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释:

①王逢原:王令,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王安石为文字交,王安石对他十分赏识,揄扬不已。王令卒于嘉祐四年秋,年仅二十八岁。葬于常州。此诗是王令去世一周年时王安石在汴京所写。

②纷披:杂乱貌。③妙质:能够互相切磋的知心伙伴。《庄子》载匠石与郢人配合神契,挥斧可砍去郢人鼻端上如蝇翼大小的白垩,对方一动也不动。后来宋元君再让他表演,匠石说自己技艺还在,但“臣之质死久矣”。质,砧板,转指作用的对象。

⑵蓬蒿:指墓地上的野草。纷披:散乱的样子。

⑶妙质:优秀的资质。平世:旧指清平之世,这里指当世。

⑷湓水: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⑸陈迹:旧事。随手:随着,紧接着。

题目(一):

(1)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3分)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3分)

(3)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3)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题目(二):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句中“想”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5分)

2.请欣赏颈联“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选用秋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如冢上的秋风,野外的蒿草,来衬托自己的哀思,生动形象,哀切感人(或:以哀景衬哀情)。(2分)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以诗代祭的意思。(3分)

2.这两句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2分)二人相聚谈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语精炼。(2分)出句用“南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2分)

创作背景

中外都有不少才高而命短的诗人,北宋诗人王令(字逢原)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而人们所以知道他的名字,是与王安石的揄扬分不开的。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年)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谒见王安石,王安石大异其才,遂成莫逆之交,并将妻妹嫁给王令,为他四处传播声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然而,嘉祐四年(1059年)秋,王令仅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逝世,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赏析

《思王逢原三首》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悼念故友王令之作,其中以第二首最为著名。此诗通篇以第二人称的口气来表达,如对故友倾诉衷肠,因而凄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写景,有议论,有回忆,有感叹,运用了想象、使事、对比等手段,体现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诗技艺。

《礼记·檀弓》上说:“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宿草就是隔年的草,意指一年以后对于已去世的朋友不必再哀伤哭泣了。“宿草”,后世便成为专指友人丧逝的用语,这里蓬蒿泛指野草,句意正是由《礼记》脱胎而来,暗喻故友虽去世一年,而他犹不能忘情。当时王安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则在千里之外的常州,然而凭着诗人沉挚的感情与驰骋的想象,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凄怆悲凉的画面。哀痛之情也于景中流露而出,于是从坟地写到了长眠地下的人。

“妙质”二字,后世注释的版本往往解释为“美妙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云云,其实不然。根据原诗第一首的尾联:“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这里是用《庄子》中匠石“运斤成风”的典故,这里的“质”指箭靶,用以比喻投契的知己。因而“妙质不为平世得”一句是说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逢原。据当时记载,王逢原为人兀傲不羁,不愿结交俗恶献谀之徒,甚至在门上写道:“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即令我烦,去即我不思。”可见他清高孤傲的性格,其不为世人所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微言”是用了《汉书·艺文志》中“仲尼没而微言绝”的话,意指精辟深刻的思想言论。这句说只有深深了解死者的人才明白他的微言,言外之意,他才是唯一理解王令的人,因而引出下联的回忆。这两句用典熨贴精确而又不影响词意畅达,并通过典故的运用,给原来枯燥板滞的议论注入了活力和丰富的意蕴,可见王安石铺排典故的娴熟技巧,陈师道怀黄鲁直的诗中说:“妙质不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即从此联化出。这两句对怀才不遇,知音者稀的感慨,关合王令与诗人自己,虽是为诗人王令叹息,也包含着他对自身的感喟。

颈联是追忆当年与王令一起读书饮酒的豪情逸兴。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按临鄱阳,王令六月中便去鄱阳与王安石聚会,诗句就是写这次会晤:庐山向南倾侧,犹如自天而降,对着他们的书案;湓水滔滔东来,像是流入了他们的酒杯。这两句以雄伟的气魄、丰富的.想象、精炼的字句成为王安石诗中的名联。庐山如堕、湓水东来,已是雄奇绝伦,并以“当”与“入”两个动词作绾带,遂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事的叙述融为一体,且气势阔大,令人可以想见他们当日豪迈的气概和诚笃的友谊,庐山、湓水便是他们的见证。这种昂扬的格调,宏阔的意境与前文凄凉悲慨的调子适成鲜明对照,而诗人正是以这种强烈的对照,表达了不可压抑的悲愁,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尾联无限的今昔之感。

诗人沉痛地慨叹道: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全诗便在深沉的悲哀中戛然而止。

这首诗所以成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于其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意,无论是对故友的深切思念,还是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或是对天不怜才的悲愤,都是出于肺腑的至情。这正说明王安石不仅是一个铁腕宰相,同时又是一个富于感情的诗人。此诗通篇以第二人称的口气来表达,如对故友倾诉衷肠,因而凄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写景,有议论,有回忆,有感叹,运用了想象、使事、对比等手段,总之,体现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诗技艺,所以有人以此诗为他七律的压卷之作,也是不无道理的。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学习

梁咏琪经典语录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梁咏琪经典语录,内容包括梁咏琪许愿适合的文案,梁咏琪经典20首。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指对那些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话语的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语录

学习

为什么雨水会变酸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为什么雨水会变酸,内容包括为什么雨水会变酸ppt,雨水为什么是酸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湿漉漉的是不是很不方便,还要带雨伞穿着雨鞋去上学。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雨水通常都是接近中性的,他对人也是没有伤害的,可是为什

学习

梁咏琪《错过》经典歌词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梁咏琪《错过》经典歌词,内容包括梁咏琪错过歌词,梁咏琪经典歌曲歌词。错过是梁咏琪演唱的一首歌曲。下面是整理提供的歌词,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学习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163)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心得体会(精选),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心得体会,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心得体会。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

学习

国际化课程电子信息论文(通用)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化课程电子信息论文(通用),内容包括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利与弊论文,国际核心论文。现如今,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国际化课程电子信息论文,欢迎

学习

皮肤为什么会变黑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 皮肤为什么会变黑,内容包括皮肤为什么会变黑呢,皮肤为什么会变黑脱皮。美白洁净的肌肤是人们都想要拥有的,但在生活中变黑很容易,变白却是困难,因此我们想要美白一定要做好十分全面的工作,并且想要美白,我们也要注意,只有这样才

学习

白领兴起软实力培训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白领兴起软实力培训,内容包括白领能力提升培训班,白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

学习

2016新年祝语集锦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2016新年祝语集锦,内容包括2016新年贺词,2016新年祝福语。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祝语吧,祝语可以传达对他人的关切和问候。那么要怎样才能写得出好的祝语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新年祝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学习

秩序井然的造句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秩序井然的造句,内容包括秩序井然的造句和解释,秩序井然的造句怎么造。秩序井然的意思是指做事有条理,不杂乱。仔细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场面。下面给大家带来秩序井然的造句,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形容秩序好的成语

阅读(243)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秩序好的成语,内容包括形容秩序好的成语有,形容秩序好的词语。秩序是一个汉语词汇,名词,意思是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那么形容秩序的成语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收集的相关内

学习

最新王思聪的经典语录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王思聪的经典语录,内容包括最近很火的王思聪语录,王思聪说王健林经典语录。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短小简约,不重文彩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语录吗?下面是整理的最新王思聪的经

学习

大寒的祝福语

阅读(78)

本文为您介绍大寒的祝福语,内容包括大寒的祝福语有哪些,大寒的祝福语微信。大寒节气到,蜡梅寒霜傲。余寒虽未了,阳春把手招。枝头喜鹊闹,处处人欢笑。个个春装俏,家家幸福绕。寒冬过后春来早,祝愿开心常拥抱!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大寒的祝福语,仅供

学习

《刷子李》课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刷子李》课文,内容包括刷子李课文朗读,刷子李课文笔记。引导语:想必很多人都学过《刷子李》这篇课文,而相关的《刷子李》课文原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刷子李》课文,欢迎阅读!

学习

说产品好的正能量句子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说产品好的正能量句子,内容包括说产品质量好的正能量句子,做产品的经典语录。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学习

诫子书原文赏析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诫子书原文赏析,内容包括诫子书原文赏析及翻译,《诫子书》全文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

学习

和王中丞闻琴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和王中丞闻琴阅读答案及赏析,内容包括和王中丞闻琴阅读答案,和王中丞闻琴诗歌赏析。《和王中丞闻琴》是南朝时期诗人谢朓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清香

学习

张祜的何满子诗词赏析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张祜的何满子诗词赏析,内容包括张祜诗词大全,何满子张祜古诗讲解。《何满子》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五言绝句。以下是整理的张祜的何满子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文同《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翻译赏析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文同《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翻译赏析,内容包括望云楼文同,昼居池上亭独吟古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习

《再游玄都观》唐诗赏析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再游玄都观》唐诗赏析,内容包括再游玄都观诗词,再游玄都观古诗讲解。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

学习

唐诗《润州二首·其一》赏析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唐诗《润州二首·其一》赏析,内容包括润州二首其一翻译,唐诗鉴赏忆东山二首其一李白。《润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作者重游江南时所作,通过怀想古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闲游放浪之情。全诗诗意跳跃穿梭

学习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翻译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音版原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

学习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内容包括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释义。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