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范文通用

《乘加乘减》教案范文(通用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整理的《乘加乘减》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加乘减》教案 1

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看的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演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2、探究解题方法。

(1)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2)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哪里的人数,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像3x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用3x4,为什么要减1呢?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像4x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教学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我通过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法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并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再一次展示解题思路。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和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喜悦。

《乘加乘减》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练习十二第1、4、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加、乘减算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结合实际运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乐园吗?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示3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每匹小木马上有几个人?(引导学生说出有3人)

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加法算式:3+3+3=9(个)

乘法算式:3×3=9(个)

复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小木马可好玩了,你瞧,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总结算法。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认识,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观察算式。

类似3×3+2,3×4-1的这些有乘又有加减的算式就是乘加、乘减算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

(4)小结。

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点名回答。

2、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通过摆小棒的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每堆摆5根小棒,摆4堆,在第4堆里拿走4根。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其他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的第1、4、5题。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

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2的乘法口诀)

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

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五、板书

2的乘法口诀

2+2=2×2=4 二二得四

《乘加乘减》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2×4= 4×4= 1×3=

3×2= 1×4= 3×3= 3×4=

3+3+3=2+2+2+2=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点名回答。

2、小结。

乘加和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的第4题。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5×3-5= 5×3+5= 5×4+5=

5×2=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想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 3×3+2=11(个) 9

3+3+3+3-1 4×3-1=11(个) 12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教案 5

课题: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

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这个画***,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中求的是什么?

(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汇报交流。

(2)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乘加乘减》教案 6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

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

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

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

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

师课件展示

师:12里面有几个3呢?

生:4个3

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3.3个3,4个3。)

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

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

师课件展示

师:多完整,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

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

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

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

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现在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师: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

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

活动结束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

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

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

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9句

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

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

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结果依次减3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如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

设计意***:放手让学生***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整,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

2、摸石头过河

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融合,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学生***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完成后小组交流。

5、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

设计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全课总结

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乘加乘减》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

(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乘加乘减》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改写---------------------------

5+5+5改写---------------------------

2+2+2+2+2+2 改写---------------------------

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

3、全班讨论交流。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怎么来的?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真的很棒!。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四)闯关游戏。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1、P58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3、P58的15题。

4、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种方法:34 + 5 =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x3+2=11(个)(乘加)

③3x4-1=11(个)(乘减)

《乘加乘减》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片

[设计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

1×3= 5×5= 1×1= 3×3=

4×2= 2×3= 3×4= 3×5=

2×2= 4×5= 5×2= 4×4=

3、看***列乘法算式:(多媒体出示)

4、出示例5主题***

(1)***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乘加乘减》课评情况: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

1 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

2 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

3 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4 评价和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的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一、浅显(多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的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心态的参与。

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堂练习。

不足之处:

1、在学生汇报时让他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

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的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让孩子试着看算式画***,进一步理解题意,效果会更好!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

《乘加乘减》教案 11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探索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历探索乘加、乘减计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说”数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计算顺序;

2、体验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

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师:(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

(生好奇,想知道)

师:快看!他要掰农民伯伯的玉米!(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记下来,并汇报。全班交流,说说列出了哪些算式,小组长汇报各种方法,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

师:观察比较,猜一猜像3×3+2=11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4×3—1=11这样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通过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3、探究乘加、乘减计算顺序。

师:观察乘加、乘减算式,看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讨论交流)

生1汇报:先算乘,后算加、减。

师:为什么这样算?(注重算理的理解)

(生讨论交流)

生2汇报:因为只有先算3×3,再算9+2,计算结果才能是11;同样只有先算4×3,再算12-1,计算结果才能是11。所以应该先算乘,后算加、减

4、巩固练习:

过五关,斩六将(课件出示)

①口算下面各题,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3-2=2×3+1=3×3-2=4×3+4=4×4-4=

观察最后两道题4×3+4=4×4-4=还可以用哪个口诀来计算(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②王大爷家的桃园今年大丰收,他请了几个朋友来吃桃,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课件出示)

③同学们坐车去看展览,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个学生?(课件出示)

④摆一摆,看谁列的算式多。

老师手中有13朵花,想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打算怎么数,列出你的算式,先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看谁数的方法多。把列式写到纸上。

⑤猜一猜

老师要贴小红旗,一次准备贴3面,最后还多1面,问老师可能有多少面红旗?(得数不超过14面)(开放题多种答案)

采用“过五关,斩六将”的游戏活动,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五关障碍,督促并鼓励学生积极应对难题,通过五关。本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好竞争、喜欢被他人认可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

5、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和收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乘加乘减》教案范文通用

学习

开学寄语简短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寄语简短,内容包括开学寄语简短小学,开学寄语简短走心,开学寄语简短。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寄语的经历,对寄语都不陌生吧,寄语是表达美好愿望和期许的话语。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寄语感到非常苦恼吧,下

学习

生活中的估算四年级作文精选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估算四年级作文精选,内容包括小作文生活中的估算三年级,三年级估算日记范文,四年级估算的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

学习

幼儿园的开学祝福语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的开学祝福语精选,内容包括幼儿园的开学祝福语简短,幼儿园开学贺卡祝福语怎么写,幼儿园宝贝开学第一天祝福语。开学了,告别暑假的逍遥,重回学堂;收拢懒散的身心,积极向上;踏上学业的轨道,勇往直前;插上进取的翅膀,努力不

学习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乘加乘减教案,内容包括乘加乘减优秀教案设计,小学生数学乘加乘除混合教案,乘加乘减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

学习

暑假学生每日计划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暑假学生每日计划精选,内容包括精选暑假计划集锦10篇,暑假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表格,暑假每日总结与计划的方法。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

学习

《老人与海》练习及答案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与海》练习及答案,内容包括老人与海题目及答案,老人与海阅读理解及答案,老人与海同步练习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练习题,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

学习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合集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合集,内容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00道含答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人教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

学习

年会流程通知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年会流程通知精选,内容包括年会安排流程的通知,年会流程清单介绍,协会年会通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使用通知的机会越来越多,通知具有使用范围的广泛性、文种使用的晓谕性和行文方向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你所见过的通

学习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混合运算》教学教案,内容包括教案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混合运算教案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

学习

绍兴公司注册流程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绍兴公司注册流程,内容包括绍兴公司注册流程代办,绍兴公司注册流程有哪些,绍兴正规注册公司服务平台。公司注册是开始创业的第一步。下面是整理的绍兴公司注册流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

优秀合作小组发言稿通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合作小组发言稿通用,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简短100篇,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汇报模板,优秀小组组长发言稿。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下面是

学习

兔年拜年给老师的简单祝福语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兔年拜年给老师的简单祝福语,内容包括给长辈拜年祝福语四字兔年,兔年给老师拜年的祝福语,兔年拜年祝福语大全简短2023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要用到祝福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祝福语的类型多样,可以是感动的,兴奋的,幽默的

学习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口算乘法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帮

学习

考核表个人总结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考核表个人总结精选,内容包括考核表个人总结教师,小学教师考核表个人总结,考核表个人总结表。什么是个人总结?个人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学习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乘加乘减教案,内容包括乘加乘减优秀教案设计,小学生数学乘加乘除混合教案,乘加乘减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

学习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合集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合集,内容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00道含答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人教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

学习

新任职干部就职表态讲话稿通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新任职干部就职表态讲话稿通用,内容包括迎接新任职干部表态发言稿,股级干部任职表态讲话稿,就职表态讲话稿7篇范文。一、讲话稿的注意事项

学习

小小班周计划通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小班周计划通用,内容包括小小班10月周计划表内容,小小班一周计划怎么写,小小班周计划合集5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

学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通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通用,内容包括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案百度,全等三角形教学活动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

学习

幸福初中作文通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幸福初中作文通用,内容包括幸福初中作文800字,幸福初中作文600,幸福初中作文八百字。作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任务分工方案范文通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任务分工方案范文通用,内容包括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工作计划,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总结汇报,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有了详细规划。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

学习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历史教案大全,内容包括初中历史最新教案模板,初中历史教案怎么写,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