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论文大全

针灸临床论文篇(1)

循证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西医临床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新兴学科,它主要强调任何临床实践与医疗决断,都需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数据之上,否则所进行的临床***是不予承认的[1]。具体的说,它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准确慎重的选取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并且还要结合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在临床***中满足其需求与愿望,这样的临床***才具有最佳效果。因此,中医针灸要想与国际接轨,要想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就需要在循证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进展与结果仍稍欠火候,本组探究则是通过对针灸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寻找到循证医学模式下针灸临床研究的最佳方法,以此提高中医针灸的临床价值[2]。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1.2方法 将选取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总结其循证医学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与相应标准、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结果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影响等[3]。并且根据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具体模式,改进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

笔者通过翻阅分析所筛选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发现多数研究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随机方法的选用。笔者选取的研究论文中,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但其中有10篇论文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存在问题,对所使用的随机选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这则缺乏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针灸临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临床上无法做到双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弃之不用,选取的资d的界定。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学严谨的诊断、纳入、排除以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组资料中,有7篇论文在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标准较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学界所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大大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试验中的不足。进行针灸研究时,没有对各组间基线情况进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选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不当,无法准确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归纳,进而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严重阻滞了中医针灸晋级主流医学的脚步,使得中医针灸的临床施用步履维艰。

3 讨论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且经过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仍然熠熠生辉,其自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效果。不过就针灸学的局限性来看,在临床***中仍然是过于依赖医护人员的知识积累与个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目前,学界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则有随机原则、对照原则以及双盲原则,而且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论证依据[4]。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显著促进了临床研究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就成为中医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体的走向是正确与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论证证据理论而建立的Cochrane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系统,这对于保证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我国中医学者也逐渐认识到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临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价值与效率[5]。比如有些学者结合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率,发现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临床针灸属于实践医学,所以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果更为显著;再比如有些学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了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安慰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且建议将评价标准进行更改,以此保证针灸疗法的长效发展;而且有些学者在针灸临床研究中比对了均匀设计的功效,如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穴位选取与配伍等[6]。

笔者认为,中医针灸疗效的相应证据,多数来源于古籍与名家经验,要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上分析,多数是不予承认的,自然也无法步入主流医学界,因此需要借助循证医学模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再次评价与研究。鉴于上述国内的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以及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研究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结合循证医学与临床病学的研究原则,着重提高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质量,可以进行多院联合的协作模式,扩大研究样本的容量与真实性[7];其次要结合针灸临床的独特特点,对临床研究方法进行探索与更新,比如临床诊断标准与评价标准,应该适时进行修改,如果依照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诊断标准,会造成针灸临床研究的时效性,因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与特点同西医诊断标准存在误差,一旦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研究,很多针灸临床研究结果会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可以在调整相关标准的同时,大力推广进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将影响针灸疗效的手法***、选穴手法、入针力度等作为分析针灸疗效的一个细节,来进行针灸临床研究;最后要严格选用经过循证医学论证的针灸疗法进行临床研究,也就是建立科学研究的针灸临床***,比如针灸临床***中存在的一些经验方法与经验穴位,需要进行证据评价后予以进行研究施用。我院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编制的几种针灸临床研究指南,相继开展了贝尔面瘫、抑郁、偏头痛以及中风假性球针灸临床研究,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研究效果。采用Cochrane评价系统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的验证,均得到较好额评价[8]。

综上,要想做好针灸临床研究工作,就需要准确把握针灸的临床特点,有机的将循证医学模式作为研究指导,结合循证医学的理念与研究方法,逐步完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切勿盲目的进行临床研究,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临床研究效果,并促进中医针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昊,徐斌,顾一煌,等.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95-97.

[2]郭旭,刘保延,赵宏.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08(3):203-205.

[3]梁繁荣,吴曦,李瑛.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天津中医药.2006,23(6):441-444.

[4]李运方,陈日锦,黄越.针灸用于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764-765.

[5]劳力行.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及探讨[J].针刺研究.2008,33(1):53-61.

针灸临床论文篇(2)

临床案例是医生***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的真实记录。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有医案记载,战国时期扁鹊***虢太子尸厥。汉代名医淳于意记载了自己***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为后世针灸学子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1990年后我国开始广泛探究临床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要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理、法、方、术,就必须重视针灸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10年来,临床案例解析在针灸教学中开始得到运用,左***[2]浅谈《针灸***学》的教学体会,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重现及掌握,在涉及临床各科必须突出针灸特色并兼顾其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带动学习兴趣。

1 临床案例是针灸***学在临床的运用体现和经验总结

针灸临床案例是针灸***学在临床经验总结,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可为临床教学提供有依据的、实践有效的诊疗方案,为针灸学生临床诊疗奠定良好基础。历代医家对临床案例非常重视,余震曾云:“成案甚多,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尽可揣摩。”(《古今医案按・序》)王燕昌亦云:“盖临证多则阅理精,练事深则处方稳,此前贤医案所以可贵也。”章太炎先生[3]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说:“医书论证,但纪其常,而兼证之纷淆,病源之递嬗,则万不能条分缕析,反致杂乱无章。惟医案则恒随见症为迁移,活泼无方,具有万变无穷之妙,俨如病人在侧,馨咳亲闻。所以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唔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其言发自肺腑,颇为真切。针灸***学是建立在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上,学习具体疾病的辨病、辩证与***。临床案例是临床医家在系统学习针灸知识后,临床运用的经验结晶,也是祖国医学伟大瑰宝,目前针灸本科教育主要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以全国统一书本为模板,规范化、标准化的形式教学,学生从未接触过病患,在短时间内学习复杂、深奥的中医针灸知识,掌握疾病的诊断、辩证、针灸处方及施术,具有一定得困难,通过临床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的吸收与理解理论知识。如有一“小儿泄泻”医案:李某,男,6岁,家长代诉:反复泄泻6个月,加重3天。伴腹部冷痛,舌淡,苔白腻,脉细弦等等(具体略)。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兼证以及不同的大便性状来辨证;根据大便次数及精神状态等来辨轻重;根据病程长短及其他兼证来辨虚实。后确定辩证分型,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原则、选用正确的刺灸方法及处方。通过此医案,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治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2 临床医案有利于在规范化教学基础上与临床实际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强的课程,掌握知识必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教育模式,疾病的诊断,处方、施术都是固定模式,而中医精髓在于辩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抽象、空洞、西医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中医学特点,使临床证治粗糙和呆板,也无法学习到中医精髓,更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医生,在教学中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详细的解析,可以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临床,培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当代针灸流派众多,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临床许多名家特色有效的方法并未纳入规范化教学中,通过临床案例的教学可从疾病的诊疗上系统学习针灸的临床运用,并可丰富临床知识。例如在讲述“蛇串疮”的针灸***时,除了教科书中的刺灸法外,再举以下3个医案,医案一:以电针结合火针***;医案二:以围刺结合铺棉灸***;医案三:以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结合药线灸***,并讲述以上疗法的具体操作。通过以上的医案,大大开扩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 临床案例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针灸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中融合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针灸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更无法掌握好针灸临床常见疾病的理、法、方、术。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挑选名家名案及自己在临床上的诊治案例,向学生进行案例解析,或者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老师提供病例后由学生进行分析,并确定诊疗方案,即可调动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使学生学习到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辨证论治技能,开拓临证思路。

4 小 结

针灸***学是一门将理论知识运用至临床的过渡学科[4],中医针灸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至关重要,在几十年教学中观察,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临床案例解析,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在临床实习中发现,与既往接受刻板教学方式学生相比,经过临床案例教学学习的学生更快适应临床疾病诊治,综合能力更强。这表明临床案例解析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成果显著,达到了其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启才.《针灸***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针灸临床论文篇(3)

[主题词] 中医药学文献;针灸学

SystematicalValuationandLitera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uBin

,HeJing,LiNing,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heFirstHospitalofHuaxiMedicalUniversity,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Conceptionandroughmethodsandclinicaldirectingsignificanceofsystemat

icvaluationareintroducedbrieflytoworker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

connectionanddiffer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turereviewa

ndsystematicalvaluation,

importantsignificanceofsystematicalvalu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literature,problemsandcounter

measurefacedby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

ature,

feasibilityof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

ture.

[Keywords] MedPharmacolLiteratureTCM;AcupMoxScience

系统评价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一项工作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作用。系统评价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主要是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采用系统方法,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定性分析,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临床疗效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并准确地作出结论(有效、无效、进一步研究)。系统评价的成果正作为许多发达国家卫生决策的依据,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医疗实践、卫生决策、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和新药开发,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内,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还处于空白状态,但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已有研究者开始做中医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工作。

1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研究对象都是文献,都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研究问题在某一研究时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它们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方面,文献综述偏重于全面,无论是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个案、经验介绍,只要涉及所观察的问题,都纳入到研究对象中,极少考虑文章所反映的研究质量。而系统评价是在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研究。②在分析方面,文献综述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而系统评价采用系统方法,如Meta分析,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并定性分析。③当发现相同的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结果时,文献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或罗列不同的结论。而系统评价者对不同研究结果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Meta分析,较准确地作出结论。可见,虽然文献综述和系统评价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对于许多临床医生,不用耗费大量精力,在不同的信息载体上去翻阅浩瀚的资料,可依赖它获取信息,但是,系统评价比描述性综述具有更科学的内核,其可信度更高。

2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

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在临床研究上对方法学的应用不够重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所以未被世界充分承认和利用,甚至未被国内的西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利用,导致目前针灸***的病种越来越局限。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人们会更加信赖有科学依据的结论。文献的系统评价是建立在全面、系统的对文献研究质量评价基础上,其结论证据性最强。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对针灸学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有以下意义:①全面了解针灸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②为进一步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提出指导性意见。③对针灸或针药结合***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以指导临床***决策。④有利于针灸医学与国际接轨,促进针灸医学走向世界。

3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关键在于“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及“证据”的重要性。如果用于系统性评述的原始材料―――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论文质量较差,证据的可靠程度较低,则系统性评述的结果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倚,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使循证医学成为“无米之炊”。针灸研究的论文,包括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针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普遍存在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论文所占比例很少的问题。1990年,荷兰作者Riet等对从1963~1989年的有关针刺***慢性疼痛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未能从英文版中医杂志找到适合分析的文章,因为该杂志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均为病例组报告。因此,进行针灸的系统评价研究,在强调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的同时,还要在临床科研人员,包括针灸杂志的编辑人员中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培训,提高针灸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以提高针灸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一些针灸常见病、疑难病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4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

针灸临床论文篇(4)

1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指医院共同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项有严格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是医院为服务对象(患者及家属)减少费用和有效保证高质量服务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与管理方法,是一种具有可计量性、标准化的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临床诊疗规范。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医疗体系中,CP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其实施范围也逐步由单纯、简单病种向危重、复杂、疑难病种过渡,并且有了较成熟的效果评价方法。自1999年临床路径被引入我国以来,很多医院开展了试点和研究,这为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国卫生部已于2009年12月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组织各试点医院实施临床路径工作。

2临床路径引入针灸临床教学中的意义

据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报道,哈佛医学院等将CP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此法显著提高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强化其在实施临床诊疗活动的同时注重成本效益的意识。他们将CP纳入教学计划,在讲课时将CP作为教学工具,探讨CP中有争议的临床环节,将CP与临床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CP在国内医院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成熟,以CP为平台对实习学生组织教学方法引入国内医学临床教学过程势在必行。可以预见,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针灸临床教学将能取得满意效果,并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针灸学是临床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不断强化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建立临床诊疗规范是针灸临床教*通讯作者学的重点所在。我们像引进其他先进管理和教育创新方法一样,把临床路径和临床教学相结合,在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通过引入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CP,有助于学生构建针灸***相应适应症整体诊疗思维能力,明确针灸临床诊疗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规范了带教老师的临床操作,减少由于每位临床医生的资历、水平、经验、针灸手法的偏好不同所造成的临床带教质量差异,进而改善针灸临床教学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使针灸临床带教更加有章可循,使教学目标和计划变得清晰明确。

3建立针灸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建立针灸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是在针灸常见病症临床路径的平台基础上,结合临床疾病特点,设计详细的教学内容,并制订相应的教学步骤要求。

3.1设计详细的针灸CP教学内容针灸临床路径教学必须根据临床路径的日程进度来设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每位带教老师都应该清楚何时该做哪些内容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参与到针灸临床路径的诊断***的每一个阶段。这样针灸临床教学达到了可预见性、标准化、全面性和系统性。以针灸门诊***面瘫教学为例,第一阶段要求临床教学在帮助学生复习诊断学、神经内科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对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进而决定是否即时予以针灸***。这个过程一般为发病后第1周。第二阶段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带教针灸***,注重针刺取穴、手法操作、方药选用等相关中医针灸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够增强临床操作实践能力。这个过程一般为发病后1~3个月。第三阶段是预后判断和后期调养,时间为>3个月。根据诊疗计划,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前后衔接的顺序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信息传授量,有效规范了教学流程,加强了对临床教学内容和重要知识点的教授。

针灸临床论文篇(5)

关键词:  针灸疗法;急症;发展策略

1 历史回顾

1.1 适应症

《内经》所载病症中,针灸***急症达30多种。明代,《神应经》所载针灸***的病症中,急症约占2/3。杨继洲在总结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立针灸治证89种[1],基本上概括了针灸***的急性病种。清代医家对一些急性温热病证逐步采用针灸***,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瘟***“热入血室,发黄,身如烟薰,目如金色,口燥而热结,砭刺曲池出恶血,或用锋针刺肘中曲泽之大络,使邪毒随恶血出,极效”[2]。一些历代记载多属不治的凶险重症逐渐使之成为可治,如疔疮走黄“毒气内攻,走黄不住,疮必塌陷,按经寻之,有一芒刺直竖,乃是疔苗,急用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2]。杜氏等[3]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2005年的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出16类针灸病谱461种,其中急症占26%,病种涉及内、外、儿、妇、五官各科。

1.2 用具

生产力发展自然而然推动了针灸器具的革新,针灸***急症的方式也随之多样化。针具由粗到细,由砭石、竹针、骨针到金属制作的九针,再到目前普遍运用的不锈钢针,逐步精巧细微。灸材则从单纯用艾叶到掺入硫磺、雄黄、麝香等材料,继而衍生出硫磺灸、桑枝灸、药锭灸等灸法。相应地,针灸技术方法也由简到繁,以便适应临床的发展。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论述危重急症***的较早专著,其中隔蒜、隔盐等隔物灸法***痈疽、犬咬伤等病症很受后世医家推崇。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隔盐灸。明代出现的艾卷灸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常用于急症***,因其热力和施灸时间可以调节,一直沿用至今。近现代为了适应急症的救治特点,临床工作者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对传统针灸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了传统针灸方法,如李氏等[4]运用红外温针配合超微粉碎麻术散***痛风;边氏[5]采用针刺配合微波***仪***急性***炎初期;孙氏等[6]采用电针加水针和耳针***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等。

1.3 手法

《内经》、《难经》中有大量论述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的篇幅,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为后世进行手法变革提供了依据。金元明时期是针刺手法的昌盛阶段。窦汉卿提倡寒热补泻、手指补泻以及十四字手法;泉石心《金针赋》倡“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这些对提高急症针刺疗效极具意义。杨继洲《针灸大成》中的“十二字针法”和“下手八法”是对单式手法的归纳总结。杨氏对针刺轻重和补泻手法的关系也颇有研究,他分析针刺人中等穴对中风不省人事无效的情况后认为:“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速,故不效也。”在急症应用中,针灸手法多为泻法,或以泻法为主兼用补法,如透天凉适用于“风痰壅盛、中风、癫狂、疟疾等一切热症”,龙虎交腾法能“治损逆赤眼,痈肿初起”等。清代医家对刺灸之法也有所发挥,如用刺血法***急痧将死。

灸治急症方面,则出现了适宜于急性痈毒的黄蜡灸、豆豉饼灸、鸡子灸等法[1]。张景岳在灸治急症的壮数上也提出“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如能“前后相催,其效尤速”。当代针灸学家石学敏院士率先在针灸界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将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使针刺疗法更具有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1.4 理论研究

宋代窦材提出灸可扶阳保本,认为人以阳气为本,灸治可资生阳气,从理论上初步说明了灸法防急症的机制。金元时期,各派医家在运用刺血疗法***急症的同时对其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李东垣和朱丹溪主张“刺血祛瘀”;刘河间主张“刺血清热”;张从正主张“刺血解表”。另外,这一时期灸治热证的提出和运用也打破了张仲景“三阴宜灸”的传统理法。刘完素以灸百会、大椎***发热;刘河间亦明确主张灸能泻热,可***急性发热病症等。明代李梴首先对灸治机理作出较全面概括,而张景岳说得更为明确:“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鲜”,假如“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籍火力不能速也”。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前人对针灸***急症机理的探讨终究比较笼统。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研工作者们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实验研究,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角度对针灸***急症的机理进行探索,使其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大样本、多中心对照观察成为现代针灸***急症证实疗效的主要手段。王氏等[7]对来自3个中心共276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在静脉滴注催产素的基础上加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总有效率为97.1%;蔡氏等[8]通过对2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清喘”穴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喘息症状,且起效快;许氏等[9]观察了80例房颤及房扑患者复律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针刺是一种快速转复阵发性房颤、房扑的安全、有效疗法。

2 发展策略

2.1 构建新的急症针灸理论体系

由于针灸学一直未能突破传统理论框架的束缚,以致有关急症针灸的主要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传统针灸经络理论层面。虽然近年来关于针灸***急症的机理研究迅速增加,但总体上看却过细、过杂,对宏观的、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较少。尽管历代医家经验是宝贵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现象不能用已有的理论解释时,就需要广大研究者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现代针灸***急症的发展。

2.2 推动针灸***急症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已肯定了针灸对多种急性病症的有效性、安全性。但为何针灸至今还未被列入急症的常规***措施呢?根结就在于其***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特殊的人文背景、个体化的***方案、施术者的技术水平和流派等因素,导致针灸***急症的规范化研究面临一系列特殊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取穴标准和诊断标准(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制定基本固定的针灸处方(含相对稳定的加减);采用相对固定的针灸方法。

2.3 合理、大胆地推广针灸***急症的临床运用

针灸临床论文篇(6)

linicalMedicineSuPeiqing(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engdeMedicalCollege,H

ebei067000)[Abstract] BasedontheauthorsexperienceinteachingAcupunctureformanyyears,theapproache

stoteachthecourseofAcupuncturearesummarizedinthefollowingfouraspects:Takingexamp

lesandtellingstoriestomakethecourseinterestingtostudents;Combiningteachingandpracticetomakethecoursemorea

cceptablebyshowingthemagicefficiencyofacupuncture;Teachingmoretechniquesandmetho

dsforstudentstoaccumulatemoredataandexperience;Givingthemmorechancetobepromot

ed.Theseapproachesallowstudentstogetprimaryknowledgeatthefirststageofthestud

y,tobeinterestedinitduringthestudyandtobeabletoemploythetechniquesinclinicsaf

terterminationofthestudy.

[Keywords] ClinicalMedicine/acupuncture;Teaching/methods

笔者从1992年开始承担临床医学系《中医学》针灸理论课程6届的教学,对于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如何学好《针灸学》及针灸在他们未来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深有体会。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健康中功不可没,我们必须继承、发扬、光大。为进一步搞好针灸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不仅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针灸系,而且建立了针灸研究所、针灸骨伤学院,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的高、精、尖人才;为了推广针灸,不仅中医系的学生要学好针灸,而且临床医学系(西医)开设的《中医学》中亦有相当部分的针灸内容。根据笔者的体会,认为临床医学系,尤其是专科医学生,将来毕业后主要以全科医生的角色分布在县以下基层医疗单位,针灸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简便、实用的医疗技术。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

1 激趣、引导入门

讲故事,提高兴趣是上好《针灸学》第1堂课的关键。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开始上针灸课时,都已学完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理论,由于其学时少,理论抽象,很多学生学的朦朦胧胧,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模式格格不入而难以引起众多西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针灸时仍然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不知学完针灸学后将来有何用途?对此,我在讲第1堂针灸课时,不循常规先去讲前言、总论、发展史,而是先找现实的真实故事讲给学生听,寓教于听。如在给97级医学专科学生上第1堂针灸课时,我先讲了“努力推广针灸的波兰教授”(见中国中医药报,1987年10月31日第1版)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波兰针灸协会***嘎尔努谢夫斯基从55岁开始学习中国针灸至80岁,历经25年在波兰推广中国针灸的经过。不讲更多的说教式道理,只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便可达到提高医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第2个故事介绍“北京市友谊医院成功救治一位罕见高危产妇”(见中国医药报,1997年10月28日第5版),说的是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与麻醉科通力协作,利用传统的针麻为一罕见高危产妇实施剖宫产,使产妇平安分娩。通过这些故事,消除了医学生对中医的偏见,特别是对针灸能否治病的疑虑,再通过自己的临床实例介绍,坚定了医学生学好针灸学的信念,这样就令绝大多数学生有信心学好针灸学。最后再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针灸学》的总论部分,圆满完成了《针灸学》的开场白,达到了第1个目的―――入门。

2 身体力行、教会针灸

每当医学生学习一段针灸理论后,就急于动手,如何把一根银针准确地刺入人体内,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学时少,既没有实习也没有见习,要在短短的20~30学时内既要学好理论又要掌握手法,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对此,任课老师就成了关键因素。我是采取从上第1堂课开始就教同学们动手,如何掌握刺灸法,先按教科书要求练习指力,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每当课间休息都亲自在自己身上针刺(以消除部分学生对针刺的恐惧感)示范,然后再在学生身上示范,开始练习的穴位是内关、曲池、足三里,待学完针灸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会针刺,都敢针刺,最后利用半天时间给学生们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点压重点穴位,教会取穴技巧,掌握行针手法,使每一个同学都敢在自己身上和同学身上扎针。如此,便达到了第2个目的―――学会基本理论,掌握了针灸、拔罐等基本技能。

3 积累资料,准确治病

由于《中医学》针灸部分课时少,内容简,而临床***部分介绍更加简单,学生们只读此部分内容,难以辨证取穴、对证施术,为此,向学生介绍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容易掌握的针灸临床资料是必要的。如多向他们介绍《中国针灸》及其同类杂志上的病例报道、针灸方法、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针灸资料,为他们将来毕业后从事针灸临床积累更多的实用型参考资料。例如1995年在承德召开的“全国首届经络诊治研讨会”论文集,我及时地将此材料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毕业后在临床上参考此材料用针灸治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为此,很多学生经常向我索取这方面的资料,共同研究针灸理论、探讨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真正体会到,中国针灸是中国医生(不分中医、西医)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和临床医疗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传统的针灸尽早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的防病保健做出应有的贡献。

4 扶马送行、有始有终

针灸临床论文篇(7)

【关键词】取穴 研究方法 综述

针灸取穴正确与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现今针灸取穴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众多,角度多样,现将近年来的取穴研究方法归纳概述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从古代医著提取取穴规律: 陈峰、俞中元、盛燮荪[1]系统分析《内经》,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作为针灸腧穴配伍伍理论的基础,使得腧穴配伍理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形成一系列的腧穴配伍方法和常见病的***处方和***方案。张胜春、赵京生[2]分析《 甲乙经》处方用穴特点,认为病变部位的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是《甲乙经》中临证选穴的主要规律,并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临床辨证分类细致,强调辨证选穴。曹敏,柯长鸿[3]说到《针灸大成》辨证取穴给后人提供极为珍贵的范例:如循经取穴(阴经或阳经取穴、同名经取穴、表里经取穴)、临证取穴(脏病取门海俞募穴、经络滞选原络交会穴、调整整体用八脉交会穴)、经验效穴与奇穴。

1.2 从各个历史阶段去归纳分析: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等分别按等东汉以前、晋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历史阶段对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进行探讨,得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4],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晋隋唐时期[5]就是对针灸处方理论不断充实和积累的时期,宋金元时期[6]是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处方大量积累的时期,明清时期[7]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成熟完善时期。

1.3 从某些流派或个人经验去探讨: 韩培海等[8]在临床中应用最佳时间针灸法***各种痛症,屡有奇效,并认为按时开穴仍需运用中医四诊八纲、脏腑、经络进行辨证论治,才能补虚泻实、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尤亚芳[9]应用平衡一针疗法的腰痛穴***急性腰扭伤,证实腰痛穴有调节神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裴改杜[10]运用全息取穴***急性腰扭伤185例,结果表明此疗法具有取穴少、方便、准确、安全、高等效等优点。王文远等[11]讲到到陆瘦燕在认为经络学说实为针灸学术的主要理论体系,针灸时先明辨疾病所在何部,属何藏何经,有了病所和经络联系的概念后才能处方配穴。

1.4 从某些病证去研究: 王[12]研究了近10年来针灸***心绞痛的取穴规律,针灸***心纹痛的选穴规律为以心相关的特定穴为主,强调多种特定穴的配合使用,配穴以辨证选穴为主。苏莉,邓柏颖[13]发现针灸***痛经所选经脉集中在冲、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发现述“经络”者少,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针灸***基本原则者更少。

1.5 从单个穴位去研究: 宋贵喜[14]针刺合谷穴并结合运动针法***腰部胀痛症18例,运用全息疗法,斜透第2掌骨腰点,获显效。夏晓菊[15]选用循行于疼痛部位之经脉的郄穴,采用针刺疼痛部位循行经脉之对侧的郄穴之巨刺法,并配合运动针刺疗法,单用郄穴***痛证251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1.6 不同取穴方法之间比较分析 : 张利芳[16]以平衡针***组和针刺传统为主作对照,结果第1、第2疗程***后,平衡针灸***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组。 李以松等[17]针刺***6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组为远端取穴加局部压痛点针刺,远端取穴不刺激局部作疗效对照,比较两组***前后的评价指标,探讨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之间的关系。曾奕、常英[18]以子午流注纳甲法***血管性头痛45例与循经取穴***4l例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

1.7 结合近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究: 刘晶,陈少宗[19]认为传统针灸学以神经节段理论为指导,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针刺镇痛的取穴原则、规律与现代针灸学的取穴原则、规律应当是一致的,即应遵循神经节段理论。王佩,王少荣[20]谈到近四十年来,在中国的针灸、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大量事实表明,循经取穴并不是唯一的和普遍适用的取穴原则。根据神经节段理论,分析了《针灸大成》 所记载的经穴主治病症与神经节段的关系,认为按神经节段取穴的规律,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从古至今一直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2 小结

目前国内有对痛证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数量众多,其研究角度多从某一流派、某一历史著作、某一历史阶段或是个人临床经验等去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临床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但不难看出现今的研究在某些治法如远近结合、辨证取穴等重复较多,且缺乏创新及大的借鉴意义,较少注意取穴规律演变方面的整体把握和其背后理论背景的探讨,而从经络方面论治指导临床工作力度显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峰,俞中元,盛燮荪.试论《内经》腧穴配伍理论对针灸处方学的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报,2008,32(5):655-657

[2] 张夏毅,张天生,王海***等.《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江苏中医药,2007,39(9):13-14

[3] 曹敏,柯长鸿.浅析杨继洲辨证取穴.江苏中医药2007,38(8):66-67

[4]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等.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31-32

[5] 裴景春,冯起国.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中医药学报,2001,29(2):49-50

[6] 裴景春.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中医药学刊,2005,23(6):980-981

[7]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明清时期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研究.中医药学刊,2001,19(3):263-264

[8] 韩培海,高思山,杨琴.中医时间观与针灸.江西中医药,2008,39(11):8

[9] 尤亚芳.平衡针法***急性腰扭伤3O例.中国针灸,2003,23(5):281-282

[10] 裴改杜.运用全息取穴***急性腰扭伤185例.四川中医,2001,19(8):74

[14] 裴改杜.运用全息取穴***急性腰扭伤185例.四川中医,2001,19(8):74

[15] 夏晓菊.郄穴***痛证251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6,16(12):25-26

[16] 张利芳.肩痛穴平衡针灸***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168例.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67-72

[17] 李以松,何淑琴,田从豁(指导).局部、远端取穴***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1):19-22

[18] 曾奕、常英.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血管性头痛45例 ――附循经取穴***4l例对照.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6):258

针灸临床论文篇(8)

目前,我国的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体系中,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医中药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然而在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偏重于应用,而对研究生阶段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不足,缺少对与专业相对应的基础医学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自身的学科领域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全面系统的熟悉或掌握理论知识,从而缺乏融会贯通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增添必要的关系密切的知识尤为重要,而神经生物学正好切合了这种需求。

一、现有针灸专业开设课程需要基础神经生物学补充

针灸是通过神经免***内分泌网络良性调节相应脏腑变化的,而现有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尚需补充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我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除了必修的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外,开设了实验动物学、医学统计学等基本课程,另外还专门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和实验针灸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成分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传导等基本生命机理知识,不包含神经系统讲解。实验针灸学介绍现代针灸研究方法、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针刺效应和机理的现有研究成果。但是,对研究生来讲,培养科研能力是教学重点,对于针灸基础科研,目前主要探索针灸机理,就需要从基础神经生物学知识到系统神经生物学,以及与此有关的现代实验技术这些知识体系。从以上对目前针灸学研究生阶段教学的课程开设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针灸学基础课程,和分子生物学和实验针灸学课程基础上,补充对针灸机理研究关系密切系统全面的知识尤为重要,是深入研究针刺机理的需要。

二、神经生物学为针灸基础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神经生物学是涉及神经系统的神经形态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化学和神经发育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为针灸机理研究准备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分篇讲述了神经系统的结构,系统介绍有关神经元和突触功能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当前发展,介绍感觉生理、运动调控、自主调节、神经免***调节以及高级整合活动等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发生机制。介绍视觉、听觉、平衡觉和化学觉等特殊感官的结构基础和活动原理,从神经系统的老化开始,介绍有关临床基本病理过程的一般发病机制和防止策略。这些与我们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的领域和主要应对的疾病密切相关。例如,①针灸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后遗症、脊髓神经损伤、脑瘫、运动损伤等疾患的康复上有明显的优势的机理,探索针刺对神经系统后遗症康复训练机理中神经元和突触功能活动的变化;②研究针刺机理认为穴位及其循行路线与神经和血管以及血管周围的自主神经丛有密切联系;③研究表明针刺针感可能是直接刺中了穴位中感受器装置中的小神经束、神经干(支)、游离神经末梢、某些包裹感受器、血管壁上的神经装置等,引起感受器的兴奋,后者将针刺刺激转换成相应的神经冲动,该信号沿一定的外周和中枢路径逐步传入到脑的高级部位,然后导致针感的形成,有针感就是针刺得气产生肌电,其继发冲动传入中枢形成针感。上述这些重要机理的进一步探索都离不开神经生物学中的神经系统功能解剖、神经元膜的分子构造、神经元膜的静态电特性、神经元膜的动态特性、神经元通讯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生物学中神经化学、神经系统可塑性、神经发育等系统知识。另外,在针灸领域里,对热点问题――对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发生机制研究表明,针感和针刺效应的产生有赖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针灸作用与神经-体液-免***网络调控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物质基础。还有,已经得到国内外认可的针刺镇痛研究,也基于神经生物学中感觉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等等。这些研究结果都与神经生物学中系统神经生物学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调节神经内分泌免***功能等系统知识密切相关。

三、神经生物学为针灸临床研究提供系统理论基础

针灸临床研究涉及了神经生物学的神经病理生理知识。神经生物学作为前沿学科,同样包含了临床神经生物学,比如从神经变性和再生、神经系统老化、缺血缺氧性脑病、精神疾病全面系统的知识。而我校针灸专业研究生的涉及到研究方向基本包含了上述病理变化,如针灸诊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与经验总结,针灸诊治抑郁征的研究,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脊髓病及周围神经病的研究等。这些针灸临床研究方向同样是中医针灸研究的热点,临床神经生物学的系统知识为针灸临床研究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四、神经生物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的桥梁

针灸专业研究生将来从事神经内科、康复、保健等有关的专业,是以神经科学知识为背景的。这些领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后遗症、脊髓神经损伤、脑瘫、运动损伤等,针灸疗法对这些疾患都有明显的康复优势。从业中他们可能更为关注与这些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关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动态,来发展针灸理论和针灸临床应用。而关注的焦点都与神经生物学一脉相承,如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离子通道与神经系统疾病、毒物和药物,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及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常见畸形,学习与记忆的机制、细胞凋亡与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的中枢机制与临床等。因此,在神经生物学教学中,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密切联系起来,为将来从事临床神经科学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是还有利于将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的结合,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

总之,在国内中医院校创建科研教学型大学的形势下,针灸专业必须跟上不断创新的步伐,在继续发扬我国针灸传统技术的前提下,全面科学的推动针灸专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知识结构。通过上述对神经生物学与针灸专业关系的探讨,不难看出,在针灸专业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学阶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神经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动中医针灸的发展。

针灸临床论文篇(9)

近五年来关于针灸医学史的研究,涉及针灸的经络、腧穴、针灸的技法、针灸的处方与取穴、针灸的临床、针灸的医家、针灸的医籍、针灸的教育、针灸的中外交流等方面,其中以腧穴、灸法、处方与取穴、临床、医家、医籍研究比较多。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勾划出 目前 国内针灸医学史的研究方向与水平。

经络与腧穴方面的研究

这几年来,一些研究探讨了经络与腧穴的起源、 发展 过程。曹铁***等探讨了经络及腧穴起源及其意义[1],华萍等归纳、 总结 经络研究的各个流派[2],常小荣等论述了腧穴学的 历史 发展过程[3],谭奇纹对汉代以及汉代以前经络腧穴文献进行全面系统考证[4],黄龙祥研究了腧穴主治的演变[5],刘立公等对古代文献中三焦经及其腧穴主治进行统计[6],崔孟镐选取腧穴 理论 组成部分之一脏腑俞募穴的 内容 进行研究[7]、黄思琴等对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的记载进行研究[8]。

在针灸铜人方面,黄龙祥对东京国立博物馆针灸铜人的外形特征、经穴数量、穴名书写特征、经穴归经以及经穴定位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9],黄龙祥等还在系统考察明代正统铜人沿革的基础上,确认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针灸铜人为明正统铜人,同时确认正统铜人的性质是仿宋天圣铜人,可视为宋代国家针灸经穴标准《铜人腧穴针灸***经》文本的权威解释[10]。

针灸技法与取穴方面的研究

针灸技法的研究主要是在灸法方面。于赓哲对唐宋民间医疗活动中灸疗法的浮沉作了的 时代 背景 分析 [11],杨威等总结出清朝灸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清代灸疗的发展特点[12],箱?大昭通过日本灸法历史资料的回顾以及 现代 灸法文献的研究,系统地展示日本灸法的发展历史、源流以及演变过程[13]。田纪钧总结了刃针疗法的历史渊源[14]。

黄涛研究了古代文化因素对针灸选穴的 影响 ,并且还分析针灸方的演变及选穴 规律 [15~16],杨兆民探索了古今针药并用的源流[17],樊旭通过对古今针灸 *** 泄泻病的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研究后总结出针灸***泄泻病的常用处方及配穴规[18],张瑞峰等研究了古代针灸防治“中风”处方规律[19],富作平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及研究,总结出针灸***中风病的高频次处方[20],郭向***等总结出针灸***哮喘病的主要穴位、归纳出哮喘病针灸常用处方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21]。

针灸***疾病史

针灸***疾病史方面主要集中在内科疾病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是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刘立公等人运用 计算 机对多种古医籍中使用针灸 方法 ***各科疾病的内容进行统计方面。刘立公等对古医籍所载有关针灸***消渴、瘟***内容进行整理研究[22~23],王妮探讨了哮喘病的针灸防治规律、以及各种方法和临床证型之间的选穴配穴规律项等[24],王全林分析归纳了宋代针灸补肾法的基本特点[25],李永宸等总结了岭南医家采用针灸***鼠***、霍乱的经验[26]。在外科方面,刘立公研究?瘕积聚、瘤核赘突的古代针灸***特点[27~28],李云等总结了古代针灸歌赋***痛证的特色[29]。五官病方面,韩红探讨了五官病针灸用穴的技法[30]。另外,王宇恒等从历代文献中对针灸疗法禁忌症的论述进行整理[31],李戎分析针灸“人神禁忌”学说中的“尻神”辨误[32],贺小英评述针灸时间疗法的发展历史及现代临床运用[33]。赵诚基还探讨了古代医家创立针灸“治未病”方法的学术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探索针灸“治未病”规律[34],武晓冬等探讨了古代针灸文献中有关症候群鉴别方法[35]。

医家与医籍方面

对针灸医家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古代医家的研究,对近、现代的医家研究相对较少。魏稼、王家骜、王红云分别研究了张仲景的针灸学说、针灸特色及其对针灸学的贡献[36~38],黄晓菁、安贺***、曹中兵等分别研究了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成就、总结了孙思邈对外科灸法的贡献,及其对诸风病的***[39~41],严善馀探讨了王国瑞对针灸学的贡献[40],王千怀等总结了王执中对针灸临证方剂的贡献[43],严善馀探讨了窦默针灸学术思想[44],袁宜勤对徐凤的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子午流注针法说、灵龟飞腾八法说等针灸学说展开研究[45],余雪琴、高希言等分别总结了杨继洲对灸法的贡献[46~47],俞昌德等总结了楼英的针灸学术思想[48],袁宜勤等探讨了吴昆的针灸学术思想[49],赵欣纪等总结了近代医家陆瘦燕对针灸学术的贡献[50]。

与针灸相关的古籍研究除了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外,对金元时期的《标幽赋》以及明代的针灸医籍的研究也比较多。李广钧、白云来、王小平、徐晖分别对《内经》中的经络学说、针灸的时间疗法、针灸调经原理、刺禁展开研究[51~54],刘智斌、薛西林、贺君、訾明杰分别对《伤寒论》的针灸疗法、针灸 应用 特色、针灸的应用规律作了探讨[55~58],李福芝、赵忠顺分别研究了《伤寒论》中针灸在六经病中应用、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特点[59~60],顾一煌等分析《伤寒论》用灸规律[61]。李素云等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 [62],王家骜等探讨了马王堆医书针灸学术成就[63]。***、张胜春、纪***、李戎、刘建民分别研究了《针灸甲乙经》与《太素》互校内容、处方用穴特点、处方配穴的特点、禁针禁灸腧穴、妇科疾病的***[64~68]。 冯禾昌通过《太平圣惠方·针经》总结唐代针灸医学特点[69],万文蓉、李万庆分别探讨《千金要方》哮喘选穴配方特点与针灸禁忌[70~71],王天生等探讨了敦煌遗书《灸经***》***五劳七伤特点[72]。严善馀总结了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对针灸学的贡献[73]、任玉兰等探讨《铜人腧穴针灸***经》腧穴归经的方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74]。周鹏等总结了《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75]。王雪苔对金代佚名氏《针经》进行考证[76],苏春梅、杨俊生分别探讨了《标幽赋》的语言特点、对针灸的贡献、学术思想[77~79],严善馀总结了《卫生宝鉴》针灸学术特点[80],韩秀珍、邹敏分别研究了《针灸聚英》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火针的贡献[81~82],张芙蓉等对《琼瑶发明神书》成书年代及作者考进行考究[83],金亚蓓探讨《奇经八脉考》对奇经理论的贡献[84],肖元春对《针灸集书》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85],王继等探讨杨继洲《针灸大成》四篇“策问”的学术价值[86]。刘立公等总结了张镜的《刺疔捷法》在临床上的经验[87]。武晓冬采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考据学等传统的文献整理和史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手段,对《存真环中***》进行全面、高效的辑佚和考证[88]。另外,李相昌对朝鲜太医许任的《针灸经验方》进行研究[89]。

其他方面研究

1.针灸的通史或各时代的研究

针灸的通史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黄龙祥主编的《

29 李 云,查 炜.古代针灸歌赋论痛症[j].黑龙江中医药, 2002,(6):41.

针灸临床论文篇(10)

2针灸因素

2.1针灸器具

每种针灸器具都有其适应症范围,故同一疾病利用不同的针灸器具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疗效,若选用不当则会影响针灸临床疗效[14]。现代针具包括毫针、三棱针、火针、皮肤针等,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毫针针刺,但对虚证患者可能灸法更为合适,热证、急症更较适于三棱针放血疗法,寒证、顽固性疾病适于火针疗法[14]等。

2.2刺激量

针灸被WHO定义为“替代疗法”,是通过物理刺激***疾病的方法,刺激量的大小一定程度决定了针灸临床疗效高低,即针灸的量-效关系[5]。承淡安认为最佳针刺刺激量以病人不感觉疲劳为度,主要取决于取穴数量、针具选择、针刺强度、***间隔时间等方面。《素问•刺要论》:“刺有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大贼”,说明针刺深浅对针灸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针灸大成》:“针手经络者,效春夏停二十四息;针足经络者,效秋冬停三十六息”,留针时间长短也可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针,勿复针”,针感也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灵枢•五禁》:“补泻无过其度”,补泻手法可以影响针灸临床效果。艾灸的刺激量也会影响针灸临床疗效,《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灸量不及则不足以去病,灸量太过则体有所不胜,易致邪火内郁或直灼伤阴[15]。

2.3病谱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疗效均和人体的经络系统密切相关,采取相应的针灸疗法内调体质、外通经络、调畅气血疗效将更快而显著。杜元灏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现代针灸临床病谱461种,并将其归纳为16类针灸病谱,同时发现该病谱主要集中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病谱、神经系统病谱、消化系统病谱、泌尿生殖系统病谱、眼和附器病谱、精神和行为障碍病谱、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病谱等方面。虽然针灸临床病谱比较广泛,但其仍存在着临床疗效的差异性[16]。他又依据针灸临床实际疗效的优劣提出针灸病谱4级划分法:一级病谱是指可以***采用针灸***并可获得治愈或临床治愈的疾病,针灸能使本类疾病得到本质性***,***具有实质性意义;二级病谱是指可以针灸***为主,对其主要症状和体征能产生较好***作用的疾病,针灸对本类疾病的本质***有明显促进作用,***具有实质性意义,但针灸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量难以对疾病的关键环节给予完全消除,仅用针灸疗效有限,有结合其他疗法的必要性;三级病谱是指针灸***对于疾病本质缺乏确切的实质性意义,而只能对其所派生的部分症状起到缓解的疾病,针灸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量难以实现本类疾病的实质性***,而仅仅对疾病的某一环节或阶段的症状起到缓解;四级病谱是指针灸疗效不确切或其***已有明确的高效手段,很少再用针灸***的疾病[17]。“针因病而效”客观地提出针灸对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效果,应根据经脉-脏腑相关理论,重视针灸对于脏腑疾病的***作用,理性扩大针灸的临床应用,但同时不能忽略针灸作用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应根据病证的性质、缓急,灵活地确定***方法。

2.4辅助手段

辅助手段可以协助针灸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例如针灸时配合音乐可能会在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一个兴奋中心,使皮层其他区域因负诱导被抑制,增加病人依从性,提高针灸的亲和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疗效[18]。另外针药并用可提高临床疗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也有研究发现电针导线连接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针灸临床疗效,如合谷、三阴交的连线方式不同对加速排囊及产生镇痛、缩短转经时间等功能效果也有所不同[19]。

3患者因素

3.1疾病因素

疾病的病程、疗程、证型、病情直影响临床疗效的好坏,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反作用因素。同一疾病病程不同针灸的临床疗效各异,如***疟疾在发病前2h针刺效果最佳,面瘫早期开始针刺***可明显提高疗效[10]。《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指“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不同疾病针灸疗程差异而临床疗效差异,大多数慢性病证须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针灸***,以积累并维持针灸效应从而逐渐修复病变,同时耐受效应也逐渐增加,因此针对不同病患、各种疾病设计个体化针灸方案和疗程,必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20]。针刺得气的强弱与证型相关,新病、实证针后得气感应较强,久病、虚证针后得气感应较弱,虚证病程长者得气转化慢,例如慢性胃肠炎,称之为“延时效应”;实证得气快而转化快,如急性腰、颈扭伤,称之为“即时效应”[6]。研究发现针刺对支气管哮喘不同阶段、不同证型、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及病情均有一定疗效,单纯针刺对急性期哮喘疗效较显著,而灸法对缓解期疗效更佳,针灸***寒哮疗效优于热哮,病程越短、病人年龄越小,疗效亦越好[21]。

3.2个体差异

针灸临床疗效常因年龄、性别、种族、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行也”,《灵枢•行针篇》:“百姓之气血各不同形,或神功而起先针行,或针与气相逢,或针以出而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说明针刺得气的速度与体质关系密切,因而针灸***疾病的疗效差异也与体质密切相关。另外,体温不同针灸效应也可能不同,有人对发热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感传的出现率和感传显著程度都随患者体温升高而升高。《灵枢•经脉篇》:“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22],机体的耐受性可影响得气的敏感性,敏感性主要随针刺次数的增加、时间的延续,经气因耗损而致疲乏,疗效逐渐由敏感变为适应,继而产生耐受性,出现“耐针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对一个腧穴进行长期过度刺激时,腧穴本身逐渐适应,对刺激条件不敏感,并且中枢神经系统对腧穴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抑制了腧穴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的冲动[6]。

3.3患者心理

“刺前定神-刺时安神-刺后养神”是医患互信后提高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刺前定神若《针灸大成》:“定神,谓医与病人各正自己之神,神不定勿刺,神已定可施”,可使患者精神安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乐于接受针灸;刺时安神若《灵枢•始终》“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经,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要求患者要气定神安,若有所思,不能分神,细细体会针感,神气相随,疗效为佳;刺后养神若《黄帝内经太素》“用针之道,下以治病,上以养神,其养神也,长生久视”,患者在***后也应重视情志的调摄,保持情绪平和,以免耗伤真气,尽量巩固针刺的远期效益[1]。《素问•汤液醪醴论》:“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患者自身的期待效应会提高临床疗效,刺灸时有意识地利用患者的意念来完成补泻及***,其意念对自身精气的驾御力甚至要远大于一般医者外来的意念作用[2],临床中发现针灸疗效与患者对针灸的信任程度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正比的关系[23],主要通过激发机体“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系统轴”及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内脏功能和免***功能,产生针灸调整效应[10]。

4环境

4.1地理因素

《内经•异法方宜论》:“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明确提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方法不尽相同。“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患者处在相应的环境也直接影响针灸***效果,如湿痹患者新处于清爽干燥的环境中,其***效果会得到显著提高[14]。

4.2时间因素

《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至乃刺之”,强调了针刺***须注重时间因素,主要体现在要注重生物体内及生命活动各个层次的生物节律和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本身呈现的特定的起落消长规律。在***时,把握好人体的生理、病理节律,以使针刺信号在体内达到最佳的控制与传导效果,选择适当的疗程和适当的***时机以保持针灸的后续效应,合理调整***时机以保证效应的累加,帮助人体的自我调整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科学地划定疗程,考虑敏感性的峰值,把握时机,以发挥针灸的最大效能[14]。《灵枢•卫气行》:“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治”,在不同时辰进行针灸***时具有明显的效应差异性,主要包括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纳甲法、纳子法等,现代研究认为主要通过体温节律、胃肠运动和分泌、脑内物质、血液成分等影响针灸临床疗效[20]。不同的季节对同种疾病的疗效也会受到影响,譬如周围性面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不同证型的发生的概率各不相同,春夏季节临床多见病毒感染所致湿热***毒型面瘫,其疗程相对较长,疗效较差;而秋冬季节则多见单纯性受寒所致面瘫,其疗程相对较短,疗效较好[24]。

4.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差异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会造成不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心因性疾病在不断增长,在临床***时不能忽视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高血压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及疗效等各方面都有很关键的作用[25],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针灸对高血压的疗效,还需重视影响高血压疗效的潜在社会因素并积极对其预防。

针灸临床论文篇(11)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779

国内刊号:23-1354/R

邮发代号:14-17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针灸临床论文大全

学习

公共经济学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经济学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学课题论文,公共经济学类论文题目。3、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4、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

学习

药用植物学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药用植物学大全,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药用植物科普知识大全书。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大家对该课程的学习效率,增强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摸索得出

学习

分子影像学大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分子影像学大全,内容包括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的简短回答,分子影像学原理与实践。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60例Alzheimer病患者,选择时间段为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96例,患者的年龄为50-82

学习

机电营销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营销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机电营销论文,机电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3)营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统计工作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开展统计工作时,必须由高素质营销统计团队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统

学习

单位科普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科普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单位科普活动年度计划,科研单位科普工作计划。(二)奖补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报账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建议。二、加强对表彰对象的

学习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成本会计试用期考核哪些内容。【Keywords】clinicaltrials;adaptivedesign;models,statistical;RPWrule;MonteCarlosimulation传统的临床试验常采用平行对照设计,此

学习

采购新年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新年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精选采购工作计划10篇,采购来年工作计划。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

学习

专业技术总结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技术总结大全,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总结题目大全,专业技术总结的内容有哪些。1、桩基工程。通过在别的工地参观学习,对此部分知识亦有一定程度了解。熟悉桩的类型,熟悉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熟悉方桩和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过程

学习

大学体育舞蹈论文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体育舞蹈论文大全,内容包括体育舞蹈毕业论文范文大全,论文体育舞蹈题目大全集。三、慢速练习与快速练习相结合体育舞蹈十个项目当中伦巴、华尔兹音乐与动作速度较慢,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快步舞音乐与动作速度较快,但

学习

中石化设备自查工作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石化设备自查工作大全,内容包括中石化隐患排查心得体会,中石化十大禁令自查报告。第一是我国的设备检修相关的技术比较落后,不同地区对于设备的检修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制度与要求,并且在实际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不能根据当地的

学习

大型活动媒体宣传方案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型活动媒体宣传方案大全,内容包括2022年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方案,媒体宣传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一个时间跨度长、***治要求高、环节重点多的重大主题活动,如何把握时效,宣传不重不漏、重点突出、有声有色?方案是指南,

学习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大全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大全,内容包括节能技术免费论文网站,节能技术毕业论文。第二章科学研灾的方法?????????????????(15)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15)第二节科学研究的实践方法?????????????(26)第三节调查研

学习

小学个人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个人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小学美术个人工作计划,小学音乐个人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帮教工作,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所有班主任都能做到用

学习

公司服务论文大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服务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公司业务方面的论文题目,1000字公司论文范文。(一)评价指标由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状况表可知,从数量上看,该类公司披露情况较好,仅有沪市20%的公司未进行披露,即123家上市公司中仅

学习

公共经济学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经济学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学课题论文,公共经济学类论文题目。3、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4、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

学习

药用植物学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药用植物学大全,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药用植物科普知识大全书。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大家对该课程的学习效率,增强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摸索得出

学习

分子影像学大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分子影像学大全,内容包括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的简短回答,分子影像学原理与实践。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60例Alzheimer病患者,选择时间段为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96例,患者的年龄为50-82

学习

机电营销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营销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机电营销论文,机电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3)营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统计工作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开展统计工作时,必须由高素质营销统计团队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统

学习

单位科普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科普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单位科普活动年度计划,科研单位科普工作计划。(二)奖补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报账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建议。二、加强对表彰对象的

学习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成本会计试用期考核哪些内容。【Keywords】clinicaltrials;adaptivedesign;models,statistical;RPWrule;MonteCarlosimulation传统的临床试验常采用平行对照设计,此

学习

采购新年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新年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精选采购工作计划10篇,采购来年工作计划。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

学习

银行现场主管述职报告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现场主管述职报告大全,内容包括银行管理人员述职报告范文大全,银行主管述职报告怎么写范文。高管人员管理从时间顺序上讲分为历史记录和现实表现两个方面的考察,历史记录表明高管人员过去从业的情况,现实表现则代表当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