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建设论文大全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1)

中***分类号:D29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263-01

中共中央***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曾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各级******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的发展,以***校系统为主的各类干部培训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使***和***府的各级干部理论培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省或地级市的行***区域,各个***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干部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干部理论培训的校园网建设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和电子***务,二就是远程教育和培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理论教育和培训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干部理论培训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理论培训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地进行规划;同时,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干部理论培训的软硬件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本地区干部整体素质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

三、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五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重庆市某区教育局制定的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干部理论培训管理信息化;学校教学环境信息化;理论培训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在目前******干部培训合二为一的背景下,一般情况应由当地主抓组织的副书记牵头。

2、对区域教育主干网以及教育行***部门、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其中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功能需求、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接入因特网、网络系统和客户端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的管理(网站和网管中心)等。由于主干网建设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应在大框架内设计,但要考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特殊需要。

3、干部理论培训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是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区域内应考虑设立干部理论培训资源中心,专门负责从基层***校和其他地方(网上***或购置)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维护相关资源库;管理区域中心网站和各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上传下送各种有关的理论培训信息;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区域交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相关行***部门和学院、教员服务等。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校市情研究室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信息中心网站.《当前干部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2)

一、引言

目前,有关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论文和专著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侧重于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理论分析。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由于国内尚未明确TD-LTE所采用的频段,故本文将不讨论频率规划,只从覆盖范围的选择、站点规模、规划站点选取、天线选择、分布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覆盖范围选择

TD-LTE网络建设要以市场业务需求为导向,将网络建设到用户真正需求的地方。中国移动建设TD-LTE最大的可能是采用D频段(2570-2620MHz)或者F频段(1880-1900MHz),而TD-LTE覆盖范围与频段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情况下,D频段覆盖室外热点区域,F频段进行室外全覆盖。选择TD-LTE覆盖范围时不应仅仅考虑网格测试区、主城区、城区等范围,建议综合考虑下面的因素:(1)覆盖范围应重点考虑数据热点区域与网格测试区。(2)在规划TD-LTE覆盖区域时应尽量连续,特别是规划D频段时,不能因为D频段是覆盖热点区域,而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区域,如果规划覆盖范围过小,会造成后期网络测试及TD-LTE业务推广均会出现很大的问题。(3)由于高校的数据流量一般较高,所以大学城等高校密集区域,应考虑在覆盖范围内。从现网TD-SCDMA的数据来看,虽然高校区域的TD-SCDMA载频更多,但高校区域的TD-SCDMA网络利用率仍高于非高校区域的TD-SCDMA网络利用率,高校区域也是TD-SCDMA网络首先需要扩容的区域,应优先建设TD-LTE。(4)对机场、重要的*********机关、重要的酒店(例如处于郊区的但经常召开重要会议的酒店)应该包含在TD-LTE覆盖范围内。

***1是某城市的覆盖区域示意***,左***是数据密度仿真结果,右***是本次规划确定的TD-LTE覆盖范围。

D频段覆盖热点区域,可根据现网数据密度仿真及区域重要性划分为四个大的区域,包含了该城市中心城区、新城区、大学城等区域,如右***红色区域所示(包含蓝色区域)。F频段进行全覆盖,可根据TD-SCDMA覆盖区域及现网数据密度仿真来确定覆盖范围,如右***绿色+黄色区域所示,绿色为TD-SCDMA覆盖主城区范围,蓝色区域为主城区以外的热点区域。

三、宏站规模

通常根据覆盖预测来进行TD-LTE宏蜂窝站点数量的确定。根据理论计算,在达到同等覆盖质量的前提下,如果使用F频段可比使用D频段节省46%的建站资源(随传播模型不同,该值会不一样)。在进行TD-LTE规划时,D频段站点可略多于覆盖预测的站点。但由于TD-LTE D频段规划站点多于现网TD-SCDMA站点数,受限于选点难度,新选站点不宜太多。但在进行F频段的TD-LTE规划时,相对于覆盖预测,建议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因为在TD-LTE采用F频段时,站点数少与同覆盖区的TD-SCDMA站点数,站点可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TD-LTE采用F频段的目的是进行连续覆盖,为了保证TD-LTE的网络质量,宜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

四、规划站点选择

在进行TD-LTE前期规划时,规划站点选择很重要,在不考虑现网实施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规划站点选择:(1)TD-LTE站点不能仅仅在已建TD-SCDMA站点中选择,而应该综合G***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现有资源来选择。G***网络站点数通常比TD-SCDMA网络更多,而且建设更早,综合G***网络和TD-SCDMA网络现有和规划站址一起来规划TD-LTE站点,选择余地更大。(2)先考虑容量站点,再考虑覆盖站点。容量站点中优先选择高校站点和单站流量(G+T流量)比较高的站点。建设TD-LTE网络的目的是吸收高数据流量,高校站点通常数据流量比较高,而且发展潜力大,应优先选择。同理,单站流量(G+T流量)比较高的非高校站点也应该优先选择。(3)在容量站点确定后,才考虑覆盖站点的选择。覆盖站点优先选择建设单位标明的VIP站点,建设单位标明的VIP站点通常除了高流量站点外,大部分为需重点覆盖的站点,这些站点如果在TD-LTE覆盖范围内应全部选择。除了上述站点以外还需要挑选站点的,建议按下面的顺序考虑:①优先考虑已建TD-SCDMA/G***共址站点;②其次考虑已建单G***站点;③再次考虑已在前期规划但尚未建设的TD-SCDMA或者G***网站点。

因为在TD-SCDMA/G***共址站和单G***站点中选择时,单G***站点有可能不具备再增加一套系统的条件,所以优选TD-SCDMA/G***共址站点。在已建、规划站点中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已建站点,因为TD-SCDMA或者G***网规划的站点存在不确定性,后期可能会改址,会影响TD-LTE的规划。

五、天线选择

TD-LTE的天线选择也与其采用的频段密切相关。如果LTE采用F频段,可直接使用现网的F+A天线。如果LTE采用D频段,有两种选择,可选择新建单D天线,也可选择将原有F+A天线替换为FAD天线。

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移动TD-LTE宏基站网络最终会走向F/D频段共同组网,所以对于新建站点,建议一次建设到位,直接采用FAD天线,避免后期再进行改造。

对于D频段改造站点来说,建议优先采用新建单D天线的方式,因为更换现网天线会对原有网络质量造成影响,而且FAD天线单价远高于单D频段天线单价。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天面条件较好的站点作为TD-LTE站点,只有对于天面新增天线施工困难的情况,才考虑替换原有天线。

六、分布系统选择

因为TD-LTE的频段较高,对于规划区内的TD-SCDMA物业点均建议建设TD-LTE系统。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包括单路建设方式和双路建设方式两种。双路分布系统相对于单路分布系统具有1.5~1.8倍的容量增益,对于提升小区吞吐量和用户峰值速率体验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故在数据流量较大的区域,LTE应建设双路分布系统。

中国移动集团在《LTE扩大规模试验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中建议:“对于新建场景,建议除物业点的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区域外,均建设双路分布系统。对于改造场景,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方式,在容量需求较高或示范作用显著的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覆盖除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外的区域。”

但实际规划设计中很难按此考虑。双路分布系统由于需要双路馈线和双倍天线,建设难度很大,特别对已建单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再建设一路分布系统协调难度很大。对某地市的现网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现网有双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不到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协调困难。而且从投资效益上说,双路分布系统投资接近翻倍,但是很多物业点并没有建设双路分布系统的必要。现网很多分布系统是为了解决TD-SCDMA网络的覆盖需求而建设的,并没有很高的用户数及数据流量,在这些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会造成投资浪费。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城市物流 发展模式 物流网络理论 协同理论

一、前言

2009年***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里强调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若干物流节点城市,促进物流业的区域发展。在物流业振兴规划里,将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国内研究区域物流发展特别是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的文献较少,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方虹从运营规模、管理方式和城市发展的不同条件等角度对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并没有其适用对象和适用区域以及城市做出论述。涂淑丽分析了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的现状模式,通过差异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池韵佳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通过探讨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而建立区域物流发展的创新模式,但是并未详细论述如何在具体的区域或者城市内实现。朱建成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基于现代物流和商贸产业集成运行的区域商贸物流系统和发展模式,并且构建了“物流园区一物流信息平台一物流网络节点”三位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结构。上述学者的研究重点多是集中在区域的角度,专门研究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的较少,而且提出的很多物流发展模式适合的范围大多没有界定。本文从目前城市物流发展的问题出发,借鉴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从便于实际操作的角度论述,提出适合不同类型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

二、城市物流发展的问题

城市物流的主体是城市,其发展规模受城市需求影响,并且与该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以及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很多省份和城市开始紧随***各自的物流业规划纲要,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策和措施。但是目前城市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目前的物流规划和物流发展中,未能与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出现了物流规划和城市规划偏离的现象,致使物流规划欠合理。由于城市规划中并未充分考虑物流规划,致使物流基础设施较少,并且分割在若干个地方,降低了物流效率,未能有效利用规模经济性。

二是城市物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倾向,集中表现在:大规模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缺乏统筹规划,出现了重复建设;很多城市发展物流的重点偏离了经济性,纯粹的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信息系统建设,未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各个城市的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逐渐增多;许多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化,致使出现了低效率,造成能源消耗,加重了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以及居民生活质量问题。

三是城市物流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从业人员并未接受相关的物流知识培训和教育,致使现代物流的理念比较淡薄。物流业的重要性虽然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是高等学府中培养的物流人才数量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物流发展的需要。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当前城市物流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构建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

下面就从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的角度出发,解决上面论述的城市物流发展问题,探讨不同类型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

(一)理论基础

1、物流网络理论

物流网络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为了适应物流专业化、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而逐渐发展,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构成的物流服务和运作网络。

对于物流组织网络,企业根据核心业务建立组织网络,而物流联盟是物流企业之间的组织网络,从整体上看,物流组织网络是由物流企业,物流组织,物流联盟共同组成的网络;物流组织网络结构的内部组织之间遵从“合作―竞争”的开放式运行方式,实现系统在空间、时间和功能方面的整合和重组,提高组织的功能和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并且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实现结构的有序化;对于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主要包括物流节点集和线路集,其核心问题是确定物流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地点。对于物流信息网络,通过建立适应网格环境的信息网络,通过信息引导物流网络资源的合理调整,实现资源整合及信息网络的有效性。

2、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也称为“协同学”,其主要思想如下: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尽管其属性不同,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其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大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协作下,可以探讨各种系统演变和发展的共同规律。由系统理论引申出了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其中协同效应是指在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中各种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伺服原理外在表现为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过程,是系统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化,由稳定进而向不稳定转化的循环往复过程;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内部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律形成特定的功能,其具有内生性的特点。

(二)基于不同类型城市的物流模式构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本文将城市类型主要分为工业城市,商贸城市。工业城市主要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占主要地位或者优势地位,并且有能力向外输出工业产品的城市;商贸城市主要是指小商品生产、批发、零售等交易和商业服务占主要经济地位或者优势地位的城市。

1、工业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对于工业城市,由于存在原材料的输入和工业产成品的输出,同时存在其他商贸物流,因此可以构建基于供应链或者工业聚集区的物流模式。首先,在物流组织网络方面,从物流业务规模的角度出发,控制物流组织的数量,通过扩大其规模来降低数量。根据城市的总物资和商品需求量以及供给量来预测物流业务量,然后匹配现有物流组织的业务量;如果物流组织已有业务能力过剩,则通过***策引导物流公司重组,加强物流组织的合作,促进物流组织之间组成联盟,以增加各个组织的收益;如果物流组织业务能力不足,则通过***策优惠措施促进物流公司做大做强,同时加强物流公司的业务联盟,促进业务合作。其次,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应该依托城市的交通便利条件,在靠近公路,铁路等便利的交通设施旁边,同时尽量靠近工业园区或者产业聚集区的地方建立物流园区或者物流中心。对于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应该建立评价指标,具体从产业规模化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现有的物流组织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物流园区数量和规模。同时在靠近生活区的地方,建立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批发零售等交易基地,满足日常商贸交易物流的需要。第三在信息网络方面,物流组织和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应该利于物流组织间的物流功能整合,便于及时获得物流信息和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在物流网格的引导下,能够有效组织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资源,并且能够快速的获得信息,调整物流网络。

根据协同学,在整个城市物流系统中,需要加强合作,利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整体功能,在***府和其他组织进行合理正确宣传的同时,也要制定***策,鼓励各种形式的物流联盟的组成。同时,需要设立***策、税收等刚性条件,作为序参量在各个子物流系统中发挥作用,引导各个子系统达到稳定,有力的发挥子系统的物流功能。同时,通过建立物流基础设施,引导物流组织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促进物流大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完成系统功能的整合和升级。

2、商贸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城市一般都有较大的企业聚集区和批发零售交易市场,多以输出为主,物流功能主要在于仓储,配送和运输,因此可以建立基于物流中心的物流发展模式。在物流组织网络方面,应该强调物流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和协同运营,由于商贸城市的对外输出多是以批发商品为主,批量较大,可以考虑共同配送和协同运输。具体的做法为:以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基地,鼓励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联盟,针对特定的批发零售商或者特定的区域,实行共同配送和共同运输;在利益分配上面,以提供的资源和劳动力为依据,从合作博弈的角度进行费用合理分配;由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设立基于大型交易市场和小商品生产企业聚集区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具体的数量和规模可以参照每年的物流业务量和该区域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同时要设定评价指标,对物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进行合理的评价,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由于一般的商贸城市的陆路交通都比较发达,因此可以借助这些条件,并且充分发挥输出物流业务量大的特点,实现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合作物流形式,打造基于“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企业集群”的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建设还在于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将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使信息建设真正能够发挥信息整合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发展综合物流,使物流功能实现集成,弥补专业化不足的缺点,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物流费用。

根据协同学,加强物流合作是必然趋势,由于目前许多商贸城市的物流系统大多存在无序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引导和***策扶持,促进功能结构转变。对于系统的自组织过程,需要***府和社会创造良好的***策环境和人才环境,促进物流企业的逐渐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使物流市场逐渐走向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城市需要有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在现实中,很多城市的定位有可能是两种类型的混合城市,这样就需要将上面的物流模式进行组合发展。但是理论基础还是可以参照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合理的确定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并且加强物流组织之间,物流组织与物流基础设置之间的协同运作和信息共享。

四、总结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城市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物流规划问题和物流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化问题,运用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对不同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的探讨中,关注的是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的物流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物流需求,最后通过建立物流网络,发展物流系统内部各成员的协同运作,进而确立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①方虹.城市物流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涂淑丽. 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差异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17―19

③池韵佳. 比较优势理论下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分析[J].商业时代,2011(23):36―37

④朱建成,刘国栋.区域商贸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9(34):19―22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4)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数据流***,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无线网络优化

一,G***网络概述

二,A市G***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5)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 网络规划 覆盖分析 链路参数 仿真参数

1 引言

网络覆盖分析是网络规划中的重要步骤,也是衡量一个网络优劣的关键。CDMA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的,从而导致了网络覆盖规划的复杂性[1]。覆盖分析最重要是要进行链路预算,并且链路预算参数的取值同实际相符,才能得到正确的路径损耗[2]。其次必须进行规划区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模型得到实际的小区覆盖范围。在得到的小区范围内进行业务建模和业务预测,计算出覆盖范围内的小区容量需求,可以判断是覆盖受限还是容量受限,最后确定小区的覆盖范围。

本文研究了CDMA网络规划仿真系统,该系统能模拟CDMA网络的调节机制,通过前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自行调节将干扰最小化,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覆盖的最优化。文章对CDMA网络规划的关键参数提出了新的方法,分析了仿真结果并做了分析比较。实验证明当网络负荷增加到设计负荷时,仍然不用对网络进行大量的RF调整,网络也不会出现覆盖空洞,用户依然能够比较正常地进行通话,并保证网络质量。

2 覆盖分析基本方法

覆盖分析一般分三步进行:调查并对覆盖区域进行区分;进行链路预算;选择传播模型;结合要覆盖区域的容量需求得出网络覆盖范围。

2.1 规划区域划分

在实际的网络建设中,要基于市场需求,考虑今后的用户发展和投资效益,制定合适的覆盖目标。不同的覆盖区域有不同的覆盖策略和要求,所以首先对覆盖区域进行分类。

根据无线传播环境可分为密集市区、市区、郊区(乡镇)和农村(开阔地)四大类。密集市区: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或者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城市内建筑物,地形相对平坦,中高层建筑可能较多。市区:城市内具有建筑物平均高度和平均密度区域,或者经济较发达、有较多建筑物的城镇。郊区(乡镇):城市边缘地区,建筑物较稀疏以低层建筑为主或经济一般、有一定建筑物的小镇。农村(开阔地):孤立村庄或者管理区,区内建筑物较少,或成片的开阔地,或者交通干线。

除了上述四大基本区域类型外,还有山地、林区、湖泊、海面、岛屿等特殊地形,由于各种地形的无线传输环境千差万别,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3]。

2.2 链路预算

链路预算:对通信链路中的增益与损耗进行核算。即计算在一个呼叫连接中、保持一定呼叫质量下,链路所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从而结合传播模型确定给定地区小区的覆盖范围。链路预算是覆盖分析的核心步骤,通过链路预算考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传播损害差异,在前向和反向两个方向上,很显然实际的覆盖范围应由覆盖较差的一方决定。不同的覆盖范围将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还可能使实际覆盖小区与预期规划不一致。因此,一个优良的系统应在设计时就要做好链路预算,使覆盖区内的反向信号与前向信号达到平衡。

链路预算为有效分配有效无线资源、合理进行网络规划提供依据,在CDMA无线设计时,对前向链路预算进行估算意义不大,原因是前向链路预算不可预测因素较多,而在反向链路预算中,各种因素或为已知或可准确估计,因此结果较为可靠。一般来讲CDMA系统主要是反向受限,计算反向链路更有实际意义[4]。

2.3 传播模型的选择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适当的调整。

3 仿真关键参数设置

为了进一步分析规划阶段给出的相应配置的无线性能,需要特定的CDMA网络规划工具对规划结果进行评估。对CDMA这样的复杂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制约,理论上的覆盖预测值往往误差较大,而采用系统仿真,则能够通过模拟系统工作过程,得到更加精确的满足容量需求的覆盖结果,从而合理估计网络规模和投资规模,指导运营商在容量、覆盖、质量三者间寻求最佳点。华为的U-Net仿真系统能仿真这个网络的调节机制[6]。

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对网络规划的覆盖进行分析。在仿真关键参数导频强度的设置上提出了一些方法。

3.1 导频信号强度Ec/Io概述

Ec/Io:这是一个反映手机端当前接收的导频信号(Pilot)的水平[2]。手机开机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搜索导频信号,如果搜索不到有用的导频信号,手机就无法正确识别网络。很多时候,手机经常会处在很多基站重叠覆盖的区域,也就是有很多导频的区域。各个导频之间也会相互干扰,形成导频污染。Ec表示手机当前接收到的可用导频信号强度,Io表示手机当前所接收到的所有信号(有用信号+干扰信号)强度。所以,Ec/Io就表明手机当前所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占所有信号的比例。反映了手机在这一点上多路导频信号的整体覆盖水平。Ec/Io越大,说明有用信号的比例越大[5]。

在某一点上Ec/Io大,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Ec很大,在这里占据主导水平,另一种是Ec不大,但是Io很小,也就是说这里来自其他基站的杂乱导频信号很少,所以Ec/Io也可以较大。后一种情况属于弱覆盖区域,因为Ec小,Io也小,所以RSSI也小,所以也可能出现掉话的情况。

在某一点上Ec/Io小,也有两种可能,一是Ec小,RSSI也小,这也是弱覆盖区域。另一种是Ec小,RSSI却不小,这说明了Io也就是总强度信号并不差。这种情况经常是BSC切换数据配置出了问题,没有将附近较强的导频信号加入相邻小区表,所以手机不能识别附近的强导频信号,将其作为一种干扰信号处理。 

3.2 小区边缘导频信号强度设置

网络的覆盖规划通常是在建设前期,通过一定技术方法预测未来的网络覆盖能否满足容量需求。本文首先考虑网络规划在空载时设置的导频强度,通过工程容量设置,计算证明在后期的网络发展阶段能满足用户需求。

在系统空载时取不同导频比例,地物损耗取值在0~25dB之间变化的情况时,覆盖规划标准Ec/Io值变化如***2所示:

从***2可以看出,在规划中的网络空载期,当我们在覆盖区域测试时只要地物损耗小于15dB时,应该取的覆盖标准应该为-7dB。当基站与测试地点之间的地物损耗大于15dB时,小区边缘的导频强度恶化的速度加快。

规划时用75%反向负荷,计算出小区边缘导频如表1所示:

以上的计算以及分析给出了一个预测网络覆盖性能的一个依据,在规划时期进行室外测试时,测试地点与基站天线之间的地物损耗小于15dB时,通过天馈调整只要保证小区边缘Ec/Io接近-7dB左右,这样就可保证当网络容量增加到设计容量时,既不用对网络进行大量的RF调整,也能保证网络质量,从而可以大大减轻以后优化工作的强度。

4 建立仿真

对仿真参数分析后必须建立仿真论证。网络仿真的意义首先在于对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工程指导作用。作为必要的输入条件,通常需要获取被规划区域的无线传播环境、基站参数(站址站型;馈线型号及长度;天线型号、方位角、下倾角、挂高;信道元素数据、发射机设备参数等)、传播模型、话务模型等信息,其中以话务模型的建立尤为关键。这些输入参数越精确,对提高规划结果的可信度越有利。

4.1 建立话务模型

CDMA网络,业务覆盖范围取决于前向和反向链路空中接口的话务,因此话务建模对研究网络的覆盖有很大的意义,话务建模的逻辑***如***3所示。

业务类型:共有Voice,1X-Data EV-DO三种,在系统中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上下行编码因子,上行信道各种速率的概率,人体损耗等,根据系统默认设置。

手机终端:UNet仿真系统默认有RC1-RC5,EVDO_HAT六种,RC1,RC2用于语音业务,RC3-RC5用于1xRTT语音和数据业务,EVDO_HAT用于DO业务。根据系统默认设置手机的最大最小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噪声系数。

移动类型:50km/h,90km/h,Pedestrian三种,根据用户不同的移动类型设置一下三个值:T-add:扇区成为手机终端的最优服务小区所需的最小EC/IO;T-Drop:扇区离开手机的EC/IO;Min EC/NT:上行最小EC/NT值。

用户行为:分为普通用户和繁忙用户,设置不同类型用户的ERL。

话务环境:在系统中根据地域环境设置四种不同的话务环境Dense Urban,Urban,Suburban,Rural。仿真时根据不同的话务环境分配数量不同的用户密度。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从某地市网管得到的数据设置话务模型参数,网络数据如表2所示:

4.2 仿真流程

在仿真操作中,首先如上所述输入必要的仿真条件,然后在电子地***上用不同的多边形划分不同类型的规划区域,如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通过计算输入规划区各种业务的话务量,并将相应数量的各种业务终端按一定的权重撒入规划区的各种地物之上,即可开始迭代仿真。最终输出运营商所关注的各种网络性能指标,如覆盖范围和覆盖概率、导频污染情况等。由于有详实的仿真结果数据做参考,这样使运营商能全面、透彻地了解未来网络的运营质量,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建网工作。

U-Net系统是根据Monte-Carlo算法进行仿真的,根据话务地***中的手机用户数量和密度,随机地在地***上分配用户的位置及用户行为,然后对收敛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收敛则完成一次仿真,否则重新分配用户,直到收敛为止,如***4所示。

5 仿真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仿真技术参数设置新方法,从小区覆盖导频强度和小区边缘覆盖率两个方面进行仿真论证。

5.1 小区覆盖导频强度分析

某市的小区覆盖导频强度仿真结果如***5所示,接收导频Ec/Io反应出网络在空载阶段和达到设计负荷阶段下的覆盖质量和干扰水平。本文采用的网络负载因子为75%。

在实际工程仿真中,我们取空载时小区边缘的导频强度的覆盖标准应该为-7dB,从表3中看出网络规划空载期的导频强度大于-7dB达到97.6%以上,这时可以认为网络调整好了。根据网络建设需求,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要求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Ec/Io高于-12dB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5%以上。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接收导频的Ec/Io高于-12dB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8.7%,没有出现覆盖空洞,满足网络需求。

5.2 小区边缘覆盖分析

某市的小区边缘反向覆盖仿真***如***6所示。

决定覆盖质量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小区边缘覆盖率,定义为:在小区边缘接收信号大于接收门限的百分比。本文中的小区边缘的定义:小区负荷达到规划时预期的负荷时,由前反向受限方确定的覆盖半径处。

在实际工程仿真设置中,空载时我们要求小区边缘的最低Ec/Io为-7dB,网络达到设计负荷时小区边缘要求的最低Ec/Io为-12dB,解调门限Eb/Nt根据不同的业务速率、移动性设置,对于IS-95的9.6kbit/s语音方案,7dB是一个业界公认的值[7]。从表3中看出网络规划阶段空载期的小区边缘覆盖率大于70%的地区达到99.3%以上 ,这时可以认为网络调整好了。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小区边缘覆盖要确保话务繁忙时的网络指标。根据网络建设需求,要求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小区边缘覆盖率高于70%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5%以上。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小区边缘覆盖率高于70%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8.1%,满足网络需求。

6 结论

由于CDMA技术自身所具备的诸多特性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从而决定了无线网络的算法设计、网络规划各个阶段都需要于仿真技术做预测分析。本文针对CDMA网络覆盖的复杂特点,对网络的规划中的覆盖分析做了详细的研究,在仿真关键参数核心步骤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最后在U-NET仿真系统中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证明当网络负荷增加到设计负荷时,仍然不用对网络进行大量的RF调整,网络也不会出现覆盖空洞,用户依然能够比较正常地进行通话保证网络质量。通过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预计网络容量下的覆盖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红亮,陈岩,袁旭明. 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701.

[2] Kyong Il .Kim等. CDMA系统设计与优化[M].中国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3] 李志***. cdma2000 1x&EV-DO覆盖规划及方法分析[J].电信技术,2009年03期

[4] 康亦佳. cdma20001x反向链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7)

一、关于网络营销的概念剖析:

百度百科对网络营销的定义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

简言之,网络营销=网络+营销。菜根谭认为网络营销应包含:网络营销策略规划、网站平台建设、网络推广、客服销售、数据分析、团队组建、运营管理这几大模块。网络营销工作必须以营销为导向,以销售为最终目的。

从项目管理运营角度来看,网络营销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运营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由此可见,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不能将做个企业网站、开展一些如论坛、博客、微博推广等具体的网络推广工作片面的理解为网络营销的全部!

二、网络营销工作的七大核心版块:

1、网络营销战略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通过对市场、竞争对手、目标受众、自身企业品牌产品的360度洞察分析,才能科学合理的规划出公司网络营销模式、提炼出独特销售主张(USP)、明确发展阶段步骤、合理的规划团队、清晰投入和预期收益等。也只有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方能“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实现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增长。彻底解决企业网络营销难题,获得突破性增长,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和持续的盈利能力。

2、营销型网站策划建设

“网站打天下,转化率是核心”!

企业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工作的基础,若要使网站溢价增值,脱离同质化,实现销售力、公信力、传播力于一体,有效提升转化率,成为真正的营销利器,须以客户体验为核心。

关于企业营销型网站,菜根谭的观点是:技术永远是为思想、为营销所服务的!我们必须先从营销角度来看待规划网站,然后利用技术来实现。综合营销战略、客户体验、建站功能技术、SEO等范畴,在分析行业、企业、客户、竞争对手的基础上,从网站定位、网站结构、视觉表现、销售力、传播力、公信力、技术功能这七大优秀网站(网店)必备因素入手,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转化率高的营销型网站。

而当前网站建设服务行业的现状是无营销、无策划,技术取向,功能至上。关于营销型网站话题,菜根谭有发表过《营销型网站规划建设的七大要素》、《营销型网站建设策划的八大步骤》两篇粗文,大家有兴趣可去了解下!

3、网站销售力策划执行

要想自己的产品服务信息在网络上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通过产品和品牌的策划运作,扩大同竞品的差异化,突出产品品牌核心价值。

提升网站销售力,该做什么?怎么做?

菜根谭认为,网站销售力具体工作上一般主要体现在网站内容整体策略、网站品牌背书文案、网站服务产品销售文案、资讯内容、网站广告文案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网站产品服务文案。

商品展示是网站规划的核心要素,能不能打动用户,主要就是商品页面是否具备强有力的销售力。商品展示的销售力其核心关键就在于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USP,然后利用***、文、视频等各种形式围绕和强化核心卖点。

另外就是网站关于公司和品牌或者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要有公信力,千万不要随意夸张,让客户不信任。

4、网络推广传播

网络推广更应该理解为网络传播,即利用互联网向目标受众传递有效信息。菜根谭网络营销策划机构认为可以从下面三点来全面的理解网络推广:

(1)从过程来说,网络推广要经过三个步骤:要首先确定目标受众,即向谁说?再次,要策划传播内容信息,即说什么?第三,采取什么方式推广,即怎么说?只有经过这三个有机组合的策划,才能构成一个成功的传播案,达到传播的目的。

(2)从方式来说,网络传播推广可分为:活动创意(这方式可细分太多了)、话题事件病毒、信息、互动游戏、创意软文、***片视频多媒体等等。

(3)从传播管道来说,网络推广可分为:SEM、SEO、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微博推广、新闻软文推广、B2B平台推广、QQ(IM)推广、电子书推广、邮件推广、广告投放、广告联盟等等各种各样的传播管道形式。

21世纪,眼球已成为稀缺资源!传播已成为企业营销的最大难题!只有充分的利用网络的互动、草根、娱乐、扎圈等文化特性和网络技术手段形成病毒传播的倍乘效果,才能彻底解决企业传播难题!

5、网络营销数据分析

网络营销这个系统性工程的核心就是销售转化,而数据统计分析是将网络营销系统各环节有机整合的重要环节,数据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从而调整策略、解决问题,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通过建立涵盖搜索引擎排名监测分析、网站访问统计分析、网站咨询统计分析、网站销售统计分析等一整套科学数据分析,提升企业网络营销运营策略和效率。

重视并用好数据监测统计分析,是提高网络营销效率、优化网络营销效果的重要一环。毫不夸张的说,数据分析是网络营销的支点,利用好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6、网络营销团队

很多中小企业开展做网络营销工作的就一两个人,没有太多预算雇请组建一个完整的团队。其实,网络营销项目运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策略来统筹全局。如果预算充足可以组建专业团队来做,如果预算少,一两个人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思路清晰、策略目标明确,日常执行形成规范化,这也是项目运营规划。

至于团队运营管理。需要多少岗位?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怎么规划?岗位招聘、培训、薪酬、考核、激励怎么弄?团队日常管理又怎么管?等等。这也需要依托总体战略来配置组建和管理,不同的网络营销策略模式,需要的人员是完全不同的。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8)

中***分类号:Q945.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since the 1990 s, green is always the way to protect biology, landscape ecology, city planning and landscape more disciplin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rontier and cros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the landscape urbanis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green way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American green way network plan, put forward the city green way China experience meaning of thought.

Key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Green way;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詹姆斯・科纳在一系列会议上提出“作为都市主义的景观”的说法;其后,在1997年,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正式提出“景观都市主义”一词。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批判,现代主义无法产生有意义和宜居的公共领域。景观都市主义提倡使用基础性系统和公共景观,以形成区域本身的组织机制,塑造和改变城市住区的组织结构,以应对未来经济、***治和社会必然存在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已有诸多学者在研究绿道的理论和实践。张文、范闻捷的《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首次引入了“绿色通道”概念,使中国绿化系统建设有了新的借鉴模式,带来了新的思维[1]。刘滨谊、余畅在《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中对绿道概念、分类、形成过程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2]。周年兴,俞孔坚等在《绿道及其研究进展》中阐述了绿道的功能、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对城乡规划的启示[3]。李开然在《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认为绿道理应作为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应用于以其网络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体系的建设中[4]。夏媛等人在《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珠三角区域的绿道规划,提出了绿道作为多功能性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十分有效的观点[5]。

实践探索方面如美国的迈阿密河绿道是以滨河为基础,经过发展带来了良好效益,成为区域改造的标志性项目。国内的珠三角(***1)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有关绿道的探索,为绿道网络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深圳市规划在盐田区打造一条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到大梅沙滨水海岸线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景、海景、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元素有机串联。

二、绿道的概念及其分类

绿道(Greenway)是包含线形元素的绿色土地网络,是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从广义上说,绿道是具有连接作用的各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的总称,有时也被称为生态网络、生态廊道和环境廊道。

查尔斯・莱托在《美国的绿道》中对绿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并根据绿道形成条件及其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城市河边绿道;②以道路为特征的娱乐绿道;③生态上重要的廊道绿道;④风景或历史线路绿道;⑤综合的绿道系统或网络[6]。其中城市河边绿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目前,国内正在兴起的沿河绿地规划项目,就属于该类型的绿道。

Ahern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并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 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形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7]。该定义强调了5 点: 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

三、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绿道设计原则

景观都市主义就是将城市理解成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相结合,使城市得以发展。绿道是景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景观都市主义提出了以下设计原则。

1、系统的设计理念

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从城市设计的高度考虑绿道的内容和形式,串联城市绿带各组成部分,综合安排各种要素,使绿道、自然和城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自然、建筑、绿地的结合来创造城市完整和令人难忘的形象。

2、景观、生态和人文的统一

绿道必须以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的基础。既要营造美观的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又要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

3、以人为本,创造宜人空间

绿道设计要以人为本,组织人性化室外空间。作为景观的绿道要将交通的流动性和景观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然生境之美,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调节身心的好去处。

4、经济性原则

绿道要以恢复保护由本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自然生境为主,节约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成本高的人工生境的比例,减少一次性投入和后续养护管理费用。

四、典型案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美国的绿道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不管是现实基础、理论研究、建设观念,还是法律支持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奥姆斯特德为波士顿规划的“翡翠项链”就是19世纪城市的“循环和呼吸系统”这一理念的实践体现,即靠公园、公园道、住宅以及游憩地来实现。摩西的哈得孙公园道就充分利用了场地上的特殊条件,将居住开发、游憩设施、公园以及纪念性建筑等整合在一起,并容纳了高速运输、地方交通及公共运输系统。

五、结语和展望

1、结语

我国的绿道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绿道的建设基本上依附于道路、铁路、河流等的建设所展开,绿道建设理论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理论,以普遍绿化和美好环境为目的,对绿道的综合功能认识不足,结合我国国情的绿道理论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府相关保障体系的建设极不完善。

本文由于资料的欠缺,数据的不完善,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和绿道的结合应用实例上有待进一步深化,仍需要实证研究和经验积累。

2、展望

城市中的绿道网络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美学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鉴于当前我国的绿道建设情况,必须要加大对绿道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充分利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提高我国绿道规划研究与建设水平,构建全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文,范文捷. 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 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2]刘滨谊,余畅. 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8-81.

[3]周年兴等.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9).

[4]李开然. 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10(3):24-27.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9)

第三次科技***为我们带来了计算机技术,该技术诞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在逐步的加大,如何推进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就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1 网络规划

进行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科学的网络建设规划,这是完成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必要保障。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对用户的需求分析与系统可行性分析进行科学的规划。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网络规划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分布情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1.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不同行业与不同单位,由于计算机在实际的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不同,因此需求也各有不同,这是我们进行需求分析的根本原因。在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完善的调研,做到没有遗漏,没有忽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出科学的系统分析报告,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系统可行性分析是根据不同用户或者单位,结合其实际情况,对需要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进行正确性与科学性的论证过程。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可以为我们的工程建设提供很多的具体指导。比如,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得知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传输方式的选择,具体是应该选用宽带传输还是基带传输;在通信类型方面,可以告诉我们应该进行怎样具体的操作;另外系统可行性分析还可以为网络建设中的通信容量、用户接口、传输速度、协议版本、服务器类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由此可见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重视系统可行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

2 网络设计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网络设计的过程,该过程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根据网络规划的相关建议和相关结论,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从而构建起整个的计算机网络工程。

2.1 网络设计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相关的规则。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采用先进成熟的系统,保障网络工程的质量,这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通过科学的比较和合理的规划,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最后,在网络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比较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思想,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更新换代很快,只有比较先进的设计思想才能尽可能的保证现阶段设计的网络的实用性。

2.2 网络体系的结构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功能的分层及各层功能通信所遵守的协议,核心内容是决定应采用何种协议集合,当前一般较多选择TCP/IP网络通信协议。在设计时我们通常可以采取过渡和共存的策略,使之既能适应发展的潮流,又有最大限度地保护已有的网络投资。

3 网络的实施

3.1 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计划

在计算机网络工程进行实施之前,必须制定一个系统完善的实施计划,该技术应该针对该网络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和经费进行详细的规划与安排。另外还应该将网络实施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人员安排,以及验收、维护、调试、运行等具体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为网络的实施过程保驾护航。

3.2 网络设备到货验收、安装、调试

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实施计划的相关安排,对设备进行调试,结合设备具体的实用说明进行专业的验收。之后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安装说明。最后要对安装的设备进行仔细的调试,直至网络设备正常运行。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加大,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简洁的完成更多的事情,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希望对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启动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部绍海.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分解与阶段性成果分析[J].硅谷,2008,(23).

[2]王艳丽,阴国富.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优化探索[J].现代电子技术,2008,(13).

作者简介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10)

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骨干, 是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 对城市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中之重, 应结合城市的社会、经济及交通需求的发展, 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客运交通规划, 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方案。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882 年, 索里亚在马德里的城市改建方案中, 就对轨道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系统布置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看法。他的“线状城市” 方案认为城市的形状应采用线状, 同时轨道交通应以地下、地面和高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在他设计的城市中, 以一条宽度不小于40 m 的干道作为“ 脊梁骨”, 电气化铁路就铺设在这条干道的轴线上, 一条长50 km 的有轨电车环行线, 离市中心的半径约7 km , 形成线状城市的骨干。WWW.133229.COM在索里亚的设计方案中最为大胆的设想是使电车轨距与火车轨距相同, 从而将新线与一个主要的铁路车站相连, 以便能利用有轨电车线为工厂企业进行货物运输。可以看出, 尽管索里亚在1882 年提出的方案是用于马德里城市交通改建的, 但这些思想至今基本上被沿续了下来。特别是关于城市有轨交通建设可采用地下、地面、高架三种方式结合的方法, 正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所普遍采用的[ 1~16 ] 。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 我国约有20 多个城市进行了轨道交通项目(预) 可行性研究,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城市更是进行了轨道交通建设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文献[ 23 ] 为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从定性走向定量, 同时作理论上的准备工作, 应用系统分析和网络***论的方法对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关键环节如路网合理规模、路网形态、初级路网规划方法及软件数据流***逐一作了探讨。概括了路网规划的主题思想, 对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有指导意义; 轨道网基本***式是轨道网规划中要分析的首要问题之一, 文献[ 24 ] 采用***和网络流的理论结合轨道交通的特点,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轨道网基本***式进行研究。探讨了轨道网基本***式的构造方法, 小型路网的基本***型和形态优化方法。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前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献[ 25 ] 提出了改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探索性思路: ① 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 ② 轨道交通路网结构特性与道路网结构特性有所差异, 有必要加强轨道交通网络自身的特性; 文献[ 26 ] 在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时, 应考虑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因素。日本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研究, 取得了很多成果, 并有一些成功的范例。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继续膨胀,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迟早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文献[ 27 ] 在研究国内外大城市轨道交通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枢纽锚定全网” 的轨道交通网络优化理论。文献[ 28 ] 介绍了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非集聚模型的基本公式和基于非集聚模型基本公式mnl 客流预测模型及其参数标定方法, 探讨了出行的各阶段的选择肢集合和特性变量的选择, 最后提出了非集聚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献[ 29 ] 首先研究轨道线网规模与线网宏观结构, 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及分类分析法建立轨道线网规模与城市规模及城市结构函数关系, 在分析国外大城市轨道线网结构及城市空间结构结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七个大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实际, 建立轨道线网宏观结构。在分析国内外轨道线网客流预测常用方法的缺陷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段法改进的客流预测分析框架体系, 并就分层策略***通方式划分法和联合方式划分的交通分配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组团式结构轨道线网布局, 建立了“宏观定性控制、微观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决策” 轨道线网规划布局思路, 提出点2线2面相结合的轨道线网初始方案产生方法, 并以鞍山市的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 最后对轨道线网评价决策的指标体系作了初步探讨; 目前, 国内在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进展很快, 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处。普遍存在的情况是理论依据不足、城市交通模型不完善、客流调查数据和预测与实际偏差较大、以及路网规模过于庞大。例如, 仅北京、上海、成都、济南、天津、广州六城市规划的快速轨道路网总规模就是亚洲现有地铁总规模的2 倍~3 倍。这样大的投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 是难以承受的。即使到21 世纪中叶, 即一般认为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远期, 中国人均收入也刚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资金将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轨道网络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是支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比较成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法是“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将路网规划分为“点”“线”“面” 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得到路网规划预选方案, 然后进行路网结构特征分析和客流测试, 通过对预选方案的补充、调整,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 最终得到推荐方案。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  指导思想和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 重视交通规划相关技术规范、条例、导则的编制; 加快适合我国城市特点的交通规划技术发展,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的特征。重视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的研究; 有效地利用价格手段调控交通需求; 考虑低成本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和研究如何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等。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深化、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客流分析预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系统选型、车场与联络线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建设时机分析和用地控制规划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是宏观的控制性规划和指导性的实施规划, 也是近远兼顾的长远性规划。因此, 按规划年限可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近期规划与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致; 远景规划无具体年限, 按城市远景规划用地性质、范围及人口的发展规划为基础条件, 使网络规划既能适应和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同时又有适当超前性和滚动性, 引导和推动总体规划的实施, 使两者相辅相成。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依据总体规划、支持总体规划、超前总体规划、回归总体规划”。在规划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7~40 ] :

(1) 用最少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吸引最大的出行量。

(2) 使最先修建的线路是最急需的线路。

(3) 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4) 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 处理好满足需求与引导发展的关系。

(5) 线路走向应与城市主客流方向一致, 应连接城市主要客流发生吸引源。

(6)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 应与现有交通工具相配合, 协调发展,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效率。

(7) 组建大型换乘中心, 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或新区开发的先导和依托点。

(8) 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 以保证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连续性, 工程技术上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9) 与城市的地质、地貌和地形相联系, 以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高架或地面形式。从国外经验看, 有两种选择可供参考[1~16 ] :

① 对于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相对合理、功能分区比较适中的大城市, 主要需要发挥轨道交通设施的快速通道作用, 应优先在目前的中心区内部或环绕中心区修建, 以利于提高中心区的通行速度, 完善中心区的服务功能。

② 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缺乏的城市, 主要需要发挥轨道交通设施在调整空间结构和完善功能分区方面的作用, 应优先在城市中心区与快速发展的新区之间、在中心区与希望发展的边缘区之间修建, 以尽快调整城市的空间和功能布局。

3  规划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高、安全可靠、和其它交通干扰少等特点, 因而在城市中主要担负中远距离的运输任务, 特别是在市区日益扩大和卫星城镇不断开发的现代化大城市显得十分必要, 城市轨道交通大多修建在客流量较大的主要干道, 而不断遍及次要街道, 且一旦建成即很难改移, 因此必须以运量较小, 适宜短距离运输的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作为辅助, 加上公共汽车机动灵活, 可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随时调整线路和服务范围, 建立一个由地铁或轻轨路网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市综合交通规划基础上, 根据城市性质、人口规模、交通量预测值等特征, 抓住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及主客流方向, 进行定线、联网, 使路网的确定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相一致, 最后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及上级的批准, 使之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技术依据。

(1) 依据城市形态地理态势与总体规划配合协同发展

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贯彻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战略及用地发展方向, 透彻了解城市的形态演化过程和趋势以及地理地形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 交通形式与土地开发模式是紧密联系的, 密集的城市结构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土地会吸引紧凑的土地使用。

(2) 交通网外形的型式设计和本身的配合

的型式主要是由城市地理形态(河流、山地等) 、现状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流向分布决定, 但主观决策的成分较多。路网本身的型式能决定整体几何性运输能力和客运流向, 典型的型式是放射线和环线。线路越长, 路网层数越多, 吸引量就越大。但成本2效益比不一定好。线路离得太近, 局部路网密度太大, 吸引范围重叠, 也不能发挥效益。

(3) 吸引交通流量的最大化

的出行尽可能地转入轨道运输系统, 降低地面和道路交通流拥挤, 客流量越大运输效率越高, 公交企业效益越好, 如达不到最低的建设临界客运量标准, 就会严重亏损。吸引客流量的大小和城市人口及密度、开通后的交通管理***策、轨道交通的经营策略和服务质量等有关。

(4) 考虑运营上的配合

① 轨道交通换乘站。路网规划中设置的换乘站在一条路线的工程设计中, 要考虑两条以上的线路吸引人流量的规模, 因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很难改造。线路终点站设置要尽可能将同一走向的大量出行人口包进线路范围, 减少换乘。

② 地面公共汽车交通的配合。在轨道交通方式建成或运营以后调整公共汽车的线路走向, 轨道交通无法实现的由地面交通去完成, 实现互补。多线路换乘地点可改建成换乘站。

③ 与对外交通设施贯通配合。轨道交通站直接与火车站、长途客运站、航空港等连在一起。

4  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就是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的宏观控制, 为的是寻求合理规模, 防止盲目性; 同时使方案在比较时具有同等量级的可比性。所以网络合理规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线网合理规模主要从“需求” 与“ 可能” 两方面分析。“ 需求” 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人口分布、出行强度和总量分析为基础, 根据城市交通方式构成及其比例,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规模; 同时以城市形态结构为基础, 分析网络合理密度和服务水平需求的规模。“ 可能” 是从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专项建设资金, 分析城市经济承受能力和工程正常实施进度可能的规模。对于线网规划的论证, 线网规模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

5  网络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实现系统功能的载体, 是轨道系统规划的关键。在研究国内外大城市轨道交通经验的基础上, 上海提出了“枢纽锚定全网[27 ] ” 的轨道交通网络优化理论。这种“ 先枢纽后网络” 的规划思想的理论依据在于: “用地布局决定客源生成; 客源分布决定枢纽位置; 枢纽布置决定网络形成; 网络系统决定交通功能”。即在进行网络规划时, 首先应根据交通集散点的分布情况, 确定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枢纽的布局, 然后根据枢纽布局调整网络, 以满足各集散点之间的交通联系。

著名地铁系统的五大地铁网络都呈现一个共性, 即多心自由式放射状。地铁作为一个系统, 还可区分几个层次。如日本通行一轨多线制, 即同一轨道上运营多条线路, 各国通行的主线支线组合制, 这些都归纳在自由式的特点中。地铁网络设计中的一个特例, 是巴黎快速地铁(rer) 网络。巴黎从1938 年起步, 设计规划了rer 系统, 至今已形成115 km 、65 个车站的规模。它以一线多支、大站快速与穿越市中心三大特征, 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地铁系统, 与巴黎传统的一轨一线制、小站中速、密布全城的老式地铁形成鲜明对照。rer 的功能是支持城市扩展, 承担长距离乘客的快速运输任务。

6  轨道项目的建设排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形成是百年之功, 网络需一次规划逐步完善, 但建设只能逐步进行。轨道项目的建设排序就成为一个突出难题。其难处不只是在财***上, 更多的是在对原有规划的调整上。其结果是建一个项目就调整一次整个网络。如何对待短期需求与长远整体的矛盾, 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回答的。上海80 年代起步的地铁建设, 一直处于这种困惑中。实际建设的线路没有一条与原有规划相符。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究竟如何在巨资建设的轨道交通中体现, 已引起决策者与规划师的深思。轨道项目排序应与客流变化趋势一致。巨大投资项目应考虑经济效益。轨道交通的效益是由客流量决定的。香港地铁立项十分强调这一原则, 因而形成了世界少有的盈利地铁系统。日本大阪的地铁, 大都在20 年左右的时期内完成全线建设。其原因就是追求建设与运营的最佳结合, 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12~30 ] 。

建设的次序指线路排序, 一般的共识是先建设贯通市中心的直径线, 因为从轨道交通线网体系和运输效率的角度看, 设置贯穿城市中心的路线比较理想, 如“十” 字形的干线, 随后优先线路一般又定为环线, 使网络的可达性得到较大改善, 或根据城市地形与布局特点建设主要客流方向的干线, 如香港的港岛线、港九线形成的“t” 字形干线。随后的优先线路一般又定为环线, 使网的流通性、可达性、机动性、覆盖率等项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如上海的地铁1 号线、地铁2 号线和轨道交通明珠线形成的以“ 申” 字型为基础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在构成“ 直径+ 环” 网络之后, 选择的取向有两种, 一是弥补环内密度较低的缺陷, 即优化环内服务水平, 是一种加强市中心的策略; 二是强化环外放射功能的取向, 即优化环外客流发展的需要与导向, 是一种强化城市边缘区与郊区开发的策略。

相比之下, 强化市中心的策略所需投资代价更高, 但对市中心区的地面交通、环境保护、凝聚力更有作用; 强化城市边缘区的策略更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布局, 单位投资的产出更高。而这两方面又是互补性很强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 似乎更适合选择强化城市边缘区的策略; 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 则应兼顾两方面的发展。

建设时机有追随型、满足型、主导型的差异[2 ] 。选择建设时机的关键: 一是有良好的超前性规划, 包括前述的规模依据; 二是第一条线路的建设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 由此形成观念认识的突破, 资金筹措与运用的实践, 工程技术难题的解决, 运营管理要素的完善, 对整个网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比较理想的是主导型, 即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良性的导向作用; 其次是满足型, 即随城市发展基本达到满足的水平; 最差的是追随型, 即始终落后于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需求。当然, 极差的还有饥渴型, 也就是到了迫不得已之时, 才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正是如此) 。而这些城市恰恰又是十分需要、十分适合轨道交通系统为之服务的。

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的工程, 在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下, 分期建设规模和顺序应充分考虑与城市经济、人口发展、土地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交通需求紧密结合, 还应坚持下述原则:

(1) 线网实施规划应分步实施, 必须有重点、有层次、先建立核心层, 再向外延伸, 循序发展。

(2) 实施顺序要讲究实效, 应充分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连续性和效益性水平, 未来的线网实施规模, 更应注意需求因素和对城市综合实力的分析。各条线网规划的实施, 必须同时考虑车场的配置、列车组织方案以及所需要的配套线路工程;

(3) 应特别强调保证线路能够做到修建一段、运营一段。国外大城市交通的实践已证明, 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 地位需要地面常规公交系统的配合才能实现[ 1~16 ] 。目前国外的一些大城市, 轨道交通一般已承担60 % 以上的周转量。轨道交通能否在未来达到50 % 的份额预测指标, 从而实现在城市公交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合理衔接。因此, 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以后, 应着手抓紧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衔接的研究。应分层次地做好综合枢纽站、大型接驳站、一般换乘站规划, 才能充分考虑到为吸引、运送、转换客源所需要的空间, 提供一个较高服务水平的公交客运系统, 使轨道与地面公交能相互衔接, 实现互换。

7  客流预测分析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依据, 也是项目评估的基础。轨道交通客流需求预测分析是整个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轨道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客流预测, 而预测客流的前提是城市用地与经济环境。城市快轨修建的规模应与其远期客流量相适应, 所以正确进行快轨远期客流的预测, 对于合理控制快轨建设的投资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客流估计过低, 将来无法满足运营需要, 将会给以后的客流组织造成困难。由于客流预测的复杂性, 一般为偏于安全, 客流预测偏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这就使快轨修建的规模超过了实际需要, 其结果必然使造价提高。近年来经常遇到客流预测与轨道设计差异甚远的情况, 这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一大难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预测学。在20 世纪60 年代我国建设地铁之初, 虽对地铁客流预测有所研究, 但方法简单, 尚属于启蒙阶段。当时以“战备为主, 兼顾交通” 为建设原则, 对地铁客流预测尚未放置重要地位, 缺乏系统认识。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因国家改革开放***策, 使地铁建设原则转变为“ 交通为主, 兼顾战备”, 在思想是一个大***, 在技术上与国外有了充分交流, 从国外引进了客流预测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并随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 使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成为一项专门的学科。

从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预测方法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趋势外延法、吸引范围法和交通规划“ 四阶段” 法等三种形式。前两种方法仅考虑了预测线路沿线及其吸引范围内客流的变化趋势, 没有考虑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整个城市交通骨干建成后, 将导致整个城市客流在城市路网上分布状态的变化; 第三种方法是以城市居民出行od 调查为基础, 按一定的数学模型, 对整个城市客流在路网上的分布进行预测分析, 从中确定轨道交通线路上的客流量。该方法可以分为客流发生预测、客流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和交通分配四个阶段, 具有较严格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多年来, 客流预测的数学模型经过我国交通专家的研究开发, 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 经多年积累资料, 摸索城市客流的特征和规律, 对各项参数和程序进行不断修正, 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体系; 并还在不断地积累经验, 不断地完善, 使客流预测的可信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运用中要达到较高的可信度, 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客流预测的难度主要是难在客流预测的内容和预测条件的复杂性。

文[ 30 ] 使用“四阶段” 法预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预测的基本思想,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 研究在混合交通状态下, 交通分配的平衡模型及其简化算法; 文[ 31 ] 阐述了客流预测的目的和内容, 分析了客流预测的难度和风险, 提出了可信性评价的要点, 对客流预测提出了波动范围的要求。采取了面对现实的观点, 创建了抗风险设计的理念, 对客流预测的风险做了有限性和突破性的分析, 提出了抗风险的适应性和转移性的措施, 使客流预测的数据与运营能力设计之间具有较大适应弹性。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 采取分期设计很重要, 尤其是应分别确定初、近期和远期的车辆编组和行车密度, 这有利于个情况, 一是时限差, 二是线别差。需要给出较大抗风险设计; 文[ 32 ] 指出轨道立项客流标准应重的弹性幅度, 绝不能硬套规范。新研究。全世界一百多个地铁系统百余年的运营结果表明, 正线每公里日均客流二万人次已属理想状 8 小结

因此我国有关规定需作调整, 否则将迫使地方明知故犯, 产经多年来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和实践, 我生整体性的重大危险。上海地铁一号线, 途经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单位和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心与若干区中心及大规模居住区, 经过五、六年的划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对规划的特征运营已近稳定状态。其水平不到日均2 万人次π公和规律又有深层认识, 加强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论里。北京地铁的实测数据也未达到这一水平, 对此证, 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合理性日趋提高, 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文[ 33 ] 对世界百余个地铁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处, 需要我系统运营进行了对比, 提出一点看法。指出客流量们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客流规律, 为路网规划与很多因素相关, 单独分析难免出错。与我国情况奠定坚实的基础。***网规划中, 除客流分析法相似的东京与汉城的指标值得借鉴, 即每公里承担外, 也应同时吸取其他方法的合理部分, 使网络规215 万客流。结合我国轨道预测的实际, 应明确两划更臻完善。

参考文献

[ 1 ]  m d 迈耶, 等. 城市交通规划[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 20 —30.

[ 2 ]  meyer m d ,maler e j .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 .london : hutchinson , 1995 :5—30.

[ 3 ]  port r j , thomson jm. study of mass rapid transit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 ] . trl report ,ul o , 1990 :2—20

[ 4 ]  tonazinis a r. systemic urban mass transit planning for the 80′[j ] .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1981 :s 87 —96.

[ 5 ]  harry t dimitriou.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m] . gateshead tyne & wear ,1995 : 25—50.

[ 6 ]  healey p. the role of development plans in the british planning system : an emprical assessment [j ] . urban law and policy , 1996 , 8 (1): 12 —27.

[ 7 ]  royal town planning institute. joint distance learning diploma in town planning : summary guide [ r ] . london : royal town planning institute , 1995 : 25 —56.

[ 8 ]  andeerstig c , mattsson l g. appraising large2scale investments in a metropolitan transporatiion system [j ] . transportation , 1992 , (19) : 267 —283.

[ 9 ]  viver j .methods for assessing urban public transport projects[j ] . public transport international , 1998 ,(1):24 —27.

[ 10 ] pushkarev b s , zupan j m , cumella r s. urban rail in america [m]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bloomington , 1982 : 9—57.

[ 11 ] takayuki ueda , hideo nakamura , eihan shimizu. gis integrated system for urban transport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 m]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1996 : 17 — 52.

[ 12 ] jean v. comparison of the external costs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cars in urban areas : the case of the greet paris region [j ] . public transportinternational. 1999 , (5) : 36 —38.

[ 13 ] 新谷泽二. 轨道系交通?都市内导入に关する课题(日) [j ] . 电气铁道, 1986 , 40 (2) : 2 — 9.

[ 14 ] 曾根悟. 都市交通におけるlrt の役割(日) [j ] . 运输と经济, 1984 , 44 (11) : 35 —42.

[ 15 ] 青木荣一. 欧美の轻电车の发达とその评价(日) [ r ] . 运输协会诰, 1990 , (10) : 444 — 450.

[ 16 ] 长泽利夫. 都市と新交通? (日) [j ] . 土木技术, 1984 , 39 (12) : 54 —61.

[ 17 ] 蔡庆华. 中国铁路技术创新工程[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 52 —100.

[ 18 ] 肖秋生, 徐慰慈. 城市交通规划[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9 : 12 —59.

[ 19 ] 王 炜, 等.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 94 —357.

[ 20 ] 王 炜, 徐吉谦, 杨 涛, 等.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实践[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 12 —76.

[ 21 ] 陆化普, 等.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 1 — 92.

[ 22 ] 何 宁, 李 彬. 城市快速轨道的网络分析和规划[j ] . 城市规划汇刊, 1997 (3) : 59 —63.

[ 23 ] 王忠强, 高世廉, 降金琦. 轨道交通路网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 ]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9 , 34 (3) : 369 —373.

[ 24 ]  王忠强, 黎青松, 陈旭梅. 轨道交通路网基本***式研究[j ]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0 , 35 (3) : 288 —292.

[ 25 ] 王忠强, 高世廉.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形态分析方法[j ]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9 , 5 : 33 — 36.

[ 26 ] 北京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研究[ r ] . 北京: 北京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1997.

[ 27 ] 顾金山, 顾宝根, 王家玮, 等. 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方案说明报告[ r ] . 上海市建委轨道 交通网络优化课题组, 2000.

[ 28 ] 马鹤龄, 郭志勇.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非集聚模型应用初探[j ]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2 , 19 (1) : 65 —72.

[ 29 ] 何 宁.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系统分析[d ] . 上海: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1996 : 1 —56.

[ 30 ] 苗彦英.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分析[j ]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8 (2) : 66 —67.

[ 31 ] 顾保南, 曹仲明.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结构研究[j ] . 铁道学报, 2000 , 22 (增刊): 25 —20.

[ 32 ] 林 涛, 晏克非, 覃 煜.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体[ c] . 99 上海国际城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33 ] 沈景炎.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评估和抗风险设计[j ]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 , 5 (2) : 26 —31.

[ 34 ] 王述芳, 张康敏.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j ] . 地铁与轻轨, 1999 , (3) : 20 —22.

[ 35 ] 陆锡明. 我国城市轨道系统规划的反思[j ] . 城市规划, 2000 , 24 (7): 62 —64.

[ 36 ] 陈庆琳.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客流预测模型和方法研究[d ] . 清华大学. 1999 : 1 —66.

[ 37 ] 沈景炎, 唐国生, 刘 迁, 等. 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报告[ r] . 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1997 : 1 —55.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篇(11)

中***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文

虽然现在研究领域有关TD无线网络建设的论文与专著数量很多,但是大部分的论著的侧重点还是停留在TD无线网络规划概况加以分析。而本文将结合着实际的工程技术来对TD无线网优平台的某些关键的技术是如何实现的来加以探讨。因为我国国内还没有最终明确TD所采用的具体频段,所以本文将不再具体地讨论频率的规划,而只是从OFDM的技术角度、多天线的技术角度、规划站点选取的技术角度、分布系统建设的技术角度等方面,来对整个的TD无线网络建设提供一些有力的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一、TD无线网优平台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针对TD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TD无线网优平台中的OFDM技术

OFDM技术主要是运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的频分多址的技术,这种技术和过去的那些技术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中的各载波是采用彼此叠加与正交的方式从而成功避免干扰的,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既能够将宽带的资源使用的效率大大提高,又能够把频率的利用的效率从中得到适当的提高。OFDM这一技术的核心便是它的调制与解调,主要还是通过对离散傅里叶变化DFT来实现的,从而让调制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不断的循环前缀CP,这也是OFDM技术的又一个重要层面。OFDM技术,是TD无线网络规划关键技术中的多址技术,它有着高效的频谱利用率、简便的接收机、强化的带宽扩展性;容易地去帮助MIMO系统的实现,和能够让它和同连接路的自适应技术加以结合等优点,然而因为这一技术的峰均功率相对较高,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射频功率方面的效益,进而造成了发射机射频模块在资金的投入上和耗电等方面都有所增加。由于OFDM技术的上下行多址的方式,可以通过提高投入的资金与相对复杂的技术的方法,进而帮助TD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数据频率,并且再通过SC-FDMA的相关使用,便极好的解决掉了OFDM眼中的高PAPR的问题。

2、TD无线网优平台中的多天线技术的具体情况

TD无线网优平台上的多天线技术,也被称作MIMO技术。主要就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来借助设置多条天线的方式,去完成负责信号的接收工作与发送工作,进而使系统的容量大大增加,系统容量的提升是可以加快信息的传输速率的,由于信息的冗余度在增加,还可以提高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采用这种技术,其关键的步骤是可以提高对于空间加以复用的频谱利用效果,与此同时借助这一技术还可以对系统传输的可靠性提供保障的作用,最终把接收机的灵敏度能够降低至一定的程度,然后便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容量与小区覆盖的半径。

3、TD无线网优平台的物理层技术

首先就是TD无线网优平台的结构,在TDD双工模式下TD系统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在同一工作频率的上下行提供占用资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对其TD无线网优平台的物理层资源块,主要包括资源单元(RE)、资源块(RB)、资源单元组(REG)、控制信道单元(CCE)等四类资源块,TD无线网优平台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分析且具有OFDM技术的多址特点;物理层信道主要包括上行和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来自高层信息的资源单元。

二、TD无线网优平台中关键技术的实现

1、TD无线网优平台中关键技术的需求

TD网络建设要以市场业务需求为导向,将网络建设到用户真正需求的地方,中国移动建设TD无线网络平台,最大的可能是采用D频段或者F频段,而TD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与频段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情况下,D频段覆盖室外热点区域,F频段进行室外全覆盖,选择TD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时不应仅仅考虑网格测试区、主城区、城区等范围,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对网络覆盖应该重点考虑数据区域和网络测试区,在规划TD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时应尽量连续,特别是规划D频段时,不能因为D频段是覆盖热点区域,而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区域,如果规划覆盖范围过小,会造成后期网络测试及TD无线网络业务推广均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2、TD无线网优平台宏站规模

通常根据覆盖预测来进行TD宏蜂窝站点数量的确定。根据理论计算,在达到同等覆盖质量的前提下,如果使用F频段可比使用D频段节省46%的建站资源。在进行TD规划时,D频段站点可略多于覆盖预测的站点。但由于TD频段规划站点多于现网TD-SCDMA站点数,受限于选点难度,新选站点不宜太多。但在进行F频段的TD无线网络规划时,相对于覆盖预测,建议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因为在TD无线网络采用F频段时,站点数少与同覆盖区的TD-SCDMA站点数,站点可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TD无线网络采用F频段的目的是进行连续覆盖,为了保证TD的网络质量,宜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

3、TD无线网优平台分布系统选择

因为TD无线网络的频段较高,对于规划区内的TD-SCDMA物业点均建议建设TD无线系统,TD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包括单路建设方式和双路建设方式两种。双路分布系统相对于单路分布系统具有1.5~1.8倍的容量增益,对于提升小区吞吐量和用户峰值速率体验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故在数据流量较大的区域,网络应建设双路分布系统。但实际规划设计中很难按此考虑,双路分布系统由于需要双路馈线和双倍天线,建设难度很大,特别对已建单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再建设一路分布系统协调难度很大。对某地市的现网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现网有双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不到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协调困难。而且从投资效益上说,双路分布系统投资接近翻倍,但是很多物业点并没有建设双路分布系统的必要。现网很多分布系统是为了解决TD-SCDMA网络的覆盖需求而建设的,并没有很高的用户数及数据流量,在这些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会造成投资浪费。

三、TD无线网优平台关方面的设计

TD无线网络规划得主要步骤上分为网络规模的估算、网络规划的需求分析、覆盖容量的仿真工作、站址的选择与无线参数的规划设计等几大部分。在设计TD无线网络时,能够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1、TD网络的频率规划

为了最终解决好小区间的干扰问题,在TD无线网络的频率规划的具体阶段,应当大力提高对于频段的分配与复用工作。运用同频组网或者异频组网的方法来实现。

2、TD网络的覆盖规划

进行TD无线网络的覆盖规划工作,要求覆盖对象要多样化,编码的调制方式也要多样化,并且帧结构的支持覆盖的极限功能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借助由覆盖目标的计算覆盖的半径与采用覆盖的区域半径来计算覆盖的速率这两种方有效法,最终进行网络的覆盖规划。

3、TD网络的链路预算

在进行规划的仿真工作的前期,是需要来采用相关的链路预算的方法的,从而预计出系统覆盖的具体性能。在这一实现阶段,需要首先制定出一个相对明确的、尽量详细的计划,包括技术和时间等多个方面,并使用制定的预算来确定TD网络建设的大体规模,以及主要需求、重要参数和所需要补充的设备等等。

4、TD网络的容量规划

进行TD无线网络的容量规划工作,主要是使用系统的仿真、实际测量来统计数据的方法,从而获取小区的吞吐量、小区的边缘的吞吐量的信息,最终使得站址选择工作更为便捷。

5、TD网络的仿真规划

TD网络的仿真规划需要具备多天线的增益配置、承载参数配置与ICIC干扰的消除功能的,和无线资源调度等特点。在这一阶段当中,还需要应用专门的TD仿真工具去对已经确定的规划方案来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并一定要注意对其容量和覆盖的范围加以仿真的分析。具体上讲也就是要做好导入规划数据、规划邻区、传播预测、时隙以及频率规划、蒙特卡罗仿真、业务模型配置等内容。

结束语

通过对TD无线网优平台中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探讨,能够帮助实现TD无线网络的合理规划设计,以及帮助未来TD无线网络的部署工作展开。当前中国移动计划部以及工信部都已经开始对其展开网络试验,并推动TD无线网络产业特别是终端产品的商用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TD无线网优平台技术成为日后通信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大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大全

学习

工程设计合同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设计合同大全,内容包括工程设计合同协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合集15篇。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管理局监制二

学习

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100字左右,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精辟简短。下一步,我将继续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继续做好行业监管工作、行***许可工作、源头治超工作和其他方面的道路运输管理

学习

监事履职情况报告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监事履职情况报告大全,内容包括监事履职评价报告,监事履职工作总结文本。《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从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五种:1.立法机关的监督。《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

学习

小学数学个人总结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个人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集,小学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过去的四年,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坛上不断探索,摸爬滚打的四年,同时也是我不断进步的四年。在一次次听课和培训研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学习

采购库房明年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库房明年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采购库房明年工作计划,仓库采购计划书模板。1.3改进方案将采购经理助理和经理级物流师的岗位合而为一,单独设置一个采购经理助理的岗位;采购领班的职责由采购员兼职。也就是说,整个采购部包

学习

销售员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员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销售员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集,销售员工作总结精选范文10篇。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业绩做得很差劲,我却跟自我解释说:“我不会,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总是在找借口,在抱怨。但我从未意识到给自已找借

学习

德物理教师育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德物理教师育论文大全,内容包括高中物理教师德育论文,物理教师论文范文。受到初级阶段文化格局中的封建官文化遗毒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师德认知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单极思维定式的倾向性,其片面地认为师德问题是教师一方引起,所谓师

学习

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本科通信毕业论文范文大全,通信行业毕业论文可选课题。1.1基地建设及其作用:我院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主要是在高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需要到相关医疗单位进行基础技能、医学信

学习

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高二班主任班务计划,高中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二、通过思想行为规范管理班级首先班委组织成员,然后通过班委成员共同商定,决定原用上学期的大部分班干。并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及本班的实际情

学习

社区人员个人总结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人员个人总结大全,内容包括社区人员个人总结,社区工作者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在目前社区服务的工作岗位上,虽然各项业务还未正常开展,但我能够不断的去学习,积累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现对社区服务办的岗位职责、业务范围、

学习

民族医学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医学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医学论文大全100篇,民族医药论文题目大全。在动物医学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实习是一个必要环节,结合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确定在实验实习、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对

学习

法人劳动合同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法人劳动合同大全,内容包括简单公司劳动合同11篇,自己是法人劳动合同模板。「调查核实情况申诉人宋某,1988年11月被招收为被诉人某某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劳动合同制工人,从事清洁工作;1990年7月10日申诉人被诉人签订申诉人离职读

学习

物流信息管理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信息管理大全,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新技巧,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其实我在日本最大的一家合成纤维公司里任职,担任化学工程师。那时,日本的制造企业都处于技术发和生产率提高的急流之中。作为年轻的工程师,我每天都在

学习

工程设计合同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设计合同大全,内容包括工程设计合同协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合集15篇。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管理局监制二

学习

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100字左右,公务员试用期工作总结精辟简短。下一步,我将继续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继续做好行业监管工作、行***许可工作、源头治超工作和其他方面的道路运输管理

学习

监事履职情况报告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监事履职情况报告大全,内容包括监事履职评价报告,监事履职工作总结文本。《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从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五种:1.立法机关的监督。《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

学习

小学数学个人总结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个人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集,小学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过去的四年,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坛上不断探索,摸爬滚打的四年,同时也是我不断进步的四年。在一次次听课和培训研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学习

采购库房明年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库房明年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采购库房明年工作计划,仓库采购计划书模板。1.3改进方案将采购经理助理和经理级物流师的岗位合而为一,单独设置一个采购经理助理的岗位;采购领班的职责由采购员兼职。也就是说,整个采购部包

学习

销售员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员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销售员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集,销售员工作总结精选范文10篇。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业绩做得很差劲,我却跟自我解释说:“我不会,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总是在找借口,在抱怨。但我从未意识到给自已找借

学习

学生扶贫总结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扶贫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学生扶贫总结,学生扶贫感言怎么写。1.认真落实了《关于简化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的通知》,切实做好简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学生资助***策。2020年共落实学生资助2929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