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的历史溯源
生态文明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新名词,但就其实质,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溯源,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宇宙间万物皆有“道”,任何行为必须遵循“道”,违背“道”而行事必将受到“道”的惩罚。这其中的“道”,其实就是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就这一点而言,人类已经深深体会到了。“道法自然”注重的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生态文明观注重的同样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两者有着本质的相同点,可以说“道法自然”即是现代生态文明观的思想溯源。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影响颇深。自古以来,住宅选址首选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其目的也是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住宅建设时注重朝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以得到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在园林建设中也以模仿自然的“自然山水园”为主要风格,仿自然形态的假山石、不规则形态的池塘、潺潺流水、生机勃勃的植物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设计元素,而亭台楼阁等人工建筑仿佛却变成了自然山水画中的点缀,力***在城市中营造出浓浓的自然情趣。时至今日,中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仍然处处有着道家美学思想的痕迹,因此遵循“道法自然”思想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在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观的过程中有着自身先天的优势。
生态文明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指导
如何在现代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中构建环保、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一直在努力探求的发展方向,十七大将建设生态环境提升到社会文明的高度无疑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将从室内和室外两个角度分层次地阐述生态文明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指导作用。
生态文明观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具体指导
第一,利用生态建筑模式营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进步,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需求,更无法满足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要营造舒适健康、生态环保的室内空间环境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构架———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周边及内部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保障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舒适宜人的居住要求,在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目前国内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使用非粘土砖墙体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利用新型砖墙实现减轻建筑自重、隔音、隔热、保温等目的;利用双层中空玻璃等材质有效隔音、保温;利用太阳能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垃圾的降解等。生态建筑能为未经过设计和施工的室内空间创造出良好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适当的补充即可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这无疑减省了室内装修的内容和过程,减少了装修带来的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
第二,通过简洁的造型、减省的用材构建舒适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过去“材料堆砌”式的室内装饰方法应该彻底成为历史,复杂而繁琐的形式既不适合现代人崇尚简洁、人性化的审美观,又消耗了大量木材、金属等自然资源,与此同时室内空间装饰所使用的大量胶合板、黏合剂、油漆等材料产生的一些毒性大、挥发速度慢的刺鼻气味对居住其中的人们也造成了生理上的伤害,无法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人居空间。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简约、时尚、健康、可持续的室内空间设计观。就室内设计领域来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简约主义风格数十年来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一方面简约的造型和雅致的细节能够不易导致受众审美疲劳,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和最长时效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简约主义风格中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精神,这种设计精神与时代主旋律不谋而合,因此有着良好的发展土壤。
第三,利用自然的光线和空气环境、绿色植物营造健康生态的室内空间环境。具体的做法包括:充分利用建筑自身朝向和大面积的透明玻璃窗引进自然光线、保持空气流通;充分利用建筑墙体本身和开窗的热传递效应保证室内外温差合理,营造接近自然的室内物理环境;在室内空间中适当地使用绿色植物进行装饰,达到净化空气,增添自然气息的目的。
第四,尽量使用生态环保型的装修材料以保证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不合格或环保系数不达标的装修材料是目前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人造板材中的甲醛、油漆中的苯,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伤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尽可能多使用玻璃、藤、竹等天然环保的装饰材料或一些有害成分易挥发的装饰材料;在选择人工板材或化学成分的材料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系数达标的材料,尽量将室内污染降至最低程度。
第五,在设计中注重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和二次利用。可考虑的做法有:使用可循环或带有部分可循环成分的材料和产品;开发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装饰部件和家具;通过水的再利用装置和节水装置减少生活废水,节约水资源;选择规模恰当的照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以节约电力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室内空间环境服务。
第六,尽量避免装修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诚然,室内的污染及对外界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但在装修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方法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污染。比如,现代装修材料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也都进行了较好的包装,而包装材料的大量废弃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选择购买装修材料时尽可能选择大容量或简易包装的类型,以减少包装材料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或者尽量选择那些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产品以减少装修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再者,一些使用者为了追求奢华或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喜欢大量使用一些昂贵的非本地产的材料,非本地产的材料在运送到本地使用时,必然需要火车或汽车的运输,既消耗了能源又增加了环境污染,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本地的材料以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文明观对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具体指导
第一,合理地利用土地(尤其是城市中的土地)进行生态的、自然的景观环境设计。如果说湿地是地球环境的肺,那绿地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环境的肺,绿地不仅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空间,同时也能对周围的小环境、小气候起到微调的作用,进而通过量的累加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混凝土森林的现代城市中,一小块可供市民休闲驻足的绿地却不多见。因此,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中的一些建筑余留空间和边角地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营建,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另外,在涉及到具体的一个景观空间的设计时,要尽量多运用各种植物、山石、水体组成具体的景观形式,保证景观空间有充足的绿地系统,突出现代景观设计应有的生态性和自然性特点,以满足城市中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
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尊重设计区域内环境和栖息者的自然属性,有效利用现有的基地自然条件,避免大规模的工程改造,以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景观环境中的基地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水体、土壤、植被,对自然条件的大规模改造会对基地的微气候和生活在基地中的生物链造成直接破坏,从而对基地以外的生态环境造成间接影响。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为人类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提供场所,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而非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根据建设生态文明的***策精神,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考虑从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溶解公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将维护和恢复河道海岸的自然形态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保留和利用现有植被资源等几个方面入手,尽可能保留设计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原貌,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小规模地适当地增加部分人工景观以满足使用者的各类需求。
第三,在景观设计中重视植物种类多样性和本土化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学的原理我们知道,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都不是很强。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注意物种多样化和本土化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使植物品种多样化,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物种多样化要在本土化的前提下进行,即是避免或减少外地购买植物的设计方案,尽量利用本土的植物品种和现有的植被,避免异地购买和移植对植物的生存适应造成困难,同时也可防止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链可能存在的破坏威胁。
第四,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规划景观形式,避免一些体量过大、质感过硬、能耗过多、成本过高的景观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动辄追求全国第一、亚洲第一的名号,从而导致有些设计耗资巨大却华而不实,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曾经出现过。比如大体量的喷泉,占地面积大、成本高、耗电量高、水损耗量大,而且由于选址多在新城区,人流量较少,因此大量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这种华而不实的设计其实是对土地资源、水电资源的浪费,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策导向背道而驰的。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2
一、民俗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整体布局的指引
纵观中华大地的建筑、环境设计,若隐若现中都能找到它们的中轴线,以这条中轴线为基准对环境进行设计、安排。两边对称排布构建,形成对望,颔首有情的人性化环境设计。在环境中物语相通而显得生机盎然。小到一木一草的栽种都体现了人们对环境设计中民俗文化的应用。北京城的建筑就是一条以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为基准的原则设计。这些环境的改造设计受到各自本地的风俗文化影响,体现的是那个地方的风情,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构造适合那个地方的、符合居住者心理情感需求的环境。居住环境设计关于背山面水以求藏风纳气是民俗信仰中重要的环境设计原则,环境设计布局是人们为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角色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自然物化成心理视觉和心理信息传递、承建应用的结果。此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审美观的一种高层次心理反映,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作为统一考虑融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传统民俗文化体系理论中的道家上层审美境界就是对环境设计的手法,说道:“有长林可风,有空亭可月。”就是植树可以招来风,造亭台挖空蓄水可以有月。以奴风月来左右游人,就是对当今所提生态环境美化极高层面的认识形态。布局设计得当、安排合理对于创造一个舒适快活的环境至关重要,古人就已注意到这点的重要性,所以研究探索整体环境设计的理论非常丰富。
二、传统文化对环境选择设计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是利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法对居住环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国人“人性化”的心理需求的活动。同时体现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是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核心思想。古人概括出来的民俗文化积淀是对宅基地的选址指导理论,是从气候、地质、地貌纹理、水文、生态、风向、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角度出发,和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民俗禁忌的总概括。不但已经对环境设计有所思考,而且已经对人心理活动及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细致的考究,也即是现代人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在早几千年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即有体现。如民俗信仰中的“煞”,有建筑不能正对着尖刀形的建筑或者是物体,这就中了“煞”,需要化煞。而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解释,当人每天或是经常面对一尖形突兀的棱角,会对心理发展形成一种阴暗、受压迫之感,进而引发实体即心理和生理产生疾病等健康事件。所以民俗文化重视选择环境规划,重新设计以达到“顺应天命”。即使选址避免不了也有办法化煞,显然应对方法已经找到。这凸显出中华民族对环境设计的渊源留长和深厚功底,告诉我们学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地处北纬,所以阳光从南往北照射,民俗文化对住宅的朝向要求坐北朝南,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接受光照,吸收光能量有利于一切自然动植物的生长和良好发育,坐北朝南就是引用自这条原理。这对我们的环境设计指导是一步非常大的进步而且经得住现代文明科学的考验。
三、民俗文化对大环境设计的指引
所谓的大环境,即指一个村落、一个小镇、一座城市即使现代文明定义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在规划建设和布局上都遵循着或多或少的各家民俗文化信仰理论的参考。中国很多村落现今成为一座整体的旅游胜地,众多的游客感叹这些自然村落的美。这些美跟古人民俗文化的审美角度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布局上就已经考虑了美学原理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尽可能的贴切自然,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构造自然景观,也是我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学所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现代遗留下来的很多城市选址和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出,根植于民众深处的民俗文化管理着小环境同时也经营着大环境。如晋代郭璞的一个选址建设温州城的例子:初谋城于江北(今新城),他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等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见数峰错位,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其父曰: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斗可保长安逸。固城于山,号斗城。现代勘察地质环境证明温州城由于江北。有“山如北斗,城如锁”之美称。有利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温州城如今的繁华与富有。众水所聚,气汇。这是民俗文化中说的难得的“聚水格”,此地筑城当富甲一方,如今的上海正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是民俗文化对大环境经营的例证,此种依据民俗文化进行城市环境布局设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环境艺术设计在关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加入这些中华历史文化的元素,可以使现代环境显示出独特的个性特点且符合天道自然原理。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3
环境与艺术设计的出现首先要依附于建筑物设计,其次是在建筑物周边的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美的效果。建筑物作为环境的主体,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基础是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号召,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对生活审美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体系的不断成熟,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被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例如古代的壁画等家具装饰纹样以及室内空间规划,统称为室内设计,另一派是围绕着建筑物周围的空间进行规划,从而达到建筑物的艺术效果。这两派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
1、发展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科,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环境的客观需求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根基并不稳定,面对社会的需求,我国高校对社会发展定位的不准确,使我国缺少大量的环境艺术类学科的人才。毕业生理论知识的不系统,使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供大于求,与社会市场的需求脱节。毕业生的艺术素养与能力参差不齐,距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还有很大距离。从发展的进程上看,我国艺术设计的教育是从美术教育,机械设计等延伸而成,基础薄弱。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各高校一直忙于扩大规模,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有些理论完全就是照搬照抄,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化的环境艺术类学科的知识体系。由于理论知识的缺失,导致各高校对艺术类学科的定位不准确,使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发展较缓慢。根据国情的发展,在当时大势所趋下,当时学生都面临着升学难,就业难的情况下,为了顺应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各个高校普遍对学生进行统招,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走了捷径;在高校中,教师对学科认识不准确,专业性不强,有很多高校都是大班授课,致使很多人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在当下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在这一方面所要要的人才供大于求,正是要求各高校对环境艺术类学科准确定位发展的关键。
2、必要性
就本身高校教育来说,各高校都没有准确定位环境艺术类学科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需求。而对环境艺术类学科定位的不准确,使得大量人才容易走到学习的误区,有悖于市场的发展。造成环境科学类人才培养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学科本质认识的不彻底。高校因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精英化人才。教育发展定位应适应社会发展,顺从大众教育方向。在充分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加以创新,从空间、色彩、生活等方面在进行创造。由于环境艺术类学科范围涉及较广,导致许多院校对其的概念认识定位不准确。随着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类学科的理论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扩充,逐渐融合到新兴的景观设计,空间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等。在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接受。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类学科却是能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最根本方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内涵
信息全球化时代,人们研究对象的方法趋于多元化。单从字面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环境是前提条件,而“环境”一词又颇为广泛,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生长而成的宽泛环境,人为环境是指某些空间设计,经过人为的后期设计而形成的环境。一些宽泛的词也可以统指环境,比如生态,物质,文化等等。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立足于艺术设计的学科,是一门集艺术、科学、文化的综合性发展学科。所谓多学科交叉可以用新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眼光去研究问题,从而得到新的发现,使交叉学科得以蓬勃发展,是各个学科的文化知识得以融会贯通。“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多种学科,是环境艺术和环境设计的总称,包含了美学、建筑学,物理学,人体工程学,园林学,工艺美术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各学科相互交叉构成了内容丰富的黄精艺术设计。多学科交叉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创新出新内容,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特性,还需要经过更多的实践发展来寻求方案。对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转换新的思想,实践探索出一条跨学科的新的理论体系,以满足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需求。这对高校提高人才素质和质量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也对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资源相互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一直立足于实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了理解,从以前的为设计而设计的发展趋势已经演变成美化、舒适的人们所要求的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方向,人已经变成环境的协调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加强,使环境艺术设计知识更加融合,理论知识更加趋于系统化。顺应国情的发展,发展可持续世界发展观,我们应积极引导人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的设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环境是对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4
目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方面实践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十分重要,是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不仅需要精练、简单,更应具备全面性、系统性。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现代化管理目标,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够自主完成一些小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专业操作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除此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还需要增添地方文化特色,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够长远发展。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并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内容,寻求既能够培养专业人才,又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对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建立在施工操作技能之上,加强对学生施工技术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了解和掌握施工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施工技能,使其在日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就业率。最后,工程预算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市场和工程经济意识,并结合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熟悉现代化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就业率和从业率,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式近年来,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仍采取固有的教学方式,过度重视理论化教学,局限于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无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与现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高校需要加强专业绘***等教室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将设计灵感应用到实践工作过程中。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设计材料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设计操作能力以及施工工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5
1.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环境艺术首先是对自然环境中元素加以合理利用,因而环境艺术依赖于自然环境,但是环境艺术不是对自然环境的简单利用,在设计过程中还呈现出对人的爱护与关心人的人文精神。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做到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达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
2.正面性与无害性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要遏制肮脏、丑陋与低俗同时体现出精神上的美好与纯洁,并在此基础上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立和谐关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理性规划上的审美创造,因此,环境艺术系统必须做到整体上的美学设计,从而使全系统体现出正面性与无害性的统一。
3.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脱胎于建筑设计范畴的室内设计,因此实用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方便人们的物质生活应该是其根本目的之一。任何对这一本质的舍弃都会失去设计的本意。在满足实用性的条件下环境艺术设计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体验。给人创造一个身心健康与愉悦的生活环境,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做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4.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由于环境艺术涉及的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设计中涉及到的感性质料和个体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但是通过设计必须将这些感性质料和个体通过有机的联系创造出统一的整体意境。
二、地区经济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一)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于人类的经济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最早出现在石器文化时期,并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其本质是人类进行的原始造物活动,是人类为实现实用价值而进行的物化劳动形态。当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渗入一定的审美功能和价值时,这种创造便具有了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原始的环境艺术设计便由此产生。人类的文明史是伴随着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社会经济活动开始的,环境艺术设计也从这里发源。当我们的祖先把石头制成一件件实用工具时,最早的设计活动就开始了,首先工具的创造必须满足实用性,用起来要方便、省力,以引起主体的。同时还要看起来美观大方。因此其制作就需要有一定的设计思想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这种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石制工具的原始猎人就是人类第一批设计师。这些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联的工具和器物就是最早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伴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而产生,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虽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性与技术性越来越高,并且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地、有目的的创造活动,但作为协调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手段的经济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
(二)环境艺术设计元素与灵感源于地区经济发展
长期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要想取得进步,离不开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环境艺术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提供的广阔创作源泉。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要求、设计材料、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都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元素都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的。首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设计的要求逐步由实用性为主、审美性为辅,逐步转变为实用性与审美性并重,并且经济愈发达的地区,人们对环境设计的审美要求越高。这种新要求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其次,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不断创造出新材料和新产品,这就为环境艺术设计在原料选择和设计思想上的多元化不断提供了新的可能。再次,由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从物质层面的多样化到精神层面的多元化都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设计新思路和新灵感。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不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制,它被多元化的设计选择赋予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将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很多细节,化作了精妙的艺术作品。最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和高新科技手段的融合可以丰富设计作品表现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提供的高科技手段,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下的高新科技手段不断发展成熟,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并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方式、目的、途径的不断革新。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了更好的表现条件,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经济因素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全过程
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必然导致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新追求。环境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艺术活动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经济属性。它以艺术与技术为双重基础进行创新设计,来创造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的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而经济因素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从设计到实现设计的全过程。在产生阶段环境艺术设计师需要把握与设计对象相关的各种因素,然后通过设计思维创造形成设计方案。其中对设计对象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的经济内容等方面都要进行分析,而这些方面无一不体现着经济因素。并且经济因素是影响设计观念的重要方面。实施阶段指的是将设计方案由***纸转变为实体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建筑、装饰、机械等多方面的参与,其中的每一步都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相比更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现代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而在经济高度发展与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遵循设计与经济的结合的原则,把握好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全过程的经济属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地区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是促进这一地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科技和艺术从没有被割裂开而单独发展的历程,科学技术总是以丰富的形式与艺术相互融合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当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原动力是人们对审美追求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离不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其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段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通过其促进人们对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需求,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来看,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设计理念与风格的现代化,不断创造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的优秀产品。而这些产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审美追求与创作需求,并对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思想、材质和建筑加工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就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进行支撑。在这个层面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不断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社会经济腾飞的翅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同样也是一种生产力,在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人的使用与审美的双重需求,不仅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目的,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需求。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以满足、引导和创造需求为目标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段是对物改造,但是其目的是人。环境艺术设计除了给人带来物质与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以外,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把未来生活和观念的现实化和实物化,其中孕育的是人们对于将来美好生活的审美表达,是人们对所进行经济建设活动作出的艺术化的设想和筹划。因此,强调创造性与个性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低层次改造,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经济腾飞的翅膀。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6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概括了很多的方面。主要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想的综合计划方案两大版块。而艺术构想的综合计划方案又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这样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首先在二战后的欧美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有效合理的把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2地质景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在当今的地质景观改造中,新兴了一种艺术,那就是大地艺术。而在如今的环境景观设计行业中,许多设计师都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大地艺术提醒着设计者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景观设计,即大地艺术扩展了景观设计的含义,使艺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找到灵感的源泉。大地艺术重视生态的思想开拓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对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与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是一个地质地貌丰富多彩的国度,许多环境艺术景观都是在运用了地质景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从而变得更加的耐人寻味。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特色与自然景观。所以城市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就从本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拥有的地质地貌出发,营造环境规划与自然条件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不同城市的面貌特色。比如我国的每个沿海城市或者频临江河的城市,都会充分利用依水优美的环境来布置城市空间,使其成为城市景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众所周知的上海外滩就是设计者运用其依临黄浦江的优势,借助黄浦江的美,充分的展现出了港口城市的特色。又比如依山建设的城市重庆,体验了大自然的宽阔无比之后,重庆人的性格也像这城市的风格一样开放豪爽,不拘小节。到过云南丽江的人无不为丽江的古朴优雅所折服,去过高原的人都深深的被它的辽阔磅礴所震撼。可见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美化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环境景观的一部分,从而使城市整体形象由于这些元素的展示而表现出鲜明的环境特色。从以上种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质景观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作用非常的大,它使城市变得更具特色,提高了城市整体的环境同时也从侧面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3地质景观如何与环境艺术进行更完美的融合
当前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充分融合了当地的地质景观,展现出了城市的独特面貌,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又会发现在城市的整体设计别是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还是有许多有待增强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从地域特征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干预层面说起,从这一个角度反映出地质景观如何对城市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影响,从而达到地质景观与城市环境艺术景观的完美的融合。
3.1气候层面
各地环境景观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就是气候的差异。气候的差异影响到城市地质地貌、水土条件的不同,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
3.2植物层面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也有较大的差异。植物以其多姿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色的主体。城市的园林风景设计时要学会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种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并加以改良创新,成为本园林的特色,并反映出本市环境的特色景观。
3.3地貌层面
地质地貌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特别考虑这些情况。从中国目前已建成的园林景观来说,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园林艺术与北方的园林艺术就会因地质地貌的不同而使最后的景观特色有很大的差别。
3.4历史层面
历史遗迹作为地域特征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进行地域活动和创造建设后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是人类在与地域直接作用的最真实的反映。根据这些历史遗迹,城市环境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涂抹与泯灭。
3.5民俗风情层面
历史的遗留,地域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式各样民俗风情的形成。这些民俗风延续至今,也对城市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并在当地的景观环境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从而使城市景观从人文方面变得更加不同。
4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室环境艺术;色彩;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讲究整体美的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空间、色彩、意境创造以及形体等多个因素完美地协调起来,在这些设计因素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应用色彩这一要素,可以使室内设计更好地表现出其要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色彩的性格
色彩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并不是***存在的,它必须依赖于形体、肌理等元素,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研究时,一定要结合光学原理、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生理学以及基于人们不同的思想认识的心理学和美学理论,因此说对色彩的研究是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1色彩的物理性
具有颜色的物体都是和某种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反射出来的颜色和四周环境中的其它颜色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或协调、或排斥等不同的效果,从而使物体的外形以及大小在颜色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效果作用下,反映到人们的视觉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物理单位来表示,所以称之为色彩的物理性,它主要有人们对于色彩表现出来的温度感、重量感、体积感以及距离感,在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地应用色彩的物理性,可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氛围,可以通过这一特性来降低一些家具等装饰用品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色彩的温度作用,可以用来弥补不良朝向所产生的缺陷,科学地运用色彩给人们带来的重量感,可以用来不同装饰物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比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构造方法,就会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在设计时应该灵活应用色彩,比如室内墙体面积较大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收缩色从而使这种空旷的感觉有所降低,同理如果室内墙体面积过小时,应该恰当地运用膨胀色而使这间的紧凑感得到弱化,此外优秀的室内环境设计师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距离感来调整空间环境的形态和比例等,效果都非常好。
2.2色彩的标识性
色彩还具有标识性,这在很多场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①安全标识;②管道标识;③空间向导标识;④空间识别。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预防灾害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时可以利用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分为九大类:防火标志、禁止标志、危险标志、注意标志、救护标志、小心标志、放射标志方向标志和指导标志,同时,将色彩应用到管道和不同设备的识别中,对于管理和这些设备在使用以及维修管理过程中都提供了便利,色彩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一些室内大厅、走廊以及楼梯间等场所通过色彩鲜艳的地毯或者某种标识设计,可以使交通线路更加的清晰明了,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出不同空间的关系,同时,色彩还可以应用于空间识别方面,在一些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色彩装饰不同的空间,可以使其更具空间性,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常运用不同的色彩设计使人们对于建筑层数使于识别。
2.3色彩的吸热性
人们在穿衣服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冬天通常黑色的衣服,夏天通常穿白色的衣服,这正是应用了色彩的吸热性原理,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这种原理,根据不同的色彩吸收和反射能力的不同,设计室内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颜色,在达到美观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色彩的生理特性
色彩的生理特性就是指色彩对于人们视觉器观产生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颜色刺激而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很多学者研究色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一色彩应用到不同的空间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一种色彩应用到室内棚顶设计时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色彩可能完全不适合应用于地面。
3色彩的美学特征
色彩的美是一种形式的美感,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色彩,可以使整个环境设计更具艺术性,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空间,针对不同的居住空间、不同的居住群体、不同的气候条件,通过应用不同的色系和色调搭配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对于寒冷的北方,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多采用暖色系的颜色为主色,而如果是在南方由于气候条件本身比较炎热,人们更多地希望有一个清爽的感觉,所以多采用绿色和蓝色等冷色系为主。
4结束语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完美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该设计所要表达出来的个性,好的环境色彩运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使人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到完整而不单一、体现出强烈的对性但是又和谐统一,所以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完美地应用色彩这一设计元素,从而展现出环境的时代性和文化性,使其更具时代的创新理念,使室内色彩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的7个新趋势[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12(140):69.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传统文化;抽象艺术;跨界设计
1什么是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指对事物的一种简化并提炼抽取出来的艺术,它是由形体、线条、色彩的三种组合表现的。抽象派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其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具体化某种事物,而采取线条,色块,形状等来构***以表现其内心的活动。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1康定斯基热抽象
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风格分为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在野兽主义阶段,他创作了“构***”、“即兴”、“抒情”等命名的作品,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画。1910年创作的《无题》,康定斯基自命为是他的第一幅抽象画。在这幅画中,激荡而自由的线条与色块,形状,波浪线等相互穿插,看起来随意点画,却多而不乱,形散而神不善,通过这些线条,色块表现了作者内心活动。
2.2蒙德里安冷抽象
蒙德里安是荷兰的抽象主义画家,他的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1913年前的绘画以线条为主,把横线与竖线结合起来构***,形成直角或矩形,并在其中涂以红、黄、蓝三原色和灰色。1917年创立了风格派,充分发挥出他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采用线条,色块构***,创造了新造型主义艺术。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具体被抽象化,情感隐喻其中,形成了激荡又理性的画面效果。
3抽象艺术在中国环境设计的跨界现象
3.1家具设计
从红蓝椅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椅子形态可以看出抽象主义对于家具设计的重要***性的改变。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而设计的。红蓝椅对包豪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3.2建筑方面
“鸟巢”无论从外观察还是从内欣赏,看到的都是一根根钢铁相互编织而成的独特建筑,线成为了面的建筑,把一个具象的鸟巢变成了具有抽象味道的建筑。它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鸟巢体育场的空间设计体现出了空前的设计理念,为我国体育馆建设做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3.3园林方面
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意境就是一种神、形、情、理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2007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青岛园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抽象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花园的整体设计是以抽象的方式从色彩、空间与材质体现青岛城市的特色蕴味。抽象互动的线条构***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海滨城市富有朝气的城市风貌。
4结语
从上述环境设计与应用的抽象艺术,可以看出抽象艺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展示其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而抽象的建筑类型又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势。无论是雕塑还是展览空间,非特定的造型都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因此,抽象艺术的意境是抽象艺术形式基本形式的终极目标。[1]在中国,我们的许多抽象艺术作品都在模仿国外,顺应国外抽象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中国不是没有抽象艺术。例如,我国传统的书法、国画就是很好的一种抽象艺术表现形式。可见,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创新意识。抽象艺术的视觉效果只是其外在表象,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抽象艺术的意境感受。本文期望通过研究抽象艺术在中国的环境设计中的跨界设计,一方面促进抽象艺术与我们生活环境的结合,进一步扩大环境设计的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人们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提高国内大众对抽象艺术认识水平的鉴赏能力,丰富我们情感,促使抽象艺术创造的意境感受更加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对本国跨界设计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9
对于室内墙壁、家具、地板,以及室外的风景、街景、道路、车辆色彩、人物穿着等等视觉总体事物的构成都应当拥有较为统一的色彩。这些色彩的搭配一方面要使整个画面看起来的色调更加和谐,另一方面要让这些色彩都具有相互的统一性,从而让整体事物、物体所具有的色彩能够恰当的烘托出需要的氛围。能够形成氛围、烘托气氛的色彩搭配,更能够传达这一场景布置,这一环境设计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能够让观看者更容易把握环境设计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其传递信息时候所处的观点、态度。另外,对于色彩搭配要统一这一问题也并不是狭义的,其拥有更多广义的因素。最近经常就会在大街上公交站台、地铁站台看到天猫双十二广告,其平面广告设计当中存在的环境设计是需要借鉴的。排除其内容不说,天猫设计的平面广告就是为了路演所设计的,在大街上灯红酒绿,而具有突出色调、夸张突感的色调设计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所要传递的就是一种让人敢于摆脱匆忙、释放压力去购物的一个中心思想。
二、光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光照对于环境设计所要达到的视觉艺术也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一个影片、一个客厅等的光照就决定了这个影片所要传递的主题、这个客厅所居住人物的背景和经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将光照带入了影片和摄影现场。例如,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行尸走肉》和《丧失国度》这两部影片的室外拍摄光照。《行尸走肉》影片对于室外光照的渲染色调更加偏低,从而让人从其视觉中感到周围场景的神秘和不安。对于《丧失国度》同样是以僵尸为题材的美剧,其对于室外光照的选择就是更加偏向暖色调,其场景当中光照由于影片世界末日的主题更受到了灰尘影响,让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的沉闷和焦虑。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视觉艺术是与环境设计当中的光照戚戚相关的,通过改变光照可以恰当的表达影片所要拍摄的主题,给人以视觉冲击。那么,对于客厅的环境设计,也是能够通过光照表现的。这是一种室内的视觉艺术。经常浏览众多家居商场,就会发现他们在给样品所增添的光照都是不一样的。其在客厅、卧室、卫生间,给予样品光照的程度不同。不同品牌对于其商品所给予的光照也是不同的。例如,IKEA,也就是宜家家居,其对于商场内家居样本的光照就是非常的充足。这家公司期望能用更加蓬勃和生机的家居吸引年轻化消费者。还例如,红杉树家具城,他就是通过暖色调和弱效的光照,希望能够渲染一种和谐、融洽、安居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中老年人的注意。可见,光照作为一种环境设计元素能够对视觉效果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三、材质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材质的选择也是环境设计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不同材质能够反映出历史、时间、经历从而为视觉效果实现增添一份助力。例如,在很多战争影片当中,拍摄者通过会选择破旧的服装、生锈的铁***、石头砌成的城墙、干涸土地当中的壕沟等来反映战争本质的残酷与无情,反映一个时代背后的故事,衬托出故事中人物的经历。这种材质的选择就能够充分达到视觉艺术效果,从而让影片观看者深切体会这一时代人物的经历、故事的发展。另外,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室内设计当中,家具的材质也通常能够反映出居住者的年纪、心理等等。年轻人喜欢三合板、压缩板制成的材料,而中老年人更喜欢纯木材、红杉木等比较结实的材料。这些材质的选择,最终是能够对其室内环境设计起到关键的作用的。就是上文作者对宜家家居和红杉树家具光照的比较一样。这些材质的选择就能够通过观看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居住者的年龄、心态、喜好了,无需再进行询问。另外,视觉艺术其实也能够应用到更多的方面,例如可以通过材质的观察来了解犯罪现场,通过仔细查看、度量就大致能够判断犯罪者的大致体貌、年龄、日常行为。一张脸能够反映出人生百态,而起对室内环境的设计给予人的视觉效果则是另外一扇了解其心灵的窗户。
四、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