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恬退》宋词欣赏
《四块玉·恬退》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组散曲,共四首。这组曲描写作者厌烦当朝统治,但又无能反抗,所以隐居山林,独享有酒有肉的生活。带来的《南吕·四块玉·恬退》宋词欣赏。
绿鬓衰[一],朱颜改[二],羞把坐容画麟台[三]。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四]。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五]。闲身跳出红尘外[六]: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酒旋沽[七],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开[八]。清风明月还债[九]。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十],归去来。
注释
[一]绿鬓:乌黑而光亮的头发。引申为青春的容颜。
[二]朱颜:红颜。此指青春壮健的颜色。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三]尘容:沾满尘土的容貌。麟台:指麒麟阁。汉宣帝时,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于阁上。后人因以画像麟阁,代表卓越的功勋与最高的荣誉。
[四]归去来:陶渊明辞掉彭泽令,作《归去来辞》以见志。后因以代辞官陷居。归去来来字,是表示叹息的语气词。
[五]顷:土地面积单位。百亩为一顷,区:划分为一个***的地方。《汉书·扬雄传》上:有宅一区。
[六]红尘:闹市的飞尘,指繁华熟闹的地方。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七]旋:刚好,不久。沽:通酤,买的意思。
[八]满眼句:映入眼中的云雾缭绕的高山,象***画似的展现了出来。
[九]诗债:没有把应该描写的景物和应该抒发的感情,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心里象欠了债似的,叫做诗债。又别人索诗或索和,自己没有及时酬答,也叫诗债。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顾我酒狂久,负君诗债多。
[十]经济才:经世济民的才华。
创作背景
此组四支小令,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明无名氏辑《乐府群珠》收录。由起首“绿鬓衰,朱颜改”二句的自画形象,可知其作于历经宦海风波而归隐田园以后的中晚年。马致远在青年时代是积极入世的,然壮志难展,时多愤激之音;但是,当其身经数十年仕途飘泊,大志消磨殆尽以后,便对人世间荣辱毁誉失去了热情,早年的牢骚愤激之音遂被恬澹的隐逸情怀所代替了。这组曲子就是如此。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四块玉·恬退》四首是一组言志作品,表现的是恬澹的隐逸情怀。其中末支曲子说“酒旋沽,鱼新买”,酒是现打来的,鱼也是现买来的'。尽管这里的酒不是李白笔下“五花马,千金裘”换来的美酒,鱼也不是东晋张瀚魂牵梦绕、为之辞官归乡的鲈鱼,只是寻常的村酒鱼虾罢了。这里没有说是让谁去买,也没说为谁而买。虽然只有六个字,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惬意自得。“满眼云山画***开”,作者对生活环境作了全景式的描绘,概括地写出了它的云山之美。作者置身于这云山环绕、美不胜收的***画之中,自然是乐而忘忧的。“清风明月还诗债。”李白《襄阳歌》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赤壁赋》也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些都是写人与自然的相契之情。清梁章钜撰写的联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更道出其中情趣。作者此时诗情饱满,文思泉涌,趁着清风明月带来的诗意,将之前所辜负的美景,付于笔端,一挥而就。“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此句照应这组散曲的首曲中的“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汉宣帝曾将功臣霍光等十一人绘***于麒麟阁上,这是封建社会士人们认为最高的褒荣之一,但作者却对此心灰意冷,说自己很懒散,没有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能。其实,作者满腹才华只是无处得以施展。表面上看是自谦、自嘲,其实是反语和讽刺。尤其是“无甚经济才”一句,响彻着与当时社会及主流思想不和谐的音调,表现出作者的清高品格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之情。末句高歌“归去来”,作者想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之中,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自由自在。这首散曲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但起表现的情思却是极其绵长而深切的。
组曲第一首言“羞把尘容画麟台”,有对自身命运的感伤,也有对世俗功名的鄙弃,感慨是十分复杂的,它与第四首“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两句相照应,在看似自暴自弃的消极颓唐中饱含着怀才不遇的人生悲感,这才是作者高歌“归去来”的真正原因。各首都以描写对青山绿水和良田美宅的眷爱反衬其对尘海风波的厌倦,借以表现归真返朴的隐逸情绪。各曲构思命意基本相同,唯意象构置有别。第一首先总提“故园风景”,再实之以“田”“宅”,极朴实无华;第二首以“绿水”“青山”,再配上“紫蟹”“黄菊”,色彩斑斓绮丽;第三首写“翠竹”“青松”,而赏其“竹影松声”,显得空灵动荡;第四首写明月清风和如画云山,境界开阔。而“归去来”这一主题歌在每曲末尾的反复重奏,则使***的各曲又浑然一体。[3]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南吕·四块玉·恬退》宋词欣赏