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参寥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参寥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送参寥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参寥师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翻译

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

剑环头上的小孔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

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

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

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

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注释

苦空:佛教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为苦,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为空。

吷血:吹气声,表示小而短的声音。剑首,指剑环头的小孔。

焦谷:火烤干枯的谷类。

颖:子粒的芒壳尖。

玉屑:比喻文词佳美,字字如珠玑飞屑。

退之:韩愈,字退之。

浮屠人:出家人。

诗语:指诗歌与禅法,这两者并不相悖,而统一于“空静”,并由此而获得“至味”和“妙”的境界。

请:领受,明确接受。

赏析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虽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虽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后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卷》《古木怪石***卷》等。

创作背景

诗僧参寥来拜访苏轼,苏轼在和他吟诗谈禅中感觉到:参寥这个人性情真率,颇有道行,只是此人心中还没有大彻大悟,没有达到空静寂灭的境界,所以常常作诗时骂人。而且他作诗时的模样,很像唐代张旭作草书的样子:“必酣醉泼墨,任笔之所骋。”苏轼有感于此,便在这次送别参寥时,特意写了《送参寥师》。时在元丰元年(1078)。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的开篇,就写诗僧参寥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按佛教宗旨,人世间一切皆苦皆空,人应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参寥既苦学释典,自应一切皆空,不染尘劳,就像风过剑头,不会有乐声(《庄子·则阳》);就像焦谷之类。但这位上人却与众不同,他出入于文人盛会,能写出文采华美的诗句,为了说明这一矛盾现象,诗人引述韩愈所论书家张旭与高闲不同的创作心境,并进而探索形成不同心境的原因。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云张旭终生治草书,笔法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与李白的诗、裴曼的剑舞,并称当时的“三绝”。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凡喜怒忧欢之情,无聊不平之气,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这与韩愈“不平则鸣”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而高闲视身如丘井,寄情于淡泊,与官为金吾长史、大醉后始落笔的张旭根本不同。

诗的后半部分是苏轼“细思”之后做出的答案。他认为禅僧能书能诗,并非借诸“幻影”,而在于创作构思之“真巧”。这“真巧”就是充分重视“空”与“静”的作用。“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客观世界是很复杂的物质世界,世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们要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必须以静制动,以空纳实。无论是入世者的“阅世走人间”,还是出家人的“观身卧云岭”,都必须保持虚静的心境,才能使万象腾踔于眼前,万境纳入于心胸,这样才能写出“中有至昧永”的好作品。诗人将虚静提高到认识论的高度,认为这能帮助作家、艺术家把握世界。他的探索是相当深入的,对禅僧能书能诗的原因的解释也很清楚。

诗人虚静说的提出,显然受晋·僧肇经论的影响。《肇论·涅桨无名论第四》云:“夫至人虚心冥照,理无不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余,镜万有于方寸而且其神常虚。至能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肇论·物不迁论第一》云:“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仅内容相似,而且语句也相似,带有浓厚的禅学意味。盖此诗为禅僧而作,同时又鉴于引禅入诗,以禅喻诗,已成为当时诗坛的普遍风尚,诗人想通过此诗作些理论上的探讨。然而不能据此就断定。诗人的虚静说仅本于释典,须知他的思想比较复杂。而其主导思想还是儒家的入世学说。关于虚静的认识论,先秦诸子早有论说。老子最先提出“致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十六章)。这一认识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但他把摒除内心杂念的干扰同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对立起来,就变成了神秘主义的内省直观说,导致唯心主义。诗人热衷于功业,对此说不可能全盘接受。其后尹文根据老子“致虚静,守静笃”的理论,提出了“虚一而静”的认识论,要求人们抛弃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的障碍,排除杂念,精力专一,消除闭塞认识的各种障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达到“大清明”的境界(《解弊》)。他认为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增长知识,而且在于了解万物的实际情况,研究治乱的根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使天地万物为人类服务。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静故’二句,禅理也,可悟诗境。”

清代文学家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二》:“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而反其意而论诗,然正得诗法三昧者。其后严羽遂专以禅喻诗,至为分别宗乘,此篇早已为之点出光明。王士祯尝谓李、杜如来禅,苏、黄祖师禅,不妄也。”

《送参寥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送参寥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学习

胡成中的创业故事

阅读(27)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童话都不陌生吧,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你还记得哪些童话故事呢?下面是整理的胡成中的创业童话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科目一考试流程解读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科目一考试流程解读,内容包括科目一考试操作流程讲解,考科目一流程及步骤,重考科目一完整流程。科目一考试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很多学员都出现过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各种东西没有带没有准备,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以下是整理的科

学习

花旗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花旗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内容包括花旗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花旗参泡水的功效与作用,美国花旗参的功效与作用。花旗参有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花旗参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下面是整理的花旗参的功效

学习

中国现在活的最长的人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现在活的最长的人,内容包括中国目前活得最长的人,现在中国活得最久的人,历史活得时间最长的人。据调查统计,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是76岁,每个人想长命百岁,但是能过百岁的少之又少,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现在活的最长的人是谁吗?下面

学习

难忘这个冬天作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难忘这个冬天作文精选,内容包括难忘那个冬天作文,实用的冬天的作文52篇,这个难忘的冬天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

学习

科目二的考试流程与规则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科目二的考试流程与规则,内容包括科目二考试流程及规则,c2考试科目二流程,科目二考试语音播报流程。在驾照考试中,科目二的详细操作为:上车先系安全带,然后打火,开始操作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以及

学习

2023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

阅读(25)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科目难吗?下面百分网为大家分享的是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

临时上台发言三招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临时上台发言三招精选,内容包括临时上台讲话技巧三步,上台发言三步骤,临时上台发言技巧万能方案。临时上台发言三招(精选5篇)

学习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化学基础帮助记忆口诀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化学基础帮助记忆口诀,内容包括2023执业药师法规考点速记口诀,执业药师化学结构口诀,2023年执业药师讲义。距离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时间,本文整理关于执业药师考试化学基础记忆口诀,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学习

普华笔试经验分享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普华笔试经验分享,内容包括普华笔试后一般多久给面试通知,普华秋招笔试9200,普华笔试现在有分数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笔试吧,下面是整理的普华笔试经验分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点石成金成语的意思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点石成金成语的意思,内容包括点石成金的成语故事的意思是什么,点石成金成语意思,成语点石成金什么意思。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

学习

获得优秀员工奖的获奖感言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获得优秀员工奖的获奖感言精选,内容包括获得优秀员工奖的感言,优秀员工获奖感言精辟句子,获奖感言300字优秀员工。一、评选优秀员工的条件、标准: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觉执行公司各项制度、规程,全年没有受过任何形式的处

学习

医保参保人员管理制度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医保参保人员管理制度精选,内容包括医保参保计划工作步骤,医保参保人员参保登记,医保参保服务科规章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我

学习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及译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北行见杏花原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翻译原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下面是整理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学习

2023美国翻译专业名校申请要求及就业前景的解析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2023美国翻译专业名校申请要求及就业前景的解析,内容包括美国留学翻译专业推荐,美国翻译学专业,美国翻译英语专业哪个学校好申请。要说翻译专业,美国的名校最为出名,那么有什么申请条件以及有什么就业前景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

学习

北青萝带拼音版原文赏析

阅读(22)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北青萝带拼音版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北征赋原文及翻译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北征赋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北征原文及翻译赏析,北征赋原文,北征赋诗词。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辞赋盛于汉,故世称汉赋。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北征赋原文及翻

学习

《春暮》译文及赏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春暮》译文及赏析,内容包括春暮的译文,暮春译文,春暮全诗译文。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精

学习

春日偶成原文及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春日偶成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春日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偶成全文朗诵赏析,春日偶成注音版朗读。《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春日偶成

学习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拼音,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朗读,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高中。《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

学习

英语四级翻译练习:唐朝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四级翻译练习:唐朝,内容包括唐朝英文翻译,四级翻译真题唐朝,四级英语翻译练习。英语翻译,是指用英语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或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英语的语言之间互相表达的活动。以下是整理的英语四级翻译练习:唐朝,希望对大家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