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附赏析

古诗《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附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作者的文学成就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古诗《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附赏析

学习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成语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成语,内容包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音。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学习

最新过春节的文案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过春节的文案精选,内容包括适合快要过春节的文案,关于过春节的文案,春节最新文案。一、春节的来历

学习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百遍的下一句,内容包括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怎么说,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句子。读书百遍的下一句

学习

《忆江南》教案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忆江南》教案精选,内容包括忆江南教案幼儿园,忆江南教案设计,忆江南教案反思。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

学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内容包括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00字,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简短,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青山不老阅读感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

学习

感恩相遇的句子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相遇的句子精选,内容包括感恩相遇的句子唯美短句,感恩相遇的句子,感恩相遇简短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学习

国庆主题教师国旗下优秀讲话稿通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主题教师国旗下优秀讲话稿通用,内容包括国庆节老师最新国旗下讲话稿,国庆国旗下讲话老师发言稿,庆国庆国旗下讲话稿。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讲话稿,讲话稿是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

学习

用心良苦的妈妈作文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用心良苦的妈妈作文精选,内容包括我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作文,妈妈的用心良苦的作文,母亲的用心良苦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

学习

形容人有干劲有冲劲句子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人有干劲有冲劲句子精选,内容包括形容人有激情有干劲的句子,形容一个人很有干劲的语句,形容冲劲十足的句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

学习

《青山不老》读后感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青山不老》读后感精选,内容包括青山不老读后感心得体会,青山不老读后感,青山不老读后感450个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

学习

江南雨作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雨作文,内容包括江南雨作文300字,江南雨作文惊艳,江南雨作文欣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

学习

感谢相遇的唯美句子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感谢相遇的唯美句子精选,内容包括感谢相遇的唯美句子大全,感谢相遇的唯美句子最暖心短句,感谢相遇的唯美句子顺口溜。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下面

学习

春节扫尘习俗知多少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扫尘习俗知多少,内容包括春节扫尘习俗的来历,关于春节扫尘习俗简介,春节习俗扫尘指的是。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传统年俗之一。以

学习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方案,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与反思,春雨的色彩教学分析。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

学习

小诗《夜泉》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诗《夜泉》赏析,内容包括夜泉古诗讲解,夜泉古诗朗读,夜泉诗句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你

学习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赏析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赏析,内容包括清江引秋怀张可久,卖花声怀古张可久赏析,清江引秋怀元曲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

学习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伤仲永》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伤仲永原文及翻译诵读,伤仲永原文及翻译60字,伤仲永原文及翻译语音。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

学习

《爱的教育》赏析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爱的教育》赏析,内容包括爱的教育赏析摘抄,爱的教育赏析和感悟,爱的教育赏析4句。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

学习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内容包括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句,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三年级,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配画。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

学习

鹊桥仙诗词赏析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鹊桥仙诗词赏析,内容包括鹊桥仙诗词赏析简短,鹊桥仙古诗赏析,鹊桥仙诗词翻译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

学习

西游记摘抄及赏析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西游记摘抄及赏析,内容包括西游记赏析及摘抄大全,西游记摘抄及赏析1-100回,西游记摘抄及赏析10篇简短。《西游记》除了情节生动,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外,其中故事也颇富戏剧性和哲理性。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西游记摘抄及赏析相关资

学习

《古风》其十九赏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古风》其十九赏析,内容包括古风其十九赏析答案,古风其十九李白,古风其十九原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