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分布着很多的支系,越南、泰国均着广泛分布,是我国的最古老民族之一。由于地区不同,不同支系的瑶族,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接下来,就由来为大家讲讲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吧。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瑶族风俗习惯介绍
居住:
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有三叠瓦堆或品字形,两侧的人字墙,前高后低用石灰粉成龙头状别具一格。湘南称为“过山瑶”或“顶板瑶”的瑶族,旧时居住的房屋极其简陋,一般是用杉木条支撑而成的栅屋,上用茅草或杉木皮覆盖,用杉木条或竹片围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现在,瑶族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大多已住上板壁屋、土墙屋、砖瓦屋。
饮食:
以大米为主,兼食杂粮。瑶族人民有独特的饮食嗜好。一是喝酒;二是喝茶,瑶民家家户户每天都煮一锅茶以备随时饮用。另外还有“泡茶”和“油茶”;三是男子抽烟;四是吃酢肉,瑶族人民每年冬至后喜将猪肉、鱼和野猪肉以及其他野味等砍成小块,将炒脆的糯米粉、盐、辣椒及各种配料与之拌匀,一层层地放在坛子内,密封好,待下年之用,也是瑶民待客的上等佳肴。
服饰:因地域不同而异,湘南的瑶族男子上身穿布扣对襟齐领布衫,长短不一。头扎青布头帕,裤宽而短。女子上身穿对襟或左衽齐领布衫,衣袖、衣脚均加宽边,并绣有花卉***案。头包2米长、0.3米宽的青花布头帕,两端刺有各种花纹,中间是方块形***案。包成尖角形。裤脚宽大,绣花边。有些妇女喜穿绣花围裙。
湘西南新宁县八洞瑶族的服饰,男子与其他地区同,但衣袖较长,头部用2.3米至3.3米的黑布缠成大盘。女子上穿精蓝布礼褂,衣长袖大,腰束花带。下着裙,用红、白、蓝三种布镶边。隆回、洞口一带自称“花瑶”的妇女,服装艳丽多彩,上穿齐领对襟衣,袖口绣花纹。衣边多用红布镶边。
头缠3.3米余长的青、白线织成的方格粗花布和黄、红色丝线缀成的结发带,有各色挑花***案,两端垂挂各色丝线、宝珠、彩球的头巾,腰系长约10米的圆筒腰带,下穿花裙,后面刺有花、鸟、走兽***案,前面则用红、黄、绿等色纱线、丝线、毛线绣成各种几何***案。脚缠绣有花纹***案的白布,穿绣花鞋,戴金、银饰品。现除少部分瑶族聚居区仍保持着传统服饰外,大多数地区日常服饰已与汉族相同。
婚俗: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自由,一般先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
丧葬:
瑶族信“鬼魂”,丧葬极其讲究。对死者一般要“做法事”超度亡灵,出殡要请阴阳先生看时辰,一般是上午出殡。瑶族没有固定的坟山,坟地一般有阴阳先生择定,葬时请阴阳先生定方位。
节日:
瑶族的节日有大节和小节之分。大节有清明节、版年节(吃新节)、逃良国、倒土节、端午节、中秋节、啦嘎节、盘王节(庆鼓节)、春节等。小节几乎每个月都有。
礼节:
瑶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家中来客,一般男女分桌进餐;不能让老人和客人自己去盛饭;进餐完毕,要双手举快说声“慢吃”,表示敬意。给客人东西吃要双手捧上,以示敬意。
宗教信仰:
瑶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瑶族信仰梅山教,这是道教与巫教相融合形成的一种宗教。也有信仰佛教的,在家供佛念经。有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禁忌:
瑶族有生产禁忌和生活禁忌。生产禁忌较多,凡逢忌(祭)日不下地干活、砍树、烧土、狩猎、捕鱼,忌说不吉利的`话。生活禁忌有:禁食狗肉;柴火忌倒烧,火灶、火塘、三角架忌用脚踩,禁烧有字的纸,神龛忌随便翻动;花瑶有些姓氏农历七月初二前禁食黄瓜、白瓜。忌戴斗笠入屋等等。随着瑶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禁忌已经破除。
瑶族民族风俗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五岭山脉的瑶族,节日里喜作豆腐圆(圣水豆腐酿---瑶家十八酿第一酿),包“荷包扎(米粉肉)”。盘王节每隔若干年才举行一次。过去过盘王节时,都要大量宰杀牲畜,进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进行,一般都选在农历三月,届时青年男子要上山围猎,下河捉鱼;妇女则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饭。
花篮瑶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名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进餐。他们认为谷种是狗带来的,先祭狗是预祷五谷丰登。节日菜肴要丰富多彩,除鸡肉外,还有河鲜和捕猎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瑶族饮茶习惯
苗家人是有他们的习俗规格的,用清喷香浓烈的茶种招待宾客。吃茶品茗时,主人还在各个茶杯中置有一枚特制的小汤匙,便利客人品茶。喝完茶后,杯子可不能随便乱放。万花茶晶莹透亮,是苗家人敬客的上乘饮料。求爱者识相,只好辞谢而去。万花茶是苗家姑娘勤快、聪明和尊贵习俗的产物,更是我国茶文化百花园一一朵独放的奇葩,是出自苗家人手中的艺术珍品。
佤族人们首要有两种吃茶品茗体例,即烧茶法和擂茶法。佤族以吃茶品茗很是喜爱,所有的佤族男人都有吃茶品茗的习惯,所以每户佤族人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煮茶用的瓦罐。佤族的"烧茶",佤族语称为"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吃茶品茗体例。佤族农人外出劳动的时辰也离不开茶,有的带茶罐到地边,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是把茶水磨炼成茶胶,晒干成块后,待外出劳动的时辰带在身边,想品茗的时辰含上一块以解茶瘾。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平均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最后,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这种茶苦中带甜,披发出一股焦喷香,味道别具一格。
瑶族的吃茶品茗风习很怪异,对一个多栖身在山区的近族而言,咸油茶是一种健身饮料。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发展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滚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尔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喷香时,插手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又因为咸油茶的建造费工化时,操作身手高,给客人喝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