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原文及翻译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原文及翻译

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译文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那个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

名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阳。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把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汁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窦太后爱好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尊奉黄老学术。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

拓展:《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王”之“摄”,有代理***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離其如予何!”

(2)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10.C

11.B(三代是夏商周)

12.D(“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于文无据)

13.(1)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魅又能把我怎么样呢!”(“速”“生”“如予何”各1分,大意2分)

(2)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以岁时”“奉祠”“绝”各1分,大意2分)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原文及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原文及翻译

学习

重归传说中的正人之列随笔

阅读(51)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重归传说中的正人之列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

环评是什么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环评是什么,内容包括环评是什么部门管理的,环评是什么意思。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

学习

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

阅读(79)

本文为您介绍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内容包括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衣服,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衬衫。参加婚礼时着装一直都是大家比较重视的,那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好呢?以下是整理的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的全诗赏析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的全诗赏析,内容包括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古诗翻译,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古诗词鉴赏。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

学习

传说中古老的健身舞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传说中古老的健身舞,内容包括70年代健身舞,美国古老健身舞。相传远古阴康氏时,洪水泛滥,“水道壅塞不行其原”,人们受了阴冷潮湿,“筋骨瑟缩不达”,于是,创造了一种舞蹈让人们跳,伸展人们的筋骨,使人恢复健康(《吕氏春秋·古乐篇》

学习

敖包相会原唱是谁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敖包相会原唱是谁,内容包括敖包相会原唱是谁唱的,敖包相会原唱男女对唱。导语:王树理,经典歌曲《敖包相会》的原唱。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敖包相会》被世人传唱。下面和一起来看敖包相会原唱是谁,希望有所帮助!

学习

尊老爱幼优秀作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尊老爱幼优秀作文,内容包括尊老爱幼优秀作文350字左右,尊老爱幼的我优秀作文600字左右。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帮大家整理

学习

虎年春节园区布置宣传语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虎年春节园区布置宣传语,内容包括虎年场景布置创意祝福文案,虎年春节氛围营造标语。虎年春节园区布置宣传语

学习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

阅读(52)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案,内容包括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教案,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

学习

春雷惊蛰诗句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春雷惊蛰诗句,内容包括惊蛰一声春雷响的诗词,春雷惊蛰古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

学习

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内容包括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口号大全。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口号吧,高效的口号具有针对性,时效性,鼓动性和简洁性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口号都是什么样子

学习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译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翻译,史记吕太后本纪原文。《史记·吕太后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学习

滋润的近义词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滋润的近义词,内容包括滋润的近义词是什么,滋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滋润指湿润,不干燥。下面,为大家分享滋润的近义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读后感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读后感,内容包括王立群读史记项羽读后感,史记项羽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为大家整

学习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文言文翻译

阅读(112)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魏其武安侯列传全文对照翻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与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为大家

学习

张良故事史记(通用)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张良故事史记(通用),内容包括史记张良故事,史记张良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故事的身影吧,故事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故事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张良故事史记

学习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

阅读(217)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史记吴太伯世家发生在哪里,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史记·吴

学习

史记的作者是谁

阅读(963)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的作者是谁,内容包括史记的作者是谁创作的,史记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导语:《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作者是谁呢?下面为大家带来史记的作者是谁,快来看看吧。

学习

史记国学书苑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国学书苑,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史记的解析合集,青华书苑写给孩子的史记。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下面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史记国学书苑,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学习

《史记》成语及解释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成语及解释,内容包括史记成语及解释200个,史记成语。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的《史记》相关成语大全,希望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