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

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诞生了“天干地支法”来计算时间,不知道大家对它了解多少呢?下面就由带大家看看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众所周知的“干支纪法”。据现有文献资料可知,我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二月己已起,连续用干支纪日,一直到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止,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纪日资料。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干支纪日法在殷商时代已普遍流行,并已有类似日历的《干支表》出现。(见《殷虚书契前编》三卷二叶四片)在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六十甲子的次序来纪年开始成为定制而施行,这种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此外,“干支”在我国古代还曾被用来纪月、纪时等。

干支和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呢?《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对这大桡创造干支的传说,人们多不以为信。因此,干支起源问题便成了一个谜,于是有人认为:“干支和干支纪法究竟最先出于何处?看来是很雄得出结论的。”(唐汉良《谈天干地支》)

早年,梁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认为“天干”“地支”这22字颇为“奇异复杂而不可思议”,所以,许慎《说文解字》对这些字义的训释最为牵强附会,不达本义。他在文中引用了丹徒马氏良对“干支”的意见。马氏良认为:“干支”22字“与欧洲通用之罗马字母同物,腓尼西亚及希腊文,皆22母,其数与此正同”。他把“干支”与罗马、腓尼西亚(腓尼基)和希腊文的字母等同起来看待,并从字形和读音上指出了彼此间的联系。如“甲”篆文字j,与罗马文的A和希腊文的Φ在字形上都相近,在读音上,粤语的“甲”音也与A相似。其他如乙、丙、丁、申等字的古篆体写法与罗马的I、B、T、S在字形和读音两方面皆相类似。对于马氏良的解释,梁启超表示不赞同。他认为中西自古以来的字形与读音、方言屡经变迁,“若从两方面尽搜罗其异形异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亚之二十二母乎?”并讥马说为“空前之新发明”。(《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

郭沫若在1929年所着《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一书中,对“天干”和“地支”等有关问题,旁征博引,详加考释。郭沫若认为,自汉以来,人们对干支的种种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从古文字和神话传说的角度来看,“十天干”纯属于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由殷人所创制的。

这些字既无神秘的意味,也没外来的痕迹。(见《沫若文集》第14卷)对于“十二地支”,郭老则认为起源于古巴比伦。因为巴比伦天文学把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径——黄道分为十二宫,而我国古代则把周天分为十二辰,并用十二地支来命名。郭老把十二辰与十二宫互相比较后,主张中国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官演变而来的,其传人中国的途径,郭老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沫若文集》第14卷)

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中可以看到,“十干”中的字已被人用以名号,商代汤王以下的所有帝王的名字中都用到了“十干”,因此,有人认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此为干支源于中国说,但较含糊。(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1卷)

力驳干支外来说的是郑文光所着的《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郑文光认为,各个古老民族相互***产生的古代天文学体系,虽有相异之处,但在研究共同的对象中也必然会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猜测我国的干支法来自巴比伦”是不科学的`。他进一步考证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记时中的反映。他根据郭沫若的甲、乙、丙、丁为“鱼身之物”;戊、己、庚、辛、壬、癸是武器的考释意见,认为“天干”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至于“十二地支”,郑文光认为它是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产生于殷商之前,并又演变为十二辰。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日月出没的时间认识。他强调指出,十二支主要是描绘了“十二个朔望月中的新月始见时(古代称为”胐“,即初三)其附近的星座”。按顺序把十二支的甲骨文字形与新月所在天区的星象比较后,郑文光认为,子与猎户座等相应的两者在形态***案上,都有相似之处。可见十二支的产生与观察天象有重要的联系。

他还指出,“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因为亥是商族先祖的名字,他是个“二首六身”的怪物,当时,日益强大起来的商族已对夏族构成了威胁,所以,夏人故意把商族的先祖——亥贬之为十二支之末。

天干和地支究竟产生于何地,源于何事、何物,真是个谜!

来源沿革

干支纪法在中国民间很早就使用了。史书上说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发明了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发明地支: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天皇则以十兄弟为十天干,以阉茂、大洲献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后来的地皇兄弟名)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合为十二地支。地皇根据三辰发明了历法,地铿以日照为昼,月照为夜,一昼夜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三辰历法的发明,后世历法基本沿用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的定式。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语出《尔雅·释天》)「岁阳,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后世以十二支纪月,叫作月建,由于地支之数正好为十二,所以各月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当时人们把"日南至"即冬至的十一月定为子月,所以十二月为丑月,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其后顺次为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在各月固定地支的情况下,再配上天干,就是干支纪月法。

木星中国曾经采用过木星纪年,古人认为12年木星行天一周,所以把它叫作岁星,并且把它的运行轨道分为12份,即12次,岁星一年移过一次,以次纪年。由于岁星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与实际观测的星象的运行方向正好相反,又因为岁星的运行并不均匀,有时还有逆行,所以用它来纪年有不少不方便之处。于是古人就假想了一个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太岁"(岁阴、太阴),它每十二年在天球背景上自东向西均匀地运行一周,这就可以用每年太岁所在的轨道部分来称呼该年。《开元占经》所引甘氏岁星法以及《汉书·天文志》所载甘、石岁星纪年法,表明战国时期普遍使用这种纪年法,并一直使用到秦和汉初,它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后因发现木星运行的周期并不严格为12年,而是11.86年,因而再用太岁纪年就与实际的天象不相符合了,所以从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以后,就逐步废止了太岁纪年法而只用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发掘出的殷代甲骨片上已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可能在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300年)之前,已经采用干支纪日了。不过这种纪日法是否有过间断和错乱,现今还不能肯定。但从春秋以来,这种纪日法已被证明没有间断和错乱。《春秋》所记第一次日食发生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经现代计算证明,这个日期确实发生了一次日食,因此这个日期的记载是准确的,表明从那时以来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止,其间历经2600余年,我国一直有条不紊地使用干支连续纪日,未发生一日差错,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史料,也是世界上极为珍贵的一份科学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使用过多种时段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曾用过十时制,即把昼夜各分为5个时段,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共10个时段。这种时段的划分是不等长的,因为一年四季中昼夜的长短是不相同的。到秦汉以后,十时制就废止了。至于干支纪时,它是什么时代产生和运用的,已经无从查考了。不过它当是在古代十二辰制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表示,子时的正中为夜半。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十二辰大概是在二十八宿之前创立的;到了唐代,才将十二支配上十干,成为干支纪时。

干支组合

天干地支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后世简化为一个字。天干地支纪年法是60年一个轮回,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如: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因此,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

学习

立秋的经典诗句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立秋的诗句,立秋的经典诗,立秋之后的诗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么你有真正了解

学习

用钰怎么组词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用钰怎么组词,内容包括钰怎么组词,钰的组词,钰组词有哪些。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下面是整理的用钰怎么组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

学校教师招聘方案范文(通用)

阅读(20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教师招聘方案范文(通用),内容包括教师招聘范文模板,教师招聘流程和方案怎么写,学校招聘教师计划怎么写。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

学习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天气预报员》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天气预报员》,内容包括大班语言天气预报员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天气预报教案,幼儿园大班我是天气预报员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学习

考研复试面试前需要准备什么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考研复试面试前需要准备什么,内容包括张雪峰讲考研复试中面试技巧,考研复试面试需要提前准备什么,找工作面试复试要准备些什么。我们在准备考研复试的面试之前,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好。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复试面试前

学习

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精选),内容包括幼儿园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教案,小班公开课好饿的小蛇完整版,好饿的小蛇公开课小班绘本。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

学习

关于校训的演讲稿(通用)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校训的演讲稿(通用),内容包括校训引导我成长演讲稿,关于校训的演讲,关于大学校训的演讲稿。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

学习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内容包括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大全,大班艺术领域教案绘画,大班艺术领域教案舞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大班艺术

学习

属龙的人在家里摆放什么植物旺财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属龙的人在家里摆放什么植物旺财,内容包括属龙的家里摆什么植物招财,1976属龙人办公室摆放什么植物,属龙的植物摆放风水。属龙的人财运是非常旺盛的,但要增加自己的财运的话可以在家里摆放一些植物。下面是百分网为你精心推

学习

拉萨的天空抒情散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拉萨的天空抒情散文,内容包括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拉萨的天空阅读短文,拉萨的天空读后感。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那么问题来

学习

雾与霾的区别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雾与霾的区别,内容包括雾与霾的区别与联系,雾与霾的区别的,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我们通常都会把雾与霾放在一起讲,但是它们其实是两种物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雾与霾的区别,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习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加评语(精选)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加评语(精选),内容包括三年级实验作文评语,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评语,小学生实验作文评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

学习

绝杀一刻作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绝杀一刻作文(精选),内容包括绝杀的那一刻作文600字,绝招作文100篇,绝杀的那一刻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

学习

宝宝学爬行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宝宝学爬行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内容包括宝宝爬行的好处和注意事项,宝宝学爬行的正确方法,教宝宝学习爬行的三个小诀窍。宝宝爬行能增强宝宝体质,促进宝宝健康,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宝宝活动能力,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学习

用创造奉献真爱护士演讲稿

阅读(44)

用创造奉献真爱护士演讲稿护士姐妹们:节日好!!我发表的题目是:《用创造奉献真爱》什么力量推动着人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创造力!旧石器开创了原始文明,蒸汽机培育了近代文明,计算机构建了现代文明。创造点燃的文明圣火,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以他

学习

双手创造美好《呼兰河传》读后感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双手创造美好《呼兰河传》读后感,内容包括走进呼兰河传读后感,a4纸呼兰河传读后感。双手创造美好《呼兰河传》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

学习

2019山西高考满分作文:用劳动创造幸福(通用)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2019山西高考满分作文:用劳动创造幸福(通用),内容包括2019高考满分作文热爱劳动,2015山西高考满分作文范文800字。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

学习

创造中国奢侈品牌的三个策略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创造中国奢侈品牌的三个策略,内容包括中国奢侈品牌如何走向世界,怎样创立一个自己的奢侈品牌。品牌的本质是品牌拥有者的产品、服务或其它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能为目标受众带去同等或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下面是整理的创造中

学习

读书与创造作文

阅读(83)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与创造作文,内容包括读书与创造作文800字,读书与创造作文素材。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

学习

教育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工作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工作,内容包括教育就是发现美创造美,教育让生命更美好。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