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大全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1)

随着我省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交流中的主导地位和实际应用功能日益突出。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工作人员除需掌握语言知识与商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能使用外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研究从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需求状况及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需求现状分析

笔者对40家河北省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出40份问卷,回收问卷36份,有效问卷32份。问卷数据统计显示:从需求数量上看,被调查的企业90%均表示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回答今后一年内需要人数时,80%以上的单位选择1—2个。60%以上的企业要求国际商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当被问到企业最看重商务人才哪方面的综合素质时,91%选择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当被问道“您认为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最欠缺的是什么”时,答案一般是“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感等”。在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时,处于前几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这就说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他不仅要协调各方面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采取有效策略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真正实现有效沟通。当涉及商务沟通失败的原因时,86%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熟练掌握专业基础技能,拥有较强的沟通与执行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调查表明,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人们尽管获得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礼仪知识,但比较粗枝大叶,一旦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则那些高度规范化的跨文化知识往往不能保证人们交际的成功。

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曾得出结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1]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活动未来的主力***,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此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共由40道选择题组成,分别从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英语文化意蕴词汇、时间观念、会话原则、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八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笔者在两所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营销三个专业学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6份,回收率88.7%。调查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较为客观可信。

统计方式:先将每一部分所有错误的或对跨文化交际不利的答案加以统计,再按照各自的类别算出百分比进行分析,最后列出每一部分的平均失误率,并汇总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观念、信仰、风俗、礼仪及相关的风土人情缺乏必要的了解,将会直接影响今后在对外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学生与企业要求的实际从事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相距甚远,在某些方面,比如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文化意蕴词汇、时间观念、会话原则等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此外,高等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教学,而忽略培养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使给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无法接触到具体的对外商务交流活动,没有达到实习的目的,这些都成为影响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良因素。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1.提高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不可忽视。教师要具有跨文化教学意识,多渠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首先,教师要有学习意识,多读一些跨文化交际学重要著作,进一步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拓宽视野,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其次,教师可参加一些文化专题讲座或文化教学研讨会,并进行深入研究;为了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争取到国外进修学习。最后,从专业教学角度,教师要多接触外贸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工作经验,提高外贸实践工作能力,对于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将起到更直接的作用。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它有自身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所以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不在于传授多少跨文化技巧,因为跨文化技巧有它自身的文化局限性,往往只适合某些文化环境中的特定场合,并不真正具有跨文化的意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化和文化差异现象进行分析,尝试解释,对不熟悉的文化内容进行探索。通过培养和增强跨文化意识,学生能够开放头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如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育,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有针对性地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下,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敏感度,增强跨文化意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习惯。课上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就所学内容涉及的跨文化知识,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课下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自觉阅读有关母语文化与异族文化方面的文章,有意识地积累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

3.灵活设置课程,创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跨文化交际氛围的缺乏”是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2]囿于师资和课时,大多数院校没有系统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不成体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了解不够,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导致交际障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灵活设置课程,创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首先,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中,必须明确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各课程教学大纲中有切实体现。课程设置既要包括传统的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及技能课程,又要包括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文化与交际等。学生只有在这些课程中了解到足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才有可能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教师还可开设跨文化交际的选修课程及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习得更多的跨文化知识。再次,增加学生实训机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是以后更好地从事外贸、商务工作。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跨文化交际是动态变化的,固有的跨文化知识不能完全满际的需求,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与各种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接触、交流,体验不同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选用要避免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更具时代性,使其更适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配有形式多样的练习和分析案例,利于进行生动活泼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交往乃至社会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需求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熟练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的高职院校教学与现实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积累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增加跨文化交际实践,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楚春霞.试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职成教育,2010(7):81-82.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28.

[3]肖华芝,廖雪峰.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65-68.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2)

一、跨文化英语交际

目前,经济的快速全球化要求并促进着交际的全球化,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跨文化英语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英语(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这就要求交际者不仅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与来自英美文化背景的人自如交际,还要对英美文化及内涵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历史、交际禁忌、风俗习惯、信仰、教育理念……等许多方面。如果在不了解英美文化的情况下与英美人士进行交流,很有可能存在沟通的障碍,甚至会令彼此对对方产生误解。因此,跨文化英语交际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各种跨国行业领域中受到人们的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直接影响、促进着行业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我国高校中除了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之外,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对其进行培养和训练,跨文化英语交际也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幼师生

幼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类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有着相对定向的特点。她们在毕业以后将要成为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的行业。幼儿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之外,作为幼儿的人生启蒙老师,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认知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对待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幼儿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她们所具备的技能水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技能的开发和发展程度。幼儿交际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很多时候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这时候幼儿教师就要能够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

三、幼师生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3)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使得来自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断增加的文化间的交流要求涉外人员不仅具各娴熟的外语语言知识,还要熟悉对象国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及日常禁忌。因此,跨文化交际己成为对外交往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交往的成败,甚至会导致民族间的误解或隔阂。过去人们一贯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外语专业的学生的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是中外交流的桥梁。然而,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直接参与涉外活动的频率大大增加,本文主要就跨文化交际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符号系统、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互动交往(samo-var,2004)。尽管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外语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1951年发展至今,跨文化交际己有近60年的历史了。如今,跨文化交际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科学体系,正逐渐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学科。在国外,跨文化交际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现在己有多所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这一课程。然而,在我国,虽然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并不十分广泛。在我国,现阶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对象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而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了解甚少,然而毕业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直接接触不同国家人士的机会却在与日俱增,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超过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因此,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值得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由于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等环境不同,不同的人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这就使得中国和其他众多国家在文化交际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英语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尤其要注重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不仅能够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言语障碍,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还会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新奇与挑战,提高学习动力。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遵循一贯谦虚谨慎的作风,倾向谦虚的思维方式,常用”不行,差远了”来回应别人的恭维;西方人则喜欢实话实说,他们会欣然接受别人的赞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中国人比较关心细节,关注周围的一切事物,常使用劝告的表达方式,会告诉他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西方人倾向自由,喜欢***自主的生活方式,对于这种中国式的关切有时不但不领情,还会产生反感造成交流障碍。再如,打招呼时,中国人一般比较关注对方的处境或动向,会问”去哪儿?”,”吃过了吗”,‘,您是上班还是下班?”等等(可译为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而西方人则认为这完全是个人隐私,所以会感到困惑、茫然,甚至会引起误解。因此他们见面打招呼时会说一些不会涉及实质性内容的话语,如”hello/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how do youdo?",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等等,纯属客套的lb]候语。因为”have youeaten?"对方可能会认为这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邀请。"whereare you,going?"更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或反感,他们会想"it’s none ofyour business."同时,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中国人为此并不生气,会认为这是一种关心,而西方人听到’’you are fat, you are so thin’,则会感到尴尬,认为很不礼貌。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在社会环境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二者相互依靠,密不可分((fraise,2000)。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入文化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即引入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知识,不但有益于学生的外语综合知识的习得,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开放包容、积极乐观、***自主的性格,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司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己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在我们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同时也说明各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通讯方式的普及,跨文化交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从仁世纪80年代起,以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花旗银行、商业联盟保险公司、ibm公司、雀巢奶品公司等为代表的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相继设立了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培训机构,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同时,在外交官、跨国工作人员、和平组织志愿者的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庄恩平,2006)。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己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三、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与反馈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英语基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已日趋重要,这不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不容忽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多地选择了在公司或企业就职,他们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从事研发工作,有的搞营销,有的搞人事管理等等。工作性质各有不同,然而不管哪项工作,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定的英语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显示其优势。因为就职于公司或企业的人,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还要有很好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前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将不可避免的要扩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每个专业的同学在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也要注意各国的文化特色和一定的交际原则。假如你是位技术工作者,你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外工作者进行交流,或参加某项活动,那么此时你就应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怎样问好,如何友好地进行交流,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细节、哪些礼仪等等,交流的顺畅与否会直接影响日后的合作。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如何避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交际的差异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竞争实力和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要,我校特对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

起初,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并不很高,期望值不大。在他们看来,自己现在己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就足以证明自己己经掌握了足够的英语语言知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检验的就是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通过测试的同学,说明其英语水平相当不错,综合能力也很强,对于一般的交流不成问题。所以,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英语能力的提升空间并不大,选读《跨文化交际课程》纯粹是为了几个学分。然而,随着课程学习的循序渐进,学生不断地发现自身在外语交流与沟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听说读写方面竟然都出现瓶颈。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除讲解一些交际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外,还会结合社会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无论是课堂上口头表达,还是课后是书面论述,都让学生看到了不足之处和学习方向。他们的外语学习欲得到了激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自满厌学情绪现在完全被渴望求知所取代。第一次做书面作业时,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所写的文章不错,传达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可是,经过老师课堂上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英写作特点进行比对分析后,他们翻然醒悟。自己的文章原来是破绽百出一立意不清、组织不严、结构有误、用词不当,语句不顺,逻辑性差。不仅不足以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很容易产生歧义,造成误解。对照所学内容,分析病因,他们发现自己所写的英语文章之所以不地道是因为自己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没有形成英语思维习惯,从而文章不够连贯,篇章结构散乱,整篇文章缺乏洋味。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们逐步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感觉到英语知识的无限和自己英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已深得人心,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强烈要求1)提前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2)延长该课程的学时,以此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更早地接受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渐渐复苏,我国对外交往的幅度也会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也要有超强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4)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96-01

一、引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间的人才流动会更为频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在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理念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许多差异,每一种差异都有可能产生误解,导致合作失败。在此背景下,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加强高校工程类专业学生跨文化软技能的培养。美国工程教育学会***Duane Abata指出,外包已经在影响工程以及与工程有关的研究、设计、市场和服务……这对于工程教育而言是一场重要变革;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课程国际化,不仅包括数学和科学的学习,还要包括跨文化交流;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创业者,以及具有国际精神的冒险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William Wulf也指出,工程已经在全球化和整体性的商业背景下运作了,工程师必须在这些限定条件下进行设计;未来,理解其他文化、掌握其他语言、能与市场和金融界的人们沟通对于从事工程实践来讲如同物理和微积分。美国工程院的报告《2020工程师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工程教育》指出:“美国工程师必须成为国际型工程师,面向2020年培养的工程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需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跨文化软技能的重要性

成功的工程师不仅需要基本工程学知识、技巧和能力,如数学、物理学和技术领域的知识,还需了解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内容。然而,这些基本的技能并不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充分条件,特别是工程问题日益复杂,需要规模更大的多学科团队时。在国际化背景下,工程界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除了上述所述的专业知识能力外,其他能力对学生也很必要,这些能力被称作软技能。在这些能力中,一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包括:在多学科团队中的工作能力,高效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终身学习,创新思维,道德准则,以及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应用它们的能力。传统上说,这些专业能力的获取是与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或者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习等相联系。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进入工业界的速率高于退休速率的情况下,对于追求教学卓越的大学来说,给学生提供基本工程知识和这些软技能就显得非常必要。

跨文化软技能在国际化工程项目实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当各方面文化差异明显时,这将显得格外重要;其次,文化的认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对工程师进行激励时,采用的方法必须与其文化背景相协调;再次,把握住合作方的文化特点,有助于扩大己方影响,这将为后续项目获取和实施提供便利条件。

三、我国高校工程教育中跨文化软技能培养环节的缺失

我国高校工程学教育中跨文化软技能培养环节的缺失较为严重。我国高校中很早就开设了《英美文化》等课程,但主要授课对象为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对大部分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除设置外语课程外很少设置外国文化类课程。近年来高校对毕业实习日益看重,但大部分实习单位为国内企业,文化氛围单一,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受到跨文化技能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程类毕业生走出国门,投身于世界工程建设。

四、美国的一些经验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5)

中***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39

1 跨境电商大发展背景下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1.1 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海外80%以上的采购采取***采购的模式,80%的传统外贸企业处于转型中。2014年,中国进出易规模高达30多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4.06万亿元。外贸年增长率达14.4%,但增长过程趋缓,而跨境电商以31%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已成为浙江经济外贸与国际物流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鄂立彬,黄永稳,2014)。

1.2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战略发展之需

2015年3月7日,***批准成立全国首个、唯一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步入“万众创业、全民创新时代”。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及企业成绩斐然。浙江省跨境电商交易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跨境电商出口销售达63.5亿美元,居全国第二,占比20%。浙江地区目前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主体达到3万多个,其中30多万家开设了网店,销售地区覆盖欧美,南美,中东,俄罗斯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额6多亿美元,形成对外贸易万众创业的局面。

1.3 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企业急需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

外贸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变。据报道,在2013年我国传统的外贸年均增长不超过10%,然而跨境电子商务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我国20多万家企业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做买卖,年交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市场出现了对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朱杨琼,2014)。

外向型企业中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现代外贸已经普遍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应用。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最急需的是电子商务型的国际贸易人才。主要原因:一是浙江省涉外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需求;二是高校涉外电子商务尚无此专业,人才培养单一化,远远不能支撑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

2 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现状

2.1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目前很多财经类,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乃至各类其他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一些英语专业也有商务英语,实用英语等方向,主干课程中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方向,全国国际贸易专业点超过七百。而***高教司自批准试点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到2010年,共有八百多所专科学校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但跨境电子商务属于综合性、多元化、交叉性学科,在大类上,兼具备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在对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所倾向的专业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国际贸易(70.10%),电子商务(59.90%),外语(44.10%)。企业理想的人才需求是复合型人才(65%),专业性人才(35%),跨境电商企业对业务岗位人才需求最旺,达到61%。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视野不够宽排在前三位,分别为81.9%,3.0%,51.3%。其中,小型企业跟中大型企业相比,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他们更倾向于招聘专科类人才,在具体要求上希望毕业生具备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2.2 浙江省内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开展状况

与此同时,通过对浙江省内58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调研,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些企业跨境电商的运用状况,问卷名称为《浙江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应用情况调查问卷》,企业的基本情况是,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到82%,主营产品类型多样。调查还发现,企业跨境电商中使用的电商平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和敦煌网;大部分企业觉得目前跨境电商网站的应用水平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以及网上沟通执行订单;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主要支付方式是电汇、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支付环节最大的问题是网上企业信誉制度不完善、相应的法律不健全和安全和保密技术水平低;目前公司的物流费用占费用支出的比例5%-10%(18%)、10%-15%(26%)、5%及以下(18%);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最大障碍是:缺乏专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物流问题、跨国语言文化障碍;希望***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务和扶持:公共物流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交易规范。

从调研中可以发现,浙江的中小外贸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蓬勃,对高职院校涉外专业人才需求增加。而中国中小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他们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在人才业务管理上注重一专多长。

有外贸公司表示,其原有外贸团队人员基本只会英语,为了扩张销售区域,他们公司急需要葡萄牙语、德语等诸多小语种人才。“做跨境电商,售后跟淘宝一样很重要,一个差评对刚起步的卖家来说太致命了,为了消灭差评,就需要大量的沟通。”(刘俊斌,2012,10)

3 浙江省高职类院校外语类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

基于现有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模式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研究浙江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趋势,得出在传统外贸企业逐步走向跨境电子商务B2C,B2B的新外贸范式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就业能力的提升的关键问题。

3.1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获得一手的就业数据,对本院2015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梳理,共回收有效答卷159份,调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类型,能力要求,专业优势和就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其中,有62.26%的同学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从事外贸行业的同学占比达到54.42%,其他关键问题如表1。

目前,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还存在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在校生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技能和实战经验不足,高校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要求。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或复合型人才,是浙江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陈国雄,2015)。

江浙一带高职院校现有的外语类(经贸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商务翻译、服务、文秘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就中小型外贸企业所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而言,在跨境电商环境下的产品方案选择,网络营销设计,国内外产品选品、行业背景分析、国际网络营销等方面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3.2 高职外语类专业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就语言知识本身而言,商务英语与翻译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同时,可能需要更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种选择上,小语种需求增加。第二,毕业生普遍认为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出口营销管理人才缺乏,自己缺乏这方面的培训与相关知识。第三,针对专业知识不扎实,视野不够宽的问题,应该着力强化其他专业课程,或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企业的业务实现形式普遍以第三方平台为主,所以跨境电商知识应该以线上的实际操作为核心,理论知识为辅助,这也与毕业生反映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相呼应。

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块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同时新的模块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更新。跨境电商人才技能模块应包括外语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具体来讲应该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务素质、跨境电商业务能力。

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不拘泥于理论知识,而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操作实践,增加大量的实习课程与操作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开发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 跨境电商大发展背景下外语类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从浙江省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我省跨境电商环境下的高职外语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梳理,从而为构建和完善人才需求模块和模型,为人才培养结构提供进一步参考依据。

4.1 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块

根据上述的研究状况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外语类(经贸方向)学生应该具备“语言相关知识+外贸能力+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往往偏向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并且以“语言课程+外贸方向”模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和外贸知识,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真空,使他们无法适应外贸新形势,跟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原来的语言与商务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首先,语言知识的传授应该跟商务或外贸知识的学习结合更紧密一些。教学的重点应该更侧重翻译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的培养。其次,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更趋显著。从调查的结果和访谈显示,小语种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十分重要,可以适当开设、审慎选择第二外语的课程,如西班牙语,德语,俄语等。然后,现代经济的高度融合以及运行体制对于纯外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小,能拥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外贸知识以及法律或营销知识的人才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些人才不仅具备牢固的外语知识和文化功底,同时还应通晓贸易常识、跨境物流、国际营销、跨境电商平台的处理和操作及一定的法律常识。在日益变化的形势下,只是外语知识的积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知识、沟通协调的能力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等。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拓展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跨境电商环境下对综合性专业型人才的需要。相应的能力模块如下***1。

高职院校在外语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在毕业反馈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都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从各方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涉外类专业就业的重点,中小型外贸企业都在跨入跨境电商的行业。因此,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学科的综合化以及知识技能的小众化都给课程体系设计带来了困难。这一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所涉及的外语、信息技术知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交叉学科特点,使人才培养的高校在源头上就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如何制定课程标准和岗位流程,都需要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才能开发出准确反映企业要求,岗位特点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但是现实情况是,能够实现深入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企业始终很少,或合作的深度广度有限。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实践与实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实训课程的环节上,是否能实现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使实训环节真正做到服务于企业需求,培养能快速上岗的跨境电商人才(楼淑娟,2013)。

4.2 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般高职类外语人才的培养偏重商务或外贸方向,在语言技能及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方面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但通过跨境电商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如AliExpress或Wish的全部操作流程。通过校内的模拟跨境商业店铺操作,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八个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跨境电商店铺注册,跨境物流和海外仓,海外市场调研,跨境电商产品选品,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跨境电商店铺的优化、促销和订单处理,海关报检和清关,跨境支付,客户服务和维护。这一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他们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为他们从事相关工作或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程度的外语能力和较深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但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流程,学生能够完全胜任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业务操作,以及其他途径的产品推广和营销,如搜索引擎管理、产品选品与优化、询盘管理和转化、客户开发和关系维护、实际外贸操作技能等。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仍然需要对国际物流,海外营销,国际通行法律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提高,真正成为符合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全能型、复合化、综合型外贸类人才(张艳、傅超波、陈予荷,2014)。

5 结语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6)

近年来,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纷纷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相关专业毕业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功力”,然而现实中企业很难直接招聘到这种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是外贸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刚刚起步的跨境电商来说,未来跨境电商的人才缺口可想而知,整个电商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45.7万。同时传统国际贸易形势不断收缩,学生就业与毕业生发展受限,变革呼之欲出,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国际贸易专业势在必行。

1 相关专业教学任务

不同于本科层次的偏重于理论研究教学,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高专类院校最注重的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基础上,跨境电商方向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还需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发展趋势及前景,认识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式;熟悉外贸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规则及平台基本操作等知识;掌握国际物流和国际结算知识;掌握外贸市场网络调研、询盘、报盘、谈判业务和客户关系维护;掌握在跨境交易的整个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正确处理等专业知识。经过专业培养,学生还应掌握如下技能: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跨境网络调研、***寻求货源并进行采购,能够在外贸第三方电商平台建立店铺、运营店铺、维护和管理店铺,能够进行平台基本操作和订单处理流程等业务操作能力和从事跨境电商运营与策划工作的基础技能。

2 目前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局限于传统教学

目前我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按照传统方式,强调国际贸易流程、单据填写规范、货物报关报检实操等内容的教学,并未引入电子商务等方面课程,并不符合跨境电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报关、物流等专业的教学也基本拘泥于专业限制范围,难于突破传统模式,过于围绕“本专业”必然导致局限性,让毕业生在知识、技能、眼界等各方面相对狭窄。

2.2 过于强调课证融合

自中央大力推广简***放权以来,如海关总署已经正式取消报关员资格考试,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持证上岗”已经一去不返,同时报关员等岗位缺口也在逐渐趋于饱和,虽然行业协会纷纷挑起报关师等从业能力认可的旗帜,但失去了行***这层保护,很难说一系列持证“零经验”的报关员们命运将何去何从。不可否认过去在持证上岗的***策利好下,持证毕业生确实等于拿了敲门砖,双证毕业也为广大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目前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很难再抢到铁饭碗。

3 市场需求下跨境电商人才教改势在必行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跨国家或地区完成交易,将传统的国际贸易网络化、电子化,是当前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目前现有的电子商务课程中,基本教学模式都是先了解电商基本操作流程,然后通过模拟软件做相关练习,老师缺乏电商经营的经历,往往陷入纸上谈兵。所谓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机房电脑的软件上。在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新生的摸底工作中,80%的同学高考英语分数不理想,不会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表达。计算机熟练程度仅限于上网聊天及购物。在对于即将毕业的对外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情况摸排中,贸易经济系学生普遍缺乏电子商务知识,而电子商务学生英语及对外贸易知识又严重缺乏。如何能把国际贸易知识与电子商务知识相融合,顺应时代要求,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是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

3.1教学思路转变

(1)加强与企业工厂的合作,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一线去,参与企业活动,勇于充电。把经验带回来融合到教学中去,针对性地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少走弯路,企业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2)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大量的实践课程与操作练习,利用学院创业园区和其他实训条件创造机会让师生自主创业、主动学习,提升兴趣。

(3)把企业带到教学中来,尽量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加强互动,如果可以的话,利用订单式培养直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条件实在受限也可以从邀请个人海外代购卖家开始,入门式地引导学生对跨境电商逐渐了解和接受。

3.2教学内容转变

针对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电商人才的能力,调整授课内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对于产品描述的文案写作能力及与买家***沟通的表达能力;第二,电子商务技能。包括网店运营基本常识,流行电商工具的使用、商品拍摄及***片处理,以及基本平台的操作技巧。第三,国际贸易拓展能力。包括商务礼仪,会展策划,海外仓储、交易风险控制、纠纷处理等。这方面课程设置除了着重加强外贸进出口及英语口语方向的培训,还应联合当地海关、商检、保税区等部门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不拘泥于课本,利用EBAY,AMAZON等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根据最新的社会动态及市场情况分析讲解既生动又实用。鼓励学生开网店,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来找问题。从过去教师让学生学的形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教师做指导。

3.3教学团队的转变――积极合作

(1)合纵――与企业合作

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学需要大量实战经验。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实践是重中之重。如果教师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外贸进出口的经历,就不能更好地为学生领航。所以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除了传统课程的教学,还需要引入大量有实际经验的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如何与外贸客户交流,做网络平台以及国内国外电商平台应用中实际操作的经验,不时邀请合作企业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行业最新动向。

(2)连横――与其他专业教师合作

本校国际贸易专业团队目前4人,很难涉猎全部跨境电商知识,在变革初期难免会遇到专业瓶颈,此时需与其他专业教师展开合作,各取所需,培养复合型人才或许需要复合型教学团队。

4 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活动而服务。作为着重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高职高专而言,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打造掌握国际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兼具较强的营销、沟通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7)

一、研究背景

在“一带一路”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这一阶段的要务,在这一形式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和其他国家密切相关,因此,培养本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愈发显得紧迫重要。

二、理论依据

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Young Yun Ki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依存。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情感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移情能力有利于在行为上采取得体的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行为能力的最终形成需要认知能力获得的知识做支撑,情感能力做铺垫,即通过具体行为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

三、研究方法

1.被试对象

本次调查以国际贸易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为对象,共170名学生。之所以同时以大二和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大三学生已学过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而大二学生还没有接触此类课程,希望通过这一对比考查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有效性。

2.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和问卷调查为研究工具。测试卷以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为基础,由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分别与Kim理论的三部分对应,测试的每一部分都有10个小题,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每小题3分,第四部分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和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文化教学的反馈。本问卷共8个问题,问题1-3是关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态度,4-5是关于大学英语课堂上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整体情况,6-8着重于阻碍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3.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在笔者所带班级展开,测试时间为30分钟,问卷调查时间为15分总,提前告知学生此次调查仅用于研究,与学生成绩毫无关系,要求学生真实回答。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测试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测试170份,其中165份有效。整体来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表1为受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情况。

笔者又根据测试与Kim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的对应情况,逐个分析学生对理论中包含的三种能力的每一种的掌握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受试者对认知能力的掌握相对最好,行为能力的掌握相对最差。认知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情感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这一维度的得分率要低于认知能力的低分率,而行为能力的得分率位居最后,因为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行为能力的最终形成需要认知能力获得的知识做支撑,情感能力做铺垫,即通过具体行为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因此,这一能力培养难度最大。

大三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尤其在认知能力方面,说明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有效。

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大多数同学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很重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上获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限;半数同学认为思维模式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及多数同学更愿意以看电影等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教学建议

1.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

测试结果显示,学习过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大三学生比未学习过此课程的大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而且两个年级受试者得分率最高的是认知能力,同时认知能力是后两种能力的基础,而系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能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目的文化的了解,即认知能力的提高。

2.加强英语课堂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听说课上,根据不同章节与内容,如问候、教育、邀请等讲授包含在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内涵和准则,在教学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时,根据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向学生讲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还可开设一些拓展课及选修课,如《西方文化入门》、《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

3.创造跨文化交际环境

鼓励学生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如欣赏英文原声电影、角色扮演、演讲比赛、英语角等,也可多邀请一些英美国家人士来学校开讲座,与学生交谈等。

参考文献:

[1]Kim,Y.Y.Becoming intercultural: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ad aptation.Thousand Oaks,CA:Safe Publications,Inc,2001.

[2]高一虹.Z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12-1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8)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提出来的。它将语言看成交际的符号和工具,强调的是语言的语用功能,注重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正确并得体的交际能力。Hymes提出的这一概念虽然突破了只注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局限,但他定义的交际能力指的只是同一文化里不同语境中的交际能力,而非不同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学者毕继万将Hymes的交际能力和Chomsky的语言能力相结合,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既不是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也不是海默斯的交际能力,但包括了这两种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环境中必备的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毕继万,2005)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告诉我们,外语教学要处理好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因此,综合英语教师不仅要的注重训练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要任务是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首先就要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树立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陈琳,2005)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备了过硬的跨文化交际的教育能力,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教学有效进行。因此,综合英语教师需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和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经验,并能将其自然融入综合英语教学中。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第6课TheGreenBanana蕴含着丰富的跨文化意识内涵,作者主要通过“thegreenbanana”(象征每种文化中蕴含的鲜为人知的宝藏)和“theworldcenter”(象征本民族的文化)的象征意义告诉读者在对待世界上各种不同于自己本民族文化时,应该持有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这样就能领悟到异域文化中的宝藏。笔者在讲授该课时,借机导入cultureshock(文化休克),culturalimperialism(文化扩张),culturalrelativism(文化相对主义),等跨文化概念,并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讨论自己是否有和作者类似的跨文化体验,领悟到异域文化宝藏是什么,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其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如果不懂外语,或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语言交际能力差,就无法胜任跨文化交际工作。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指语言的正确性,还包括运用语言的得体性,即能够使恰当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交际以外的一切交际行为和方式,是一种不用言辞的交际,包括体态语(肢体语言,音量大小等)、副语言(如沉默,非语言声音等)、客体语(如衣着和化妆,家具和车辆所传递的信息等)和环境语(如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与符号等)。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培养其非语言交际能力,因为非语言交际行为不仅对语言交际行为起到良好的辅助和配合作用,而且在语言交际遇到障碍时还可对其起到代替、维持或挽救的作用。具体到综合英语教学中,即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和较为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让其能正确、得体地实用英语,更要重视培养其非语言交际能力(如,不同场合的得体着装规则、行为举止,文化差异和国际交往礼节等),提高其社会语言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境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合英语教师应用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非语言交际能力。课堂上可以利用词汇讲解,背景知识导入,篇章分析,主题讨论等环节,自然地融入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演讲,情景剧,小组讨论,辩论等。如笔者在讲解queer一词用法时,提到随着社会发展对词语内涵的影响,该词在现代的英语中主要表达“同性恋者”的意思,而”奇怪“的意思较少用,若使用不当在跨文化交流时会引起误解。又如笔者在讲解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第13课ChristmasDayintheMorning时,导入了有关耶稣基督的降生等宗教知识,以及圣诞节的文化风俗。在讲解精读2第1课Anotherschoolyear,whatfor?时,让学生讨论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差异,并解释课文中officehour,qualitytime等跨文化概念。对于一些适合改编成情景剧的文章,笔者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如,精读1第2课TheBoyandtheBankOfficer,精读2第11课Button,Button等,为了改编成剧本并表演,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主题的资料,由此使学生接触了地道的文化和英语,并在分角色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加强了合作和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外,可以推荐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英文电影,并做观后感的展示,如笔者在讲解精读2第1课Anotherschoolyear,whatfor?时,让学生观看《社交网络》和《大学新生》,通过接触原汁原味的文化和对此的讨论反思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培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流通,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熟练的商务业务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业务的开展。

一、传统商务英语课堂缺乏商务特色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属于实用型的语言。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既能够熟练用英语交流磋商,又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经济贸易专业知识。换言之,除了学习大量的商务专业词汇外,商务英语课还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大量的实践活动,浓厚的国际交流气氛。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严重缺乏这些特色。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颇,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是:第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第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上。第三,以应试教育为第一要务,过分追求过级率,忽视学生渴望熟练运用语言的意愿。第四,课堂缺乏渗透商务交往中的多元文化意识,难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这个话题原本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专家所关心的,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应试教育的理念和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元素。在这一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商务交际能力。中国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查字典、背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 跨国商务谈判因为俚语而误解

在一次商务谈判过程中,美国人对中国官员的提议表示赞同时,说:“It's a great idea, Mr. Li, but who's going to put wheels on it?”(李先生,这主意不错,但谁来启动呢?)翻译官不懂,但又不想丢面子,因此,翻译为:美国客人刚刚就汽车工业提了一个建议。

尽管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说得都是英语,他们能够顺利沟通吗?也很困难。

如:

(1) ground floor在英国是“第一层”,first floor则是美国所说的second floor(二楼)。

(2) call up sb.服兵役。 打电话则用ring sb. Up。

(3) 当接待人员问你早上何时想“be knocked up”指的是,何时“叫醒你”。

2. 广告词信息表达不明确而出现问题

(1)百事可乐“come alive”(令君活力四射),被理解为“come out of the grave”(从坟墓里出来)。

(2)“白象”方便面出口到西方国家,如果该商标“白象”翻译为white elephant,就没有人敢买。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好吃懒做的家伙,人人都不喜欢。

3. 国际商务交往用语不当而造成误会

(1)英国人见面常谈论天气,美国人常谈论爱好、电影等,而中国人则喜欢谈论收入、婚姻等。商务交往忌谈年龄、收入、婚姻、宗教信仰、***治等。

(2)中国人见面问候用语“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呀?”如果直接翻译出来,欧美人一听到“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yet?”就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如果西方人在和别人刚见面就被问到“Where are you going?”,往往心里很不高兴,因为“他准备去哪”是隐私问题。

(3)一名年轻的商务英语专业女生陪同公司客户游览长城时,一位英国男士想上卫生间,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厕所在哪儿,就很委婉地说“Excuse me, may I go somewhere?”这位女翻译心想:长城都到了,还有哪不能去呢?于是她很爽快地回答:“Of course, you can go anywhere.”被误解为“当然可以,你可以随地大小便。”

因此,不光在外语教学中,与人交往中,日常生活中,以及国际贸易中,了解其他国家文化,才可以避免造成误解,达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发展国际商务活动。

4.不同国家的一些风俗文化

(1)时间。当跨文化交易的双方没有相互校对彼此的时间时,就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或带来摩擦,以下各种文化的俗语及谚语中对时间的理解:

美国:Time is money;

西班牙:跑得快死得快;

巴西:五点时他会说正好2:14;

埃塞俄比亚:如果等得太久,鸡蛋也会走路;

法国:超前则太早,落后则太迟。

(2)颜色。颜色在不同国家意义不同。

日本人不喜欢绿色green;

巴西以棕黄色brown为凶丧之色;

法国人憎恨dark green(纳粹***服色);

中国人喜欢把红色red视为喜气吉祥之色。

(3)数字。比如说,西方人不喜欢数字13,因此西方的电梯摁钮上数字13常用英文字母M(26个字母的中第13个)来代替;

中国人认为数字4不吉祥,因为4与“死”发音相似。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1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在各大高校均有课程,此专业户的毕业生在各个领域的就业情况可观,如外贸企业、翻译行业、商务顾问、国际交流、金融企业等;也可在各大中学、高中、高校担任教师或在各种语言机构进行语言研究。

***颁布的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在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对各国语言的敏感性、对跨文化的灵活性”即外语教育应包括的四项:1.语言学习;2.语言意识;3.文化意识;4.文化体验。

一、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是为了在培养学生英语水平上对学生在商务、职场、金融、翻译等方面加以培养,不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他不只是对于学生基础水平有要求,它主要是培养学生一种先进的、适合西方企业的理念和心理,更有甚者,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也是涉及的内容。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外部的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机遇越来越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普通劳动力的多少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不能完全的展F出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实力。国家经济的发展更依赖于人才的多少,尤其是有创新性、灵活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才,他们要有能够面对国际竞争的能力,而且能参与并解决各种冲突和争端,了解国际行情,复合性强并有很强的可塑性。这样,商务英语作为一个前沿的、对于外界交流极为重要的一个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进行这一领域的教学与改革,培养出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本领域的当务之急。”

跨文化交际,它的意思是语言文化不相同者或者认知有差异者之间的交际或交流。讲的简单一点,以我们为例,当我们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有语言文化差异),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更好的与外国人得体的交谈。“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文化。”

二、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及学习模式

为了适应各种需求,商务英语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基础能力的、灵活的跨文化人才,培养能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有自己的思想又有很强的综合素质的,既能够熟练的、专业的运用英语知识,又能合适的处理各种事物,能够胜任各种涉及外贸、金融、国际跨文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协作性教学模式是主要的学习模式,它强调的是课堂上要把学生作为主角,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授课、师生共同讨论或者分组共同讨论来进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要定位好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关系。教师仅仅只是课堂里的参谋和参与者,真正的主角由学生来担当;然后,教师应该更加侧重于授课的内容,将知识以学生最容易也最愿意的方式传授,使学生们能够融会贯通并能够熟练运用实践在课堂上所摄入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使用生动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要灵活运用和设立项目,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在脑海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积极的课堂互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

三、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1.研究目的。由于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上有较大差异,我们应该考虑全面,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调查,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分析吉首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找出原因,从而分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然后采取行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或者改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研究方法。

问卷研究法。对吉首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统计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和研究考证。

问卷对象及方式。2015年7月,吉首大学商务英语100余位学生接受问卷调查,个别同学接受访谈。

从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各种包含跨文化交际的选择题(包括多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情况;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一些主观题。

调查成果及分析。

(1)调查成果。从我们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方面上,比如如何化解争端,只有65%的同学选到了正确答案。D.Hymes 在《论交际能力》一书中 (1972)在谈到“交际能力”时曾指出四个重要的指标:语法性、合适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相对于外国人来说,特别是西方人,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假使不看交谈者,他们也认为这是含蓄的表现,到外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这就体现了中外文化在本质上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在交流中把握分寸,正确的识别表情和动作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或者谈判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意见不和或者不理解的问题上,如何处理也是选择题的一种,13%的学生建议提出问题,共同解决,而有72%的学生则建议求同存异,日后再说,通过这个选择题不难看出,中国人更加含蓄内敛且好面子,并不能直接的提出问题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得体显得更为重要”。

(2)调查成果分析。

动机不足。动机是人们做事的前提条件,只有获得足够的动力机,人们才会开始交流或者行动。其中心态相对较好并善于言辞的人,更容易掌握主动权。在调查中54%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仅仅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仅有11%的学生是为了出国深造,由此看来,动机是学生愿意学习并学得好的先决条件。

不熟悉非语言交流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指以言语以外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它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深入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配合语言交流达到最佳效果,还可以避免各种因为风俗文化或者历史原因导致的冲突。非言语交际的分类方法很多,在国内,主要将它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四类。

简单的来说,体态语就是指人们在交流沟通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做出的反应或者动作,它包括一些姿态、基本的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的动作。副语言是指各种不带有语义的声音,比如说语气、语调等。客体语是指对与主体有关的物质客体进行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其中体态语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的调查问卷统计中,25%的学生对于体态语所知甚少,只知道一些简单的,例如双手叉腰,抱拳等。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较难理解的体态语根本是毫无所知,比如美国人在开车时如果前方有警察,会对对车闪灯并举起右手做出开***的动作,这正是前方有警察在查超速。可见非语言交际在文化交流和沟通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1.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商务英语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和迅速的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大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就业后的工作效率有更高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是当前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商务英语是一门把国际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融为一体的专业课程,它旨在培养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和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历史风俗也会培育出不同的人,正所谓中国古话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具有强大的可塑性的跨文化能力的人才非常重要。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仍然是以基础英语知识+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老模式进行的,该模式的好处是学生们能够基本准确的读出已有的句式、句型,但是他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造句能力却是令人堪忧,他们不能够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就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因为在交际实践中,人们会自觉与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或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当不同文化出现时,难免发生交叉与碰撞,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会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2.关于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侧重于书本上的硬知识,强调的是记、背、写,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学与社会实践不挂钩,就会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外强中干。因此教师应树立以素质教育和突出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商务英语是一门涵盖多领域知识的学科,学生要具备“语言能力+商务能力+综合能力”,所以课程设置就要突出“英语+商贸”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应增设“语言与文化”“外贸与文化”“商务礼仪”等有关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从理论上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

加强文化导入,增强文化意识。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将各种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熟悉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应该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词汇量、培养学生τ谕夤文化的敏感性这几个方面上更加的用心和创新。在讲解语法用途的基础上,延伸到其联想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层面;在会话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了解文化在不同的语域中所展现的差异。

五、结论

随着全球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的交流和交际正在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商务领域方面,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用外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的能力已经被许多企业用作聘请外贸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并不在少数,在普通的英语专业授课中,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萌芽,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人文知识不够,西方文化思维不够,同时在专业学习外语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没有注重。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学校要进行课程改革,多设立跨文化课程;其次,学生应该自己有意识的去接触跨文化知识。

笔者在这次调查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应该进行范围更广的问卷调查,对于有跨文化交流经验的学生深入了解做对比研究。

总的来说,跨文化交流无疑成为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的难题,培养理念也必定是首要任务,这就需要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宣佳元.产业与科技论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201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篇(11)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为说、听、阅读、写作和少量句型结构翻译组成,主要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涉及的内容庞杂,没有将语言学习与知识获取有效地结合起来,对知识的系统性关注不够,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的知识支离破碎,难以完成将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合理知识的构建双重任务。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这种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公共英语开设学期为二学期,导致技能训练的课时开设较多,有意义的内容传授不足,这样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根据Richards&Rogers(2000)提出的学习理论,只有当语言技能被用来作为了解信息的途径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时语言习得才能成功。因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也在发展。学科知识通常能挑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新世纪的高职英语教学,既需要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以便从结构形式上对教授内容进行分析描述,也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良和教学手段的革新,省时省力地提高数以千百万计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英语水平,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非英语类学生能力构成的主题是专业能力,英语能力只是其专业能力的辅助成分,因此英语能力必须要为其专业能力服务。而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很少与学生在校所学专业乃至毕业后的职业岗位结合。事实上,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能力只有在职场环境下,才能发挥其最大化使用价值。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尝试将具体行业主要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中来,以强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保证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连(刘黛琳,2008)。

(三)高职公共英语后续衔接课程专业性太强,难度过大,而且后续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失去控制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后续衔接课程大多为ESP专业英语,ESP课程选用的教材学术性较强,学生使用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课文偏难,内容形式枯燥,从而畏难厌学。依据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技术性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性特征,因而高职英语教育要体现行业的职场需求,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突出行业岗位特点,选用实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素材。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不是培养高职学生用英语去学专业,而是学习使用英语进行与所从事行业相关的涉外日常交流和业务交流。因而教材的选用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降低其难度,适度与学生所学专业渗透和融合,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体现高职毕业生的行业和专业特点,和现有公共英语教材进行自然的后续衔接。另外,现行高职公共英语后续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失去控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ESP专业英语阶段的课程都是由各专业课教师实施,这些专业课教师由于不熟悉语言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一般使用翻译法,导致专业英语阶段的课程与基础阶段的课程严重脱节。

二、跨学科教学国内外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的跨学科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Tulloch(2002)认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跨学科的倾向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人们把语言与技术看做是风与牛不相及的。事实上,语言本身也因技术而发展变化。BBC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没有汽车工业的发展,英语中就不会有:drivingmecrazy,slowdown,hignmaintenance这类使我们日常生活语言无比增色的新的表达方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进入跨学科的阶段。南佐民(2005)认为,学科研究不仅需要在学科核心领域进行探索,还需要在学科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上,学科在社会时间的应用上进行探索,跨学科研究种类的纠繁复杂也正好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多样化,给不同学校以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其从长计议,培植自己的学科研究特色,从而有助于解决现有英语学科研究领域狭隘的问题。胡壮麟(2007)认为,其实在英语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纵深发展,对本学科研究越挖越深;一种是横向发展,力求与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以解决复杂的语言问题。杨永林和张彩霞(2007)认为通过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有助于在客观层面上形成一种“社会认知”整体模式,为不同学科的研究提供另一个观察视野的理论框架。在这些国内外语言研究知名学者的倡导下,有部分外语教师开始了跨学科的外语实践教学,到目前为止实践研究成果却很少。我们尝试性的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并以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为例来实证研究高职公共英语跨学科教学与设计的可行性,以此来打开高职英语学科研究瓶颈,探索高职公共英语学科的发展道路。

三、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跨学科教学理论是在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跨学科学习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汉弗莱(Humphreys)在1981年提出的。他认为跨学科学习是指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多个领域——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音乐、美术甚至交流技巧,从而使技能和知识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发现、发展和运用。1989年,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在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理论:教学将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跨学科教学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它既有深化人格的教育又有知识体系之间的辐射、迁移。从客观上讲,跨学科就是各学科间的思想、观点、理论的交流。

(二)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设计的实践基础

1.社会企业对电类学科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需求分析。2011年11月26日湖南省第四届机械装备制造类人才供需见面会在我院举行,这次见面会共有湖南省和湖南省外企业近260家参展,其中涉及与电气工程系电类专业相关企业87家,笔者利用此次供需见面会机会以问卷发放和现场访谈方式了解了目前社会企业对电气系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和汽车电子四个电类专业学生提供的需求岗位及英语能力需求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对电类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的大量需求岗位为:焊接技工、钳工、车工、维修电工、客服代表、数控设备维修工、电气员、装配员、电气设计员、电气实验安装员、车间技工、生产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线对客服务人员、质检售后、海外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海外售后服务人才等。调研统计表明,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基本的外贸操作技能;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还要求高职生具备善于在工作中学习的能力;由于企业流动性大,要求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能力。在进一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大量匮乏的是海外服务技术人才。在谈到企业需要高职毕业生应达到何种程度的英语能力时,很多企业浓缩为一句话:能成功地从事商贸活动的英语能力。88.9%的企业要求高职院校大力加强海外拓展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特点。

2.工作岗位对电类学科高职生应掌握的涉外英语情境分析。深度访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中常遇的涉外情境,熟练掌握涉外情境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在涉外工作和交流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语言,同时具备以英语为工具,在行业环境中进行信息沟通并运用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四、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计——以“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为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本课程以电类行业职场交际为目标,以成功地进行电类行业商贸活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能用英语处理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行业相关的业务的能力;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能就日常生活题材、与行业相关题材和涉外业务相关题材进行对话,具备跨文化日常交际沟通能力;2.能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3.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工作岗位中常用的英语应用文,如产品说明书、求职信、下订单、职业规划与计划、履历表、个人简历(学***历及兼职经历)、感谢信、广告、合同和邮件处理(经过调研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常用应用文)等,语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4.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5.掌握英文资料查询和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电类学科英文资料新技术、新知识如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电气设备运行控制、信息和通信技术等的能力;6.具备在行业岗位中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选择

以调研为基础,进一步收集来自诸多企业的涉外业务信息,整合资源,自编教材。教材内容选材和编排上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英语能力需求特点,模拟工作岗位中常见的涉外英语情境,体现“以完成行业职场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选择充分体现行业性、实践性、交际性和协作性特点。

(四)课程实施

1.本课程实施教学的时间:新生进校后的第二学期。2.本课程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环境等有效互动来完成。交互式教学模式构成的要素包括:语言交互、教学与环境交互和情感交互。英语教师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应该扮演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和评价者等多重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3.实践性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以社会适应为目标,以培养未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上更需突出实践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来转变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严重脱节问题,实现公共英语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实践性教学模式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团队协作性、实践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利用英语情景教室、多功能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例如:选取最具典型性的相关“行业人”职场需求的交际话题,以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现实职场涉外交际任务来实施教学;学生自发组建校级维修社团,进入社区、涉外企业等进行维修服务,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学生积极走上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就业能力;利用学院“订单式”培养企业来校考察机会用英语介绍学院状况,校内外实训基地状况,电气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介绍生产加工流程等。

4.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更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式研究性学习,利用英语来检索和获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激发他们应用所学语言自我探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欲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设计

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是否能使学生掌握未来行业岗位必需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评估。对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估设计,我们不但要注重“检测性的总结性评估,更要注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估”。因此,在建构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的课程学习评估体系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互动式评价模式,即评价主体具有互动性,评价形式和内容实现多元化。评价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辅形成。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学期末的闭卷考试,考察学生阅读、写作和翻译等能力。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的积累,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表现,反映的是阶段性的成果,记录学习者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过程性评价实践性测试中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程度表现最高,通过校内的英语情景教室模拟应聘面试、企业简介、商务用餐、谈判、签署合同、电气电子产品应用与说明等,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开展团队合作的任务活动;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新产品或生产流程的介绍等测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大全

学习

教案活动总结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教案活动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活动设计教案总结大全,教案活动效果简单总结。此次“以案明纪、廉洁从警”警示教育专项活动是针对**系统民警队伍现状、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从严治***从严治警、适应当前反腐败斗争

学习

银行市场经理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市场经理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银行营销主管下一步工作计划,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计划。3.商业银行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市场如战场,商业银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要占领市场并得到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市

学习

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总结,内容包括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总结个人,教师师德考核个人总结。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如我们

学习

个人研修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研修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个人研修工作总结,个人研修总结研修任务完成情况。个人研修工作总结15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

学习

竞聘上岗演讲词大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上岗演讲词大全,内容包括竞聘上岗演讲ppt十分钟,警察竞聘上岗演讲发言稿。电信局中心数据技术岗位竞聘演讲稿副科级领导岗位竞聘演讲稿纪检岗位竞聘演讲稿石油公司片区零管主任岗位竞聘演讲稿机要局副职岗位竞聘演讲稿*

学习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内容包括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总结。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

学习

英文求职信写作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求职信写作,内容包括英文求职信写作格式,英文求职信结尾万能句。英文求职信写作 一份英文求职信和一份英文简历同等重要,那么,如何去写好一份标准的英文求职信呢?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英文求职信写作,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习

医院护士转正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护士转正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医院护士转正个人总结范文大全,转正申请个人工作总结。医院护士转正工作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

学习

医疗门诊整改报告大全

阅读(182)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门诊整改报告大全,内容包括医疗卫生诊所整改报告怎么写,门诊医疗质量自查整改报告。1.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注册、审批、

学习

校园保安部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保安部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校园保安部工作计划,学校保安部工作计划范文。以某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研究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教育与

学习

保洁部年度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洁部年度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保洁年度工作计划,保洁工会年度工作计划。4、一个家***服务公司。一方面,由于我们保洁人员素质不同,工作质量有所差异,所做的家***服务的效果也不同;另一方面,目前轮流作业的形式,也不便于人员的

学习

试用期出纳转正工作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试用期出纳转正工作大全,内容包括出纳转正范本,出纳试用期满转正申请怎么写。宁波回来至今,一直准备东风车桥焊接工作站,这个站涉及到起始点检测和焊缝跟踪,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这两项功能的实现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简单应用

学习

车间安全总结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车间安全总结大全,内容包括车间安全事故教训总结,生产车间安全反思总结。厂控要求2020年完成情况厂控要求2020年完成情况废液氨≤75mg/l98.87mg/l重碱水份≤17.5%16.09%过剩灰≤2.3ti1.187ti损失率≤2.5%1.08%氨盐比1.17—1

学习

春节督导检查工作计划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督导检查工作计划大全,内容包括春节督导检查工作汇报,春节后督导评估汇报材料。国家电网公司在春节刚过,春检开始前,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同样,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全面加强生产组织计划环节的风险管控;加强电网运行环节的风

学习

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本科通信毕业论文范文大全,通信行业毕业论文可选课题。1.1基地建设及其作用:我院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主要是在高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需要到相关医疗单位进行基础技能、医学信

学习

翻译英语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英语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英语翻译报告论文范文大全,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在哪里找。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1],它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的主导作用。这里的译者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一

学习

园林本科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本科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园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园林本科论文怎么写。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

学习

专科护士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护士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妇产科护士毕业论文范文,护士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

学习

电子应用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应用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应用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应用电子论文范文。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

学习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完整版,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学生从第七学期的最后几周才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且在第八学期的期初(一般是3月份的上旬)进行开

学习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工艺美术毕业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工艺美术论文怎么写范文,工艺美术设计毕业论文。(一)论文选题合适的选题是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多数同学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显得陈旧老套,自主性不强,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其次是论

学习

高职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职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职需要写毕业论文,高职毕业论文网站推荐。高职涉农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大都安排到三年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学期,而这个时间又往往是学生找工作应聘的时间,因此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查资料、做实验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