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1
1.1裂缝问题
表面裂纹一般危害较小,深度裂纹的危害相对来说危害就比较大,有时可能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根据其他方面,裂缝的原因可分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地基变化引起的裂缝、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等。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一般为温度原因产生的裂缝,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气温相差较大时就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为每摄氏度0.00001,温度每变化10℃,混凝土会产生0.01%的先膨胀或收缩。另外如果混凝土被约束变形,在结构中会产生应力,混凝土具有抗拉强度即温度裂缝性能,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这种性能时,地基就会变形产生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的沉降的垂直或水平方向的位移产生了额外的应力结构,除了混凝土结构的抗张强度,从而导致结构开裂。为了防止钢筋锈蚀,应根据规范控制裂缝宽度进行设计,采用适当的保护层厚度。还有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部规范,在后期使用中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会增大。
1.2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保证在每一处混凝土初凝以前就被上了一层新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而且还应考虑结构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阶段,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这就要求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此来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和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并阻止其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要通过控制伤工的温度来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最后,大体积混凝土在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得超过20℃。
2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混凝土自身收缩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现象就是其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较小的现象。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这种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在硬结初期主要是水泥石水化凝固硬结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的蒸发而引起的收缩变形。
2.2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主要是浇筑后的5-7天左右),水泥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混凝土内外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混凝土中心的温度很高,而外部温度不高,这就导致了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3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是受本身的收缩受到的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而产生的。混凝土本身的收缩由其自身材料所控制,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泥土和水、砂石、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混凝土的收缩值和强度值因水泥种类和水泥的用量不同而不同,我们所关注的水泥细度问题中,水泥越细混凝土就越容易裂缝。砂石的含量越高混凝土也越容易裂缝,这是因为骨料表面所带的泥份阻碍了骨料和水泥浆之间的粘结程度,弱化了界面结构,因而导致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另外实验结果表明,掺加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干缩值较大,且不同的化学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干缩值影响不同。此外,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直接决定了施工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裂缝问题的解决在施工工程中相当重要,但是它又是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土木工程现象,不过对其进行处理的办法还是有的。
3.1恰当选择原料
在骨料的选择上,可按照施工条件,尽量选择大粒径的中粗砂、有良好级配的石子。这样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减少相应的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对于水泥的选择,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水泥,并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温度的上升,提高混凝土硬结后的体积稳定性。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活性细掺料代替水泥来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塌度不受损失。在掺加外加料和外加剂方面,适当掺加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但掺加量不可大于掺加适量的减水剂,这样可有效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的水化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降低水化热,明显延缓水化热的释放速度。
3.2防止水泥热化
水泥热化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因此,需对水泥热化进行防止,比如,精心设计配合比;增配构造设计,提高抗裂性能等。
3.3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上,原材料环节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首先要对水泥进行编号,其次要对粗骨料和细骨料中的颗粒含量进行严格的级配,最后就是要对一些外加剂和骨料含水量等多加注意。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层面的工作,对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适当调整各种材料的配比技术,应和具体的施工设备的变化而改变具体的施工措施。
4总结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2
环保管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土木工程而言,实行环保管理就是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之中协调好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减少环境的破坏,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环保管理理念缺失。在当前土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之中,一些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环保管理与整个工程的效益,没有认识到环保管理在工程建设之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具体管理中就是一些高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对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施工造成的污染不加以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机械设备落后。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必须依靠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从土木工程当前的施工情况来看,在一些施工项目中,许多机械设备过于陈旧,环保标准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产生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
(三)技术制约。土木工程建筑相关环保材料在生产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外国先进国家。另外,我国土木工程的环保仅在表现材料方面,而环保理念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些环保建设方式由于技术的原因根本无法实现。
二、土木工程环保管理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环保管理是一项综合措施,必须从多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土木工程环保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完善环保管理模式。目前,环保管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监督力度不够,这使得环保管理无法实现,因而在执行环保管理措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制定相关环保惩罚条例和建立环保监督机构,建筑方应与环保行***部门相配合,对施工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施工方环境污染收取一定抗污染费用,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二)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首先,在施工之前对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材料等进行分析,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其次,按照相关技术环保标准,制定施工规划,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处理好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特别是加强对施工中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任其排入河道水流中,淤泥表土应运到指定地点堆弃,避免淤塞河道。
(三)落实环保技术。首先,应当明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环保技术,淘汰落后的环保标准,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改善;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当前的技术加以改良;最后,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消耗。
三、结束语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历史;趋势
中***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历史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土木工程施工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它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在不断地发展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取得了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但是在这两千多年中,因为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土木工程施工并没有过大的突破。但是在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使科技越来越先进,这就促使土木工程也有了巨大的飞跃,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了现代社会,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的大型的学科,而且土木工程中还出现了很多的分支,比如说: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给水排水工程、铁路工程,港口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还有特种工程结构等。此外,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在我国,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标性建筑出现在各个城市,无论是北京鸟巢、水立方还是上海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工程,都充分的表现出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高超水平,有些建筑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2.土木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
2.1我们都知道,土木工程的施工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设计很多理论,而且施工技术发展也很快。在建设建筑物或者是建筑群时,要涉及很多部分的工程,比如说砌筑工程、土方工程、结构吊装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的,这些工程要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完成。所以,总的来说土木工程的施工就是研究建筑物和建筑群建设的理论方法,就是要在建设过程中,用最少的投入和消耗获得最好的效果。使建筑物或者建筑群的施工能够更全面、更高效的完成,并且快速建成使用。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学科。
2.2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及对未来建筑的影响。在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我国,有很多建筑公司很有实力,它们不仅仅具有***建造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大型工业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技术,还在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方面具有高超的技术。比如说我国改进和发展了超长打设桩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注浆法、深层搅拌法、大直径超深钻孔灌注桩、旋喷法、强夯法还有托换技术。此外在混凝土工程方面,我们发展了混凝土泵送技术和与拌混凝土,推广使用了纤维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科技含量较高的混凝土,并且对预应力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做了很大的提高。在索膜结构方面亦有很大的发展。在钢结构方面,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轻型钢结构技术和预应力钢结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方面如地下防水技术、屋面防水技术、现代装修技术和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
在中国长达三十多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后,我国的施工组织计划的技术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早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已经有一些项目工程开始编写施工组织设计,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大规模应用,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施工组织技术与项目管理水平。这些都存进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2.3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多,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断增长。装配式建筑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所谓装配式建筑,即是建筑材料完全有工厂生产制造,在建造时将其运至施工工地,由施工单位在工地对其做一定的处理,并完成建筑的组装。传统建筑已经开始暴露出了许多弊病。以最为贴近我们生活的住宅为例。传统住房有着许许多多的人们无法忽视的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些传统的住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住宅选择的主动性以及多样性无法得到满足。所以人们对新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国遍地房地产开发商,建造出了大量的商品住宅。这些住宅也只是解决了居住问题,而未能对商品房本身的功能、布置等方面总是有着些许的不满意。在工厂化的生产之下,是无法满足人们对个性住宅的需求的。当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显然易见的:
2.3.1建筑设计多样化,满足人们对个性的追求。目前我国很多建筑的设计和需求严重不符,承重墙较多,开见过小,分隔过于死板等问题都是人们往往所抱怨的。这些建筑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住房个性的追求,所以人们逐渐不满意这样的住房。而装配式建筑采用灵活的大开间,住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割房间,能够满足住户自由利用房屋的要求,实现个性需求。这种类型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前景很好。
2.3.2建筑的施工装配化。传统建筑在施工时,建筑的重量很大,所以要开挖很深的地基,这样就增加了施工的时间,而且在施工时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增加工程成本。此外,传统的建筑在建造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排放大量废物,这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装配式建筑的自重往往会比传统建筑自重减半,因此地基可简化,施工工期缩短,劳动力减少,现场施工噪音小,废水废物排放较少,散装物料较少,施工成本降低。因此,装配式建筑必然会在未来得到大规模应用,用于满足人们的个性化的需要。这种形式的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3.结论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我们知道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相信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在土木工程施工方面的推广与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缙,应惠清.建筑施工【D】.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2】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土木建筑;质量影响;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中***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80-01
土木建筑工程产品的形成过程,正常的程序分为主要的三个部分:首先对该建筑工程项目做出决策和规划;接下来对该项目进行完整的设计并按照设计标准施工;最后项目完工验收,投入正常使用。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影响土木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以上这三个部分都会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企业和单位。现在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这几个过程中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可控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
(一)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即使使用同。一批材料、同样的施工工艺、相同的施工机械、处于
同样的操作环境,但形成的工程质量效果却往往不一致,这就是工程质量受到偶然性和异
常性因素的影响,而往往偶然性因素引起的施工质量波动都是可控的。在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同批同规格材料在使用时存在细微差别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建筑材料存在细小的差异,而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但是一般情况引起的质量波动是施工过程中允许接受的。
(二)影响土木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
某些因素通过实际的施工经验或者操作经验是可以规避的。例如:同批材料中个别材料质量不合格,没有按照正常施工工艺施工,施工管理员编制的施工流程表出现问题等都会对土木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施工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1、因为人的原因:每个施工人员都会对整个土木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状态、自身工作情绪、对施工质量的责任意识是造成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因素。
2、因为材料的原因:在选取和购买材料时,是否严格按照前期的设计要求选购,材料的质量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抽检,材料放置时间是否超出其保质期等都会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因为施工工艺的原因:施工管理者在制定土木建筑施工工艺时,是否根据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综合考虑施工中所造成的误差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给土木建筑工程带来不小的影响。
4、因为施工机器设备的原因: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选取机械设备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原因都会对土木建筑施工带来质量不良影响。
5、因为施工环境的原因: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风力大小、噪声等外在条件都会对施工人员施工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材料带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土木建筑施工质量。
二、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探讨
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社会上所取得的认可度,因此应不断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下面从三方面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讨论。
(一)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
土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选取管理人员时尤其重要,并应该对管理人员做出定期培训,补充管理人员对土木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并且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高度意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能够顺利监管以及解决土木建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减少土木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目的。
其次要对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职责进行细分,将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到每个施工小组,再由施工小组按照个人技能能力安排具体任务。将任务落实给每个人后,并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因马虎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减少施工管理人员任务,给出更多精力管好整个土木建筑施工的大局。
(二)不断总结、归纳和学习施工工程经验
土木建筑工程企业自身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施工经验,弥补和完善自身体制的不合理之处。让企业本身规模不断壮大,管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这个学习和总结过程是非常珍贵的。企业的设计人员应不断通过建筑施工工地来进行学习和补充。理论上设计的和实际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严重者按照设计***纸甚至会无法完成施工任务,这就对设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有较大的要求,首先应当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在具有理论基础的条件下去工地实地参考、学习。让自身得到快速的成长,设计出合格完美的***纸,为施工质量奠定好充实的基础,带来更好的施工质量。企业内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实时了解当前最新土木建筑施工技术,让企业的施工水平不断提高,让企业的施工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 建立完善的制度
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如材料质量监测、制度施工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等。在建立好相应制度后,并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应制度去执行和实施。在整个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随处可见完善的管理制度,让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即使出现突发问题,也能够按照责任规定迅速解决处理。土木建筑施工质量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极大程度上的减少了来自于质量上的安全隐患,这就是一个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
三、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在质量上出不得半点马虎,往往一点小的错误都会在质量上出现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严重后果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质量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的建造技术,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创造出安全、可靠的土木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夏广庆. 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04:24.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发展
1 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使用木、石、土、砖、混凝土、金属和塑料等工程材料来修建道路、房屋、铁路、桥梁、港口、河流、隧洞、特种工程和市***卫生工程等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这类工程技术与生产活动包含了设计、施工、勘测、维修上述各类工程等相关技术与活动。总之,土木工程是一项跟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
2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1)功能要求多样化。土木工程逐步紧密结合其使用功能和生产工艺。工业建筑物通常有防高(低)温、防火、防爆、防尘、防腐蚀、防辐射、防磁、防微振、耐高(低)湿、恒温、恒湿等要求,同时向空间灵活、超重型、大跨度方向推进。公共和住宅建筑物则通常需要将采暖、通风、给水排水、供电、供燃气等现代技术设备有效的与建筑及结构相结合。同时,发展高新技术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比如:海洋采、炼及贮油事业的发展需要建造多功能的海洋工程,核工业的发展需要建造安全度极高的核反应堆与核电站,微观世界的研究需要建造技术要求极高的加速度工程。
(2)城市建设立体化。1)大量兴起的高层建筑:许多国家的高层建筑物差不多占据了30-40%的城市建筑面积,这是因为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和密度猛增引起了城市用房紧张、地价昂贵与建筑物向空中发展;2)高速发展的地下工程:许多城市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地下建筑群,比如地下仓库、地下工业厂房、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铁路、地下影剧院、地下体育馆等;3)大量出现的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例如中国首都北京从1974年开始建造第一座全互通式立交桥起,至1991年底共建成各种形式和不同类型的道路立交桥160座。
(3)交通工程快速化。1)高速公路的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规模最大的是美国,拥有约10万公里高速公路;其次是中国,到200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2)电气化铁路形成和发展:1964年10月世界铁路运营史上第一块高速金牌在日本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上诞生,它的行车速度是普通铁路的3倍高达310千米每小时。法国1983年建成通车的巴黎往返里昂的高速铁路更是将高铁的发展推向新阶段,其运行速度高达270千米每小时;3)出现了长距离海底隧道:日本越过津轻海峡连接本川与北海道的青函海底铁路隧道长达53.8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它的埋深为140米。我国1970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水底隧道(上海黄埔江隧道)全长2.76公里。
(4)工程设施大型化。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由此产生的工程设施逐渐大型化。1998年建成的连接日本的本州与四国岛的明石峡大桥,主跨1991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20世界中叶以来,水利工程建筑的规模与速度随着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增大与加快,出现了许多200米以上的高坝。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提高,已经具备了更大规模利用及开发水资源的条件,也建成了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型水利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等。
3 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
(1)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1)建筑材料的高强化和轻质化:普通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得到改善,其发展方向是高性能混凝土、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钢材的发展方向是高强度、低合金,逐步发展一批玻璃钢、铝合金、建筑塑料等轻质高强度材料;2)施工过程的装配化和工业化:土木工程的施工方式工业化,可以先在工厂里成批进***屋与桥梁的各种构配件及组合体的生产,然后将其运到建设场地进行拼装。同时,施工手段先进多样化,逐渐发展现场预制模板、土石方工程定向爆破、混凝土自动搅拌输送设备和大型吊装设备等新手段和技术;3)设计理论的科学化和精确化:理论逐渐由人工制***、人工手算、人工做方案比较到计算机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优化设计,由单个分析到系统的综合整体分析,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由数值分析到模拟试验分析,由经验定值分析到随机分析乃至随机过程分析,由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由平面分析到空间分析。土木工程的结构抗震理论、土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动态规划理论、可靠度理论等各种理论也得到迅速发展。
(2)土木工程的多样化发展。1)未来房屋新型化:未来的房屋将再也找不到砖、瓦等古老的材料,而是用各种各样的塑料、玻璃、轻金属以及许多新型轻金属材料建造的。盖房子将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因为建筑材料大都是预制的,用机器人盖房子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2)海上城市打造:十多年前,国际海洋博览会在日本冲绳开幕,中心会场不是设在内陆,而是设在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大型海洋建筑物内。美国目前拟在离夏威夷群岛不远的太平洋上修建一座以高70米、直径27米的钢筋混凝土“浮船”为地基的海上城市,这座海上城市竣工以后,将有10万居民乔迁“新居”。许多发达国家的海洋学和建筑学家专家正在规划很多新奇宏伟的海上城市,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估计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住在海上建筑物;3)月球工厂建立:美国航天局制定了一系列的太空开发计划,其中一项是在月球建立一个可住人的永久性基地,并打算于二十一世纪中期实现。到2020年,月球基地初步建成之后,除了设有宇航员的工作和实验舱之外,还计划建立水泥厂和冶炼厂。地质学家将会坐着火箭到月球上去上班;4)太空新居的出现:近年提出的空间城市方案有很多,其中比较成熟的是“轮状的空间城市”和“柱状的姐妹城市”。“轮状的空间城市”是最有希望的一种,改城市每分钟绕自轴旋转一周,生活区产生与地面一致的离心力,城市内可容纳1万居民。“柱状姐妹空间城市”是一个更高级的、正在设想中的人造空间城市。这座城市可最多居住2千万人口,约需要几百万吨建筑材料,估计到本世纪有希望建成。
参考文献:
[1]丁苗苗,王***.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3).
[2]李爱国.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
[3]江莉.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0).
[4]王永超.浅析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6
中***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1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1.2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1.3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1.4工程设计方面。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为此,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
1.5工程施工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2 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
2.1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将向周围继续发散,与材料,环境,化学,电子信息,机械。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土木工程内部的次级学科也同时会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新的学科,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利用就使得新的地下规划学科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不同次级学科的理论也会相互渗透,比如现在就有一些大型体育场馆采用了类似桥梁的悬索结构。
2.2工程实现的变化。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方面,有了好的理论和设计,没有好的工程实践,一样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
信息时代正在迎面走来,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必然的也会影响到土木工程。并且为这一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控制理论,施工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经济理论等等。
2.2.1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也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
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可以使用植入的传感器配合电子计算机实现对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的监控,及时掌握整个建筑物的状态。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高潮,20~30年后,现在这些建筑物逐渐进入维护期。如果能在现在建造过程中就做好各种信息化准备工作,对今后维护也大有帮助。
信息化也成为专家系统技术的基础。程序的解题能力不仅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形式化体系和推理模式,而且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知识。要使一个程序具有智能,必须向它提供大量有关问题领域的高质量的信息输入。
2.2.2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这两个要求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人性化的要求。
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也必然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包括在建设中的和使用过程中的,成为土木工程以后的一个方向,这要求有良好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土木工程构筑物在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使用,维护,拆除都要尽量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尽可能大发挥它的社会经济效应。这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包括,资源的保护,资源再利用,污染控制和全方位的质量。我国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较好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从设计环节开始就注意了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全路设计为封闭构造,杜绝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严格的控制了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3主动控制技术。迄今,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是被当作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风动,温度变化,突发事件等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被动的抵御。显得缺少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今后土木建筑设施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建筑构造物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以及一些预设的控制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适当的反应。
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杨家福.中国土木工程指南[M].1993:1-4.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土木工程 建筑施工技术 创新 重要性 技术创新
一、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为了在科学的前提下为人们打造出符合需求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完成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大型功建筑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一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进行细致的勘察,还要严谨的进行设计,最后再进行施工。所以,土木工程是一项范围极广的学科。
安全问题是土木工程施工中最需要关注的,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外在因素会对施工造成怎样的影响,加以防范,同时,人为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基础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我们必须运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建造。通过实际实践创新出更好的设计方案,并将之运用到施工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形之间给土木工程创建了良好的条件,现下,土木工程已经成为了内容丰富又复杂的缤合体系。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土木工程的出现无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它可以彰显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所以换个角度来说,历史的长河是由土木工程见证的。现在我们有着丰富的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来建造出有特色,能够为人类文明留下辉煌篇章的建筑。同时,土木工程要求建造者拥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在建造过程中,要巧妙的依靠经验来判断施工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土木工程体系变得越来越完整,因此,它可以完美的满足设计施工的需求。
二、土木工程现状
现在,土木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进步的同时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为明显。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的利用理论知识,使其相互结合,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便利。
但是,这也存在着弊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情况下理论知识是无法应用到操作中的,这就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建筑效果,并且限制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必须负起责任,由于现在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就造成了责任推脱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缺失也会对技术的开发创新造成影响。
(一)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将设计在建设中实现出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物,都要通过施工来实现。现在在我们国内,很多极具标志性的建筑物都是运用土木工程这一技术建造完成的。比如:降水回灌、框架提升、网架安装等等。
(二)材料使用
社会在不停进步,建筑材料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很多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为工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在大规模使用这些材料的同时,也为提高建筑效率做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但建筑材料的多样性也会存在弊端,如何正确选择材料保障施工的质量,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土木工程技术建设的重要和必然性
(一)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合理的创新理念能够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实行全新的创新理念能为我国的竞争提供巨大的优势,并且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加快经济转变、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2)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因此,我们要勤于创新,实现物品的多样化。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科技的创新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想缩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差距,我们就必须将土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技术,时刻秉承自主创新的理念。现在,我国的土木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更好的处理这些不足,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创新立足于时展
社会的发展和土木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木工程的技术创新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变成了现下必然的趋势。
创新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想要满足社会各界更大的建筑需求,就要求我们以创新发展为立足点,不断的进行创新。就这几年来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建筑设计理念也面ψ啪薮蟮奶粽剑虽然我国的发展很快,但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还是有所落后的,要想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当中立足,就只有不断的创新,为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现在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创造出一条可行性高的道路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也能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
(五)新型预应力技术
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就是简单的将内部与外部的混凝土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省时,可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管道就会受到损坏。新型技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管道的损坏程度,而且和传统技术比较起来,新技术更为省时。
(六)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生态化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研究节约型、创新型的建筑材料,运用新型的节能环保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办公,减少污染和能源损耗。而建筑施工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进程和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减少能量的消耗,选择适当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从使用功能出发,尽量的利用工业废料,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还要注重引进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发展住宅用的化学建筑产品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
四、结语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迅速兴起、发展,其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制造重重阻碍,但同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椭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社会的资源浪费。随着科技发展的日益壮大,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随之蓬勃壮大,因此,人们开始重视有关信息安全的问题,如何将安全性能提升到最高,更好的为人们进行服务就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金福.浅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建筑
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2.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3.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4.工程设计方面。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为此,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
5.工程施工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二、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
1.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2.工程实现的变化。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方面,有了好的理论和设计,没有好的工程实践,一样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
信息时代正在迎面走来,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必然的也会影响到土木工程。并且为这一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控制理论,施工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经济理论等等。
2.1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也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
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可以使用植入的传感器配合电子计算机实现对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的监控,及时掌握整个建筑物的状态。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高潮,20~30年后,现在这些建筑物逐渐进入维护期。如果能在现在建造过程中就做好各种信息化准备工作,对今后维护也大有帮助。
信息化也成为专家系统技术的基础。程序的解题能力不仅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形式化体系和推理模式,而且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知识。要使一个程序具有智能,必须向它提供大量有关问题领域的高质量的信息输入。
2.2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这两个要求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人性化的要求。
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也必然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包括在建设中的和使用过程中的,成为土木工程以后的一个方向,这要求有良好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土木工程构筑物在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使用,维护,拆除都要尽量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尽可能大发挥它的社会经济效应。这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包括,资源的保护,资源再利用,污染控制和全方位的质量。我国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较好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从设计环节开始就注意了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全路设计为封闭构造,杜绝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严格的控制了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主动控制技术。迄今,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是被当作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风动,温度变化,突发事件等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被动的抵御。显得缺少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今后土木建筑设施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建筑构造物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以及一些预设的控制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适当的反应。
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杨家福.中国土木工程指南[M].1993:1-4.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土木工程 ,现状 ,发展趋势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social undertakings of various field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our country civil engineering business also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after years of research and related staff hard work, now,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 resear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whether structure mechanics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very big breakthrough,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 big span structure in achievement is outstanding, the paper will b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s discussed, aims to promote our country's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further improvement.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分类号: S9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急剧增多,施工水平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和世界该领域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剖析,对土木工程这一行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此领域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工等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完善土木工程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木工程和人类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其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二、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1. 高层建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的用地也越来越紧张,过量的人口和城市有限的用地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因此,近年来,高层建筑获得了长足发展,高层建筑这种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而承载量大的建筑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高层建筑的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提到高层建筑和高楼大厦,人们一般都和现代化、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当然,这是没有错的,而城市高层的发展必须要进行辨证的分析,虽然众多高层的建立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但随着城市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城市用地的紧张程度也在日益加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陆目前高层建筑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0幢,而超过100m的高层也已经超过1000幢。这体现了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我国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
2. 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土木工程领域中公路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国家各方面事业的进步可以说都是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商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提高这一地区或国家的商业往来和地区承载量,促进道路运输的发展。道路交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人口质量,改善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能够全面推动人们生活质量更快的进入高层次阶段。
相比以前来讲,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和经济发展都有了质的提高,但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运输设施及设备满足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有一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欠佳,道路建设也相对滞后,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存在不协调性,这种现象会对我国人口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和谐建设了,因此需要从体系、结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事业,促进经济、交通的协调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三、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资源索取的程度越来越大,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获得更大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向集约型、低消耗型转变,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而努力。
1. 向高空延伸
根据相关资料现实,目前世界上人工最高的建筑是波兰的长波台钢塔,其高度为646m,作为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其承载能力是十分巨大的。这将是未来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发展的趋势,高空的距离是无限的,因此,只要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建筑物不断向高空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一种策略。这种高层建筑可以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一系列功能,这就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为城市的发展节省了土地。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展望是,在上海附近拟建一栋高达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以达到十万人左右,这将是我国土木工程建筑史的一块里程碑,将在世界人工建筑领域中堪称奇迹。
2. 向海洋拓展
地球可以称作为一个“水球”,地球上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百分之三十,因此,在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是非常必要的,是人类不断向外扩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海洋比陆地情况更为复杂,但其巨大的潜力对人类一直是比较具有诱惑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土木工程方面人类已经在海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例如,为了减小机场噪音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也为了节约陆地资源,2000年时,日本围海建造的1000m长的关西国际机场试飞成功,这标志着人类在土木工程方面迈出了向海洋进***的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国在此领域中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上海南汇滩的围垦成功和黄浦江的拓岸成功都是我国在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为土木工程在将来向海洋的发展积累了科技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中一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了,但我国土木工程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展望未来,不仅要在技术方面加强,更要在观念方面提高,利用新型的技术和材料进行建设,更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不断发展的理论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先进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而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手段,因此,只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在我***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一定会成为世界该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参考文献:
[1] 丁大钧.我国土木工程的新进展[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05).
[2] 吕志涛.新世纪我国土木工程活动与预应力技术的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
[3] 孙世国.21世纪我国土木工程发展趋势刍议[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06).
[4] 张晓霞.基于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城市中的土地[J].新时期土木工程,2009(03).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建筑土木工程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