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棋”的来历

“弹棋”的来历

弹棋,古代汉族棋类游戏。是西汉末年开始流行,最初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中间盛行。弹棋源于何时,尚无一致结论,但大都认为是在汉代。下面就弹棋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给大家讲述一下。

起源:

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曾对弹棋的创始作了记述。该书卷二云:“(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日:肤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指刘向)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裘、紫丝履,服以朝勤。”从这里我们看出,弹棋系士大夫阶层所创,并因以解决“劳体”问题而取代蹴鞠引入了宫禁中。同时,还参照蹴鞠对其局势、规则作了某些改造。

而魏·邯郸淳的《艺经·弹棋》中说“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以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就是说“弹棋是始自魏宫的,它的内部装有器械用来戏玩。文帝十分擅长玩弹棋,用手巾来甩动,没有不击中的。有个人向文帝说自己也能。文帝就请他来,客人拿下头上的葛巾(葛布制成的头巾)来击打棋,比文帝的技艺更精妙。”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是说弹棋始于魏宫。

盛行:

弹棋所用棋局,根据魏文帝《弹棋赋》所描绘:“局则荆山妙联,发藻扬睬,丰腹高隆,惮根四颓,平如砒碉,滑若柔夷。”即是说,棋局采用华美的联玉料精工做成。正方形,局中心高隆,四周平如砥砺,光彩映人。至于所用棋子,一般用“玄木北干,素树西枝。等木质精制而成。弹棋的玩法,按照晋人徐广《弹棋经》的记载,是“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也就是说以自己的棋子击弹对方的棋子。但具体的对局方法,由于文献记载厥如,还不是太清楚。

唐代,是我国古代弹棋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这种靠技巧取胜的棋类游戏,不断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杜甫、白居易、李贺、王涯、韦应物等均有诗作。王涯《宫词》中的“向晚移灯上银擎,丛丛绿鬃坐弹棋”,正是对在唐代广泛流行的弹棋的绝好描绘。北宋时的沈括曾看过一卷《弹棋谱》,他认为此谱“盖唐人所为”,反映了唐代弹棋盛行的面貌,尤其是读书人,对弹棋的喜爱已成了他们休闲时的主要娱乐。柳宗元《弹棋序》中说:“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因而教他们玩弹棋游戏。正是由于弹棋的如此盛行,使得唐代弹棋高手辈出,不减汉魏时代。《天中记》日:“唐顺宗在宫日,甚好弹棋,时有吉达、高绒、崔同、杨同愿之徒悉为名手。”李欣的《弹棋歌》亦云:“崔侯善弹棋,巧妙尽于此……坐中齐声称绝艺。”由此可见,唐代弹棋的水平已有相当高度。

形制:

唐代的弹棋,在棋型、布局和行棋步骤等方面,基本上因袭汉魏旧式,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变革。棋局的形制,据唐代卢渝《弹棋赋》所述,为“下方厂以法地,上圆高以象天。起而能伏,危而不悬,四隅成举,四达无偏,居中谓之丰腹,在末渭之缘边。”其棋局中间为圆顶,象征着天,局的四边代表地,与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观念相适应。这样增加了弹棋的复杂性,因而在游戏方法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上述唐代弹棋局末能留下实物或***式,但是我们从当时传入日本,经过变化,盘式由四面变为两面的弹棋局,约略可以窥知唐代弹棋局的形制。

布局:

唐代的棋子仍系木制或象牙雕刻而成。但棋子的数量已增至24枚,二人对局,每人12枚。上引日本弹棋局,每边设局道12条,可能就是用棋子24枚的弹棋。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作《弹棋序》对24子弹棋进行了解释:“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贸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每一方的12枚棋子中,又分贵贱子各6枚。玩时,大约是以一方的棋子击对方的棋子。柳文接着又写道:“下者二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既而抵戏者二人,则视其贱者而贱之,贵者而贵之。其使之击触也,必先贱者,不得已而使贵者”。在24子中一半是红色,即所说的“贵子”,一半是黑色,即所说的“贱子”。玩棋的人都应先以贱子去击触对方的子,不得已才用贵子。唐以前的弹棋没有贵贱之别,上下之分,入唐以后,小小的弹棋竟成了一庞大的等级社会的缩影。

兴衰:

到了宋代,也许是由于围棋、象棋的特别兴盛,流行了几百年时间的弹棋突然销声匿迹,其玩法也从此失传。到元明之时,就连博弈行家语及弹棋,也要引经据典,费力考究了。从16或17世纪以来,有一种被称为台球的游戏风靡欧洲许多国家,20世纪60年代又渐次传入日本,近即年来,这种游戏又盛行于我国各地根据这种游戏的特征,有人从台球与弹棋皆是在一个盘上,击一球(或子),令其滚动(或滑行),去撞击另一球(或子)的玩法,提出二者具有渊源关系,至于弹棋局中间高四面低,白球则一马平川,弹棋以手弹子,而台球则以杖击球的不同点,正体现了由弹棋到台球的变化发展。其间的演化、传播和发展轨迹,因史料所限,尚难以明之。弹棋在东南亚地区流行起来,是一种逸趣横生的棋类玩法。

汉朝的弹棋

弹棋是古代博戏之一种,本作「弹碁」,现在写作「弹棋」。弹棋首创者为汉成帝并流行于宫中。魏晋时达到鼎盛,唐代曾有改进,唐以后绝迹,宋时已不可考其形制。

汉成帝刘骜,酷爱蹴鞠,踢弄不辍。文武群臣以为此戏运动量过大,不为皇帝所宜,因劝谏阻拦。成帝却说:「这是我所喜爱的游戏,不能不玩。你们可以选取一种类似蹴鞠而不劳体力的游戏,奏报上来。」于是,刘向就根据蹴鞠的法则,创制了弹碁,献给成帝。帝大悦,赐青羊羔和紫丝履。从此,中国就有了弹碁之戏。《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传:「能挽满、弹碁、格五……意钱之戏。」说明弹碁至少在宫中十分流行,并与格五、意钱等博戏处于并列的地位。

弹碁最初为十二子,黑白各六子,以木为之。棋盘用石板制作,两人对博,「先列棋相当,更先弹也;其局以石为之。」棋盘中央隆起,四周平齐,棋子置两侧,以手弹子,使子越过中央滚向对方,击中对方之子为胜。

东汉冲帝、质帝以后,弹碁在宫中衰落,此技几乎中绝。献帝建安中,曹操执***,禁令颇多,竟有宫中禁弈之举,举凡博弈之具,一律不得妄置宫中。宫人枯寂无聊,因以金钗、玉梳等梳妆具在梳妆匣子上模仿弹碁之法而戏弄之。魏文帝曹丕继位之后,喜作弹碁之戏,宫中朝臣名士无不争能。

文帝还作《弹碁赋》以叙其情,赋中有:「文石为局」、「丰腹高隆」、「二八次举」等语,透露了弹碁的形制信息。此时弹碁已改为十六子,黑白各八。文帝弹碁不用手,而用手巾角拂棋,无不中的。又有棋客自谓有绝技,魏文帝立即召见。客至不用手,也不用手巾,而是低下头,以头上所戴葛巾角拂棋,尤为精妙,文帝不能及。据《典论》载,文帝曾自叙曰:「戏弄之事,少所喜,惟弹碁略尽其妙。少时尝为之赋。昔京师少工有二马、合乡侯、东方世安、张公子,常恨不得与之对也。」合乡候是后汉马援之孙马朗,曾封为合乡侯。当时与东方世安、张公子等人皆为弹碁高手。

唐代弹碁尚有流传,增至二十四子,黑白各十二。唐顺宗李诵甚好弹碁,当时有吉达、高釴、崔同、杨同愿等皆为一时名手。唐以后,弹碁之戏渐绝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弹棋”的来历

学习

关于着急的句子摘录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着急的句子摘录,内容包括表示着急的简短句子,关于着急的句子短句,着急的句子简短。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不陌生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你知道什么样的

学习

中秋国庆监督检查方案(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国庆监督检查方案(精选),内容包括中秋国庆监督检查方案方式,中秋国庆开展监督检查情况报告,中秋国庆监督检查通讯报道。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体”,形成8天的超级黄金周,但节后需要连上7天班。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学习

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精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精选),内容包括安徽农业大学奖学金评定办法,河北农大奖学金评定办法,吉林大学奖学金评定办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定

学习

黄花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黄花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内容包括正宗海南黄花梨木的特点,海南黄花梨中部料的特点,辨别黄花梨木家具的特点。黄花梨木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始终位列四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下面

学习

搬家大吉大利的话(精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搬家大吉大利的话(精选),内容包括搬家大吉大利的话简短,搬家大吉大利的话八字,搬家大吉大利的话抖音文案。一、祝福语的传递途径1、在聚会、宴会、烛光餐等庆祝的场合,参与者对主角直接的祝福。这类祝福呈现直白、简短、精炼的

学习

处暑时节的最利健康食物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处暑时节的最利健康食物,内容包括处暑食物一览表,处暑的养生水果,处暑节气吃什么食物最好。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公历)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时节,这个时候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民间有“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说法

学习

梅州作文500字(通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梅州作文500字(通用),内容包括梅州的习俗500字作文有详有略,关于梅州的作文1000字,梅州600字作文大全。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

学习

九歌·东皇太一原文及赏析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九歌·东皇太一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九歌东皇太一原文跟读,九歌东皇太一原文,九歌东皇太一原文及译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

学习

弹笔的作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弹笔的作文(精选),内容包括写弹钢琴的优秀作文,弹笔作文,描述弹笔的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

学习

学生期末操行评定评语(精选200条)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期末操行评定评语(精选200条),内容包括学生操行评语100条,期末班主任操行评语,操行评语大全200字。学生期末操行评定评语(精选200条)

学习

借口作文(通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借口作文(通用),内容包括关于借口的作文,没有任何借口作文2篇,以借口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左右。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

学习

关于初遇的作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初遇的作文(精选),内容包括初遇作文800字左右,关于初遇的作文范文,描写初遇的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

学习

如何做一名生产管理者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做一名生产管理者,内容包括如何做好一个生产管理者,如何做一名好的生产管理者,怎样做一个好的生产管理者。生产现场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做好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是每个生产型企业的重要工作。那

学习

分手后让对方心痛的话语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分手后让对方心痛的话语,内容包括分手后让对方心痛后悔的话短句,分手后让对方心痛的一段话语录,分手后让对方心痛的话简短句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话语吧,话语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那什么

学习

过中秋节的来历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过中秋节的来历,内容包括过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过中秋节的习俗由来,农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佳节,词性为名词。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佳节,欢乐愉快的节日。古人常常在这一天作诗,如今诗人

学习

教师节的来历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的来历,内容包括教师节的来历时间,教师节的来历简短30字,教师节的来历故事完整版。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节的来历相关内

学习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内容包括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和风俗习惯,中秋节来历的传说故事300字。中秋节是一个团聚的好节日,对于中秋节的风俗你知道多少,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节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

学习

月饼的来历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月饼的来历,内容包括月饼的来历和传说,月饼的来历是什么,月饼的来历20字左右。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吃过月饼吧,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月饼的来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精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精选,内容包括元宵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元宵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元宵节的意义

学习

冬至节的来历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节的来历,内容包括冬至节的来历和习俗,冬至节的来历的故事,冬至节的来历教案。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汤圆的习

学习

除夕的来历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除夕的来历,内容包括除夕的来历简单介绍,除夕的来历故事,除夕的来历与寓意。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除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都有哪些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都有哪些,内容包括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啊,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来历及习俗。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