中计划课程数据为本专业4个年级2008~200年两个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开出的3类必修课课程。

④表2中变更课程数据由表1按“授课年级”和“课程类型”对应汇总到表2相应栏目中。

⑤表2中计划课程统计和变更课程统计的单位均为门次数。

二、统计结果

根据各专业表1和表2的统计汇总后,再汇总出全校各院(系)所有本科专业各类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见表3、表4。表中各种变更率(下同)说明:A类课程变更率为公共基础课变更门数与其计划课程门数之比。以此类推B类课程变更率和C类课程变更率等。专业变更率是指有课程变更的专业个数与专业总数之比。

三、课程变更情况及原因分析

1、各类课程变更及构成分布

由表3汇总得出表5和表6可见,在全校各类课程中,C类课程变更率均最大,其次是B类课程,A类课程变更率均最小。说明专业课调整变化较大,可能是随着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教学计划须随着相应调整,也可能与计划制定者的水平有关或制定计划时调研论证不够。若是后一种情况就值得注意了。因此总体上说各院(系)对专业课的设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论证。

从各院(系)来看,C学院B类课程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为22.5%和25.9%(见表3),L学院C类课程变更率达28.6%,如此高的课程变更率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这两个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

2、课程变更类型构成分布

由表1样表填报汇总得到表7和表8可见,在64门变更课程和有课程变更的24个专业中,学期变更占比均最大,说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把握不准,课程衔接关系不明。而学时变更占比均列第二位,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把握不准。名称变更占比均最小。关于名称变更,有的院(系)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或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名称不统一,说明在教学计划论证时没有统筹兼顾,规范性不够,课程建设管理还不到位。

另外,在必修课中还有增加课程和取消课程的情况(增加和取消课程均未统计学期、学时、名称变更),说明对专业整体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完整。

3、院(系)和专业课程变更情况及构成分布

表9是由表3汇总得出以院(系)为对象进行统计的课程变更情况。由表可见,全校有三分之二的院(系)其课程有变更。其中C学院课程变更率最高,达18%(见表3),下属2个专业都有课程变更;L学院其次,达9%,也是下属2个专业都有课程变更;Q学院课程变更率并不高,但5个专业中有3个专业其课程有变更(见表4)。

表10是由表3汇总得出以专业为对象进行统计的课程变更情况。由表可见,全校有近三分之一的专业其课程有变更。其中变更率较高的专业有(见表4):C1专业课程变更率达22.7%,其B类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达25.0%和38.5%;L2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5.8%,其C类课程变更率更是高达60.0%;F5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3.6%,其A类和B类课程变更率分别达18.2%和11.8%;C2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3.3%,其B类课程变更率达20.0%;S2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1.8%,其B类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达18.8%和33.3%;J1专业B类课程变更率达42.9%;M1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33.3%;I1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5.0%;Q1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5.0%;B2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1.4%;Q2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0.0%;O5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18.2%。

如此多的院(系)和专业存在课程变更,需要这些单位给予重视,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4、变更课程的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及分布情况

从24个有课程变更的专业所属学科门类来看,在我校10个学科门类中(无哲学),除了经济学和历史学外,其他门类都有专业存在课程的变更(见表11),其中工学类专业占比最大,理学类次之,文学类列第3。从办学历史来看(见表4),有老专业,也有新办专业,还不能说明老专业就成熟了,没有计划课程的调整,也不能说明新专业就不成熟,经常调整计划,关键是看院(系)对制定计划的重视程度。

四、总结

1、教学计划中课程发生变更,必定是原课程设置不能达到计划设计的要求,或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从课程变更率这个角度看,其变化大小也能从某一个方面反映教学计划质量的好坏。

2、根据上述以理论必修课为对象,采用课程变更率指标检测、诊断、分析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评判教学计划质量,从某一个视角方面对教学计划质量进行评估,并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方法为专题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属于准评价范畴。采用此法可以不需要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入论证,只由少量教学管理人员就能随时组织检测和诊断,能够节省人力和时间,快速、灵活、简单、操作方便,可及时将评估信息反馈给各院(系)和专业教研室,便于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3、可以选择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作为周期评估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以此监控教学计划质量,并可将评估结果纳入到院(系)目标考核管理指标中,促使院(系)、专业教研室重视教学计划制定,确保教学计划质量和教学秩序以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4、全面掌握全校教学计划制定的总体质量情况,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以便即时调整、改进。

5、本文采用3种课程变更类型指标对理论必修课的执行及变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来评估教学计划质量的。虽然理论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占主导地位且具有代表性,但在教学计划实际执行中还存在其它情形的课程变更,如:必修变选修、总学时内理论课与实验课及上机实习的变更、增补课程、取消课程、拆分课程、开课单位变更,以及选修课变更、实践课变更等情况,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对教学计划的质量评估,因此还需要将这些情形的课程变更作为观测指标考虑在内,以使评估更加准确和全面,笔者将在他文中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田晓娜主编.中国学校教务工作实用全书(第2版)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87-90.

[2]田晓娜主编.中国学校评估工作实用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243-248.

[3]陶西平主编.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5-57,74,81,97-99.

[4]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13-238.

[5]周璐主编.社会研究方法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72-281,302-315.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9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研究了水工专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提出了关于将两门课程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建议。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灌溉调度***和发电调度***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防洪调度***和发电调度***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③广西水电学校丁炳冲主编.工程水文学.(第三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学习

高校宣传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宣传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高校宣传工作总结汇报,大学校园宣传工作计划。通过我个人,宣传部全部成员以及所有人对宣传部的了解,宣传部是一个学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院校宣传与舆论的重要阵地。宣传部现以临沂师范学院

学习

技术设计论文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设计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技术论文题目大全,设计论文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2.2协调性协调性首先是建筑企业内部各专业人员间的组织协调,在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标准性文件,便与推动建筑工程的进程。另外BIM技术还能够在建筑内部

学习

就业登记表自我鉴定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登记表自我鉴定集锦,内容包括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怎么写,函授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毕业研究生登记班级鉴定评语三该同学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消息,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重大方针*

学习

科协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科协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科协工作总结,科协的10年的工作总结。养殖治污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推进养殖治污工作时需同时兼顾治理养殖污染、保护养殖产业、改善民生民利等实际情况,要平衡农户的经济效益、全乡的环境效益和

学习

入团自我总结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入团自我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入团自我总结怎么写,入团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参加校团委委员选拔的人数达到254人,其中进入面试的有人,最终确定了63名同学作为校团委的实习委员。各部具体情况如下:宣传部:申报37人进入面试20人,确定8

学习

村委工作思路大全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村委工作思路大全,内容包括村委人大代表汇报工作思路与方法,村委下步工作思路范文。(二)积极开展组织生活会按照2018年***建工作计划,我支部半年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在组织生活会开展过程中,全体***员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批评与

学习

高中学习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学习计划,内容包括高中学习计划直播课,高中学习计划300字。高中学习计划(15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

学习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

学习

网购分析报告集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网购分析报告集锦,内容包括网购流程分析报告,关于网购的现状分析报告。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以天津市四十七中、体育局、天津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以及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2结果与分析2.1渤海早报

学习

医院医务科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医务科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医院医务科工作总结范文,医务科工作总结演讲。医院医务科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

学习

中职语文课论文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职语文课论文集锦,内容包括中职语文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中职语文教学论文最新选题推荐。1.语文具有美感作用。学好语文对学生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某些偏差,学生学习

学习

二年级家访总结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家访总结大全,内容包括二年级家访总结,小学二年级家访总结和心得体会。在业务工作上,紧紧围绕我局确定的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积极会同基层部门广泛搜集社

学习

贸易关系论文大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关系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有关贸易论文的参考文献最新。1993年至2003年的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但自2004年以来,美国和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开始贸易增长

学习

德育获奖论文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获奖论文集锦,内容包括获奖德育论文题目大全,德育获奖论文。她的教学成绩突出,曾连续三年获“临沂市优秀教学成绩奖”。她的研究成果颇丰,获山东省第二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临沂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临

学习

高校宣传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宣传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高校宣传工作总结汇报,大学校园宣传工作计划。通过我个人,宣传部全部成员以及所有人对宣传部的了解,宣传部是一个学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院校宣传与舆论的重要阵地。宣传部现以临沂师范学院

学习

就业登记表自我鉴定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登记表自我鉴定集锦,内容包括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怎么写,函授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毕业研究生登记班级鉴定评语三该同学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消息,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重大方针*

学习

入团自我总结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入团自我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入团自我总结怎么写,入团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参加校团委委员选拔的人数达到254人,其中进入面试的有人,最终确定了63名同学作为校团委的实习委员。各部具体情况如下:宣传部:申报37人进入面试20人,确定8

学习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设备管理论文集锦,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参考文献,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毕业设计。(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

学习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集锦,内容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书写步骤,医疗鉴定异议申请书范文。四、对县级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不服的,应在收到鉴定书十五天内向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复查。《医疗事故处理

学习

研究生开题报告集锦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开题报告集锦,内容包括研究生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多少字。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

学习

法制进校园工作计划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法制进校园工作计划集锦,内容包括法制进校园活动策划书,全县法制进校园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某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研究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

学习

商场物业部管理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商场物业部管理集锦,内容包括商场物业管理工作内容,商场物业管理常用表格全套。甲方是位于市区路(街)某某商业广场座首层号铺(“商铺”)的产权所有人,拟将商铺出租给乙方,乙方同意承租。现甲、乙双方就商铺租赁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