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个案论文大全

护理个案论文篇(1)

一、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指档案工作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创新、交流、利用、管理知识,并通过各种服务渠道进行传播,以促进档案人员自身教育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过程。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的类型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理论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专业系统知识和基本信息素养;第二种是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档案工作者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显性知识的系统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增进其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可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的保存和分享,提升知识的应用程度;可以帮助档案工作者自觉进行专业省思,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1.获取知识,建立个人知识库

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随着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个人知识在数量上急剧增多,这就需要构建个人知识仓库去容纳这些知识。

(1)档案工作发展的知识需求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个人知识需求分析,那么个人知识管理将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档案工作者在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将会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术,并有不同的需求,档案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应该采用哪些途径来实现。

(2)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得,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信息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检索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并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能力。然后,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校对、提炼,得出对于工作或学习有用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增值。

(3)收集信息,获取知识

档案工作者明确了个人需求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与档案工作或自身相关的知识。一般来讲,档案工作者显性知识一般通过讲座或进行自主学习获得,隐性知识是在专业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比如个人的实际工作等途径,具有较高的情境适应力。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工作具有实质的应用价值,是内在的难以言传的。

(4)组织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仓库

当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后,积累多了,档案工作者就要对自己所得到的知识进行管理。在进行知识存储之前,个人要先建立一个符合个人需要的知识系统构架,应至少建立两方面的信息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媒体网络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密切关注主要媒体,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个人知识结构良性发展。Internet是档案工作者学习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提高自己,有效地建立网络资源清单,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

2.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储存

个人知识库建立以后,就可以把分类的知识按目录分批放入知识库中。目前广泛流行的网络日志、博客,就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可以借鉴的方案。Blog以个人为中心,极具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可以方便进行访问、管理,还可以广泛地进行共享和交流,非常适合档案工作者构建知识仓库。可以将那些暂时不用或来不及进行分类的信息和知识存放在临时目录中。命名的文件名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快速而准确的查询。同时,应该注意建立文件的定期更新、备份、删除、交流和共享原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保存,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3.个人知识的应用与共享

(1)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使用原则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原则。如果只是一味地积累材料,而不去理解、应用、反思,是没有多大价值和效益的。因此,档案工作者有效地管理个人知识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应用于业务工作之中,这样才能检验其正确与否。根据知识转化理论,通过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以增长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完成知识内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一方面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宝贵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把个人隐性知识传授给别人,从而完成知识的社会化,使所学的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的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

(2)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实现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档案工作者可以吸收更多的显性知识充实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档案工作者可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述为显性知识,进行分享,完成知识的外化;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个人可以从其他档案工作者那里获得启发,感悟出新知识,增加自己的隐性知识。在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可通过Blog和虚拟学习社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并获得收益。

(3)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双模型结构

搭建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有利于档案工作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型有两种“信息——知识”模型和“***模型”。在“信息——知识”模型中,知识的产生是依据“数据——信息——知识”的顺序进行的,知识解决方案处在数据、信息、知识结构的最顶层,将信息综合之后得到知识,反之知识分解为信息。在“***模型”中,不需要信息层作铺垫就能得到一个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注重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以及分享知识的环境;“而信息——知识”转换模型则注重建立一个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如果要获取隐性知识,应选用“***模型”;如果要获取显性知识,则应选择“信息——知识”转换模型。

参考文献:

1.管斌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护理个案论文篇(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safety system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archival cause development strategy. Facing the shortage of systematic induce in archival safety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point out the source of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theory from these aspects: the archiva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 risk society theory, risk management theory, disaster management theory,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ory and safety culture management theory.

Keywords:Archives safety system; Archives conservation; Disaster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1 引言

2010年以恚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提出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说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和国家的充分肯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反思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的深层次原因,离不开学界多年来对档案安全问题的不断研究。从最初对档案安全保管、档案安全保护的研究到如今从档案安全体系的层面展开对各类档案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档案界人士充分汲取相关学科的思想源流,并将其融入档案安全问题的研究当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时至今日,我国档案安全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研究当中缺乏对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系统归纳和科学提炼。因此,厘清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理论源泉,对于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安全理论体系的形成意义重大。

2 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主要理论阐释

2.1 档案保护与档案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及科学保护档案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安全的理论最初就体现在档案保护之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档案保护研究逐渐从各个层面展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界不仅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科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还将目光转移到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当中。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所形成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方法,是以纸质档案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例如档案修复技术方法、档案馆建筑与设备、档案害虫与微生物的防治等,它们在我国传统档案保护工作以及“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理论角色。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档案保护的范围逐渐拓展到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保护、备份与长期保存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同样也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下,档案安全保护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1]。总之,在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建构当中,档案保护领域的理论方法不可或缺。

档案管理理论是围绕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流程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和方法。科学的档案管理对于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看,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构建离不开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首先,要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除了探讨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保密技术与方法外,电子文件的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同样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电子邮件、***府网站、***务新媒体等新型“文件”的出现,如何确定归档范围,如何鉴定其价值、划定保管期限,如何完整捕获文件内容及其结构和元数据信息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和维护,尤其是新型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策略方法也是需要涉足的重要问题。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文件(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周期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管理,既要防止重要文件由于没有归档或归档信息不完整造成的丢失,也要防止保管当中的篡改、泄密,以及注意防火、防盗等,当然,还有利用过程的原件保护、信息保密、隐私保护甚至销毁阶段的安全等。

2.2 风险社会理论。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理论命题。此后,英国学者斯科特・拉什、安东尼・吉登斯、沃特・阿赫特贝格等人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社会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风险社会理论对风险、风险社会进行了完整描述,对如何规避和应对风险作了阐释,是开展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思想源泉。风险社会理论提出之后,风险的经济学、心理学、***治学、文化学等多维度视角也为关注风险社会问题提供了多种理论分析路径。此外,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已经对***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产生显著影响,基于风险社会视角展开的安全问题研究层出不穷。

对于档案界而言,对档案安全问题的认识通常有两种视角:一是从档案的存在形态、固有特性以及档案保管的场所、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力***从内部发现档案安全风险因素;二是从档案安全所面临的外在环境,包括各种自然灾害以及***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着手,力***从外部分析档案安全风险因素。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解和思考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为档案安全风险的防范、规避与管理提供重要思路。

总之,探索风险社会理论对档案安全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认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档案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借鉴。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切入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行透视和反思,剖析产生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这对于档案界树立风险意识、培育风险文化有导向作用。此外,有利于档案机构明确风险社会中档案安全的责任担当,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展开,树立“大安全观”,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制定安全应对策略与相应的***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机制。

2.3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与客观存在性,它由潜在的损失、损失的大小、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三种因素构成。为了避免事件发生的不良后果,减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即降低风险成本,人们引用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规避风险,于是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便应运而生。

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常被视为一种保险,一个缓解不确定性的缓冲区,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管理主体通常致力于通过风险的识别、评估等一系列流程矸治瞿谕獠看嬖诘姆缦找蛩兀并制定一系列方案、措施来应对风险,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在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等领域得到了极其深入的应用与理论拓展,并逐步运用到***府管理、信息管理、IT项目管理、自然灾害管理等领域中。

2000年,王健等人翻译了戴维・比尔曼的著作《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比尔曼认为,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应导入风险概念,进行风险管理。之后,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电子***务系统中文件管理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电子文件管理风险及其产生原因[2][3]、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法等[5][6],并于2008年出版了专著《电子文件风险管理》。

总的来说,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当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7],在数字时代,文件与档案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这些风险不仅出现在收集阶段,还出现在整理、利用等各个阶段,尤其是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阶段[8]以及档案数字化项目外包当中[9]。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已成为我国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思想。

2.4 灾害管理理论。灾害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原因而形成的、发生于自然界的或突发或缓慢发生的能给人类造成各种损害的事件。灾害与防灾、减灾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因此,灾害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逐渐成为应对灾害的重要活动,它通过对灾害的研究、预测、减灾措施实施和灾后恢复等活动,以预防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现代灾害管理理论主要有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GCSP 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侧重于灾害的防治,风险管理理论更侧重于灾害预防,GCSP管理理论则是综合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侧重于灾害的管理方法。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档案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国家档案局对自然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视,每年都要专门发文强调汛期档案安全,此外还出台了《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灾难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为各级档案馆和档案工作者在制定灾害管理***策和战略过程中提供必要指导,以便进一步增强档案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妥善处置,把各种灾害对档案馆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10]。针对档案以及档案馆所面临的灾害威胁,灾害管理领域的理论方法(诸如灾害恢复、灾害风险评估、灾害损失预测与评估、灾害分类与等级划分、防灾减灾对策、灾害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灾害危机管理等)对档案安全管理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因此,近些年来,有学者对档案灾害预警机制[11]、档案部门灾害事件应急准备能力[12]、档案灾害管理体系[13]、档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14]、数字档案灾害[15]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还有学者对“档案灾害学”进行了深入研究[16][17]。

2.5 信息安全理论。信息安全是信息时代永恒的需求。可以说信息安全是信息的影子,哪里有信息哪里就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可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也不断发生,敌对势力的破坏、恶意软件的入侵、黑客攻击、利用计算机犯罪等,对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势是严峻的。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4个层面的内容,而信息安全学科就是研究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领域中如何保障这四个层面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信息安全理论当中,技术被认为是信息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手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字水印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可信计算技术、RFID技术等安全保护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档案信息安全受到了高度重视。学者们纷纷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以及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管理以及保障体系等层面阐述应对策略。研究中不难发现,档案信息安全研究不能脱离信息安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指导,信息安全领域的诸如网络安全机制、隐私保护、设备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技术、PKI安全认证体系、可信计算技术等理念、技术和方法对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2.6 安全文化与管理理论。安全问题是伴随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防御灾害、事件和保障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与“天灾”和“人祸”相关的安全问题。“天灾”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旱灾等。“人祸”就包括战争、环境破坏、恐怖活动、网络黑客事件、大面积停电、交通事故、公共安全等。安全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安全现象中的安全规律,安全科学原理就是安全规律的核心内容。这些原理当中:安全文化原理、安全伦理原理、安全教育原理、安全法律法规原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原理对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以及档案安全观的形成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此外,从安全管理的层面来看,安全生产管理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体制机制以及管理理念、管理策略方法等同样可以作为档案安全管理的参考。

3 结语

2010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并迅速付诸实践。实践工作的快速推进,亟须理论的支撑。因此,有必要梳理已有的相关成果,分析相关的理论思想来源,提炼档案安全体系理论,为指导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系统梳理了档案安全问题研究当中所涉及的档案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灾害学、信息安全学以及安全科学等6个领域的7大主要理论思想,其中“档案保护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是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余5种理论则为档案安全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思想源流。然,在各学科理论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后面5种学术理论当中,也存在部分交叉的情况。如灾害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理论当中同样借鉴了风险管理理论的思想。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档案安全问题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在档案安全体系研究当中各种理论思想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是可以相互借鉴吸收的,其共同目标是应对各类档案安全问题,指导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鹏.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角度看档案保护[J].中国档案,2010(6):27.

[2]冯惠玲,王健.电子***务建设中的文件管理风险探析[J].中国行***管理, 2005(4):62~66.

[3]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 2005(3):8~11.

[4]徐拥***.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档案学通讯, 2005(6):51~55.

[5]张宁.电子文件风险管理:识别与应对[J].电子***务, 2010(6):24~30.

[6]张宁.思维的“逆行”――电子文件风险管理解析[J].中国档案, 2010(7):59~61.

[7]向立文,欧阳华.论加强档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档案学通讯, 2015(4):68~71.

[8]陈国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J].北京档案,2008(2):42~43.

[9]黄丽华.引进风险管理方法构建安全管理策略――档案数字化外包潜在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研究[N].中国档案报,2015-11-23(03).

[10]王良城. 自然灾害对档案的侵袭与应对策略[J]. 北京档案,2010(7):72.

[11]于海燕.档案灾害预警机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1(4):81-84.

[12]吴加琪,周林兴.档案部门灾害事件应急准备能力研究[J].浙江档案, 2012(6):16~18.

[13]毛惠芳.预警应急抢救――档案灾害管理体系的构建[D].合肥:安徽大学, 2010.

[14]张新.灾害后的行动与反思――从北川档案抢救看档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J].四川档案,2010(3):21~23.

[15]吴晓红,郭莉珠.数字档案灾害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5(3):80~83.

护理个案论文篇(3)

【关键字】病案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学校医学教育是医院医生、护士的主要来源,也是医生、护士所必须经历的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学校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医学常识、基本技能,还要注意自身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各医学院附属医院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医学生生源的不断增加,医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院校仅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他们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认为病案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病案教学法是实例教学法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真实、自然、直观的特点,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临床思维、提高应变能力。现就这一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具体阐述。

1 病案教学法的应用

前文我们已经叙述过,病案教学法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突发应变的能力。那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灵活应用呢?

1.1 灵活运用典型病案:临床护理的种类和任务纷繁复杂,在讲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案例要与所讲理论内容相对应,做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典型病案,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护理场景。如在介绍“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时,教师要以医院真实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与学生详细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如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护理要与病因相符合,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对于这一类病人的护理不但要从医学角度出发,还要注意患者的生理需求,在护理时要格外小心。教师还可根据案例中所展示的各种症状、状况,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不仅了解这一症状的护理基础,还要学会应对患者的其他需求。

1.2 利用病案讲清重点、难点:护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同病症,甚至同一病症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重点及难点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仅难以掌握,还有可能混淆。这时,教师可采用病案教学法,结合实际病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带领学生对病案做出准确的诊断、抓住病案重点与难点,进而掌握不同病案的护理方式。

1.3 利用病案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在每一单元内容结束后,选择几个典型病案,要学生依据所学独自进行病案分析并制定护理计划。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将学到的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案之中。

2 病案教学的基本过程

2.1 选取病案:病案选取时病案教学法的关键所在。首先,为确保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选用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必须选用医院真实的病案,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其次,为确保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所选取的病案必须与课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不能理论讲述的是“高血压的护理”,而案例却是“肺炎病人的护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往往使学生混淆理论,以致错误护理。最后,教师要对病案进行透彻的研究,并结合病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促发学生的思考。

2.2 讨论病案:病案的讨论是病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参与到病案的演习中,切身体会不同病案的护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①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说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发现病案所描述的症状、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②把握讨论方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就某一无关紧要的细节争论很久,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及时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点”上;③掌控讨论时间。适度的讨论是有益于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但过于深入、偏题的讨论却是毫无必要的。

2.3 归纳讲评病案:每个病案讨论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讲评。首先,教师要及时归纳知识要点。病案的讨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教师放任不管,那么学生将一头雾水,不能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无法顺利解决。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病案中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诊断思路。其次,对学生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讨论过程中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讨论结束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说明其原因及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之后,结合自己刚才的讨论,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出,并由教师一一给予解答,加深学生印象,做到切实掌握这一项知识和技术。

2.4 完成病案作业:通过课堂上对病案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病案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初步学会了分析病案、设计护理计划。这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同一类型的典型病案,要求学生单独分析设计护理计划,并完成一份护理病历。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以及日后实际工作中问题处理、病历书写的能力,进而达到实用性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以人为主的信息社会,更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合理运用病案教学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应变能力,为护理事业不断提供合格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医学教学。作者期望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各医学院校的普遍采用,以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彬. 临床课实践教学中病案教学的应用.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护理个案论文篇(4)

1 引言

2010年以?恚?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提出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说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和国家的充分肯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反思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的深层次原因,离不开学界多年来对档案安全问题的不断研究。从最初对档案安全保管、档案安全保护的研究到如今从档案安全体系的层面展开对各类档案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档案界人士充分汲取相关学科的思想源流,并将其融入档案安全问题的研究当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时至今日,我国档案安全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研究当中缺乏对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系统归纳和科学提炼。因此,厘清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理论源泉,对于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安全理论体系的形成意义重大。

2 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主要理论阐释

2.1 档案保护与档案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及科学保护档案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安全的理论最初就体现在档案保护之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档案保护研究逐渐从各个层面展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界不仅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科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还将目光转移到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当中。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所形成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方法,是以纸质档案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例如档案修复技术方法、档案馆建筑与设备、档案害虫与微生物的防治等,它们在我国传统档案保护工作以及“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理论角色。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档案保护的范围逐渐拓展到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保护、备份与长期保存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同样也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下,档案安全保护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1]。总之,在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建构当中,档案保护领域的理论方法不可或缺。

档案管理理论是围绕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流程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和方法。科学的档案管理对于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看,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构建离不开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首先,要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除了探讨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保密技术与方法外,电子文件的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同样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电子邮件、***府网站、***务新媒体等新型“文件”的出现,如何确定归档范围,如何鉴定其价值、划定保管期限,如何完整捕获文件内容及其结构和元数据信息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和维护,尤其是新型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策略方法也是需要涉足的重要问题。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文件(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周期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管理,既要防止重要文件由于没有归档或归档信息不完整造成的丢失,也要防止保管当中的篡改、泄密,以及注意防火、防盗等,当然,还有利用过程的原件保护、信息保密、隐私保护甚至销毁阶段的安全等。

2.2 风险社会理论。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理论命题。此后,英国学者斯科特?拉什、安东尼?吉登斯、沃特?阿赫特贝格等人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社会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风险社会理论对风险、风险社会进行了完整描述,对如何规避和应对风险作了阐释,是开展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思想源泉。风险社会理论提出之后,风险的经济学、心理学、***治学、文化学等多维度视角也为关注风险社会问题提供了多种理论分析路径。此外,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已经对***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产生显著影响,基于风险社会视角展开的安全问题研究层出不穷。

对于档案界而言,对档案安全问题的认识通常有两种视角:一是从档案的存在形态、固有特性以及档案保管的场所、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力***从内部发现档案安全风险因素;二是从档案安全所面临的外在环境,包括各种自然灾害以及***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着手,力***从外部分析档案安全风险因素。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解和思考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为档案安全风险的防范、规避与管理提供重要思路。

总之,探索风险社会理论对档案安全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认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档案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借鉴。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切入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行透视和反思,剖析产生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这对于档案界树立风险意识、培育风险文化有导向作用。此外,有利于档案机构明确风险社会中档案安全的责任担当,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展开,树立“大安全观”,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制定安全应对策略与相应的***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机制。

2.3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与客观存在性,它由潜在的损失、损失的大小、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三种因素构成。为了避免事件发生的不良后果,减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即降低风险成本,人们引用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规避风险,于是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便应运而生。

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常被视为一种保险,一个缓解不确定性的缓冲区,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管理主体通常致力于通过风险的识别、评估等一系列流程?矸治瞿谕獠看嬖诘姆缦找蛩兀?并制定一系列方案、措施来应对风险,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在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等领域得到了极其深入的应用与理论拓展,并逐步运用到***府管理、信息管理、IT项目管理、自然灾害管理等领域中。

2000年,王健等人翻译了戴维?比尔曼的著作《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比尔曼认为,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应导入风险概念,进行风险管理。之后,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电子***务系统中文件管理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电子文件管理风险及其产生原因[2][3]、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法等[5][6],并于2008年出版了专著《电子文件风险管理》。

总的来说,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当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7],在数字时代,文件与档案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这些风险不仅出现在收集阶段,还出现在整理、利用等各个阶段,尤其是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阶段[8]以及档案数字化项目外包当中[9]。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已成为我国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思想。

2.4 灾害管理理论。灾害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原因而形成的、发生于自然界的或突发或缓慢发生的能给人类造成各种损害的事件。灾害与防灾、减灾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因此,灾害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逐渐成为应对灾害的重要活动,它通过对灾害的研究、预测、减灾措施实施和灾后恢复等活动,以预防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现代灾害管理理论主要有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GCSP 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侧重于灾害的防治,风险管理理论更侧重于灾害预防,GCSP管理理论则是综合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侧重于灾害的管理方法。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档案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国家档案局对自然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视,每年都要专门发文强调汛期档案安全,此外还出台了《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灾难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为各级档案馆和档案工作者在制定灾害管理***策和战略过程中提供必要指导,以便进一步增强档案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妥善处置,把各种灾害对档案馆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10]。针对档案以及档案馆所面临的灾害威胁,灾害管理领域的理论方法(诸如灾害恢复、灾害风险评估、灾害损失预测与评估、灾害分类与等级划分、防灾减灾对策、灾害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灾害危机管理等)对档案安全管理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因此,近些年来,有学者对档案灾害预警机制[11]、档案部门灾害事件应急准备能力[12]、档案灾害管理体系[13]、档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14]、数字档案灾害[15]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还有学者对“档案灾害学”进行了深入研究[16][17]。

2.5 信息安全理论。信息安全是信息时代永恒的需求。可以说信息安全是信息的影子,哪里有信息哪里就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可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也不断发生,敌对势力的破坏、恶意软件的入侵、黑客攻击、利用计算机犯罪等,对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势是严峻的。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4个层面的内容,而信息安全学科就是研究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领域中如何保障这四个层面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信息安全理论当中,技术被认为是信息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手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字水印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可信计算技术、RFID技术等安全保护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档案信息安全受到了高度重视。学者们纷纷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以及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管理以及保障体系等层面阐述应对策略。研究中不难发现,档案信息安全研究不能脱离信息安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指导,信息安全领域的诸如网络安全机制、隐私保护、设备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技术、PKI安全认证体系、可信计算技术等理念、技术和方法对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护理个案论文篇(5)

论文摘要: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是美国言论自由探究领域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它在产生根源上和美国传统的言论分层理论密切相关。由于最高法院未对商业言论进行严密的定义,如同耐克案所显示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出现的公司法人的混合言论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从而导致了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的产生。公司法人言论自由包含了商业言论和***治言论划分的合理性、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的调整等诸多新问题,有待学者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论文摘要:言论分层理论,公司法人言论,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 导言 众所周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言论自由的案件时存在着依其内容的不同将言论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治言论和商业言论,并对不同类别的言论给予不同程度保护的做法。其中***治言论被认为是高价值言论而受到了最高的保护,商业言论则被认为是低价值言论,一度甚至被排除在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之外。这就是所谓的“言论自由分层理论”。然而,近年来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言论类型,这种言论类型的划分标准却并不是言论的内容,而是作出言论的主体。这种挑战传统言论分类标准的言论类型一俟出现就引起了探究第一条修正案的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最近更是凭借Nike v. Kasky一案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为其贡献其学术聪明。这就是公司法人言论(corporate speech)。公司法人言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的产生,本文的任务就是对这一美国言论自由探究领域的新课题作一系统介绍并对相关新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 一、美国言论自由分层理论 言论自由自 6、70年代以来在美国一直得到了极高程度的保护。根据最高法院历经多年的探索所总结出的一套审判第一条修正案案件的原则,其对言论自由一般仅答应“内容中立”的限制,除非根据利益平衡的检验原则***府能够证实它对某一言论进行限制促进了重要的,或实质性的***府利益并且这一利益和压制言论自由无关、对言论自由所实施的附带限制和促进***府利益相比不那么重要。 据此,言论自由在公民权利体系中居于基本权利的地位,甚至是憎恨言论(hate speech)也能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实际上,美国学者米克尔约翰就曾明确提出过应对言论自由给予绝对的保护。那么言论自由何以能得到如此高程度的保护呢?这和言论自由在美国学者眼中所具有的价值具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 Tushnet等学者的统计,美国言论自由探究领域中形成的有关言论自由哲学基础的学说主要有三种论文摘要:追求真理说(闻名的“思想市场”理论即属于此类)、自治说和自我实现说。追求真理说以霍尔姆斯和布兰代斯为代表,主张“吾人所欲求的至高之善唯有经由思想的自由交换,才比较轻易获得,——亦即要想测试某种思想是否为真理的最佳方法,就是将之置于思想竞争的市场上,看它有无能力获得认可”,因此不到最后关头,***府绝对不应插手这一进程。自治说的主要代表则是绝对主义者米克尔约翰。米克尔约翰主张,言论自由实际上所保障的是人们参和自治(self-government)的权利;因为言论自由,确切的说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自由讨论是保证投票者获取足够的智识以及情报(information)以便在投票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的途径之一。因此,正如选举权不应受到限制一样,言论自由也不应受到限制。自我实现说则以Emerson、Redish等人为代表。其中,埃默森教授认为言论自由通过不受拘束的表达和交换信念及观点来发展个人的思想从而达到个人的自我实现;Martin Redish则认为言论之所以是不可侵犯的,是因为它培育了民主***治所追求的价值——个人对影响生活的决定的控制及个人的“人的才能”的发展。其中很难说哪一种在言论自由探究领域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可以说这三种学说共同对美国法院有关第一条修正案的判决发挥着指导性的功能,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具体说来,自治说在早期影响较大,自我实现说在较为晚近的时候则发挥着比较重要的功能。值得注重的是,这三种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强调的都是对言者(the speaker)利益的保护。 那么根据上述理论,是否所有的言论都应该得到第一条修正案完全的保护呢?首先,根据米克尔约翰的自治理论,对这个新问题的回答就是否定的。由于米克尔约翰论证言论自由价值的立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因此他认为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治权利,只有和 公共事务有关的“公言论”(public speech)才能够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除此之外的其他言论都不在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范围之内,而只能受到第五条修正案的保护。而根据追求真理说和自我实现说,也只有对获致真理和实现自我价值,非凡是和实现民主相关的价值有促进功能的言论才能够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据此,最高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根据言论的内容将言论划分为高价值言论——***治言论(或公共言论)和低价值言论——商业言论。只有能够促进言论自由价值实现的高价值言论——***治言论才能够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全面保护。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美国宪法学界可以说对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论文摘要:制定第一条修正案的目的即使不是完全的也是绝大部分的是为了保护和公共事务有关的言论。以此为基础,最高法院总结出了言论自由分层理论,即论文摘要:言论应根据其内容划分为***治言论(或称非商业言论、公共言论)和商业言论,***治言论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全面保护,对商业言论则采取和***治言论完全不同的保护原则。 至于对商业言论具体采用什么样保护原则,不同的时代做法有所不同。具体说来,可以以1976年的Virginia Board of Pharmacy v. Virginia Citizens Consumer Council, Inc.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来熟悉商业言论的保护原则。1976年以前,商业言论基本上被排除在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范围之外,其中最高法院更是在1942 年的Valentine v. Chrestensen一案中明确公布联邦宪法没有限制***府调整纯粹的商业广告,从而以判例的形式将商业言论从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内排除出去。而在 1976年的Virginia Board of Pharmacy案中,最高法院宣称,即使商业广告注重的是纯粹的经济利益,也不排除其应受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从而第一次将商业言论纳入了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范围之内。而最高法院作出这一判定的根据在于论文摘要:就具体消费者而言,他从商业信息自由流通中所获得的利益即使不大于,至少也不少于他在日常的最迫切的***治讨论中所获得的利益。此外,就整个社会而言,商业信息的自由流通也具有重大的公共利益。由此,最高法院就将商业言论和对公共事务的讨论联系起来了。而1980年的Central Hudson Gas Electric Corp. v.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of New York案则标志着最高法院对商业言论新的保护原则的成型。在本案中,最高法院形成了四步分析法来审判商业言论案件论文摘要:第一,必须确定表达是否受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而商业言论要受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至少必须涉及合法活动,并且不能误导公众;第二,所主张的***府利益是否重大;假如以上两个回答都是肯定的,第三,确定调整是否直接促进了***府主张的利益;最后,确定***府这一调整是否大于促进这一利益之必需。由此,商业言论被正式纳入到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但是相比于***治言论,商业言论仍然被认为是仅仅具有“低价值”的言论,它只能得到法院较低程度的保护,一旦商业言论被证实是虚假的、误导的或者是鼓励非法活动的,法院仍将准许***府对其进行限制。 值得注重的是,在这一明确了商业言论的“次等”地位的分层理论中存在着一个较为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最高法院至今未对“商业言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司法实践中仅仅形成了一个对商业言论的模糊的熟悉,那就是所谓商业言论是“纯粹意在商业事务”的言论。正是由于缺乏对商业言论的准确定义,因此虽然最高法院并未将商业言论定义为公司法人作出的言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将商业言论等同于公司法人所作出的言论的倾向。 其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公司法人实际上在言论自由领域中成为了受到歧视的主体。 二、一种新的言论类型论文摘要:公司法人言论 近年来,由于公司法人不仅仅在推销产品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还在劳工***策等公共事务甚至是竞选事务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言论类型——公司法人言论(corporate speech)。公司法人言论这一新的言论类型的出现主要和三个案例有关论文摘 要: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 v. Bellotti,Pacific Gas Electric Co. v.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of California以及Nike, Inc. v. Kasky案。在Bellotti案中,法院指出在民主社会中言论对为公众提供情报的功能并不因其来源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Pacific Gas案中法院则指出,公司法人所作出的和选举无关的***治言论不得仅仅因其公司法人的主体性质而受到限制,并且主张公司法人也应该和公民一样拥有“说和不说”的自由。也就是说,从这两个案件开始,法院开始在裁决言论自由案件时对公司法人这一主体性质进行考虑,公司法人言论由此开始进入法院的视野。当然,仅凭这两个案件还不能说最高法院已经形成了对待公司法人言论的成熟的原则。正如后面将要指出的,近年来最高法院在对待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的态度上日趋严厉,这和Bellotti案和Pacific Gas案的思路很难说是相一致的。而公司法人言论正式成为一种***的言论类型可以说还是始自于2003年的Nike, Inc. v. Kasky案。 耐克案虽然发生于2003年,但案由却可以一直追溯至1996年。在1996-1997年间,多种媒体广泛报道了耐克公司在东南亚的分公司***劳工的新闻。作为回应,耐克公司通过向各大学校长及体育运动管理当局邮寄信件、宣传品以及在各家报纸上刊登公开信等形式对上述报道进行了反驳。1998年,Marc Kasky向旧金山高等法院对耐克公司及其5名管理人员提起了诉讼,指其上述行为违反了该州消费者保护法有关禁止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的规定。针对 Kasky的指控,耐克以言论自由为由提出了抗辩。基于言论分层理论,本案的焦点就集中在了耐克有关言论的性质判定上。假如法院判定其为***治言论,则耐克的言论将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Kasky的指控也就将被驳回;相反,假如法院判定其为商业言论,那么根据虚假的商业言论不受第一条修正案保护的原则,耐克就将在本案中败诉。法院在第一审和上诉审中都作出了对耐克公司有利的判决,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上诉法院明确裁定耐克的言论为“非商业言论”。但是,在案件被Kasky提交到州最高法院之后,加州的最高法院却以4-3的比例推翻了前面的判决,裁定耐克的言论为商业言论。在这种情况下,耐克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了上诉,这就是引发了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新问题争论的Nike, Inc. V. Kasky案。 几乎自最高法院同意受理该案之日起,耐克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该案之所以受到高度的关注,其原因主要就在于本案所涉及的耐克言论性质模糊不清,如何定性非常困难。通常在认定商业言论时的依据有三论文摘要:出于经济动机;以广告的形式;针对某一产品。耐克公司的言论却不同于以往的商业言论而具有某种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的外表——耐克在媒体上所宣传的或表达的是耐克公司在海外的劳工***策,而这一言论的内容可以说是和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存在密切的关系的。因此,耐克案可以说是为最高法院解决精确划分商业言论和非商业言论以及形成一个针对公司法人言论的初步原则的新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最高法院在耐克案上也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最高法院的判决却是令人失望的论文摘要:它不仅回避了公司法人言论自由的新问题,而且回避了对商业言论进行定义的新问题。最高法院以本案所涉及的新新问题尚不成熟为由,拒绝对耐克言论的性质作出判定,从而在事实上支持了加州最高法院的判决。值得注重的是,虽然最高法院维持了加州最高法院的判决,但是最高法院在声明由于这一新新问题尚未成熟而拒绝对其作出判定的时候所给出的理由正是这个案件涉及的是由商业言论、非商业言论和和公共新问题有关的言论组成的混合言论,这也就相当于承认了耐克案中涉及的言论在性质上和传统商业言论案件是存在差别的。 那么,公司法人言论何以能成为一种***的言论类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言论定义不明确以及混合言论的出现。正如上文中所论及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法人(大资本)日益参加到社会活动中来,其表现形态就是公司法人日益倾向于在社会事务乃至***治事务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其主体因素又决定了这样的言论通常混合着商业言论(广告)的因素,从而最终导致了混合言论的出现。实际上,早在Valentine v. Chrestensen案中就已经出现了混合言论,只是这种简单形式的混合言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并未引起 法院和学者的重视。耐克案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混合言论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如何对其进行调整已经成为了法院和学者无可回避的新问题。 仔细考究之下,公司法人的言论可以分为三种论文摘要:商业言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和普通的***治言论。其中,商业言论实际上是一种和言论主体性质无关的言论类型,但实际上通常和公司法人这一主体相联系。最高法院对商业言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保护原则,并且在近年来表现出了提高对商业言论保护的趋向。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和公司法人的普通***治言论则和言论主体的性质具有直接联系,其中法院对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采取了严厉的限制原则,而对其他***治言论在原则上则给予同个人言论相同的保护。由于上面提到的混合言论就是因公司法人的普通***治言论和商业言论之间界限不明而产生的,因此,实际上公司法人的普通***治言论也难以真正得到和其他主体相同的保护。由此可以说,公司法人的言论在整体上都是受到“歧视” 的。这就使得公司法人的言论具有了非凡性而成为了一个***的类别。 如同上文中所提到的,美国言论自由传统理论中只存在根据言论内容对言论进行的分类,而公司法人言论却是依据言论主体的性质进行的分类,因此这一新的言论类型的出现和传统理论之间天然地存在着紧张关系,这也就决定了公司法人言论自出现之日起就对言论自由探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三、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探究领域的主要新问题 总结美国学者探究公司法人言论的主要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探究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新问题论文摘要:将言论划分为商业言论和***治言论是否具有合理性?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是否应该受到严厉的限制?公司法人是否同个人一样享有言论自由?最后,公司法人言论是否构成一个***的类别?或者说,公司法人言论在性质上和个人的言论相比是否存在非凡之处? 如同上文中所分析的,导致公司法人言论这一新的言论类型产生的一个直接诱因就是最高法院没有对商业言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而致使法院对于公司法人的混合言论难以进行合理的调整。针对这一症结,有学者呼吁最高法院应以耐克案为契机明确商业言论的含义。然而,更多的学者则对最高法院对言论进行分层、对商业言论和***治言论给予不同保护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实际上,从美国近年来的判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最高法院对于商业言论的态度越来越趋向于缓和,商业言论在最高法院得到了越来越高的保护。近年来商业言论案件在最高法院保持着令人惊异的胜诉率论文摘要:在24件商业言论案件中,法院仅仅对其中的5件作出了答应***府对商业言论进行限制的裁决。我们知道,美国法院调整商业言论的原则成型于Central Hudson案,然而在最近的判例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抛弃Central Hudson原则的倾向。在1993年的City of Cincinnati v. Discovery Network Inc. 案中,最高法院就首次正式拒绝了商业言论只具有低价值的说法 ;而在1996年的44 Liquormart, Inc. v. Rhode Island案中,法院更是拒绝了***府对商业言论所作的“家长式”的监控,肯定了商业言论对于听者的价值,并且非凡强调真实的和非误导的商业言论应受到第一条修正案充分的保护。 44 Liquormart案之后就有学者指出商业言论从此再没有理由被当作另类的言论看待,而应该和***治言论一样受到第一条修正案的全面保护。 商业言论之所以受到法院越来越高的保护和学理上对言论自由和商业言论熟悉的变化有关。首先,法院改变了商业广告对于公共利益毫无价值的看法,认为在当今自由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无数个人的经济决策决定的,因此这些决策是否明智、是否获得了充分的根据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这样,商品信息的自由流通也就对于言论自由具有了***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其次,最高法院之所以在答应***府限制商业言论上采取比较宽松的态度,也是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法院担心假如给予商业言论以充分的第一条修正案保护会损害消费者和***府两者的利益,因为消费者将无法摆脱不实、误导或欺骗性的商业广告,而***府也将无法惩治这些商业欺诈。然而,近年来,法官和学者都对这种看法提出了质疑。有意见指出,即使是对商业信息也应该同其他信息一样相信消费者甄别对错的能力,而不应该答应***府对商业言论进行“家长式”的管制。最后,最高法院提高对商业言论保护也和由保护消费者利益转向保护言者的利益的动 向有关。由于因商业言论而受到限制的主体多为公司法人,而公司法人在经济上又具有优势地位,因此法院认为公司法人因言论受到限制而可能遭受的不利影响较小。这样,在商业言论案件中,法院往往强调作为弱势的一方的消费者的利益,而忽视了公司法人作为言者的利益。进入90年代之后,法院将更多的注重力放在了商业言论的言者的权利保护上,从而提高了对商业言论的保护力度。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自然对法院的言论分层理论提出了质疑,并且主张既然商业言论对促进言论自由的价值同样发挥着功能,商业言论同样事关公共利益,那么最高法院就应该对商业言论给予同***治言论相同的保护。 而和最高法院提高对商业言论的保护相对应的,是最高法院对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日趋严厉的态度。根据1978年的Bellotti案,最高法院对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的态度是论文摘要:不得因其言论主体性质的非凡性而对其予以限制。但是自80年代末开始,法院出于防治***治腐败的原因转向答应***府对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一限制的范围被最高法院限定为含有明显的鼓吹内容的言论。进入21世纪之后,最高法院更是在2003年的 McConnell v. FEC案中支持了一个全面禁止公司法人运用公司财产对竞选发表观点(实际上就是竞选广告)的法令,这一法令和传统限制不同的是,它并不考虑被限制的言论是否意影响竞选,只要提到了候选人的名字,言论即可被禁止,这样就使得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受到了***府高度的限制。 法院之所以答应***府对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进行高度限制,其主要理由就在于论文摘要:公司法人在竞选中运用巨额的公司财产的行为并不是对公司法人有关公共事务的观点的表达;对其进行限制之后,公司法人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组织——PA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防治腐败这一重大的***府利益同样也构成了法院答应***府对这一言论进行限制的理由。 针对最高法院近年来的这一变化,学者们同样也提出了质疑。根据Consolidated Edison Co. v.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案和Pacific Gas Electric Co. v.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案所形成的原则,法院对公司法人除和竞选有关外的普通***治言论给予了同个人同样的保护。那么防治竞选腐败的***府利益同样存在于公司法人的普通***治言论案件中,最高法院为什么没有对这一类言论也进行高度的限制呢?同样地,认为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不是公司法人观点的表达这一理由也可能存在于公司法人普通***治言论案件中。至于公司法人在言论遭受禁止后还可以通过PA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公司法人作为一个***的主体表达意见的权利,同时也是将责任推到了PAC身上。 虽然最高法院针对商业言论和公司法人和竞选有关的***治言论的态度截然相反,学者们对这两个新问题的思索却可以说是指向了同一个新问题论文摘要:是否应该赋予公司法人以和个人同样的言论自由。然而,针对这一新问题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质疑论文摘要:言论自由是一项“人”权,公司法人有资格成为言论自由的主体吗? 反对公司法人具有言论自由主体资格的学者所持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维护人格尊严和个人自主。不论是采取上述三种言论自由哲学基础学说中的哪一种,最后都可以归结至这两点上。显然,公司法人既然不是“人”,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人格尊严和个人自主的维护和实现了。其次,我们之所以保护言论自由,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在社会中占少数地位的观点不受多数观点的压制。由于公司法人,非凡是像耐克这样的跨国大公司往往拥有强大的力量,因此公司法人在言论自由的新问题上不仅仅不存在表达意见的障碍,相反,它的意见还经常是影响性的。从这一点来说,也不应给予公司法人以言论自由的保护。第三,从历史上有关言论自由的判例来看,言论自由和个人声誉的保护和欺侮、诽谤案件是密切相关的。而公司法人,就如同其不具有人格尊严一样,也很难说具有主张保护基于人格尊严的声誉的立场。 支持公司法人具有言论自由主体资格的学者则从反对“基于言者身份的歧视”(Speaker-Based Discriminatio)的传统立场出发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虽然公司法人发表和公共事务有关的言论的动机受到了质疑而被认为是受到利益驱动的,也就是和产品的推销具有隐蔽的联系的,但是从言论的内容来看却和 个人所发表的言论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那么对于相同的言论,仅仅是因为公司法人这一身份的非凡性就予以限制,这是否公平合理?以耐克案为例,假如耐克的言论是由普通公众作出的,那么法院会要求***府证实言者具有明显的恶意;而对于耐克则不必要求证实其具有恶意,只要是虚假的或误导的言论***府就可以对其进行限制,这显然是有欠公平的。 无论学者讨论的最终结果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公司法人的确越来越多的对社会事务甚至是***治事务发表看法,这已经超出了传统言论自由理论所能调整的范围,拒绝赋予公司法人以言论自由的立场更是和这一事实相违反的。公司法人成为了言论自由的一个非凡主体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和其否认公司法人作为言论自由主体的资格,还不如探究如何调整这一非凡主体的言论自由。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新问题论文摘要:是应该将公司法人的言论作为一类***的言论给予非凡的调整,还是应该给予同个人言论相同的保护? 迄今为止,有关公司法人言论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关乎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究竟应该把探究的注重力放在言者的性质或者说身份上还是应该放在言论的内容上。值得注重的是,许多非盈利的法人和团体的言论自由都得到了第一条修正案的完全保护。实际上,第一条修正案的许多核心言论的主体都是非盈利法人和团体,如******、公众利益团体、学校等。那么是否是对利益的追求构成了公司法人主体非凡性的原因呢?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因为言论自由的发展历史已经证实了利益并不构成排除第一条修正案保护的理由。此外,个人也同样广告,如一人公司及律师。实际上,商业言论保护的发展历史和律师广告的密切联系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些言论却并没有被法院“另眼看待”。在这种情况下,对公司法人的言论若因其主体的非凡性而进行非凡的限制,其合理性也就值得商榷了。 四、对公司法人言论自由的宪法学思索 以上谈到了公司法人言论自由领域中的几个主要新问题,也介绍了美国学者对于这些新问题的一些思索。需要提请注重的是,由于公司法人言论自由的新问题产生不久,相关的探究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中有些新问题的探索尚欠深入,而对于公司法人的言论如何保护就更难说是已经达成了共识或者形成了成熟的意见。但是可以看出,学者们比较倾向于加强对公司法人言论的保护力度。针对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以及上述这种倾向,笔者进行了些许宪法学思索,在此提出以就教于方家。 从涉及的具体新问题来看,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新问题的产生从表面上看起来主要是在于商业言论新问题,一是商业言论如何定义的新问题,二是提高商业言论保护的新问题。因此,对商业言论进行严格而明确的定义是解决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新问题的前提。此外,虽然现在最高法院表现出了加强对商业言论保护的趋向,但是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对商业言论给予同非商业言论同样的保护。而以言论自由的宏观视野来考察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其主要的新问题就在于公司法人言论是否应成为一种***的言论类型,公司法人能否成为言论自由的主体,假如能,那么它在享有言论自由的程度和范围上和个人是否存在区别。正如上文中所指出的,传统的对言论进行分类的方法所依据的标准都是言论的内容而不是言论的主体性质,假如答应***府仅仅以言论主体性质为由对某一言论进行限制,我们认为是存在不妥之处的。因为,正如最高法院在Bellotti案中所指出的,某一言论所蕴涵的价值并不会因其来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那么需要解决的就是,公司法人言论在言论的性质上是否和其他言论存在区别。 而当我们站在宪法学的高度来审阅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公司法人言论这一新型言论的出现及至对公司法人言论自由的探索以及最高法院日益提高对公司法人言论自由保护的倾向(通过商业言论案件),实际上都反映了公司法人对社会事务参和程度的加深和对于共同体事务影响的扩大。回到言论自由的哲学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言论自由的性质如何熟悉,它对于共同体成员表达自己对于共同体治理的意见的价值,也就是言论自由所蕴涵的“自治”和促进民主的价值,始终构成了言论自由诸多价值中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内容。这也是最高法院在关乎言论自由的判例中始终重视审查言论是否是对公共事务的讨论、是否关涉公共利益的理由。这就隐含了这样一个逻辑前设论文摘要:言论自由的主体构成了共同体的组成分子,或者说是主权者的组成分子。由此反观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公司法人由最初的商业广告、推销产品这样一种“表达”性质较低的商业行为发展至通过商业广告表达自己对经济方 面新问题的意见,再到就劳工***策等公共事务以及竞选等***治事务发表观点,这一过程正反映了公司法人意***作为一个***的主体参和到共同体治理中的倾向。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论文摘要:公司法人是否能构成治理共同体的***主体?纵观公司法人言论自由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资本对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渗透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虽然目前就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最高法院对公司法人言论案件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检验原则,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加强对社会公共领域渗透的趋向却是确定的。因此,可以预见,公司法人的言论受到保护的程度在长期内应该是得到提高而不是相反。那么,公司法人是否最终会被赋予同个人相同的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呢?假如是,那是否最后将会造成资本,非凡是大资本控制公共事务决定的局面?而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作为公民的个人的意见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视,届时宪***的基础是否依然存在呢?这些都是我们在探究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时所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 虽然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新问题目前在我国尚没有萌发的迹象,但是基于这一新问题和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正相关性,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一新问题也很可能在我国出现。因此关注美国言论自由探究中的这一新的课题对于将来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新问题在我国的解决必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护理个案论文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role of case study method on clinical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Methods 37 nursing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37 nursing students in routine teaching method team as contrast group, several differences such as appraisal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atisfaction in the practice contents and self-study evaluation were collected.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the contrast team in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Besides it, their 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content and self-study valuation, have reached more than 90% degree.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 in all aspects and has a great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an overall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ase study; 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随着护理专科的发展,临床护理由过去的功能性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由注重三基理论、技能及专科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在注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对病人进行评估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应临床需求的护理学生,各医学院校运用临床案例模拟、组织护理查房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1~3]。但以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病人的病情是动态变化和有个体差异的,导致病人对护理的需求也各自不同,护理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找不到病人的护理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我科从2008年6月-2010年2月对来我科实习的37名护理学生运用每人跟踪1个个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2月到我科实习的护理学生37名,平均年龄(22.03±0.52)岁,其中男3名,女34名;大专29名,本科8名。

2 方法

2.1 时间安排 第1周,熟悉病房基本情况,了解本科病人特点,包括病种、常规住院天数、年龄特点、常见专科病种的专科护理,为选取个案做准备。第2~4周选取个案,跟踪个案住院期间所有***及护理。第5周,完成个案护理书写,上交带教老师审阅、批改。第6周,交护士长审阅并一起分析讲解。

2.2 带教方法 第1周带教老师讲解个案护理要求,提供范例给予初步印象。第2~4周与学生一起选取新入院病例个案,从入院至出院参与个案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提问学生该病人的护理问题,学生如有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提出。个案的选取要求住院时间不要超过3周,使学生能了解病人整个住院过程。第5周,带教老师对学生上交的个案护理进行审阅、批改,最后给出评价意见。第6周护士长对每一个个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思维方法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通过每一人的个案分析,让学生共享大家做得好的地方,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大家在临床实践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2.3 个案护理要求 从介绍、目的、个案情况介绍(一般情况、病情概况)、相关病理生理解剖、护理、总结、主要药物、参考文献等8大方面介绍,清晰介绍出个案护理病人的护理重点及护理措施,体现出个案的特异性。

2.4 评价指标 实行个案护理带教组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08年6月以前在我科实习的37名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作为对照组,37名学生其中大专31名,本科6名,平均年龄(21.68±0.16)岁,男2名,女35名,学历结构、年龄、男女比例与实验组相比,P>0.0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从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进行考核,并对实验组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

2.5 统计学分析 考核成绩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较 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在显著性,P

3.2 对实验组学生实习及个案护理设置满意度进行调查 见表2、表3。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带教有助于其对专科知识掌握,有助于临床思维建立,有助于自我价值体现,且大多数对实习内容及测试内容的设置都比较满意。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较表2 学生对实习内容设置的满意度调查表3 个案护理对学生的帮助性调查

4 讨论

4.1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个案护理要求学生对所选个案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跟踪观察,在病人不同阶段找出护理重点给予护理措施。这需要学生对病人每天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随时与病人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病人情况找出护理重点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为了获取病人的详细资料和病情变化,学生需与病人不断沟通,各种沟通技巧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我们研究发现94.59%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有助于他们与患者的沟通,同时与病人的沟通也增强了病人对同学的信任度和亲和力,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其有助于病人对其信任度的建立,促进了同学从学生向护理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和激发了对护理工作的激情。在表3中可以看出,这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

4.2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 在个案护理中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分析患者全部资料,寻找护理重点和提出护理措施,这促使学生临床整体思维的建立,91.89%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有助于其临床思维的建立。整体思维的建立也体现在护理文书中,资料显示他们能更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出病人的核心护理问题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个案护理组的护理文书书写成绩优于对照组。在带教中老师用临床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病人护理问题,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提出护理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3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对专科知识的掌握 我们的研究发现,个案护理组学生不论是专科理论,还是专科操作,其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4.4 个案护理带教促进学生不断更新知识 以往临床带教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在临床中的运用,这种复习巩固型带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护理专科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实习的过程是短暂的,所见病例也是有限的,这需要护理人员有灵活运用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个案护理要求学生去查阅国内外相关专科发展、最新的***及护理进展,疾病的并发症及影响其***的相关疾病,从整体角度寻求最适合病人的护理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视野的扩大。

4.5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到,实行个案护理带教组的学生临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均强于未实行个案护理的对照组学生,P

4.6 护理个案的设置增加护理学生实习的压力 从表2看到分别有2人及1人对增加个案护理满意度一般及不满意,占8.11%,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实习的内容及测试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这无形中增加了实习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认为,增加的压力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也得到了患者的更多信任,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到个案的护理中更让他们感到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

5 小结

临床带教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过程,使用有效的带教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临床应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培养综合型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专科需要,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满意的人性化的整体护理。临床个案护理跟踪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护理工作的本质,从各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的局面[4],也为临床带教老师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对专科护理熟练掌握,还要对专科疾病演变过程及相关疾病熟练掌握,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1 骆翠媚,李岚.个案护理教学对提高护生护理程序运用的探讨.当代护士,2006,9(9):104-105.

护理个案论文篇(7)

【中***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4-02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选择代表性强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通过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所得到的实际信息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有效决策、协调、沟通、激励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社会需要护理人才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以行动和目标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把护理的实际案例恰到好处地引入基础护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笔者对案例教学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首先,案例教学法产生的条件是护理案例必须是真实事件的描述,案例内容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其中蕴涵着很多疑难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学生去解决问题提供平台。

其次,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真实性、完整性、启发性的案例,使学生积极开展了对按例的调查、思考、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对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基本知识、情感态度的融合与学习,以便将来发生类似事件的时候学生能够合理妥善处理。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中应用的新认识:

认识一:教师尽量多参与临床实践并自己制作案例,因为这样教师在撰写或制作案例过程中,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案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融合、统一。如果想让学生的课堂讨论更加活跃,教师最佳做法是把案例以文本的形式打印并发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并进行系统思考,为课堂开展讨论奠定基础。

认识二: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同的案例展示形式,如文本展示、多媒体播放、分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师导语要简洁扼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认识三: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一般以6到8位同学为一组,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诱导、调控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人人参与的开放式课堂。对于每一个案例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挖掘不同的意义,有的只找到了深层次的信息,有的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学生的思考或评价是错误的也不要忙于制止,教师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

案例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带来实效的新认识: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抽象的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发言,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案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的呈现形象生动,并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深刻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护理关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临床案例所涉及到的护理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快熟悉以后的护理环境。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案例教学不仅能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能使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锻炼,从而开发学生心智,增长智慧,提高学生吸取和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无限的知识海洋和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受益终身。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中是有必要应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有效活动,其具有两大功能:一种功能是促进个人的发展,另一种功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和社会的发展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也使我国的护理教育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当今国际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就是教育的竞争。护理教育还需要更大的改革,护理教育既需要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也要体现专业对培养人才的期望及其专业的理论和价值观,开展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实现护理教学改革的要求,曾经有句名言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而是思维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他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12期

护理个案论文篇(8)

案例教学法(e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案例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主动学习,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压疮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压疮护理已有了新的进展:从压疮分期、愈合理论、以及新型敷料的使用等。老年科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如何对老年科护士进行系统、规范化的压疮护理培训显得十分重要。根据老年科的特点,通过设计,收集各期压疮案例,用数码相机拍摄成照片,制成多媒体,配以一定文字说明,通过讲解、讨论、再回到具体的病例进行实践,有效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护理压疮的能力: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科护士101名作为研究对象。

2 方法

2.1案例的设计 案例设计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根据临床实践,不断补充、完善。按照美国压疮专家组2007版分期标准[2],将压疮分为可疑深部组织损伤、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压疮6个分期。具体标准如下:I期压疮:压之不退色的局限红斑,但皮肤完整。有疼痛、变硬、表面变软,皮肤温度发热或冰凉。Ⅱ期压疮: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破裂)的充血性水疱,或者表浅的溃疡。Ⅲ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外。可见皮下组织,可能有潜行和窦道。Ⅳ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通常有潜行和窦道。可疑深部组织损伤(Suspected deep tissueinjury,SDTI):瘀伤或紫色水疱,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在肤色较深部位,深部组织损伤可能难以发现。难以分期的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被腐痂或痂皮覆盖,只有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将典型病例按照评估、处理、预后及评价的程序设计,采用***文并茂的PPT进行讲解、讨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老年科护士压疮护理的能力。

2.2案例的实施 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案例导入与讨论、实践与收获。

2.2.1准备阶段 为了加深印象和促进主动学习意识,在案例教学法实施前,要求护士对压疮分期及最新进展进行复习和检索,在讲解时能主动思考,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加强理解。

2. 2.2案例导入与讨论 案例1示例:患者,男,87岁,以"老年细菌性肺炎、脑血管后遗症、老年痴呆、压疮(分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不可分期压疮)"收住。身体评估:体温:36.4℃,脉搏110次/min, 呼吸22次/min,血压130/70mmHg,身高173cm、体重不祥,消瘦,神清,不能进行语言沟通,卧床为主,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老伴照料其日常生活。皮肤评估:骶尾部有13cm×18cm皮肤损害,表面有厚厚的黄色痂皮覆盖,有少许脓液渗出伴有明显恶臭,周围皮肤发红,潮湿,触之有明显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6g/L。讨论:问题1:评估患者病情,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问题2:压疮的分期,引导护士根据压疮2007版分期标准进行讨论,准确分期,尤其是两个分期的压疮在同一部位出现,要分析两个分期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关系。问题3: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与愈合之间的联系,关注患者全身营养与压疮愈合的关系,分析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及可以采取的营养摄入途径。问题4:采用的换药方法:传统换药方法与湿性愈合理论、新型敷料的使用,两者之间对伤口愈合有什么利弊。问题5:处理伤口的告知原则:压疮现在的状况是痂下感染,表面结痂。必须与家属或照顾者沟通,这两个分期的压疮如果通过清创和切开引流,创面会比现在看到的伤口要大得多,没有征得同意,原则不贸然清创和切开引流,以免有纠纷的隐患。问题6:伤口的预后: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及时将伤口进展与家属沟通,尤其是伤口愈合进展与患者全身状况、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取得家属的配合及理解。问题7:对各分期压疮掌握病理特点:正确识别Ⅰ期、Ⅱ期压疮的区别及不同表现,打破目前的认识:皮肤未破不是压疮。何为压之不退色的发红。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与不可分期压疮之间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准确判断分期。问题8:预防压疮的误区;温度、湿度、床头抬高角度等等因素对皮肤的影响。引导大家关注在日常护理中的细节,使每项预防护理措施有效、到位。问题9:老年压疮与家庭、社会关系:启发护士对我国面临的人口老化的认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多病共患,自理能力下降,各种机体功能减退是老年人成为压疮高发人群的危险因素。

2.2.3实践与收获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缩短了临床与理论之间距离,将各知识点贯穿于讲解和讨论中,增加了护士的感性认识,对全面掌握压疮规范护理提供了实际参照。有了直观认识,当有新的患者时,再通过临床实例的反复实践,护士的压疮护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及时评估及处理不同分期的压疮,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了保障。

3 讨论

3.1案例教学法拉近了临床与理论之间的距离 在实践中,没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压疮的分期一一实践过来,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案例导入与准备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影像、***片、文字等资料再现案例的真实场景,使护士如身临其境,从而增加感性认识

3.2案例教学法提高了护士临床压疮护理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通过直观的例子,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有机结合,激发了护士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过渡性链接。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了联系实际、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3.3案例教学法提升了护士评判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需要护士和讲解者之间加强互动,对于护士主动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有很大的鼓动性,激发护士主动学习的动机,提升护士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激发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启发护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了护士具备评判思维的能力。

护理个案论文篇(9)

[中***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31-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趣味性,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们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我们采用了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级护理学专科专业学生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名,以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以高中为起点的统招生。

1.2 方法

对照组用《妇产科护理学》(夏海鸥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在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组织教学,并贯穿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全过程。采用计划、实施和总结3个步骤进行。

1.2.1 计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典型临床教学病例,提前3~5 d将病案及讨论问题书面通知护生,将护生按要求分组,指导护生收集相关质料。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体现问题性、多元性、实践性等原则,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1.2.2 实施首先由1名护生进行病例介绍,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分别由护生先就某个或某几个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其他的护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后再进行下1个问题的讨论。依次类推,逐个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1.2.3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及时讲评、补充,并就护生争论的焦点、难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使其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的目的。

2 结果

两班病例分析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两班技能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

3 讨论

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展开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改变单纯知识传授模式,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此教学法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提高学习兴趣,护生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病案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提高护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病案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病案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这就激发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坚持学习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他。可以培养其他方面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临床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帮助。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病例分析的项目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技能操作方面除“处理实际病人能力”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项目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表2)。说明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引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之中是临床教学改革的需要。这种改革,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临床教师大部分是临床医生,所以也给工作增加了难度。教学中需要重组教材,到临床收集资料,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总之,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成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邱贤云,俞继方,扬毅.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86-87.

[2].以病例为引导教学的近期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6:35-37.

[3]林妙承.医学实习生的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0):79.

护理个案论文篇(10)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86-02

随着时展,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临床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转变。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1],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式教学法以选取典型的病例为基础,学生作为解决病例中出现问题的主体,教师授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手段的特定方法,通过对某一系列病例进行系统学习、讨论、分析得出此类疾病相关知识和直接经验;同时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高层次的临床能力。[2]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我们建立了儿科护理学课程“系统性案例式互动教学”的体系,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本校的2011级护理本科生中确定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个班级,共82人(每班41人,经统计学处理,学生的性别构成、年龄及基础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研究方法

1.案例编制:集体备课,按照人体脏器和系统分类编制一套典型案例库,建立儿科护理学课程“系统性案例式互动教学”的体系,案例的内容均包括病历摘要、若干提问、课后作业题及参考答案等部分,其均符合儿科学护理教学大纲要求,典型案例力求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

2.教学过程:①实验组实施系统性案例式互动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某系统疾病前一周给予实验组学生相关的典型案例(不包括答案),让学生在模拟临床护理工作状态下带着问题课前预习、听课、课后思考,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该系统授课结束后安排在见习课组织典型案例讨论。典型案例讨论时,先由学生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辩论,分别评出个人成绩(根据课后作业和讨论表现)和小组成绩(根据小组课后作业平均成绩和讨论表现),最后辅导释疑。将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记入平时考核成绩(分为团队加分和个人加分),并利用班会和墙报等形式表彰和奖励有关个人和团队。②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理论考核: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方法:考试分理论部分和病案分析部分,理论部分占总分的70%,为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部分占总分的30%,分别测试基本知识点、临床诊断分析、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的能力。

2.问卷调查:由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共发放问卷82份,有效82份,问卷回收率、有效率为 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两种教学方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核成绩:

对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种考核试卷进行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整体成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问卷调查结果

对实验组学生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学生通过案例式互动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变得乐于主动学习,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结果见表2。

三、讨论

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科学、有效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其不仅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运用,更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3]目前我国医护在校生的培养正在不断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卫生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临床实用型合格的医学生”[4]的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殊性。儿科的工作专科性非常强,书本上讲的理论知识看似容易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患儿病情变化快,自己不能叙述病情,查体不合作。如何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更快地适应儿科医疗环境,熟悉儿科护理工作,案例式互动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之一。

案例式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法学、心理学[5]和医学[6]等学科的教W中引入了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能力为目标,以病案为载体,通过案例讨论来达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项目调查问卷显示,通过系统性案例互动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效率。从考核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案例分析部分的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同案例式教学方法,认为案例式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案例式互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在多系统案例的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情,从侧面拓展了其临床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和各项护理措施。

案例式教学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案例的选择和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案例式教学;其次,在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及引导上,根据每位教师的能力不同,对于案例式教学的引导可能会存在不足。最后,案例式教学之所以还处在尝试的阶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不同。上述因素影响了案例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将在今后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改进完善,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少华,应志国.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09-110.

[2] 闫安,朱敏, 燕乐超,等. 案例式教学在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4):138-139,142.

[3] To MJ・MacLeod A,Hwang SW. Homelessness in the Medi?鄄cal Curriculum: An Analysis of Case?鄄Based Learning Con?鄄tent From One Canadian Medical School[J]. Teach Learn Med,2016(1):35-40.

护理个案论文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础护理教学;应用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活动出发,设计具体的案例情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通过讨论、回答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基础护理教学的核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操作中。因此,如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使案例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有针对性的意见进行总结,补充学生的观点。并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针对案例写出自己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总结在课堂上不明白的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关键。且案例教学的方法、讲授知识的方法并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领,姜小鹰.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1):4-6.

[2]王磊,温雅,杨柳娟,等.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推理与决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1(22):5-7.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护理个案论文大全

学习

水利工程集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集锦,内容包括水利工程内容介绍范文大全图,水利工程集锦。1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进取争先、自谋发展意识不强,就会妨碍工程管理,束缚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

学习

人力资源实习报告集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实习报告集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实习报告怎么写,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报告3000字。移动的客户服务理念是4P+4C,即:产品+消费者=实施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策略价格+成本=实施以满足消费者需要虽付出的成本为导向的价格策略

学习

大数据技术集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数据技术集锦,内容包括大数据原理与技术知识汇总,大数据技术体系架构。智能电网的理念是通过获取用户如何用电、怎样用电的信息,来优化电的生产、分配及消耗,利用现代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海量交互,来实现电网设备间

学习

家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家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内容包括校办主任述职报告,初中校办主任述职报告。[述职报告]银行审计办副主任工作述职[述职报告]履行纠风工作目标责任情况的报告[述职报告]乡镇***书记***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幼儿园班子述

学习

企业工作汇报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工作汇报大全,内容包括企业工作总结汇报模板10篇,企业工作汇报完整版。女职工工作思路的确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如:在企业施工任务相对不饱和时期,我们确立了以开展待岗女职工技能培训为主题的工作思路;在企业施工任

学习

分析材料集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分析材料集锦,内容包括个人党性分析材料,材料分析题汇总。传统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看,只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写个别事物,个别现象比较容易,要对众多现象,众多事物加以概括,加以抽象,深入到事物本质就有相当难度”,而这种概

学习

车辆应急演练总结大全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车辆应急演练总结大全,内容包括车辆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及演练照片,车辆应急演练记录及效果评价表。协办单位:公安耀州分局耀州区卫建局耀州区环保局耀州区气象局耀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时间:2019年6月耀州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

学习

生产单位工作总结大全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单位工作总结大全,内容包括生产单位年度总结报告范文大全,生产单位工作总结与计划。年《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与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法制化

学习

实习计划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计划大全,内容包括软件测试实习计划周记100篇通用版,大学生实习计划100篇通用版。(二)实习形式:系部集中统一实习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实习相结合1、推荐实习就业由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原则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

学习

文秘专业实习自我总结集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文秘专业实习自我总结集锦,内容包括文秘个人实习小结,文秘实习自我鉴定精选15篇。五、对毕业实习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为强化我系文秘专业毕业生实习的管理,根据我系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以及文秘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教学

学习

安全预案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预案大全,内容包括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2篇,学校节假日安全预案。成员:马文海、王志刚、李文昌、孙海艳郑善子2、安全事故应急队伍:(1)、各班主任(2)、各科任教师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防火安全预案:1、防范预案:(1)、严禁学生将

学习

监事工作报告集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监事工作报告集锦,内容包括监事个人履职工作报告,监事工作报告范文60篇。(二)、全力支持、配合和监督主任室经营管理活动20*年,根据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思路,市联社主任室切实履行职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全

学习

专项教育整顿活动总结大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专项教育整顿活动总结大全,内容包括辅警队伍专项整顿总结,微信专项整顿总结报告。(三)、坚持标本兼治,树立***新形象。一是“我要学”助力思想大转变。全队开展了多次集中主题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后期队

学习

学生语文总结集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语文总结集锦,内容包括学生语文个人总结范文大全,学生语文总结。现在应该是提高业务水平阶段,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各户交流,准确了解到对方的需求,高效的帮客户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识别客户,并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理财产品,以

学习

家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家校主任述职报告大全,内容包括校办主任述职报告,初中校办主任述职报告。[述职报告]银行审计办副主任工作述职[述职报告]履行纠风工作目标责任情况的报告[述职报告]乡镇***书记***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幼儿园班子述

学习

企业工作汇报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工作汇报大全,内容包括企业工作总结汇报模板10篇,企业工作汇报完整版。女职工工作思路的确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如:在企业施工任务相对不饱和时期,我们确立了以开展待岗女职工技能培训为主题的工作思路;在企业施工任

学习

车辆应急演练总结大全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车辆应急演练总结大全,内容包括车辆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及演练照片,车辆应急演练记录及效果评价表。协办单位:公安耀州分局耀州区卫建局耀州区环保局耀州区气象局耀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时间:2019年6月耀州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

学习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论文范文大全,小学家庭教育论文1000字。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有别于小学其他课程的突出的实践性的特点,家庭是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与参与,根据小学生成长规律与认知

学习

司法原则论文大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司法原则论文大全,内容包括司法论文范文,司法原则论文。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哈尔滨市规划局处罚显失公正,对市规划局的具体行***行为予以变更,减少了拆除面积,变更了罚款数量。具体判决内容为:1、撤销哈尔滨市规划

学习

水利工程施工总结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施工总结大全,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施工计划范本大全,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怎么写。二:学会跟人相处。施工员这个职务需要很好的协调能力,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之外,还要学会协调,说服别人。这正是是我的弱点

学习

德育科研总结大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科研总结大全,内容包括初中德育科研总结,德育工作总结范文合集8篇。3、以“我们美丽的校园”评比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各学校开展以“文化班级、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不断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习

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大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大全,内容包括班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高中学风建设心得体会。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要想有效发挥教育的影响力,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对待教育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