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师工作总结模板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1

二、煎药时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另煎、冲服、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处理。内服、外用药严格区分。

三、煎药卡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包装容器转移。

四、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先煎药,保证急煎中药不可超过2小时。

五、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六、药品煎干或煮焦严禁使用,应丢掉,重新配方煎煮,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应丢掉重新配方。

七、药品煎煮好后,包装打袋,清点数量,贴好标签以备取药人取药。

八、煎煮用具、容器、煎药机每煎好一次药剂后,应清洗干净,以备下次煎药使用。停止煎药时请关掉电源开关。

九、煎药过程中严禁离岗,其他非本室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煎药人员严禁私自将剩余药液送人或自用。煎药室消耗用品(煎药袋、塑料袋等)严禁送人或自用。

十、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戴煎药手套工作,做好个人卫生,严禁煎药手套与打扫卫生手套同用。

十一、以上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如违反,按院内规定处罚。

十二、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点等,注意安全隐患。

十三、定期(一周)对煎药室所有墙面、棚顶、隐蔽处清洁。定期(一月)请后勤人员检查用水用、电路安全。定期(一月)维护设备仪器,保证起工作正常进行。

煎药室工作流程

一、煎药室人员接到中药师通知取待煎药品后,及时取药(不可超过15分钟),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金收讫章或住院收讫章。五对: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量、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室人员收药后登记“煎药室取药记录本”、“煎药记录”。

三、待煎药物(群药)应当冷水浸泡40-60分钟,煎煮开始时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四、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40-6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五、凡注明先煮、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1、先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于30分钟,煮沸30分钟再投入群药同煎。

2、后下药:应当浸泡不少与30分钟,在群药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3、另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与30分钟,煎药(沸煮后改文火)1-2小时,所煎的汁与方剂中其它药汁混匀后再分装。

4、烊化(溶化药):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5、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

6、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物同煎。

六、“煎药袋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随同煎药袋、浸泡容器、煎药容器、包装药袋转移。

七、根据处置单留液体量要求包装打袋(如药量过多需浓缩至预定量),注意包装打袋前必须检查总阀门是否关闭,确认关闭方可包装打袋。包装打袋完毕清洗煎药机备用,煎药袋不可重复使用。同一方剂药物如需分两锅或更多锅需注意色差(目测)。如出现色差,查明原因,无误后需将所有药液混均包装打袋。

八、药物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块、无白心、无硬心,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药物煎干或煎焦禁止使用。如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2

1.1 药房药品的管理 ①必须建立建全药品登记本和电脑数据库,库房应当记录药品购进、退库与退公司及调价药品所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记录报损药品名称数量规格及金额。②药房领取药品时,经领人按照药品出库单清点药品品种、数量、金额无误后,在出库单上签章,记入药房药品金额登记本;并及时在电脑上按时填写出库单,以出库单和电脑数据项吻合为依据。③药房工作人员每天根据已结算处方按“门诊处方”、“住院处方”分类整理汇总,作为药房当日的药品消耗,以便查询及向相关部门报账。

1.2 药房药品盘存 由财务、药房人员和纪检人员共同参加季度、半年、年终的药房药品盘存,检查药房库存药品金额及数量,由财务及纪检人员核对金额。通过盘存,了解药房资金情况,并分析药房盈亏因素,采取相对应措施。

1.3 药房药剂人员的管理 药剂人员的管理和配备,需要保证各项药事工作的正常需要,才能建立责任制,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工浪费时间。要实现药剂工作职能转化,必须有一支***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精的药学人员队伍,加强药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树立药房工作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细心、耐心地为患者服务。医院对药学人员的管理、培养与使用直接关系到药房工作的发展与提高。

2 中药调剂

2.1 中药饮片调剂与质量监控 ①饮片购进前本文由收集整理,必须先与具有资质的生产经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且检查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gmp证书,《药品经营许可证》、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文件授权单位的相关证书,复印存档备查。对购入的每批中药饮片都要核对批号,按小包装单位购进,以便能检查其质量符不符合标准,并检查其质检报告书且保存,便于经后核查。中药饮片受储存养护条件的影响较大。对于不常用的饮片,以及有效成分易挥发的、易发霉的、易风化(如芒硝)、易泛油的(如枸杞)等中药饮片,要做到随用随购,够进后根据药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保存方案,以防止饮片质量的下降和变质。②中药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掌握好药品的一般鉴别鉴别方法,如牛黄“挂甲”,川贝的“怀中抱月”等特征[2]。对于炮制品是否加工合格,主要遵循传统的验货入库原则,即“炙药不结块、炒焦不成炭、炒炭必存性、煅制必过心”,是否按照要求需要的辅料添加炮制[3-4]。

2.2 处方调剂操作 ①严格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所明确的“四查十对”进行调配工作,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并按照规定,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5]。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时,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对不规范处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作为中药师,应熟练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用法、用量。中药处方常由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因此,涉及到“十八反”“十九畏”的处方拒绝调配,对超出常规药量药味应特别注意,如细辛处方用量超过3g需要双签字,木通的用量等。还有处方书写的是别名如白果也称银杏;***羊藿也称仙灵脾;双花就是金银花,这都需要药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方剂学》基础知识,以更好地明确医师组方用量的含义,判断药味用量是否合理。加之现在我国大部分药材都属于种植培养,其有效成分跟野生的区别比较大甚至少很多,因此现在很多药材已经不能照搬方剂上的用法用量了。②炮制品合理应用如遇临时缺药,调剂人员绝不能凭经验随意用替代品,需及时与医师联系处理。③复核发药,调剂完毕后的复核工作至关重要,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剂错配、遗漏、剂量不准的重要措施。发药是调剂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体现药学服务水平最直接的一环。

如今基层医院门诊工作量越来越大,患者平均等待时间较长,易焦急,而药师会因工作量大而易忽视此项工作,往往造成患者取药后,面对特殊煎煮的药材,如后下的芳香类砂仁薄荷等、久煎的附子、烊化的阿胶,不同种类方剂煎煮时间等,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药师耐心解释,使患者合理煎煮以达到疗效。向患者交待煎煮方法,如用具不能用铁锅等、加水量、煎药火候和时间、煎煮方法、特殊药品的煎煮(先煎、后下、另煎)等。

3 煎药室管理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3

1处方审核

处方审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配方人员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审方明确医生的用药意***,才能对处方的合理、用药剂量的准确、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有正确的判断。为用药有效、安全、合理把好第一关。

1.1 加强审方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所明确的“四查十对”执行。审阅处方中有无字迹不清、药味配伍禁忌、妊娠忌服、超规定剂量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研究解决办法。如处方医师认为确属病情需要,则要原处方医师重签字,方可调剂。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时,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对不规范处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1.2审阅处方中所列药味有无“脚注,如“先煎”、“后下”、“包煎”等,要遵医嘱办理,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涂改处方。如有需要用药者自备“药引”要向取药者说明自加。如遇临时缺药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调剂人员绝不能凭经验随意用替代品,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请处方医师更换疗效类似品种或告诉购药者自己外购,药剂人员无权擅自使用代替品。毒性中药的调剂和管理依据***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2月14日)中的办法或规定认真执行。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当再次签名。

2划价计价

2.1计算药价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物价***策和规定,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或认可的药价计算,不得任意改动或估价。

2.2计价时要注意每味药的剂量、剂数、新调价要按有关规定办理。对所调剂药味如有不同规格、不同价格的。特别是属于贵重细料药、毒性、麻醉性中药、应在处方药味顶部注明单价,以利调剂时准确取药。每味药的价钱尾数每10g必须保留0.001元,计价完毕,每张处方的药价可四舍五入保留到分。其中属于自费或部分自费一定要告知患者。

3调配技术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生处方, 将中药饮片按照调剂操作规程,及时准确调配和发放药物,并指导药物使用的过程。它集中了中药鉴别、 中药炮制、 中药学等专业知识, 综合了中药学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因此, 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现就如何提高中药调质量讨论如下:

3.1调剂人员接到经过审方、计价、收费后的处方,还要复审处方药味名称有无模糊、本单位药斗中是否都可配全、有无配伍禁忌、有无特殊管理的毒麻药品、有无临时炮制加工要求的脚注、有无需自备的药引、剂量、剂数是否明确等,经过复审无问题后,方进行调配。

3.2调剂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过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戥秤。先看定盘星是否准确。称取的药味应按处方所列顺序置于盘或纸上,不得混放一堆。以利核对,如有错味,便于分出另配。对体积松泡品种如:通草、竹茹、***羊藿、茵陈等应先称取按顺序平放,以免覆盖其它药造成复核困难。对粘度大的如瓜蒌、桂圆肉等可后取放在松泡药之上,以防粘附其它药和包装纸上。鲜药类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芦根等应另包,以免干湿相混,发霉变质,影响疗效。对处方注明需要临时加工炮制品种,炮制品应符合质量要求。对处方中有矿物、贝壳、果实种子类坚硬药物,需要临时捣碎(使用量较大常用的品种可预先用机械加工粉碎用),以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使用铜缸捣药后,应立即擦拭干净,不得残留粉末。凡捣碎特殊气味或毒性药后,必须洗刷干净。

3.3调剂处方所列药味,要按照规范的处方药味应付称取,不得随意替代,不准生制不分;不准使用已发霉变质及炮制不合格品和伪劣品。处方中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的药,应单包者并注明用法。处方要求加工成其他制剂的,与中药汤剂调配方法基本相同。另外根据各药味的特殊性,为便于粉碎和制剂要求,对含挥发油和脂肪油多、树脂、粘性大、糖分多和动物类药、纤维质地松软药以及贵重细料、均应单取、单包,以利加工制剂时分别处理。

3.4分戥,对一方多剂同时调剂时,应采取递减分戥法操作,即按每味药剂量乘以剂数等于称取总数量,分出每一剂的量,每减去一剂的药量,剩余在戥盘的部分、不应有余或缺量,最后剩余的一剂药,要与处方一剂药量相等。对并开药应分别称取,不准以一味找齐。对处方中贵重细料药、毒性药要按剂准确称取并分别单包。在进行剂量检查时,每剂药总量的误差率正负不得超过5%。

3.5调剂处方完毕时,经手人应自行检查核对无误后,签字以示负责。

4药剂复核

中药调剂复核医生开具的处方,是调剂工作中重要的把关环节,复核工作的质量优劣,责任重大,将对处方用药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剂错配、遗漏、剂量不准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确保无误。复核调配药品是否符合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等现象。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药品质量有无虫蛀、发霉、变质等现象。是否已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兑服和特殊要求等进行单包并注明用法。处方药味剂量与实际剂量是否相符。细料药品和毒性药品是否处理得当。复核合格后即可签字进行包装。

5药物发放

药物发放是调剂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体现药学服务水平最直接的一环。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号和取药剂数等要特别注意防止姓名相同或相似而错发药物的事故发生。处方中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或需另加“药引”,以及煎法、用法、服法,需加以说明。一方多剂的鲜药,要提醒患者注意置于温度较低、通风干燥处,防止放置数天的药可能发霉变质。检查附带药品是否齐全,药品包装是否捆扎结实等问题。由于规模较大的医院日门诊量高,患者等待的时间较长,易焦急,而药师工作量繁重也易忽视此项工作,往往造成患者取药后,面对特殊煎煮药如先煎的鳖甲、后下的砂仁、久煎的附子、需烊化的阿胶等,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药师耐心解释,使患者合理煎煮以达到疗效。

6做好用药咨询服务工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6.1指导中药的合理使用, 防止乱用、 滥用。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点。许多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不经中医辨证, 随意乱开处方所造成。调剂人员应指导患者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超量和滥用, 在服药期间,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的食物;须根据疾病和药物的食生冷;热性病忌食辛热油腻;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 粘腻、 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疮疡、 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表证忌油腻类食品;服镇静安神药时,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等。不能随意延长疗程;应重视中药的配伍禁忌, 如“十八反、 十九畏”等药物应避免盲目配合使用。

6.2指导中药煎煮和服药禁忌。指导患者选用传热均匀、性质稳定的砂锅、瓦罐、陶瓷罐、不锈钢锅等煎药容器,禁用铁器。中药饮片在煎煮前,应加冷水浸泡10~ 15 m i n,根据药物性能确定煎煮时间。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沸后15 ~ 20m i n即可,一般药煎30 min ;补益药先用中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药约40 ~ 60 min。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药宜后下,质地坚硬的矿石、骨角、贝壳类,宜捣碎先煎;一些贵重的药物宜另煎。其它如包煎、 烊化、冲服等特殊处理药物则据情况而定。

7讨论

中药合理的配伍, 有益于疾病的***;但不当的配伍合用, 会互相削弱药物性能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如:中药鹿茸中含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不宜与降糖药同用;元胡和氯丙嗪有类似的安定和中枢止呕作用, 同用会产生震颤***。总之,中药调剂质量的提高,涉及到中药采购、验收、 炮制、 保管、 养护、 调配、 煎药及临床药学服务等很多方面内容。应不断加强中药房软硬件建设,提高调剂人员素质与责任心,创造优良的工作条件,规范管理,严把中药调剂质量关,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

[2]高杰等. 药学实践杂志 ,1995.13.(3).197

[3]顾学梅 中药审方中的几个主要问题,2005.2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4

中药免煎颗粒又称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简称中药免煎剂,近年来它作为中药现代化研究进步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不必煎煮,携带方便。银翘散作为***温病初期的代表方,虽曰“散”临床常根据病情增减作汤剂煎服,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状,笔者与老师应用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水煎剂分别组方银翘散对典型的出现上述症状患者进行***,旨在对中药免煎颗粒这种新的中药形式作一些研究,希望能对推进中药现代化尽绵薄之力。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近2年来所***病例80例,年龄15~65岁,男性37例,女性43例,均具有典型的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状,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且无其他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免煎颗粒***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1.23岁。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1.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组采用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药方组成:金银花10克(1包)、连翘10克(1包)、桔梗10克(1包)、薄荷12克(2包)、淡竹叶10克(1包)、甘草3克(1包)、荆芥10克(1包)、淡豆豉10克(1包)、牛蒡子10克(1包)。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混合均匀后用300至500ml开水冲调,药水分3次服用,每日3次,每次100至150ml。

对照组采用由四川省祥云中药饮片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传统中药饮片水煎剂***,药方组成: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薄荷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3克、荆芥10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0克。以上药物加水500ml,浸泡1h,大火煮开后,中火煎煮10min,过滤取汁,再加水重复上述步骤,合并两次煎液,分3次服用,每天3次,每日1剂。

两组均用药2天复诊,用药4天后回访,期间无合并用药。

3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治愈: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渴等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体温降低,头痛、咽痛等症状好转,咳嗽次数减少,各项体征相对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calc20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P

4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用药2天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用药4天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

5 讨论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5

【中***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19-02

1 资料

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64例溃疡性结肠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煎药组(***组)、现代煎药组(对照组)各32例。***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6.9±14.9)岁,病程(4.4±2.8)年,病变位于直肠者10例,直、乙状结肠者18例,乙状结肠以上者4例;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6.4±15.4)岁,病程(4.5±3.6)年,病变位于直肠者11例,直、乙状结肠者18例,乙状结肠以上者3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①慢性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②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多发性或浅表性溃疡充血、水肿,呈弥漫性分布,结肠黏膜处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且脆弱易血,可覆盖脓性分泌物;结肠袋可变平、变钝或消失。③钡灌肠可见结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结肠呈铅管外观;腹部X线摄片示结肠明显扩张,横径5~6cm以上。④结肠黏膜活检见炎症反应,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具备①项及②、③、④项中任意一项者,即可确诊。排除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

3 汤剂煎法

3.1 传统煎药。①砂锅或瓷器等;②煎药由患者或其家属自行掌握;③常规冷水浸泡20~30分钟;④根据所开药物遵医师嘱用文火或武火,煎药者掌握火候;⑤煎药时间不定,密闭不定,药物多少不定,加水量不定,每次服多少常用小碗等容器遵医嘱用。

3.2 现代煎药方法。①高温高压电煎密闭组合型煎药机,由药师掌控。②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煮时间多为30分钟为准。③煎一剂或多剂,仅一次一锅煎煮完成。④按医嘱150ml剂量分装密封。⑤加水量,为提取量×1.3,公式为煎药的剂数×2×1.3×150ml,如10剂药×2×1.30×150ml=3900ml,150ml为每袋药量。⑥通过煎药机的机械装置,挤压药渣,使药渣中药汁完全挤压出,药物浓度可均匀一致。⑦电煎时间及火候可通过该机的电脑装置在80°~130℃范围内任意调节,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均以白头翁汤原方,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结肠镜及血生化指标,记录两组***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整个疗程中的不良反应。

4 疗效标准

依据文献[2]拟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等检查发现肠黏膜恢复正常,停药后观察6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等检查发现肠黏膜呈轻度炎症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结肠镜等检查肠黏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经***后临床症状和结肠镜等检查结果无改善。

5 结果

6.2 传统煎药,煎药交由患者或家属自己掌握,按医嘱有文火或武火,先煎后下等,能够掌握正确操作,所煎药物的浓度往往能达到标准,保证药效;传统煎药不密闭,随时加药,也可致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在煎药时炮制,保证该药应有的疗效,一剂药加多少水,煎取多少,每次服多少,便于准确控制,有利于提高药效;现代煎药是采用高温密闭式不锈钢电煎锅,虽由专业药师掌握,加水多少,浸泡时间长短,先煎后下,以及火候、煎药用多长时间都不便科学的调控,现代煎药也不能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和所需浓度,真正提高药用价值。

6.3 历代医书强调用陶器煎药。因构成陶器材质的化学成分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且有一定的保温作用。而现代煎药机多为不锈钢材,在高温高压下易于与中药成份发生化学反应。

6.4 煎药的加水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药多水少,会造成煎不透”,有效成分不能完成浸出或稍一蒸发药汁即行干涸,其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破坏;“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流出量,但汤液量过大,病人则不宜服用。煎药用水量视药物用量及质地决定,既要使药物有效成分尽量被煎出,又要避免煎出液量太大。

6.5 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较为复杂,由于煎煮火候、时间、次数、先煎后下等均有差异,严重影响有效成分之快速逸出。传统煎法更便于操作,利于提高疗效,减少浪费。现代煎药机不便于调控,再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尽人意。

6.6 在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中,传统煎药法更便与使中药与空气充分接触,产生新的有机成分,便于发挥中药疗效。现代煎药不易于中药与空气高温接触。

7 总结

综上所述,煎药机取代传统方法煎药可以说是中医中药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从直观上看,优点很明显,但最重要的还要看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如何。

由于近3年来我院煎药患者满意度不高,所以现代煎药方法完全不可以取代传统煎药的方法,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先进的煎药设备来提高中医药疗效,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6

1中药辨证使用情况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中医***疾病的全过程,是中药临床药学的一个方面。众所周知,每一种中药材和中成药都有其固有的功能主治,有其临床适应范围。所以,中药材和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时离不开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只有对患者疾病作出准确的中医辨证后,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中药,并使其药效得到完全发挥,做到对证下药。以前,中药饮片多由中医师以煎剂形式开出,故使用较为规范。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西医师在临床使用中成药,少了辨证论治,而多了“望文生义”,直接导致药不对证[21。有资料报道,在临床实践中有超过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师开出的[31;还有人对卫生部北京医院4802张***心血管疾病的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发现西医师处方3619张,占整个心血管病中成药处方的75.37%,是中医师处方的3倍,而且西医师应用心血管中成药不合理处方较多[41。近年来,为规范包括中药注射剂在内的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多项措施和指导原则,如2008年12月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卫医***发[20081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公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使用中药注射剂,以确保用药安全;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辨证用药。上述文件和规定的出台为合理应用中成药指明了大方向,但就具体某中成药品种如何辨证使用却无指导内容;而现有的中成药手册类书籍虽多为按中医药理论的功能主治、辨证选药来编写的,但西医师和普通老百姓读不懂,更不可能以此作参考来合理选用中成药。为了提高临床西医师应用中成药的水平,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合理用药,笔者在广泛而深人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医院中药学的专家,精心编写出版了一本便于西医临床医师阅读的《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51,对于指导医师和普通老百姓合理使用中成药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中药临床药师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和中成药处方点评工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2中药、化学药配伍研究

 

随着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药、化学药联用已习以为常,临床报道极为普遍,各类中药、化学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中成药与化学药、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与化学药等不合理配伍现象是值得中药临床药学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2.1中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

 

中药、化学药科学合理的配伍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反应。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表明,有些中药、化学药配伍应用能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强。因此,中药、化学药联用也有配伍禁忌。笔者对常见不合理联用的中药、化学药配伍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结果及配伍机制进行了总结,发现中药、化学药不合理配伍的结果主要有:)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加:①两类药物毒性相类似,合并用药后毒副作用相加;②产生有毒的化合物;③中药能增加化学药的毒副作用;④加重或诱发并发症,诱发药源性疾病及过敏反应;⑤改变体内某些介质成分含量或体内环境也能增加毒副作用。2)导致药物疗效降低:①出现中和、沉淀反应,导致药物失效;②生成新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妨碍吸收;③改变体内酸、碱性环境而使药物分解或降低吸收;④药理作用拮抗的中药、化学药合用会降低疗效。笔者将上述情况列成165组中药、化学药配伍禁忌表[61,可供临床用药或处方点评时参考。

 

2.2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

 

在我国批准注册的中成药中,有200多种是中药、化学药复方制剂,即含有化学药的中成药。此类复方制剂既不同于纯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又不同于纯化学成分的化学药,尤其是在组方特点、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更有其特别之处,不能简单地按中成药或化学药的用法去使用。而这些制剂的一些特殊注意事项在临床的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循,有些还因使用不当而引起不良反应。如,含有格列苯脲的降糖中成药消渴丸,有人[71对其导致的36例严重低血糖反应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其中严重低血糖反应1例,低血糖昏迷28例,严重低血糖导致死亡的7例。引起的原因主要是超剂量使用以及合用了其他化学降糖药等。还有***感冒的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如三九感冒灵颗粒、扑感片、速感康胶囊、维C银翘片、感冒清、强力感冒片等,绝大多数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常用的化学感冒药如泰诺、泰诺林、白加黑片、日夜百服咛、银得菲、联邦伤风素、感叹号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临床上有不少的医师和患者在***感冒时为了追求速效都喜欢中成药和化学药同时使用,这就导致了对乙酰氨基酚的超量使用,出现肝肾损害及过敏反应[81。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公布的一例8岁的男孩,因“发热、咽痛”口服维C银翘片和百服宁3d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化学药不合理联用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91。因此,中药、化学药复方制剂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用药问题。为使临床医师、药师及患者充分了解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的组方特点及注意事项,笔者曾专门撰写了《含化学药组分中成药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一文[101,列举了大量含有化学药组分的中成药,并总结、归纳出一些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该类中成药提供了参考。

 

3中药处方点评的开展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现更名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自1997年起就在临床药学的工作基础上推行处方点评制度,是国内最早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医院[11。2007年5月1日由卫生部颁发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也将处方点评工作纳人其中。2009年4月,广东省药学会组织全省部分医院的医、药专家制定了《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目的在于将广东省探索建立处方点评的有效模式逐步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处方点评制度。2010年3月1日,卫生部又公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向全国医院推行处方点评工作,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医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正如火如荼,但开展中药的处方点评工作却不太多,属于起步阶段。通过数据库检索有关中药处方点评的文献报道可知,国内目前只有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等少数医疗机构开展了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对中药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和干预。究其开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各地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制定的一些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多以化学药处方点评为主,不适合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致使各级医院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及如何开展。为此,笔者根据有关规定,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初步提出了中药处方点评可以从点评中药辨证施治原则、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禁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展开具体措施。笔者还先后应邀到深圳、广州、天津、南京等地做“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探讨”的讲座,希望借助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的探讨与建立,能使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有据可行,推动中药处方点评工作逐步开展,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

 

4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随着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及毒性报道也逐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应该是各级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做得最好的一点,这主要得助于国家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监测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对普通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不够,主要原因是对中药的安全性认识不足[111。第二,当前中药不良反应现状是“有人报道无人总结,有人总结无人通知”。其实,对不良反应进行总结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个案报道往往不能反映一个中药不良反应的全貌,而通过对多个不良反应报道资料的总结、分析,找出其不良反应的规律、特征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一件很有意义的内容。笔者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到目前为止,共撰写了40余篇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总结性在各级杂志上,为临床医师、药师、护士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与此同时,笔者开展了“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与防治措施规范化研究”课题研究,并于2012年分别获得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二等奖。此外,笔者在2009年7月承办了“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300多人共聚一堂,从多方面深人探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深度剖析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笔者编写出版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应对》[121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131,对于指导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5中药的临床药学服务进展

 

目前,不少医院的临床中药师为患者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有许多医院在门诊药房设咨询窗口,并配备《新编药物学》《中药饮片学》《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等专业工具书和专线电话,少数医院配备了主管以上中药师用于专门提供与中药有关的咨询服务,受到患者好评。北京地坛医院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11省中医药免费救治艾滋病项目”,中药师尝试与医师合作,为艾滋病患者建立长期药历,加强患者药物服用指导,及时提供用药咨询,监测重点患者的用药过程,保证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取得了显著效果[141。虽然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现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与目前各级医院开展的化学药临床药学服务在广度、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中药药学信息服务较为落后,特别是对于中药安全性方面的信息传递、宣传不够,导致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不良反应,这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笔者曾专门撰写“中药(或中成药)安全性问题”报告,介绍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希望通过宣传和传递信息,引起社会的重视,但中药安全性问题到今天为止,也没有引起真正的足够的重视。这与我们从事中药临床药学的人员收集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开展药学信息服务工作做得不够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6中药药动学研究与中药***药物监测(TDM)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药代谢及药动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展。据统计,中药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有近190种进行过相关药动学研究[161。常见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有:(1)体内药物浓度法:本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效成分明确或具有指标成分的中药及方剂。近年来,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新检测方法、新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法等,通过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效果及检测限度,促进了中药药动学研究工作的进展。(2)生物效应法:本法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强度为基础来研究药动学。常用的方法有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微生物指标法。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学说:证治药动学;中药药动学、药效学模型;中药时辰药动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胃肠药动学;中药指纹***谱药动学,等等中药TDM的发展与化学药TDM相比,还比较滞后,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这些都制约了中药TDM的开展。虽然没有化学药TDM中诸如卡马西平、氨茶碱等成熟的监测理论和方法,但近年来大量的中药药动学及临床药动学的研究为中药TDM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TDM,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频数,实现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对中药进行TDM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81:(1)以活血化瘀类中药作为突破口,开展中药TDM。目前已积累了川芎嗪、阿魏酸、丹参酮、水蛭素等成分的相关资料。(2)对毒性大的中药开展TDM,需对这类中药进行充分的药动学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扬长避短,以期开发为高效、安全的新药,故这类中药的药动学及TDM亟待研究。(3)确立TDM的指标,从而进行有效成分的TDM。在这方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对中医90%以上处方应用甘草这一传统习惯,对甘草制剂的TDM进行了探索[191,提出了以血钾作为其TDM的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制剂、避免可能造成的醛固酮增多症(尤其与利尿药合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有人提出开展TDM的方法除了采用常用的血药浓度法外,还可采用中医临床证法、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法、基因蛋白组学指标法、代谢组学血液小分子物质变化指标法等[201。目前,中药TDM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尚不健全,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对中药进行系统性研究,再结合中医临床经验,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理论,最终寻找到合理、可靠的临床监测指标,将是开展中药TDM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7中药煎服方法与临方炮制研究

 

煎剂在我国虽然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中药剂型,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还需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正确、合理煎服中药煎剂,才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因此,中药的煎服方法研究也是中药临床药学的范畴之一,有人甚至认为中药的煎服方法与现代药学的药学监护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是一致的[211。同时,根据药物的性质及疾病的种类不同确定不同的用药方法,也是合理使用中药的重要部分。目前,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对传统的常规煎药法及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的药物研究方面,有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0余种药物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如,大黄煎煮25min,其大黄素被破坏36.8%,而蒽酿类成分得到充分煎出;后下10min煎煮,大黄素类成分损失10.0%左右,蒽酿类成分煎出59.5%;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用常规煎煮法提取,其挥发性成分损失达36.7%,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性成分损失6.9%[221。还有人对中药煎剂中五大类25种中药的茎、叶、花、根、根茎、子实、果皮、枝干、藤、甲的质量、加水量、倒出量、吸蓄量进行研究,得出处方药质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计算公式[231,这可为完善中药煎煮方法提供参考。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7

【摘要】目的:寻求中药提取最佳加水量的计算方法;方法:以中药可溶物(或有效成分)提取率为指标,以中药吸水率、可溶物溶解度等参数为依据,通过数理推导,创建中药提取最佳加水量的计算公式;结果:创建了中药提取最佳加水量计算公式;结论:本计算公式简便、易行、科学、实用,在中成药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中药提取;加水量;计算公式

中药水提取是中成药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一般提取二次。一直以来,加水量多凭经验估计,即使做正交试验,水平取值也多凭经验,得出的结果也只是在取值范围内的较好水平,不一定是最佳水平。加水量少,不能充分提取有效成份,造成药材浪费。加水量大,煎煮、浓缩都耗时、耗能,增加生产成本。因此,科学计算加水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以可溶物提取率(或残留率)为指标,以中药吸水率和可溶物溶解度等特定参数为依据,结合生产实践,通过数理推导,从理论上探讨了中药提取最佳加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创建了计算公式。运用该计算公式,可根据对提取率的期望值准确计算出一煎和二煎的最佳加水量。在中药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1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溶质煎出率(P)与溶质残留率(R)。

P=溶质煎出量/溶质总量。R=残留在药渣中的溶质量/溶质总量。溶质:指药材中可以煎出的可溶性物质或有效成分。

1.2 饱和水量(Lmax)。饱和水量指一煎时,使溶质保持饱和浓度的最大加水量。如果加水量再增加,煎出液的浓度就下降。

1.3 药材吸水率(L0)。L0 =(润透药材量-药材量)/ 药材量。

具体中药的Lmax、L0具有其特定性,可通过实验获得。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中药中溶质的溶解度是固定的。设一煎加水量为L1,二煎加水量为L2,溶质的饱和浓度为C,当L1≤Lmax时,煎出液的浓度恒为C,则煎出量W=L1•C,即W与L1成正比。从理论上讲,L1< Lmax是不合理的。当L1>Lmax时,煎出液的浓度CiXa和Xc>Xa,从而证明L1=Lmax是最佳方案。再根据药材Lmax和L0的特定性,推导出二煎加水量L2的计算公式。为尊重中药提取传统习惯,加水量,药材吸水率均以药材量的倍数表示。

2.1 当L1=Lmax时,Xa、P及L2的计算。

设总加水量L不变,药材中的溶质量为X。当L1=Lmax时,溶质已全部溶于水中,虽然有L0量的水被吸收于药材中,但药材内外溶质的浓度是相等的。所以X=Lmax•C。一煎溶质残留量X1= L0•C。X1即为二煎液中的溶质量。二煎加水量L2=L-Lmax。二煎的药液水量为L2+L0,设二煎药液浓度为C2。二煎残留量为Xa,则:

C2=X1/(L2+L0)=L0•C/(L2+L0);

Xa=C2•L0=L02•C/(L-Lmax+L0)。

R=Xa/X=L02•C/(L2+L0)Lmax•C =L02/(L2+L0)Lmax

(1)

P=1-R。由(1)式可推导出(2)式。L2=L02/ R•Lmax-L0 (2)

由(2)式可知,L2的大小与Lmax、L0和R有关。Lmax与L0由药材的性质决定,可通过实验获得。R是提取的期望值,可合理确定。

2.2 证明L1Xa:

当L0

Xb=L0•C2=(Lmax-L1+L0)C•L0/(L-L1+L0)

XaXb=L02•CL-Lmax+L0÷(Lmax-L1+L1)•C•L0L-L1+L0

整理得:

XaXb=L0L-L0L1+L02(L0L-L0L1+L02)+(Lmax-L1)•(L-Lmax)(3)

因L>L1,Lmax、L、L0、L1均大于1,故分子L0L-L0L1+L02>1。因Lmax>L1,L>Lmax,所以(Lmax-L1)>0,(L-Lmax)>0,(Lmax-L1)•(L-Lmax)>0。设分子L0L-L0L1+L02=A,分母中(Lmax-L1)•(L-Lmax)=B。因A>1,B>0,故A+B>A,代入(3)式得:Xa/Xb=A/(A+B)Xa,溶质残留量增大,煎出量减少。

2.3 证明L1>Lmax时,溶质残留量XC>Xa:

当L1>Lmax 时,一煎药液的浓度C1=X÷L1=Lmax•C÷L1,一煎溶质残留量X1=C1•L0=Lmax•C÷L1•L0。X1即是二煎时药材中的溶质量。二煎加水量L2=L-L1,二煎药液水量为L2+L0。二煎药液浓度C2和溶质残留量Xc分别为:

C2=X1/(L2+ L0)=Lmax L0C/L1(L-L1+ L0)。

Xc=L0•C2 =Lmax L02 C/L1(L-L1+L0)

XaXb=L02•CL-Lmax+L0÷

LmaxL02CL1(L-L1+L0)

=L1(L-L1+L0)Lmax(L-Lmax+L0)(4)

根据实验与生产实践经验,中药提取,一般L0为1.6(倍)左右[1],Lmax为8(倍)左右,L

3 讨论

(1)通过数理推导可知,中药提取在总加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一煎加水量L1=Lmax为最佳方案,二煎加水量L2与药材特性L0、Lmax及对R的期望值有关。处方确定后,Lmax、L0均是定值,可通过实验获得。L2可通过(2)式计算确定。计算公式简便、科学准确。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公式计算为理论值,实际生产中,如果煎煮提取过程中有水份蒸发,实际加水量应增加“蒸发量”。“蒸发量”因设备和煎煮时间不同而异,可通过实验获得。蒸发量=理论出液量-实际出液量。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8

中***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025-02

中药因其材质以及服法的特殊性,使得中药饮片处方的配方发药流程与西药处方相比,更为繁琐。中药饮片处方发药前,需要先进行配方:一张饮片处方少则三五味药,多则二三十味,药房工作人员接收处方后,需要抓药、称量和分包,所以中药饮片处方患者递交处方后,需要等待配方;如果是医院代煎的中药,煎制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等待过程会更长[1]。因此,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处方配方发药流程,使患者取药更加便捷,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药师的工作效率,这对提升中药房的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院中药房,经历了“现配取药”与“预配候取”两种配方发药模式,但这两种模式的实施效果均不尽如人意。中药房总结了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依托我院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摸索出一套“先登记,后取药”的新模式。

1 传统取药模式

1.1 “现配取药”模式

“现配取药”模式是患者在收费处缴费完成后,系统不自动分配取药窗口,需患者到达药房窗口后才可开始处方调配。其取药流程是:门诊收费处缴费到药房交处方药房前台药师审方后台药师调配核对前台药师呼叫患者审核复核发药交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该模式的取药流程十分繁琐,使患者等候取药时间长,药房排队现象严重,窗口满意度低;药房人员工作繁重,容易出现差错。

1.2 “预配候取”模式

“预配候取”模式是患者在门诊收费处缴费后,系统分配发药窗口,并在发票打印取药窗口号,同时将处方信息发送到门诊药房,药房即可进行配药。其取药流程是:门诊收费处缴费,系统自动分配发药窗口药房系统自动打印处方单,后台药师进行审方调配患者到指定窗口取药前台药师审核复核发药交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该模式在患者缴费完成后就进行配药,充分利用了患者从收费处到药房的这段时间,与“现配取药”模式相比,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取药时间,也减轻了药师的工作压力。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患者临时需要退药的情况,往往在患者提出退药申请时,药房已将处方调配完毕。由于草药的特殊性,无法再次使用。药房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准予退药,从而造成药房损失。还有部分患者缴费之后会忘记拿药,调配好的中药处方只能存放在药房,占用场地,增加药房储存成本。

2 “先登记,后取药”的新模式

2.1取药流程

患者处方缴费之后,信息系统会将处方的取药窗口打印在就医指南或发票上,患者再持就诊卡到指定的中药房窗口。

2.1.1 处方登记

患者到达窗口后,中药房工作人员根据患者就诊卡、输处方号或发票号三种方式获取患者的饮片处方信息,并进行登记。登记内容主要有:患者姓名、取药院区、是否代煎、是否快递、联系电话、联系地址、要求配方时间、预计取药时间、备注等。“患者姓名”、“联系电话”与“联系地址”是根据患者的建档信息自动生成的,无需药房人员填写;“取药院区”默认为处方收费院区;“要求配方时间”默认为当前时间;“预计取药时间”根据公式:处方总味数*一味药配方的秒数(配方秒数由中药房按实际情况维护),来推算出大致的取药时间;“是否代煎”与“是否快递”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勾选。除患者姓名外,其他内容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登记完成后,系统自动打印一张取药单,交予患者。取药单主要内容有:取药单号、处方号条码、患者基本信息、取药院区、预计取药时间、是否快递、是否代煎等。其中,取药单号不同于处方号,是按“日期―饮片处方序号”的格式重新构造,打印在取药单上,系统会将单号的字体变大加粗,更加醒目。例如3月15日的第100张饮片处方,单号就为“0315-100”。预计取药时间,即患者来窗口取药的大致时间;因此处方登记完成后,若为自取处方,患者不必等在药房门口,只需按指示的时间前来取药即可;若处方为快递处方,患者只需确认好联系电话与联系地址准确无误,就可在家等待药品快递上门。

2.1.2 处方配方发药

后台药师配方时,只需按快捷键刷新配方界面并输入自己的工号,系统即可自动刷新出一张“要求配方时间”最早、院区在当前院区的已登记的中药饮片处方。药师点击发药后,系统自动扣除药房库存量,并同时打印出取药单和处方调配单。取药单内容与患者手中的取药单完全一致,材质为不干胶条码纸,待配方完成后,贴于药袋表面。处方调配单内容为处方的药品信息、用法用量等,药师根据调配单进行配药。

每张处方从开始配方到取药完成的每一个状态都需在系统记录。以普通饮片处方(非代煎、非快递)为例,一般要经历“已配方”、“已到窗口”、“已取药”三个状态:配方完成后,药师扫描取药单上的条码,将处方置为“已配方”状态。窗口药师定时将配方完成的处方整理至窗口附近的药架上,按取药单号的顺序摆放;再扫描取药单上的条码,将处方置为“已到窗口”的状态;与此同时,系统会自动发送取药提醒的信息至患者手机,药房上方的显示屏显示患者的姓名。患者前来取药时,药师根据患者手中取药单的单号,从药架上拿取药品,扫描药袋上取药单的条码,将处方置为“已取药”状态,再将药品交予患者,同时,显示屏上患者的姓名消失。

若为代煎处方,在到窗口前,还需进入煎药室进行煎药。药师在药品开始煎制时,扫描条码将处方状态置为“已煎药”。故代煎处方在系统中的状态流为:已配方已煎药已到窗口已取药

快递处方状态流与其他处方一致,处方寄出前,药师在系统中统计出“已到窗口”但未快递的处方,并批量打印处方快递单;药师在打印前可选择不同的快递公司,系统则根据选中的快递公司打印出对应的快递单格式;快递单的必填信息已由系统填写完成,无需药师或者快递员手动填写。

2.2 运行情况

“先登记,后取药”的中药饮片处方新模式在我院运行一段时间后,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深受患者与药房工作人员的好评。主要体现在:

1) 建立良好的窗口秩序,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通过取药单上、取药短信和显示屏的指引,使患者不再聚集在中药房门口等待取药,大大改善药房前拥挤的现象;窗口从之前被动地等待患者取药,到现在主动指引患者取药,使窗口药师无需再人工呼喊,以往患者频繁询问配方进度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使得窗口秩序更加井然,就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 患者取药更加便捷,提高患者满意度

新模式的运行,使患者不再需要苦等在药房门口,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系统允许患者自行选择取药院区,使患者可按需就近取药;快递处方的功能,更是方便了一些家住较远、行动不便等有特殊需求的患者,使他们避免了长途奔波之苦。

3) 提高药师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窗口药师无需再花费过多精力来呼叫患者和维持窗口秩序,减轻了药师的工作压力与强度;取药单上的取药单号一目了然,药师按照单号摆放待取处方,患者前来取药时,药师可快速准确的定位处方,大大减少了寻找处方的工作量;药师可以专注于审核处方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4) 优化处方调配流程,提高中药房管理水平

改变传统的发药模式,简化过去繁琐的饮片处方发药流程,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系统准确记录了药师的工作量,并生成相关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管理提供了公平可靠的依据;系统的多种取药提醒功能,避免了患者在处方收费后忘记来药房取药的现象,减少了待取处方的堆积,提高药房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先登记”的步骤,使患者有充分时间考虑,大幅度减少临时退药的情况,降低了药房的损失。

5) 实现处方追溯,加强饮片处方管理

系统通过扫描条码,及时记录处方的每一个状态、当时的操作人员和操作时间,方便药房工作人员查询处方的实时状态,同时,也让处方的每个步骤都责任到人,便于事后进行处方追溯,使中药房对饮片处方的管理更加严谨、规范。

3 总结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先登记,后取药”的模式,是在总结和分析了传统模式的优劣性后,依托信息技术,对流程进行再造之后的新模式。在该模式下,患者取药过程方便快捷,药师各司其责、分工明确,中药房的工作模式更加科学规范。新模式的推广,对提升药学的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童思木,沈崇德,章伯鸣.中药发药窗口数字化管理的新尝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42-44.

[2] 宋英,吴纯洁,刘莉,谢凡.现代中药房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中药与临床,2015,6(2):75-77.

[3] 崔晓莉,徐佳佳.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9):711-712.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9

中***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42-04

Research Status of TCM decoction service and TCM decoction by patient

Jiang Xiujuan1,Gao Ximei2

(1.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zhou City, Qingzhou 262500, China;

2. Beijing Tong Ren T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Xing’anmeng Co. Ltd.,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The survey data on the application of TCM decoction servic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TCM decoction by patients themselves and by TCM decoction services (by machine) were analyzed. There exited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respective markets in two methods for TCM decoction. Different results occurred due to the different criteria when two methods were assess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ans, and th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ecoctions was a little when the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y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dynamics. Appropriate research methods and criteria for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wo methods should be still explored and the supervision of TCM decoction services should be strengthen.

KEY WORDS TCM decoction service; TCM decoction by patient; comparative study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早、最多的剂型,它起效快、易吸收、作用强,在中医临床用药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汤剂煎煮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并且煎药是个“技术活”,恰如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病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当必无效”。由于煎药过程需要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不是人人可以胜任的。有人调查了128 例患者煎药过程中,在煎煮容器、用水量、浸泡时间、煎药次数、煎药量、特殊煎煮法、服用方法这7个方面符合规范的情况,结果发现,全部符合规范的仅占16%。在单项合格率统计中,浸泡时间合格的仅为48%[1]。即使是常服中药(>6个月)的患者,能够正确煎煮中药者也只有30%[2]。

由于嫌煎煮中药麻烦,服用不便,不少患者放弃汤剂而转向口服液、胶囊等剂型。但近年来,因汤剂可临症加减,应用灵活,更适合个体化给药***,越来越受到中医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而随着各种中药煎药机的问世及不断更新,中药代煎因成本低、携带方便、真空包装保质期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中药代煎呈现日益增长之势,且开始出现代煎业务外包等新的方式。本文对中药代煎的应用调查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规范和监管提供有益的思路。

中药代煎的应用情况调查

中药代煎最初仅是部分医院为方便患者提供的附加业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韩国自动煎药机的引进以及随后煎药机的国产化及不断更新,目前许多医院中药房以及销售中药饮片的药店都可提供代煎服务。如上海浦东新区的62家公立医疗机构中(包括三级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药代煎服务的占4/5[3]。北京市调查的17个区县88家经营中药饮片的零售药店中,就有56家开展了中药代煎服务[4]。

中药代煎与传统煎煮方法的对比研究

代煎药液与自煎药液的质量是否存在差别?从中药煎药机投入使用之时直至今日,在患者、医生、药师以及研究人员中存在争议,也有大量实验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因为中药汤剂本身成分复杂,不同的方剂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且不同的研究中自煎药液与代煎药液均在煎煮条件、煎药器具、操作人员、药材质量、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结果亦不相同。

就患者角度而言,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3个年龄段共304人选择煎药方式的情况,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有52.7%的人使用砂锅煎煮中药, 40.1%的人选择煎药机代煎。但是,在排除客观因素,两种煎药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调查人群中只有20.4%的人愿意继续采用煎药机煎煮中药复方,而71.4%的人愿意选择砂锅煎药[5]。说明部分患者对中药代煎的质量仍然存在疑虑,只是因自煎中药费时费力而选择中药代煎。

中药代煎与传统煎煮方法的指标性成分比较

金仁达[6]以黄芩、金银花、黄柏、苦参、山楂中的标志性成分作定量指标,比较了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砂锅煎药法中药成分溶出量的区别,结果显示,中药煎药机对中药成分的煎出量是砂锅煎药的1.7倍左右。以传统处方生脉饮为代表方剂,采用电热式自动煎药机,以浸膏收得率、总皂苷含量、多糖含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为评价指标的研究结果也认为,煎药机代煎药液能够达到或超过传统煎煮方法[7]。以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三者含量和浸出物为指标对双黄连汤的代煎药液和传统煎煮药液进行评价的结果也显示,中药煎药机代煎药液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煎煮方法。并且代煎药液因密封包装,在贮存1周后,药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无变化,微生物限度检查指标也明显优于传统煎药法[8]。

但是,中药汤剂成分复杂,不同类别的有效成分性质相差很大,有很多研究表明,中药代煎与传统煎法对不同成分的提取率存在差异。对薄荷、徐长卿、肉桂、丁香、牡丹皮这5种含挥发性成分饮片,在不同煎药时间点、使用3种不同煎药方式(传统砂锅后下、中药煎药机后下及中药煎药机正常煎煮) 时汤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煎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砂锅煎药时5种挥发性成分随煎药时间延长均有减少,在密闭煎药机和常压循环煎药机煎出的药液中,薄荷脑和丹皮酚随煎药时间延长含量迅速减少,而丁香酚、桂皮醛、丹皮酚却随煎药时间延长而增加,这可能与煎药机的煎药环境密闭,阻止了此类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散失以及煎药机内有一定的压力可增加溶解度有关[9]。龚慕辛等[10]分析了不同煎药方法获得的代表方剂感冒清热汤药液中葛根素、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发现在机器代煎液中葛根素的煎出率较高,而砂锅煎出的药液中升麻苷煎出率较高,两者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煎出率相近。分析认为,葛根素在水中溶解度小,传统煎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提取完全,煎药机高温、高压的煎煮条件有利于其溶出;而升麻苷为色原酮苷,高温、高压的条件则可能会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导致煎出率降低。另有人[11]对10多家代煎机构所使用的煎药机、煎煮方法、成品浸出物、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等方面进行考察,将传统煎药方法和机器代煎方法进行对比后认为,代煎机器所得药液质量相对稳定,但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传统煎药方式低;传统煎药方式中药成分的煎出率更高,但耗时、耗力且药液中各成分含量相差甚大,极不稳定。以六味地黄汤为例对代煎药液和传统煎液的比较结果也认为,传统煎药法所得的水溶性浸出物要比煎药机高24%左右[12]。

中药代煎与传统煎药方法的药效对比研究

中药汤剂的疗效是评价煎煮法是否得当的最终指标,一项针对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认为砂锅煎药疗效更好的占78.6%,认为煎药机煎煮疗效更好的占6.6%[5]。目前关于复方中药不同煎煮法所得药液质量的评价多以理化指标为主,药效学的对比研究文献较少,但是近年来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有研究[13]随机将东直门医院门诊20名冠心病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砂锅煎药组、机器煎药组,每组各10人,分别给予应用两种煎煮方法所得的冠心Ⅱ号方汤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以量化评分标准结合心电***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提示,两种煎煮方法所得药液临床疗效近似。而另一实验研究显示[5],砂锅煎煮感冒清热方汤剂所得药液***酵母发热大鼠的降温效果和起效速度均明显优于煎药机煎煮所得药液;两种方法煎煮的乐脉方药液在***大鼠模型心肌缺血方面砂锅煎煮也优于煎药机。

中药代煎存在的问题

影响中药代煎质量的因素

目前许多医院中药房都使用煎药机,中药代煎服务既有患者夸赞其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也有患者投诉其药液颜色淡疗效差,甚至反映同样的处方前后批次口感有差别等。中药汤剂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影响中药代煎药液质量的因素很多,中药饮片质量、特殊药材处理方法、浸泡与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煎煮与包装材料、操作人员专业素养、代煎环境、代煎机器清洗消毒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药液的质量。有很多文献从上述角度探讨了影响中药代煎质量的因素[14-15]。

中药煎药机自身的局限性

中药煎药机自20世纪90年入使用,至今仅20余年,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也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而更新换代,但是因机器设计局限、设备昂贵等因素,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到煎药质量的局限性。对北京市18家医院(其中包括三甲医院13家、三乙医院1家、二甲医院4家) 、3个药品经营公司及其下属的9家连锁店中药煎药机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中,煎药机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浓缩装置或浓缩装置浓缩效率低,多余的药液只能弃去;特殊药物处理难;芳香药材如高良姜煎煮后气味与传统煎药差异大;设备清洗不方便,只能以后方药的煎液冲洗管路中残存的前方药液从而引起浪费;缺少配套设施,如挤压、搅拌、冷却装置等 [16] 。这些调查结果给厂家的设备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药代煎的贮存

随着煎药机的不断更新,先进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使中药煎出液质量更稳定,保质期更长。如多数包装机具有粗滤和精滤双重过滤,有些还具有杀菌消毒装置。真空无菌包装的药液常温下保质期可达30 d,并且密封包装有利于将药液放入冰箱中贮存。

中药代煎的服用方法

临床服用代煎药液时,多数患者将袋装药液冷藏后泡温服用。但是曾有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服用这种冷藏后泡温(从4 ℃泡温到约40 ℃)的袋装中药出现腹中冷痛、喜温、肠鸣、腹泻及喜热饮惧冷饮等。而将同样的冷藏汤剂从4 ℃加温到约90~100 ℃,再自然冷却到40 ℃后给患者服用则不会出现凉泻反应。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脾胃阳虚的患者,要将汤剂重新加热到沸腾或者近100 ℃再冷却到40 ℃左右温服[17]。这也提示临床医师及药师对于代煎中药的服用方法应仔细交代。

中药代煎有关的法规及监管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医院中药房使用砂锅代煎,到如今基本更换为各式煎药机代煎,中药代煎业务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程。但是一直未有相关法规对此进行规范。直到2009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该规范对医疗机构煎药室的设置、人员资质、煎药设备、煎药流程、药品包装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但是该规范针对的主体是医院煎药室,未明确监管部门和责任,对于中药饮片零售药店的代煎业务的约束也有些模糊。并且其中有些条款在中药代煎实际工作中的适用性也引来一些争议。比如该规范第十九条中要求:中药应当在常压状态下煎煮,而且煎煮温度一般不超过100 ℃ 。也就是说不能用带压力的煎药机,医院必须换掉原有的煎药机,用不带压力的煎药机煎药[18]。 这对于煎药的效率和成本造成了困扰,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随着代煎业务的不断扩大,目前有相当多的医院将中药代煎业务委托外包,对这些外包单位的资质认定、业务监管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有医院根据实际经验,将受托代煎中药单位的资质要求、全程监控和突击检查相结合,随访医患人员对煎药质量的评价,用查看药渣等方式抽检煎药过程、对有关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这些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为医院对外包煎药模式的监控提供了参考经验[19]。而潘菊香等[3]则提出了探索第三方集中监管外包煎药模式的思路,拟成立由区卫生行***管理部门及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同时认定的第三方作为医院外包煎药集中监管单位。定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统一监管本区域内各外包协作单位,统一外包煎药的质控标准,这种集中监管模式便于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讨论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药房考虑到卫生、工作效率等因素,用煎药机进行中药代煎业务已经渐成趋势,而传统的煎煮方法历经千年沿用至今,亦必然有其可取之处。针对两者的对比研究,多数停留在指标成分测定等理化手段研究阶段,药理研究亦有所涉及,但是至于两者孰优孰劣尚难有定论。笔者认为,临床疗效应该是判定的最重要标准。但是,囿于中药临床试验经费、病例入选、疗效标准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目前尚无有规模的临床研究对煎药方法进行比较,多数临床研究病例较少,难以形成可靠结论。因此,针对两种煎药方式,探讨更适合的研究方法,仍然是现在中医临床药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周正阳. 128例中药汤剂服用患者煎药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0): 54-55.

杨洁, 刘萍, 马凤彩. 我院患者自行煎煮中药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8, 5(4): 23-24.

潘菊香, 陈丽华. 探索第三方集中监管中药外包煎药模式[J]. 上海医药, 2012, 33(17): 31-32.

刘倩, 张冰, 林志健, 等. 对北京市中药饮片零售药店经营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 中国药房, 2013, 24(47): 4509-4512.

饶春梅, 王硕仁. 煎药机与砂锅煎煮感冒清热方及乐脉方的实验药理学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金仁达. 中药煎药机对中药成分溶出的研究[J]. 基层中药杂志, 1999, 13(2): 41-43.

安小梅, 谈静, 宋英. 补益类代表方生脉饮煎煮方法的研究[J]. 中国药房, 2012, 23(35): 3300-3302.

虞巧英, 邢加慧. 机煎双黄连汤与传统方法煎煮双黄连汤的成品质量对比[J]. 海峡药学, 2011, 23(4):56-57.

唐进法, 李学林. 中药煎药机对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煎出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3): 89-92.

龚慕辛, 薛然, 聂波, 等. 不同煎药方法对感冒清热汤剂质量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9, 20(1): 44-46.

范蕾, 余华丽, 陈芬芳. 中药汤剂代煎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药师, 2012, 15(9): 1360-1362.

慈慧. 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的比较及分析[J]. 中国药事, 2011, 25(2): 155-157.

王莹莹, 王硕仁. 煎药机与传统手工煎煮冠心Ⅱ号方药的质量和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钱爱***. 对影响中药代煎外包煎药质量的一些因素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5): 259-260.

帅宏艳. 代煎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5): 150-151.

龚慕辛, 王欣苗, 郁崴岳, 等. 北京市医院、药店中药煎药机使用情况调研[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8): 980-982.

***, 王云涛. 冷藏代煎中药服法浅议[J]. 河北中医, 2008, 30(5): 498.

煎药师工作总结例10

2中药贮藏和养护管理

中药饮片变质是造成中药质量下降、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强的主要因素。正确、科学地贮藏养护中药饮片是防止饮片变质,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有效方法。如果贮藏养护不当,中药饮片发生变质,将会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及临床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用药安全。因此,做好中药饮片的贮藏养护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中药饮片仓库应有通风、避光、冷藏、防鼠、防虫等设施,室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为宜,根据所含不同有效成分,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确定贮藏方法。正确的贮藏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2.1花类饮片

如五花疏肝安神汤中的合欢花10g、绿梅花10g、旋复花10g、佛手花10g、玫瑰花10g、均含有芳香性成分,由于受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其药物内部化学成分在酶或非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缩合等反应,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使饮片原有的色泽和芳香气味散失,影响原有质量。因此,在储存中应根据药物不同的性质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氧气及日光照射,要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贮藏场所,进行妥善养护,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受潮后可摊凉、阴干,或30℃~40℃低温烘干,忌曝晒和高温烘烤。芳香类中药因含有挥发油,应与没有香味的中药分别储藏,以免香气传到没有香味的中药上[1]。

2.2种子类饮片

如五花疏肝安神汤中的桃仁10g、炒酸枣仁15g,多含有油脂、蛋白质、糖类、挥发油等成分,炮制后香气增加,易生虫、霉变、走油及鼠咬,多贮藏于缸、罐中封闭保管养护。该类药材受热受潮后,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表面呈现油样物质,致使药材成分损失,发生变质。当温度在35℃以上时,含脂肪类、挥发油类的药物出现泛油、气味散失。因此炮制后不宜曝晒,可放于通风阴凉处加以摊凉,以免走油,降低质量。

2.3其他

含有淀粉较多的中药饮片,易于生虫,宜贮于通风、干燥处;含有挥发油较多药材,容易有效成分走失或走油,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含有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中药饮片,应贮于通风、干燥处贮存;酒炙、醋炙的中药饮片,应密闭封存;盐炙药材,易吸收空气中潮气析出盐分,易密闭置通风干燥处;蜜炙的饮片,易虫蛀、霉变、被污染、鼠咬、吸潮,易密闭置通风阴凉处贮存;含有结晶水的如芒硝等易风化,应密闭置阴凉处贮存;少数贵重药材,应密闭瓶装,单独专人管理;毒性药材必须与非毒性药品分开,专人专柜管理。

3中药调剂管理

中药房应有完整的中药调剂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中药调剂操作规程。

3.1审方管理

审查处方是中药房调剂人员在调配过程中首先要严把的一关。中药处方比较复杂,多味药占的比重较大,处方组成按“君臣佐使”构成;有时因病人的个体差异在用药习惯方面有所不同,用药的剂量亦有上下,全靠中药知识和经验去判断正确与否,因此故收方审查多由理论和经验较丰富的中药人员担任。中药师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如果药师认为存在用药不合理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等问题妥善解决后予以配药。

3.2配方管理

调配处方一般按处方药名的顺序,依次称量,称量误差一般不得超过±5%。要求包煎的中药装入布袋,如五花疏肝安神汤中的旋复花10g应包煎;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另煎的中药应分别包装,如五花疏肝安神汤中的龙齿应先煎。配方人员配完处方后,将药名与实物从头到尾核对一遍,无误后即交发药人员复核。

3.3核方管理

复核处方是减少配方差错事故的重要一环。若只有一人配方应自行核对,二人以上配方应相互核对。遵循四查十对的原则,先查药名与实物是否一致,再核对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等,核对无误后在药袋上填明如何煎药和服法,连同若干贴的中药交给病人或煎药人员。

4中药煎煮管理

中药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要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必须严格进行煎药的过程控制,对火候、水量和时间(包括浸泡时间、煎煮时间)进行科学的控制,以最大限度的煎出有效成分,减少糊锅、粘锅的发生。传统中药煎煮方式为患者各按医嘱、各自发挥,在器具选用、火候控制、水量多少、时间长短以及先煎后下的控制上也各不相同,汤剂质量参差不齐。自动煎药机作为新的煎药工具,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传统煎煮方法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全过程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可控性高的特点,不仅改善工作环境,而且更高效可靠、方便快捷,深得广大患者青睐。与此同时,煎药机的应用也带来中药煎煮管理的新问题和新思考。

4.1煎煮时间控制

浸泡时间基本与传统煎药方式一致,但是煎药时间将有所不同,必须根据中药的类别设定,一般中药的一煎时间常设为20min,解表类药的一煎时间常设为15min,滋补类药的一煎时间常设为40min,而二煎常统一设定为10min[2]。通过煎煮时间的控制,保证汤剂的质量,同时也可保证纳入临床调查的患者的用药均一性。

4.2压力与火候控制

煎药机内蒸汽压力的存在,有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溶出,有助于动物药的蛋白的水解。而蒸汽压力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火候控制相似,因此加强压力与火候控制。如五花疏肝安神汤中的龙齿30g,质地比较坚硬,在常温、常压下不易煎出有效成分,因此需要适当加压、提温,以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解决了“先煎”的问题。同时,适当控制压力,保持煎煮系统的密闭性,可以充分保留芳香类和挥发性成分。如五花疏肝安神汤中的合欢花10g、绿梅花10g、旋复花10g、佛手花10g、玫瑰花10g、桃仁10g、炒酸枣仁15g等都含有挥发性成分,以解决了其“后下”的问题。

4.3加水量控制

中药煎药机常为多剂同时煎煮,加上为密闭煎药系统,水分蒸发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加水量控制上也至关重要。加入的水量既需保证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又得考虑提高煎药工作效率,因此必须根据药材质地、吸水性、处方药量总克数来确定加水的量。一般处方,加水量为传统处方总加水量的1/5,而对于像五花疏肝安神汤中花类成分一样,具有加强的吸水性的药材得加相当于原方加水量的1/4~1/3的药液,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利用药材的有效成分,进一步提高汤剂的质量和疗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煎药师工作总结模板

学习

港口工程施工论文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港口工程施工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简述港口工程规划与布置论文,航运工程施工总结格式。一、现在港口码头在修复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因为港口码头的重要性,近年来又因为运输量的增加,现在的港口码头就面临着一些损害,那么就要对这些损

学习

安全生产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先进事迹材料模板,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ppt,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事迹。他在工作中能不断总结经验,遇事虚心向公司工会领导请教,不断熟悉工会业务,提高理论水平。自从任基层工会***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

学习

电商销售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销售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电商销售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电商销售计划书。二、积极服从领导工作的安排,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早工作中,提高跟客户的对话技巧,淘宝网店的后台管理,宝贝的描述等等,以及近期做的淘宝推广。俗话说;“活

学习

竞聘岗位演讲稿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岗位演讲稿模板,内容包括银行竞聘演讲稿3-5分钟,合规风险部岗位竞聘演讲稿。在个人修养上,认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修养不是凭空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不断学习,修炼培养而来的,所以,平时我只要有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学习

银行中心库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中心库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银行办公室部门工作总结范文,银行服务工作总结范文。发行库的主要业务有保管发行基金、保管品、金银和代保管品;办理人民币印制产品入库,发行基金、保管品的出入库,包括调拨、在人民银行开立存

学习

合同工作要点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工作要点模板,内容包括常见合同协议模板通用10篇,合同内容概要怎么写。三、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工作机制。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联手,针对民生消费特点,新制和修订合同示范文本,积极推进合同示范文本

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申报材料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申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3000字,大学职业生涯规划word模板。五参与单位与组织职业发展联合会**********等六活动内容1.职业规划的理解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策划和准备,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

学习

大学电脑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电脑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计算机课程论文格式模板,大学论文格式模板word论文。包括电脑化的时间、资讯专职人员多寡、电脑作业系统的复杂程度、电脑化的范围以及资讯系统的开发方式為何。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瞭解我国

学习

财务会计实习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会计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实习工作总结模板,财务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大全。第一个实习项目是填制原始凭证。凭证是我从一开始学习会计就接触到的一种记账依据。它是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往来的一种依据,用来记录或证明经济

学习

化妆师辞职信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化妆师辞职信模板,内容包括化妆助理辞职报告怎么写,化妆师辞职信工作期间怎么写。第13届“科技与品牌”化妆品OEM专题研讨会于本月19日下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3-M10会议厅成功举办,蔚然成为CBE一大亮点。桑敬民先生,中国美

学习

工艺品设计论文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艺品设计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传统工艺品毕业论文范文,工艺设计论文研究成果。蜡雕工艺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工艺,而是涵盖了设计的概念、方法的一门造型艺术,我们可以利用蜡雕工艺锻炼空间造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作品尺寸的

学习

医院纪检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纪检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医院纪委年工作计划,医院监察室个人工作计划。3、深入开展行风专项治理,努力塑造良好服务形象认真落实上级卫生行***部门有关纠纷工作的规定,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内外监督

学习

班级管理经验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班级管理经验模板,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文字版,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怎样写。课堂上兴趣索然,或倦怠或走神或摆弄东西,甚至小声说话。对课外作业总是拖拉,已成为心理负担,翻开作业本就心烦。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同

学习

装修公司合同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公司合同模板,内容包括装修公司合同详细模板,装修公司合同的霸王条款。第一条工程概况1.装潢施工地点:2.住房结构:钢筋混凝土;房型_3_房_2_厅_1_套,建筑面积约152平方米。3.承包方式:清包工。4.装饰施工内容:甲方住房的水电

学习

港口工程施工论文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港口工程施工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简述港口工程规划与布置论文,航运工程施工总结格式。一、现在港口码头在修复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因为港口码头的重要性,近年来又因为运输量的增加,现在的港口码头就面临着一些损害,那么就要对这些损

学习

安全生产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先进事迹材料模板,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ppt,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事迹。他在工作中能不断总结经验,遇事虚心向公司工会领导请教,不断熟悉工会业务,提高理论水平。自从任基层工会***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

学习

电商销售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销售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电商销售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电商销售计划书。二、积极服从领导工作的安排,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早工作中,提高跟客户的对话技巧,淘宝网店的后台管理,宝贝的描述等等,以及近期做的淘宝推广。俗话说;“活

学习

竞聘岗位演讲稿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岗位演讲稿模板,内容包括银行竞聘演讲稿3-5分钟,合规风险部岗位竞聘演讲稿。在个人修养上,认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修养不是凭空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不断学习,修炼培养而来的,所以,平时我只要有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学习

银行中心库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中心库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银行办公室部门工作总结范文,银行服务工作总结范文。发行库的主要业务有保管发行基金、保管品、金银和代保管品;办理人民币印制产品入库,发行基金、保管品的出入库,包括调拨、在人民银行开立存

学习

合同工作要点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工作要点模板,内容包括常见合同协议模板通用10篇,合同内容概要怎么写。三、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工作机制。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联手,针对民生消费特点,新制和修订合同示范文本,积极推进合同示范文本

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申报材料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申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3000字,大学职业生涯规划word模板。五参与单位与组织职业发展联合会**********等六活动内容1.职业规划的理解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策划和准备,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

学习

口腔毕业实习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口腔毕业实习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口腔实习个人总结范文大全,口腔诊所实习个人总结。由上表得出,口腔专业学生每年去江浙地区工作的占到毕业生总数的四到五分之一,一方面由于较高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