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日 期 |
教学内容 |
1-2 |
2、24-3.5 |
位置 |
3-5 |
3、8-3、29 |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
6-7 |
3、30-4、7 |
***形的拼组 |
7-9 |
4、8-4、23 |
100以内数的组成 |
10-12 |
4、26-5、10 |
认识人民币 |
12-16 |
5、11-6、7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16-17 |
6、8-6、18 |
认识时间 |
18 |
6、21-6、25 |
找规律、统计 |
19 |
6、28 |
总复习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理念: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上好课的欲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上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学基础比较好。多数同学能理解所学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较差,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学生做题时也比较粗心。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坚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形拼***;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形,并从初步感受几何***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领域
1、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形以及辩认方向和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用***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
3、能用100以内的数、位置和方向、平面***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材编写特点:
重视学生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
提供探索的空间,重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直观形象、***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内容。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操作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用数学文化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5、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8、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4)班共有学生85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
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0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空间与***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8、***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形;会用它们拼***;能对简单***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能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5、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有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