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1
管理措施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经济和文化水平及社会地位的高血压病人广泛分散于人群中,如何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与监测,是控制高血压的核心与关键。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高血压病人档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区单位。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高血压的检出、***与控制有较大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是通过唤起家庭成员对病情控制的责任,改善家庭功能,强化家庭支持等来加强对高血压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可通过普查、筛查等检出高血压个体,以家庭为单位,逐一进行分析、登记、注册建卡,建立高血压病人档案。
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病人的症状、用药、血压控制、患病时间及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门诊高血压档案,弥补普查、筛查的漏洞,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病人的资料。
改变社区服务模式:要提高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高血压病人的***率、控制率,降低社区人群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就必须建立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使之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并可持续发展;使被动的就医转变为主动的预防,健康档案的“死档”转变为“活档”;使分散的医疗资源转变为整合的医疗资源等卫生服务模式。同时,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
设立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每个社区配备一个团队,一位责任医生、一位健康管理专员、一位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和患者及家属组成。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信息收集、计划执行、患者随访、患者教育和团队沟通的具体工作,同时负责与责任医生及时反馈患者信息以便调整和执行计划,其余成员共同协助工作。通过让每位患者填写“健康生活方式自测表”(包括一日三餐的种类和数量、饮食喜好、运动习惯、睡眠习惯、压力情况、自身血压关注情况和对健康专员满意情况),综合评估每位患者的危险因素,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然后制定阶段性目标,通过健康教育和及时随访对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指导,通过微调来修正危险因素。
管理内容
制定诊治计划:高血压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不同个体病因、病理生理与器官损害状况不同,因此用于诊断与***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应当制定个体化的诊治计划。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证实高血压的诊断与分型;其次,了解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并评估其损害程度;评估其总体心血管危险性。制定***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方案个体化:由于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并发症的个体差异,不可能选择单一的固定的或“标准化”的***计划,而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制定;②药物与非药物***措施结合;③降低血压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兼顾;④有长期和近期的***目标和方案;⑤长期***对病人经济负担的可承受性等[1]。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中,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知识是提高患者***率、控制率的条件。通过健康教育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预后规律、血压水平对重要器官的影响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等大量的医疗知识,健康理念不断地灌输给人们,使人们提高了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2]。
健康教育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病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预防保健网络和社区居委会等资源,实施综合干预活动。可通过大众传媒,电视台、报纸、宣传栏、黑板报等,采取讲座、知识竞赛,发宣传品,结合宣传举办大型广场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标:近期目标:①使病人树立信心。既要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又要消除顾虑,确信通过适当的***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血压。②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以及减轻或消除这些易患因素的方法和措施。③了解高血压临床特征、危害和预后。④掌握一些常见的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⑤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熟知有关高血压药物与非药物***的常识。⑥学会自我监测,评价病情变化。远期目标:社区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控制率达到40%,人群吸烟、饮酒率下降5~10%,人群平均体重呈下降趋势。社区高血压发病率下降,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下降,医疗费用下降。
行为干预: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针对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简单归纳为下面几句话: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调适。①膳食干预是预防高血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膳食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改善人群的膳食结构,使其趋于合理,从而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3]。②戒烟限酒:戒烟不仅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也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包括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各种癌症等。同时,戒烟也是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4]。过量的酒精摄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过量饮酒患者高血压危险性可增加70%~90%。③控制体重与适当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与肥胖,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与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可使超重者血脂、血糖及血压下降[5]。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的发生危险,还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相关症状有所减轻。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④心理调适: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讲究心理平衡,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保持心情宽松平静,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看书、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等。
成本收益:收益包括控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与死亡的预防、对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减轻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避免住院、康复***以及减少功能丧失性后遗症等环节获得。而所获得的这些收益均是以就医、辅助检查、服药以及处理与***相关的不良反应为经济代价的,另外还要加上调整生活方式所付出的代价。
监测与随访:需要对持续、稳定的高血压病人进行定期的监测与随访。无并发症的1期高血压病人在***开始后,每月随访1次,血压稳定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病人血压达到且维持预期目标值、控制其他的危险因素。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及健康教育,检查病人***进展和***计划的效果。如: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改变情况;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情况;服药及药物反应情况;各靶器官功能情况等。
医患交流:医患交流贯穿高血压系统管理全过程之中,是实施诊断与***不可缺少并决定病人***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医生可以掌握病人的身心状况、经济条件、用药心理等,可以增加病人***的信心和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效果。
管理与***的依从性
个体化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作用:个体化管理是在原有社区责任意识团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团队中设置“健康管理专员”这一岗位。“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责任意识团队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个体化行为干预,使之在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同时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结果。通过所管理人群的高血压的“三率”明显改善,尤其是向来都是管理难点的服药率和控制率,更是明显提高。因此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时也可以考虑分级分层,对于患病人群(尤其是二、三级高血压患者)可以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加强效果,而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则可采取集体化的形式扩大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实施个体化管理工作前,医患关系相对生疏,处于传统的“配药-发药型”。控制此项工作后,由于是个体化的管理方案,需要频繁地与每个患者沟通,与他们共同制定和调整下一步的管理计划,而且计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近期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这不仅调动了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计划的认同,并努力执行。
目前在我国社区范围内实施高血压疾病管理,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可以学习,在开展过程中完全是摸索和探讨,这对于此项工作的所有参与者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而“健康管理专员”对个体化管理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是决定管理人群的数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践。
参考文献
1任冲利,任喜德.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中国全科医学.2007,17:1483-1484.
2黄锦荣,何茶叶,边长艳.高血压综合预防干预的效果:6年后果现象.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22-25.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2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名;
2、对至少×××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名;
2、至少对其中×××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名,每年至少测×××次血糖的比例达×××;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方案和非药物***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一)、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三)、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3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方案和非药物***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1、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九、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4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后期伴有心、脑、肾并发症的全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1]。据统计我国约有一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发病者约300~400万人次[2]。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 ,平均寿命缩短15~20年,并且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就需终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3]。系统理论[4]是由贝塔朗菲提出和发展的,分为闭合系统和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来完成。患者的健康状况是一个输入信息,通过评估、计划和实施,输出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经过护理评价结果来证实计划是否正确。如果患者尚未达到健康目标,则需要重新收集资料、修改计划,一直到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护理程序才告停止。把系统理论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年高血压病[5]诊断标准: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均为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与人沟通无障碍;排除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及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5~69岁,平均(56.77±6.51)岁,Ⅰ级高血压6例,Ⅱ级高血压20例,Ⅲ级高血压14例;小学以下12例,初中13例,高中11例,大专以上4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0岁,平均(57.25±6.95)岁,Ⅰ级高血压4例,Ⅱ级高血压28例,Ⅲ级高血压8例;小学以下12例,初中18例,高中7例,大专以上3例;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均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调查,对照组接受一般卫生宣教,研究组接受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的卫生宣教内容是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要求参观健康教育墙报。对研究组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问卷调查的个体情况,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地说,先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健康状况和基本情况评估,形成诊断,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效果,经过护理评价结果来证实计划是否正确。如果患者尚未达到健康目标,则需要重新收集资料、修改计划,一直到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护理程序才告停止。健康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咨询,包括介绍血压测量基本知识,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天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降压药物服用常识,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内容。
1.3评定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测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情况,内容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合理指导运动和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10项内容,每项为1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越好。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出院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
3 讨论
3.1 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相关的。实际上除遗传因素外,长期不运动,肥胖,脾气暴燥,高脂、高糖及过咸饮食等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当人们了解了有关危险因素和健康知识后,有了积极的信念与态度,才可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P
3.2 系统理论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运用系统理论的开放系统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它作为一种健康教育的手段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它不同于日常的一般信息交流,它要求护理人员依据理论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6],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其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与其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真正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高血压病患者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通过确定患者教育需求,制订健康目标,完善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进行效果评价,是***高血压病十分重要的环节。
系统理论指导实际上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对应的时间具体应该做什么,从而避免采用"填鸭式"方式进行健康教育[7]。护理人员利用工作闲暇之余就可以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系统理论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使患者在接受***及护理的同时,了解到疾病发生原因、预防、保健及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8]。护理工作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或待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和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这种以主动护理取带被动护理的转变培养了护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9]。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系统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的健康,掌握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巩固疗效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汉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T:638-39.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8:229-244.
[3]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施行本)[J].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出版社,1999:16-17.
[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6:139-140.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6]石晓梅.推行临床路径深化整体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5):251.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5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181-02 中***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我科将CNP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将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导委员会制定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0例,其中男58例,女12例,年龄68~86岁,平均75.8岁;对照组70例,其中男64例,女6例,年龄67~85岁,平均7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70例实施CNP。CNP表格内容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横轴,以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流程为纵轴。内容包括:(1)医疗措施;(2)检查;(3)评估;(4)护理措施;(5)活动指导;(6)饮食指导;(7)健康知识宣教;(8)血压监测;(9)护理结果;(10)出院计划。出院计划单独设表,包括:活动、饮食、药物、自我监测、门诊复查。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分发《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并进行介绍指导和评价。主管护士按当日CNP计划,观察病情,分析病情,实施护理照顾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若病情平稳(及病情沿CNP方向发展)则在相应的内容旁边“√”并签名;若病情有变化则在相应的内容旁打“x”。并给予相应干预或退出路径。
1.2.2 搜集资料及评价指标:(1)用药依从性;(2)血压控制;(3)健康教育效果;(4)护理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比较: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好30例,差40例。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好63例,差7例。
2.2 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比较:见表1、2。
3 讨论
3.1 CNP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CPAT即高血压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许多研究表明,用药依从性差是老年高血压控制不良的首要因素。这不仅直接影响到高血压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影响高血压的转归和进程,以及相关的靶器官受损的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其特殊性如:记忆力减退、认知分辩率差、高血压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好的百分率为90%,与对照组42.9%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由表1可见实验组的血压控制明显较对照组好。CNP的实施循序渐进、有张有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住院期间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的特点,反复讲解药物***的知识。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和降低高血压危害的目的。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6
积极开展对公卫工作人员及村医的慢性病防控***策与知识宣讲工作,拟对公卫人员开展一次慢病防治工作现状的知识讲座,让其了解当前的慢病防控形势及慢病所带来的严重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从而有利于慢病防治***策开发及工作开展。
二、加强慢性病监测,进一步提高慢病监测质量
加强慢性病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慢病监测质量。在死因监测工作中,要求全镇10个村卫生室严格按照死因监测中的相关工作规范,正确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并按规定时间上交到我院进行网络直报。与此同时,规范村医对新发肿瘤纸质版报告的填写,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发肿瘤监测工作任务;在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例报告中,要求各村卫生室对新发的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例进行详细的登记,进一步完善心肌梗及及脑卒中病例的既往慢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的信息。
三、大力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打造健康云阳平台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有效地促进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在2018年,我镇将继续在全镇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宣传慢病防治知识;搞好健康主题日,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世界糖尿病日”、“全国高血压防治日”、“全国爱牙日”、“世界无烟日”等活动日中开展大型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活动,计划2018年开展宣传活动12期。
四、搞好社区慢病管理工作 探索慢病高危人群干预模式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7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sing QCC to reduce the occurs of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Method There were 9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QCC.Through A series of QCC activities,such as establishing theme,setting plans, analyzing causes,establishing object and taking focused measures,reduce the occurs of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Result There were 1396 times dialysis until the end of QCC activities after taking off another 500 times one which us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81 times hypotension happenned.The occur rate of hypotension was down to 5.8%,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500 times dialysi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Hemodialysis,Hypotension
血液透析患者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发生低血压[1],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者不但由于血容量不足,导致透析不顺利或被迫中止透析,甚至可能由于患者本身机体病变,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突发事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透析患者低血压现已成为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3]。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已成为血液透析室医生和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我科运用品管圈活动设计(QCC)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来发现解决由于护理问题引起的低血压,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前500次进行血液透析过程进行低血压发生因素分析。
1.2 QCC设计 我科室QCC成立于2013年1月,报名方式为自愿报名。QCC成员确立后,由圈内成员民主投票选出圈长一名,以及圈长助理一名。本QCC共有9名成员组成,均为我科室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3名,年龄21-52岁,全员以年轻人为主,头脑灵活,工作热情,且对于主动的工作模式呼声高。经圈内投票设计,圈名定位bomb圈,其意为爆发工作热情,积极向上,对于问题以爆炸的方式迅速解决,使问题烟消云散。通过QCC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圈员熟练掌握QCC理念及活动方法,并使其明确QCC对护理工作的利弊。
1.2.1确定主题 根据血液透析室的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分析,选出6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并依据“上级***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圈内成员评分。最终选定“减少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本次QCC活动主题。
1.2.2活动计划 遵循“4W1H”原则,即what/when/who/where/how,安排活动计划,绘制计划表,并分段实施计划内容。
1.2.3分析原因 本次QCC活动研究选取前500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共发生97次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为19.4%,其详细发生原因见表1。根据“柏拉***”分析,以80/20法则进行选取,确定本次QCC活动改善低血压发生率的重点项目为“超滤率过高”、“降压药物和镇静药物的使用”、“透析中进食”。
1.2.4 QCC活动目标 通过目标值公式[4]对本次品管圈设计进行目标设定,其公式为: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主题选定是圈能力值为87%,即得出本次QCC活动目标血透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应降至6%。
1.2.6针对措施 针对鱼骨***中所绘制的原因,进行对策拟定和实施,并结合戴明环进行PDCA。主要措施如下:1、加强疾病宣传教育-在患者候诊室及血液透析室各墙面上标示出血液透析患者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及其家属均能阅读,如血液透析前的饮食安排、药物使用、水和钠的摄入,以及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时的表现形式,患者如何预防以及发生时的配合方式等。2、规范称重过程-血液透析患者称重过程需由护士严格监督执行,并详细记录患者体重,如患者外物过重影响结果,应嘱患者除去外物,如衣物、手机、背包等,同时调整室内温度,以防止患者增加衣物时感觉不适。3、加强透析过程管理-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职称较低的护士主要负责患者透析过程的陪伴,1名护士可负责3-5人;护师则负责透析操作;主管护师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下级护士、护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血液透析的护理水平。4、定期开展圈内学习-目前主要针对血液透析过程预防低血压的课程学习,主要依靠平时操作,查阅文献书籍,以及上级护士的指导,每2周一次的QCC会中,由一名护士进行一次学习汇报总结,提高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5-加强护患沟通-每位责任护士均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提高患者透析过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纠正患者对透析的错误理解,防止有低血压诱因的存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有形结果即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常用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助其将体内有害物质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6]。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本身身体素质差,常存在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危险性高,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国内外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进行统计,发现其发生率高达20%~50%[7-8],说明血液透析低血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此种情况,护理工作者一直都在探寻有效减少低血压发生的方法。周文英[9]等通过护理干预的模式对老年透析低血压进行控制,李霞[10]等则采用预见性护理预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的护理管理模式多采用层级式管理,属于被动管理模式,下级护士接触患者多,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多,但缺乏主动管理意识,从而使问题被忽视。上级护士多不能接触到此类问题,致使问题被埋没。QCC设计通过改变下级护士被动的工作模式,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让其发挥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使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发掘出来,通过圈内讨论的方式逐渐让大家正视此类问题。如本次圈内发现的称重不合理问题,多因为称重工作简单,由下级护士负责,但下级护士不了解此项工作对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重要影响,致使问题一直被忽略,直至开展品管圈才被发掘出来。
通过本次QCC活动设计,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有原来的19.4%下降到5.8%,效果显著。而通过QCC活动发现的其他造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我们计划进行下一步QCC活动予以解决,这将会进一步下调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几率。综上所述,QCC活动可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且尚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值得临床推广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雪春.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2): 14-15.
[2]罗学文, 蒙兰芬.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11, 6(3): 370-372.
[3]Bos W J W, Bruin S, van Olden R W, et al. Cardiac and hemodynamic effects of hemodialysis and ultrafiltr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00, 35(5): 819-826.
[4]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5.
[5]姜杰. 西方管理思想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41-152.
[6]李春兰, 程霞, 周怡. 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4): 1731-1733.
[7]文艳秋. 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5.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8
近年来,在社区疾病管理中,对于慢性疾病所实施的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1]。为深入探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临床***情况和效果,下面笔者就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社区所收治的80例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其中有50例为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45~8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慢性疾病诊断标准确诊。在本次研究中已将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中医健康教育,其主要如下:①制定预计划:经前期信息的收集、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以及身体状况的调查,结合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的收集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工作,每月定期开展教育讲座和宣讲工作,同时安排经中医健康教育后效果显著的患者和其他患者进行沟通、互动以及交流。②中医心理指导与用药指导:针对高血压患者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情况,对其实施心理指导,嘱咐患者应保持一种愉悦且轻松的心理,此外,为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可对患者血压进行定期测量,经患者遵照医嘱服用情况的调查,保证患者按时且按量服药。③中医***方式:在中医健康教育中教于患者中医食疗方,比如醋浸花生米、茶、莲肉粥或者决明子茶等,可按照医师辩证指导患者饮食[2]。借助于中医宣讲将有关中药方推荐给患者用,如将桑树皮、茺蔚子以及钩藤用水煎熬后泡洗足部,或者将白芷、茱萸以及川芎研磨以后用棉球包裹按敷患者肚脐部[3]。此外,还可实施中医按摩或者针灸。④加强中医运动习惯的培养:根据中医原理,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指导其实施有氧运动,比如广播操、气功或者太极等,运动时间以及频次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明确。
1.3观察指标 借助于问卷调查就患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生活习惯改进、心理压力和用药依从性等实施调查,每一项的满分为十分,当分数越高则说明其效果越好,对比分析中医健康教育应用前后患者血压水平[4]。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通过表1中数据的分析可知,应用后,患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心理压力、生活习惯改进以及用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应用前,同时患者血压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常见慢性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以老年患者最为多见。从近年来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的实践情况来看,其工作主要集中于健康患者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慢性疾病患者改善效果的控制[5]。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应用情况和研究结果来看,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中应用中医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心理压力、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习惯,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使患者血压接近于正常血压指数。
综上所述,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中,中医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所获效果也比较显著,在实践应用中,应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患者自身病情,分别从预计划、中医心理指导、用药指导、中医运动习惯培养以及中医***方式推荐等方面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确保教育工作更为合理且更具针对性,继而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参考文献:
[1]饶晓明,罗昭娜,李清萍等.中医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78-79.
[2]杨林,孙静.中医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109-110.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9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etary exercise nursing management plan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regn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hypertension received from December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standardized diet exercise nursing management plan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intervention. The pregnancy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eclamps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cesarean section and placental abrup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ed diet exercise nursing management plan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regn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cognition of pregnant women, shorten the labor proces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Pregnancy hypertension; Diet; Nursing management;
妊娠期高血压.png
妊娠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妊高征是妊娠期一种特有的疾病[1],妊娠20周以后会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病情较轻的产妇无显著症状或有轻度的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但病情严重的产妇会伴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的情况,同时血压显著升高,蛋白尿增多,水肿症状更加明显,甚至还会出现昏迷及抽搐[2].妊高征多见于羊水过多或贫血的孕妇和初产妇、多胎妊娠以及原有糖尿病、慢性肾炎的孕妇。妊高征的发生与患者自身遗传、营养状态、营养摄取量等因素有关,妊高征是导致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遇到这种病患多建议采用对症***或者终止妊娠[3].本研究基于在临床遇到妊高征患者,进行全程跟踪护理,探讨饮食运动护理管理计划干预在妊高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满20岁。(2)符合《妇产科学》中的诊断标准[4].(3)患者及家属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2)中途退出者。(3)精神状态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交流。(4)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12±2.35)岁,发病孕周14~39周、平均发病孕周(31.20±3.09)周;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52±2.15)岁,发病孕周14~38周、平均发病孕周(30.20±2.89)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操作,具体措施:监测产妇体温、呼吸、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异常,护理全程与产妇保持良好的正常沟通,病情严重的孕妇遵医嘱给予药物***,通过传统方式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管理计划干预。(1)饮食护理:为患者制订规范化饮食计划:a.控制热能的摄入,孕后期热能摄入过多,体质量增长过快是妊高征的危险因素,每周增重0.5 kg为适宜,并且应摄入高优质蛋白,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b.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利于抑制血液中脂质过氧化作用。c.制订高优质蛋白、高钙、高钾以及低钠的"三高一低"饮食计划,多饮用牛奶,多吃鱼、肉、蛋、奶这种高优质蛋白、高钙饮食,补充大量的新鲜蔬菜,监督产妇坚持每日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食用过多的钠盐会导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上升,十分危险。钠盐的摄入(全身水肿者除外)不必严格限制,但一定要适当控制,以每日控制在3~5 g以内为宜。d.若医院不提供妊高征特质饮食,需叮嘱家人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三餐,以优质蛋白质、大量维生素、叶酸、为主,务必保证产妇的孕期营养。(2)保健护理:加强产前保健,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再就是督促孕妇每日数胎动及测量血压。指导其休息和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3)用药护理:从妊娠20周开始应该每日补充钙剂。另硫酸镁是目前***子痫前期和子痫期的首选的解痉药物。用药方式可以使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但硫酸镁的***浓度和中毒浓度很相近,所以一定药注意硫酸镁的毒性反应,护士在用药时及用药过程中要及时监测孕妇血压,并注意监测以下指标:a.膝腱反射必须存在。b.呼吸不少于16次/分。c.尿量每24 h不少于600 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 mL硫酸镁滴注速度以1 g/h为宜,不应超过2 g/h.(4)心理护理:一些患妊高征的产妇了解到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议论,会产生害怕心理:害怕和恐惧分娩,自己不善配合、医护人员不负责、亲人不在身旁守护与照料,极易致使其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极度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这时,就需要护士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来排除不安情绪,要耐心地介绍患者目前情况和病情,使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对护士产生友好的信任情绪,使其配合***。(5)急救护理:对产妇进行全程跟踪护理,随时监测其病情情况,在出现紧急病情时,快速判断产妇情况并作出判断,确定争取救治护理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急救方案进行调整。(6)运动护理:制订规范化运动护理计划,制订合理的运动和健身具体方案,可适当做一些轻柔体操,注意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过度运动,做好妊高征产妇科学正确的孕期保健。
1.3 观察指标
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包括子痫、产后出血、剖宫产、胎盘早剥等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实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png
表1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多数孕产妇在围生期时所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而且高血压也是孕妇妊娠期特殊的疾病类型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症多好发于妊娠5个月以上,患者多为年轻的初产妇。由于中枢神经过度紧张或者接受刺激等多种影响因素常常会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孕产妇营养摄入的问题。会给孕产妇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缺乏科学的饮食指导和适当的运动,极易造成体质量的增加,从而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妊高征。据有关资料显示[5],国外报道妊高征发病率为7%~12%.本研究在孕期保健门诊遇到了妊高征的孕妇,加大其难产的发生率,影响其胎儿的正常发育,有妊娠期高血压要特别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劳累以及熬夜,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的紧张,定期进行尿常规的检查以及测量血压,平时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苹果、香蕉、鸡肉、鸡蛋、瘦肉等,要减少脂肪及盐的摄入量[6,7].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护理人员根据孕妇的不同病情为其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确保产妇体质量处于标准的范围之内[8,9].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饮食运动护理管理计划,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管理计划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时间,大大提高产妇顺利分娩的概率。
在本研究中,除观察组有2例患者选择剖宫产,其余患者均选择***分娩,观察组产后出血量非常低,无围生儿出现死亡,这表明进行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管理计划干预,能使得分娩成功率大大增加。另外,规范化的饮食运动护理和管理方案干预中包含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针对患者而言进行的心理护理,帮助其他人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10,11],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分别进行了心理监测和常规护理,并且耐心积极地与其他患者交流,耐心温柔地向其他患者介绍自身状况后,观察组产妇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实施全程跟踪观察护理到生产结束,发现患者对自己病情有彻底了解,便于患者主动配合医师的***,使***效果得到提升,能有效地预防胎儿宫内生长缓慢[12,13,14],可以显著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作的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凡姝,耿力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52例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2):134-137,140.
[2]胡诗晏,石中华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 ,49(1):25-27.
[3]孙获,刘国莉,任景怡妊娠与肺动脉高压[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1):9-14.
[4]马纪,王海云。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围术期麻醉管理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0,43(6):491-495.
[5]张莹,石鑫玮,曾万江等。49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疗及预后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12):2116-2119.
[6]宋晖高压氧***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0);:34-36.
[7]陈志平,陈林。饮食管理联合药物指导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856-5858.
[8]徐云饮食管理联合拉贝洛尔与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16-118.
[9]张秀珠。精细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33):145-147.
[10]谢雪松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产妇妊娠期饮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 ,25(23):136-138.
[11]侯秀真,马合红,王佩,等。运动、饮食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孕妇影响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5):848-851,887.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例10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的温暖,***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516人次,在康复***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