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忆原文及赏析

忆江南·江南忆原文及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江南忆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注释:

1.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2.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3.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7.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8.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9.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10.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赏析: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读者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后一首词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两首《忆江南·江南忆》各自***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杭州与苏州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忆”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这两首词与《忆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整体。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治讽喻。

忆江南·江南忆原文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忆江南·江南忆原文及赏析

学习

我喜欢她作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我喜欢她作文,内容包括我喜欢她作文,我喜欢她作文1000字。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我喜欢她作文,欢

学习

黄河的成语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黄河的成语,内容包括黄河的成语和俗语,黄河的成语故事。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最具气势的景观。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关于黄河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学习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书笔记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书笔记600字,读书笔记关于青春的唯美句子。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为大

学习

黄河谚语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黄河谚语,内容包括黄河谚语大全及解释,黄河谚语有哪些。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

学习

水浒人物宋江的事迹介绍

阅读(57)

宋江,男,今山东省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人物宋江的事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颓废日志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颓废日志,内容包括颓废日志劳力士手表,颓废日志劳力士黑水鬼。导语:颓废堕落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情绪低谷。人生很长,几十年中总会有一个时刻是无比难过,想抛弃一切,放弃一切,任水自流。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今天与大家分享一

学习

那曲三日散文欣赏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那曲三日散文欣赏,内容包括那曲三日游最佳路线,西藏那曲市三日游。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那曲三日散

学习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内容包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1000字,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因为痛所

学习

驾照的等级分类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驾照的等级分类,内容包括驾照的等级分类以及报考条件,驾照的等级怎么划分的。每年考驾照的人都是越来越多,似乎都成为一种趋势,驾照的等级分类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驾照的等级分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山城的秋优美散文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山城的秋优美散文,内容包括山城的秋散文,山城的夏天散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收集整理的

学习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原文赏析

阅读(50)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内容包括李白苏台览古全文,李白忆秦娥翻译及赏析。《苏台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

学习

我心中的她作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我心中的她作文,内容包括在我心中她最美作文600字,我心中的她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

学习

经典送花祝福语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送花祝福语,内容包括经典送花祝福语大全,送花祝福语卡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祝福语吧,祝福语是指对人们的美好祝福的语句。你知道祝福语怎样写才合适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经典送花

学习

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内容包括路旁的橡树阅读及答案,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课文吧,课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课文的出现。那么你有了解过课文吗?以下是为大家整

学习

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马说韩愈全文及翻译,韩愈的马说原文。《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为大家分享韩愈的《马说》

学习

徐志摩《沙扬娜拉》赏析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徐志摩《沙扬娜拉》赏析,内容包括徐志摩沙扬娜拉,沙扬娜拉徐志摩原文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以下是整理的徐志摩《沙扬娜拉

学习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原文及译文鉴赏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原文及译文鉴赏,内容包括上官婉儿墓志铭原文及译文,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公布白话译文。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

学习

中秋节的诗句翻译赏析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诗句翻译赏析,内容包括写中秋节的诗句和赏析,中秋节的经典诗词和译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

学习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内容包括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全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

学习

十五夜望月赏析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十五夜望月赏析,内容包括十五夜望月赏析及感悟,十五夜望月赏析和解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选取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典型特征,写出了中秋的独特夜景。后两句没

学习

《战国策·魏一·韩赵相难》原文及翻译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战国策·魏一·韩赵相难》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战国策魏策三原文及翻译,战国策故事及翻译。《韩赵相难》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战国策·魏一·韩赵相难》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