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禅语

济群法师禅语50句

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以下是语录网整理分享的济群法师禅语,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慈悲心,在慈悲中成长;嗔恨心,在嗔恨中成长。

2、命运虽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对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不能自己,使得我们对命运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只有做得了心念、行为的主人,才能做命运的主人。

3、出离,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美好的事物。出离,是要摆脱一切束縛,通往生命的自由。

4、身份只是一个暂时的标签,财富就像你穿的衣服,心态、生命品质才是代表着你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你是否真正快乐的根本因素。

5、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解到生命蕴含的价值',开启出精神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

6、追求智慧、道德,可能会对眼前短暫的、或者不健康的快乐,造成一定损失,但却在开发生命内在快乐的心理和品质,它是代表着生命存在的状态,这样的快乐,才是健康的、持久的。

7、身体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像一块石头、一片树叶,终要回归大地。在它和我们有关系的时候,正确面对,好好使用。

8、学会理解一切,尊重缘起的差别,这是慈悲和爱不可缺少的基础。

9、虽然拥有很好的福报,却不沉迷于名利声色,能够看清荣华富贵的虚幻,寻找人生真谛,探求生命的究竟意义,这样的人是有慧根的。

10、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分别心,学会如理思惟,以此扭转我们的妄见,树立人生的正见。进而要超越分别心,开发无分别智,方能通达空性。

11、如果我们不相信心,又能相信什么?因为一切信任和信仰的建立都没有离开心;如果一切认知和行为,都必须从心出发,那么建立心的正量和选择正向的心理,必将成为我们生命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

12、如果不能证实心的可靠性,怎么可以相信心所提供的认识,或者听从心的感觉。

13、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究竟什么代表着存在?认识存在的真相,有助于我们开启智慧。相反,错误的认识,会给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14、善与恶,一念之间;迷与悟,一念之间;好与坏,一念之间;成与败,一念之间。把握当下一念,便是把握生命的未来。

15、身心健康,平平安安,是人生最大的福报;缺少智慧和德行,有钱有势未必是好事。

16、认识到无为的宁静和喜悦,才知道有为的快乐是很辛苦的。

17、心想事成,但别乱想;事事如意,得是好事。

18、人类最大误解,是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这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认识自己,明心见性,也必将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19、能力与福报都是很好的东西,可以给人生带着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误用,结果也会成为灾难。

20、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21、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地观察: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能否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因此误入歧途,因为***往往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控制的。

22、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但从 佛法来说,好人还有不同的层次:能依五戒十善生活, 是人天乘的标准;能断除贪嗔痴烦恼,是解脱道的标 准;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 满断德、悲德、智德的佛陀,才是究竟的好人。

23、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 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 为我们忽略而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 能碰到。

24、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会让彼此放松、受益;不好的相处模式,大家都会很累的。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学问,'需要学习。

25、佛教讲众生平等,包括佛与众生平等,也包括人与动物平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佛性来看,佛跟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讲因缘因果,每个生命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每个生命的认识、行为和经验不同,这是造成各种生命千差万别的原因。

26、西方有启蒙主义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是否也需要启蒙一下。佛教以为人类因为无明,看不清自身潜在的价值,不认识世界真相,或是把生命的主宰权交给神,或在物欲的追逐中迷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用佛的智慧启蒙一下,主要我们看清楚生命的迷惑和烦恼,自然能找到生命的自由和价值。

27、宇宙没有中心,人人都能成佛。众生本来平等,只因缘起差别。

28、污染和和谐,这是当前社会的两大问题,要找到究竟的解决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浊,直接导致社会环境的污染;人心的贪嗔痴,是社会不和谐的源头。唯有净化人的内心,才能从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社会的和谐。

29、佛教是宗教中具有人本思想的宗教。佛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也不以为人的命运是神决定的.。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每个生命都有自由快乐的潜质,只要摆脱迷惑烦恼。佛教认为人身无比可贵,通过学佛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30、佛教在印度出现,对于婆罗门教传统,具有颠覆性的作用。婆罗门教以神权至上,佛教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种姓,建立严格的种姓制度,佛教则讲众生平等。婆罗门教讲大我、小我,主张梵我合一,佛教则讲无我。婆罗门教是神本,重视祭祀、祈祷,佛教是人本,重视理性、智慧、慈悲和道德。

31、传统艺术偏于求美,当代艺术重视求真。从事当代艺术,势必需要透过一种智慧文化的学习,帮助我们获得人生正见,才能重新审视传统,正确认识当下的一切。既能看到现实人生虚幻、荒谬的一面,也能看到生命潜在真理和智慧的价值。否则我们颠覆传统,看破一切,人生将何以依托?

32、缺少福报的人,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有福报的人,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可以我说得算,却不知道究竟我是谁,结果纵容了一大堆迷惑的感觉,还是身不由己。

33、为天地立心,天地的心是什么?天地的心就在人心中。为天地立心,以儒家而言,就是要开发良知良能;以佛家而言,就是要唤起觉醒的心,由此成贤、成圣、成佛做祖。

34、佛教所说的不、空、无,并非常人理解的一无所有。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著,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倘能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假相,是无自性空的,那么,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35、做事,用心好好做便是了。没有对成功的执着,也就不存在对失败的担忧。

36、很多人觉得老实、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行不通,容易吃亏。可是这个社会真的不喜欢老实、善良的人吗?试问有谁由衷的喜欢狡猾奸诈的朋友,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或贸易伙伴老实、善良。可见,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

37、有人觉得可以不要在乎来世,反正来世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今世的行为,反正来生也不记得今生。可是生命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我们今天的思想、行为,必将会成为我们心态、人格及社会关系的组成因素,直接影响未来生命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不必为未来的生命负责,但未来必须承受现在行为带来的后果。

38、没有精神追求,物质利益便会成为一切;有了精神追求、精神生活,才有可能超然物外,坐看云起。

39、物质财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财富是生命的重要内涵。物质财富只有暫时意义,精神财富则具有永久意义。

40、期待带来幸福,期待也带来痛苦。有多大期待,就有多大的幸福;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大的痛苦。

41、欲望、妄想及烦恼,让人活得很辛苦,也让人不得自由。

42、阿罗汉有三层意思。一杀贼,是消灭烦恼之贼。二无生,是证得不生不灭之涅槃,不再生死轮回。三应供,具足人天供养的德行。阿罗汉住持正法,是人间最胜的福田,我们应该礼敬。

43、个人要修行,团体要修行,国家也要修行。缺少人生智慧,做好人不容易;缺乏组织管理智慧,管好一个团体、国家也是没门。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心有贪嗔痴,才有种种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个人道德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阻止人心负面力量,张扬人性光辉,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团体。

44、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

45、菩萨叫觉有情,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这个情是多么广大;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这个情又是多么深刻。觉有情,因为觉醒,而不陷入情执;因为有情,所以能广度众生。

46、传播、传承什么文化,就会成为什么文化的载体,它会不知不觉影响到你的观念、心态及人格。因此,对于文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发展。

47、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对话的资本是什么;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灵建设、人格建设依靠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心浮躁、混乱,如果不能传承古圣先贤给我们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何以安身立命!

48、没有条件创造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环境,但可以追求低调、朴素、有内涵的生活。

49、每个产品都有一本说明书,身体也应该有一本使用手册。正确了解,合理使用,注意维护,使其健康运行,这是人生快乐、幸福的基础。

50、对于一个悲惨的生命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之后生命还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继续延续,这叫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那才叫可怕。因此,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学佛修行,看清生命真相,消除不良心理,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生问题。

拓展:齐群法师简介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近二十年来,法师在修学之余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佛学论文,并积极从事弘法事业,时常在欧洲、澳洲、港台及大陆各地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寺院应邀演讲。著有《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心经的人生智慧》、《学佛者的信念》、《幸福人生的原理》等人生佛教系列丛书。

1999年出版《人生佛教丛书》三本,在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陆续推出《人生佛教小丛书系列》三辑,包括《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等十五本,与社会大众广结法缘。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是生活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皈依的弘扬,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希望佛弟子们能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济群法师禅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济群法师禅语

学习

《示从孙济》唐诗赏析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示从孙济》唐诗赏析,内容包括示从孙济,示从孙济原文,示从孙济赏析。《示从孙济》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作者去从孙杜济家中受到杜济以米饭葵羹的招待,杜济可能露出勉强不耐烦的神情和举动,于是作者发出一阵牢

学习

办理美国留学签证要怎么准备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办理美国留学签证要怎么准备,内容包括美国留学签证怎么办理流程,现在去美国留学签证好不好签,美国留学签证到期了怎么续签。随着美国留学日渐火热,很多的人都有到美国留学的计划,美国的教育是世界出名的,对于到美国留学的签证

学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感悟(精选)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感悟(精选),内容包括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感悟美文,教师随笔感悟点滴,教师幸福感悟随笔。一、幼儿教师职位标准

学习

朗诵前要准备什么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朗诵前要准备什么,内容包括朗诵前应该做什么准备,朗诵比赛准备什么题材,我们时刻准备着朗诵原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可能会接触到朗诵,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呢?下面是整理的朗诵前要准备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

英国留学读博需要准备哪些签证材料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英国留学读博需要准备哪些签证材料,内容包括英国读博办签证需要哪些材料,英国博士留学签证需要准备什么,英国留学读博需要准备什么。英国留学读博的人不少,办理签证是很重要的一步,提前准备好签证材料很重要。一起看看为大家

学习

天路教育教学论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天路教育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天路教学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天路教学反思,天路舞剧论文3000字。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天

学习

关于小班语言《水》教案

阅读(36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小班语言《水》教案,内容包括水变颜色的魔术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关于水,把水变干净大班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

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阅读(57)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而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掌握如

学习

乐理知识如何读谱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乐理知识如何读谱,内容包括乐理知识第一讲如何唱谱,365乐理知识读谱,关于乐理的读谱技巧。乐理,是音乐理论的简称,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乐理知识如何读谱,仅供参考,欢

学习

太原私立小学有哪些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太原私立小学有哪些,内容包括太原私立小学有哪些及联系方式,太原哪些私立小学比较好,太原便宜的私立小学。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下面是分享的太原私立

学习

无准考证查四六级成绩技巧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无准考证查四六级成绩技巧,内容包括查四六级成绩准考证号忘了怎么办,身份证查询四六级成绩准考证号,英语四六级成绩没有准考证。无准考证查四六级成绩技巧?无准考证怎么查询成绩?整理了无准考证查四六级成绩技巧,文章欢迎大家

学习

往往的近义词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往往的近义词,内容包括往往的近义词是什么,往往的近义词什么意思,往往的近义词最佳答案。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与“近

学习

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00个字,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反思改进,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一、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进程,一些学校不断调整

学习

生活小常识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小常识,内容包括生活小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生活小常识爆款文案,生活小常识100个小妙招。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为大家分

学习

魔兽世界法师名字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魔兽世界法师名字,内容包括魔兽世界法师名字大全,魔兽世界法师名字过目不忘。网名指在网上使用的名字。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为了避免使用真实姓名带来的麻烦所以发明了网名。网名一般是指网友在网络世界里的一个虚拟名

学习

星云法师的语录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星云法师的语录,内容包括星云法师十大经典语录,星云大师讲心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为大

学习

《少年魔法师》读后感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少年魔法师》读后感,内容包括少年魔法师读后感300字,少年魔法师读后感60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整理的《少年魔法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

学习

顿珠法师经典禅语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顿珠法师经典禅语,内容包括顿珠法王为啥圆寂,三世顿珠法王圆寂。如果我们总看不惯一些事,说明我们的智慧不够,如果我们总看不过惯一些人,说明我们的慈悲不够。为大家带来顿珠法师经典禅语,欢迎阅读。

学习

延参法师经典佛语语录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延参法师经典佛语语录,内容包括延参法师经典语录,延参法师最新禅语。生命可以没有高度,但是生命一定有态度。生命的态度就是豁达、包容、从容、快乐和幸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延参法师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学习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内容包括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大全,弘一法师经典语录抖音。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语录的

学习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大全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大全,内容包括弘一法师100句经典语录,弘一法师经典语录抖音。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有名的语录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语录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弘一法师

学习

经典法师禅语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法师禅语,内容包括梦参老法师生活禅语,法师禅语录。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整理的经典法师禅语句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