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手抄报吧,通过手抄报的制作能有效锻炼我们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手抄报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 1
抗日战争(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府则采取妥协***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队以遏制日***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历史渊源
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有着几千年的友好交往。除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记载外,公元7世纪,日本先后18次派遣使节、留学生、学问僧人来中国,学习唐代中国的***治制度、生产方式和中国文化,形成了持续200多年之久的中日友好交流的高潮。公元1368年,明代中国建立,在强大的明朝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时刻,日本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发展对华贸易,专门派遣使臣来中国,甘愿做中国的属藩,以获得同明代中国的“勘合贸易”权益。但是,随着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逐步踏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日本对外扩张***策
主词条:明治维新
日本对外扩张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德川幕府末期,其重要代表人物有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其中,本多利明在1798年所著的《经世秘策》一书中指出:日本国土有限,物产不丰,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日本的出路只有效法西方殖民主义者,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继本多利明之后,佐藤信渊在1823年所著的《宇内混同秘策》等书中进一步提出:“皇大御国,乃大地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万国之根本,故其根本确立之时,则世界悉为郡县,万国君长皆为臣仆。”主张以日本神道来“宇内混同”(即统一世界)。提出先从进攻满洲开始,随后征伐支那,并论述了“攻取”中国的方法、步骤,甚至出兵顺序和作战分工。断言“只要支那入我版***,其他如西域、暹罗、印度等国渐慕其德,并畏其威,必将隶为臣仆。故由皇国统一万国,并非难事”。随后,吉田松阴在1858年所著的《幽囚录》中又提出了“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的狂妄设想,并具体提出了“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洋袭印度,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的战略选择。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吉田松阴等人的主张,是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大陆***策”的思想基础。
上述扩张思想,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日本民众的呼应。1715年,日本上演了一部由近松门左卫门编剧的`大型戏剧《国姓爷合战》,此剧荒唐地演绎出日本武士开进明代中国国都南京,在中国国土上建立了日本人的王国。而这样一部浸润着强烈欲望的戏剧,连续3年上演不衰,受到了日本民众空前未有的欢迎,从而鲜明地暴露出日本民众的欲望和心态。
德川幕府末期出现的扩张思想和民众心态,不久便成为明治维新后日本***府的国策依据。1868年3月14日,刚成立的明治***府在其公布的《五条誓文》(即施***纲领)和以天皇名义发表的《宸翰》(即御笔信)中即宣称:“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即富士山)之安”。随后,经明治***府统治层的进一步阐发,形成了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大陆***策”。
在1890年12月的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上,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发表的施***演说中宣称:“盖国家***自卫之道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保护利益线,不失形胜地位。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同我主权线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据此,山县有朋明确提出要夺取朝鲜,进而进犯中国。山县有朋的“主权线”、“利益线”理论,是对日本“大陆***策”的第一次明确说明和界定,是日本“大陆***策”形成的重要标志。
继山县有朋之后,日本***国主义御用文人德富苏峰、中岛端和洒卷贞一郎又分别提出了“大日本膨胀论”和“支那分割论”。1894年,德富苏峰在其《大日本膨胀论》一书中指出,日本人口在膨胀,日本国土也要膨胀。公然提出,立即对中国开战是膨胀的日本进行膨胀活动的好机会,提醒日本当权的***治家不要错过良机。1911年和1913年,中岛端和洒卷贞一郎又先后在其《支那分割之命运》和《支那分割论》中,断言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分割,鼓吹在中国被分割时的日本的责任在于独占中国,由日本负责中国所留下的遗产。
在日本侵略扩张思想、理论和***策形成过程中,日本***府便不断把这一思想、理论和***策付诸战争行为。同时又反过来把战争行为中获得的利益,用来印证其侵略扩张的思想、理论和***策。使其侵略扩张思想、理论和***策与侵略战争行为形成互动,演绎出不断扩大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于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府在对外侵略扩张的进程中留下了以下历史记录。
1927年,中国国民***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省、参谋本部、关东***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决定了《对华***策纲领》。《纲领》认定: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日本决心负起“特殊的责任”,“使之成为国内外人士安居的地方”。《纲领》还决定,日本将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并进一步扩张其在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的权益。随后,日本首相田中又向天皇上奏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策》的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对华***策纲领》和《田中奏折》的出笼,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可避免
日中国力的悬殊对比
国力主要表现在***治组织力、经济实力和实力等方面。
1、日中***治组织力的对比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结束了幕府和列藩专制的封建割据,确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并逐渐演变为近代天皇制***专***。1868年4月,日本废除神祗官,改设太***官(相当于***大臣),在太***官之下,设有议***(立法)、行***、刑法(司法)三官,在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体“三权分立”的模式。633年7月,明确规定天皇亲临“总裁万机”。1870至633年,完成“废藩置县”。废除260余藩,设3府72县(1888年合并为3府42县)。府县之下为小区、大区,大小区之下有镇村。至此,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基本形成。1885年,日本又废除太***官制度,采用内阁制,即由***大臣(首相)和国家大臣组成直属于天皇的内阁。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宪法更加明确地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为国家之***,总揽统治权”。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以天皇为***的高度集权。在此前后,日本又先后公布《户籍法》、《民法决议》、《皇国民法暂行规则》和《民法暂行规则》,并确立民众为天皇的“臣民”,把民众的义务法律化。随后,日本又确立了***部大臣现役武官制,***部在日本***府的地位逐步加强。在这样的***治体制下,当对外战争成为国家行为时,十分容易实现对***队和民众的动员和组织。
反观中国,国家***治组织力明显弱于日本。日本明治元年,为中国清朝同治七年,皇帝载淳仅13岁,国家实权操纵在保守的慈禧集团手中。后又经光绪、宣统两朝,但暮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始终顽固地阻碍着中国***治发展,使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在这几十年中,不仅人民因国家的衰朽承担着贫困、痛苦,而且国家也因落后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和宰割。1911年辛亥***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了现代国家中华民国,但***的成果很快落于北洋***阀集团手中。长期的***争、混战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的特殊***治。在这种状况下,国家缺乏应有的***治组织力。1927年南京******府成立后,以孙中山五权分立的理论为依据,确立了五院制的中央***体,并着手对地方和基层***权进行改革。但未等南京******府现代国家的***治体制健全,日本便于1931年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断了中国***治现代化的进程。这样,中国的国家***治组织力明显弱于日本。
2、日中经济实力的对比
幕府末年和明治初年,日本的社会经济仍然很落后,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在日本社会经济中仍占优势,工业生产远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明治***府提出和实施了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殖产兴业”***策和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明治***府通过依靠国家***权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引进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1870年至1885年的短短15年时间里,便初步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使日本从一个封建的农业国变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随后,日本又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937年,日本的工业也大步发展,重炮、坦克、战机、***舰等均能大规模生产。
反观中国,由于长期受封建主义压迫和帝国主义剥削,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到1937年,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比重不到10%,钢产量为4万吨,生铁产量为95.9万吨(含东北),煤产量为2800万吨,石油产量为1.31万吨。而农业经济更为落后,农业动力几乎全部依靠人力、畜力。这种工农业基础,使中国工业也十分落后。到1931年,除能生产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外,其他大型武器装备均不能制造。
3、日中实力的对比
明治维新后,日本即在“富国强兵”***策指导下,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制为楷模,大力组建新式***队和改革***制。其间,改组兵部省,设陆***部和海***部主掌,改封建武士团为常备***,实行征兵制。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日本***队的装备日趋精良。自近代以来,日本的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就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890年以前,日本即建有了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工厂、石川岛造船厂、川崎造船厂、三菱造船厂等大型工业,各类大小口径的野炮、山炮、加浓炮、水雷均能制造。1892年,已能自行建造大型全钢舰。随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的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重炮、坦克、飞机、***舰等都能大规模生产。1931年夏,用国产武器装备的机械化兵团开始建立起来。同年9月,日本已具有了制造重型轰炸机、各种船舰及化学武器的能力。
由于工业落后,中国的武器制造能力低下,至抗日战争前夕,只能制造步***、轻机***等轻武器,所有重武器均依赖外购,这就造成中国***队装备简陋。
国际环境
随着现代世界秩序的建立,世界大国、大国集团和国际组织只要愿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某一国家对其他主权国家的侵略。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且先后加入国际联盟、九国公约组织和非战公约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之际,世界大国、大国集团和国际组织居然多采取了“不干涉”的绥靖***策,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放纵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作用。
国际社会在日本侵略中国之际采取绥靖***策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日本本身是一个强国、大国,与其他大国、强国有着盘根错结的经济、***治利益关系。在经济方面,日本与各大国均有较紧密的联系,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治方面,日本同主要西方国家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相同,对付社会主义苏联是他们的共同战略利益。
第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都处在集中精力解决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国内事务方面,无暇顾及其他,在世界有事之际,相继采取中立***策。
第三,国际组织实际上是由大国、强国支配的。而日本本身是一个大国、强国,在相关的国际组织中有着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这样,国际组织就很难做出不利于日本的裁决。
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 2
在我卢沟***,挑起大事端。
奸我女同胞,屠我中国男。
万亩好庄稼,处处起狼烟。
早有九一八,白骨堆如山
日寇豺狼性,烧杀奸***全。
今宵恶犬吠,仨月占中原。
汉唐雄风在,岂容倭寇犯。
***民齐呐喊,爱国保家园。
台儿庄大捷,血战平型关。
国共一联手,跃马斩楼兰。
民兵也出没,地雷飞上天。
你看小鬼子,抱头又鼠窜。。
休道装备差,抗敌意志坚。
扬威万家岭,浴血大武汉。
千里主战场,万马战犹酣。
捐躯为国死,马革裹尸还。
淮上悲雪枫,太行哀左权。
痛哉张自忠,壮哉戴安澜!
为了抗***,都是好儿男。
杀敌保国家,丹心留诗篇。
敬告小日本,莫要想变天。
百年稳国基,今朝更胜前。
蝼蚁撼大树,又想起波澜。
不念中日好,一衣带水间。
若要再来犯,血战血偿还!
华夏万万地,自有铁骨男。
胜利纪念日,忆往更瞻前。
与邻不为恶,一心作善念。
全民共祝愿,和平万万年。
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 3
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精神一直都在,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烧圆明园时,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 4
坐阵八方的气势中
是盖世无双的功夫
练就了行走如飞的本领
刀***不入的身躯
站着是一宗佛像
倒下是一块石碑
刻在心上的记忆
从内心开始爆发
显山露水的瞬间
功夫就在眼前
十年磨一剑
百年铸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小学三年级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