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选官制度

汉代的选官制度

汉代统治者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吏员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统治人才的制度。以下是整理的汉代的选官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代的选官制度

(一)察举制度的创立

汉代选士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以待擢用;郡守若遗贤不举则免官。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前165年)又下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文帝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中的问题提问,令被荐举者作答。答者要对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是对策”。对策要封好交皇帝亲自拆阅,评定高下,然后酌授官职。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前140年)冬,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就是在这次贤良对策中被列为上第的。其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元封四年(前107年)汉武帝又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自此,每年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选士制度。

(二)察举的科目

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一般是每年由州郡长官按规定的名额、标准向朝廷推荐人才;另一类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

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各郡每年按人口比例荐举孝廉,平均20万人口荐举1名,不足20万人口的郡隔年或隔两年荐举1名。儒家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以廉为基。可见该科主要选拔德行优良之士,借此在社会上造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风尚。但德行的考察难度较大,难免名不符实。到东汉中,对各地荐举上来的孝廉,朝廷要进行复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变成了笔试儒家经学或公文写作,以德行为主的选拔标准也就变味了。

察举常科中还有秀才、明经等科目。秀才(东汉时避刘秀之讳改为茂才)科主要选拔奇才异能或有非常之功的士人,明经科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另外还有选拔12至17岁之间的”博通经典”者的童子科,可见当时已经重视对有特殊才能儿童的培养和任用。

特科因是皇帝临时决定,科目开设是随心所欲的,名目众多。其中最主要的科目、也是最制度化的科目是贤良方正。一般在遇到”灾异”或国家有重大问题需要探讨时,下诏让各地荐举贤良方正,由皇帝亲自策问,让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发表对策。对策中皇帝的意,马上就可以作官或升官。所以贤良方正在察举中地位最高。

(三)察举的流弊

察举各科设置之初,颇能体现选贤任能的原则,也的确选拔出不少济世之材。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教育的发展。当时,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但是察举的主要特点是以主管官员(地方长官和中央各部门长官)的推荐为前提。而要引起主要官员的注意,”声望”是很重要的,于是,士人便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或者攀附权贵,贿赂请托。因而,士风日下,察举不实。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可笑现象。

汉代的选官制度影响

汉代的选拔是不一样的,选官制度也完全不同,通过这种选官制度,来收纳自己喜欢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制度。汉代的选举制度,代表了古代的基本结构,这两种都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是汉代专制主义当中的产物,就两者的关系来讲是相辅相依的,有着比较独特的内涵。

一、两种制度的选择标准

01、征辟制度的标准

征辟制度是在汉高祖11年的时候,下诏天下开始招揽一部分的人才,这就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当时是由皇帝和高级官员亲自招聘,只要是有能力的平民,都可以来这里去选举。这种制度就是简单的制度,皇帝看中了谁就把谁请过来,这种行为称之为征辟,而那些高级官员接受封赏的时候被称之为辟。这种制度对于选官有很多要求,德才能兼备,都需要选择。在年龄方面也需要做一些限制,年纪比较老的或身体有疾病的,不要参与选举。德行指的是道德品质,明行指的是经历学法,而明法指的是法律,策略指的是文武策略。汉代时期对于老百姓的选官很受重视,这几项已经成为了学界的共识。

02、察举制选官制度标准

这种标准是一种全新的选官标准制度,也分为好几个步骤。首先皇帝可以先下一下诏书,然后制定一下人才的标准,接着就是按***府的官员去选择去推荐。推荐成功后,皇帝可以对推荐过来的人进行面试,等于现在的面试一样,成功就可以当官。这套制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察举制,在察举制之下所选的标准完全不一样了,也开放了不少,这些也就形成了人才推荐的原因。汉文帝找的是人才品质都不错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最主要标准。这里的主流有很多,所以大家在选举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人去推崇。

二、两种制度的限制条件

01、征辟具体的严格条件

在选拔的过程当中需要符合条件,首先第一个遭遇禁锢的人是不能当官的。在古代禁锢是一种刑法,并且祸及子孙。这种罪行对于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来说,是最委屈的,因为他们的祖先有过错,所以对于这些子孙来说也不能做官,起到一个监督和惩罚的作用。做过商人的人是不能为官的,那些想要越权妄为的人也是不能为官的,否则就要被罢免职责。在任职征辟的规定上,但凡两州之人有婚姻关系,其家人是不能成官的。地方为官一定要回避其他籍贯,在自行招聘的道路上使用的,都是当地籍贯的人。

每年秋季都会在各大官员当中逐渐进行,年底把考核结果放在排行榜上。在考试的时候,他们还会用各种各样的程序和方法,以文官为例子吧,先考德才兼备,然后再考***治,最后选择能否成。这种制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选官制度,在历史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也开辟了我国选官的新途径。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了大批的人才,而也保证了选官的质量。只要是符合条件都能满足的人,就可以通过这个选择。但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在于缺乏客观标准,尤其在后期已经沦为了地方豪强的争夺工具,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发展个人势力。

02、察举制有各类科目要求

在察举制之下,针对不同领域的人才,也有着不同的选拔标准。有着不同的科目,如第一个科目叫做贤良方正。皇帝需要的是敢于直言的人,也就是品德高尚的人,这个标准是最主要的。和秦朝完全相反,秦朝要的是纯粹办事机器,而汉朝就开始注重有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察举制是被人推荐上来的,如果一个人能被推荐,说明他很有道德威望。一个拥有道德威望的人,在日后做官也可能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这套制度的第1个标准,也是第1个科目。

这个科目当中还有一种叫做孝廉科,这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孝指的是孝顺父母,廉指的是清廉公正。这也是选拔的标准,当时汉武帝发布了一道诏书,命令全国各郡的长官都可以推荐两人,这两人需要具备此次条件。孝顺公正联名是制度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科目,所以这是定期举行的。每年几乎都会进行一次,这已经说明了一件事,察举制度已经成为了一项正式的制度。除了这两个比较标准的科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科目,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专门人才。

比如在明法科当中,不懂得法律是绝对不行的,而廉科当中,选拔的是地方官吏,创造功劳越大的人,就越会有几率能够完成做官的目标。这种科目相互配合在一块,这种制度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完善。选拔孝顺的科目,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都是主流,这背后也反映了儒家思想,这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儒家品质最主要的就是孝顺,孝顺才是人之根本。在父母身边孝顺在做事当中也不会有多么恶劣,而且皇帝也很孝顺。国家极为重视,在社会上弘扬孝道,甚至皇帝的谥号前面也要加个孝字,比如汉武帝的谥号就是孝武皇帝。

03、对后代的影响

两项制度在确立之后,察举制度就概括了征辟制度。这一项制度也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大臣,都是通过这项措施走向了仕途。有很多熟悉的官员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曹操,孙权。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实行了很久,所以民间习惯把这种制度使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同样这个制度的出现,已经出现了一个改革的状态,而且这些***策全部都化成了规则,需要按规则。秦朝时期的选官制度,都是重视***工,重视法令,但是汉朝时期的制度,却更重重道德和伦理。以至于后期到了明清时代,也开始有意识的利用道德和力量,来为自身服务,这种力量代表的就是儒家思想。推崇儒家思想的人士,也慢慢成为***治舞台上的重要标准。只要是能够把这种道德力量完全掌控的人,就可以在朝廷当中作怪。即便是有钱有势的人,如果没有符合这两项规定,也没有办法继续做官,所以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特别正规的制度。

察举制是从下而上的推选,更注重的是官员的品德,这也决定了官员的品质。秦朝时期的遗留问题已经被控制住了,秦朝的官员根本就不讲人情味,但是汉朝的察举制却让官员变得越来越优秀。汉朝的察举制当中规定,地方长官需要向中央推荐人才,那么全国各地推荐的人才也比较多。当时还设置了规定,行***长官需要推崇两人。但也有一些人觉得并不公平,觉得一年可以推崇好几个。

官员的重要性,可是事关国家统一的大事,重视官员的选拔,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问题。汉朝所建立的察举制是一个非常优越的制度,他们所推崇的官员个个清正廉明,在历史当中都是非常有名的选拔官员的***策。这背后所代表的就是一个朝代的地位,还有一个朝廷之上官员的清廉。这些官员也越来越优秀,他们在取得了机会之后,也在为汉朝做贡献。这种官员基本没什么靠山,皇帝可以随意的处罚,而他们也不敢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因为他们的行为在皇帝的监视之下。但到了后期,汉朝所创建的察举制又成为了和地方势力的相结合。比如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就是在家族的支持之下才建立的***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汉代的选官制度

学习

2023年专四考试阅读理解 TEXT C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2023年专四考试阅读理解 TEXT C,内容包括2021年专四阅读理解答案,专四阅读答案2023,2022专四阅读题。在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

学习

远眺江阴长江大桥作文700字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远眺江阴长江大桥作文700字精选,内容包括江阴大桥的作文500字,南京大桥作文700字,长江大桥作文600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

学习

属于我自己的钥匙作文通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属于我自己的钥匙作文通用,内容包括关于钥匙的作文通用篇,钥匙作文700字优秀范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1000字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

学习

社区开展冬至慰问活动简报范文通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开展冬至慰问活动简报范文通用,内容包括冬至期间党支部慰问困难群众简报,社区冬至慰问困难老人简报,冬至慰问困难群众活动简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简报吧,简报的写作必须注意做到简短、明快,用尽可能少的文

学习

传承六年级作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传承六年级作文精选,内容包括五年级关于传承的作文,传承作文600个字,小学六年级传承篇作文600字以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

学习

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总结精选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总结精选,内容包括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总结报告,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口号特色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总结。金融知识普及月重点向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普及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金融知识等。下面是为大家收

学习

渔寮的作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渔寮的作文精选,内容包括去渔寮写作文,推荐渔寮作文,游渔寮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为大

学习

加拿大留学双录取费用介绍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加拿大留学双录取费用介绍,内容包括加拿大大学双录取靠谱吗,加拿大硕士留学双录取及费用,加拿大双录取申请费是多少。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出国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许多学生申请加拿大留学时,由于语言问题,失去了进一步深造

学习

企业优秀简历封面模板精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优秀简历封面模板精选,内容包括公司个人简历模板大全,简历模板大全100篇,简历封面免费模板。到企业求职,优秀的简历封面不少。下面的简历封面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

柳树湾游记500字作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柳树湾游记500字作文精选,内容包括游览龙潭湾作文500字,关于柳树湾美景的作文,西沙湾游玩作文500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

学习

顺河公园作文600字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顺河公园作文600字,内容包括南河公园的作文600字,汤河公园600字作文,顺河公园作文400字。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

学习

《易经》的经典语录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易经》的经典语录,内容包括易经人生感悟经典语录,易经经典语录全集,易经先生的十大经典语录。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短小简约,不重文彩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

学习

关于二十年后回故乡想象作文500字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二十年后回故乡想象作文500字精选,内容包括二十年后回故乡范文500字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500字想象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想象作文1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

学习

英国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英国留学推荐信怎么写,内容包括英国留学推荐信怎么写范文,英国留学推荐信,英国留学推荐信造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上推荐信的情况与日俱增,依照标准来书写推荐信会更加事半功倍。写起推荐信来就毫无头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