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赏析: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作者的文学成就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学习

王勃最出名的诗作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王勃最出名的诗作,内容包括王勃最好的诗作,王勃主要诗作。在盛唐众多的诗坛圣手中,“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一位无法忽视的重要人物。以下是搜集的王勃最出名的诗作,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经典法师禅语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法师禅语,内容包括梦参老法师生活禅语,法师禅语录。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整理的经典法师禅语句子,供

学习

台湾旅游购物攻略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台湾旅游购物攻略,内容包括台湾旅游购物攻略大全,台湾用什么购物平台。台湾,是个令人向往的宝岛,很多人都会跑去台湾旅游,那么去台湾旅游怎么可以不去购物呢,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台湾旅游的购物攻略,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公司年会部门押韵口号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年会部门押韵口号,内容包括公司年会口号霸气押韵,年会口号霸气押韵抖音。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口号吧,口号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口号才经典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

学习

中秋节来历简介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来历简介,内容包括中秋节来历简介50字,中秋节来历简介介绍。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跟着来看看中秋节来历

学习

南靖土楼一日游玩攻略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南靖土楼一日游玩攻略,内容包括南靖土楼一日游玩攻略图,南靖土楼一日游最佳攻略。巍然屹立在南靖秀美的群山峡谷中的土楼,以其宏篇巨构,向人们展示着南靖先民高超的建筑技艺。以下是整理的南靖土楼一日游玩攻略,欢迎阅读。

学习

杜姓的起源与家谱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杜姓的起源与家谱,内容包括杜姓的起源,杜姓正宗家谱排名。杜姓渊源遥远,为帝尧后裔。陶唐尧所治地终虞之世以为号,故曰自虞以下。杜氏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下面带来的杜姓的起源与家

学习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古诗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古诗,内容包括白居易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忆江南白居易中写江南美景的句子。唐朝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

学习

交大附中浦东实验高中怎么样

阅读(218)

本文为您介绍交大附中浦东实验高中怎么样,内容包括交大附中浦东实验高中怎么样高考,交大附中浦东实验高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是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的改革结晶,于2009年3月30日

学习

浴缸清洁技巧

阅读(33)

浴缸是一种水管装置,供沐浴或淋浴之用,通常装置在家居浴室内。现代的浴缸大多以亚克力或玻璃纤维制造,亦有以包上陶瓷的钢铁,近几年木质浴缸也渐渐在中国大陆盛行,主要以四川地区的香柏木为基材制造,因而也叫柏川木桶。下面是整理的浴缸清洁技

学习

泡芙的制作步骤

阅读(28)

甜品虽然有很多种,但大多已经吃腻,没有什么欲望了,想着吃一些没有见过的甜品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口味,那么这款泡芙一定是你首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泡芙的制作步骤,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描写华山的诗句汇总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华山的诗句汇总,内容包括描写华山的诗句,形容华山险峻的诗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华山的

学习

在石家庄上小学对户口有什么要求

阅读(664)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下面是分享的在石家庄上小学对户口有什么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我热爱石家庄小学作文(精选)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我热爱石家庄小学作文(精选),内容包括我爱石家庄作文,热爱石家庄。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精心

学习

《晏殊初仕》文言文翻译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晏殊初仕》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晏殊初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晏殊初仕译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

学习

仕数不遇文言文翻译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仕数不遇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仕事不遇文言文翻译,求仕不遇原文及翻译。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仕数不遇文言

学习

徐志摩《沪杭车中》原文欣赏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徐志摩《沪杭车中》原文欣赏,内容包括徐志摩的沪杭车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徐志摩沪杭路上。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

学习

《城东早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城东早春》原文及翻译赏析,内容包括城东早春原文,城东早春赏析及翻译。《城东早春》原文及翻译赏析1城东早春

学习

《核舟记》的课文翻译

阅读(33)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学过《核舟记》这篇文言文,那么有关《核舟记》的课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学习

克己复礼的文言文翻译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克己复礼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克己复礼为仁原文翻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学习

《明史舒化传》原文及翻译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明史舒化传》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舒化传阅读答案,明史中的舒化笔记。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