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课件

高二生物课件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课件,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那么应当如何写课件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生物课件1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参考课时

一课时

二、 设计思路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2. 知识方面

(1) 明确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 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

(3)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

课件、实物投影仪。

高二生物课件2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四)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高二生物课件3

一、教材分析

免***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之一,但不同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免***系统可以对付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出现衰老的、受损伤的和异常的细胞,学习完免***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需要维持稳态,后面学习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也需要维持稳态,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能力。

三、教学方法

高二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学习过免***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就接种过***苗,所以对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简单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体液免***过程示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好学会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解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不用多媒体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提问

内环境的概念?意义?等内容,目的是巩固旧知。

2.探究新知导入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兑付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有时候我们感冒了,不吃药、不打针,也能自己好起来,这些方面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新授

(1)免***系统的组成

借助教材P35~36的***及相关文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免***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教师讲授淋巴细胞,T细胞与B细胞的起源,均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学生理解记忆,并且强调淋巴细胞的成熟场所不同,区别记忆,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列举淋巴器官有哪些?免***活性物质有哪些?在胸腺成熟的淋巴细胞是哪一种?进行新知的巩固,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创设问题情境:几种免***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什么?意在联系旧知,便于知识的前后联系。

(.2)免***的类型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的知识以及阅读教材P36相关知识,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出免***的类型、组成及其特点。特异性免***的特点教材中没有,由教师启发,与非特异性免***的“非”字的差别,通过比较得出特异性免***的特点。

(3)抗原、抗体的概念

教师介绍最强大的防线是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构成的特异性免***,即人体免***系统的功能之一,防卫功能。特异性免***高阔体液免***和细胞免***,要理解特异性免***的过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引导学生看书,寻找抗原的概念,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入侵机体的病原体都是抗原吗?抗原都是蛋白质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抗原的实质。抗体的化学本质,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中蛋白质的功能,抗体的产生场所以及抗体与抗原的关系,引导学生看***2-15中的一部分。关于抗体的分布,后面学习体液免***的过程的时候再引入。

(4)体液免***的过程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P37***2-15,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

①什么是体液免***?体液免***主要由哪一种淋巴细胞介导的?目的是明确B细胞的作用。 ② B细胞什么情况下能增殖分化?目的为明确抗原刺激后,机体会作出相应的免***应答。 ③ T细胞具有什么作用?目的是帮助理解呈递抗原的过程。

④ 吞噬细胞有什么作用?除在体液免***过程中起作用外,还会在哪里起作用?目的是巩固本节新知,最终的抗原-抗体结合产物机体是如何消除的?强调并总结吞噬细胞的作用。 ⑤ 浆细胞的产生途径有哪些?目的是能力提升,学会观察、分析、识***和总结。

⑥ 抗体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与哪些细胞器有关?将细胞器换成细胞结构呢?目的是巩固本节新知。

⑦ 抗体的分布部位在哪里?能力提升,需要与内环境知识综合。

⑧ B细胞增殖分化,除浆细胞外还会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目的是引出二次免***的特点及***苗的免***学应用,为下一课时作铺垫。

⑨ 如果切除胸腺,对体液免***过程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能力提升,明确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⑩ 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出体液免***的过程?然后同桌间互相讨论优缺点,展示概括较好的,教师进行评价,目的是突破重难点,最后由教师用多媒体给出规范的过程,便于学生进行统一理解记忆。

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归纳出本节的主要内容。

5.课堂练习

书后习题1、

2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①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中发挥作用。( )

②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

③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是由于( )

A.非特异性免***力减弱 B.体液大量流失

C.特异性免***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6.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关习题。

7.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讨论如何绘制体液免***过程***解的时间应该多给一些,一定要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便于记忆,方便应用;课堂练习针对性弱了些,如果能提前选好题以卷纸的形式人手一张效果会更好!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创新与提高。

高二生物课件4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三、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阅读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2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5~6)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氧气和pH。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实验流程

课件展示流程***

(讨论并完成思考7,提问)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阅读[资料],学生讨论完成发酵过程的设计。)

2.2设计发酵装置:根据***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O2,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要持续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

(3)在***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CO2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防止空气中杂菌感染。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杂菌感染。

3.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榨汁机、发酵装置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封闭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3.3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1/3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18~25℃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10~12天左右。

(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30~35℃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并保持不断充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思考11~12)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CO2,起到缓冲作用。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4.2检验:

酒精发酵后是否有究竟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1)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补充】为了控制和了解发酵进程,不断进行取样检查,其中检查的项目有原料浓度、产物浓度、发酵菌含量、溶氧量和pH等。

(2)方法:(填表,注意对照原则)

5、相关链接

为了提高果酒和果醋的产量和品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还应直接向发酵液中加入人工培养的优良菌种。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学生应当重点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并且学会分析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联系生活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实例探究

例1.生产果醋用的醋酸菌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都是异养生物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

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生存温度都超过80℃

解析:细菌的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其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因细菌种类的不同,所需的种类也不一样,而水是所有微生物生长共同所需要的物质。细菌按同化作用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按异化作用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答案:B

例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解析: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可能造成酸碱物质消耗不均,从而引起pH的变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会产生大量的CO2引起pH的变化;同时产物的种类也能引起pH的变化。答案:C

☆综合应用

例3.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2)出芽生殖(3)无氧呼吸(4)自身的生长繁殖

(5)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能量酶酶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资料]------葡萄酒的类别

葡萄酒若以颜色区分,可分为白酒、红酒和玫瑰红酒,但无论是红葡萄或白葡萄所压榨出来的果汁都是没有颜色的,所以白酒可以用红葡萄酿造,红酒是由于在酿造时连葡萄的皮一起发酵,吸收红葡萄皮所释放出来的色素而成为有颜色的红葡萄酒,如将红葡萄皮提早分开,让酒的颜色变淡,即成为玫瑰红酒。每家酒厂的玫瑰红酒由于葡萄皮与酒接触的时间长短不一,故颜色的深浅也不一致。白葡萄皮因没有色素效果,故酿造时并没有连皮一起发酵。

葡萄在成熟后便含有果糖、果酸,所谓酿造葡萄酒,简单来说,只是把葡萄压榨后的果汁,在发酵过程中将果糖转换成酒精,如果果糖全部转成酒精,则我们称这些为不甜或乾(dry)的酒,如在转换个程中,提前终止发酵,保留多一点糖份,便变成甜酒。

葡萄在发酵过程时,并同时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汽泡),通常一般葡萄酒会让汽泡跑掉,但如把汽泡保存于葡萄酒中,便成为汽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香槟便是名闻世界之代表作(只有在法国香槟产区依规定酿制之汽泡酒,才能命名香槟,法国其它地区或世界各地之酿制,只能称作汽泡酒)。

课题2腐***的制作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二生物课件5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

(六)练习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五、参考资料

1.血浆、组织液、淋巴化学成分的差别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部分是经过淋巴而进入血液的。

2.组织液、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1-3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

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壁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的,它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被重吸收,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1-3)。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被重吸收回血液,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决定血浆液体成为组织液的有四个因素: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其中,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血浆滤过(组织液形成)的因素,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是促使组织液重吸收回血液的因素,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如果整根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均为正值,则只有滤过而无重吸收,否则相反。决定有效滤过压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都可以影响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有0.5%~2%在动脉端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其中约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约10%进入毛细淋巴管,生成淋巴。组织液与淋巴的压力差是促使液体进入淋巴管的动力。因此,任何使组织液压力升高的因素都能加快淋巴的生成速度。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全身的淋巴经淋巴管收集,最后导入静脉(回流入血液循环)。淋巴管壁的收缩及其中的瓣膜能推动淋巴回流,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增加淋巴的回流量。另外,凡能增加淋巴生成的因素也都能增加淋巴的回流量。淋巴的回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回收血浆丧失的蛋白质、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还具有防御和免***功能。

3.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凡是溶液都有渗透压。对于稀溶液来说,其计算公式为π=cRT,其中c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R是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由公式可以看出,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个数有关,而与其大小无关,比如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是相同的,而0.3 mol/L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约是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的两倍。

正常人血浆中总渗透压约为300 mOsm/L(1 mmol 非电解质,如葡萄糖在1 L水中溶解后形成的渗透压即为1 mOsm/L),于37 ℃时相当于6.7个大气压或679.5 kP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各种离子(血浆中非电解质如葡萄糖、尿素等含量较少,仅相当于5 mOsm/L左右),它们形成的渗透压约为295 mOsm/L,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很小,不超过1.5 mOsm/L,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临床上规定血浆总渗透压正常范围为280~320 mOsm/L。如果溶液的渗透压在这个范围之内,称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0.278 mol/L的葡萄糖溶液);小于此范围的溶液则为低渗溶液;大于此范围的溶液则为高渗溶液。

高二生物课件6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高二生物课件7

第四节 免***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免***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难点】体液免***和细胞免***的过程。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一、本节聚焦

1、免***系统的主要功能

2、特异性免***如何起作用

3、艾滋病传播的预防

4、器官移植在临床运用上主要面临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免***的概念:免***是机体的一种 ,通过免***,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系统的组成

阅读P35免***系统组成,填写下列空格:

免*** (免***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细胞

(迁移到 中成熟)***

系 免*** 细胞 (在 中成熟)

(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

统 免 *** : 、 、

(由免***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作用的物资)

1.特异性免***包括: 和 。

2.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 的物质。

3.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 ,本质是 。

4.免***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 功能; 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 ,以及 。因此,免***系统在维持

方面有重要作用。

2.免***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阅读P36,回答下列问题

①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 (如溶菌酶)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③什么是非特异性免***?

(2)资料分析 艾滋病死因和免***系统受损的关系

阅读P36“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

(3)特异性免***――第三道防线

①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和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 和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哪里产生的?

④读***2—15,归纳体液免***过程。

讨论:(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

(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试在上***中加以体现.

⑤读***2—16,归纳细胞免***过程,补充在上***中。

例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和肝脏

例2.下列免***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达标训练:

1、下列不属于免***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在胸腺中成熟的是( )

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3、关于浆细胞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多数来源于B细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

B、记忆细胞在外理抗原后能够产生浆细胞

C、浆细胞多数产生于T细胞呈递抗原后

D、B细胞在胞腺中发育为浆细胞

4、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决定簇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5、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中发挥作中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细胞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和特异性免***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6、关于记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7、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效果。甲血清中具有***作用的物质是( )

A、***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8.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9.抗体是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 ( )

A.T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浆细胞

10.艾滋病毒(HIV)主要侵染的是 (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神经细胞

11.下列哪项属于非特异性免*** ( )

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介菌预防结核菌感染

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

12.回答有关免***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

同时注射抗原Y和X,***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

曲线___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初次免***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

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

答案:

12、⑴蛋白质或糖蛋白 B淋巴 浆细胞 ⑵排斥 T淋巴

⑶C B 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高二生物课件8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策略

1.关于章节引入的设计

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好的开头不仅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奠定基础。“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思考***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由于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也可以考虑从人类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入手来引入。

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若有条件,可以出示装有血液(离心后)和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代替***片,这样的情景更为直观和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有关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血浆实物,或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做过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写得比较具体,而且配有插***,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参考教科书中的***1-1和1-3,进行***思考,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在看***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识别***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这是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在联系的基础。教材提供的插***只反映人体局部组织中的情况,要说明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必要再提供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整体***,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人体细胞外液的整体认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个更为抽象、更难以理解的深层次问题。一般的讲解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等讨论活动,使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资料分析中,5个讨论题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设计的,讨论题1和2围绕有关细胞外液成分的问题;讨论题3和4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有关;讨论题5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有关。要让每个学生***完成这5个题的讨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可以把他们分成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讨论,并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对于基础较差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宜给予适当的引导,再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分阶段进行讨论。如学习细胞外液成分时,先讨论1、2题,学习渗透压和酸碱度时,再讨论3、4题,第5题则可以放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标题下的“思考与讨论”中去。这样做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每一阶段的重点。

3.以任务驱动讨论的开展,以讨论促进任务的完成,通过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最终实现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充分理解。

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必修1中学过的物质出入细胞的内容,及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联系紧密。教材提供了“思考与讨论”和“技能训练”两项学生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时,建议将“技能训练”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学生在接受任务后,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交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二是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这时他们就会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老师可提出,为了帮助同学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同时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就自己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也可根据“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任务参与讨论的,因此会很投入、很积极,讨论的效果就能得到保证。讨论结束后,应由同学或老师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为课下完成任务奠定基础。同时,最好提供给学生一个制作好的范例,如***解(见***1-1)或课件,使学生明确这项任务的要求,即制作时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其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应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地、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例如,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成绩可以记入学期总评,或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展示、交流、点评等。

***1-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高二生物课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高二生物课件

学习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通用)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通用),内容包括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精彩摘录,怎么写好孩子读书的心得。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

学习

农机人才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农机人才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农机站干部年度工作总结,农机人员个人工作总结。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相信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

学习

铁路系统对联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铁路系统对联,内容包括适合铁路单位的对联,铁路专用对联大全。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大家没少看到过对联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对联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铁路系统对联,仅供参考,

学习

用顺字怎么组词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用顺字怎么组词,内容包括顺组词100个,顺字组词寓意美好。组词,一种文学体裁,也叫联章组词,是指把二首以上同调或不同调的词按照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套曲,歌咏同一或同类题材的一系列词。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用顺字怎么组词

学习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精选)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精选),内容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东方快车谋杀案2010版演员表。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东方快

学习

杨幂、赵又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语录大全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杨幂、赵又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语录大全,内容包括赵又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台词,杨幂赵又廷三生三世经典台词。导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故事背景宏大,角色脸谱鲜明各异,人物关系更是纷繁复杂,如蛛丝般交织成一张错乱的

学习

武汉艺术小人才2022报考要求指南

阅读(419)

艺术小人才市级奖项可以作为外校报名资格,也是一些学校衡量孩子综合素质的参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武汉艺术小人才2022报考要求指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学习

莫让情云遮望眼作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莫让情云遮望眼作文,内容包括莫让放纵操控你的人生高中作文,莫把情云遮作文800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学习

女生如何才能全身美白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女生如何才能全身美白,内容包括全身美白两周速成方法,全身美白产品良心推荐。因为“一白遮三丑”的传统美观念,女性对于美白有执着的追求。下面为大家带来女生如何才能全身美白,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

如何卸载windows系统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卸载windows系统,内容包括如何卸载windows系统的软件,如何卸载windows11系统。很多刚刚装完xp、windows7系统的人,都有可能会问,如果我想换过系统是不是应该先删掉这个系统再重新装一个。或者我的电脑要重装系统,有没有必

学习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照明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照明,内容包括照明及电气线路检修步骤和措施,电气专业简易照明回路导线根数。照明是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是为大家详细介绍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照明,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柴静《看见》经典句子

阅读(89)

本文为您介绍柴静《看见》经典句子,内容包括柴静看见经典句子在哪页,柴静看见句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

学习

湛江中考体育择考科目有哪些

阅读(182)

湛江中考体育项目同样扥必考和择考两个部分,考生可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湛江中考体育择考项目,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规范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规范,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格式怎么统一排版,毕业论文格式自动排版工具。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毕业论文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规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什么,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多媒体课件怎么做?多媒体课件有什么特征?接下来我为你们带来一些描述多媒体课件的特征的文章.

学习

初中会考生物试题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会考生物试题,内容包括初中会考生物试题卷,初中会考生物试题及答案2022。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初中

学习

中考生物考试试卷及答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生物考试试卷及答案,内容包括2022生物中考答案,中考生物考试试卷。你们在做中考生物试卷时,都是怎么做的?是从难的做起还是从简单容易的题目开始做起呢?以下是百分网给大家带来中考生物考试试卷附详细答案,以供参阅。

学习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内容包括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免费,高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在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必背知

学习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和方法,高二物理难到什么程度。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

学习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内容包括高二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高一历史必修二启蒙运动知识点。在日常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

学习

生物科技生产实习报告

阅读(46)

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生物科技生产的实习报告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参观古生物博物馆作文范文(精选)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参观古生物博物馆作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参观古生物博物馆1500字,参观博物馆有感500字优秀作文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