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论文大全

外宣翻译论文篇(1)

【Abstract】Folklore embodies the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 of a n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of folklore publicity materials is a major difficulty of the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rguing that the purpose or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determines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folklore publicity materi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examples, the principle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 English translation of folklore publicity materials were explor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Key words】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e translation of folklore publicity material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Translation methods

0 引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文化交流开展对外宣传容易攻破意识形态壁垒,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其中,借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开展外宣工作更是展示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的重要手段。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包括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间工艺以及包含神话、传说故事等在内的口头传承文学。民俗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与民众所处的特定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悬殊差异,在民俗外宣翻译中做到民俗文化的“全真传真”,可以说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

如何翻译民俗外宣资料从而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成为值得翻译工作人员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 在分析民俗文化外宣文案的基础上,从凸显翻译宣传效果的角度探讨民俗外宣翻译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1 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起源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莱斯在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从原文和译文的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1]。莱斯的学生弗米尔在莱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目的论”, 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 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1几种交际功能”[2]。 20世纪90年代初, 德国学者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 提出“功能+ 忠实”这样一个概念,指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是由译文预期或所要求达到的功能确定的, 这种联系也为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标准[3]。

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 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的功能和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因此,与主张以原语文本为中心推崇等值论的传统翻译理论相比,功能翻译理论表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翻译实践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民俗文化外宣资料的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

莱斯(1984)从译文功能的角度将源语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感染型文本”和”以声音为媒介的文本”,建议根据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采用特定的翻译方法:信息型文本用于传递事实, 翻译时首要目的是保证信息准确;表情型文本重形式和美学效果,译文关注原文的美学和艺术形式;感染型文本关注引发接受者行为反应,呼吁或说服文本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译文应在目标语接受者身上产生预期的反应[2]。此外,赖斯也指出绝大部分语篇不是绝对的属于一种类型, 而是具有语篇类型的多重性。

民俗外宣不仅要向读者介绍民俗文化的信息,展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要召唤世界读者融入深刻的中华民俗文化内涵。所以总的说来,民俗外宣材料是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的结合体,其预期功能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在目标语文化中再现其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及劝诱功能。

3 民俗外宣翻译的标准、策略和方法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民俗外宣翻译中,应根据民俗文化外宣资料的译文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把握翻译标准,谨慎选择翻译策略,灵活采用翻译方法。

3.1 挖掘文化内涵, 选用补偿策略, 充分运用解释性翻译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坚持“功能+忠实”的标准,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做到准确、忠实, 更要注重其实际效果在中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民俗文化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完全被“忠实”的翻译思想所左右,而要积极挖掘民俗文化的深层涵义,选用变通补偿策略,运用解释性翻译方法,实现跨文化交际。

所谓补偿策略,是借助译入语特有的语言表现手段, 尽力弥补译文语言效果方面的缺损, 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效果。马红***先生(2003)认为只要释义或变通是为了再现原文语言效果及传达言外之意, 均可归于补偿[4]。本文中补偿是指为了再现民俗文化内涵而采取的各种释义或变通策略,包括阐释、意译、改写等解释性翻译方法。

China Daily的一个“元宵节”译例,充分说明民俗外宣翻译中选用补偿策略运用解释性翻译的重要性: the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February 26 this year,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he festival traditionally features big fireworks display, mass performance of yangkou folk dances, land boat stilt walking, lion dances and dragon dances. Other main activities are to appreciate the bright nightscape highlighted by colored lanterns, or to enjoy yuan xiao or glutinous flout balls with sweet or meat fillings. 文中“元宵节”的解释性翻译不惜笔墨,用了三个长句近七十个单词,详细、完整、准确地挖掘并传递了这一节日内在的文化内涵。

中国菜名的翻译更是体现了了民俗外宣翻译中的补偿策略的运用。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菜肴赞不绝口,但有些菜名如“全家福”、“玉扳禅师”如果直译却容易让他们如坠五里雾中。对于这样的“写意”型菜肴名,要采取意译法译出菜肴的烹调法、主料和配料,将“全家福”、“玉扳禅师”译为“stewed assorted meat”, “stewed potatoes with mushrooms”。更多中餐菜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味。素有闽菜之首的美誉的佛跳墙, 如果按中国菜名直译为“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会让外国读者不知所云。所以,要加简单解释,将“佛跳墙”翻译为“Futiaoqiang―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for being lured by its smell of 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挖掘菜名的文化内涵,运用解释性翻译展现其中的民俗情趣,不仅使外国读者容易理解,而且吸引更多的外国读者体验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3.2 保持民俗特色,最大限度地选用异化策略,恰当采用音译(或加注)\ 直译(或加注)等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指出:翻译策略受翻译目的制约。民俗文化英译的目的在于促进华夏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为了使民俗文化特色在翻译中得以再现,翻译中应尽量保留原语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选用异化翻译的策略,恰当采用音译\音译加注\ 直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

按照Schuttleworth和Cowie (1997)编写的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给出的定义,异化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行文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特色的翻译策略[5]。民俗外宣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在翻译民俗文化外宣资料时应尽可能选择异化策略,正如葛校琴(2002)指出,在从由弱势文化译入强势文化时,选择异化策略,有助于传播民族文化抑制文化霸权[6]。

汉语中有很多语义空缺的民俗词语,如“馄饨”、“旗袍”、“太极拳”等,如果借用英文的近义词翻译为:“dumpling”, “a kind of grown worn by Chinese women”, “shadow boxing”,西方读者便无法领略到独特的中华民俗文化色彩。所以,翻译这些民族色彩很浓的专有名词时,前辈们大胆选择异化策略,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的方法把汉语的词语借过去,分别翻译为“wenton: a kind of dumpling made with thin wrappers, usu. served in soup”;“cheongsam:body-hugging woman’s dress originating from Manchus”;“taijiquan, school of popular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marked for slow and graceful movements that are designed to attack or counterattack, keep fit,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s”。于是产生了西方读者最初感到陌生但逐渐接受的英语新词:“wenton”,“cheongsam”, “taijiquan”。这种异化翻译凸显了华夏文化身份的清晰度,引领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另外,汉语中还有一些具有民俗色彩的谚语、俚语,也宜采用异化策略, 运用直译或直译加注的方法,保留俚语俗语的中国民俗特色。“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富有中国民俗特色的俚语。 如果借用英语谚语对应的表达法翻译为: “Money makes the mare go”,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使读者一目了然, 但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不如异化直译为“Money makes the devil turn your mill”, 保留原文中“鬼”、“推磨”的形象,以其陌生的文化内涵吸引外国读者的注意, 帮助外国读者在感受独特的华夏民俗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3.3 再现民俗韵味, 把握文体翻译策略,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

目前翻译界不少人倾向于把翻译研究的视点扩大到文体,也就是要求译者对原文语篇的文体特征了如指掌,并作为构建译语语篇的重要参数。民俗文化除具有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如蒋红红(2007)指出,民俗具有两个鲜明的个性:民俗是通俗的民间文化,又是说话的文化[7]。所以,民俗文化口语化特征较为明显。翻译民俗文化时,要尊重原文语体风格,注意使用口语体,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再现原文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富有美感等民俗韵味,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播。

方言俚语的翻译充分显示了民俗文化翻译中文体翻译策略的把握。方言俚语带有口头语体的色彩,是一个地域的名片,每一句无不浓浓地散发出养育她那片土地的风土民俗。如青岛人把傻子称为“膘子”,而北京人却将之称为“二百五”。翻译时如果直译为fool, stupid 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方言俚语的民俗特征。不如套用英语的俚语blockhead or dumbbell,与原文在风格上比较接近,无疑会使语言更加通俗地道。同样,汉语中的 “老爷子”、 “小菜一碟”、 “歇个脚”、 “没着了”等口语, 翻译中也尽量借用英语中口语化的表达“pop”, “a piece of cake”, “get a load off one’s feet”, “be 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以保留原文生动诙谐、口语化的文体风格。

另外,民俗文化生动鲜活,口语化地娓娓道来,读起来朗朗上口,翻译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娓娓动听,尽量避免冗长、复杂的句构,从词语选择、句式等方面保持译文与原文的文体风格对等。例如,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段:英台突然建议他俩应即时就在草桥结拜为兄弟。两人立刻写好名帖,盟誓他俩应像亲兄弟那样互相忠贞不渝。山伯十九岁为兄,英台十七为弟。银心在香炉上点好了香放在地上,目睹两人换帖成为结拜兄弟。译文为:It was Yingtai’s sudden suggestion that they should become sworn brothers then and there. The two wrote out name cards at once, testifying their faithfulness to each other as blood brothers. Liang Shanbo aged 19, was elder brother, Zhu Yingtai aged 17, younger brother. Yinxin lighted joss sticks in the incense burner place on the ground, witnessing the two become sworn brothers as they exchange the cards. 结拜兄弟、香炉上点香和名帖、换帖展示了中国古代兄弟结拜仪式,这些词语富有古文化色彩和生活气息,其语体风格在译文中通过运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再现。同时译文也注意了民间故事的语篇范围和语体色彩,多采用英语的松散句、平衡句和长短句相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口语体风格。在朗朗上口的地道英语口语中,西方读者欣赏到弥漫着浓厚古文化气息的中国民间文学。

4 结语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民俗外宣资料的英译 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民俗外宣翻译中,译者应突破传统翻译观念,把握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遵循挖掘文化内涵、保持民俗文化特色、再现民俗韵味的翻译标准,恰当选用补偿、异化、文体等翻译策略,充分运用音译、直译、意译、解释性翻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争取使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保持“最近距离”,从而实现译文传播中华民俗文化成果的预期功能, 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Reiss Katharina,. & Vermeer Hannks J. General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M]. Tubingen:Niemeyer, 1984.

[3]Nord, Christi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马红***.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

外宣翻译论文篇(2)

[中***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40-03

一、引言——兼论外宣翻译的重要意义

***在2003年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外宣工作要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实现我国总体外交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宣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因此,对外宣传的目的也就是外宣翻译的目的。

外宣翻译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窗口,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而了解是通向理解的第一步。通过外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让其他国家的民众了解和认识一个稳定发展、和平友好、文明进步的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国际声望的提升又能够增强该国民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保障国家的***治基础。因此外宣翻译及其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着重强调译文对原文“忠实”或与原文“等值”的翻译原则已经不能适应外宣资料翻译的客观要求。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着力点,以相关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外宣翻译本身具有的跨文化交际特性,阐述了如何完善外宣翻译质量的观点,初步构建外宣翻译“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

二、外宣翻译研究的主体——翻译者

翻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宣翻译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翻译者身上。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译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佐良的《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一文标志着翻译从纯语言形式的转换即以源语言为出发点发展到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即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翻译不光是语言上的对等,而且是意义、文化上的对等。翻译者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即他要了解Ll和L2所代表文化的各个方面,历史、社会发展、习俗、传统、经济、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成就、***治以及社会制度等。[1]

唐红指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曾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中,交际翻译和我国翻译界提出的“编译”不谋而合。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交际翻译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纽马克认为大部分实用文体应采用交际翻译。显然,外宣材料是实用文体的一种。“交际翻译”或“编译”是由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决定的,因为对外宣传是一种传播行为,更准确地说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外宣材料的翻译“不是电报码式的转换,而是沟通。实际上,称职的译者不是词句转换的“对号者”,而应是“沟通者”。[2]关世杰则认为,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反馈是检验交流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尺度”。[3]

叶颖认为对外宣传材料一般都通过翻译中文材料而来。但是,由于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的不同目的,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必须能够满足外宣受众的审美需求,使他们能够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这就对外宣材料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对中英文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4]

三、外宣翻译的三维研究——研究工具、研究视角、研究领域

(一)研究工具

1.外宣翻译与功能目的论

美国当代翻译家、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思想主张翻译以目的语的语言中心为原则,考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感受,强调译者要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能为目的语的受众接受,使译文符合目的语文化的期待,即使译文的读者应取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它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为一些非常规的翻译策略、方法比如改译、改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5]此外,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和英国学者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也属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范畴。

冷锦英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着重于功能对等概念,从语言学和文化翻译转向的双重视角描述和分析外宣英文翻译材料,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建构在信息论的基础上,对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中国对外宣传的英译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翻译策略。[6]

2.外宣翻译与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共同提出的,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的影响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语用学的领域,它成了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威尔逊的学生格特出版了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格特认为翻译是一种翻译,译文就是在翻译性方面寻求与原文相似,同时翻译行为受关联原则的制约。寻找关联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推理的过程,是一个付出努力的过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对翻译的解释是动态的、辩证的,它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的本质,对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陈芳蓉认为外宣新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关联理论正是一个关于语言交际的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和认知。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交际双方的“互明”和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因此,要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译者必须首先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尤其是他们的语境背景、理解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并正确估计他们对译文的期待,尽力寻求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然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以使交际双方达到互明,并实现译者意***与受众期待之间的最大可能的吻合。[7]

3.外宣翻译与翻译存异伦理

Lawrence Venuti提出的翻译存异伦理就是异化翻译,反对“同一化”。他提出抵抗译入语文化的“少数化翻译策略”,主张在译文中释放“语言剩余”(release language remainder)从而形成“文化身份”引起大的社会影响,比如,能带来社会的再生长和社会变革。[8]

陈少敏从Lawrence Venuti的存异伦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外宣材料翻译和中国英语在外宣材料翻译中的意义,认为在外宣材料英译中,应采用少数化翻译策略(异化策略),在译文中释放“中国英语”不是“中式英语”(China English,not Chinglish)以塑造中国的文化身份。[9]

(二)研究视角

由于译者不能很好地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翻译中存在很多非语法拼写错误问题。李爱珍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宣翻译的语言误用认定为外宣翻译的“软伤”,以区别那些“硬伤”,即一眼就可以看出的错误,包括拼音、拼写、语法、大小写等方面的失误与不足。外宣翻译的“软伤”是指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识,如用词不当、母语迁移、文化错位等原因造成的错误,诸如中式英语、用词不当、欠额翻译、译名混乱、常识错误、语气生硬等。[10]

而诸多学者也从分析文化差异的视角分析外宣翻译问题存在的根源。戊荪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给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的外宣材料称为“隐伤”(hidden injuries)。影响外宣翻译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式英语”也是由于翻译者把中文的语言文化习惯有意或无意迁移到翻译稿中的。[11]程镇球总结了汉文化对外宣翻译的三种不良影响:不符合目的语习惯;按中文规则自创的英语搭配;拟人。[12]

有学者采用传播学者经常使用的受众分析理论来分析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张英莉认为,对外宣传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国外受众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有时一厢情愿地、强迫式地灌输自己的文本和话语,这样自然容易令人产生抵制和排斥情绪,结果良好的愿望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接受心理与我们迥异的海外受众难以接受,对这种宣传味太浓的传播从心理上加以排斥。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最大的区别就是传播对象不同。对外宣传不是对内宣传的翻版,要讲究内外有别。[13]

(三)研究领域

由于翻译本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关于外宣翻译与跨文化性的探讨也从宏观层面延伸到对外宣传相关领域翻译存在的问题上,学者们熟练应用各种理论,对如何完善各领域实践中外宣翻译质量、解决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有些文献单纯从语法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外宣英译的质量。许建平以《***文选》第3卷中的两种不同英译版为分析研究对象,就对外宣传翻译中的遣词用字、习惯表达、语气口吻、句式重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没有涉及翻译理论和文化交际。[14]但宏观上讲,翻译本身就是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因此这些探讨也依然没有脱离文化翻译的范畴。

汤富华则对企业外宣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5]蒲元明和潘卫民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外宣翻译做了具有建设性的分析。[16-17]林颖婷关注外宣材料的一个特殊类别——时尚界的产品目录(catalogue)和趋势手册(trend book)的翻译。[18]近年来,文献关于外宣翻译的文化视角除了涉及中央***府形象外宣,还涉及世博会、奥运会等大型集会,视角投射到天津滨海新区、福建地区、南京地区等地方***府外宣,涵盖电视、广播和报刊媒体。

四、结 论

做好外宣翻译能够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促进经济文化互信交流。外宣翻译研究是一片方兴未艾的领域,“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初步成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日后该领域的研究会更加系统、论述会更加翔实,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2-6.

[2]唐红.论编译的理论及实践——对外宣传材料的编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叶颖.接受美学理论对福建外宣材料翻译的意义[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5]NIDA 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6]冷锦英.对外宣传英译与奈达翻译理论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

[7]陈芳蓉.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外宣新闻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05.

[8]VENUTI L.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London:Routledge.1998.

[9]陈少敏.从存异伦理视角解读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中国英语[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09.

[10]李爱珍.南京对外宣称英语翻译质量刍议[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

[11]林戊荪.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R]//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6-14.

[12]程镇球.汉英翻译问题[C]//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37-45.

[13]张英莉.网络对外宣传研究——中国网的实践[D].保定: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7.

[14]许建平,王煦云.对外宣传翻译的字斟句酌[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55-57.

[15]汤富华.企业对外推介英译的文体与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6):35

外宣翻译论文篇(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企业在各类展览会、展销会,以及电子商务中都需要尽快抓住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眼球,建立良好形象,继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外宣作为快速了解企业情况的一张“名片”,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企业外宣的翻译现状不容乐观,翻译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质量堪忧。一套清晰、明确和有效的翻译质量评估标准能帮助翻译从业者检验自身工作的不足,提高翻译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服务。笔者以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与着眼点,以期为翻译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为赖斯(Katharina Reiss)、威密尔(Hans Vermeer)、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他们的译文功能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下面将简述功能派的三大组成部分。

1.1文本类型与翻译批评

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赖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根据布勒(Buhler)提出的再现、表达与感染三种语言功能,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和操作功能文本。针对以文本为导向的译文,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考虑到文本类型、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从而采用适合该文本类型的标准(Reiss,1971:114)。而评估以目的为导向的译文时,需要考虑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功能与译文的读者,采用与功能类别相切合的标准(ibid),这就是功能派翻译理论思想的雏形。

1.2翻译原则

此后,赖斯的学生威密尔在现代语言学与接受美学的启发下,彻底摆脱了语言学派的等值论束缚,在完善曼塔利的翻译行为论基础上,提出了功能派的重要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该理论指出,翻译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发生,有目的、有结果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与结果(Nord,2001:11)。译者应根据众多的翻译要求(如译文的功能、接受者情况、接受的时间与地点,接受的媒介、译文的目的),分析原文,从而确定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论”,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行为应遵循的首要法则。此外,“目的论”还包括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两者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前者指的是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即译文须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意义清晰,从而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但当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不够通顺时,连贯法则失效,可以说,连贯性法则从属于目的法则。后者又称为“互文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或是语际连贯,表示译文与原文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系,而关系的程度由翻译目的决定。当原文与译文功能不同时,目的法则就决定了忠实性法则的失效。

在威密尔和赖斯1984年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中,赖斯提出了“翻译充分”这一概念。目的法则可以适用于任何翻译,而当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不同时,即忠实法则失效时,“翻译充分”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根据目的论,译文面向译入语文化,故译入语文化决定译本的充分性(adequacy)。“翻译充分”是涉及翻译行为的一种动态概念,要求译文充分满足翻译要求,并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实现其交际功能(Nord,2001:35)。相比之下,等值是仅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种静态概念。它描述两个文本之间交际价值的对等或在较低层面,如词、短语、句子、句法结构、意义、文体或其他层面上的对等(ibid)。目的论认为,对等是翻译充分的一种表现形式。

1.3翻译策略

诺德将各种翻译方法归纳为两大基本策略:

1.3.1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

此类翻译是用译入语记录原文作者通过原文与原文读者在原语文化情境下所进行的交流(Nord,2001:47),目标语接受者能清楚地意识到所读的作品是译文。文献型翻译的具体形式有:逐字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字面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文献翻译(philological translation)和异化翻译(exoticizing translation)等(Nord,2006:80)。

1.3.2工具型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此类翻译是以原文为模型,以译入语为工具,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交流,即目标语接受者不会意识到他们所读的作品是译本。如果译文的功能等同于原文的功能,则被称为“等功能翻译”(equifuntional translation)(Nord,2001:47-50)。

相对于传统的等值理论来说,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冲破了原文的束缚,提高了译者与读者的地位。“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看做一种基于原文的文本处理过程,而且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offer of information)的一种(Nord,2001:25)。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部分或全部进行翻译,也可根据翻译目的与翻译要求决定翻译策略。它为一些违反现代翻译标准,却为经实际检验证实十分有效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具有现实目的应用语篇的翻译(方梦之、毛忠明,2004:4)。可以说,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强,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翻译理论。

2.企业外宣翻译质量的评估标准

诺德认为,根据译文的功能和翻译发起人的指示,译者可以决定保留原文所有的语义和形式特征,对原文进行大面积的改动,所以评估人必须以译文的目的作为翻译质量评估的出发点(武光学,2007:75)。企业外宣翻译质量评估的根本标准是翻译能达到企业外宣的预期效果。原则上,企业外宣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一方面是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使读者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达到使其消费或合作的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进行的是“等功能翻译”。对企业外宣翻译文本进行质量评估时,可根据赖斯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语内因素、语外因素、文本类型三方面进行。

2.1准确、通顺

从语内因素来看,正确传达原文意思是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相关概念的术语或行业常用语的翻译,译者不可主观臆断。此外,语句通顺也很重要,通顺方可达意。译文如果生涩难辨,就会给接受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并导致消费者失去对企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因此,企业外宣翻译质量评估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译文信息传达的准确与通顺。举例如下:

例1:公司始终坚守“质量是根本,信誉是保障”的信念,让每位客户都感受到上乘品质和周到的服务,不断提供客户需要的高端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译文:The speciple of “quality is a root,sincerity is a necessity”,Brilliant Wood will make her products and service moer perfect and will supply the customers the materials they need and they will be happy with.

在这一句企业外宣中,单词拼写错误低级,如moer.Speciple一词不存在,译者可能想要用的词是principle,表达“理念”之意,其实philosophy,idea都可表示理念之意。

语内因素的翻译,如词、短语、句子、句法结构等,要求译员语言基础扎实,拥有认真仔细、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遵循“忠诚”原则,令译文准确、通顺地传达原文信息,避免信息的流失。任何一种文体的翻译(除了具有特殊翻译目的的翻译任务外,如要求译文不忠实不通利),准确与通顺都应该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2.2顺应译入语文化

从语外因素来看,各国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威密尔将文化定义为:“某一社会的个体成员为了与其他成员相同或相异所必须熟知的一整套规范和惯例”(Nord,2001:33)。企业外宣的翻译过程中,根据“目的法则”优先于“忠实法则”,译者可剔除或更换与译入语文化习俗、审美情趣、信息期盼相冲突的部分,以接受者熟悉的形式与内容传递信息。必要时,还可适当加强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内容。企业外宣作为“信息加宣传文本”,译文接受者不需要察觉所读的作品为译作。所以企业外宣译文相对于原文的***性,也就决定翻译企业外宣时需要使用“工具型翻译策略”。因此,企业外宣翻译的另一质量评估标准是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

例2:靖州锦江宾馆位于市中心,以其悠久的历史,成为靖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众多中外***要名流及商业巨擘的下榻光临,如、***、、万里等,辉映出其特有的高贵与尊崇。

译文:Jinjiang Hotel is located in the downtown of Jingzhou.The time-honored hotel has been one of the landmarks of Jingzhou.Being the valued choice of guests all over the world,our hotel is glorified by your visiting.We warmly welcome all guests to Jinjiang Hotel.(袁洪、王济华,2011:65)

在宣传企业文化形象时,译者需要考虑译语民族深层次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原句中用“众多中外***要名流及商业巨擘的下榻光临”宣传自己的“高贵与尊崇”,译者直译了这一信息,这对于一向秉承“人人生而平等”的外国顾客会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认为这对普通人来说有失公平,是一种歧视,并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宾馆外宣的目的原本是吸引顾客前来入住,通过提及四位前***的入住,彰显其设施、服务的先进、周到,让顾客对这所宾馆放心。译文将“中外***要名流及商业巨擘”改译为“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模糊化了阶级差异与个体优越,更好地符合译文阅读者的心理需求(人人平等)。

此外,原文中提到的***和***对于不熟悉中国***府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文化盲点,直译起不了任何实际的交际功能,因为一般外国人很少记得清中国人名字的汉语拼音。如果加以解释,如Jiang Zemin,China’s ex-president;Yang Shangkun,China’s late president;Li Peng,China’s former premier;Wan Li,the former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则既显得冗长啰唆,又不被国外读者的阅读心理所接受。考虑到这个文化盲点及“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译者完全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地将人名一字不漏地译出。此外,译文最后用“We warmly welcome all guests to Jinjiang Hotel”这一酒店行业的常用语言欢迎所有的潜在住客,既亲切又热情,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宣传作用。

2.3宣传语气充分

从文本功能上看,企业外宣具有“信息+操作”的功能,并以信息功能为主,操作功能为辅。除了介绍基本情况之外,企业外宣译文需要充分展示与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内涵等,从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所以企业外宣的翻译既要注重原文信息的传达,又要做到保持原文的宣传语气。因此,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之三就是译文宣传语气充分。

例3:东方机械设备公司承揽了印尼150千伏地埋电缆工程项目。

译文1:Orient Machinery Corp.undertook the Indonesian 150 KV underground cable project.

译文2:Orient Machinery Corp.was the successful contractor of the 150 KV underground cable project in Indonesia.

比例上面两个译文,译文1使用较为平白的语言翻译原文,宣传语气较弱;而译文2将“承揽”这一动词改译为“the successful contractor”。具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的加入,不仅使译文的宣传语气增强,体现了企业的实力与自豪感,更容易让读者对企业产生信任感。

因此,在具有“操作型”功能的企业外宣翻译中,译者根据译入语实际情况,采用一些渲染性较强的词汇,如既符合译入语文化与语言习惯,又有效地实现宣传企业的目的。

3.企业外宣翻译质量的评估着眼点

诺德(2001:74)将翻译问题自上而下地,从多发到少发分为语用类翻译问题、文化类翻译问题、语言类翻译问题和文本特有翻译问题。我们可从这四种翻译问题出发,评估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

3.1语用类翻译

语言使用得体在商务交往中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着商务交往的细节,更关系着商务交往的结果。出错频率最高的语用型翻译问题是指尽管所使用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都没有问题,但由于忽视语言结构规则、语境、知识或受母语语用的影响,译文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汉译英过程中,若想要让目标读者更容易阅读译文,则需要尽可能接近与国际性宣传材料相当的英语水平,从而取得好的交流效果。以下这个例子中的句子没有字字对应的翻译,而是根据西方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采纳了一些典型的英语语法。

例4:本公司的机器可以增产30%,一个人能做三个人的工作。

译文:You will get a 30% increase in production upon using machines from us and they allow one person to perform the task of three.

原文本可直译为“the machines of this company can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by 30%,which makes one person to do the task of three people.”但在上面的译文中,将原文的主语“机器”换成“you”,以突出对方使用该机器所带来的好处,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You和us不仅具有重要的语篇衔接功能,而且从人称的角度讲,拉近了读者与语篇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

3.2文化类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文的好坏不是以是否忠实于原文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而是以译文在读者文化环境的优劣、读者中的接受程度的高低和读者采取何种行为来评定的,本文中的例2已讨论了文化类翻译问题。

3.3语言类翻译

“语言性翻译问题”是译文中违背译语语言规范的现象(如语法、词法和句法上的错误),详见上文中的例1。

3.4文本特有翻译

“文本特有的翻译问题”是指在某一具体文本中,不能被归类于语用、文化习俗、语言的其他翻译问题,如某一具体修辞的翻译,某一创新词(neologism)的使用等(Nord,2006:176)。翻译此种翻译问题时,译者可以相应地发挥其“创造力”,灵活、适当地使用增译、减译、改译、编译、套译等翻译方法。

例5:开拓创新的福信集团,秉承“唯公有福,唯诚有信”的企业精神,锐意进取,蒸蒸日上。

译文:“Good business comes from a keen awareness of public welfare,and the first thing to earn credit is sincerity.”This has been the business idea of Good First.Adhering it,Fujian Good First Group is now forging ahead towards a better tomorrow innovatively.(方梦之、毛忠明,2004:334)

公司名称“福信”来自于其企业精神“唯公有福,唯诚有信”的最后两个字。因此在翻译企业精神时,译者应努力将名称与企业精神自然地整合在一起。由于语言结构的不同,虽然译文不能将公司英文名称福信(Good First)中Good和First放在分句的最后,但将Good融入good business,First融入the first thing,在意与形上都已经尽量忠实于原文,可以说译文既传达了原文同样的信息,又起到了宣传效果。

4.结语

企业外宣的翻译是一项注重实效且目的性很强的工作,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翻译功底,而且要掌握读者的***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笔者抛砖引玉,借鉴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初步尝试探讨了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与着眼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日益广泛,各种商务文本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地确立众多商业文本翻译的评估标准、着眼点,值得翻译界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ord,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3]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trans.Erroll F.Rhode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外宣翻译论文篇(4)

企业外宣翻译是指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企业外宣材料包括凭借多种媒介,为企业和商家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资料。本文主要探讨保定企业外宣材料中的企业简介、产品介绍等文字资料的英译问题。

一 功能翻译理论与企业外宣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该理论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翻译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发生的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根据该理论,翻译行为应遵循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原则,它意味着翻译方法应由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确定翻译策略。连贯性原则是指语内连贯,即译文须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意义清晰,从而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忠实性原则是指译文与原文间语际连贯,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都从属于目的性原则。由此可见,功能翻译理论提高了译者和目的语读者的地位,突出了翻译在语言、文化、语用等层面的对等。

企业外宣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诱导型”文本的翻译行为,其预期的核心是“唤起读者的特定反应,诱发读者的特定行动”,负有传递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功能以及唤起目的语读者消费欲望的感染功能。在企业外宣翻译中,翻译策略和方法由其外宣材料英译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来决定,因此,功能翻译理论对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保定企业外宣翻译现状

笔者对保定部分大型企业的英文网业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发现企业对外宣翻译的重视程度不一,总体翻译质量较好,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遣词造句方面

企业的英文网页中还存在诸如拼写、选词、句法、表意不清等语言错误。这些错误使得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清楚,使得译文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企业的英文翻译中如 果出现较多的语言错误,会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中式英语的存在也给目的语读者在理解上造成了很大障碍。

如:(1)A series of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be used from emulsion-making to coating.(2)It will be built in three phases and planned completion in Aug.2015.(3)Good service could create valu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m the customer of high level.

2.信息处理方面

在信息处理上,有的译文没有充分考虑到目的语接收者的心理预期,对原文的相关信息没有进行适当调整、删减或补充,出现了逐字逐句的“死译”。信息处理方面的语用失误忽视了译文使用的语境,使译文起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

如着眼于今天的市场竞争特点,乐凯已从科研生产企业转变为高科技服务型企业,经营定位的提升赋予了乐凯和乐凯人新的价值。

With a view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oday,Lucky has finish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high tech manufacturer to a high tech server. The enhancement of positioning of company granted Lucky new value.

因为英语国家的人关注的是企业的定位转型,译文中最后一句提供的信息对目的语接收者而言意义不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经营定位的提升赋予了乐凯和乐凯人新的价值”可省去不译。

3.文化交际方面

有些翻译过多强调中英企业外宣材料的对等和忠实,没充分考虑到中国和英语国家间在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英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往往开门见山,而中文的表达方式较为含蓄,且先说事实后做结论;英语国家在表达时喜欢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和实质性描述,而中国人喜欢用四字成语、平行结构、修饰词等表达情感,且多重复。如果译者不考虑这些差异,仅在翻译过程中忠实于原文,译文似乎很难达到其预期的宣传目的。

如“服务为本”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乐凯人在市场经济中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奉献为先”是一种服务的精神,他要求乐凯人识大体、顾大局,为乐凯事业的长远发展勇于奉献自我。

以“服务”作为立足市场的根本,以“奉献”作为奉献的精神,在市场竞争中,乐凯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团队。

“Service Oriented” is a brand new value,it shows Lucky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the customers; “Dedicated Prioritized” is kind of spirit to service the customers. It requires Lucky people to be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ucky and to be mindful of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aking “Service” as a foothold in the market,“dedication” as the work guidelines,Lucky will be an invincible team in market competition.

这两段译文中,译者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西方国家在文化、思维习惯、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将中文内容甚至语言结构模式都几乎“一一对应”地进行了对等翻译。

4.时效方面

外宣翻译可以帮助国外客户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因此时效性很强,但有的企业英文宣传网页内容更新不及时。

三 企业外宣翻译策略

企业外宣翻译对于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唤起目的语读者的消费欲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根据保定企业外宣翻译现状,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笔者从以下两个层面探讨企业外宣翻译策略:

首先,非语言层面上,译者应努力提高其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尽可能避免词汇、语句组织及中式英语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因为企业外宣翻译具有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因此译者应充分考虑中文源语文本的意***及译文读者的理解力和心理预期,注意分析中国和英语国家间在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其次,语言层面上,译者可以根据翻译需要及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将汉语文本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在语句组织上应遵从英语国家企业宣传材料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外宣翻译目的,译者可以灵活采用以下策略:

1.增译法

为了确保企业外宣翻译能真实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递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实际需求。中文宣传材料中的某些词语对国内读者而言比较熟悉,而对英语国家的人而言却很陌生,甚至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有必要增加内容对该词语进行背景方面的补充说明或解释。

2.删译法

中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大差异。英文宣传材料行文流畅、语言简洁,注重有效信息的传递;汉语宣传材料为了烘托宣传效果,唤起读者的消费欲望,会用很多修饰语,且多重复,而这些语句似乎没有包含太多有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没有提供有效信息的词语或语句删去不译。

3.重组法

外宣翻译论文篇(5)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加强,需要将中国大量的有关信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通过***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譹?訛外宣翻译肩负着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对外形象。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外宣翻译一直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困境中,这既是由于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国家掌握着传播优势,又是由于中国外宣翻译水平还亟待提高。约翰?比特(John Bitter)在《传播学概论》中将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读形象地比做翻译“噪音”,认为个人所处的环境、教育背景、收入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译者的刻意歪曲都是造成外宣翻译噪音的重要原因。2

以上是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下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中国的对外交流尽一点绵薄之力。

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将外宣翻译视作文学翻译,重语义翻译轻信息传播;以译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目标语受众为中心;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论述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树立交际性翻译原则。外宣翻译中第一种常见问题是将外宣翻译等同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的文学翻译,从而认为外宣翻译就是中文宣传材料的英文简单翻版。实质上外宣翻译属于交际翻译范畴,准确传递信息、实现应有翻译效果是外宣翻译的首要目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健教授认为:“翻译效果是检验传播活动成败得失的重要尺度。”3为了实现翻译效果的最大化,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译者)可对原文语言的方方面面进行处理、重组、增删、编辑或加工。4

外宣翻译要树立交际性翻译原则,为了交际便利对原文语言的加工和处理实质上是对翻译功能理论的具体实践。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在既定场合发生的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语言的言语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翻译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欲达到的目的是否完成,讲究的是翻译目的的完备性,而不是对等。”5外宣翻译要侧重原文内容的表达,需要时可对原文形式作适度调整,译文要符合译语的语域或风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对文本的控制还是对原文语言的处理和加工都要服务于翻译的交际性这一中心原则,单纯追求对原文一字不漏的对等翻译和追求翻译的高雅往往会造成受众心理与译者初衷的背道而驰。与文学翻译侧重对原语语境的生动再现不同,外宣翻译的读者更需要了解的是译者对客观事件的真实报道,而不是阅读带有浓厚翻译腔的译作。外宣翻译中对原文语言的处理和加工并非是对翻译原则“信”的舍弃,离开了对原文内容准确把握的翻译是对外宣翻译的曲解,“新闻味”是在“可理解性”的前提下需要兼顾的。

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原则。外宣翻译过程中第二个常出现的问题是忽视了目标语受众的认知和接受习惯,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20世纪70年代,国际友人费里?格林曾对中国的外宣翻译提出批评,认为“中国的外宣翻译是失败的”。针对格林的批评,***同志提出:“中国的外宣材料无论是宣传还是文风都值得注意。”6新时期,***同志又提出了外宣工作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对内宣传的一套内容和方法照搬到对外宣传中7”。“十一五”规划期间,***同志提出在外宣翻译中要注意“内外有别,注重实效”的翻译要求。8中国外宣翻译的对象主要是外国人,中国人和外国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习俗、表达习惯,以及对中国国情了解程度的差异,都可能成为制约理解中国外宣材料的噪音。因此在外宣翻译中“把外国人当做对中国的知识一无所知准没错”。9外宣翻译要突出“外”字、淡化“宣”字,时刻关注译语读者同本土读者的认知差异至关重要。

以读者为中心是外宣翻译的另一重要原则。外宣翻译时借助关联理论可以降低受众理解的噪音。加特(Ernst-August Guitt)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指出:翻译不是原语和译语的直接交流,而是一种“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翻译中的译文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寻求译文与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因素。译者应该做到两点,第一,使译文“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译者应时时以“寻求最佳关联”为翻译指南。第二,译文的表达方式“让译文读者无须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10原语和译语间成功构建的关联能降低译语读者理解外宣材料的噪音。

转贴于

跨文化意识的欠缺。外宣翻译中常出现的第三个问题是译者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国外受众的思维模式知之甚少,不注意比较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别和特点,不能按照目标受众的思维习惯进行翻译。针对中国外宣翻译中出现的这种问题,中国译协秘书长黄友义先生提出了“外宣翻译的三贴近”原则,即:“外宣翻译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1为了实现“外宣翻译的三贴近”原则,他对翻译工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是要熟知外国的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12因此在外宣翻译中一定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正确处理翻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在将中国材料翻译给外国受众时自觉采用异化原则,而在将外国信息推介给中国读者时相应采取归化原则。劳伦斯?沃奴缇(Lawrence Venuti)在其专著《译者的引申体——一部翻译史》中指出,“当弱势文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受和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13强势文化的排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异化策略的最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从弱势文化到强势文化的过程是艰难的,而强势文化进入弱势文化则相对容易得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如“饺子”、“功夫”、“气功”在被推介到国外时,起初都是采用异化的翻译原则,相应地译为“Chinese dumpling”、“martial art”和“shadow boxing”,但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上述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术语相应开始采用直译的译法,如“jiaozi”、“kungfu”、“qigong”。随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和知晓度的日益提高,直译或者音译的手段在外宣翻译中逐渐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宣翻译可以忽视跨文化交际意识,操之过急只会最终影响到交际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外宣翻译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将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以“读者为中心”变成了以译者为中心;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了解外国受众的心理和思维习惯。要克服这些弊端,就要牢牢树立外宣翻译是交际翻译的原则;明确“外国人不是中国人”,在翻译过程中多站在目标语受众的立场上,根据受众的表达习惯、文体和风格的差异选词搭配、调整句序,尽可能用地道的译文传达原文的意思;将跨文化交际意识贯穿翻译过程始终;同时译者还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翻译理论和方法,提高翻译的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心设计,坚决杜绝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的做法。

注 释:

1张立荣、孟祥春:《对外宣传翻译:译“名”更要译“实”——***治性误译举隅与应对策略》,《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Bitter,John R. Fundamentals of Communication. New Jersy:Prentics Hall Inc.,1988,P11.

3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页。

4李欣:《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上海科技翻译》,2001(1)。

5方梦之:《译学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6789刘洪潮:《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第12页,第13页,第123页。

10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London and NewYork:Blackwell,1991,P133~134.

外宣翻译论文篇(6)

一、引言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对外***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等与他国交流日益频繁,很多方面都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翻译领域的对外译介较之以前也更显繁盛,对外译介活动尤其是外宣翻译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重视,外宣之“外”与外宣之“宣”便能分别体现全球化时代人们对我国文化外译性质与目的的界定。外宣翻译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途径,主要职责是对我国***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译介输出。故此,笔者认为译者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积淀以及语言功底以期提高译本质量。外译活动与外译话语是现今全球化语境之下国家间文化、思想、***治等多方面的正面互动,外宣翻译这一特殊的译介活动处于一国意识形态操纵之下,受其制约。外宣材料的筛选、翻译策略的确定甚至是具体语言文字的表达都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外宣翻译又是与国家的国际形象、国际话语权以及与他国良好的交流、沟通直接契合的,这也正是对语言所隐含的***治影响力的清晰阐释。下文将对意识形态操纵下的外宣翻译进行解读,并尝试指出语言***治在外宣翻译中的三个表征。

 

二、操纵理论与外宣翻译

 

谈及文化转向,我们首先会想到当代西方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理论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而“在谈论和描述文化学派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往往离不开操纵一词”(谭载喜,2004:243)。“很明显,翻译活动会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的影响并且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文学约束力下进行,在翻译过程中对对原文本的改写或操纵是不可避免的”(马会娟、苗菊,2009:168,笔者译)。综观操纵理论,翻译就是译者对原文本的改写,操纵理论超越了语言文本文字层面,考虑到文本之外的因素,强调意识形态、赞助人等语言外的因素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操纵。

 

外宣翻译是指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黄友义,2004:27)。译者一方面受制于源语所在国语言文化、法律法规等社会因素,一方面又得考虑目的语所在国同等因素。作为操纵理论三个关键词之一的意识形态,在外宣译者的翻译过程中往往是一个最大影响因素。对于外宣翻译主体的外宣译者来说,外宣翻译作为人脑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要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当权的统治者为维护现存体制所建立起来的一套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总是带有维护该体制的保守性质(吕俊,2008:44)。笔者认为学者所说的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赞助人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着权利与权力。外宣翻译具有对外输出特性,因此对外翻什么,具体怎样翻也应该顺应一国意识形态,不能与国家利益相悖,不能对一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影响,这也正是外宣译者应该审慎的地方。

 

三、语言***治在外宣翻译中的表征

 

通常我们所说的意识形态往往带有强烈的***治色彩。从操纵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活动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操纵,从某种意义上说,实则是翻译活动受制于国家的***治操控,语言又是一国文化的载体,所以翻译活动与语言隐藏之下一国的文化***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权力在人们的生活领域运转就意味着权力与知识和语言有紧密的联系。权力不仅影响知识的建构,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影响语言的使用,并通过语言影响意识形态,从而达到权力控制意识的目的”(薄守生,2008:128),也同样说明语言与***治活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对于语言功能来说,外宣翻译的社会功能更能凸显出来,语言的***治力在外宣翻译中表征明显。笔者认为,语言***治在外宣翻译中的表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升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的核心观点就是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平台,传递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渗透,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最终维护其根本利益”(黄书芳,2014:177)。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较高的国际地位,意味着本国文化被他国认可,意义重大。故此,在一国文化承载下,意识形态操纵下的外宣翻译涉及到的外译内容在提升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译质量的好坏是我们能否向世界传递好中国文化的关键所在。这是语言***治在外宣翻译中的第一个表征。语言***治可以摘掉目的语受众原有的有色眼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而提升话语权。

 

(二)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

 

与提升国际话语权相契合的便是维护好一国的国家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与一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是相吻合的,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在全球化话语下维护好国家形象也正是国家语言***治需要完成的“使命”之一。当今时代,各国都在大力宣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意识形态操纵下的外宣翻译要求语言反映出来的国家文化能在外国受众心里塑造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特征的良好国家形象。

 

(三)促进与他国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谢天振先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仅需要把文本翻译成不错的英文,也要考虑译成英文后的作品如何才能在英语国家传播,被英语国家的读者接受(谢天振,2008-5-9)。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针对官员的贪腐问题,“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样的说法被提出来,外译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We should continue to catch “tigers” as well as “flies”*…

 

*Referring to high-ranking offenders as well as petty ones.

 

“老虎”、“苍蝇”作为高频率词汇出现在各类传媒工具上,但是对于国外受众而言,单纯的直译文本“tigers”、“flies”只会让他们觉得不知所云,所以译本作了增加脚注的处理方式,这就顺应了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在对外译介中,外宣译者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外译的,会受到其所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翻译策略的灵活处理能力以及对译入语文化深刻的了解,这就体现了语言***治在外宣翻译中的第三个表征。

 

四、结语

 

外宣翻译论文篇(7)

引 言:目前,随着各地对外向型经济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都加大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力度,使得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对于河北省而言,外向型经济日益活跃,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并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较大带动作用。在这种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外宣传对于树立河北省的良好的形象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外宣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外宣翻译人才素质,打造高素质的外宣翻译人才对于提高河北省外宣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外宣翻译概念及外宣翻译的重要性

“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都要做外宣工作,就需要外语”(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2000)在外向型经济导向下,外宣翻译具有比较广泛的范围,它涵盖***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信息等多个方面,也具有***书、报刊、广电、网络、国际会议等多种外宣途径。外宣翻译是一项极具重要性和严肃性的工作,是我国各行各业与部门对外沟通、对外宣传的窗口,不合格或错误的译文不仅不能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还有可能造成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甚至造成一些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2]

二、河北省外宣翻译现状分析

尽管外宣翻译如此重要,但是河北省外宣翻译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据悉,全国职业翻译4万余人,从业人员可达50余万,但是,这一数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河北省作为一个北方内陆省份,与南方沿海省份相比相对闭塞,但是同样存在专业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高素质的外宣翻译人才仍存在较大的缺口。由此可见,河北省外宣翻译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仍需要不断加强外宣翻译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外宣翻译人才。

三、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对策分析

针对河北省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和当前该省外宣翻译现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提高外宣翻译人才,努力提高河北省外宣翻译效果的有效对策。

2006年和2007年,***和***学位办先后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标志着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2年11月,全国已有57所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159所高校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这意味着我国正式步入培养职业翻译人才的阶段。然而,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高水准的翻译教师队伍,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由于河北省外宣翻译人才主要进行中译外的翻译,因此,所培养的外宣翻译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知识基础,还需要对河北省的***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土民情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胜任河北省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理念。以往,由于人才培养理念的陈旧导致很多高校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所设置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脱离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这也是造成翻译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原因所在。这就要求高校深入调研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的具体需求,并适应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在河北省,一直以来高校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能力和外语理论基础上,而不能承担起秘书角色、外事接待人员和领导助手的角色。但恰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就是具备职业素养的多面手,这就造成了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对称。这就要求高校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夯实翻译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和外语理论的基础上,将翻译培养成职业多面手,学习美国翻译教学的特点,为学生讲授译前准备的问题、翻译速度的问题、翻译成本的问题、翻译项目管理的问题、翻译伦理的问题、如何与翻译客户和翻译公司打交道、如何成为一名自由翻译工作者等(熊兵,2011),从而满足未来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的职业化需求。

二是努力探索实效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外宣翻译作为一项特殊的岗位,对综合素质要求自然较高。这也就要求高校翻译专业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从而满足专业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根据时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高校翻译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毕竟不从事外宣翻译工作,自然缺乏外宣翻译工作经验,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可以邀请外宣翻译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实训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指导,从而实现翻译理论与外宣翻译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获取实践,这对于提高高校翻译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高校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河北省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三是注重对学生外宣意识的培养。外宣翻译是特殊的翻译,因为它是面向外国民众的翻译。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2005)说过:“翻译是建设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际沟通的桥梁。”鉴于外宣翻译的重要性,高校在进行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对他们职业道德和外宣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意识到外宣翻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而具备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能客观地向外国人介绍河北的真实情况,将河北的良好形象塑造出来。

四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翻译专业学生而言,一要具备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治素质,还要具备扎实的外语理论功底、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并掌握河北省的省情和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才能提高外宣翻译水平,改善外宣翻译效果,将真实的河北客观地呈现在外国人面前。

总之,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河北省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在人才培养观念上、人才培养模式上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素养,在增强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有效的实践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外宣翻译论文篇(8)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研究文化缺省问题符合中国对外文化宣传的总体要求,如何做到既保持译文符合目的语宣传特点和目的语受众的心理需求,又使保定企业对外宣传中保持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提高译者对保定企业外宣文化输出的意识,以文化输出为着眼点,吸引外国对保定企业的关注,为保定企业招商引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企业外宣研究现状

刘法公(2004)在《商贸汉英翻译评论》中,以企业宣传资料为例进行了评论。评论指出了译文在文体、用词和语法等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严重,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作者的改译。许建忠(2002)在《工商企业翻译实务》一书中,指出了好的翻译会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并将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分为录像资料的翻译和单位简介翻译。贾文波在《应用翻译功能论》一书中,以时***翻译、企事业广告翻译和科技翻译等为例,作者认为,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不同的功能要求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

综合而论,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外宣翻译和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各有侧重且各具特色,既有从宏观层面着手的研究,又有个案研究,对企业外宣汉英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对企业外宣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总体上看,这一领域仍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以地方文化特色输出为主的研究甚少。

二、文化缺省

针对保定地区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现状,基于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译的重要性和英汉企业单位宣传资料在语篇构建上各自的特点,从文化缺省角度审视保定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译,运用描写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文化输出视野下保定企业单位宣传资料中的表达,提出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改进保定企业外宣翻译质量,提升保定企业文化形象,有效发挥保定企业对外宣传的作用。

中英文企业外宣文本的特点各异。中文企业单位的宣传资料注重信息功能,主要通过提供更可能多的详细信息,如获得过什么奖励的特点,篇幅也较长。而英文企业单位的宣传资料既注重信息功能又注重劝诱功能,文体平实,用词简洁具体,旨在通过信息去劝诱读者做出积极地反应。

例:2004年以来,长城汽车先后入选“民营上市公司十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制造500强”、“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收入三十强”、“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等;并被评为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推荐出口品牌”,也是商务部、***授予的“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Since 2004,GWM has been listed among“Top 10 Listed Private Companies”and among“China's 500 Most Valuable Brands”; been honored as a“recommended export brand” by the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a“national vehicle export base enterprise”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长城汽车的各种奖励和荣誉在中文宣传中都一一列举了出来,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将这些荣誉都进行了翻译,但是译者没有考虑到文化缺省问题,导致译文并不符合目的语的宣传特点,造成译文篇幅冗长,给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影响了企业外宣资料对外宣传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不妨改为:

Translation:

Since 2004,GWM has been entitled to many honorable titles granted by both loc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Recently,the development of GWM has been also widely recognized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organizations such as “Top 10 Listed Private Companies”,“China's 500 Most Valuable Brands” and “Forbes Asia Fabulous Listed Company in 2014”.

保定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中,文化缺省既体现在对保定地区特色文化的处理不当,又体现在部分翻译没有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没有采取适当的策略来补偿目的语读者对保定特色文化的文化缺省,这些问题影响了保定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质量和外宣资料翻译在企业对外宣传中的积极影响。

三、结语

文化缺省问题可以通过一系列文化缺省补偿策略得到解决,包括增补、删减、释义、改写、套用、重构等处理方法。保定企业外宣资料中有很多富有保定文化特色的宣传用语,如何把握这些文化因素的传递,从多大程度上做到合理翻译这些文化因素,既要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一些保定文化特色,让目的语读者对保定地区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一定的兴趣,又要符合英文企业宣传资料的行文特点,让目的语读者顺利接受保定企业外宣资料翻译。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外宣翻译论文篇(9)

旅游业是21 世纪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作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也是能最广泛、最深入地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产业。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播中国文化,近年来中国很多省市都竞相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外宣广告。同时,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研究也逐渐成为非文学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针对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宣翻译的一般原则及策略,以及旅游翻译中的标语、公示语翻译策略、网页文本的翻译等方面[1][2],对旅游外宣资料的标语口号型文本――旅游形象口号或城市名片的翻译研究不多,并且主要接受从美学、修辞学、语用学角度讨论其翻译原则和方法[3],未能有效地凸显旅游形象口号的预期功能和宣传目的,更缺乏对相关旅游口号翻译存在的问题的针对性研究。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2010年1月***《***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正式步入正轨。自此,为在2020年前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省进一步致力于其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建设与宣传。但目前海南的对外广告旅游宣传在总体上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国际发展空间。本文拟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功能目的论对旅游外宣口号翻译的指导意义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及克里斯汀娜・诺德为代表,重点研究原文本和译文本的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及翻译的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保持等值”[4],同时提出以文本目的(Skopos)作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就是有名的“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包含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行为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译文预期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原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决定。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即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二者又同时从属于目的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从文本的功能出发,以译文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认为译者应根据译文文本的功能目的选取特定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于实用文本尤其是广告文体的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旅游外宣口号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极为有限的广告时空中,用节奏鲜明、简洁凝练的语言将旅游目的地的内涵中定位准确的旅游精髓表达出来。因此,旅游外宣口号翻译首先要使译文文本具有旅游促销、构建旅游形象、凸显特色资源卖点的功能,即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根据外宣口号要达到的交际目的,选取合适的翻译手段或策略而实现其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针对目前外宣英译中存在的“以我为准”还是“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翻译策略之争,袁晓宁教授提出外宣英译应实现这两种策略的“二元共存”,即语言表达层面的翻译应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而文化层面的翻译应采用“以我为准”的策略[5]。对于旅游外宣口号的翻译而言,应根据外宣口号本身的功能目的,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对于大多数以特色旅游资源为信息主体的旅游外宣口号,应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即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的广告标语口号翻译,从而更好地实现旅游外宣口号凸显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资源的交际目的。而对于部分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主体、且这些特色文化不易为外国读者所熟悉的旅游口号,应采用“以我为准”与“以目的语为依归”的有机结合,即尽可能使用译入语读者容易理解接受的译入语阐释中国的特色文化,从而实现这些口号宣传中国文化的特定目的。

二、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翻译存在的问题

旅游外宣口号就是旅游目的地一张最美的名片,不仅要能集中凸显目的地的自然风貌、人文内涵,更要能充分体现该地区的文化精髓和地域优势,从美学角度而言,其创作必须符合接受美学中受众的期待视野,做到文字简练,韵味传神,朗朗上口,从而方便传播,具备广告口号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因而,旅游口号的翻译也必须在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可接受程度的范围内具备这些特点。下文将根据功能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和旅游外宣口号的特点针对海南省当前使用的主要外宣口号的英译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

(一)违背目的原则的过译或不当翻译

海南的很多宣传口号,包括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宣传标语、建设大特区的宣传语、宣传绿色农业的宣传语、宣传***府***策的标语口号等都是针对国内甚至是岛内读者而设计的,旨在调动岛内居民共同建设大特区及国际旅游岛,创造和谐海南的热情,这些标语口号往往在外国读者眼中并没有实际意义,也就没有对外宣传的必要,或者说外宣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根据功能翻译论的目的原则,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标语口号“内外有别”,采用改译、变译甚至不译的策略,弱化这些口号在原语读者中的宣传功能,强化其在目标文本中的号召功能与目的。这些口号主要有:

1.大量庆祝建省办特区、***策宣传、发展建设海南甚至部分旅游景区的口号

(1)讲文明、树新风,构建和谐海南!

Stress culture, establish new trend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Hainan!

(2)一心一意谋发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Development is our top priority! We are willing to and capable of achieving it!

(3)热爱海南,建设海南!

Love Hainan, build Hainan!

2.宣传海南绿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标语

(1)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

Build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 an ecological economy, and cultivate an ecological culture!

(2)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文明!

Prioritiz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d, ecological villages and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3.凸显海南建设发展前景的宣传口号

(1)把海南建设成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Build Hainan into a green, open, prosperous, cultured, and harmonious island!

(2)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ainan Province throu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ening up, industrial progress, and steadfast dependability!

这些标语口号大都是对当地居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或重在鼓励当地居民共同努力建设海南,因此对于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知之甚少的普通外国读者根本就不存在向其宣传的目的,若简单直译或加以阐释翻译为英文都不仅不能扩大宣传,还让译入语读者读来不知所云(如“stress culture, establish new trends”“cultured … villages”“steadfast dependability”),甚至会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反感(如“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因此部分标语口号可以不译。但口号中带有宣传海南当地***府的建设愿景及凸显海南建设发展前景的标语,为了扩大对外宣传,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海南的进一步发展构想,可将相似主题的口号编译为统一的标语,或将凸显建设发展前景的宣传口号提炼出最重要的展示给外国读者的海南目标翻译成英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二)违背目的原则的忠实性翻译

大多数对国际旅游岛旅游形象定位的宣传口号旨在通过广泛地宣传和推广海南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海南旅游目的地特色形象,通过加深旅游者对海南的了解而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有效地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经济及文化交流。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读者对于旅游宣传的文化认同及心理期待不一致,如汉语读者重抽象感念、英语读者重具体景物等,很多宣传口号容易为汉语读者所接受,但若在遵循忠实原则(语际连贯,即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翻译成英文,往往无法让英语读者深刻体会这些旅游形象口号所宣传的特色旅游资源,从而达不到旅游外宣的真正目的,这种译文往往会因为简单地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而违背了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原则。如:

(1)踏云寻梦,相约海南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in Hainan.

(2)天南地北,海南最美

East or west, Hainan is the best.

(3)在世界行走,为海南停留

Make Hainan your stop of journey.

(4)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

To keep fit, come often to Hainan.

(5)美丽海南邀请您

Beautiful Hainan invites you.

(6)撒温情花雨, 添人间欢乐(南山)

To serve people tenderly, to make customers happy and satisfied.

以上宣传口号的中文原文本身就没有很好地凸显海南特色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汉语写作美学本身相对比较重抽象、重感受,这些口号还是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的,但英汉两种语言读者的心理期待不一致,英语读者更重物象、重具体,因而翻译时若只将汉语口号的抽象感受忠实地翻译成英文,即使这样的英语口号简短有力,符合英语旅游宣传口号的特征,还是无法从心理感受上征服英语读者,也无法让英语读者充分了解海南的特色旅游资源,从而做出到此一游的决定。如“踏云寻梦,相约海南”在汉语中很有云游仙境的意境美,而英文翻译“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in Hainan”就成了很直白的语言,不仅失去了原文的意境美,更让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天南海北,海南最美”,译为“West or east, Hainan is the best”,虽然通过仿照英语中的谚语而充分考虑到外国游客的认知文化语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海南美景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样的译文不免落入俗套,而且未能准确再现海南的旅游优势,缺乏对游客旅游心理需求的认同,甚至有自恋、自夸的旅游促销之嫌。相似的宣传口号还有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撒温情花雨, 添人间欢乐”,其汉语原文虽让人读来有点不明就里,但韵律平仄无懈可击[6],而英文翻译就俨然成了对内(甚至是旅游区工作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语。因此,旅游宣传口号的翻译必要时应跳出简单的忠实性原则,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需求及旅游外宣口号的目的,根据外宣的目的将抽象化的汉语口号具体化。

(三)违背连贯原则的忠实性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即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二者又同时从属于目的原则。也就是说,忠实于原文的译文还应该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能让译文读者所理解,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对英译的旅游外宣口号而言,即不仅译文文本要通顺,实现两种语言间语言层面的语际连贯,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更重要的还要符合英语广告标语口号的语言表达习惯,具备英语标语口号的简洁凝练及音韵美感,只有这样的译文才达到了两种语言间的真正的语际连贯,才能更好地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从而实现旅游外宣口号的目的。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外宣口号的翻译为例:

(1)放飞心灵海南游,自然绿色原生态

Travel in Hainan, you can set your heart free and enjoy the natural green.

(2)海如诗,岛如画,海南秀天下

Hainan is where you can find the finest scenery under heaven.

(3)海南:中国四季花园,世界度假胜地

Hainan: all-year-round garden of China, and holiday resort for the world.

(4)海南岛,我心中的绿岛。――中国新闻网

Hainan Island is a green island in my mind.―China News Net

(5)“海之蓝”“岛之绿”“情之红”

The blue of the sea, the green of the island, the red of passion.

(6)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Forever Tropical Paradise―Sanya

上述译例从语言层面上都是对汉语旅游口号的忠实性翻译,但第二条到第四条,虽然较多地考虑了旅游广告的写实性,却明显不符合英语广告口号简洁凝练、极富音韵美的特点,缺乏旅游广告应有的社会性、吸引性、整体性和独特性特点,显得累赘、冗长而沉重。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译文让人有点不知所云,这对于对中国海南的特色旅游资源知之甚少的普通外国读者而言显然无法达到旅游口号宣传的即时效应。第六条的译文虽然很有广告口号语言的特征,将目的地名称“Sanya”后置,难免从节奏上前重后轻,偏离语言风格时尚,不妨前置,既符合英语中心语前置的习惯,读来也朗朗上口。

当然目前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的翻译中也不乏比较成功的例子,如“阳光海南,度假天堂”(Sunny Hainan, holiday paradise或All the sun, all the fun)、“美丽三亚,浪漫天涯”(Beautiful Sanya, romantic Tianya)、“绿色海南,人间天堂!”(Green Hainan―Paradise on Earth!)等,这些口号的英译不仅准确提炼出了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地理资源特色(阳光、绿色、度假、浪漫),也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但仅有这几例成功的宣传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这些旅游资源对于英文读者而言难免将其与其他旅游资源如美国的夏威夷、佛罗里达等旅游目的地同质化,难以调动游客的猎奇心理和发挥鼓动作用,而对于当前日益风行的会议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缺乏体现差别市场形象定位的广告语,造成海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浪费与损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1]李德超,王克非.标语翻译的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以上海世博会标语的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1).

[2]熊力游,刘和林.旅游网页文本的编译策略[J].中国翻译,2011,(6):63―67.

外宣翻译论文篇(10)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领域的对话日趋频繁,***作为中国的一个子系统也逐步参与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外宣英译活动频繁也是史无前例的。笔者打算结合埃文· 佐哈尔创立的多元系统理论对***外宣英译呈现的特点进行描述。

二、理论简介

多元系统理论是埃文· 佐哈尔与20世纪70年代在发展了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将翻译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来看待。他认为语言、文学、***治、意识形态等是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的混合体,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多元系统。这个多元系统是动态的、异质的、系统的。他描述了动态分层和系统产品,还强调系统的历史性,不能把历史事物错误的看作一系列互不相关的事件(1990)。随后佐哈尔的弟子,著名翻译理论家,以色列学者吉迪恩·***里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主要对影响译者的因素进行了描述。他认为译者所从事的翻译行为要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影响,不受外界潜质的文本是不存在的,翻译行为并非真空,译者要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来筛选文本。他提出了三类规范:初始规范本土化,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由此衍生出翻译策略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翻译选择的陌生化和本土化(1995)。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西奥·赫曼斯(2004)继续发展了多远系统理论,他认为***里的规范提醒我们,译文不可能与原文同一,译者的介入无法避免,无法被清除。国内最早对多远系统理论译介的是杨自检教授,随后张南峰(2002)、谢天振(2002)、廖七一(2004)等也分别作了译介和评论。张南峰教授认为“多远系统理论是跳出文本外对翻译进行研究”,谢天振教授评价说,“该理论对中国汉译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辜正坤,刘宓庆结合该理论形成了新的翻译理论假说。该理论摆脱了以往仅从语言学角度解读翻译的缺陷,翻译活动推向了前台,放在大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探讨

三、对***外宣英译的解读

1.***外宣英译的边缘性与发展性

多元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地位不平等,有的处于边缘,有的处于中心,他们之间处于斗争和交替中。从《西域翻译史》(热扎克·买提尼亚孜,1997)和《***现代翻译史》(陈世民,1999)中,我们发现***翻译从周朝开始直至近代,主要存在于汉语和西域个少数民族语之间,其次是与俄罗斯,中亚各民族之间的翻译交流。英译活动在***翻译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极个别的作品,如《福乐智慧》《江格尔》等被外译,也是由他国人根据他们的需要节译的。***外宣英译在***翻译史上处于边缘地带。

直至90年代,随着国家倡导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带动全区的经济发展,有些书籍不断被译成英文:《神秘的塔里木》、《克拉玛依奇观》、《中国乌鲁木齐》、《***新貌》、《福乐智慧》。随着***英语教育和对外的发展,***也开启了英文网站,***电视台也有了自己的英语频道,***各地成立了一些对外翻译公司。***大学与2001年起本土化,开始招收翻译方向的硕士,一部分学者开始参与全国英译汉,汉译英的探讨。《语言与翻译》,《***大学学报》及全国其他期刊上不断有关于***地名,***旅游,***饮食等英译规范探讨的文章。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外宣英译初出茅庐,在中国外译系统中还处于边缘地带,翻译理论发展还很弱小,翻译实践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外宣英译这个子系统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张力,***外宣英译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发展起来。

2.***外宣英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和翻译策略有很大的影响(埃文·佐哈尔,1990)。***外宣英译在文本选择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上受到译者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纵向观察中国外宣英译书目名称:《神秘的塔里木》、《克拉玛依奇观》、《中国乌鲁木齐》、《***新貌》、《***旅游》等,英译书籍主要集中在旅游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中国发展***的以旅游为先锋带动全疆经济发展(邓新民,2000)的***策上。而西方译者对***的英译因受其固有的对***的认识而出现片面性和错误的解读。如:though 250 years of Chinese control,Xinjiang retains a lot of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David Levinson,KienChristenson,1999)从译者用“250 years of Chinese control”可以看出他有意曲解***的历史。而整句话更反映出他所在的意识形态对***心怀叵测的***治意***。而这就需要我们***本地的译者站在爱国,爱自己的家乡的立场上清楚明了地给以回应。不能让我们在解读自己的文化上出现“失语”现象。

3.部分***外宣英译的不充分性和不可接受性

段连城指出,外宣英译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里在解释“翻译规范”时,将其称为‘可接受性’和‘充分性’(1998)。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性是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译者在进行外宣英译时,应了解外国人对我国外宣英译的普遍的态度.外国人认为中国的大众媒介过于呆板,我国读者喜欢的华丽抒情性的文体,在外国人看来只能是减少传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认为是空洞和冗长,夸大宣传。而有些文本直接用中国的计量单位,或使用修饰性的计量给人以信息不明了的感觉。***外宣英译存在此类问题,请看以下的译例:

(汉语文本略)

Since the first day whenXinjiang People’s broadcasting station started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the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ighur and Chinese have been usedat the same time and then Kazak, Mongolian and Kirgiz languages were used later.(余言,向京,2009)

中国人喜欢用“早些时候本土化,什么什么事情过后,后来,曾经”,等中国人自认为的大事来表示时间段。殊不知,这只会令外国人费解,增加文本解读的信息量。上文中的“early period”到底早在什么时间,不得而知,还不如直接告诉那一年的时间为好。以及“later”,直译为汉语的随后,但在时间差上,与汉语的随后有一定的差别,汉语的随后强调动作发生的快,而“later”并不强调这一点。所以该英译文本内容拖沓,简单的信息被复杂化,令人费解,其结果是削弱了英译文本的可接受性,宣传的充分性也受到了挑战。

4.***外宣英译的“本土化”

虽然我们在外宣英译时,将读者作为影响英译的因素之一进行考虑,但作者和读者不是评判译文的唯一标准(埃文·佐哈尔,1990)外宣还在于宣传自我,让外国的读者了解到不同于他们本国的别样的风土人情或是打破他们“凭借想象捏造出来的形象”(萨义德),这样就不能按照尤金·奈达所谓的“译者必须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来进行翻译,而是让“异质的东西”(埃文·佐哈尔,1990)存在,创造一种陌生化的翻译,旨在体现“本土化的翻译”(姜秋霞,2009)。本土化的翻译是杨宪益在英译《红楼梦》时保留的风格,他认为宣传自己的文化就是要保留自己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文化的“多元性”和地缘***治(唐立久本土化,2009)和***通用语言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宣传***文化,就要如实将***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展现给世界读者,其一来打破部分国家对***的蓄意的捏造,其二让的文化走向世界。(汉语文本略)

Turpan Basin lies in the middle of the Xinjiang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between 41 and 43 degrees north latitude, a littlehigher than Beijing or New York City. But the basin has more extremetemperatures than most places on similar latitude because of its landscape. Thebasin’s landscape is very unique. About 2,000 square km of the basin is morethan 100 meters below sea level. The lowest point, the water surface of Aiding Lake, is 155 meters below sea level, and is the second lowest place in the world,trailing only behind the Dead Sea. Mountains, some of which stand a fewthousand meters tall, surround the basin. The mountains keep humid, cool airfrom entering the basin and trap heat in. The weather in the basin is extremelydry, with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of no more than 16 cm. Extreme heat anddryness cause high evaporation,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big rivers to survivethere.

The secret to Turpan’s survival is the Kerez irrigation system, a network ofwells connected by underground channels, which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theunique landscape.(Wang Hairong,2008)

该文本即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也成功保留了***文化的核心。首先,简单明了将吐鲁番的气候状况及其成因,并在讲述气候成因过程中清晰呈现了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地貌,并让外国游客了解了吐鲁番不同于西方现代的灌溉技术。内容新颖、丰富但不刻板。其次,对吐鲁番和坎儿井的名称英译上,遵循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译名处理以当地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名称谓为译名的基准。”(谢旭升,2009:112)

四、结语

中国西部大开发***策使***对外宣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外宣英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但***外宣英译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对外宣传中处于边缘地位,***外宣英译中存在大量的受意识形态影响和译者解读不到位的不可接受性文本。***外宣英译想从边缘走向中心,还需处理好在原文与意识形态,读者接受性之间的关系;译者也需加强对***文化的深入解读。

[参考文献]

[1]Even -Zohar, Poly-system Studies,Poetics Today11.1:53-72,1990.

[2]David Levinson,Kien Christenson,Xinjiang,Encyclopedia of Modern Asia, Volumn 6,1999.

[3]Toury ,G,DescriptiveTranslation Studies and Others[M] .

[4]陈世民.***现代翻译史[M]. ***大学出版社,1999.

[5]段连城.对外宣传理论初探[M]. 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6]邓新民.推动旅游发展,促进西部开发[J]. 旅游,2000,4.

[7]辜正坤.当代译学建构理论略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姜秋霞.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廖七一.多远系统[J]. 外国文学,2004,4.

[10]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1]热扎克·买提尼亚孜.西域翻译史[M]. ***大学出版社,1997.

[12]唐立久,崔保新.发现***[M]. ***人民出版社,2009.

[13]谢天振.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2002.

[14]谢旭升.特色汉英翻译教程[M]. ***大学出版社,2009.

[15]余言,向京.中国***事实与数字[M].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

外宣翻译论文篇(11)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但是,对于多数西方人来说中国仍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东方古国,有的甚至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毫无民主可言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这种对中国***治体制的误解也导致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不畅。为了排除这种交流中的障碍,我们应该更多地向世界介绍我们的国家,尤其是我国的***治体制。作为信息和文化的载体,***治文献的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桥梁,有助于加强中外的友好关系、促进贸易往来、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然而,在大量的***治文献翻译中语言错误、中式英语和误译却比比皆是,***治文献的翻译成了烫手的山芋。究其原因,不同国家在文化、语言、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和各种***治因素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准确翻译***治文献就要深入研究此类文章的功能、特点,并选择正确的翻译理论作为实践中的指导。

一、 翻译的目的论

作为对传统对等思想的反叛以及对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人类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翻译的目的受到译文读者、翻译时间、地点、环境、传播媒介和原文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在翻译领域有三个可能的目的:第一,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总体目标(可能是谋生);第二,在目标情景中目标文本的交际目的(可能是为了教导读者);第三,某一特定翻译方法的目的(比如,为了显示原语结构的独特性而进行直译)。(Nord, 2001:28)总的说来,“目的”主要是指目标文本的目的。

因此,所有翻译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规则”。威密尔是这样解释目的规则的:每一文本是出于一个既定目的而产生,应当为该目的服务。翻译时,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和译文使用的特殊背景,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

然而这一规则并没有为译者指明翻译时可采用的具体的翻译方法,而是把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作为决定翻译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目的论为我们解决了直译还是意译、动态对等还是形式对等等等这些翻译研究中的两难问题,意味着为达到某一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可以采用或直译,或意译,或在两者之间的多种方法;意味着读者是目标文本目的的主要决定因素。此外,威密尔还认为跨文化交际应当把不同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以及交际情景考虑在内。就外宣***治文献来说还要将一些***治因素考虑在内。翻译的目的论特别适合实用文本如法律文件、技术资料、广告、外宣材料等的翻译。

二、外宣***治文献的预期目的和功能

外宣***治文献的题材范围广泛,包括联合公报、备忘录、***府报告、***的讲话和其他***治性的文献。它们一般是会议、新闻会、集会、游行等场合发表的正式书面材料,用来阐明***府和******处理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态度和立场。

这类材料通常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宣传功能。用于阐明***府或执******的立场、***策和原则,或是捍卫其***治信仰和价值观。2)纠正错误观点。3)唤起公众热情。通过热情洋溢的语言唤起公众的***治热情。4)建立新的社会风尚。通过宣传新事物,促进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目的论对外宣***治文献翻译的启示

译文的预期目的是决定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外宣***治文献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上文所提到的这些宣传效应。但是,很多的译文都没能达到这些预期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译者对原文的误解,采用了错误的翻译方法以及对本国和国际***治、文化缺乏充分的了解。

1. 对原文的误解

例1.香港特别行***区将保持自由港和***关税区的地位。

(译文一)The Hong Kong Special ***istrative Region will retain the status of a free port and an independent customs territory.

(译文二)The Hong Kong Special ***istrative Region will retain the status of a free port and a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在字典里对应的英文确实是“independent”,但是在这里如果只考虑字面意义的对应,而不认真分析源语的意义,鲁莽翻译,就会造成误会,让人以为香港是***于中国之外的***治实体。因此译文二的修改是十分关键的。

例2.进一步落实***的民族***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译文一)We need to make further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policy on nationality affairs, adhere to and build on the system of regional autonomy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develop socialist nationality relationship characterized by equality, un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译文二)We need to make further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policy on ethnic affairs, adhere to and build on the system of regional autonomy of ethnic groups and develop socialist ethnic relationship characterized by equality, un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民族”一词在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被译为“nationality”,还有其他一些含有“民族”的短语,如“全国各族人民”、“少数民族”、“***的民族***策”、“多民族的国家”等等,都被译为“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the Party’s nationalities policy”和“a multinational state”。其实这里的“民族”指的是各个少数民族,而英语的“nationality”则往往指一个国家。所以在这里将“民族”译为“nationality”就容易让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民族***策产生误会,不能达到阐明国家***策的目的和功效了。

在译文二中“nationality”被改为“ethnic group”,这样一来表达就更准确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译文都要做这样的改动,毕竟这还是要根据译文的的目的来决定。如果中文的“民族”指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还是可以译为“nationality”。

例1和例2的问题在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够准确、透彻,导致译文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译者在下笔翻译之前一定要对源语和译语都做深入的分析。充分理解源语意思才能使译文实现翻译的预期目的和功能。

2.采用错误的翻译方法

例3.这些原则一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译文一)These principles have been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our nation.

(译文二)These principles have nourished the soul of our nation.

译文一中“精神支柱”被译为“spiritual pillar”,采用的是直译法。但是所谓的“spiritual pillar”在英文中是不能接受的,因为“spiritual”是个抽象的概念,而“pillar”却是个具体的事物,在英语中两者不能结合使用。要正确翻译出这个短语,就要改变翻译策略,采用意译法,翻译短语所传达的信息,而不拘泥于字面。改动后译文二的意思对读者来说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这种调整在国际译联于1994年7月9日修订的《翻译工作者章程》中也提到了:“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的直译。译文的忠实性并不排除为使原作的形式、气氛和深层意义得以用另一种语言再现而进行的适当调整。”(王宪生,1997)

还有不少中文特有的带有数字的简称在翻译时,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达到译文预期目的,在翻译方法上也应该做这样的调整。如:

三讲教育

(译文一)three emphases education

(译文二)to stress theoretical study,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good conduct

三来一补

(译文一)The three-processing and one compensation trade

(译文二)processing supplied materials,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client-supplied samples, assembling imported components and compensation trade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菜篮子工程

(译文一)“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译文二)a project for establishing production bases and increasing non-staple food supply

这些在中国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名词简称,对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外国人来说如同天书,翻译时绝不能像译文一样简单地照字面直译,而应该将这些简称所指的完整内容解释清楚,这样才能起到服务读者、传达信息、宣传中国***策的作用。

上面这几例是用意译和解释法代替直译法的很好的例证,但绝不仅限于这些,译者可以灵活处理。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的需求采用任何有助于达到这些目的的翻译方法。

3.对本国和国际***治、文化缺乏充分了解

外宣***治文献往往会涉及一些***治事件和背景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充分了解在外宣***治文献的翻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治的不了解或是不敏感很可能会使一个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中陷入劣势,对国家的外交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带来外交争端。

例4. 开放***策

(译文一)Open-door policy

(译文二)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策。最初翻译这一***策时,有外国专家建议译为“Open-door Policy”。中方专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研究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Open-door Policy”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时强加给中国的一项***策,它和我们的“改革开放”***策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如果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必将损害中国国家的形象!经过慎重的考虑,专家们最终选择了第二种译法。

例5.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

(译文一)“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 of Japan in China”

(译文二)“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Chemical Weapons Abandoned by Japan in China”

译文一是由日方提供的,很明显他们的这种译法是在有意掩盖当年的化学武器是由日本***府遗弃在中国的事实。相反,中国***府一直在要求日本***府承认在华遗弃化学武器,并为由此给中国***府和人民带来的严重伤害承担全部责任。译文二则是中国***府的译文。

例4和例5中的译文一都违背了中国***府的原则,也不符合翻译的预期目的,都需要进行修改。因此作为外宣***治文献翻译的译者,应该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治文化常识,培养***治敏感性,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

结论

功能派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Nord, 2001:29)翻译中的问题和错误会阻碍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的实现。外宣***治文献中的问题和错误会对译文的信息传递和宣传功能以及译文质量造成影响。实践证明,运用目的论指导外宣***治文献的翻译才能真正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此类翻译中的问题可大体分为三类,即译者对原文的误解,采用错误的翻译方法和对本国和国际***治、文化缺乏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都可以得到解决。只要译者能够灵活应用这一理论,选择有助于达到译文目的的多种翻译方法,就能够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Mo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2] 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 Nord, C.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 程镇球.论汉译英的几个问题[M].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5] 黄志凌.浅谈对外宣传中的编译工作[J].中国翻译,1999,(2):55-57.

[6]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7] 金其斌.宣传资料的翻译策略初探[J].中国科技翻译,2003,(11):23-61.

[8] 张美芳.编译的理论与实践――用功能理论分析编译实例[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95-113.

[9]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 郑秋芳.应用文翻译的功能主义标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43-45.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外宣翻译论文大全

学习

智能化电气工程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电气工程大全,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介绍1000字,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介绍怎么写。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智能化控制器逐步实现,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

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大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内容,小学数学线上教研总结。(四)为全县教学教研活动提供研讨的课例。在本学年的两次全县小学教研教学活动中,提供了6节数学展示课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有效

学习

工程成本管理论文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成本管理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工程管理成本控制论文范文。(1)设计阶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好坏直接会影响到项目的成本以及工期,企业首先要对项目的整体经济价值与应用价值之间进行比照,对于项目的需求

学习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信息化2.0培训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习

干部自查自纠报告大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自查自纠报告大全,内容包括一般干部自查自纠个人总结,干部自查自纠工作报告。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的基本***治原则,是正确决策的保证。在支部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时在及时向上级汇报的前提下,支部成员集体讨论

学习

酒吧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酒吧培训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酒吧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去酒吧的危害心得体会。在实习报告的最后,把我酒店管理实习的所有总结成一句话:一开始我就爱上了酒店文化,现在我依然爱,并且爱得更深沉!

学习

教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内容包括教务主任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小学教务主任述职报告。一、一丝不苟抓常规,常规不失落常规工作约定俗成,是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必修课程,”在过去的半年里,教务处自始至终保持着常规工作的“本色

学习

季度之星申报材料大全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季度之星申报材料大全,内容包括季度之星事迹材料,单位季度之星推荐材料怎么写。2013年第一季总务科、物业办共报送零星工程结算25项,其中9项报送的结算书不符合我厂《零星工程管理办法》以及合同约定的关于结算编制的规定,已

学习

小学生暑假计划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暑假计划大全,内容包括小学生暑假计划表大全,小学生最简单的暑假计划。4.九点半—十点写暑假作业5.十点—十一点看课外书,辅导书,练琴6.十一点—十一点半看电视(注意:要养成好习惯!距离哦)7.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半帮妈妈干活(包

学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论文。(三)任职期间经营成果的审计在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经营成果不是的现象十分的普遍。因此,为杜绝上述情况更深程度的恶化,就应对经济

学习

教师档案员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档案员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计划项目怎么填,档案员个人工作计划。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

硕士毕业总结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硕士毕业总结大全,内容包括研究生毕业感言汇集,硕士毕业总结。本研究仅以硕士生为对象进行探讨。硕士生是高级科研人才的后备***,而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对硕士生的培

学习

地税转正总结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地税转正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地税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地税副职转正述职报告。二、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一)对增值税涉及的会计科目理解不透彻会计科目的正确设置是进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基础,要正确设置会计科目,就要对会计科目

学习

学生没背书检讨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没背书检讨书,内容包括没背书的检讨书,高一学生没有背书的检讨怎么写。学生没背书检讨书在有过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此类事件,就需要写一份自我检讨书好好进行自我检讨,写检讨书尽量要写得深刻诚恳一些。什么样的

学习

智能化电气工程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电气工程大全,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介绍1000字,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介绍怎么写。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智能化控制器逐步实现,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

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大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内容,小学数学线上教研总结。(四)为全县教学教研活动提供研讨的课例。在本学年的两次全县小学教研教学活动中,提供了6节数学展示课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有效

学习

工程成本管理论文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成本管理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工程管理成本控制论文范文。(1)设计阶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好坏直接会影响到项目的成本以及工期,企业首先要对项目的整体经济价值与应用价值之间进行比照,对于项目的需求

学习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信息化2.0培训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习

干部自查自纠报告大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自查自纠报告大全,内容包括一般干部自查自纠个人总结,干部自查自纠工作报告。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的基本***治原则,是正确决策的保证。在支部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时在及时向上级汇报的前提下,支部成员集体讨论

学习

酒吧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酒吧培训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酒吧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去酒吧的危害心得体会。在实习报告的最后,把我酒店管理实习的所有总结成一句话:一开始我就爱上了酒店文化,现在我依然爱,并且爱得更深沉!

学习

教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内容包括教务主任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小学教务主任述职报告。一、一丝不苟抓常规,常规不失落常规工作约定俗成,是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必修课程,”在过去的半年里,教务处自始至终保持着常规工作的“本色

学习

经济纠纷论文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纠纷论文大全,内容包括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论文题目,如何选择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论文。认知脑电测谎是同步记录大脑对刺激材料的认知加工过程,将大脑呈现的脑电位变化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与行为数据的融合达到反应时间和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